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提纲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提纲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提纲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

第1课 鸦片战争的烽烟

一、林则徐虎门销烟

1、时间:1839年6月3日

2、地点:广州虎门海滩

3、人物:林则徐(——全球禁毒第一人,被称为“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民族英雄)

4、影响:①虎门销烟向全世界表明了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决心和勇气。②振奋了民族精神,维护了民族尊严。林则徐是中华民族的民族英雄。

二、鸦片战争(第一次鸦片战争)

1、时间:1840年6月--1842年8月

2、原因:(直接原因、借口或导火索)林则徐的虎门销烟。

(根本原因)为了打开中国的市场,推销工业产品,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

3、结果: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南京条约》

内容:①开: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

②关:英国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需同英国商定

③割:割香港岛给英国

④赔:赔偿英国2100万银元

4、影响:①《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②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丧失了独立自主的地位。

③古老的中国开始被卷进世界资本主义的漩涡。

④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性质发生变化,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

近代 史开始的标志。

5、历史教训:“落后就要挨打”是鸦片战争失败的深刻历史教训。

6、中国在鸦片战争中失败的原因:

(1)主观上:①清政府政治腐败;②中国封建经济落后;

③中国军事技术和装备落后;④清朝统治集团军事指挥失当等

(2)客观上:英国处于资本主义上升时期,资本主义经济发达,力量雄厚,科技先进。

(3)根本原因:腐朽没落的封建主义不能对抗新兴的资本主义。

三、《海国图志》——新思潮的萌发

1、魏源著《海国图志》

2、主张: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长技”是指西方先进的军事技术)

3、作用:挑战了闭关自守的传统观念

第2课 劫难中的抗争

时间:1856-1860年

1、第二次鸦片战争 起因:英法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

(“海盗式的扩张”) 结果:英法联军进入北京城,火烧圆明园

①时间: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②割占我国东北和西北15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

2、俄国趁火打劫 ③《瑷珲条约》 割占中国东北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60多万平方公

民族英雄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福祸避趋之。”

劫难

里土地,是割占土地最多的一个条约

1、太平军痛打洋枪队:领袖:洪秀全;定都南京(改名天京);在上海的青浦与太仓地区与

洋人展开激战,并在浙江慈溪击毙洋枪队首领华尔。(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客观原因是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镇压)

2、左宗棠收复新疆:(1)新疆危机:①阿古柏入侵新疆②1871年,俄国出兵侵占伊犁

(2)结果:左宗棠以武力收复新疆(除了伊犁在1881年通过谈判收回)为了加

强对西北边疆的管理与防务,根据左宗棠的建议,清政府于1884

年设立新疆行省。

第3课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

一、甲午中日战争

1、时间:1894年——1895年

2、原因:为实现征服朝鲜、侵略中国、称霸世界的梦想。

3、主要战役:黄海海战(抵抗将领:邓世昌),

威海卫战役(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4、结果: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

5、《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

注:①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使得西方殖民者的

侵略势力深入到中国内地、腹地——长江中游一带;②允许日本在中

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使得西方列强开始对中国进行经济侵略的第二

步——资本输出;

6、影响:①《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

②它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和民族危机。

7、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失败的原因:清政府政治腐败,经济落后,军备不足,装备落后等

二、瓜分中国的狂潮(课本18页码“时局图”)

第4课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年-1901年)

一、八国联军侵华(八国是指:俄、英、美、日、德、法、意、奥—奥匈帝国)

1、时间:1900年6月

2、目的:为镇压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首先在山东兴起,口号是“扶清灭洋”,失败的客观原因是中外

反动势力的联合镇压)

3、侵华罪行:八国联军由英国海军中将西摩尔率领,攻陷天津、北京,烧杀抢掠,无恶不作。

4、中国军民的抵抗:廊坊、杨村阻击战

5、结果:清政府被迫签订了《辛丑条约》

(1)时间及地点:1901年,北京

(2)主要内容:

①清政府向各国赔款白银4.5亿两,以海关等税收作担保,分39年还清,本息共计9.8亿两;(赔款数额最大)

②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在界内居住;

③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利用清政府统治中国——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④清政

《马关条约》内容

割地辽东半岛,台湾,澎湖

列岛

赔款白银2亿两

开埠开放沙市、重庆、苏州、

杭州

设厂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

设厂

火烧圆明园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次浩劫,一方面暴露了资本主义掠夺的狰狞面目,

有力的驳斥了所谓欧洲人是“文明人”的谬论,一方面也暴露了清政府的腐败无能,

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丧失了更多的权益。

第二次鸦片战争进一步加深了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中国丧失了更多的领

土和主权,帝国主义势力从沿海深入到我国长江流域。

抗争

府拆毁天津大沽到北京沿线设防的炮台,允许列强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

6、影响:①《辛丑条约》的签订,清政府完全成为西方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清政府变成了“洋人的朝廷”;②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探索

一、关于近代化

1. 所谓“近代化”是指中国社会由古代封建社会向近代社会(资本主义社会)转变的过程。

2.中国社会近代化指的是中国人民向西方学习、探索救国之路的过程,它包含了政治上的民主化、经

济上的工业化、思想上的自由民主化三个方面的内容,

经济上:工业化——(洋务运动)富强;

政治上:(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反侵略——民族独立,反封建——民主自由;

思想文化上:(新文化运动)学习西方——思想解放。

3. 中国近代化特点是由学习西方的技术(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文化这样一个由点到面、由浅到深、

由表及里的过程。

二、知识要点

(一)学习西方技术:洋务运动(开启中国经济近代化)——地主阶级洋务派

(1)代表人物:中央:恭亲王奕訢;地方: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

(2)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和练兵方法,建设近代化国防。

(3 )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清朝内忧外患

(4)目的:维护清政府统治。

(5)时间:19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

(6)口号:前期“自强”、后期“求富”。

思考: 1、从《南京条约》的签订到《辛丑条约》的签订,中国社会发展呈现出一种什么趋势? 答:中国一步一步地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中国是怎样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

①中英《南京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

会;

②中日《马关条约》的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③《辛丑条约》的签订,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从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得到启示? 答:启示是“落后就要挨打”,只有国家强盛才能维护领土的完整和主权的独立;清政府腐败无能;帝国主义本质是侵略;中国近代是一部屈辱史、斗争史。

列强的侵略 1、 鸦片战争 2、 第二次鸦片战争 3、 甲午中日战争

4、 八国联军侵华 中国人民的抗争 1、 民族英雄林则徐虎门销烟 2、 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3、 民族英雄左宗堂收复新疆 4、 民族英雄邓世昌在黄海海战中壮烈牺牲

5、 义和团运动在廊坊、杨村一代狙击八国联军 中国近代首都北京三次遭劫:①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1860年

10月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②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期间八国联

军攻占北京到处烧杀抢掠,无恶

不作。③日本全面侵华战争,北

京失守; 对列强侵略和中国人民的反抗的感悟、启示:说明了落后就要挨打,清政府的腐败落后;中国

人民具有坚强的反抗侵略的精

神;发展才是硬道理;青少年要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

(7)主要内容:

①以“自强”为口号,创办近代军事工业

1865年李鸿章在上海设立江南制造总局,当时国内最大的军火工厂;

曾国藩在安庆创办的安庆内军械所(最早建立的);

1866年左宗棠成立福州船政局)

②以“求富”为口号, 创办近代民用工业

李鸿章创办开平矿务局、上海机器织布局;

张之洞创办湖北织布官局和汉阳铁厂(近代中国第一个近代化钢铁企业)

1872年上海轮船招商局,当时中国规模最大的民用企业之一;

1880年唐胥铁路,中国开始拥有自己的铁路;

1880年清政府在天津设立电报总局;1881年天津至上海之间电报线路架设成功。

③筹建新式陆海军(建成南洋、北洋、福建三支水师)

④创办新式学堂,培养新式人才:京师同文馆(1862年)——洋务派创办的第一所新式学堂,中国近

代第一所新式学堂。

(8)性质:是一场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9)破产的标志: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水师舰队全军覆没。

(10)失败的根本原因:仅学习西方先进的技术,而不改变中国落后的政治制度。

(11)评价:洋务运动发生在中国近代社会新旧交替的特殊历史阶段中,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洋务派的主观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它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但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洋务运动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生产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西方经济势力的入侵,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开端。

(二)学习西方政治制度

1、维新变法运动(开启中国政治近代化)——资产阶级维新派

(1)目的:变法(实行君主立宪制)图强,发展资本主义。

(2)序幕:康有为、梁启超发起公车上书(1895年)

(3)发展:①维新派在各地创办报刊,组织学会,开办学堂,培养人才;②传播思想,制造舆论,

主要表现是严复译述《天演论》,严复是中国近代启蒙思想家

(4)高潮:百日维新

①1898年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变法。——开始的标志

②主要内容:经济方面:发展农工商业;

军事方面:训练新式陆海军;

政治方面:创办报刊,开放言论,取消多余的衙门和无用的官职;

文化教育方面: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今后科举考试废除八股文。(如:京师大学堂—

—这是戊戌变法惟一保留下来的成果)

(1)1909年京张铁路建成通车,这是中国人自行设计和修筑的第一条铁路(詹天佑); (2)状元实业家——张謇:(实业救国)创办大生纱厂,《马关条约》签订刺激了中国一部分官僚、地主和商人投资新式工业的爱国热情,民间出现投资设厂、兴办实业的高潮。一战时由于西方列强忙

于一战,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经济的掠夺,中国民族工业获得了一个难得的发展机遇,这是中国民族工

业发展最好时期。一战后帝国主义列强卷土重来,中国民族工业濒临破产。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结束。

③结果:1898年9月,顽固派发动戊戌政变,变法失败。——结束的标志

(5)意义: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西方科学技术的传播;有利于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参与政权;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为资产阶级思想的传播奠定了基础。

(6)失败原因:①资产阶级的软弱性(根本原因);②以慈禧为首的封建顽固势力的镇压;③脱离群众,依靠没有实权的皇帝;

(7)戊戌变法的实质:资产阶级与封建势力的斗争

(8)维新变法运动的性质:是一场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也是一场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

2、辛亥革命——资产阶级革命派(P40-44)

(1)主张:用革命的手段,推翻清政府的统治,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2)经过:

①1894年,孙中山在美国檀香山建立兴中会(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第一次喊出了“振兴中华”口号。

②孙中山创立同盟会时间:1905年。

地点:日本东京

组织基础: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

革命目标:推翻清朝统治,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机关刊物:《民报》

性质:第一个全国规模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革命纲领:“三民主义”驱除达虏、恢复中华—民族主义;

创立民国—民权主义(核心);

平均地权—民生主义;

③武昌起义:1911年10月10日晚,新军革命党人打响第一枪,武昌起义胜利后,仅一个多月时间,全国就有十几

个省宣布脱离清政府独立,形成了席卷全国的革命浪潮。(P41)

④中华民国的成立:(开始采用民国纪年)(计算方法:+或-1911)

时间、地点:1912年1月1日、南京,孙中山就任临时政府的临时大总统

措施:临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政治经济和社会改革的法令;

颁布了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意义:①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这是辛亥革命取得的最重要的成果);②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这是辛亥革命最深远的影响);

③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3)结果: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中国仍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 4 )性质:是一场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

(三)学习西方思想文化:新文化运动——资产阶级激进民主派(P45-48)

(1)背景: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制度并没有真正实施,袁世凯在思想界掀起“尊孔复古”的逆流。

(2)标志: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新青年》,后来《新青年》编辑部迁到北京。

(3)人物:

①陈独秀——创办《新青年》,明确提出“文学革命”的口号;

②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主张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

③鲁迅——发表《狂人日记》,揭露了封建礼教的吃人,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树立起

新文学的典范。

④李大钊:在中国最早宣传马克思主义,发表了《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和《庶民的胜利》

(4)主要阵地:《新青年》和北京大学。

(5)口号:“民主”(Democracy----德先生)和“科学”(Science----赛先生)。

(6)内容: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愚昧;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7)斗争矛头:直指封建儒家思想,提出了“打倒孔家店(代表封建专制制度和旧礼教旧道德的孔子

学说)”的口号

(8)影响:激发了广大青年追求新思想的热情,促使人们冲破封建思想的罗网,探索救国的新出路,

在近代中国掀起了一场思想解放的风暴,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奠基了思想基

础。不过,新文化运动中也有对东西文化绝对否定或绝对肯定的偏向,这一直影响到后

来。

第10课 清末民初的文化与教育 (P50-53)

1、1898年设立京师大学堂这是中国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也是百日维新留下的惟一成果,1912年改名为北京大学;

2、1904年颁布《奏定学堂章程》,这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以教育法令公布并在全国实行的学制;

3、1905年废除科举考试,这是中国教育史上的一件大事。

4、19世纪70年代《申报》在上海创办,这是中国近代第一份商业性报纸,是中国近代传媒的先驱。

5、1897年商务印书馆在上海创办,以编印教科书、工具书和翻译介绍西方学术著作为主,是中国近代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之一。

第11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

1、照相术:时间:19世纪30年代末诞生,40年代以后传入中国。

作用:①留下珍贵的历史资料。②保留社会发展的真实证据。③提供珍贵的影像资料。

2、电影:1895年由法国人发明

1896年,上海徐园“又一村”放映“西洋影戏”,这是中国近代第一次放映电影。

1905年,中国人自己拍摄第一部影片《定军山》,这是一部京剧艺术纪录片

20世纪30年代,中国电影事业初具规模。

意义:电影使人们的社会生活变得丰富起来。

3、剪发辫,改称呼

1912年3月,孙中山以临时大总统名义颁布剪辫令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还颁布法令,规定民国政府的职员之间一律改称职务。民间普通称呼改为“先生”或“君”,体现了资产阶级追求平等的愿望。

4、服饰的变化

西服:男士正式场合的首选服装

中山装:这一时期最具特色的服装(融合西式服装和中式服装的特点)(中山装的含义P57)

女式:高领服装开始流行,是现代中式旗袍的雏形。

意义:服饰是社会生活的一种反应。受西方影响、人们思想解放、追求自然美。

第三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第13课 伟大的开端(P63-67)

一、五四运动

1、时间:1919年5月4日;

2、导火线: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

3、口号: “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最能体现运动性质的口号)、“拒绝在巴黎和会上签字”

废科举之利

有利于学习西方先进的近代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 ② 有利于培养适应时代发展的人才。 ③ 有利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④ 总结:这是中国近代教育发展,进步的重要表现。 科举之弊 A 、考试内容不实用。 B 、禁锢了读书人的思想性格。 C 、录取程序不利于人才选拔。

“取消二十一条”、“誓死争回青岛”等4、前后两个时期中心与主力的变化:

时间运动的

中心

运动的主力斗争方式

6月5号之前北京学生(先锋)罢课

后期6月5号之后上海工人

三罢(罢工、罢课、

罢市)

5、结果:取得初步胜利(指没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北洋政府罢免曹汝霖、陆宗舆、

章宗祥三人的职务,中国代表拒绝在和约上签字。(和约指的是凡尔赛和约)

6、性质:一次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7、五四精神: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的爱国精神

(注:现在的五四精神:忧国忧民、不屈不挠、乐于奉献、敢于斗争的爱国主义精神)

8、意义:①五四爱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它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

始;②无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③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阶级基础和组织基础;

二、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条件

1、阶级基础:工人阶级力量的不断壮大;

2、组织基础:共产主义小组的建立

3、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的进一步传播;

三、中共一大(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1、时间:1921年7月23日

2、地点:上海(后改在浙江嘉兴南湖一条游船上)

3、代表人物:毛泽东、董必武、何叔衡、李达等13人(陈独秀和李大钊没有参加这次会议)

4、主要内容:①确定党的名称:中国共产党;②制定党的奋斗目标: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③明确党

的当前任务:组织工人阶级,开展工人运动;④选举党的领导机构:中央局,陈独秀为

中央局书记

(5)一大的意义:①正式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②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目就焕然一新。

四、工人运动的高潮

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香港海员大罢工、安源路矿大罢工、开滦五矿工人大罢工、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

第14课国民革命的洪流

一、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国民大革命的开始

1、1924年1月,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的召开,标志着国共两党第

一次合作正式形成。

2、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新三民主义---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二、黄埔军校的建立创建——国民大革命的发展

1、时间:1924年5月;

2、地点:广州黄埔

3、领导机构:总理:孙中山;校长:蒋介石;政治部主任:周恩来;党代表:廖仲恺

4、性质:国共合作后建立的一所革命军校。

5、目的:创造革命军,挽救中国的危亡。

6、特点(与旧军校不同):实行政治教育和军事训练并重的方针,尤其注重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和

革命精神。

7、作用:黄埔军校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政治和军事人才,为国民革命军的建立和北伐战争的胜利进行

奠定了基础。 三、北伐战争——国民大革命的高潮

1、时间:1926年7月

2、对象: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三派军阀

3、主要战役:汀泗桥战役、贺胜桥战役、武昌战役

4、先锋:叶挺独立团,为第四军赢得“铁军”的称号

5、目的:打倒列强,驱除军阀,统一全国

6、结果:取得巨大的成功,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政府的统治,基本上消灭了北洋军阀的主力,但统

一全国的目的没有完成。

四、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

1、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国民大革命的转折

2、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 ——国民大革命失败的标志

①时间:1927年4月18日

②成立地点:南京;

③性质: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反动统治。

④影响: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国民革命失败,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社会性质仍然没有改变。

第15课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一、南昌起义

1、时间:1927年8月1日(八一建军节)

2、领导人: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等

3、意义:①南昌起义是中共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②成为中共创建人民军队、独立领

导武装斗争的开始。③它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开辟了一个新时期,揭开国共两党十年对峙第一

幕;

二、八七会议

1、时间、地点:1927年8月7日,汉口

2、主要内容:决定秋收时发动起义;

确定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

纠正了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错误;

3、意义:给组织上和思想上处于混乱的中国共产党指明了方向

三、秋收起义:1927年9月,毛泽东在湘赣边界,领导工农革命军,举行秋收起义

四、文家市决策:放弃对大城市的进攻,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山区进攻

五、三湾改编:确定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权

六、井冈山根据地的建立

1、创立的直接原因:1927年9月毛泽东在湖南领导工农革命军举行秋收起义,进攻长沙失败,转战井

冈山。

2、创建人:毛泽东

国民大革命失败的原因 1、 客观:中外反动势力过于强大;国民党右派反叛革命,采取了突然袭击; 2、 主观:年幼的共产党缺乏革命理论修养和实践经验;以陈独秀为首的中共中央犯了右倾投降主义错误,放弃了对党的领导权,尤其是对革命武装的领导权; 国民大革命的历史教训

要创建自己的军队,要掌握革命的领导权,要开展武装斗争

3、地位:中国革命史上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4、创立意义:是中共探索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一正确革命道路的开始。

5、井冈山会师:1928年4月毛泽东领导的红军与朱德领导的红军会师,两支部队合编为工农革命军第

四军,后改为工 农红军第四军。

七、红军长征(1934年10月—1936年10月)

1、长征原因: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直接原因)

党中央的“左倾”错误指挥;(根本原因)

2、红军长征过程:

1934年10月,党中央和中央红军共八万多人,从中央革命根据地瑞金出发→冲破敌人四道封锁线,渡过湘江→在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毛泽东提出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前进→抢渡乌江,攻占遵义,召开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四渡赤水河,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巧渡金沙江,跳出了敌人的包围圈→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雪山、过草地→1935年10月,党中央和红一方面军到达陕西吴起镇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1936年10月,红一方面军、红二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宣告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结束。

3、长征经过的省区(11个):江西,福建,广东,湖南,广西,贵州,云南,四川,西康,甘肃,陕西

4、长征胜利标志: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红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顺 利会师

5、长征胜利的历史意义:红军长征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

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同时表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是一支

不可战胜的力量。

6、长征精神:大无畏的革命精神,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艰苦奋斗精神,团队精神。(P79-80的“每课一得”)

第四单元 伟大的抗日战争

第17课 “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一、九一八事变

1、原因:

(1)长期以来,日本就蓄谋侵略中国

井冈山精神:坚定的理想,不渝的信念;实事求是、敢闯新路;密切联系群众,为群众谋利益;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不怕困难,勇于胜利。其中坚定的革命信念是井冈山精神的最显著特征。 如何继承长征精神?

答:应该继承和发扬长征中的大无畏精神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在进行社

会主义建设中,坚定信心,树立理想,为现代化建设而奋斗。

遵义会议:1935年1月,党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在河北遵义召开。

内容:集中全力解决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左倾”错误,取消了博古在军事上的指挥权,肯定毛泽东的正确主张;选举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遵义会议后,中央确定张闻天接替博古负总的责任,由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三人组成军事指挥小组,负责指挥全军行动。) 意义:遵义会议是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处理党内分歧,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

幼稚走向成熟;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这

次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

折点。

(2)日本为了摆脱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转移国内人民的视线;(直接原因)

(3)中国东北地区土地肥沃,资源丰富,日本一直想使东北置于其统治之下;

(4)蒋介石忙于内战,给日本可乘之机;

2、时间、地点:1931年9月18日、沈阳

3、经过:1931年9月18日夜,日本侵略军炸毁了南满铁路柳条湖一小段铁轨,有预谋地制造了柳条湖

事件,却反诬中国军队破坏铁路,并以此为借口,进攻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炮轰沈阳城。

九一八事变爆发了。

4、蒋介石的态度:采取不抵抗政策

5、结果:不到半年,东北三省沦陷。

6、历史意义:九一八事变后,中华民族与日本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中国

面临着严重的民族危机;它既是日本局部侵华的标志,也是中国人民局部抗战开始的标志;

二、不朽的民族战歌——《义勇军进行曲》

1、创作背景:九一八事变后,日军又将侵略魔爪伸入中国华北地区,民族危机严重。

2、作曲:聂耳;作词:田汉

3、历史意义:传唱大江南北、长城内外,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抗战斗志,成为不朽的民族战歌。

三、西安事变 1936年12月12日,又称“双十二事变”

1、背景:中日民族矛盾已经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根本原因)

张学良、杨虎城接受了中共提出的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

蒋介石一意孤行,坚持内战方针,“攘外必先安内”

2、人物:张学良、杨虎城;

3、时间、地点:1936年12月12日,西安临潼华清池

4、目的:逼蒋联共抗日

5、性质:是一次爱国性质的兵谏

6、中共主张:以民族利益为重,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并派周恩来等到西安谈判。

7、结果: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西安事变得到和平解决。

8、意义: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时局转变的关键,它标志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的初步形成,标

志着国共两党十年内战的基本结束,预示着团结抗日新局面的到来。

第18课 全民族抗战的兴起

一、卢沟桥事变 又称“七七事变”

1、时间:1937.7.7

2、地点:北京西南卢沟桥

3、经过:1937年7月7日晚,日军在卢沟桥附近举行军事演习。日军借口一名士兵失踪,无理要求进入宛平县城搜查,遭到中国守军拒绝。蓄意挑动战争的日本军队悍然向卢沟桥中国守军发起进攻,并炮轰宛平城。中国守军忍无可忍,奋起抵抗。

4、中国守军第二十九路军的英勇抵抗:二十九军副军长佟麟阁、师长赵登禹等指挥部队奋勇抵抗,先

后为国捐躯。由于敌我力量十分悬殊,1937年7月底,平津相继

沦陷。

5、历史意义:日本全面侵华战争开始,全国性的抗日战争从此爆发。

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 1937年9月

在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时刻,1937年9月,以“国民党公布《国共合作宣言》”为标志,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正式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开始领导全民族抗战。

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

局部抗日:东北人民和未撤走的东北军部队,组织起抗日义勇军,抵抗日军的

侵略。中国共产党派杨靖宇等在东北组织游击队,开展抗日游击战争。

简称八路军(朱德为总指挥、彭德怀为副总指挥)、南方八省的红军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简称新四军(叶挺为军长、项英为副军长),奔赴抗日战场。

三、南京大屠杀

1、概况:1937年12月,日军攻陷中国首都南京。国民政府迁往重庆,把重庆作为战时的陪都。日军占

领南京后六周之内,屠杀手无寸铁的中国居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达三十万人以上。

2、性质:是日本侵略者对中华民族犯下的严重暴行之一。

3、对南京大屠杀及日本右翼势力歪曲历史的认识:

战争是残酷的。日本发动的侵略战争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的灾难,要反对战争,热爱和平。日本右翼势力企图掩盖、抹杀侵略事实,可见,日本对军国主义罪行没有真正反省,这是对世界和平的严峻挑战;

对此,要牢记日本帝国主义的深仇大恨,警惕法西斯势力的复活,防止历史悲剧重演。勿忘国耻,警钟长鸣。

第19课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新的长城

一、台儿庄战役——国民党正面战场

1、背景:日军进攻战略要地徐州,中国军队为保卫徐州,组织徐州会战。

2、时间:1938年春

3、指挥者:李宗仁

4、意义:①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重大胜利;②它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鼓舞了中国人

民的抗战士气。

二、平型关大捷——共产党敌后战场

1、时间:1937年9月,八路军一一五师

2、意义:是抗战以来的第一次大捷,它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战士气,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打破了

日军不可战胜的谣言,提高了八路军在全国的威望。

三、百团大战——共产党敌后战场

1、目的:为了粉碎日军对抗日根据地的围困,振奋抗日精神。

2、时间:1940年8月起

3、指挥者:彭德怀

4、作战目标:破袭敌人交通线,摧毁日伪军据点。

5、意义:①这是抗战期间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一次最大规模的战役;②它提高了中国共产党和八

路军的威望,坚定了全国人民抗战胜利的信心;③沉重地打击了日本侵略者。

四、众志成城(P99-101)

1、人民音乐家:冼星海《黄河大合唱》

2、画家:徐悲鸿《愚公移山》《奔马图》

3、科学家:侯德榜,1940年发明联合制碱法被命名为“侯氏制碱法”

第20课抗日战争的胜利

一、中共七大

1、背景:

(1)抗战即将胜利,国民党企图抢夺抗战胜利果实,中国人民面临着黑暗和光明两种前途与命运的形势下召开的;

(2)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即将胜利;

2、召开时间:1945年4月;

3、召开地点:陕西延安(中共中央所在地)

4、主要内容:①毛泽东作了《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制定党的政治路线: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

民力量,领导人民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独立、自由、民主、统一、

富强的新中国。(政治上的统一与团结)

②通过新党章,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思想上的统一与团结)

③选举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央领导集体;(组织上的统一与团结)

5、历史意义:①是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召开的最重要的一次大会。②它以“团结的大会,胜利

的大会”载入中国共产党的史册,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实现中国光明的前途准备了

条件。

二、抗日战争的胜利及意义

1、促使日本投降的原因:

①1945年8月美国向日本的广岛、长崎投下两枚原子弹

②苏联参加对日作战,进攻驻中国东北的日军。(雅尔塔会议)

③中国军民大反攻(毛泽东发出“对日寇的最后一战”的号召)

2、标志: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注:1949年9月2日,日本向盟国递交投降书,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1949年9月9日,

日本向中国递交投降书;1949年10月25日,中国政府代表在台北接受侵台日军投降)

3、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1)中国的抗日战争是正义的反侵略战争;(抗日战争的性质)

(2)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形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以及全民族抗战的结果;

(3)国民党正面战场与共产党敌后战场的相互有力的配合;

(4)各国人民对中国抗战的大力支援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有力配合;

4、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1)抗战是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2)抗日战争的胜利,洗雪了近代以来的民族耻辱,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重新振兴的转折点。(3)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

第五单元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第22课 全面内战的爆发

一、重庆谈判

1、抗战胜利后的国内形势:

(1)抗战胜利后,国共两党成为决定中国命运的两大政党,中共要求和平,国民党却想反共内战;

(2)全国人民渴望和平和民主;

2、谈判的目的:

(1)蒋介石为了进一步赢得准备内战的时间,也为了欺骗人民;(如接连三次打电报,邀请毛泽东到重

庆商谈国内和平问题)

(2)中国共产党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国内和平,戳穿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

3、时间:1945年8月——10月

4、地点:重庆

5、中共谈判代表: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

6、谈判结果:1945年10月10日签订《会谈纪要》(又称为《双十协定》),协定规定,坚决避免内战,在和平、民主、团结、统一的基础上,建立独立、自由和富强的新中国。

7、谈判未解决的内容:解放区民主政权和人民军队的合法地位问题。

二、全面内战的爆发

注:中国在中日甲午战争中战败后,签订了《马关条约》,将台湾割给日本,从1895年到1945年,

长达半个世纪。

日本发动的三次大规模的侵华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日本全侵华战争

1、标志:1946年6月,国民党进攻中原解放区。

2、中共作战原则: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

3、中共作战战术:运动战

4、结果:在半年多的时间内,解放军就歼灭大量敌人,粉碎国民党军对解放区的全面进攻。

5、内战的性质:是一场美帝国主义出钱出枪、蒋介石出人的反共反人民的战争

第23课走向战略进攻

一、中共中央转战陕北——粉碎敌人对陕甘宁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1、时间:1947年3月

2、中共方针:诱敌深入

3、毛泽东、周恩来率中央转战陕北,指挥全国各战场作战。

4、结果:彭德怀指挥西北解放军粉碎国民党对陕甘宁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5、意义:极大的鼓舞了解放区军民的战斗意志和胜利信心

二、孟良崮战役——粉碎敌人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1、时间:1947年3月

2、国民党军精锐“五大主力”之一整编第74师PK 共产党的华东野战军

三、千里跃进大别山

1、时间:1947年6月

2、领导人:刘伯承、邓小平

3、作战部队: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

4、意义:刘邓大军开辟大别山根据地,严重地威胁了国民统治中心南京和湖北重镇武汉,揭开了人民解放军全国性战略进攻的序幕。(人民解放战争开始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反攻,战区由解放区转到国统区)

第24课国民党政权的崩溃

一、三大战役——战略决战

名称

内容

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

时间1948年9月

—11月

1948年11月

—1949年1

1948年11月

-1949年1月

指挥官林彪、罗荣桓刘伯承、邓小

平、陈毅

林彪、聂荣臻、

罗荣桓

粟裕、谭震林 作战部队 东北解放军 中原、华东解放军 东北、华北解放军

作战战术 关门打狗 中间突破 先打两头,后取中间

关键地点

锦州

徐州 北平

著名战役发生地 塔山、黑山 碾庄、双堆集、陈官庄

张家口、天津 战果 解放东北;第一次人数上占优势 解放长江中下游以北地区,为渡江作战奠定基础

解放华北地区

二、渡江战役

1、时间:1949年4月21日,毛泽东、朱德向人民解放军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

2、地点:西起江西湖口,东到江苏江阴

3、战果:4月23日,解放军占领南京。

4、意义:①宣告了延续22年的国民党政权的覆灭;②国民党残余势力退往台湾。

三、人民解放战争迅速取得胜利的原因

1、人民解放战争胜利原因:①人民群众的支持;②人民解放军顽强作战;

③党中央和中央军委的英明指挥;④国民党政治腐败,失去民心。

2、国民党政府垮台原因: ①政治孤立,失去民心;②经济崩溃,物价暴涨;③军队厌战,士气低落;

④贪官横行,吏治腐败;⑤美援断绝,蒋桂分裂。

八年级历史下册_第20课_西欧的基督教文明教案_北师大版

第20课西欧的基督教文明 课程标准 以查理·马特改革和丕平献土为例,了解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的特点和罗马教廷的地位。 通过讲述琅城起义的故事,了解西欧城市兴起的历史意义。 了解基督教的产生与传播。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简述查理·马特改革,了解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的特点。 说出丕平献土的故事,简述罗马教皇国的形成和罗马教廷的地位。 讲述琅城起义的经过,了解西欧城市兴起的历史意义。 过程与方法 比较西欧封建制度、城市与中国的异同,三大宗教的对比,学习用比较法来认识历史问题。 阅读与骑士制度、基督教有关的书籍(如《唐璜》《堂·吉诃德》《红与黑》等),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基督教教义的学习,认识宗教的本质,培养唯物主义的世界观。 通过对西欧基督教文明的学习和了解,认识到西欧基督教文明具有不同于东方文明的鲜明特点,从而加深对世界文明发展多样性的认识。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西欧的基督教会。 难点西欧的基督教会、西欧城市的兴起。 教学准备 教材分析 6世纪以后,西欧社会由古典奴隶时代向中古封建时代转变,希腊罗马文化逐渐为基督教文化所取代,基督教文化成为西欧文化的核心、封建社会的精神支柱。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古西欧文明就是基督教文明。我们这节课从西欧的封建制度、基督教会和中世纪的城市三个方面介绍中古西欧基督教文明。 学情分析 新民中学八年级学生都来自城市,而且本校是南宁市第一批课改实验学校。学生基础较好,思维活跃,尤其是运用电脑解决问题的能力较高。学校多媒体教学开展得很普遍,学校有专门的网页,另外每班都有各自的网页,为课程整合提供了很好的平台。 课前准备 教师:在学校的主页上将相关资源(素材和相关网站)进行链接,以供学生查阅。 链接的素材包括: 图表:《罗马帝国的分裂图》《凡尔登条约签订时西欧形势图》《查理帝国的分裂形势图》《基督教的兴起与发展示意图》《西周分封制示意图》《意大利政区图》。 文字资料:关于宫相,查理·马特人物介绍,查理·马特的改革,《唐璜》选段,《堂·吉诃德》选段,《圣经故事》选段,《红与黑》选段。 插图:宫相查理·马特像,《圣母像》,《封臣向封君宣誓效忠图》,名画《最后的晚餐》,《基督受难像》,中古欧洲的农庄,欧洲的封建城市一瞥。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2009-2020学年第一学期八年级历史第一单元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英国人呤唎在其著作中记载:“1862年9月21日,这个美国兵痞,头一个为清军服务的美国人华尔,在率军攻打……慈溪的时候,中弹身亡。”这反映的是 2.“竹枪一杆,打得妻离子散,不闻枪声震天,铜灯半盏,烧尽田地房屋,不见烟火冲天。”这段俗语反映了中国近代一段惨痛的历史,它的现实意义在于告诫我们应 A.远离毒品真爱生命 B.家庭和睦相亲相爱 C.珍惜土地保护环境 D.反对战争热爱和平 3.“看千年的中国去西安,看百年的中国去上海。”近代上海被迫开放为通商口岸是在 A.鸦片战争后 B.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C.甲午中日战争后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 4.下面三幅图片中的历史人物都曾英勇抗击外来侵略,他们为国立功的先后顺序是 A.①②③ B.③②① C.①③② D.②③① 5.《马关条约》签订后,中国有识之士议论纷纷,其中说错的是 A.失去台湾,东南沿海不会太平了 B.2亿两白银的赔款,老百姓负担又重了 C.日本在中国设厂,经济掠夺加剧了 D.清政府完全成为洋人的朝廷了 6.“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是为哀悼在甲午中日战争中牺牲的 A.林则徐 B.左宗棠 C.李鸿章 D.邓世昌 7.“落后就要挨打”是近代中国的屈辱历史给我们的警世。在中国近代史上,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其中,与亚洲后起国家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8.张华同学在假期里观看了以下五部影视剧,按照所反映事件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虎门销烟》②《鸦片战争》③《末代皇帝》④《火烧圆明园》⑤《甲午风云》 A.①②③④⑤ B.①③②⑤④ C.①②④⑤③ D.③④⑤①② 9.《马关条约》中阻碍中国民族工业发展最显著的是 A.赔款二亿两白银 B.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C.增辟沙市、重庆为商埠 D.割让台湾等地给日本 1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为主凶,美俄两国为帮凶 B.被法国作家雨果谴责为“强盗”的两个国家是英国和美国 C.在中国近代史上,赔款最多的条约是《辛丑条约》 D.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中外反动势力勾结起来共同镇压太平军 11.马克思说:“俄国不花费一分钱,不出动一兵一卒,而能比任何一个参战国(从中国)获取更多的好处”。这句话指的是俄国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 A.取得约定关税特权 B.掠得圆明园大量珍宝

北师大版八年级历史上册一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列强的侵略和中国人民的抗争 第1课鸦片战争的爆发 1.林则徐虎门销烟 (1)背景:19世纪上半期,英国成为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把侵略矛头指向中国.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掠夺白银,向中国走私鸦片,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林则徐上书光绪帝请求严禁鸦片. (2)经过:1839年6月3日,林则徐下令将110多万千克鸦片在广州虎门海滩当众销毁. (3)影响:虎门销烟向全世界表明了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决心和勇气,振奋了民族精神,维护了民族尊严。林则徐是中华民族的民族英雄。 (4)鸦片输入的危害:A、白银大量外流,物价上涨,严重影响清政府的财政收入。B、加重了人民的负担。C、使清政府政治更加腐败。D、军队的战斗力进一步削弱。E、严重摧残国民的身体健康。 2、鸦片战争 (1)原因:直接原因是以中国的禁烟运动为借口,保护鸦片贸易。 根本原因是为了开辟国外市场,推销工业品, 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 (2)时间:1840年6月------1842年8月

3.中英《南京条约》 (1)时间: 1842年6月 (2)内容: ①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 岸 ②中国赔款2100万银元 ③割让香港岛给英国 ④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3)影响:《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丧失了独立自主的地位。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4、魏源和《海国图志》 鸦片战争是封建落后的中国同西方资本主义的第一次较量。鸦片战争使一些知识分子睁眼看世界,寻求革新救国的方法。 魏源著《海国图志》,系统的介绍了世界各地地理、历史和科技发展状况,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学习外国的先进技术,用来抵抗外国的侵略)魏源的思想是对闭关自守的传统观念的挑战。反映了鸦片战争以后,一些爱国知识分子开始睁眼看世界,寻求革新救国的方法。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复习教案资料讲解

第一单元《侵略与反抗》复习课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分析 通过本课的复习,学生需要掌握: 1、列强侵略中国的几次战争: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 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三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及其影响:《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 3、中国军民面对外来侵略不断英勇反抗的史实。 4、让学生汲取“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教训,培养忧患意识、爱国 精神和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感。 二、教材分析 1、从19世纪中期开始,完成了“工业革命”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 为了打开销售市场,掠夺原料,瞄准了政治上腐朽,经济上闭关自守,已远远落后于世界的中国,接连发动侵略中国的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个又一个不平等条约,中华民族危机日益深重。 2、本单元就是从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和中国人民的抗争两方面介 绍了中国近代初期的这一段历史。这是一段民族的屈辱史,也是一段民族的抗争史,更是一段民族的觉醒史,在本册书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三、学生情况分析

八年级学生好奇心强,教师教学中要注意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复习课本身内容很多,任务艰巨,不能像新授课引用很多音乐、视频,本课通过插入历史图片和一些巧妙记忆知识的方式营造学习氛围, 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印象更加深刻,达到第一轮复习的效果。 四、重点、难点分析 1、重点: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左宗棠收复新疆、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原因,时间,重要人物,结果及影响。 2、难点:两次农民运动、三大条约的内容及影响。 五、教学方法分析 1、本课的知识容量较大,问题设计注重精练、合理、有价值,环 环相扣。 2、运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掌握知识,梳理脉络。 3、注意重难点知识的提炼、整合、梳理和建构,做到史论结合、 以知育人。 4、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设计合作探究活动和历史知识巧记 活动,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渗透思想教育。 六、教学过程设计 1、课堂导入 播放《林则徐虎门销烟》的小短片,课件出示两幅图片(虎门销烟浮雕和被折断的烟枪),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学生的思维引入第一课的内容,提问:同学们看了小短片和两幅图片后想起了哪一次

北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上册复习提纲

北师大八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 第1课鸦片战争的烽烟 一、林则徐虎门销烟 1、原因:为了打开中国市场,转变英国对华贸易逆差 2、时间,地点:1839年,广州虎门 3、影响:向全世界表明了中国人民反侵略的决心,振奋了民族精神。 4、评价林则徐。(答案:他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民族英雄) 二、中英《南京条约》 1、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直接原因:虎门销烟 根本原因:英国看中了中国潜在而巨大的市场价值 2、时间:1842年 3、内容:①开: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 ②关:英国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需同英国商定 ③割:割香港岛给英国 ④赔:赔偿英国2100万银元 4、影响:①《南京条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②使中国丧失了独立自主的地位; ③社会性质发生变化,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 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三、魏源与《海国图志》 1、魏源是鸦片战争后先进中国人的代表; 2、著作:《海国图志》,主要的思想:“师夷长技以制夷” 3、魏源的这种思想是对闭关自守的传统观念的挑战。 第2课劫难中的抗争时间:1856-1860年 1、第二次鸦片战争起因:英法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是鸦片战 争的继续和扩大) 结果:英法联军进入北京城,火烧圆明园 劫难①时间: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②割占我国东北和西北15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 2、俄国趁火打劫③《瑷珲条约》割占中国东北外兴安岭以南、黑龙 江以北6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是割占土地最多的 一个条约 1、太平军痛打洋枪队:领袖:洪秀全;定都南京(改名天京);痛枪队,抗争:击毙洋枪队首领华尔。 2、左宗棠收复新疆:歼灭阿古柏,收回伊犁,清政府1884年设立行省 巩固了西北边防,捍卫了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北师大版八年级历史下册期中试卷及答案

北师大版八年级历史下册期中试卷及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题号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题号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1、拿破仑曾说,中国是一只沉睡的雄狮,它一旦醒来,整个世界都会为之颤抖。雄狮醒来,让“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历史事件是 A、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B、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C、中国重返联合国 D、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 2、下列有关我国1950—1952年底土地改革运动的有关内容表述不正确的是 A、其主要目的是将土地收归国有 B、土地改革的完成,废除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 C、土地改革使三亿多农民分到了土地 D、它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3、1950年,土地改革在全国轰轰烈烈地展开,当时尚未进行土地改革的省份是 A、安徽 B、浙江 C、甘肃 D、西藏 4、彭德怀曾说“它雄辩地证明: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架起几尊大炮就可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是一去不复返了-------”其中“它”所指的历史事件是 A、解放战争 B、新中国成立 C、西藏和平解放 D、抗美援朝 5、2010年3月“两会”期间,同学们看到一张老照片,纷纷推算 它的年龄,准确的是 A、54年 B、56年 C、61 D、89 6、下列对周恩来所参加的重大历史活动叙述正确的是 ①任职黄埔军校,培养军事政治人才②参加重庆谈判,争取国内和平③访问印度和缅甸,提出“求同存异”方针④出席万隆会议,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7、孔子曾提出过“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意思是“和谐而又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互相冲突”,运用这种思想处理不同社会制度国家间关系取得成功的范例是 A、和平解放西藏 B、香港、澳门回归 C、万隆会议的圆满成功 D、中美建交 8、2009年“丰田汽车召回”事件在世界引起轩然大波。那么,我国第一批国产“解放”牌汽车是属于何时的成就 A、新中国成立时期 B、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

【好题】中考八年级历史上第一单元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试题(含答案)(1)

一、选择题 1.有史学家指出:“如果说鸦片战争的震撼主要冲击了沿海地区的话,那么持续四年之久的第二次鸦片战争则把沉重的震撼带到了中国的社会中枢。”能够论证该观点的是 A.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B.日本割占辽东半岛 C.八国联军攻入北京D.北洋军阀割据混战 2.恩格斯曾说,俄罗斯“从中国夺取了一块大小等于法德两国面积的领土和一条同多瑙河一样长的河流”。使中国蒙受此损失的条约是( ) A.《南京条约》B.《天津条约》C.《瑷珲条约》D.《辛丑条约》3.他创立了拜上帝会,领导了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历时时间最长的农民起义运动,在南京建立了和清政府相对抗的革命政权……建立政权之后,开始乐享其成,不思进取,最终太平军内部争权夺利,以失败而告终。“他”是 A.韦昌辉B.洪秀全C.杨秀清D.石达开 4.鸦片泛滥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的灾难有 ①白银大量外流②官员吸食鸦片,政治腐败③军队战斗力削弱④国土大量流失A.①②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 5.英国对华鸦片贸易统计表(单位:箱) 据此可知中国() A.中国沦为英国的原料产地B.清政府丧失了海关管理权 C.中国的半封建化程度加深D.清朝禁烟运动以失败告终 6.“粤海销烟扬我威,但悲港岛易英徽。”诗句中涉及的历史事件是 A.虎门销烟B.签订《北京条约》 C.义和团运动D.签订《马关条约》7.据《洪仁玕自述》记载:“丙辰年(1856年)……东王升天,北王亦丧。丁巳,翼王远征。”材料所述事件的影响是 A.太平天国运动爆发B.太平天国达到全盛 C.太平天国由盛转衰D.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8.1853年,太平天国制定并颁布了建国纲领,该纲领规定按照人口平均分配土地,反映了农民获得土地、平均分配产品的愿望。这个纲领是 A.《天朝田亩制度》 B.《论持久战》C.《申报》D.《资政新篇》9.中国以条约许外国通商,实以五口通商之约为始……自有五口通商之约,各国纷纷援例,而闭关之局,遂不复能守。与“五口通商”直接相关的不平等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北师大)八年级下册历史课后练习答案

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说一说:指定了起临时宪法作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选举产生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和中央人民政府主席;确定了国旗、国徽、国歌、首都和纪年法。 想一想:54门礼炮象征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代表中的54个民族,28响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英勇奋斗28年的历史。 材料阅读: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经历了艰难而又漫长的道路,英勇奋斗,终于推翻了压在中国人民身上的三座大山,人民当家做了主人,我们可以按照自己的意志去建设我们的国家。中国的历史,从此开辟了一个新的时代。 第2课为巩固新中国而斗争 议一议:之所以说“抗美援朝”就是“保家卫国”,是由当时新中国面临的周边形势所决定的。新中国成立后,以美国为首的一些国家对新中国采取“遏制”政策。朝鲜战争爆发后不久,美军就越过三八线,迅速向中朝边境推进。如果让美军占领整个朝鲜,强兵压到鸭绿江边,新中国势将难以安定地从事经济建设和社会改革,国际国内的反动势力气焰势必更嚣张。因此,抗美援朝不仅与新中国的国家安危密切相关,也与全体中国人民的切身利害密切相关。 材料阅读:中国近代史上,由于政府的腐败、懦弱,留下了数不清的“国耻纪念日”。新中国成立后,在极其困难的情况下,中国人民打败了美帝国主义,戳穿了其纸老虎的原形,粉碎了“世界头号强国”不可战胜的神话,向世界表明了中国人民保卫祖国、抗击侵略的坚强决心,表明了中国受人欺凌、任人宰割的历史一去不复返了。 自我测评:1.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2.在朝鲜战场上,以黄继光、邱少云为代表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发扬了高度的集体主义、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以高度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支援了朝鲜人民的爱国斗争;同时,为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做出了巨大变化贡献。因此,我们称他们为“最可爱的人”. 第3课新中国的内政与外交 想一想:宪法规定了我国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宪法确立了我国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行使权利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一切权利属于人民.所以说这是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北师大版八年级历史(下)期中大事年表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历史期中复习资料之一——大事年表 1949 ◎第一届中国政治协商会议召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人民解放军海、空军建立 1950 ◎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 ◎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1951 西藏和平解放 1952 土地改革完成 1953 ◎公布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制定第一个五年计划 ◎签订《朝鲜停战协定》,抗美援朝胜利 ◎在同印度谈判中,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954 ◎一届人大一次会议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周恩来同印度、缅甸发表联合声明,一致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相互关系的基本准则 1955 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1956 ◎三大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 ◎中共八大召开 1958 ◎中共八大二次会议召开,通过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 ◎开展“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1964.10 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在我国新疆罗布泊地区爆炸成功。中国人民依靠自己的力量掌握了核技术 1966.5 通过“五一六通知”,文化大革命开始 1966.8 文革全面发动,中共八届十一中全会召开, 毛泽东发表《炮打司令

部——我的一张大字报》,矛头指向刘少奇和邓小平 1966. 10 我国成功进行了导弹核武器试验, 实现了导弹和原子弹的结合1967. 6 我国成功进行了第一颗氢弹爆炸试验,成为世界上继美国、苏联、英国之后第四个能够自己研制氢弹的国家 1970.4 “长征1号”运载火箭将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 方红l号”顺利送人太空轨道,从此,中国在空间技术领域跻身 于世界先进国家行列。 1971.9 粉碎林彪反革命集团 1971.10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1972 ◎尼克松访华,发表《中美联合公报》 ◎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中日建交 1973 袁隆平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 1976.9 毛泽东逝世 1976.10 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文化大革命”结束 1977 恢复高考 1978 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1979 中美建交 1980 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设置经济特区,打开了对外开放的窗口。1984 ◎开放l4个沿海港口城市 ◎在洛杉矶举行的第23届奥林匹克运动会上,中国人实现了奥运历史上零的突破。 1986 ◎实施“八六三”计划 ◎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1990 开发、开放上海浦东新区

【必考题】中考八年级历史上第一单元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试题附答案(1)

一、选择题 1.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关闭已久的大门,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得出此结论的主要依据是A.中国市场大门被打开B.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 C.民族矛盾成为社会主要矛盾D.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 2.鸦片战争前,英国运到中国的呢绒、布匹滞销的最主要原因是 A.不符合中国人的消费习惯B.中国人民对侵略者的抵抗 C.没有通商口岸,交易不便D.遭到中国自然经济的排斥 3.1838年,道光皇帝派钦差大臣前往广东禁烟。钦差大臣软硬兼施,追使外国上缴鸦片237万斤,并于1839年6月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大快人心。这位钦差大臣是()A.林则徐B.邓世昌C.左宗棠D.关天培 4.下图是近代某次侵华战争示意图。侵略军的暴行是 A.拆毁大沽炮台 B.割台湾、澎湖列岛 C.洗劫焚烧圆明园 D.开放通商口岸 5.范文澜在(中国近代史》中评论某一事件时,认为该事件“第一次向世界表示中国人纯洁的道德心和反抗侵略的坚决性,一洗多年来被贪污卑劣的官吏所给予中国的耻辱等”。这一历史事件是() A.抗日战争B.甲午战争C.虎门销烟D.洋务运动 6.牢记历史,不忘过去。下图所示为某小组制作的中国近代史知识卡片,其内容出自() 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 7.1853年,太平天国制定并颁布了建国纲领,该纲领规定按照人口平均分配土地,反映了农民获得土地、平均分配产品的愿望。这个纲领是 A.《天朝田亩制度》 B.《论持久战》C.《申报》D.《资政新篇》

8.费正清说:“从1851年到1860年,正当中国人民起义风起云涌之时,西方列强一反谈判做法,转而向清廷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在签订了一系列条约之后转而又与清政府合作镇压国内的起义。”这里叙述的“被镇压的国内起义”是指 A.义和团运动B.虎门销烟C.威海卫战役D.太平天国运动9.江苏布政使李星沅获悉《南京条约》后,气愤不已,深忧“千秋万世何以善后”。李星沅“气愤”“深优”的是 A.我国的主权和领士完整遭到破坏 B.清政府完全沦为洋人的统治工具 C.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D.外国侵略更进一步深入中国腹地 10.沙俄外交大臣曾经得意地说:“1900年的对华作战,是历史上少有的最够本的战争。”这场“战争”对当时中国主要的影响是() A.使人们开始追求政治制度变革B.使人们知道社会改革的必要性 C.中国完全沦为俄国的殖民地D.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1.能够区分历史事实描述、历史史料、历史观点及历史评价等是我们学习历史的基本能力。下列属于历史评价的是 A.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将农民起义推到历史最高峰 B.第二次鸦片战争沙俄割占我国北方大片领土 C.《北京条约》承认《天津条约》有效外,又增开天津为商埠 D.以上三条酌定银数共二千一百万元 12.19世纪初的一位英国商人说:“只要中国每人买一顶棉制睡帽,就够曼彻斯特所有工厂生产几十年。”这句话揭示了( ) A.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B.中国人不喜欢棉纺织品 C.鸦片战争的影响D.中国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 13.有史学家指出:“如果说鸦片战争的震撼主要冲击了沿海地区的话,那么持续四年之久的第二次鸦片战争则把沉重的震撼带到了中国的社会中枢。”能够论证该观点的是A.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B.日本割占辽东半岛 C.八国联军攻入北京D.北洋军阀割据混战 14.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侵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是 A.俄国 B.美国 C.法国 D.英国 15.外国船(包括兵船)可以往来于沿海各通商口岸,也可以在长江一带自由通航。上述现象最早出现于() A.《南京条约》签订后B.《天津条约》签订后 C.《辛丑条约》签订后D.《九国公约》签订后 16.历史学家陈旭麓在他的《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一书中写道:“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鸦片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

北师大版2018-2019学年八年级历史上册全册知识点归纳

第一章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 第1课鸦片战争的烽烟 一、虎门销烟:1、鸦片流毒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2、直接 危胁到清朝的财政。3、军队丧失战斗力。1839年6月3日, 林则徐在广州虎门销烟。(林,开眼看世界第一人)4、意义: 向全世界表明了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决心和勇气,振奋了民族 精神,维护了民族尊严。(国际禁烟日) 二、鸦片战争 1、时间:1840.6----1842.8 侵略者:英国。 导火线:1839年林则徐虎门销烟 2、根本原因:为了开辟中国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 3、结果:签订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影响:见“重点内容提要” 三、重点内容提要 1、简述《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 时间:1842年签订国:英国侵略者和中国 ※内容:a、割香港给英国b、赔款2100万元户c、开放广州、厦门、宁波、福州、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d、英国进出口货物缴纳 的税款中国须向英国商定。 ※2、鸦片战争的影响:中国领土完整受到破坏;政府财政吃紧,人民负担加重;自然经济遭到破坏;失去官税自主权。鸦片战争以后,

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鸦片战争的启示:落后就要挨打。国家政治腐败导致落后,闭关锁国、科技落后也会被动挨打。我们要富国强兵,状大国力,走向富强。 二、魏源与《海国图志》 1、生活年代:鸦片战争时期。 2、突出贡献:“师夷长技以制夷”编成〈海国图志〉。(睁眼看世界) 3、思想主张:主张设立工厂,制造轮船,枪炮,兴办民用企业。学习西方练兵方法,用新式武器装备军队。 第2课劫难中的抗争 一、第二次鸦片战争 1、时间:1856.10---1860.10 侵略者:英法为主凶,美俄两国为帮凶原因:为进一步打开中国的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2、主要罪行:(1)※1火烧圆明园: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闯进圆明园,他们争先恐后掠夺珍宝,抢不走的东西,他们就砸碎,为掩人耳目,他们又放火焚烧。2签订《北京条约》,增开汉口、南京、天津通商口岸。※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进一步加深。(2)※俄国侵占我国大片领土: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俄国趁火打劫,强迫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爱珲条约》《尼布楚条约》,并割占中国东北和西北领土一百五十多万平方公里。 3、太平军痛打洋枪队 (1)1851年,洪秀全在广西桂平金田村起义,建号:太平天国。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历史复习知识点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历史复习知识点 立志贵在坚持,立志贵在立大志!而立大志,莫过于立志成才,照亮祖国未来的希望。下面为您推荐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历史复习知识点。 第三单元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11课伟大的历史转折 一、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1978年12月)-----改革开放的开始 1、内容: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和实行改革开放;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二代领导集体。 2、意义: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走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共和国历一个伟大的转折点。 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进行---包产到户(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农业发展。 三、对外开放 1、经济特区(广东、福建):深圳、珠海、汕头、厦门(1980年)、海南省(1985年); 2、沿海开放城市:大(连)秦(皇岛)青(岛)烟(台)连(云港)天(津);江(湛江)海(北海、上海)通(南通)南北;宁波三州(广州、温州、福州)。 3、经济开放区: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环渤海地区、上海浦东新区。 第12课欣欣向荣的科教文体事业 一、科技

1、1973年袁隆平----籼型杂交水稻(东方魔稻); 2、1986年3月八六三计划《高新技术研究开发计划纲要》; 3、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应用。 二、教育 1、战略思想:科教兴国----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发展高等教育 2、普九: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3、发展高等教育:1977年底恢复高考。 三、其它: 1、20世纪五六十年代:《青春之歌》《红旗谱》《创业史》《红岩》 2、1981年茅盾文学奖设立; 3、1991年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 4、1984年第23届奥运会金牌零的突破。 第13课祖国统一的历史大潮一、解决港澳问题------一国两制(邓小平):一个中国的前提下,中国主体部分实行社会主义,港澳台地区仍然保持资本主义制度。1997年7月1日收回香港;1999年12月20日收回澳门。 二、两岸交流 1、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2、原则:相互尊重、互补互利 第14课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一、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1982年新宪法,又通过《刑法》、《刑事诉讼法》、《民法通则》----建立以宪法为核心的法律体系。 二、市场经济体制1993年通过《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规定国有企业改革的基本方向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邯郸钢铁

北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下册期末测试题

1.下列各项中,能说明新中国的社会性质的是() ①《共同纲领》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性质的规定②西藏和平解放③1950年开始的土地改革④抗美援朝⑤保家卫国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在一部新闻纪录片的解说词中曾说:新中国的成立,揭开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下列能说明这一点的是() ①人民成为新中国的主人②到1952年底,全国有三亿多农民分到土地③新中国从1953年开始实施国民经济建设的第一个五计划④1955年亚非会议隆重召开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3.为了维护国家领土完整和主权独立,新中国() ①召开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②新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任命周恩来为政务院总理③1951年和平解放西藏④1950年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4.陈老师请一位大学教授给同学们讲革命史。讲完后,那位大学老师问小东,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相对辛亥革命的最大不同之处在于() A.二者所推翻的统治政权不同 B.二者的时间长短不同 C.二者的方式不同 D.二者对于中国历史

发展的进程影响不同 5.从1949年召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会议,到1954 年召开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说明()A.新中国政治建设逐渐步入法制化轨道 B.新中国的经济结构已发生重大变化 C.新中国的土地改革已经发生重大变化 D.新中国开始进行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6.周恩来的个人外交魅力在国际上享有盛名。下列外事活动中,与他有关的是() ①签订《朝鲜停战协定》②1954年6月访问印度和缅甸③在亚非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方针④在1954年召开的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被任命为政务院总理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③ 7.我国外交部新闻发言人说,新中国自成立以来,就一直坚持走和平崛起之路。下列能反映新中国这一方针的有()①抗美援朝②提出国与国之间和平共处五项原则③在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方针④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8.2003年我国开始实施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计划。根据国民经济建设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可知,东北地区是() A.轻工业基地 B.重工业基地 C.军工产品基地

2019年精选初中八年级上册历史第1课 鸦片战争北师大版知识点练习【含答案解析】第九十五篇

2019年精选初中八年级上册历史第1课鸦片战争北师大版知识点练习【含答案 解析】第九十五篇 第1题【单选题】 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主要目的是( ) A、报复中国的禁烟运动 B、保护鸦片正常贸易 C、争取外交礼仪平等 D、打开中国商品市场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中国近代史以鸦片战争为开端,主要是因为( ) A、长期闭关锁国的状态被打破 B、中国开始遭受外来侵略 C、民族矛盾取代了阶级矛盾 D、社会性质开始发生了根本变化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两次鸦片战争的爆发,体现出当时整个世界发展的大趋势是西方列强国家主要想( ) A、攫取落后国家的土地 B、抢夺落后国家的金银 C、推动落后国家搞改革 D、开拓落后国家为市场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标志着中国近代史开端的事件是( ) A、鸦片战争 B、洋务运动 C、戊戌变法 D、辛亥革命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陈旭麓所说的“这场战争”是指( ) A、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B、鸦片战争 C、第二次鸦片战争 D、甲午中日战争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一位老人生于1850年,卒于1902年,他一生可能经历那些事?( )①鸦片战争②第二次鸦片战争③甲午中日战争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⑤林则徐虎门销烟⑥义和团运动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⑥ C、③④⑤⑥ D、②③④⑥ 【答案】: 【解析】: 第7题【单选题】 历史学习中,常常要对历史要素的关联进行分析,下列史实没有关联的是( ) A、鸦片战争——《南京条约》 B、第二次鸦片战争——俄国割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C、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火烧圆明园 【答案】: 【解析】:

最新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听写[人教版]

第一单元 1、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是哪个历史事件?(鸦片战争)之所以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主要原因是什么?(社 会性质的变化,或者说中国由封建社会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打开中国市场) 3、鸦片战争前,英国是世界上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原因是什么?(最早完成了工业革命)英国的商 品在中国很难卖出去,为什么呢?(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4、鸦片的输入有什么危害?(至少写2点)(1)白银大量外流,加剧中国的贫弱。(2)摧残了吸食者的 体制,削弱中国军队的战斗力。(3)银价上涨,加重人民负担。 5、“如果不赶快禁烟,几十年后,恐怕没有能作战的士兵,也没有可以充作军饷的白银”这是谁说的? (林则徐)当时的道光帝派他去广东禁烟,主要原因是什么?(维护清王朝统治)6、每年的6月3日国际禁烟日,6月26日国际禁毒日都是为了纪念哪个历史事件?(虎门销烟)这个历史事件时间是什么时候?(1839年6月3日) 6、鸦片战争的时间是(1840—1842年),清政府失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落后的封建制度无法对抗 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 7、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南京条约》),哪项内容破坏了中国的领土主权?(割香港 岛给英国)赔款是多少?(2100万银元)五口通商是哪五口?(由南向北)(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其中有2个在同一个省,是哪2个?(厦门、福州) 哪项内容破坏了中国的关税自主权?(英商进出口所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这个条约对中国的影响是什么?(一句话概括)(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8、为什么说第二次鸦片战争史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根本目的相同)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时间是(1856---1860年)主凶是(英法),帮凶是(美俄) 11、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所犯的罪行有2个,分别是(火烧圆明园)(俄国侵占大片领土) 12、火烧圆明园的是(英国、法国)中国近代史上侵占我国领土最多的是(俄国) 13、一次性割占领土最多的条约是(《瑷珲条约》) 14、中国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在内被割占是哪个条约?(《北京条约》) 15、面对第二次鸦片战争的侵略,中国人民进行了抵抗,指的是?(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16、洋枪队首领华尔被击毙在哪个战役中?(慈溪) 17、“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大将指的是谁?(左宗棠)他的贡献是什么?(收复新疆)18、新疆正式隶属于中央政府管辖,成为中国领土的一部分,开始于哪个朝代?(西汉)新疆设立行省的时间。(1884年) 19、“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公指的是谁?(邓世昌)在哪个战役中牺牲的?(黄海海战)是哪个军舰上的管带?(致远舰) 20、北洋舰队全军覆没在哪个战役中?(威海卫战役) 21、甲午中日战争的时间是(1894-1895年)甲午年指(1894年) 22、甲午中日战争后签订了什么条约?(《马关条约》条约中哪项内容体现帝国主义的资本输出?(允许日本人在中国开设工厂) 23、最早在中国开设工厂的是哪个国家?(日本)美国在中国开设工厂在什么时候?(1895年后或者《马关条约》签订后)24、《马关条约》赔款多少?(2亿两白银)条约的影响是什么?(大大加深中国的半殖民化程度)25、台湾被各占在哪个条约中?(《马关条约》)回归在什么时候?(1945年)26、“大丈夫为国捐躯,死而无憾。“谁说的?(徐镶) 27、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时间是(1900--1901 年)目的是(镇压义和团运动) 28、北京在近代史上被两次占领,分别是哪个战争中?(第二次鸦片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29、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哪支农民起义军进行了抵抗?(义和团运动)有一个具体战役是什么?(廊坊战役) 30、中国近代史上赔款最多的条约是什么?(《辛丑条约》)赔了多少?(4、5亿两白银) 31、《辛丑条约》时间是什么?(1901年)条约中哪个内容最能体现清政府已经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严禁人民参加反帝运动)32、东交民巷在何时中国人不能居住?(1901年,或者《辛丑条约》签订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一单元 试卷(含答案)

巢湖市巢扬学校第一学期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试卷 考试时间:90 分钟满分:100 分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 一、单选题(共20题;共60分) 1.“列强的炮声惊醒了清王朝的美梦,中华民族的屈辱史和抗争史——中国近代史开始了”。“列强的炮声”指的是() A.虎门销烟 B.炮轰广州城 C.鸦片战争 D.三元里抗英 2、下列哪一城市既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批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又是现代史上设立的第一批经济特 区() A、上海 B、深圳 C、南京 D、厦门 3、参考右图,在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基座四周,镶嵌 着八块汉白玉的历史浮雕。你知道其中第一幅展示什么壮观 的场面? A.虎门销烟 B.辛亥革命 C.五四运动 D.渡江战役 4、历史材料是学习历史的方法之一,请看下面材料:“英商进出口货物交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下列对此材料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A、破坏了中国的领土完整 B、破坏了中国是司法权 C、破坏了中国的关税自主权 D、破坏了中国的内河航运权 5、下列对《南京条约》的附属条约《虎门条约》和《五口通商条约》所取得权利,其中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①领事裁判权②片面最惠国待遇③通商口岸租地造屋居住权等特权④关税自主权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6、请看下列一则资料:从1840年开始,清朝财政状况急转直下,此后10年间,仅例外支出即达8000万两白银。清朝财政状况出现恶化的主要原因是() A、军费开支、战争赔款 B、减收工商税 C、大量进口工业品 D、茶叶、棉花等滞销 7、漫画也是学习历史的重要途径之一,请看图:漫画中的强盗放火抢掠了中国的皇家园林,只留下残垣断壁在无声控诉。这两个“强盗”是() A、法、俄 B、英、美 C、美、俄 D、英、法 8.“竹枪一杆,打得妻离子散,未闻炝声震天;铜灯半盏,烧尽田地房廊,不见烟火冲天。”这段俗语反映了中国近代一段惨痛的历史,它的现实意义在于告诫我们应() A.远离毒品,珍爱生命 B.家庭和睦,相亲相爱 C.珍惜土地,保护环境 D.反对战争,热爱和平 9.策划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国家是() A.英、法 B.英、法、俄 C.英、法、美 D.英、法、美、俄 10、我们跨越时空,来到第二次鸦片战争那个硝烟弥漫的时代,下列事件你可能看到的选项是() ①英国军队炮轰广州②英法联军火烧了圆明园 ③英法联军占领北京④美国趁火打劫,割占中国领土最多 A、①②③ B、②④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知识清单

第一单元:侵略与反抗 第1课:鸦片战争的烽烟 一、鸦片战争 根本原因: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推销工业品和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 直接原因(导火线):林则徐虎门销烟(1839年虎门海滩------6月26日国际禁毒日。影响:表明了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决心和勇气,振奋了民族精神,维护了民族尊严。) 2、经过: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1842年清政府战败求和 3、结果:清政府战败求和,被迫签订中英《南京条约》 内容:(1)割地:香港岛(2)通商: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 (3)赔款:2100万银元(4)关税:英国商人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4、地位: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5、影响: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鸦片战争中国失败原因? 客观:英国综合国力的强大 主观:政治腐败、经济落后、军事技术和武器落后、闭关锁国 根本原因:腐朽的封建制度无法对抗新兴的资本主义制度 第2课:劫难中的抗争 一、第二次鸦片战争-------北京第一次被攻陷 1、原因:英法(不满足鸦片战争已经获得的成果)要求进一步打开中国大门,扩大侵略权益。 2、时间:1856---1860年 3、主凶:英法 4、帮凶:美俄 二、列强的罪行 英法:火烧圆明园(1860.10)沙俄:强占中国领土150多万平方公里 (其中1858年签订的《瑷珲条约》割占领土最多) 二、中国人民的抗争 1、太平军痛打洋枪队: 太平天国起义:1851年洪秀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 洋枪队:青浦大捷、慈溪大捷(击毙洋枪队头目华尔---美国人) 2、左宗棠收复新疆 过程:军事斗争----消灭阿古柏,收复新疆。政治谈判:收复伊犁 结果:收复新疆(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设立行省) 意义:巩固了西北边防,捍卫了国家的领土完整和国家统一。 第3课:甲午中日战争 一、甲午中日战争 1、原因:日本长期以来推行扩张政策和蓄谋侵略中国的必然结果 2、时间:1894年 3、主要战役:黄海海战---------战后日本控制了黄海的制海权威海卫战役------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4、民族英雄:邓世昌 二、中日《马关条约》 1、时间:1895年 2、双方代表:李鸿章-------伊藤博文 3、内容:割地----辽东半岛、澎湖列岛和台湾赔款----白银2亿两通商----开辟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工厂----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4、影响: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失败原因? 1、清政府极端腐败,妥协退让。 2、中国经济落后 3、清军军备不足,装备落后,不少官兵临阵脱逃。 4、日本蓄谋已久,准备充足。 ●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失败得到教训或启示? 1、落后就要挨打; 2、坚持改革开放,发展经济,发展科技; 3、培养人才等; 4、增强综合国力,发展国防事业。 第4课: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北师大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北师大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20课《抗日战争的胜利》 【课程标准】: 了解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主要内容; 探讨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中共“七大”的时间、地点,掌握中共“七大”的主要内容和历史意义。 2、知道日本无条件投降的时间,学习识读历史地图的基本技能。 3、收集、阅读、讲解有关抗战的故事。 【教学过程】 (一)教学准备阶段 教具:电子白板多媒体课件 教师准备: 1.自制电子白板课件。 2.分析学情,查找有关资料,为学生提供阅读材料。 学生准备: 提前预习,搜集有关抗战的资料,阅读有关材料。 (二)教学活动过程 1.导入新课 昨天、今天、明天 提问:每次做完阶段性的测评之后,我们要对成绩及卷面进行怎样的分析? 同学回答:与前阶段进行比较、总结经验,制定计划。从面引出这个工作的名称:昨天,今天,明天。 哎,第20课就要用“昨天、今天、明天”的方法来学习它的内容。怎么学呢----可不是让我们学生分析试卷,而是让我们学生站在中国共产党的视角回顾一下它的历史(昨天),分析一下1945年时局(今天),展望一下未来(明天)。 2.学习新课

[“团结的大会,胜利的大会”] 第一步:回忆我党的“昨天” 出示三幅图:中国共产党党旗--- 遵义会议会址 百团大战相关图片。 引出相应的三个结果:中共一大的召开------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 核心内容----确立了以毛泽东为首的党的正确领导。 说明----毛泽东思想正确性 以上三个结果分析得出值得我党保留的经验 昨天 ----解决的办法:联合一切可以联合的力量。 D:日本侵略者沿未打败------团结起来打败日本侵略者。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