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实践与综合应用的教学策略

实践与综合应用的教学策略

实践与综合应用的教学策略
实践与综合应用的教学策略

实践与综合应用的教案策略

授课教师:康亚

培训学时:2学时

培训时间:2013年6月5日

实践与综合应用是探索性、实践性和应用性的一类学习活动,要求学生独立自主地进行探索,综合应用所学数学知识和思想方法,进行实践和解决问题。并在实践的过程中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标准》将“实践与综合应用”作为数学知识技能领域的一个重要内容,反映了数学课程与教案改革的要求,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一种进行实践性、探索性和研究性学习的课程渠道。实践与综合应用强调数学知识的整体性、现实性和应用性,通过小学数学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以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方式认识和理解数学,并学会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现实中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获得广一泛的数学活动的经验,从而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了能更好地落实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关于“关于实践与综合应用”的教案目标,在教案中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一、精选活动内容,确定实践主题

在实践与综合应用的活动中,确定主题是关键。选择什么样的主题进行活动,并没有统一标准,但应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基本出发点,教师要仔细研究教材内容,要创造性的使用教材,注意选择密切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及现代社会实际的素材为确定主题的基

础。所选的主题要有一定的新颖性,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新的问题情境。主题要具有一定的探索性和研究性,要让学生经历一个实践、探索、研究过程。主题要有一定的综合性和开放性要让所有学生都能参与,并且不同的学生在解决问题的活动中展示不同的个性和思考水平,能促使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方法、经验解决问题,启发学生进行多种思考及创造“实践与综合应用”的活动内容可以以教材中安排的实践活动来开展。但是,数学实践与综合应用的活动内容,不应该仅仅局限于教材中提供的现成的材料,而应该根据学生的现实生活世界和所处的社会环境来因地制宜地选择一些学生既熟悉又感兴趣的活动内容,同时结合日常的数学教案过程来组织一些素材,使所有的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更为广阔和丰富的数学实践活动中去。在选择教案活动内容时应体现四个原则:第一,要尽量保持生活的原态,即要真实再现现实中的生活状态,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促使学生从现实生活中自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究解决问题。第二,要有较强的操作性,即所选的实践内容要有利于学生自行设计实践活动方案,展开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第三,要面向全体学生,要尊重每一个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即所选择的实践活动内容要能促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实践中丰富体验,在体验中获得发展。第四,主题要鲜明有趣,即所选择的实践与综合应用的活动内容有较强的趣味性,能反映学生的生活需要和所关心的社会问题,能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二、密切联系实际,激励学生探究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通过义务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够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并强调:“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因此,数学实践与综合应用活动要创设现实的情境,把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结合起来,弓}导学生富有兴趣地走进情境中,积极投入实践活动。第一,要充分挖掘生活中的课程资源,尤其是结合当时、当地的新资源,开拓教材、丰富教案内容,以丰富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识和体验,使他们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体会到数学的作用,对数学产生亲切感。第二,创设应用的条件,提供实践的机会,帮助学生正确运用数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学习了有关图形的面积、体积计算,让学生计算实际物体的面积或体积,如计算学校操场的面积、到实地计算土石方,设计实际物品的包装盒。学习了平均数后,让学生计算全班同学的平均身高,体重……等,在学校或班上开展的各项活动中,引导学生提出数学问题,设计活动方案等。这样,学生在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中,既加深了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进一步体会了数学的作用,同时,在分析、解决问题过程中,学生各种思维的碰撞,各种方法的交流,促进了学生更大的发展,培养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实践与综合应用的一个重要目标,是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树立正确的数学观。《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数学教案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

的知识经验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景,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去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

案例:《请你当参谋》

缘起:打电话是现代社会生活中司空见惯的现象,打电话中产生的数学问题也是学生熟悉和感兴趣的。从学生的基础知识出发,电话中的费用计算等问题可以利用四则运算解决,这就为电话中的数学问题在数学学科教案中找到了一个生长点和切入口。经调查发现,学生对无线市话—小灵通比较感兴趣。究竟应该怎样选择比较合适的资费方式,恐怕连许多成年人都不甚清楚,而这需要从调查到的一些信息中分析整理数据,作出比较、判断、选择和决策。这有利于学生沟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有助于锻炼学生构建数学模型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于是,围绕“小灵通”的知识,可以设计数学实践与综合应用活动—请你当参谋。

经调查,两种小灵通的资费标准如下表:

可以创设这样的一个生活场景:老师在选购小灵通时,问了营业员一个问题:“每打电话的时间在多少分钟左右,两种资费标准的电话费基本相等呢”?没想到,老师这一问,把营业员给难住了。同学们,你们能不能帮帮这位营业员呢?

围绕这个问题开展四人小组学习活动,活动要求:

想一想:这个时间的大概范围。

找一找:四人合作,用喜欢的方法找到这个时间。

记一记:组长负责记录研究的过程。

说一说:找到这个时间的思考过程。

在上述活动中,以四人小组合作交流的形式探讨问题,交流想法,解决问题的办法是学生自己想出来的,一方面发挥了学生的主动参与性,培养了合作意识和合作精神;另一方面,学生在解决问题的情景中更加体会到数学知识的价值所在。

三、指导合作交流,激发学习兴趣

小组合作是数学实践与综合应用活动最常用的组织形式,他能促进学生之间的沟通,更好地体现协作。小组成员一般情况下由学生自己商定,也可以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商定,小组成员一般可定为3一4人,组长可实行轮换制。为了保证合作学习的实效性,小组合作学习要在每个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做到分工合作,人人有任务,讨论交流,让每个成员都有发表意见,展示自己研究成果的机会,在讨论交流中,学生要学会倾听、学会尊重,善于吸纳,善于辨析。教师要参与其中,努力成为一个倾听者,交往者,倾听他们的认识,观察他们的表现,引领他们深入探究和体验,保证活动有效进行。

新的课程理念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

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加强学生的实践体验,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数学知识。

案例:三年级(上册)《周长是多少》

我们来看其中两个片断设计:

围一围:教师先投影出示用一根线围成的图形(一颗心,一把钥匙,一棵松树),然后让学生也用一根线围成自己喜欢的图形。

围自己喜欢的图形,这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操作活动。通过围一围,可以加深对周长的认识。

拼一拼:用12个边长1厘M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让学生合作拼一拼,将有关数据一记录下来,看看可以有几种拼法。

小组汇报:你们小组共拼了几种?哪个周长最长?哪个周长最短?你从中发现了什么规律吗?

在拼一拼和算一算的过程中,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动手实践,从而体会到了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增强了对数学的好奇心。

四、优化活动组织,提高实践效果

实践与综合应用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从所熟悉的现实生活中发现、选择和确定问题,主动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实践活动的过程和步骤主要包括:确定主题—活动导入—活动组织—活动展开—活动评价—拓展提升。其中,实践活动的组织显得尤为重要。活动组织的成功与否,直接制约着

活动的进展,影响着活动的效果。我们在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活动时,应注意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

1、营造和谐环境。

学生只有在和谐、宽松的活动环境中才能产生创新的灵感,才能迸发创造的火花。为此,教案中教师应该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是学生实践活动的合作者、组织者和引导者,在实践活动中教师要赋予学生选择的权力,活动的主题要让学生自己确定,活动的方案要让学生自行设计,活动的过程要让学生自己完成,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实践,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尊重学生个体的经验。例如:“l粒M的广告”的实践活动,教师一上课就以“13亿粒M空间有多少”的问题激发了学生实践探究的欲望。在开展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学生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自行设计活动方案,来探究13亿粒M的多少。学生有的采取小组合作的形式,有的个人独立研究,有的是选择天平先测重量再估算,有的选用量杯测量体积再估算,有的是用体积的大小来感受13亿粒M,有的是以重量的多少来体验13亿粒M……师生共同设计活动方案,共同研究发现结论,使学生有充分自主的学习空间和自由的学习环境。

2、注重问题解决。

一般来说,实践与综合应用可以包括这样四个阶段:进入问题情境阶段,实践体验阶段,解决问题阶段,表达和交流阶段。一次实践活动的组织是否有实效,关键一点是看学生能否形成解决实际问

题的意识和策略,能否获得实践活动的经验和方法。因此,我们在组织学生的数学实践活动时应该呈现具有挑战性、现实性的问题情境,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去解决所面临的实际问题,在此过程中体会问题解决策略的多样化。例如,“设计合适的包装方式”的实践活动,我们可以通过以下三个活动来帮助学生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①创设情境,激活经验储备。教师播放两段录像。镜头一:新华书店的工作人员正根据教材大小和多少的不同,分门别类地把教材捆扎包装成各种长方体形状,装上汽车。镜头二商店里,营业员把几个长方体形状的物品熟练包装好递给顾客。猜一猜:他们为什么要把物品包扎成一个长方体的形状?学生经过观察、思考、讨论,得出结论:这样的捆扎不仅牢固,而且便于保存、运输,携带方便等。②操作实践,初步感知体验。主要是研究两个磁带盒捆扎情况。摆一摆,说一说:两盒磁带有几种不同的摆法?想一想,议一议:在以上几种拼法中,你会选择哪种方式进行捆扎,为什么?做一做,比一比:各人练习捆扎,感受体验,讨论交流方法。③探索归纳,形成问题策略。如果有4盒磁带,你有几种包装方式?哪种方式更省包装纸?若有8盒磁带,哪种方式更省包装纸?这是学生生活中常见的问题,通过解决这类问题可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以上的实践活动使每个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到解决问题是可以有不同的策略的,每一个人都应当有自己对问题的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我们要注意的是,实

践活动的组织最关键的一点是开放的问题,因为只有开放,才意味着思维的自由和解放,只有开放,才一意味着策略的多样和丰富。

3、丰富活动体验。

学生通过数学实践与综合应用的活动,应丰富对数学学习的体验,让学生在体验中获得可持续发展。每一次的数学实践活动都应强调活动的体验,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发现,在发现中实践,在实践中创新。例如,一年级下册安排的实践活动“我们认识的数”,其中有一个“猜一猜”的活动。我们可以这样展开:①抓一抓。请学生抓一把糖,数数有几粒。②猜一猜。再抓一把花生,猜一猜大约有多少粒。③数一数。数一把花生的粒数是多少。

④比一比:你猜得怎么样?⑤想一想:为什么你猜得比较准(或者没有猜准)?⑥试一试。如果请你抓一把黄豆,你能估计出大约有多少粒吗?这样的实践体验活动,可以帮助学生逐步建立数感,学会数学思考,学会用数学的方法理解和解决现实问题,同时也在数学与现实问题之间建立了联系的桥梁,提高了学生的数学素养。

4、优化活动流程。

数学实践与综合应用活动的开展,既要充分尊重学生个性化的学习方式,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又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加强教师对实践活动的组织与指导,进一步优化实践活动的过程,使得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得到最充分的发展。例如,三年级下册结合平均数的学习,安排了“运动后与身体变化”这一实践活动的过程,我们可以构建以下活动的过程,引导学生在实验活动中获得

思考问题的方法。①提出问题。你知道在运动后,身体会发生哪些变化吗?学生可能做这样的猜测:身上会出汗,脉搏会加快,呼吸也会加快。②分组实验。四人一个小组做实验,把运动前后记录得到的数据填入表格里,并求出小组每次测量脉搏的平均数,让学生通过实验来了解运动前后1分钟脉搏跳动次数的变化情况。③比较讨论。运动后脉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用同样的时间进行不同的运动,脉搏变化的情况会相同吗?小组选择两项不同的运动做实验,像上面那样,记录每次运动后各人1分钟脉搏跳动的次数,再求出小组每次测量脉搏的平均数,填在表格里。④引申反思。向体育老师了解三年级体育课上学生每分钟脉搏跳动次数达到多少最合适,老师是怎样为我们安排体育活动的。设计并完成活动,测量在不同的运动前后每分钟呼吸次数的变化情况,并制成统计表。

这一实践活动,先提出要研究的问题,然后组织学生参加实验,通过实验数据的统计得出结论,并再次提出问题,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并解决问题,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通过“引申反思”,去研究新的问题。这样的实践活动,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了“实验—统计—结论”这种研究问题的策略与方法,培养了学生处理问题的科学态度和理性精神。

五、着眼发展,发挥活动评价的激励性

评价是数学实践与综合应用活动中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建立与课程改革相适应的评价观,对于数学实践与综合应用活动的顺利实施有决定性的作用。评价要着眼学生的发展,发挥评价的激励功

能,唤起并引发学生的创造欲望,使之达到理想化的心理状态,获得健康成长所必需的强大动力。

1.引导多元参与。

数学实践与综合应用活动当中,学生评价的主体是多元的。它一改教师评价“一统天下”的做法,评价成员的构成除了教师之外,还有学生自己及伙伴,甚至家长和社区人士。

2.体现主体地位。

主体性是数学实践与综合应用活动的基本性质之一,它在评价这个环节也表现得十分充分。尽管评价的主体多元,但学生仍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数学实践与综合应用活动要求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发挥主体性,作好自评、互评工作,同时又用评价的结果反过来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挥。

3.注意整体评价。

学生评价活动不应该游离于教案、学习活动之外,而应与教师的指导、学生的学习融为一体。在传统学科教案中,最常见的是“教后再评”“、学完再评”,而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学生评价,伴随着课程的开展而同步进行,所以“教”的过程、“学”的过程就是“评”的过程,不仅要求评价的节奏与教案同步,而且评价的内容也应集中于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情感、情绪、参与程度、投入程度等方面,即让情感、态度、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也成为整体。

4.注重教案反思。

需要强调的是,在数学实践与综合应用活动的评价中,教师要特别注意教和学的反思,既要引导学生反思活动过程中的表现与得失,又要反思自身的教案。数学实践与综合应用活动往往是通过学生自主的观察、操作、实验、调查、推理、探究等活动,在互动中获得问题的解决或结论。在这一过程中难免出现这样那样的障碍、问题和曲折。掌握数学实践与综合应用活动的基本方法,就必须进行必要的反思,这样才能使学生的思维从感性上升到理性,从盲目走向科学。同时,教师同样也应该进行反思,为后续的教案积累经验。

总之,《数学课程标准》把数学实践与综合应用活动通过对内容、方法、环境等方面的改革,在学习内容上为学生的实践活动提供了条件,从教案方法上提供了保证,从环境和氛围上提供了动力,使学生有思考和表达的机会,有表达自己想法和展示自己才华的场所。但数学实践与综合应用活动有别于传统的数学活动,要切实上好数学实践与综合应用活动课,还需要我们广大的数学教师努力去实践、研究,探索出一种能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都能得到较好发展的教案新模式。

英语课堂教学策略——如何有效选择和运用

《英语课堂教学策略——如何有效选择和运用》 读书笔记 由朱晓燕编著的《英语课堂教学策略》是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英语教师教育系列”丛书之一。这本书和一般的英语专业理论书籍不同之处是理论清晰、事实详实,有好多实用有效的教学技巧。但第一次看的时候确实有很多不懂之处,本学期的读书摘记我就选择这本书,静下心来,细心研读,一下子就被书中先进的教学理念和大量的课堂操作方式以及技巧吸引住了,自己感觉收获很大。 一是本书语言浅显易懂,内容实用,举例具体。从内容来看,本书建立了一个引导专业思考的框架,这里称之为概念图。作者以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迫切需求为出发点,以现实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切入点,以外国语言学、英语课程标准、二语习得和英语教学法等理论为依据,针对现行英语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原因,结合作者从事英语教学和教师教育近30年的研究结果,综合提炼出这个“英语教学策略的思路框架”。看完书后,我感觉自己对以往一些教学中的做法有了一个清晰明确的认识,同时,也能更轻松,更灵活地运用各种策略来进行课堂教学。我对提到的“有效提问”感觉印象最为深刻。感觉很好的解决了自己在课堂上进行提问的一些困惑,如在技能教学策略中,就“听力教学策略”,它就提出了“由简到繁,循序渐进”、“听前热身,介绍背景”、“指导方法,授人以渔”等的方法;“阅读教学策略”中,它就提出“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采用多种教法”等策略。如在提问方面:我们要注意提问的梯度,提问最好是由具体到抽象,由浅层到深层,由聚合到发散,由是非问题到what问题再到why问题;如:给学生留出足够的准备时间,一般以三到五秒为宜,最多不能超过20秒;又如:提问不只局限于教师提问还应该有学生提问。学生提问要注意制造自由的空间和安全的环境使学生可以毫无顾虑地提问。还要注意一堂课的整个过程中教师都应给学生留有提问的时间,而不应将学生提问留到节课课结束之时。我觉得这些策略非常切实,特别符合我们英语的教学,如果能充分学习并利用这些策略,对不同水平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使每个学生都有所学、有所悟,我相信,我们的英语教学成效定能得到很大的提高。 二是读完本书让我羞愧于自己在教学理论和策略方面知识的匮乏同时,更让我明白英语教学的成功应体现在“培养学习者在真实的情景中有效使用英语的能力”,反思自己以前的教学,好多都是自己一些粗浅的经验积累,在教学中很多时候只是随心教学,所以一直以来,自己成熟稳定教学风格形成方面没有取得重大突破,而阅读此书,让我了解了许多有理论支持的教学方法。如:语法翻译法、直接教学法、认知法、自然法、社团教学法、沉默教学法、全身反应法、暗示教的原“教必有法”从书中我悟到了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到学法。. 则性和“教无定法”的灵活性特点之间的统一关系。教师不应拘于一法一策,囿于一方一圆,而是要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将各类方法加以组合和调配,在吸收、借鉴已有教学方法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发挥,逐步形成富有教师个人特色的教学风格。 三是书中的好多观点让我深受启发:呈现学习任务时,应当向学习者描述任务中的问题发生的物理背景、组织和社会文化背景。并且,问题的呈现必然是有趣的

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一、有效教学设计的基本特征 1.发展性 所谓发展,简单地说,就是指学生经过学习产生的变化、取得的进步和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就是每节课都让学生有实实在在的收获。这种收获表现为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从不能到能、从不想学到想学、从想学到学好的变化上,特别是学习方法的掌握和学习能力的提升上。有效教学设计体现在学生个体身上,还应充分考虑个体的差异,不硬性规定“步子”大小,不强求全班同步行进,允许学生根据各自的学习需求、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选择各自的发展目标和目标达成的先后。有效教学设计要体现适合于不同学生个性化学习的“异步运行”的学习环节。 2.开放性 有效教学设计立足于课堂是一个开放的生态系统。教学内容以教材为范例,从单一的书本知识向学生的生活、生产和社会等方面拓展,将学生的个体知识、直接经验以及学习环境看做是重要的课程资源;教学方法从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提倡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研究性学习;教学过程注重师生的交流互动与心灵对话,让学生多一些感悟、体验的机会,多一份参与的激情和动力;问题解决从答案唯一、解法唯一向条件、问题、解法和结果的适度开放转变。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有效学习,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发展学习能力。 3.生成性 有效教学把预设看做是生成的前提,没有充分的预设,就不可能有预期的生成。对于处理好预设外的情况,传统课堂看成是

一种意外收获,有效教学则当成一种价值追求;传统课堂看成一种教学机智,有效教学则当成彰显课堂生命活力的常态要求。因此,有效教学设计是一个动态、发展的概念,要多一些弹性灵活的成分,以便根据教学过程中学生涌现的各种信息,及时修正原有的教学设计,灵活机智地选择教学策略,帮助学生有效达成预期的学习目标。 4.反思性 教学设计是一个连续的、不断改进和提高的过程,构思于课前,展开于课堂,调整于过程,完善于课后,环环相扣,动态发展。反思是修正、完善教学设计的前提,是提高后续教学设计有效性的必要环节。教学设计只有适合的,才是有效的。 二、有效教学设计的基本策略 1.教学目标明确化 教学目标是预期的学习结果,是课程目标的进一步细化,对教学过程具有指导和定向作用,并为教学评价提供标准和依据。有效教学要求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并将目标导入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这样,既有利于激发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期待和达成学习目标的欲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又有利于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活动和学习结果有效地评价,对自己的教学行为及时反思与校正,从而为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奠定基础。 2.知识呈现情境化 情境对于教学的作用论述颇多。其中,德国一位学者的比喻,十分精辟。如果将几克盐放在你面前,你无论如何难以下咽。但是,当将这几克盐加在一碗美味可口的汤中,你就在享用佳肴时,将盐全部吸收了。情境之于知识,犹如汤之于盐。盐需要溶入汤中,才能被吸收;知识需要融人情境之中,才能显示出生机活力,

实践教学模式和运行机制的探索与实践

实践教学模式和运行机制的探索与实践 [摘要]文章分析了当前我国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学生实践能力、应用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方面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结合近年来实践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重点阐述了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理念和改革思路、实践教学模式与课程体系构建、实验教学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创新,提出了基于计划性课程和自主性项目相结合的实践教学新模式:“一个系统、两种形式、三个层次、四大类型”。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培养实践教学模式运行机制 一、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 1.人才需求表象及外因分析。近年来,随着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的实施,国家急需大批应用型人才。目前的高等教育还处于粗放型阶段,教育带有普及性,重在传授知识,而指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比较欠缺。从历史的因素来看,高校长期以来一直属于政府管辖,自主办学意识不强,众多高校缺乏各自特色,不论是研究型大学、应用型大学、职业教育型院校办学模式雷同,相当多的学校不能主动适应市场需求。由此形成一个“怪圈”:常常是学校里学习不太好的学生毕业后能创出一番事业,几年后便可达到“经理级”,而那些在校学习成绩拔尖的学生毕业后却往往只能做个好职员而已。许多调查还显示,学历(位)与职位的关系并不成比例。笔者认为,这一现象病因根源在政府部门对高校的考核上。目前,政府各级对高校办学质量考核普遍存在“高水平即高质量”的偏见,仅重视学位点、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发表论文数等纯学术因素,而忽视了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应用因素;此外,对不同类型的高校考核其水平和质量的标准差别并不大,还导致许多高校高不成低不就,难以适应社会多样化的需求。近年来,政府及各高校也在大力提倡加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但在微观操作层面上改革的力度不大,情况不够乐观。 2.内因分析。(1)在管理体制方面。教研室与实验室设置及其运行机制不合理,仍按学科、课程分类的传统模式设置,人力资源和设备资源分散不能有机融合,出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脱节、实验教学被弱化等一系列问题。(2)在实验教学模式方面。验证性的实验多,创新型的实验少;模拟型的多,实战型的少;限制性的多,自主性的少;单一性的多,综合性、设计性的少。实验教学非常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观察现象和分析结果的能力,组织和设计创新的能力,进而提高综合分析能力和研究能力,同时还应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树立严

教学策略的选择和制定的技能

教学策略的选择和制定的技能 今天,我和大家来共同学习第六章:教学策略的选择和制定的技能。 首先我们来谈一下什么是教学策略(课件出示):所谓教学策略是教师以提高教学效果为目的、以达成教学目标为指向,以教学情境为出发点的有关检查、评价、监督、控制、调节教师的各种教学理念和教学行为的程序性知识系统。 一般讲,教学策略是为达到某种教学目的使用的手段和方法。在此意义上,教学策略同义于教学方法。但从广义上讲,教学策略不仅用来表示为达到某种教学目的而使用的手段或方法,而且还用来指教学活动的序列计划和师生间连续的有实在内容的交流技巧、艺术。它的内涵较为广泛。教学方法这一概念就侧重在指教学过程的横向结构,指教师的教、学生的学以及教材等教学构成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的稳定的组合方式,它的实质就是具体处理教与学的关系问题。 教学策略包含多个方面的含义,包括目标的设立、媒体的选择、方法的确立、活动的组织、反馈的方法、成绩的评定等等。所以,从系统的观点我们可以看出:教学策略是指以一定的教育思想为指导,在特定的教学情境中,为实现教学目标而制定并在实施过程中不断调适、优化,以使教学效果趋于最佳的系统决策与设计。 教学策略的选择是相对性的,其适当与否与教学目标、学科性质以及学生年级能力等因素,都紧密相关。古语有:“术谋之人,以思谟为度,故能成策略之奇。”可见策略的突出特点在于对手段方法的计谋性思考。这表明策略不仅具有目标性、计划性和选择性,同时又具有艺术性、直觉性的特征。现在,我们就从四个方面来探讨一下教学策略的选择和制定。(切换幻灯片) 一、设计学法与教法的有机结合 教学效率、效益的提高,不能简单地依靠增大教师劳动强度和增加学生课业负担来实现。研究和改进教学方法,对工作中少走弯路,用较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是具有重要意义的一环。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教学生,对于把学生培养成为什么样的人,也具有重要作用。教师的教法制约着学生的学法,同时对学生的智力的发展、人格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幻灯切换后朗读,边读边击中要害鼠标)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 因此,新课程实施重要的一点,就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教法的改变。在实际教学设计中,我们需要根据学生实际和教学内容的需要实现学法与教法的有机结合。例如(课件出示)第一行读完后说:注意给学生独立思考和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没有思考时间的提问回答,看似流畅,实际低效。特别更要注意问题的导引,有效提问的设计等。(课件点返回)下面,我们就对教法和学法做一下具体的分析。二、自主学习策略的使用 (一)、首先我们来学习下自主学习的概念和特征。(点击课件) 行为主义心理学者认为,自主学习包括三个过程,自我监控、自我指导、自我强化。而建构主义学派认为,自主学习实际上是无认知监控的学习,是学习者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学习任务的要求,积极主动地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以:“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为课堂教学模式的一种教学方法。根据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我们可以将“自主学习”的特征概括为:(课件出示后读一下) (二)新课程“双向互动”和“知识建构”的操作原则决定有效的学习必然是自主的学习。新课程主张:教学是“沟通”与合作的活动,是“对话中心的教学”。 教学中的“对话”就是教师与学生以教材内容为“话题”中介,去共同生成和创造“文本”,构造“意义”的过程。(点课件)在课堂教学中主要存在两种对话:(点课件)一是学生与作为文本的课程——教材之间的对话。二是借助文本,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话。

教学策略研究综述

南京师范大学 研究生课程学习考试成绩单 任课教师签名: 批改日期:

教学策略研究概述 摘要:自1964年Taba等学者首次提出“教学策略”概念,相关学者便在教学领域及心理学领域展开了层出不穷的研究,但就当前现状而言,仍存在着教学策略概念含义过多,本质把握不清,具体教学策略多样化但较难把握的现状,本文致力于对教学策略进行更深一步的探索,重点从教学策略的本质探索、相关研究及未来研究趋势等三个方面进行重点论述。 1 教学策略的本质 1.1 教学策略的概念 在《辞海》中,“策略”一词指的“计谋策略”,而在较为普遍性的意义上,策略涉及的是为达到某一目的的而采用的手段和方法。 国内外学者对教学策略有很多界定,这些界定即呈现出一些共性,又表现出一些明显的分歧,有如下三种观点: (1)“教学策略是指教师在课堂上为达到课程目标而采取的一套特定的方式或方法。教学策略要根据教学情境的要求和学生的需要随时发生变化。无论在国内还是在国外的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中,绝大多数教学策略都涉及到如何提炼或转化课程内容的问题。”(施良方,1996)(2)“所谓教学策略,是在教学目标确定以后,根据已定的教学任务和学生的特征,有针对性地选择与组合相关的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和技术,形成的具有效率意义的特定教学方案。教学策略具有综合性、可操作性和灵活性等基本特征。”袁振国,1998) (3)“教学策略是为了达成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而在对教学活动清晰认识的基础上对教学活动进行调节和控制的一系列执行过程。”(和学新,2000) 关于教学策略的含义,各个研究者的阐述各不相同。 邵瑞珍认为,教学策略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达到一定教学目标而采取的一系列相对系统的行为。(邵瑞珍:《教育心理学》,80页,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由此看出,她强调教学策略的目的性及其整体结构。 黄高庆、申继亮等认为,教学策略是关于有效地解决教学问题的方法、

(完整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原则与策略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原则与策略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种全新的课程,它集中体现了我国基础教育新的课程管理和发展制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它是国家规定的一门必修课程,实行三级课程管理体制,即:国家统一制定指导纲要,地方教育管理部门根据地方差异加以指导和管理,学校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需要以及相应的课程资源,进行校本开发和实施,是最能反映一所学校在课程改革中课程文化的底蕴与发展趋势的。 由于农村受师资水平、办学条件、实验活动经费、学生基础等因素的影响,使农村学校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无法与城市学校相比拟,加之专家学者设计的综合实践活动资源包中的许多精华部分因种种原因不能在农村学校有效地实施,人为地造成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料体系不系统、不完整,这就对指导纲要所规定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目标任务的全面落实打了折扣,致使许多农村教师认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城市学校的专利,与农村学校无关。论文百事通针对这些种种不利因素,我们认为农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有效实施必须走校本实施途径,充分体现农村学校实施新课程的独特性。 一、农村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校本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一些农村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的领导仍然没有充分认识到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价值及其在课改中的地位和作用,教育教学观念没有得到根本转变,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管理、开发不力,直接导致了“课程悬缺”(不开综合实践活动课)和“课程候补”(打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旗帜,做着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关系不大的事情)的严重后果。甚至是有些领导认识到了,落实不到位,或为应付上级来检查,只在课程表里才显示有这个课程,没有真正摆正课程应有的地位。 农村教师的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实施水平亟待提高。当前农村中小学校师资水平整体呈逐年下降趋势,年龄结构、知识结构老化,特别是农村教师的教学创新能力还远远不能适应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要求。有些教师仍有畏难情绪,怕麻烦,怕花功夫,同时又感觉力不从心。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的开展虽然有亮点,但是面还不广,普及程度不高,深度也不够,有的也只是流于形式。 由于农村学校课程开发者普遍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践过程、技术和方法认识不足,加上学校教育教学条件的制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出现了“低效开发”和“片面开发”的现象。 为使农村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校本实施更加有效,需要采取一些必要的措施。 二、农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效性策略 根据农村学校的特点和我们在某县农村学校进行的实验研究,总结出农村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校本实施策略。 (一)建构农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校本实施目标 结合农村学校办学条件、实验设施以及教师的水平等实际情况,以提高农村学校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开发能力和促进学校形成以农业科技活动为特色,建构农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校本实施目标: 1.价值观态度目标

实践教学模式探索

实践教学模式探索 从目前职业学校汽车专业教学中面临的理论教学与生产实际相脱轨,学生培养与企业需求相脱轨的现象出发,阐述了中职汽车专业教学开展以“能力为本位,就业为导向”的实践教学模式的重要性,简要探讨中职汽车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特点及其注意事项。 标签:汽车专业;实践教学;现状 随着我国汽车工业的蓬勃发展,汽车行业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新气象,社会、企业对于汽车维修人员、营销人员、美容人员等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同时,对于汽车制造维修、服务人员的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一名中职学校汽车专业教师,如何把学生培养成符合市场需求的员工,如何改进教学模式与方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如何真正实现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目的,为汽车维修、服务一线输送合格的技能型人才,是当前需要不断努力探究的问题。 1汽车专业教学面临的困惑 作为职业学校汽车专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常常发现学生对于专业理论课程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很低,还有部分学生认为专业理论知识学了没有用,只有掌握实际操作技能才是有用的,由此在课堂教学中就产生了各种问题。而让学生感兴趣的往往是实践教学,学生面对实际的物体,亲手做一做、学一学,有感性认识,能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学习积极性就普遍较高。另外从职校学生就业情况来看,很多汽车专业的同学虽然具备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也具备一定技能操作水平,但是与企业的要求相差甚远,需要在企业中锻炼较长时间才能真正成为一名专业人才,可见,我们现在的教学与企业生产实际还是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性,正是这种情况,让学生感觉到在学校学的知识没有太明显的用处,从而对学习产生消极、倦怠的心理。造成这种情况最根本的原因是我们的专业教学与企业生产实际是脱轨的,教学实践往往是根据书本内容安排的实践,而不是根据企业和行业的要求来安排。另外,影响专业课教学效果的因素有很多,如:教材选用、教学内容、教师个人倾向、教师方法和手段、评价体系等,均对教学效果产生影响。从当前的教学实际来看,老师往往十分重视书本理论知识的传授和课堂教学,为了上好一堂课花费大量时间来备课,查找资料,力争在课堂上给予学生尽量多的知识,为调动学生的课堂积极性,采取各种各样的教学方法、手段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种方式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但这种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参与为辅的教学,对于专业课教学并不适用。同时,由于地区差异性,教学资源、设备的不足,也极大影响与左右了教学的模式与效果。 2“能力为本位,就业为导向”的实践教学模式实施的重要性 2.1实践教学模式概念 实践教学模式是根据实践教学的需要,探索并建立起来的一种优化教学的方

如何选择教学方法与教学策略

如何选择教学方法与教学策略 以学为主的教学策略主要有三种:支架式教学策略、抛锚式教学策略和随机进入式教学策略。 关于这三种教学策略教科书上已有很多介绍,这里就不再详谈,我只说点自己的理解。 所谓支架式教学策略俗称“搭脚手架”,就是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必要的框架、线索、路径、信息和资源,引导学生根据教师的指引去开展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和探究学习。这些学习“支架”不一定需要一次性提供,而可以根据学生学习的具体情况依次提供,就像建房子时搭脚手架一样,要根据房屋建筑的高度来逐渐升高。 所谓抛锚式教学策略是指教师应该提出一个真实的问题或案例,让学生们围绕着这个问题或案例开展自学、协作与探究。这个问题或案例就如同一个“锚”,起到固定学习活动(船)的中心和范围的作用,让所有的学习活动都围绕着这个“锚”来逐渐展开。支架式教学策略和抛锚式教学策略可以结合起来使用,例如可以先利用抛锚式教学策略启动一项学习活动,再通过支架式教学策略引导学习活动深入开展。随机进入式教学策略是指要从不同时间、不同角度、不同方向,或以不同方式“随机”地进入同一个学习主题,从而加深对学习主题多层次、多角度、立体化的理解。 上述三种教学策略只是提供了一种粗略的指导学习的思路,具体如何开展需要结合学习内容由教师创造性地发挥。开展教师指导的自主学

习、协作学习和研究(探究)性学习较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法要复杂得多,条件要求要高得多,效果也较难确定。当然,如果开展得好,学生的收获也较听课要大得多。所以我说这种活动式教学法是教学法中的“尖端技术”,只宜用于一些合适的课程、合适的内容。如果普遍推广,不仅成本极高,效果也未见得佳。 何克抗教授针对以教为主和以学为主两种教学策略各自的优缺点,提出了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双主模式”,这一思想是很好的。但在教学中到底如何理解“主导”与“主体”的关系,拿捏起来比较困难。根据何教授提出的过程模式,我的理解是:双主模式实际上是在确定教学主题与教学目标、并对学习者进行分析后,加了一个选择的“枢纽”,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教学内容的性质,教师应该决定下面的教学是选择以教为主还是以学为主。有些情况下应该选择以教为主,有些情况下应该选择以学为主。这个思路我也是比较赞成的。 一般来说,在大班教学、时间紧内容多、教学内容属于结构严谨的学科、教学资源不够丰富、教学条件不太充足、学生的自主性和自律性不强、评价体系以考试等传统方式为主等情况下,宜选择以教为主;反之,在小班教学、目标比较灵活时间比较充裕、教学内容属于结构松散开放的学科、教学资源丰富、教学条件优良、学生的自主性和自律性较强、评价以作品和论文等多元评价方式为主等情况下,宜选择以学为主。 至于有些人还提出一种启发式教学策略,我以为无论是以教为主,还

教学方法与教学策略

第二章:教学方法与教学策略 一、学习的目的 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的概念,我国中小学常用的方法和策略;掌握教学方法划分的依据和标准;了解当前我国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掌握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选用的基本标准、原则和技巧;在教学策略的选用上,重点掌握制定和选择教学策略的依据和原则;了解当代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的发展趋向。 二、学习要点 (一)教学方法的概念 教学方法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为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而采取而采取的教与学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称。 (二)国内外教学法的分类 1、国外教学法的分类 美国学者拉斯卡提出:“教学方法就是发出和学生接受学习刺激的程序。”这些学习刺激称之为A、B、C、D刺激,由此形成四种教学方法。 (1)呈现方法 (2)实践方法 (3)发现方法 (4)强化方法 2、我国教学方法的概括性分类。 从具体到抽象,教学方法由三个层次构成: (1)操作性教学方法

(2)原理性教学方法 (3)技术性教学方法 (三)我国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 我国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分为九种,即讲授法、谈话法、读书指导法、练习法、演示法、实验法、实习作业法、讨论法、研究法。 (四)教学策略的概念 教学策略是为了达成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在对教学活动清晰认识的基础上对教学活动进行调节和控制的一系列执行过程。 (五)教学策略的特征 1、指向性 2、操作性 3、整体综合性 4、调控性 5、灵活性 6、层次性 (六)教学策略与相关概念的关系 1、教学策略与教学设计 2、教学策略与教学思想 3、教学策略与教学模式 4、教学策略与教学方法 (七)构成教学策略的要素 一个成熟的有效的教学策略一般包含以下几个要素:指导思想、教学目标、

完整版一年级综合实践课教案1

一年级(上)综合实践教案 1、绳子游戏 教学目标: 1、锻炼孩子们的耐心和敏捷性,能在娱乐中寻求解决问题的方式; 2、培养孩子们按步骤有顺序认真做事的良好习惯; 3、翻绳游戏具有巧手、健脑、启智的作用,有助于提高孩子们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增强他们的活动兴趣、自信心和自制力。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在娱乐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发展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教学方法:三疑三探模式 教具准备: 取粗细适中的棉线或毛线,长度一米左右,将绳两头打结,做成绳圈即可。 教学过程: 一、设疑自探 (一)谈话激趣,引入新课。 孩子们,大家平时都喜欢玩什么游戏呢?老师和你们一样也非常喜欢游戏。今天我们一起来玩翻绳子游戏。(板书课题:绳子游戏) (二)看了课题,你脑子中有哪些小问号? 预设:1、怎样玩绳子游戏? 2、玩绳子游戏应注意什么? (三)学生带着疑问,结合图解自主探究。 二、解疑合探 1、检查自探效果。 2、小组合作探究大家未解决的问题。 3、师重点强调:绳子游戏分单人和双人两种玩法。想顺利完成整套花样,必须头脑清晰,眼明手快,手指灵活,才能玩出花样,否则就会打结。 三、质疑再探 同学们还有什么想不明白的吗?提出来大家共同解决。 四、运用拓展 1、学生自编题:用适当的形式自编问题,考考你的同桌,若你认为同桌- 1 - 设计的题有价值,可以展示出来,让大家共同练习,以巩固本节所学知识。 2、翻绳游戏和变形金刚玩法差不多,但也有不同之处,玩玩看,有什么奥妙? 3、课堂总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松绳 绳子游戏单人 翻绳 双人

- 2 - 2、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自立的表现和重要性,知道依赖的危害。 2、能力培养:注重学生分析、探究、合作、活动能力的培养。 3、情感和生活指导:培养学生的自立意识,增强学生生活、学习的自立能力。教学重点: 教育学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会做的事情学着做,克服依赖思想。 教学难点: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重要性。 教学方法:三疑三探模式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活动物品等。 教学过程: 一、设疑自探 (一)谈话激趣: 小朋友们,早晨起床后,穿衣、叠被、穿鞋袜是你自己做的吗?(是)对,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这样才是一个爱劳动的好孩子。 (板书课题: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二)整理学生的问题,形成自探提示: 1、为什么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2、哪些事情是自己的事情? 3、怎样做自己的事情?不会做怎么办? (三)学生自主探究

实践教学模式探索共6页

实践教学模式探索 文献标识码:A 随着我国汽车工业的蓬勃发展,汽车行业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新气象,社会、企业对于汽车维修人员、营销人员、美容人员等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同时,对于汽车制造维修、服务人员的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一名中职学校汽车专业教师,如何把学生培养成符合市场需求的员工,如何改进教学模式与方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如何真正实现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目的,为汽车维修、服务一线输送合格的技能型人才,是当前需要不断努力探究的问题。 1汽车专业教学面临的困惑 作为职业学校汽车专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常常发现学生对于专业理论课程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很低,还有部分学生认为专业理论知识学了没有用,只有掌握实际操作技能才是有用的,由此在课堂教学中就产生了各种问题。而让学生感兴趣的往往是实践教学,学生面对实际的物体,亲手做一做、学一学,有感性认识,能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学习积极性就普遍较高。另外从职校学生就业情况来看,很多汽车专业的同学虽然具备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也具备一定技能操作水平,但是与企业的要求相差甚远,需要在企业中锻炼较长时间才能真正成为一名专业人才,可见,我们现在的教学与企业生产实际还是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性,正是这种情况,让学生感觉到在学校学的知识没有太明显的用处,从而对学习产生消极、倦怠的心理。造成这种情况最根本的原因是我们的专业教学与企业生产实际是脱轨的,教学实践往往是根据书本内容安排的实践,而不是根据企业和行业

的要求来安排。另外,影响专业课教学效果的因素有很多,如:教材选用、教学内容、教师个人倾向、教师方法和手段、评价体系等,均对教学效果产生影响。从当前的教学实际来看,老师往往十分重视书本理论知识的传授和课堂教学,为了上好一堂课花费大量时间来备课,查找资料,力争在课堂上给予学生尽量多的知识,为调动学生的课堂积极性,采取各种各样的教学方法、手段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种方式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但这种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参与为辅的教学,对于专业课教学并不适用。同时,由于地区差异性,教学资源、设备的不足,也极大影响与左右了教学的模式与效果。 2“能力为本位,就业为导向”的实践教学模式实施的重要性 2.1实践教学模式概念 实践教学模式是根据实践教学的需要,探索并建立起来的一种优化教学的方法,是在一定的教育思想的指导下,在丰富的教学经验的基础上,为完成特定的实践教学任务,经由逻辑归纳概括而成的比较稳定、简明、具有可操作性、可控制的结构性流程。 2.2实践教学的重要性 实践教学可以弥补课堂教学的局限,发挥对书本理论教学和课堂教学的整合作用。可以培养学生独到的创新能力,坚韧的心理品质,良好的沟通能力以及团队协作精神,促进他们多元化发展。 “能力为本位,就业为导向”的实践教学模式,是满足企业对人才质量需求的一种教学模式,目的是使得学生在毕业之前,就能掌握本专业上岗前的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技能,具备处理一般事件的能力,形成良好的

教学策略

教学策略 教学策略是实施教学过程的教学思想、方法模式、技术手段这三方面动因的简单集成,是教学思维对其三方面动因的进行思维策略加工而形成的方法模式。教学策略是为实现某一教学目标而制定的、付诸于教学过程实施的整体方案,它包括合理组织教学过程,选择具体的教学方法和材料,制定教师与学生所遵守的教学行为程序。 目录 1概念 2特点 3基本类型 4相关关系 5关于选择 1概念 对教学策略的基本理解 在《辞海》中,“策略”一词指的“计谋策略”,而在较为普遍性的意义上,策略涉及的是为达到某一目的而采用的手段和方法。国内外学者对教学策略有很多界定,这些界定即呈现出一些共性,又表现出一些明显的分歧,有如下三种观点: “教学策略是指教师在课堂上为达到课程目标而采取的一套特定的方式或方法。教学策略要根据教学情境的要求和学生的需要随时发生变化。无论在国内还是在国外的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中,绝大多数教学策略都涉及到如何提炼或转化课程内容的问题。”(施良方,1996)“所谓教学策略,是在教学目标确定以后,根据已定的教学任务和学

生的特征,有针对性地选择与组合相关的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和技术,形成的具有效率意义的特定教学方案。教学策略具有综合性、可操作性和灵活性等基本特征。”(袁振国,1998) “教学策略是为了达成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而在对教学活动清晰认识的基础上对教学活动进行调节和控制的一系列执行过程。”(和学新,2000) 尽管对教学策略的内涵存在不同的认识,但在通常意义上,人们将教学策略理解为:教学策略是指在不同的教学条件下,为达到不同的教学结果所采用的手段和谋略,它具体体现在教与学的交互活动中。 教学策略的含义 关于教学策略的含义,各个研究者的阐述各不相同。邵瑞珍认为,教学策略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达到一定教学目标而采取的一系列相对系统的行为(李晓文、王莹:《教学策略》,5页,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这个观点把静态的和动态的角度综合起来考虑,但仍然偏重教学策略在教学过程中的实施技术。 2特点 对教学行为的指向性 教学策略是为实际的教学服务的,是为了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效果。目标是教学整个过程的出发点。教学策略的选择行为不是主观随意的,而是指向一定的目标的。业已作出的选择行为在具体的情景中会遇到预测不到的偶然事件,为了达到特定的目标,教师个体需要对选择行为进行反省,继而作出再选择,直到达到目标。(梁惠燕:《策略本质教学新探》,载《教育导刊》,2004⑴。) 因此,任何教学策略都指向特定的问题情境、特定的教学内容、特定的教学目标,规定着师生的教学行为。放之四海皆准的教学策略是不存在的。只有在具体的条件下,在特定的范畴中,教学策略才能发挥出它的价值。当完成了既定的任务,解决了想解决的问题,一个策略就达

教师有效教学方法与策略研究开题报告.pdf

《教师有效教学方法与策略研究》开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有效教学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在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和行 为主义心理学影响的教学效能核定运动后,引起了世界各国教学学者的关注。20世纪以前在西方教育理论中占主导地位的教学观是“教学是艺术”。但随着20世纪以来科学思潮的影响,以及心理学特别是行为科学的发展,人们意识到,教学也是科学。即教学不仅有科学的基础,而且还可以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从产生至今,有效教学就一直是教学研究的焦点之一,但有效教学研究的历史表明,有效教学是一个动态发展的概念,其内涵一直随着教学价值观、教学的理论基础以及教学研究的变化而不断扩展、变化。所以,课堂有效教学的研究 是教育科研一直永恒的主题。 当前有效教学大体有四种取向:一是科学主义(以加涅的“设计教学思想”为代表);二是建构主义(以杜威的“参与者知识观”为代表);三是多元智能(以“加德纳的理论” 为代表)。四是最优化理论(以巴班斯基的理论为代表)。这四个理论就是我们进行课题研究 的理论支撑,也是新课程所倡导的教学理念。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实施新课程以来,基础教育教学领域又一次开始关注在新课程理念下如何实现有效教学 的研究。从近几年的新课程教师培训和教学指导中发现,很多新课程教师在有效备课、有效教学、有效评价等方面存在许多问题。为此,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在于给处在迷茫中的新课程 教师提供一种有效课堂教学的行动方案和有效指导,探索适应新课程理念的有效教学方法, 通过研究建构适应新课程理念的有效课堂教学理论与方法体系,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有力促进新课程改革进程。所以,在新课程背景下开展本课题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研究有效教学策略,建构有效教学课堂新模式,提高课堂教学 的效率与效益。 2、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用热情和兴趣点燃智慧,让学生以饱满的精神状态积极参与课堂 教学活动,实行师生互动的探究式改革,学会并自觉地在已有的经验基础上建构自己的知识 框架和理论体系; 3、建构有效教学评价指标和管理体系。掌握有效教学的评价标准,而且能够灵活地根据 具体的教学内容调整评价标准,科学地将定量与定性、过程与结果有机地结合起来,全面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绩和教师的工作实绩。

应用文写作课程有效教学策略

应用文写作课程有效教学策略 摘要:本文针对如何增进应用文写作课教学效果的难题,总结多年的实践经验,提出了八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到学习方法指导,从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到丰富教学手段,从个案示范教授到科学评价写作成绩等方面进行了较全面的策略分析和成功经验介绍。 关键词:应用写作;有效教学;方法;策略 如何通过短短的三四十课时的教学使学生的应用文写作水平有明显提高,从而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是“应用文写作”任课教师普遍追求的目标,也是长期困扰这门课程的难题。经过多年摸索和实践,我们总结出八种方法,在课程教学的不同阶段,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应用,收到了明显的成效。 一、明确定位法——用人才市场需求信息,帮助学生提高认识 应用文写作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要求学生必须用心实践体悟,反复斟酌练习,才会提高。如果仅仅是应付性的小和尚念经式的练习,没有化为内在的知识和技巧,是不会有效的。我们经常碰到参加工作后的大学生因写不好或不会写应用文感到后悔。他们中不少人当年都上过应用文写作课,由于当时不重视,往往上过课却没有真正提高。因此,学生正确的认识和态度是学习和提高应用文写作水平的关键。 “应用文写作”一般在大一开设。新生大多对应用性知识学习比较茫然,加上对社会不太了解,对自己缺乏正确的认识,认为应用文不过是用母语将思想表达出来而已。所以对应用文写作课程掉以轻心,敷衍了事。因此,必须首先想方设法帮助学生重新认识社会和自己,端正学习应用文的态度。我们的办法是:首先从“未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特点”专题入手,引证当代社会人才市场的生动实例资料,让学生了解社会选拔人才对写作能力和沟通能力越来越重视的事实;其次,引证科学家对语文重视的事实和名言,归纳分析古今中外成功人士的素质特点,其中共性之一即普遍都具有较高的母语水平。还介绍麻省理工学院、华中科技大学为代表的一批理工院校如何重视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等资料,从而说明应用写作能力对理工科的学生同样重要。特别是介绍当代社会应用文使用的成功或失误的案例,说明应用文对人才和事业的作用。正如美国著名的未来学家约翰·奈斯比特在《大趋势》一书中所说:“在这个文字密集的社会里,我们比以往更需要具备基本的读写技巧。”叶圣陶先生也说过:“大学毕业生必须会写工作和生活中实用的文章,而且非写得既扎实又通顺不可。”

国内外实践教学模式分析

国内外实践教学模式分析 1高职院校与高职教育及实践教学 1.1高职院校与高职教育 高职院校是高等职业院校的简称,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类型,同时也是我国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院校一般招生对象为普通高中毕业生以及具有与高中同等学力的学生(中专),在校学习时间为三年。高职教育与普通的高等教育而言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高职教育偏重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学生的方向主要是为企业输送高素质技能型员工。因此高职院校普遍注重学生职业技能的训练,而理论知识以“必须够用”为主。它以培养既具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又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服务于一线工作岗位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为目的,既不同于普通高等院校的研究型和设计型人才,又不同于中等职业学校培养的服务型人才,而是技能型、应用型的基层管理人才[1]。 1.2实践教学 关于实践教学的研究很多,笔者在知网输入“实践教学、高职”共找到143815条结果,其中硕博士论文4658条。研究方向主要有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实践教学评价研究、实践教学质量保障研究、实践教学模式研究等。但是对于实践教学的定义目前还没有给出统一的定义。笔者比较赞同张闯的观点:实践教学就是在一定教学环境下,教师有组织、有目的地指导学生进行与专业实务相适应的具有应用性、实践性的学习,从而传承实践知识、形成技能、发展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

能力、提高综合素质的教学活动[2]。高职教育实践教学具有开放性、现场性、开放性、全程性等特点。高职院校实践教学环节通常包括校内实训和校外实训,具体包括课程实习、企业岗位实训、顶岗实习、毕业论文(设计)或者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等,同时也包括创新创业活动、社会调查、岗位技能竞赛活动等。实践教学的内涵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实践教学同样是教学活动的一种,同理论教学一样,教师、学生和教学环境缺一不可。(2)实践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职业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创新能力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3)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相辅相成,相互促进。(4)把学生当作实践教学的主体而不仅仅是教师。 2实践教学模式 2.1国内旅游实践教学模式 我国旅游专业实践教学常见的四种模式主要有专业见习、校内实训、校外实习和综合实践(如下图所示);每种实践教学方式都有各自优缺点,在根据课程及人才培养的要求对这四种方式进行优化组合,最大程度上发挥实践教学的作用。[3] (1)专业见习专业见习主要是根据专业性质和特点,到与专业相关的部门或单位参观、走访、培训,体验和感受所学专业知识在现实社会的应用现状,初步了解相关技术的发展趋势,以及专业技术人才在社会中的地位与作用[4]。除此之外还包括课程见习,主要是根据旅游专业部分专业课程的学习要求,由教师选取某个时间段带领学生下到相关旅游企业或景区见习。专业见习的优点是成本低、组织方便、见

浅谈课堂教学资源的选择呈现与有效应用的策略规划

浅谈课堂教学资源的选择、呈现与有效应用的策略 ——《商不变的规律》课堂教学案例的研究 课堂教学是学生、教师和教学资源的有机结合体。教学资源从狭义而言,主要包括教材等文本性资料、板书、学生作业、教学具和多媒体课件。从广义而言,还应该包括学生的发言、教师语言这种动态的随机性的资源。教学资源是教师教与学生学习的共同载体。一节课的教学资源是相当“丰富”的,教师对教学资源的选择与呈现方式的设置直接体现了教师的教育理念和目标,反映了教师对教材的理解与把握,直接影响教学质量的高低。教学资源能否有效应用成为能否有效教学的关键因素。 通过《商不变的规律》这节课,本人试图对课堂教学资源的选择、呈现与有效应用的策略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板书:老师最可靠的资源载体 板书可以说教学资源中最重要的一个方面。因为板书是一块最稳定的呈现信息的平台,直接反映了一节课的核心内容。有经验的教师从来不会不在板书设计方面下足功夫。好的板书设计能起到突出教学的重点,化解教学难点,呈现知识结构的功能。《商不变的规律》这节课薛颖教师在板书上花了很大的心思,课题、商不变的规律、以及课堂引入部分的两组口算题,都是用了很艳丽的色彩打印出来的。给学生以美的体验,也加深了学生对内容的印象。课题除了文字以外还配了画,一只白兔。但对于四年级的学生而言,稍显多余。选择《商

不变的规律》的具体内容作为板书,是非常必要的。然而在呈现方式方面显得美中不足,用的是华文彩云体,因为这种字体离黑板较远的同学容易产生认识上的误差。不能因美而削弱板书的信息呈现功能。如果改用宋体或黑体,应该比华文彩云要好。 而引入部分的两组口算题制作成板书,并用突出的色彩呈现出来反映出教师对教材的理解是很好的。这个内容是学生总结出《商不变规律》的物质基础,用黑板呈现远比放在多媒体课件中好,因为它具体地表现了《商不变的规律》。 二、多媒体课件:有声有色的动态呈现资源的方式 计算机多媒体课件作为常规的课堂教学的补充时,它通常是有效的;然而,它对学生学习成绩的促进作用是很小的,并且效果时好时坏。当今的研究者一般认为,计算机本身并不是万能的,真正起作用的是课程、教学,问题的关键是我们如何去用它。 《商不变的规律》这节课的多媒体课件从整体而言,体现出简洁、主题突出、并有一定的交互性,画面清新。一些GIF小动画也用得恰到好处,起到活跃画面,深化主题的作用。在引导学生总结《商不变的规律》时,课件能交互式地及时呈现学生发言的有效部分是教师应用课件资源的一个亮点。 值得一提的是,POWERPOINT是一个简单的功能强大的制作多媒体课件的软件。既有许多不同的动态呈现方式,又能轻松地插入图片、声音、影片以及SWF动画。我校教室的计算机的操作系统是WIN98,只能安装OFFICE2000,一些在功能更强大的OFFICE2003

苏教版教材“探索与实践”文本评析与教学策略

苏教版教材“探索与实践”文本评析与教学策略 发表时间:2012-11-20T10:43:12.140Z 来源:《数学大世界(教育导向)》2012年第8期供稿作者:刘巧兰 [导读] “探索与实践”版块的特点鲜明且目标明确,深受学生们的青睐,但却被部分教师忽略。 江苏省盐城市亭湖区南苑小学刘巧兰 苏教版教材“探索与实践”是小学数学中,供学生进行数学练习的版块,该版块的内容与普通的练习题和思考题不一样,它更注重对数学的探索和实践,强调合作性与实用性,和学生的日常生活与社会活动密切相连,有助于学生的综合发展。 “探索与实践”版块是构成“整理与练习”的四个版块之一(其他三个版块分别是“回顾与整理”,“练习与应用”,“评价与反思”)。“探索与实践”版块总共有48 个小题,占整个“整理与练习”总量的24.2%,从习题所占的份额来看,它在四个版块中没有什么优势,但从思维含量与实践调查方面进行考量,其他版块只能望其项背。 在“探索与实践”版块中有很多经典题目,它不仅能有效考察学生对知识的了解与掌握情况,还能就学生对知识的灵活运用进行锻炼;同时它还能对学生的活动能力与团队合作意识进行考察,提升学生的理论知识,增强学生对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以现实基础为出发点,着眼未来,奠定学生良好的长远发展的基础。 “探索与实践”版块的特点鲜明且目标明确,深受学生们的青睐,但却被部分教师忽略。本文主要以“探索与实践”版块的问题类型为基础,提出几点教学策略: 一、探究活动教学:找准切合点,指引学生积极探索 探究性问题主要针对学生思维的训练,找到规律并创新方法。要将思维训练始终贯穿于整个探究活动,鼓励学生探索并创新,注重培养学生从多个角度来思考问题,不断深入探究的兴趣和习惯。单独思考问题,集体交流讨论,不断从探究中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案例一:下列表格中的a、b、c分别代表了3 个连续的自然数。写出任意3 组这样的数,并对各组数进行求和。 1. 通过对上表的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进行小组讨论。 2. 若连续3 个自然数之和为99,中间数为x,你能用方程求解出x 的值吗? 这3 个数分别是多少? 3. 若连续5 个奇数之和为55, 中间数为n,你能用方程求解出n 的值吗? 老师提问:填写在表中的每组自然数的要求是什么? 学生回答:必须是连续的。 老师又问:你能按要求填写出来吗?填好之后再对表格进行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有效的引导加以巧妙的追问有助于提升和跨越学生的思维数次: 第一步:基本规律的探寻,连续3 个自然数之和等于3 倍的中间数; 第二部:基本规律的拓展,奇数个连续的自然数之和等于奇数的个数乘以中间数; 第三部:规律的再次扩展:奇数个连续的奇(偶)数之和等于奇(偶)数的个数乘以中间数; 第四部:规律的总结归纳,奇数个连续的自然数(奇数或者偶数)之和等于自然数(奇数或者偶数)的个数乘以中间数; 第五部:质疑,偶数个连续的自然数(奇数或者偶数)之和有什么样的规律呢? 教学反思: (一)注重对学生的引导 有些内容表面看上去很抽象、枯燥,但教师巧妙的引导有助于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其参与热情甚至赶超游戏和活动。教师应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开展思维活动,并大胆质疑,踊跃发言,使探索和思维并进。 (二)注重对教材的研究 教师应加大对苏教版教材“探索与实践”版块的研究,细细品味其中的内容,研究不够深入,准备不够充分很难对学生进行准确引导,很难达到思维锻炼的目的。 (三)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 在进行探索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应保留充足的时间,思考更多的解决问题的方法,闪现智慧的火花,使学生真正从探索中锻炼思维,受到启发。 二、活动操作类教学:开发学生技能,引领实践 在“探索与实践”版块中,很多问题光凭口或笔很难完成,一定要通过学生的实践操作方能找到问题的答案。操作是一门与学生年龄特点相符合的重要应用技能,对激发学生的兴趣有很大帮助。动手操作不但能有效解决问题,还能在实践过程中逐渐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并养成动手的好习惯。在进行活动操作教学时,教师应鼓励学生放手大胆去做,还应锻炼其相互之间的协作能力,对他们的操作方法进行指导与提点。具体注意事项如下: (一)事先做好器材的准备,为学生的活动提供充分的条件保证。比如,在学习五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量一量”之前,应事先做好身高测量仪器如统计表和米尺等的准备;在教学五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在操场上画圈”之前,应事先做好小铲和石灰粉以及长绳等的准备。 (二)为保证良好的操作性,器材应具有合适性。在教学六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用一张长方形纸卷两个圆柱”之前,应鼓励学生积极开展相互交流,多准备好几张纸。 (三)分小组实践。教师应该对学生给予足够的信任,但同时又要对他们的个人组织能力正确估计,不能过于高估学生而放任其动手操作,结果可能造成混乱和导致很差的收效。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