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四位晚清名人养生秘诀

四位晚清名人养生秘诀

四位晚清名人养生秘诀

在晚清政坛上,有几位不得不谈的人物,虽然后世对其品评莫衷一是,但可以肯定的一点是,均影响了近代中国半个世纪之久,为你推荐四位晚清名人养生秘诀。

晚清名人养生秘诀:曾国藩养生“十字诀”

晚清名臣曾国藩对养生颇有研究,他的养生经验可概括为“十字诀”:养心、素食、多动、早起、洗脚。他在家训中规定:“养生先养心。”即使在战事繁忙的时候,他仍每天坚持用“静坐”的方式修心养性。在饮食上,他则主张素食,并告诫曾家子弟:“夜饭不荤,专食素,亦养生之宜,且崇俭之道也。”曾国藩认为人体活动则气血和、经脉通,所以他坚持每天饭后走一千步。平日里出门时,只要没有急事,他都是徒步,很少骑马坐轿。早起床是曾氏家族的传统,曾国藩一直奉早起床为养生第一秘诀。在他的教导影响下,曾家人人“黎明即起,洒扫庭除”。他手下的幕僚、将领们也无不效法,没有一个人敢睡懒觉。另外,洗脚也是曾国藩每晚睡前的养生必修课。

晚清名人养生秘诀:左宗棠读书养生修德

晚清名将左宗棠以读书养性来调整情志,达到养生修德的目的。左宗棠非常尊崇“寡言养静”和“涵养须用敬”的古训。他对人谈起自己读书养生经验时曾说:“读书能令人心旷神怡,聪明强固,盖义理悦心之效也。”左宗棠通过读书达到老子所说的“万物将自化”的意境,也是一种自我超越。左宗棠的读书养生法就是抓住了调节情志这个养生的关键所在。

晚清名人养生秘诀:李鸿章书法修身养性

晚清重臣李鸿章的养生秘诀是通过练习书法来修身养性。李鸿章认为练字是一种“神养”。他曾向曾国藩学习书法,晚年则推崇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由于王羲之的真迹很少见,李鸿章便临摹唐僧怀仁《集王书圣教序》碑帖,临过之后,还要细看默想,力求神似。带兵期间他也坚持每天临习《兰亭序》,每日100个字,以定心气,临习之后并不让人看,只是作为修身养性的一个方法。他的这种“神养”,每日进行,从不间断。

晚清名人养生秘诀:翁同稣“磕头养生”

晚清大学士、同治和光绪皇帝的启蒙老师翁同稣的“磕头养生”法颇为神奇。用磕头来养身健体,翁同稣这是受了恩师全庆的影响。咸丰六年,翁同稣参加会试,全庆是当时的主考官。翁同稣得“进士第一”,全庆非常欣赏他的才华,故二人有师生之谊。光绪八年正月初四,翁同稣谒见老师。此时全庆虽已80有余,但精神矍铄,毫无老迈之态。翁同稣极其羡慕,便向老师求教养生之道。全庆对学生也毫不保留:“每日磕头一百二十,起跪四十次,此法最好。”翁同稣当时已50多岁,他按照老师的说法坚持“每夜磕头45次,起跪15次”,后来果然感觉此法有效,其后多年,他坚持不懈操行之,至晚年,翁仍面容红润,气体俱佳。其实,这种“磕头养生”是有科学道理的。老年人由于血气多滞,筋脉失养,常出现四肢关节活动不灵,腰肌强直,有的还会出现脊椎变形等情况。进行“磕头”运动,有助于气血周流通畅,增强肌肉弹性,提高肢节的灵巧和背腰的柔和,起到延缓骨骼和肌肉系统老年性改变的作用,从而达到推迟衰老和长寿的目的。

古今名人的养生密诀

古今名人的养生密诀 乾隆皇帝的养生密诀: 乾隆总结出十六字“长寿秘诀” :“吐纳肺腑 ,活动筋骨 ,十常四勿 ,适时进补”。这十六字中唯“十常四勿”须进一步说明解释。原来是“齿常叩 ,津常咽 ,耳常弹 ,鼻常揉 ,睛常运 ,面常搓 ,足常摩 ,腹常 施 ,肢常伸 ,肛常提 ;食勿言 ,卧勿语 ,饮勿醉 ,色勿迷”。实在是言简意赅 ,发人深思。 陈立夫的养生密诀: 立夫老人生于1899年,是个一生跨越三个世纪的高寿老人。立夫老人在《我怎么会活到一百岁》的开卷语写道:“长命百岁,是人人所期望的,但是非人人所能达到的。其原因甚多:有属于先天所禀赋,有属于后天的保养,有灾难而能逃过,有俗务而能减少。”先天的禀赋是长寿的基础。老人一生能熟睡且不发脾气,遇到困难只怪自己不怪别人,极少发脾气。后天的保养是长寿的关键。老人在他百岁华诞时,手书长寿秘诀:养身在动、养心在静、饮食有节、起居有时、物熟始食、水沸始饮、多食果菜、少食肉类、头部宜冷、足部宜热、知足常乐、无求乃安。立夫老人每天早晨5点起床,自行按摩10分钟,已持续了45年;三顿饭后散步,每次约走五、六百步,已坚持了20年。老人从八十岁起,就“六个不为”,谢绝一切礼尚往来,遵守不渝 . 邱吉尔的养生密诀: 1.意志坚强,宽宏大度。 邱吉尔曾几次竞选首相失败,但他毫不气馁,仍然像“一头雄狮”那样去战斗,最后果真取得了成功。他说过:“我想干什么,就一定干成功。”他不但意志坚强,而且待人十分宽厚,能够谅解他人的过失,包括那些曾强烈反对过他的人、虚怀若谷,使他摆脱许多烦恼。 2.开朗乐观,诙谐幽默。 邱吉尔被英国人称为“快乐的首相”。不论在公开场合,还是与家人在一起,他的谈话都充满幽默感。甚至在生命垂危之时,他也没忘记幽默。当时有人间他伯死不?他诙谐地说:“当酒吧间关门的时候,我就要走了,再见吧,朋友。” 3.善于休息,兴趣广泛。 第二次世界大战最激烈的岁月,邱吉尔昼夜不停地奔忙,没有足够的睡眠时间。由于他每天乘汽车穿梭于政府各部门之间,要在车上度过三四个小时,他就抓住在车上的空隙,趁机小憩。德国法西斯对伦敦狂轰滥炸时,有人发现他正在地下室里织毛衣呢!这是他特有的一种休息方式。邱吉尔的兴趣相当广泛,音乐、美术、文学、军事、政治等,无所不通。在绘画上他造诣很深,在文学上曾获诺贝尔奖金。如此广泛的爱好,陶冶了他的情操和博大的胸怀,给了他巨大的精神力量。

256岁的李青云的养生之道

李青云是我国近代一位精于养生的气功名家,四川綦江(今属重庆市)人,主要生活于清代。据他1928年所撰《长生不老秘诀》一书自述,说是出生于康熙l 7年(1778年),已经年满250岁。此说无法确考,也难以令人置信。但不管怎么说,李青云毕竟是年寿远超常人的高寿者。他经常在峨眉山、青城山一带采药,以卖药为生,以济世救民为务。李氏精于养生之道,其摄生颐养经验很多,概括起来主要有三条:一是清心寡欲,适性怡情;二是多游山林旷野,多做体力活动,以便运动筋骨血脉;三是助人为乐,与人为善。他在体育锻炼方面,曾经发表过许多精辟的见解,非常值得人们重视。 李青云酷爱体育运动,尤其喜欢游历名山大川,经常到各地采药谋生。其足迹遍布于四川、陕西、甘肃、河南、湖北、湖南、广西、辽宁、河北、山东、江苏、安徽、福建,乃至新疆、西藏一带。李青云每到一地,都要详细考察当地的民情风俗,重点了解中老年人从事体育锻炼和气功导引活动的情况。他在《长生不老秘诀》一书中说过,长寿的关键在于健身,要想健身就离不开体育锻炼,而锻炼的方法亦很重要。如果锻炼不得其法,那就很难取得好的效果。他说:“今恒见鲁、豫之民,锻炼非不勤也,体魄非不强也,而上寿者不及百年。”李氏在山东、河南一带亲眼看到,当地有不少青年人也包括部分中老年人,喜爱锻练武术来锻炼身体,这些人体魄雄伟粗壮,显得很健康,却极少看到有长寿老人,年寿最高的也达不到100岁。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李青云明确地指出主要原因是由于“锻炼之不得其法也。” 此种锻炼“特恃一刚气耳,用摧残之法而强其体魄。”这种方法虽然也有一定的锻炼作用,但对身体的损伤亦较大。将不可避免地会产生负面影响。 鉴于山东、河南一带的中老年人一贯采用劲劲的方法锻炼身体,尽管操练得极其勤奋,而能够获得长寿的人却很少,李青云便断定他们的锻炼方法不可取。那末应当怎样锻炼才算对头呢?李青云经过深思熟虑之后指出,其中最重要也是最为关键的只有八个字,那就是“刚柔相挤,阴阳调和”。他又进一步加以阐述说:“至(于)我所谓健身法者,合乎阴阳,调乎刚柔,不偏不激,而足以强身健魄之祛也。” 李青云提出用“刚柔相济,阴阳调和”的锻炼身体方法,这一条的确很重要,也很有价值,至今仍然对人们很有启发教育意义。参加体育运动只能因人而异,适可而止,一定要量力、

历史名人养生之道

历史名人养生之道 ●养生格言;拐杖只能支撑身躯,而坚强的意志却能支撑灵魂。 长寿老人健康路 陆游85岁:野游、骑马、渔猎、射箭、舞剑养花无所不爱,饮食有节、冷暖有度。 乾隆86岁:“吐纳肺俯、活动筋骨、十常四勿、适时进补”。十常是:齿常叩、津常咽、耳 常弹、鼻 常揉、睛常运、面常搓、足常摩、腹常旅、肢常伸、肛常提”,四勿是:食勿言、卧勿语、 饮勿醉、 色勿迷。 华佗:体育疗法创始人,五禽戏的始祖,人比门轴越转越灵活,健身在一个“动”字上。孟轲84岁:终身善养浩然正气,苦其心骨,饿其体肤,“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 能屈”。 魏传统:85岁时耳聪目明,体魄健康,口齿伶俐。人老心不老,信念不能垮。生活有规律, 饮食清淡, 坚持锻炼,酷爱文墨,勤奋不止,忙中有乐。 颜一烟:80岁时因笔耕不止而获首都精神文明奖。她说:艰苦的工作环境给我造成许多疾 病,但更主 要的是使我养成运动的好习惯和坚强的信念,忘掉年龄是我的长寿秘诀。 臧克家:91岁时身心双健,白发不多,耳聪目明,依然朝夕耕读。豁达自乐,宽容大度动 静结合,饮 食有节。 张学良已逾百岁:宽宏大量益长寿。 陈立夫已逾百岁:一辈子不生气。 蔡翘93岁:90出头时写文章介绍他的长寿秘诀:既要知之,也要行之,行之还要自始不渝。 脑要勤用, 食不多量,多呼吸新鲜空气,不要悲观。 医家翟济生:83岁时每天还骑自行车上下班,风雨无阻。他说:经常舒活筋骨,平易恬淡, 通达灵活。 人老愈重养生,然情绪稳定,不受不良情绪的影响,是养生的一大秘诀。 雷洁琼:91岁时被《华夏长寿》评为华夏女寿星,名列榜首。生活有序,饮食有节,勤于 工作,勤于动 脑,按时休息。 书画家谭建丞:95岁时精神矍铄,步履轻捷,仍有书画大作问世。少吃、多动、睡足,每 天睡十个小 时,晚餐吃粥。“别人无鱼肉不饭,我是无素菜生厌。老年人长寿还要归结于社会的安定, 否则,心 乱人不宁。” 名老中医窦紫丰:96岁时还为病人看病,她的长寿之道是六句二十四个字——勤学健脑, 遇气不怒, 膳食粗淡,烟酒不沾,起居有常,晨练不断。

帝王将相们的养生秘诀

帝王将相们的养生秘诀 提要:人有三宝,乃精、气、神。现代医学证明动静无节、思虑过度则亏精、损气、伤神,对身心大为不利。这里我们了解一下古代名人的养生诀窍,相信会对现代人有很大的启发。 苏东坡 苏东坡的四味“长寿药”实际上是强调了情志、睡眠、运动、饮食四个方面对养生长寿重要性,这种观点即使在今天仍然值得借鉴。当日张鄂向苏东坡征求养身方面的建议,苏东坡答曰:“养生长寿古方,药有四味。”于是乎苏轼当即挥毫泼墨。一曰无事以当贵;二曰早寝以当富;三曰安步以当车;四曰晚食以当肉。 陆游 陆游是我国的长寿诗人,长寿而目力不衰,特别在他年过耄耋以后还能“孤灯对细字”,实是奇迹。究其原因,他的长寿秘诀不外乎两个方面,中青年时期的锻炼:“少年学剑白猿翁,曾破浮生十载功。”参军游宦,十年走万里,骑射行猎为常课,《春感》一诗即追述了他壮年时候丰富多彩的健身活动。长期有规律的生活习惯,日常活动内容多样,他有诗云:“古人在山林,射自事樵汲。我虽迫耄期,勤慎亦在习”。诗中表明了“勤慎”的养生观点。所谓“勤”,就是适当的活动,“慎”,当是良好的言行修养。 李世民 养生百字铭:李世民的养生百字铭总结了人要想活得愉快和幸福,饮食起居、为人处事中,应遵循如下守则:欲寡精神爽,思多血气衰。少杯不乱性,忍让免伤财。贵自勤中取,富从俭中来。温柔终益己,强暴必招灾。善处真君子,刀咬是祸胎。暗中休使箭,乖里藏些呆。养性须修善,欺心莫吃斋。衙门休出入,乡党要和谐。安分身无辱,是非口慎开。世人依此语,灾退福星来。 书法养生:李世民是个书法迷和书法家,他对习书曾有这样的名言:“欲书之时,当收视返听,绝虑凝神,心正气和。”习书时,心要完全静下来,排除一切杂念,达到思想高

名人养生 郑板桥的养生之道

名人养生郑板桥的养生之道 对于郑板桥大家熟悉么?相信很多人都是知识的吧,他在书画上面是非常有成就的,除了这个他也是活到古来稀的一位名人,在但是那个年代能够活到73岁是很稀奇的。那么他有什么养生之道吗?下面我们就来看看他是如何养生的吧。 郑板桥的养生之道 一说起郑板桥,相信绝大部分的人是不陌生的,他是一位出生于清代康熙年间的名人,是一位康熙时的秀才,雍正时的举人,乾隆时的进士,曾经做过山东范县县令、潍县县令,一直活到73岁。 俗称人活70古来稀,在那个年代,73岁已算是高寿。由于他古怪荒诞,狂放无羁,做事松松跨跨,穿衣邋邋遢遢,作画疯疯傻傻,一生糊涂到家,所以,被当时的人们称为“扬州八怪”之一。 郑板桥诗、书、画技艺精湛,堪称三绝。尤以画竹彰显了他“清为官,勤为民”的高风亮节。他以独特的糊涂养生享誉中州,被世人戏称为“糊涂老人”,这也是老先生养生方面的独到之处。老人家的一生有五大糊涂: 一是糊糊涂涂吃饭 乾隆十二年,郑板桥由于开仓济民的善举被告发于朝廷,被撤职罢官。离开潍县时,他雇了三头小毛驴,一头驮着简单的行李,一头驮着两夹板书和一个乐器,另一头由一名随从骑着在前面引路。郑板桥为官清廉,心系民生,老百姓哭着挽留他,他画了竹和菊与他们道别,并题诗一首:“乌纱掷去不为官,囊橐萧萧两袖寒”。回到家里,他在自家的厨房写了一副对联,内容是“青菜萝卜糙米饭,瓦壶天水菊花茶。”这副对联虽直直白白14个字,但却说出了两层意思。一是反映了郑板桥清贫的家境,二也揭示了他对饮食的注重。他吃的是青菜萝卜糙米饭,喝的是天然水浸泡的菊花茶,用的是我国传统的瓦壶。郑板桥这种粗茶淡饭,不讲究,也不挑食,糊糊涂涂吃饭,从而糊糊涂涂地活到了古来稀的年龄。 古代医家和养生学家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发现,清淡和素食对健康长寿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据不完全统计,世界各地所发现的长寿地区的人,大多以谷类、蔬菜、瓜果为主食。如前苏联的格鲁吉亚有一个长寿地区和我国长寿之乡巴马,他们的饮食多以蔬菜、小麦、玉米为主。研究表明,新鲜蔬菜、干果、浆果等食物的生物活性极高,是延年益寿的可取食品。尤其是老年人,更应该注意控制肉食,多食一些富有营养的清淡食品,如豆油、菜油、青菜、水果、粗粮、豆类、海洋植物等,并能保持大便通畅,健脾益胃。 二是糊糊涂涂性情

十大名人的养生长寿秘方

十大名人的养生长寿秘方 第一篇范文:古代名人养生长寿九秘方 古代名人养生长寿九秘方 养生长寿秘方:一德 明代养生家吕坤说:“仁者可寿,德可延年,养德尤养生之第一要义。”明确提出要把道德修养、品德仁爱作为养生之最高准则。 养生长寿秘方:二字 宋代文学家苏东坡认为,养生在于“安”、“和”二字。“安”即静心,“和”即顺心。“安则物之感我者轻,和则我之应物者顺。”就是说,一个人对世界万物要有“安”“和”心态,以达到物我两相宜之养生境界。 养生长寿秘方:三戒 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 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意指养生非一 朝一夕,乃贯穿于人的一生,要行为检点,了解得失。 养生长寿秘方:四法 明代医学家万密斋提出养生之法有四:“一曰寡欲,二曰慎动,三曰 法时,四曰却疾。”即从保健的角度说,人要节制性欲谨慎行动,顺应时节,去除生病的隐患。 养生长寿秘方:五知 宋代名人周守忠说:“知喜怒之损性,故豁情以宽心;知思虑之销神,故损情而内守;知语烦之侵气,故闭口而忘言;知哀乐之损寿,故抑之而不

有;知情欲之窃命,故忍之而不为。”“五知”养生,勿要使“七情六欲”宣泄。 养生长寿秘方:六节 明代医学家汪绮石说:“节嗜欲以养精,节烦恼以养神,节愤怒以养肝,节辛勤以养力,节思虑以养心,节悲哀以养肺。”养生重在养身,养 身即养好人的“精、气、神”。 养生长寿秘方:七食 清代养生家石成金指出:“食宜早些,不可迟晚;食宜缓些,不可粗速;食宜八九分,不可过饱;食宜淡些,不可厚味;食宜温暖,不可寒凉;食 宜软烂,不可坚硬;食毕再饮茶两三口,漱口齿,令极净。”饮食得当, 肌体调理,是养生的重要保障。 养生长寿秘方:八乐 石成金认为人生之乐是:“静坐之乐,读书之乐,赏花之乐,玩月之乐,观画之乐,听写之乐,狂歌之乐,高卧之乐。”高尚、适宜的休闲方式,也是一种养生方法。 养生长寿秘方:九思 孔子曰:“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思无邪,养正气,养正气,乃养 生之精神。作为君子要看得明确,听得清楚,脸色温和,容貌谦虚,言语 诚恳,做事负责,有疑惑要想办法求教解决,生气的时候要想到后果灾难,获取利益时要想想是否合乎义理。 第二篇范文:长寿名人的养生经验总结

晚清名人的养生之道

晚清名人的养生之道 晚清名臣曾国藩对养生颇有研究,他的养生经验可概括为“十字诀”:养心、素食、多动、早起、洗脚。他在家训中规定:“养生先养心。”即使在战事繁忙的时候,他仍每天坚持用“静坐”的方式修心养性。在饮食上,他则主张素食,并告诫曾家子弟:“夜饭不荤,专食素,亦养生之宜,且崇俭之道也。”曾国藩认为人体活动则气血和、经脉通,所以他坚持每天饭后走一千步。平日里出门时,只要没有急事,他都是徒步,很少骑马坐轿。早起床是曾氏家族的传统,曾国藩一直奉早起床为养生第一秘诀。在他的教导影响下,曾家人人“黎明即起,洒扫庭除”。他手下的幕僚、将领们也无不效法,没有一个人敢睡懒觉。另外,洗脚也是曾国藩每晚睡前的养生必修课。 晚清名将左宗棠以读书养性来调整情志,达到养生修德的目的。左宗棠非常尊崇“寡言养静”和“涵养须用敬”的古训。他对人谈起自己读书养生经验时曾说:“读书能令人心旷神怡,聪明强固,盖义理悦心之效也。”左宗棠通过读书达到老子所说的“万物将自化”的意境,也是一种自我超越。左宗棠的读书养生法就是抓住了调节情志这个养生的关键所在。 晚清重臣李鸿章的养生秘诀是通过练习书法来修身养性。李鸿章认为练字是一种“神养”。他曾向曾国藩学习书法,晚年则推崇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由于王羲之的真迹很少见,李鸿章便临摹唐僧怀仁《集王书圣教序》碑帖,临过之后,还要细看默想,力求神似。带兵期间

他也坚持每天临习《兰亭序》,每日100个字,以定心气,临习之后并不让人看,只是作为修身养性的一个方法。他的这种“神养”,每日进行,从不间断。 晚清大学士、同治和光绪皇帝的启蒙老师翁同稣的“磕头养生”法颇为神奇。用磕头来养身健体,翁同稣这是受了恩师全庆的影响。咸丰六年,翁同稣参加会试,全庆是当时的主考官。翁同稣得“进士第一”,全庆非常欣赏他的才华,故二人有师生之谊。光绪八年正月初四,翁同稣谒见老师。此时全庆虽已80有余,但精神矍铄,毫无老迈之态。翁同稣极其羡慕,便向老师求教养生之道。全庆对学生也毫不保留:“每日磕头一百二十,起跪四十次,此法最好。”翁同稣当时已50多岁,他按照老师的说法坚持“每夜磕头45次,起跪15次”,后来果然感觉此法有效,其后多年,他坚持不懈操行之,至晚年,翁仍面容红润,气体俱佳。其实,这种“磕头养生”是有科学道理的。老年人由于血气多滞,筋脉失养,常出现四肢关节活动不灵,腰肌强直,有的还会出现脊椎变形等情况。进行“磕头”运动,有助于气血周流通畅,增强肌肉弹性,提高肢节的灵巧和背腰的柔和,起到延缓骨骼和肌肉系统老年性改变的作用,从而达到推迟衰老和长寿的目的。

[作文素材]五位古代名人养生故事「精选」

[作文素材]五位古代名人养生故事「精选」五位古代名人养生故事「精选」 导语:其实论养生方面的思想,仿佛古代文人雅士更加深邃,一句诗的字里行间就能看出一个养生的大道理。下面是对于古代五大文人的养生轶事的讲述,让我们一起看看古代名人养生故事,了解古代文人如何养生。 李清照的文学创作非常丰富,包括诗、词、散文等,以词作最为后人称颂。18岁与太学生赵明诚结婚后,生活相当美满,夫妇唱和诗词,鉴赏书画金石,在丈人中誉为夫妻的楷模。后金兵入侵,家乡沦陷,举家南迁,而且丈夫突然病死(赵明诚死时她46岁),使她身心都受到极大的打击。 可是,她支撑着、抗争着,活过了古稀之年。李清照的养生、长寿得助于她自幼喜郊游,并为多种技艺的爱好者。由于喜欢户外活动,常常接触大自然,除了筋骨得到锻炼以外,也养成一种豁达、豪放的性格。晚年的李清照,虽生活在国破家亡的境况中,但由于她自幼养成的豁达大方的素质,使她以一弱女子而能经受风霜雨雪、天灾人祸的打击,而意志却更坚强,得到古稀之寿。 颜真卿是我国唐代著名的爱国政治家、诗人和书法家。公元785年,时年76岁的他不幸被图谋叛变的军阀李希烈缢死在蔡州(今河南汝南县)龙兴寺。颜真卿从小喜爱体育运动。 公元784年,正当颜真卿75岁诞辰,亲友们纷纷前来祝贺。他非常高兴,不仅给人们表演了书法,也表演了体操绝技。他先叫家人搬来两张太师椅,立身在两椅的中间,用两手握着椅背,连续做了百余下“屈臂撑”。接着又叫家人抬过一张空床,他用双手按着床的东南角,两脚用力一蹬,身体轻快跃过床。这“跳马”表演,他重复做了五六次。 随后,他用一张宽约3尺余的席子将自己的身体围起来,直立地上,说道:“看我跳出去!”只见他两手稍为一按,双脚顺到用力一蹬,早已飞身跳出高达3尺余的席子,轻巧地双脚落地。颜真卿坚持锻炼,直至古稀之年仍体魄强健,技巧超人。 袁枚是我国清代中叶的著名文学家。袁枚从青少年时代就热爱大自然,常在风光秀丽之处构思诗文。中年之后脱离官场,过着逍遥自在的生活,游山玩水达40年之久。70岁还从安徽、江西,到广东、广西、湖南游了一大圈,途经风景胜地黄山、庐山、罗浮山、桂林、洞庭湖,一路寻幽访胜。 回家之后踌躇满志,写下:“自觉山水胆足夸,年赴七十走天涯。公然一万三千里,听水听风笑到家。”袁枚80岁时仍然能徒步登山,步履稳健。清代学者为其80大寿写的两句贺词是:“八十精神胜少年,登山足健踏云烟”。加上他心情怡静,乐观无忧,使他享有82岁的高龄。

古代名人的养生之道

古代名人的养生之道 春秋时期的思想家、哲学家老子,不但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同时还是个养生家,据说活了160多岁。《史记》中说:“盖老子百有六十馀岁,或言二百馀岁,以其修道而养寿也。” 老子认为,自然界是人类生命的源泉,人要维持生命活动,就必须顺乎自然,并要适应自然变化的规律。老子还要求,养生首先要做到:少私念、去贪心,并要有知足常乐的心态。认为追逐荣利、嗜欲无穷,是招灾惹祸之源,是伤身损寿之根。老子在《道德经》一书中,多处提到静和柔,认为柔和之气是人体的生机之气,就像出生婴儿生机盎然、朝气蓬勃。所以说,当我们常处于静和柔中,有利于生发人体的真元之气。老子的顺乎自然、怡淡寡欲、静养柔气的养生观点,后经历代医家和养生学家的不断补充、提高,逐发展成为我国独特的“中医养生之道”。 继老子之后的道家代表人物庄子,也是著名的养生家。在人均寿命只有30多岁的先秦时代,庄子竟然活到了83岁,这在当时来说,不能不算是创下了高寿的奇迹。庄子云:“人之养生亦当如是,游于空虚之境,顺乎自然之理。”这里的“空虚之境”并不是寄情于虚无缥缈,而是说要保持健康、赢得长寿,就须清心寡欲,遵循自然法则。而所谓的“清心寡欲”,指的是决定长寿的主要因素在于人的思想情志,因此庄子十分推崇心境平和、从容自得、处世旷达。从庄子以上

言论我们不难看出:人要想达到健康长寿,首先要做到无忧无虑、安逸自在。 另外,庄子还特别强调养生要保持平常心、涵养自制力。《庄子・让玉》篇中日:“不能自胜而强不从者,此之为重伤者也。”其意思是说,不能克制自己消极的情绪,而又硬去不顺从自我感情,错误的观念就会和良知相抵牾,反而平添了内心的烦恼,这样最易造成自伤而折寿。除此之外,庄子还将老子的“少私寡欲”发展成“无欲”。并明确指出:只有做到彻底的“忘我”,才能达到真正的“无欲”;只有在“清静无为”中,才能获得真正的养生之道,而尽其天年。庄子还认为:养生就像庖丁解牛那样,找出规律、游刃有余、不受损伤,便可达到保身、全生、延长寿命的目的。 春秋末期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尽管他一生坎坷,其政治理想在当时无法得到实施,可还是活了73岁。而他长寿的主要原因,就是注重养生之道。孔子晚年对饮食很有讲究,有八不食的习惯,从现在的保健、饮食卫生观点来看,大部分也是正确的。这八不食是:食物变颜色了不吃、食物变味了不吃、粮食陈旧了不吃、鱼和肉不新鲜了不吃、不时新的菜蔬不吃、烹调不当的食物不吃、佐料放得不妥的饭菜不吃、从市场上买回来的酒和熟肉不吃。 除此之外,孔子还有一句名言:“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在这里“食”是指粮食,“脍”是指切碎了的肉。意思是说,要多吃经过精加工的粮食,吃的肉也是切得越细越好。孔子认为:只有美食精细,才可颐年。这句话对于上了岁数的人来说,还是有一定道理的。老年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