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蝗虫危害特点

蝗虫危害特点

蝗虫危害特点
蝗虫危害特点

蝗虫危害特点

蝗虫是农、林、牧业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少有害蝗种对农、林、牧业可造成不同程度危害。全世界的蝗虫已有1万种以上,其中对农、林、牧业可造成危害的蝗虫约300种左右,全球除南极洲、欧亚大陆北纬55 0以北地区外均可发生蝗虫。全世界常年发生蝗虫的面积达4 680万km2,全球1/8的人口经常受到蝗灾的袭扰。全世界发生为害最严重的蝗虫为沙漠蝗Schistocerca gregaria(Forskal),其中最大扩散面积可达2 800万km2,包括66个国家的全部和部分地区,约占全世界陆地面积的20%,受灾人口约占全世界人口的1/10以上。我国于1971年在西藏自治区聂拉木县的樟木地区曾采到散居型沙漠蝗虫。

我国已知蝗虫在900种以上,其中对农、林、牧业可造成危害的约60余种。对禾本科植物可造成较大为害的蝗虫主要有东亚飞蝗Locusta migratoria manilensis(Meyen)、稻蝗Ox-ya spp。、蔗蝗Hieroglyphus spp。和尖翅蝗Epacromius spp.等。为害的豆类、马铃薯、甘薯等作物的种类有短星翅蝗Calliptamus abbreviatus Ikonnikov、苯蝗Haplotropis bruneriana Saussure、负蝗Aractomorpha spp.等。棉蝗Chondracris rosea rosea(De Geer)和负蝗可为害棉花。竹蝗Ceracris spp.可严重为害竹林。在广大牧区,为害牧草的种类也很多,主要有西伯利亚蝗Gomphocerus sibiricus(Linnaeus)、戟纹蝗Dociostaurus spp.、小车蝗Oedaleus spp.、牧草蝗Omocestus spp.、雏蝗Chorthippus spp.、痂蝗Bryodema spp.以及意大利蝗Calliptamus italicus(Linnaeus)等,大发生时可严重为害牧草和农作物并直接影响农牧业的发展。根据我国几千年来史籍的记载,造成农业上毁灭性灾害的蝗虫,主要就是飞蝗,并认为干旱与飞蝗同年发生的机遇率或相关性最大,其次为前一年干旱以及先涝后旱,蚂蚱成片;蝗虫灾害与水、旱灾害常此起彼伏,交替发生,一直是严重威胁我国农业生产、影响人民生活的三大自然灾害。

飞蝗Locusta migratora(Linnaeus)是世界上分布最广泛的蝗虫,已知有10亚种,其分布遍及欧、亚、非、澳四大洲。我国有3个亚种:东亚飞蝗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在此区由北向南每年可发生2~4代)、亚洲飞蝗L.mgratoria mgratoria(Linnaeus)主要分布在西北干旱半干旱草原区(在此区除新疆的土鄯托地区可发生2代外,均每年发生1代)、西藏飞蝗Locusta migratoria tibetnsis Chen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寒区(在西藏和青海南部,多每年发生1代)的许多河谷与湖泊沿岸地带。

新中国成立初期,东亚飞蝗发生面积约521万hm2,经过贯彻“依靠群众,勤俭治蝗,改治并举,根除蝗害”的治蝗方针,1951~1997年间,全国已累计净改造蝗区面积367.8万hm2,使蝗区面积比新中国成立初期减少70.6%。现有蝗区县由新中国成立初期的328个减少到151个,取得了世界治蝗史上引人注目的成就。

80年代以来,受全球异常气候变化和某些水利工程失修或兴建不当以及农业生态与环境突变的影响,东亚飞蝗在黄淮海地区和海南岛西南部频繁发生,每年发生面积约100~150万hm2,设计9省(市)的100多个县,农业生产受到严重威胁。1985~1996年的12年间,东亚飞蝗在黄河滩、海南岛、天津等蝗区连年大发生。1985年秋,天津北大港东亚飞蝗高密度群居型蝗群将10多万亩苇叶和几百亩玉米穗叶吃光后,于9月20日中午起飞南迁,蝗群东西约宽30余公里,降落到河北省的沧县、黄骅、海兴、盐山和孟村5个县和中捷大港两个农场,波及面积达250万亩。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群居型东亚飞蝗第一次跨省迁飞。

1998年,东亚飞蝗的夏蝗在山东、河南、河北和天津等8省(市)发生在80万hm2以上。1999年,东亚飞蝗的夏蝗在山东、河南、河北和天津等9省(市)又发生80万hm2以上。今年,蝗虫又肆虐河南,受灾面积237.5万亩,部分地区蝗虫密度达到4000余只/ m2,

面积之大,虫口密度之高,是河南25年来所未见。虽然已经控制了其危害,但必须加强扫歼并监测夏季残余成虫的产卵区域,准确了解并掌握秋蝗发生和水、旱发展趋势与气象动态,并及时做好秋蝗和三代飞蝗的防治工作,以减少飞蝗发生的面积与数量。

亚洲飞蝗主要分布在新疆、青海、内蒙古和陕、甘、晋、冀等省的北部某些河谷与滨湖地带。新疆的塔城地区1983~1984年和1986年均发生群居型飞蝗危害,1987年在阿勒泰地区发生群居型飞蝗46群,平均密度1 000~2 000头/ m2,发生面积约5.15万hm2。近年,哈密和吐鲁番(1996年)和托克逊(1997~1999年)部分地区均发生了高密度飞蝗蝗群。今年,新疆蝗虫受灾面积达3 005万亩,在塔城阿勒泰地区密度达每平方米上万只。

西藏飞蝗在西藏于1928~1952年间,曾有45处发生蝗灾,1846~1857年则连续12年发生蝗灾,并波及到18个地区,重者连年庄稼颗粒无收,青稞、麦子亦荡然无存,草场则寸草无收。1970、1974、1979、1988和1991年,西藏飞蝗先后在林芝、米林、白朗、拉萨、林周和达孜等地暴发为害,严重影响了农牧业的生产。1988年6约19日,米林县强那区发生群居型西藏飞蝗1 000多亩,并飞越雅鲁藏布江为害青稞。1999年,在拉萨、日喀则等地部分地区也发生了高密度的飞蝗蝗群。

80年代以来,我国10多省(市)部分稻区发生稻蝗460多万平方百米。竹蝗对南方竹林为害达300万平方百米以上。至于我国北方牧区及农牧交错区的各季草场的蝗虫,其发生特点是种类多、密度大、最大发生面积据不完全统计,1985年可达2000多万平方百米。近十几年来,常年受灾面积约460多万平方百米,实际防治面积约100万平方百米左右。1998年,我国牧区及农牧交错区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伊犁、阿尔泰以及内蒙古自治区草原均发生了高密度蝗群,发生面积达数百万公顷以上。1999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伊犁、阿尔泰、昌吉、巴里坤等地区上报的蝗虫发生面积约4000万亩,发生蝗虫种类主要为意大利蝗、戟纹蝗、西伯利亚蝗、黑条小车蝗等,发生密度600~8000头/平方米,个别地区可高达10000头/平方米。各蝗区已经分别采取超低量制剂、微孢子虫、招引纷红椋鸟和牧鸡治蝗等多种方法进行了治理。

此外,1984年,在澳大利亚仅由澳大利亚灾蝗Chortoicetes terminifera(Walker)的大发生就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达100~200万美元。自1985年年底以来,非洲许多国家和地区发生了多种蝗虫同时猖獗发生并造成了极为严重的损失。在美国西部的17个州,每年因草原蝗虫所造成的草场损失约为800万美元。1999年在俄罗斯的中部、东西伯亚南部等20多个州、里海附近以及与哈萨斯坦接壤等地区,已有100万平方百米农田遭到蝗虫袭击。

蝗虫的天敌

蝗虫天敌--蛙类

蝗虫的天敌主要有蛙和鸟两大类,尤其是蛙类,与蝗虫生活在同一类型的生态环境中--凡长有芦苇、杂草的低洼地、坑塘、沟渠等处,都是其良好的生存场所,所以说,蛙类是制约蝗虫生息繁衍的先头部队。据统计,一只青蛙一个夏季能消灭一万多只害虫;一只泽蛙,平均每天吃掉50只害虫,最多的可达266只;即使是身体笨乎乎的蟾蜍,夏季三个月也能捕食近万只害虫呢!照此推算,两平方米的庄稼地里只要平均有一只青蛙坐镇,便足以抑制跳蝻的生存。

蝗虫天敌--鸟类

鸟类生活过程中需要不断地摄取食物,从食物中取得能源进行各种生理活动。

碳水化合物是鸟类的主要热源,鸟类的体温比人类高,而且鸟类不停地飞翔、跳跃、捕食,也要消耗大量的热量,所以需要补充大量的饲料,否则影响鸟类的生长与育雏。

鸟类需要脂肪,如各种油料作物的种子:菜籽、葵花籽、芝麻、松子等。脂肪可以维持鸟类的体温,保护内脏及保持羽毛的光泽等。

一些鸟类是杂食性的,也有的鸟专吃虫子,它们对保护生产及人类健康起着很大的作用。一窝大山雀在半个月的育雏期间约可吃2000个昆虫;一窝燕子,一个月可吃1200个蝗虫;一只啄木鸟一天可以消灭上百条藏在树干中的害虫,还可以保护它周围90亩森林免遭虫害。燕鸟、大山雀和杜鹃也能消灭大量的鼠类。

鸟类资源是国家的巨大自然财富,它对保持生态平衡有重要作用。如果农林益鸟减少,就会造成虫害与鼠害,就会危害农业林业,给人类的生活、生产带来严重的危害。

吃蝗虫的鸟类在育雏阶段,更需要捕食大量的蝗虫。以普通燕子为例,一对亲鸟和一窝雏鸟每月吃蝗虫可达16200多只。吃蝗虫的鸟类有燕鸻、白翅浮鸥、田鹩等,尤以燕鸻最为突出。

2019中考生物知识点整理:蝗虫语文

中考生物知识点整理:蝗虫 ?教学目的: 1。知识方面 (1)理解蝗虫的形态结构特点和生理特点;理解蝗虫的发育(不完全变态和世代的概念)。 (2)掌握昆虫的主要特征。 (3)知道蝗虫对农作物的危害。 2。能力方面 通过观察蝗虫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的小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思想情感方面 (1)通过蝗虫的外部形态与生活习性相适应的特点,培养学生树立生物的形态、结构与功能相统一和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生物学基本观点。 (2)通过我国治蝗工作取得的成就,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的思想情感。通过了解蝗虫的生活习性和对人类农业生产的危害,树立保护生态环境意识。 教学难点 1。蝗虫的形态结构特点和生理特点是本课的重点。因为:蝗虫是昆虫的典型代表动物,其形态结构和生理知识是学生学习昆虫的基础,也是学习其他节肢动物的基础。通过蝗虫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点的学习,对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也就

迎刃而解了。同时蝗虫又是曾在我国历史上造成严重灾害的农业害虫,人们对蝗虫的研究,比较清楚。 2。蝗虫的发育既是重点又是难点。其一是幼虫的“龄”,即“龄虫”,对于初一的学生不能立刻弄明白。龄是指在一定龄期中的具体昆虫幼虫的虫态。所谓龄期是指昆虫幼虫在连续两次蜕皮之间所经历的时间。其二是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变态是指形态的改变。其三是世代的概念,所谓一个世代是指昆虫由卵开始,到成虫产生后代为止,个体发育经过一个周期。世代的长短,因昆虫的种类而不同。 3。昆虫的主要特征也是本课的重点。运用昆虫三个共同特征来判断哪些节肢动物是昆虫,哪些节肢动物不是昆虫。4。蝗虫的口器和呼吸是本课的另一难点,各种昆虫因食性和取食方式不同,口器的形式各不相同,有咀嚼式、嚼吸式、刺吸式和虹吸式等不同的类型。其中咀嚼式是最原始的,其他类型都是由咀嚼式演化而来。观察蝗虫的口器的顺序不能搞乱。蝗虫的呼吸方式是学生不知道的,其结构也不易观察到。 教具准备 活蝗虫、雌雄蝗虫标本、蝗虫模型、活蚂蚁(或蟑螂)数只、白糖5g和沙粒(或木屑)5g、解剖盘、镊子、解剖针、放大镜、胶水、实物投影仪、教学课件(或挂图和投影片)、蝗虫发育过程标本。

蝗虫的价值

蝗虫的价值 摘要: 介绍了当前我国蝗虫的资源化利用以及蝗虫的规模化饲养概况 ,分析了蝗虫资源化利用的有关问题 ,提出我国蝗虫开发利用的3点建议:加深蝗虫提取物质的研究 ,拓宽利用领域;加深蝗虫生物学及生态学 研究 ,促进蝗虫的工厂化生产;完善加工技术 ,拓宽利用途径 ,延伸蝗虫产业渠道。 关键词: 蝗虫; 资源化利用; 规模化饲养; 机械捕集; 产业化 蝗虫 ,是昆虫纲直翅目蝗亚目昆虫的统称 ,俗称蚂蚱。提起“蝗虫”,人们总是与“蝗灾”相联系。蝗灾是农牧业生产上的重要灾害 ,给人类带来极大的灾难 ,历史上把蝗灾、水灾和旱灾并称为三大自然灾害[1 ]。但是 ,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 ,蝗虫也是如此 ,它在造成危害的同时 ,其自身也是一种重要的生物资源 ,具有食用、药用、饲用等很多价值[2 ],它还是一种“生物转化器”,可以将农田杂草等转化成可利用的蛋白资源。因此 ,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 ,蝗虫又是一种宝贵的资源 ,只要人们对其优点进行充分挖掘 ,必定可以将蝗虫变害为利 ,从而为人类造福。本文主要将当前我国蝗虫资源化的开发和利用情况加以介绍 ,并就蝗虫的资源化利用进行分析和展望。 1 蝗虫资源化的开发和利用概况 近些年来 ,国内外的许多专家陆续研究发现 ,蝗虫体内具有高蛋白、低脂肪、低胆固醇等特点 ,还含有保幼激素、蜕皮激素、抗冻蛋白等活性成分 ,这些都为蝗虫的资源化利用奠定了理论基础。 1.1 蝗虫的食用 在我国 ,蝗虫的食用有着悠久的历史 ,唐代就有食用蝗虫的记录。在古代蝗灾之年 ,人们将蝗虫收集起来食用 ,以度饥荒 ,那只是把吃蝗虫作为一种充饥的需要。而现在 ,人们则把蝗虫作为一种美食来享用。在山东 ,蝗虫已成为高级餐厅的美味佳肴;在云南等许多地方的农贸市场上都出售晒干的蝗虫;天津自古以来就有把蝗虫作为小吃食用的传统;北京人也有吃油炸蝗虫的习惯;广西山区仫佬族一年一度的六月初二“吃虫节”则户户设宴 ,家家都做出各种昆虫大餐 ,蝗虫自然也在其食用之列 ,他们做出了“油炸蝗虫”、“腌酸蚂蚱”等蝗虫佳肴。现在 ,蚂蚱烧汤、蚂蚱罐头、蚂蚱酱、蚂蚱面包、蚂蚱烤肉串、蚂蚱饼干、蚂蚱雪糕以及蝗虫的各种脱水干制品、冷冻食品、腌渍食品等陆续走进了人们的生活。 上述蝗虫的食用均属于蝗虫的原形利用 ,即把蝗虫作为直接食物或进行简单加工后食用 ,原形利用是最古老、也是目前为止最普遍的一种蝗虫食用方式。而蝗虫的食用还有另外一种更为现代化的方式———加工利用 ,即把蝗虫体内的营养成分提取出来加以利用或者加工蝗虫的二次产品来食用[2 ]。 1.2 蝗虫的饲用 蝗虫除为人类食用外 ,还是各种家禽、家畜的优良饲料 ,而且也是饲料厂极好的蛋白原料。古时 ,我国人民就已将其做饲料或肥料。《捕蝗考》记载: “蝗烂地面 ,长发麦苗 ,甚于粪壤。”当前 ,已有很多家禽养殖户搞起了蝗虫—家禽产业链 ,用蝗虫作为家禽饲料 ,使家禽的成活率、体重、产蛋量、产蛋率等指标均有明显增长[14 ]。同时 ,因蝗虫蛋白质含量高 ,氨基酸种类丰富 ,矿物质和维生素的含量与种类丰富等优点 ,可作为现用畜禽饲料鱼精粉、肉粉等的代用品。另外 ,蝗虫的周身组织松软 ,体壁主要由鞣化蛋白组成 ,畜禽易消化吸收 ,而且蝗虫的获取成本远低于鱼精粉、肉粉等产品 ,因此 ,以蝗虫作畜禽饲料可降低投入成本 ,提高经济效益[15 ]。目前 ,蝗虫饲料已供不应求 ,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1.3 蝗虫的药用 蝗虫作为中药 ,其性味辛、甘、温 ,具有止咳平喘、定惊止抽、解毒透渗、消肿止痛、滋补强壮等功效。在治疗小儿急慢惊、支气管哮喘、百日咳、疳积、咽喉肿痛、疹出不畅等疾病有很好的效果。另外 ,还有降压、减肥、降低胆固醇、滋补强壮、健脾运食功

蝗虫的害和益

蝗虫的害和益 蝗虫(locust,grasshopper),俗称“蚂蚱”,名“草螟”、“ 蝈蚂”、“ 蚱蚂”,是节肢动物门、昆虫纲、直翅目、蝗科(Acrididae)以及螽斯科(Tettigoniidae)昆虫的总称。具咀嚼式口器,为植食性昆虫。它的触角呈短鞭状,拥有强而有力的后腿,可利用弹跳来避开天敌。体色有绿色和褐色,是生活环境的保护色。蝗虫口大、下巴发达,以植物叶片为食,蝗虫喜食芦苇、稗草、白茅、狗牙草及蒿类植物,虾须草和海蓬子。全世界有超过12000种。分布于全世界的热带、温带的草地和沙漠地区。数量极多,生命力顽强,能栖息在各种场所。在山区、森林、低洼地区、半干旱区、草原分布最多。植食性。大多数是作物的重要害虫。在严重干旱时可能会大量爆发,对自然界和人类形成灾害。 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对中国农民影响最大的三大灾害中,除了水旱灾害以外就要属蝗灾了。 中国历史早在商朝甲骨文上就已经有对蝗虫的记载,而公元707年《春秋三传》之一的《春秋谷梁传》记载了第一次蝗灾在恒公5年:“大雩(yu二声),螽(zhong 一声),虫灾也。”这里的虫灾就是指蝗虫。可见蝗灾早已经成为困扰华夏数千年的难题了。 每年夏秋季节为蝗虫的繁殖期,一只雌蝗虫每次产卵平均在50粒左右,每两周产卵一次,而卵由幼虫发育为成虫也只需要40天左右。可以很容易计算出来,蝗虫只需要一个夏天即可几何级数的增长,成为一群恐怖的军团。 蝗虫的习性很有意思,当年份风调雨顺之时,植食性的蝗虫一般会分散单独生活,这造成不了蝗灾,可是一旦某个地方出现旱灾哪怕是轻微的,植物数量减少,大量蝗虫攀附于少数植物之时,蝗虫之间会因为大腿的相互碰触而改变生活习性,它们会变得喜欢群居,大量的群居蝗虫会大量繁殖,然后,形成一场吞噬天地间一切植被的风暴,这就是蝗灾。只需要半天,蝗灾所覆盖的田野就会只剩下裸露的大地,凡是能够入口的一切植物,包括高大的树木的叶片,到低矮的苔藓,一切绿色植被都会成为蝗虫的口粮,大量繁殖的蝗虫在几十天后又会加入对植物的掠夺。当辛苦劳作了一年的农民,望着满天的飞蝗之时,悲怆的痛哭毫无作用,往往发生蝗灾的年份,都是饿殍满地易子而食的惨状。 据考证,我国历史上发生大小蝗灾的年份有940年,如明朝嘉靖39年,蝗食禾苗殆尽;万历14年飞蝗蔽空,饥民相食。这样的惨案让人望而心痛。对蝗灾的防治,成为华夏农耕文明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古代化学能力低下之时,要防治蝗灾无疑是相当困难的,靠着农民用物理手段杀伤蝗虫,其效率是相当低下的,往往几万人要面对几千万只蝗虫,而奋战一昼夜的结果,往往是蝗虫数量未见减少,而农作物已经被吃光了,蝗虫一展双翼,飞离此地前往下一块田地,只留下满满的一地蝗虫卵而已。 然而,尽管蝗虫对人类的危害很大,但我们仍然把这种可怕的害虫端上了餐桌,变成了美味佳肴。 据专家介绍,蝗虫不但营养、成分含量合理,而且脂肪和胆固醇的含量低于畜、禽肉类,是肥胖症,、高血亚、心血管病患者的理想食品。在中国,食用蝗虫有十分悠久的历史,人们习惯将蝗虫洗净用油炸,佑酒食用,据《食用昆虫与菜谱》一书中介绍,蝗虫体内含有蛋白质73.5%,氨基酸18种,总含量为20.3%,蝗虫体内还含有维生素B1、B2、E、A胡萝卜素和丰富的多种维生素,4种脂肪 酸和丰富的微量元素,常食用的种类有中华稻蝗,东亚飞蝗等,其肉质鲜嫩,味

蝗虫危害特点

蝗虫危害特点 蝗虫是农、林、牧业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少有害蝗种对农、林、牧业可造成不同程度危害。全世界的蝗虫已有1万种以上,其中对农、林、牧业可造成危害的蝗虫约300种左右,全球除南极洲、欧亚大陆北纬55 0以北地区外均可发生蝗虫。全世界常年发生蝗虫的面积达4 680万km2,全球1/8的人口经常受到蝗灾的袭扰。全世界发生为害最严重的蝗虫为沙漠蝗Schistocerca gregaria(Forskal),其中最大扩散面积可达2 800万km2,包括66个国家的全部和部分地区,约占全世界陆地面积的20%,受灾人口约占全世界人口的1/10以上。我国于1971年在西藏自治区聂拉木县的樟木地区曾采到散居型沙漠蝗虫。 我国已知蝗虫在900种以上,其中对农、林、牧业可造成危害的约60余种。对禾本科植物可造成较大为害的蝗虫主要有东亚飞蝗Locusta migratoria manilensis(Meyen)、稻蝗Ox-ya spp。、蔗蝗Hieroglyphus spp。和尖翅蝗Epacromius spp.等。为害的豆类、马铃薯、甘薯等作物的种类有短星翅蝗Calliptamus abbreviatus Ikonnikov、苯蝗Haplotropis bruneriana Saussure、负蝗Aractomorpha spp.等。棉蝗Chondracris rosea rosea(De Geer)和负蝗可为害棉花。竹蝗Ceracris spp.可严重为害竹林。在广大牧区,为害牧草的种类也很多,主要有西伯利亚蝗Gomphocerus sibiricus(Linnaeus)、戟纹蝗Dociostaurus spp.、小车蝗Oedaleus spp.、牧草蝗Omocestus spp.、雏蝗Chorthippus spp.、痂蝗Bryodema spp.以及意大利蝗Calliptamus italicus(Linnaeus)等,大发生时可严重为害牧草和农作物并直接影响农牧业的发展。根据我国几千年来史籍的记载,造成农业上毁灭性灾害的蝗虫,主要就是飞蝗,并认为干旱与飞蝗同年发生的机遇率或相关性最大,其次为前一年干旱以及先涝后旱,蚂蚱成片;蝗虫灾害与水、旱灾害常此起彼伏,交替发生,一直是严重威胁我国农业生产、影响人民生活的三大自然灾害。 飞蝗Locusta migratora(Linnaeus)是世界上分布最广泛的蝗虫,已知有10亚种,其分布遍及欧、亚、非、澳四大洲。我国有3个亚种:东亚飞蝗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在此区由北向南每年可发生2~4代)、亚洲飞蝗L.mgratoria mgratoria(Linnaeus)主要分布在西北干旱半干旱草原区(在此区除新疆的土鄯托地区可发生2代外,均每年发生1代)、西藏飞蝗Locusta migratoria tibetnsis Chen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寒区(在西藏和青海南部,多每年发生1代)的许多河谷与湖泊沿岸地带。 新中国成立初期,东亚飞蝗发生面积约521万hm2,经过贯彻“依靠群众,勤俭治蝗,改治并举,根除蝗害”的治蝗方针,1951~1997年间,全国已累计净改造蝗区面积367.8万hm2,使蝗区面积比新中国成立初期减少70.6%。现有蝗区县由新中国成立初期的328个减少到151个,取得了世界治蝗史上引人注目的成就。 80年代以来,受全球异常气候变化和某些水利工程失修或兴建不当以及农业生态与环境突变的影响,东亚飞蝗在黄淮海地区和海南岛西南部频繁发生,每年发生面积约100~150万hm2,设计9省(市)的100多个县,农业生产受到严重威胁。1985~1996年的12年间,东亚飞蝗在黄河滩、海南岛、天津等蝗区连年大发生。1985年秋,天津北大港东亚飞蝗高密度群居型蝗群将10多万亩苇叶和几百亩玉米穗叶吃光后,于9月20日中午起飞南迁,蝗群东西约宽30余公里,降落到河北省的沧县、黄骅、海兴、盐山和孟村5个县和中捷大港两个农场,波及面积达250万亩。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群居型东亚飞蝗第一次跨省迁飞。 1998年,东亚飞蝗的夏蝗在山东、河南、河北和天津等8省(市)发生在80万hm2以上。1999年,东亚飞蝗的夏蝗在山东、河南、河北和天津等9省(市)又发生80万hm2以上。今年,蝗虫又肆虐河南,受灾面积237.5万亩,部分地区蝗虫密度达到4000余只/ m2,

蝗虫危害特点

蝗虫危害特点 我国已知蝗虫在900种以上,其中对农、林、牧业可造成危害的约60余种。对禾本科植物可造成较大为害的蝗虫主要有东亚飞蝗Locusta migratoria manilensis(Meyen)、稻蝗Ox-ya spp。、蔗蝗Hieroglyphus spp。和尖翅蝗Epacromius spp.等。为害的豆类、马铃薯、甘薯等作物的种类有短星翅蝗Calliptamus abbreviatus Ikonnikov、苯蝗Haplotropis bruneriana Saussure、负蝗Aractomorpha spp.等。棉蝗Chondracris rosea rosea(De Geer)和负蝗可为害棉花。竹蝗Ceracris spp.可严重为害竹林。在广大牧区,为害牧草的种类也很多,主要有西伯利亚蝗Gomphocerus sibiricus(Linnaeus)、戟纹蝗Dociostaurus spp.、小车蝗Oedaleus spp.、牧草蝗Omocestus spp.、雏蝗Chorthippus spp.、痂蝗Bryodema spp.以及意大利蝗Calliptamus italicus(Linnaeus)等,大发生时可严重为害牧草和农作物并直接影响农牧业的发展。根据我国几千年来史籍的记载,造成农业上毁灭性灾害的蝗虫,主要就是飞蝗,并认为干旱与飞蝗同年发生的机遇率或相关性最大,其次为前一年干旱以及先涝后旱,蚂蚱成片;蝗虫灾害与水、旱灾害常此起彼伏,交替发生,一直是严重威胁我国农业生产、影响人民生活的三大自然灾害。新中国成立初期,东亚飞蝗发生面积约521万hm2,经过贯彻“依靠群众,勤俭治蝗,改治并举,根除蝗害”的治蝗方针,1951~1997年间,全国已累计净改造蝗区面积367.8万hm2,使蝗区面积比新中

2020届高考地理热点探究专题1 从东非蝗虫肆虐看蝗灾-答案及解析

2020届高考地理热点探究专题1 从东非蝗虫肆虐看蝗灾 答案及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答案】 1.B 2.C 3.C 4.D 5.A 6.C 7.C 8.B 9.D 10.B 11.C 【解析】 1.虫神庙主要分布在蝗虫灾害比较严重的地区,从图中可以看出是暖温带半湿润和半干旱区。 2.蝗虫灾害暴发原因一是气候干旱,二是食物充足。 3.从可持续发展来看,灭蝗应少用和不用化学药剂。 4.我国历史上造成过重大灾难的害虫首推蝗虫,①对。由于蝗灾发生的自然环境条件,古今基本上差不多,所以我国的蝗灾并没有因农业现代化发展而消失,②错。由于飞蝗飞行距离远,成灾面积大,用飞机灭蝗,效果好,作业快,所以可以使用飞机灭蝗,③错。历史上蝗灾曾经与水灾、旱灾一起并称为三大自然灾害,④对。故选D。 5.飞蝗具有群聚和远距离迁飞的习惯,故选A。 6.根据蝗虫的生活习性,前期干旱利于蝗虫的产卵繁殖,后期多雨,草类生长繁茂,又为蝗虫的生长提供了食物条件,故C项正确;一直干旱不利于草类的生长,一直多雨不利于蝗虫的繁殖,故A、B项错误;前期多雨不利于蝗虫的繁殖,故D项错误。 7.蝗灾多发生在气候旱涝频繁,又有大面积湖滩、海滩、河滩的地区,黄淮海平原最符合这些条件,故C项正确;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雨季长,不利于蝗虫的繁殖,故B项错误;珠三角地区,气候湿润多雨,对蝗虫的生长不利,故D项错误。 8.洪涝灾害和干旱灾害属于气象灾害,生物灾害是指原有物种或迁移物种种群数量大暴发而引起的自然灾害,虫害和鼠害为生物灾害,所以该题选B。 9.松毛虫虫害属于森林病虫害。导致林木生长量减少,森林枯死,不仅影响森林工业,同时对森林生态功能造成严重破坏,故该题选D。 10.蝗虫极喜温暖干燥,干旱使蝗虫大量繁殖,迅速生长,所以蝗灾往往和严重的旱灾相伴而生,故该题选B。 11.遥感技术是利用电磁波的理论,根据各种传感仪器对远距离目标所辐射和反射的电磁波信息,进行收集、处理,并最终成像,从而对各种地物进行探测和识别的一种综合技术。通

最新蝗虫危害特点

蝗虫危害特点 " 我国已知蝗虫在900种以上,其中对农、林、牧业可造成危害的约60余种。对禾本科植物可造成较大为害的蝗虫主要有东亚飞蝗Locusta migratoria manilensis(Meyen)、稻蝗Ox-ya spp。、蔗蝗Hieroglyphus spp。和尖翅蝗Epacromius spp.等。为害的豆类、马铃薯、甘薯等作物的种类有短星翅蝗Calliptamus abbreviatus Ikonnikov、苯蝗Haplotropis bruneriana Saussure、负蝗Aractomorpha spp.等。棉蝗Chondracris rosea rosea(De Geer)和负蝗可为害棉花。竹蝗Ceracris spp.可严重为害竹林。在广大牧区,为害牧草的种类也很多,主要有西伯利亚蝗Gomphocerus sibiricus(Linnaeus)、戟纹蝗Dociostaurus spp.、小车蝗Oedaleus spp.、牧草蝗Omocestus spp.、雏蝗Chorthippus spp.、痂蝗Bryodema spp.以及意大利蝗Calliptamus italicus(Linnaeus)等,大发生时可严重为害牧草和农作物并直接影响农牧业的发展。根据我国几千年来史籍的记载,造成农业上毁灭性灾害的蝗虫,主要就是飞蝗,并认为干旱与飞蝗同年发生的机遇率或相关性最大,其次为前一年干旱以及先涝后旱,蚂蚱成片;蝗虫灾害与水、旱灾害常此起彼伏,交替发生,一直是严重威胁我国农业生产、影响人民生活的三大自然灾害。新中国成立初期,东亚飞蝗发生面积约521万hm2,经过贯彻“依靠群众,勤俭治蝗,改治并举,根除蝗害”的治蝗方针,1951~1997年间,全国已累计净改造蝗区面积367.8万hm2,使蝗区面积比新中国成立初期减少70.6%。现有蝗区县由新中国成立初期的328个减少到151个,取得了世界治蝗史上引人注目的成就。 1998年,东亚飞蝗的夏蝗在山东、河南、河北和天津等8省(市)发生在80万hm2以上。1999

对蝗虫相关问题的探讨

对蝗虫相关问题的探讨 【摘要】世界历史上发生过多过蝗灾,中国也不例外,其地域分布主要集中在今河北、河南、山东三省,陕西、山西、江苏、安徽、湖北等省也有较多的分布。这些蝗灾不但对历代的农业生产造成了很大的危害,而且引发了众多的饥荒、疾疫乃至社会大动乱。在蝗灾的防治上,中国古代一直存在着科学与迷信的斗争;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科学知识的普及,科学逐渐战胜了迷信。 【关键字】蝗虫危害防治 中国自古就是一个蝗灾频发的国家,受灾范围、受灾程度堪称世界之最。因而中国历代蝗灾与治蝗问题的研究成为古今学者关注的主题之一。早在明清时期,就出现了不少影响深远的治蝗类农书,在蝗虫习性、蝗灾发生规律、除蝗技术等方面有了初步的科学认识和总结。 一、蝗虫的相关简介 蝗虫又名「蚱蜢」本省称「草螟」特徵:通常为绿色、褐色或黑色,头大,触角短;前胸背板坚硬,像马鞍似的向左右延伸到两侧,中、后胸愈合不能活动。脚达,尤其后腿的肌肉犟劲有力,外骨骼坚硬,使它成为跳跃专家,胫骨还有尖锐的锯刺,是有效的防卫武器,产卵器没有明显的突出,是和螽斯最大的分别。食性:喜欢吃肥厚的叶子,如甘薯、空心菜等变态:不完全变态 ·交尾后的雌蝗虫把产卵管插入10cm 深的土中,再产下约50粒的卵 ·产卵时,雌虫会分泌白色的物质形成圆筒形栓状物,然后再把卵粒产下。 外型特征:体长雄21~31mm、雌24~39mm,体背灰褐色,腹部和脚是绿色,体色差异颇大,会与栖息环境相似,形成保护色。生态习性:稻蝗是平地及低海拔地区草丛中极常见的蝗虫,每年可发生两代。 ·成虫的后脚腿节具有一列相当于弹器的乳头状突起,前翅径脉基部有相当于弦器的粗脉,二者摩擦时,振动翅的震区便可发出声音,这就是它们的发音器。蝗虫的听器也很特别,位于腹部第一节的侧方。依蝗虫的生活习性可分成迁移型与非迁移型,二者皆对作物有很大的威胁,尤以前者破坏性甚强,只要其过境则所有的绿色植物莫不被啃食殆尽。蝗灾所带来的震撼实在令人不敢恭维。其食性甚杂,遍食各种绿色植物,尤以禾本科植物更是爱不释口。 ·若虫亦称蝗喃,外型酷似成虫,可是只具翅芽,善于跳跃,须经四至七次脱皮后,才会蜕变成善跳又善飞的成虫。蝗虫有的拥有短触角及短的产卵管,目前全世界约有五千多种的蝗虫。蝗虫身体最长的部分便是后脚,大约与身长相等,而一跃便能跳出身体八倍长的距离,而蝗虫的后脚也是它的最佳乐器,和翅膀互相摩擦便可发出声音。 ··食性;是植物食性昆虫,大部份不特别挑食。 ·另类;棱蝗,习惯栖息于潮湿裸露地面,主要食物苔苏类植物。

蝗虫灾害热点专题

蝗虫灾害热点专题 2020年初,非洲东部埃塞俄比亚和肯尼亚等地发生25年来最为严重的蝗虫灾害。下图为联合国粮食组织预测蝗群3~7月迁飞图。蝗虫喜温暖耐干旱,虫卵可能会在3月至4月间孵化,向北迁飞并广泛繁殖。若出现新蝗群,第二波蝗灾可能对粮食安全造成毁灭性后果。 1.下列表述与东非蝗灾形成无关的是() A.政局动荡 B.全球变暖 C.气候干旱 D.生态良好 2.由蝗群迁飞预测图分析,影响蝗群3~7月 向北迁飞的原因是() A.风向影响 B.气温升高 C.人类干预 D.降水减少 3.专家预测,蝗群难以由印度进入我国, 最可能是途中() A.森林茂密 B.高山阻隔 C.距离遥远 D.气候湿润 4、下列防治蝗虫的措施,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是() A.完善蝗虫检测、预报机制 B.投放天敌帮助灭蝗 C.飞机喷洒化学药剂 D.植树造林,恢复生态环境 我国曾在不少地区建有虫神庙。传统社会中,人们遇到蝗灾就到庙中求蝗神保护庄稼。下图表示我国古代虫神庙的分布,据此回答下题。 5.虫神庙最集中的地区属于() A.亚热带湿润地区 B.暖温带半湿润、半干旱地区 C.中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 D.中温带、暖温带半干旱地区 6.蝗灾爆发的原因可能是() ①降水丰沛,利于蝗虫繁殖 ②生态脆弱,蝗虫缺乏天敌 ③地表干旱,土壤中蝗虫卵大量存活 ④植被覆盖率高,食物充足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蝗灾是重要的生物灾害之一,它们不仅危害农作物和农田,还对草场造成严重威胁。据此完成下题。 7.有关我国蝗灾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我国历史上造成过重大灾难的害虫首推蝗虫 ②由于农业现代化的发展,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蝗灾已基本消灭 ③由于蝗虫有远距离迁飞特征,因而不能用飞机来灭蝗 ④历史上蝗灾曾经与水灾、旱灾一起并称为三大自然灾害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 8.古代有“旱蝗”的说法,下列情况利于蝗灾爆发的是() A.一直干旱 B.一直多雨 C.前期干旱,后期多雨 D.前期多雨,后期干旱 9.我国蝗虫重灾区主要在( )。 A.东北平原 B.长江中下游平原 C.黄淮海平原 D.珠江三角洲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