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认识底和高 精品练习题 (1)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认识底和高 精品练习题 (1)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认识底和高  精品练习题 (1)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认识底和高  精品练习题 (1)

2020年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 数的认识

2020年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数的认识 一、填空。 1.某湖面低于海平面38米,海拔是( )米,比它低20米处海拔是( )米。 2.乐乐爬楼梯,他从第四层开始,往上爬1层,所在楼层记作+1层,从第四层往下走1 层,所在楼层记作( )层。 3.小数点的左边第三位是( )位,计数单位是( );小数点右边第三位是( )位,计数单位是( )。 4. 70.01读作( ),它是由7个( )和1个( )组成的。 5.一个数的十位、十分位和千分位上的数都是8,其他各位上的数都是0,这个数写作( ),精确到十分位是( )。 6.大于5.2而小于5.3的小数有( )个;大于6.4而小于6.5的两位小数有( )个。7.在( )里填上“>”“<”或“=”。 245000( )25万 9.9( )9.90 1.5( )1.05 6090000000( )61亿 -3( )3 609000000( )60.9亿 8.用两个4、两个0和小数点组成的小数中(每个数字都要用到),最大的两位小数是 ( ),最小的两位小数是( ),一个零也不读的小数是( )。 9.在( )里填上合适的数。 (1)约等于1的一位小数最大是( ),最小是( )。 (2)约等于2的两位小数最大是( ),最小是( )。 (3)写出三个大于0.4且小于0.5的小数:( )、( )、( )。 10.□里能够填几? (1) 57.8□≈57.8,□里可以填( )。 (2)5.9□≈6.0,□里可以填( )。 11.8.978≈( )(保留一位小数)6.5049≈( )(精确到百分位) 625958000米=( )万千米≈( )万千米(精确到百分位) 12.牛奶糖有a千克,果汁糖的质量是牛奶糖的4倍,牛奶糖和果汁糖一共( ) 千克,牛奶糖比果汁糖少( )千克。 13.李奶奶家养鸡20只,鸭a只,鹅的只数是鸭的4倍。4a表示( ); 20+a表示( );20+4a表示( )。 14.一袋饼干的标准净含量为100克,计作0克,比100克多的部分记作“正数”。下面是五袋饼干的质量。 (1)最接近标准净含量的是第( )袋,与标准净含量相差最多的是第( )袋。 (2)这五袋饼干的总质量是( )克。 15.在抄写一个三位小数时,芳芳误把小数部分的所有“0”都漏掉了,结果写成了1.2。原来这个三位小数可能是( )。 二、判断。 1. 10和-10之间相差10。( ) 2. 0.092亿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是92万。( ) 3.去掉小数点后面的0,小数比原来大。( ) 4.近似数2.967精确到了千分位。( )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认识底和高》教案

认识梯形、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的底和高。(教材第51~52页) 1.结合“限高”的情境体会高的意义,并通过动手操作,认识梯形、平行四边形与三角形的底和高。 2.能判断、画出、测量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的高。 3.在方格纸上根据图形的底和高的数据画出符合条件的图形。 重点:找出图形的底和高。 难点:根据图形的底和高的数据画出符合条件的图形。 多媒体课件。自制梯形限高标志、平行四边形纸片、三角形纸片。 1.多媒体出示一个平行四边形。 2.这是一块平行四边形的木板,王师傅想利用它做一个尽可能大的长方形桌面,大家愿意帮他想想办法吗? 生:是不是可以把这块木板锯开,然后拼起来? 师:可以的,但锯的次数应尽可能少一些,最好只锯一次。想一想:应从哪里锯开呢? 3.出示活动要求。 (1)拿出自己手中的平行四边形纸片,仔细思考,画出需要锯开的线段。 (2)和小组的同学交流你的想法:为什么要这样设计? 1.学生思考、设计,然后小组交流。 2.谁愿意给我们介绍一下你的设计?先给大家展示你设计的图,然后再介绍你的想法。 生1: 我是这样设计的。因为我想既然是要做成一个长方形桌面,必须要有四个直角,从顶点出发,和长方形的另一条边垂直。 生2:

我有不同的设计。不需要一定从顶点出发,从一条边出发到另一条边画垂直线段也可以。 师:嗯,其实你们俩的设计有共同的特点。 生3:他们的设计都需要画垂直线段。 师:垂直线段怎样画? 用三角板的两条直角边,其中一条和下面的这条边重合,沿着另一条直角边画线段就可以了。 师:还有吗? 生4:其实他们的设计都是在两条边之间画垂直线段,只不过生1的设计选择的那个点比较特殊,是从一个顶点出发的。 师:总结得真好!有没有发现,在两条边之间画这条垂直线段的时候,这两条边是不是有一定的要求? 生5:这两条边应是互相平行的。 师:这样的两条边我们称之为对边。那么,还有其他的设计方案吗? 生6:我是这样设计的。(展示下图) 师:很好,现在谁可以用一句话说一说什么是平行四边形的高?(平行四边形两条对边之间的垂直线段就是平行四边形的高) 3.教学例题1:出示自制限高 4.5米的标志。 提问:这是什么图形?(梯形)你认为“限高”指的是哪一条线段的长度?画一画。 要求:画出不同位置的高。 追问:梯形的高可以画出多少条? 指出平行四边形、梯形的高有无数条。 4.出示一个三角形纸片。 要求在最短时间内,画一条线段,把它分成两个直角三角形。 提问:每条底边上对应的高可以画出几条? 生:一条。指出三角形每条底上对应的高只有一条。 学生讨论。梯形不平行的那组对边之间画垂直线段是梯形的高吗? 不是,因为不平行的这组对边之间的垂直线段的长度就不固定了。 老师小结:平行四边形两条对边之间的垂直线段就是平行四边形的高;两条平行线之间的垂直线段是梯形的高。它们的高有无数条。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对边画垂直线段就是三角形的高。画高时,可以借助三角尺。 师:学完这节课,你收获了什么呢?跟大家说说吧! 学生讨论。 老师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梯形的底和高、三角形的底和高。平行四边形、梯形的高有无数条。三角形每条底上对应的高只有一条。

(完整版)最新版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汇总

2015北师大五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分数加减法》 一、分数的意义 1、分数的意义: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2、分数单位: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的数叫做分数单位。 二、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真分数和假分数 1、分数与除法的关系:除法中的被除数相当于分数的分子,除数相等于分母。 2、真分数和假分数: ①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做真分数,真分数小于1。 ②分子比分母大或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数叫做假分数,假分数大于1或等于1。 ③由整数部分和分数部分组成的分数叫做带分数。 2、假分数与带分数的互化: ①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用分子除以分母,所得商作整数部分,余数作分子,分母不变。 ②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用整数部分乘以分母加上分子作分子,分母不变。 三、分数的基本质 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这叫做分数的基本性质。 2、分数的大小比较:①同分母分数,分子大的分数就大,分子小的分数就小; ②同分子分数,分母大的分数反而小,分母小的分数反而大。 ③异分母分数,先化成同分母分数(分数单位相同),再进行比较。(依据分数的基本性质进行变化)

四、约分(最简分数) 1、最简分数:分子和分母只有公因数1的分数叫做最简分数。 2、约分:把一个分数化成和它相等,但分子和分母都比较小的分数,叫做约分。(并不是一定要把分数化成与它相等的最简分数才叫约分;但一般要约到最简分数为止) 注意:分数加减法中,计算结果能约分的,一般要约分成最简分数。 五、分数和小数的互化: 1、小数化分数:将小数化成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能约分的要约分。具体是:看有几位小数,就在1后边写几个0做分母,把小数点去掉的部分做分子,能约分的要约分。 2、分数化小数:用分子除以分母,除不尽的按要求保留几位小数。(一般保留三位小数。) 如果分母只含有2或5的质因数,这个分数能化成有限小数。如果含有2或5以外的质因数,这个分数就不能化成有限小数。 3、分数和小数比较大小:一般把分数变成小数后比较更简便。 六、分数的加法和减法 1、分数加减法 (1)分数方程的计算方法与整数方程的计算方法一致,在计算过程中要注意统一分数单位。 (2)分数加减混和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加减混和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在计算过程,整数的运算律对分数同样适用。 (3)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只把分子相加减,计算的结果,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 (4)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异分母分数相加、减,要先通分,再按照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方法进行计算;或者先根据需要进行部分通分。根据算式特点来选择方法。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计算练习题精选

五年级上册数学计算题(包括脱式计算,应用题) 0.25×16.2×4 (1.25-0.125)×8 3.6×102 320÷1.25÷8 3.72×3.5+6.28×3.5 4.8×7.8+78×0.52 0.8×100.1 5.6×13.1-15.6-15.6×2.1 4.2÷3.5 7.09×10.8-0.8×7.09 18.76×9.9+18.76 3.52÷2.5÷0.4 5 6.5×9.9+56.5 515.6×13.1-15.6-15.6×2.1 4.8×7.8+78×0.52 4.2÷3.5 4.8×100.1 56.5×9.9+56.5 7.09×10.8-0.8×7.09 18.76×9.9+18.76 3.52÷2.5÷0.4 320÷1.25÷8 9.6÷0.8÷0.4 4.2×99+4.2 15.2÷0.25÷4 0.89×100.1 17.8÷(1.78×4) 0.49÷1.4 1.25×2.5×32 3.65×10.1 3.83×4.56+3.83×5.44 9.7×99+9.7 3.14×0.68+31.4×0.032 27.5×3.7-7.5×3.7 8.54÷2.5÷0.4 0.65×101 3.2×0.25×12.5 (45.9-32.7)÷8÷0.125 5.6÷1.25÷0.8÷2.5÷0.4 4.36×12.5×8 8.9×1.01 7.2×0.2+2.4×1.4 7.74×(2.8-1.3)+1.5×2.26 3.9×2.7+3.9×7.3 18-1.8÷0.125÷0.8 12.7×9.9+1.27 21×(9.3-3.7)-5.6 5.4×11-5.4 4.5÷1.8 4.2÷3.5

小学五年级:数学教案-数的认识

新修订小学阶段原创精品配套教材 数学教案-数的认识教材定制 / 提高课堂效率 /内容可修改 Math lesson plan-understanding of numbers 教师:风老师 风顺第二小学 编订:FoonShion教育

数学教案-数的认识 二年级美术教案《拓印小景》 [作者:谢国华转贴自:本人点击数:507 更新时间:2004-6-15 文章录入:chriyl ] 教学目标:1、学习一种或多种颜色撕纸拓印的方法,表现周围环境中熟悉的小景。 2、培养学生观察周围景物,概括地表现物象的能力。 3、感受拓印画的美。 教学重点:在于取舍。 教学难点:画面布局和色彩拓印。 课时安排:一课时 课前准备:小景拓印画若干幅。 铅笔、油画棒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 小朋友们,你们看,老师这里的这幅和我们以前画的画相同吗?(不相同) 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呢?(学生回答)

你知道他们是怎样画出来的吗? (不知道) 二、新授 1、现在请小朋友打开书本,看看书中是怎样来画这一幅画的? 看了书本,谁来说说。 (学生回答) 先撕出要表达的物体,贴到底版纸上,再在上面盖上一张纸,最后用油画棒进行拓印。 2、说地真好,在做之前,我们想想准备画什么?可以在底版纸上用铅笔打稿,要注意主次分明、高低错落、有近有远。 3、在撕纸时要由近至远,由大到小,由外到里。撕纸时两手拇指与食指捏紧,细心地撕出图案。 4、摆放时先放大的,在放小的。 5、最后,盖上白纸,用左手按住,右手涂色拓印。涂色时用力要均匀,边缘处要涂出痕来,多种颜色涂绘时要注意颜色与颜色之间的相互交接。 三、学生作业,教师巡回指导 四、作业展示及讲评 《二方连续(剪纸)》 教学年级:三年级

新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4.2认识底和高》精品教案

第2课时认识底和高 【教学内容】 认识底和高(教材第51~52页) 【教学目标】 1.认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高,并能借助三角尺画出它们的高。 2.在方格纸上根据图形的高和底的数据画符合条件的图形。 3.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 认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高并能作出它们的高。 【教学难点】 作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高。 一、情境导入 出示教材第51页主题图。 师:当我们开车外出游玩时,经常会路过桥洞隧道,进入桥洞隧道前肯定会出现这样的标志,那么,你认为“限高”指的是哪一条线段的长度?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一问题。 二、探究新知 1.探究活动一:平行四边形的高 (1)设计图纸。 提出要求:桌面要做的尽可能大,可以用割补的方法,但锯的次数应尽可能少一些。想一想,应从哪里锯开呢? 出示活动要求: ①仔细思考,画出需要锯开的线段。 ②和小组的同学交流你的想法:为什么要这样设计? 思考:同学们设计了这么多不同的方案,想一想,这些设计有没有共同的地方? 讨论:平行四边形的高有几条? (2)动手检验。

现在就用剪刀沿着平行四边形的高剪下来,试一试能否拼出长方形。 2.探究活动二:梯形的高 出示下面图形并认识梯形的高: 什么是梯形的高? 得出结论:两条平行线之间的垂线段的长度就是梯形的高。 梯形有无数条高。 3.探究活动三:三角形的高 谁能在一个三角形内画一条线段,把一张三角形纸片分成两个直角三角形。 三角形的高是从一个顶点向对边作垂线,这条垂线就是三角形的高。 师总结:从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的顶点向它的对边作垂线,这条垂线(从点到垂足)就是它们的高。 4.探究活动四:画一画图形的高 出示教材第51页三角形、梯形、平行四边形三个图形。画出指定底边上的高。 引导学生在书上画一画。 学生独立完成,师巡视指导。 展示学生的画法,全班汇报。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52页“练一练”第1题。 先让学生独立在教材上用三角板量一量并标出高。 再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量出来的。 2.完成教材第52页“练一练”第2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在小组内交流。 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画出来的。 (从底的对边上的一个顶点画到底的垂线) 3.完成教材第52页“练一练”第3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让学生说一说是怎么比较出来的。 学生仔细观察得出:高相同,底更长的三角形的面积更大。 4.完成教材第52页“练一练”第4题。 展示学生作品,教师评议。

(完整版)最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计算题集

精打细算(训练内容:商的小数点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17.5÷25= 53.3÷41=22.5÷15= 93.6÷52=37.8÷18=21.16÷92= 24.64÷77= 12.96÷54= 9.38÷67= 13.64÷62= 1.82÷14= 1.92÷12=4.83÷21= 6.93÷33=10.24÷32= 2.88÷18=23.94÷57=9.89÷43= 19.32÷92=19.14÷87= 10.92÷91= 6.75÷27=490÷70=7.28÷28= 1

复习整数除法: 764÷21=664÷96=525÷65= 118÷43=804÷41=476÷41= 682÷31=3315÷39= 704÷16= 432÷16=726÷49=283÷29=825÷73=264÷88=311÷23= 809÷67=148÷37=380÷18= 292÷19=120÷28= 654÷58= 1056÷88= 261÷19=741÷39= 2

打扫卫生(训练内容:小数末尾添上0继续除): 12.3÷2= 20.7÷5= 36.3÷3= 30÷4= 45.9÷6= 42÷8= 32÷5 = 4÷25 = 35÷56= 0.63÷9= 7.79÷95 = 43.8÷12= 13.6÷8= 15.9÷15 = 0.72÷8= 26÷4= 18.9÷6= 12.6÷12= 18÷24= 3.6÷2= 15.87 ÷20= 7.98÷8= 19.3÷2= 4.95÷11= 3

谁打电话的时间长(训练内容: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相同的倍数): 5.28÷0.03= 8.4÷0.56= 11.7÷0.9 = 0.12 ÷0.25= 6.3÷0.42= 41.6÷2.6= 1.68÷ 2.1= 0.6÷0.12= 7÷0.35= 0.78÷0.2= 0.75÷0.25= 4.06÷0.58= 32÷0.08= 0.63÷0.7= 27.9÷4.5= 5.1÷1.2= 7.65÷3.4= 3.3÷0.75= 6.21÷0.03= 10.8÷4.5= 9.36÷5.2= 21÷0.7= 36÷4.8= 3÷0.15= 4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汇总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汇总 小学的学习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需要在生活中、学习中不断的积累,同学们可以通过生活中的知识点巩固自己所学知识,看自己有哪些知识点还未掌握! 目录 第一单元小数除法 (1) 第二单元轴对称和平移 (3) 第三单元倍数和因数 (4) 第四单元多边形面积 (6) 第五单元分数的意义 (9) 第六单元组合图形的面积 (13) 第七单元可能性 (14)

4、小数除法的验算方法: ①商×除数=被除数(通用) ②被除数÷商=除数 5、商的近似数: 根据要求要保留的小数位数,决定商要除出几位小数,再根据“四舍五入”法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求出商的近似数。例如:要求保留一位小数的,商除到第二位小数可停下来;要求保留两位小数的,商除到第三位小数停下来……如此类推。 6、循环小数问题: A、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有限的小数,叫做有限小数。如,0.37、1.4135等。 B、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无限的小数,叫做无限小数。如5.3… 7.145145…等。 C、一个数的小数部分,从某位起,一个数字或者几个数字依次不断重复出现,这样的小数叫做循环小数。(如5.3… 3.12323… 5.7171…) D、一个循环小数的小数部分,依次不断重复的数字,叫做小数的循环节。(如 5.333… 的循环节是3, 4.6767…的循环节是67, 6.9258258…的循环节是258) 7、用简便方法写循环小数的方法: 只写一个循环节,并在这个循环节的首位和末位上面记一个小圆点。 只有一个数字循环节的,就在这个数字上面记一个小圆点 有两位小数循环的,就在这两位数字上面,记上小圆点

新教材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计算题

新教材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计算题 1、直接写出得数。 2.5×4 = 20×0.5= 7.2÷1.2 = 3.86÷100= 3.9×0.01= 98,4×100= 9.1÷1.3= 8.2÷10= 1-0.45= 36+2.45= 0.48×0= 0.42÷7= 0.69÷1= 1.21÷0.6= 0,5÷0.2= 8.4÷2.1= 76÷1000= 8,7-5= 1.28×8= 40×25= 0.51×100= 0.58×99= 0.6×0.9= 0.1×0.5= 0.5×2÷0.5×2= 12.4-(2.4+3.25)= 12.5÷0.5÷0.4= 1084÷18×4= 2,6+3.1-2,6+3.1= 73×4×25= 2、列竖式计算。(前两行并验算) 2.7÷0.32= 35÷56= 0.36×6.9= 15.36÷12= 2.34×1.5= 11.7÷2.6= 25.2÷42= 3.74÷34= 629÷61= 4.8÷2.3 6.49×0.58= 0.27÷1.1 ≈ (得数保留两位小数)(得数保留一位小数)(得数保留两位小数)(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3、脱式计算。 40.2×2.7÷16.2 (24.8÷32)÷7 7.32-4.37×0.8 4.05÷0.05÷0.81 7.62÷0.16-0.16 8.75÷(12.5×7) 5.4÷(2.7×4) 1.032+36÷0.36 0.432÷(6.21-6.09) 4.8÷0.4-2.1÷21 0.048×90×0.46(保留两位小数) 2.46÷2.5-7.9 9.28÷(2.1-1.7)÷2.5 4、简便计算。 1.25×5.7×8 10÷0.2÷ 2.5 5.6×12.5 9.42+2.8÷0.25

2017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

2017年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知识点 第一单元小数除法 1、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计算法则: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按照整数除法的法则去除,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如果除到被除数的末尾仍有余数,就在余数后面添0再继续除。 2、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计算法则:除数是小数的除法,先移动除数的小数点,使它变成整数;除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几位,被除数的小数点也向右移动几位(位数不够的,在被除数末尾用0补足),然后按照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进行计算。 3、连除的算式可以写成被除数除以几个数的积,但除以几个数的积时,必须给这个相乘的式子加上小括号。 4、在小数除法中的发现: ①当除数不为0时,除数大于1时,商小于被除数。如:3.5÷5=0.7 ②当除数不为0时,除数小于1时,商大于被除数。如:3.5÷0.5=7 当除数不为0时,除数等于1时,商等于被除数。如:3.5÷1=3.5 5、小数除法的验算方法: ①商×除数=被除数(通用) ②被除数÷商=除数 6、商的近似数:根据要求要保留的小数位数,决定商要除出几位小数,再根据“四舍五入”法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求出商的近似数。例如:要求保留一位小数的,商除到第二位小数可停下来;要求保留两位小数的,商除到第三位小数停下来……如此类推。 7、循环小数: A、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有限的小数,叫做有限小数。如,0.37、1.4135等。 B、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无限的小数,叫做无限小数。如5.3…7.145145…等。 C、一个数的小数部分,从某位起,一个数字或者几个数字依次不断重复出现,这样的小数叫做循环小数。(如5.3… 3.12323… 5.7171…) D、一个循环小数的小数部分,依次不断重复的数字,叫做小数的循环节。(如5.333…的循环节是3, 4.6767…的循环节是67, 6.9258258…的循环节是258) E、用简便方法写循环小数的方法: ①只写一个循环节,并在这个循环节的首位和末位上面记一个小圆点 ②例如:只有一个数字循环节的,就在这个数字上面记一个小圆点,5.333…写作 5.3 ;有两位小数循环的,就在这两位数字上面,记上小圆点,7.4343…写作7.4 3 ;有三位或以上小数循环的,在首位和末位记上小数点,10.732732…写作10.732 8、除法中的变化规律:①商不变性质: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 0除外),商不变。②除数不变,被除数扩大,商随着扩大。③被除数不变,除数缩小,商扩大。 9、小数的四则混合运算顺序与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

五年级数学教案:数的认识

【教育资料】五年级数学教案:数的认识 例1:我们学过了哪些数?一起来整理一下吧。对有关数的概念的回顾与整理。 教学时,虽然教材只对数的意义进行了回顾,但在教学时,对于数的读写、大小比较等知识要结合数的意义引导学生适当地回顾,从而能全面地理解数的意义。可以在教师的提示下独立或小组学习。通过学生的交流可以将学过的数进行如下的系统整理: (1)以1为基础整理数的意义 整数:1是自然数的单位,若干个1组成自然数(0也是自然数)。自然数都是整数。 小数:把整数1平均分成10份、100份、1000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是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可以用小数表示。 分数: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用分数表示。 负数:像-2,-1,......这样的数就是负数。 然后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像......-3,-2,-1,0,1,2,3,......这样的数统称为整数,整数的个数是无限的,自然数是整数的一部分。并在数轴上呈现整数、小数、分数。可形成以下分类图: A.整数的组成 正整数自然数整数零负整数 因此,自然数都是整数,但不能说整数都是自然数。 B.分数的分类 C.小数的分类 (2)以数位顺序表为依据整理整数和小数的读写方法。

在对数的意义进行整理之后,可接着对数的读写进行复习。 第一,完成整数和小数数位顺序表。 第二,复习整数的读法和写法。 整数读法:从高位到低位,一级一级地读,每一级末尾的0都不读,其他数位连续有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 整数的写法:从高位到低位,一级一级地写,哪一个数位上一个计数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个数位上写0。 第三,复习小数的读法和写法。小数读写法:整数部分与整数的读写法相同(整数部分是0的读写作零),小数部分顺次读写出每一个数位上的数字。 (3)复习数的改写。 数的改写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A.多位数的改写。 把多位数改写成以万或亿作单位的数。 在万位的右边点上小数点,去掉小数末尾的零加上单位万;在亿位的右边点上小数点,去掉小数末尾的零加上单位亿。 B.求近似数。 去掉个级,个级千位上的数字四舍五入;去掉万级和个级,万级千万位上的数字四舍五入。 精确到哪一位就看哪一位后面的数字,按四舍五入法取近似数。 C.改写与求近似数的对比。 ①相同点:都是改变原来数的计数单位。根据要求用亿或万等作单位。②不同点:改写只改变数的单位,不改变数的大小,用=表示。求近似数是用四舍五入法,既改变了数的单位,又改变数的大小,用表示。

新版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汇总

新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分数加减法》 分数的意义 1、分数的意义: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1 2、分数单位: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的数叫做分数单位。如 3 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除法中的被除数相当于分数的分子,除数相等于分母。 分数的基本质 ; 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这叫做分数的基本性质。 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 1、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与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相同,在计算过程中要注意统一分数单位。 2、分数加减混和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加减混和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在计算过程,整数的运算律对分数同样适用。 3、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只把分子相加减,计算的结果,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 4、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异分母分数相加、减,要先通分,再按照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方法进行计算;或者先根据需要进行部分通分。根据算式特点来选择方法。 第二单元:《长方体(一)》 长方体(一)长方体的认识 【 1、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基本特点 (1) 长方体有12条棱,这12条棱中有4条长、4条宽和4条高。正方体的12条棱的长度都相等。 (2)、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因为正方体可以看成是长、宽、高都相等的长方体。 (3)、长方体的棱长总和=(长+宽+高)×4或者是长×4+宽×4+高×4 长方体的宽=棱长总和÷4-长-高长方体的长=棱长总和÷4-宽-高 长方体的高=棱长总和÷4-宽-长正方体的棱长总和=棱长×12 正方体的棱长=棱长总和÷12 展开与折叠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整理复习-数的认识(2)

一、复习旧知,揭示课题: 1、师生谈话:上节课我们复习了数的分类。请同学们想一想下面这些数都是哪一类数?(2,18,75,13, 9。) (正整数或非0自然数) 2、你能用其中的三个整数组成一个除法算式吗?(18÷9=2) 3、这三个整数之间有什么关系呢?(18是2和9的倍数,2和9是18的因数。)对,在这样的整数除法里,如果商是整数而没有余数,我们就说被除数是除数和商的倍数,除数和商是被除数的因数。同时我们研究因数和倍数时一般不包括零。围绕因数和倍数你还想到了哪些概念? 4、随机板书:倍数、因数、公倍数、公因数、最小公倍数、最大公因数、质数、合数、奇数、偶数、互质数、质因数等。 5、这么多的内容大家掌握得怎么样呢?这节课我们就对这些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 板书课题:数的认识2—因数与倍数的整理复习 二、归纳整理: 1、老师知道大家都爱玩游戏,下面我们就运用这些概念来做个“快乐大转盘”的游戏,好不好? (1)出示转盘,介绍游戏方法:当转盘停止时,请同学们说出指针所指概念的意义,并举出一个例子。 (2)学生游戏 (3)教师根据学生回答随时补充。 听得出来,同学们对这些概念记得比较熟。可是,如果把它们就这样简单地罗列出来,你们满意吗? 为什么?(比较多,比较乱,看不出联系) 是啊,这些概念之间是有内在联系的,你们能不能想一个好的办法,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梳理,使它们排列有规律、有条理,并形成知识网络呢? 2、小组合作,交流探究 下面,我们就四人一个小组,用自己的方式把这些概念加以整理。比一比,哪组整理得既完整又科学美观。活动要求:(多媒体呈现)(1)整理结果要有条理、层次分明。 (2)整理结果要能体现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3、对比交流,相互评价。 哪个小组先汇报一下你们的成果。说说你们是怎么想的,为什么要这样整理。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知识汇总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汇总 第一单元小数除法 1、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计算法则: 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按照整数除法的法则去除,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如果除到被除数的末尾仍有余数,就在余数后面添0再继续除。 2、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计算法则: 除数是小数的除法,先移动除数的小数点,使它变成整数;除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几位,被除数的小数点也向右移动几位(位数不够的,在被除数末尾用0补足),然后按照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进行计算。 3、在小数除法中的发现: ①当除数大于1时,商小于被除数。 如:3.5÷5=0.7 ②当除数小于1时,商大于被除数。 如:3.5÷0.5=7 4、小数除法的验算方法: ①商×除数=被除数(通用) ②被除数÷商=除数 5、商的近似数:

根据要求要保留的小数位数,决定商要除出几位小数,再根据“四舍五入”法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求出商的近似数。例如:要求保留一位小数的,商除到第二位小数可停下来;要求保留两位小数的,商除到第三位小数停下来……如此类推。 6、循环小数问题: A、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有限的小数,叫做有限小数。如,0.37、1.4135等。 B、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无限的小数,叫做无限小数。如5.3… 7.145145…等。 C、一个数的小数部分,从某位起,一个数字或者几个数字依次不断重复出现,这样的小数叫做循环小数。(如5.3… 3.12323… 5.7171…) D、一个循环小数的小数部分,依次不断重复的数字,叫做小数的循环节。(如 5.333… 的循环节是3,4.6767…的循环节是67, 6.9258258…的循环节是258) 7、用简便方法写循环小数的方法: 只写一个循环节,并在这个循环节的首位和末位上面记一个小圆点。 只有一个数字循环节的,就在这个数字上面记一个小圆点 有两位小数循环的,就在这两位数字上面,记上小圆点 有三位或以上小数循环的,在首位和末位记上小圆点 8、除法中的变化规律: ①商不变性质: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 0除外),商不变。 ②除数不变,被除数扩大,商随着扩大。被除数不变,除数缩小,商扩大。 ③被除数不变,除数缩小,商扩大。 第二单元轴对称和平移 1.轴对称图形: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那条直线就叫做对称轴。两图形重合时互相重合的点叫做对应点,也叫对称点。

五年级数学上册认识底和高教案

五年级数学上册《认识底和高》教案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1—2页内容。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通过动手操作,认识平行四边形、梯形与三角形的高,会用三角尺画出平行四边形、梯形与三角形的高。 数学思考与问题解决:让学生经历认识高的过程,通过动手操作体会不同图形中高的特征。 情感态度: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学生学习几何知识的兴趣,帮助学生树立科学严谨的态度。 教学重点:会辨认平行四边形、梯形与三角形的高。 教学难点:会画平行四边形、梯形与三角形的高。 教具学具:多媒体、三角板。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导入,激起欲望 、师:我们学过了许多平面图形,你能给这些平面图形分分类吗? (电脑:出示学过的平面图形) 你为什么这样分? 平行四边形有什么特征?梯形呢?

页主题图。1、出示教材第2 师:这是隧道入口,这个标牌上写着“限高4米”是什么意思? (高度小于4米的车辆才能通过。) 隧道口是什么形状?(梯形) 你认为,“限高”指的是哪一条线段的长度? (垂直于上底和下底的垂直线段的长度,这也是梯形的高。) 【设计意图】:通过生活中“限制高度”交通标志,导入新,贴近生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为“高”和“底”的意义的引出打下扎实的体验基础。 二、 自主探究,认识底和高 (一)认识底和高 师:谁能说一说什么是梯形的高? (从上底上任意一点向下底作垂线,这条垂直线段就是梯形的高。) 什么是平行四边形的高? (从边上任意一点向对边作垂线,这条垂直线段就是平行四边形的高。) 什么是三角形的高? (从顶点向对边作垂线,这条垂直线段就是三角形的高。)

结合上的图形让学生说一说。 师:梯形有多少条高?平行四边形呢?三角形呢?为什么? (二)探索画高的方法 、想一想: 师:画高可以用什么学具?(三角板)为什么用三角板? 2、议一议: 师:同桌之间互相讨论“用三角板如何画梯形底边上的高?” (利用三角板的两条直角边,一条直角边与下底重合,另一条直角边平移到上底的任意一点,从这一点向下底作垂线。) 3、画一画: 学生动手试着画出梯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给定底边上的高。 (其他学生在本上画,请一生上台演示,集体订正) (三)小结: 师:如何画图形给定底边上的高? (利用三角板的两条直角边,一条直角边与给定底边重合,另一条直角边过顶点或边上 任意一点,从这一点向底作垂线。) 画高时要注意什么?

五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北师大版)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知识点 一单元《倍数与因数》 数的世界 知识点: 1、认识自然数和整数,联系乘法认识倍数与因数。 像0,1,2,3,4,5,6,…这样的数是自然数。 像-3,-2,-1,0,1,2,3,…这样的数是整数。 2、我们只在自然数(零除外)范围内研究倍数和因数。 3、倍数与因数是相互依存的关系,要说清谁是谁的倍数,谁是谁 的因数。 补充知识点: 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探索活动(一)2,5的倍数的特征 知识点: 1、2的倍数的特征。 个位上是0,2,4,6,8的数是2的倍数。 2、5的倍数的特征。 个位上是0或5的数是5的倍数。 3、偶数和奇数的定义。 是2的倍数的数叫偶数,不是2的倍数的数叫奇数。

4、能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或5的倍数。能判断一个非零自然数是 奇数或偶数。 补充知识点: 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的特征。个位上是0的数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 探索活动(二)3的倍数的特征 知识点: 1、3的倍数的特征。 一个数各个数位上的数字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2、能判断一个数是不是3的倍数。 补充知识点: 1、同时是2和3的倍数的特征。 个位上的数是0,2,4,6,8,并且各个数位上的数字的和是3的倍数的数,既是2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 2、同时是3和5的倍数的特征。 个位上的数是0或5,并且各个数位上的数字的和是3的倍数的数,既是3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 3、同时是2,3和5的倍数的特征。 个位上的数是0,并且各个数位上的数字的和是3的倍数的数,既是2和5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

找因数 知识点: 在1~100的自然数中,找出某个自然数的所有因数。方法:运用乘法算式,思考:哪两个数相乘等于这个自然数。 补充知识点: 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其中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 找质数 知识点: 1、理解质数与合数的意义。 一个数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这个数叫作质数。 一个数除了1和它本身以外还有别的因数,这个数叫作合数。 2、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3、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的方法: 一般来说,首先可以用“2,5,3的倍数的特征”判断这个数是否有因数2,5,3;如果还无法判断,则可以用7,11等比较小的质数去试除,看有没有因数7,11等。只要找到一个1和它本身以外的因数,就能肯定这个数是合数。如果除了1和它本身找不到其他因数,这个

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认识底和高》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 认识底和高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通过画一画、说一说,能够辩认梯形、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的底和相对的应的高。 2、会画三梯形、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的高。 3、能在方格纸上画出梯形、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指定底的高。 教学重点:会辨认梯形、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的底和相应的高。 教学难点:会画梯形、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的高。 一、情境引入 1、创设淘气、笑笑出去游玩,你们帮他们设计去坐车的最近路线吗?(复习点到直线的距离的画法) 2、淘气在回家途中,看到了桥洞引发了他的思考——形状、限高4.5米。 二、探索新知 一)探索梯形的底和高 师:这个桥洞是什么形状?(说明梯形的特点以及数学上的专有名称:上底、下底),限高4.5米,“高”是指哪一条线段的长度? 1)学生独立思考,并试着画一画。 2)小组合作,交流讨论。 3)小组汇报,学生展示。 通过展示学生不同的画法,让学生体会到梯形的高不只有一条(有无数条)。再根据学生所画出来的高,引导学生归纳出梯形的高:从梯形的上底的任意一点,作下底的垂线,这条垂直线段就叫梯形的高。最后,说说在画高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垂直角标、垂直线段不出头) 4)巩固练习 二)探索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 1)复习平行四边形的特点:两组对边平行且相等。 教师设疑:你能找出平行四边形的高吗? 2)学生独立思考,并试着画一画。 3)小组合作,交流讨论。 4)小组汇报,学生展示。 通过展示学生不同的画法,让学生体会到平行四边形的高不只有一条(有无数条)。再根据学生所画出来的高,引导学生归纳出平行四边形的高和底:从平行四边形一条边上的一点向它的对边作一条垂线,这条垂直线段就是平行四边形的高,这条对边叫做平行四边形的底。最后,说说在画高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整理.doc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概念整理 一、倍数与因数 1、像0,1,2,3,4,5,6……这样的数是自然数。最小的自 然数是0,没有最大的自然数。注意:我们现在研究的都是0除外的自然数。 2、像-3,-2,-1,0,1,2,3,……这样的数是整数。没有 最大和最小的整数。 自然数一定是整数,整数不一定是自然数。(即整数包括自然数) 3、倍数和因数:倍数和因数是相互依存的。如:4×5=20,就可以说20是4和5的倍数,4和5是20的因数。 * 判断题或填空题易出。如:4×5=20,4是因数,20是倍数,这是错误的。 一个数的倍数有无数个,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而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 4、找因数:找一个数的因数,一对一对有序地找就不会重复 和遗漏。 一个数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一个数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 1的因数只有1个,就是1。如:36的因数:1,36,2,18,3,12,4,9,6 5.找倍数:从1倍开始有序地找。一个数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因此一个数没有最大的倍数,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 一个数最大的因数等于它最小的倍数都是它本身。

例:一个数最大的因数与最小的倍数是18,这个数是( 18 )。 6、2,3,5的倍数特征: 2的倍数的特征:个位是0、2、4、6、8的数是2的倍数。 5的倍数的特征:个位是0或5的数是5的倍数。 3的倍数的特征:各个数位上的数字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的特征:个位是0的数。 既是2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的特征:个位是0、2、4、6、8且各个数位上的数字的和是3的倍数 既是3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的特征:个位是0或5且各个数位上的数字的和是3的倍数。 既是2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还是5的倍数的特征:①个位是0且各个数位上的数字的和是3的倍数 9的倍数的特征:各个数位上的数字的和是9的倍数,这个数就是9的倍数。 7、奇数和偶数: 是2的倍数的数叫偶数,即个位上是0,2,4,6,8的数。 不是2的倍数的数叫奇数。即个位上是1,3,5,7,9的数。 8、根据因数的个数,我们把非零自然数分为质数、合数和1。 质数:一个数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这个数叫质数。如:2,3,7,11等。 合数:一个数除了1和它本身以外还有别的因数,这个数叫合数。合数至少有3个因数。如:4,12,49,36,51等等。 注意: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沪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数的认识整理和复习

3 5 2 3 (沪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数的认识整理和复习 教学内容:数的认识 教学目标:比较系统地掌握有关整数、自然数、负数、因数和倍数的知识,加深学生 对数概念的理解,进一步感受数学知识间的相互联系,体会数学的作用,让学生经历数的认识的整理过程,掌握一些整理知识的方法,提高学生整理知识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回顾数的认识的有关知识 出示 问题1:同学们学过哪些数? 学生讨论:(板书:整数、小数、分数、百分数) 问题2:你能说说在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这些数? 知道它们的含义吗? (板书课题:数的认识) 二、复习整数 1.我们学过的这些数中,哪些是整数呢? 负整数 整数 0 正整数 非0自然数 2.自学教科书P7一段话,提问:有没有最大的整数,最小的整数? 三、复习负数 1.负整数-1,-2,-3,-4……你还能说出哪些负整数? 2.负数除负整数外,学习了哪些负数呢?如-—,-0.27等。 3.负数的概念:小于0的数称为负数。 4.你学过哪些大于零的数呢? 学生举例:(1、4、6、7、— 、1.1……大于0的数称正数) 5.0 是正数还是负数?为什么? (0是正数、负数的交界点,0小于一切正数,大于一切负数)。 6.像…… -3,-2,-1,0,1,2,3……这两个省略号省略了什么?

1 51 4 你是怎样理解这两个省略号的? 7.你能在带有箭头的直线上,填出下面这些数吗? 3 -3 2 -2 1 -1 -4 ( ) ( ) ( ) 0 ( ) ( ) ( ) 4 (1)从图中你发现什么? (2)你能在上面数轴上标出-1.5和1.5,-—和—吗?看看每组中的两个数到0的距离是不是等远? 四、复习正整数(自然数) 1.正整数也叫自然数,自然数是整数的一部分,你知道自然数的单倍吗? 2.自然数是采用了十进制计数法,你知道什么是十进制计数法吗?你能说出自然数的哪些计数单位。 3.出示:8080880数中的4个8哪些不一样。 4.自然数的读写复习。 5.怎样比较自然数的大小,结合P78练习十三第2题。 五、复习倍数和因数 1.我们教科书中专门安排了一部内容来研究非零自然数,能回忆起哪部分内容是研究非0自然数的吗?(因数和倍数) 2.通过因数和倍数的研究,你知道哪些知识? (因数、倍数、公因数、公倍数、最大公因数、最小公倍数、质数、合数、互质数,掌握能被2、3、5整除数的特征,会分解质因数)、 3.合数的概念,合数怎样分解质因数(短除法) 4.能用短除法求最大公因数,最小公倍数吗? 练习十三第8题 六、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复习了什么内容?这些内容中哪些概念容易混淆?你是怎样区别这些 容易混淆的概念。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