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储氢材料

储氢材料

储氢材料
储氢材料

目录

前言 (2)

1.储氢材料分类 (3)

1.1储氢合金 (3)

1.1.1稀土系储氢合金 (3)

1.1.2镁系储氢合金 (3)

1.1.3钛系储氢合金 (3)

1.2络合物储氢材料 (4)

1.3纳米材料 (4)

1.4玻璃微球储氢 (4)

2.储氢材料的制备方法 (5)

2.2机械合金化法 (5)

2.3氢化燃烧合成法 (5)

2.4化学合成法 (6)

2.5烧结法 (6)

3.储氢材料的应用 (6)

3.1 氢气的“固态化”储存与运输 (6)

3.2氢气的超纯净化 (7)

3.3 氢气的压缩 (7)

3.4 空调制冷与热泵 (7)

3.6 真空技术 (7)

3.7 氢化物-镍电池 (8)

4.结语与展望 (8)

参考文献 (9)

前言

随着石油资源的日渐匮乏和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氢能被公认为人类未来的理想能源。这是因为:a.氢燃烧释能后的产物是水,是清洁能源;b.氢可通过太阳能、风能等自然能分解水而再生,是可再生能源;c.氢能具有较高的热值,燃烧1 kg氢气可产生1.25×106kJ 的热量,相当于3kg汽油或4.5 kg 焦炭完全燃烧所产生的热量;d.氢资源丰富,氢可以通过分解水制得。另外,在化工与炼油等领域副产大量氢气,尚未充分利用。可以预见,未来世界将从以碳为基础的能源经济形态转变为以氢为基础的能源经济形态(简称“氢经济”)。

氢能的开发和利用涉及氢气的制备、储存、运输和应用4大关键技术。本文讨论氢气的储存技术。[1]其中能量的储存和转换一直是能量有效利用的关键所在。传统的储氢手段主要是用钢瓶来储存氢气,其缺点是效率低,同时需要钢瓶具有耐高压、防泄漏的特性,比较苛刻。储氢材料由于其具有很高的氢气存储密度而受到人类的瞩目因此成为材料科学中研究的重点功能材料之一。储氢材料就作为一种极其重要的功能材料,在二次能源领域内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特别是在燃料电池、可充电电池研究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储氢材料的研究直接关系着电动汽车的应用,也同样对潜艇、航天器等领域有着重要的影响。近几十年来世界各国都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对储氢材料进行研究,力图抢占这一基础材料研究的制高点。[2]

1.储氢材料分类

1.1储氢合金

目前所开发的金属储氢材料可大致分为稀土系、镁系和钛系等。其中镁系储氢合金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重视。

1.1.1稀土系储氢合金

衡量储氢材料性能的标准主要有两个:体积密度(kg/m3)和储氢质量分数。体积密度为系统单位体积内储存氢气的质量,储氢质量分数为系统储存氢气的质量与系统质量的比值。稀土系氢化物的贮氢量多在1.5%一2.0%。以LaNi为代表的稀土系储氢合金,被认为是所有储氢合金中应用性能最好的一类。是较早开发的稀土储氢合金,它的优点是活化容易、分解氢压适中、吸放氢平衡压差小、动力学性能优良、不易中毒。但它在吸氢后会发生晶格膨胀。合金易粉碎。此外可以用A1、Mn、Si、Sn、Fe等置换Ni以克服合金的粉化。改善其贮氢性能。

1.1.2镁系储氢合金

最早开始研究镁系基储氢材料的是美国Brookhaven国家实验室,Reilly和Wiswall在1968年首先以镁和镍混合熔炼而成Mg2Ni合金。这类合金的储氢量可达3.8%,密度小,解吸等温线平坦,滞后小,是移动装置上理想的储氢合金。其缺点是脱氢温度高(解吸压力为105 Pa 时,解吸温度为287℃),吸氢速度较低,热焓增量大。随着机械合金化制备方法的出现,大规模研究镁系储氢材料拉开了序幕。

1.1.3钛系储氢合金

钛系氢化物的贮氢量在1.8%~4.0%。1969年,美国Brookhaven国立实验室首次合成具有CsCl结构的FeTi合金。其储氢量为1.8%。FeTi合金储氢能力好,甚至还略高于LaNi5,其

作为储氢材料的优越性在于:①FeTi合金活化后。能可逆地吸放大量的氢,且氢化物的分解压强仅为几个大气压。很接近工业应用;②Fe,Ti元素在自然界中含量丰富。价格便宜,适合在工业中大规模应用。因此,FeTi合金一度被认为是一种很有应用前景的储氢材料。而深受人们关注。但是由于材料中有TiO2层形成,使得该材料极难活化,限制了其应用。

1.2络合物储氢材料

络合物用来储氢起源于氢化硼络合物的高含氢量。日本的科研人员首先开发了氢化硼钠(NaBH4) 和氢化硼钾(KBH4)等络合物储氢材料。它们通过加水分解反应可产生比其自身含氢量还多的氢气。后来又有人研制了一种被称之为“Aranate”的新型贮氢材料——氢化铝络合物(NaAlH4),这些络合物在加热分解后可放出总量高达7.4%的氢。氢化硼和氢化铝络合物是很有发展前景的新型储氢材料,但为了使其能得到实际应用,人们还需探索新的催化剂或将现有的钛、锆、铁催化剂进行优化组合以改善NaAlH。等材料的低温放氢性能.而且对于这类材料的回收—再生循环利用也须进一步深入研究。

1.3纳米材料

在吸附储氢的材料中,碳质材料是最好的吸附剂,它对少数的气体杂质不敏感,且可反复使用。碳质储氢材料主要是高比表面积活性炭、石墨纳米纤维(GNF)和碳纳米管(CNT)。与金属储氢相比。碳纳米管储氢具有容量大、稀氢速度快。可常温释氢等优点。尽管人们对碳纳米管储氢的研究已取得了一些进展。但至今仍不能完全了解纳米孔中发生的特殊物理化学过程,也无法准确测得纳米管的密度。今后还应在储氢机理、复合掺杂改性和显微结构控制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

1.4玻璃微球储氢

中空玻璃微球直径在61um一60um之间。在低温或在室温下呈非渗透性,但300℃~4000℃范围内。材料的穿透率增大,使得氢气可在一定压力的作用下进入到玻璃体中,当温度降到室温附近时,玻璃体的穿透性消失,氢气留在玻璃微球体内,随后随温度的升高即可释放出氢气。中空玻璃微球主要有MgAlSi、石英、聚酰胺、聚乙烯三酚盐酸等,质量储氢量为15%~42%。微球储氢是一种具有发展前途的储氢技术,其技术难点在于制备高强度的

空心微球。[3]

2.储氢材料的制备方法

研究发现,制备方法不同可导致储氢材料的充放氢性能产生很大的差异。目前储氢材料的制备方法主要有高温熔炼法、机械合金化法、氢化燃烧合成法、化学合成法、烧结法等。2.1高温熔炼法

高温熔炼法是早期制备镁基储氢合金(主要是镁镍合金)采用的方法。但Han等究认为,熔炼法制备的镁基合金活化较困难,同时合金的电化学性能和储氢性能较差。因此目前该方法被逐渐淘汰。

2.2机械合金化法

机械合金化最初是由Benjamin等用来合成复合氧化物弥散强化合金的技术。后来人们发现机械合金化或机械球磨法可以合成非晶态合金、亚稳相、准晶、扩展固溶体。1990年,Schlup等发表了机械合金化制备纳米晶材料的报道,使该技术更加引人注目。机械合金化大致可分为4个阶段:(1)不同组分的粉末在磨球撞击下获得的能量导致局部的温升,冷焊的发生使局部成分均匀;(2)不断冷焊和断裂的发生促使粉粒间的扩散,形成固溶体;(3)粉末粒度的不断减小使局部的均匀化扩展到整个体系; (4)粉粒发生畸变形成亚稳结构。近年来,用机械合金化制备储氢材料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它克服了高温熔炼时活化困难、合金组分难以调整的缺点,而且可以降低活化能。但用机械合金化制备储氢合金通常需要很长的球磨时间,效率较低,还易引入铁、氧等元素的污染。

2.3氢化燃烧合成法

氢化燃烧合成法作为合成新型储氢材料的一种方法,是由日本东北大学八木研究小组于1997年首先提出的。该法是在高压氢气氛围下让混合料燃烧合成即合成反应和氢化放热反应一次完成,得到储氢材料。氢化燃烧法制取合金时,装置简易,省去了以往合成储氢材料的活化工序,合成瞬间完成,同时可获得高纯度生成物,且合成相稳定,因此备受关注。日本东北大学金属材料研究所秋山友宏等用氢化燃烧法合成Mg2NiHt,但合成产物的粒度极不规则。国内南京工业大学的李李泉利用DSC和XRD详细分析了Mg2NiH。的氢化燃烧合成反应

机理[24。,并制备出了Mg2Ni0.75Cu0.25、Mg2Ni0.5Cu0.5等储氢合金.

2.4化学合成法

化学合成法又叫反应合成法,它包括共沉淀还原扩散法、置换扩散法等,是在机械合金化和氢化燃烧合成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的制备方法,它具有成本低、操作简单、易于大规模产业化等特点,因此应用前景十分广阔。共沉淀还原法是由Martin最早提出的,并制得了LaNi5合金,后来国内的申泮文对此法进行了改进,用金属盐代替纯金属先共沉淀,经洗涤、烘干、焙烧,然后与金属氢化物在高温氢中还原一段时间,冷却后用弱酸洗涤,最后用蒸馏水洗涤,从而得到需要的产物。用该法制取的储氢材料不仅避免了高纯金属的冶炼过程,还避免了熔炼法所需的高温熔解和长时间的均匀化热处理,且所得的合金为粉末,易活化,从而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置换扩散法是由申泮文等发明的,它是利用金属的电化学活泼性,置换出所需的储氢合金,如: NiCl2(有机溶剂)+3Mg(s)----Ni·2Mg(s)+MgCl2(s) Ni·2Mg(s)---Mg2Ni 该方法主要用于镁基储氢材料的合成,在细化晶粒、提高储氢稳定性等方面具有天然的优越性,随着镁基储氢材料研究的深入,该方法会更加成熟、有效。化学合成法包含的范围正在不断扩展,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研究的深入,相信这种方法会进一步成熟和完善。

2.5烧结法

烧结法是将经过粉碎或研磨后的粉料按一定的比例充分混合,然后压成薄片,再在一定温度下的钽箔中烧结一定时间 (Ar气保护),得到最终设计的物相。该方法在一些储氢材料中得到了一定的应用。如K.Kadir用烧结法合成了(La0.65-Ca0.35)(Mg1.32Ca0.68)Ni9四元合金,该合金在283K、313MPa条件下可吸氢1.87%。[4]

3.储氢材料的应用

3.1 氢气的“固态化”储存与运输

使用液氢槽车贮罐和高压氢气瓶运输或存储氢,不仅昂贵,安全措施要求甚高,而且由于蒸发和澳漏不宜长期储存。用储氢材料作介质,使氢气与储氢合金化合成固态金属氢化物

来储存运输氢气,则可解决长期储存和安全运输的问题。

3.2氢气的超纯净化

兼有储存和净化双重功能的储氢器与现行的氢气钢瓶一把膜氢净化器体系相比,具有价格低、体积小、容量大、操作简便,不易损坏等优点,适用于电子、化工、冶金、气象等一切需要高纯氢的部门。

3.3 氢气的压缩

储氢合金的吸放氢压力随温度的升高成对数关系升高。在常温下吸入较低庄力的普通氢气,在较高温度下则可释放出高压高纯度氢气。根据这一原理,可制成兼有净化与压缩双重功能的无运动件高压高纯氢压缩器。

3.4 空调制冷与热泵

储氢材料吸氢时放出大量热量,放氢时则吸收等量的热量。将两种吸氢压力不同的储氢合金分别置于低温侧(冷源)和高温侧(热源),以氢气为工质,进行吸放氢循环,可制成空调机或热泵。用太阳能或工业废热作高温热源,不用电力即可在夏季降温,而在冬季加热。

3.5 热传感器

每种储氢合金都有其恒定的温度一压力关系,温度的变化可以通过与其成对数关系的氢化物压力的变化而得以检侧。这种热-压传感器敏感度高,探头容积很小,可用较长导管而不影响测量精度,亦无重力效应,已在一些国外飞机上采用。

3.6 真空技术

在制备真空时,将一定量完全氢化的高温储氢材料放置于容器内加热,使之放出氢气,容器内的空气也随氢排出容器。到一定真空度后,封闭容器,冷却后储氢材料将容器中残留的氢吸回,即可形成较高的真空度。这样可较大地缩短抽气时间,国内皆尚未开展研究。

3.7 氢化物-镍电池

用储氢材料作负极、镍作正极,以KOH为电解质可制成新型高容量二次电池(可充电电池)。储氢合金代替镐,不仅电池成本低,而且还消除了锡对环境的污染与对工人的毒害。氢化物-镍电池已进入产业化阶段,即将全面取代现今市场上的镐-镍电池。它被认为是金属氢化物应用中最巨大、最有经济价值的突破。

4.结语与展望

储氢技术是氢能利用走向实用化、规模化的关键,而储氢材料则是储氢技术发展的基础。储氢材料研究还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主要有:(1)立足化学制备方法和途径,研发高性能储氢材料,为新材料的制备奠定基础;(2)加强储氢机理研究,为新材料的发展提供理论基础;(3)向轻元素如Li,B,C,N或混合轻元素方向发展,提高储氢密度;(4)立足实用,发展储氢材料的大规模连续制备技术;(5)将氢气的储存一释放系统作为整体,发展实用的储氢系统。由于不同储氢材料有不同的优缺点,因此应该研制出集多种单一储氢材料储氢优点于一体的复合储氢材料将是未来储氢材料发展的一个方向;另外将纳米技术应用于储氢材料中,可以使储氢材料的储氢性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因此,制备纳米复合储氢材料也将是未来储氢材料发展的另一大趋势。[5]

参考文献

[1].张春香,石广新,关绍康等.储氢材料的研究进展[J].汽车工艺与材料,2005年,05期:10页.

[2].房文斌, 张文丛, 于振兴等. 镁基储氢材料的研究进展[J]中国有色金属学报,2002年,12卷(05期):853页.

[3]. 闰蒙钢, 张犟, 朱小丽. 能源新秀——储氢材料简介[J].化学教学,2008年06期:57-58页.

[4]. 罗晓东, 张静, 靳晓磊等. 储氢材料的研究现状与进展[J].材料导报,2007年21卷(5A 期):120页.

[5]. 李洪飞, 于利成. 储氢材料的研究进展与应用[J].科技导向,2011年12期:96页.

储氢材料的储氢原理与研究现状

储氢材料的储氢原理与研究现状 氢能,即氢气中所含有的能量。具有环境友好、资源丰富、热值高、燃烧性能好、潜在经济效益高等特点[2]。目前,能源危机和环境危机日益严重。许多国家都在加紧部署、实施氢能战略,如美国针对运输机械的“Freedom CAR”计划和针对规模制氢的“Future Gen”计划,日本的“New Sunshine”计划及“We-NET”系统,欧洲的“Framework”计划中关于氢能科技的投人也呈现指数上升趋势[3]。但是,氢能的使用至今未能商业化,主要的制约因素就是存储问题难以解决。因此,氢能的利用和研究成为是当今科学研究的热点之一。而寻找性能优越、安全性高、价格低廉、环保的储氢材料则成为氢能研究的关键。 目前,氢可以以高压气态液态、金属氢化物、有机氢化物和物理化学吸附等形式储存。高压气态液态[4]储氢发展的历史 较早,是比较传统而成熟的方法,无需任何材料做载体,只需耐压或绝热的容器就行,但是储氢效率很低,加压到15MPa时质量储氢密度不超过3 %。而且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成本也很高。 金属氢化物[5-7]储氢开始于1967年,Reilly等报道Mg2Cu能大量储存氢气,接着1970年菲利浦公司报道LaNi5在室温下能可逆吸储与释放氢气,到1984年Willims制出镍氢化物电池,掀起稀土基储氢材料的开发热潮[8-9]。金属氢化物储氢的原理是氢原子进入金属价键结构形成氢化物。有稀土镧镍、钛铁合金、镁系合金、钒、铌、锆等多元素系合金。具体有NaH-Al-Ti、 Li3N-LiNH2、MgB2-LiH、MgH2-Cr2O3及Ni(Cu,Rh)-Cr-FeO x等物质,

储氢材料

储氢材料 摘要:作为一种新型的清洁能源,氢的廉价制取、安全高效储存与运输及其模型应用,将是今后研究的重点。本文介绍了储氢材料的结构、性能、制 备及应用;展望了储氢材料的发展趋势。 关键字:氢;储氢材料;清洁能源 1引言 随着传统能源的日渐枯竭,致使人类面临着能源、资源和环境危机的严峻挑战,同时人们环保意识的日益增强,开始大力寻找新的洁净能源己成为科研工作的焦点[l]。在这些过程中,氢以其独有的优点逐渐得到人们的公认。氢作为洁净能源具有以下优点:(l) 氢的燃烧产物是水,对环境不产生任何污染;(2) 氢可以通过太阳能、风能等分解水而再生,是可再生能源;(3) 燃烧1g氢放出的热量是等量汽油的3倍左右;(4) 氢资源丰富,可通过水、碳氢化合物等电解或分解生成。由此可见,氢是一种清洁,高效的能源,在未来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在氢能利用过程中,有两个重要的方面,即氢能的制备和储运。在氢能的制备方面:人类通过利用太阳能光解海水可以制得大量的氢;故氢的储存和运输是其发展和应用中遇到的难点之一。 2 氢的存储标准与现状 “储氢材料”顾名思义是一种能够储存氢的材料。衡量储氢材料性能的标准主要有2个:体积储氢密度(kg/m3)和储氢质量分数(%)。体积储氢密度为系统单位体积内储存氢气的质量,储氢质量分数为系统储存氢气的质量与系统质量的比值。另外,充放氢的可逆性、充放气速率及可循环使用寿命等也是衡量储氢材料性能的重要参数[2]。 和其它物质一样,氢的存在状态也是固态、液态、气态。气态时存储方式较为简单方便,也是目前储存压力低于17MPa氢气的常用方法。但其密度较小,体积大;由于是易燃气体在运输和使用过程中存在安全隐患是该方法的不足之处。液态储氢方法的体积密度高(70kg/m3),但氢气的液化需要冷却到20K的超低温下才能实现,此过程消耗的能量约占所储存氢能的25%~45%。液态氢不仅储存成本高,而且使用条件苛刻,目前只限于在航天技术领域中应用。因此这些传统的储氢方法根本无法满足现代社会对氢能利用的要求。为此世界各国纷纷投人大量精力来解决这一难题。随着研究的深入进展,在储氢材料领域中逐渐出现了多样化,其中最典型的有三大类:金属储氢材料、多孔吸附储氢材料、有机液态储氢材料等。

储氢材料综述

储氢材料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xxx 摘要:氢能作为一种新型的能量密度高的绿色能源,正引起世界各国的重视。储存技术是氢能利用的关键。储氢材料是当今研究的重点课题之一,也是氢的储存和输送过程中的重要载体。本文综述了目前已采用或正在研究的储氢材料,如金属储氢(镁基储氢、Fe-Ti基储氢、金属配位氢化物、钒基固溶体型储氢)、碳基储氢、有机液体储氢等材料,比较了各种储氢材料的优缺点,并指出其发展趋势。 关键字:储氢材料,储氢性能,金属储氢,碳基储氢,有机液体储氢。 1.引言 氢原料来源广泛、无污染且能量转换效率高,是解决未来清洁能源需求问题的首选新能源之一。氢是宇宙中含量最丰富的元素之一。氢气燃烧后只产生水和热,是一种理想的清洁能源。氢能利用技术,如氢燃料电池和氢内燃机,可以提供稳定、高效、无污染的动力,在电动汽车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由于氢能技术在解决人类面临的能源与环境两大方面的重大作用,国内外对氢能技术都有大量资金投入,以加快氢能技术的研发和应用。 氢能作为一种储量丰富、来源广泛、能量密度高的绿色能源及能源载体,正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氢能的开发和利用受到美、日、德、中、加等国家的高度重视,以期在21世纪中叶进入氢能经济(hydrogeneconomy)时代。氢能的利用需要解决三个问题:氢的制取、储运和应用,而氢能的储运则是氢能利用的瓶颈。氢在正常情况下以气态形式存在、密度最小、且易燃、易爆、易扩散,这给储存和运输带来很大困难。当氢作为一种燃料时,必须具有分散性和间歇性使用的特点,因此必须解决储存和运输问题。储氢和输氢技术要求能量密度大(包含质量储氢密度和体积储氢密度)、能耗少、安全性高。当氢作为车载燃料使用(如燃料电池动力汽车)时,应符合车载状况的要求。对于车用氢气存储系统,国际能源署(IEA)提出的目标是质量储氢密度大于5wt%,体积储氢密度大于50kgH2/m3,并且放氢温度低于423K,循环寿命超过1000次;而美国能源部(DOE)提出的目标是到2010年质量储氢密度不低于6wt%,体积储氢密度大于45kgH2/m3;到2015年上述指标分别达9wt%和81kgH2/m3;到2010年车用储氢系统的实际储氢能力大于3.1kg(相当于小汽车行使500km所需的燃料)。图1给出了目前所采用和正在研究的储氢材料的储氢能力对比。

浅谈储氢材料

储氢材料的背景 人类社会发展进步到今天,生活现代化了。但是由于资源的大量开发、使用,使人类面临着全地球的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问题。长期以来,地球上的主 要能源煤炭、石油、天然气现在已面临枯竭的境地。在能源危机警钟响起时, 人们把注意力集中到太阳能、原子能、风能、地热能等新能源上。但是要使这 些自然存在形态的能量转变为人们直接能使用的电能,必须要把它们转化为二 次能源。那么最佳的二次能源是什么呢?氢能就是一种最佳的二次能源。 氢是地球上一种取之不尽的元素。用电解水法取氢就是氢元素的广阔源泉。氢是一种热值很高的燃料。燃烧1千克氢可放出62.8千焦的热量,1千克氢可以代替3千克煤油。氢氧结合的燃烧产物是最干净的物质--水,没有任何污染。未来最有前途的燃料电池也主要是以氢为能源。所以人们很自然地把注意力集 中在氢能源的开发和利用上。要利用好氢能源。摆在人们面前的问题是如何把 氢储存、运输和利用。 氢的来源非常丰富,若能从水中制取氢,则可谓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氢 能的利用,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制氢工艺,二是储氢方法。 传统储氢方法有两种,一种方法是利用高压钢瓶(氢气瓶)来储存氢气, 但钢瓶储存氢气的容积小,瓶里的氢气即使加压到150个大气压,所装氢气的质量也不到氢气瓶质量的1%,而且还有爆炸的危险;另一种方法是储存液态氢,将气态氢降温到-253 0C变为液体进行储存,但液体储存箱非常庞大,需要极好的绝热装置来隔热,才能防止液态氢不会沸腾汽化。近年来,一种新型 简便的储氢方法应运而生,即利用储氢合金(金属氢化物)来储存氢气。 储氢材料的定义 储氢材料是一种能够储存氢的材料,储氢材料是能与氢反应生成金属氢化 物的物质,(狭义)具有高度的吸氢放氢反应可逆性;(广义)储氢材料是能 够担负能量储存、转换盒输送功能的物质,“载氢体”、或“载能体” 研究证明,某些金属具有很强的捕捉氢的能力,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条件下,这些金属能够大量“吸收”氢气,反应生成金属氢化物,同时放出热量。 其后,将这些金属氢化物加热,它们又会分解,将储存在其中的氢释放出来。 这些会“吸收”氢气的金属,称为储氢合金。 储氢材料的分类 化学吸附材料 金属氢化物及合金(如LaAlH4) 复合氢化物(NaAlH4、NaBH4、LiBH4等)等 物理吸附材料

储氢的各种材料

一、前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环境保护问题已经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酸雨、温室效应、城市热岛效应等等 或初露倪端,或已对人类造成巨大的危害,这些环保问题的产生在很大程度上与人类大量使用化石能 源有关。同时,由于能源消耗量的迅猛增加,化石能源将不能满足经济高速发展的需求,需要开发新 的能源。在我国开发清洁的新能源体系更具有重要意义。 氢可以地球上近于无限的水为原料来制备,其燃烧产物也是水,具有零污染的优点,有望在石油中国论文联盟https://www.docsj.com/doc/7813435060.html, 时代末期成为一种主要的二次能源。氢能技术的发展,已在航天技术中得到了成功的应用。 氢是一种危险,易燃易爆的气体,在使用中必须保证安全,因此,一种安全、高能量密度(包括体积能量密度和重量能量密度)、低成本、使用寿命长的氢储、输技术的应用需求已越来越迫切。 二、目前主要的储氢方式 近年来研究较多的储氢方式有:(1)金属氢化物储氢;(2)液化储氢;(3)吸附储氢;(4)压缩储氢。 2.1金属氢化物储氢 氢和氢化金属之间可以进行可逆反应,当外界有热量加给氢化物时,它就分解为氢化金属并释放 出氢气。用来储氢的金属大多是由多种元素构成的合金,目前世界上研究成功的合金大致分为:(1)稀土镧镍,每公斤镧镍合金可储氢153L;(2)铁钛合金,储氢量大,价格低月在常温常压下释放氢;(3)镁系合金,是吸氢量最大的元素,但需要在287℃条件下才能释放氢,而且吸收氢十分缓慢;(4)钒、铌、铅等多元素系,这些金属本身是稀贵金属,因此只适用于某 些特殊场合。 与其它储氢方式相比,金属氢化物储氢具有压力平稳,充氢简单、方便、安全等优点,单位体积贮氢的密度,是相同温度、压力条件下气态氢的1000倍。该储氢方式存在的问题为在大规模应用中如 何提高储氢材料的储氢量和降低材料成本,节约贵重金属。国际能源机构确定的未来新型储素材料的标准为储氢量应大于5Wt%,并且能在温和条件下吸放氢。根据这一标准,目前的储氢合金大多尚不能满足这一性能要求。 2.2液化储氢 将氢气冷却到-253℃时氢气即可液化。液氢储存方式的质量能量密度最大,是一种轻巧紧凑的方式。但氢气液化成本高,能量损失大(氢液化所需能量为液化氢燃烧产热额的30%),且存在蒸发损 失。液氢贮存工艺首先用于宇航中,但需要极好的绝热装置来隔热,才能防止液态氢不会沸腾汽化, 导致液体贮存箱非常庞大。 2.3吸附储氢 C.CarPetis和W.Peschka是首先提出在低温条件下氢气能够在活性炭中吸附储存的两位学者。他们提出可以考虑将低温吸附刘运用到大型氢气储存中,并研究得到了在温度为-195℃和-208℃,压力为0-4.15MPa时,氢在多种活性炭上的吸附等温线:压力为4.2MPa 时,氢气在活性炭上的吸附容量分别可以达到 6.8wt%和 8.2wt%在果等温膨胀到0.2MPa,则吸附容量为4.2wt%和5.2wt%。 在一个最近的研究中,Hynek在27℃和-83℃条件下测试了一系列吸附剂,如活性炭、碳黑、碳气凝胶 以及碳分子筛等。测试结果为:在0-20MPa压力范围内,随着压力的增大,吸附剂的储氢量只有少 量的增加。 目前吸附储氢材料研究的热点是碳纳米材料。由于碳纳米材料中独特的晶格排列结构,其储氢数量大大的高过了传统的吸附储氢材料。碳纳米管产生一些带有斜口形状的层板,层

表面吸附与效储氢材料

表面吸附与高效储氢材料 0809401083 匡鹏 一.能源危机与应用氢气的瓶颈 人类的历史某种程度上也是能源的发展历史,过去的五千年里,人类主要能源由草木,秸秆到煤天然气,尤其是近代以来,工业革命的发展与人们生活水平的快速提高使能源的需求快速增长,而据估计地球的化石能源只可以再支持50年的这种消耗速度,而即使没有能源枯竭的危机,人类使用化石能源也会受到极大的制约,因为化石带来的巨大污染近几十年来不断的浮现,更加促使人们寻找替代的能源。 当前几种有前途的能源解决方案——核聚变,裂变(体积太大,且危险过大),风能(不适宜携带,且有间隔性),太阳能(功率不够),都有各种缺陷,而不可以完全取代化石能源。氢能作为一种储量丰富,来源广泛(海水)能量密度高(氢气热值:143kJ/g,为汽油的3倍,酒精的3.9倍,焦炭的4.5倍)清洁(生成水),取代方便(利用原理与汽油等一样,稍加改进即可用于现在的发动机)的绿色能源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氢能是一种二次能源,其开发与利用需要解决氢的制取,储存,和利用三个问题,由于氢易燃,易爆且已扩散,这就使得人们实际应用中优先考虑氢储存,运输中的安全,高效和无泄漏损失,因此,氢的规模安全存储是现阶段氢能利用的瓶颈。 二.可以采用的氢气存储方法 根据氢的气体特征,其存储方式可以分为物理法与化学法。目前采用的储氢方式主要有四种:高压储氢,液化储氢,金属氢化物储氢以及吸附储氢。高压储氢的最大优点是操作方便,能耗小。

由以上表可以看到无论传统还是最近的金属氢化物,固态储氢都没有达到可以大规模应用的技术成熟水平。而吸附储氢在储氢密度,能源效率及操作安全性等方面颇具技术优势,其发展前景被看好。 三.表面吸附的原理及其对吸附材料的要求 固体表面的原子,由于周围原子对他的作用力不对称,即表面原子所受的力不饱和,因而有剩余力场,可以吸附气体或液体。制糖时,用活性炭来处理糖液,以吸附其中的杂质,得到洁白的产品,就是利用了活性炭的吸附能力。固体吸附有如下几个特点:1.固体表面分子移动困难,所以只可以靠降低界面张力的方法降低表面能2.固体表面是不均匀的,各个不同位置的吸附热与催化活性差别很大3.固体表面层的组成不同于体相内部。 按照吸附分子与固体表面的作用力的不同可以将吸附分为两类

碳基和有机物储氢材料的研究进展_吕丹

碳基和有机物储氢材料的研究进展 吕 丹1,2,刘太奇1 (1.北京石油化工学院环境材料研究中心,北京102617;2.北京化工大学,北京100029) 摘 要:日益严峻的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使得发展清洁的可再生能源成为各个国家的重要议题。氢能源以其可再生性和良好的环保效应成为未来最具发展潜力的能源载体。氢的储存是发展氢能技术的难点之一。本文介绍了目前很受关注的两种储氢材料:碳基储氢材料和有机物储氢材料。其中碳基储氢材料主要介绍了活性炭、碳纤维、碳纳米管及碳化物的衍生物;而有机物储氢材料主要介绍了有机液体和金属有机物。同时对碳基及有机物储氢材料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指出了碳基储氢材料的未来研究方向,提出了金属有机多孔材料的逐步发展,是开发新型多孔材料的一个关键,也是探索新型的金属有机物储氢材料的关键。 关键词:碳基储氢材料;有机物储氢材料;金属有机物 中图分类号:TQ127.12 文献识别码:A 随着环境污染的日趋严重以及石油、煤等能源的逐渐枯竭,世界各国都已开始致力于新能源的研究与开发。氢气是一种高能量密度、清洁且资源丰富的绿色新能源,它在燃料电池以及高能可充放电电池等方面展现了很好的应用前景,从而有望成为未来世界的主要能源。在利用氢能的过程中,氢气的储存和运输是关键问题。目前所用的储氢材料主要有合金、碳材料、有机化合物以及玻璃微球和某些络合物。本文主要讨论碳基及有机物储氢的储氢功能特点,综述了它们的近期研究进展。 1 碳基储氢材料 1.1 活性炭储氢 Carpetis是最早研究在活性碳中吸附储存氢的学者,他在论文中第一次提到将低温吸附剂运用到大型储氢系统中,指出氢气在活性炭中吸附储存的容积密度和液态氢的容积密度相当。当温度为78 K和65K,压力为4.20×105Pa时,氢气在活性炭上的储氢质量分数分别为6.37%和7.58%[1]。但是普通活性炭储氢,即使在低温下储氢量也达不到质量分数1%,对氢气的储存能力不太明显,只是活性炭便宜且容易制得。周理等用比表面积3000 m2/g,微孔容积1.5mL/g的超级活性炭,在-196℃,3MPa下储氢量达到质量分数5%。但随温度提高,储氢量越来越低[2]。詹亮等用高硫焦制备了一系列的活性炭,研究表明氢在超级活性炭上的储存量,在较低压力下随压力升高而显著增加;在较高压力下,活性炭的比表面积对其影响较为明显。在293K/5MPa,94K/6M Pa下,超级活性炭上的储氢质量分数达1.90%,9.80%[3]。 活性炭贮氢主要用于低压吸附贮氢,如作为汽车燃料的贮存。由于该技术具有压力低、贮存容器自重轻、形状选择余地大、成本低等优点,已引起广泛关注。但美国能源部(DOE)要求,对燃料电池电动汽车,其体积储氢密度必须达到63kg/m3,质量分数6.50%。从已有的应用研究证明,各种分子筛和超级活性炭均达不到DOE的要求[4]。 1.2 碳纤维储氢材料 碳纳米纤维表面具有分子级细孔,内部直径大约10nm的中空管,比表面积大,而且可以合成石墨层面垂直于纤维轴向或与轴向成一定角度的鱼骨状特殊结构的纳米碳纤维,大量氢气可以在纳米碳纤维中凝聚,从而可能具有超级贮氢能力[5]。 石墨纳米纤维由含碳化合物经所选金属颗粒催化分解产生。Chambe rs等用鲱鱼骨状的纳米炭纤维在12MPa,25℃下竟然得到的储氢质量分数为67%,但至今无人能重复此结果。最近Angela等人报道了进行各种预处理的石墨纳米纤维,在预处理阶段具有显著的储氢水平。最好的预处理能导致在7.04M Pa和室温下储存氢气的质量分数为3.80%[6]。 范月英等用纳米炭纤维于12M Pa,25℃下储存了质量分数13.60%的氢气[7]。毛宗强等用自制的碳纳米纤维在特制的不锈钢高压回路中进行了吸附储氢的验证实验,发现在室温条件下,经适当处理的碳纳米纤维的储氢能力最高可达9.99%[8]。 螺旋形炭纤维是20世纪90年代初日本的Mo-tojima等以镍作催化剂,采用催化热解乙炔方法制备而得并能很好地重复[9]。螺旋炭纤维由于具有不同手性的特殊螺旋结构(手性材料的最大特点是具有电磁场的交叉极化性能),从而使其有可能在储能材料、微电子器件、电磁波吸收剂等诸多领域得到应 14《新技术新工艺》纳米材料、新材料研究进展综述 2006年 第8期

储氢材料概述 (1)

课程论文 储氢材料概述Hydrogen storage material in the paper 作者姓名:关体红 年级专业: 2010 级应用化学 课程名称:化工实用技术 学号: 20105052006 指导教师:许东利 完成日期: 2012-06-15 成绩: 信阳师范学院 Xinyang Normal University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Abstract (1) Keywords (1) 引言 (1) 1 碳基储氢材料 (2) 1.1活性炭储氢 (2) 1.2 碳纤维储氢材料 (3) 1.3 碳纳米管储氢材料 (3) 1.4 碳化物的衍生物作为储氢材料 (4) 2 有机物储氢材料 (4) 3 储氢合金 (5) 3.1 镁系 (5) 3.2 稀土系 (6) 3.3 钛系 (6) 3.4 锆系 (6) 3.5 V基固溶体储氢合金 (6) 4 配位氢化物储氢材料 (7) 结束语 (7) 参考文献 (8)

信阳师范学院化学化工学院学年论文 储氢材料概述 学生姓名:关体红学号:20105052006 化学化工学院2010级应用化学 课程名称化工实用技术 摘要:氢能是21世纪主要的新能源之一。作为一种新型的清洁能源 ,氢的廉价制取、安全高效储存与输送及规模应用是当今研究的重点课题 ,而氢的储存是氢能应用的关键。储氢材料能可逆地大量吸放氢 ,在氢的储存与输送过程中是一种重要载体。本文综述了目前研究最广的四大类储氢材料:碳基储氢材料、有机物储氢材料、储氢合金、配位氢化物储氢材料。 关键词:储氢;碳基;有机液体;储氢合金;配位氢化物 Hydrogen storage material in the paper Abstract:In the 21st century, the hydrogen is one of the major new energy. As a new type of clean energy, the cheap hydrogen production, storage and transportation safety and efficiency and scale of application is the key research subject, and hydrogen storage is the key of hydrogen application. Hydrogen storage material can absorb a large reversibly put hydrogen, in hydrogen storage and transport process is a kind of important carrier. This paper summarized the present study is the most extensive four categories of hydrogen storage material: carbon hydrogen storage material and organic hydrogen storage material, hydrogen storage alloy, coordination hydride hydrogen storage material. Keywords:Hydrogen storage; Carbon; Organic liquid. Hydrogen storage alloy; Coordination hydride 引言 人类进入21世纪,节能环保不再只是一句口号。随着能源紧张与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凸显,新能源和清洁能源的开发利用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在众多新能源中,氢能被人们寄予了厚望。

储氢材料的发展现状、应用与制备综述

储氢材料的发展现状、应用与制备 摘要:能源危机和开发新能源一直是人类发展进程中相互依赖和相互促进的两个重要因素。为了保护环境,开发新能源,可以利用太阳能、地热、风能及海水等。其中,氢能是人类未来的理想能源,它是一种高能量密度、清洁的能源,是最有吸引力的能源形式之一,具有热值高、资源丰富、干净、无毒、无污染等特性。而氢的贮存和运输一直是个技术难题,由于制造液氢的设备费用很高,液化时又要消耗大量的能量,氢气和空气混合还会有爆炸的危险,因此能否利用氢气作为能源的关键是能否解决氢气的贮存和运输技术。本文简要讲述了储氢材料的发展现状、主要应用与制备技术。 关键词:储氢材料、性质、应用、发展、制备 1引言 当前,人类面临着能源危机,作为主要能源的石油、煤炭和天然气由于长期的过量开采已濒临枯竭。为了开发新能源,人们利用太阳能、地热、风能及海水的温差等,试图将它们转化为二次能源。氢由于其优异的特性受到高度重视,首先氢由储量丰富的水做原料,资源不受限制;第二氢燃烧的生成物是水,环境污染极少,不破坏自然循环;第三,氢由于很高的能量密度;此外,氢可以储存、输送,用途十分广泛。本文主要简述了储氢材料的基本性质、发展现状以及制备工艺。 2储氢材料的基本性质 储氢材料是一种能在晶体的空隙中大量贮存氢原子的合金材料,具有可逆吸放氢的性质。大多数金属合金(M)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条件下,与氢生成金属 →MHx+ΔH(生成热)。 氢化物(MHx):M+XH 2 2.1储氢材料应具备的基本条件 作为储存能量的材料,储氢材料应具备以下条件: (1)易活化,氢的吸储量大; (2)用于储氢时,氢化物的生成热小;用于蓄热时生成热要尽量大; (3)在室温附近时,氢化物的离解压为203-304kPa,具有稳定的合适的平衡分解压; (4)氢的吸储或释放速度快,氢吸收和分解过程中的平衡压(滞后)小; 、水分等的耐中毒能力强; (5)对不纯物如氧、氮、CO、CO 2 (6)当氢反复吸储和释放时,微粉化少,性能不会劣化; (7)金属氢化物的有效热导率大,储氢材料价廉; (8)吸收和释放氢的速度快,氢扩散速度大,可逆性好。 2.2影响储氢材料吸储能力的因素

碳质储氢材料的研究进展

碳质储氢材料的研究进展 摘要 碳质材料由于具备质量轻、吸氢量大等优良特性,近年来引起了学者们的广泛关注。综述了碳质储氢材料的研究进展,介绍了碳质材料的储氢机理,并就近年来研究的热点探讨了影响碳质材料储氢的各种因素。最后,对碳质储氢材料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碳质材料储氢储氢材料进展 Abstract Carbonaceous materials have been arousing increased research attention recently ,due to numerousadvantages such as low density and high storage capacity .Research advances of carbonaceous materials for hydrogenstorage are reviewed ,and hydrogen storage mechanism of carbonaceous materials is introduced .Moreover,based onrecent research highlights ,influence factors on hydrogen storage capacity of carbonaceous materials are discusseck E ventually future development of the carbon materials for hydrogen storage is prospected Key wolds :Carbonaceous materials ,Hydrogen Storage , Hydrogen Storage Materials , Progress 、八、, 前言 能源和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源泉。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全球能源供应的日趋紧缺,环境污染的日益加剧,已有的能源和资源正在以越来越快的速度消耗。面对化石燃料能源枯竭的严重挑战,近年来世界各国纷纷把科技力量和资金转向新能源的开发。氢能作为一种可储可输的洁净的可再生能源,从长远上看,它的发展可能对能源结构产生重大改变。洁净无污染的氢能利用技术正在以惊人的速度发展,己引起工业界的热切关注。 氢的规模制备是氢能应用的基础,氢的规模储运是氢能应用的关键,氢燃料电池汽车是氢能应用的主要途径和最佳表现形式,三方面只有有机结合才能使氢能迅速走向实用化。但是,由于氢在常温常压下为气态,密度很小,仅为空气的1/14,故氢的储存就成了氢能系统的关键技术。

储氢材料与方式

储氢材料的研究概况与发展方向 随着社会发展、人口增长,人类对能源的需求将越来越大。以煤、石油、天然气等为代表的化石能源是当前的主要能源,但化石能源属不可再生资源,储量有限,而且化石能源的大量使用,还造成了越来越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因此,可持续发展的压力迫使人类去寻找更为清洁的新型能源。氢能作为一种高能量密度、清洁的绿色新能源,氢能的如何有效利用便引起了人们的广泛研究。 目前来看,氢能的存储是氢能应用的主要瓶颈。氢能工业对储氢的要求总的来说是储氢系统要安全、容量大、成本低、使用方便。美国能源部将储氢系统的目标定为:质量密度为6.5%,体积密度为62kgH2/m3。瞄准该目标,国内外展开了大量的研究。本文综述了目前所采用或正在研究的主要储氢材料与技术,包括金属氢化物、碳质材料、配位氢化物、水合物,分析了它们的优缺点,同时指出其相关发展趋势。 1金属氢化物 金属氢化物储氢具有安全可靠、储氢能耗低、储存容量高(单位体积储氢密度高)、制备技术和工艺相对成熟等优点。此外,金属氢化物储氢还有将氢气纯化、 压缩的功能。因此,金属氢化物储氢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储氢材料。 储氢合金是指在一定温度和氢气压力下,能可逆地大量吸收、储存和释放氢气的金属间化合物。储氢合金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为吸氢元素或与氢有很强亲和力的元素(A),它控制着储氢量的多少,是组成储氢合金的关键元素,主要是I A~ VB族金属,如Ti、Zr、Ca、Mg、V、Nb、Re(稀土元素);另一部分则为吸氢量小或根本不吸氢的元素(B),它则控制着吸/放氢的可逆性,起调节生成热与分解压力的作用,女口Fe、Co、Ni、Cr、Cu、Al等。图1列出了一些金属氢化物的储氢能力。 目前世界上已经研制出多种储氢合金,按储氢合金金属组成元素的数目划分,可分为:二元系、三元系和多元系;按储氢合金材料的主要金属元素区分,可分为:稀土系、镁系、钛系、钒基固溶体、锆系等;而组成储氢合金的金属可分为吸氢类(用A表示)和不吸氢类(用B表示),据此又可将储氢合金分为:AB5型、AB2 型、AB 型、A2B 型。 1.1稀土系储氢合金

储氢材料

课程名称:先进材料综合实验 指导老师: 成绩:_____________ 实验名称: 储氢材料 实验类型: 技术实验 同组学生姓名:__________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二、实验内容和原理 三、主要实验仪器设备 四、操作方法与实验步骤 五、实验数据记录和处理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 七、讨论、心得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储氢材料的基本理论及实验方法; 2.掌握储氢材料的设计、制备技术及吸放氢性能测试方法; 3.增强对材料的成分、结构和储氢性能之间关系的认识。 二、实验原理 储氢材料:名义上是一种能有效储存氢的材料,实际上它必须是能在适当的温度、压力条件下进行可逆吸放氢的材料,其主要应用于染料电池和镍氢电池中。 特点: 1.容易活化,单位质量和体积储氢量大(电化学储氢容量高); 2.吸放氢速度快,氢扩散速度大,可逆性好; 3.有较平坦和较宽的平衡平台压区,平衡分解压适中。做气态储氢材料应用时,室温附近的分解压应为>0.1MPa ,做电池材料应用时以10-3——10-1MPa 为宜; 4.吸收、分解过程中的平衡氢压差,即滞后要小; 5.氢化物生成焓,作为储氢材料或电池材料时应该小,做蓄热材料时则应该大; 6.寿命长,能保持性能稳定,作为电池材料时能耐碱液腐蚀; 7.有效导热率大、电催化活性高; 8.价格低廉,不污染环境,容易制造。 分类: 目前研究较多的传统材料体系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AB 5型稀土系材料,非AB 5型稀土 系材料,AB 2型Laves 相材料,AB 型钛系材料,Mg 基材料和V 基固溶体型材料;另外,还包括近年来研究非常热门的金属或非金属的配位氢化物储氢材料:如Al 基配位氢化物、B 基配位氢化物和氨基氢化物。 储氢材料的储氢机理: 1. 气-固储氢反应机理 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条件下,储氢材料和H 2通过气-固反应生成含氢固溶体和氢化物相。其吸、 放氢反应可表示为: o 222H MH x y H MH x y y x ?+-?+- 式中MH x 为含氢固溶体相(α相),MH y 为氢化物相(β相),?H o 表示氢化物生成焓或氢化反应 热。一般吸放氢反应为可逆反应,吸氢过程是放热反应,?H o <0,而放氢过程则是吸热反应,即?H o >0。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系 实验报告

储氢材料

目录 前言 (2) 1.储氢材料分类 (3) 1.1储氢合金 (3) 1.1.1稀土系储氢合金 (3) 1.1.2镁系储氢合金 (3) 1.1.3钛系储氢合金 (3) 1.2络合物储氢材料 (4) 1.3纳米材料 (4) 1.4玻璃微球储氢 (4) 2.储氢材料的制备方法 (5) 2.2机械合金化法 (5) 2.3氢化燃烧合成法 (5) 2.4化学合成法 (6) 2.5烧结法 (6) 3.储氢材料的应用 (6) 3.1 氢气的“固态化”储存与运输 (6) 3.2氢气的超纯净化 (7) 3.3 氢气的压缩 (7) 3.4 空调制冷与热泵 (7) 3.6 真空技术 (7) 3.7 氢化物-镍电池 (8) 4.结语与展望 (8) 参考文献 (9)

前言 随着石油资源的日渐匮乏和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氢能被公认为人类未来的理想能源。这是因为:a.氢燃烧释能后的产物是水,是清洁能源;b.氢可通过太阳能、风能等自然能分解水而再生,是可再生能源;c.氢能具有较高的热值,燃烧1 kg氢气可产生1.25×106kJ 的热量,相当于3kg汽油或4.5 kg 焦炭完全燃烧所产生的热量;d.氢资源丰富,氢可以通过分解水制得。另外,在化工与炼油等领域副产大量氢气,尚未充分利用。可以预见,未来世界将从以碳为基础的能源经济形态转变为以氢为基础的能源经济形态(简称“氢经济”)。 氢能的开发和利用涉及氢气的制备、储存、运输和应用4大关键技术。本文讨论氢气的储存技术。[1]其中能量的储存和转换一直是能量有效利用的关键所在。传统的储氢手段主要是用钢瓶来储存氢气,其缺点是效率低,同时需要钢瓶具有耐高压、防泄漏的特性,比较苛刻。储氢材料由于其具有很高的氢气存储密度而受到人类的瞩目因此成为材料科学中研究的重点功能材料之一。储氢材料就作为一种极其重要的功能材料,在二次能源领域内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特别是在燃料电池、可充电电池研究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储氢材料的研究直接关系着电动汽车的应用,也同样对潜艇、航天器等领域有着重要的影响。近几十年来世界各国都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对储氢材料进行研究,力图抢占这一基础材料研究的制高点。[2]

储氢材料研究现状和发展前景

储氢材料研究现状和发展前景摘要:氢能作为一种新型的能量密度高的绿色能源, 正引起世界各国的 重视。储存技术是氢能利用的关键。储氢材料是当今研究的重点课题之一, 也是 氢的储存和输送过程中的重要载体。本文综述了目前已采用或正在研究的储氢材 料, 如镁基储氢材料、碳基储氢材料、纳米储氢材料、稀土储氢材料、氨硼烷基 储氢材料的研究进展、发展前景和方向。 关键词:储氢材料、研究现状、发展前景、研究方向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prospects of the hydrogen storage materials Abstract: As a new type of green energy with high energy density, hydrogen has at tracted extensive attentionon research and applicat ions al l over the world. Consequently, hydrogen storage materials, which are important carriers in hydrogen storage and transport , are one of the hot research topics nowadays.This article reviews the hydrogen storage materials ,such as magnesium based hydrogen storage materials, carbon-based hydrogen storage materials, nanotechnology, hydrogen storage materials, rare earth hydrogen storage materials, ammonia boron alkyl hydrogen storage materials. we review the development prospects and direction. Keywords: hydrogen storage materials; Research; Prospects for development; Research Orientation 引言 当今世界, 化石燃料储量正在迅速减少, 现存储量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目前世界能源的80%来源于化石燃料, 但化石燃料的使用产生了大量有害物质, 对环境造成巨大影响。因此, 加速能源系统向可再生能源转换以适应当前和未来世界能源需求, 是迫切需要解决问题。 氢能作为一种储量丰富、来源广泛、能量密度高的绿色能源及能源载体, 正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氢能的开发和利用受到美、日、德、中、加等国家的高度重视, 以期在21 世纪中叶进入氢能经济时代。氢能的利用需要解决三个问题:

储氢材料介绍

储氢材料简介 摘要:化石能源的大规模开发利用带来了严重的能源和环境问题,新能源开发是解决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问题的一条出路,氢能因其独特优势而倍受青睐。但氢的储存是氢能利用的瓶颈,高效、安全的储氢方式一直是氢能工作者的不懈追求。储氢材料的研究开发有助于消除储氢的技术障碍,从而促使整个氢工业的发展。本文通过介绍氢的储存方式、一些常用的储氢材料,特别是储氢合金,使读者对储氢材料的储氢原理、分类、各自的优缺点以及应用有个初步的了解。 关键词:氢能储氢材料储氢合金 目录 第一章绪论----------------------------------------------------------------------------- 第二章储氢方式----------------------------------------------------------------------- 2.1 气态储存----------------------------------------------------------------------- 2.2液化储存------------------------------------------------------------------------ 2.3固态储存------------------------------------------------------------------------ 第三章储氢材料------------------------------------------------------------------------ 3.1 储氢合金------------------------------------------------------------------------ 3.1.1金属储氢原理---------------------------------------------------------- 3.1.2 储氢合金的要求------------------------------------------------------ 3.1.3储氢合金的分类------------------------------------------------------- 3.1.4储氢合金的应用-------------------------------------------------------- 3.2配位氢化物储氢材料---------------------------------------------------------- 3.3碳质储氢材料------------------------------------------------------------------- 3.3.1活性炭-------------------------------------------------------------------- 3.3.2碳纤维-------------------------------------------------------------------- 3.3.3有机液体氢化物-------------------------------------------------------- 第一章绪论 人类进入21世纪,节能环保不再只是一句口号。随着能源紧张与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凸显,新能源和清洁能源的开发利用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在众多新能源中,氢能被人们寄予了厚望。

储氢材料的研究与发展前景

目录 1.前言 (3) 2.储氢材料 (4) 2.1金属储氢材料 (4) 2.1.1镁基储氢材料 (5) 2.1.2钛基(Fe-Ti)储氢材料 (8) 2.1.3稀土系合金储氢材料 (9) 2.1.4锆系合金储氢材料 (10) 2.1.5金属配位氢化物 (11) 2.2碳质储氢材料 (11) 2.3液态有机储氢材料 (12) 3.储氢方式 (14) 3.1气态储存 (14) 3.2液化储存 (14) 3.3固态储存 (15) 4.氢能前景 (15) 参考文献 (17)

储氢材料的研究与发展前景 摘要:氢能作为一种新型的能量密度高的绿色能源, 正引起世界各国的重视。储存技术是氢能利用的关键。储氢材料是当今研究的重点课题之一, 也是氢的储存和输送过程中的重要载体。本文综述了目前已采用或正在研究的储氢材料, 如镁基储氢材料钛碳基储氢材料、稀土储氢材料、碳质储氢等材料的研究进展、发展前景和方向。 关键字:储氢材料,储氢性能,储氢方式,发展前景 1.前言 当今世界, 化石燃料储量正在迅速减少, 现存储量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目前世界能源的80%来源于化石燃料, 但化石燃料的使用产生了大量有害物质, 对环境造成巨大影响。因此, 加速能源系统向可再生能源转换以适应当前和未来世界能源需求, 是迫切需要解决问题。 氢原料来源广泛、无污染且能量转换效率高,是解决未来清洁能源需求问题的首选新能源之一。氢是宇宙中含量最丰富的元素之一。氢气燃烧后只产生水和热,是一种理想的清洁能源。氢能利用技术,如氢燃料电池和氢内燃机,可以提供稳定、高效、无污染的动力,在电动汽车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由于氢能技术在解决人类面临的能源与环境两大方面的重大作用,国内外对氢能技术都有大量资金投入,以加快氢能技术的研发和应用。 氢能作为一种储量丰富、来源广泛、能量密度高的绿色能源及能源载体,正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氢能的开发和利用受到美、日、德、中、加等国家的高度重视,以期在21世纪中叶进入氢能经济(hydrogeneconomy)时代。氢能的利用需要解决三个问题:氢的制取、储运和应用,而氢能的储运则是氢能利用的瓶颈。氢在正常情况下以气态形式存在、密度最小、且易燃、易爆、易扩散,这给储存和运输带来很大困难。当氢作为一种燃料时,必须具有分散性和间歇性使用的特点,因此必须解决储存和运输问题。储氢和输氢技术要求能量密度大(包含质量储氢密度和体积储氢密度)、能耗少、安全性高。当氢作为车载燃料使用(如燃料电池动力汽车)时,应符合车载状况的要求。对于车用氢气存储系统,国际能源署(IEA)

储氢材料的分类及研究进展

储氢材料的研究进展 1 储氢材料的研究背景 2 储氢材料的种类及研究进展 3 储氢材料的应用 4 总结与展望 1 储氢材料的研究背景 氢是一种清洁的燃料, 氢能被认为是未来有发展前景的新型能源之一。以多种方式制备的氢气,通过燃料电池直接转变为电力, 可以用于汽车、火车等交通工具, 也可用于工业、商用和民用建筑等固定式发电供热设施, 实现终端污染物零排放。氢能作为一种储量丰富、来源广泛、能量密度高、清洁的绿色能源及能源载体, 也被认为是连接化石能源向可再生能源过渡的重要桥梁。在未来的能源体系中, 氢能可以成为与电能并重而互补的终端二次能源, 渗透并服务于科技领域和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 从而为国家的能源安全和环境保护做出重要贡献。虽然氢能的研发目前尚未形成现实生产力, 但科技进步日新月异, 已经使人们感受到新型能源带来的希望。 氢能的开发包括氢的制取、储存和利用等技术。当氢作为一种燃料时, 具有分散性和间歇性使用的特点,因此必须

解决储存和运输问题。近 10年来, 氢燃料电池、氢燃料电池汽车及其相关领域的快速发展, 有效推动了氢能技术的进步, 但经济、安全、高效的氢储存技术仍是现阶段氢能应用的瓶颈。对于车用氢气存储系统, 要求实际储氢能力大于 311 kg(相当于小汽车行驶500 km 所需的燃料 ), 国际能源署 ( I EA)提出的目标是储 氢 质 量 分 数 大 于 5% 、体 积 储 氢 密 度 大 于50 kg 32/m H , 并且放氢温度低于353 K,循环寿命超过1 000次;而美国能源部 (DOE)提出到 2010年储氢质量分数不低于 6% 、体积储氢大于 62 kg 32/m H , 到2015年储氢质量分数不低于 9%, 且循环寿命超过1 500 次. 氢的储存是以氢的相图为基础的。在低温区, 氢以固体形式存在, 而在 0 C 和510Pa 的压力下, 是密度为0.01089 886 3 /m kg 的气体, 在三相点和临界点之间很小的范围内, 氢气在 - 253 e 下是密度为 7018 3/m kg 的液体。根据氢的气体特性, 其储存方式主要分为高压压缩储氢、低温液态储氢、固态储氢等 3种。图 1给出了目前所采用和正在研究的储氢材料的储氢质量分数和体积储氢密度[ 5] , 分析图 1可以看出, 除液氢储存外, 还没有其它技术能满足上述要求。因此, 发展高能量密度、高效率和安全的氢储运技术是目前研究的热点和必须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下面对目前所研究或采用的主要储氢材料与技术作介绍。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