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考研东北师范333教育综合真题答案2010-2020年

考研东北师范333教育综合真题答案2010-2020年

考研东北师范333教育综合真题答案2010-2020年
考研东北师范333教育综合真题答案2010-2020年

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333教育综合真题答案

教育学原理

一、名词解释

1、美育:美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发现他们的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培养他们的高尚情操和文明素质的教育。美育有形象性、情感性的特点,是我们实施德智体美的重要途径,是全面发展教育不可忽视和缺少的一部分。

2、因材施教:是指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个性特点出发,有的放矢的进行有区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长善救失,获得最佳发展。贯彻因材施教原则的基本要求是:(1)针对学生的特点进行有差别教学。(2)采取有效措施使有才能的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

二、简答

1、简要回答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以及各自的地位作用

(1)德育:即领导学生领悟社会主义思想观点和道德规范,组织和指导学生道德实践,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品德的教育。

地位:德育在全面发展的教育中,处于领先地位。

作用:集中体现我国教育的价值取向和社会政治性质,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起着定向和动力作用

(2)智育:智育是指授予学生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技能和发展他们的智力素质和非智力素质的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基础。

地位:智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用:帮助学生认识自然规律、社会规律,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从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社会工作的实际本领

(3)体育:体育是指授予学生健康的知识、技能,发展学生体力、增强学生体质,培养他们的意志力,养成良好的卫生保健习惯的教育。增强学生体质是学校体育的根本任务。

地位:体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用:体力和体质的发展是人的个性全面发展的生理基础,人们从事生产劳动、社会活动、军事活动和幸福生活都需要强健的体魄做基础

(4)美育:美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发现他们的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培养他们的高尚情操和文明素质的教育。美育有形象性、情感性的特点,是我们实施德智体美的重要途径。

地位:是全面发展教育不可忽视和缺少的一部分。

作用:在净化学生心灵,激发学生热爱和追求美好生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5)综合实践活动:在教师引导下,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让学生自主进行综合实践活动,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社会实践、劳动技术和信息技术等活动,积累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提高综合应用知识于实践的能力的教育。

地位:综合实践活动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用:帮助学生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提高综合应用知识于实践的能力的教育。

(6)几者之间的关系: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教育活动相互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五育既有特点、规律和功能,是相互独立、缺一不可的,不能相互替代。各育之间相互联系,

相互渗透,德育是各育实施的保证方向和保证动力。智育是各育实施的认识基础、智力支持。体育是各育实施的机体保证,是人的一切活动的基础,美育协调各育的发展,劳动技术教育是各育的实践基础。我们要坚持五育并举,相辅相成,发挥教育的整体功能,避免顾此失彼,重此轻彼。

2简要回答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以及各自的地位作用

(1)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1)遗传素质是人的发展的生理前提,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2)遗传素质的成熟程度制约着人的发展过程以及年龄特征

3)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对人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4)遗传素质具有可塑性

5)遗传素质在个体发展的不同阶段,其作用大小不同,随着个体不断地发展,遗传素质的作用日益减弱

(2)环境在人发展中的作用

1)环境是人发展的外部条件

2)环境的给定性和主体的选择性

3)环境对人的发展的作用离不开人对环境的能动活动

(3)个体的能动性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1)个体的能动性在人的活动中产生和表现出来的

2)个体的能动性是人的发展的内在动力

3)个体的能动性影响人的自我设计和自我奋斗

(4)教育对人的发展的重大作用

1)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2)教育主要通过文化知识的传递来培养人

3)教育对人的发展作用越来越大

4)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方面起主导作用

3简要回答教育的本体功能

是教育功能实现在第一阶段上的体现,或是教育直接产生作用。一般来说,我们把教育对人的培养以及促进人的社会化看作是教育的本体功能。教育的本体功能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加速年轻一代身心发展与社会化进程,即重视人的培养。培养人是教育的最基本职能,也是教育的性质所在。教育对人的培养,其目的是使人成为社会需要的人。通过教育,加速人的社会化,实现由生物个体向社会实体的转变,并且顺利实现人的社会化。

2)人类精神文明的传递于继承。从人类社会知识的继承于发展来看,教育的传递职能更为明显。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没有教育对知识的传递、积累、创新和发展,人类社会的精神宝库就会枯竭。人类之所以能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借助历史的阶梯,推动社会的发展,正是由于教育传递于积累知识这一环节,才能承上启下,了解过去,洞悉未来,从历史中汲取经验和教训

3)经验和人才的选择,即科学筛选。学校教育为培养人才而进行的人类文明的传递于继承不是盲目的,自发进行的,而是通过严格而科学的选择完成的。我们也通过教育直接选拔人才,这也是一种人才选择,并按受教育者的才能进行不同岗位的分配。

三、结合我国近年来对“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讨论,谈谈你对素质教育的认识和理解。

1、素质教育: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

本特征的教育。它的基本内涵:实施素质教育就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实施素质教育是我国社会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需要。

2、我所理解的素质教育是一种全新的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教育。这里的素质不是指发展学生多方面的特长,让学生成为所谓的全才。人的素质就好像一片土地,我们要根据土地特质改良土壤,而不是种什么都长得好。没有万能的土地,也没有万能的人。素质教育是改良土壤的过程。

3、一直以来对素质教育存在的误区:认为素质教育是艺术教育和娱乐教育;素质教育只是强调德育;素质教育是无需教师的教育;素质教育是放任自由的教育;素质教育是取消考试的教育;素质教育不注重升学率;素质教育不注重尖子生的教育等

4、素质教育帝目标: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使受教育者坚持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与加强思想修养的统一;坚持学习书本知识与投身社会实践的统一;坚持实现自身价值与服务祖国人们的统一;坚持树立远大理想与进行艰苦奋斗的统一

5、素质教育的要求: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相应的条件。依法保障适龄儿童和青少年的基本权力。尊重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使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得到发展,实施素质教育应贯穿于幼儿教育、中小学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高等教育等各级各类教育。应贯穿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等各个方面。

6、素质教育的内容结构:政治思想素质教育、科学文化素质教育、审美素质教育、身体素质教育、心理素质教育

7、素质教育与全面发展教育的关系:全面发展教育促进人们在德智体美等方面都获得一定发展的教育,全面发展教育对含有各方面素质培养功能的整体教育的一种概括,是对各种素质培养的教育活动的总称,是由多种相互关联而又各具特点的教育组成。全面发展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基本理论基础;全面发展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途径;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目标。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体现了素质教育与全面发展教育的统一。全面发展教育有了素质教育作补充。其目的更加具体,素质教育有了全面发展教育的规范,其要求更加明确。

教育心理学

一、简答题

1介绍几种主要的动机理论

1)学习动机的需要层次理论

人文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个体的任何动机都是在需要发生的基础上才被激发出来的,他把动机看作需要,各种需要之间又有先后顺序和需要层次之分。个体的需要分为七个层次: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认识和理解的需要;审美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这些需要从低到高排列称一个序列,较低级的需要至少达到部分满足后才能实现较高级的需要的追求。

马斯洛把七层次的需要分为两类:前四层需要称为基本需要,是人所共有的,是人们生存所必须的,成为缺失性需要。较高的三层需要称为成长需要,它并非生存所必需,也非共有,但对于个体适应社会却有重要的意义,是人与动物的区别所在。

评价:基本需要与成长需要的关系:相互制约、相互影响。一方面,基本需要是成长需要的

基础,基本需要若未得到满足,成长需要就不会产生。另一方面,成长需要对基本需要起引导作用,尤其是自我实现需要对其他各层面的需要都有潜在的影响力。

他把人的需要按从低到高的顺序分为七种,提出了人区别于动物的高级需要,对于人类行为原因的探讨具有莫大的启发意义,把学习的内部和外部动机结合起来,对教育有重大的实际指导意义。但它忽略了个体本身的兴趣、好奇心等在学习中的起始作用,也有局限性。

2)学习动机的认知理论

将期望和诱因看作动机的决定因素,这种观点的发展引出了期望-价值理论。该理论的基本假设:行为的发生依赖于个体认识到的行为导致目标实现的可能性以及目标的主观价值。阿特金森认为,成就动机由两种性质相反的成分构成;一为追求成功的意向;二为回避失败的意向。个体在面临任务时,这两种力量通常同时起作用,如果追求成功的意向占优势,就会奋发进取,如果回避失败的意向占优势,就会迟疑退缩。如果两种意向势均力敌,就会感到心理冲突的痛苦。每个人的成就行为都会受这两种意向相互制约的影响。

阿特金森提出,追求成功的意向由三个因素决定:达到成功的内部动机水平、成功的可能性、失败的诱因值。成就动机的总强度等于追求成功的意向与回避失败的意向之差。

阿特金森的成就动机理论综合了需要、期望和诱因价值,把人的动机的情感方面和认知方面统一起来,揭示出影响成就动机的某些变量和规律。但成就动机的理论模型不够完善,不能很好地说明成就动机的本质、发生、发展的条件以及影响因素。

3)成败归因理论

维纳把人们的活动成败的原因主要归纳为六种原因:能力的高低、努力程度、身心状态、任务难易、运气好坏、外界环境。又把以上六种原因分为三个维度:内部归因与外部归因、稳定性归因与非稳定性归因、可控制归因与不可控制归因。

内部归因:能力高低、努力程度、身心状态

稳定性归因:能力高低和任务难易,其他属于不稳定归因

可控制归因:努力程度,其他属于不可控制归因

维纳认为,一个人解释自己行为结果的原因,将自己的成败归因于不同的因素,会反过来激发他的动机,会有不同的动机效果,影响他的行为、期望、情感反应。例如把成功归为内部原因,会使学生感到自豪。归为外部因素,会使学生存在侥幸心理

评价:维纳的归因能从学生的角度分析其学习成败的原因,而学生的归因可预测其今后的学习动机,因而在教育上有重要作用

4)自我效能感理论

代表人物班杜拉,是指人们在进行某一活动之前,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他认为个体面对一项选择是否全力以赴取决于两个因素:对工作性质的了解情况;根据经验对自己实力的评估判断,即自我效能感。他认为,个体的行为不仅受强化的影响,而且受个体对强化期望的影响,除了传统的结果的期望外,还有对自我效能的期望。效能期望是指个体对自己能否完成某项任务的能力的推断,即对自己行为能力的推测。班杜拉的强化概念与传统不同。他认为在学习中,没有强化也能获得知识信息,形成新的行为,激发个体行为的除了强化还有对强化的期望。同时他的强化概念也会不同于传统的对结果的期望,而是对自我效能的期望。

自我效能感主要受以下四个因素影响:直接经验、替代性经验、言语说明、情绪的唤醒

自我效能感形成以后,将对个体产生深远的影响:决定个体对某项活动的选择和坚持;影响个体面对困难的态度;影响个体新行为的获得和已获得行为的表现;影响个体在活动中的情绪状态。

评价:自我效能理论博取了联结派和认知派动机理论的合理之处,突破二者的局限,拓展了强化理论关于强化的含义,使之更符合实际,也扩大了传统认知学派关于期望的范围,把人

的需要、认知、情感有机结合起来,具有很强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5)自我价值理论

科温顿提出的自我价值理论,吸取了成就动机理论的求成需要和避败需要,也受维纳归因理论的影响。自我价值理论的特点是从学习动机的负面着眼、从学生的自尊需要出发,试图探讨学校教育实际中出现的“有的学生为什么不肯学习?”、“为何逃避失败?”等一系列问题

科温顿认为,自我价值感就是个体追求成功的内在动机。有能力的人容易成功,成功使人产生自我价值感;失败则是能力缺乏的表现,会威胁自我价值感。能力、成功、自我价值感之间形成一个前因后果的连锁关系。多次经历后,对自我价值感的追求就成了个人追求成功的内在动机。

在学校里,学生学习动机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维护自我价值感,学习动机的核心就成了避免失败维护自我价值。科温顿认为,造成学生逃避失败的原因有:个体所持有的能力观,会影响其在具体成就环境下的行为以及对努力的看法;充满竞争的教育环境

自我价值感理论将动机划分为四种类型,相应地,也将学生划分为四种类型:高趋低避、低趋高避、高趋高避、低趋低避。

自我价值理论的基本观点:自我价值感是个人追求成功的内在动力;个人把成功看作是能力的表现;成功如果难以追求,就会逃避失败来维持自我价值;学生对能力与努力的归因随年纪而转移,年纪增长,意识到努力的重要性

评价:自我价值理论的意义在于指导学生认识学习目的、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视为学校教育最重要的目的。自我价值理论对教育过程中的很多现象具有独特的解释能力。动机的自我价值理论虽然缺乏完整性,但它对前人理论的补充和发展,不仅如此,还切中教育的现实问题,有极强的实用价值。它对学校教育实践的启示是:课堂学习动机的培养和激发应从内部动机入手,着重培养积极的信念,保护学生的自我价值感。

二、论述题

1、什么是创造性?如何对学生的创造性进行培养?

创造性是种个性特质,这种个性特质的人具有创造力,即个人利用内外条件,产生新颖独特、有社会或个人价值产品的能力与相应的人格特质整合的心理品质。这种心理品质不单是单一的,而是综合的。不是线性的,而是多维的。它包括与创造活动密切相联系的认知品质、人格品质、适应性品质。其显著特征是流畅性、变通性、独特性。从本质上讲,创造也是一种问题解决的过程。是最终产生新颖的产品的活动过程,因此可以将它看作是问题解决的最高形式,其结果以产品为标志,其水平以产品的价值为标准。它有两种理解方式,其一只在问题情境中超越已有经验,突破习惯的限制,形成崭新产品的心理过程,起二指不受成规限制,能灵活运用知识经验解决问题的超常能力。这两种理解的共同点是,把创造性视为一种解决问题的心理活动,不同之点是,前者是创造性,为一种思维过程,后者则视为一种思维能力。创造性的培养措施,一营造鼓励创造的环境环境,主要包括社会环境,学校教育,教学环境和家庭环境几个方面,营造有利于学生创造性发展的学校环境,是促进儿童青少年创造性发展的必要条件。首先应倡导民主式的教育和管理。其次,应改革考试制度,为学生创造宽松的学习环境,再次。应增加自主选择课程的机会和有针对性的课程设计,最后因为学生提供创造性人物的榜样。

二,培养创造性的教师队伍。要培养富有创造力的学生,则需要创造型教师,首先要转变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使教师形成理解,并鼓励学生创造。其次,要教给教师必要的创造技法和思维策略,最后教师应不断学习关于创造性的心理学知识,用心理学的理论指导自己的实践。

三发展和培养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是创造性的核心,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加大思维的前进跨度,培养思维的跳跃能力。二,加大思维的联想,跨度养成学生敢于把习惯上认为毫不相关的,表面上看来微不足道的问题联系起来或进行移植。三,加大转换跨度,引导学生敢于否定原来的设想,善于打破固有的思路。是给学生大胆探索与推测的体会。是塑造学生的创造人格,创造性人格是创造性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人格,是培养创造性的重要内容,建议有。一保护好奇心,二解除对错误的恐惧心理,三鼓励独创性与多样性,此外,自信与乐观,忍耐与永恒,合作严谨等,也是创造性人格培养的重要方面。五,开设创造课程,教授创造方法教学,是培养学生创造性的重要途径,因此开设创造性课程已成为国内外开发创造性的有效途径。在创造性课程的教学中,注重教给学生基本的创造技巧与方法,是培养创造性的有效措施,促进创造性发展的主要创造技法有。头脑风暴法,系统探求法,联想类比法,组合创新法,对立思考法,转换思考法。

中国教育史

一、名词解释

1、论语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是教育学萌芽时期的著作,把有关教育思想和教育教学经验描述成书。零散而不系统的,保存了许多有价值的语录,如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智也,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突出教育的作用,教育是必要的,我们要进行教育。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2、蔡元培,蔡元培是中国近代著名的资产阶级革命家和民主主义教育家,担任民国第一任教育总长的身份,坚决清除教育中的封闭专制主义的因素,苦心规划民国教育未来。蔡元培教育思想的核心是完全人格或养成健全之人格,提出了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1917年任北大校长后,以自由民主的原则改革北大,推行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原则,调整科系结构,改革教学制度,改革管理体制,实施教授治校等,为中国高等教育开辟了一片天地。1922年,蔡元培在教育独立议中,阐述了关于教育独立的主张。他认为教育是一种发展个性,培养人才的工作,有自己的规律,必须经过长期积累才能成效。提出教育行政独立,教育经费独立,教育内容和学术独立,教育脱离宗教独立。并提出大学院大学区制。蔡元培是我国近代为祖国发展从理论到实践上作出卓越贡献的教育家。

二、论述题

1、试分析论述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一生活教育是陶行知思想的核心,陶行知师从杜威,受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和进步教育运动影响,回国后针对中国现实,提出了生活教育理论,集中反映了他在教育目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等方面的主张,反映了陶行知积极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教育理论。生活教育理论的内涵,受启发,于裴斯泰洛齐和杜威教育思想。在晓庄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其内涵为,从定义上说,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的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从生活与教育的关系来看,是生活决定教育。从效率上说,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生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实际上生活教育理论包含三个意思,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一生活即教育生活,还有教育的意义,从生活的横向发展来说,过什么样的生活就受什么样的教育,从生活的纵向发展来说,生活伴随人生命的始终教育也是如此。实际生活是教育的中心,强烈批判以书本以文字为中心的老八股和洋八股教育主张,始终把教育和社会生活联系起来进行观察,认为生活与教育是一回事,是同一过程,教育不能脱离生活,教育要

通过生活来进行,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等,都要与生活需要相适应。三生活决定教育教育改造生活,教育的目的,原则,内容和方法,都由生活决定,是为了生活所必需。同时教育又能改造生活,推动生活进步,教育对社会政治改造最有作用,教育不仅改造着社会,生活也改造着每个人的生活。评价生活,即教育,强调教育,以生活为中心,反对脱离生活,而以书本为中心的传统教育,尽管将生活与教育的概念相等同,忽视了教育的特殊性和知识的系统传授,但在破除传统教育,脱离民众,脱离社会生活的弊端方面,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二社会即学校,指社会,还有学校的一位,或以社会为学校,因为到处是生活,所以到处是教育,整个社会就像一个教育的场所,指学校还有社会的意味。也就是说,学校通过与社会生活结合,一方面运用社会的力量,使学校进步,另一方面动员学校的力量,帮助社会进步。评价社会及学校,扩大了学校教育的内涵和作用,对传统的学校观教育观有所改变,是劳苦大众能够受到起码的教育,贯穿了普及民众教育的苦心,值得肯定。三教学做合一,教学做合一是生活,即教育,在教学方法问题上的具体化。教学做合一要求,在劳力上劳心,做到手脑双挥,将传统教育下的劳力和劳心连接起来。教学做合一,因为行是知之始。行动是知识的来源,也是创造的基础,身临其境,动手尝试,才有新知,才有创新。教学做合一要求有教先学,有教有学,教人先教自己,学到知识就要去教别人。反对注入式教学法。即教育要与实践结合,教是服务于学的,而教与学又是服务于生活需要的教学,做合一是最有效的方法。评价陶行知的教学做合,一反映在课程上,就是要求以培养学生生活力为目的的生活课程论,取代旧的传统课程论生活课程论的主要特点是,把书作为一种工具。主张以生活为中心的生活指导书,代替文字为中心的教科书。主张把社会之需要与能力,个人只需要与能力及生活事业本体需要作为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安排的主要依据。

启示,首先,陶行知的生活教育论是以生活为中心为基础,以生活和教育的辩证关系为基本矛盾展开的,这种教育要培养的是一种实际动手能力强,自觉追求真理,喜欢探索的人,生活,教育,提醒我们将教育与生活实践相结合,将书本知识与社会活动相结合,提高学生的行动能力。其次,生活教育论中强调一种民主平等的师生观,学生和教师之间是以作为中介达到教与学和一,师与生合一。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活动的展开而发生转换,这种师生观念,教学观念在今天仍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在此生活教育论还提示我们,生活中随处存在可以学习的东西,要拓展我们的课程资源,教科书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不能只会死读书本上的知识,而不掌握生活中的学习机会。最后生活教育论还启发我们,教学要给学生充分的自主空间和活动空间,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做学习与活动的主人,探索个性的学习方法。评价,虽然陶行知的生活教育论是特定时代提出来的,有一定的时代局限,发展也不是非常完善,但是以上诸点也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尤其是针对当今应试教育的局面,重温生活教育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外国教育史

一、名词解释

1、理想国

柏拉图的《理想国》,是一部讨论政治和教育的著作,被认为是西方教育史上最为重要的和伟大的教育著作之一,在理想国中,柏拉图精心设计了一个他心目中理想的国家,并为这个理想国家的实现提出了完整的教育计划。教育目的最高目的是培养哲学王,最终目的是促进灵魂转向,强调教育作用,全部教育公有。男女一律接受平等教育,提出了广泛的教育内容,以及教育的五个阶段,学前教育阶段,初等教育阶段,军人教育阶段,哲学家预备教育阶段,

哲学家教育阶段。理想国对教育进行了深入思考和设想,对西方教育理论的形成具有奠基性作用,但忽视个性发展,拒绝国家变革也有负面作用。

2、终身教育

终身教育思想始于20世纪20年代,流行于20世纪60年代,特别是终身教育引论和学会生存发表之后,此后出现的学习化社会回归教育思潮与实践,正是在这种指导思想的影响下产生的。终身教育的含义是指人生各阶段所受各种教育的总和是人所受,不同类型教育的统一综合,包括教育体系系的各个阶段和各种方式,既有学校教育,又有社会教育,既有正规教育,又有非正规教育。终身教育主要强调自主学习和自学能力,终身教育的特点,终身性,全民性,广泛性,灵活性,实用性。主张教育应该能够在每个人需要的任何时刻,以最好的方式提供必需的知识与技能。终身教育是现代社会的需要,是未来教育发展的需要,应得到各国的重视,通过建立学习型社会来实现终身教育。

3、评述20世纪60年代美国的课程改革。

20世纪60年代的教育改革,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中小学的课程改革,二是继续解决教育机会不平等的问题,三是发展高等教育,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在中小学课程改革方面,心理学家布鲁纳发表了名为教育过程的报告,为了解决教育机会不平等的问题,美国通过了中小学教育法,高等教育方面则有高等教育设施法。其精神实质与国家教育法一致,强调培养科技人才,增加对高等教育院校的拨款,更新高等教学与科研设施。提高学生贷款和奖金额度,改革课程和教学,提高教学质量,这些内容促进了美国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中小学教育法。20世纪60年代,美国教育改革集中在中小学课程改革和改善教育机会不平等问题上,1965年通过了中小学教育法,法案的主要内容包括,一,提出了中小学教育目标,提出了中小学更应加强文化教育,为将来接受专业教育打好基础。中学的目标则应是为培养未来的学者和专家打基础,学会钻研科学的方法。二要求政府拨款奖励,推动黑人白人学生和校的工作,规定,凡自动而认真合并的学校,可以领取大量的补助费。三制定了一系列针对处境不利的儿童的教育措施和帮助政策,该法案对于中小学教育质量的提高和教育公平的实现具有重要作用。此次改革与国民教育法一脉相承,继续批判实用主义教育学。

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333教育综合真题答案

教育学原理

一、简要回答教学过程应处理好几种关系。

一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的关系。一学生认识的主要任务是学习间接经验,二,学习间接经验,必须以学生个人的直接经验为基础,三,防止忽视系统知识传授或直接经验积累的偏向。二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的关系,一,智力的发展与知识的掌握,二者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生动活泼的理解和创造性地运用知识,才能有效的发展智力。三,防止单纯抓知识教育,或只重智力发展的片面性。

三智力活动与非智力活动的关系。医学生的学习认识活动,包括智力活动与非智力活动,智力活动是非智力活动的基础,非智力活动依赖于智力活动,并积极作用于智力活动。二,按教学需要调节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活动,才能有效的进行智力因素活动,完成教学任务。

四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性的关系。以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是学生简捷有效的学习知识,发展身心的必要条件。二,尊重学生,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是教师有效的进行教学的一个主要因素。三,防止忽视学生主动性和忽视教师主导作用的偏向。

二、简要回答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

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在于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具有独立个性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需要的各级各类人才,具体而言就是。

培养劳动者和社会主义建设人才教育目的的这个规定,明确了我国教育的社会主义方向,也指出了我国教育培养出来的人的社会地位和社会价值,系教育所造就出来的人,不是不劳而获的剥削者,寄生虫,也不是供不剥削阶级驱使的工人,农民,知识分子,而是国家的主人,社会主义劳动者和建设者。

一.坚持受教育者,德智体美方面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教育质量标准。所谓全面发展,首先是智力和体力的广泛充分统一自由的发展。写德智体美的发展,也是劳动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自我评价能力的发展。

二.培养独立个性,培养受教育者的独立个性,就是要使受教育者的个性自由发展,增强受教育者的主体意识,形成受教育者的开创精神和创造才能提高受教育者的个人价值,更多强调学生在社会生活中的创造精神和超越精神。

三.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是我国教育目的的根本特点。教育目的的方向性是教育性质的根本体现,我国教育目的是维护社会主义利益,是为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服务的,这从根本上决定了我国教育的社会性质,保证了我国教育发展的社会主义方向,指引着教育,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培养各方面的人才。

四.以提高全民族素质为宗旨,教育目的五,以提高全民族素质为宗旨,是教育目的的内在要求。是实现科教兴国的基础,我国实现现代化的目标,不仅包括经济上取得成就,也有思想道德,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发展和进步,而这有赖于整个民族素质的提高。

三、论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及其各自的作用。

1、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遗传素质是人的发展的生理前提,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遗传素质的成熟程度制约着人的发展过程以及年龄特征

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对人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遗传素质具有可塑性

遗传素质在个体发展的不同阶段,其作用大小不同,随着个体不断地发展,遗传素质的作用日益减弱

2、环境在人发展中的作用

环境是人发展的外部条件

环境的给定性和主体的选择性

环境对人的发展的作用离不开人对环境的能动活动

3、个体的能动性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个体的能动性在人的活动中产生和表现出来的

个体的能动性是人的发展的内在动力

个体的能动性影响人的自我设计和自我奋斗

4、教育对人的发展的重大作用

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教育主要通过文化知识的传递来培养人

教育对人的发展作用越来越大

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方面起主导作用

四、列出我国基础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两例,就其中一例作深入剖析。

一、道德教育流于形式,说理枯燥,不能真正打动学生,效果不佳。

二、教师队伍的素质普遍低,经济差距大的地方,教师队伍的教学水平差距也很大,造成了教育的两极分化,势必会出现教育不公平问题。

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是我国当前新课程改革中的重要任务之一,因为教师直接制约了新课程改革,也影响了教育质量,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地区的教师水平的差异,也直接造成了教育的不公平,如何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呢?第一国家为教师的发展提供各种职业培训的机会,尤其重在向教师讲解新课程教育理念和教育学方法,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第二,不同经济条件的地区加强联系,互相帮助,资源共享,发动优秀教师支教,贫困地区,传播先进的教育方法和理念。第三,加强教师和专家之间的合作。第四,改变教师观念,教师行业不再是铁饭碗,教师需要在教育岗位上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第五,学校应该开办一些讲课比赛活动,老教师带新教师一些竞赛活动,可以调动教师改进讲课的积极性。第六,国家要不断完善教师从业制度和管理制度。

其他一些教育问题,可由新课程改革中牵引如下。

一、教育内容上:不与生活实际相结合,繁难偏旧,不与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相结合,不适合学生兴趣爱好。

二、教学评价上:只以量的方式评价学生,以成绩评价学生,忽视了成绩差的学生。应该在评价功能上,不再注重区别,而注重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在评价过程中,质和量相结合来评价,且更注重质的评价,评价方法多元化,评价内容多元化。

三、教育目标上:重结果而轻过程,只注重结果,而忽视了过程的重要性,以成绩定终身。应该在教育目标上分为三个维度。既要学习知识与技能,又要注重学习的过程与方法,同时还要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把学生学习了什么方法看作最重要。

四、教学方法上:把学生当作一个容器,而不是自主建构知识的主体,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应用布鲁纳的发现法,把教师放在主导地位上。

五、师生观上:教师对学生的压制,到现在小学课堂仍强调整齐化的教学。应倡导民主,平等,和谐,真诚,友爱,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师生观。

中外教育史。

一、名词解释

1、有教无类。

孔子从性相近习相远的理论前提出发。主张扩大教育对象,明确提出有教无类的主张,不分贵贱,贫富和种族,人人都可以入学接受教育。是针对奴隶主阶级垄断学校而言的,孔子躬行这一办学方针。评价有教无类,作为私学的办学方针,与贵族官学的办学方针相对立打破了贵贱,贫富和种族的界限,把受教育的对象扩大到平民,是顺应历史潮流的进步思想,有

利于促进文化下移,对战国时期的学术繁荣和百家争鸣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有利于中华民族文化的发展。

2、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

1912年,蔡元培发表了对于教育方针之意见一文,提出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和美感教育,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系统阐述了五育个字的内涵作用和相互关系,成为制定民国教育方针的理论基础。军国民教育及体育主张,将军事教育引入到学校和社会教育之中,让学生和民众受到一定的军事教育和训练。实利主义教育相当于智育。密切教育与国民经济生活的关系。公民道德教育相当于德育。主张尊重继承中国传统文化,汲取有利于资产阶级道德建设的养分,将二者结合起来。世界观教育,培养人们立足现实世界,又能超越现实世界,而贴近实体世界的精神境界。美感教育,与世界观教育紧密相联系,要引导人们具有实体世界的观念,最有效的方式就是通过美感教育。利用这种美感,超越利害关系人我之分界的特性,去破除现象世界的意识,从而陶冶净化人的心灵。武玉尽管各自的作用不同,但却是统一整体中不可分割的有机部分。评价蔡元培,五育并举的思想,是以公民道德教育为中心的德智体美诸育和谐发展的思想,这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是首创的,是对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教育宗旨的否定,它顺应了当时中国社会的变迁,以及世界发展的潮流。

3、苏格拉底法

又称问答法或产婆术。写苏格拉底在哲学研究和教学中形成的,有讽刺,助产,归纳,定义四个步骤组成的独特的方法。在苏格拉底看来,教师教学的过程就像是助产婆,把婴儿从母亲的肚子里接生出来一样,是思想接生过程。评价优点,不将现成的理论强加于对方,而是通过不断提问,诱导对方认识,并承认自己的错误,自然而然达到正确结论,二问和答的对方是建立在平等的基础上讨论,受教一方必须独立思考,不能生吞活剥背诵别人理论。缺点一,受教育者必须有追求真理的愿望和热情,二受教育者必须就讨论的问题,已经积累了一定知识,三,这种方法不能机械的搬用于儿童。

4、《初等教育法》

1870年,英国政府颁布了初等教育法,是英国政府关于推行普及义务教育的法案,法案的宗旨是在完善已有的宗教和慈善团体,兴办初等教育的基础之上,建立公立的初等教育制度。答案主要内容,一,国家对教育有补助权和监督权,二,将全国划分为数千个学区,设学校委员会,管理地方教育,三对5到12岁儿童实施强迫初等教育。四学校中迅速科目与宗教科目分离,五,在没有学校的地方允许私人在一年内建立学校,过期者由地方委员会设立公立学校。评价福斯特法案是英国第一个关于初等教育的法案,其中最有意义的是它宣告了强迫的初等教育的实施,标志着英国国民初等教育制度的正式形成,从此英国出现了公私学校并存的局面。

二、论述题

一、试论学记在教育管理和教学论上的贡献。

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是中国教育史上和世界教育史上一部最早的,最完整的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著作,是对先秦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作了相当全面的总结和概括。

一教育作用对社会的作用,建国君民,化民成俗。而对个人的作用,使每个人都形成良好的道德与智慧,懂得去维护国家利益和社会安定。

二教育制度,学制与学年。学记提出了中央到地方按行政建制设学的设想。学年学记,把大学教育的年限定为两段五级九年。这些古代年级制的萌芽。

三学校管理视学与考试。视学,十分重视大学开学与入学教育。考试,规定每隔一年考察一次。考察内容包括学习成绩和道德品行,不同的年级有不同的要求。

四教育教学原则。可归纳为豫时逊摩,长善救失,启发诱导,藏息相辅,教学相长。

五教育教学方法。一讲解法,二问答法,三练习法。

六论教师。血迹十分强调尊师,要求形成社会普遍尊师的风气,首先社会上的每个人从君到名都是教师教出来的,尤其是以教育为治术,就离不开好老师。其次,能为师能为长,能为长能为君。

总之,学记为中国教育理论的发展树立了典范,其历史意义和理论价值十分显著,它的出现意味着中国古代教育思想专门化的形成,是中国教育理论发展的良好开端。

二、论述20世纪60年代美国中小学的课程改革。

20世纪60年代的教育改革,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中小学的课程改革,二是继续解决教育机会不平等的问题,三是发展高等教育,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在中小学课程改革方面,心理学家布鲁纳发表了名为教育过程的报告,为了解决教育机会不平等的问题,美国通过了中小学教育法,高等教育方面则有高等教育设施法。其精神实质与国家教育法一致,强调培养科技人才,增加对高等教育院校的拨款,更新高等教学与科研设施。提高学生贷款和奖金额度,改革课程和教学,提高教学质量,这些内容促进了美国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中小学教育法。20世纪60年代,美国教育改革集中在中小学课程改革和改善教育机会不平等问题上,1965年通过了中小学教育法,法案的主要内容包括,一,提出了中小学教育目标,提出了中小学更应加强文化教育,为将来接受专业教育打好基础。中学的目标则应是为培养未来的学者和专家打基础,学会钻研科学的方法。二要求政府拨款奖励,推动黑人白人学生和校的工作,规定,凡自动而认真合并的学校,可以领取大量的补助费。三制定了一系列针对处境不利的儿童的教育措施和帮助政策,该法案对于中小学教育质量的提高和教育公平的实现具有重要作用。此次改革与国民教育法一脉相承,继续批判实用主义教育学。

教育心理学

一、名词解释

1、概括化理论

概括化理论以贾德代表。变得在经验中学到的共同原理原则才是迁移发生的主要原因。迁移的发生不在于任务之间的表面相似性,而在于被试是否获得对有关知识的概括化理解。根据迁移的概括化理论,对原理了解概括得越好,对新情境中学习的迁移就越好。但应看到原则的概括,有着较大的年龄差异,同时应注意到对知识进行概括,时常会出现过度概括化,或者由于错误的概括化造成学习定势,导致负迁移的产生。

2、努力管理策略

努力管理策略是指学习者归因于努力,通过调整心境,自我谈话,坚持不懈,自我强化等方式,激发学习积极性的策略,目的是使学习者能够更有效的将精力用在学习上,具体来讲,主要包括情绪管理,动机控制,环境管理以及自我强化等策略。

二、简答题

1、简述奥苏泊尔的有意义接受说

一有意义学习的实质。有意义,学习就是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生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非人为的实质性的联系。喜剧性的联系,使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是非字面的,是建立在具有逻辑关系基础上的联系,是一种内在联系,非人为的联系使这种联系不是任意的,或者人为强加的,是新知识和原有知识结构中有关观念建立的某种合理的或逻辑基础上

的联系。二影响有意义学习的条件。包括客观条件和主观条件。

二先行组织者。是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他要比学习任务本身有较高的抽象概括和综合水平,并且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和新的学习任务关联起来。先行组织者的目的是在学生进行有意义学习之前,在新旧知识之间搭建一座桥梁,被新知识的学习提供观念上的固着点或认知框架,增强新旧知识之间的可辨认性,促进学习的迁移。组织者不仅可以先行,也可以在学习材料之后呈现。

三认知同化理论,当学生把教学内容与自己的认知结构联系起来时,有意义学习便发生了。学习者接受知识的心理过程就是概念同化的过程,具体表现为首先在认知结构中找到能同化新知识的有关观念,这些观念能够对新知识起到固着点的作用。然后找到新趋势与固着点作用的观念间的相同点。最后找到新旧知识的不同点。使新概念与原有概念之间有清晰的区别,并在积极的思维活动中融会贯通,使知识不断系统化。按照新旧知识发生联系的方式,奥苏伯尔提出了有意义学习的三种不同同化模式。下位学习,上位学习,并列学习。

四接受学习。接受学习是教师通过直接呈现或传授知识及其意义,学生通过新旧知识之间的相互作用来获得知识。学生的学习主要表现为接受学习是通过教师的传授来接受事物意义的过程,它是一种有意义的接受,完全可以是有意义的学习。在接受学习中,教师所呈现的新知识,大多是现成的,已有定论的,科学的基础知识,包括一些抽象的概念,命题,规律等,学生主要通过利用与这些新趋势有关的,指认知结构中已经具有的旧知识去同化他们,他们通过这种同化或相互作用去理解新知识的意义。评价,接受学习是学习者掌握间接经验的主要途径,接受学习可以帮助学生获得大量的系统的知识,便于储存和巩固,奥苏泊尔反对布鲁娜,不问学生实际的发现学习是有积极意义的。但是他的接受学习含义是模糊的,未能弄清接受学习的本质,夸大了接受学习的好处。

2、简述成败归因理论

维纳把人们的活动成败的原因主要归纳为六种原因:能力的高低、努力程度、身心状态、任务难易、运气好坏、外界环境。又把以上六种原因分为三个维度:内部归因与外部归因、稳定性归因与非稳定性归因、可控制归因与不可控制归因。

内部归因:能力高低、努力程度、身心状态

稳定性归因:能力高低和任务难易,其他属于不稳定归因

可控制归因:努力程度,其他属于不可控制归因

维纳认为,一个人解释自己行为结果的原因,将自己的成败归因于不同的因素,会反过来激发他的动机,会有不同的动机效果,影响他的行为、期望、情感反应。例如把成功归为内部原因,会使学生感到自豪。归为外部因素,会使学生存在侥幸心理

评价:维纳的归因能从学生的角度分析其学习成败的原因,而学生的归因可预测其今后的学习动机,因而在教育上有重要作用.

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333教育综合真题答案

中外教育史

一、名词解释

1、学而优则仕

学习是通向做官的途径,培养官员是教育最主要的政治目的,而学习成绩优良是做官的重要条件,如果不学习或经学习而成绩不良,也就没有做官的资格。学而优则仕,把读书与做官联系到一起,做官成为人们学习的动力,对后世产生深远的影响,成为封建统治者维护统治和笼络人才的手段。评价学而优则仕口号的提出,确定了培养统治人才这一教育目的,在教育史上有重要的意义,它反映了封建制兴起时的社会需要,成为当时知识分子积极学习的巨大推动力量,学而优则仕与任人为贤的路线配合一致,为封建官僚制度的建立和准备了条件。适应了社会发展的要求,反映了一定的规律性,直到现在还有实际意义。

2、生活教育

生活教育是陶行知思想的核心,陶行知师从杜威,受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和进步教育运动影响。生活教育理论的内涵,受启发于裴斯泰洛齐和杜威教育思想直接影响。在小庄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其内涵为,从定义上说,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的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从生活与教育的关系上说,是生活决定教育,从效率上说,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生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实际上生活教育理论包括三个意思,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

3、苏格拉底法

又称问答法或产婆术。写苏格拉底在哲学研究和教学中形成的,有讽刺,助产,归纳,定义四个步骤组成的独特的方法。在苏格拉底看来,教师教学的过程就像是助产婆,把婴儿从母亲的肚子里接生出来一样,是思想接生过程。评价优点,不将现成的理论强加于对方,而是通过不断提问,诱导对方认识,并承认自己的错误,自然而然达到正确结论,二问和答的对方是建立在平等的基础上讨论,受教一方必须独立思考,不能生吞活剥背诵别人理论。缺点一,受教育者必须有追求真理的愿望和热情,二受教育者必须就讨论的问题,已经积累了一定知识,三,这种方法不能机械的搬用于儿童。

4、学制令

1872年8月,日本制定颁布了近代第一个教育改革法令学制定,具体规定了日本的教育领导体制和学校制度,创建了近代学制。学制另有学区,学校,教员,学生和考试五大部分组成,全国划分为八个大学区,各设一所大学,每个大学区又分为32个中学区,每个中学区设一所中学,中学区又分为210所小学区,每个学区设一所小学。学制定规定,在全国设置小学,大约每600人就有一所小学。学制定规定,六岁以上的所有儿童,不管他们的性别和社会地位如何,无例外的都要进小学。学制令加强了日本的中央集权制的教育领导体制。

二、论述题

一、试论孔子的德育理论及现代价值。

一孔子的德育论,即仁者,爱人也。凡符合礼的道德行为,都要以仁为精神指导。礼和仁是形式与内容的关系,人的实行最重要的两项是孝和忠。从仁出发,启发人们自在的道德自觉。主要有两条路线,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是内发的道德修养路线。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这是外烁的道德修养路线。

二当代价值,孔子在长期教学育人实践中,总结出道德教育学说理论体系,是我国道德教育中宝贵的历史财富,针对现代德育教育存在的问题,试图从孔子道德教育的目的,内容,原则和方法,以及在此基础上归纳出的主要特征,学思行中,深入分析,挖掘其内涵意义。希望在现代道德教育和现代社会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一,孔子的德育论,是以君子为目标的理想信念教育,孔子主张培养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圣人和君子,要求德才兼备,他为整个中华民族定格了人格理想,可以说是将人的内在精神

风度与外在言行举止,都升华到一个高于常人的境界,成为世人效法的楷模,成为一种较高的人生境界。对于我们现代德育来说,德才兼备,以德为重的培养目标,是与孔子思想一脉相承的,当前我国教育应该通过创造人人所景仰的人格典范。引导人们追求崇高精神境界,激励个人完善自我,形成坚强的意志。

二,孔子的德育是以仁为核心内容的和谐精神教育。仁是君子的本质特征,仁是君子的核心精神表现。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仁是人际交往的重要前提,协调和解决人与人之间的矛盾,调整和削弱在竞争中出现的紧张的人际关系,促进和谐和融洽。如今仁和礼依然是处理人际的重要核心思想,虽然今日的礼的内容已有所变化,但仁的精神将被传承,以当代的礼的形式予以表达。

三,孔子的德育论是以德性优先为原则的道德自律思想。孔子主张身体力行,学思行并重,立志内省等道德原则和方法。其根源是孔子十分注重自我修养,自我教育的内化道德途径。在教育过程中,充分突出受教育者的主体性,将受教育者作为德育主体通过调动积极性,主动性,身体力行,去完善自己的人格,来进行道德教育。传统德育,忽视人的主体性,而德育的本质是个体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是个体的内在需要与社会道德原则对话过程,使受教育者不断觉悟的过程。孔子思想中认识到培养道德主体人格的重要性。我们要在这个多元的社会中,树立现代德育观,尊重主体,由灌输走向对话,由限制个性走向发展个性。

是孔子的德育论,是以下学而上达,学思行并重为方法的德育活动。下学而上达,把德育活动描述成一个连续的过程,下学与上达,二者缺一不可。上达蕴含在下学中,通过下学的德育活动得以体现出来。下学是通向上达的途径。下学的地位至关重要。孔子尤其注重下学。能下学自然上达。当代德育缺乏实效性,是人们普遍担忧的问题,学术化形式化在很大程度上与社会环境,道德实践相分开。应对德育教育,进行整体改革,不仅要学习书本知识,而且一定要同道德实践相联系,走与实践相结合的道路,使受教育者得到全面的锻炼与发展,做到言行一致,多做实事,将德育落实到实处。

二、评述终身教育思潮。

终身教育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的法国,60年代在世界上得到了广泛传播,主要代表人物朗格朗。代表作,学会生存,终身教育引论。主张有。

一,教育应该能够在每一个人需要的时刻,以最好的方式提供必需的知识和技能。

二终身教育包含了人生各阶段所受各种教育的总和。是人所受不同类型教育的统一综合,包括教育体系的各个阶段和各种方式,既有学校教育,又有社会教育,既有正规教育,也有非正规教育。也包括了在教育发展过程中的各个阶段之间的紧密而有机的内在联系。终身教育理论,从时空,内容,形式,制度等方面,打破学校乃至制度化教育的限制,有助于采取灵活多样的组织形式,教学内容,教学手段。

三终身教育是现代社会的需要,没有固定的内容和方法,是未来教育发展的战略,对于实现教育机会均等和建立学习化社会,有积极意义。

评价终身教育理论,自20世纪60年代中期兴起后,在教育领域中,正引起一场广泛而深刻的革命,终身教育已成为建立一个学习化社会的象征,世界上许多国家把终身教育作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战略重点,但终身教育的具体实施规划仍需进一步探讨。

终身教育符合我国基本现状,目前我国正在发展学习型社会,创办终身教育体系,如成人教育,老年大学等,我国也在注重终身教育的宣传网络起到了重要作用,目前我国有大量的网授课程,就是在突出终身教育的理念。具体形式,一,课外培训机构的发展,二网络学习三电视,四图书馆中书的形式。

教育学原理

一、名词解释

1、义务教育

是根据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其实质是国家依照法律的规定,对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实施的一定年限的强迫教育的制度,义务教育,又称强迫教育和免费义务教育,义务教育具有强制性,免费行普及性的特点,目前世界义务教育发展趋势是两端延长,我国义务教育法规定的义务教育年限为九年,这一规定符合我国的国情,是适当的。

2、课程标准

是指在一定课程理论指导下,依据培养目标和课程方案,以纲要形式编制的,关于教学科目内容,教学实施建议,以及课程资源开发等方面的指导性文件。它规定某门学科的性质与地位,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与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与评价课程的基础,对教师工作有直接的指导意义。课程标准的结构:说明部分,课程目标部分,内容标准部分,课程实施建议部分。

二、简答题

1、中小学研究性学习的主要目标。

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基于自身兴趣,在教师的指导下,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自然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的获取知识,并用知识去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研究性学习是指学习者以问题解决为主要内容,以发展研究能力为主要目的的一种新型学习方式。

研究性学习的目标:一获取参与探索的经验。研究性学习,关注的重点是学生的学习过程,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亲身经历或心理移情而获得的内在感受。因而小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要激发起观察生活,发现和探究问题的兴趣,通过对身边的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的初步思考与分析,并通过简单的操作实践,获得自己动手动脑,探究问题的喜悦,以及解决问题的初步经验。

二提高发现问题,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学习方式,是渗透于学生的所有学科,所有学习活动之中的。学生将学会如何学习,并能以一种探究发现的方式来学习,逐步形成喜欢质疑,勤于思考的心理品质,并在自主探究中逐步解决问题。

三,形成合作和分享的意识,研究性学习是立足于个性化基础之上,兼顾群体合作与交往的,学习合作就是其不可缺少的一个目标。学生要在学习中学会合作,培养团队精神。

是培养科学态度和道德研究性学习,不仅关注学生的知识与技能的发展,而且强调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养成与发展,良好的道德品质,科学求实的态度,是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根本要求。

五,培养对社会和自然的责任感,这是更高层次的目标,具有社会责任感,是作为一名公民的基本要求,而具有自然的责任感则是从人类发展的角度提出的,作为人类中一名成员的基本生存与发展要求。

六,培养,搜集,分析,处理信息和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在研究性学习中,应当引导学生学会综合运用所学的各科知识,来研究与解决一定的理论问题或实际问题,需要引导学生研究的问题,并没有固定的界限,只要具有研究的可能与价值的问题都可以研究。

三、分析论述题

一、全面发展教育中如何认识和处理各育的关系

1.德育:即领导学生领悟社会主义思想观点和道德规范,组织和指导学生道德实践,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品德的教育。

地位:德育在全面发展的教育中,处于领先地位。

作用:集中体现我国教育的价值取向和社会政治性质,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起着定向和动力作用

2.智育:智育是指授予学生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技能和发展他们的智力素质和非智力素质的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基础。

地位:智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用:帮助学生认识自然规律、社会规律,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从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社会工作的实际本领

3.体育:体育是指授予学生健康的知识、技能,发展学生体力、增强学生体质,培养他们的意志力,养成良好的卫生保健习惯的教育。增强学生体质是学校体育的根本任务。

地位:体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用:体力和体质的发展是人的个性全面发展的生理基础,人们从事生产劳动、社会活动、军事活动和幸福生活都需要强健的体魄做基础

4.美育:美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发现他们的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培养他们的高尚情操和文明素质的教育。美育有形象性、情感性的特点,是我们实施德智体美的重要途径。

地位:是全面发展教育不可忽视和缺少的一部分。

作用:在净化学生心灵,激发学生热爱和追求美好生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5.综合实践活动:在教师引导下,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让学生自主进行综合实践活动,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社会实践、劳动技术和信息技术等活动,积累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提高综合应用知识于实践的能力的教育。

地位:综合实践活动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用:帮助学生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提高综合应用知识于实践的能力的教育。

6.几者之间的关系: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教育活动相互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五育既有特点、规律和功能,是相互独立、缺一不可的,不能相互替代。各育之间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德育是各育实施的保证方向和保证动力。智育是各育实施的认识基础、智力支持。体育是各育实施的机体保证,是人的一切活动的基础,美育协调各育的发展,劳动技术教育是各育的实践基础。我们要坚持五育并举,相辅相成,发挥教育的整体功能,避免顾此失彼,重此轻彼。

二、教学中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的关系。

一,智力的发展与知识的掌握,二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智力的发展依赖他们知识的掌握,对学生来说,掌握知识的过程也是治理运用的过程,只有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学会获取这些知识的认识方法,并把这些知识的认识方法自觉的运用到以后的学习和实际中,才能发展智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又依赖他们智力的发展,因为人类的智力同样是掌握知识的必要条件,只有那些致力发展好的学生,他们的接受能力才强,学习效率才高,而智力发展较差的学生,在学习中则有较多的困难。

二,生动活泼的理解和创造性的运用知识,才能有效的发展智力。通过传授知识,发展学生的智力,是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然而知识不等于智力,传授的知识不等于训练的智力,一

个学生知识的多少,并不一定能标志他的智力发展的高低,学生的智力不仅与他所掌握的知识的性质难度,分量有关,更重要的是与他们对这些知识的理解透彻度,获取这些知识的方法与活动的状况,以及运用知识的自觉能动程度紧密相关。在教学中,不仅要教给学生以知识,而且要引导学生通过生动活泼主动的学习活动,透彻的理解知识原理,掌握学科结构,特别启发学生了解获得知识的过程和方法,学会独立思考,逻辑推导和论证,能自如的,甚至创造性的运用知识来解决理论和实际问题,这样才能使学生智力获得高水平发展。

三,防止单纯抓知识教学,或只重智力发展的片面性。近代教育史中形式教育与实质教育,经过长期的争论,二者都很片面。将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分列开了,今天教学中,有的强调双基教学,忽视通过学生主动探究,也有的过于强调教学活动性和创造性,这些都不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教育心理学

一、名词解释

1、流体智力。

美国心理学家卡特尔等人提出,根据智力的不同功能,将治理花分为两种,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流体智力是指与基本心理过程有关的能力,如知觉,记忆,运算速度和推算能力的流体智力,大多是先天的,依赖于大脑的神经解剖结构,不但依赖于文化和知识背景学习的能力,从时间上看,流体智力在人的成年期达到高峰后,就会随着年龄的增大而逐步衰退。2、先行组织者。

许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它要比学习任务本身有较高的抽象概括和综合水平,并且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和新的学习任务关联起来,先行组织者的目的是在学生进行有意义学习之前,在新旧知识之间搭建一座桥梁,为新知识的学习提供观念上的固着点或认知框架,增强新旧知识之间的可辨认性,促进学习的迁移。组织者不仅可以先行,也可以放在学习材料之后呈现。

二、简答题

1、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论的主要内容。

皮亚杰认为,在个体从出生到成熟的发展过程中,认知结构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不断重构。从而表现出具有不同的质的不同阶段,据此,他把人的发展分为四个阶段。

一感知运动阶段。这一阶段的认知活动,主要是通过探索感知觉与运动之间的关系来获得动作经验,主要特点是,一一般从对事物的被动反应发展到主动的探索。二,认识事物的顺序是,从认识自己的身体,到探究外界世界,三儿童渐渐获得了客体永恒性,即当某一客体从儿童视野中消失时,儿童知道该客体并非不存在了,本阶段儿童还不能用语言和抽象符号为事物命名。

二前运算阶段运算是指内部化的治理或操作,这一阶段儿童的特点是,一认为外界的一切事物都是有生命的,既所谓的泛灵论。他们还不能很好的把自己与外界世界区分开来。二认为其他的所有人跟自己都有同样的感受,表现为不为他人着想,一切以自我为中心,三,他们的认知活动具有相对具体性,还不能进行抽象的运算思维,思维具有不可逆性和刻板性等特点。是儿童尚未获得物体是儿童尚未获得物体守恒的概念,不知道物体事物,无论其形态如何变化,其物质量是恒定不变的。

三具体运算阶段,这一阶段儿童的认知结构已发生了重组和改善思维具有一定的弹性,思维可以逆转,儿童已经获得了长度,体积,重量和面积等的守恒概念,但这一阶段儿童的思维仍需要具体事物的支持,还不能进行抽象思维。

四,形式运算阶段,这一阶段,儿童的思维已超越了对具体的,可感知的事物的依赖,儿童的思维是以命题形式进行的,并能发现命题之间的关系,能够根据逻辑推理,归纳演绎等方式来解决问题,能理解符号的意义,隐喻和直喻,能做一定的概括,其思维发展水平已接近成人。

2、归因理论的基本观点。

维纳把人们的活动成败的原因主要归纳为六种原因:能力的高低、努力程度、身心状态、任务难易、运气好坏、外界环境。又把以上六种原因分为三个维度:内部归因与外部归因、稳定性归因与非稳定性归因、可控制归因与不可控制归因。

内部归因:能力高低、努力程度、身心状态

稳定性归因:能力高低和任务难易,其他属于不稳定归因

可控制归因:努力程度,其他属于不可控制归因

维纳认为,一个人解释自己行为结果的原因,将自己的成败归因于不同的因素,会反过来激发他的动机,会有不同的动机效果,影响他的行为、期望、情感反应。例如把成功归为内部原因,会使学生感到自豪。归为外部因素,会使学生存在侥幸心理

评价:维纳的归因能从学生的角度分析其学习成败的原因,而学生的归因可预测其今后的学习动机,因而在教育上有重要作用。

东北师范大学2013年333教育综合真题答案

中国教育史

一、名词解释

1、《学记》

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是中国教育史上和世界教育史上一部最早的,最完整的,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是对辛勤的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作了相当全面的总结和概括。主要论述教育的具体实施,偏重说明教学过程的各种关系,作者一般认为是思孟学派,甚至具体到孟子学生乐正克。学记的内容主要包括关于教育作用与教育目的,教育制度与学校管理教育教育的原则与方法等。提出了教学相长,藏息相辅,尊师重道,启发诱导,长善救失等原则。也提出了讲解法,问答法,练习法等教学方法。总之,对教育学基本问题都有论述,被认为是教育学的雏形。学记为中国教育理论的发展树立了典范,其历史意义和理论价值十分显著,它的出现意味着中国古代教育思维专门化的形成,是中国教育理论发展的良好开端。

2、中华职业教育社

20世纪20年代,为了宣传职业教育思潮,黄炎培发行并组织了中国近代第一个研究倡导和推行职业教育的专门机构。中华职业教育社,研究职业教育理论,建立起职业训练,职业补习,职业指导,职业介绍等职业教育体系,发表中华职业教育社宣言书,标志着黄炎培为代表的职业教育思潮的形成,之后,创办中华职业学校,通过学校教育形式开展职业教育实践。其教育主张分为六点,一,职业教育作用,谋个性之发展,为个人谋生之准备,为个人服务社会之准备,为国家及世界增进生产力之准备。二地位,职业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是一贯的的,正统的整个的。三职业教育的目的是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四职业教育的方针,

社会化,职业教育需要适应社会需要。科学化,用科学来解决职业教育问题。五职业教育的原则,手脑并用,做学合一,理论与实践并行,知识与技能并重,六职业道德教育,敬业乐群。中华职业教育社是我国活动时间最长的人民教育团体,培养了一批人才,对推动中国职业教育的发展,改进近代学制具有积极作用。

二、论述题

1、试论述孔子的主要教学方法,及对当今教育的启示。

一因材施教。孔子是我国首倡因材施教的教育家,因材施教,是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和个别差异,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主要解决教学中统一要求与个别差异的矛盾。因材施教的前提是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了解学生的特点,加速各种人才的发展,孔丘了解学生最常用的方法有两种,谈话和观察,了解和分析学生的政治态度,思想品德,智力水平,学习基础等,因而对学生的了解较为全面,准确深刻,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性特点和具体要求出发,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的发展。启示,古今对比,当前,做好因材施教是要研究学生。

二,启发诱导。孔子是世界上最早提出启发诱导的教育家,这一原则主要解决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和调动学生积极性间的矛盾。孔子认为,不论培养人的品德,还是学习知识,都要建立在学生自觉需要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反对机械学习,提倡启发式教学。孔子提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意思是说,当学生经过相当长时间还想不通时,就可以去启发学生,虽然经过思考又有所体会,却不能用恰当的言辞表述出来,这时候就可以去开导他,开导之后让学生在深入思考,以求融会贯通触类旁通。教师的启发是在学生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启发之后,应让学生在思考,获得进一步的体会。孔子提出训练学生的思考方法,一由博返约,意思是由博学以获得较多的具体指示,反曰是指对具体事物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综合归纳,形成基本的原理,原则和方法。二叩其两端,从事物的正反两方面思考问题,进而解决问题,这种方法注意到事物的对立面,合乎辩证法,启发式教学的关键是是否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学思行结合。学思行并重,是孔子进行教育的主导思想,孔子认为学识求知的途径,也就是求知的唯一途径,书本上的间接经验和通过见闻获得的直接经验都要学习。这责原则主要解决学习与思考,或掌握知识与发展思维的矛盾,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习与思考要相结合。这符合人的认识规律,初步揭示了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如果只是读书记忆背诵而不去思考,就不能抓住事物的要领,茫然不知所措,如果只是思考,不读书,吸收实际知识,不能解决问题,容易倦怠,学习与思考,不宜偏废,应当结合起来,学是思的基础,思有助于深入认识。孔子还强调学习知识,要学以致用,学是手段,不是目的,行才是终极目的,行比学更重要,由学而思而行是孔子探索学习过程也是教育过程,与人的一般认识基本符合。

外国教育史

一、简答题

1、简述苏格拉底法的基本内容。

又称问答法或产婆术。写苏格拉底在哲学研究和教学中形成的,有讽刺,助产,归纳,定义四个步骤组成的独特的方法。在苏格拉底看来,教师教学的过程就像是助产婆,把婴儿从母亲的肚子里接生出来一样,是思想接生过程。评价优点,不将现成的理论强加于对方,而是通过不断提问,诱导对方认识,并承认自己的错误,自然而然达到正确结论,二问和答的对方是建立在平等的基础上讨论,受教一方必须独立思考,不能生吞活剥背诵别人理论。缺点

333教育综合真题大题答案

333教育综合真题大题答案 (感谢凯程罗老师对本文的有益指导.) 二、辨析题。 46.杜威实用主义教育学主张儿童是教育的中心。 【参考答案要点】 正确。 实用主义教育学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兴起于美国的一种教育思潮。代表人物是杜威、克伯屈。杜威的代表作是《民主主义与教育》、克伯屈的代表作是《设计教学法》等。 实用教育学认为师生关系以儿童为中心,教师只是学生成长的帮助者,而非领导者,教学过程应重视学生自己的独立发现和体验,尊重学生发展的差异性。 强调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中心地位,强调学生的自主和自动,将教师置于辅助地位。他们认为,学生是教育过程的中心,全部的教育教学都要从学生的兴趣、需要出发,教师只能处于辅助地位。这与赫尔巴特等人的“教师中心论”相反。 实用主义教育学对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理性主义教育理念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对20世纪整个世界的教育理论研究和教育实践发展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其不足之处是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系统知识的传授,忽视了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详见考研暑期强化班讲义P3和P73) 47.孔子私学以《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种典籍,教授弟子,这就是“六艺”教育。

【参考答案要点】 错误。 所谓“六艺”是指礼、乐、射、御、书、数。是西周时期主要教育内容。 (1)礼:类似政治伦理课,是西周大学中最重要的课程。礼包括了整个宗法等级世袭制度、道德规范和礼仪。 (2)乐:类似综合艺术课,乐的内容很广,形式多样。 (3)射:是射箭,西周贵族子弟到了入小学的年龄,就要接受正规教育,不能射箭的人,不能称男子之称。 (4)御:是驾车,驾车要沉稳、敏捷、熟练,并能随时配合射手,创造有利的射击机会,所以驾车要经过严格的训练。 (5)书:指书写文字,西周的书写工具是刀笔、竹木,字体为大篆。 (6)数:是指计算、算法。 西周的教育内容可以总称为六艺教育,它是西周教育的特征和标志。六艺教育包含多方面的因素。既重视思想道德,也重视文化知识;既注重传统文化,也注重实用技能;既重视文事,也重视武备;既要符合利益规范,也要求内心情感修养。六艺教育有符合教育规律的历史经验,可供后世借鉴。 孔子继承了西周“六艺”教育的传统,吸收选择了有用学科,又根据现实需要发展了“六艺”教育,创设了新学科,充实了教学的内容。在他四十多年的教学生涯中,他把所收集的历史文化材料,精心加以整理,编著成“六经”,即《诗》、《书》、《礼》、《易》、《乐》、《春秋》,作为教学用书,后被奉为儒家经典。 “六经”代表了先秦时期的一切文化知识领域,文化、历史、哲学、政治、经济、文学、教育等,作为历史材料,其价值无可比拟。而对中华民族性的影响,

扬州大学333教育综合历年真题2012-2017

2012年真题 一、名词解释(5*6=30) 1、教育制度 2、教学 3、德育方法 4、白板说 5、学习 6、元认知 二、简答题(4*10=40) 1、简述人的发展的含义 2、简述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 3、简述“朱子读书法”的主要内容 4、简述影响品德形成的内部因素。 三、论述题(20*4=80) 1、联系教学实践论述教学过程的性质 2、论述孔子的主要教育思想及其意义。 3、论述苏霍姆林斯基的个性全面和谐发展思想及其对我国教育改革的启示。 4、论述创造性心理结构和培养学生创造性的主要措施。 2014年真题 一、名词解释(5*6=30) 1、课程标准 2、循序渐进原则 3、生计教育 4、实验教育学

5、人格发展 6、品德不良 二、简答题(4*10=40) 1、简述教学评估的种类 2、简述学生学习的特点 3、简述结构主义教育的主要观点 4、简述个人本位论的主要观点 三、论述题(20*4=80) 1、根据我国教育目的的精神,谈谈目前中小学教育实践存在的主要问题,应如何改革。 2、联系实际论述德育过程是教师引导下学生能动的道德活动过程。 3、论述卢梭的自然教育理论及其启示。 4、联系实际论述为什么要重视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及如何实施。 2015年真题 一、名词解释(5*6=30) 1、教学组织形式 2、课程方案 3、骑士教育 4、自我效能 5、有意义学习 6、动机 二、简答题(10*4=40) 1、简述文化知识对人的发展价值。 2、简述教师劳动的主要特点。 3、简述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目标。

4、教书韩愈论述教师问题的主要观点。 三、论述题 1、教学过程中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关系是什么?在具体学科教学中应怎样联系学生的 生活实际? 2、终身教育理论的观点包含哪些内容?按照终身教育理论,学习教育应该进行哪些方面的 改革? 3、论述书院教育特点及其对当代教育的借鉴。 4、创造性的认知品质包含哪些?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措施有哪些? 2016年真题 一、名词解释(5*6=30) 1、社会本位论 2、“产婆术”教学法 3、最近发展区 4、元认知 5、班级上课制 6、结构主义教育 二、简答题(10*4=40) 1、简述奥苏泊尔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 2、简述现代教育的主要特点。 3、简述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的主要观点。 4、简述影响解决问题的主要因素。 三、论述题(20*4=80) 1、教师专业素养包含哪些内容?结合教师专业素养,谈谈提高教师专业素养的主要途径。 2、联系实际论述教学过程中应该处理的几种关系。 3、论述夸美纽斯的主要教育思想及其意义。

教育硕士教育综合333真题

北京师范大学2012年333教育综合真题 一、名词解释: 1、京师同文馆 2、生活教育 3、贝尔兰卡特制 4、知识表征 5、自我提高驱动力 6、恩物 二、简答题4道,每题10分 1、教育的政治功能 2、教育的基本目的的基本精神 3、课程的多样性 4、启发性教学原则 三、论述题4道,每题20分 1、试论孔子思想 2、教育学原理的德育:论述德育过程是提高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过程。 3、述评韦纳的动机理论 4、材料:教育无目的论。(1)这个思想是谁提出的,请对这个人做简要介绍。(2)这个材料的观点是什么?(3)他的其他理论有什么? 首都师范大学2012年333教育综合真题回忆版 名词解释 教师期待效应 简答奥苏贝尔关于学习的性质和学习的分类教育研究的一般过程 论述 1、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 2、学生评价理论和实践的当代走向 3、教育的个体功能和社会功能的关系 4、当代教师素养的构成 5、教育行动研究的特点和意义 山东师范大学 一、名词解释1、教育心理学化2、“三纲领八条目” 3、“稷下学宫” 二、简答题1、教育的政治功能2、“稷下学宫”的性质和特点3、德育的功能 三、论述题1当今中国教育不公平现象例举,并就其中一例说明出现的原因以及解决的措施 2教育的社会制约性和独立性,以及两者的关系 南京师范大学2012年333教育综合试题 一、名词解释 1.教学目标 2.学校教育 3.“六艺”教育 4.苏格拉底方法 5.学习动机6.道德情感 二、简答 1. 简述德育途径 2. 蔡元培的“五育并举” 3. 人文主义教育的特征 4. 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的步骤 三、论述题1. 论述教育的社会功能 2. 试论述陈鹤琴的“活教育” 3. 杜威教育思想

哈尔滨师范大学教育综合333真题

一、名词解释(30分)(教育学原理) 1 学校教育 2 美育 3遗传素质 4因材施教 5 课的结构 6 实习作业法 二、简答(40分) 1 建构主义理论基本观点。(教育心理学) 2 教师如何上好一堂课。(教育学原理) 3 百日维新教育改革内容。(中国教育史) 4 智者派教育实践与教育改革的主张。(外国教育史) 三、论述(80分) 1 试论述促进知识迁移的措施。(教育心理学) 2 结合实际谈谈德育在工作中如何实施严格要求与尊重学生相结合。(教育学原理) 3 《学记》豫时孙摩的教学原则。(中国教育史) 4 近代科学革命兴起的根源。(外国教育史) 哈尔滨师范大学2012年教育综合真题 一、名词解释(30分)(教育学原理) 1 教育学 2 教学 3 课程 4 德育 5 教育目的 6 学校教育制度 二、简答(40分) 1 简述教学过程中应当处理好的几种关系。(教育学原理) 2 简述孔子的道德教育思想。(中国教育史) 3 简述希腊文化的传播对罗马文化的影响。(外国教育史) 4 简述学习策略教学的条件。(教育心理学) 三、论述(80分) 1 联系实际论述教育应如何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客观霍规律。(教育学原理) 2 试论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观。(外国教育史) 3 试述蔡元培完全之人格教育思想。(中国教育史) 4 试述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及其对教学启示。(教育心理学)

一、名词解释(30分)(教育学原理) 1 教育 2 教学方法 3 陶冶 4 课程标准 5 体育 6 教学原则 二、简答(40分) 1 教师劳动的特点.(教育学原理) 2 颜氏家训的家庭教育思想。(中国教育史) 3 斯巴达的教育特点。(外国教育史) 4 创造性的影响因素和培养措施。(教育心理学) 三、论述(80分) 1 举例论述榜样法。(教育学原理) 2 黄炎培的职业教育思想。(中国教育史) 3 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教育心理学) 4 斯宾塞的教育科学化。(外国教育史) 哈尔滨师范大学2014年教育综合真题 一、名词解释(30分) 1、狭义的教育 2、课程 3、德育 4、教科书 5、教学手段 6、讨论法 二、简答(40分) 1、学校教育对人的身心发展作用 2、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 3、卢梭的自由主义教育 4、抗战时期国民政府“战时应当平时看”的政策说明什么 三、论述(80分) 1、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养 2、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理论 3、第斯惠多的教育心理化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对《癸卯学制》

2016年深圳大学333教育综合真题

2016年深圳大学333教育综合真题 一、名词解释 1.美育 2.教学过程 3.赫尔巴特 4.《国防教育法》 5.三舍法 6.京师大学堂 二、简答题 1.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2.主要的德育原则 3.班级授课制的优点和缺点 4.中国古代书院的特点 三、论述题 1.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2.中小学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进的建议 3.中小学生主要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以及如何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2016年深圳大学333教育综合真题及解析 一、名词解释 1.【参考答案】 美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美育是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发展他们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培养他们高尚的情操和文明素质的教育。美育有形象性和情感性等特点。美育也是我们实施智育、德育、体育的重要途径,是全面发展教育不可忽视和缺少的部分。 2.【参考答案】 教学过程是教师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指导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同时身心获得一定的发展,形成一定的思想品德的过程。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其特殊性在于它是学生个体的认识过程,具有间接性、引导性、简捷性特点;教学过程必须以交往为背景和手段;教学过程也是一个促进学生身心发展、追寻与实现价值目标的过程。 3.【参考答案】赫尔巴特是19世纪德国著名的教育家,是近代教育科学的开拓者,也是近代教育心理学化的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作为传统教育的代表人物,赫尔巴特强调课堂、教材、教师三中心。赫尔巴特的教育理论体系以伦理学和心理学为基础,即在伦理学基础上建立的教育目的与德育论,是赫尔巴特教育理论体系的核心部分。他首倡教育的首要科学是心理学,是第一位把心理学作

史上最全333教育综合真题集,15考研教育专硕

史上最全333教育综合真题集,2015 考研教育专硕 2014北京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考研真题一、名词解释1、教育2、苏湖教法3、进步主义教育4、赫尔巴特的教育目的论5、最近发展区6、奥苏贝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二、简答题1、德育的基本途径2、活动课程的主要特征3、教师专业素养的主要内容4、社会规范学习的心理过程三、论述题1、陶行知生活教育的主要内容2、夸美纽斯关于班级授课制的基本观点3、促进知识迁移的措施4、教育的社会功能北京师范大学2013年333回忆一、名词解析1、京师大学堂2、三舍法3、美国《国家在危机中的报告》4、洛克的白板说5、心理健康6、学习动机二、简答题1、现代教育的主要特

点2、学校教育的主要价值3、个人本位论的教育目的的观点4、教学的任务三、论述题1、蔡元培的基本思想2、根据材料分析杜威的教育思想3、德育原则的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4、有意义学习的实质与条件北京师范大学2012年333教育综合真题一、名词解释1.京师同文馆 2.生活教育 3.贝尔兰卡特制 4.知识表征 5.自我提高驱动力 6.恩物二、简答题4道,每题10分 1.教育的政治功能2.教育的基本目的的基本精神 3.课程的多样性 4.启发性教学原则三、论述题4道,每题20分 1.试论孔子思想 2.教育学原理的德育:论述德育过程是提高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过程。 3.述评韦纳的动机理论 4.材料:教育无目的论:这个思想是谁提出的,请对这个人做简要介绍。这个材料的观点是什么?他的其他理论有什么?北京师范大学2011

年333教育综合真题一、名词解释: 1.鸿都门学 2.中体西用3.最近发展区 4.元认知策略 5.苏格拉底法 6.道尔顿制二、简答: 1.试评“环境决定论” 2.学校教育中怎样培养学生创造力 3.德育的疏导原则 4.教育为什么要“以人为本” 三、分析: 1.蔡元培的“思想自”“兼容并包”原则以及其对北大的改革2.教学原则中的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原则:指在教学中应该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授予学生以科学知识,并结合知识教学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品德和正确的人生观和时间观的教育 3.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的内涵 4.杜威教育思想2014华东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考研真题一、名词解释 1.贝尔-兰开斯特制 2.城市学校 3.自我效能感 4.有意义学习 5.现代教育制度 6.德育过程二、简答题 1.《白鹿洞书院揭示》的教育宗旨2.弗吉里奥的教育贡献 3.评述《国防

东北师大2010-2015年教育综合333真题

2010年教育综合333真题 教育学原理 一、名词解释 1、美育 2、因材施教 二、简答题 1、简要回答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及其各自的地位作用。 2、简要回答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及其各自的地位作用。 3、简要回答教育的本体功能。 三、结合我国近年来对“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讨论,谈谈你对素质教育的认识和理解。 中国教育史 一、名词解释 1、《论语》 2、蔡元培 二、试分析论述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外国教育史 一、名词解释 1、《理想国》 2、终身教育 二、论述题 评述20世纪60年代美国的课程改革。 教育心理学 一、简答题 1、简要介绍几种主要的动机理论。 二、论述题 1、什么是创造性?如何对学生的创造性进行培养? 2011年教育综合333真题 教育学原理 1、简要回答教学过程应处理好的几种关系。 2、简要回答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 3、论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及其各自作用。 4、列出我国基础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两例,并就其中一例做深入剖析。 中外教育史 一、名词解释 1、有教无类 2、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 3、苏格拉底法 4、《初等教育法》 二、论述题 1、试论《学记》在教育管理和教学论上的贡献。

2、试论20世纪60年代美国中小学的课程改革。 教育心理学 一、名词解释 1、概括化理论 2、努力管理策略 二、简答题 1、简述奥苏泊尔的有意义接受说。 2、论述成败归因理论。 2012年教育综合333真题 教育学原理 一、名词解释 1、义务教育 2、课程标准 二、简答 1、中小学研究性学习的主要目标。 三、论述题 1、全面发展教育中如何认识和处理各育的关系。 2、教学中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的关系。 中外教育史 一、名字解释 1、学而优则仕 2、生活教育 3、苏格拉底法 4、《学令制》 二、论述题 1、试论孔子的德育理论及现代价值。 2、评述终身教育思潮。 教育心理学 一、名词解释 1、流体智力 2、先行组织者 二、简答 1、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论的主要内容。 2、归因理论的基本观点。 2013年教育综合333真题 教育学原理 一、名词解释 1、义务教育 2、活动课程 3、班级授课制 4、教学的直观性原则 二、简答题

东北师大历年333教育综合考研真题

东北师大历年333教育综合考研真题 内容来源:凯程考研徐影老师。 东北师范大学2013年333教育综合真题 教育学原理 一、名词解释 1.义务教育 2.活动课程 3.班级授课制 4.教学直观性原则 二、简答题 1.简述我国的教育目的在《教育法》中的体现,其中体现的精神实质是什么? 2.简述教学与智育的关系 三、论述题 1.有人说“一两遗传胜过万吨黄金”,这种说法对么?说明你的道理。 中国教育史 一、名词解释 1.学记 2.中华职业教育社 二、论述题 1.试论述孔子教学方法及其现实意义 外国教育史 一、简答题 1.简述苏格拉底法的基本内容。 二、论述题 1.试论述杜威的课程与教材论的相关内容及其现实意义。 心理学 一、简答题 1.简述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 二、论述题 1.某地某学校根据学生入学前的智商高低来分快慢班。试论述你的想法,并用心理学的相关知识进行评价。 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333教育综合真题 一.教育原理 1、课程标准 2、义务教育 3、中小学研究性学习的目标 4、论述全面发展教育各育之间的关系

二.中外教育史 1、学而优则仕 2、苏格拉底法 3、生活教育 4、《学制令》 5、孔子的德育论及其当代价值 6、评述终身教育思潮 三.教育心理学 1、流体智力 2、先行组织者 3、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 4、简述归因理论 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333教育综合真题 教育学原理 1. 简要回答教学过程应处理好的几种关系(10分) 2. 简要回答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10分) 3. 论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及其各自作用(10分) 4. 列出我国基础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两例,并就其一例做深入剖析(20分)中外教育史 一、名词解释(每个5分,共20分) 1.有教无类 2.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 3.苏格拉底法 4.《初等教育法》 二、论述题(每小题20分,共计40分) 1.试论《学记》在教育管理和教学论上的贡献 2.试论20世纪60年代美国中小学的课程改革 教育心理学 一、名词解释(每个5分,共10分) 1.概括化理论 2.努力管理策略 二、简答题(每个10分,共计20分) 1.简述奥苏伯尔的有意义接受说 2.简述成败归因理论 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332教育综合真题 教育心理 一、简答 1.简要介绍几种主要的动机理论 二、论述题 1.什么是创造性?如何对学生的创造性进行培养? 中国教育史 一、名词解释

重庆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10—17)试卷版

重庆师范大学 2010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试题 考试科目代码及名称:332教育综合 一、名词解释(共20分,每题5分) 1.教育目的 2.教学策略 3.班级组织 4.学习动机 二、判断正误(共20分,每题1分。请标注题号顺序依次写在答题纸上) 1.教育的基本要素包括教育者、学习者和教育影响。() 2.教育起源于人的心理模仿。() 3.《学记》是我国古代最早也是世界最早的成体系的古代教育学作品。() 4.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是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 5.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是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 6.教学工作是学校教育的中心工作。() 7.学校生活是教育者依据一定的教育方针,有目的、有计划和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进行培养的一种专门化的社会生活。() 8.班主任是班级的组织者、教育者和指导者。() 9.根据评价标准的不同,学生评价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 10.教师即研究者。() 11.国外学者研究表明,教学的效果与教师的智力有明显相关。() 12.教师的成长就是由教学新手成为教学专家的过程。() 13.根据学习者是否理解要学习的材料,学习分为有意义学习和机械学习。() 14.反馈是影响动作技能学习的唯一因素。() 15.20世纪50年代前,学习心理学研究对象主要是动物的学习。() 16.教学目标在教学和教学设计中的作用主要有导教、导学和导测评三种功能。()

17.任务分析作为教学设计的一个环节,其最初的理论基础是行为主义心理学。() 18.根据广义知识分类,课的类型可分为陈述性知识为主要目标的课、以程序性知识为主要目标的课和以策略性知识为主要目标的课三种类型。() 19.效度指的是所测量的属性或特征前后一致性的程度。() 20.一般认为我国的课堂教学始于1862年清政府在北京设立的京师同文馆。() 三、简答题(共50分,每题10分) 1.简述教育的社会功能。 2.简述我国现行学制的改革趋势。 3.简述特殊儿童的主要类型及特征。 4.简述言语信息学习的过程和条件。 5.简述培养学生良好态度与品德的方法。 四、论述题(共60分,每题20分) 1.试述理想师生关系的基本特征及其构建策略。 2.试述社会改造主义课程论流派的观点,并作简要述评。 3.试述加涅的学生素质观及其教育含义。

各个学校333教育综合真题

2014年湖南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考试题 一、名词解释 1、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2、附属驱动力 3、顺向迁移 4、《理想国》 5、三舍法 6、终生教育 二、简答题 1、学校教育产生的条件 2、普通教育学的任务分为理论建设和实践应用两部分,试说明理论建设的任务?即原则 和要求 三、论述题 1、职业教育的三要旨及对当今职业教育的借鉴意义 2、要素主义流派的主要观点 3、教学过程的特点及学生掌握知识的阶段 四、案例分析题 材料大意是一名研究生为了摆脱父母控制,去超市偷东西并留了地址,然后去警察局自首。被罚款两千和拘留十五天,试用有关学生成长教育理论来进行分析

2014年扬州大学333教育综合考试题 一,名词解释 1课程标准 2循序渐进原则 3生计教育 4.实验教育学 5.人格发展 6..品德不良 二,简答 1.教学评价的种类 2.学生学习的特点 3结构主义教育观点 4个人本位论观点 三论述 1.论述我国教育目的基本精神以及教育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和如何解决 2.德育是教师引导下学生能动的进行道德活动的过程 3.论述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和启示 4.论述心理健康以及培养方法 2013年江西师范大学教育综合 一、名词解释。 1.德育(广义)

2.教学 3.学科中心课程论 4.元认知 5.学制 6.多元智力理论 二、简答题。 1.请说明教学过程中应处理好的几种关系。 2.结合当前课程改革的实际,谈谈课程实施的主要影响因素。 3.简述蔡元培的教育思想与实践。 4.试析柏拉图的教育思想。 三、论述题。 1.结合乌鸦喝水的例子(好像是这样子的)试列举4种以上不同的教学方法,并简要说明其实施过程。 2.结合当前中国的教育现实,评析卢梭的自然教育观 3.评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 4.简要评述孔丘的教育实践与教育思想。 2014年湖南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考试题 一、名词解释 1、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2、附属驱动力 3、顺向迁移

北京师范大学科学与技术教育考研经验-333教育综合真题

北京师范大学科学与技术教育(专硕)考研备考-育明考研 一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研究生招生情况(育明考研)2016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招生目录 院系专业 招生人数/推免北京师范大学 教育学部040101教育学原理 18人/11人040102课程与教学论 22人/13人040103教育史 11人/6人040104比较教育学 19人/11人040105学前教育学 13人/9人040106高等教育学 14人/8人040107成人教育学 2人/1人040108职业技术教育学 6人/4人040109特殊教育学 11人/6人0401Z1教师教育 16人/10人0401Z2远程教育 7人/4人045116心理健康教育(专硕) 25人/12人045117科学与技术教育(专硕) 25人/17人045118学前教育(专硕) 25人/12人047101教育经济与管理 30人/17人078401教育技术学 26人/13人081202计算机软件与理论3人/3人 北师考研咨询育明教育杜老师企鹅:八九三二四一二二六 二、北京师范大学科学与技术教育(专硕)考研分析(育明教育)

育明杜老师解析: 1、科学与技术教育(专硕)不设研究方向,公开招考8人,比较受考生欢迎的专业,只招收本科所学专业为理学、工学、农学或者医学学科门类下设专业的考生。 2、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的报录比在10:1(竞争较激烈) 3、初试总分:100分政治+100分英语+150分333教育综合+150分890科学教育概论=500分 复试总分:笔试150分+外语口试50分+面试200分=复试总分400分。 笔试90分为及格分,外语+面试150分为及格分,复试240分为及格分,未达到以上及格线的,不予录取。 录取方式:初试总分+复试总分,分专业从高分往低分依次录取。优先录取第一志愿考生,调剂考生单独排序。 4、初试成绩中公共课拉开的分差较小,专业课拉开的分差非常大。大部分考生的专业课分数都集中在90分之间。想要进入复试就必须在两门专业课中取得较高的分数,专业课要达到110分。专业课的复习备考中“信息”和“方向”比单纯的时间投入和努力程度更重要。 (考研资料、考研真题、考研辅导咨询育明考研杜老师叩叩:八九三二四一二二六)育明教育中国考研辅导第一品牌,育明考研开设的考研辅导课程包括:专业课小班课程·一对一课程·视频班·定向保录班·复试保过班。近年来北师教育学部的录取考生中,近1/3均出自育明教育的相关考研辅导课程。 三、北京师范大学科学与技术教育(专硕)考研分数线(育明教育) 年份政治英语教育综合科学教育概论总分 201545459090315 201650509090315 复试总分:笔试150分+外语口试50分+面试200分=复试总分400分。 笔试90分为及格分,外语+面试150分为及格分,复试240分为及格分,未达到以上及格线

江苏大学2015-2017教育综合333真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 1、探究学习: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在学科领域及生活中,通过发现问题、调查研究、分析研讨、解决问题、发表思想、交流成果等活动,以获得知识、激发情趣、掌握方法的学习方式。 2、绅士教育:由英国教育家洛克提出,他认为教育的最高境界就是培养绅士,并从体育、智育、德育三个方面对绅士教育进行了论述。洛克认为绅士应该是“有德行,有用,能干的人才”,新型资产阶级的“事业家”。绅士应该具有德行、智慧、礼仪、学识四种道德品质,以及健康的身体素质。洛克的绅士教育思想在近代史上有着重要的作用。 3、道德内化:学生把一定社会的思想、政治、道德要求转化为自身的需要,通俗的说,就是学生对德育的要求入耳、入脑、入心,从而变成自己的行动。 4、感受性:感觉系统对刺激物的感觉能力,它是感觉系统功能的基本指标。可用感觉阈限来衡量,感觉系统只是对刺激连续体中的一段发生反应,产生感觉。 5、校园文化: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校园为主要空间,并涵盖院校领导,教职工,以育人为主要导向。以精神文化、环境文化、行为文化和制度文化建设等为主要内容,以校园精神文明为主要特征的一种整体文化,校园文化是社会整体文化的一部分。 6、综合课程:与分科课程对应的一类课程。打破传统的学科课程的知识领域,组合相邻领域的学科,构成一门学科,根本目的是克服学科课程分科过细的缺陷。 7、教育民主化:首先是指教育机会均等,包括入学机会的均等。教育过程中享有教育资源机会 的均等和教育结果的均等;其次, 是指师生关系的民主化;再次是 指,教育活动、教育方式、教育 内容等的民主化,为学生提高更 多的自由选择的机会。 8、发展关键期:有机体早期生 命中某一短暂阶段内,对来自环 境的特定刺激特别容易接受或 掌握某一技能的最佳时期。个体 发育过程中的某些行为,在适当 环境刺激下才会出现的时期。如 果在这个时期缺少适当的环境 刺激,这种行为便不会再发生。 9、苏格拉底问答法:苏格拉底 在教学中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 方法,一般称为“苏格拉底法” 或“产婆术”,由讥讽、助产、 归纳、定义四部分组成。这是一 个从现象、个别到普遍、一般的 过程,要求学生与教师共同讨论, 互为激发,共同寻求正确答案的 方法,它有助于激发学生积极思 考,判断和寻求正确答案。 10、洛克白板说:洛克反对天赋 观念论,提出了白板说和经验主 义的观念论,认为人出生后心灵 如同一块白板,一切知识是建立 在由外部而来的感官经验上的, 白板说是其教育思想的主要理 论基础。 11、教育目的:广义教育目的就 是培养人的质量规格,亦指教育 要达到的预期效果,反应教育在 人的培养规格标准,努力方向和 社会倾向性等方面的要求。狭义 的教育目的一般指国家对培养 的人才要达到什么样的质量和 规格的总要求,是各级各类学校 都必须遵守的总要求。 12、观察学习:班杜拉认为人们 可以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及行 为的后果而间接的产生学习,班 杜拉称这种学习为观察学习。他 的实验是儿童通过别人对待充 气娃娃的态度而习得行为,人类 大多数的行为都是通过观察习 得的。这个学习的过程受注意、 保持、动作再现和动机四个子过 程的影响。 13、教学效能感:心理学上把人 对自己进行某一活动能力的主 观判断称为效能感。效能感的高 低往往会影响人的认知和行为。 教师在教学活动时,也有一定水 平的效能感,所谓教师的教学效 能感,是指教师对自己影响学生 学习行为和学习成绩能力的主 观判断。这种判断会影响教师对 学生的期待,对学生的指导等行 为,从而影响教师的工作效率。 14、《莫雷尔法案》:美国中等 职业技术教育快速发展的同时, 还向高等职业技术教育领域进 行了延伸和渗透,1862年,美国 颁布了《莫雷尔法案》,该法规 定,按各州国会,参议院和众议 院的名额,拨给每人3万英亩的 土地,各州以土地所得收入开设 农业和工艺学院,这些赠地学院 后来大都发展成为州立大学,位 美国工农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 贡献。从某种意义上说,《莫雷 尔法案》是美国第一部职业教育 法,它开创了高等教学领域开展 职业教育的先例,这部法令对美 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起了奠 基作用。 15、三舍法:北宋王安石改革太 学时的一条重要措施。主要内容 是太学生分为上舍、内舍、外舍 三等。三舍法是在太学内部建立 起来的严格考试制度,不仅对宋 朝的学校教育产生了积极影响, 而且对后世也有深远影响。 16、课程标准:在一定的课程理 论指导下,依据培养目标和课程 方案以纲要形式编制的关于教

苏州大学2018年333教育综合考研真题答案版

苏州大学2018年333教育综合考研真题 一、名词解释 1、学习动机 动机是一个人做某件事的动力倾向。学习动机是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致使个体的学习活动朝向一定学习目标的一种动力倾向。它与学习活动可以互相激发、互相加强。学习动机一旦形成,就会自始至终,贯穿于某一学习活动的全过程。 2、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是指在某一教学思想和教学原理的指导下,围绕某一主题,为实现教学目标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规范化教学程序和操作体系。教学模式包括五个因素,这五个因素之间有规律的联系就是教学模式的结构,分别是(1)理论依据;(2)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在教学模式的结构中处于核心地位;(3)操作程序或步骤;(4)实现条件;(5)教学评价。 3、义务教育 义务教育又称强迫教育和免费义务教育,是根据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其实质是国家依照法律规定对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实施的一定年限的强迫教育的制度。义务教育具有强制性、免费性、普及性的特点。目前,世界义务教育的发展趋势是向两端延长。我国义务教育法规定的义务教育年限为九年,这一规定是符合我国国情的。 4、发现学习 布鲁纳认为“发现是教育儿童的主要手段”,学生掌握学科的基本结构的最好方法是发现法。发现法以创设问题情境,提出和明确使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以此激发探究的欲望,提供解决问题的各种假设,引导学生运用分析思维与验证结论,最终使问题得到解决。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提供资料,让学生亲自发现结论或规律。发现学习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及探索未知事物的兴趣,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内部动机和学习的积极性,但是,发现学习比较浪费时间,不能保证学习的效率。 5、朱子读书法 朱熹酷爱读书,认为“为学之道,莫先于穷理;穷理之要,必在于读书”。他的弟子门人将朱熹有关读书的经验和见解整理归纳为六条,称为“朱子读书法”,在教育史上具有重要影响。朱子读书法的内容如下: (1)循序渐进 (2)熟读精思。 (3)虚心涵泳。(4)切已体察。(5)着紧用力。 (6)居敬持志。

2016年333教育综合真题汇总(共24所)

一、浙江师范大学 1、学习动力 2、流体智力 3、经学教育 4、苏湖教法 5、实科中学 6、初级学院运动 7、简述《学记》的教育思想 8、简述“五育并举”的教育思想 9、简述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 10、简述教师劳动的特点 11、论述夸美纽斯的教育思想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12、论述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及影响认知发展的因素 13、联系实际,论述教师的素养 14、结合实际,论述教学过程性质的认知。 二、上海师范大学 一、名词解释 1、负强化 2、学校教育制度 3、稷下学宫 4、课程设计 5、苏格拉底教育法

6、德育过程 二、简答题 1、简述卢梭的主要教育思想 2、教师的劳动有哪些价值 3、简述教育的生态功能 4、简述“最近发展区”的教育意义 三、分析题 1、评述杜威实用主义教育的主要思想 2、评述蔡元培的“五育并举”教育思想 3、结合实例论述传授/接受学习的主要过程 4、建构主义评述(可举个例子,也可两者对比) 三、东北师范大学 教育学原理 一、名词 1.学制 2.培养目标 3.道德教育 4.教师 二、简答 1.教学与教育与智育的关系。 2.班级授课制的优缺点。

三、论述 1.学校教育对人的作用。 中国教育史 一、简答古代蒙学的种类特点 二、论述五育并举及现代意义 外国教育史 一、简答《国防教育法》 二、论述卢梭的教育思想 教育心理学 一、名词 1、精加工策略 2、同化 二、论述 观察学习的过程应用 四、华南师范大学 一、名词 1、广义教育 2、教育目的 3、教学 4、德育 5、学习动机 6、知识

二、简答 1、现代教育特点 2、班主任素质 3、科举影响 4、洛克白板说 三、分析 1、处理教学中的几种关系 2、陶行知生活教育 3、杜威教育影响 4、心理健康教育目标和内容 五、华中师范大学 一、名解 1、教育目的 2、讲授法 3、道尔顿制 4、先行组织者 二、简答 1、教育任务 2、培养班集体方法 3、恽代英教育思想 4、学习动机强化理论

333教育综合历年真题

1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333教育综合考研试题 一.教育原理 1、课程标准 2、义务教育 3、中小学研究性学习的目标 4、论述全面发展教育各育之间的关系 二.中外教育史 1、学而优则仕 2、苏格拉底法 3、生活教育 4、《学制令》 5、孔子的德育论及其当代价值 6、评述终身教育思潮 三.教育心理学 1、流体智力 2、先行组织者 3、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 4、简述归因理论 2曲阜师范大学2012年333教育综合真题回忆版 1试述教育与文化的关系 2试述教育研究中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的特点3试述全纳教育的观念与主要议题4论述要素主义的核心内容及其在当代的意义 3青岛大学2012 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二、名词解释每题1、元认知 2、班级授课制 3、课程标准 4、学制 5、形成性评价 三、简答题1、简述教育的政治功能4分 2、简述世纪之交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6分 3、简述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规律6分 4、简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6分 5、简述教学过程作为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的特殊性6分 6、我国现行学制的改革趋势4分 四、论述题1、结合实际谈谈在教学中怎样处理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的关系。15分 2、概述教师的职业素养结合当前教育现状谈谈你的认识。18分 五、作文本题50分“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已成为许多家长重视早期教育甚至为孩子报各种课外辅导班、想方设法选择名校名师的重要依据你对这种现象怎么看请以“‘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之我见”为题写一篇不少于1000字的文章 4西南大学2012333教育综合真题 一、名词解释狭义的教育苏格拉底法朱子读书法学校管理学习策略 二、问答题 1、简述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处理好的几种关系 2、简述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 3、简述学校心里健康教育通过那些主要途径获得 三、论述题 1、评述教育的社会功能 2、班主任的基本任务 3、对夸美纽斯的适应自然原则进行评述 4、评述构建主义的学习理论 5上海师范大学2012年333教育综合真题 一名词解释 1.教育目的 2.教学 3.京师大学堂 4.苏格拉底方法 5.五育并举 6.德育过程 二简答 1.教学评价的原则 2.董仲舒的三大文教政策 3.洛克的绅士教育思想 4.问题的类型并举例说明三论述 1.结合课程改革 探讨教师专业素养的问题。 2.评述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体系。 3论述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 分析优点和局限性。 4.结合韦纳的三个维度 对考试成功和考试失败进行归因分析 要涉及后续行 6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333教育综合试题 一名词解释1学校教育;2教育目的;3分组教学;4讲授法;5陶冶;6技能 二简答题1上好一堂课的要求2培养集体的方法3教师劳动的特点4影响学习动机的因素 三论述题1、人的发展的特点及其教育学意义2、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3、赞科夫的发展性教学理论4、联系实际论述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333教育综合模拟试题一及答案

333教育综合模拟试题一 333教育综合模拟试题 名词解释题 1.教育目的 2.班级授课制 3. “六等黜陟法” 4.宫廷学校 5.品体智力 6.迁移 简答题 简述教师劳动的一般特点简述孔子的教师观 3.简述卢梭自然主义教育理论的主要内容与意义 4.简述操作技能的形成过程。 论述题 分析评述教育目的的社会本位论和个人本位论 试述书院的特色及其对当代创办“研究型大学”的借鉴意义 3.论述赫尔巴特的道德教育理论 4.试论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知识观、学习观和学生观的内容及其对实际教学的指导作用

一、名词解释题 1.教育目的 答,教育目的是指社会对教育所要造就的社会个体质量规格的设想或规定,教育目的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教育目的是指人们对受教育者的期望:狭义的教育目的是国家对教育培养什么样人才的总要求。历史上教育思想家对教育目的有不同论述, 大致可分社会本位论和个人本位论两类。从社会的需要来认定教育目的,是社会本位论:从个体发展来确定教育目的,是个人本位论。教育目的对一切教育工作都有意义, 教育目的是整个教育工作的方向, 是一切教育工作的出发点, 教育目的的实现是教育活动的归宿 2.班级授课制 答:班级授课制是指由一定数量、年龄、文化程度的学生组成教学班,教师根据规定的课程、教学进度、教学时间表,对学生进行集体教学的一种组织形式,它是我国学校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班缓授课制的主要特征是学生固定、教师固定、内容固定、时间固定和场所固定。班级授课制的优点是: ①有利于提高教学工作的效率②有利于发挥教师优势:③有利于发挥班集体的教育作用:④有利于师生身心健康发展:⑤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其缺点是:①这种教学组织形式面向班级, 使用统一的教材、统一的教学要求和教学进度, 不利于因材施教; ②教学主要局限于课堂, 容易产生理论脱离实际的现象: ③学生的主体地位或独立性受到一定的限制, 教学活动多由教师直接做主: ④实践性不强, 学生动手机会少等。 3. “六等黜陟法” 答:“六等黜陟法”是指清朝的地方官学中实行的严格的管理制度。其基本特点是对生员进行动态管理, 生员的等级并不是固定不变的, 而是根据学业成绩或升或降。把生员的等级与学业成绩紧密挂钩,有助于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校教育质量。“六等黜陟法”是在明朝“六等试诸生优劣”方法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但它比明朝的方法更为周密、成熟,也更为有效,这是清朝在地方官学管理上的一个重要创新。 4.宫延学校 答:宫廷学校是一种由世俗封建主倡导的,以宫廷为中心的,主要培养王公贵族后代的教育机构。加洛林王朝查理曼大帝即位后, 大力发展文化教育, 宫廷学校发展成为欧洲重要的世俗教育形式, 宫延学校的学习料目主要是“七艺”及拉丁语和希腊语等科目, 教学方法采用当时教会学校盛行的问答法, 教师按教学目的编写问答式的教材, 让学生背诵。宫廷学校主要是培养封建统治阶级所需要的官吏,但因为欧洲中世纪早期社会政教合一的特征,宫廷教育也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与教会学校有着密切的联系和相似性。 5.品体智力 答:晶体智力是指将从社会文化中习得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行应用的能力,是在实践(学习、生活和劳动中形成的能力,这种智力在人的整个一生中都在增长,它包括了习得的技能和知识,例如词汇、一般信息和审美。 6.迁移 答:迁移指先前的学习会对当前的学习产生影响,或者当前的学习会对先前的学习产生影响。这种影响有两种, 一种是能起积极促进作用的, 称为正迁移; 一种是能起消极干

333教育综合历年考试真题整理

教育综合10-11年试题 一、名词解释 1、学校教育 2、教育目的的社会本位论、 3、苏格拉底法 4、贝尔-兰卡斯特制 5、教学做合一 6、《学记》 7、班级授课制 8、学制 9、教育目的 10、学科课程 11、德育 12、高原现象 二、简答题 1、简述教育的相对独立性 2、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3、简述书院教育的特点 4、简要评述孔子的道德教育思想 5、简述我国科举制度的主要特点及其对教育的影响 6、简述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教育的主要特征及其对教育的贡献 7、简述启发教学原则的含义及其贯彻这一原则的基本要求 8、简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三、论述题 1、如何正确理解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的关系?

2、自古而来,对教师的角色有许多隐喻,如“教师是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塑造着学生的精神世界”等等。请从“蜡烛论” 和“工程师论”中任选一个教师角色的隐喻分析其蕴涵的意义。 3、试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 4、论述赫尔巴特的教育性教学理论。 5、试述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 6、评述杜威的儿童中心论的主要观点 7、结合实际,谈谈如何利用注意的规律组织课堂教学 8、请联系实际谈谈在教师专业化要求的背景下,教师应具备怎样的职业素质?教育学历年真题 一、名词解释 1、和谐教育 2、合作学习 3、专业性教学行为分析 4、班级管理目标 5、教育评价 6、学习化社会 7、教师专业发展 8、程序教学 9、教学行为 10、班级文化 11、知识经济 12、儿童中心主义课程理论 13、教学策略 14、生活德育 15、班级管理

16、学校教育制度 17、道德 18、教学策略 19、教师文化 20、终身教育 21、教育目的 22、义务教育 23、程序教学 24、美育 25、教育机智 26、《大教学论》 27、最近发展区 28、癸卯学制 29、形势教育论 30、产婆术 31、心理过程 32、想象 33、智商 34、观察 35、“皮格马利翁”效应 36、归因 37、诱导运动 38、创造想象 39、流体智力 40、激情 41、感觉的适应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