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论袁世凯为什么称帝

论袁世凯为什么称帝

论袁世凯为什么称帝
论袁世凯为什么称帝

论袁世凯称帝的外部因素

承诺书:

我承诺:我所呈交的课程论文,是本人通过学习、研究所取得的原创性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他人创作的、已公开发表或者没有公开发表的作品内容。本论文的原创性声明的法律责任由本人承担。

承诺人:李慕姚

论袁世凯称帝的外部因素

袁世凯(1859—1916)字慰廷,号容庵,河南项城人,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关键人物,

在光绪八年朝鲜壬午事变之前,袁世凯还是一个名不见经传,无足轻重的小人物,但到了甲午战后,他居然能取得清廷的充分信任,以浙江温处道的身份,到天津小站督练新军;又过了三年,当新政变法如火如荼、新旧两党尖锐对立、兵戎相见的关键时刻,他又向荣禄泄露维新党人包围颐和园的密谋,从而导致了谭嗣同等维新君子血洒燕市、百日维新惨遭失败之结局,而他自己则取得了慈禧、荣禄等当权派的信任,飞黄腾达,成了声名显赫的封疆大吏:辛亥革命中袁世凯又窃取革命成果,登上了中华民国总统的宝座。袁氏一生适逢近代史上多事之秋,遇到了好几次中国历史的重大转折。而这些重大事件几乎都同袁世凯的名字密不可分。

做为一个承上启下的关键性人物,袁世凯是在推翻满清政权中起到了决定性作用的功臣,但后世对袁世凯的评价,却都是一片批判之声,究其原因,还是因为袁世凯晚年的尊孔复辟导致的。一般来说,政治人物是不可以犯错误,一件坏事足以一笔勾销一百件好事,而且基本上不会得到原谅。但袁世凯身为一代枭雄,为什么要为自掘坟墓,干出这么愚蠢的事。值得后世去深入探讨

现在人们普遍认为其悲惨结局乃袁氏咎由自取,但这种说法未免有失偏驳,任何历史现象的出现均与特定时代背景有关。自辛亥革命以来,袁世凯的权利越来越大,由临时大总统到正式总统,进而成为终身总统。又公布《修正大总统法》,规定大总统任期10年,连选连任无限制;总统继任人由现任总统推荐,被推荐者并无限制,总统可以推荐别人,也可以推荐自己的儿子。这样集权制、终身制、世袭制实际都有了。大总统已经成为事实上的皇帝,袁世凯又何必非要黄袍加身,以致身败名裂,遗臭万年。这其中既有他个人的政治因素,也与周围幕僚的影响,以及当时复杂而深刻的社会诸多因素分不开。

下面,我们就从外部环境对袁世凯的影响的来看其是如何一步步走向称帝的深渊。

一称帝想法的产生

民国初年,中国确实出现了新气象,民主思想深入人心,人作为个体的的自由有了充分保障。这是中国几千年历史上从未有过的。,但民主共和制度建立后,实际上是很不完善,各方面矛盾仍在积累,危机便产生了。

这里的危机主要有三

1财政危机,首先说财政。自甲午战争以来,长时间的混乱让中国国力元气大伤。辛亥革命后,财政上的出现危机。各省都不给中央政府上交税款。各省都有部队,各省要养民军。辛亥革命后,各省突然增加了大量成分驳杂的革命武装———“民军”,仅广东就有民军14.8万多人,每月军费开支由清末216万多元增至970余万元。同时各省都督各怀私心,或没有钱上交,或者不愿意上交。中央收不上税,就不能发展,这当然是袁世凯不能容忍的。

2制度危机,主要是新建立的互相制衡的机制不完善。革命党人与以袁世凯为代表的清末革命新势力的力量对比太悬殊了,不得不把总统职位交给袁世凯。孙中山让权给袁世凯,这是双方有协议的,也是自愿的,因此还谈不上袁世凯窃国。虽然孙中山把权让给袁世凯,但对他又不放心,老是想怎样仍然把实权控制在自己手上。于是,本来《临时约法》规定的是总统制,匆匆忙忙改成内阁制。议会权力过度扩张,议会可以罢免总统、总理和各部的总长,总统却没有解散议会的权力。第一次国会选举,国民党控制国会。而当时的情况是,多数议员没有国家管理经验,党争意识太强,行政管理受到严重掣肘。行政对议会无力反制。后来国会干了包括贿选总统等不少坏事,被讥为“猪仔国会”、“万年国会”。

3 军阀危机,1912年4月1日,袁世凯掌权之后,所面临的一个首要问题就是如何统中国,结束辛亥革命带来的政治秩序混乱状态。但是,袁世凯能够牢牢控制的只有北洋军及其驻守的直隶、河南、山东三省,其余各省多具有新军身份的都督手中。本来,独立各省的新军都督是具有国家观念的,但是他们掌握一省大权之后,出于维护自身权力的需要,国家观念逐渐淡化,由此埋下了民初军阀割据的思想祸根。作为中国最高统治者的袁世凯,他必须从国家统一全局出发,借机收回各省新军都督的兵权,重演“杯酒释兵权”的老戏。于是我们看到了云南都督蔡锷等有“二心”的新军都督先后被袁世凯剥夺兵权,委以虚职。但是,并没有从根本上去除民国初期兵归将有的军阀割据土壤。国家实际上处于一个及其分散的状态。政令不出中央,这是任何一个主权国家不能容忍的事。

其实上面所有的危机,说到底还是因为辛亥革命的不彻底造成的,辛亥革命虽然结束了中国长达两千年的帝制,但却没有对一个全新国家的建立起到多少帮助。资产阶级斗争目标认识的模糊和领导力量的软弱国家仍然处于一个分散的状态。而一代枭雄袁世凯,其所希望做的事,便是彻彻底底的统一中国,结束长达数十年的混乱状态。而所有的政治制度中,没有比帝制对权利的掌控最彻底了。

而且袁世凯的政治纲领,也一直都是君主立宪。佐藤铁治郎曾说过:使支那立宪果成。将来雄长东方,为地球强国,则最近世界进化史中,袁世凯三字亦必能占一特别地位矣。1民主共和,根本就不是袁世凯想要的。料想从这时,袁世凯便已经有了称帝的心思。

二称帝心思的坚定

时间来到1915年,此时,袁世凯的独裁政治已经开始,国内已经没有任何政治势力,可以与之抗衡,而外交上,列强纷纷承认袁世凯独裁下的中华民国。但随着一战的爆发,欧洲列强暂时无力关注中国,便让日本起了独霸中国之心

1佐藤铁治郎:<袁世凯)第2编,第7节,主倡立宪。

1915年1月18日的一个夜晚,日本驻华公使日置益,突然要求晋见袁世凯。他递交了一份日本政要起草的二十一条的条文,要求袁世凯尽快答复,“并守秘密”2。否则后果严重。日置益在面递“二十一条”与袁世凯时,威胁道中国革命党“与政府外之有力日人有密切之关系,除非中国政府给予友谊证明,日本

政府直不能阻止此辈之扰乱中国。”3面对日置益的威胁之语,袁世凯始终默而不答。看到“二十一条”所用之纸上有无畏舰及机关枪之水印,老练的袁世凯深知个中意味。因此袁世凯对日置益说道“中日两国亲善,为我之夙望,但关于交涉事宜,应由外交部主管办理,当交曹次长带回外部,由外交总长与贵公使交涉。”袁世凯说完后就将日本“二十一条”文件,向桌上一搁,并未展阅。日置益没有办法,只得辞出。4

袁何尝不想与日本一战,袁世凯曾问陆军总长段祺瑞若抵抗日军可以维持多长时间,段祺瑞答日:四十八小时。袁世凯又问四十八小时以后怎么办,段无语。5可以看出,袁世凯也考虑到用武力去抵抗日本。但是,如顾维钧所说,“袁世凯深知中国的贫弱”. 6

袁世凯他无奈地发现,谈判是唯一可行的办法。他想尽办法把会议程序拉长,二十一条就这样一拖拖了四个月,而在这四个月里。袁世凯不但对“二十一条”逐条批示,而且指示外交部必须与日本逐条讨论。在与日本谈判之前,袁世凯多次召开会议,大致拟定了与日本交涉的策略,又更换外交总长与拖延谈判时间;派人赴日探求日本底线,并利用日本内部矛盾;利用国内舆论掀起反日风潮,以民意为中日交涉后盾;利用美英俄等列强与日本的矛盾,希望美英俄对日施压修改后的条约被称为《民四条约》,原来二十一条中最恶劣的干涉中国内政的部分全部删除,这使得中国免予沦为日本的殖民地。这个时候袁世凯终于松了一口气,凭借他多年官场周旋、外交历练的经验,日本二十一条的核心阴谋终于被他化解,他自认为在目前的国力之下,也勉强可以和国人交待,但是很快让他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

即便是《民四条约》对于当时的国内民众来说,也是奇耻大辱,大家已经没有心思研究里面所包含的外交努力和技巧,在少数人的诱导下,迅速蜂起的学潮和报纸舆论的抗议,让袁世凯一时陷入了尴尬的境地,几年的民国总统当下来,对于共和民主仅有的一点好感,也在如今丧失殆尽。

而决策效率最高的还是专制体制,民主政治则相对较低,每个决策必须大伙儿协商,讨价还价,最后达成一种妥协。这个东西像袁世凯他们这些人,从专制体制下出来的人他不习惯。而且在当时的内忧外困的情况下,也不适合这种低效率的体制. 袁世凯曾私下说过:“民国就得有议会,而议员又事事肘,实不胜其苦,倒不如乾(干)脆称帝”。7

面对着汹涌的学潮和漫天的批评和指责,袁世凯开始思考,为什么中国共和之后,面对着外国列强仍然如此软弱,他就任大总统的外交危机,一概以中国的失利而告终。袁世凯的结论是皇朝坍塌、道德沦丧、信仰错位,是中国缺少强有

2王芸生.六十年来中国与日本:第六卷p73.

3王芸生.六十年来中国与日本:第六卷p 76-77

4曹汝霖.曹汝霖一生之回忆【M】.台北:台湾传记文学出版社,1970:p89.转引自李吉

奎.粱士诒[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5:p157.

5顾维钧.顾维钧回忆录:第一分册【M】,中华书局,1983: p120.

6顾维钧.顾维钩回忆录:第一分册【M】.中华书局,1983: p121.

7吴长翼.《八十三天皇帝梦》.文史资料出版社,(P83).

力的领导者--皇帝.在这个时候,袁世凯长子袁克定策划下的称帝闹剧早已经悄悄的展开,面对着内忧外患的中国,以及身后庞大的等待着恩惠的家族,袁世凯在处理完二十一条后,最终坚定了称帝的决定。

3国内社会支持

袁世凯在做了几年大总统后,想要改变国家性质,登基称帝,对于袁世凯这样的枭雄来说,不可能事先没有所调查,而这些调查的结果,成为让袁世凯称帝的最后一根稻草不可能.

首先是自己的家庭,其大儿子袁克定一直极力鼓吹其父称帝,袁克定从小就收到良好的教育,才高志大,如果其父称帝,这样一来他就是皇太子了。所以他为了鼓动帝制,无所不用其极,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活动就是给他父亲编造《顺天时报》。《顺天时报》是日本人在北京办的报纸,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列强无暇东顾,因此,袁世凯十分关注日本的态度,《顺天时报》就是袁世凯的重要消息来源。由于该报纸经常发表一些对帝制不利的消息,于是.袁克定决心瞒天过海,偷梁换柱,自己花钱编造假版《顺天时报》,经常刊登一些鼓吹帝制的文章,袁世凯看了以后,非常高兴,认为日本方面不会有问题.于是加快了帝制的步伐。

而现在对袁称帝的责任认定,有七成都是归于袁克定的,袁克定身为袁世凯身边最重要的人,从辛亥革命开始就负责为袁世凯收集整理情报的工作,就是因为他伙同谋士杨度等人屏蔽北洋军阀内部以及国内国外反对帝制的消息。使袁世凯对局势照成了巨大了误判,酿成了不可挽回得的后果。袁世凯临死时高呼:他害了我。这个他,很有可能就是袁克定。

其次是自己的部下的影响,在袁世凯称帝的过程中, “六君子”、“十三太保”所起的作用是不小的。

其中袁世凯手下谋士杨度乃是最大推手.

杨度早年十分推崇帝王之学, 君主立宪一直是杨度政治思想的内核。所以对袁世凯称帝,其是最积极的一人,杨度于1915年4月,为袁世凯复辟帝制撰写了两万多字的《君宪救国论》支持袁世凯恢复帝制。

杨度还联合孙毓筠、李燮和、刘师培、胡瑛、严复,于在1915年8月14日联名发起成立“筹安会”,杨度为理事长.孙毓筠为副理事长。其他4人为理事.鼓吹帝制。此为“六君子”加上梁士诒、张镇芳等7人,合称“十三太保”。

除了谋士,还有武将。陈宦。1915年11月陈宦受命为四川都督。临行前.他伏地九叩首。并跪着上前。嗅袁世凯的脚。大呼:大总统如明年还不登基,我陈宦此去到死都不回来了。陈宦这凿北洋将领,想的就是:大哥做了皇帝。小弟也挣个将军到手。杨度也说过:北洋诸将,从公多年.所为何事,只不过攀龙附凤,求子孙富贵耳!如总统犹豫不定,将来诸将又怎么办,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虽然后来事实证明,北洋军阀内部分裂才是袁世凯称帝失败的主要原因,但当时由于袁克定及杨度的信息屏蔽,还真没有多少意见进入了袁世凯耳中,这使袁世凯误判了局势,更进一步加快了袁世凯称帝的步伐。

其三是社会各界的反应。当时社会各界的反应,并不如如今教科书所说,袁世凯称帝受到了国内外的一致批判,其实当时社会各界有很大一部分人是支持袁世凯称帝的,其实原因很简单,从旧社会出来的人,怎么可能那么快转变原来的帝制思想,而且当时很多的思想家所希望达成的目标,也不是共和制而是君主立宪。

所以出于这样或者那样的目的,有很多可以对袁世凯产生影响的人开始支持

袁世凯称帝:

阎锡山。山西王阎锡山尽管是同盟会员,可在帝制期间为保全自己的地位,极力推动帝制。他还把自己的父亲阎书堂送到北京租屋居住。表面上是请老人家逛逛北京,实际上足把父亲作为人质,使袁对他放心。

张作霖。张作霖曾发誓道:关以外有异样,唯作霖一人是问,作霖一身当之:关内若有反对者,作霖愿率本部以平内乱。

古德诺博士。1915年7月,美国霍普金斯大学校长古德诺博士访华,并于8月20日发表《共和与君主论》,认为中国民智低下.只宜行君主立宪而不宜行共和。这对袁世凯是个极大的鼓舞。

日本公使日置益、英国公使朱尔典等,多有赞同帝制的表示。1915年1月18日,日本公使日置益对袁世凯面递《二十一条》时说:“若开诚交涉,则日本希望贵总统再高升一步。”朱尔典在中南海怀仁堂国宴问.竞用英语尊称袁世凯为“陛下”。

还有包括一些类如康有为,胡适等社会名流精神领袖以及绝大多数旧官僚士大对于君宪政治表示认可。共同给袁世凯营造了一个可以社会各界都支持其登基的假象。

其四国际社会的支持

袁世凯其人是相当在乎国际社会的看法的,所以国际上的支持,成为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美国国务卿蓝辛曾说:美国政府实质上同情共和体制,但帝制“完全是中国的内政,如果没有可信的证据证明受美国保护的外国利益受到威胁,美国政府无正当理由进行干预”8。

英国外交大臣葛雷表示:“这样的政府(袁世凯政府)将会得到我们能够给予她的一切外交上的支持”。9

德皇威廉二世与中国驻德公使梁敦彦谈及国体问题,谓共和不适合中国园情,应当建立强有力的君主制度”。他还通过袁克定致函袁世凯:“力陈中国非帝制不能图强,并说中国东邻日本奉天皇为神权,西接英、俄,亦以帝国为宰制。中国地广民众,位于日、英、俄之间,不能师法遥远的美国。美国也不能远渡重洋,给中华民国以强有力的援助。”表示“德国誓以全力赞助经营,财政、器械,无条件地供给,中国当信我能履行诺言”10

德,意,俄,日等帝国主义国家出于不同的目的纷纷通过各种媒体,渠道,支持袁世凯其称帝,并允诺可以给予其必要的援助。

就这样,袁世凯协挟洋自重,自以为万无一失了,在亲信幕僚的纷纷劝进下便有恃无恐地复辟帝制了。

五结语

正是因为混乱的中国需要一个强有力的统治者这一社会大背景,加上袁世凯本身的君主立宪思想,以及社会各界赞成,身边亲信的蒙蔽,部下幕僚的支持,外国势力的同意等的因素共同作用,才导致了袁世凯称帝这一最终后果。

后记

8Ann Trotter ed.,China,1914.8—1918.10,P105

9《英国蓝皮书》.(1912年中国第1号,第58号),(P40).

10王锡彤:《抑斋自述》,河南大学出版社,2001年,P232

袁世凯作为中国承上启下的关键性人物,在国家政治的变革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袁世凯任大总统期间,国家的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均有较大发展,本可以在历史上留下辉煌一笔的一代枭雄袁世凯,却因为错误的误判了局势,选择了封建复辟的不归路,留下了千古骂名,并使中国在其死后陷入了长达十余年的军阀割据状态,给国家照成了深远的灾难.不可不谓是造化弄人,然历史在众多的偶然性中,必定存在着某种必然,我们身在局外的人尚不能客观完整的去看待历史,更不用说身在局中的历史人物了。唯一能留下的,前车之鉴后车之师而已。莫让后人复哀后人矣。

参考文献

1孔祥吉,村田雄二郎,Kong Xiangji,Murata Yujiro 大火焚烧后遗留的珍贵史料--评佐藤铁治郎的《袁世凯》

2 曹俊,袁德群浅析袁世凯复辟帝制的原因

3 丁健小人物,大历史:辛亥革命中的袁克定

4郭玉富,张根生也谈中日二十一条交涉与袁世凯帝制的关系

5 张北根英国对待袁世凯称帝的态度

6李子昌袁世凯称帝的推手——杨度

7谢俊美袁世凯成败简论

8蔡永飞袁世凯的贡献何以不被承认

9曙光苏袁世凯功过辨

10苏全有袁世凯为什么要称帝

11苏全有袁世凯与《二十一条》新论

12曹俊袁世凯与中日“二十一条”交涉

13丁健再论1912-1915年的袁世凯

14张艳国尊孔与袁世凯复辟

15马勇从君宪到共和:袁世凯的一段心路历程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