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MRI诊断第四脑室肿瘤

MRI诊断第四脑室肿瘤

MRI诊断第四脑室肿瘤

*导读:四脑室肿瘤源于四脑室结构,也可由脑室周围结构向脑室内突出生长,肿瘤体积较小时,定位不难,肿瘤体积较大时,往往占据整个脑室,脑室旁的肿瘤则推移挤压脑室,引起脑室变形、消失,造成肿瘤的定位困难,四脑室肿瘤的影像学表现有相似之处,影响肿瘤的定性。……

第四脑室肿瘤临床发病率虽然较低,但是临床症状往往严重,所以早期发现并正确诊断,对预后影响很大。四脑室肿瘤源于四脑室结构,也可由脑室周围结构向脑室内突出生长,肿瘤体积较小时,定位不难,肿瘤体积较大时,往往占据整个脑室,脑室旁的肿瘤则推移挤压脑室,引起脑室变形、消失,造成肿瘤的定位困难,四脑室肿瘤的影像学表现有相似之处,影响肿瘤的定性。本组四脑室肿瘤,髓母细胞瘤发病率最高,占40%,室管膜瘤和星形细胞瘤分别占 25%和 15%,与文献报道相近。

1、髓母细胞瘤:是一种高度恶性、发展迅速的原始神经上皮肿瘤,世界卫生组织(WHO)2000 分级将它归为Ⅳ级,该病起源四脑室顶下髓帆原始神经上皮细胞的残余,这种细胞在胚胎发育期间向上并向外移行形成小脑的外颗粒层,肿瘤富于细胞成分,可种植于移行通道的任何部位,小脑蚓部或小脑半球。该病有两个发病高峰年龄, 5-15岁、24-30 岁,发病年龄越大,病灶越靠近小脑外侧。有作者报道该病占儿童后颅凹肿瘤的33%,

50%发生于 10 岁以内,其中约 90%发生小脑蚓部,突入、压

迫四脑室,引起阻塞性脑积水,早期可通过脑脊液(CSF)发

生广泛转移,该病发展快,手术易复发, 3年生存率为 60-70%,该肿瘤对放疗较为敏感。病灶多为圆形或类圆形,少数可见分叶,多数边界清楚,瘤周可见轻度水肿, T1W 呈等低信号, T2W 呈等高信号,肿瘤内可发生囊变、坏死、钙化,囊变部分较小,增强病灶常呈明显强化。

2、室管膜瘤:该病是一类起源于脑室壁内室管膜上皮或脑室周围室管膜巢的肿瘤。WHO2000分级将它归为Ⅱ级,占儿童后颅

凹肿瘤的 15%,该肿瘤有两个高峰期, 10-15 岁,40-50 岁,儿童为成人的 4 -6 倍。多数位于四脑室内,少数可以跨脑室

和脑实质生长,当肿瘤较小时,显示边界清楚,分叶状,信

号多较均匀, T1W 呈等、低信号, T2W呈等高信号,肿瘤可

发生囊变,钙化,信号不均。肿瘤周边或一侧常围绕脑脊夜,表现较为典型。当肿瘤较大,充填四脑室,常沿着脑脊夜压力低的方向生长,经路氏孔向桥小脑角或经麦氏孔伸入小脑延髓池,有作者形容为融腊状,颇为典型。增强病灶常呈中度强化,内

囊变及钙化部分可不强化,幕上脑室系统明显扩大。

3、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是一种有局限性倾向的星形细胞瘤,WHO2000分级将它归为Ⅰ级,多见儿童和青少年(10- 20 岁),幕下可见于小脑半球、蚓部,四脑室、桥脑,蚓部或小脑半球

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占幕下星形细胞瘤的 33%, MRI表现囊性

或囊实性,肿瘤边界清楚,瘤周水肿较清,占位效应不明显,增强实性部分轻度均匀强化,

囊性部分不强化或环行强化,与文献作者观点相符。

4、脉络膜乳头状瘤:起源脑室内壁的原始神经上皮―脉络丛上皮的良性肿瘤, WHO2000年分级将它归为Ⅰ级,占颅内肿瘤的0。3-0。6%,占成人和儿童脑肿瘤分别为0。5-0。6%和 2-5%,好发 10 岁之内的儿童,男性略多女性,好发部位与正常脑室内脉络丛分布成正比,四脑室占 40%,成人最常见为四脑室,可沿着脑脊液种植,平扫多数呈等信号,少数呈低或等低信号, T2呈略高或高等混合信号,分叶状或菜花状,轮廓较清。肿瘤内可见囊变或钙化。增强扫描多呈均匀强化,且强化显著,Girardot C等报道脉络膜乳头状瘤是第四脑室内强化最明显的肿瘤。增强后扫描对发现沿脑脊液种植转移灶非常敏感,显示脑室壁及椎管内蛛网膜多发结节样强化,肿瘤分泌过多的脑脊液,可在未发生阻塞或阻塞远端的脑室系统发生交通性脑积水,表现特殊,10-20%可癌变。

5、皮样囊肿:占颅内肿瘤的 0。04-0。06%,发病年龄多在 30-40 岁之间,好发脑中线附近,囊内容物含有粘稠油样脂类物质和液态胆固醇,皮肤附件及代谢产物,肿瘤多呈圆形或卵圆形,边界清,瘤周无水肿,多数在 T1W/T2W 呈高信号,少数呈混杂信号,与内容物内钙盐、陈旧性出血、毛发较多有关,增强后囊壁很少强化,内容物不强化。

6、四脑室脑膜瘤:较少见,肿瘤多为实质性, T1W/ T2W 一般均为等信号,有钙化时内可为低信号,增强后强化明显,可引起幕上脑积水。

小编提醒: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外科频道

颅脑各病变MRI表现与诊断描述

颅内及脊髓各病变MRI表现 长T1长T2信号 (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 AVM(属脑血管畸形): 平扫:见毛线团状(或蜂窝状血管流空影),(于T1WI呈低信号(或无信 号)且于T2WI上呈高信号)或(长T1长T2信号),无明显占位征 象,与血管(大脑前或中或后动脉)关系密切,边界欠清晰,形态 欠规则,团块状边缘于FLAIR呈高信号。 MRA:见供血动脉、异常血管团、引流静脉及静脉窦。 椎管内血管畸形: 平扫:双侧上颈段脊髓增粗,内部可见排列紊乱异常流空血管团。由双侧椎动脉颅内、颅外分支供血。 增强扫描:畸形血管团明显强化,清晰显示供血动脉及引流静脉。 星形细胞瘤Ⅰ、Ⅱ级: 平扫:见片状(于T1WI呈低信号(或无信号)且于T2WI上呈高信号)或(长T1长T2信号),(Ⅰ级周边见片状稍长T1稍长T2信号、Ⅱ级周边见 片状长T1长T2信号),(Ⅰ级未见明显占位征象;Ⅱ级轻度占位征

象,周围组织见稍受压)。 诊断要点: 1)肿瘤直接造成的信号强度及占位征象。 2)Ⅰ、Ⅱ级坏死囊变少,占位效应轻,强化程度低。 3)Ⅲ、Ⅳ级信号多不均匀,占位效应重,强化明显。 4)小脑星形细胞瘤,多位于小脑半球,囊肿有瘤,瘤中有囊,坏死囊变多见,占 位效应重,强化明显。(分级主要依据累及范围,形态,钙化、坏死程度,占位 效应,主要根据DWI扩散程度)。 少突胶质细胞瘤: 平扫:见片状异常信号灶,于T1WI呈低信号,T2WI上呈高信号,边界清晰,形态规则,周边见小片状长T1长T2信号,轻度占位效应(Ⅰ级)、占位 征象重(Ⅱ级)。 增强扫描:明显强化。 诊断要点: 1)多发于幕上半球。 2)钙化少,水肿重,囊变,出血,强化明显。 3)多见于成年人。 鉴别:星形、钙化性脑膜瘤、室管膜瘤、钙化性AVM、海绵状血管瘤、结 核球。

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影像学表现

星形细胞肿瘤 星形细胞肿瘤属于神经上皮组织肿瘤,是神经胶质瘤中最常见的类型,也是颅内最常见的肿瘤。成人多发于大脑,儿童多发于小脑。 影像学表现 CT:病变多位于白质。Ⅰ级肿瘤呈低密度灶分界清楚,占位效应轻,无或轻度强化。Ⅱ~Ⅳ级肿瘤多呈高、低或混杂密度的肿块,可有斑点状钙化或出血,边界不清,占位效应和瘤周水肿明显,可呈不规则环形强化,伴壁结节。 MRI:T1WI低或混杂信号,T2WI均匀或不均匀性高信号。恶性度越高,其T1和T2值愈长,强化愈明显。 脑膜瘤 脑膜瘤多见于中年女性。好发于矢状窦旁、脑凸面、蝶骨嵴、嗅沟、桥小脑角、大脑镰或小脑幕,少数肿瘤位于脑室内。 影像学表现 CT:平扫见类圆形、等或略高密度肿块,边界清楚,瘤周水肿轻或无。增强扫描呈均匀明显强化。 MRI:T1WI呈等或稍高信号,T2WI呈低或高信号,均匀强化,邻近脑膜增厚并强化称为“脑膜尾征”。 垂体瘤 垂体瘤多数为垂体腺瘤,占脑肿瘤的10%左右,以30~60岁常见。垂体腺瘤按是否分泌激素可分为非功能性和功能性腺瘤。 影像学表现 CT:蝶鞍扩大,鞍内肿块向上突入鞍上池,可侵犯一侧或两侧海绵窦。肿块呈等或略高密度,内常有低密度灶,均匀、不均匀或环形强化。间接征象有垂体高度≧8mm,垂体上缘隆突,垂体柄偏移和鞍底下陷。 MRI:T1WI呈稍低信号,T2WI呈等或高信号,有明显均匀或不均匀强化。 听神经瘤 听神经瘤是成人常见的颅后窝肿瘤,男性略多于女性,儿童少见。听神经瘤多起源于听神经鞘膜。早期位于内耳道内,后位于桥小脑角池。 脑转移瘤 转移瘤较常见,多发于中老年人,男性稍多于女性。常见于顶枕区,也见于小脑和脑干。影像学表现 CT:脑内单发或多发结节,常位于皮髓质交界区,呈等低或低密度灶。瘤周水肿较重。呈结节状或环状强化。 MRI:转移瘤一般呈长T1和长T2信号,瘤内出血则呈短T1和长T2信号。

常见颅内肿瘤的影像学表现

一、胶质瘤 二、胶质瘤起源于神经胶质细胞,包括、少突胶质瘤、和脉络丛乳头状瘤等; 最常见的原发性脑肿瘤,约占颅脑肿瘤的40%-50 %; 星形细胞瘤为胶质瘤中最常见的一类肿瘤占 40%,占颅内肿瘤的 17%; 成人多见于幕上,儿童多见于; 星形细胞瘤多位于大脑半球白质区,传统的柯氏Kernohan 分类法将星形细胞瘤分为 I-Ⅳ级:I 级呈良性;Ⅲ、Ⅳ级呈恶性;Ⅱ级是一种良恶交界性肿瘤; 另一种为三类法,即“良性”或低度恶性星形细胞瘤、间变性星形细胞瘤、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其中 I、Ⅱ级相当于“良性”或低度恶性星形细胞瘤, Ⅲ级相当于间变性星形细胞瘤,Ⅳ级为胶质母细胞瘤; “良性”或低度恶性及间变性星形细胞瘤各占星形细胞瘤的 25%-30%;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多发于青年人,成人好发于幕上,儿童好发于小脑; 胶质母细胞瘤占星形细胞瘤的 40%-50%,好发于中老年人,多位于幕上; 局灶性或全身性癫痫发作是本病最重要的临床表现,神经功能障碍和颅内压增高经常在后期; 影像学表现 1.CT: 1幕上 I、Ⅱ级星形细胞瘤:

大多数表现为脑内低密度病灶,少数为混合密度灶,部分病人瘤内可见钙化; 肿瘤边界不清晰,瘤周少见且较轻; 增强后扫描常无明显强化,少数表现为肿瘤或囊壁和囊内间隔的稍微强化,有的有壁结节甚至花环状强化; 2幕上Ⅲ、Ⅳ级星形细胞瘤: 病灶密度不均匀,以低密度或等密度为主的混合密度最多; 肿瘤内的高密度常为出血;低密度为肿瘤的坏死或囊变区;肿瘤多有脑水肿; 增强扫描几乎所有的肿瘤均有强化,可呈不规则的环状或者花环状强化,在环壁上还可见强化不一的瘤结节;若沿向对侧生长则呈蝶状强化,占位征象明显; 3小脑星形细胞瘤: 囊性者平扫为均匀水样低密度,边界清晰,囊壁可有钙化, 增强扫描囊壁结节不规则强化;壁结节较大,在1 cm 以上; 实性者平扫为以低密度为主的混合密度,多数有坏死囊变区,肿瘤实性部分变化可有明显强化; 多有水肿,第四脑室受压移位、闭塞,上位脑室扩大,受压前移,桥脑小脑角池闭塞; 2.MRI: 1幕上星形细胞瘤:

常见颅内肿瘤CT,MRI诊断特点

&颅内肿瘤为常见病,约占神经系统疾病的1/4。按来源分:原发性肿瘤:源于颅骨、脑膜、血管、垂体、脑神经、脑实质和残留的胚胎组织的肿瘤。转移性肿瘤和淋巴瘤。按部位分:幕下肿瘤:常见于婴儿及儿童。幕上肿瘤:常见于成人。 &肿瘤定位征:①颅壁局限性变化;②蝶鞍变化;③岩骨及内耳道变化;④钙斑; ⑤松果体钙斑移位。 &星形细胞瘤[临床表现] 以20-40岁多见,其临床症状、体征随肿瘤分级和部位不同而异。常见有颅内压增高和一般症状,如头痛、呕吐、视力减退、复视、癫痫发作和精神症状[影像学表现] X线:可正常或仅有颅压增高或钙化。2. CT: ⑴Ⅰ、Ⅱ级星形细胞瘤:①平扫:颅内均匀低密度病灶,CT值18~24 HU多数与脑质分界不清,占位表现及脑水肿可不明显。②增强:Ⅰ级无强化或仅轻度强化。Ⅱ级可 表现为连续或断续的环形强化。(2)Ⅲ-Ⅳ级星形细胞瘤①平扫:表现为低密度、略高密度或混杂密度病灶或囊性肿块,可有点状钙化和肿瘤内出血,与脑质分界不清,形态不规则。占位表现及周围水肿均较显著。②增强:因肿瘤血管形成不良,造影剂易发生血管外溢,故有明显强化。形态与厚度不一,在环壁上有时出现一强化的肿瘤结节,是星形细胞瘤的特征。有时可呈边界不清或清楚的弥漫性或结节性强化诊断要点:①癫痫、脑损伤的定位征象,高颅压表现②Ⅰ、Ⅱ级星形细胞瘤CT以低密度为主,坏 死囊变少,占位征象轻,强化少。③Ⅲ、Ⅳ级级星形细胞瘤CT以混杂密度为主,呈花环状,坏死囊变多,占位征象重,均有强化④小脑星形细胞瘤多位于小脑半球,囊中有瘤,瘤中有囊,实质部分强化明显,易出现阻塞性脑积水。 ⑤MRI示T1WI为低信号,T2WI为高信号 &少突胶质细胞瘤1.CT表现:①多为混杂密度肿块,边缘不清楚;囊变区呈低密度。②瘤内有钙化(70%),呈条状、斑点状或大而不规则,其中弯曲条带状钙化有特征性。③瘤周水肿轻,占位效应轻。④增强示肿瘤轻至中度强化,亦可不强化;不典型病例可表现为皮质低密度,类似脑梗死灶。2.MRI表现:①大多数肿瘤轮廓可见,T1WI为低信号,T2WI为高信号。水肿轻微。②肿瘤内部T1加权、T2加权可见不规则低信号影(为钙化所致)。③大多数肿瘤呈斑片状,不均匀轻微强化。④恶性者水肿和强化明显,与Ⅲ、Ⅳ级星形细胞瘤不易区分。 &脑膜瘤1.CT表现:呈圆形、卵圆形或分叶边界清楚的稍高密度或等密度病变,10~20%有星状、颗粒状或均匀一致的钙化,很少囊变或坏死。60%有瘤周水肿,肿瘤与颅骨内板和脑膜的关系密切。邻近颅骨可增生肥厚或变薄(具有特征意义的诊断征象)。增强为显著而均匀一致强化,边界清楚锐利。增强幅度为40~50HU或更多。2.MRI表现:脑膜瘤在T1WI上信号与邻近脑组织的脑皮质相似为等信号,而与脑白质比较为低信号。在T2WI 上为高、等、低信号。注射GD-DTPA后,脑膜瘤有显著而均匀的增强,脑膜瘤附着处的脑膜受肿瘤浸润有显著增强,叫硬膜鼠尾征,有特征性。诊断要点]①神经系统受损表现不定,颅高压出现较晚②CT有典型表现③MRI T1WI为等、低信号,T2WI上为高、等、低信号④X线平片可有局限性颅骨改变⑤造影显示血管移位、肿瘤血供和脑外供血[鉴别诊断]幕上脑膜瘤应与胶质瘤、转移瘤等鉴别,鞍区脑膜瘤应与垂体瘤等鉴别,桥小脑角脑膜瘤应与听神经瘤等鉴别。 &垂体瘤[临床] 压迫症状:压迫视交叉引起视野缺损,压迫正常垂体腺出现垂体功能低下。侵犯海绵窦可出现第3、4、5颅神经障碍,向上延伸至第三脑室或孟氏孔可引起脑

常见颅内肿瘤鉴别诊断要点

常见颅内肿瘤鉴别诊断要点 幕上肿瘤鉴别诊断 1.星形胶质细胞瘤:肿瘤多发生在髓质。CT密度、MRI信号不均匀,增强扫 描呈不规则强化或不规则环形强化,并随肿瘤恶性程度增高而递增,其强化程度不如脑膜瘤明显,且不均一,不直接与脑膜相连,也不出现颅骨骨质改变。 2.少突胶质细胞瘤:CT示不规则混合密度影,病灶内条状或片状钙化是其特 征表现。 3.室管膜瘤:源于脑实质或源于侧脑室而突入脑实质的室管膜瘤呈分叶状,肿 瘤内斑点状细小钙化;而星形胶质细胞瘤多呈圆形,钙化较大呈片状或弧形。 4.脑膜瘤:脑实质外良性肿瘤,影像学示脑外占位征象。CT示圆形或类圆形 稍高或明显高密度影,增强明显强化,瘤内可见囊变或钙化,瘤周多伴水肿,以广基与硬膜相连,多伴有附着处骨质改变。MRI肿瘤信号与灰质相似,T1等信号,T2高或等信号。肿瘤边缘清楚,可见包膜、引流静脉及颅骨改变。 5.转移瘤:既往有肿瘤病史者出现颅内压增高症状和局限定位体征,首先考虑 转移瘤。无肿瘤病史,40岁以上人群短期内病情进展迅速,在脑皮质与髓质交界处出现圆形病灶,单发或多发,其密度不均匀,增强扫描示环形强化,可伴有颅骨转移,为破坏性,也应考虑转移瘤。其与脑内病灶有一定距离。 多发性转移瘤应与多发性脑脓肿、结核球、淋巴瘤、多发性硬化以及多中心胶质瘤相鉴别。单发转移瘤与胶质瘤、淋巴瘤、脑脓肿鉴别。 6.淋巴瘤:CT不均匀略高密度,增强后均匀强化,但边缘不如脑膜瘤锐利, 强化亦不如脑膜瘤明显,且不与脑膜相连,亦无骨质改变。 7.脑脓肿:CT示圆形或卵圆形密度减低影,增强后明显环形增强,其病灶增 强环多规则而连续,厚薄相对均匀,边界清楚,周围脑组织低密度水肿带明显。多发囊性转移瘤和脑脓肿在CT上常难以区分,但脑脓肿有感染源或发热史,抗感染治疗后病灶缩小或消失。 8.脑梗塞:与脑血管分布区相吻合,CT复查病灶密度进行性下降,边界清楚, 占位征象消失,并可出现局灶性脑萎缩。 9.动静脉畸形:CT示不规则混合密度,无占位效应,钙化明显,可伴有局限 性脑萎缩。MRI常见血管流空影。DSA可明确诊断。 鞍区肿瘤鉴别诊断: 1.垂体腺瘤:大多见于15岁以后患者,常有典型的双颞侧偏盲,视神经萎缩 及内分泌改变。X线检查示蝶鞍扩大,鞍底破坏,钙化少见,肿瘤位于鞍内。 CT呈等或高密度肿块影,边缘清楚,呈分叶状,瘤内出血为高密度,无钙化,增强不如脑膜瘤明显,但囊变机会多。MRI示等T1、等T2信号,并发出血示T1高信号。微腺瘤尚未强化呈低信号。垂体上缘膨隆,垂体柄移位,

脑肿瘤的MRI检查影像分析

脑肿瘤的MRI检查影像分析 脑肿瘤的MRI检查影像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脑肿瘤的MRI检查及影像表现。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1年6月收治的脑肿瘤患者MRI 30例检查的影像。结果:脑肿瘤中以星形胶质细胞瘤最为常见,肿瘤信号多为长T1、长T2信号。局部坏死、囊变,脑干增粗,占位效应明显。结论:颅内肿瘤的诊断较为复杂,首先应确定有无肿瘤,然后还要做出定位和定性诊断;在定性诊断较为困难时,也必须大致确定肿瘤的鉴别诊断范围。MRI是目前诊断颅内肿瘤的最主要手段,MRI较CT有着明显的优势。 【关键词】脑肿瘤;MRI检查 磁共振成像提供的信息量大于医学影像学中的其他许多成像术,且它提供的信息也不同于已有的成像术,所以用它诊断疾病具有很大的优越性。MRI无X线损伤,亦无其他有害的生物学效应【1】。其次,MRI可直接做多轴位成像。除可做横断面、冠状面观察外,还可以做矢状面观察,最先进的MRI机甚至可做斜面或做任意层面观察。这对于肿瘤的定位、定性和确定肿瘤的范围都有很大帮助。MRI一般不受颅骨伪影的影响,尤其是对颅后窝和脑干处的病灶,均能清楚显示。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1年1月~2021年6月收治的脑肿瘤患者MRI 检查30例,其中男17例,女13例,年龄6~60岁,平均26岁,病程1个月~2年,平均半年。肿瘤生长部位:生长局限于桥脑8例,延髓3例,中脑2例。弥漫生长的有2个部位者17例,其中桥脑、延髓9例,桥脑、中脑6例,桥脑、小脑1例,中脑、丘脑1例。 1.2 方法 检查设备临床研究使用VISART 1.5T扫描仪,利用头部扫描线圈,FOV为22mm,扫描层厚为6mm,矩阵为256×192,进行常规冠位、矢位和轴位扫描。 2 结果 MRI上颅内肿瘤常出现密度和信号的异常改变,这种异常改变是与正常脑组织密度相比拟而言的。MRI检查时,同样,肿瘤信号与正常脑组织相比拟,亦可分为高信号、低信号、等信号和混合信号四种。MRI虽有一定的数值来代表其信号强度,但由于该数值常受机器场强、机器型号等因素的影响,对同一病例各种机器所测数值也不一致,因此一般诊断时都不测此数值,而只依靠目测做一相对的比拟。颅内肿瘤的密度和信号的改变,可反映肿瘤组织本身情况以及继发的坏死、囊变、出血、钙化等,根据这些改变常可在一定程度上提示肿瘤的性质。如在生长较快的肿瘤中心常出现坏死、囊变。肿瘤出血多与肿瘤侵蚀血管和肿瘤内血管形成不良有关。某些肿瘤特别好发出血,如黑色素瘤、绒癌、转移癌等。肿瘤钙化常出现在少突胶质瘤、颅咽管瘤、星形胶质细胞瘤、脉络丛乳头状瘤等肿瘤中,尤以少突胶质瘤钙化最为明显。此外,肿瘤的大小、形态、数目及边缘情况,在肿瘤定性诊断中亦有重要意义,如转移瘤常为多发性;星形胶质细胞瘤常呈不规那么状且边界不清。 颅内肿瘤MRI造影检查,是显示肿瘤特征的另一重要手段,有时可起决定作用。现常用的

脑膜瘤的MRI诊断及研究进展

脑膜瘤的MRI诊断及研究进展 脑膜瘤较常见,约占原发性颅内肿瘤的15-20%[1-3]。典型脑膜瘤有其好发部位,具典型的影像学特征,诊断不难,非典型脑膜瘤包括不同的特殊类型,各具不同的特征,易与其它疾病混淆,故近年的研究多集中于非典型脑膜瘤的诊断上,另外对脑膜瘤的病因学及影像诊断新方法的研究亦有新的进展。 一脑膜瘤的病因学研究[2] 近年来在染色体、分子生物学以及受体理论研究方面已基本阐明了脑膜瘤的发生机理,(1)第22号染色体异常是目前较公认的机理,它是由于第22号染色体长臂消失或其遗传物质丢失,甚至第22号染色体全部缺失。(2)性激素在脑膜瘤发生中亦相当重要,这不仅表现为脑膜瘤女性较好发,而且有人报道妊娠期妇女和患乳癌的女性脑膜瘤的发病率均较高。(3)放射治疗可引起染色体缺失,导致脑膜瘤的发生。(4)外伤亦可引起脑膜瘤的发生。 二脑膜瘤的病理研究脑膜瘤起自蛛网膜的帽状细胞(arachnoid cap cell),蛛网膜粒含该细胞最多,故脑膜瘤多发生于硬膜窦附近[1],脑室内的脉络丛组织也存有蛛网膜细胞,故脑室内亦可发生脑膜瘤[4]。至于那些异位的脑膜瘤,一部分为颅内脑膜瘤向外扩展假性异位,而另一部分为确实发生于颅外,多数理论认为是异位的蛛网膜粒引起,它是在正常胚胎发育过程中被分离的蛛网膜粒,故多沿颅神经途径发生[1],亦可发生于因外伤造成的突入骨折缝内的蛛网膜细胞。有关脑膜瘤的病理组织学分类较混乱,现多采用Russell和Rubinstein的分类方法[6,2],包括:脑膜上皮细胞型(meningothelia),又称合体细胞型(syncytial);过渡细胞型(transitional);纤维母细胞型(fibroblastic);血管母细胞型(angioblastic)和混合型[2]。世界卫生组织(WHO)在1990年会议上提出了一个新的分类方案[7],根据脑膜瘤的临床和细胞学特征,将其分为典型脑膜瘤(typical meningioma);不典型脑膜瘤(atypical meningioma)和恶性脑膜瘤(malignant meningioma)三型。目前大部分学者认为脑膜肉瘤和血管外皮细胞瘤不属于脑膜瘤,因为它们并非起源于脑膜上皮细胞。 三 脑膜瘤的临床特征脑膜瘤好发于成年女性,高峰在45岁左右,男女比例1:2-4[2,8],临床症状除具颅内肿瘤的共同表现外,还与其发生部位和大小有密切关系,发生在桥小脑角(CPA)区的脑膜瘤可只表现为耳聋、耳鸣或伴有共济失调。发生在额叶的脑膜瘤可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只表现出某些精神症状,如嗜睡、言语不清,迷失方向等[9,10]。另外,肿瘤邻近颅骨出现骨质增生肥厚改变,乃为脑膜瘤的特征性征象[9]。 四脑膜瘤的MRI诊断及进展 1 诊断方法:

颅内不同部位脑肿瘤的鉴别诊断及诊断思路

不同部位脑肿瘤的鉴别诊断 (一)颅底占位性病变 1、要点: 分前、中及后颅底病变 (1)前颅底病变常起自头颈部肿瘤直径扩散或侵犯;最常见的鼻窦肿瘤(如成人的鳞癌和儿童的横纹肌肉瘤)。骨纤和畸形性骨炎均累及颅底,但骨纤更容易侵犯颅面骨和前颅底骨质,典型的骨纤在平片或CT上呈磨玻璃样改变,MRI上T1、T2均为低信号。(2)中央区病变常起自头颈部(如鼻咽鳞癌)。颅外原发肿瘤常转移至颅底中央区。常见的海绵窦占位包括神经鞘瘤、脑膜瘤、转移瘤及动脉瘤。脊索瘤及软骨肿瘤常发生在颅底中央区。发生在颈静脉孔的肿瘤有副神经节瘤、施万细胞瘤和转移瘤。 2、嗅沟和颅前窝底肿瘤及肿瘤样变 (1)常见疾病:恶性鼻窦肿瘤(如鳞癌和横纹肌肉瘤)、脑膜瘤、转移瘤。 (2)不常见疾病:黏液囊肿、骨瘤、鼻息肉、内翻型乳头状瘤、嗅神经母细胞瘤、淋巴瘤、复杂鼻窦炎(炎症性、真菌性、肉芽肿性)。 (3)罕见疾病:脑膨出、皮样囊肿。 3、颅底中央区侵袭性肿瘤及肿瘤样病变 (1)常见疾病:转移瘤、鼻咽部恶性肿瘤转移、血性转移。 (2)不常见疾病:骨髓炎、真菌性鼻窦炎、非真菌性肉芽肿、韦格纳肉芽肿、侵袭性垂体瘤、淋巴瘤、骨髓瘤、脑膜瘤、青少年鼻咽部血管纤维瘤、脊索瘤。 (3)罕见疾病:鼻硬结病、结节病。 4、海绵窦肿瘤及肿瘤样病变 【单侧】 (1)常见疾病:神经鞘瘤、脑膜瘤、转移瘤、动脉瘤(颈内海绵窦段)、颈动脉-海绵窦瘘。 (2)不常见疾病:脊索瘤、淋巴瘤、海绵状血管瘤。 (3)罕见疾病:脂肪瘤、表皮样囊肿、软骨肿瘤、神经纤维瘤病Ⅰ型。 【双侧】

(1)常见疾病:侵袭性垂体瘤、脑膜瘤、转移瘤。 (2)不常见疾病:淋巴瘤、海绵状血管瘤、颈动脉-海绵窦瘘。 5、颈静脉孔区肿瘤及肿瘤样病变 【非肿瘤性占位】 (1)常见疾病:颈静脉球增大(正常变异)、颈静脉血栓。 (2)不常见疾病:骨髓炎、恶性哇外耳道炎。 【肿瘤性占位】 (1)常见疾病:副神经节瘤、转移瘤。 (2)不常见疾病:神经鞘瘤、神经纤维瘤、表皮样囊肿。 6、弥漫性颅底肿瘤及肿瘤样病变 【非肿瘤性占位】 (1)不常见疾病:骨纤、畸形性骨炎、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多症。 【肿瘤性占位】 (1)常见疾病:转移瘤。 (2)不常见疾病:骨髓瘤、脑膜瘤、淋巴瘤、横纹肌肉瘤。 (二)脑室占位病变 1、要点: ■脑室形态异常的先天性原因:前脑无裂畸形,透明隔发育不良、脑裂畸形、脑穿通畸形、胼胝体发育不良、ChiariⅡ畸形,Dandy-Walker畸形、灰质异位及错构瘤。 ■脑室形态异常的继发原因:神经系统退行性病变、脑疝及临近脑实质局灶性病变。 ■脑室扩大原因:生理性、萎缩性、梗阻性和脑脊液产生过多。 ■脑室变小原因:颅压增高、假性脑瘤及脑室分流会致脑室变小,然而提示颅压高方面,与蛛网膜下腔及基底池变窄比,脑室变小不可靠。 ■脑室占位不常见,但是引起脑积水、昏迷及猝死的重要原因。室管膜强化常与感染、炎症及肿瘤相关。 2、成人脑室内肿瘤及肿瘤样病变 【侧脑室】

MRI诊断报告书写规范指南——头颅篇

MRI诊断报告书写规范指南——头颅篇 MRI规范指南共有七个分系统报告模板,每天发布一期。最后会和CT、X线模板汇总一起,方便大家查询!如有不足之处,请多多指点!欢迎邀请更多同行朋友加入到我们【医影中心】的学习队伍。 头颅 颅内未见明显异常。 双侧大脑半球对称,灰白质对比正常,未见局灶性信号异常。脑室系统形态及大小未见明显异常,脑沟、裂、池未见明显异常,中线结构无移位。颅内各大动脉及静脉窦流空信号存在。各鼻窦及乳突区未见明显异常信号。 双侧大脑半球对称,灰白质对比正常,未见局灶性信号异常,各脑室、脑池大小形态正常,中线结构居中,幕下小脑、脑干无异常,矢状面扫描示垂体大小形态正常。 脑实质内未见异常信号,增强扫描脑实质及脑膜未见异常强化。脑室系统形态及大小未见明确异常,脑沟、池、裂未见明显异常,中线结构居中。颅内各大动脉及静脉窦流空信号存在。各鼻窦及乳突区未见明显异常信号。 脑部MRA未见明显异常。 双侧颈内动脉颅内段、大脑中动脉、大脑前动脉未见异常信号,血管远端分支未见异常;双侧椎动脉颅内段、基底动脉、大脑后动脉及其分支显示清晰;各血管走行未见异常。血管未见明显增粗或狭窄。 颅脑MRA示脑基底动脉环完整,双侧大脑中动脉、颈内动脉、大脑前动脉及大脑后动脉及其分支走行正常,无明显局灶性增粗或变细。 双侧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大脑后动脉、基底动脉表面光滑,走行、信号无异常,无扩张及狭窄。 DWI左侧基底节区见片状高信号。 DWl左侧基底节区病灶弥散受限,请结节临床及相关检查。

双侧颈内静脉、乙状窦、横窦、上矢状窦、直窦、窦汇、大脑大静脉及大脑内静脉显示清楚,未见明显充盈缺损,未见狭窄或扩张头颅MRV未见异常 鞍内及鞍上占位性病变,性质考虑为垂体腺瘤 冠状面及矢状面扫描示垂体窝扩大,鞍内及鞍上可见实性占位性病变,大小约为: X Xcm,边界清楚,T1WI呈等信号,T2WI为略高信号,增强扫描后有轻中度强化,信号均匀,病灶呈"花生米"状,在鞍隔平面受阻变窄,垂体柄受压显示不清,视交叉受压,第三脑室及双侧脑室对称性扩大积水。 垂体内小信号异常,符合垂体微腺瘤。 垂体冠状及矢状面示垂体上下径为 cm,上缘膨隆,垂体信号欠均匀,于垂体左/右侧/底部见一T1WI小低信号异常影,直径约为cm,垂体柄向左/右侧偏移,动态增强扫描示正常垂体明显均匀强化,垂体内病灶呈低信号,鞍底骨质下陷,鞍旁及鞍上其它结构未见异常。 颅内多发占位性病变,性质考虑为脑转移瘤。 于脑内双侧大脑半球灰白质交界区可见多发大小不等类圆形病变,T1WI呈低信号,T2WI高信号,中央有坏死,显示更长T1及更长T2信号,病灶周围大片状水肿,增强扫描后病灶呈不规则环状强化,周围水肿无强化,中线结构向左/右侧偏移。 鞍内及鞍上占位性病变,性质考虑为颅咽管瘤。 矢状及冠状面扫描示鞍内及鞍上占位性病变,大小约为: X X cm, T1WI呈低信号,T2WI呈明显高信号,水抑制序列仍呈高信号,肿块边界清楚,Gd-DTPA增强扫描病灶呈环形强化,三脑室前下部受压,三脑室后部及侧脑室扩张积水,垂体受压变扁位于肿块下方。 左/右侧额/颞/顶/枕叶占位性病变,性质考虑为Ⅰ-Ⅱ级星形细胞瘤。 平扫示左/右侧额/颞/顶/枕叶见一类圆形占位性病变,大小约为 X X cm,形状规则/不规则,边界清楚/欠清楚,T1WI呈低信号,T2WI

颅脑肿瘤的MRI表现

颅脑肿瘤的MRI表现 1.目的和要求 (1)熟练掌握颅脑肿瘤的MRI表现和诊断。 (2)熟悉颅内感染性疾病、脑白质病及脑变性疾病的典型MRI表现。 2.教具 MRI教学片、标本、模型、幻灯片、录像和多媒体等。 3.内容提要 (1)颅脑肿瘤的基本MRI表现 ①脑瘤信号特点,绝大多数肿瘤呈长Tl,长T2的信号改变,特别是实质性胶质瘤或转移瘤。区分肿瘤与周围水肿是十分必要的。 ②脑瘤出血,表现为Tl及T2像上的高信号等。 ③脑瘤周围水肿,表现为长T1、长T2,但邻界Tl像(TE28、TR500),水肿常不易被显示,界于白质灰质内的水肿沿着深和浅纤维束,产生一个周边分指样改变等。 ④脑瘤坏死与囊变,MRl在显示肿瘤囊性变时,视其内

容物不同,有不同的特点。一般而言,良性囊变边缘常光滑,信号强度均一,特别是边缘与中心没有差异;而恶性肿瘤的囊壁有结节,不光滑等。 ⑤肿瘤钙化,各种肿瘤钙化常是肿瘤定性标志之一,MRI 钙化表现为T1及T2像均无信号等。 ⑥增强扫描对诊断脑瘤的价值,顺磁性造影剂(Gd-DTPA)增强扫描有利于鉴别肿瘤与水肿,有利于显示肿瘤囊变结构等。 (2)常见脑肿瘤: ①神经胶质瘤:起源于神经胶质细胞,包括星形细胞瘤、少突胶质细胞瘤、室管膜瘤和髓母细胞瘤等。约占全部颅脑肿瘤的40%-50%。 a.星形细胞瘤:常位于一侧大脑半球、小脑半球和脑干,柯氏(Kemohan)分类法将其分为Ⅰ-Ⅳ级,Ⅰ、Ⅱ级为良性,Ⅲ、Ⅳ级为恶性;占胶质瘤的40%。 Ⅰ、Ⅱ级MRI表现为:1.瘤体多呈长Tl、长T2信号强度,边界清楚,成人常见于额叶、顶叶、颞叶,儿童多见于

后颅窝。2.实质形多见于幕上,呈明显长T2与不明显长T1;少数无信号异常,仅见灰白质界限消失。3.囊性型多见于后颅窝,囊液含蛋白质,在T1像呈低信号但高与脑脊液,T2像呈高信号但低与脑脊液。4.脑水肿轻微,占位效应不明显。 5. Ⅰ级星形细胞瘤一般不强化,Ⅱ级星形细胞瘤呈轻度强化。 6.钙化占8-30%; 7.瘤内出血少见。 Ⅲ、Ⅳ级MRI表现为:1.瘤体多呈长Tl、长T2信号强度,比低度星形细胞瘤的T1与T2值更长;2.瘤组织边界不规则,周围有明显脑水肿,占位效应明显。3.瘤内可见坏死囊变与出血;可见条索状钙化;4.瘤体位于额叶、顶叶与颞叶,可横跨胼胝体向对侧扩散,也可沿侧脑室、第三脑室、中脑导水管及第四脑室的室管膜扩散;6.由于在T2像上,水肿亦为长T2表现,故在T2像上很难将肿瘤及瘤旁水肿区分开,需增强扫描。 小脑星形细胞瘤:囊变率高,水肿较轻,边界相对清楚。肿瘤的实性和囊性部分,T1WI均为低信号,T2WI均为高信

MRI中枢神经系统的基本阅片技能、颅脑内常见疾病的鉴别诊断

MRI中枢神经系统的基本阅片技能、颅脑内常见疾病的鉴别诊 断 磁共振序列 T1WI (观察解剖结构) T2WI (发现病变) FLAIR (发现病变更敏感) STIR (判断病灶内是否存在脂肪成分) FL2D(SWI)(判断是否是出血) DWI(DTI)(判断是否为急性期病变) MRS (脑功能成像) T1WI T1WI高信号: 脂肪(脂肪瘤皮样囊肿畸胎瘤) 蛋白(胶样囊肿颅咽管瘤 RATHKE囊肿) 亚急性出血(胆固醇囊肿、肉芽肿) 黏液囊肿 动脉瘤内合并血栓形成 部分蛋白含量高的囊肿 肿瘤出血(胶质瘤或出血性转移瘤:绒癌、神经母细胞瘤、甲状腺癌、肾癌、黑色素瘤) 黑色素瘤 椎体血管瘤 终板变性 结石 正常垂体后叶高信号 肝硬化结节

T1WI低信号 脑炎 囊肿 脑水肿 脑脓肿 脑肿瘤 蛛网膜囊肿 椎体转移瘤 T1WI等信号 神经纤维瘤 错构瘤 脑膜瘤 软组织肿瘤 中枢神经细胞瘤 DNT 神经节细胞瘤 结节硬化 关节软骨、骨皮质、韧带T2WI T2WI高信号 肿瘤 炎症 水肿 感染 囊肿 脓肿 T2WI低信号 出血(含铁血黄素环)

钙化 结石 肝硬化结节 椎体转移瘤 结节硬化 韧带、骨皮质、软骨 DWI DWI高信号 急性脑梗塞 急性脑炎 急性脱髓鞘性病变 脑出血 脑脓肿 胆脂瘤 部分脑肿瘤(转移瘤放疗后、淋巴瘤) DWI等信号 肿瘤 DWI低信号 囊肿 02 颅内肿瘤鉴别诊断 儿童,下丘脑或鞍上区囊实性肿块,考虑: 1、颅咽管瘤:囊的张力较高(囊比较鼓) 2、毛细胞星形细胞瘤:囊的张力较低(囊比较瘪)

小脑囊实性肿瘤鉴别: 1、毛细胞星形细胞瘤:儿童,强化明显; 2、血管母细胞瘤:成人,强化明显; 3、成人髓母细胞瘤:成人,强化不明显。 儿童后颅窝肿瘤 1、髓母细胞瘤:小脑蚓部,轻至中度强化 2、毛细胞星形细胞瘤:小脑半球,强化明显 3、室管膜瘤:四脑室内,轻至中度强化 四脑室内肿瘤:成人-脉络膜乳头状瘤常见;儿童-室管膜瘤常见侧脑室内肿瘤:儿童-脉络膜乳头状瘤常见;成人-室管膜瘤常见 03颅脑钙化可见于: 颅内单发或多发钙化归纳起来大约有海绵状血管畸形,动静脉畸形,结节性硬化,法氏病,甲旁低及假性甲旁低,STUGERWEBER综合征,HIV脑炎及弓形虫和弓形体原虫病,脑脓肿,脑实质期脑囊虫病慢性钙化期,结核性脑膜炎后遗症,营养不良性钙化及肾上腺白质营养不良。 结合病史以及家族史应该可以判断! 04 颅底的主要孔道及内容物

常见颅内肿瘤鉴别诊断要点

常见颅内肿瘤鉴别诊断要点LT

3.相鉴别,前者囊变率低,常呈分叶状及斑点状细小钙化。 4.囊性胶质瘤:囊壁有不规则强化,壁结节多较大而强化不及血管母细胞瘤明 显,不伴有异常血管流空影。 5.脑脓肿:有感染史,脓肿壁有环形强化,且厚薄一致,无壁结节。脓肿周围 水肿明显。(参见幕上肿瘤鉴别诊断7) 6.出血:多发生在中老年,CT出血呈局限性高密度,无增强效应。星胶伴出 血多见于儿童、青少年,血肿周围出现增强现象。 7.转移瘤:见幕上肿瘤鉴别诊断5。 桥角肿瘤鉴别诊断: 1.听神经瘤:常以耳聋、耳鸣起病,三叉神经痛少见。以内听道为生长中心, 内听道扩大,两侧相差2mm有意义。CT低密度或等密度病灶,一般会钙化,较少广基与岩骨相连,均匀或不均匀强化。MRI T1示低或低、等混合信号,T2为高等信号,呈鼠尾状突入内听道,边缘光滑,囊变多见。 2.脑膜瘤:发病年龄、病程与听神经瘤相似,但脑膜瘤的听力减退较轻,前庭 功能改变不明显,而面神经和三叉神经症状较重,其不以内听道为中心,邻近岩骨尖有破坏和岩骨骨质增生。CT示略高密度或等密度卵圆形肿块,均匀增强,与岩骨广基相连,内听道正常,有时肿瘤钙化。MRI T1等信号为主,T2高信号,囊变少见,明显均匀强化。(见幕上肿瘤鉴别诊断4) 3.上皮样囊肿(胆脂瘤):青年人阵发性三叉神经痛,主要限于第三支,或有 面肌痉挛、视力减退,视神经萎缩或原因不明多次脑膜炎发作,听力减退不明显,前庭功能正常。CT示低密度病灶,轮廓清,无囊变及强化,形态不规则,边缘不整,可沿脑池窜行至颅中窝或脑干腹侧面,MRI信号与脂肪或脑脊液相似,T1高信号,T2信号减弱,与听神经瘤正好相反,“脂肪-脑脊液平面”为胆脂瘤破裂后的特殊表现,岩骨与内听道无改变。 4.三叉神经鞘瘤:早期出现非典型三叉神经痛,三叉神经分布区感觉减退和运 动根受累症状,耳聋出现较晚较轻,肿瘤位于三叉神经节附近不累及内听道,故无内听道扩大。CT等或低密度肿块,均匀或环状强化。MRI T1低信号,T2高信号,与听神经瘤MRI征像相似,常跨中、后颅窝呈哑铃状,颅底像可见圆孔或卵圆孔扩大。 5.蛛网膜囊肿:无内听道扩大,CT低密度,增强无强化。 6.胶质瘤:颅内压增高和小脑、脑干症状出现较早。MRI示肿瘤从小脑、脑 干或四脑室向桥角发展,T1低信号,T2高信号,增强除小脑肿瘤囊变外,其余均明显强化。颅底骨质无改变,内听道正常。 三脑室后部(松果体区)肿瘤鉴别诊断: 1.松果体区生殖细胞瘤:临床出现邻近结构受压、颅内压增高及内分泌症状, 头颅片示颅内压增高及松果体区异常钙化,儿童在该区出现直径超过1cm的钙化斑,应怀疑生殖细胞瘤。CT示等密度或稍高密度肿块,内含高密度钙

[颅脑肿瘤]“室管膜下瘤”的诊断要点、影像表现及鉴别诊断~~~

[颅脑肿瘤]“室管膜下瘤”的诊断要点、影像表现及鉴别诊断 ~~~ 室管膜下瘤 室管膜下瘤(Subependymoma) 1.要点(Key concepts) ■室管膜下瘤(WHO I级)是一生长缓慢的良性肿瘤,紧贴脑室壁,位于脑室内。肿瘤由丛状胶质细胞包埋在丰富的纤维基质中构成,常有微囊形成。 ■临床上可无症状或出现高颅压症状。 2.概述(Brief introduction) ■占脑肿瘤的不足1%,约占室管膜肿瘤的8%。 ■中老年人多见,发病高峰年龄为45-75岁。男性多于女性,男女比为2.3:1。 ■发生在四脑室占50%~60%,侧脑室占30%~40%。三脑室和透明隔罕见。 3.影像表现(Imaging findings) ■ MRI平扫:位于脑室内的圆形或椭圆形团块影,边缘清楚,可有分叶,紧贴脑室壁。T1WI为等信号或稍低信号强度,信号常不均匀,肿瘤内可有多个小囊变区或较大的囊变区。T2WI可为均匀性或非均匀性高信号强度,呈“皂泡样”改变(图1,图2)。 ■ MRI增强扫描:无强化或肿瘤部分轻微斑块样强化。 4.鉴别诊断(Differential diagnosis) ■脉络丛乳头状瘤:多见于小儿,好发于侧脑室三角区。可有明显脑积水征象,多明显强化。 ■室管膜瘤:小儿多见。好发于四脑室,肿瘤实性部分多呈中到明显强化。 ■中央性神经细胞瘤:附着于透明隔。肿瘤体积较大,形态不规则,信号多不均匀,呈“皂泡样”改变,肿瘤实性部分多中到明显强化。

图1 轴位T1WI(a):四脑室扩大,脑室内见类圆形团块影,呈等、稍低信号,可见低信号囊变区。轴位T2WI(b):病灶呈欠均匀高信号,囊变区呈高信号,边界清晰。轴位、矢状位及冠状位增强扫描(c、d、e):病灶未见强化 图2 轴位T1WI(a):右侧侧脑室扩大,其内可见类圆形等信号团块影,其内可见低信号囊变区。轴位T2WI(b):病灶呈稍高信号,囊变区呈高信号,边界清晰,透明隔左移。轴位及冠状位增强扫描(c、d):病灶未见强化

四脑室肿瘤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

四脑室肿瘤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 1 简述 第四脑室肿瘤是儿童中枢神经系统肿瘤中比较常见的肿瘤之一。是指原发于第四脑室的各种肿瘤以及由邻近组织发生的长入第四脑室的肿瘤。 第四脑室是中枢神经系统一个特殊而又关键的解剖部位,毗邻桥脑、延髓等脑干重要生命中枢。同时又是脑脊液循环的必经之路。但其代偿空间小,因此第四脑室肿瘤早期常常因脑脊液循环障碍而导致颅内压升高。 发生于脑室顶壁和侧壁的肿瘤易于手术切除;而发生于脑室底部的肿瘤易于侵犯脑干,并向周围脑组织内呈浸润性生长,手术完全切除非常困难。勉强切除反而会造成患儿预后不良,甚至引起死亡。因此术前准确定位、定性诊断对手术切除方式、范围及术后根据肿瘤性质辅助以合理的放化疗至关重要。 四脑室区肿瘤的来源 •原发于四脑室的肿瘤为起源于脑室组成部分或脑室内组织,例如室管膜瘤和血管母细胞瘤起源于脑室壁,脉络丛乳头状瘤起源于脉络丛上皮,表皮样囊肿起源于皮肤外胚层的先天性肿瘤,为胚胎早期神经沟封闭时,皮肤外胚层的剩件残留下来发展而成;脑室内的转移瘤一般是恶性肿瘤转移至脑室周围脑膜所致。 •而起源于脑室周围组织(如桥脑、延髓、小脑脚及蚓部等)的肿瘤,多与其原发部位分界不清或连接紧密,例如髓母细胞瘤起源于小脑蚓部后髓帆的原始上皮细胞;星形细胞瘤起源于室管膜基质的神经

细胞或周围脑组织。 2 病例赏析与鉴别诊断 髓母细胞瘤好发于青少年男性。肿瘤实性成分较多、致密,坏死囊变少而小,增强扫描表现多样,典型呈“棉花团状”强化,部分也可均匀明显强化或不均匀轻中度强化。

室管膜瘤第四脑室室管膜瘤有两个发病高峰年龄,5 岁前儿童和40 岁左右成人,较多见于儿童,无明显性别差异。肿瘤钙化、囊变多见,且囊腔可大小不一(部分实质亦可见大小一致、分布均匀囊腔),壁光滑,常突破脑室前后壁浸润脑干及小脑蚓部,也可经侧孔和(或)中央孔向桥小脑角区、小脑延髓池方向生长,甚至经枕骨大孔突入椎管内,这种“浇注”形生长是四脑室室管膜瘤的特征性改变。

[神经影像]“室管膜瘤”的临床表现、MRI特点及鉴别诊断

[神经影像]“室管膜瘤”的临床表现、MRI特点及鉴别诊断 室管膜瘤 【临床表现】 室管膜瘤(ependymoma)是一种生长较缓慢的来源于室管膜细胞的胶质瘤,WHO分类为Ⅱ~Ⅲ级。好发于儿童及青少年,少数可见于中老年人。室管膜瘤无固定的临床特点,症状取决于肿瘤所在位置。常出现癫痫和颅内压增高。脑室内的肿瘤定位体征少。 【MRI表现】 1.脑室内型 (1)以第四脑室多见,其次是第三脑室后部、侧脑室体部或三角区。 (2)肿瘤呈可塑性生长,即“溶蜡征”,肿瘤沿脑室通路突入邻近脑室。第四脑室肿瘤可沿着正中孔或侧孔蔓延到延髓背侧面和小脑脑桥角区。肿瘤常可浸润邻近脑实质,边缘不整(图1)。 (3)肿瘤在T1WI为低或等信号,T2WI上呈等或高信号,信号多不均匀,囊变较多见,出血少见。 (4)增强扫描呈明显不均匀性强化。 2.脑实质型分完全实性型、部分实性型及大囊型3种类型。多位于顶、颞、枕叶交界区,发生在儿童及青少年的肿瘤易发生大的囊变和钙化。 (1)完全实性型多为WHO分类Ⅱ级,好发于邻近脑膜的区域,边界较清,瘤周多无水肿,平扫与脑灰质信号类似,增强扫描呈中度不均匀性强化。 (2)部分实性型多为WHO分类Ⅲ级(即间变性室管膜瘤),好发于脑实质深部邻近脑室区域,形态欠规则,可见浅分叶,边界欠清,瘤内含多发囊性结构且出血常见,瘤周有轻中度水肿。实性部分在T1WI 以混杂稍低信号为主,T2WI以混杂稍高信号为主。增强扫描实性部分可见不均匀强化。 (3)大囊型多为WHO分类Ⅱ级,相对少见,好发于脑表面与脑膜有较长的接触面,多为体积较大的类圆形偏心性肿块,囊性部分位于

脑实质侧,脑表面侧囊壁明显增厚或见壁结节,边界多清楚,水肿常见,而出血少见。增强扫描可见实性部分及囊壁呈中度不均匀性强化。 图1第四脑室室管膜瘤

MRI诊断报告

头颅 颅内未见明显异常 双侧大脑半球对称,灰白质对比正常,未见局灶性信号异常,各脑室、脑池大小形态正常,中线结构居中,幕下小脑、脑干无异常,矢状面扫描示垂体大小形态正常。 脑部MRA未见明显异常。 颅脑MRA示脑基底动脉环完整,双侧大脑中动脉、颈内动脉、大脑前动脉及大脑后动脉及其分支走行正常,无明显局灶性增粗或变细。 鞍内及鞍上占位性病变,性质考虑为垂体腺瘤 冠状面及矢状面扫描示垂体窝扩大,鞍内及鞍上可见实性占位性病变,大小约为: X X cm,边界清楚,T1WI呈等信号,T2WI为略高信号,增强扫描后有轻中度强化,信号均匀,病灶呈"花生米"状,在鞍隔平面受阻变窄,垂体柄受压显示不清,视交叉受压,第三脑室及双侧脑室对称性扩大积水。 垂体内小信号异常,符合垂体微腺瘤。 垂体冠状及矢状面示垂体上下径为 cm,上缘膨隆,垂体信号欠均匀,于垂体左/右侧/底部见一T1WI小低信号异常影,直径约为 cm,垂体柄向左/右侧偏移,动态增强扫描示正常垂体明显均匀强化,垂体内病灶呈低信号,鞍底骨质下陷,鞍旁及鞍上其它结构未见异常。 颅内多发占位性病变,性质考虑为脑转移瘤。 于脑内双侧大脑半球灰白质交界区可见多发大小不等类圆形病变,T1WI 呈低信号,T2WI高信号,中央有坏死,显示更长T1及更长T2信号,病灶周围大片状水肿,增强扫描后病灶呈不规则环状强化,周围水肿无强化,中线结构向左/右侧偏移。 鞍内及鞍上占位性病变,性质考虑为颅咽管瘤。 矢状及冠状面扫描示鞍内及鞍上占位性病变,大小约为: X X cm, T1WI 呈低信号,T2WI呈明显高信号,水抑制序列仍呈高信号,肿块边界清楚,Gd-DTPA增强扫描病灶呈环形强化,三脑室前下部受压,三脑室后部及侧脑室扩张积水,垂体受压变扁位于肿块下方。 左/右侧额/颞/顶/枕叶占位性病变,性质考虑为Ⅰ-Ⅱ级星形细胞瘤。平扫示左/右侧额/颞/顶/枕叶见一类圆形占位性病变,大小约为 X X cm,形状规则/不规则,边界清楚/欠清楚,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信号均匀/略不均匀,周围无水肿/水肿较轻, Gd-DTPA增强扫 描肿瘤轻度强化/无强化,水肿不强化。中线结构居中无偏移/偏向左侧/偏向右侧,邻近脑沟变浅。 左/右侧额/颞/顶/枕叶占位性病变,性质考虑为Ⅲ-Ⅳ级星形细胞瘤。平扫示左/右侧额/颞/顶/枕叶见一形状不规则的占位性病变,大小约为 X X cm,边缘不清楚,T1WI呈不均匀低信号,T2WI呈不均匀高信号,周围脑组织呈指状水肿,Gd-DTPA增强扫描后肿瘤呈不规则斑片状强化/不规则环形强化,周围水肿不强化。中线结构明显右/左移,左/右侧侧脑室变形移位,局部脑沟变浅。 脑干(桥/延/中脑)占位性病变,性质考虑为胶质瘤。 梗阻性脑积水。 矢状面及横断面扫描示脑干体积增大,以桥脑为明显,可见大小约为 X X cm 信号异常,T1WI等/低信号,T2WI高信号,水抑制序列仍呈高信号,周围脑组织少量水肿,第四脑室向后移位并受压变形,幕上脑室系统对称性扩大积水,增强扫描后病变呈轻度强化。 左/右侧额/颞/顶/枕叶/大脑凸面/镰旁/蝶骨嵴/桥脑小脑角部占位性 病变,性质考虑为脑膜瘤。 于颅内左/右侧额/颞/顶/枕叶/大脑凸面/镰旁/蝶骨嵴/桥脑小脑角/小脑幕见一类圆形占位性病变,大小约为: X X cm,边界清楚,T1WI 呈略低信号,T2WI为等/略高信号,信号均匀,病灶呈宽基底,与大脑镰/颅骨内板相连,周围可见低信号环,周围水肿较轻,增强扫描后病变呈均匀明显强化,可见脑膜尾征,水肿不强化,中线结构左/右偏。 左/右侧额/颞叶占位性病变,性质考虑为少突胶质细胞瘤。 于左/右侧额/颞叶见一占位性病变,大小约为 X X cm,边界欠清,

颅内肿瘤

颅内肿瘤 [单项选择题] 1、颅内原发性淋巴瘤临床表现中,下列哪项不常见() A.病程长 B.头痛、呕吐 C.轻偏瘫 D.视盘水肿 E.精神症状 参考答案:A 参考解析:颅内原发性淋巴瘤为恶性肿瘤,病程短,多在半年内。 [单项选择题] 2、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经手术、化疗、放疗后,术后复发时间一般不超过() A.6个月 B.7个月 C.8个月 D.9个月 E.10个月 参考答案:C 参考解析: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经手术、化疗、放疗后仍易复发,复发时间多于术后8个月以内。 [单项选择题] 3、下列来自脑神经元的肿瘤有() A.神经纤维瘤和神经节细胞瘤 B.神经节细胞瘤和中枢性神经细胞瘤 C.神经母细胞瘤和神经胶质瘤 D.神经胶质瘤和神经节细胞瘤 E.神经纤维瘤和神经胶质瘤 参考答案:B 参考解析:根据WHO1990年的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神经元肿瘤包括神经节细胞瘤和中枢性神经细胞瘤。 [单项选择题] 4、目前对脑胶质瘤最常用且效果较好的化疗药物是() A.长春新碱

B.甲氨蝶呤 C.顺铂 D.亚硝基脲类(卡氮芥) E.氟尿嘧啶 参考答案:D 参考解析:目前针对胶质瘤的化疗有许多方法及药物,但仍以亚硝基脲类(卡氮介)药物疗效肯定,副作用相对较小而多用。 [单项选择题] 5、下列神经上皮性肿瘤中,对放射治疗最敏感的是() A.星形细胞瘤 B.室管膜细胞瘤 C.髓母细胞瘤 D.松果体细胞瘤 E.少枝胶质细胞瘤 参考答案:C 参考解析:不同类型的胶质瘤按对放疗的敏感性依次排列为髓母细胞瘤>少枝胶质细胞瘤>室管膜瘤>星形细胞瘤>胶质母细胞瘤。 [单项选择题] 6、颅骨转移瘤常见的转移途径是() A.I血行转移 B.淋巴转移 C.周围直接侵入 D.蛛网膜下腔播散 E.无明显特征 参考答案:A 参考解析:血行转移是颅骨转移瘤最常见的途径,少量来自淋巴转移。 [单项选择题] 7、颅内原发性淋巴瘤辅助检查中,下列错误的是() A.血液中淋巴细胞增高 B.脑脊液蛋白增高 C.X线检查肿瘤钙化多见 D.CT多为实性,明显均一强化 E.MRI无特征性表现 参考答案:C 参考解析:颅内原发性淋巴瘤头颅X线片50%有异常,常见松果体移位和颅内压增高,但肿瘤钙化很少见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