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陈洪绶人物画艺术风格分析

陈洪绶人物画艺术风格分析

陈洪绶人物画艺术风格分析
陈洪绶人物画艺术风格分析

陈洪绶人物画艺术风格分析

[摘要] 陈洪绶最擅长、成就最高的乃是人物画。他的人物画造型夸张,奇骇怪状,具有夸张变形的特点,他的人物画是为了表现自己强烈的主观情感,追求一种有特殊表现力的风格样式。他的人物画是明代人物画创作的一大突破,并对后世产生很大影响,对其艺术风格进行分析研究很有必要。

[关键词]陈洪绶人物画夸张变形

[Keyword]: Chen hong Shou Figure drawing Exaggeration warp

[Summary]: Chen hong Shou is most good at , achievement highest is figure drawing. His figure drawing modelling exaggeration is odd to be astonished to blame form, have the characteristic with deformed exaggeration, his figure drawing is to show the strong subjective feelings of self, pursue a kind of style pattern that has special expression force. His figure drawing is a big breakthrough of the figure drawing creation of the Ming Dynasty , and produces great influence for later generations, it is very necessary to analyse research for its artistic style .

前言

纵观中国古代绘画史,人物画是起源、发展、成熟最早的画种。早在汉唐时,人物画就已经达到了成熟鼎盛的时期,出现了如顾恺之、阎立本、吴道子等一大批人物画大师。因为这一时期的人物画大多表现宗教题材人物,符合了统治阶级治理天下的需要,为此人物画得到了统治者的重视,从而大兴。至宋代,由于山水、花鸟画的崛起,加之统治阶级开始对花鸟和山水的重视,人物画一统画坛的局面被打破了。出现了人物、山水、花鸟画三科平分天下的局面,也因此人物画就在这个时期开始下滑,渐渐失去了统领画坛的地位。并且到了元代,由于异族的统治,文人画家只好把精力全都转移到花鸟山水画中,所以人物画下滑的趋势更加明显。明末绘画出现渐趋僵滞又转换生机、泥古与革新,尊崇与创造并存的局面,山水画经过“吴门”后生们的耕耘和追随已渐趋平稳;花鸟画在陈淳、徐渭等画师的开拓下,显示出勃然生机。也就在这个时期人物画坛出现了一位具有

非凡艺术天赋、卓富造型能力的人物画大家,这位画家,就是陈洪绶。他在绘画上多能,尤以人物、花鸟成就突出。他反对文人墨战,刻苦学习唐宋绘画传统而能创新,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他的人物肖像画在画坛上大放异彩,并深刻地影响着后世。

1、陈洪绶人物画的特点极其地位

1.1、明代早期的画坛,花鸟和山水是最为主要的题材内容,而人物画在这一时期却逐渐走入低谷。其实这不仅说明了当时的艺术风尚,也反映出这一时期画家们的视野是比较狭窄的。但陈洪绶不同,他正视现实生活,不仅是一位有创造性的花鸟和山水画家,更重要的是他还是一位对社会现实有深刻理解的人物画家。明代后期的人物画随着社会思潮的活跃而有较大的改观,他的人物画也更显示出不同于其他人的特点,他所作人物,往往经过大胆的夸张变形,形体刚毅,躯身伟岸,相貌奇峭,衣纹排叠,凛然可畏;陈洪绶在人物画方面特殊的艺术成就,可用“高古奇骇”四字称谓,因此他被列为“变形主义”画家。他所画古代“高士、美人”不泥古,但其画风之古,出于意境之外。因而他被人称“放浪形骸,性行骇俗”、“磊落不羁”。

1.2、另外他的人物画在构图、设色方面主要倾向简素淡雅。其人物画与当时画坛上流行的以描绘贵族仕女闲适的生活内容的作品不同。他笔下的人物或是官场失意落魄不羁、或是满腹才学不为时所容、或是不为封建礼教束缚追求自由爱情生活、或是不与昏暗时代同流合污而退隐山林,还有草莽英雄绿林好汉,凡此种种构成了他的人物画作品基调。陈洪绶的人物画还体现在他为文学作品创作的木版画插图上,手法简练,形象夸张变形,衣纹线条流畅挺拔,设色古雅沉着,很有装饰趣味。他的人物画个性鲜明,风格古拙奇傲。

1.3、陈洪绶夸张变形的人物画作品存世很多,许多博物馆皆有收藏。这些也许是他自己得意之作,但一般读者看了并不感到美,而且有不舒服之感。这不是因为他的造型能力差,更不是因为他年老而无法画准。他的夸张变形的风格乃是他有意为之。

2、陈洪绶人物画的艺术语言及内涵

2.1、在艺术造型上,这位早熟的画家一贯固守独立的趣味,形成了独特的风格。他笔下人物大胆的夸张变形,相貌危岸奇峭,反映了画家迂怪佯狂的强烈个性和对于现实的否定与讽刺的态度。在形象处理上,他十分善于利用夸大个性特征和衬托对比手法。如他在作《九歌图》11幅,自创形象,无依无傍,用笔精谨,一丝不苟;其中最成功的是屈原造型,试用夸张手法传神,是固定了陈洪绶在中国画史上地位的第一部作品。特别值得注意的,是陈洪绶在《九歌图》之后

附了一幅《屈子行吟图》,图中描写诗人放逐后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的困难形象,成功的刻画了屈原“怀瑾握瑜”、洁身自爱的气度,和“宁赴常流而葬于江鱼腹中”也不肯向恶势力屈服的铮铮风骨。屈原的精神气质在画家坚实、凝练、硬如屈铁的造型墨线中,得到充分体现。背景简洁、空旷,衬托出人物磊落光明的胸襟。而人像位置放在画面正中,益显得形象庄严伟大。这些都看得出画家在艺术处理上别具匠心。论者认为“他塑造的屈原形象,至清代两个多世纪,无人超过”。在这幅画上,画家倾注了满腔深情,塑造出一个忧国忧民的士大夫的光辉形象,这难道不是陈洪绶自己得精神写照吗?其次,在仕女人物画中,形象圆胖是陈洪绶造型的特点之一。如(北京故宫博物院所藏陈洪绶一套大册页中就有一幅《仕女图轴》中,共画六名少女,前一少女头部比胸部与臂部都大得多,少女身长(从头到脚)只有三个半头的长度)。仕女图是陈洪绶人物画的重要部分。那些变形、夸张的美女,长着大大的鼻子,神态动人。陈洪绶笔下的仕女,眉毛和眼睛距离很宽,显得意态非同寻常。一眼便可看出是一位受过文化教育、高雅脱俗又天真活泼的少女。另外,他画的仕女,大都圆浑丰满,是从

唐代仕女形象中变出来的。

又如陈洪绶在《水浒叶子》(系以水浒人物为图的一种行酒令的纸牌)中特别着重于人物性格的刻划。对顾大嫂的描绘不是着眼于小说中所形容的酒肆女主人的外

表“插一头异样钗钚,露两个时兴钏镯”,而

是强调“粗眉大眼,胖面肥腰”,以及豪放、

正直的性格。

2.2、陈洪绶的艺术语言简洁质朴,用线强

调力度和韵律,富有金石味。四十岁以前,

他用线略趋粗壮,流畅而多方折,四十岁后

多用细而圆劲、凝炼而沉着的线条。他的人

物画在造型的把握上注重人物的整体性格与

整体趣味,重理求意,线条组织得十分有规

律,头、手、脚和人物造型处理得完整和谐,

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效果。所以他的人物画的

整体变形虽然与现实拉开了距离,但又合乎

于统一中求变化,节奏中求均衡的艺术规律,

合乎本质规律之理,所以以理求形,形自交神。在他的《玉堂柱石图》中,石头用细劲的线勾出,其线虽有转折,却不硬不挫,十分柔和。石头勾后不再皴檫,更不点苔,只着一层淡淡的颜色,十分清淡,却又绝不浮薄。

2.3、陈洪绶所作人物画颜色一般很古淡,在画仕女时,仅于仕女的嘴唇上轻点朱红,其余颜色若淡无。不少仕女画中人物面部用“三白法”,即面部额上、鼻尖、下巴用三块白粉铺设,嘴唇用红色一点,显得十分纯洁丰韵。并且他在作人的面部手部时,不是用赭色或红色,而是用和人体颜色完全无关的石青石绿,或浓或淡,狂怪求理,但绝无不舒服之感。他把画中的人物形象(尤其是他心爱的美人)变得头大身小,奇骇怪状。常见的是头大身材短小。

2.4、另外陈洪绶夸张变形的风格是符合中国画的意象造型的。所谓意象造型就是对形神的总体把握,这是中国传统的审美观念。在中国画的形神论中,向来强调神似、意似。基于此,对形似的要求则减弱了。但是,要达到神似,又不能抛弃形似。故在形似问题上又经多代人的实践创造的经验总结,才提出了“不似之似”的造型主张。其次从严格意义讲,他的变形仍然是属于概括夸张的范畴,而不是西方艺术的那种纯形式因素的变形。因为中国画的求变,是为了抒情传神,是根据客观物象的形体规律,对形象特点加以合理的取舍与夸张,使形象更符和画家的理想。换句哲学的语言讲,就是画家按照美的规律去创造。中国人物画的所表现追求的是本质的“常理”,这是因为客观事物的规律总有一种不常变之理。南齐谢赫早就提出:“穷理尽性,事绝言响。”就是说只有透彻地研究所要表现对象的本质规律之后,观察透彻,体验入微,掌握常理,才能谈得上形象的夸张表现。所谓夸张就是要抓住对象的主要特征,并夸之大。这是塑造形象的需要,是表现作者感受的需要。是艺术,就得运用夸张这个手段,概莫能外。陈洪绶的夸张是有一定限度的,这种“度”的限定概括说就是合情合理。所谓“法无定法,物有常理”,理就是事物的规律,就是要在规模的范畴之内进行艺术夸张。所谓合情就是要符合事物的内在本质。合情是艺术夸张的目的,夸张要为传神写意的目的服务,要为神求形、为神变形,凡是能够加强物象神情的才是合情的夸张。

2.5、因此他的作品,

一般的读者看了并不感

到美,相反还会以为他

的造型能力差,是为了

变形而变形。其实他们

的这种看法并不是不合

理的,从他的画中,我

们看出他不大注重追求

形体的自然化结构,不

注重具体比例的准确。

但是他注重把握对象的

情感,用对象来传达他本身对对象的感觉与自己理想充满矛盾的关系。他的画中的造型多夸张变幻,富有装饰性而又有古朴的意趣,并且神情表现深邃。如他在《西厢记》插图中,他以鲜明细腻的艺术手法,丰富了原作反封建的主题。崔莺莺的形象端正美丽,复杂多变的表情透露出她内心的矛盾彷徨。其中在《窥简》一场,画面上的崔莺莺正全神贯注地阅读红娘带来的张生情书,那低头凝视信纸的眼神,那沉浸在爱情之中而忘却一切的专注神态,那捧着信纸似乎激动得微微颤抖的双手,都细腻地表现出崔莺莺既万分欣喜而又装着若无其事的复杂心情。背景是四扇屏风,或为荷花下飞舞的双双蝴蝶,或为梅梢上成对的喜鹊,或为红叶掩映下双栖的好鸟,都有力地烘托了喜乐的气氛,暗示人物对爱情的希望。一扇画着几株芭蕉的屏风,正好在莺莺身后,浓密的蕉叶衬托出莺莺光彩动人的绰约丰姿。画上的红娘正从屏风后偷偷窥视,聪明、俏丽的形象,热情关心小姐的神情,描绘得十分生动。画莺莺与红娘的线条圆润流利,更适于表现女性体态的轻盈和内心的柔情蜜意,它完全不同于画屈原的线条,形式取决于内容,这正是大家手法。

3、陈洪绶人物造型的思想理念

3.1、另外他的变形风格的形成是建立在他深厚的绘画功底以及丰富的阅历之上的。陈洪绶之所以画出非常夸张变形的人物形象,这与他生活的那个时代背景

以及他的个性有着密切的联系。他的一生遭受不幸的境遇,因而使他的思想表现出极大的痛苦和矛盾。他的这种变形风格的产生,不是偶然或短时期内形成的,而是有着主客观方面的诸多因素和条件。其中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明朝社会的黑暗使他对明末政治的腐朽表示不满,对城市民间生活有所接触和同情,生活放纵,造就了他不拘礼法、叛逆的性格。陈洪绶的人物画作品从题材的选择上,大多都寄托了他对明末黑暗社会统治下愤、希望和理想,带有一定的反封建色彩。如《西厢记》、《九歌图》、《水浒叶子》等。陈洪绶为它们创作的插图,通过的形象以及出于原著精神的情节,出色地表达并丰富了文学作品的主题思想。如他在《水浒叶子》中,为四十名梁山英雄塑造了正面形象,歌颂了他们的英雄气概和造反精神,披露了作者鄙视封建统治者的思想感情。其作品在形象的提炼上,既重视形体的夸张和变形,又重视神情表达的含蓄。

3.2、明代中叶以后,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商品经济开始发展起来,文学名著《西厢记》、《水浒传》等就此产生,因而带动了出版业的竞争,又因为出版业是以报刊、插图来取胜,所以很多画家就参与了书籍版画插图的创作。版画就随着雕版印刷的发达而出现的,并且在明末得到了空前发展。陈洪绶在中国版画史上,也是极有贡献的,而且影响从康熙直到咸丰,自成一个体系,如传世之作《水浒叶子》、《博古叶子》、《西厢记》。全仗着他深厚的文学修养,和独到的“白描”功底,使其作品不止于投合读者的娱乐性,还能达到远超商业产品的艺术境界,成为我国版画史上独立一家的奇景。因而他的人物画就体现在他为文学作品创作的木版画插图上,其手法简练,形象夸张变形,衣纹线条流畅挺拔,设色古雅沉着,很有装饰趣味。他与当时北方的崔子忠并称为“南陈北崔”,艺术个性十分独特而鲜明。至今流传的陈洪绶人物画作品中,多为明亡以后所作。这些作品中,其人物形象、思想感情与早期作品相比较有明显的区别。明亡以前的作品中,人物形象多为刚直不阿、勇敢尚武的大夫和英雄以及单纯而富有同封建礼教斗争精神的情侣。这些作品蕴蓄着对统治者和封建礼教的鄙视和反抗,洋溢着追求理想和希望的热情。明亡以后的作品,如《雅集图卷》、《归来图》等。表现出一种怀念故国的沉郁心情和不与统治者合作的消极态度。他把现实生活和由此发生的失落感、无可奈何的抗议,注入笔墨之中,以求发泄、解脱和自慰。于是,陶潜似

的隐者雅士,大夫逸乐的生活便作为其心灵的对应物而成为绘画表现的主要内容,消沉茫然,顾影自怜是这些作品的基调。陈洪绶作为明清之际的封建文人同他笔下的这些人物一样,扮演着悲剧的角色。他的人物夸张变形是为了表现自己强烈的主观情感,追求一种有特殊表现力的形式。他不是用真实的描写和揭露的手法来反对那一社会,而是随了诸矛盾的发展走上追求“怪诞”的道路。然而他的独创性和有力的风格都和当时流行的风气处于相对的地位。借佯狂迂怪,否定时政,讽刺当局,表达狂放不羁之情。

4、由陈洪绶的人物画带给我们的思考

4.1、陈洪绶不仅是中国伟大的画家之一,在中国艺坛上也有着相当的地位。他的变形风格对后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例如现代艺术大师徐悲鸿的人物画,就运用了陈画朴质有力的特征和水晕黯章的技法;近代艺术大师齐白石的人物,也吸收了陈老莲善于传神、善于夸张的手法;当代名画家程十发更进一步把老莲独到之处引入唯美艺术及民间艺术的各角落。

4.2、当代的中国人物画,已经从古典走向现代,多样化的时代与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为中国人物画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基础与条件。现代的中国人物画,深入研究传统,广泛吸收外来技巧,表现新的时代生活,作出了前无古人的贡献。现在有些青年画家,一味的去追求陈洪绶式的变形,并且随着西方绘画思想的传入,中西文化的交融与碰撞给中国人物画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在此又受到了西方现代派的观念影响,在画人物画时,根本就不顾客观对象的形与神,片面追求主观的趣味,借人表现某种古怪的观念或纯形式变形构成,画面的人物只是一个没有生命、没有感情、没有个性的孔洞躯壳,一切只服从画家对形式趣味的追求,这是一种形式主义的倾向,是违背中国人物画创作原则的。他们虽然在追求变形,但是却在走极端。他们连起码的写实造型手法都不具备而奢谈变形和风格,最终是沙上造屋,因基础不固而倒塌。还有他们把变形理解为对形体的任意扭曲,这是一种很幼稚的认识,这既不是西方绘画意义的变形,更与中国画的夸张风牛马不相及。他们的这种变形已经与陈洪绶的变形风格相差甚远。当今在学院学习中,也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很多学生过于追求个性,从而忽视了

念的修炼与更新以及忽视了艺术素质的综合提升以及基本功的训练,造型画不准,就开始搞变形、夸张,没有人下扎实的功夫,因而所带来的问题是很多的。另外,学生在绘画中,一般没有深入到生活中去,缺乏独特的人生体验,单纯的凭个人意念从概念出发或是主观臆造,其画出的人物是没有生命力的。学生在学习阶段应该打好基础,并在此基础上向陈洪绶在内的古人学习,进一步寻求他的造型结构的陈洪绶夸张变形的风格可以借鉴,但是更值得学生学习的是他的绘画精神。

综上所述,陈洪绶人物画艺术中,尚有许多值得我们进一步去研究探讨的课题,他的绘画对于中国传统人物画向近现代的转变,无疑是承上启下的。艺术是跨越时空的,陈洪绶绘画的成功实践,为我们树立了既能传承中华文化优良传统又能推陈出新自成一格的榜样,他将作为中国人物画发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永载画史。

参考文献:《陈洪绶》陈传席著河北教育出版社 2003.6

《中国人物画》宋丰光著黄河出版社 1999.4

《中国美术史纲要》黄宗贤著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9.3

《中国美术史及作品鉴赏》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7.7

四种气质类型分析

学生气质类型分析 通过实验研究发现,神经系统的兴奋和抑制过程具有强度、平衡性、灵活性三种基本特性。根据这三种特性的差异组合,将人的高级神经活动分为四种类型,而这四种类型与古希腊医生希波克拉特的分类恰好相对应,高级神经活动类型是人的气质的生理基础。这两种类型相吻合,人的气质可分为四种典型的类型(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抑郁质)。 我国学者曾利用问卷调查法调查我国城乡儿童的气质分布情况,发现我国儿童的气质除了上述四种型典型的气质类外,还有相当部分的混合气质类型。在现实生活中,并不是每个人的气质都能归入上述某一典型的气质类型当中。除一半人具有某种气质类型的典型特征之外,有一半人都偏向于混合型,也就是说,他们较多地具有某一种质类类型的特点,同时又具有其它气质类型的一些特点。据《中国青少年气质分布与发展研究》课题组研究表明:四种典型气质类型的人数占一半稍多一点,而主要的混合型气质中以胆汁-多血质为最多,占12%-21%,多血-抑郁质为最少,占3%。 二、不同气质类型特征在人类生活中的意义 气质是人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的总和,它是人们典型的、稳定的行为色彩。这些特点一般不受个人活动的目的、动机、内容等的影响。在人们生活中的意义主要表现为:(一)气质不决定人的智力水平和社会价值。人的气质本身没有好坏之分,每一种气质类型都具有容易使人形成积极的性格特征,也具有容易使人形成消极的性格特征的一面。 (二)气质特征是职业选择的依据之一。进行气质特征与职业之间的合理匹配,成了时代发展的自然要求,个体通过了解自己的气质特征,可以扬长避短,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和气质优势,克服自己气质特征中消极的一面。 (三)气质在教育工作中的意义 1、由于气质特点不同,同一种教学方法在不同学生身上产生的教育效果不同。这就要求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2、气质有可塑性,教师可引导学生认识自己气质中积极的一面,帮助学生克服不同气质类型中的消极影响。使学生的潜力得到充分的发挥。 三、气质类型及教育措施 事实证明,对不同气质类型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育态度与策略,所产生的实际效果是不同的。 (一)胆汁质。这种气质类型的学生表现为精力旺盛,反应迅速,情感体验强烈,情绪发生快而强,易冲动但平息也快,直率爽快,开朗热情,外向,但急躁易怒,往往缺乏自制力,有顽强的拼劲和果敢性,但缺乏耐心。概括起来,以精力旺盛,表里如一、刚强、易感情用事为主要特征,整个心理活动充满着迅速而突变的色彩。 对这种气质类型的人教育时,要注意加强在耐心、沉着和自制力等方面的心理修养。进行教育时,教师要先讲明道理,然后耐心说服,态度要平静、安详、严格,使其多干细致的事,并用时间来约束,以便磨练和培养耐心细致的习惯。要多进行检查和鼓励。及时提醒这部分学生注意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能随便发脾气,防止任性、粗暴。注意培养其沉着、坚持到底的精神和有自制力的品质。 (二)多血质。这种气质类型的学生表现为活泼好动,反应迅速,行动敏捷、思维灵活;注意力易转移,情绪发生快而多变,易适应环境,喜欢交往,做事粗枝大叶,表情丰富、外向,易动感情且体验不深,往往不求甚解,华而不实,粗枝大叶为特征。

【名品赏析】傅抱石人物画欣赏(十二)

【名品赏析】傅抱石人物画欣赏(十二) 傅抱石人物画欣赏(十二)雅乐图立轴设色纸本 题识:新喻傅抱石,写于重庆西郊金刚坡下山斋。钤印:傅、抱石之印、抱石斋、其命唯新傅抱石是中国绘画史中少有的同时以山水和人物并称于世的画坛巨匠。此幅《雅乐图》和《丽人行》创作于同一时期,虽无《丽人行》之繁茂艳丽,却更为典雅、含蓄、和幽逸。画面构图精炼简约,而重点情节集中和突出;意趣饱满而充盈;对衣着的勾画十分鲜活、细腻;设色淡雅而倍显清新。尤其是对于人物形象地刻画,生动传情,在优雅与庄重中不失浪漫情绪的流露与传递。演奏者一个抚琴、一个吹笛,配合默契,与赏乐者自然交流并相互感染,默契中达成了人与人、音与意、情与景的和谐与共鸣。在傅抱石先生极具古典风格的众多人物画中,《雅乐图》古韵绵长而悠远、古意浓郁而回肠,堪称其精品佳作中极为突出、极为特殊的代表性画作。陶谷赠词设色纸本甲申(1944年)作 陶谷赠词设色纸本1944年作题识:陶谷赠词。此拟写李主宴谷澄心堂。出丝兰于席歌风光好时指景也。甲申六月二伏,傅抱石写。钤印:傅、傅抱石、抱石斋抱石先生的古人诗意画既有宏景鉅制,又有小品点晴,虽在有些画中题上诗句,但不占重要位置,有的只写题目,有时仅题款,

可是读者一目了然是哪首诗或哪个典故。臻此化境,绝非偶然。先生所有的绘画作品都是转化为视觉形象的诗,他本身就具备诗人的气质,描写古人形象或其轶事,就是歌颂某一古人或吟咏某一场景的诗句。画的语言即诗的语言,画的意境即诗的意境。 东山携妓图设色纸本1944年作款识:甲申端午延二日,于重庆西郊,新喻傅抱石。钤印:抱石之印(白文)、踪迹大化(朱文)“东山携妓”,典出《晋书·谢安传》,晋高小谢安,字安石,因不满朝庭昏庸、官场腐败,称病辞官,隐居浙江上虞之东山,闲时携妓出游,歌吹漫舞。以行为的放浪风流,掩饰对国家前途的忧虑和怀才不遇的愤懑。傅先生“醉翁之意不在酒”,不在谢安放浪的形迹,其隐饰着的内涵和真情,才是先生为图的宗旨。全图不作背景,简诘而明晰。谢安宽衣大袖,直面而行,与相随二妓全无顾盼与呼应,脸上着意加重的眼窝,似密布的愁云,炯然有神的眼目,含着隐忧,悲怆与刚毅。作者特别夸大了谢安的头部,正是为了强调和传达主人公这种复杂而细微的神情。这种夸大的手法,在晚明人物大家陈老莲的作品中时时可见。二妓面容娇美,相行相随间似有交流,其满目茫然的神色说明,她们对主人公的种种举止殊多不解。在图中,她们的角色既用以形成对比、陪衬主体,又用以调济色彩,丰富画面。 顾恺之说:“四体妍蚩,本无阙少于妙处,傅神写照,正在阿

陈洪绶独特的人物画风格特征

陈洪绶独特的人物画风格特征 作为一代绘画大师,陈洪绶用娴熟的艺术技巧和非凡的艺术天分成就了自己"超拔磊落、迂拙怪诞"的人物画风.他所绘制的人物形象都奇特、怪异、夸张,充满了"怪诞"的感觉,其人物造型大胆、线条运用独特、位置经营巧妙,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人物画艺术风格.本文从以下几点对其人物画风格特征进行分析. 一、人物造型大胆 明朝早中期,"古意论"在人物画坛中颇为盛行,但其只重形式,缺少面部表情刻画,从而使作品有形无神,成就远小于前朝.而陈洪绶的出现为明代画坛带来了新的血液.他痴迷于晋唐高古,学习吴道子、张旋、周昉,临摹李公麟,深得其法又有独到的见解.他以古为法,化而为新,开创了自己独特的绘画风格.在他的绘画作品中极具变异特色,造型奇骇怪异又古拙挺秀,给人以极大的视觉冲击力.具体来讲,其造型特点可从以下三方面进行解读. 首先,人物造型几何化特征明显.陈洪绶人物画中的人物外轮廓常被他处理为近似三角形,显得随意而又自然.例如,《来鲁直小像轴》《斜倚熏笼图轴》《观音像轴》中对人物的造型采用的就是"上锐下丰"的三角形造型手法,使得人物造型典雅沉稳. 此外,陈洪绶在对人物造型进行处理的时候,会在人物脚边下摆、衣裙袖口或是出脚处,向右或左绘制出夸张的尖角,以展现出几何中的锐角收势.如《阮修沽酒图轴》《杨升庵簪花图轴》中衣袍像灌风,锐角大幅扬起,几何画特征明显,动势强烈,给受众带来了极强的视觉冲击力. 其次,人物造型比例夸张.除了早期的绘画之外,陈洪绶的大部分人物画,不论是仕女还是男性,都是采用的头大身小的夸张的比例变形.画中人物头部阔大,脖子很短,肩也极窄,甚至没有肩,相貌凛然奇崛,身材短小敦实,整体比例甚至可以夸张到大约三个头长.这种夸大人物的头部,相对减少身体比重,着重刻画人物神情的手法,使得人物更加生动传神,更具感染力,并赋予了人物一定的漫画色彩和抽象性.例如,陈洪绶的《观音罗汉图轴》对人物面部表情的处理就使用了夸张变形的手法,将画中人物的眉头呈现下垂倒"八"字形,细长眼睛呈上挑"V"形,鼻头极大,嘴唇很小,脸被拉长,下颌也大多呈圆方形,从而使整个人物面部表情生动形象. 再次,夸大人物大小对比,借以突出主要人物的气质.在陈洪绶的人物画中,形象高大的为主要人物,矮小的为陪衬人物,地位高低、主次关系等都可以通过这种大小对比比例进行直观的判断.例如,陈洪绶对《夔龙补衮图》中的小姐、旁边两丫鬟以及后面众丫鬟的刻画是由

明清绘画的主要流派及代表画家作品风格

1.明前期宫廷山水画(“浙派”) 院体与浙派山水的杰出代表是戴进与吴伟,极大了左右了院内外的职业画家的艺术追求,作为职业画家,他们不仅在艺术风格上有所区别,而且生平际遇也有所不同。(1)戴进:A.山水画:a.措景丰富,多生活实感,构图剪裁精当而境象恢弘,造型明快而富于质感,笔墨劲健而法度谨严,格调洒脱而清爽隽逸。b.山水实境中安排有情节的人物活动,粗看有气势,可“卧游”,细看又有情味,实质上是以山水为主的山水人物画:《春游晚归图》。B.追随其画风者极多,而以其籍贯,称这一派为“浙派”。(2)吴伟:A.山水画:a.用水更多,气魄更大,布景造型更简括整体,画山石用斧劈皴,横涂直抹,似若随意。 b.画中有较大人物,与山水结合,给人以简劲放纵,水墨淋漓,气势磅礴又不流于粗俗的印象,其实 是以山水为衬景的人物山水画:《柳下读书图》《梅下抚琴图》.B.以其籍贯将这派称之为“江夏派”。 2.明中期文人画与“吴门四家” “吴门四家”:沈周,文徵明,唐寅,仇英:<1>吴门派画家大多属于诗书画三绝的文人名士,他们淡于仕进,优游林下,以诗文书画自娱。<2>继承尚意趣,精笔墨,饶“士气”的元人绘画传统,致力于宁静典雅,蕴藉风流的艺术风格,体现自得其乐的精神生活,是他们山水花鸟花的普遍特点。(1)吴门派兴于沈周,成于文徵明,是吴门派文人画的最突出的代表:A.他们以山水见长,山水画中以水墨以及水墨淡着色的作品更引人注意,并且有粗细两种面目。B.多描写江南风光或文人园林,凭借诗书画三位一体抒写情怀。<1>沈周:A.山水画:a.以粗笔为多,早期笔墨严谨细秀,晚年笔丰墨健,浑厚沉郁。b.作品构图平稳,境界宁静优雅,洋溢平和怡悦的气氛.c.尤能在温雅恬静的情调里表达恢弘的胸襟,丰富的想象与蓬勃的生命力,作品反映的审美情趣和笔墨意韵,代表了明代文人画的美学追求。B.粗笔作品《夜坐图》,细笔作品《庐山高图》:开创以山水画象征人品的表现手法。<2>文徵明:A.山水画:a. 以细笔为主要面目。b.作品情调娴静典雅,布景层叠而上缺少纵深空间表现,追求平面感.c.笔墨干枯中见秀润,设色清丽雅洁,有一股“士气”充溢其间,抒情意味更胜。B.细笔作品《绿荫清话图》《真赏斋图》。C.沈周与文徵明的花鸟画风格也有差异:a.沈周的花鸟画以水墨写意见长:《枯树八哥图》。 b.文徵明多画竹兰,优美秀雅,清润天然:《湘君湘夫人图》。(2)唐寅和仇英代表了融合院体与文人画 风的另外两种类型:A.体现了滥觞于此时的文人画家职业化与职业画家文人化。B.他们与沈,文有四个方面的不同:a.均出身下层社会.b.均以画为业.c.师承相近.d.均擅画人物。<1>唐寅:A.修养广博,才华横溢,题材范围宽广,形成以“院体”工细为主而兼具文人画笔墨的意趣与风格,尤能通过诗书画结合阐发不同寻常的立意。B.仕女画:富有时代特色,创造了细腰纤瘦,眼眉细小,樱桃小口,下巴尖尖的艺术形象。C.山水画:状物真实,抒情自然,作风沉郁潇洒:《落霞孤鹜图》。D.花鸟画:用水墨随意点染,更具秀逸,清新之趣:《古槎鸲鹆图》。<4>仇英:A.文化修养不博,画上只题名款,绘画题材较窄,专画传统题材,尤擅工笔重彩人物与青绿山水,在精丽秀美中闪现妍雅温润,是一种雅俗共赏的风格。 B.工笔人物画:《秋源猎骑图》《桃源仙境图》把青绿山水与工笔人物结合。 C.小写意人物画:《松溪高 士图》《蕉下弹琴图》。 3.明后期写意花鸟画(“白阳青藤”“勾花点叶体”) 明代中叶,在画史上并称为“白阳青藤”的陈淳,徐渭把写意花鸟画发展推向了新的阶段。(1)陈淳:A. 号白阳山人,写意花鸟造型写实精当,严于剪裁.B.意境安适宁静,笔墨自由如意,也时作草书题诗,配合画意.C.画法已呈放逸,表达感情显得逸宕:《秋葵图》《山茶水仙图》。(2)周之冕:A.所画花卉,勾染点簇,设色鲜雅,逼真而富生意.B.画法兼工带写,以勾勒法画花朵,以墨色点染枝叶,被称为勾花点叶体:《芙蓉鸭图》。(3)徐渭:A.完成了水墨写意花鸟画变革的大家,号青藤,一生坎坷,形成狂傲不羁的个性。B.花鸟画:a.大胆变革,极具创造力,赋予花卉以强烈的主观感情,直抒愤世嫉俗,激荡难平之情,具有震撼人心的艺术感染力。b.擅以狂草般的笔法纵情挥洒,泼墨淋漓,在“似与不似之间” 的花木形象中着眼生韵的体现.c.把中国写意花鸟画推向强烈抒写内心情感的极高境界,把在生宣纸上充分发挥并随意控制笔墨的表现力提高到前所未有的水平,成为中国写意花鸟画发展中的里程碑:《杂

浅析陈洪绶版画人物形象的特点

浅析陈洪绶的版画创作与明代版画的兴盛 蔡婧锦 基本资料:陈洪绶一生版画创作极为丰富,流传到现在的有《九歌图》、《水浒叶子》、《西厢记》、《鸳鸯家娇红记》、《博古叶子》五种。其中,《水浒叶子》和《西厢记》都不止一种刻本。 摘要:陈洪绶是我国明末清初画坛上的卓越画家,他的绘画在继承了传统艺术精华的基础上,进行了独特的创新。陈洪绶在版画史上有着杰出的贡献,他把浓厚的民族风格和微妙的装饰情趣,自然运用到版画创作中,在中国版画发展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陈洪绶( 1598- 1652),浙江诸暨人,字章侯,号老莲。明亡后,清兵入浙东,又号悔迟,老迟。曾剃度出家在绍兴石门寺为僧一年多,亦称悔僧,石门僧等。陈洪绶的版画人物对后世的影响在某种程度而言是超过了他的卷轴画,成为其艺术成就中最为辉煌的一部分。版画人物是陈洪绶人物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他毕生从事版画事业,以非凡的热情创作出许多具有高度艺术成就的版画人物画,将中国的古典版画艺术推到了一个新的境界。 一、明代木刻版画辉煌成就的社会原因 明朝木刻版画异彩纷呈,被世人称道,冠以高名。版画艺术呈现如此欣欣向荣的局面,是中国古代其他任何时期无法比拟的。我国古代的木刻版画之所以在明朝出现鼎盛,不仅因为文化发展的影响,同时政治、经济的发展等多方面原因也对版画的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首先是明末版画技术的进步与成熟。在版画色彩的运用方面,发明了分色分版的彩色木刻,开套版彩色印刷的技术,这在我国的版画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在实际的制作中,版画制作者还发明了“饾版”和“拱花”等技术。 其次是市民文学的繁荣和成熟。随着印刷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市民对精神生活的需求,都予书籍出版和版画插画艺术以有力的推动。明代版刻书籍除了儒家典籍,佛经道藏外,小说戏曲,应用科学,画谱笺谱等都占有很大的比例。这些书籍的插画,对于传播知识,普及文化艺术,推动科学技术起着重要的作用。作为配合书籍刊行的插图十分流行,无书不刻,几乎每种书籍都带有版画。这一时期的形成了中国版画史上的黄金时期。 再则是大批专业画家与优秀的雕刻工匠参与木刻版画的创作。明朝时期,许多著名的文人画家都参与了版画的制作,如唐寅、仇英、钱谷、丁石鹏、陈洪缓等等。吴派画家唐寅就曾为《西厢记》作插图,仇英为《列女传》绘制插图等等。徽州虬村黄氏一派刻工,如黄奇、黄王林、黄一楷、黄一彬、黄一风、黄一中等,都是活动在万历至崇祯时的有名刻工。文人和画家参与版画创作,提高了版画的社会地位,促进其在质量的飞跃,不管是构图之饱满、刀法之精密、风格之遒劲,以及画师与刻工配合之默契,都达到了极点。 最后主要也是当时明朝政府开明的文化政策。明朝统治者较之以前的朝代重视文化事业的发展,是士大夫和知识分子思想最活跃的时期。明朝建立之初,就采取了一些重要的、有利于文化发展的举措。对于民间一般的学术和创作活动,也并不多加干涉。所以明朝学术发达,著述十富,这无形中刺激了版画事业的发展。 我们可以瑕不掩瑜,明朝木刻版画艺术总体而言,始终是中国版画史上出彩的篇章,这此版画作品更是弥足珍贵的艺术遗产。

人的四种性格类型

人的四种性格类型 2008-08-29 21:21 人的四种性格类型:"多血质","胆汁质","黏液质",和"抑郁质". 古希腊名医希波克拉底认为人体内有四种体液,某种体液占主导,其行为方式,反应和情绪表现就带有这一类型的特点,这就是他的气质类型的体液说,他把人的气质分为多血质、胆汁质、粘液质、抑制质四种,但他还不能对气质作科学的解释。 俄国著名的生理学家巴甫洛夫经过五十多年对人的高级神经活动的研究,他把四种神经类型科学的解释为气质的生理基础: 高级神经活动类型神经过程的特性气质类型 强度平衡性灵活性强型兴奋型 (不可遏止型)强不平衡灵活胆汁质 活泼型平衡灵活多血质 安静型平衡不灵活粘液质 弱型抑制型弱不平衡不灵活抑郁型 四种气质类型有不同的心理特点,这些特点各有优点和不足,很难说哪种类型最好。即使某种气质类型缺点全都很突出,也不是一成不变。因在教育与社会实践的影响下气质能不断得到改善。 请你边看边琢磨,你属于哪一种类型? 多血质 优点:外向、活泼好动;轻松愉快、热情、可亲、开朗、豁达;好交际、健谈、机敏;适应能力强、善组织、工作有效率、富有朝气;表情丰富、情绪发生迅速丰富多变;反应敏捷、对新事物敏感而不深刻。 缺点:兴趣广泛而浮躁、易随波逐流;轻率不踏实、事不遂心则热情锐减;情感不易深沉、易见异思迁;缺乏耐力与毅力、易轻率作决定。 胆汁质 外向而兴奋精力充沛;情绪发生迅速、强烈、热情、乐观、率直、语言、行动迅速、雷历风行;能克服困难埋头工作、果敢、坚持。 缺点:冲动、莽撞、易怒而难以自制;刚愎、暴躁、倔强甚至挑衅;一旦精力耗尽则情绪低落、信心受挫;烦躁、粗心。

粘液质 优点:内向、沉静、谨慎、稳重;语言动作迟缓、不易暴露内心活动、性情平和;办事认真、细心、有韧性、严守秩序、有条理;不善言谈、交际、忍让、务实、可依赖。 缺点:执拗、不灵活、适应能力差;迟钝、被动、冷淡、显得落落寡合、有惰性、保守、萎蘼不振。 抑郁质 优点:严重内向、柔弱、敏感、腼腆;情绪发生慢而体验强烈;严肃、不怕困难、善于体察别人不易发现的问题。 缺点:情绪脆弱,畏缩、顺从;多愁善感;胆小,忧心忡忡;落落寡合、冷漠、多疑、犹豫不决;缺乏自信,常为小事而动感情。 在你对号入座的时候,要记住: 提示 1 :气质在个性结构中先天成分较多,但它的可塑性很大; 提示 2 :教育和社会实践是青少年改造气质消极面,完善优点的必要途径,只有投身于社会大课堂,在各种实践中学会认识自我,正确评价自我,就一定会有个好气质。 提示 3 :这里介绍的四种典型气质类型,具体到每个人身上却不一定那样典型,也许是某一类型为主兼有其他类型的某些特点。 提示 4 :随着年龄的增长,生活方式的变化以及自我教育,气质类型的某些特点常会为另一些特点所掩盖,并向好的方面转化。 提示 5 :任何气质类型对人的行为、活动的效率都有影响,气质中消极的情绪甚至起破坏作用。 下面介绍一种简易的自我检查方法只要认真、客观的回答都可以对自己的气质类型特点有所认识并做到扬长避短。 克列奇默尔 (Kretchmer.E) 德国精神病学家。他在对精神病患者与正常人的性格研究中发现他们的性格并不存在任何差别,而患者得病前与得病后的情况有很大联系,这种气质倾向正常时已经存在了

29浅析文征明的山水画艺术特色

29 浅析文征明的山水画艺术特色 李晓/ 陈炜济南大学美术学院2015级硕士研究生/ 济南大学美术学院 摘要:文征明是明中期著名的画家,是明四家之一。文征明书法成就颇高,擅长山水、人物、花鸟多种题材,尤以山水画见长,将文人画的发展推向高峰。他注重师法古人,更注重师造化,以此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山水画风格。本文通过分析文征明所处的社会、家庭环境等因素,探究文征明独特山水画风格的形成过程。 关键词:文征明;山水画;青绿 一、影响文征明艺术发展的因素 明代山水画的发展主要继承了宋元山水,明初戴进开创的浙派山水画师法宋代画家马远、夏圭,绘画以南宋的院体画风格为主,皴法主要为大斧劈皴,线条厚重。明中期在苏州兴起的吴门画派以沈周、文征明为代表,推崇北宋的山水画,师法董源、巨然。明晚期兴起以董其昌为首的松江派,师法董源、巨然、倪瓒、黄公望,与吴门画派的绘画风格联系密切。 作为吴门画派的代表人物,文征明并不似其他画家一样幼年成才。王世贞《文先生传》中说:“先生八九岁,语犹不甚了了”[],他七岁才能站立,八九岁语言不顺畅,行动迟缓。文征明九岁时,其父文林就让他跟随吴宽学习古文,后来跟随父亲读书,十九岁因书法较差岁试三等。文征明因此下定决心苦练书法,大量临摹智永的《千字文》,每日临摹十本才肯睡觉,二十岁师从沈周习画,二十二岁拜李应祯为师父研习书法。文征明曾任翰林待诏,但日常工作只是给嘉靖皇帝讲解经传史鉴,这对文征明来说既感觉无所作为又被琐事影响,不能专心画画。五十七岁时,文征明决定告别仕途退隐山林,回到老家苏州过起了闲适、安逸的生活。 二、文征明各时期的山水画特点 文征明精通人物、山水、花鸟等各种题材,其中他的山水画数量最多。文征明的山水画题材大多是家乡的自然风光,于山水画中饱含对家乡的眷恋。文征明山水画风韵独特,十分注重水墨和色彩的运用。文征明成就最高的是青绿山水和水墨山水,如《万壑争流图》、《绿荫长话图》。 (1)早年绘画风格-古朴文雅 江南水乡秀丽的风景影响着文征明的绘画特点,他的青绿山水文雅且毫无匠气,《烟江叠嶂图》是文征明早期山水画的代表作。这幅山水画采用平远的构图方法,描绘了烟峦起伏的景色,用强劲有力的线条表现山石树木,对于山川细心描绘,设色浅淡,很少使用浓墨。 文征明早期山水画中的人物和树石都取法赵孟頫,除此之外还学习黄公望、倪瓒、王蒙等画家山水画中浓密的苔点。文征明的山水画多是描绘具体的生活环境,在自然中提取景色描绘。因此在他的山水画中,大都有人物的存在,这也使得他的山水画多了一丝雅趣。 (2)中年绘画风格-色彩奔放 文征明中年时期绘画风格在设色上有所改变,不再是浅设色,而是更加浓郁,随着练习的日益精进,笔法更加老辣,画面体现着文人气韵,这个时期的代表作品是《惠山茶会图》。画面中文人雅士品茶吟诗,有人在林中散步,有人在亭中赏画,整体作品风格青绿重色,在画山石树木中融入了书法用笔,以行书的中锋笔法晕染,偶时用侧峰,对山石用石绿染色,对树干用赭石和藤黄晕染;画面中的人物采用工笔的形式,树石的形态勾勒细致,树木分布有高低、疏密之分,主次呼应,整幅画高雅精致、情景交融。 这种青绿画法是在赵孟頫、钱选的山水风格上的创新之作,装饰意味浓厚,对所描绘对象如松树、山石以写实的手法层次清晰,较少用皴擦,多反复渲染,色彩厚重。 (3)晚年绘画风格-率真野逸 文征明晚年的山水画更具内涵和深意,在构图上愈加复杂,用笔放松自如,表达内心感受的作品较多。他晚年的代表作品是《绿荫长话图》,这幅画中两人坐在绿荫树下闲聊,树旁的小路向山间隐去,耸立的松柏线条干枯淡雅,山石的勾勒细腻结实,在构图上具有深远和高远的特点。这幅图与青绿山水相比很少渲染,树木的用笔凝练,山石放松概括,近景的古树刻画精细,皴法细腻再加以晕染,中景的古松皴擦出了斑驳的树干,茂密的松针用利落有劲的线条显得整个古松越发挺拔。

小议沈周山水画构图艺术

小议沈周山水画构图艺术 沈周是明代吴门画派前期的领军人物,和文徵明,唐寅,仇英被列为明代四大家之一,对文徵明和唐寅的绘画艺术,都有着重要的影响。他终生不仕,一生优游林下,淡泊名利。在绘画艺术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明代画评家李日华曾经记述:沈周以临摹各家画风开始,中年独宗黄公望,晚年则“醉心”吴镇,并着意模仿。沈周师法过各家风格,但是并不墨守成规,是一个勇于创新,勇于打破成规的画家。在山水画的构图方面,画家的创新性更是表现得淋漓尽致,令人耳目一新。画家不墨守山水画构图的既有形式,总是能另辟蹊径,创作出一幅幅新意焕发的作品。本文即以沈周的山水画作品为例,赏析其山水画构图艺术。一.倒影式构图 本文所谓倒影式构图,是指沈周的一种极具巧思的构图形式,画家在画面中,使得画面的上半部和下半部相对应,就像是将上半部的物象成为下半部的倒影。这种构图形式是画家在早期比较喜爱的构图形式之一,体现了画家的对构图形式富有创意的开拓。 这幅《柳荫垂钓图》(见图1)表现的是画家们经常表现的文人树下垂钓的场景,构图简洁疏朗,意境清新,极富形式感。画面前景是呈三角形的石块,与远景最近处的三角形山石相呼应,而一个文人坐在岸边的平台上,这个平台也和远景处的平台相对应。近景倒“L”形的柳树,更是和远景中正“L”形的山体得到恰到好处的对应。这是一幅物象简单的图画,表现的主题也极为寻常,但是,画家巧妙的构思和匠心独运的安排景物的能力,使之成为一幅别具特色的倒映式山水,令人暗暗叫绝。 沈周的另一幅山水巨作《策杖图》(见图2)也是倒影式构图的绝佳范例。这幅画表现了一位文人策杖行走在山水间的小路上,整幅画大气开阔,气脉贯通,但是远景处山脊扭曲的走势给人一种不安定感。在构图上,这幅画以中景的近似于长方形的水面为中心,对近景和远景做了一个巧妙的倒影式表现。画面近景出有一条河流,自左下向左上方流去,这个走势与远景处由右下向右上方流去的河流相呼应。近景左边宽阔的石台,与远景处右边的高台地相呼应。近景右边弯曲的石堆和远景左边弯曲的山脊相呼应,似乎只是尺码不同,方向相反的石头。近景处几近水平的小径和远景中几近水平的石堆相互呼应。而近景和远景是通过八棵树木相联系沟通,统一在一个和谐的画面中。此图比上文中提到的《柳荫垂钓图》物象更为复杂,但是经过画家精心布局,繁而不乱,同样是有条不紊,和谐的倒影式构图。 二.截景式构图 截景式构图,并非沈周首创,在以前的册页和卷轴中,画家们也经常采用这种构图形式。但是,沈周将这种构图发挥的淋漓尽致,开拓了山水画的构图形式。这种截景式构图,就好像电影中的特写镜头,切除不必要的内容,将画家所要着重表现的内容进行放大,从而拉近画面和观者的距离。 《千人石夜游图》(见图3)描述了画家某一次的游览经历。千人石是虎丘的中心,虎丘位于苏州城西北七里处,被誉为吴中第一名胜,是明清两代文人士大夫们送别宴会等雅集活动的首选之地。成化十五年四月,沈周行经虎丘,由于夜色已晚,就夜泊山下。沈周面对月色笼罩下的虎丘,不禁想去看看夜色朦胧下的虎丘适合景象。于是他走下船头,经过了一个个名胜景点,到达虎丘中心的千人石。这时候的虎丘,没有了白天的喧嚣,月色清明,境界开阔,让画家思绪飞扬,心灵得到了某种涤荡。后来,画家就根据记忆画下了千人石夜游

中国古代人物画教案

中国古代人物画教案 高中美术教案: 课题:《》 南京师大附中艺术组朱建军 人民美术出版社教材 高中美术课本第十七课 一.教学目标 .借助现代教育媒体,从“审美教育”、“理论知识掌握”、“欣赏能力提高”几方面制定教学目标,制作教学,努力使视、听、练有机地组成一个既能传授知识提高美术欣赏水平,又能获取审美感受得到情感陶冶的动态功能系统。 2.引导学生体会中国古代人物画的内涵,分析欣赏中国古代人物画在表现人物动态、人物表情、色彩、线条等诸多绘画因素的同时是如何处理好形与情这一矛盾的。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以形写神,形神兼备,突出人物内心世界是中国古代人物画的主要特点,也是重点。 2.以点带面,通过本章中国古代人物画某一点切入课题,全面认识中国古代绘画。 三.电教设计 .所需文件,范围输入计算机进行处理,做成光盘,运

用ADoBEPHoToSHoP等软件。 2.映示文字介绍中国古代人物画的形成,发展过程,以及简略介绍山水画,花鸟画种的表现技法。 3.选用《韩熙载夜宴图》长卷慢放一遍。再分成五个既有联系,又相对独立的画面,配乐详细讲解,每段根据需要进行人物局部处理放大,最后全卷配乐以录像形式再次放映一遍,加深理解。 4.为启迪学生思维,布置练习,欣赏几幅唐代人物画,电脑媒体映示。 《虢国夫人游春图》《捣练图》《簮花仕女图》 5.小结 四.电教软件 光盘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媒体映示课题,介绍中国古代绘画的悠久历史,独特的艺术传统,发展过程和正式形成的时期。 提示:由于以描写人物活动为主的人物画成熟的最早所以先上古代人物画,而山水画,花鸟画是后来从人物画中分离出来形成今天的独立画科。 Δ按画科分:人物、山水、花鸟 按技法分:工笔、写意

沈周的绘画世界

沈周的绘画世界 (美术学院美术学专业2010届李婷) 中文摘要:吴门画派的人数及及其在中国绘画史上的影响是任何一个画派所不能比拟的,其画风基本上构成了明清三百年来绘画发展的主旋律,在中国美术史上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沈周作为吴门画派的开创者,其在中国绘画史上的地位也是至关重要的。本文旨在通过对沈周生平、绘画发展历程及其对后世影响的简单梳理,构建出沈周绘画世界的基本轮廓。 英文摘要: 关键词:沈周吴门画派山水画 一部中国绘画的历史,犹如一首抑扬顿挫的进行曲,时而奔放高昂,时而清婉平蓄,随着时代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而不断改变着风格面貌。明代的吴门画派则是这首行进曲中的高潮。吴门画派的人数及影响是任何一个画派所不能比拟的,其画风基本上构成了明清三百年来绘画发展的主旋律,在中国美术史上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沈周即是这个画派的开创者。 一,沈周生平 沈周,字启南,号石田、煮石生,晚号白石翁。宣德二年(1427)十一月二十一日出生于苏州府长洲县(即今江苏省吴县)相城里。自小聪明过人,长于记忆,其知识深广,经史子集、医学卜卦、传奇小说,乃至佛教、老庄之学无不涉猎,尤以诗文、绘画著称于世,称为明代最大的诗画家。其绘画方面:山水、人物、花鸟均有很高成就,影响了文征明、唐寅等吴门一大批画人,明代的绘画由于他而进入了全盛时代。其卓越的艺术成就和贡献,确立了他在中国美术史上的崇高地位。 每一位艺术大师的成功,均有着一定的有利因素。在沈周的成功之路

上,天资和勤奋是主要的,但社会与家庭环境的影响也是十分重要的。首先引导沈周步入绘画艺术殿堂的就是其家庭。 沈周出身于书画世家。他的曾祖父沈良琛与“元四家”之一的王蒙交谊。他的祖父沈澄也爱好诗文书画,时常邀苏州的文人到相城宅第西庄雅集。沈周的父亲沈恒吉,工诗善画,他的老师是杜琼。他的伯父沈贞吉也“雅善山水”,师从山水画家沈遇,两兄弟画山水“并列神品”。在这样的家庭环境的熏陶下,沈周从小就喜欢看父亲和伯父作画,也随沈遇学画。后来又随苏州山水画名家杜琼学画。家学的另一重要影响是沈周的父亲恒吉与伯父贞吉还一起跟从翰林检讨陈继学习诗文。陈继的儿子陈宽,因与沈家为世交,成了沈周的老师。陈宽学问渊博,擅画山水,山水师承于祖父陈惟允和黄公望、王蒙。他的教导对沈周的诗文迅速提高有很大影响。 除杜琼、沈遇外,沈周在山水画上的重要业师是刘珏。刘珏与沈周父、伯父为年轻时代的朋友,曾一起从学于陈继。刘珏还常与沈周兄弟一起出游,吟诗作画。沈周非常欣赏刘珏的山水画,他在刘珏的多幅作品上题过诗。沈周的山水画倾向“元四家”,主要取法王蒙、吴镇,喜以游历山水生活为题作画,与刘珏的影响有莫大的关系。 成化三年,沈周在相城旧宅附近构筑了一处别墅,四处遍种竹林,环境十分优雅,因而取名为“有竹居”,在这里,他开始过着悠然自得的隐居生活。在此优雅僻静之地,他既可以“自作朝云与暮烟”尽情创作山水画,又可与友人雅集,诗文书画交酬唱和。他的一些巨幅山水画名作,如《庐山高图》、《崇山修竹图》等,就作于此间。 二,沈周的绘画历程

中国美术鉴赏作品及作者汇总

中国美术鉴赏作品及作者 1、《马王堆一号汉墓帛画》 2、《宾客图》唐 3、《执扇宫女图》唐 4、《藦坷萨埵舍身饲虎图》敦煌壁画北魏 5、《东王公》敦煌壁画西魏 6、《西方净土变》敦煌壁画唐 7、《双飞天》敦煌壁画唐 8、《朝元图》永乐宫壁画元 9、《钟离权度吕洞宾》元 10、《洛神赋》顾恺之东晋 11、《女史箴图》顾恺之 12、《步辇图》阎立本唐 13、《捣练图》张萱唐 14、《虢国夫人游春图》张萱唐 15、《簪花仕女图》周昉唐16、《牧马图》韩干唐 17、《照夜白》韩干唐 18、《韩熙载夜宴图》顾闳中五代 19、《清明上河图》张择端北宋20、《维摩诘》李公麟宋 21、《听琴图》赵佶宋 22、《采薇图》李唐宋 23、《秋庭婴戏图》苏汉臣宋24、《货郎图》李嵩宋 25《六祖劈竹》梁楷宋、 26、《秋风纨扇图》唐寅明 27、《孟蜀宫伎图》唐寅明 28、《屈子行吟图》陈洪绶明 29、《钟馗图》高其佩清 30、《游春图》展子虔隋 31、《匡庐图》荆浩五代 32、《秋山问道图》巨然五代 33、《雪景寒林图》范宽宋 34、《早春图》郭熙宋 35、《万壑松风图》李唐宋 36、《踏歌图》马远宋 37、《风雨归牧图》李迪宋 38、《鹊华秋色图》赵孟頫元 39、《富春山居图》黄公望元40、《浴马图》赵孟頫元 41、《渔庄秋霁图》倪瓒元 42、《渔父图》吴镇元 43、《青卞隐居图》王蒙元 44、《庐山高图》沈周明 45、《《华山图》王履明 46、秋江待渡图》仇英明 47、《平林散牧图》王翚清 48、《落木寒泉图轴〉王时敏清 49、《仿古山水》王翚清 50、《杏花春雨江南》王翚清 51、《夏山过雨图》龚贤清 52、《五牛图》韩滉唐 53、《山鹧棘雀图》黄居寀五代54、《禽兔图》崔白宋 55、《寒雀图》崔白 56、《芙蓉锦鸡图》赵佶宋 57、《墨竹图》文同宋 58、《墨梅图》王冕元 59、《墨葡萄》徐渭明

《中国古代人物画》教学设计.doc

《中国古代人物画》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借助现代教育媒体,从“审美教育”、“理论知识掌握”、“欣赏能力提高”几方面制定教学目标,制作教学课件,努力使视、听、练有机地组成一个既能传授知识提高美术欣赏水平,又能获取审美感受得到情感陶冶的动态功能系统。2.引导学生体会中国古代人物画的内涵,分析欣赏中国古代人物画在表现人物动态、人物表情、色彩、线条等诸多绘画因素的同时是如何处理好形与情这一矛盾的。3.深入了解我国古代人物画的几副杰作。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以形写神,形神兼备,突出人物内心世界是中国古代人物画的主要特点,也是重点。 2.以点带面,通过本章中国古代人物画某一点切入课题,全面认识中国古代绘画。三.教学方法:讲授、问答、讨论、欣赏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媒体映示课题,介绍中国古代绘画的悠久历史,独特的艺术传统,发展过程和正式形成的时期。提示:由于以描写人物活动为主的人物画成熟的最早所以先上古代人物画,而山水画,花鸟画是后来从人物画中分离出来形成今天的独立画科。δ按画科分:人物、山水、花鸟按技法分:工笔、写意媒体映示作品,工笔画《张卿子像》,写意画《李白行吟图》,配以文字解释什么是工笔画,什么是写意画。(二)中国画的特点1.映示标题文字说明:中国古代人物画对于人物的描绘不仅满足于外形的肖似,而更重要的是人物的性格与内心世界的揭示,即所谓传神。2.映示图片投影:五代画家顾闳中作品《韩熙载夜宴图》,慢速播放长卷,并配文字介绍作品中作者和主人公。δ顾闳中南唐画家,善画人物,据记

载,他奉南唐后主李煜之命夜至韩熙载家中,窥视其夜宴情景,凭现场目识心记,创作了此画。δ韩熙载,南唐大臣,出身北方贵族,避难来到南唐,初有恢复中原宏图大志,但李煜对他猜忌,他为免遭不测便沉缅于声色之中,以放荡颓废的生活来表示自己的政治上的无所作为。3.再把《韩熙载夜宴图》分成五个独立画面。听乐,观舞,歇息,清吹,散宴。每个画面放大,主要人物局部再次放大,配音乐。(1)第一段听乐:(映示画面)作者紧抓一个“听”字,把握不同听众的情绪反应,不论转身注视着弹琵琶歌伎的宾客,还是半掩在屏风后面探头倾听的女子,都统一到听乐这个中心,在场的每个人都被迷人的音乐陶醉。提示:局部放大镜头,看到韩熙载神情忧郁,眉宇间含着沉思与隐忧,这种出色的心理描写达到极其传神的境界。(2)第二段,观舞(映示画面)画面局部放大韩熙载为助兴站起亲自击鼓,舞伎翩翩起舞,众人也站立,击掌,打板,合着节拍。提示:韩熙载虽击鼓助兴,但脸上没有笑意,流露出闷闷不乐。提问学生为什么。另外画面放大映示,后排穿黄色袈裟的和尚,处在观舞宾客中,并不正视舞女,而是眼看击鼓的韩熙载,人物表情内心活动,画得很出色。(3)第三段,歇息夜宴中休息的场面,此段情节轻松,使《夜宴图》有张有弛,富有节奏变化,是整个宴会情节上的一个间歇。4.第四段:清吹描写韩熙载欣赏乐伎演奏的场面,休息后的韩熙载更换了衣服,袒胸露腹,盘腿而坐,右手挥扇欣赏管乐。故作不拘小节,疏狂自放的姿态。 一.教学目标 1.借助现代教育媒体,从“审美教育”、“理论知识掌握”、“欣赏能力提高”几方面制定教学目标,制作教学课件,努力

四种气质类型分析

四种气质类型分析 精品文档就在这里 -------------各类专业好文档,值得你下载,教育,管理,论文,制度,方案手册,应有尽有-------------- ------------------------------------------------------------------------------------------------------------------------------------------ -- 一、学生气质类型分析 通过实验研究发现,神经系统的兴奋和抑制过程具有强度、平衡性、灵活性三种基本特性。根据这三种特性的差异组合,将人的高级神经活动分为四种类型,而这四种类型与古希腊医生希波克拉特的分类恰好相对应,高级神经活动类型是人的气质的生理基础。这两种类型相吻合,人的气质可分为四种典型的类型(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抑郁质)。 我国学者曾利用问卷调查法调查我国城乡儿童的气质分布情况,发现我国儿童的气质除了上述四种型典型的气质类外,还有相当部分的混合气质类型。在现实生活中,并不是每个人的气质都能归入上述某一典型的气质类型当中。除一半人具有某种气质类型的典型特征之外,有一半人都偏向于混合型,也就是说,他们较多地具有某一种质类类型的特点,同时又具有其它气质类型的一些特点。据《中国青少年气质分布与发展研究》课题组研究表明:四种典型气质类型的人数占一半稍多一点,而主要的混合型气质中以胆汁,多血质为最多,占12%,21%,多血,抑郁质为最少,占3%。 二、不同气质类型特征在人类生活中的意义

气质是人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的总和,它是人们典型的、稳定的行为色彩。这些特点一般不受个人活动的目的、动机、内容等的影响。在人们生活中的意义主要表现为: (一)气质不决定人的智力水平和社会价值。人的气质本身没有好坏之分,每一种气质类型都具有容易使人形成积极的性格特征,也具有容易使人形成消极的性格特征的一面。 (二)气质特征是职业选择的依据之一。进行气质特征与职业之间的合理匹配,成了时代发展的自然要求,个体通过了解自己的气质特征,可以扬长避短,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和气质优势,克服自己气质特征中消极的一面。 (三)气质在教育工作中的意义 1、由于气质特点不同,同一种教学方法在不同学生身上产生的教育效果不同。这就要求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2、气质有可塑性,教师可引导学生认识自己气质中积极的一面,帮助学生克服不同气质类型中的消极影响。使学生的潜力得到充分的发挥。 3、在组织协同工作时,教师要注意尽可能选择不同气质的人互相搭配。 苏联心理学家鲁萨洛夫(1982)研究发现,在两个人的协同活动中,气质类型不同的两个人相配合比气质类型相同的两个人相配合会取得更好的成绩。 三、气质类型及教育措施 事实证明,对不同气质类型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育态度与策略,所产生的实际效果是不同的。 (一)胆汁质。这种气质类型的学生表现为精力旺盛,反应迅速,情感体验强烈,情绪发生快而强,易冲动但平息也快,直率爽快,开朗热情,外向,但急躁易怒,往往缺乏自制力,有顽强的拼劲和果敢性,但缺乏耐心。概括起来,以精力旺

山水画美术教案

五年级美术《山水画》教学设计 授课者:徐强 教学目标: 1、了解中国山水画是中国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初步学习山水画的艺术特点。 2、学习中国山水画的基本用笔、用墨、用色方法,能用生宣纸画出一副表现近、中景和远景的中国山水画。 3、通过学生的探究、表现和感悟,提高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学习简单的笔墨绘画技巧,引导学生关注山水画的近景、中景和远景。 教学难点: 墨色的浓淡、虚实的变化,笔墨水分的控制,空间的表现。 教学准备: 中国画颜料、生宣纸、毛笔、调色盘、墨汁、画毡或报纸 教学过程: 一、欣赏导入 1、师导语: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生:喜欢!)旅游不仅可以增长见识,还可以愉悦身心,今天老师带大家进行一次特殊的旅游好吗?(生:好!)请看大屏幕。(播放PPT-1至7) 2、师:欣赏了祖国秀的山水风光,同学们你们开心吗?你们想不想把它们用中国画的形式表现出来呢?(生:想!)那么老师今天就来教大家学画中国山水画。(教师板书) 二、讲授新课: 1、了解中国山水画特点 师:课本上有一段关于中国山水画的文字描述,哪位同学给咱们读一读

呢?(教师指名读)师:是的,中国山水画不是简单描绘自然风光,而是借景抒情,表达画家对自然、艺术及人生的感悟。 2、欣赏明代沈周的《吴中山水图》,简介沈周。 师:这是一幅描绘吴中地区山水风光的画作,画法严谨细秀,用笔沉着劲练,整个画面给人感觉山势雄浑,树木苍劲,意境深远。作者沈周是明代杰出书画家,江苏苏州人。他一生不参加科举,专事诗文、书画,是明代中期文人画“吴派”的开创者,与文徵明、唐寅、仇英并称“明四家”。传世作品有《庐山高图》、《秋林话旧图》、《沧州趣图》。) 3、欣赏齐白石的《柳桥独步》,简介齐白石。 师:这幅山水画是齐白石老人于20世纪30年代创作的,其笔墨率直、雄健、大胆,整个画面充满生机,齐白石是近代中国著名的国画画家,十九至二十世纪中国画艺术大师,早年曾为木工,后以卖画为生,擅长画花鸟、虫鱼、山水、人物,衰年变法,笔墨雄浑滋润,色彩浓艳明快,造型简练生动,所作鱼虾虫蟹,天趣横生,与张大千并称“南张北齐”。 4、布置学生欣赏《吴中山水图》和《柳桥独步》,分组讨论问题: (1)这两幅作品表现的是什么景色?远中近分别画了哪些景物? (2)两幅画中用用色、用墨的浓淡、虚实是如何变化的? (3)这两副作品你喜欢哪一副?说说喜欢的理由。 布置学生分组讨论后,选代表总结发言,教师归纳并板书。 5、实践: (1)强调在浓墨中加水。 (2)强调水分多少与画面的效果有着很重要的关系。 (3)强调笔上水分要少,才会控制自如。 (4)布置学生选择与近景不同的笔法和墨色画中景。 (5)把重墨再加一倍至两倍的清水调成淡墨,画远山或其他的景色。 六、学生创作 七、展示作品:组织学生展示交流

陈洪绶的人物画

陈洪绶的人物画 陈洪绶 (公元一五九九——一六七一年) , 字章侯, 号老莲, 浙江诸暨人.他的人物画的 成就在明末清初有特殊的意义. 陈洪绶在少年时就显示出相当的绘画才能.他四岁时曾在白粉壁上画十尺余的关羽拱手立像, 当作游戏, 十四岁时悬画市中可卖钱.他最初学画于蓝瑛, 又曾去杭州临摹府学中的李龙眠七十二贤石刻, 闭户摹了十天, 因为摹得似而喜, 后又十天因摹得不似而更喜.崇祯年间他曾奉召去皇家临摹历代帝王图像, 因而得到机会纵观皇家的藏画, 使自己的技艺得到更大的进步.他年轻时曾从山阴刘宗周求学, 刘宗周是明末的重要思想家, 是浙东学派的奠立人, 提倡`慎独', 提倡独立的坚强的人格和行动.在刘宗周的弟子中有一些殉国死难, 临危不惧的志士, 而最有成就的是黄宗羲.刘氏的思想给陈洪绶以影响, 所以过去常指出他的性格的`诞僻', 好酒, 金钱随手而尽, 尤其喜欢为贫不得志的人作画, 据说贫士依赖其生活者前后有数十百家.入清以后他改名`悔迟', 生活更为放荡, 是他长期积聚的悲愤思想发展到了极端的 表现. 陈洪绶的作品为了表现自己的强烈的性格, 追求有特殊表现力的形式.他的人物多经过夸张变形, 有的作品, 如《屈子行吟图》 (图338) 深刻地体现了他对于内心坚强而面容憔悴的古代伟大诗人的理解.《水浒叶子》中的一部分也有突出的性格描写的例子 (图340) .但有的作品反映了反常的变态的心理, 这变态心理是那一痛苦的时代 (明朝末年, 士大夫无耻堕落, 黑暗无能的地主政权的颠覆, 最后, 来了外族的残暴的血腥统治) 的产物, 反映了思想上的矛盾而包括了对于其时代的否定与讽刺.陈洪绶不是用真实的描写和揭露的手法来反对那一社会, 而是随着社会诸矛盾的发展走上追求怪诞形式的道路.他的独创性和有力的风格都和当 时流行的风气处于相对的地位. 陈洪绶的艺术说明在形式主义的包围中, 一个极有创造能力的士大夫画家在企图把自己的 艺术与现实生活建立联系的时候所走的道路.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