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中医基础理论第二章精气血津液神

中医基础理论第二章精气血津液神

中医基础理论第二章精气血津液神
中医基础理论第二章精气血津液神

┬第一节精

│┬一、人体之精的基本概念│├二、人体之精的代谢

││┬(一)精的生成

│││┬1、先天之精

│││└2、后天之精

││└(二)精的贮藏于施泄

││┬1、精的贮藏

││└2、精的施泄

│├三、人体之精的功能

││┬(一)繁衍生命

││├(二)濡养

││├(三)化血

││├(四)化气

││└(五)化神

│└四、人体之精的分类

│┬(一)先天之精与后天之精│├(二)生殖之精

│└(三)脏腑之精

├第二节气

│┬一、人体之气的基本概念

│├二、人体之气的生成

││┬(一)生成之源

│││气的生成:┬(1)先天之气(元气) ←肾←先天之精←父母│││└(2)后天之气(宗气)┬①清气←肺

│││└②水谷之气←脾胃││└(二)相关脏腑功能

││┬1、肾为生气之根

││├2、脾胃★为生气之源

││└3、肺为生气之主

│├三、人体之气的运动与气化

││┬(一)气的运动

│││┬1、气机的概念──气的运动(升降出入)

│││├2、气运动的基本形式

│││├3、气运动的意义

│││├4、脏腑之气的运动规律

│││└5、气运动失常的表现形式

│││┬①气滞

│││├②气逆

│││├③气陷

│││├④气脱

│││└⑤气闭

││├(二)气化

│││┬1、气化的概念──气的运动产生的变化

│││└2、气化的形式【多选】

在气的生成过程中,尤为重要的是:A.肺的呼吸功能 B.肾的闭藏功能C.脾胃的运化功能 D.肝的疏泄功能Key:A、B、C

【单选】

在气的生成过程中,尤为重要的是:A.肺的呼吸功能 B.脾胃运化功能C.肾的闭藏功能 D.肺肾协调功能E.心的主血功能

Key:B.脾胃运化功能★

(按:脾胃为生气之源,更为重要)

││└(三)气机与气化的关系 │├四、人体之气的功能

││┬(一)推动与调控作用

││├(二)温煦与凉润作用

│││┬①机体→维持体温恒定

│││├②脏腑、经络、形体、官窍→正常活动

│││└③精血津液→“得温而行,得寒而凝” ││├(三)防御作用

││├(四)固摄作用

││└(五)中介作用

│└五、人体之气的分类

│ ┬(一)人身之气

│ ├(二)元气、宗气、营气、卫气

│ │┬1、元气

│ ││┬(1)生成与分布

│ │││┬生成:由肾藏的先天之精化生

│ │││└分布:通过三焦★而流行于全身★

│ │││Ⅰ.《难经·六十六难》:“三焦者,原气之别使也,主通行三气,经历于五脏六腑。”

│ ││└(2)生理功能

│ ││ ┬①推动★★和调节人体的生长发育和生殖机能

│ ││ └②推动和调控各脏腑、经络、形体、官窍生理功能

│ │├2、宗气 (★温煦和激发★)

│ ││┬(1)生成与分布

│ │││┬生成:脾胃水谷之气+肺之清气

│ │││└分布:聚于胸中,上出息道★,贯注心脉,布散全身 │ │││Ⅰ.《灵枢·邪客》:“宗气积于胸中,出于喉咙,以贯心脉,而行呼吸焉。” │ ││└(2)生理功能

│ ││ ┬①走息道以行呼吸★──语言、声音、呼吸

│ ││ ├②贯心脉以行血气★──心跳、脉搏等

│ ││ └③资先天

│ │├3、营气 │ ││┬(1)生成与分布 │ │││┬生成:营者,水谷之精气也 │ │││└分布:循脉运行全身,终而复始,营周不休★ │ │││Ⅰ.《素问·痹论》★:“营者,水谷之精气也。和调于五脏,洒陈于六腑,乃

能入于脉也。故循脉

│ │││ 上下,贯五脏,络六腑也。” │ │││Ⅱ.《灵枢·营卫生会》★:“其清者为营,浊者为卫,营在脉中,卫在脉外,营周不休,五十度而

│ │││ 复大会,阴阳相贯,如环无端。” │ ││└(2)生理功能 │ ││ ┬①化生血液 │ ││ └②营养全身 │ │└4、卫气

│ │ ┬(1)生成与分布

│ │ │┬生成:卫者,水谷之悍气也

│ │ │└分布:皮肤之中,分肉之间,熏于肓膜★,散于胸腹

【多选】 气对尿液,对汗液排泄的调控作用是: A.温煦作用 B.气化作用 C.推动作用 D.固摄作用 Key :B 、C 、D 【单选】

与“气主煦之”无关的是:

A.气郁久从阳而化热

B.体温的维持恒定

C.脏腑经络组织器官正常的活动

D.血和津液的循环运行 Key :A.气郁久从阳而化热 (按:化热属病理变化,不是气的生理功能) ★【单选】元气的主要功能是:

A.推动作用

B.营养作用

C.气化作用

D.防御作用

E.固摄作用

Key:A.推动作用 【多选】元气的生理功能是: A.推动生长和发育 B.温煦脏腑组织 C.激发脏腑组织的生理活动 D.固摄津液以防流失 Key :A 、B 、C (按:气的固摄作用算不上元气的功能)

│ │ │Ⅰ.《素问·痹论》★:“卫者,水谷之悍气也。其气慓疾滑利,不能入于脉也。

故循皮肤之中,

│ │ │ 分肉之间,熏于肓膜,散于胸腹。” │ │ │Ⅱ.《灵枢·本藏》★:“卫气和则分肉解利,皮肤调柔,腠理致密矣。” │ │ └(2)生理功能

│ │ ┬①防御外邪★★ │ │ ├②温养全身★ │ │ └③调控腠理★

│ └(三)脏腑之气、经络之气(略)

├第三节 血

│┬一、血的基本概念 ││Ⅰ.《灵枢·决气》:“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谓血。” │├二、血的生成 ││┬(一)化生之源

││└(二)相关脏腑功能

││ ┬1、脾胃──血液生化之源 ││ ├2、心肺──参与血液生成 ││ └3、肾──“精血同源” │├三、血的运行

││┬(一)影响血液运行的因素 │││ 脉为血府★

││└(二)相关脏腑功能 ││ ┬①心主血脉→推动 ││ ├②肺朝百脉→宣肃 ││ ├③肝主疏泄★→推动 ││ ├④肝主藏血★→固摄 ││ └⑤脾主统血→固摄 │└四、血的功能 │ ┬(一)濡养★ │ │┬①面色红润 │ │├②肌肉壮实★

│ │├③皮肤和毛发润泽

│ │└④感觉灵敏运动自如

│ └(二)化神

├第四节 津液 │┬一、津液的基本概念

││津液:是机体一切正常水液的总称

││┬津──清稀──流动性大,布散于皮肤、肌肉、孔窍,并能渗入血脉──滋润 ││└液──浓稠──流动性小,灌注于骨节、脏腑、脑、髓──濡养 ││Ⅰ.《灵枢·决气》:★“腠理发泄,汗出溱溱,是谓津。” ││Ⅱ.《灵枢·决气》:★“谷入气满,淖泽注于骨,骨属屈伸,泄泽补益脑髓,皮肤润

泽,是谓液。”

│├二、津液的代谢 ││┬(一)津液的生成 │││Ⅰ.《素问·逆调论》:“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

调水道,下输膀胱,

│││ 水精四布,五经并行。”

★【多选】

对水液代谢起重要作用的脏腑功能有:

A.肝气疏泄通利

B.肺气通调水道

C.脾气运化转输

D.肾气蒸腾气化

Key :A 、B 、C 、D 【单选】 与血液的运行和调节有关的是: A.肝的疏泄功能 B.肝的藏血功能 C.两者都有关 D.两者都无关 Key :C

││├(二)津液的输布

│││★三脏一腑(肺脾肾、三焦)+肝气疏泄★

│││

│││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肺宣发肃降将津液布散至全身

│││ (输布津液) └以灌四旁→直接将津液布散至四周各脏腑

│││

│││肺──“肺为水之上源、肺主行水”─┬肺气宣发→将津液布散至外周体表和身体上部

│││★宣发肃降,通调水道★└肺气肃降→┬将津液输布至身体下部和内部脏腑

│││└将代谢产生的浊液输送至肾或膀胱

│││肾──“肾主水”─┬推动调控──生命的原动力、气化的原动力

│││ (主宰整个过程)└升“清”降“浊”→蒸化浊液┬将其清者重新吸收│││└将其浊者化为尿液排泄

│││三焦──水道通利

│││

│││肝★──肝主疏泄──调畅气机,气行则水行★

│││Ⅰ.《素问·至真要大论》:“诸湿肿满,皆属于脾。”

│││Ⅱ.《素问·太阴阳明论》:“脾……为胃行其津液。”

│││Ⅲ.《素问·玉机真藏论》:“脾脉者土也,孤脏,以灌四傍者也。”

│││Ⅳ.《素问·经脉别论》:“肺朝百脉,输精于皮毛。”

│││Ⅴ.《素问·逆调论》:“肾者水脏,主津液。”

│││Ⅵ.《素问·水热穴论》:“肾者★,胃之关也。关门不利,故聚水而从其类也。上下溢于皮肤故为胕肿。”

│││Ⅶ.《素问·灵兰秘典论》:“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

│││Ⅷ.《景岳全书》:“盖水为至阴,故其本在肾★;水化于气,故其标在肺★;水惟畏土,故其制在脾★。”

││└(二)津液的排泄

││┬①尿液

││├②汗液

││└③呼气、粪便

│└三、津液的功能

│┬(一)滋润濡养

│└(二)充养血脉

├第五节神

│┬一、神的基本概念

│├二、神的生成

││┬(一)精气血津液为化神之源

││└(二)脏腑精气对外界环境的应答

│└三、神的作用

│┬(一)调节精气血津液的代谢

│├(二)调节脏腑的生理功能

│ └(三)主宰人体的生命活动

└第六节 精气血精液神之间的关系

┬一、气与血的关系

│┬(一)气为血之帅

││┬1、气能生血★

││├2、气能行血★

││└3、气能摄血★

│└(二)血为气之母 │ ┬1、血能养气 │ └2、血能载气 ├二、气与津液的关系 │┬(一)气能生津

│├(二)气能行津

│├(三)气能摄津 │├(四)津能生气

│└(五)津能载气★──“吐下之余,定无完气★” ├三、精血津液之间的关系

│┬(一)精血同源★──肾藏精,肝藏血,精能生血,血可化精──“肝肾同源★”、“乙

癸同源”

│└(二)津血同源★──“夺血者无汗,夺汗者无血★”、“衄家不可发汗★”、“亡血家

不可发汗★”

│ 依据:┬①血和津液都由饮食水谷精微所化生(同源于水谷之精气★) │ └②二者可以相互资生,相互转化(津可以化血,血可以化津★) └四、精气神之间的关系

┬(一)气能生精摄精 ├(二)精能化气 ├(三)精气化神 └(四)神驭精气

附:研究进展

【单选】 “肝肾同源”的主要依据是: A.厥少二阴之气相通 B.相火寄于肝肾 C.肝肾同属于下焦 D.精血互生互化 Key :D ★【多选】“津血同源”的主要依据是: A.津可以化血,血可以化津 B.津血源于水谷精气 C.髓能生血,津能养髓 D.津亏血燥,血燥则津枯 Key :A 、B

(按:D 选项为“津血同源”的病理表现,不是原因

中医基础理论气血津液

气 一、气的涵义:一是指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如饮食中的水谷之气,吸入之清气(即氧气)等,即所谓〞人之有生,金赖此气〞。二是指生命活动的动力,如脏腑之气。所以,气有物质和功能两种涵义。 二、气的来源与生成:气分是先天之气和后天之气。先天之气也称为元气,禀受于父母,由先天之精化生而成;后天之气为由肺吸入之清气与脾胃运化水谷所产生的水谷精微之气结合而成。先天之气与后天之气合而称为真气或称正气。(内经)说:〞真气者,所受于天,与谷气并而充身者也〞,就是气的来源与生成的概括。 三、气的分布及其功用:真气充遍全身,无时不有,无所不至,以营养机体,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所以真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和内在动力。真气偏盛偏衰直接关系着人体的健康情况。所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就是说明正气旺盛不易患病,正气虚衰容易患病的道理。由于气的分布部位不同而有不同的名称: (一)宗气:积于胸中,是饮食水谷所生化之气与吸入之清气结合而成,是一身之气的运行输布的出发点。它的功用:一是助肺司呼吸,凡言语、声音、呼吸强弱,均与宗气的盛衰有关;二是贯注心脉而行气血,凡气血的运行,以及肢体的寒暖和活动能力,多与宗气有关。 (二)营气:宗气贯入血脉里的营养之气,行于脉中,与血的关系密切,故有〞营气者,泌其津液,注之于脉,化以为血,以荣四末,内注五脏六腑〞的说法。可见营气与血的作用不可分割,共同发挥营养机体的功能。 (三)卫气:宗气宣发于脉外的叫卫气。其性刚悍,善走窜,达于体表,温润皮肤、肌肉、滋养腠理,司汗孔的开阖,以防御外邪,故叫〞卫气〞。例外邪侵入机体,卫气即起而抗邪,故发生恶寒、战栗、汗毛竖起等症状。卫气胜邪,则恶寒解,热退病除,反之,则寒热不消,疾病继续发展。 (四)五脏六腑之气:如心有心气,脾有脾气等等。心气不足,则出现心悸、气短等;脾气不足则有食欲不振、腹胀便溏等。可见各脏腑之气是维持其生理功能的动力。 以上各气,虽然名称不同,分布各异,但其功能可归结为三点:1气能生化万物,滋养人体的一切脏器组织。2由于气的动力作用,能使一切营养物质输布于全身。3有保护人体,防御外邪,调节内外环境统一的作用。 血 血是在脉中循环流动,运载精气,营养全身的液体。营气行于脉中,故营气为血液的组成部分,而循脉上下、营运全身的主要组成成分。营气和血的关系密切,可分而不可离。常合称为营血。

(完整word版)医门推敲(三)精气血津液神之气(下)

医门推敲(三)精气血津液神之气(下) 这节课,我们接着讲气,首先讲气的运动,我们明确一下气,气的运动,为气机。机有枢机、枢要、枢纽、关键、这样的意思。运动是气的根本属性,气的运动是自然界一切事物发生发展变化的根源。所以说这个气的运动我们称之为气机。而气化活动是以气机升降出入运动为具体体现,那么人体之气的运动形式主要有升、降、出、入,这四种基本的形式。位有高下,则高者下降,下者上升。气有营输,则营者溢出,输者纳入。故有高下营输的阴阳对应,就必然产生气的升降出入的运动,这也是事物的辩证法。所谓升,指气自下而上的运行,降指气自上而下的运行;出是指气由内向外的运行,入是指气自外向内运行。比方说,元气,自脐下即指气海向上运行,宗气自胸中,自上气海向下的运行,那么这就属于气的升降运动。白天是营气随卫气由体内运行于体表,夜间卫气随营气由体表运行于体内,成为营卫的出入运动。白天营气随卫气由体内运行于体表,而夜间特别是在睡觉的情况下,我们说睡眠是阳要入阴,阴阳交合的这种状态,是睡眠的一种状态。如果阳入阴出现障碍,就会出现失眠多梦不寐等等。夜间卫气随营气由体表运行于体内。既然运行于内,那么我们说阴虚盗汗,就是夜间卫气随营气运行于体

内运行发生了障碍。就是卫不入营,卫气没有随营气到达体内,即所谓阳不入阴。或者阳入阴出现障碍,这时候表卫不固,津液随毛孔而出,称之为盗汗。那么这种治盗汗的代表方剂是:如果以养阴为主,是“六味地黄丸”。若针对肌表下药,是“当归六黄汤”。即生地黄、熟地黄、黄芩、黄连、黄柏、黄芪、当归。它们从两个不同的方向,一个是对于阴虚来滋阴,从而治疗其盗汗。一个是卫阳迫津外泄,这个表阳情况用黄芩、黄连、黄柏来清热,黄芪来固表,来治盗汗。人体的浊气,自下而升是肺呼出自然界的气,体现肺气的宣发运动。自然界的清气由肺吸入,下纳入肾,体现肺气的肃降运动。下纳入肾,这是肾主纳气,对很多的一个老年性的虚喘、咳嗽,如果只针对肺下药是不够的,还需要补肾纳气。关于补肾纳气,在《医门,推敲》第一部第一个方子“老青龙汤”已经体现的淋漓尽致,而且将这个纳肾气的很多药,我们做了分类比较,能纳肾气很多药,沉香、冬虫夏草、磁石、补骨脂、肉桂等,都能纳肾气,这个下去可以看一下。人体之气的升与降,出与入是对应统一的矛盾运动,虽然从某个脏腑的局部生理特点来看有所侧重,比方说肝气脾气主升,肺气胃气主降,但是整个机体的生理过程来看,升与降,出与入它们之间,必须协调平衡。比方说这个肝气主升,如果肝气主升,生发太过,就会出现肝阳上亢,这个

第二章精气血津液神

第二章精气血津液神 第一节精 【目的要求】1.掌握精的概念、生成、功能。 2.了解精的分类。 【重点难点】1.重点: ①精的概念; ②精的生成和功能。 2.难点: ①中医学“精”的概念与古代哲学精气学说中“精”的区别; ②中医学精的多种含义. 一、人体之精的基本概念 二、人体之精的代谢

三、人体之精的功能 四、人体之精的分类 充 养 人体之精以先天之精为本 得后天之精不断充养培育 二者相互促进,相辅相成 精的生成先天之精 贮藏于肾 胎儿期,部分分藏于其他脏腑 藏于各个脏腑组织,化为脏腑之精 剩余部分,藏于肾中,充养先天之精 后天之精 人体之精分藏五脏 但主要藏于肾中 精 的 贮 藏 精 的 施 泄 含义:即人体之精的利用转化、消耗和排泄 形式 分藏于各脏腑——濡养脏腑,并化气以推动和调控各脏腑的机能 化为生殖之精——有度的排泄,以繁衍生命 繁衍生命:先天之精与后天之精合化而成生殖之精,藏于肾,具有繁衍生命的作用 濡养机体 脏腑之精可滋养各脏腑及其所属的形体官窍,以发挥正常的生理机能 肾精化髓以养骨充脑 化血 精生髓,髓化血 精可融于血 化气 先天之精化生元气 后天之精化生谷气 加上肺吸入的自然界清气,综合而成一身之气 化神:精是神化生的物质基础,积精才能全神,精亏则神疲,精亡则神散 先天之精:禀受于父母的生殖之精,构成胚胎的原始物质,生命产生的本原 后天之精:源于饮食水谷,由脾胃运化而产生,是维持生命活动的重要物质 按来源 按分布部位:脏腑之精(指分藏于脏腑之中的精,由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组成 按特殊功能:生殖之精(源于肾精由先天之精在后天之精的资助下合化而成,繁衍后代

精气血津液神

第二章精气血津液神 选择题 A型题 1.积于胸中、上走息道、下注气街的气是 A. 宗气 B. 卫气 C. 元气 D. 营气 E.肺气 2. 推动人体生长发育及脏腑机能活动的气是 A.卫气 B.宗气 E.营气 D.元气 E.荣气 3. 机体内物质转化和能量转化过程实际上是指 A.气的推动作用 B.气的固摄作用 C.气的防御作用 D. 气机 E.气化 4. 临床上,常从“虚里”处的搏动状况可以察其盛衰的气是: A.中气 B.卫气 C.宗气 D.元气 E. 营气 5. 与人的睡眠有密切关系的气是 A.卫气 B.宗气 C.中气 D.元气 E.营气 6.元气运行的主要通道是 A.十二经脉 B.奇经八脉 C.血脉 D.三焦 E.肝 7. 充养脑髓、滑利关节的主要是 A.精 B.液 C.血 D.津 E.气 8. “吐下之余,定无完气”的理论根据是 A.气能生津 B.气能行津 C.气能摄津 D.津能载气 E.以上均不是 9. 治疗大出血时,用益气固脱之法,其机理在于 A.气能生血 B.气能行血 C.气能摄血 D.血能载气 E.血能生气 10. 治疗血虚证时,常在补血药中配用益气之品的机理是 A. 血能载气 B.气能行血 C.气能摄血 D. 气能生血 E.血能生气 11. 治疗血瘀证时,常酌配补气、行气药物的依据是 A.气能生血 B.气能行血 C.气能摄血 D.血能载气 E.血能养气 12.全身气机调畅最重要的环节是 A.肺主呼气,肾主纳气 B.心火下降,肾水上升 C.肝气主升,肺气主降 D.脾气主升,胃气主降 E.肺气宣发,亦主肃降 13.濡养脑髓和滑利关节的主要是

A.精 B.气 C.液 D.血 E.津 14. 推动血液运行的基本动力是 A.心气 D.肺气 C.中气 D.肝气 E.脾气 15. 与人体水液代谢关系最密切的脏腑是 A.肺 B.脾 C.肾 D.三焦 E.膀胱 16. 大出血时往往导致气脱,其生理学基础是 A.气能生血 B.气能行血 C.气能摄血 D.血能载气 E.血能养气 17. 气的出入运动不及而结聚于内称为 A.气逆 B.气陷 C.气结 D.气滞 E.气脱 18. “夺血者无汗”的生理基础是 A.肝肾同源 B.乙癸同源 C.津血同源 D.精血同源 E.以上均非 19.中医关于“汗”的论述,下列不正确 A.阳加于阴谓之汗 B.肺主汗孔开合 C .汗为心之液 D.汗血同源 E.汗液的排泄通道称为“鬼门” 20.《灵枢·本藏》所说:“分肉解利,皮肤润柔,腠理致密”,主要取决于 A.营卫和调 B.卫气和利 C.营气和利 D.宗气充盈 E.元气充盈 B型题 A.肝 B.心 C.脾 D.肺 E.肾 1.与尿液的生成和排泄关系最密切的是 2.与汗液的排泄关系最密切的是 A.气滞 B.气逆 C.气陷 D.气闭 E.气脱 3.气的上升不及而下降太过,称为 4.气的由里向外运动太过,称为 A.心 B.肝 C.脾 D.肺 E.肾 5.血液运行的动力主要在于 6.能固摄血液在脉中运行的是 A.气虚 B.气脱 C.气滞 D.气闭 E.气逆 7.血虚可导致 8.大失血时可导致

中医基础理论----第3单元精气血津液神

中医基础理论——第三单元精气血津液神 细目一精 要点一人体之精的生成、贮藏与施泄 1.精的生成 (1)先天之精:禀受于父母。 (2)后天之精:来源于水谷,又称“水谷之精”。 2.精的贮藏 分藏于五脏,但主要藏于肾中。 3.精的施泄 一是濡养脏腑,并化气以推动和调控各脏腑的功能。 二是化为生殖之精并有度的排泄以繁衍生命。 要点二人体之精的分类与功能 1.人体之精的分类 (1)先天之精:禀受于父母。(2)后天之精:源于饮食水谷。(3)脏腑之精:指分藏于脏腑之中的精。(4)生殖之精:源于肾精,由先天之精在后天之精的资助下合化而成,起着繁衍后代的作用。 2.人体之精的功能 (1)繁衍生命(2)营养周身(3)化生血液(4)化生为气(5)精能化神:精是神化生的物质基础。细目二气 要点一气的生成 肾为生气之根→先天之精气 脾胃为生气之源→水谷之精气 肺为生气之主→自然界的清气 要点二气的生理功能 1.推动与调控:生长发育、生殖;脏腑生理活动;津血生成、运行。 2.温煦与凉润:正常体温。 3.防御作用:防御和抵抗各种邪气。 4.固摄作用:固摄精、血、津液;脏腑器官位置。 5.中介作用:感应传导信息。 要点三气的运动 1.气机的概念:气的运动,称作“气机”。 2.气的运动形式:“升降出入”则是气运动的基本形式。 3.气运动的意义:维持人体生命活动,及人体与自然界的相互协调统一。 4.气的运动规律及气运动失常的表现形式 (1)脏腑之气的运动规律: 心肺位置在上宜降;肝肾位置在下宜升;脾胃位置居中,为升降转输的枢纽。六腑以降为顺。(2)气运动失常的表现形式: 气滞、气逆、气陷、气脱、气闭等。 要点四气的分类

《中医基础理论》学习笔记:精气血津液之精

《中医基础理论》学习笔记:精气血津液之精 在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发展史上,在气的概念的演变过程中,以《管子》为代表,将气范畴规定为精、精气,提出了精气说,认为精气是最细微而能变化的气,是最细微的物质存在,是世界的本原,是生命的来源。精、精气即是气,是形成天地万物和人类的精微物质,是最细微的物质存在。精气说是一种接近原子论的唯物主义思想。 精(精气)在中医学上,其义有五:一是精泛指构成人体和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精包括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禀受于父母,充实于水谷之精,而归藏于肾者,谓之先天之精;由饮食物化生的精,称为水谷之精。水谷之精输布到五脏六腑等组织器官,便称为五脏六腑之精。泛指之精又称为广义之精。二是精指生殖之精,即先天之精。系禀受于父母,与生俱来,为生育繁殖,构成人体的原始物质。生殖之精又称为狭义之精。三是精指脏腑之精,即后天之精。脏腑之精来源于摄入的饮食物,通过脾胃的运化及脏腑的生理活动,化为精微,并转输到五脏六腑,故称为五脏六腑之精。四是精是指精、血、津、液的统称。五是精指人体正气。 人之精根源于先天而充养于后天,“人之始生,本乎精血之原;人之既生,由乎水谷之养。非精血,无以充形体之基;非水谷,无以成形体之壮”。 先天之精:人之始生,秉精血以成,借阴阳而赋命。父主阳施,犹天雨露;母主阴受,若地资生。男女媾精,胎孕乃成。父母生殖之

精结合,形成胚胎之时,便转化为胚胎自身之精,此既禀受于父母以构成脏腑组织的原始生命物质。 后天之精:胎儿月足离怀,出生之后,赖母乳以长气血,生精神,益智慧。脾胃为水谷之海,气血之父。“水谷之精气为营,悍气为卫,营卫丰盈,灌溉诸脏。为人身充皮毛,肥腠理者,气也;润皮肤,美颜色者,血也。以人之禀赋言,则先天强厚者多寿,先天薄弱者多夭。后天培养者寿者更寿,后天斫削者夭者更夭。 脾胃为人生后天之根本,人之既生赖水谷精微以养,脾胃强健,‘‘饮食增则津液旺,自能充血生精也”。脾胃运化水谷之精微,输布到五脏六腑而成为五脏六腑之精,以维持脏的生理活动,其盈者藏于肾中。人体之精主要藏于肾中,虽有先天和后天之分,但“命门得先天之气也,脾胃得后天之气也,是以水谷之精本赖先天为之主,而精血又必赖后天为之资”。 精的功能: 繁衍生殖:生殖之精与生俱来,为生命起源的原始物质,具有生殖以繁衍后代的作用。这种具有生殖能力的精称之为天癸。男子二八天癸至,精气溢泻;女子二七而天癸至,月事应时而下。精盈而天癸至,则具有生殖能力。男女媾精,阴阳和调,胎孕方成,故能有子而繁衍后代:俟至老年,精气衰微,天癸竭而地道不通,则丧失了生殖繁衍能力。由此可见,精是繁衍后代的物质基础,肾精充足,则生殖能力强;肾精不足,就会影响生殖能力。故补肾填精是临床上治疗不育、不孕等生殖机能低下的重要方法。

中医基础理论精气血津液

第四章精、气、血、津液 第一节精 一、精的基本概念 (一)精的哲学含义 中医学精、气、血、津液学说中精的概念,滥觞于中国古代哲学气一元论中的“精气说”。在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发展史上,在气的概念的演变过程中,以《管子》为代表将气范畴规定为精、精气,提出了精气说,认为精气是最细微而能变化的气,是最细微的物质存在,是世界的本原,是生命的来源。 《管子》精气说中的精、精气与气一元论的气范畴的含义同义。精、精气即是气,是形成天地万物和人类的精微物质,是最细微的物质存在。精气说是一种接近原子论的唯物主义思想。 (二)精的医学含义 精(精气)在中医学上,其义有五: 1.精泛指构成人体和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夫精者,身之本也”(《素问?金匮真言论》)。精包括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禀受于父母,充实于水谷之精,而归藏于肾者,谓之先天之精;由饮食物化生的精,称为水谷之精。水谷之精输布到五脏六腑等组织器官,便称为五脏六腑之精。泛指之精又称为广义之精。 2.精指生殖之精,即先天之精。系禀受于父母,与生俱来,为生育繁殖, 构成人体的原始物质。“两神相搏,合而成形,常先身生,是谓精” (《灵枢?决气》)。生殖之精又称为狭义之精。 3.精指脏腑之精,即后天之精。脏腑之精来源于摄入的饮食物,通过脾胃的运化及脏腑的生理活动,化为精微,并转输到五脏六腑,故称为五脏六腑之

精。 4.精是指精、血、津、液的统称,“精有四:曰精也,曰血也,曰津也, 曰液也”(《读医随笔?气血精神论》)。实为生命物质气、.血、精、津、液的概称。 5.精指人体正气。“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素问,通评虚实论》),“邪气有微甚,故邪盛则实;正气有强弱,故精夺则虚”(《类经?疾病类》)。 总之,在中医学的精、气、血、津液学说中,精或称精气是一种有形的, 多是液态的精微物质。其基本含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精,泛指构成人 体和维持生命活动的精微物质,包括精、血、津、液在内。狭义的精,指肾藏之精,即生殖之精,是促进人体生长、发育和生殖功能的基本物质。 二、精的生成 人之精根源于先天而充养于后天,“人之始生,本乎精血之原;人之既生,由乎水谷之养。非精血,无以充形体之基;非水谷,无以成形体之壮”(《景岳全书?脾胃》)o从精的来源言,则有先天与后天之分。 (一)先天之精 人之始生,秉精血以成,借阴阳而赋命。父主阳施,犹天雨露;母主阴受, 若地资生。男女媾精,胎孕乃成。“一月为胞胎,精气凝也;二月为胎形,始成胚也”(《颅囟经》)。 所谓“人始生,先成精’’(《灵枢?经脉》),“精合而形始成,此形即精, 精即形也”(《景岳全书?小儿补肾论》)0父母生殖之精结合,形成胚胎之时,便转化为胚胎自身之精,此既禀受于父母以构成脏腑组织的原始生命物质。成之后,阳精之凝,尤仗阴气护养。故胎婴在腹,与母同呼吸,共安危” (《幼幼集成》)。胚胎形成之后,在

中医基础理论第二章精气血津液神

┬第一节精 │┬一、人体之精的基本概念│├二、人体之精的代谢 ││┬(一)精的生成 │││┬1、先天之精 │││└2、后天之精 ││└(二)精的贮藏于施泄 ││┬1、精的贮藏 ││└2、精的施泄 │├三、人体之精的功能 ││┬(一)繁衍生命 ││├(二)濡养 ││├(三)化血 ││├(四)化气 ││└(五)化神 │└四、人体之精的分类 │┬(一)先天之精与后天之精│├(二)生殖之精 │└(三)脏腑之精 ├第二节气 │┬一、人体之气的基本概念 │├二、人体之气的生成 ││┬(一)生成之源 │││气的生成:┬(1)先天之气(元气) ←肾←先天之精←父母│││└(2)后天之气(宗气)┬①清气←肺 │││└②水谷之气←脾胃││└(二)相关脏腑功能 ││┬1、肾为生气之根 ││├2、脾胃★为生气之源 ││└3、肺为生气之主 │├三、人体之气的运动与气化 ││┬(一)气的运动 │││┬1、气机的概念──气的运动(升降出入) │││├2、气运动的基本形式 │││├3、气运动的意义 │││├4、脏腑之气的运动规律 │││└5、气运动失常的表现形式 │││┬①气滞 │││├②气逆 │││├③气陷 │││├④气脱 │││└⑤气闭 ││├(二)气化 │││┬1、气化的概念──气的运动产生的变化 │││└2、气化的形式【多选】 在气的生成过程中,尤为重要的是:A.肺的呼吸功能 B.肾的闭藏功能C.脾胃的运化功能 D.肝的疏泄功能Key:A、B、C 【单选】 在气的生成过程中,尤为重要的是:A.肺的呼吸功能 B.脾胃运化功能C.肾的闭藏功能 D.肺肾协调功能E.心的主血功能 Key:B.脾胃运化功能★ (按:脾胃为生气之源,更为重要)

(A)中医基础理论气血津液 (1)

(A)中医基础理论气血津液 (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B}}A1型题{{/B}}(总题数:40,分数:40.00) 1.宗气积于 ? A.息道 ? B.喉咙 ? C.胸中 ? D.气街 ? E.脐下 (分数:1.00) A. B. C. √ D. E. 解析: 2.具有推动呼吸和血行功能的气是 ? A.心气 ? B.肺气 ? C.宗气 ? D.营气 ? E.卫气 (分数:1.00) A. B. C. √ D. E. 解析: 3.积于胸中、上走息道、下注气街的是 ? A.元气 ? B.宗气 ? C.营气 ? D.卫气 ? E.肺气 (分数:1.00) A.

B. √ C. D. E. 解析: 4.推动人体生长发育及脏腑功能活动的是 ? A.元气 ? B.宗气 ? C.营气 ? D.卫气 ? E.动气 (分数:1.00) A. √ B. C. D. E. 解析: 5.具有温煦脏腑、润泽皮毛、控制汗孔开合等功能的是 ? A.元气 ? B.宗气 ? C.营气 ? D.卫气 ? E.肺气 (分数:1.00) A. B. C. D. √ E. 解析: 6.以下选项会出现易于感冒的表现的是 ? A.气的推动作用减弱 ? B.气的温煦作用减弱 ? C.气的防御作用减弱 ? D.气的固摄作用减弱 ? E.气的气化作用减弱 (分数:1.00) A.

C. √ D. E. 解析: 7.以自然界清气和水谷精气为主要组成部分的气称为 ? A.元气 ? B.宗气 ? C.营气 ? D.卫气 ? E.中气 (分数:1.00) A. B. √ C. D. E. 解析: 8.机体内物质转化和能量转化过程中有赖于气的 ? A.推动作用 ? B.温煦作用 ? C.防御作用 ? D.固摄作用 ? E.气化作用 (分数:1.00) A. B. C. D. E. √ 解析: 9.气的诸作用中,促进体内液态物质的运行、疏布和排泄的是 ? A.推动与温煦作用 ? B.防御与固摄作用 ? C.推动与固摄作用 ? D.气化与推动作用 ? E.气化与温煦作用 (分数:1.00) A.

《中医基础理论》学习笔记:精气血津液之血

《中医基础理论》学习笔记:精气血津液之血 血,即血液,是循行于脉中的富有营养的红色的液态物质,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之一。血主于心,藏于肝,统于脾,布于肺,根于肾,有规律地循行脉管之中,在脉内营运不息,充分发挥灌溉一身的生理效应。脉是血液循行的管道,又称“血府”。在某些因素的作用下,血液不能在脉内循行而溢出脉外时,称为出血,即“离经之血”。由于离经之血离开了脉道,失去了其发挥作用的条件,所以,就丧失了血的生理功能。 饮食营养的优劣,脾胃运化功能的强弱,直接影响着血液的化生。“盖饮食多自能生血,饮食少则血不生”。因此,长期饮食营养摄人不足,或脾胃的运化功能长期失调,均可导致血液的生成不足而形成血虚的病理变化。营气是血液的组成部分,故“夫生血之气,营气也。营盛即血盛,营衰即血衰,相依为命,不可分离也”。精髓也是化生血液的基本物质。津液可以化生为血,不断补充血液量,以使血液满盈。就物质来源而言,水谷精微和精髓则是血液生成的主要物质基础。 心主血脉,一则行血以输送营养物质,使全身各脏腑获得充足的营养,维持其正常的功能活动,从而也促进血液的生成。二则水谷精微通过脾的转输升清作用,上输于心肺,在肺吐故纳新之后,复注于心脉化赤而变成新鲜血液。 肺主一身之气,参与宗气之生成和运行。气能生血,气旺则生血

功能亦强,气虚则生血功能亦弱。气虚不能生血,常可导致血液衰少。肺通过主一身之气的作用,使脏腑之功能旺盛,从而促进了血液的生成。肺在血液生成中的作用,主要是通过肺朝百脉、主治节的作用而实现的。 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胃所化生的水谷精微是化生血液的最基本物质。 肝主疏泄而藏血。肝脏是一个贮血器官。因精血同源,肝血充足,故肾亦有所藏,精有所资,精充则血足。另外,肝脏也是一个造血器官。 肾藏精,精生髓。精髓也是化生血液的基本物质,故有血之源头在于肾之说。中医不仅认识到骨髓是造血器官,肾对血液的生成有调节作用,而且也认识到肾精是通过肝脏的作用而生成血液的。 脉为血之府,脉管是一个相对密闭,如环无端,自我衔接的管道系统。血液在脉管中运行不息,流布于全身,环周不休,以营养人体的周身内外上下。血液循行的方式为“阴阳相贯,如环无端”,“营周不休。”血液正常循行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脉管系统的完整性,二是全身各脏腑发挥正常生理功能,特别是与心、肺、肝、脾四脏的关系尤为密切。心主血脉,肺朝百脉,“肺主气,心主血。肺之呼吸以行脏腑之气;心因之一舒一缩,以行经络之血。肺金清肃,其气下行,肾则纳之,归于中宫,助真火,蒸饮食,化精微,以为生元气之根本。呼吸由此而起,声音由此而出,人之强弱寿夭,悉本于此。心脏舒出紫血之浊气,缩人赤血之清气。赤血即受肺吸人清气生气,由

精气血津液神课后习题

“精气血津液神”课后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积于胸中、上走息道、下注气街的气是: A.元气 B.宗气 C.营气 D.卫气 E.肺气 2.激发整个脏腑经络生理活动的功能是气的: A.温煦作用 B.推动作用 C.防御作用 D.固摄作用 E.中介作用 3.脏腑之气和经络之气的物质基础是: A.元气 B.宗气 C.营气 D.卫气 E.中气 4.推动人体生长发育及脏腑机能活动的气是: A.元气 B.宗气 C.营气 D.卫气 E.动气 5.具有温煦脏腑、润泽皮毛、控制汗孔开合等功能的气是: A.元气 B.宗气 C.营气 D.卫气 E.肺气 6.易于感冒,是气的什么功能减弱的表现: A.推动作用 B.温煦作用 C.防御作用 D.固摄作用 E.中介作用 7.生命最基本的特征是: A.推动功能 B.温煦功能 C.固摄作用 D.气化 E.营养作用 8.机体内物质转化和能量转化过程实际上是指: A.气的推动作用 B.气机 C.气的防御作用 D.气的固摄作用 E.气化 9.体内液态物质的运行、输布和排泄,主要依赖气的哪些功能的配合: A.推动与温煦 B.防御与固摄 C.推动与固摄 D.中介与推动 E.温煦与凉润 10.临床上,常从“虚里”处的搏动状况可以察其盛衰的气是: A.中气 B.营气 C.卫气 D.元气 E.宗气 11.与人的睡眠有密切关系的气是: A.卫气 B.宗气 C.中气 D.元气 E.营气 12.构成脏腑经络的最基本物质是: A.中气 B.营气 C.卫气 D.水谷精气 E.脏腑经络之气 13.与视、听、言、动的强弱关系最密切的气是: A.元气 B.卫气 C.宗气 D.谷气 E.营气 14.元气运行的主要通道是: A.十二经脉 B.奇经八脉 C.血脉 D.三焦 E.肝 15.气的运动受阻,运动不利时,称为: A.气机不畅 B.气结 C.气闭 D.气逆 E.气虚 16.具有司腠理开合功能的气是: A.元气 B.宗气 C.营气 D.卫气 E.中气 17.与气的生成密切相关的脏是: A.心肝脾 B.肺肝肾 C.肺脾肾 D.心肺肾 E.肝脾肾 18.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是: A.营气 B.卫气 C.元气 D.宗气 E.谷气 19.与肺主一身之气密切相关的是: A.宗气 B.谷气 C.卫气 D.元气 E.营气 20.一身气机的枢纽为: A.脾胃 B.心肾 C.肺肝 D.脾肾 E.以上均非

精气血津液神

精气血津液神 第一节精 第二节气 第三节血 第四节津液 第五节神 第一节精 一、基本概念: 人体之精人体内一切液态精华物质的总称,是构成人体和维持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 广义之精:人体之内的血、津液、髓以及水谷精微等一切精微物质 狭义之精:生殖之精,有繁衍后代。 二、精的代谢: 1、精的生成、精的生成来源 2、精的贮藏与施泄 (1)精的贮藏:分藏于五脏,但主要藏于肾中; (2)精的施泄:分藏于全身各脏腑,濡养脏腑,调控脏腑机能; 生殖之精,繁衍后代

三、人体之精的功能: 1、繁衍生命——生殖之精; 2、濡养脏腑; 3、化血:是血液生成的来源之一; 4、化气:(包括先天之气、后天之气); 5、化神的物质基础。 四、人体之精的分类: 1、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 2、脏腑之精 3、生殖之精。 第二节气 一、基本概念: 是人体内活力很强、运行不息的高级精微物质, 是构成人体和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 二、气的生成 1、生成来源: 先天之精化生先天之气,水谷之精化生水谷之气,吸入的自然界的清气构成了人体的一身之气。 2、相关脏腑功能: A 、肾为生气之根 B 、脾胃为生气之源 C、肺为生气之主 三、人体之气的运动与气化 (一)气的运动形式:升、降、出、入; 升(自下而上)降(自上而下) 出(由内向外)入(自外向内)

气的运动意义 人体整个生命活动都离不开气的运动。如先天之气,水谷之气和吸入的自然界清气,都必须经过升降出入才能布散全身,发挥功能; 精、血、津液也必须通过气的运动才能在体内不断流动,濡养全身。 人体脏腑、经络、形体、官窍的生理活动以及互相联系和协调必须依靠气的运动。 脏腑之气运动规律 五脏:心肺在上,在上者宜降;[肺肃降,心阳下济] 肝肾在下,在下者宜升;[肝主升,肾阳上助] 脾胃居中,通连上下,为升降转输的枢纽。 六腑:总体是降,以降为顺,传化物而不藏; 吸收水谷精微和津液参与全身代谢。 脏腑之间的关系而言: 肺主出气,肾主纳气,肝主生发,肺主肃降, 脾主升清,胃主降浊,心肾相交。 气运动失常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 a、气的运动受阻而不畅通时——气机失调; b、受阻较甚,局部阻滞不通时——气滞; c、气的上升太过或下降不及时——气逆; d、气的上升不及或下降太过时——气陷; e、气不能外达而郁结闭塞于内时——气闭; f、气的外出太过而不能内守时——气脱; (二)气化

第四章-精气血津液神

第四章精气血津液神 一、单项选择题 1、与人的睡眠有密切关系的气是: A、元气 B、营气 C、宗气 D、中气 E、卫气 2、上走息道而下注气街之气是下列中的哪一项? A、元气 B、宗气 C、营气 D、卫气 E、中气 3、下列哪一项是“吐下之余,定无完气”的理论根据? A、气能生津 B、气能行津 C、气能摄津 D、津能载气 E、津能化气 4、六腑的气机运动形式为下列中哪一项? A、升 B、降 C、出 D、入 E、降中寓升 5、“气机”指的是: A、气的运动 B、气的变化 C、气的生化 D、气的功能 E、气化的机理 6、激发机体脏腑、经络生理活动是气的: A、温煦作用 B、推动作用 C、气化作用 D、防御作用 E、固摄作用 7、易于感冒,是气的什么功能减弱的表现:

A、温煦作用 B、推动作用 C、气化作用 D、防御作用 E、固摄作用 8、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气的作用: A、滋润 B、推动 C、气化 D、固摄 E、温煦 9、以肺吸入的清气与水谷精气为主要组成部分的气称作: A、营气 B、中气 C、宗气 D、卫气 E、脾气 10、与气的生成密切相关的脏是: A、心肺肾 B、肺肝肾 C、肺脾肾 D、肝脾肾 E、心肺肝 11、机体精神活动的主要物质基础是: A、精 B、气 C、血 D、津液 E、阴 12、血的生成与哪个脏腑的关系最密切: A、肝 B、心 C、肺 D、脾 E、肾 13、与血液的运行没有直接关系的藏是: A、肝 B、心 C、肺 D、脾 E、肾 14、以下哪一项属于血液的生理功能: A、推动作用 B、固摄作用 C、气化作用 D、温煦作用 E、濡养作用 15、以下哪一项是生成血液的最主要物质:

中医基础理论习题集第三章精气血津液神

第三章精气血津液神 一、填空题 1. 精是人体生命的( ) 。 2. 人体之精分藏于五脏,但主要藏于( ) 中。 3. 精是神化生的( ) 。 4. 气的运动称作( ) 。 5. 人体之气的运动形式,简单地归纳为( ) 四种基本形式。 6. 气的运动保持正常状态,称之为( ) 。 7. 气的运动而产生的各种变化称为( ) 。 8. 元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 ) 。 9. 元气是通过( ) 而流行于全身的。 10. 宗气在胸中积聚之处又称为( ) 海。 11. 血液的生成主要依赖于( ) 的运化功能。 12. 血具有( ) 和( ) 两方面功能。 13. 津液是机体( ) 的总称。 14. 津液有( ) 血液浓度的作用。 15. 津液的排泄主要通过排出( ) 和( ) 来完成的。 16. 神是人体生命活动的( ) 。 17. 神寓于( ) 之中。 18. 精、气、神三者称为人身之( ) 。 19. 气为血之( ) 。 20. 血为气之( ) 。 21. 大失血导致气的涣散不收,称为( ) 。 22. 精与血之间互相滋生、相互转化的关系,称为( ) 。 23. 津液与血液之心互相渗透转化称为( ) 。 24. 神可以( ) 精与气。 二、选择题 ( 一)A1 型题 25. 由父母遗传的生命物质,称之为( ) A. 先天之精 B. 后天之精 C. 肾精 D. 水谷之精 E. 生殖之精 26. 人体之精分藏于五脏,但主要贮藏于( ) A. 肝 B. 心 C. 脾 D. 肺 E. 肾 27. 肾精化为生殖之精以施泄,依靠于( ) A. 肾阳推动 B. 肾阴滋润 C. 天癸促发 D. 脾胃运化 E. 肝气疏泄 28. 人体中活力很强的运行不息的精微物质是( ) A. 精 B. 气 C. 血 D. 津 E. 液 29. 一身之气的生成与哪组脏腑的关系最为密切( ) A. 心肝脾 B. 心肺肾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