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川西高原住宿业发展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川西高原住宿业发展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川西高原住宿业发展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川西高原住宿业发展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川西高原住宿业发展的现状及对策研究-旅游管理

川西高原住宿业发展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胡春华张磊陈理丽周正浩

随着川西地区铁路、高速公路、机场等交通道路设施的不断完善,吸引了更多的外地游客前来该地区旅游,为该区域住宿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市场契机,将会促进当地住宿业的进一步发展。但目前由于某些原因,该地的住宿业发展仍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从分析川西高原住宿业发展现状着手,展现了川西高原住宿业的快速发展给牧民、牧区带来的显著变化,深刻剖析了目前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特色、季节性、文化性、经营者素质、政府管理、设施、营销等方面的主要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建设精品亮点、加强内部管理、树立品牌意识、创新经营模式、创新营销方式等解决问题的对策。

一、引言

伴随着自助游、自驾游以及体验式旅游一族的兴起和红原机场的正式通航,这必将会给川西北大草原旅游黄金线带来更多的游客,其中游客的住宿就成为了当地发展旅游业首要解决的问题。对于商家而言,谁能够为游客提供规范化、特色化、品牌化的高品质体验性服务,谁就能够抢占市场的先机。发展川西高原的住宿业不仅能丰富当地旅游活动的内容,扩大游客容量,促进旅游发展;而且可以带动该区域畜牧业的产业结构调整,扩大产业链,促进牧民增收致富,带动牧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因此,把握好川西高原住宿业的发展已显得十分重要。

二、川西高原住宿业发展的现状

虽然川西高原的自然条件较为恶劣,基础设施不完善。但近些年来随着川西高原地区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当地住宿业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川西高原住宿业的快速发展,一方面给当地提供了更多就业机会,带动了当地牧民就业,而有条件牧民还可以自己开家小型的家庭旅馆,成为川西藏区发展的又一经济增长点。比如在2015年的第一季度,若尔盖县就接待了中外游客36.6万人次,同比增长11%,实现旅游总收入22249万元,同比增长11%。另一方面,四面八方的游客不但给牧区带来了钱,还带来了新信息和新观念,使藏区广大牧民的眼界开阔起来,观念也变新起来,拉近了与外界的距离。同时,通过接待游客,牧民主动进行文明礼仪和劳动技能学习培训,综合素质得到有效的提高。

三、川西高原住宿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产品缺乏特色

随着体验经济的到来和顾客消费需求的变化,大众化的酒店产品日渐失势,拥有特色的产品和服务越来越受欢迎。但川西高原的住宿行业由于基础设施、经营者素质等多方面条件的限制,很多酒店还处在自我摸索和探究式发展阶段,经营模式单一,提供的服务类似,经营方式接近,经营特色不鲜明。大多数酒店仍没有重视市场区分和特色产品的开发,提供的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缺少独特的品牌产品,依旧用大众化的产品面对广大市场,这对于新生一代的消费者来说,缺乏足够的吸引力。

(二)经营时效性强

川西高原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加之高原地形,该地冬季气候寒冷,多数地区冰雪覆盖,草原一片枯黄,很少有游客前来旅游,因此每年的11月—次年4月为该地区的旅游淡季,当地住宿业客源缺乏、入住率极低,经营成本变高、风险增大,很容易亏损。

这种较强的季节性特点所带来的客源流失更加剧了业内竞争的激烈程度,不少

酒店只能通过降价或提价这一手段来吸引顾客,结果陷入了恶性竞争的误区。(三)酒店文化缺失

一个品牌的核心应是它的文化性和个性。川西高原是康巴藏族、安多藏族等藏族牧民的聚居区,有着宗教文化、古文化遗址、红军文化、格萨尔文化等璀璨的历史文化,以及民间建筑、踢踏、弦子、歌庄、藏戏、书法、藏画、雕刻、泥塑、手工艺品、民间舞蹈、文学艺术等民俗风情。但目前许多酒店并没有将这些丰富的特色的文化融入到酒店的经营中去,虽然也有些酒店融入了少许藏族元素,但都只是将藏族的表层元素生硬地放到酒店的基础设施中,既与外界不相匹配也没突显出特色,另一方面也没有把藏族的深层元素与酒店的建筑外形、装修、基础设施、服务等完美的结合,使得游客不能领略到多彩的藏家文化。

(四)经营者素质较低

川西高原住宿业的一个发展瓶颈是专业化人才的短缺。川西高原酒店的经营者受教育程度低,缺乏现代经营理念和管理方法;此外大部分的酒店员工都是当地的牧民,缺乏专业的旅游知识,游牧经济自由散漫的生活方式和较低的教育水平使得他们缺少服务意识,对服务质量的提高不重视,不愿在提高服务质量、创新特色等方面下功夫,致使许多酒店出现服务技能差、操作不规范、服务质量低、服务档次不高、接待水平偏低等问题,影响了整个川西高原住宿业的整体品质。(五)政府管理有空缺

在行业管理的实际运作中,旅游行业管理部门重点是管理高档酒店,商业部行业管理部门没有资格也没有能力去管理数量众多的小型酒店企业。因此,在这样的管理制度下,川西高原内众多的小型酒店就一直处于住宿行业管理的相对薄弱地带。当地商家各自独立经营,经常发生争抢客源、相互压价等恶性竞争现象,

导致该地区酒店的价格参差不齐,服务质量有高有低,加之该地区缺乏较强的行业规范,各酒店之间的竞争变得更加激烈,势必会进一步恶化酒店的生存环境。(六)基础设施和服务落后

川西高原的小型酒店多属于家庭作坊式的经营模式,将自家的或是租来的房子隔几个房间出来,投资力度非常小。导致室内的摆设过于陈旧,卫生条件差,甚至缺乏必需的生活用品,不能提供WIFI等基本的网络通信设备。必然会引起许多的问题,比如经营水平落后、价格管理不健全、内部管理混乱等。硬件设施的不足直接影响到了服务质量,当地住宿业的服务质量良莠不齐且总体偏低,很多酒店把经营的重点放在了招揽游客、提高入住率,却忽视了游客入住后的其它服务需求、减少了回头客数量。

(七)营销渠道单一

川西高原内绝大多数酒店采用的仍是传统的单一店面销售模式,尽管有一些酒店开始尝试网络营销,但这毕竟只是少数,而且是处于摸索尝试阶段,对于微博、微信等新媒体的营销在当地的应用更是少之又少。然而作为新一代的消费大众,他们有着独特的消费观念和购买行为,购买行为逐渐网络化,消费态度乐观超前,消费倾向时尚娱乐化。所以,当地传统单一的营销模式,很难抓住他们的眼球,游客量难以增加。

四、川西高原住宿业健康发展的对策

(一)建设一批精品亮点

打造精品是川西住宿业发展突破的关键,精品的塑造首先要考虑酒店附近环境要整洁、安全、自然和谐;其次酒店外形建筑要体现川西高原独有的地域风貌,比如适当融入帐篷、牧民新居等;在保持原生态的情况下,增添浓厚的藏族元素

(完整word版)川西高原地区乡村聚落分布规律分析

川西高原地区乡村聚落分布规律分析 农村聚落作为地理自然环境的客观反映和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物资载体,其区域分布并不是毫无规律的偶然现象,在其纷繁复杂的表象下,存在着诸多必然规律。基于这样的研究背景,本文以理塘县农区为例,探求影响农村聚落分布的各类因素,分析各类聚落居民的诉求。目的在于通过案例研究,为城镇体系规划或新村店布局等方面的工作提供思路。 一、区域现状概况 (一)环境特征 理塘县位于四川省西部、甘孜藏族自治州西南部的金沙江与雅砻江之间,横断山脉中段,属青藏高原气候区。全县版图南北最长215公里,东西最宽155公里,总幅员14182平方公里。大部分地区海拔在3600~4600米之间。全县河流纵横交织,水量充足。主要河流总长度约1534公里。 (二)农村聚落特征――村落规模小,数量多、布局分散 1.农村人口分布。2010年理塘县县域农村人口为56232人,就农区来说:农业人口34021人。其中,高原山原宽谷区为24914人,高原山原峡谷区农业人口为9107人。县域

农区农村人口分布主要集中在用地条件相对较好,耕地比较集中的高原山原宽谷区。 2.农村聚落分布。理塘县农村居民点为238处,大部分的农村居民点都是自然形成的聚落(自然村),以自然经济为特点的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对自然村的规模和形态起着主导性的作用,主要是以聚居点为单位的自然村落,以行政村为单元的大聚落较少,中心村的发育不足。其特征主要体现为人口规模小、村落数量多:就农区来说,共 3.4万农业人口,132个行政村,平均1个村258人。 二、县域农村聚落分布规律浅析 理塘县分为农、牧两个区,牧区居民主要采用传统的游牧生活方式,随草而居;本文主要探讨农区聚居点空间分布特征。 1.从地形地貌方面看。理塘县地貌分为三个类型,中部西部高原浅谷区、南部山原宽谷区、东北部高山峡谷区。 农区内17个乡镇皆有部分村庄分布,基本上每一个村有1-3个大的自然聚落(10-30户为主),容纳半数以上的村民;其余的村民聚落是以几户或独户为单元在村域内零散分布。由于耕地少,部分村庄基本为一个行政村一个聚落的情况。每个行政村均在其最大的聚落形成村级中心。 2.从交通干线方面看。理塘县农村聚落以县城为中心,呈沿路积聚状态,这除了受地形影响,也符合广大农村群众

川西高原上,有一家建在云朵上的民宿

川西高原上,有一家建在云朵上的民宿 天光透过云层,唤醒云朵上的高山村落。羌族“尔玛人” 的一天,从拨开云雾开始。 浮云牧场?四川阿坝州 他们踏遍国内外的千山万水,四处寻找理想中的世外桃源,最后决定在白空寺下的西山村扎根“落草” 。这里“荡胸生层云,一览众山小” 。这里的“云线”只有海拔2500 米,很多云在低处流动,在海拔2800 米以上的山上,可以俯瞰浮云瞬息万变。 自由的马儿在云边漫步四川阿坝州理县通化乡西山村拉湾寨,距离成都170km ,约三小时车程,地图上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的地方,有遗落的白空寺,千年的碉楼,还有“云朵上的民族”羌族几百年的民居及悠久的文化如今,这里多了一处由六个汉子打造的“云朵上的民宿” 浮云牧场踏遍国内外千山万水,最后“落草” “浮云牧场”每个“旅游人” ,都有自己的“香格里拉” ,都一直在寻找心中那个命中注定的地方,对这六位志同道合的朋友而言,就在这里。一眼,遗世独立,回眸,心花怒放。浮云有千般变化,这里,让人错觉是云端天堂。他们决定在这里建一座“浮云牧 场” ,因为这里是牧云的地方。海拔2800 米 的高度、纯净的天空、飘忽的白云、漫天的繁星,以及历史悠久的古羌族文化,这里的一切都仿佛与“浮云牧场”命中注定。诗

和远方,始于足下。从2016 年 3 月开始,“浮云牧场”一步步开始实现。他们从成都、遂宁、内江、自贡、都江堰、汶川等地邀请了42 位外地工匠、18 位当地工匠、25 位当地村民,参与项目建设,连续170天不间断施工▲ 场地平整▲度假别墅地基浇灌▲当地石匠砌筑景观墙▲云海餐厅片区施工▲无边际泳池工程收尾▲很快,“浮云牧场”一期已完成在浮云牧场你能遇见的风景在悬崖边建了一个云台吧,天光散落在目光深处,闲看云朵漫步游走。在山地平地处,造了一个恒温无边际泳池,水面倒映着蔚蓝天际线,肆意想象着在云朵上遨游。百年羌族石墙前,是一个全通透玻璃的云海西餐厅。当然还有各种美食。为了延续古老的羌族文明,这里还建造了羌族特色火塘吧,就在开到荼靡的格桑花旁。此外,还有6 栋独栋的观景别墅,仿照当地传统的石寨建筑。独栋观景别墅里极致的云景房和别具一格的露台。还有专门为驴友、自驾俱乐部、车友会的朋友准备的浮云营地,住在特色的帐篷里,体验川西高原上不一样的大地天空。在繁花的深处,还有一个露天儿童剧场和水晶儿童娱乐房,满足孩子们的童话梦想。“浮云牧场” 的惊世之美 “浮云牧场” ,这个目前百度地图都搜不到的地方,还有着 几乎媲美“牛背山”的惊世之美。▲这里,有最壮丽的云海▲这里,有最辽阔的星空▲有可360度纵览壮丽的群山▲ 沿着 “ Z ”字型如螺旋般的山路盘绕而上,壮丽的景色能瞬间让你睁

川西自驾游攻略

川西自驾游攻略 川西过去多指成都、绵阳一带。现在多指四川阿坝州甘孜州等地区。川西地区自然风景优美迷人,九寨沟、黄龙、卧龙自然保护区、四姑娘山、米亚罗红叶风景区、九曲黄河十八弯等风景名胜都位于川西地区。是旅游和户外的理想去处。下面我跟大家分享一下川西自驾游的攻略。 总线路:成都——都江堰——汶川——红原——瓦切——唐克郎木寺——花湖——红原——川主寺——黄龙——松潘——牟尼沟——茂县——汶川——都江堰——成都第一天:赶路为主,风景在路上。 到达成都的半岛酒店,住一宿。早5点从成都出发(提前查好都江堰——汶川单向放行时间),途经理县,米亚罗风光,桃坪羌寨,路过看看就可以了。两河乡,一路风景秀美,左边是清澈急转的江水,右边是公路,再右是茂密的原始森林。沿途还可欣赏藏寨的田园风光晚8点可到红原,到瓦切,可游玩瓦切塔林,附近还有一个最大的藏佛学院,可问下当地人。直接去唐克,宿唐克,50一标间,颠簸了一天,洗洗就赶快休息去了。红原海拔3500m 以上,外加天寒地冻,大家还是住好一点。晚上开电热毯,盖两张被子都觉冷。 路程:成都-都江堰-理县-红原-瓦切 景点:都江堰、红原 第二天:比较轻松,游玩为主。 早8、9点出发,前往唐克,游黄河第一弯,一定要爬到山顶,风景美死人。慢慢走慢慢耍。这一路风景非常漂亮,全是笔直的柏油路和大草原。去郎木寺的路不好走,下山路弯弯曲曲,几乎没有一条道是直的。下午3点到郎木寺,位于川甘交接处,有寺庙,感觉没什么看头,建议别去,只是感受下藏族的风情。听说那里有天葬,小小的镇上特别多的老外;宿阳光旅社。大致也是50一标间。很多回民餐馆很好吃,一定要吃当地的酸奶,还有水果,一元一斤,好便宜。 路程:瓦切-唐克-郎木寺 景点:九曲黄河第一弯 第三天 早8、9点出发,前往若尔盖,唐克与若尔盖都是非常成熟的旅游小镇,有很多的旅店宾馆。游花湖,中午或者下午启程去川主寺,川主寺因为机场的缘故,现在也是非常繁华,大大小小的旅店宾馆次第而开,有时间就可以多走两家旅店,好好挑挑,狠狠砍价,标间,110元/间。说是豪华房,里面其实很简陋,24小时热水供应。 花湖,我个人非常喜欢的,可以在那里呆上一天,傍晚的日落或早晨日出会非常美的,美到你不想走;可以拍到很多很棒的照片,不过要记得最好乘电平车(或骑马)进去,路程要走一个多小时,记得带食物,不然体力不够的 路程:郎木寺-唐克-若尔盖-川主寺 景点:花湖 特别提醒:这个地方可以不用买门票,你可以从偏一点的地方,途步过去,在草原上可以看到好多大的田鼠,草原上的田鼠长得特别可爱,身边很多牛羊从身边穿过)第四天 早8、9点吃完早餐,出发去黄龙,因为是山路,虽然只有短短的42km路程,车也开了一个多小时。令人惊讶的是,即使是旺季,门票竟然要200+80,黄龙的缆车相当先进,感觉特可靠,票价也特可贵。下了缆车,走两公里左右的空中平行栈道,再爬几百米就到了黄龙的眼睛——五彩池,可谓黄龙最有灵气的地方。风景美也比较轻松,体力好的话可以走

高中地理知识点测试:中国四川盆地和川西高原山地

高中地理知识点测试:中国四川盆地和 川西高原山地 一、单选题 森林凋落物也可称为枯落一物(如枯叶、枯枝等)。下图为我国某地区的甲、乙两树种森林凋落物数量的逐月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1~3题。 1.甲树种最可能是 A.常绿阔叶林B.常绿硬叶林C.落叶阔叶林D.针叶林 2.下列四区域中,该地最可能位于 A.西南地区B.华北地区C.西北地区D.珠江三角洲3.造成甲、乙两树种凋落量差异的最主要因素是 A.天气B.海拔C.光照D.降水 蜀锦产于四川,但四川却极少出土宋代以前的完整蜀锦。织有“五星出东方利中国”文字的汉代蜀锦(下图)出土于新疆和田。据此,完成4~5题。 4.四川极少出土宋代以前的完整蜀锦的原因是 A.人口稀少,市场狭小B.地形崎岖,交通闭塞 C.气候潮湿,不易保存D.战事频发,损毁严重 5.“五星出东方”指金、木、水、火、土五颗行星同现于东方天空的现象。下列有关其形成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地球自转,日月星辰东升西落②五星公转速度各不相同③五星自转方向皆为自西向东④五星公转方向皆为自西向东

“川西林盘”主要分布于川西平原,因竹木繁茂、小巧如盘而得名,是集生产、生活、生态于一体,具有悠久历史的独特乡村聚落。成都市有大小林盘约12万个。下图为“川西林盘景观及模式示意图”。读图,完成6~7题。 6.川西林盘形成的背景有 A.地形平坦,水网密布B.气候温和,物种丰富 C.规模经营,集约生产D.人多地少,耕地不足 7.发挥川西林盘历史文化价值的途径有 A.拆迁合并,扩大林盘的规模B.集中布局,建设规模化小区 C.限制开发,留存文化遗产D.农旅融合,发展特色旅游业 读“我国某主要地形区的相关资料”,完成8~9题。 8.根据资料分析,该地形区是我国的 A.四川盆地B.青藏高原C.华北平原D.黄土高原 9.该地形区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区,其发展农业的主要不利条件是 A.冬季气温低B.光照不足C.热量不足D.土壤贫瘠 2018年宜宾市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组织甘孜州研学活动。参与同学在游记中描述如下:“进入甘孜州大巴车多数时间都是在盘山公路上行驶,接近最高处经过很多隧道……”。下图为研学活动行程路线示意图。读图完成10~11题。

川西地区夏季降水的年际变化特征及 与大尺度环流的联系

2002202201收到,2002209203收到修改稿 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0023001、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项目“海气耦合模式的有效化研究”和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ZKCX22SW 2210共同资助 1)张鸿材等,一九八一年四川盆地暴雨分析,四川省气象局及四川省气象学会编,1982. 川西地区夏季降水的年际变化特征及 与大尺度环流的联系 3朱艳峰 宇如聪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科学和地球流体力学数值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29) 摘 要 分析了106°E 以西的四川西部地区1951~2000年夏季降水的气候变化特征及其与大尺度环流异常的联系,通过分析得到的主要结论如下:(1)川西地区降水的季节和年际变化特征与华北地区的变化特征比较一致。川西地区的涝年与中高纬500hPa 的乌拉尔山高脊、巴尔喀什湖至贝加尔湖之间的低压槽以及亚洲东部的高脊的两脊一槽环流型密切相关,在这种环流型下有利于川西地区降水偏多。(2)川西地区盛夏降水有显著的年代际变化,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初,为川西多雨时期,干旱发生的次数相对较少且弱,1961年以后降水有减少的趋势,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降水明显偏少。(3)20世纪50年代与90年代,中高纬环流形势有显著的不同,50年代中高纬两脊一槽型偏强,90年代则偏弱,这是川西地区50年代明显多雨和90年代少雨的主要原因。(4)高原前期的热源偏弱时,7、8月川西地区的降水偏多。 关键词:夏季降水;川西地区;年际变化;大尺度环流 1 引言 四川盆地的地理位置比较特殊,它的南面是云贵高原,西面与青藏高原相连,北邻秦岭高地,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得盆地的气候既受东亚季风和印度季风的影响,同时又受青藏高原环流系统的影响[1]。四川盆地素有“天府之国”的美誉,同时也是我国多发洪涝灾害的区域之一,如1981年的洪涝灾害就给国民经济带来较大的损失,对此,人们做了一些分析1)。盛夏时节盆地西部区域性大暴雨过程的频率、强度都远大于东部[2],比如雅安地区降水多,有“天漏”之称,它是在特定天气背景下地形动力、热力作用的直接结果,对雅安天漏[3~5]的系列研究,从天气学、动力学分析和数值模拟等途径分析了雅安地区暴雨形成的天气背景及形成机制。盆地东旱西涝的气候特点,不仅与特殊的地形条件相联系,也与大尺度环流背景的变化有关,是大尺度环流变化与特定地形条件相结合的产物,它与大气环流的气候变化及高原热状况的变化密切相关。 青藏高原的热力和动力作用对大气环流和我国气候有复杂的影响[6]。黄荣辉[7]模第27卷第6期2003 年 11 月大气科学Chinese Journal of Atmospheric Sciences Vol 127 No 16Nov 1 2003

初中地理知识点:四川盆地和川西高原山地的自然地理环境

初中地理知识点:四川盆地和川西高原山 地的自然地理环境 一、选择题 1.下列自然灾害不属于成渝地区的是 A.地震B.泥石流C.台风D.干旱 读万书,行万里路。“诗仙”李白不仅是浪漫主义诗人,也是个“旅行者”,在旅行过栏中写下了许多美丽的诗篇。下图为李白行走足迹示意图,读下图,完成2~4题。 2.李白的足迹多在我国 A.地势的第一级阶梯B.季风气候显著的地区 C.秦岭一淮河以北地区D.少数民族集中分布区 3.诗句“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描绘的景观位于 A.长江中上游B.长江下游C.淮河下游D.黄河中下游4.诗句“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反映的是 A.四川省地形崎岖B.山西省交通不便 C.云南省位于边疆D.贵州省晴天较多 中国传统的风水学,古代称堪舆术,将天文、气候、地形、水文、生态等内容引进选择城址、构建环境的艺术之中。四川阆中古城被称作“风水第一城”,旅游业发达。读图,完成5~7题。 5.阆中古城所属地形区是 A.四川盆地B.青藏高原C.云贵高原D.柴达木盆地

6.从传统风水学来看,阆中古城是一个风水宝地。据图分析,阆中古城城址选择的有利条件包括 ①三面环水②北面靠山③矿产丰富④地势平缓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7.据图分析,对阆中古城区影响最大的自然灾害可能是 A.干旱B.洪涝C.台风D.地震 8.某同学去重庆旅游,午餐时发现餐桌上基本上都是辣味的食品。这种饮食文化特征与当地何种自然环境特征关系密切 A.资源丰富,人称“天府之国” B.光照少,气候潮湿、可用辛辣事物切除体内的湿气 C.四川盆地的紫色富含磷、钾 D.山地气候显著,变化多端 《蜀道难》是中国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代表作品。全诗以山川之险言蜀道之难,给人以回肠荡气之感,充分显示了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据此完成9~10题。 9.诗句中“蜀”地的省级行政中心是 A.贵阳B.西安C.成都D.长沙 10.蜀道公路呈“之”字形(如上图)主要是为了 A.考虑居民点分布B.降低公路造价 C.视觉上的美观D.减缓公路坡度 11.我国最早、最著名的井盐基地,重要的恐龙化石埋藏地,也是世界最重要的古生物化石埋藏地,有盐之都,龙之乡,灯之城的是 A.自贡B.乐山C.绵阳D.雅安 二、解答题 12.读材料一、二、三,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2018年9月1日是江津区各中小学正式行课的时间,由于气温较高,故从9月3日至9月5日放高温假,9月6日正式上课。请各家长注意孩子假期各种安全,严禁下塘下河洗澡。 材料二:江津某中学老师于2018年9月3日在微信发了一条朋友圈:“到四面山

川西民居的特点

川西民居的特点 一、独特的地域风格。 它不同于北京之贵、西北之硬、岭南之富、江南之秀,自有其朴实飘逸的风格。 首先,它体现在住宅布局中的开敞自由。民居建筑特征是以庭院式为主要形式,基本组合单位是“院”,即由一正两厢一下房组成的“四合头”房,立面和平面布局灵活多变,对称要求并不十分严格。院内或屋后常有通风天井,形成良好的“穿堂风”,并用檐廊或柱廊来联系各个 房间,灵巧地组成街坊。 其次,这种风格表现在建筑造型上是轻盈精巧。 为适应炎热潮湿的气候,民宅建筑多为木穿斗结构,斜坡顶、薄封檐,开敞通透,轻巧自如。 建筑的梁柱断面较小,外墙体的高勒脚、半桩台,室内加木地板架空。 再次,川西民居的飘逸风格,表现在建筑色彩上是朴素淡雅。 川西平原植被较好,四季常青,而民居的建筑色彩十分朴素,多以冷色调为主。瓦为青色、墙为粉色(或灰砖色、梁柱为茶褐色、门窗多为棕色(或木料本色)。其重点装修部分是小门楼,俗称“龙门(或门道)”,但仍是以冷色调为至,常常“雕而不画”。 二、融环境为一体。 川西民居讲究“天人合一”自然观与环境观。用材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因材设计,建材以木、石灰、青砖、青瓦为主。墙有砖墙、土墙、石块(石板)墙、木墙(木板或原木)、编夹壁墙等;屋顶用小青瓦、草、谷草、山草、石板瓦、树皮瓦等;还有用青厂条子作梁和门杠的。这些就地取用的材料,既经济节约,又与环境十分协调,相映成趣,乡土气息格外浓郁。呈现出一种相互的质感美、自然美。 “天人合一”的环境观把周围的大环境引入封闭的小环境中,形成了人与住宅、环境的和谐统一。 三、亲情味浓厚。 川西人讲究礼节,喜好聚集娱乐,注重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在国内外首屈一指的茶馆文化也因 此而繁荣。这一特点也突出地表现在居住方式和邻里关系上,有一种田园诗歌式的诗意。 这种亲情味,还表现在川西民居的建筑上。如大小院落中的天井与宽屋檐,以及沿街住宅或店铺外的檐廊,便为居住者创造了一个较明朗的生活工作的“公用空间”,供家人纳凉、妇女手工、小孩嬉戏、邻里喝茶下棋以及接待来客之用,使邻里间得以充分交流对话,使蜀人深感“远亲不如近邻”。 四、兼容性较强。 四川是一个多民族、多文化的区域,据有关史料,大批移民入川先后发生过几次。因此,川西居住文化也是一种兼容性较强的融合文化,其许多特色的形成,都是在不排外的基础上兼收并蓄的结果。并未因吸收外来文化而丢失传统,而是在兼容先进文化因素的过程中,形成了适合本地自然与经济条件的,独立形态的文化体系。

川西自驾游攻略

川西自驾游攻略 ?国庆川西自驾游(4-5人) ?时间:10.1-10.5 总共5天全程轻松,时间自由 ?路线: ?D1重庆-成都-康定(580公里) 早上5点从重庆出发成都,路程3个多小时,全程310公里,到达成都暂定休息(吃饭) 下午1点启程出发康定市,路程3个多小时,全程270公里,抵达酒店、吃饭、看夜景.. (特色;牦牛肉汤锅)住宿;大约200藏式名宿(两人) ?D2康定-折多山观景台(海拔4300)-新都桥(77公里) 早餐后出发(沿途看318国道川西环线)在折多山观景台停留,途中找饭店用餐,留宿在新都桥 住宿:大约200 (两人)随便拍拍就是大片 ?D3新都桥-薰衣草香薰谷(途径)-塔公镇(吃午饭)-塔石公园-(各自马村-有充足的时间可以去)-墨石公园(门票+摆渡车80一人)(70公里) 早餐后出发墨石公园,中午在塔公镇吃午饭,后再前往墨石公园,最后返回塔公镇或者新桥都住宿 住宿:大约200(两人) ?D4塔石草原-江巴草原(途径)-康定机场(途径)-加呷腊红海子-中古村(途径)-康定-成都(街子古镇)(380公里) 早餐后出发,返回成都,返回路程上全是景点,有草原,红海湖泊,一路上走走停停,最后到街子古 镇住宿:街子古镇君悦客栈 ?D5街子古镇-成都中心-重庆(380公里) 游玩街子古镇,中午回成都吃午饭,下午返回重庆 旅途小tips; 1.进入康定后,往后的路程都属于高原地区,提前做好高反准备(提前一周喝红景天,成都药店买氧 气瓶15一瓶)。 2.带上晕车药,感冒药,头疼药,路上吃的水和干粮(零食)。 3.带上墨镜(紫外线强),防晒霜,防晒喷雾,厚衣服(早晚温差大),帽子… 4.带上现金(避免没信号的时候手机支付不了,有些只能使用现金),备上雨衣鞋套以防万一。 人均:1000-1200元

川西高原住宿业发展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川西高原住宿业发展的现状及对策研究-旅游管理 川西高原住宿业发展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胡春华张磊陈理丽周正浩 随着川西地区铁路、高速公路、机场等交通道路设施的不断完善,吸引了更多的外地游客前来该地区旅游,为该区域住宿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市场契机,将会促进当地住宿业的进一步发展。但目前由于某些原因,该地的住宿业发展仍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从分析川西高原住宿业发展现状着手,展现了川西高原住宿业的快速发展给牧民、牧区带来的显著变化,深刻剖析了目前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特色、季节性、文化性、经营者素质、政府管理、设施、营销等方面的主要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建设精品亮点、加强内部管理、树立品牌意识、创新经营模式、创新营销方式等解决问题的对策。 一、引言 伴随着自助游、自驾游以及体验式旅游一族的兴起和红原机场的正式通航,这必将会给川西北大草原旅游黄金线带来更多的游客,其中游客的住宿就成为了当地发展旅游业首要解决的问题。对于商家而言,谁能够为游客提供规范化、特色化、品牌化的高品质体验性服务,谁就能够抢占市场的先机。发展川西高原的住宿业不仅能丰富当地旅游活动的内容,扩大游客容量,促进旅游发展;而且可以带动该区域畜牧业的产业结构调整,扩大产业链,促进牧民增收致富,带动牧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因此,把握好川西高原住宿业的发展已显得十分重要。 二、川西高原住宿业发展的现状 虽然川西高原的自然条件较为恶劣,基础设施不完善。但近些年来随着川西高原地区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当地住宿业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川西高原住宿业的快速发展,一方面给当地提供了更多就业机会,带动了当地牧民就业,而有条件牧民还可以自己开家小型的家庭旅馆,成为川西藏区发展的又一经济增长点。比如在2015年的第一季度,若尔盖县就接待了中外游客36.6万人次,同比增长11%,实现旅游总收入22249万元,同比增长11%。另一方面,四面八方的游客不但给牧区带来了钱,还带来了新信息和新观念,使藏区广大牧民的眼界开阔起来,观念也变新起来,拉近了与外界的距离。同时,通过接待游客,牧民主动进行文明礼仪和劳动技能学习培训,综合素质得到有效的提高。 三、川西高原住宿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产品缺乏特色 随着体验经济的到来和顾客消费需求的变化,大众化的酒店产品日渐失势,拥有特色的产品和服务越来越受欢迎。但川西高原的住宿行业由于基础设施、经营者素质等多方面条件的限制,很多酒店还处在自我摸索和探究式发展阶段,经营模式单一,提供的服务类似,经营方式接近,经营特色不鲜明。大多数酒店仍没有重视市场区分和特色产品的开发,提供的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缺少独特的品牌产品,依旧用大众化的产品面对广大市场,这对于新生一代的消费者来说,缺乏足够的吸引力。 (二)经营时效性强 川西高原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加之高原地形,该地冬季气候寒冷,多数地区冰雪覆盖,草原一片枯黄,很少有游客前来旅游,因此每年的11月—次年4月为该地区的旅游淡季,当地住宿业客源缺乏、入住率极低,经营成本变高、风险增大,很容易亏损。 这种较强的季节性特点所带来的客源流失更加剧了业内竞争的激烈程度,不少

川西地区人居环境建设—以九寨沟为例

川西地区人居环境建设—以九寨沟为例 发表时间:2018-09-19T16:40:01.140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14期作者:曾琬晴 [导读] 九寨沟是国家级著名旅游景点,位于川西阿坝州境内的九寨沟县。 成都理工大学 610059 摘要:本文对九寨沟近年来九寨沟的人居环境现状进行了总结分析,归纳了相关的原因,提出优化人居环境的对策,以便为当地居民及游客提供更好的生活环境,提升九寨沟的人居环境环境质量。 关键词:九寨沟;人居环境;影响因素;优化对策 1 引言 九寨沟是国家级著名旅游景点,位于川西阿坝州境内的九寨沟县,因其境内的荷叶、尖盘、黑果等九个藏族寨子而命名,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地貌、丰富的民族文化和美丽的自然风光而闻名世界。位于青藏高原东部边缘的九寨沟,其生态环境具有敏感性,对外界的干扰反应迅速。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游客数量增加迅速,人为活动加剧,近年地质灾害也频频发生,这意味着对九寨沟的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对于原本生活在此的居民,其生存环境也有了一定的改变。面对如此复杂的变化,如何优化人们的居住环境成了值得思考的问题。 2 九寨沟人居环境现状 2.1 人居环境的基本概念 在吴良镛老师的《人居环境科学导论》中定义到:人居环境是人类聚居生活的地方,是与人类生存生活密切相关的地表空间,是人类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的主要场所,在空间上,又分为生态绿地系统与人工建筑系统两大部分,在内容上,划分为五大系统,分别是自然系统、人类系统、社会系统、支撑系统和居住系统。[1] 九寨沟自然保护区的人居环境主要指景区内人们生产、居住的综合环境,包括旅游景区、景区周围居民放牧区、农耕区和房屋建设区等,这些因素综合起来,是考虑九寨沟人居环境变化的重要因素。 2.2九寨沟人居环境现状 2.2.1 土地利用现状 早期,九寨沟的居民主要以农业和畜牧业为主,靠种植农作物和打猎为主。旅游开发后,为保持九寨沟的风貌,国家退耕还林,大部分土地停止种植作物,人们开始主要以旅游业为生,少部分原始居民还会靠采药、偷猎、偷牧等为生,对环境有潜在的影响。所以,现状土地主要是旅游开发和原始区。[2] 2.2.2 交通现状 由于发达的旅游业,九寨沟自然保护区内公路发达,道路硬化质量好。但由于其地形复杂,偏远山区的人们出行只能靠步行或者摩托车。 2.2.3 建筑现状 九寨沟的建筑主要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保护区内,建筑集中,多有集中的规划,布局不受地形限制,变化自由,以现代建筑材料结合自然材料为主,风格大致一致。保护区外的建筑分布散漫,主要是原始居民部落,没有明显的规划,以木质结合石头为主,较原始。 2.2.4 环卫设施现状 九寨沟旅游业发达,环卫基础设施良好,垃圾站和垃圾桶设置合理,移动厕所分布合理,定时有清洁工人打理,环卫环境较好。 2.2.5 能源现状 早期该区域居民主要以柴草和干柴为主。旅游业发展后,为避免砍伐对景观造成破坏,居民们逐渐采取液化气或者沼气,采用新能源比如太阳能等,能源使用现状较为良好。 2.2.6产业现状 九寨沟目前主要以旅游业为支柱产业,传统的种植产业在退耕还林政策后逐渐消除。在近年来,伴随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九寨沟兴起了特色农业,特色水果,特色蔬菜等。[3]可见,目前产业结构发展方向丰富。 3 九寨沟人居环境的影响因素 3.1 旅游等人为因素 因九寨沟风景优美,旅游人数上升迅猛,虽然为当地居民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收益和社会效益,同时也增加了对环境的干扰,增加了生态环境的压力。为了发展旅游业,基础设施建设、道路扩建和景观改造等活动会破坏地表植被和森林生态系统,旅游活动比如废弃物和污水、垃圾、粪便排放堆放等,研究显示其对九寨沟的生态影响作用明显。[4]近年来,私家车的快速发展也导致景区内车辆数目增加,直接导致了景区内道路重金属的含量大量富集并大于表土,这也是潜在的威胁。[5]同时,研究表明旅游活动干扰对生态环境中的植物也能造成缓慢影响,干扰导致一些物种局部消失,多是喜阴、对环境依耐性强的物种,同时还有伴人物种的入侵导致生态环境的变化。[6] 3.2 自然灾害 九寨沟位于青藏高原东部边缘,地质条件特殊,常有强降雨天气,导致滑坡、泥石流、崩塌等自然灾害的发生。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仅仅是大型泥石流就发生了10次,泥石流破坏房屋、道路、景观,将地表冲刷至湖中,造成湖泊淤积,面积减小。[7] 4 九寨沟人居环境建设优化对策 4.1 开发与保护并重 九寨沟虽然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但是开发应达到适宜状态,在开发的过程要与保护并重,实现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引导发展生态旅游,避免九寨沟美丽的环境受到太多的干扰而出现变质。 4.2 合理规划建筑布局,加大基础设施管理力度 九寨沟游客接待量大,少数民族居多,原有民居较为散乱,且地势复杂,没有较好的地势条件。对于建筑的布局,应该进行合理的规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