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我国社会工作伦理研究文献综述

我国社会工作伦理研究文献综述

我国社会工作伦理研究文献综述
我国社会工作伦理研究文献综述

我国社会工作伦理研究文献综述

摘要:社会工作是一门极富价值观的专业,也是一门极具社会道德的职业,面对社会工作实务过程中错综复杂的实际情况,必然面临各种伦理问题。因而,在社会工作中,伦理价值处于重要的战略地位。受我国传统文化、社会环境、经济等因素的影响,社会工作伦理与西方国家存在差异。随着社会工作的快速发展,对社会工作伦理的重视逐渐增强,相应的研究也越来越多。本文旨在通过阅读大量相关文献,将我国社会工作伦理方面的研究做一个简单的梳理,以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社会工作;伦理;困境

一、有关社会工作伦理概念的研究

我国对社会工作伦理的关注虽较迟,但各个学者逐渐对社会工作伦理进行了界定,为构建本土社会工作伦理体系奠定了基础。

徐震、李明震(2004)认为社会工作伦理是社会工作者对社会工作的职业道德和共同认识,是对案主的道德责任和行为规范。大陆学者罗肖泉(2005)指出社会工作伦理将社会工作者应当遵循的道德规范、社会工作实践中的伦理问作为研究对象,来评判社会工作者的道德行为。顾东辉[1]

(2008)表示应从案主、社会场境、社会工作三个视角,以案主为焦点对社会工作伦理进行明确的界定。

本文赞同顾东辉教授的观点,他从各个角度比较细致的界定了社会工作伦理。

二、有关将我国传统文化与社会工作伦理相结合方面的研究

我国传统文化与社会工作思想文化有相同之处,因此社会工作从西方国家传入我国,有一个适应和改造的过程。

王珏(2008)把中国古代伦理道德和社会工作伦理原则结合起来:传统文化的和谐、平等、济民报国思想同人际和谐、社会公正、增进社会福利等原则。涂宇明(2013)指出儒家传统思想与社会工作伦理价值观三大思想基础之间是相通的。戴诗(2013)则提出建构儒家传统思想与社会工作伦理价值的本土化的价值体系。

产于西方的社会工作必须结合我国特有的思想文化才能够生生不息,才能够面对有效面对各个伦理困境。

三、有关社会工作伦理教学方面的研究

社会工作的发展离不开专业人才的培养,离不开教育,其中,社会工作伦理教学也应得到相应的重视。

罗肖泉[2](2006)主张“三位一体”(从教育主体看,是团体、学生、教师的三位一体;从教育过程看,是反思内化、实践体验、理论灌输的三位一体)的整合式教育模式。

赵丽宏(2013)认为应从职业特质和品德修养、情感和价值观和知识和技能层次开展社会工作伦理课程。姜地忠(2014)指出社会工作伦理教学过程中的问题:教材缺乏且内容差异大、缺乏本土社会工作伦理依据、难以通过课堂进行传授等,并提出了相应对策,如加强教材建设、批判借鉴西方及港台地区的社会工作伦理守则、改革和创新教学模式等。

可见在我国对社会工作伦理的教育还有待加强,理论和实务都应做出努力。

四、有关社会工作伦理守则方面的研究

构建出在中国文化背景下的社会工作伦理守则,能有效推动我国大陆社会工作伦理实践。

沈黎,刘斌志(2008)详细解读了美国社会工作者伦理守则的发展历史及相关文本。潘绥铭,侯荣庭,高培英(2012)提倡“道义追求下的专业关系+工作关系+朋友”的社会工作伦理准则本土化模式。沈黎,吕静淑(2014)从文本结构、实施保障、伦理标准、价值基础四个维度比较了大陆、香港、台湾三地的社会工作伦理守则。

总之,我国大陆的社会工作伦理守则受制于特殊国情,还较为宽泛粗糙,不能很好的引导社会工作者应对实务中出现的各种伦理困境。

五、有关社会工作伦理困境方面的研究

在社会工作快速发展的今天,开展社会工作实务过程

中,我国社会工作者总是会面临着各种各样的伦理困境。

国内对社会工作伦理困境的研究相对较多。第一,有的分析了我国社会工作伦理困境的原因所在。杨玺泽(2012)分析了社会、社会机构、社会工作者和案主之间的价值分歧,因为社会工作伦理冲突源于价值观分歧。第二,有的具体分析了我国社会工作伦理困境的内容。李清昕,余冲(2012)从案主与社会工作者价值间的差异、社会工作者具体面临的工作困境以及专业伦理与社会价值、社会工作者价值这几个方面,分析了社会工作者面临的伦理困境。第三,有的指出了遇到社会工作伦理困境时的伦理抉择顺序。焦金波,王超,李绍伟(2005)保护生命安全原则、营造机会平等原则、最小伤害原则、案主自主自决原则、保密原则确定社会工作伦理价值的优先序列。第四,有的具体分析社会工作伦理困境的某一项内容。高榕卿[3](2013)运用具体案例分析社会工作伦理困境中的保密与自决原则。第五,有的结合实际案例,针对不同工作对象,对社会工作伦理困境进行分析。沈黎[4](2012)用上海青少年社会工作实践过程中遇到的同事关系、利益冲突、保密与否、价值冲突、案主自决、专业界限、公平分配等方面的问题来分析社会工作伦理困境,并给出建议,提出建构本土导向的社会工作伦理原则。

社会工作是一门实践型的学科,若在实务过程中没有相应的指导标准,就会对案主造成巨大的伤害,我国应尽快建

立成熟的、固定的、标准的社会工作伦理守则。

六、有关社会工作伦理本土化应用领域方面的研究

随着社会工作在我国的进一步发展,其应用领域十分广泛,学者的关注焦点也逐渐扩大到各个方面。

青少年社会工作领域。罗肖泉(2007)从青少年自身和社会两方面指出青少年社会工作的伦理困境。刘传伟(2014)也根据青少年时期特有的心理社会特点,抽取出具有代表性的保密和个别化原则,来对案例进行扩展分析。

老年社会工作领域。孙晓玲(2010)详细分析了美国的老年社会工作职业伦理规范建设。孔娜[3](2015)指出了具体的老年社会工作伦理困境,并应依次遵循生命优先原则、最小伤害原则、差别平等原则、自主原则等来处理。

医务社会工作领域。崔娟,王云岭(2014)指出由于中西方医务社会工作起源与目标、文化价值观念的差异,应在社会工作伦理本土化过程中,重视嵌入中国本土的价值观理念。王田(2014)认为在介入癌症患者时,社会工作者会面临因知情权和同意权、安乐死问题引发的伦理困境,也会面临资源有限性的冲突、效率与效果的冲突。

其他领域。刘淑娟(2008)、李玲芬(2009)、邱梦竹(2012)、李洁(2014)、冯浩(2014)、范玮(2015)等则将社会工作伦理应用到了社区矫正、婚姻暴力、无专业背景的社会工作者工作、禁毒社会工作、机构行政与机构管理、

独立院校的学生工作等各个领域中。

可见,社会工作伦理的研究涉及多个领域,表明我国社会工作伦理得到了越来越大的重视和讨论。

七、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现有关于社会工作伦理的研究中,首先较多学者将视线放在社会工作伦理的困境上,即社会工作者在实务过程中具体会面临的问题,对社会工作伦理理论的关注很少;其次,对社会工作伦理在各个领域的运用研究较多,但关注的内容实际上并没有太大的变化;最后,目前我国并没有得出一致的适合与我国特殊国情的系统统一的伦理价值体系,对真正指导社会工作实务没有统一的标准,在开展工作过程中仍无法有效应对伦理困境的存在。(作者单位:四川大学)参考文献:

[1] 顾东辉.社会工作伦理:视角、困境与应对[J].中国社会导刊,2008(9)

[2] 罗肖泉.青少年社会工作伦理议题[J].社会工作.2007(1)

[3] 高榕卿.社会工作实务中的伦理困境[J].社会民

生.2013(6)

[4] 沈黎.本土社会工作实务的伦理困境与伦理抉择[J].社会工作学者论坛.2012.

[5] 孔娜.老年社会工作的伦理困境及应对原则[J].伦理

学研究.2015(2)

国内社会工作热点问题研究综述

国内社会工作热点问题研究综述 我国社会工作事业的发展可以说是一段坎坷的经历。虽然我国建国以前就有了专业意义的社会工作, 但建国后由于多种原因曾中断了 30 多年, 自 1980 年代后期才开始恢复发展, 特别是在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建设宏大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造就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之后,我国社会工作发展势头迅猛。在专业教育方面,至2009年,220多所高校已经建立社会工作专业;在学科研究方面,一批由高等学历组成的专业的研究队伍正在逐步形成;在政策导向上,广泛推广的政府购买社会服务的措施,正推动着我国社会工作事业的发展。 社会工作是一个在专业价值观指导下,由专业的社会工作者运用相关技巧去帮助案主的过程。它针对的是目前社会中的某些群体,以及一些特殊的问题。因此关于老年人、青少年、妇女、残疾人、城市外来务工人员(农民工)及其相关的一些社会问题成为了目前我国社会工作研究所关注的热点,除此之外,与政府购买社会服务相关的内容也是我国社会工作研究领域的重点。 一.老年社会工作 我国第一部老龄事业发展蓝皮书——《中国老龄事业发展报告(2013)》指出,截至2012年底,我国老年人口数量达到1.94亿,比上年增加891万,占总人口的14.3%。李春立指出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具有老龄人口绝对数量大,老龄化速度明显快于发达国家,老龄化现象与经济发展不协调等特点。孙依凡、李林认为做好老年社会工作,不仅是老年人口老有所养、老有所依、改善老年人生活质量的迫切要求,也是全体社会成员共享人生的长久大计。在此背景下,老年社会工作急需要从战略上进行设计,提出开展工作的系统思路和保障措施。 目前我国老年社会工作的关注重点主要是养老问题,而关于养老的热点研究主要围绕机构养老与居家养老问题展开。 (一)老年社会工作在养老机构中的运用 随着老龄化问题的突出,以及在目前年轻一代难以随身照顾老人的一个社会中,采用大型院舍模式所进行的家庭以外住宿照顾的养老机构服务正在各地出现。而在推广这一服务的过程中,老年社会工作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它可以为养老机构中的老年人提供个案辅导、小组工作以及社区层面的工作,此外,还可以介入机构的行政管理、服务的制定和评估等工作。 (二)老年社会工作在居家养老中的运用 在我国的传统的“土”文化下,老人特别是农村老人多有着对家的思念,许晓晖在对吉林省不同地区20个农村的调查中显示农村老人喜欢住在自己家里养老,包括传统家庭养老(这里指仅依靠子女提供帮助的养老方式)和居家养老。因此更多的学者将重点放到探讨如何将老年社会工作融入居家养老之中。

社会工作立法的文献综述

社会工作立法的文献综述 摘要:社会工作是社会建设重要的组成部分,作为一项专业性和职业性的工作,我国的社会工作必须有完善的法律法规来引导、规范、推动和保障,但目前由于社会工作事业缺乏立法支持,致使社会工作不能全面系统地展开。本文拟从社会工作发展的历史背景出发,结合境外社会工作的发展模式,在理顺社会工作立法的基本理路的基础上提出了推行本土化实践,实现社会工作的本土化立法。 关键词:社会工作; 社会工作立法 ; 社会建设 一、社会工作立法的概念 对于社会工作立法的解读实质上就是要解决怎样把社会工作纳入到法律之中来的问题。要想正确解读社会工作立法,就必须要理顺社会立法、社会法和社会工作立法三者之间间的差别和联系。 (1)社会立法的概念在英美法中,社会立法是对具有显著社会意义事项立法的统称,例如涉及教育、住房、租金、保健、福利、抚恤养老企及其他社会保障方面。最早的社会立法当数《济贫法》,但最重要的社会立法应该是在19世纪,如当时有《工厂法》、《学徒健康法》和《劳工赔偿法》等。[1]在我国,劳动法制、社会保障法制等为解决社会问题而制定、具有普遍社会意义、并以社会利益为本位的法律.通常被称为“社会立法”,其目的是为了维护社会弱势阶层的生存及增进社会整体的福利。 (2)社会法就社会法而言,在外延上,最广义的社会法即国家为解决各种社会问题而制定的有公法和与私法相融合特点的第三法域。狭义的社会法指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中义的社会位居于上述两者之间’。其调整领域主要包括教育权利保障关系、社会保障关系、弱势群体保护关系以及其他应有社会法调整地关系。[2] (3) 社会工作立法目前对于社会工作立法的概念并不明晰,而我们平时谈及的“社会工作立法”更多地足指与社会上作有关的所有法律规范的总称。更进一步说,社会工作立法则可看成是国家关于解决和预防社会问题、改善和管理社会生活、开展社会福利等方面社会工作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它是国家法律的一个组成部分。[3] 二、社会工作立法的背景文献研究 “社会工作是社会安全阀装置的重要组成部分[4],”其内容和范围在不同的社会和时代有着不同。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社会工作可以作广义和狭义两种解释。广义的社会工作,包括社会指导、社会政策的制定,社会教育、社会服务、社会预防、社会建设和社会促进等。狭义的社会工作,主要指社会保障事业,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优抚与安置和社会福利等。” 在社会工作的立法背景的研究上,有的学者从当前社会环境视角出发, 认为社会工作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工作的根本职能是实现社会的和谐稳定。和谐以人为主体,就必须以人的本质作为出发点,即以“社会关系”作为出发点。所以,以人为主体的和谐,其本质是人的关系的协调。包括人与人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以及人与环境的关系的协调,同时还有最为重要的关系,即人与自身关系的协调,即人对自己的认识、理解和接纳等问题,[5]从理论视角论证了社会工作对于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作用。 有的学者认为,当前社会工作立法的发展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其主要是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社会工作发展的历史经验。在其看来,西方社会工作的百年发展历程,很大程度上与社会工作的立法相关,从英国的《济贫法》开始,就已经了发展社会工作事业的立法工作。法是由一定的物质条件决定的,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来保证实施的具有普遍效力的规范性文件。法的特点决定了物质条件一旦成熟,就需要制定、颁布和实施与之相适应法律规范,以确保由该物质条件决定的社会关系的规范化。 有的学者认为,中国社会工作立法的发展,是由中国特殊的历史环境决定的。纵观中

青少年社会工作现状

青少年社会工作现状,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一、研究的背景与概况 (一)研究背景 作为社会分工体系的一部分,社会工作是一种特定的社会现象。社会工作本质上是外来经验在中国本土的现实移植,因此,探讨中国社会工作的发展还必须回溯到现代社会工作的西方本源。我国很多学者都就社会工作的内涵和功能表明了自己的观点,大部分学者认为:社会工作是一种专业,是由政府或私人承办,以协助个人调适与社会环境的关系,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潜能,增进社会福利。社会工作的功能主要有对弱势群体的补充功能、对正常群体的强化功能,以及对强势群体的发展功能三方面。上海市组建的青少年社会工作队伍主要服务对象是失学、失业、失管的“三失”青少年,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闲散青少年。据统计,上海市的闲散青少年目前共有六万三千多人,全国的闲散青少年数目更是惊人。社会工作的三大传统方法——个案社会工作、小组社会工作和社区社会工作依然是目前青少年社会工作的主流方法,但现在也出现了一些比较新的变化,比如外展社会工作的运用、机构社会工作的注重等等,最新的社会工作发展充分考虑到了社会本身的发展,在青少年社会工作中,加入了一些比较新潮的观念和方法,例如大众文化与社会工作、环境保护与社会工作、大众传媒与社会工作、网络社会工作等等,这些新的社会变化的引入,为青少年社会工作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方法和理论。 (二)研究方法 我们采用分层定比和典型抽样方法,共选取350份样本,发放问卷350份,回收问卷350份,其中有效问卷348份。 二、研究的内容与结论 (一)闸北区青少年服务对象生活状况调查对闸北区青少年服务对象的了解是做好青少年社会工作的前提和保障。闸北区区情相对比较复杂,发展相对比较落后,失学、失业的青少年比例比较高,而且这个总体数字一直在变化过程之中。因此,有必要对闸北区失学、失业的青少年作一个深入的调查,以便及时全面地掌握他们的生活状况,从而更有效地开展对特定青少年的服务。 1、主要特征 (1)群体分化明显。当今社会分化越来越明显,这种分化同样也表现在闸北区青少年服务对象身上,他们不是一个同质群体,而更主要地是一个异质群体,比如在学历结构、年龄构成、性别构成、家庭状况等许多方面,青少年服务对象之间都存在有明显的差异。 (2)受教育程度较高。接受调查的青少年服务对象学历结构相对尚可,具有大中专学历的占43.2%,接受教育水平较高可以使青少年更加容易接受专业社会工作的理念,更有助于青少年社会工作的开展。此外,青少年服务对象继续学习的意愿也非常强烈,而且,学习目的比较明确,更加注重实际应用。 (3)工作意愿比较强烈。青少年服务对象中58.3%的人曾经参加过工作,有一定的工作经验。此外,50.7%的青少年服务对象非常愿意参加工作,还有31.6%比较愿意参加工作。工作意愿的强烈意味着青少年服务对象自我发展和参与社会的意愿非常强烈。

我国社会工作伦理研究文献综述

我国社会工作伦理研究文献综述 摘要:社会工作是一门极富价值观的专业,也是一门极具社会道德的职业,面对社会工作实务过程中错综复杂的实际情况,必然面临各种伦理问题。因而,在社会工作中,伦理价值处于重要的战略地位。受我国传统文化、社会环境、经济等因素的影响,社会工作伦理与西方国家存在差异。随着社会工作的快速发展,对社会工作伦理的重视逐渐增强,相应的研究也越来越多。本文旨在通过阅读大量相关文献,将我国社会工作伦理方面的研究做一个简单的梳理,以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社会工作;伦理;困境 一、有关社会工作伦理概念的研究 我国对社会工作伦理的关注虽较迟,但各个学者逐渐对社会工作伦理进行了界定,为构建本土社会工作伦理体系奠定了基础。 徐震、李明震(2004)认为社会工作伦理是社会工作者对社会工作的职业道德和共同认识,是对案主的道德责任和行为规范。大陆学者罗肖泉(2005)指出社会工作伦理将社会工作者应当遵循的道德规范、社会工作实践中的伦理问作为研究对象,来评判社会工作者的道德行为。顾东辉[1]

(2008)表示应从案主、社会场境、社会工作三个视角,以案主为焦点对社会工作伦理进行明确的界定。 本文赞同顾东辉教授的观点,他从各个角度比较细致的界定了社会工作伦理。 二、有关将我国传统文化与社会工作伦理相结合方面的研究 我国传统文化与社会工作思想文化有相同之处,因此社会工作从西方国家传入我国,有一个适应和改造的过程。 王珏(2008)把中国古代伦理道德和社会工作伦理原则结合起来:传统文化的和谐、平等、济民报国思想同人际和谐、社会公正、增进社会福利等原则。涂宇明(2013)指出儒家传统思想与社会工作伦理价值观三大思想基础之间是相通的。戴诗(2013)则提出建构儒家传统思想与社会工作伦理价值的本土化的价值体系。 产于西方的社会工作必须结合我国特有的思想文化才能够生生不息,才能够面对有效面对各个伦理困境。 三、有关社会工作伦理教学方面的研究 社会工作的发展离不开专业人才的培养,离不开教育,其中,社会工作伦理教学也应得到相应的重视。 罗肖泉[2](2006)主张“三位一体”(从教育主体看,是团体、学生、教师的三位一体;从教育过程看,是反思内化、实践体验、理论灌输的三位一体)的整合式教育模式。

社会工作机构研究综述

社会工作机构研究综述 目前来看,国内对社工机构研究主要是集中在社会学、管理学等其他的学科,从法学,尤其是从主体制度的角度来研究社工机构的,在当前的中国知网及人大复印资料上几乎没有系统的研究成果。在此,对社工机构社会学、管理学方向有关文献、社会组织主体制度的相关文献进行搜集。 关信平(2017)在《论当前我国专业社会工作的制度建设》一文中明确指出,我国专业社工制度建设存在法制水平低、制度体系不完善的问题,同时还面临着地方政府部门对专业社会工作价值和意义的认识不到位,专业社会工作能力不足,体制选择较为复杂,政府购买服务制度对专业社会工作制度建立促进不够等问题;并提出当前我国加强专业社会工作制度建设的基本目标和主要任务,基本目标是着眼于在法制化的基础上构建我国制度化的专业社会工作服务体系,建立社会工作运行的制度体系,将社会工作纳入国家社会服务制度体系之中,成为一项正式的“社会事业”(社会工作的制度建设的一个重要的具体目标是加强和加快社会工作法制化建设,通过相关的法律法规去规范专业社会工作基本的制度体系,从而使专业社会工作成为我国一类基本的社会服务制度。)当前,主要任务是在国家层面上要进一步明确我国发展专业社会工作的战略方向;其次,应该建立专业社会工作制度体系,加快以法制为保障、以财政和规划为基础、以岗位设置为中心、以人才培养为支撑的专业社会工作制度体系建设;再次,继续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专业社会工作体制。 通过资料搜集,笔者很难搜集到从主体角度研究社工机构的文献,于是笔者将视角放入了社工机构所属的是社会组织里,在对社会组织的法律主体研究上,有的学者从民事主体角度分析社会组织,有的学者从行政法主体角度研究,还有的学者基于经济法主体角度研究。 王萍认为解决社会组织的法律地位问题是社会组织发展的关键1。学者王莺桦认为,社会组织是在政府和企业失灵的情况下,由民间力量组织起来,在公共领域提供非营利活动的志愿组织,应赋予社会组织法人主体资格,使其能独立地享有权利承担责任。2 王克稳、黎军、石佑启、沈岿等论证社会组织行使类似政府的公共职能,主张社会组织是行政法主体之一,形成“行政法主体说”3。 但从高艳军和洪晓梅这两位学者的观点上来看,社会组织具有社会性、中介性、非营利性和自治性的特征, 以各种形式承接着政府部门公共管理和服务职能, 具有公私混合的特点,故将其归属于经济法主体的特殊法律地位。这两位学者基于社会组织公共管理职能具有互动灵活性而非行政主体的强制性,还排除了行政法主体的法律地位。4 丁凤楚5从社会组织公共管理职能上采取手段并非国家强制力实施的强制手段,并将社会组织认为是一种对行政权力的社会性制约,是公民社会的基础性力量而不是国家行政机关的组成部分这三方面,反驳了王克稳、黎军、石佑启、沈 1王萍.破除我国社会组织法律地位的实然与应然悖论[J].法治视点,2016(09). 2王莺桦.社会组织法律地位探析[J].学理论,2014(09). 3石佑启.论公共行政与行政法学范式转换[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黎军.行业组织的行政法问题研究[M].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江必新,邵长茂.社会治理新模式与行政法的第三形态[J].法学研究,2010(06).沈岿.重构 行政主体范式的尝试[J].法律科学,2000(06). 4高艳军,洪晓梅.社会中介组织法律地位之我见[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1(09). 5丁凤楚.论社会中介组织的法律地位[J].福建法学,2005(03).

社会工作专业毕业论文选题.pdf

社会工作专业毕业论文选题 1、中小城市社区服务调查研究 2、城市居民社区参与意愿研究 3、城市社区福利现状及其建设研究 4、城市社区民间组织发展状况调查 5、中小城市社区文化建设调查研究 6、从社会学视角审视当前城市社区居民自治中的问题 7、和谐社区建设的路径选择 8、居民参与社区民间组织的态度与行为研究 9、社区党组织建设与和谐社区发展 10、青年的社区参与现状特点及对策分析 11、社区建设中居民参与状况及其特点分析 12、社区居民社会支持初探 13、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问题的思考与对策 14、农民工的城市融入问题研究 15、从社会学的视角分析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资源短缺问题 16、从社会资本理论看农民工市民化问题 17、大学生网络传播行为嬗变的实证研究 18、大学生网络迷航现象的调查研究 19、大学生网络行为特征及成因 20、高校学生网络行为与心理研究 21、青少年网络人及交往中的信任问题研究 22、网络对青年社会化的影响分析 23、网络对青少年人际关系的影响 24、大学生上网需求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25、论大学生网络行为特征 26 、论社会工作的价值取向 27 、社会工作本土化研究 28 、加快我国社会工作的职业化进程 29 、推进我国社会工作理论方法的系统化与现代化 30 、加强社会工作机构的组织建设与制度创新 31 、社会工作实践中的伦理议题 32 、社会学与社会工作学关系探索 33 、论人的社会化 34 、社工在我国的地位及其原因 35 、浅析社会工作实践应注意的问题 36 、中国共产党的群众工作理论与方法对社会工作专业的借鉴 37 、社会工作与中国特色的民政工作38 、论中国传统文化对个案社会工作的影响 39、个案社会工作在中国的发展及面对的挑战 40、中国个案社会工作本土化思考 41 、个案社会工作理论模式 (选择其一 )研究42 、如何实现中国团体社会工作的本土化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