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两种常见的数量关系教学反思

两种常见的数量关系教学反思

两种常见的数量关系教学反思

两种常见的数量关系教学反思

四年级刘武英

常见的数量关系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单价×数量=总价,速度×时间=路程这两个常见的数量关系,学生在日常生活和以前解答各种应用题时都遇到过,只是没有加以概括,形成规律性的认识。本课的关键是如何通过实际的例子,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以及能用术语表达这些数量关系,并能在解答应用题和实际问题中加以运用。

小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要求独立的意识。因此,在课堂上应把内容放手交给学生,为他们提供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时间和空间。在本节课上,我并没有简单地把数量关系告诉学生,而是让学生找找黑板上的这些题有哪些相同点,引导他们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共同探究出单价×数量=总价,速度×时间=[内容来于斐-斐_课-件_园https://www.docsj.com/doc/8a8610534.html,]路程这两个数量关系,使每一个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教学单价×数量=总价时,让学生找出例题的共同点,学生的回答出乎我的意料,几乎不用怎么引导,学生就找出了共同点,而且,给共同点命名,只有总价是老师加以引导,单价和数量都是学生自己命名;速度和时间是一名学生直接说出,因为在平时的讲课中我有涉及到,学生记忆深刻,我在表扬学生生活经验积累丰富的同时,让学生找出速度、时间和路程,还让学生列举大量的生活实例,进一步认识单价、速度等概念。

两种常见的数量关系

《两种常见的数量关系》第二课时教案湖南省通道县马龙中心校杨干伟老师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教材第52、53页单价、数量、总价三者之间的关系;速度、时间、路程三者之间的关系 二、教学重点: 单价×数量=总价总价÷单价=数量总价÷数量=单价 速度×时间=路程路程÷速度=时间路程÷时间=速度 三、教学难点: 1、弄清什么是单价,什么是数量,什么是总价,已知了什么,要求什么,用什么法。 2、弄清什么是速度,什么是时间,什么是路程,已知了什么,要求什么,用什么法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出示例题,让学生找出已知是什么,要求的是什么 1、每支钢笔35元,买17支钢笔,需要多少钱? 提问:①每支钢笔35元是(单价),17支是(数量),需要多少钱是(总价) ②已知了单价和数量,要求总价,应用什么法?(乘法) 教师列式出:单价×数量=总价 35 × 17 = 595(元)

答:需要595元钱 要求学生读出两遍:单价×数量=总价 教师展示出: 2、变式题:每支钢笔35元,595元可以买多少支? 提问:①在这题中,什么是单价,什么是数量,什么是总价, ②已知的是什么,要求的是什么? 待学生回答正确后,教师展示出: 每支钢笔35元是(单价),595元是(总价),可以买多少支是(数量) 已知单价、总价,要求数量,应用除法: 总价÷单价=数量 595 ÷35 =17(支) 答:可以买17支 要求学生读出两遍:总价÷单价=数量 3、变式题:用595元去买17支钢笔,每支钢笔多少钱? 提问:①在这题中,什么是单价,什么是数量,什么是总价 ②已知的是什么,要求的是什么 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 总价÷数量=单价 595 ÷ 17 = 35(元) 答:每支钢笔35元 要求学生读出两遍:总价÷数量=单价

常见的量

《常见的量》说课稿 蓬安县相如第一小学校王英华 说教材 我说课的内容是教材附表的内容,系统掌握各种常见的量及其常用单位可帮助学生从数量关系角度更清晰的认识和描述现实世界。 说学情分析 学生在小学阶段学习了长度、面积、体积(容积)、质量、时间和人民币等常见的量,由于这些量与生活息息相关,学生经常用到,所以进率掌握的比较好,而对于个别进率,如1公顷等于多少平方米等缺少实际感知,而时间单位的进率是60进制,与我们接触的10进制容易产生冲撞,常见的量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应用比较广泛,如面积体积计算,比例尺的应用等。 说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内容及课程标准和学情的分析,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系统全面地回顾与整理小学数学常用的量及其单位间的进率,能进行名数改写和换算。 2、在经历自主梳理常用计量单位过程中,构建系统的知识网络,提高自主复习能力。 3、结合生活实际解决与常见的量有关的简单问题,养成积极主动的思维习惯和灵活处理问题的方法。 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整理常见的量及其相邻单位间的进率。 难点:有效突破名数的改写,特别是复名数的改写。 说教法学法 我运用了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引入新课,指导学生运用列表复习策略,结合教辅和预习的要求运用合作学习的方法对于常见的量进行归纳整理。 说教学准备 1、学习卡和课件 2、课前按要求自主整理常见的量、计量单位和相邻单位之间的进率 (提示:照下面的格式解决上面的问题) 体积单位:立方米 1000 立方分米 1000 立方厘米 说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用小马虎的日记引入新课 (设计意图:用一篇“笑话百出”的日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感受到学习量的计量的重要性,课一开始就营造了一种轻松活泼的气氛,围绕复习重点设计,为系统复习常见的量及进率做好铺垫。) 二、整理和复习 1、组内合作交流 (1)合作要求: (2)学生组内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2、展示与小结 依次展示常见的量、计量单位和相邻单位之间的进率。 (1)展示时间单位时重点探究一年中哪些月份是31天?哪些月份师30天?二月什么时候是29天,什么时候是28天?如何判断平年和闰年? (2)展示面积单位时质疑:什么是面积?当展示完面积单位和进率时,质疑观察这些进率你有什么发现?学生很容易看出除了公顷和平方米之间的进率是10000,其它每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0. (3)展示体(容)积单位时质疑:什么是体积?什么又是容积?常见的体积单位有哪些?常见的容积单位有哪些?体积单位和容积单位有什么联系?学生很容易1立方分米相当于1升,1立方厘米相当于1毫升。 (设计意图:通过图示整理复习常见的量、计量单位和相邻单位之间的进率关系,为正确进行名数的改写做准备) 3、单名数与单名数之间的改写 我以4道题为例 2.7吨=()千克 120毫升=()立方分米 7.8平方米=()平方厘米 370平方分米=()平方米=()平方厘米 (1)学习要求: (2)学生按要求自主完成后组内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3)展示汇报

小学数学常见数量关系

小学数学常见数量关系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

小学数学公式汇总单位换算 (1)1公里=1千米1千米=1000米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 (2)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1平方厘米=100平方毫米(3)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1立方厘米=1000立方毫米(4)1吨=1000千克1千克=1000克=1公斤=1市斤 (5)1公顷=10000平方米1亩=666.666平方米 (6)1升=1立方分米=1000毫升1毫升=1立方厘米 1,每份数×份数=总数总数÷每份数=份数总数÷份数=每份数2,1倍数×倍数=几倍数几倍数÷1倍数=倍数几倍数÷倍数=1倍数 3,速度×时间=路程路程÷速度=时间路程÷时间=速度 4,单价×数量=总价总价÷单价=数量总价÷数量=单价 5,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6,加数+加数=和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 7,被减数-减数=差被减数-差=减数差+减数=被减数 8,因数×因数=积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 9,被除数÷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商×除数=被除数 小学数学图形计算公式 1正方形C周长S面积a边长

周长=边长×4C=4a 面积=边长×边长S=a×a 2正方体V:体积a:棱长 表面积=棱长×棱长×6S表=a×a×6 体积=棱长×棱长×棱长V=a×a×a 3长方形C周长S面积a边长 周长=(长+宽)×2C=2(a+b) 面积=长×宽S=ab 4长方体V:体积s:面积a:长b:宽h:高 (1)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S=2(ab+ah+bh) (2)体积=长×宽V=abh 5三角形s面积a底h高 面积=底×高÷2s=ah÷2 三角形高=面积×2÷底 三角形底=面积×2÷高 6平行四边形s面积a底h高 面积=底×高s=ah 7梯形s面积a上底b下底h高 面积=(上底+下底)×高÷2s=(a+b)×h÷2 8圆形S面积C周长∏d=直径r=半径 (1)周长=直径×∏=2×∏×半径C=∏d=2∏r (2)面积=半径×半径×∏

《两种常见的数量关系》说课稿

《两种常见的数量关系》说课稿各位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执教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内容《两种常见的数量关系》,设计本课我遵循学生的认知特点,依据《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的基本理念,下面我将从教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等环节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本教学内容特点分析:本教学内容的单价、数量与总价,路程、时间与速度”两组三量关系,其教材编排注重了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由常见的两人比快慢引入教学,在解决具体生活问题过程中概括总结抽取“单价×数量=总价”,“路程=速度×时间”的关系式,安排解决实际问题的练习,符合学生的基本认知规律。安排在乘法之后即是对乘法计算方法的复习巩固,又是对教学点的分散处理。学生会在此三量关系基础上继续学习分数小数应用题和较复杂的行程问题,从而摆脱总要从乘除法意义来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初级状态。 二、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单价、速度的概念,掌握单价×数量=总价、速度×时间=路程这两组数量关系。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索速度×时间=路程这组数量关系,并应用它去解决问题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扩大认知视野,使学生感受人类创造交通工具的智慧和自然界的多姿多彩。 三、说教学重难点 1、重点:使学生理解单价、速度的概念,掌握单价×数量=总价、速度×时间=路程这两组数量关系。 2、难点:应用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四、说教法和学法方法

1.说教法:据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用情境教学法、引导发现法、多媒体电教法、尝试教学法、反馈法等教学方法的有机结合,来实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 2.说学法:在学法指导上,重视观察法、发现法和讨论法等应用,充分调动学生各种感官,通过多媒体教学帮助学生积极思维,发展智力,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并相信自己有能力找到获取新知的途径。 五、说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出示超市的销售发票和交通工具的时速的图片,介绍图片并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让学生带着问题一起探究。 二、探究新知 (一)研究单价、数量与总价的关系 1、教学单价的概念 2、学习例4,解答下面的问题。 (1)篮球每个80元,买3个多少钱? (2)鱼每千克10元,4千克多少钱? 这两道题有什么共同点? 3、你发现了单价、数量与总价有什么关系? 4、完成P52“做一做”。 (二)学习例5,研究速度、时间与路程的关系。 1、教学速度的概念,学会速度的写法 1)人骑自行车1小时约行16千米。 我们把人骑自行车1小时行的路程叫做速度 还可以说成:人骑自行车的速度是每小时16千米。可以写成16千米/时。(用统一的符号表示速度) 2)普通列车每小时行106千米。特快列车每小时行160千米。小林每分钟走60米师:还可以怎么用数学语言叙述? 这些用符号怎么写呢? 师:每小时,每分钟都表示单位时间。单位时间可以是每小时、每分钟、每秒、每

小学数学常用的数量关系式

常用的数量关系式 1、速度×时间=路程路程÷速度=时间路程÷时间=速度 2 、单价×数量=总价总价÷单价=数量总价÷数量=单价3 、 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 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4、加数+加数=和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 5、被减数-减数=差被减数-差=减数差+减数=被减数 6、因数×因数=积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 7、被除数÷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商×除数=被除数 在有余数的除法中: (被除数-余数)÷除数=商 8、总数÷总份数=平均数 9、相遇问题 相遇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相遇路程=快车速度×相遇时间+ 慢车速度×相遇时间相遇时间=相遇路程÷速度和速度和=相遇路程÷相遇时间 10、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11 、收入-支出= 结余单产量×数量=总产量

量的计量 在日常生活、生产劳动和科学研究中,经常要进行各种 量的计量,我 国法定计量单位与国际计量单位一致。 名数;数和单位名称合起来叫做名数。 单名数:只含有一种单位名称的名数叫单名数。 复名数: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单位名称的名数叫复名数。 长度单位换算 1 千米=1000 米 1 米=10 分米 1 分米=10 厘米 1 米=100 厘米 1 厘米 =10 毫米 1 立方分米 =1 升 1 立方厘米 =1 毫升 1 升 =1000 毫升 质量单位换算 1 吨=1000 千克 1 千克 =1000 克 1 千克 =1 公斤 人民币单位换算 1 元=10 角 1 角=10 分 1 元 =100 分 面积单位换算 1 平方千米 =1000000 平方 米 1 平方千米 =100 公顷 1 平方米 =100 平方分米 1 平方厘米 =100 平方毫米 体 积(容积)单位换算 1 立方米 =1000 立方分米 1 公顷 =10000 平方米 1 平方分米 =100 平方厘米 1 立方分米 =1000 立方厘米

4.5两种常见的数量关系

两种常见的数量关系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四年级上册第52-53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单价、速度的概念,掌握单价×数量=总价、速度×时间=路程这两组数量关系。 2.初步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术语的能力,以及综合、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并渗透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观点。 3.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 1.使学生理解单价、速度的概念,掌握单价×数量=总价、速度×时间=路程这两组数量关系。 2.应用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去商场购过物吗?你们乘过车吗?你们可知道在购物、行路这些事情里蕴含着丰富的数学知识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有关的数学知识。(板书课题:两种常见的数量关系)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一)研究单价、数量与总价的关系(学习例4) 1.出示情境图(课件出示),找信息。 (1)篮球每个80元,买3个要多少钱? (2)鱼每千克10元,买4千克要多少钱? 2.观察信息,说说两条信息有什么相同点. (1)都是知道每件商品的价钱和买了多少件商品。 (2)都是求一共多少钱。 3.认识单价、数量、总价的含义。 每件商品的价钱,叫做单价,买了多少,叫做数量,一共用的钱数,叫做总价。 4.计算上面两道题目。 80×3=240(元)10×4=40(元) 5.结合上面的两道题,你发现了单价、数量与总价有什么关系? 小结归纳:单价×数量=总价 6.思考:(小组交流汇报) ■如果知道总价和单价,可以求什么?怎样求? ■如果知道总价和数量,可以求什么?怎样求? 归纳小结:我们从这里的三个数量关系式可以看出,根据单价、数量和总价三个量的关系,只要知道两个量,就可以求出第三个量。 7、不解答,只说出下面各题已知的是什么?要求的是什么? (1)每套校服120元,买5套要用多少钱? 120×5=600(元) (2)学校买了3台同样的复读机,花了420元,每台复读机多少元? 420÷3=140(元)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时,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二)研究速度、时间与路程的关系(学习例5)

常见的量 教学设计

《常见的量》复习课教学设计 设计:九江市庐山区五里中心小学陈桂琴张忠发 教材分析: 《常见的量》是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课本第48页内容。在“常见的量”这一部分的复习内容中,教材呈现了一些现实生活中的信息,信息中含有质量单位、时间单位、人民币单位,还提出“你还知道哪些关于时间、人民币和质量的单位,举例说一说”,目的是让学生能在实际问题中,回顾这些量及其单位;“具体说明1时、1分大约有多长,1千克有多重”,回顾这些单位的实际意义,有助于学生建立质量单位的概念和时间单位的概念。通过对常见的量的知识的回顾与复习,让学生再一次体验这些量及其单位的实际意义,进行名数的改写,提高解决与常见的量的简单问题的实际能力。 学生分析: 1、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经验。学生通过第一和第二学段的学习,对质量单位、时间单位和人民币的单位以及其他的量的单位的实际意义有一定的了解,也了解单位之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还会结合量有关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学生学习该内容可能出现的问题。学生对个别的单位的实际意义理解有一定的偏差,单位之间的换算出现差错。 3、教法和学法 本节课教师利用情境教学法、讲授法、问答法、练习法,鼓励学生列举生活中的实例,进行小组讨论、合作学习,注重学生的亲自体验。 复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质量、时间、人民币单位,结合具体情景感受不同的单位,能够根据情景选择合适的单位;掌握相邻单位之间的单位换算;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能够意识到单位即数量中的“量”。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整理常见的量及量的单位,体会各个量的具体意义;引导学生整理和反思的复习方法,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 情感与态度价值观::通过对“常见的量”的复习,不断向学生渗透反思的意识;让他们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复习重点:系统地整理计量单位及其进率。

两种常见的数量关系教案

<两种常见的数量关系>教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单价、速度的概念,掌握单价×数量=总价、速度×时间=路程这两组数量关系。 2.引导学生自主探索速度×时间=路程这组数量关系,并应用它去解决问题 3.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扩大认知视野,使学生感受人类创造交通工具的智慧和自然界的多姿多彩。 教学重难点: 重点:使学生理解单价、速度的概念,掌握单价×数量=总价、 速度×时间=路程这两组数量关系。 难点:应用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学生展示学生展示搜集的超市购物的信息。 2、出示交通工具的时速的图片,介绍学生未知的交通工具(陆、海、空到宇宙方面)的运行速度,自然界一些动物的运行速度等等. 二、探究新知 (一)研究单价、数量与总价的关系 1、教学单价的概念 2、学习例4,解答下面的问题。 (1)篮球每个80元,买3个多少钱? (2)鱼每千克10元,4千克多少钱?这两道题有什么共同点? 3、你发现了单价、数量与总价有什么关系? 4、完成P52“做一做”。 (二)学习例5,研究速度、时间与路程的关系。 1、教学速度的概念,学会速度的写法, (1)人骑自行车1小时约行16千米。我们把人骑自行车1小时行的路程叫做

速度还可以说成:人骑自行车的速度是每小时16千米。可以写成16千米/时。(用统一的符号表示速度) (2)普通列车每小时行106千米。 (3)特快列车每小时行160千米。 (4)小林每分钟走60米 师:还可以怎么用数学语言叙述?这些用符号怎么写呢? 师:每小时,每分钟都表示单位时间。单位时间可以是每小时、每分钟、每秒、每日等等 试着写出其他交通工具的速度。 2、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 一辆汽车的速度是80千米/时,2小时可行多少千米? 李老师骑自行车的速度225米/分,10分钟可行多少千米?独立计算并找出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改变其中一题,求时间或者求速度。问:你能发现速度、时间与路程有什么关系吗? 三、巩固新知 1、猎豹奔跑的速度可达每小时110千米,可写作_________ 2、蝴蝶的速度每分钟500米,写作_________ 3、钢笔每支4元写作_________ 4、声音传播的速度是每秒钟340米,写作_________ 5、电视机每台3200元写作_________ 6、小强每天早上跑步15千米,他的速度大约是120米/分,小强每天大约跑步多少米? 四、课堂总结 今天你都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 练习书上第3、5、7题

《常见的量》.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常见的量》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数与代数第三节(第48 页) 【设计思路】 本节课采用日记的形式导入新课,激发了学生们学习的兴趣,接下来通过师生共同努力对小学所学的计量单位进行分类整理,然后通过小组合作交流讨论回顾计量单位中常见的单位及相邻单位之间的进率,最后让学生汇报讨论结果,教师作相应的引导补充,即本节课的重点。要检验学生们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在设计练习题中,通过修改“小马虎”的日记、填写单位、判断闰年和平年及做游戏的方式进行练习,使学生们进一步掌握知识,提高对知识的应用能力。通过一节课的学习,最后以续写小马虎的日记为作业结束本节课。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在经历自主梳理常用计量单位的过程中,进一步弄清各种量的计量单位及进率,明确他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构建系统的知识网络,提高自主复习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在生活化的复习应用活动中,进一步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选择一些典型的复习题材,拓宽学生的数学视野,领略数学的独特魅力。 4、现代教学手段采用多媒体教学,使课堂教学活泼、有趣,活跃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能运用计量单位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难点】结合生活实际,解决与常见的量有关的简单问题。【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方法】学法:讨论法、练习法 教法:故事导入、引导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复习

谈话: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小朋友,他叫“小马虎”,请看小马虎同学写的这篇数学日记。(请一名同学读日记) (课件出示“小马虎”的日记)今天是20XX年2月29日,早上从睡梦中 醒来已经七点钟了,我立刻从床上爬起来,马上穿衣、洗脸、刷牙,不知不 觉中已经过了20小时。该吃饭了,我端起一杯300L的牛奶一饮而尽,又吃了200 千克面包和一个煎鸡蛋。吃过早餐,我从抽屉里拿了9 角钱冲出了家门,因为今天是爸爸生日,要买生日礼物呢! (这时其余同学听着发笑)师:你们笑什么?说一说。生:许多单位用的不恰当,如穿衣、洗脸、刷牙不可能用20小时。生:300L的牛奶根本喝不完。 ,, (发言谈自己观察到的结果)师:同学们观察还真是仔细,你觉得小马虎为什么会出现这些错误?生:粗心,对知识的掌握是一知半解。师:我们学习数学就应该细心、认真、一丝不苟,把知识学活。其实在我们日常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中,经常要接触到各种量,并且进行各种量的计量。计量单位时刻都在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复习小学里面学习的一些常见的量。 (板书课题:常见的量)【设计意图:数学与生活是密切联系的,借助“小马虎的日记”情境导入,一开始就吸引了学生的主意力,激发了他们强烈的学习欲望。同时,分析了小马虎在计量单位上所造成的错误的原因,让学生感悟到学习常见的单位重要性。自然地引出课题:常见的量。】 二、回顾整理,建构网络: 1、计量单位的分类师:同学们,看看小马虎的日记中用到哪些计量单位?生:千克、小时、年、月、日、时;师:除了这些计量单位我们还学过哪些计量单位?(学生回答的比较散)师:大家说了那么多的计量单位,如果我们把这些计量单位全搁在一块, 想一想会有什么感觉?那我们该怎么办呢? (分类、有序、系统地进行整理)师:对了,如果我们把这些计量单位分类,并有序地进行整理,使它们系统化,那就便于我们记忆和运用了。 师:想一想,我们学过的计量单位可以分为几类?分别是什么? (学生举手回答)生:时间单位、质量单位、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体积单位、 人民币单位师:这些计量单位中有哪些常见的单位呢?它们之间的进率又是多少呢?下面就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整理归类常见的计量单位,并说出相邻计量单位之间的进率.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归纳整理) 【设计意图: 以日记为线索,学生从日记中找到许多常见的量,用这样的形式来整理“常见的量”的知知识,对知识的梳理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 2、讨论、整理六类计量单位中的常见单位及单位之间的进率 (1)小组合作讨论,整理计量单位 (2)汇报交流讨论结果。 (一)时间单位。 (1)常见单位:世纪、年、月、日、时、分、秒。 (2)进率:1世纪=100年 1 年=12个月 1 年=365天(闰年366天) 有31 日的月份是:1,3,5,7,8,10,12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4.4 两种常见的数量关系 精编教案

两种常见的数量关系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单价、数量和总价,以及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含义,理解并掌握这两组数量关系。 2.初步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术语的能力,以及综合、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并渗透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观点。 3.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使学生初步认识单价、数量和总价,以及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含义,理解并掌握这两组数量关系。 难点:初步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术语的能力,以及综合、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并渗透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观点。 教具学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请看下面的问题并口答列式。(课件出示下面的问题) (1)每个文具盒10元,5个文具盒多少钱? (2)用50元钱买文具盒,每个10元,可以买多少个? (3)用50元钱买了5个同样的文具盒,每个多少钱? 指名学生口答,老师板书。 师:你能自己列式解答下面的问题吗?(课件出示下面的问题) (1)一辆汽车每小时行50千米,3小时能行多少千米? (2)一辆汽车行了150千米,每小时行50千米,行了多少小时? (3)一辆汽车3小时行了150千米,平均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学生在练习本上列算式,然后口答、校对。 师:我们已经学习过许多应用题,知道在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有各种数量关系,并且已接触了许多数量关系。像上面做的题里有哪些数量呢?这些数量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从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实例着手,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和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也引导了学生发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为后面的学习做好了准备】 二、探究体验,经历过程 1.教学例4。 师:请自己读题后尝试解答。(课件出示:教材第52页例4) 学生尝试列式解答;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学生口答算式和得数,老师板书。 师:这两道题都是说的哪一方面的事?这两道题的条件有什么共同的特点?都是求什么的问题? 学生如果能回答上来就让学生尝试回答;如果学生不能回答,教师可以作为参与者进行解释说明:这两道题都是讲的买商品的价钱问题,题中每个篮球80元、每千克鱼10元,这样的每一件商品的价钱是单价(板书:单价),3个、4千克这样买的件数是数量(板书:数量),一共用的钱是总价(板书:总价)。 师:你的数学书的单价是多少?你知道自己文具盒的单价吗?在小组里交流一下生活中你熟悉事物的单价、数量和总价。 师:谁来说一说,第(1)题里篮球的单价、数量各是多少,要求什么?是怎样求的?第(2)题里的单价、数量各是多少?要求什么?是怎样求的?这两题在计算方法上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师:从上面的两题里,你发现单价、数量和总价之间有怎样的数量关系? 生:单价×数量=总价。 师:请同学们根据这个关系想一想,如果知道总价和单价,可以求什么?怎样求? 生:总价÷单价=数量。 师:再想一想,如果知道总价和数量,可以求什么?怎样求? 生:总价÷数量=单价。 师:现在请同学们看一看这里一组三个数量关系式,它们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你觉得只要记住了哪一个,就能记住其他的两个?根据什么知识来记其他两个? 学生进行讨论交流;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汇报交流,归纳小结:我们从这里的三个数量关系式可以看出,根据单价、数量和总价三个量的关系,只要知道两个量,就可以求出第三个量。我们在记这一组数量关系式时,只

《两种常见的数量关系》同步练习-副本

1、小明从家去学校,步行的速度是 64米每分,走了 15 分到学校。 两种常见的数量关系》同步练 习 一、填空题。 1、老虎奔跑的速度可达每小时 80 千米,可写作( 2、讲出意义并能比较速度的快慢。 如:20 千米/时表示( 14 千米/ 分 表示 ( 2800 米 / 秒表示 ( 3、 一辆汽车的每小时行驶 80 千米 /时, 2小时可行多少千 米 ?“每小时行驶 80 千米/时”是指 时间= 速度 =路程( )时间 数量关系式( (2) 学校买排球共花了 240 元,每个排球 60 元,学校一共买了多少个排球? 数量关系式( 二、判断题。 1、一架飞机飞行的速度为 12千米 /分。“12千米/分”表示这架飞机一共飞行 12千米。( ) 2、总价*数量=单价。 () 3、飞机飞行的速度为 12千米/分,汽车行驶的速度为 80千米 /时,这辆汽车的速度比飞机快。 4、速度就是指一共行的路程。( 三、解答题 汽车的( ),“2 小时”是指汽车行驶的( ),求“ 2 小时可行多少千米 ?”就是求汽车两小 时共行驶的( )。(在括号里填上 时间、速度和路程” ) 4、路程 = )X( ) )。 5、(1) 学校买了 4 个排球,每个 60 元,一共用多少钱? 题目已知( )和( ),求 ( ), )。 题目已知( )和( ),求 ( ), )。

(1)小明家离学校有多少米? (2)如果小明回家只用了 10分钟,他放学回家的速度是多少? 2、学校图书室买了故事书一共用去 48元,每本故事书 4元,买了几本故事书? 3、学校图书室买了 12本故事书,每本 4元,一共用去了多少元? 4、一列火车车长180米,每秒行20米,这列火车通过 320米长的大桥,需要多少时间? 乒乓球拍 45元 (1)830元最多可以买多少个篮球? (2)刘老师准备买 2个足球、3个篮球和7只乒乓球拍,700元够吗? 6、一辆小汽车4小时行360千米,一辆卡车 2小时行170千米。哪辆车跑得快 ? 篮球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3.2 两种常见的数量关系》教案

两种常见的数量关系。(教材第28~32页) 1.使学生初步认识单价、数量和总价,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含义,理解并掌握这两种数量关系。 2.初步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术语的能力,以及综合、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并渗透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观点。 3.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重点:使学生初步认识单价、数量和总价,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含义,理解并掌握这两种数量关系。 难点:初步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术语的能力,以及综合、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并渗透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观点。 课件。 师:同学们,请看下面的问题并口答列式。(课件出示下面问题) (1)每个文具盒10元,5个文具盒多少元? (2)用50元买文具盒,每个10元,可以买多少个? (3)用50元买了5个相同的文具盒,每个多少元? 指名让学生口答,老师板书。

师:你能自己列式解答下面的问题吗?(课件出示下面问题) (1)一辆汽车每小时行50千米,3小时行多少千米? (2)一辆汽车行了150千米,每小时行50千米,行了多少小时? (3)一辆汽车3小时行了150千米,平均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学生在练习本上列算式,然后口答、校对。 师:我们已经学习过许多应用题,知道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有各种数量关系,并且我们已经接触了许多数量关系。像上面做的题里有哪些数量呢,这些数量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两种常见的数量关系。(板书课题) 1.教学例2。 师:请同学们先自己看图了解信息,然后回答老师的问题。(课件出示:教材第28页例2题)学生仔细看图。 师:每种商品的单价各是多少?购买的数量呢? 生:钢笔的单价是每支12元,购买的数量是4支;练习本的单价是每本3元,购买的数量是5本。 师:单价每支12元可以写成“12元/支”(板书),元/支读作元每支。你知道练习本每本3元可以怎样写、怎样读吗? 生:练习本的单价可以写成“3元/本”,元/本读作元每本。 师:根据我们获得的信息,先填写商品的单价和购买的数量,再分别求出总价,填写在课本第28页的表格中。 学生填写表格;教师巡视了解情况,指导个别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组织学生交流汇报表格填写情况,给予填写正确的学生以表扬。 师:从上面的题里,你发现总价与单价、数量之间有什么关系? 生:总价=单价×数量。

《常见的量》教案马丽萍

常见的量 【教学内容】: 人教课标版教材六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总复习p87-p88的内容和相关习题。 【教学目标】: 1、在经历自主梳理常用计量单位的过程中,进一步弄清各种量的计量单位及进率,明确他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构建系统的知识网络,提高自主复习的能力。 2、在生活化的复习应用活动中,进一步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3、通过选择一些典型的复习题材,拓宽学生的数学视野,领略数学的独特魅力。 【教学重、难点】 进一步明确常用的计量单位及进率。 进一步建立计量单位的正确表象。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开门见山导入 今天我们一起来复习小学里面学习的一些常见的量。(板书课题:常见的量)师:那请同学们想一想我们学过哪些常见的量呢?(设计意图:直接引出课题,为学生指明思考和复习的方向。) 二、回顾整理,建构网络 师:大家说了那么多的计量单位,如果我们把这些计量单位全搁在一块,想一想会有什么感觉?那我们该怎么办呢?(分类、有序、系统地进行整理)师:对了,如果我们把这些计量单位分类,并有序地进行整理,使它们系统化,那就便于我们记忆和运用了。 (一)小组合作(学生自主讨论、复习) (1)有哪些计量单位?是计量什么用的? (2)常用单位有哪些?进率各是多少? (3)特别要提醒同学们注意什么地方? (设计意图:让学生整理“常见的量”的知识,培养了学生主动梳理旧知的良好复习习惯。同时,在课堂上引入小组合作再次整理相关知识,能更好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的进行资源共享,加强自我反思。) (二)汇报交流。 各小组派代表上台充当小老师,讲解计量单位的进率和意义。并适当板书,老师作点拨处理,强调各单位间的进率和意义,并鼓励学生对发言同学提出建议或者意见。(每个小组汇报一种量) 1、长度。 (1)什么是长度?长度:两点之间的距离。 (2)我们学过哪些长度单位?用字母如何表示?(千米、米、分米、厘米、

常用的数量关系教学反思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常见的数量关系》教学反思“单价×数量=总价”与“速度×时间=路程”这两个数量关系,学生在日常生活和以前解答各种应用题时都遇到过,只是没有加以概括,形成规律性的认识。本课的关键是如何通过实际的例子,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以及能用术语表达这些数量关系,并能在解答应用题和实际问题中加以运用。在设计时,我充分考虑学生的特点,努力实现以下几点: 一、挖掘生活中的数学,发现数学。 常见的数量关系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每个数量关系教材中只是静态地呈现了2个例题,我在设计本课时,结合课堂教学内容与生活中的数学实例,课前布置了预习学案,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感知新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有趣、有用、好学。 二、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促进学生主动思考。 小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要求独立的意识。因此,在课堂上应把内容放手交给学生,为他们提供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时间和空间。在本节课上,我并没有简单地把数量关系告诉学生,而是让学生找找黑板上的这些题有哪些相同点,引导他们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共同探究出单价×数量=总价,速度×时间=路程这两个数量关系,使每一个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教学单价×数量=总价时,让学生找出例题的共同点,学生的回答出乎我的意料,几乎不用怎么引导,学生就找出了共同点,同时让学生列举大量的生活实例,进一步认识单价、速度等概念。

三、注重知识拓展,培养学生思维。 在学生概括出两个数量关系,并通过举例说明什么是单价、速度等的基础上,我又让学生总结单价怎么求,数量怎么求,速度及时间的求法,学生都表现不错,气氛非常活跃。 四、精心设计练习,发展应用意识。 练习是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它不仅是学生掌握知识,发展能力的重要手段,也是学生巩固知识、应用知识的重要环节。因此,在本节课上,我精心设计与日常生活相联系的内容,创设运用数学知识的机会,让学生在练习中更加深刻地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 这节课虽然较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但在教学上仍存在着一些问题: 1、部分学生对两个数量关系式认识不深刻,本节课上完后感觉过于让学生硬记两个数量关系式。如果将本课两个知识都与以前学习乘法时认识的“份数、每份数、总数”结合起来,应该更容易帮助学生理解,减轻学生的记忆负担。 2、练习题较少,形式单一。可以增加如:判断下面支的哪个量?一本书5元、每分钟走65米、走了3700米…… 总之,通过对本节课的精心设计和有效引导,让学生真正经历探索和发现的过程,学生不仅学到了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体会到了学习的兴趣,获得了成功的喜悦。同时,也在今后的教学中认识到教学设计应更加人性化,符合学生特点。

应用题中常见数量关系

单价×数量=总价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总价÷数量=单价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总价÷单价=数量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速度×时间=路程每份数×份数=总数 路程÷时间=速度总数÷份数=每份数 路程÷速度=时间总数÷每份数=份数 加数+加数=和因数×因数=积 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被减数-减数=差被除数÷除数=商 减数=被减数-差除数=被除数÷商 被减数=差+减数被除数=商×除数 单产量×数量=总产量1倍数×倍数=几倍数 总产量÷数量=单产量几倍数÷1倍数=倍数 总产量÷单产量=数量几倍数÷倍数=1倍数

数学常用的数量关系式 一、单位换算的进率 1、长度 4、重量 5. 金钱 6、时间 二、年月季度

1年有12个月,其中大月是1、3、5、7、8、10、12月有31天;小月是4、6、9、11月有30天;平年2月有28天,闰年2月有29天。 1年有4个季度(每个季度有3个月):第一季度1、2、3月; 第二季度4、 5、6月;第三季度7、8、9月;第四季度10、11、12月。 三、小学数学几何形体周长面积体积计算公式 四、计算法则

五、常用的数量关系式 六、解方程的依据 七、运算定律 八、常见分数、小数互化表 1、熟练的掌握常见分数和小数的互化,对于提升运算速度,增强数感,有 着很好的协助。 2、记忆方法: (1)能够用一张卡片盖住左边的分数,看着小数说出与相等的分数,再交 换。 (2)C列分数化小数的记法:分子乘5,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

(3)D、E两列分数化小数的记法:分子乘4,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 常见的数量关系式常见的数量关系式 1、每份数份数=总数、每份数×份数份数=总数÷每份数=份数9、相遇问题相遇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相遇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相遇时间=相遇路程÷速度和 总数÷份数=每份数速度和=相遇路程÷相遇时间2、速度时间=路程速度×时间=时间路程÷速度=时间路程÷时间=速度3、单价数量=总价单价×数量单价数量=周长=边长×4 C=4a 总价÷单价=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常见的数量关系

常见的数量关系 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单价×数量=总价、速度×时间=路程”这两种数量关系,并能运用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2.初步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术语的能力,发展学生分析、比较、归纳、抽象、概括的能力。 3.感受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方法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单价、数量和总价及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运用数学术语概括、表达数量关系,并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加以应用。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回顾生活中的常见问题。(课件出示题目) (1)每个书包50元,4个书包多少钱? (2)一列动车每小时行200千米,4小时行多少千米? (3)李师傅每天生产15个零件,他6天可以生产多少个零件? 指名学生口头列式,师生交流反馈。 2.导入新课。 在日常生活中,存在着许许多多的数量关系,弄清楚这些常见的数量关系,对于我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都有很大帮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生活中常见的数量关系。(板书课题) 二、交流共享 (一)教学单价、数量和总价的关系。 1.课件出示教材第28页例题2情境图。 学生观察情境图,收集情境中的信息:钢笔每支12元,练习本每本3元;要买4支钢笔和5本练习本。 2.理解“单价”“数量”和“总价”。 (1)提问:什么是单价?什么是数量?什么是总价? (2)追问:每种商品的单价各是多少?购买的数量呢? (3)介绍单价的读法和写法。 (4)认识总价。 引导思考:根据题目中购买钢笔的情况,我们可以求什么呢?

指出:“4支钢笔一共多少钱”指的就是4支钢笔的总价。 3.理解单价、数量和总价的数量关系。 (1)课件出示下表: 单价数量总价钢笔()元/支()支()元 练习本()元/本()本()元让学生先填写商品的单价和购买的数量,再分别求出总价。教师巡视,发现错误及时纠正。 (2)交流讨论:总价与单价、数量之间有什么关系? 教师结合学生的汇报情况进行板书: 总价=单价×数量 (3)思考:已知总价和单价,可以求什么?怎样求?已知总价和数量呢? 师生交流后板书: 数量=总价÷单价 单价=总价÷数量 4.师生共同小结。 根据单价、数量和总价三个量的关系,只要知道两个量,就可以求出第三个量。我们在记这一组数量关系式时,只要记住“总价=单价×数量”,就可以根据乘法算式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得出“数量=总价÷单价”和“单价=总价÷数量”。 (二)教学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 1.课件出示教材第28页例题3情境图。 引导学生读题,收集情境图中的信息。 2.理解“速度”“路程”和“时间”的含义。 (1)提问:情境中给出的两条信息可以称为什么? (2)交流速度的写法和读法。 先让学生自己阅读教材,再进行交流。 (3)认识时间和路程。 提问:行程问题中除了速度之外,还有哪些数量呢? 指名说说对时间和路程的理解。 3.探究速度、路程和时间的数量关系。 (1)课件出示下表: 单价数量总价列车()千米/时()时()千米 自行车()米/分()分()米

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数学教学反思

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数学教学反思

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数学教学反思 上传: 姚淇更新时间:2012-5-9 19:29:56 开学的第一天就学习了面的旋转,学生的表现出乎意料,能很快快适应到学习中,没有了以往的浮躁,学习热情高涨。 面的旋转的教学内容实际就是圆柱和圆锥的认识,北师大版教材的重点不仅限于认识圆柱和圆锥的特征,为了能更好的达成教学目标,通过观察情境图1和图2,感受“点动成线”,通过学生用笔代替线段在桌面上平移,感受“线动成面”,通过转动竖立的数学书(代替一个长方形的面),感受“面动成体”。利用课件教学,非常形象直观,学生接收效果好 第一单元《圆柱的表面积》教学反思 在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时,学生已经理解了表面的含义,为学习圆柱的表面积打下了基础。圆柱的底面积计算对于学生来说不是新知识,因此把本节课的重点放在计算侧面积。课前布置学生如何把圆柱的侧面转化成以前学过的图形,转化后的图形与圆柱有什么联系,学生预

象的认识——公式)。不足之处是:由于学生自由讨论、实践和思考的时间较多,练习的时间较少。 为了让学生能熟练地掌握计算圆柱的体积,在设计练习时要多动脑,花心思去考虑怎样才能让学生用最短的时间完成不同类型的题目。通过反思,我概括出五种类型: 1.已知圆柱底面积(s)和高(h),计算圆柱体积可以应用这一公式:v=sh。 2.已知圆柱底面半径(r)和高(h),计算圆柱体积可以应用这一公式:v=πr2h。 3.已知圆柱底面直径(d)和高(h),计算圆柱体积可以应用这一公式:v=π(d/2)2h。 4.已知圆柱底面周长(c)和高(h),计算圆柱体积可以应用这一公式:v=π(c÷π÷2)2h。

小学数学总复习——常用的数量关系式

小学数学常用的数量关系式 1、每份数×份数=总数、总数÷每份数=份数、总数÷份数=每份数 2、1倍数×倍数=几倍数、几倍数÷1倍数=倍数、几倍数÷倍数=1倍数 3、速度×时间=路程、路程÷速度=时间、路程÷时间=速度 4、单价×数量=总价、总价÷单价=数量、总价÷数量=单价 5、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6、加数+加数=和、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 7、被减数-减数=差、被减数-差=减数、差+减数=被减数 8、因数×因数=积、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 9、被除数÷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商×除数=被除数 小学数学图形计算公式 1、正方形(C:周长S:面积a:边长) 周长=边长×4 C=4a 面积=边长×边长S=a×a

2、正方体(V:体积a:棱长) 表面积=棱长×棱长×6 S表=a×a×6 体积=棱长×棱长×棱长V=a×a×a 3、长方形(C:周长S:面积a:边长) 周长=(长+宽)×2 C=2(a+b) 面积=长×宽S=ab 4、长方体(V:体积s:面积a:长b: 宽h:高) (1)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S=2(ab+ah+bh) (2)体积=长×宽×高V=abh 5、三角形(s:面积a:底h:高) 面积=底×高÷2 s=ah÷2 三角形高=面积×2÷底三角形底=面积×2÷高 6、平行四边形(s:面积a:底h:高) 面积=底×高s=ah 7、梯形(s:面积a:上底b:下底h:高) 面积=(上底+下底)×高÷2 s=(a+b)×h÷2 8、圆形(S:面积C:周长л d=直径r=半径)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