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默多克窃听丑闻

默多克窃听丑闻

默多克窃听丑闻
默多克窃听丑闻

默多克窃听丑闻

张秋玥高三13班 12号

事件回顾:

这是一份大名鼎鼎的报纸,在168年的历史中,深得中下层民众喜爱,独家爆料“害了”不少名流巨贾。被默多克收购之后,它在“膻色腥”的道路上越走越远。2007年,《世界新闻报》记者因窃听威廉和哈里王子的手机信息被捕入狱。然而,对王室的“不敬”并没有阻挡它的脚步,直到2011年,对平民的窃听(窃听被绑架女孩误导警察)终于激起民愤———它轰然倒下。更多“龌龊的”隐情浮出水面,英国人人自危。自此,默多克旗下的英国小报,包括著名的《太阳报》,好似多米诺骨牌,都被拉下水。默多克传媒帝国在英国的触角遭到重重一击。

少女米莉之死

2002年3月21日,英国萨里郡的泰晤士河畔沃尔顿,13岁的米莉·道勒失踪了。女孩的家人焦急地给她打电话,但是电话一直处于留言状态。无计可施的情况下,他们报了警。

案情毫无头绪!米莉的亲朋好友不断给她的手机留言,用近乎哀求的口吻请求她尽快跟家里联系。很快,米莉手机的信息存满了,人们的希望一点点消逝。

但是,没过多久,亲人们意外地发现米莉的留言信箱又可以留口讯了。这让一家人喜出望外,因为这意味着米莉可能自己删除了部分信息———她还活着。

4月14日,《世界新闻报》甚至还刊登过一则消息称:“一个名为米莉·道勒的女孩在一家招聘中介找工作,她向中介提供的正是米莉的真实电话号码。随后,中介拨打了该号码并留下口讯。这发生在米莉失踪6天后。”

这不仅让米莉的家人重拾希望,而且误导了警方的判断。在米莉失踪一个月的时间内,警方都没有过多怀疑谋杀的可能。

道勒一家还为此接受了《世界新闻报》的独家专访,米莉的母亲说:“如果米莉走进家门,我们肯定会激动地说不出话,只会擦干喜悦的泪水,给她一个大大的拥抱。”

然而,事情并非人们料想般美好。6个月后,米莉的尸体在树林中被发现,警方证实她被一名夜总会守卫绑架并谋杀。

那么,米莉手机是怎么了?这场悲剧蒙上了更多阴霾和疑问。

暗处龌龊窃听

躲在暗处的窃听黑手———就是获得独家专访的《世界新闻报》,只是暂时无人注意罢了。在米莉失踪后很短的时间内,《世界新闻报》的记者就开始执行他们的标准法则:雇用私家侦探获得需要的新闻故事。

他们先雇用了一名汉普郡的私家侦探斯蒂夫·怀特摩尔,找寻米莉的家庭住址。他从沃尔顿区选举登记处发现了三个名为道勒的有效地址,经过对固定电话的窃听,他排除了其中两家,最后成功获得米莉的家庭住址和电话。随后,另一个全职侦探格伦·穆尔凯尔通过固

定电话获得女孩手机信息,并入侵了她的手机留言信箱。《卫报》报道称:“《世界新闻报》记录了女孩父母恳求她回家的每一个字。”当米莉手机存满手机信息时,记者为了获取更多新讯息,私自删除了一些信息,以留出更多内存。

这一切都是在伦敦南部一间逼仄的办公室里完成的,格伦·穆尔凯尔做着他惯常的“工作”。他和《世界新闻报》有一份价值104988英镑名为“研究和信息服务”的合同,还从该报额外拿12300英镑的现金。他帮着《世界新闻报》完成过多次“窃听”任务,几乎没有一次失手。

皇室窃听丑闻

直到3年后的一次窃听,才真正让当时的警方和媒体有所察觉。

2005年5月,《世界新闻报》刊登了威廉王子膝盖肌腱受伤的消息。这条不痛不痒的报道却引起了皇室的怀疑。因为王子受伤的事情鲜有人知,皇室随即向警方报案。警方决定将计就计,对窃听人员实行反窃听。

2006年4月,《太阳报》刊登了哈里王子流连脱衣舞夜总会的新闻,随后《世界新闻报》跟踪报道,在刊登的新闻中竟然还原了威廉王子嘲笑哈里的邮件,于是警方盯上了该报的皇室新闻记者克里夫·古德曼和私家侦探格伦·穆尔凯尔。警方从穆尔凯尔家中搜出长达11000页的记录,确认了他们曾窃听查尔斯王储的通讯秘书和副官,以及威廉和哈里王子私人秘书的电话,次数高达609次。同时,王储查尔斯和康沃尔公爵夫人卡米拉的语音信箱也被他们入侵了。

2006年8月8日,古德曼和穆尔凯尔在各自家中被拘捕,随后被分别判处4个月和6个月监禁。根据《世界新闻报》母公司“新闻国际”曝光的邮件显示,古德曼从当时的编辑安迪·科尔森那里申请了一笔1000英镑的资金,从皇室卫队官员格林·布克那儿购买了他盗窃得来的电话通讯录。

在古德曼和穆尔凯尔入狱4个月后,安迪·科尔森引咎辞职,但他否认自己和电话窃听有关。随后,科尔森被当时还是保守党领袖的卡梅伦招至麾下,起用他担任自己的媒体联络主任,并且在担任首相后,任命科尔森为发言人。

导火索最后爆发

至此,警方的调查告一段落,公众也没有对《世界新闻报》对皇室的不敬表示太大反感,但是其他媒体对窃听丑闻却“穷追不舍”。

2009年,英国《卫报》曝料称,不少明星和政界人士都有理由相信,自己遭到了窃听。面对这种指控,伦敦警察厅仍然拒绝扩大对古德曼案件的调查。《卫报》又于当年7月21日报道称,《世界新闻报》搞窃听,受害者可能高达3000人。2010年,《卫报》继续报道称,一名叫马克思·克利福德的公共关系顾问从《世界新闻报》获得100万英镑,作为“封口费”。

随着舆论压力的增加,2011年1月,伦敦警察厅正式展开了名为“威廷行动”的调查。科尔森迫于压力,辞去了政府发言人一职。整个事件就像潜藏的暗流,一点一点推进着。2011

年4月,因窃听女演员西耶娜·米勒手机一事东窗事发,《世界新闻报》副总编辑伊恩·艾德蒙被捕。2011年6月底,工党议员汤姆·沃森告诉下议院,在米莉失踪四个月后,《世界新闻报》又窃听了两名10岁女孩的家人,这两个女孩在2002年8月4日被绑架撕票。2011年7月4日,导火索终于爆发!英国《卫报》头条报道称,《世界新闻报》在2002年非法窃听失踪少女米莉·道勒及其家人的电话,干扰警方破案。《世界新闻报》对几个无辜女孩的所作所为,终于点燃了国民的怒火,也将自己引向了“死亡”的境地。

《世界新闻报》停刊

由于“窃听门”的雪球越滚越大,英国最畅销的周末小报《世界新闻报》不得不向读者告别,最后一期报纸的头版大字写着:“谢谢,再见”

最后一期报纸,是《世界新闻报》的总第8674期,上面还写道:在经过了168年的历史后,我们悲伤但骄傲地向750万忠实读者告别;世界上最棒的报纸1843~2011;我们记录历史,也创造历史……但并没有向读者告知或澄清导致报纸停刊的“窃听门”事件,以及向警察购买信息等相关事件。

事到如今,英国媒体开始担心警方调查不会仅仅止于《世界新闻报》,政客和媒体之间的关系也面临着新的审视。这场反省也已经上升到了政府层面,英国首相卡梅伦承认,英国政客同一些小报的关系过于密切,他还呼吁建立新的媒体监管体系。

评价、议论:

为何向来捍卫新闻自由的英美政界人士,这次竟然会对新闻集团窃听事件做出如此强烈的反应?原因在于,默多克拥有的英国大小报纸,在过去几年里为了抢夺独家新闻,不惜以种种非法手段获取信息。这些行径不仅抵触了法律,违背了新闻伦理,冲破了社会公认的道德底线,还侵犯了西方人最为重视的隐私权。

新闻集团的所作所为,显然是赤裸裸地牟取商业利益,要在竞争强烈的传媒市场中实现利益的最大化——业者是为了追逐利润,新闻从业员则是为了升职、加薪和争取“独家新闻”荣耀等等。传媒企业谋求商业利益自是无可厚非,但若为此而以牺牲公众利益为代价,挑战司法、违反新闻伦理、侵犯隐私,则必须受到强烈的谴责。

(新加坡《联合早报》14日发表社论)

《世界新闻报》的丑行,让数以千计的受害者的权益被肆意玩弄、践踏,而自己却成为最大的受益者。在其最后一期头版刊载的告白中,其不仅没有忏悔、道歉之意,竟然还出现了“自豪”的字眼。有读者见此愤怒地在网上留言:“自豪?他们仍然没有自责,看来永远也不会有了。”这就是一家西方媒体的真实面孔。正如英国网民评论道,“他们没有职业道德和专业标准,没有悔恨,没有自责!他们只是被抓住了。他们毫无责任心地随心所欲,根本不把法律和人的尊严放在眼中。”

引发的问题:

1、《世界新闻报》的丑闻,暴露了西方新闻媒体虚伪、丑恶的一面。

以英国前首相布朗的遭遇为例,他在1997年和2010年担任财政部长和首相期间,《星期日泰晤士报》、《太阳报》和《世界新闻报》的记者企图窃取他的语音信息,盗取其银行资料、家庭医疗纪录以及法律档案,甚至拿他的患有囊性纤维性变病的幼儿的病情来大作文章。这些非法行为的目的,显然并不是为了暴露什么真相以维护公众利益,而纯粹是为了满足读者的窥探欲,藉此刺激报份,追逐企业利润。

《世界新闻报》所做的一切,似乎是要专门拿别人的隐私作为卖点。这家报纸的编辑记者,不光用先进的设备窃听私人电话,还截收私人电子邮件。赤裸裸的金钱贿赂,也成为其惯用手段。此次窃听事件调查披露出来的信息,着实令人错愕无比。公众对其愤怒、斥责和唾弃,也是必然的。

压倒默多克的并不是“窃听”,而是窃听背后的人类共有的伦理底线,和这个社会守护这个底线的自觉———4000多普通平民成受害者,这是难以容忍的恶行。

2、媒体的压力

现代西方商业社会中运作的媒体,大体都要面临两大压力。第一大压力是要满足受众对社会名流、政要的风流韵事之类的花边新闻的兴趣。新闻越来越娱乐化、“狗仔化”的倾向其实与受众的这种心理是分不开的,而互联网的广泛应用则加重了这种心理。一个突出的例子是,许多很正规的网站,在很正规的新闻页面上,也要放上一些颇能吸引眼球的不那么正规的名流照片以及相关新闻的链接,以吸引网民点击。

第二大压力则来自市场。现代媒体日趋多元,纸媒面临网络、电视等多媒体的激烈竞争。在很多西方国家,现存的纸媒中有不少都是在惨淡经营,还有的干脆转为纯网络版,生存下来的自然要有些“奇招”、“怪招”。当大报小报化、新闻“快餐化”成为趋势,一家报纸的头版头条写什么,有没有独家爆料,有没有“人咬狗”之类的新闻,就会直接关系到它的命运,尤其对《世界新闻报》这样的小报来说,更是如此。

这两大压力结合在一起,挤压了报纸及其从业者在职业操守与道德之间的运作余地,扭曲了为确保公众知情权所应作的努力。《世界新闻报》爆出丑闻,可以说与这两大压力不无关系。

有业内人士说,《世界新闻报》败坏了西方媒体“看门狗”的形象,作为负有监督责任的媒体不应被隔离在监督之外,理应有更严格的自律;也有业内人士说,不能因为这个案件影响了媒体所负有的舆论监督责任。这两种说法都有道理。其实,从现代媒体发展的历史看,知情权与隐私权的界线之争是一个永久的话题。即使是在法律规定已经十分严格细致的一些西方国家,这条界线也往往是模糊的。西方一些媒体站在这个“模糊界线”上的做派,本已不时显得无道无义,在市场化的激烈竞争下甚至表现得更加无所顾忌。但是,道德操守系人类文明应有的属性,道德界线不能含糊。

解决方法

英国工党领袖埃德·米利班德16日说,默多克对英国政治和公共生活影响力过大,呼吁修订媒体所有权法规,拆分新闻集团。

为新技术环境下个人隐私权的保护设定较为清晰的法律和道德界限。

事件意义:

压倒默多克的并不是“窃听”,而是窃听背后的人类共有的伦理底线,和这个社会守护这个底线的自觉。

《世界新闻报》的窃听事件不仅引发了默多克传媒帝国的大地震,还触动了英国人对“媒体良心今何在”的拷问。假如我们把他的人生滑铁卢,仅只归因于“窃听”之行为,那无异是种误判。默多克不是媒体界的尼克松,他的“窃听门”也不是简单的“水门事件”。尽管早在2007年,他旗下的传媒就被曝窃听英国王室。

1、默多克失败原因

默多克的失败,源于对自己坚守的文化的叛逆。不可否认,以“争料”为荣业的新闻竞争价值观中,为某种更正义的理由而窃听某类政治人物的通话,常常在业界获得勇气的嘉奖,即便这在法律层面上常常凶多吉少。

默多克过度扩张,也是他注定走向灭亡的重要原因。默多克更像是个商业巨子,他与国家最高层政治人物的热络关系,又使他成为可怕的政治人物。英国政客们对默多克可谓既爱又怕,历任首相都将其奉为座上客。

默多克“窃听门”爆发于准备全股收购天空电视台之际,他的垄断地位已经破坏了这个社会维护民生和信息自由的基础。物极必反,英国同行《卫报》首先发难,背后就是对未来难以想像的舆论垄断的先期预防。高层政治人物不愿与他为伍,也就是不愿成为其政治资源池中的一枚棋子。

默多克过度扩张,也是他注定走向灭亡的重要原因。默多克更像是个商业巨子,他与国家最高层政治人物的热络关系,又使他成为可怕的政治人物。英国政客们对默多克可谓既爱又怕,历任首相都将其奉为座上客。

默多克“窃听门”爆发于准备全股收购天空电视台之际,他的垄断地位已经破坏了这个社会维护民生和信息自由的基础。物极必反,英国同行《卫报》首先发难,背后就是对未来难以想像的舆论垄断的先期预防。高层政治人物不愿与他为伍,也就是不愿成为其政治资源池中的一枚棋子。

2、社会深层原因

反思窃听丑闻,不可归咎于新技术,而应探究社会深层原因。英国新闻界、政府部门、司法机构乃至整个社会都需痛定思痛,深刻反省。

首先,是大众传媒运行机制。当今信息社会,大众传媒手握新闻自由的利器,肩负守望社会的职责。但是,利润驱动的商业媒体,尤其是大众化小型报(小报),追求耸人听闻、吸引眼球,在手段上无所不用其极。

其次,社会的兴趣是小报丑闻泛滥的天然温床。英国民众对小报钟爱有加,对“消费”名人隐私津津乐道。极力挖掘社会丑闻和名人动向,成了新闻商业竞争的必然逻辑。媒体伤及权贵时,往往会受到公众的宽容,但这次窃听事件伤害的首先是一名无辜的谋杀案受害者及其家庭,公众的道德义愤就难以按捺了。民意是多元的。有消费名人隐私的取向,也会有保护名人隐私的取向。道德也是有底线的。津津乐道于戴安娜风流韵事、王室内讧的大众民意,转眼便一边倒地痛斥“帕帕拉兹”(娱记)们害死了“人民的王妃”。

另外,英国对个人隐私权的法律保护目前还远远落后于实践。公众的知情权与新闻人物的隐私权始终是一对矛盾。对大众传媒,名人既有借机炒作追名逐利的动机,又有将恶迹与尴尬妥善封藏的需要。法律、道德与伦理的抉择,就在这些敏感区域间游走。但英国相关制度对侵犯隐私的行为长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对新技术的“另一刃”更是应对乏策。此次窃听诉讼事件,在实行判例法的英国也许会成为一个契机,在一定程度上为新技术环境下个人隐私权的保护设定较为清晰的法律和道德界限。

默多克新闻集团组织结构和创新分析

媒体集团的组织结构和创新分析(例如默多克新闻集团) 注:可分析其组织结构演变的历程,目前存在的优缺点,创新的方案设计等方面。 默多克新闻集团组织结构和创新分析 一、新闻集团简介 美国新闻集团(News Corporation)是世界上规模最大、国际化程度最高的综合性媒体集团之一,前身是澳大利亚新闻有限公司,经过半个多世纪的时间,现已发展成为一个庞大的传媒帝国,涉足几乎所有的媒体领域。 新闻集团经营的核心业务涵盖电影、电视节目的制作和发行、无线电视和有线电视广播、报纸、杂志、书籍出版以及数字广播、加密和收视管理系统开发。集团旗下拥有20世纪福克斯电影公司、英国天空广播等众多媒体。 它主要的股东和首席执行官是鲁伯特·默多克,他的家庭控制着这个公司的30%的股份。 二、新闻集团的组织结构 在上述几种组织结构图中,新闻集团的组织结构最接近于apple公司的组织

结构。 (一)独裁统治的管理模式 默多克家族的克鲁登控股公司持有新闻集团30%的股票,因此默多克家族对新闻集团具有绝对控股权,也就是说新闻集团一直是个家族企业,而这个家族企业的核心就是默多克。 一手创建新闻集团的默多克不愿意象其他家族企业那样把经营管理权交给职业经理人,他亲任首席执行官,对新闻集团的决策权紧紧抓在手中,既不愿意接受来自董事会的约束,又不愿意给下属过多的权力。默多克表示不能允许控股比例再降低,因为再降低可能会影响到他的实际控制权。 默多克认为家族式的管理非常“有效率”,尽管新闻集团旗下有上百个公司,它的管理层却相对简单,在绝大多数的情况下是默多克一人作决定。默多克以其对市场敏锐的判断、迅速行动抓住了一个又一个机遇。福克斯的高级主管说“当别的公司还在商量事情的时候,默多克已经在做了” 这样的组织结构有一定的优点,但也有很多不能忽略的缺陷。 (二)优点 1、快速高效的决策行动 在“多一层管理”就“多一层决策障碍”思想的指导下,默多克对出现的情况迅速作出判断,不再经过无休止的商议、而尽快地作出决定。 比如:1988年肯德?奈斯特解雇了《时尚》杂志的编辑米拉贝拉后,默多克立即打电话给她,提供她创办新杂志的机会。当很多公司还在开会讨论应该如何为米拉贝拉安排何种工作时,米拉贝拉已经在新闻集团出版了一份以她的姓作为名称的新杂志——《米拉贝拉》。 2、精简机构,节约成本 扁平化的管理模式为新闻集团减少了大量多余的中层和基层管理人员,大大节约了公司的人力资源成本。同时,组织的精简也加快了公司内部间的沟通速度,降低了上下级之间的协调难度,使得组织间的管理得以顺畅地实施。 (三)缺点 1、员工不被信任,士气受到打击 几乎所有曾经帮助默多克开拓帝国的人都被他抛弃或者疏远了,默多克从来不与别人分享权力,他总是迫不及待的确定自己的权威,容不得异己思想的存在。

跨国公司在中国案例精选[案例]

《跨国公司在中国》案例精选 目录 管理案例 1、家乐福:“解放令”背后的代价 2、默多克新闻集团的中国攻略 3、伊莱克斯中国“换手”内幕 4、三洋:时隔20年卷土重来 5、丰田凶猛 营销案例 1、吉百利:后“冰川期”生存之路 2、渠道平衡:可口可乐“无处不在”的魔法石 3、耐克新广告:“文革唱腔”+“HIP-HOP” 公关案例 1、壳牌公司环保公关案例 人力资源案例 1、柯达用人本土化 2、最佳雇主在中国 3、欧莱雅:让员工在宽松的环境中发挥才华 企业文化案例 1、施贵宝的“鹰雁”文化 2、西安杨森的土洋结合 3、以人为本:爱立信中国公司 4、摩托罗拉:肯定人的尊严 家乐福:“解放令”背后的代价 家乐福成为277家违规整改企业中第一个获得解禁令的幸运儿 2004年,在中国打拼9年的家乐福超市修成正果。 1月30日,北京。法国家乐福公司中国区总裁施荣乐一行走出商务部部长

助理黄海的办公室。这个外国人将把一个大利好带回上海总部。刚才黄海正式通知他:中国政府有关部门对家乐福公司违规开设店铺的整顿工作基本结束,欢迎家乐福公司继续在中国扩大投资。 2月11日,在商务部最新发布的排行榜上,家乐福(中国)以134亿元年销售额、41家门店位居全国连锁企业第五位,在单纯超市业态企业中排名第一。 随着解禁令下,家乐福挣断颈上最后一根细绳,以中国超市“状元”的身份进入超市竞争主战场,这条没有任何束缚的大鳄,从此海阔天空。 自1999年第一次遭遇“违规整改”,家乐福五年来从未停步,在广袤中国市场东西南北密布棋子,早从当初的“外来之狼”变成实力不凡的中国超市“状元”。 为抢占市场先机有必要付出什么代价,家乐福早已运用它的商业逻辑思考透彻 当苔藓战术遭遇政策阳光 这是一个介于智慧和狡猾之间的故事。1995年,45岁的尹铁铮成为家乐福进入中国的见证人。 此时,尹担任中创商业管理公司总经理,与法国家乐福合资注册了佳创商业管理公司,同时注册了创益佳商场,委托给佳创商业公司管理。这个创益佳商场,开在北京朝阳区静安里的中国国际展览中心,人称家乐福北京创益佳店,也叫家乐福国展店(以下简称创益佳店),至今仍是家乐福北区销售冠军和多项销售纪录保持者。当然,它更是家乐福中国掘金梦的开始。 根据尹铁铮的说法,严格来说,家乐福在开设创益佳店时还是非常谨慎的,对于如何巧妙地绕开政策,有相当严密的考虑。在那个拿到中外合资零售牌照

英国主流报纸

英国主流报纸 尽管遭受了《世界新闻报》窃听丑闻,但英国报业依然是负有盛名。在英国,人们在公交车上、地铁里、火车上、在银行或邮局排队甚至在午餐休息时,读报现象都随处可见。那么,英国主要报纸有哪些呢? 在英国,报纸主要分为两大类:严肃类报纸和通俗小报。两类报纸内容大相径庭。严肃类报纸内容广泛,政治、经济和国际事务都有涉及,文章较长,用语正式规范。 通俗小报文章量多,但内容绝不严肃,多介绍类似于明星恋情等花边新闻。文章篇幅短小,语言简练。通俗小报上通常选用大幅照片。 一、全国性严肃类报纸 The Times 《泰晤士报》(Times),1785年诞生。该报的政治倾向较保守,多支持英国政府的观点。 《每日电讯》(The Daily Telegraph)1855年诞生,政治立场亲近英国保守党。 《卫报》(The Guardian)1821年创刊,政治倾向较激进。2009年,《卫报》和中国社区翻译网站译言网合作正式推出《卫报》中文版。 《金融时报》(The Financial Times)1888年创刊,主要报道商业和财经新

闻,并详列每日的股票和金融商品价格。出版发行FT中文网,其中大部分由英国《金融时报》当日所刊登的文章翻译而来,其余为FT中文网记者们的原创。 《观察家报》(The Observer)1791年创刊,是世界第一份在礼拜日发行的报纸。1942年,该报公开宣言了无党派倾向的编辑方针,1993年起,观察家报成为卫报媒体集团旗下的一份报纸。 《独立报》(The Independent)1986年创刊,政治立场为中立派。 《星期日泰晤士报》(The Sunday Times) 《星期日电讯报》(Sunday Dispatch) 二、全国性通俗报纸 The Sun 《太阳报》(The Sun) 《每日快报》(The Daily Express) 《每日邮报》(The Daily Mail) 《每日镜报》(Daily Mirror) 《星期日快报》(The Sunday Express)

世界新闻报窃听门专题讨论分析

[人民网]:背景资料:7月4日,英国《卫报》头条爆料,英国老牌“小报”《世界新闻报》在2002年非法窃听失踪少女米莉·道勒及其家人的电话,并擅自删除语音信箱中的信息,扰乱警方破案。失踪六个月后,道勒的遗体在树林中被发现。7月6日,英国议会针对《世界新闻报》的窃听丑闻,召开紧急会议,首相卡梅伦承诺展开独立调查。7月10日,《世界新闻报》出版了最后一期,用头版的“谢谢,再见”几个字,终结了168年的历史。美联社8月6日报道称,新闻集团旗下英国报刊就非法窃听接受英国政府调查之际,旗下一家美国媒体成为美国政府调查对象。美国联邦航空局正在调查,新媒体《日报》使用无人机采集新闻是否违反航空局相关规定。[09:47] [人民网]:“窃听门”波及范围日益扩大,吸引了世界舆论持续关注。[09:47] [人民网]:人民网传媒频道联合《传媒》杂志社推出系列访谈《从“窃听门”事件看西方舆论格局》,将深入分析“窃听门”事件的起因、背景,“窃听门”事件对西方媒体产生的影响,媒体职业操守,西方政府与媒体关系等。[09:47] [人民网]:8月9日15:00—16:00,广东省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席,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教授,原南方报业传媒集团董事长范以锦先生做客人民网传媒频道传媒沙龙栏目,就西方“窃听门”事件与广大网友在线交流,敬请关注。欢迎留言互动![09:47] [主持人翟慧慧]:“聚焦传媒领域,服务传媒人士”。各位网友好,这里是人民网传媒沙龙节目。欢迎您的收看。连日来“窃听门”事件波及的范围越来越大,8月6号美联社报道在新闻集团下属的一家美国传媒公司涉嫌启用无人机进行采访,这样一个消息一出,就引起了世界舆论的广泛关注。在我们今天的节目当中由人民网传媒频道联合《传媒》杂志社继续推出系列访谈节目对“窃听门”事件进行继续关注。下面的时间我们共同欢迎一下今天来到我们现场的嘉宾。他就是广东省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席,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教授,原南方报业传媒集团董事长范以锦先生。范老,欢迎您。[14:54] [范以锦]:主持人好,各位网友好。人民网是一个非常有影响力的网站,有机会来到这里和大家交流,我感到很高兴。[14:55] [主持人翟慧慧]:范老师,我们知道“窃听门”事件从7月份发生以来已经一个多月的时间了,中间默多克所在的新闻集团采取了非常多的公关措施,但是这件事情非但没有平息,却是像滚雪球一样越来越大,波及的面越来越广,您觉得这个事件的本质原因是什么?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件?[14:55] [范以锦]:我认为本质就是我们作为新闻人,以什么样的方式去维护新闻的真实性。我们是以诚信的手段来追求新闻的真实,还是用非法的手段来追求所谓的真实,这是不是就是对新闻自由的限制。我觉得在这些问题上,如果模糊不清,那就会迷失方向,就会误入歧途。我认为《世界新闻报》正是因为在这方面的方向上有问题,所以才会出现这样一个非常被动的局面。[14:58] [主持人翟慧慧]:范老师,刚才您提到《世界新闻报》的关张结束了168年的发行历史,是因为在真实性上出了问题,但是也有人说,它是手段有问题,用非法的手段获取别人的隐私。但是它得到的消息内容却是真实的,您怎样看待手段和内容真实之间的矛盾?[14:58] [范以锦]:我认为新闻的生命就是真实。手段是整个新闻采访过程当中的生命线的一个组成部

Java+Swing+常用事件和监听器接口

Swing 常用事件和监听器接口 AncestorEvent AncestorListener ancestorAdded(AncestorEvent e) ancestorMoved(AncestorEvent e) ancestorRemoved(AncestorEvent e) CaretEvent 通知感兴趣的参与者事件 源中的文本插入符已经发 生更改 CaretListener caretUpdate(CareEvente) ChangeEvent 通知感兴趣的参与者事件 源中的状态已经发生更改 ChangeListener stateChanged(ChangeEvent e) HyperlinkEvent 通知感兴趣的参与者发生 了与超文本链接有关的事 情 HyperlinkListener hyperlinkUpdate(HyperlinkEvent e) InternalFrameEvent 以事件源的形式添加对J InternalFrame对象的支持的 A WTEvent InternalFrameListener internalFrameActivated(InternalFrameEvent e) internalFrameClosed(InternalFrameEvent e) internalFrameClosing(InternalFrameEvent e) internalFrameDeactived(InternalFrameEvent e) internalFrameDeiconified(InternalFrameEvent e) internalFrameIconified(InternalFrameEvent e) internalFrameOpened(InternalFrameEvent e) ListDataEvent 定义一个列表更改的事件ListDataListener contentsChanged(ListDataEvent e) intervalAdded(ListDataEvent e) intervalRemoved(ListDataEvent e)

陈力丹《世界新闻传播史》配套题库(含考研真题)(英国新闻传播史)【圣才出品】

第三章英国新闻传播史 一、名词解释 1.路透社(REUTERS)[南京师大2018年研;四川大学2017、2016、2015年研;南京大学2016年研;南开大学2010年研;清华大学2005年研;中传2004年研] 答:路透社是世界四大通讯社之一,也是英国创办最早的通讯社。1851年由朱利叶斯·路透创办于伦敦。路透社的主要业务分为两大类:向报社、电台提供时事新闻;向世界各地银行、经纪人和工商企业提供经济信息。路透社素以快速的新闻报道被世界各地报刊广为采用而闻名于世。另外,它的经济和体育新闻在世界占有重要地位。2007年5月,路透社被加拿大汤姆森集团以87亿英镑并购,现在名为“汤姆森-路透社”。 2.英国广播公司[南京师大2019年研;人大2016年研;厦门大学2016年研;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14年研;中传2013年研] 答:英国广播公司是英国的公共广播电视机构,是英国的一家政府资助但却独立运作的媒体,在相当长时间内一直垄断着英国的电视、电台。英国广播公司的发展经历三个阶段:①独家垄断时期:1922年10月,马可尼公司联合西方电气公司等另外五家无线电企业组建了民营的英国广播公司(British Broadcasting Company)。同年11月1日开始营业,14日在伦敦开始日常广播。1927年元旦,英王颁布“皇家约章”,将其改组为公营的英国广播公司(British Broadcasting Corporation),授予它在全国进行无线电广播的特权。 ②“双头垄断”时期:1955年9月22日,独立广播公司伦敦电视台首次播放节目。它的

建立,标志着英国出现第一家靠广告收入和出售节目而维持经营的商业性广播电视公司。③竞争时代:进入70年代后,新传播技术的应用使得卫星电视和有线电视发展迅速。新型的卫星电视台,通过卫星技术向国内外传送新闻和娱乐节目。 3.星法院[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10年研;中传2008年研] 相关试题:星法院法令[湖南师大2020年研;华南理工2020年研] 答:星法院是英国历史上著名的皇家出版法庭,1570年,伊丽莎白女王将参议院的司法委员会独立为皇家出版法庭,该法庭完全为封建王朝压制言论服务。1586年,伊丽莎白女王颁布“出版法庭命令”,即著名的“星法院法令”,在颁布后的54年间,星法院成为英国出版自由的最大桎梏。后来克伦威尔专政、查理二世复辟时期都将此法作为出版管理的基础。该法令的执行,在伦敦由皇家特许出版公司、在地方由教会和地方长官负责。1641年,在资产阶级革命的冲击下,“星法院”和皇家特许出版公司才被正式取消,这是英国报业第一次获得出版自由。 4.约翰·弥尔顿[清华大学2011年研;南开大学2010年研;中央民大2007年研] 答:约翰·弥尔顿(John Milton,1608~1647)是英国伟大的诗人、资产阶级革命家和政治家,其出版自由思想从18世纪起受到重视,是“自由主义新闻理论”的思想来源之一。1644年发表的《论出版自由》,是世界上第一本提倡出版自由,反对封建传统书刊检查制度的著作。1649年查理一世被处死后,发表《论国王与官吏的职权》,指出君主权力来自人民,人民有权废黜甚至处死滥用职权的暴君。1660年5月,斯图亚特王朝复辟,弥尔顿一度入狱,晚年他双目失明,仍然口述了三部光辉诗篇:《失乐园》(1667)、《复乐园》(1671)、《力士参孙》(1671)。

默多克窃听事件

默多克集团公开道歉信 Rupert Murdoch has apologised for the 'serious wrongdoing' of the News of the World phone hacking scandal, in an advertisement to be placed in all national newspapers this weekend. 本周末,鲁伯特·默多克在所有全国性报纸的广告版上为旗下新闻集团电话窃听丑闻“严重的错误”公开道歉。 News International is placing a full page advert across a range of national newspapers on Saturday as part of a range of marketing campaigns designed to repair the company's damaged image. The apology will be featured in all News International publications as well as tomorrow's Daily Mail, Daily Telegraph, Financial Times, Guardian and Independent. 新闻国际在很多全国性的报纸上安排了一份正版的广告,以此作为公司形象的挽救措施。这份道歉信也会发表在新闻集团旗下的所有出版物以及第二天的《每日邮报》、《每日电讯》、《金融时报》、《卫报》以及《独立报》上。 The add which will appear in all national newspapers across the United Kingdom is set to be the first in a string of charm offences designed to try and recover the image of the company. James Murdoch said today that News International will follow this campaign with 'future communications' about the action it has taken to address the "wrong doing that occurred." 这份将出现在英国所有全国性的报纸上的广告是用来弥补公司受损形象的第一步。詹姆斯·默多克今天说新闻集团就“犯下的错误”会有“未来沟通”的相关行动。 Here is the text from the apology letter. 这里是道歉信的全文: The apology letter, signed from News Corp's Chairman and CEO, is headlined simply: "We are sorry." 这份由新闻集团的主席和CEO签名的道歉信,标题上简单的写着“对不起”。 It says: "The News of the World was in the business of holding others to account. It failed when it came to itself. 信上写着“世界新闻报身处一个应该背负起责任感的行业,但却没有过得了自己这一关。” "We are sorry for the serious wrongdoing that occurred. We are deeply sorry for the hurt suffered by the individuals affected." “对已经发生的严重错误,我们感到很抱歉,对那些被伤害到的人们,我们表示深深的歉意。” "We regret not acting faster to sort things out. I realise that simply apologising is not enough.

java lambda 实现事件监听 程序

本文由我司收集整编,推荐下载,如有疑问,请与我司联系 java lambda 实现事件监听程序 2017/09/02 0 package NEW_DATE_SEQUENCE_PACKAGE;import java.awt.*;import javax.swing.*;import java.awt.event.*;import java.io.File;public class ButtonFrame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 args) { EventQueue.invokeLater(()- { JFrame frame=new ButtonFrame_2(); frame.setTitle(“ImageTest...........”); frame.setDefaultCloseOperation(JFrame.EXIT_ON_CLOSE); frame.setVisible(true); }); }} class ButtonFrame_2 extends JFrame{ private JPanel buttonPanel; private static final int DEFAULT_WIDTH=300; private static final int DEFAULT_HEIGHT=200; public ButtonFrame_2() { setSize(DEFAULT_WIDTH,DEFAULT_HEIGHT); buttonPanel=new JPanel(); add(buttonPanel); JButton yellowButton=new JButton(“yellow”);JButton blueButton=new JButton(“blue”);JButton redButton=new JButton(“red”);JButton what=new JButton(“what”); buttonPanel.add(yellowButton); buttonPanel.add(blueButton); buttonPanel.add(redButton); buttonPanel.add(what); what.addActionListener(event- { buttonPanel.setBackground(Color.PINK); }); ColorAction y=new ColorAction(Color.YELLOW); ColorAction b=new ColorAction(Color.blue); ColorAction r=new ColorAction(Color.RED); yellowButton.addActionListener(y); blueButton.addActionListener(b); redButton.addActionListener(r); makeButton(“1”,Color.GREEN);makeButton(“2”,Color.CYAN);}/*** 辅助方法*/ public void makeButton(String n,Color c) { JButton simpleButton=new JButton(n); buttonPanel.add(simpleButton); simpleButton.addActionListener(event- { buttonPanel.setBackground(c); }); } private class ColorAction implements ActionListener { private Color col; public ColorAction(Color c) { col=c; } public void actionPerformed(ActionEvent event) { buttonPanel.setBackground(col); } }java.awt.event.ActionEvent String getActionCommand(); 返回与这个动作事件关联的命令字符串。如果这个动作源自

默多克窃听丑闻

默多克窃听丑闻 张秋玥高三13班 12号 事件回顾: 这是一份大名鼎鼎的报纸,在168年的历史中,深得中下层民众喜爱,独家爆料“害了”不少名流巨贾。被默多克收购之后,它在“膻色腥”的道路上越走越远。2007年,《世界新闻报》记者因窃听威廉和哈里王子的手机信息被捕入狱。然而,对王室的“不敬”并没有阻挡它的脚步,直到2011年,对平民的窃听(窃听被绑架女孩误导警察)终于激起民愤———它轰然倒下。更多“龌龊的”隐情浮出水面,英国人人自危。自此,默多克旗下的英国小报,包括著名的《太阳报》,好似多米诺骨牌,都被拉下水。默多克传媒帝国在英国的触角遭到重重一击。 少女米莉之死 2002年3月21日,英国萨里郡的泰晤士河畔沃尔顿,13岁的米莉·道勒失踪了。女孩的家人焦急地给她打电话,但是电话一直处于留言状态。无计可施的情况下,他们报了警。 案情毫无头绪!米莉的亲朋好友不断给她的手机留言,用近乎哀求的口吻请求她尽快跟家里联系。很快,米莉手机的信息存满了,人们的希望一点点消逝。 但是,没过多久,亲人们意外地发现米莉的留言信箱又可以留口讯了。这让一家人喜出望外,因为这意味着米莉可能自己删除了部分信息———她还活着。 4月14日,《世界新闻报》甚至还刊登过一则消息称:“一个名为米莉·道勒的女孩在一家招聘中介找工作,她向中介提供的正是米莉的真实电话号码。随后,中介拨打了该号码并留下口讯。这发生在米莉失踪6天后。” 这不仅让米莉的家人重拾希望,而且误导了警方的判断。在米莉失踪一个月的时间内,警方都没有过多怀疑谋杀的可能。 道勒一家还为此接受了《世界新闻报》的独家专访,米莉的母亲说:“如果米莉走进家门,我们肯定会激动地说不出话,只会擦干喜悦的泪水,给她一个大大的拥抱。” 然而,事情并非人们料想般美好。6个月后,米莉的尸体在树林中被发现,警方证实她被一名夜总会守卫绑架并谋杀。 那么,米莉手机是怎么了?这场悲剧蒙上了更多阴霾和疑问。 暗处龌龊窃听 躲在暗处的窃听黑手———就是获得独家专访的《世界新闻报》,只是暂时无人注意罢了。在米莉失踪后很短的时间内,《世界新闻报》的记者就开始执行他们的标准法则:雇用私家侦探获得需要的新闻故事。 他们先雇用了一名汉普郡的私家侦探斯蒂夫·怀特摩尔,找寻米莉的家庭住址。他从沃尔顿区选举登记处发现了三个名为道勒的有效地址,经过对固定电话的窃听,他排除了其中两家,最后成功获得米莉的家庭住址和电话。随后,另一个全职侦探格伦·穆尔凯尔通过固

新闻集团董事长默多克在世界媒体峰会上的演讲

新闻集团董事长默多克在世界媒体峰会上的演讲 对新闻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鲁伯特·默多克先生的一次采访 A:很高兴能够有机会采访您,此次来访您有何感受?有何期待? Very glad to have the opportunity to interview you, visit what feelings do you have? What are your expectations 答:I am delighted to come to Beijing and share thoughts with my colleagues in the media and my friends from around the globe. Confucius noted that those who seek constant happiness must often change - now, I'm no sage but it is fair to say that we are today confronted by unprecedented change and challenge, and if we don't adapt and adopt, Confucius will be proved prescient again, and there will be much unhappiness. That is true of all in this room,It is fitting that we meet in Beijing. 我很高兴能够来到北京,与媒体界的同行们和世界各地的朋友们交流思想。子曰"欲常乐、需常辩",我不是善人,但是无庸置疑的是,我们今天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变化和挑战,如果我们不去适应、不去应对,那么孔子的先见之明将再一次被印证,而我们的生活将充斥着不快。这对每一位都是适用的,我们在北京举行这次会议恰逢其时、恰逢其地。 A:是的,确实是这样,但是对于我们媒体人来说,怎么去适应?怎么去应对?Yes, it is, but for our media people, how to meet? How to deal with ? 答:The challenge of fusing past and present is real for media companies, and for China. Our aim must be to enhance the lives of our customers and citizens, and yet we find ourselves in the midst of an information revolution that is both exciting and unsettling. It is a digital revolution turning traditional business models upside down.traversing geographic, industrial, and media boundaries .And creating a new source of wealth, material and social, around the world. But the digital is a means,not an end. It is a mechanism by which people can transform their lives; to improve the education of their children; to reform health care; and, as we all know, to access news and information and entertainment on an unprecedented scale. 将过去与现在融合的挑战对于媒体公司来说是真真切切的,对于中国来说亦是如此。我们的目标必须是改善我们的客户和民众的生活,但是我们发现自己身处信息革命的浪潮之中,这既使我们兴奋不已,又让我们诚惶诚恐。这是一场

默多克集团之中国攻略

默多克集团之中国攻略 一、谈谈你对默多克新闻集团进入中国市场时“寻找与中国政府的共同点,在长期的合作中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这一成功秘诀的看法? 先看市场、政治环境:在中国,向来倡导政治家办报,媒体都是政府的喉舌,未实现市场化运作。《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指出,要“坚持党管媒体的原则,增强引导舆论的本领,掌握舆论工作的主动权”,像我国的新闻管理机构主要是各级党委宣传部和政府的新闻办公室。不管是国内的媒体还是外来的媒体,要想在中国传媒市场获得一席之地,必须要获得中国政府的允许,并且受到中国政府的“监管”,而默多克集团正是在现阶段抓住了“寻找与中国政府的共同点”来作为突破口。 我组认为默多克进入中国市场符合菲力普?科特勒提出的大营销理论:“在贸易壁垒面前,企业的首要任务是进入市场并在那里从事业务经营,必须运用政治的、经济的、心理的、公共关系的手段,取得当地的理解和支持,以实现预期目标”。默多克新闻集团进入中国市场高度关注寻找与中国政府的共同点,根据中国的市场环境制定相关策略,在长期的合作中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体现了关系营销和大营销的要求。政府是重要的营销相关者,巴巴拉?本德?杰克逊提出:在营销中,需要与关键成员建立长期满意的关系,以保持长期的业务和绩效。中国作为一党执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新闻行业的行业壁垒严重,只有跟中国政府搞好关系,寻找互利双赢的共同点,建立起良好互信的关系,才能在中国市场逐渐发展下去。 一方面,在政策壁垒严重的行业,无疑缺乏正常的竞争环境,对于世界传媒巨头来说,无疑重大利好。默多克利用关系营销,通过走高层路线,成功敲开中国传媒的大门。同时,国家政策对外资进入中国传媒业的处理还是很灵活的。如中宣部、广电部和新闻出版总署出台了有关中国传媒融资的17号文件,其中规定:发行、印刷、电影集团经批准,是可以吸收外资的。政策便是机会。 另一方面,他深谙中国政治环境政府高压线及外资媒体生存之道,决不碰政治这条高压线,所以他所经营的多是娱乐、人文地理、体育等频道内容。在发展

Flex4.6事件监听机制的测试和总结-图文+源代码

Flex4.6事件监听机制的测试和总结 在Flex和Actionscript3中,事件的类型有很多,比如单击的click、鼠标移动的mouseEvent、改变大小等。开发人员需要注意的是,某个组件如何设置监听、发出事件,以及事件的响应操作。这种方式被称之为“事件驱动”方式。事件驱动涉及到的有关概念包括: 1、事件对象,即event object。所有的事件对象都是flash.events.Event或者其子类。每个事件对象都包含事件类型(type)和事件源(target),便于event listener知道事件的类型以及事件发出者。事件对象是Event类或者某个子类的实例,不但存储了有关特定事件的信息,还包括便于操作事件对象的方法。 2、事件源,即event dispatchers。是事件发起的主体,所有的dispatcher都是eventdispatcher或其子类。 3、事件监听器,即event listeners。它表现为一个函数,当事件发生时,事件源dispatcher通知该监听器去处理特定的事件。为对象添加监听器的方法是:addEventListener(type, function)。 当指定类型的事件发生时,事件监听器以事件对象eventObject为参数传递给事件响应函数。同一时刻同一组件可能有多个事件发生,因此这里指定事件类型是非常有必要的。 4、事件流,当一个组件触发事件时,这个事件会沿着一定的顺序流动,每经过一个组件,就会检测这个组件是否注册了该事件类型的监听器,如果注册了,就会响应,并调用事件处理函数。事件流分为三个阶段: (1)捕获阶段,Flex应用程序从根显示元素(如Application)逐层向下寻找,直到找到事件产生的源头。 (2)目标匹配阶段,在该阶段,Flex应用程序会调用目标对象自身注册的监听程序。 (3)冒泡阶段,在该阶段,从目标节点到根节点,逐层向上检测每个节点是否注册了监听器,相当于捕获阶段的逆过程。Flex应用程序可以在addEventListener()函数中的第三个参数设置事件获取的阶段,如果为true,则关闭捕获阶段,开启目标匹配和冒泡阶段。 如果要阻断事件流继续流动,可以在监听器的响应函数中添加: event.stopPropagation(); 由于Flex设置的监听事件类型比较少,如果需要设置组件的特殊响应事件,或者为自定义组件添加自定义的响应事件,我们需要设计自定义类型的Event对象。 下面我们以一个由button和textInput控件组成的自定义组件InputButtonComp为例,为该组件设置按钮单击时的响应事件。 第一步:设计自定义组件。 (1)新建InputButtonComp.as类文件,继承自BorderContainer容器,并定义自定义组件中需要包含的控件。 public class InputButtonComp extends BorderContainer {

外国新闻史重点

1/《泰晤士报》发刊于1785年元旦,原名《每日环球记录报》创办人为印刷商约翰。沃尔特,1788年正式定名为《泰晤士报》致力于详尽而迅速的报道国内外新闻,整版刊登国会辩论实况,及时报道法国大革命的进程,几年后便跻身伦敦第一流报纸的行列。 2《纽约时报》亨利雷蒙1851年“创办一份新闻纯正,议论平和的报纸” 强调客观报道,反对煽情和哗众取宠,注重社论分析,表现出鲜明的精英态度,成为美国面向上层社会读者的格调庄重的现代报纸的先驱“国家文献记录报”的美称 3美联社:全称美国联合通讯社。是由各成员单位联合组成的合作形机构。总部在纽约。发稿方式集中和分散相结合,播发内容除文字新闻外,还有图片,图表,数据,特搞,还有金融商业,体育,气象等。 4法新社:全称法国新闻社,总部在巴黎。他是依法建立的地理的公共企业,实际上受政府间接控制,具有半官方性质。 5路透社:是一家跨国私营股份公司,主要股份由英国报联社,英国报业主联合会,澳大利亚新闻联合会,新西兰联合会持有。总部在伦敦。新闻稿主要为国际新闻,包括一般新闻和经济新闻两大类。 6三大新闻周刊 《时代》周刊1923.3 卢斯纽约是美国三大时事性周刊之一,内容广泛,对国际问题发表主张和对国际重大事件进行跟踪报道。为新的日益增长的国际读者群开设一个了解全球新闻的窗口 《新闻》周刊1933.2马丁纽约 《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1948 劳伦斯华盛顿 至此形成美国三大新闻周刊鼎力的局面 7/三社四边协定” 1870年路透、哈瓦斯和沃尔夫三方签订了“联环同盟”协定,美联社也参加了该协定,又称“三社四边协定”,把世界划分为四大势力范围,在每一势力范围内,只由一家通讯社负责新闻的采访与发布,并互换采集到的新闻。 1/近代报刊在欧洲起源发展的历史条件(历史必然性)?p19 归根到底是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兴起以及由此而来的社会变化,形成了对新闻事业的需要,同时也提供了产生新闻事业的物质手段和社会条件。 社会需要可以分为两个方面。 1经济上看,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兴起,使得社会分工更加发展,人们为市场而生产,又从市场区的生活必须必需品。 2政治看,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兴起,打破了长期停滞的封疆秩序,加速社会政治变动,阶级矛盾日益激化。 社会物质条件的发展表现。 1印刷和造纸工业日益发展2交通邮政事业日益发达3人口集中城市日益增多 2/《人权宣言》的论证及21条 背景:约翰。弥尔顿《论出版自由》在法国的传播 内容:1789年,《人权宣言》全面而具体的确立了一系列自由,平等,博爱的原则及其法律法规,第一次把人权置于法律保护之下。 地位:为法国1881年新闻自由法奠定了理论和法律基础,并陆续为许多国家的宪法宣言所借鉴。 意义:在新闻传播史上,也是第一座意义重大的里程碑,不仅第一次确立了出版自由的基本原则和核心内容,而且表明经过几百年的反复较量,资产阶级终于在意识形态领域战胜封建势力,为19世纪以来的自由报业打开了思想通道。 3/廉价报纸和政党报纸相比较? 廉价报纸的特点:1政治上,标榜超过党派和独立性2经济上,不依靠政党津贴。3编辑内容上,努力扩大新闻报道面,广泛刊登文化,教育,小说,知识性文章,社会新闻及法院新闻4经营管理上,尽力招揽广告,用广告收入补贴报纸降价造成的损失。 廉价报纸带来了内容,读者对象,发行方式,写作反式等诸多方面的不同。1廉确立了“新闻本位”的传播理念,从此成为现代报业的宗旨2改变了读者范围的界限3采用街头叫卖制,发行人是独立的新闻职业发行人,售价低 4/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1791 背景:1787美国宪法没有将新闻出版自由与公民权利明确列入其中 内容:规定,国会不得通过建立尊奉某一宗教,或禁止宗教自由,不得废止言论与出版自由,或限制人民集工,情原,诉愿之自由。 影响:美国的新闻出版自由从法律上得到确定。与法国人权宣言第十一条相当,是对现当代世界新闻政策理念产生重大影响的两个最早宪法性文件 5/政党报纸的特点?1政论多,新闻少2党派性强,可信性差3读者少,销量低4造谣诽谤 商业报纸的特点? 1标榜独立2注重新闻3企业化经营4奠定了以读者为导向,新闻为本位的传播理念 1/弥尔顿与《论出版自由》?背景:1643.6.13国会恢复了出版特许制度,并成立出版委员检查会。 内容:1揭示书报检查制度中存在的无法解开的矛盾。说明人在接受智慧方面应有“知”的权利。 2强调革命者不能因集团利益而自食诺言,重复封建王朝钳制出版政策。 3第一次明确指出,言论出版自由是一切自由中最重要的自由权利。 影响:1其影响由出版界到新闻界,从此以后它变成了资产阶级争取新闻自由的锐利武器,至今在西方仍然被认为是关于出版自由的经典论著。2根据弥尔顿思想。英美等国形成了关于“观点的公开市场”以及“自我修正过程”两大概念。 2大众化报刊发展的三阶段? 廉价报纸:也称为“大众化报纸”指的是西方工业革命后兴起的一种资产阶级商业报纸 廉价报纸特征:1面向社会中下层,以广大平民百姓为主要读者对象2政治上标榜超党派而独立3经济上实行商业经营,广告是主要的收入来源,报价明显低于其他报纸4内容上,除了少数鼓吹社会改革,宣传改良主义主张的以外,一般着重报道地方新闻,社会新闻警事新闻。体育新闻以及其他软新闻。5形式上,文字简短通俗,编排活泼花哨 一初创阶段(1855-19世界末)

默多克案例分析

谁撼动了默多克的传媒帝国? ——“窃听门”事件分析 案例概述 2011年7月4日,英国《卫报》头条爆料,英国老牌“小报”《世界新闻报》在2002年非法窃听失踪少女米莉·道勒及其家人的电话,并擅自删除语音信箱中的信息,扰乱警方破案。失踪六个月后,道勒的遗体在树林中被发现。消息一出,英国举国哗然。 2002年3月的一天,13岁英国伦敦女孩米莉在放学回家途中失踪。6个月后,采蘑菇者在森林里发现米莉尸体,警方最后证实米莉遭到一个夜总会门卫绑架并杀害,但米莉遭绑架后活了多久,至今不清楚。米莉失踪期间,《世界新闻报》雇用私家侦探窃听她的手机语音信箱,这个侦探还删除了语音信箱内部分信息,以留出手机接收新信息的存储空间,从而有利于“更多新闻报道”。此举让米莉父母误以为女儿还活着,从某种程度上说,也干扰了警方对案件的侦破。这种行为终于激起英国各界公愤,成为压倒这份报纸的“最后一根稻草”。 《世界新闻报》是一份英国小报,每周日发行。该报纸是传媒大亨默多克的新闻集团旗下的报纸,通常被认为是太阳报的周日版。该报纸停发之前每周出版印刷3445459份,是世界上发行量最大的英语报纸,以报道许多名人以及涉及名人的丑闻的文章而出名。 2011年7月6日,英国议会针对《世界新闻报》的窃听丑闻,召开紧急会议,首相卡梅伦承诺展开独立调查。 于是,默多克宣布关闭《世界新闻报》,这份已有168年历史的报纸,让其在7月10日发行的最后一份报纸的头版上发出“谢谢大家,再见。”的绝唱中屈辱地死去。据称这期发行量达到500万份。 随着调查的深入,更多隐情浮出水面,被卷进本次窃听风暴的人物好似多米诺骨牌,纷纷都被拉下水。窃听阀门被彻底打开,丑闻如洪水般涌出,在英国掀起惊涛骇浪。自此,默多克传媒帝国伸往英国的触角遭到重重一击。 案例分析 一、新闻的过度自由与媒介传播的伦理道德 1.新闻自由—是权利也是责任 自17世纪弥尔顿“出版自由”的口号提出以来,“新闻自由”的口号也随之诞生,这标志着人类步入一个新时代。新闻自由是新闻理论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保障着人们相互之间进行通畅的交流。在当今世界,没有新闻自由,人们将失去一种最为有效的相互交流信息,意见的桥梁。在西方国家,出于对政府的不信任,公众认可传媒应享有充分的新闻自由,以监督政府的行为,保障公众利益。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