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关于国学经典诵读篇目-孟子

关于国学经典诵读篇目-孟子

关于国学经典诵读篇目-孟子
关于国学经典诵读篇目-孟子

关于国学经典诵读篇目-孟子

《孟子》“四书”之一。战国中期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著。为孟子、孟子弟子所作最早见于赵岐《孟子题辞》:“此书,孟子之所作也,故总谓之《孟子》”。下面是为大家精心整理的文章,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书中成语

《孟子》中的语言,包括用以帮助说理的比喻、寓言等,多为后人引用,并逐渐化为成语。

《梁惠王上》

不远千里,五十步笑百步,明察秋毫,始作俑者,缘木求鱼,引领而望,挟泰山以超北海,寡不敌众

《梁惠王下》

妻离子散,匹夫之勇,出尔反尔,与民同乐,顾左右而言他,水深火热,救民水火,箪食壶浆,流连忘返

《公孙丑上》

揠苗助长,事半功倍,出类拔萃,与人为善,解民倒悬,具体而微,心悦诚服,反求诸己

《公孙丑下》

彼一时,此一时(此一时,彼一时),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地利人和,舍我其谁,绰绰有余

《滕文公上》

为富不仁,守望相助

《滕文公下》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乱臣贼子,吊民伐罪

《离娄上》

为渊驱鱼,自暴自弃,不虞之誉,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手舞足蹈,顺天者存,逆天者亡,何出此言

陈善闭邪

《离娄下》

赤子之心,好为人师,不为己甚,左右逢源,夜以继日

《万章上》

自怨自艾,先知先觉

《万章下》

却之不恭,知人论世

《告子上》

专心致志,一暴十寒,舍生取义,杯水车薪

《告子下》

以邻为壑拒人千里

《尽心上》

独善其身,习焉不察,不言而喻,引而不发,仁民爱物,当务之急,一毛不拔

《尽心下》

尽信书,不如无书,茅塞顿开,言近旨远,同流合污

书中名句精选

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孙丑下》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下》“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上》“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孟子;梁惠王下》“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孟子;公孙丑下》

“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孟子;梁惠王上》

孟子提出必须靠修养及发挥善性的功夫,以全力扩充存于内心的“四端”,孟子称之为“尽性”。“尽性”的修养,培养出浩然之气,使人成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再以”心志统气“,控制自己的情感,便能成德。

关于国学经典诵读篇目-《孟子》

小学国学经典诵读篇目——古诗文100篇

国学经典诵读篇目一 一、幼儿园阶段 国学经典:注音版的《弟子规》《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 "三百千"及",要求以普通话注音,"不求甚解、但求熟背",让孩子从小就把"三百千"完整地记忆,准确地诵读,获得基本的文化熏陶,得到规范的语言训练,对祖国对家乡有基本的感性的认识和爱。 二、小学阶段 小学一二年级: (一)国学经典: 有计划地诵读完注音版的《弟子规》 有计划地复习诵读注音版的《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 (二)古典诗词: 《咏鹅》《草》《静夜思》《春晓》《清明》《一去二三里》《悯农》(其一)《江上渔者》《江南》(汉乐府)《江南好》(词)《风》《咏柳》《望庐山瀑布》《登鹳雀楼》《村居》《悯农》(其二)《游子吟》《游园不值》《枫桥夜泊》《春日》《回乡偶书》《敕勒歌》《山行》《梅花》《江雪》《长歌行》(汉乐府) (三)简要说明: 有序重复,循序渐进,要巩固幼儿阶段诵读成果和强化其记忆的基础上,完成注音版的《弟子规》的诵读,要求学生读准字音,渐悟词义句义,但不讲解,不分析。古典诗词的诵读要特别注意"口诵心惟",要学生能背诵,还能够大概地理解其意思,以"三看三抓三品"的原则指导学生诵读。" 小学三四年级: (一)国学经典: 有计划地诵读完注释版的《弟子规》的诵读理解。 有计划地诵读完成校订版的《朱子家训》《学庸论语》《孟子》 有计划地诵读完成校订版的《笠翁对韵》 (二)古典诗词: 1

《江雪》《忆江南》《绝句-迟日江山丽》《小池》《江南春》《塞下曲--林暗草惊风》《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早发白帝城》《夏日绝句》《九月九忆山东兄弟》《滁州西涧》《寻隐者不遇》《题西林壁》《望天门山》《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乐游原》《秋浦歌》《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七步诗》《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送元二使安西》《题临安邸》《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芙蓉楼送辛渐》《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鹿柴》《赠汪伦》《宿建德江》《古朗月行》卜算子【宋】刘克庄"片片蝶衣轻" 浪淘沙【南唐】李煜"帘外雨" 虞美人·听雨【宋】蒋捷"少年听雨歌楼上" 守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宋】辛弃疾"少年不识愁滋味" (三)简要说明: 有序重复,循序渐进,要巩固一二年级诵读成果和强化其记忆的基础上,完成注释版的《弟子规》的诵读,要求学生读准字音,通晓其义,可以适当讲解,适当讨论。古典诗词的诵读要特别注意"口诵心惟",要学生能背诵,还能够大概地理解其意思,以"三看三抓三品"的原则指导学生诵读。" 关于历史名人诗词的诵读,不仅要让学生背,还要讲他们在文化上的成就、他们的一些动人的故事。比如,我们诵读了诸葛亮的《诫子书》,就可以讲有关的故事。 小学五六年级: (一)国学经典: 有计划地诵读完成《尚书》《孝经》《易经》 有计划地完成《颜氏家训·风操第六》《颜氏家训·勉学第八》 (二)古典诗词: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竹枝词》《泊船瓜洲》《望湖楼醉书》《春江晚景》《题西林壁》《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赠花卿》《示儿》《石灰吟》《竹石》《过零丁洋》《黄鹤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天净沙--秋思》《渔歌子》《独坐敬亭山》《春望》《别董大》《竹里馆》《春夜喜雨》《乌衣巷》《望岳》(杜甫)《观书有感》(朱熹)《送杜少府之任蜀川》《满江红》《如梦令》(李清照)《念奴娇o赤壁怀古》《关雎》(诗经)渔家傲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 江城子·密州出猎【宋】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宋】苏轼鹧鸪天·西都作【宋】朱敦儒扬州慢·【宋】姜夔酹江月·和友驿中言别【宋】文天祥"乾坤能大" 临江仙·夜登小楼记洛中旧游【宋】陈与义"忆昔午桥桥上饮"。

一二年级国学经典诵读篇目

一二年级国学经典诵读篇目 《三字经》 人r e n 之z h i 初c h u 性xing 本b e n 善shan 性xing 相xiang 近j i n 习x i 相xiang 远yuan 苟g o u 不b u 教jiao 性xing 乃n a i 迁qian 教jiao 之z h i 道d a o 贵g u i 以y i 专zhuan 昔x i 孟meng 母m u 择z e 邻l i n 处c h u 子z i 不b u 学x u e 断duan 机j i 杼z h u 窦d o u 燕y a n 山shan 有y o u 义y i 方fang 教五子 j i a o y u z i 名俱扬mingjuyang 养不教yangbujiao 父之过f u z h i g u o 教jiao 不b u 严y a n 师之惰s h i z h i d u o 子不学z i b u x u e 非所宜f e i s u o y i 幼不学 y o u b u x u e 老何为l a o h e w e i 玉不琢y u b u z h u o 不成器b u c h e n g q i 人不学r e n b u x u e 不知义b u z h i y i 为人子w e i r e n z i 方少时fangshaoshi 亲师友 q i n s h i y o u 习礼仪x i l i y i 香九龄xiangjiuling 能温席n e n g w e n x i 孝于亲x i a o y u q i n 所当执suodangzhi 融四岁r o n g s i s u i 能让梨nengrangli 弟于长 d i y u z h a n g 宜先知y i x i a n z h i 首孝悌shouxiaoti 次见闻c i j i a n w e n 知某数z h i m o u s h u 识某文s h i m o u w e n 一而十y i e r s h i 十而百s h i e r b a i 百而千b a i e r q i a n 千而万q i a n e r w a n

孟子二章复习资料

《孟子》二章 文学常识: 本文的作者孟子是战国时期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孟子名轲,字子舆。他是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孔孟,也被世人尊称亚圣。《孟子》是记录孟子及其弟子的政治、教育、哲学、伦理等思想观点和政治活动的书,“四书”之一。孟子最早提出“民贵君轻”的主张,呼吁各国诸侯重视人民的作用。孟子继承并发展了前代政治家提出的民本思想,对于恢复经济、发展生产,使人民得以休养生息,是有一定作用的。孟子主张“性善说”,他认为人生之初其性是善良的,这是一种唯心主义的先验的人性论。 《鱼我所欲也》 一、语音。箪(dān)蹴(cù)羹(gēng)死亦我所恶(wù) 二、通假字。 ①乡为身死而不受乡:通“向”,从前 ②故患有所不辟也辟:通“避”,躲避 ③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得:通“德”,这里是“感激恩德”之意 ④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辩:通“辨”,辨别 三、一词多义。 为:今为宫室之美为了 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做,这里是“接受” 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做 得二者不可得兼能够 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通“德”,这里是“感激恩德”之意 故不为苟得也取得 之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取独 人皆有之代词,指“义”这种思想 行道之人结构助词,的 蹴.尔而与之代词,代乞人 于所欲有甚于生者比 万钟于我何加焉对于 管夷吾举于士从 生于忧患在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给 四、重点词语解释。 (1)一豆羹.(古代盛食品的器具) (2)此之谓失其本心 ..本心:本来的思想,即“义”。 (3)故患.有所不辟也患:祸患,灾难 (4)一箪.食箪:竹筐 (5)一豆.羹豆:碗 (6)蹴.尔而与之蹴:践踏 (7)万钟于我何加 ..焉何加:什么益处 (8)所恶.有甚于死者恶:厌恶 (9)舍生而取义.者也义:正义或仁义 (10)贤者 ..能勿丧 ..耳贤者:有道德的人。勿丧:不丧失。 (11)万钟 ..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丰厚的俸禄。钟:古代的一种量器。 则,连词,这里表示假设,“如果”的意思。 (12)二者不可得兼 ..得兼:能够同时得到。 (13)故不为苟得 ..也苟得:苟且取得。意思是只为求利益,不择手段。 (14)妻妾之奉.奉:侍奉。 (15)呼尔 ..而与之呼:呼喝。尔:助词。而:表修饰。与:给。 (16)所识穷乏 ..者得我与穷乏:穷困贫苦。 (17)有是心.也心:思想。

国学经典诵读推荐篇目

国学经典诵读推荐篇目第一部分:概说 一、指导思想 党的十八大《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把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放在了突出位置,核心价值向传统文化回归,在优秀的传统文化中寻找答案,而不能一味照搬西方文化理念。要把以“仁义礼智信”为核心的儒家思想精髓,以及一切有益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华传统文化传承下来,古为今用,当代核心价值应当大量地从中吸取养分,而不能将其妖魔化,甚至另起炉灶,事实证明那是行不通的。 为此,我们要结合德育大纲、中小学语文教学标准,结合“中国梦”和《公民道德建设纲要》,充分汲取传统教育中科学的方法,在我校系统、适量地开展“国学经典”诵读,使孩子们从小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渐染,在道德、文化的修养上达到一个全新的境界。 二、目的与意义: 1、培养孩子的读书兴趣,提升了语文能力。在吟诵表演中让中学生更加感受到祖国语言的博大精深。学生从中感受到历史、地理、天文、常识、艺术知识的丰富,激发学习、读书的兴趣,逐步使学生能出口成章、引经据典,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 2、提高孩子的注意力、记忆力。让孩子记住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些经典,在其记忆力正在发展的时候加以训练,“不求甚解、但求熟背”,使学生的记忆力达到较高的顶峰,注意力更加集中,使学生终生受益。 3、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接受人文精神熏陶。中华国学经典即是中华文化中最优秀、最精华、最有价值的典范性著作。通过诵读活动帮助学生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接受传统文化和人文精神熏陶。长远地默默地变化其气质。 4.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通过“国学经典诵读”教育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提高学生的自身修养;在学生心灵中不断地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渐渐地陶冶其性情,开启其智慧,让经典诵读为孩子的一生提供营养。 5.诵读的过程就是学生书面语建设的过程。传统经典,字字珠玑,金声玉振。我们应当让广大青少年在吟咏诵读中含英咀华、衔华佩实,使他们不再有灿烂的心声无以言表的尴尬,少一点粗俗的表白,多一点儒雅的谈吐;少一点词穷木讷,多一点含蓄幽默。在学习与生活中左右逢源、信手拈来、出口成章、下笔有神。 三、国学经典诵读的内容来源 (一)以儒家经典为核心的传统经典。 (二)优秀的古诗文 四、国学诵读经典的处理原则 在充分尊重原典的完整性的基础上,谨慎地弃除或改写经典中一些确实与

部编八上《孟子二章》知识点最新

《孟子》二章知识点整理 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出处是《孟子》,《孟子》是孟子和几位弟子共同撰写的,是孟子讲学游说言论的记录。 2、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代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地位仅次于孔子,后世常把他和孔子并称为“孔孟”,并称其为“亚圣”。 3、孟子把孔子“仁”的观念发展为“仁政”思想,主张以“仁政”统一天下,提出“民为贵,君为轻”,劝导统治者重视人民。 4、《孟子》是儒家经典之一,南宋朱熹把它和《大学》、《中庸》、《论语》合为“四书”,成为此后读书人的必读书。 《富贵不能淫》 一、通假字 往之女家(女:同“汝”,你) 二、一词多义 戒:往送之门,戒之(告诚) 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1(谨慎) 居:居天下之广居(居住) 居天下之广居(住所) 之:母命之(代词,她,代指女儿) 住送之门(动词,去、到) 三、古今异义 1.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 古义:真正、确实今义:诚实、真诚 2.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古义:准则、标准今义:正直,正义 四、词类活用 1.富贵不能淫(“淫”: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惑乱、使……迷惑) 2.贫贱不能移(“移”: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改变、使……动摇) 3.威武不能屈(“屈”: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屈服) 五、翻译(加粗划横线的部分重点掌握) 景春说:“公孙衍、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大丈夫吗?他们一生气,诸侯就都害怕,他们安静下来,天下便平安无事。” 孟子说:“这怎么能算大丈夫呢?你没有学过礼吗?男子成年举行加冠礼时,父亲训导他;女子出嫁时,母亲训导她,送到门口,告诫她说:‘到了夫家,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谨慎,不要违背丈夫!’把顺从当作标准,是妇人家遵循的道理。(大丈夫)住进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里,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上,走着天下最正确的道路‘义’上;得志的时候,与百姓一同遵循正道而行;不得志的时候,独自走自己的道路。富贵不能使他迷惑,贫贱不能使他动摇,威武不能使他屈服,这才叫作大丈夫。” 六、问题探究 1、主题思想:《富贵不能淫》一文论述了大丈夫的优秀品质。“大丈夫”在在古代是对品德高尚、节操俊迈的人的尊称。真正的大丈夫应该表现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其本质是对内心的仁、义、礼的坚守。“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们每个中国人的行为准则。在现实生活中,面对金钱利益的诱惑,不乱其心;在危及国家民族利益的时刻,我们要敢于挺身而出,不怕牺牲,做一个真正的大丈夫。

小学经典诵读篇目

1.凉州词(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2.过故人庄(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3.山居秋暝(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4.春夜喜雨(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5.黄鹤楼(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6.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7.夜雨寄北(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8.游园不值(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9.明日歌(钱鹤滩)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 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 世人苦被明日累,春去秋来老将至。朝看水东流,暮看日西坠。 百年明日能几何? 请君听我《明日歌》。

10.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11.滁州西涧(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12.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惟闻钟磬音。 13.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张志和)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14.泊船瓜洲(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孟子二章

九年级下(下)第五单元文言文对比阅读 一(甲)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节选自《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乙)越王句践①反国,乃苦身焦思②,置胆③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曰:“女忘稽之耻邪?”(终灭吴)(节选自《史记》)注:①句践:即勾践。春秋时越国国君,于公元前494年被吴王夫差大败于会稽,被俘,释放回国后,卧薪尝胆,发愤图强,于公元前473年灭掉吴国。②焦思:焦虑思考。③胆:即胆囊,胆汁极苦。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1)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作()衡()(2)人恒过然后能改恒()过()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注意加点词。(2分) 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 3.甲文首段列举古代六位贤士的事例,是为了证明_____________的道理,甲文的中心论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乙文故事可以用成语____________来概括其内容。 4.孟子认为,一个国家要想避免“亡”的命运,必须具备哪些条件?(2分) 5.勾践灭吴的故事,印证了孟子的哪些说法?现在社会安定,经济繁荣,人民安居乐业,“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说法是否还有现实意义?请简要谈谈你的认识。(4分) 二[甲] 故曰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故君子有不战 战必胜矣。 [乙] 孟子曰 “桀、纣①之失下下也 失其民也 失其民者 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 得其民 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 得其心 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 所欲与②之聚之 所恶勿施尔也③。民之归仁也 犹水之就下 兽之走圹④也。”注释 ①指夏桀、商纣 古代的暴君。②与 同“为” 替的意思。③尔也 而已。④圹 kuàng 原野。 1. 解释下列画线词在句中的具体含义。 4分 (1)寡助之至() (2) 亲戚畔之() (3)所恶勿施尔也()(4) 兽之走圹() (5)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6)天下顺之() 2. 甲文认为“以天下之所顺 攻亲戚之所畔”的结果是怎样的? 将这个句子写在下面 ,并加以翻译。 3分 句子: 翻译: 3. 甲文说的“多助之至 天下顺之”的情形 在乙文中有形象的描绘。乙文中的这个句子是 4. 乙文中说到的“桀、纣” 其失天下的原因 用甲文的句子来解释就是 5. 甲文说“得道者多助” 乙文说“得天下有道”。这两个“道”的意思一样吗? 说说你的理解。 4分 三[甲] 天时不如地利 …… 故君子有不战 战必胜矣选自《〈孟子〉两章》 [乙] 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选自《论语》 1.解释文中加点的字。 2分 ①兵革非不尖利也()②池非不深也() ③足兵()④民信之矣() 2.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4分 ①得道者多助 失道者寡助。 ②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3、列举出两句有关“人和”的名言警句。 4.[甲] 文中提出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乙]文重点强调的观点是什么 3分 甲文:乙文 5.你认为[甲] [乙]两文重点强调的内容有什么关系 3分 四[甲]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乙]子奇治县子奇年十六,齐君使治阿①。既而君悔之,遣使追。追者反曰:“子奇必能治阿,共载皆白首页。夫以老者之智,以少者决之②,必能治阿矣!”子奇至阿,铸库兵以作耕器,出仓廪③以赈贫穷,阿县大治。魏闻童子治邑,库无病,仓无粟,乃起兵击之。阿人父率子,兄率弟,以私兵战,遂败魏师。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2分) ①环而攻之而不胜()②追者反曰() ③委而去之()()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多助之至,天下顺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子奇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使“阿县大治”?(用自己的话回答)(2分) 答: 4、乙文中“”一句,形象地印证了甲文中“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的道理。(2分) 5、请结合历史和现实,再举出一个事例阐述“人和”的重要性 五(甲)人恒过 然后能改 ……而死于安乐也。 选自《孟子》 (乙) 郑之鄙 人学为盖。三年而大旱 无所用 弃而为秸槔。三年而大雨 又无所用 则还为盖焉。未几 盗起 民尽戎服 鲜用盖者。欲学为兵 则老矣。越有善农者 凿田种稻 三年皆涝。人谓宜泄水种黍 弗听 而仍其旧 乃大旱连岁。计其获 则偿歉而赢焉。故曰 ?旱斯具舟 热斯具裘。天下名言也 ? 选自《郁离子》 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2分 ①入则无法家拂士()()②郑之鄙,人学为盖()③曾益其所不能()④舜发于畎亩之中()

国学经典诵读篇目复习课程

国学经典诵读篇目

国学经典诵读篇目 一幼儿园阶段 (一)国学经典: 注音版的《弟子规》《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 (二)人文成都专题诵读 (三)简要说明: "三百千"及"人文成都专题"所选的诗文,要求以普通话注音,"不求甚解、但求熟背",让孩子从小就把"三百千"完整地记忆,准确地诵读,获得基本的文化熏陶,得到规范的语言训练,对祖国对家乡有基本的感性的认识和爱。 二小学阶段 小学一二年级: (一)国学经典: 有计划地诵读完注音版的《弟子规》 有计划地复习诵读注音版的《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 (二)古典诗词: 《咏鹅》、《草》、《静夜思》、《春晓》、《清明》、《一去二三里》、《悯农》(其一)、《江上渔者》、《江南》(汉乐府)、《江南好》(词)、《风》、《咏柳》、《望庐山瀑布》、《登鹳雀楼》、《村居》、《悯农》(其二)《游子吟》、《游园不值》、《枫桥夜泊》、《春日》、《回乡偶书》、《敕勒歌》、《山行》、《梅花》、《江雪》、《长歌行》(汉乐府)。 (三)人文成都专题诵读

(四)简要说明: 有序重复,循序渐进,要巩固幼儿阶段诵读成果和强化其记忆的基础上,完成注音版的《弟子规》的诵读,要求学生读准字音,渐悟词义句义,但不讲解,不分析。古典诗词的诵读要特别注意"口诵心惟",要学生能背诵,还能够大概地理解其意思,以"三看三抓三品"的原则指导学生诵读。"人文成都专题诵读"中成都名胜联的诵读,不仅要让学生背,还要让其实地地去走走、议议。 小学三四年级: (一)国学经典: 有计划地诵读完注释版的《弟子规》的诵读理解。 有计划地诵读完成校订版的《朱子童蒙须知》 有计划地诵读完成校订版的《对韵歌》 (二)古典诗词: 《江雪》、《忆江南》、《绝句-迟日江山丽》、《小池》、《江南春》、《塞下曲--林暗草惊风》、《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早发白帝城》、《九月九忆山东兄弟》、《滁州西涧》、《寻隐者不遇》、《题西林壁》、《夏日绝句》、《望天门山》、《秋浦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乐游原》、《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七步诗》、《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送元二使安西》、《题临安邸》、《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芙蓉楼送辛渐》、《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鹿柴》、《赠汪伦》、《宿建德江》、《古朗月行》、卜算子【宋】刘克庄 "片片蝶衣轻"、浪淘沙【南唐】李煜"帘外雨"、虞美人·听雨【宋】蒋

小学国学经典诵读教案

小学国学经典诵读教案 春日 一.教学内容简析。 在本单元中,本次学习的目的是诵读《春日》,分别为北宋词人秦观的《春日》,北宋文学家晁补之的《春日》和南北诗人朱熹的《春日》。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背诵诗歌。 2.感受我国五千多年悠久历史的积淀的精美华章的魅力。 3.培养学生热爱古典和国学的情趣。 三.教学过程。 探讨春天引入课文。 同学们,春天在你眼中是一幅什么样的景色?谁能用一些词语来描述一下春天?春天自古以来就是文人墨客最喜欢描写的季节,今天,我们就跟随北宋文人的足迹,去欣赏欣赏春日的生机勃勃。 整体感受。 1.学生自由读三首春日,把诗句诗通顺,读流利,并自己通过链接认识诗人。 2.学生齐读三首春日。 3.指名学生读。

诵读第一首《春日》。。 1.读诗句。 全班齐读。 指名读,评读。 跟教师读。 2.学生自主学习,交流 3.全班齐读译文。 4.学习诗歌的写作方式。 5.再把诗句美美地读一读,读出诗人描写的那么美的意境,读出诗句的韵味。 6.各种形式的背诵。 ①自由背。 ②指名背。 ③分小组背。 诵读第二首《春日》。 1.读诗句。 男女生读。 跟读,齐读。 比赛读。 2.学生自主交流

说说作者这首美丽的春天表达他怎样的思想感情。从这里我们又学到了一种写作方式,快把他收藏起来吧! 3.背诵。 同桌背 指名背 全班评出“背书小能手”, 诵读第三首《春日》, 1.读诗句。 学生自由读。 教师指导读。 学生与教师配合朗读。 2.学生默读注释,译文,简析了解诗句意思,体会诗句表达的思想感情。 3.练习背诵 4.检查背诵 5.布置背诵 6.全班跟着音乐齐读三首《春日》。 四.课堂总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了三首有关《春日》的诗句,并且把诗句背诵下来,你们表现得非常棒,我们一起完成了一次非常棒的合作,老师感谢你们的努力。

《孟子二章》最新优秀公开课教案

八年级语文教案(上册)

三、研读课文: 1、孟子对大丈夫的阐释,哪三句话能概括其精髓? 2.孟子认为的大丈夫是什么样的?(用原文回答) 3.谈谈公孙衍、张仪非大丈夫的原因。 4. 怎样才能做到有大丈夫之道呢? 5. 请简要分析景春心目中的大丈夫形象。 6请对比分析孟子所说的“妾妇之道”和“大丈夫之道”的不同。全班交流。 教师选点精 讲,进行学法 指导。 学习古人说 理论证的方 法,品味对 比、排比等修 辞的表达效 果。 四拓展延伸 1思考:每个人的心目中都有自己大丈夫的标准,肯定珍藏着许多大丈夫的名字。 谈谈你所了解的大丈夫形象。请举例说明。 2“大丈夫”不在于性别,而在于他的高尚的道德品质。结合自己的理想,说说你准备做一个什么样的人。 3在我国星光灿烂的古代文化中,会不时隐藏着某些封建主义的糟粕,本文也不例外,请你把这些地方找出来,谈谈你的看法。全班交流,加 深对课文的 理解。 理解孟子的 关于“大丈 夫”言论及政 治主张。 五、课堂总结 1.师生归纳,总结知识。 2.总结收获,点拨提升。教师点评,作 重点强调。 教师总结提 升。 梳理知识,强 调重点。 板书设计:教学后记:

八年级语文教案(上册)

6论证方法归纳 类比论证:把造就人才与治理国家类比 举例论证:六位逆境中成才的人物事例罗列对比论证:把成就伟人与国家灭亡对比,归纳推理论证:先分析论证,后归纳观点学习古人说理论证的方法, 四拓展延伸 1学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你获得了怎样的启示? 孟子文中所言的两个问题,对我们仍具有可贵的启发意义: 一是关于人才的造就问题。孟子在这个问题上强调了两个方面。一方面他强调入的才能是在艰难困苦的磨炼中形成的、增长的。另 一方面他指出入要能够经受住挫折困顿的考验,在挫折困顿中奋起,这样才会有所作为。 二是关于国家的治理问题。孟子指出拥有贤臣,采纳谏诫,保持警觉,居安思危对一个国家的极端重要,这关系到国之存亡。孟子的这个思想有深远的意义。 2课文第一段列举了古代六位名人成才的例子,你知道古今中外逆境成才的名人还有哪些吗?在生活条件日益优越的今天,有人认为“顺境也能成才”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请举例谈谈。全班交流,加 深对课文的 理解。 理解孟子 的人才观 及“生于忧 患而死于 安乐”的思 想。 五、课堂总结 1.师生归纳,总结知识。 2.总结收获,点拨提升。教师点评,作 重点强调。 教师总结提 升。 梳理知识, 强调重点。 教学后记:

关于国学经典诵读篇目-尚书

关于国学经典诵读篇目-尚书 《尚书》,最早书名为《书》,约成书于前五世纪,传统《尚书》由伏生传下来。考证为上古文化《三坟五典》遗留著作。下面是为大家精心整理的文章,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释义 《尚书》的尚常见有三种解释方法:一种说法认为"上"是"上古"的意思,《尚书》就是"上古的书";另一种说法认为"上"是"尊崇"的意思,《尚书》就是"人们所尊崇的书";还有一种说法认为"尚"是代表"君上(即君王)"的意思,因为这部书的内容大多是臣下对"君上"言论的记载,所以叫做《尚书》。 刘起釪的《尚书学史》认为《尚书》作为书名是汉代的事。 《尚书正义》说郑玄"依《书》纬,以'尚'字是孔子所加。"马王堆帛书易《要》篇,孔子就是称《书》为《尚书》的。"《要》篇中正是孔子称《尚书》,所以《书》纬和郑玄之说不为无本。这是以前我们不知道的。" 《尚书》,在作为历史典籍的同时,向来被文学史家称为中国最早的散文总集,是和《诗经》并列的一个文体类别。但这些散文,用今天的标准来看,绝大部分应属于当时官府处理国家大事的公务文

书,准确地讲,它应是一部体例比较完备的公文总集。李学勤先生指出:"《尚书》本为古代《历书》,是我国历代统治者治理国家的"政治课本"和理论依据。然而,由于真正的《尚书》命运多舛,两千多年来,我国学术界一直对传世的古文《尚书》存在真伪之争。传统观点认为:现存版本中真伪参半。一般认为《今文尚书》中《周书》的《牧誓》到《吕刑》十六篇是西周真实史料,《文侯之命》、《费誓》和《秦誓》为《春秋》史料,所述内容较早的《尧典》、《皋陶谟》、《禹贡》反而是战国编写的古史资料。今本《古文尚书》总体认为是晋代梅赜伪造,但也存在争议。 要旨 《尚书》相传为孔子整理、选编成一百篇,后经秦代焚书,损失很大。该书要旨: 其一,在明仁君治民之道。 春秋之世,圣王不作,暴君迭起,人民困于虐政,备受痛苦。为救危世,感化当世人君,史官作《书经》一书,希人主得尧、舜、禹、汤、文、武之道,使天下享尧、舜、禹、汤、文、武之治。因此,阐明仁君治民之道是《尚书》的第一要旨。 其二,在明贤臣事君之道。 周室东迁之后,人臣之事君,远不如往古,乱臣杀君之事屡见不鲜。史官作《周书》,记古贤臣事君之道,以使后世取法。 体裁 有三种分类法:

国学经典诵读篇目

国学经典诵读篇目 一、《弟子规》 二、《三字经》 三、《百家姓》 四、《千字文》 五、《老子大学中庸庄子》11段 《老子》节选 1.第七章: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2.第三十三章: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3.第八十一章: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大学》节选 1.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2.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懥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此谓修身在正

其心。 《中庸》节选 1.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知斯三者,则知所以修身;知所以修身,则知所以治人,则知所以治天下国家矣。 2.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言前定则不跲;事前定则不困;行前定则不疚;道前定则不穷。 3.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诚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圣人也。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者也。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庄子》节选 1.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 2.《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3.瞿鹊子问乎长梧子曰:"吾闻诸夫子:圣人不从事于务,不就利,不违害,不喜求,不缘道,无谓有谓,有谓无谓,而游乎尘垢之外。夫子以为孟浪之言,而我以为妙道之行也。吾子以为奚若?" 六、《孟子》6段 1.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

《孟子二章》精品练习题带答案

部编版八上第21课《孟子二章》检测题班级:姓名:成绩: 一、重点课下注释默写: 1、【诚】 2、【大丈夫】 3、【天下熄】 4、【焉】 5、【丈夫之冠】 【冠】, 6、【父命之】【命】, 7、【戒】 8、【女家】【女】, 9、【夫子】 10、【正】 11、【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太道】 12、【与民由之】 【由】, 13、【独行其道】 14、【淫】 15、【移】 16、【屈】17、【舜发于畎亩之中】 【发】, 【亩】, 18、【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举】,【版筑】, 【筑】, 19、【管夷吾举于士】【士】, 【举于士】, 20、【百里奚举于市】【市】, 21、【饿其体肤】 22、【空乏其身】 【空乏】, 23、【行拂乱其所为】 【拂】,【乱】, 24、【动心忍性】 25、【曾益〕【曾】, 26、【恒过】 27、【衡于虑】【衡】,

28、【作】 29、【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征】,【发】,【喻】, 30、【入】 31、【法家拂士】【拂】, 32、【出】 33、【敌国】【敌】, 34、【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 二、重点句子翻译: 1、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翻译: 2、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 翻译: 3、丈夫之冠也,父命之; 翻译: 4、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 翻译: 5、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翻译: 6、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翻译: 7、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翻译: 8、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翻译: 9、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小学国学经典诵读篇目——古诗文100篇word版本

小学国学经典诵读篇目——古诗文100篇

一、幼儿园阶段 国学经典:注音版的《弟子规》《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 “三百千”及“弟子规”,要求以普通话注音,"不求全解、但求熟背",让孩子从小就把"三百千"完整地记忆,准确地诵读,获得基本的文化熏陶,得到规范的语言训练,对祖国对家乡有基本的感性的认识和爱。 二、小学阶段 小学一二年级: (一)国学经典: 有计划地诵读完注音版的《弟子规》 有计划地复习诵读注音版的《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 (二)古典诗词: 《咏鹅》《草》《静夜思》《春晓》《清明》《一去二三里》《悯农》(其一)《江上渔者》《江南》(汉乐府)《江南好》(词)《风》《咏柳》《望庐山瀑布》《登鹳雀楼》《村居》《悯农》(其二)《游子吟》《游园不值》《枫桥夜泊》《春日》《回乡偶书》《敕勒歌》《山行》《梅花》《江雪》《长歌行》(汉乐府)

(三)简要说明: 有序重复,循序渐进,要巩固幼儿阶段诵读成果和强化其记忆的基础上,完成注音版的《弟子规》的诵读,要求学生读准字音,渐悟词义句义,但不讲解,不分析。古典诗词的诵读要特别注意"口诵心惟",要学生能背诵,还能够大概地理解其意思,以"三看三抓三品"的原则指导学生诵读。" 小学三四年级: (一)国学经典: 有计划地诵读完注释版的《弟子规》的诵读理解。 有计划地诵读完成校订版的《朱子家训》《学庸论语》《孟子》 有计划地诵读完成校订版的《笠翁对韵》 (二)古典诗词: 《江雪》《忆江南》《绝句-迟日江山丽》《小池》《江南春》《塞下曲--林暗草惊风》《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早发白帝城》《夏日绝句》《九月九忆山东兄弟》《滁州西涧》《寻隐者不遇》《题西林壁》《望天门山》《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乐游原》《秋浦歌》《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七步诗》《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送元二使安西》《题临安邸》《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芙蓉楼送辛渐》《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鹿柴》《赠汪伦》《宿建德江》《古朗月

小学的国学经典诵读篇目

小学国学经典诵读篇目 一、《弟子规》 二、《三字经》 三、《百家姓》 四、《千字文》 五、《论语》10段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4.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5.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6.子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 7.孔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8.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9.子曰:"由!悔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

也。" 10.子曰:"君子欲君子欲讷於言,而敏於行。" 六、《老子大学中庸庄子》11段 《老子》节选 1.第七章: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2.第三十三章: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3.第八十一章: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大学》节选 1.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2.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懥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此谓修身在正其心。 《中庸》节选 1.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知斯三者,则知所

国学经典诵读篇目

国学经典诵读篇目 一幼儿园阶段 (一)国学经典: 注音版的《弟子规》《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 (二)人文成都专题诵读 (三)简要说明: "三百千"及"人文成都专题"所选的诗文,要求以普通话注音,"不求甚解、但求熟背",让孩子从小就把"三百千"完整地记忆,准确地诵读,获得基本的文化熏陶,得到规范的语言训练,对祖国对家乡有基本的感性的认识和爱。 二小学阶段 小学一二年级: (一)国学经典: 有计划地诵读完注音版的《弟子规》 有计划地复习诵读注音版的《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 (二)古典诗词: 《咏鹅》、《草》、《静夜思》、《春晓》、《清明》、《一去二三里》、《悯农》(其一)、《江上渔者》、《江南》(汉乐府)、《江南好》(词)、《风》、《咏柳》、《望庐山瀑布》、《登鹳雀楼》、《村居》、《悯农》(其二)《游子吟》、《游园不值》、《枫桥夜泊》、《春日》、《回乡偶书》、《敕勒歌》、《山行》、《梅花》、《江雪》、《长歌行》(汉乐府)。 (三)人文成都专题诵读 (四)简要说明: 有序重复,循序渐进,要巩固幼儿阶段诵读成果和强化其记忆的基础上,完成注音版的《弟子规》的诵读,要求学生读准字音,渐悟词义句义,但不讲解,不分析。古典诗词的诵读要特别注意"口诵心惟",要学生能背诵,还能够大概地理解其意思,以"三看三抓三品" 的原则指导学生诵读。"人文成都专题诵读"中成都名胜联的诵读,不仅要让学生背,还要让其实地地去走走、议议。 小学三四年级: (一)国学经典: 有计划地诵读完注释版的《弟子规》的诵读理解。 有计划地诵读完成校订版的《朱子童蒙须知》 有计划地诵读完成校订版的《对韵歌》 (二)古典诗词: 《江雪》、《忆江南》、《绝句-迟日江山丽》、《小池》、《江南春》、《塞下曲--林暗草惊风》、《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早发白帝城》、《九月九忆山东兄弟》、《滁州西涧》、《寻隐者不遇》、《题西林壁》、《夏日绝句》、《望天门山》、《秋浦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乐游原》、《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七步诗》、《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送元二使安西》、《题临安邸》、《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芙蓉楼送辛渐》、《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鹿柴》、《赠汪伦》、《宿建德江》、《古朗月行》、卜算子【宋】刘克庄 "片片蝶衣轻"、浪淘沙【南唐】李煜"帘外雨"、虞美人·听雨【宋】蒋捷 "少年听雨歌楼上"、魂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宋】辛弃疾"少年不识愁滋味" (三)人文成都专题诵读 (四)简要说明:

《孟子两章》比较阅读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对比阅读 一、([甲]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乙]子奇治县 子奇年十六,齐君使治阿①。既而君悔之,遣使追。追者反曰:“子奇必能治阿,共载皆白首页。夫以老者之智,以少者决之②,必能治阿矣!”子奇至阿,铸库兵以作耕器,出仓廪③以赈贫穷,阿县大治。魏闻童子治邑,库无病,仓无粟,乃起兵击之。阿人父率子,兄率弟,以私兵战,遂败魏师。 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2分) ①域民不以封疆之界②追者反曰 7.下列句中加点的“以”与“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中的“以”意义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B.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C.夫以老者之智 D.属予作文以记之 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多助之至,天下顺之。译文: 9.子奇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使“阿县大治”?(用自己的话回答)(2分) 答: 10.乙文中“ ”一句,形象地印证了甲文中“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的道理。(2分) 二、09山东省临沂市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言文,做6—9题。 [甲]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选自《〈孟子〉两章》) [乙] 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 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选自《论语》) 6.解释文中加点的字。(2分) ①兵.革非不尖利也兵②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域 ③足兵.兵④民信.之矣信 7.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②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8.[甲] 文中提出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乙]文重点强调的观点是什么?(3分) 9.你认为[甲] [乙]两文重点强调的内容有什么关系?(3分) 三.比较阅读 阅读下面两个文言文语段,回答18~22题。 [甲] 故曰,……战必胜矣。 [乙] 孟子曰:“桀、纣①之失天下者,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②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③。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兽之走圹④也。” 注释:①指夏桀、商纣,古代的暴君。②与:同“为”,替的意思。③尔也:而已。④圹(kuàng):原野。 18. 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具体含义。(4分) (1)寡助之至()(2)亲戚畔之() (3)所恶勿施尔也()(4)兽之走圹()

小学生国学经典诵读篇目总集

国学经典诵读篇目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强调语文课程对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组织骨干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和学生接受能力,选择诵读书目,并且本着“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的原则,筛选了部分经典语句,希望各班级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组织诵读。每学年下学期纳入适当纳入质量检测。 一年级:《三字经》节选 第一部分:必背内容育人篇(从“人之初”到“及老庄”)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 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首孝悌,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 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 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时,运不穷。曰南北,曰西东,此四方,应乎中。 曰水火,木金土,此五行,本乎数。十干者,甲至癸。十二支,子至亥。 曰黄道,日所躔。曰赤道,当中权。赤道下,温暖极。我中华,在东北。 曰江河,曰淮济。此四渎,水之纪。曰岱华,嵩恒衡。此五岳,山之名。 曰士农,曰工商。此四民,国之良。曰仁义,礼智信,此五常,不容紊。 地所生,有草木。此植物,遍水陆。有虫鱼,有鸟兽。此动物,能飞走。 稻粱菽,麦黍稷。此六谷,人所食。马牛羊,鸡犬豕。此六畜,人所饲。 曰喜怒,曰哀惧,爱恶欲,七情具。青赤黄,及白黑,此五色,目所识。 酸苦甘,及辛咸,此五味,口所含。膻焦香,及腥朽,此五臭,鼻所嗅。 匏土革,木石金,丝与竹,乃八音。曰平上,曰去入,此四声,宜调协。 高曾祖,父而身,身而子,子而孙。自子孙,至玄曾,乃九族,人之伦。 父子恩,夫妇从,兄则友,弟则恭;长幼序,友与朋,君则敬,臣则忠。 此十义,人所同,当顺叙,勿违背。斩齐衰,大小幼。至缌麻,五服终。 礼乐射,御书数,古六艺,今不具。唯书学,人共遵,既识字,讲说文。 有古文,大小篆,隶草继,不可乱。 若广学,惧其繁,但略说,能知源。凡训蒙,须讲究,详训诂,明句读。 为学者,必有初,小学终,至四书。论语者,二十篇,群弟子,记善言。 孟子者,七篇止,讲道德,说仁义。作中庸,子思笔,中不偏,庸不易。 作大学,乃曾子,自修齐,至平治。孝经通,四书熟,如六经,始可读。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