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资产阶级革命与改革专题复习

资产阶级革命与改革专题复习

资产阶级革命与改革专题复习
资产阶级革命与改革专题复习

资产阶级革命与改革专题复习

一、专题综述

世界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时期:

1.14、15世纪,是资本主义在欧洲兴起时期。新航路开辟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新兴的资产阶级通过文艺复兴等方式进行了反封建的斗争,为资本主义地进一步发展奠定了经济和思想文化基础。

2.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到拿破仑帝国的灭亡,属于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时代,是资本主义地成长和封建制度的衰亡时期。

在这一时期,英美法等国通过暴力革命推翻了封建专制或殖民压迫制度,建立起资本主义制度,确立了资产阶级统治。

3.从19世纪初到19世纪70年代,是世界资本主义发展的第三个时期。

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工业资产阶级队伍壮大,世界各地兴起了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运动,美、俄、日等国通过不同方式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标志着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上最终确立起来。

二、要点透析

1.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

(1)14世纪兴起的文艺复兴:它不仅是一场文化运动,也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其核心思想是人文主义,适应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的要求,是早期资产阶级反对封建统治的思想武器。

(2)18世纪兴起的启蒙思想运动:欧洲第二次思想解放潮流,推动了资本主义地发展,动摇了封建统治,为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做了思想舆论准备。

(3)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具有相同之处:他们都是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具有反封建的性质;都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宣扬了资产阶级思想。

(4)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的不同之处:时间不同,文艺复兴兴起于14世纪,资本主义萌芽时期;启蒙运动兴起于18世纪,资本主义发展时期;地点不同:文艺复兴兴起于意大利,启蒙运动兴起于法国;内容不同:文艺复兴宣扬人文主义,启蒙运动反对专制,宣扬民主、自由、平等,强调人权和法制。

2.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方式

近代历史上,由于各国国情和时代背景不同,造成各国确立资产阶级统治地位的道路各不相同。主要有三种途径:

(1)通过资产阶级革命推翻封建统治,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例:1640-1688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789-1794年法国大革命。原因: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时代,资产阶级与封建统治者尖锐对立,封建势力强大,资产阶级相对弱小,,因此必须团结下层人民用暴力方式推翻封建压迫,确立自己的同志。这就决定了他们必须通过革命的形式走上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

(2)通过民族解放战争,推翻殖民统治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例:1775-1783年美国独立战争。美国深受英国的殖民压迫,决定了美国独立战争的双重性质,既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又是一次民族解放战争。

(3)通过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逐步废除旧制度而走上资本主义道路。例:俄国1861年废除农奴制改革,日本1868年明治维新。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中叶在欧洲进行的工业革命,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为资产阶级最终战胜封建势力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早期资产阶级革命又使资产阶级在政治领域创造了一系列民主的政治制度,比腐朽落后的封建制度表现出更大的政治优越性和更为广泛的社会基础。迫于资本主义制度对封建制度的冲击,欧洲的俄国和亚洲的日本虽然资本主义发展并不充分,但统治者为了维护自身的统治地位先后进行了自上而下的改革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3.资产阶级的法律文献

资产阶级在革命过程中,还采用法律的形式巩固资产阶级革命成果。

(1)英国的《权利法案》:对国王的全力进行明确的制约,为限制王权提供了法律保障,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政权在英国确立下来。

(2)美国的《独立宣言》:宣告北美13个殖民地脱离英国独立,美利坚合众国诞生;1787年宪法确立美国为联邦制国家,实行总统制,实施三权分立原则;《宅地法》保证了人民对土地的需求,《解放黑人奴隶宣言》是黑人奴隶获得了人身自由,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直接推动了南北战争的进程。

(3)法国的《人权宣言》:体现了反对君主专制和封建等级制度的思想,具有进步意义。维护了资产阶级的利益,具有阶级局限性;《法典》确立了资本主义申汇的立法规范。

4.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的比较(见右侧四个表格)

表一: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的异同点

表二:美国独立战争和美国南北战争的异同点

表三:比较俄国1861年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

表四:日本明治维新和中国戊戌变法的异同点

三、学法指导

1.对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的评价:任何一个历史事件的发生,在历史上都会产生作用,推动或者阻碍着这个国家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在评价时既要看到其积极作用,又要看到其消极影响。

2.对资产阶级革命中的历史人物的评价:要充分认识他们对资产阶级革命的领导作用,同时也要看到他们的阶级局限性和时代局限性,要客观、全面、辩证地评价历史人物。

3.对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的比较:一般从事件发生的原因、靖国、结果、性质、影响等方面进行比较,探寻它们的共同规律;同时还要注意从不同角度的不同方面思考,发现它们之间的差异。

四、经典解析

例1.某历史学习小组对英、法资产阶级革命中的某些相同点进行总结,其中正确的是( )

①都受到欧洲启蒙思想的影响②都处死了封建国王③都通过了法律性文件④都曾建立过资产阶级共和国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该题考查学生对英、法两国资产阶级革命相关知识的掌握。两国都处死了封建国王--查理一世和路易十六,都通过了法律性的文件《权利法案》和《人权宣言》,另外,都曾经建立过资产阶级共和国,只是法国大革命受到欧洲启蒙思想的影响,而英国没有。答案:B。

例2.以下是1948年以来历次“美国人心目中最伟大的总统”评选的结果:

请回答:

(1)说说林肯为什么能够成为“美国人心目中最伟大的总统”?

(2)华盛顿和罗斯福对美国历史发展又做出了怎样的贡献?

解析:这是一道观察图表和分析材料的综合题。要求讲历史人物置身于特定的历史环境,从人物的主要活动中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地位,认识历史发展进程和历史人物的作用之间的关系。林肯、华盛顿、罗斯福都是美国著名的总统,都为美国做出了杰出的贡献,要围绕他们的主要活动来回答。

参考答案:(1)解放黑奴,维护国家统一,为美国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

(2)华盛顿:领导美国独立战争,赢得国家独立;当选美国第一任总统。罗斯福:实施“新政”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在二战中,领导美国人民抗击法西斯侵略。

例3.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明治皇政府把全国分成三府七十二县,县知事由中央任命,承认土地私有和买卖自由,为了迅速发展工商业,明治政府出钱建立了大批工厂,为“求知识于世界”,日本还请来了大批外国专家技师。

材料二:过去的西洋文明史是外国人引进的,从今以后,我们日本人要用自己的手将西洋文明带入国内。东西方人民风俗不同,思想自相悬殊,各国相沿的习惯历数千百年之久,纵使利害十分明白,也不该骤然强搬硬套。

(1)材料一反映了明治维新的哪些内容?

(2)日本政府在对外政策上有何变化?

(3)根据材料二,你认为在改革开放,借鉴外来文明方面我们应该怎样做?

解析:就本题来说,主要考查日本明治维新的相关内容,第一问主要考查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回答第二问时要把握明治维新先后历史现象的变化,突出对外政策的改变,第三问要结合日本明治维新的各项措施,找出可以借鉴的经验教训。

参考答案:(1)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允许土地买卖,引进西方技术,鼓励发展近代工业;努力发展教育。(2)明治为新前,日本实行闭关锁国政策,明治为新时,日本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大量引进西方技术:明治为新后,日本实行侵略扩张政策。

(3)多主动和外界交往;走出国门,选择西方文明为我所用。对外来文明不能生搬硬套,要选择性的进行取舍,才能对我有利。

中考历史复习专题 资产阶级革命与改革

专题六资产阶级革命与改革 一、资本主义时代的曙光 (一)文艺复兴 1、时间:14---16世纪 2、兴起地点:地中海沿岸的意大利,后来扩大到欧洲其他地方, 3、性质:是一场促进人们思想解放的文化运动。 4、核心:人文主义 5、代表人物:但丁(文艺复兴的先驱)的代表作《神曲》、达芬奇的代表作《最后的晚餐》、《蒙娜丽莎》 6、作用:文艺复兴推动了欧洲文化思想领域的繁荣,为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 (二)新航路的开辟: 1、代表人物及成就: 1492年受西班牙王室资助的哥伦布横跨大西洋,打通通往美洲(古巴、海地)的新航路。 哥伦布是第一个发现美洲大陆的人。 葡萄牙人达伽马发现好望角,到达印度。 麦哲伦穿越完成环球航行。 2、作用: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各地的交通往来日益密切,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欧洲大西 洋沿岸工商业经济繁荣起来,促进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二、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 (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640——1688】领导人:克伦威尔 1、根本原因:英国封建专制统治严重阻碍资本主义的发展 2、领导阶级:资产阶级和新贵族 3、经过:导火线:苏格兰人民起义 开始的标志:1640年,国王查理一世召集议会开会,筹集军费; 著名战役:纳西比战役 发展:1649年查理一世被推上断头台,英国成立了共和国(克伦威尔掌权); 结束:1688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发动宫廷政变,推翻专制统治。 4、结果: 1689年英国议会颁布《权利法案》,英国确立起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专政。 5、革命意义:英国资产阶级通过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确立起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统治,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道路,推动了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 6、革命特点:曲折性和不彻底性 7、关于《权利法案》 内容:规定不经议会批准,国王不能征税;也不能在和平时期维持常备军;国 王不能随意废除法律;也不能停止法律的执行。 限制的权利:税收权;军事权;立法权 颁布的作用:《权利法案》以法律的形式对国王的权利进行了明确的制约,英国开始确立起来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统治。 8、当今世界上实行君主立宪制的主要国家有:英国、日本等(只要有国王、天皇等君主的国家都是)。 (二)、美国的独立战争【1775——1783】领导人:华盛顿 1、背景:英国的殖民统治阻碍了北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2、经过:导火线:波士顿倾茶事件 开始的标志:1775年,来克星顿枪声。 转折点:1777年萨拉托加大捷是美国独立战争的转折点。 结束:1783年,英国承认美国独立,独立战争完成。 3、结果:美国制定1787年宪法,确立美国是一个联邦制国家,实行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 4、关于《独立宣言》 1776年7月4日,大陆会议发表 文件内容:痛斥英国国王对殖民地的暴政,宣布一切人生而平等,人们有生存、自由和追求幸福等不可转让的权利。. 文件发表意义:宣告英属北美13个殖民地独立,标志着美国诞生。 5、美国独立战争的性质:既是资产阶级革命,又是民族解放的独立战争。 6、历史意义(影响):美国独立战争结束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实现了国家的独立(民族解放运动),确立了比较民主的资产阶级政治制度;有利于美国资本主的发展(是资产阶级革命);对以后欧洲和拉丁美洲的革命也起了推动作用。 7、对华盛顿的评价(成就):在美国独立战争期间,担任大陆军总总司令,领导北美人民摧毁英国的殖民统治,实现了美国的独立;当选为美国的第一任总统,建立了比较民主的资产阶级政治体制。(但留下了种植园奴隶制度成为后来阻碍美国经济进一步发展的障碍。) (三)、法国大革命【1789—1794】领导人:罗伯斯庇尔 1、根本原因:封建专制统治阻碍了法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2、经过 ①开始标志: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法国国庆日) ②发展:资产阶级颁布《人权宣言》: 内容:宣称人们生来自由权利平等,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意义:体现了人民反对君主专制制度和封建等级制度的思想,具有进步意义。 ③1792年,法国建立了法兰西第一共和国。不久法国国王路易十六被推上断头台。 ④革命高潮:1793-1794罗伯斯庇尔掌握政权。 3、意义:法国大革命摧毁了法国的封建统治,传播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的进步 思想,对世界历史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4、特点:最大、最彻底、最典型 5、拿破仑帝国:1799年,拿破仑发动政变,夺取了政权。1804年建立帝国,1814年

最新-高中历史 土地革命和土地改革运动的区别教材精解

土地革命和土地改革运动的区别 鉴于中国特殊的国情,农民问题始终是民主革命的中心问题,而土地问题则是解决农民问题的关键。为了解决好农民的土地问题,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中国共产党通过一系列的土地革命和改革,消灭了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确立了农民土地所有制。但是,对于历史上的“土地革命”和“土地改革运动”这两个概念却存在着不同的解释,容易产生误解。 例如,《辞海》(1999年版)中对这两个概念的定义分别是:“土地革命:无产阶级领导农民消灭封建土地所有制,从政治上、经济上打倒地主阶级,解放农村生产力的革命。 土地改革运动:中国共产党领导广大农民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实现农民土地所有制的革命运动。” 这两个概念的内涵表述大同小异,从中看不出根本性的区别。 高中教材对这两个概念的表述可概括为:土地革命,指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党在革命根据地开展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和债务,满足农民土地要求的革命;土地改革运动,指解放战争时期和建国初期党领导的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农民阶级土地所有制的革命运动。 笔者认为,高中教材把这两个概念放在特定的历史时期中来表述,符合实际情况,观点明确,便于学习和使用。确实,这两个政策都是解决广大农民和封建主义的矛盾,在斗争方式、方针政策、历史作用等方面有着相似之处。那么,为什么应该把这两个概念区分开来使用呢?因为它们的内涵和外延存在着诸多区别: 第一,它们实行的阶段不同。土地革命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进行。1927年“八七”会议提出了进行土地革命的方针,开始了解决农民土地问题的实践;1928年12月毛泽东制定了根据地第一个土地法──《井冈山土地法》;1931年春制定出了一条完整的土地革命路线。土地改革运动分为两个时期:解放战争时期,党中央于1946年发出了《关于清算、减租及土地问题的指示》(即“五四指示”),1947年9月制定了《中国土地法大纲》,土改运动深入开展;建国初期,1950年6月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到1952年底,除一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土地改革基本完成。 第二,实施的范围和规模不同。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央革命根据地(当时在各根据地中面积最大,但也只有21个县)、赣南闽西根据地等7个革命根据地都程度不同地进行了土地革命。但从全国来看,范围不大,规模较小。解放战争时期,据1949年6月统计,全国已在有1.45亿多农业人口的解放区实行了土地改革;建国后土改规模更大,到1952年底,新中国的土地改革除新疆、西藏和某些边远少数民族地区外已基本完成,3亿多无地少地的农民分得了4600多万公顷土地和大批生产资料。这种广泛性和普遍性是土地革命所不具备的。 第三,方针政策不同,尤其是对富农的政策。1931年春,毛泽东制定的土地革命路线是:依靠贫农、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实行过程中,以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和债务为中心,从经济上、政治上,甚至从肉体上打倒地主阶级,改变土地所有制。对富农采取限制政策,没收其封建剥削性的土地。有些根据地还采取过“地主不分田,富农分坏田”的过激政策,打击面过宽。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总结了以前土地政策的经验和失误,贯彻依靠贫雇农,团结中农,有步骤、有分别地消灭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发展农业生产的土地改革总路线。实施过程中,没收地主土地和富农多余的土地、财产,但也给他们分配土地,给他们出路。建国初期,将过去土改中没收富农多余土地、财产的政策改变为保有富农经济

试述中国革命新道路理论的内容和意义。

1、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内容:包含中国革命的发展阶段、性质和国体政体等问题。(1)关于中国革命的发展阶段问题,毛泽东指出中国社会是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革命的进程必须分两步走,第一步是民主主义的革命,第二步是社会主义的革命。(2)在革命的性质问题上,毛泽东认为中国的民主主义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社会世界革命的一部分。(3)在革命的领导权问题上,毛泽东认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者只能是中国的无产阶级及其先锋队——中国共产党。(4)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国家构成和政权组织,毛泽东认为它只能是在无产阶级领导下的一切反帝反封建的人们联合专政的中华人民共和国。 2、现实意义:中国共产党走出的这条正确的道路,取得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胜利,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实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胜利;增强了中国人民的信心,为新中国的建设奠定基础。(一)历史过程 大革命失败后共产党人开始了对革命新道路的探索 1、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纠正了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投降主义错误,确定了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由此,提出了开创中国革命新道路的历史要求。 2、在武装斗争总方针的指导下,从1927年8月1日的南昌起义开始,到1928年底,中国共产党领导发动了上百次武装起义。为革命道路的探索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但是由于这一时期,党的指导思想是首先夺取中心城市来发展革命,这是俄国革命成功的道路。但实践证明,这条道路不适合中国国情。各地武装起义都遭到不同程度的挫折。 3、在挫折和教训面前,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一代共产党人,率先开始了从国情出发寻找革命新道路的探索。1927年9月,毛泽东领导发动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在原定占领长沙计划受挫后,毛泽东及时正确地分析了敌强我弱、革命处于低潮的形势,毅然决定放弃攻打城市计划,把革命力量转向敌人统治薄弱的农村。于是,他率部向井冈山进军,开始了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实现“工农武装割据”的伟大探索。经过近半年的艰苦斗争,中国革命史上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根据地宣告诞生。从此,中国革命找到了一条符合本国国情的正确道路。 (二)“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的提出 井冈山根据地的创建,从实践上为中国革命开辟了一条适合国情的正确道路。总结井冈山斗争的经验,1928-1930年,毛泽东先后写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以及《反对本本主义》等一系列著作,系统地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新道路理论。 (三)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理论内容 1、“工农武装割据”的总概念 这条道路的总概念,可以表述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以土地革命为基本内容,以农村革命根据地为战略依托,三者紧密结合,实行“工农武装割据”。先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和全国政权。 2、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可行性 通过对当时中国的现实国情的透彻分析,毛泽东认为,中国革命走这条道路的可能性在于:第一,中国是一个被帝国主义间接统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政治、经济的发展很不平衡,内部长期不统一。地方的农业经济和帝国主义划分势力范围的分裂剥削政策、造成了反革命统治间的长期分裂和战争,这是红色割据能够存在和发展的最根本的客观条件。 第二,在经过第一次大革命影响的地区,红色区域的建立和发展具备了很好的群众基础。第三,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不断激化,使中国革命的形势不断发展。这是红色政权必然要存在和发展的理由。 第四,有一支相当实力的正式红军的存在,是实现红色割据的武装保证。

什么是中国革命新道路,如何理解

《什么是中国革命新道路,如何理解》内容如下:10服设2班谭德林 一)开展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斗争1927年8月,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八七会议),彻底清算了大革命后期的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方针。 八七会议以后,举行了南昌起义、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广州起义。中国革命由此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 (二)走农村包围xx的革命道路 以农村为重点,到农村去发动农民,进行土地革命,开展武装斗争,建设根据地,这是1927年以后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规律所要求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条革命心道路的开辟,依靠了党和人民的集体奋斗,凝聚了党和人民的集体智慧。而毛泽东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三)毛泽东不仅在实践中首先把革命进攻的方向指向了农村,而且从理论上阐明了武装斗争的极端重要性和农村应当成为党的工作中心的思想 1928年,毛泽东写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社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等文章,明确指出以农业为主要经济的中国革命,以军事发展暴动,是一种特征;还科学阐明了共产党领导的土地革命、武装斗争于根据地建设这三者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 1930年,《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文中,毛泽东指出: 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域的建立和发展,是半殖民地中国在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农民斗争的最高形式,和半殖民地农民斗争发展的必然结果,并且无疑议的是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 (四)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理论,是对1927年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和根据地斗争经验的科学概括。它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同当时党内盛行的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错误倾向做坚决斗争基础上形成的。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理论的提出,标志着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资产阶级革命与改革史

https://www.docsj.com/doc/7e6269585.html, ------华夏教育资源库 资产阶级革命与改革史 一、资产阶级暴力革命: 1、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①背景:斯图亚特王朝实行封建统治,严重阻碍了英国资本主义发展并损害了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利益;国王查理一世的专横使各种矛盾激化。 ②时间:1640—1688年 ③领导阶级:资产阶级和新贵族 ④导火线:苏格兰人民起义 ⑤重要战役:纳西比战役 ⑥高潮:1649年查理一世被送上断头台,建立共和国 ⑦重要人物及事迹:克伦威尔指挥议会军在纳西比战役中击溃王军主力;50年代就任“护国主”,实行资产阶级军事独裁统治。 ⑧重要文献:1689年颁布《权利法案》为限制王权提供了宪法保障 ⑨意义:这人类历史上资本主义制度对封建制度的一次重大胜利。它为英国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扫清了道路,揭开了欧洲和北美资产阶级革命的序幕,标志着世界近代史的开端。 2、法国资产阶级革命: ①背景:启蒙思想的影响;封建制度束缚了资本主义的发展;第三等级要求改革;路易十六时财政危机 ②爆发: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 ③重要文献:制宪会议制订的《人权宣言》、拿破仑《法典》 ④巴黎人民三次武装起义:1789年7月14日,攻占巴士底狱;1792年8月10日,推翻君主统治;1793年5月底,推翻吉仑特派统治。 ⑤高潮:雅各宾派专政 ⑥重要人物:罗伯斯庇尔、拿破仑 ⑦意义:是资产阶级革命时代最大最彻底的一次革命。 3、美国独立战争: ①根本原因:英国殖民统治阻碍了北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②时间:1775—1783年 ③重大事件:1775年4月来克星顿枪声——北美独立战争开始;1775年5月组建大陆军,华盛顿为总司令;1776年《独立宣言》发表,美国诞生;1777年,萨拉托加大捷——美国独立战争的转折点;1781年约克镇战役英军投降;1783年,英国承认美国独立。 ④影响:推翻了殖民统治,使美国赢得独立;具有资产阶级革命性质,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对以后欧洲和拉美革命也起了失去作用。 4、美国内战: ①根本原因:南方奴隶制经济阻碍了北方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②时间:1861—1865年 ③导火线:林肯当选为总统 ④爆发:1861年南方军队挑起内战 ⑤重要文献:《宅地法》、《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⑥意义:废除了奴隶制,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又一障碍,为以后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 https://www.docsj.com/doc/7e6269585.html, -------华夏教育资源库

土地革命与三大战役

《土地革命与三大战役》导学单 【学习目标】 1、了解土地革命的内容与意义,区别解放区和国统区不同的社会面貌,了解其影响。 2、了解挺进大别山、三大战役的具体史实及其意义。 3、通过分析史实,认识共产党取得胜利的多种因素,知道决定战争胜利的是人心向背【学习重难点】 1、学习重点:三大战役 2、学习难点:认识共产党取得胜利的多种因素 【教学过程】: 【梳理】 1、1946年6月, 2、1947年2月,解放军粉碎国民党的全面进攻;1947年6月,、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12万余人,在鲁西强渡黄河,,揭开了 。 3、1948年9月—1949年1月三大战役 内容 战役 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 时间 作战方针关门打狗, 各个击破 中间突破, 肢解敌人 先打两头, 后取中间 战况 意义 【探索】 材料一: 【解放区】【国统区】 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 这个世界倒了颠,1946.6 1947.61948.91949.1

解放区得人民好喜欢, 万元大钞不值钱, 民主政府爱人民呀, 呼吁和平要流血, 共产党的恩情说不完 . 保障人权坐牢监。 呀呼嗨嗨, 一个呀嗨, 这个世界倒了颠, 呀呼嗨呼嗨, 呀呼嗨嗨嗨, “自由分子”抹下脸, 呀呼嗨嗨一个呀嗨. 言论自由封报馆, 民主宪法变戒严。 ——《解放区的天》——1946年《马凡陀山歌》地区 社会面貌解放区国统区政治上 经济上 结果 材料二: “蒋介石把他的主要兵力集中于陕北和山东,搞重点进攻,好比两个拳头一张,胸膛就露出来了。这样的兵力部署很像一个哑铃,两头粗,中间细,两头力量强,还有攻势;中间力量弱,处于防御。我们就攻其薄弱部分,从中央之突破,像一把尖刀,插入敌人胸膛。” ——毛泽东 联系书本P107图文资料 总结:请你从以下方面归纳共产党取得胜利的因素。 政治: 经济: 军事: 社会: 【启示录】 从解放战争的结果,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答案

第五章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一、单项选择题 1.A 2. C 3.A 4.A 5.C 6.D 7.C 8.C 9.A 10.A 11.C 12.D 13.A 14.B 15.B 16. A 17.D 18.B 19.D 20.A 21.D 22.D 23.C 24.B 25.B 26.A 27.A 28.D 29.A 30.C 31.D 32 .B 33.B 34.C 二、多项选择题 1.ABD 2.AD 3.ABC 4.ACD 5.ABC 6.ABCD 7.BCD 8.ABD 9.ABCD 10.AD 11.BCD 12.ABCD 13.ABCD 14.ABCD 15.AB 16. ABC 17.ACD 18.BC 19.ABCD 三、简答题 1.简析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初期的经济政策 南京政府建立初期,推出了一系列的经济政策和措施。 第一,大力整顿金融、税收、财政:建立了“四行二局”的国家金融体系,统一货币,改革币制,实行了法币政策。统一税制,裁撒厘金,实行统税,整理田赋、盐税。 第二,推行新的产业政策,重点发展国家资本工业,对采矿、冶金、机械、化工、电器等行业大力投资,初步奠定了国营重工业基础。同时,鼓励民族工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现代产业的发展。 第三,推动农业经济的发展,进行农业新技术的推广和普及,推行农村信用合作,实行租佃改良等,对农村经济的发展起了一定的作用。 国民政府尽管在整顿经济上采取了一系列政策和重大措施,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北洋政府后期经济发展停滞的状况,但是,也存在严重的问题。主要表现

在:其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膨胀,影响和遏制了中国民族工商业的发展;其二,没有改变外国资本控制中国经济的局面;其三,国民政府出台的经济政策和措施虽然很多,但很多措施并没有落到实处。 2.为什么中国革命只能以长期的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 第一,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的基本国情,决定了中国革命只能以长期的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近代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其内部没有民主制度,外部没有民族独立,因此,中国革命无议会可利用,无组织工人罢工的合法权利。这种特殊的国情,决定了无产阶级及其政党一开始就面临着组织武装斗争的任务。 第二,中国革命的敌人异常强大,也是异常凶残的,这就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用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 第三,敌我力量对比、帝国主义和国内各派军阀之间的矛盾、国内反动统治集团之间的矛盾以及中国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的状态,决定了中国革命的武装斗争将不可避免地要经历一个长期而曲折的过程。 3.中国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原因和条件是什么? 中国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原因有: 第一,近代中国经济发展不平衡,没有统一的资本主义经济,自给自足的地方性农业经济广泛存在,这为红色政权的存在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 第二,近代中国政治发展不平衡,广大农村是反动统治的薄弱环节,而农民又是革命的主力军,这又使红色政权获得了浓厚的阶级基础。 第三,帝国主义国家的间接统治和相互间的斗争,造成了军阀割据的局面和连绵不断的军阀混战,这使红色政权获得了存在和发展的缝隙。 第四,中国是一个大国,革命力量有广泛回旋余地。 中国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条件有: 第一,几个帝国主义国家间接统治的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大国。 第二,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的影响,有良好的群众基础。

中考资产阶级革命与改革专题复习.doc

中考资产阶级革命与改革专题复习 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根本原因:封建专制统治严重阻碍了英国资本主义发展。开始的标志:国王召集议会开会,筹措军费。过程:查理一世被送上断头台。结果:通过《权利法案》,英国建立起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专政。意义:英国资产阶级通过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确立了自己的统治地位,为英国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扫清了道路,推动了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权利法案》的颁布目的:为限制国王的权利;时间、机构:1689年;英国议会。内容:规定不经议会批准,国王不能征税;也不能在和平时期维持常备军;国王不能随意废除法律;也不能停止法律的执行。作用:《权利法案》以法律的形式对国王的权利进行了明确的制约。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统治开始确立起来。克伦威尔:克伦威尔率领的议会军队打败了国王的军队,取得了胜利。克伦威尔掌握了政权,担任“护国主”,实行了有得于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政策。当今世界上实行君主立宪制的国家有:英国、日本、西班牙、丹麦二、美国的独立战争根本原因:英国的殖民统治阻碍了北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领导阶级:资产阶级和种植园主阶级重大事件:爆发标志:来克星顿的枪声,建国:1776年7月4日,大陆会议发表了《独立宣言》。(7月4日为美国国庆节)转折点:萨拉托加大捷战争的性质:既是资产阶级革命,又是民族解放运动。历史意义(影响):美国独立战争结束了英

国的殖民统治,实现了国家的独立,确立了比较民主的资产阶级政治体制,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对以后欧洲和拉丁美洲的革命也起了推动作用。《独立宣言》内容:痛斥英国国王对殖民地的暴政,宣布一切人生而平等,人们有生存、自由和追求幸福等不可转让的权利。意义:宣告英属北美13个殖民地独立,标志着美国诞生。1787年宪法:宪法确立美国是一个联邦制国家,华盛顿当选为美国第一任总统。对华盛顿的评价:在独立战争期间,领导北美人民摧毁英国的殖民统治,实现了国家的独立,建立了比较民主的资产阶级政治体制。三、美国南北战争根本原因:南方奴隶制经济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导火线:林肯就任美国总统。战争的爆发:南方军队挑起内战,南北战争爆发。转折:林肯颁布《解放黑人奴隶宣言》。意义:提高了黑人奴隶的革命热情,踊跃报名参军,北方军队获得雄厚的兵源,战争形势开始有利于北方。南北战争的影响:是美国历史上的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性质)。经过这场战争,美国废除了奴隶制度,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又一大障碍,为以后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评价林肯:领导了南北战争,颁布了《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废除了奴隶制,维护了国家统一四、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根本原因:封建专制统治阻碍了法国资本主义的发展。领导阶级:资产阶级主要人物:罗伯斯庇尔开始标志:攻占巴士底狱。《人权宣言》:宣称人们生来自由权利平等,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影响:体现了反对君主专制和封建等级

中考历史专题复习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新人教版

中考历史专题复习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 亲爱的同学们,最后的冲刺时刻到了。为了你的尊严,为了你的幸福,为了你光辉的明天,请你放声朗读。人人都有希望,一切皆来得及。读吧,读出你的智慧,读出你的自信,读出你辉煌的历史! 方法:一课时读一个专题,快速读,反复读;排除干扰,心中有数;复习下一专题前,注意回忆上一专题。加粗的为重点,必须牢牢掌握。 专题五: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 一、步入近代——文艺复兴和开辟新航路 1、文艺复兴(14世纪——16世纪) 兴起:14世纪,意大利 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出现,新兴的资产阶级的产生。 指导思想:人文主义 内容:反封建、反教会。 实质:资产阶级思想文化运动。 先驱:但丁(旧时代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 神曲 代表:达芬奇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 莎士比亚罗密欧和朱丽叶、哈姆雷特 影响:推动了欧洲文化思想领域的繁荣,为欧洲资本主义的产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 2、新航路的开辟(15世纪——16世纪) 根本原因:欧洲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航路开辟:迪亚士——发现好望角;哥伦布——到达古巴、海地;达伽马——到达印度;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 影响:各大洲的交往日益密切,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欧洲大西洋沿岸的工商业经济繁荣起来,促进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为欧洲国家的殖民掠夺开辟了道路。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640~1688) 美国独立战争 (1775~1783) 法国资产阶级革命 (1789~1814)

文献《权利法案》:1689年议会通 过,为限制王权提供了法律保 障。意义:英国建立起君主立 宪制的资产阶级统治。 《独立宣言》:1776年7月4 日大陆会议通过,宣告北美英 属13个殖民地独立,美国诞 生。 1787年宪法——联邦政府成 立,华盛顿当选总统。 实行三权分立的原则。 《人权宣言》:1789年通过, 宣称人生来就是自由的,在 权利上是平等的,私有财产 神圣不可侵犯。体现了反对 君主专制和封建等级制度 的要求。 《法典》——维护资产阶级 利益。 意义英国资产阶级通过革命推翻 了封建君主专制,确立了自己 的统治地位,为发展资本主义 扫清了道路,推动了世界历史 的进程 结束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实现 了美国独立;确立了比较民主 的资产阶级政治体制,有利于 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对以后 欧洲和拉丁美洲的革命也起 了推动的作用 法国大革命摧毁了法国的 封建统治,传播了资产阶级 自由民主的进步思想,对世 界历史发展的影响很大 三、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的确立——美国内战、日俄改革 美国内战 背景 (根本原 因) 北方资本主义制度和南方种植园奴隶制经济之间的矛盾尖锐,在黑人奴隶 制存废问题上的矛盾不可调和 经过 1861年南方挑起内战;1862年林肯政府通过《解放黑人奴隶宣言》,扭转 战局(转折点);1865年北方胜利,内战结束 文献 《解放黑人奴隶宣言》——提高了人民群众和黑人奴隶的革命热情,战争形 势开始有利于北方,成为南北战争的转折点。 影响 是美国历史上的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经过这场战争,美国废除了奴隶制 度,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又一大障碍,为以后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 日本明治维新背景日本幕府统治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西方列强入侵,民族危机严重 性质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内容 政治:“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经济:允许土地买卖,引进西方先 进技术,鼓励发展近代工业(体现性质);社会生活:提倡“文明开化”,努力发展教育

资产阶级革命与改革

第十一课、第十二课、第十三课 中外链接:17—18世纪的中国政治特点:处于。17—18世纪世界历史发展的趋势:。 二、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异同: (一)相同点: 1、根本原因: 2、革命任务(目的): 3、革命性质: 4、结果: 5、影响:国内: 国际: (二)不同点: (1)具体的阻碍不同: (2)领导阶级不同: (3)革命特点不同: (4)过程不同:法国遭到外国武装干涉;英美没有。 (5)政体不同: 三、重要人物评价: 1、对华盛顿的评价: 2、对拿破仑的评价:

三、重要法律文件 后,颁布的法律文献有:《权利法案》、《1787年宪法》、《法典》。 中外链接: 1、戊戌变法曾试图建立君主立宪制,但最终失败。 2、中国近代资产阶级革命有:辛亥革命 (1)性质:是一次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资产阶级革命) (2)指导思想:三民主义 (3)目标:推翻清政府统治,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4)领导人:孙中山 (5)评价: 积极:政治上: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不是封建制度—这是辛亥革命最大功绩);经济上: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思想上: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所以说辛亥革命是成功的。 消极:结果:袁世凯窃取了革命果实,建立起北洋军阀的统治;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没有彻底完成,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所以说辛亥革命是失败的。

第18课、第19课19世纪中期资产阶级统治的巩固与扩大 一、资产阶级统治巩固与扩大的背景:工业革命的推动下 二、资产阶级统治巩固与扩大的表现:

本课总结: 1、与俄日改革同性质的中国改革是,同时期的改革是 2、19世纪60年代,世界上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有哪些?其中哪一历史事件与其他三个历史事件有本质的区别? 3、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方式有哪些?请举一例予以说明。 4、俄国1861年改革与日本明治维新的异同点? 同: (1)根本原因: (2)性质: (3)内容: (4)根本目的: (5)作用: (6)局限性: 最大的不同点: 5、日本明治维新和戊戌变法的异同: 同: (1)背景: (2)性质: (3)内容及主张: (4)作用: 最大不同点: 6、明治维新后,日本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给中国带来了深重的灾难,请结合史实予以说明。 7、从俄国1861年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中,能得出哪些启示?

土地革命

第3课土地改革(教案)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的内容。土地改革彻底废除了两千多年来的封建剥削制度,解放了生产力,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并为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创造了有利条件。本课前承新中国政权的建立,后启国民经济的恢复、发展和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在本章教材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 初二学生经过一年多的历史学科的学习,具备了一定的历史基础知识和综合分析能力,为教师在教学上提供了重要的基础知识。初二的学生好奇心强,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理解土地改革的开展原因、开展及基本完成;掌握《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公布,土地改革的历史意义,培养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引导收集整理或向家人、长辈了解有关土地改革的信息,理解和认识解放后的土地改革,形成正确的历史概念,学会收集、分析、整理信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土地改革的作用与抗美援朝的胜利一样,都进一步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还为即将到来的社会主义建设准备了条件。 四、重点和难点 1、重点:《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公布,土地改革的开展和完成。 2难点:土地改革的历史意义。 五、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搜集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提前预习课文,向家人了解土地改革的历史。 六、教学方法

通过播放视频创设情景,分组讨论、启发式教学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七、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课件播放歌曲《白毛女——秋收》通过杨白劳的唱词中唱到:“高粱谷子望不到到边,黄家的土地数不完,东家住高楼,佃户们来收秋,流血流汗当马牛……”这种状况是什么时候结束的呢?农民什么时候有了自己的土地呢?让我们一起进入第3课土地改革。 2、讲授新课: 本课共学习三个板块:农村筑起土地梦 改革掀起创新路 农业走向发展路 板块(一)农村筑起土地梦 课件展示中国农村解放前的具体情况。 师:通过上图可以看出当时土地大多掌握在谁的手中? 生:土地大多掌握在地主手里。

论中国革命新道路的探索及其意义

论中国革命新道路的探索及其意义 摘要:在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经过长期、艰苦、曲折的斗争,推翻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制度,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创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基本上完成了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任务,从而为实现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共同富裕创造了前提,开辟了(中国革命新)道路。 关键词;中国革命新道路;毛泽东 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领导中国各族人民为新民主主义而斗争的过程中,经历了国共合作的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全国解放战争这四个阶段,其间经受了一九二七年和一九三四年两次严重失败的痛苦考验。经过长期武装斗争和各个方面、各种形式斗争的密切配合,终于在一九四九年取得了革命的胜利,实现了中国革命新道路的艰难探索。 革命统一战线建立以后,全国的革命形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工农运动迅速发展;以五卅运动为核心的反帝爱国运动日益高涨;经过两次东征,广东革命根据地得到巩固;而这一时期,在帝国主义的指使下,各派军阀之间混战不休,激起了人民的强烈反对。为了推翻军阀统治,打倒帝国主义,1926年7月,国民政府出师北伐。北伐军在不到半年时间里,就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直指黄河流域。北伐战争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动摇了北洋军阀的统治,有力地推动了全国革命形势的发展。 一九二七年,蒋介石和汪精卫控制的国民党,不顾以宋庆龄为杰出代表的国民党左派的坚决反对,背叛了孙中山所决定的国共合作政策和反帝反封建政策,勾结帝国主义,残酷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人民。党当时还比较幼稚,又处在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的领导下,致使革命在强大敌人的突然袭击下遭到惨重失败,已经发展到六万多党员的党只剩下了一万多党员。 然而,中国共产党人没有被国民党反动派的屠杀行为吓倒,党仍然顽强地继续战斗。 周恩来等同志领导的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党的"八七会议"纠正了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错误,确定了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方针,会后举行了秋收起义、广州起义和其他许多地区的起义。毛泽东同志领导的湖南江西边界地区的秋收起义,创建了工农革命军第一师,在井冈山建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朱德同志领导的起义部队不久就到井冈山会师。随着斗争的发展,党建立了许多工农红军部队,创建了多个农村根据地,进行土地革命,开辟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在土地革命战争中,红军各个方面军曾连续击败国民党军队的多次"围剿"。1933年秋,蒋介石发动了对革命根据地的第五次“围剿”。由于王明左倾冒险主义领导造成的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红军被迫长征。革命根据地和白区的革命力量受到极大损失,红军从三十万人减到三万人左右,共产党员从三十万人减到四万人左右。 一九三五年一月党中央政治局在长征途中举行的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使红军和党中央得以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保存下来,并且在这以后能够战胜张国焘的分裂主义,胜利地完成长征,打开中国革命的新局面。这在党的历史上是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在日本帝国主义加紧对我国的侵略、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关头,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决定和实行了正确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党领导了"一二。九"学生运动,掀起了要求停止内战、抗日救亡的强大群众斗争。张学良、杨虎城两将军发动的西安事变以

世 界 近 现 代 史专题一:资产阶级革命与改革史

世界近现代史 一、资产阶级暴力革命 (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①、背景:斯图亚特王朝实行封建统治,严重阻碍了英国资本主义发展并损害了资 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利益:国王查理一世的专横使各种矛盾激化。 ②、时间:1640—1688年领导阶级:资产资级和新贵族 ③、重大事件:a.导火线:苏格兰人民起义; b.开始:1640年,英国国王查理一世召集议会开会。 c.转折(重要战役):纳西比战役; d.高潮:1649年查理一世被送上断头台,建立共和国 e.曲折:1660年查理二世复辟; f.结束:1688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发动宫廷政变。 ④、重要人物及事迹:克伦威尔指挥议会军在纳西比战役中击溃王军主力;50年代 初他就任“护国主”,实行资产阶级军事独裁统治。 ⑤、重要文献:1689年颁布《权利法案》,以法律形式对国王的权利进行了明确的制 约,标志着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统治开始确立起来。 ⑥、意义:a.英国资产阶级通过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是人类历史上资本主义 制度对封建制度的一次重大胜利。 b.确立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为发展资本主义扫清了道路。 c.揭开了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序幕,推动了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 (二)、法国资产阶级革命 ①、背景:启蒙思想的影响;封建制度束缚了资本主义的发展;第三等级要求改革; 路易十六的财政危机。 ②、爆发:1789年7月14日(后为法国国庆日),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 ③、高潮:雅各宾派专政 ④、拿破仑帝国:1804年加冕称帝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对内颁布《法典》,对外发 动战争;1812年远征俄罗斯失败,敲响帝国的丧钟;1814年法国 封建王朝(波旁王朝)复辟。1815年滑铁卢惨败。 ⑤、重要文献: A、1789年,制宪会议制订《人权宣言》,宣称人们生来自由,权利平等,私有财 产神圣不可侵犯。体现了反对君主专制和封建等级制度的思想。 B、拿破仑的《法典》,确立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立法规范。维护了法国资产阶级革 命成果,打击了封建残余势力,推动了法国以及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⑥、重要人物:罗伯斯庇尔(雅各宾派)、拿破仑 ⑦、意义:法国大革命摧毁了法国的封建统治,传播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的进步思想, 对世界历史的发展有很大影响。法国大革命是资产阶级革命时代最大最彻 底的一次革命,动摇了欧洲封建统治的基础。 (三)、美国独立战争(美国第一次资产阶级革命) ①、根本原因:英国殖民统治阻碍了北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②、时间:1755—1783年 ③、重大事件:1775年4月来克星顿枪声,北美独立战争开始; 1775年5月组建大陆军,华盛顿为总司令; 1776年《独立宣言》发表,美国诞生; 1777年,萨拉托加大捷,独立战争的转折点; 1781年约克镇战役英军投降; 1783年,英国承认美国独立。 ④、重要文献:

土地改革

第一次土地革命,1927年,规定要没收大地主和中地主的土地,没收一切所谓公产的祠族庙宇等土地,分给佃农及无地的农民。对于小田主则减租。强调贫农是农民运动的主要力量。9月,中共中央提出:“对于小地主的土地必须全部没收,实现‘耕者有其田’的原则。 第二次土地革命 1931年春为了保证革命根据地的建设和满足农民对土地的需求依靠贫农,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调动了一切反封建的因素,保证了土地革命的胜利,广大贫农雇农在政治上翻了身,生活得到了保证 第三次土地革命 1942年巩固根据地和争取抗战胜利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减轻了地主的封建剥削,改善农民的物质生活,提高农民抗日和生产的积极性,也有利于联合地主阶级抗日 第四次土地革命 1947年解放战争胜利发展的需要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按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 第五次土地革命,1950年夏,中国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废除封建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阶级的土地所有制.1952年底,全国基本上完 成了土地改革.在我国延续了数千年的封建剥削土地制度彻底废除了. 第六次土地改革,1978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以集体经济组织为发包方,以家庭为承包主,以承包合同为纽带而组成的有机整体。通过承包使用合同,把承包户应向国家上交的定购粮和集体经济组织提留的粮款等义务同承包土地 的权利联系起来; 鉴于中国特殊的国情,农民问题始终是民主革命的中心问题,而土地问题则是解决农民问题的关键。为了解决好农民的土地问题,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中国共产党通过一系列的土地革命和改革,消灭了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确立了农民土地所有制。但是,对于历史上的“土地革命”和“土地改革运动”这两个概念却存在着不同的解释,容易产生误解。 例如,《辞海》(1999年版)中对这两个概念的定义分别是:“土地革命:无产阶级领导农民消灭封建土地所有制,从政治上、经济上打倒地主阶级,解放农村生产力的革命。 土地改革运动:中国共产党领导广大农民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实现农民土地所有制的革命运动。” 这两个概念的内涵表述大同小异,从中看不出根本性的区别。 高中《中国近代现代史》(下册)教材对这两个概念的表述可概括为:土地革命,指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党在革命根据地开展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和债务,满足农民土地要求的革命;土地改革运动,指解放战争时期和建国初期党领导的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农民阶级土地所有制的革命运动。 笔者认为,高中教材把这两个概念放在特定的历史时期中来表述,符合实际情况,观点明确,便于学习和使用。确实,这两个政策都是解决广大农民和封建主义的矛盾,在斗争方式、方针政策、历史作用等方面有着相似之处。那么,为什么应该把这两个概念区分开来使用呢?因为它们的内涵和外延存在着诸多区别: 第一,它们实行的阶段不同。土地革命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进行。1927 年“八七”会议提出了进行土地革命的方针,开始了解决农民土地问题的实践;1928年12月毛泽东制定了根据地第一个土地法——《井冈山土地法》;1931

中国革命新道路

第五章中国革命新道路 一、专题理论线索 本章主要了解国民党政权的阶级性质、内外政策及其统治下的社会经济政治状况,掌握土地革命战争的必要性、正义性和进步性;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将士在长征途中表现出来的英雄气概,弘扬长征精神,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学习本章,学生应掌握中国共产党开辟中国革命道路的理论,领会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极端重要性;熟悉中国共产党总结历史经验,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对于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重要意义。 专题一:对革命新道路的艰苦探索 本专题以问题“中国共产党人是如何探索和寻找到中国革命新道路的”为切入点,让学生理解中国革命要取得胜利必须倡导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1、国民党在全国统治的建立 国民党政府的统治是地主阶级和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的统治,同北洋军阀的统治没有本质的区别。国民党实行一党专政和军事独裁统治,中国人民要争得民族独立和自身解放,就必须同这个政权作坚决的斗争。 2、土地革命战争的兴起 (1)大革命失败后的艰难环境 在国民党的统治下,白色恐怖笼罩着全国城乡。中国革命转入低潮,中国共产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党的组织遭到破坏,党的活动被迫转入地下,大批共产党员被捕、被杀。 (2)开展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斗争 为了复兴中国革命,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1927年8月1日,周恩来等领导的南昌起义爆发,9月9日毛泽东等领导的湘赣边界秋收起义爆发,12月11日,广州起义爆发。中国革命由此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即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3、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走向了武装斗争的道路,但到底应该以城市为中心,还是以农村为中心?这是摆在中国共产党人面前的一个必须解决的问题。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没有提供给我们农村包围城市的经验,三大起义也都以攻取城市为中心。但都失败了。到底何去何从,需要中国共产党人结合中国国情,创造性地应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在这个过程中,毛泽东同志做出了最重要的贡献。在会攻长沙失败后,他总结经验教训,率领的秋收起义部队及时转移到井冈山地区,创建了第一块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毛泽东不仅在实践中首先把革命的进攻方向指向了农村,而且从理论上阐明了武装斗争的极端重要性和农村应当成为党的工作中心的思想。毛泽东写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文章,论证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必要性、可能性。1930年5月,毛泽东在《反对本本主义》一文中,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