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胃癌癌前病变的诊断和处理

胃癌癌前病变的诊断和处理

胃癌癌前病变的诊断和处理
胃癌癌前病变的诊断和处理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14年1月第34卷第1期普通外科进展

文章编号:1005-2208(2014)01-0030-04

胃癌癌前病变的诊断和处理

黄昌明,陆俊

【摘要】胃癌癌前病变(gastric precancerous lesion,GPL )是病理学概念,指已具备恶性转化能力的胃黏膜病理改变,目前,胃黏膜肠化生和异型增生是较为公认的GPL。GPL 早期诊断较为困难,内镜检查技术的进步和生物学指标的发现有望提高GPL 诊断率。GPL 的处理原则尚未达成共识,在根除幽门螺杆菌(HP )的基础上进行药物治疗、内镜治疗或者腹腔镜手术治疗是值得推荐的治疗模式。进一步深入探索GPL 的发生和逆转机制,寻找阻断GPL 发展成为胃癌的有效途径仍是今后研究的方向。【关键词】胃癌;癌前病变中图分类号:R6文献标志码:A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for gastric precancerous lesions HUANG Chang-ming ,LU Jun.Department of Gastric Surgery,Fujian Medical University Union Hospital ,Fuzhou 350001,China

Corresponding author :HUANG Chang-ming ,E-mail :hcmlr2002@https://www.docsj.com/doc/6d9298600.html, Abstract Gastric Precancerous Lesion (GPL )is a concept of pathology ,refers to the gastric mucosa pathological changes

which have the ability to malignant transformation.

Current

knowledge indicates that intestinal metaplasia and dysplasia are recognized as GPL.Early effective treatments for this condition are not currently available.The progress of

endoscopic examination technology and discovery of new biological indicator are expected to improve the GPL

diagnostic rate.The principle of treatment for GPL has not yet reached a consensus.Drug therapy,endoscopic therapy or laparoscopic surgical treatment on the basis of the eradication of helicobacter pylori

(HP)are

recommended.

Further

exploring the accurate mechanism and effective pathway of blocking GPL become gastric cancer is still the future research direction.Keywords gastric cancer ;precancerous lesion 1胃癌癌前病变概述

胃癌的发生发展是一个多阶段、多因素、多基因或蛋白参与过程。目前,Correa 等[1]提出的胃黏膜癌变模式得到普遍认可:正常胃黏膜→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肠化生→异型增生→胃癌。胃癌癌前病变(gastric precancerous lesion,GPL )是病理学概念,指较正常组织或其他病理改变更容易发生癌变的胃黏膜病理改变。胃黏膜肠化生和异型增生是较为公认的GPL,代表肿瘤性生长的起始阶段,属于浸润前阶段,若不及时治疗可能发展为浸润性癌[2-4]。但

是,也有学者认为,胃黏膜异型增生与胃癌发生关系最为密切,癌变率最高,是真正意义上的GPL [5]。文献[6-7]报

道,轻度异型增生癌变率为0~10%,9%的经内镜活检诊断

为轻度异型增生者最终确诊为重度异型增生或早期癌;而

重度异型增生的癌变率为63%~100%,77.7%内镜活检初始诊断为重度异型增生者最终被证实为胃癌。

2胃癌癌前病变的诊断策略

2.1内镜诊断常规白光内镜检查和随机活检是目前临床上筛查、诊断GPL 最常用、最重要的手段。但是,由于不同地区、不同级别的医师对病灶大体形态的观察水平和活检部位的选择标准存在较大差异,确诊的敏感性仍不尽人意,常可出现因为活检位置不当或取材过浅等原因,导致活检病理与手术病理诊断不符的情况。文献[8-9]报道,包括西方发达国家在内的在许多国家应用常规内镜检查,GPL 诊断率仅为10%~20%;我国GPL 的常规内镜检查漏诊率达5%~19%。近些年来,随着光学新技术成功应用于内镜领域,内镜观察的内容逐渐精细到胃小凹和胃黏膜微血管的水平,甚至能够做到黏膜体层扫描和组织学成像,为及时发现GPL 提供了更加可靠的手段。目前应用于GPL 诊断的内镜光学新技术包括:共聚焦激光显微内镜(CLE ),内镜窄带成像技术(NBI ),窄带成像放大内镜技术(NBI-ME ),乙酸靛胭脂染色胃镜,智能分光比色技术(FICE ),高清智能电子染

色内镜(i-Scan ),自体荧光内镜(AFI )和放大内镜等[9]。

CLE 将共聚焦激光显微镜与普通白光内镜整合在一

起,能把检测点放大1000倍,达到直接在活体内进行组织

学观察的目的,被称为“光学活检”。最新的一项研究显

示,CLE 与最终病理诊断结果一致率为82.6%(38/46),两者一致性检验Kappa 值为0.720[10];而常规内镜黏膜活检与最

作者单位: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胃外科,福建福州350001通讯作者:黄昌明,Email:hcmlr2002@https://www.docsj.com/doc/6d9298600.html,

·

·30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14年1月第34卷第1期

终病理诊断结果一致率仅为60.9%(28/46),Kappa值为0.437。可见,CLE能够实现内镜光学活检,从而较为准确地诊断GPL,这对选择治疗方案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NBI以窄谱光作为照明光进行成像,能清晰地分辨胃黏膜微小结构尤其是胃黏膜小凹和胃黏膜微血管网络的异常改变;NBI-ME能在NBI基础上对病灶局部放大近百倍,使活检更为精确。目前,关于NBI是否可以提高微小病变检出率的研究较少且存在争议[11]。有对照研究显示NBI 相比常规白光内镜,可以提高GPL的检出率,尤其是肠上皮化生的检出率[12];而且有研究将其与靛胭脂染色内镜相比[13],认为NBI判断肿瘤边缘更为准确。然而,经荟萃分析后发现在检出GPL方面,NBI相比常规白光内镜并无显著优势[14]。但令人鼓舞的是,已经有学者发现NBI-ME能提高GPL诊断率[15],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胃镜下靛胭脂染色是一项操作简单易行,价格低廉且有助于提高GPL诊断率的方法,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Li 等[16]对220例常规胃镜检查可疑癌前病变者进一步行染色胃镜检查,结果显示,乙酸靛胭脂染色胃镜对早期胃癌、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和黏膜肠化生的诊断率显著高于常规对照组。结论认为,乙酸靛胭脂染色胃镜是发现GPL有效并且经济的一种手段。

其他如FICE等能否提高GPL的检出率,目前尚缺少相关的研究,还需要更多高级别的循证医学验证。

2.2生物学指标预测胃癌的血清学指标或基因水平标记物能为临床医师及时发现GPL提供宝贵信息。目前的研究显示,血清中胃泌素17(G17)、胃蛋白酶原(PGI)、胃蛋白酶原比值(PGR)和幽门螺杆菌(HP)抗体等生物标记物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慢性萎缩性胃炎病人胃腺体萎缩的程度和范围[17]。另外有研究表明,血清胃蛋白酶原(PG)是反映胃黏膜功能和状态的良好指标,可用于胃癌的初步筛查[18]。Ling等[19]认为,肿瘤细胞中存在的线粒体DNA突变可能揭示肿瘤的发生与发展,并为胃癌的早期诊断提供可能。因此,GPL中存在的线粒体遗传不稳定性有望成为胃癌的预测指标。总之,尽管对这些生物学标记物的研究处于探索阶段,尚未显现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但随着相关研究的不断深入,可能为胃癌的发病机制提供更加丰富的理论依据,并发现提高GPL诊断率的方法,进而对胃癌进行有效的早期干预[17]。

3胃癌癌前病变防治方案的选择

3.1根除HP感染国际癌症研究中心已将HP列为第一致胃癌因子[20]。根除HP能否使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好转甚至消失,从而降低胃癌发病率一直是消化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21-22]。目前,关于根除HP能否逆转GPL报道不一。Vander等对GPL病人根除HP后随访,未发现胃黏膜异型增生和肠上皮化生有明显变化,认为GPL存在某一干预显效的临界点,一旦越过这一点,将很难逆转,出现异型增生及肠上皮化生即标志着干预显效临界点的逾越。但是,Correa等研究表明,根除HP组发生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及胃癌的风险显著低于安慰剂组,持续HP感染可使腺体萎缩及肠上皮化生进行性加重。Mabe等长期随访日本北海道地区4133例消化性溃疡病人,认为根除HP能较有效预防胃癌的发生;而且及早根治HP的十二指肠溃疡病人胃癌发病率明显低于根除HP失败的者。日本的另外一项研究显示,对已经实施内镜黏膜切除术(EMR)的早期胃癌病人进行HP根除,能降低异时性胃癌的发生率[21]。可见,尽管根除HP能否有效阻断GPL继续进展有待深入研究,但是作为一种胃癌预防手段,尽早根除HP感染仍值得推荐。

3.2内镜治疗或手术干预对轻度异型增生者可严密监测和随访,随访期间可采用化学干扰治疗(包括PPI,分化诱导剂维甲酸和丁酸钠,中医中药等)。但是对于重度异型增生,由于其发生逆转的概率较小、且在组织学上与黏膜内癌不易鉴别,因此,应采取积极治疗的态度。腺瘤型和小病灶的重度异型增生可考虑内镜下切除,而对范围较广的病灶可予外科手术切除。国内外多项研究发现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整块切除率、治愈性切除率高于EMR,且并发症发生率与EMR相比无显著增加。因此,认为采用ESD治疗GPL效果令人满意[23-25]。腹腔镜手术治疗早期胃癌较传统开腹手术具有显著的微创优势,以及相似的无复发存活率和总体存活率,已列入2010年版《日本胃癌治疗指南》。因此,对于病灶较大并高度怀疑存在胃周淋巴结转移的GPL,手术范围应达到胃癌根治术的要求,腹腔镜手术是合理的治疗手段。

3.3祖国医学有研究显示,中医药在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及异型增生方面取得了良好疗效[26]。王文等[27]用益气健脾养阴药为主的益胃冲剂治疗GPL大鼠,发现中药治疗组黏膜变薄、腺体萎缩、炎细胞浸润、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的发生率较模型组明显改善(P<0.01)。

3.4饮食和生活习惯GPL的发生受多种饮食因素和生活习惯影响。文献[28-29]研究显示,高盐饮食、食用高亚硝胺含量食品或加工肉制品等均可增加GPL发生的危险;而食用富含维生素C和番茄红素的食物,增加维生素E和微量元素硒的摄入均可降低GPL风险。Christian等[3]报道,某些特定的口腔状态(如牙龈出血)或健康习惯(如使用牙线)与GPL的发生相关,而且这种关联在HP阳性的病人中更为明显。此外,文献[30-31]研究表明,牙龈周围的某些致病菌(如防线杆菌能分泌白介素1α、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能导致全身性的慢性炎性反应,这些炎性反应能增加胃癌的发生率。而日本和土耳其的研究则显示,刷牙次数较少、牙齿缺失或使用义齿的人群更易罹患胃癌[32-33]。

4展望

关于GPL的发生、发展及逆转机制远未阐明,为提高胃癌的一、二级预防水平,今后仍需进一步深入基础研究、

·

·31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14年1月第34卷第1期临床研究和流行病学研究。(1)目前的科研焦点大多集中在某一个阶段一个或几个基因蛋白的作用和相关性,尚缺乏从GPL 演变成胃癌的纵向动态研究基因或蛋白的变化和相互作用。因此,不能勾画出整个胃癌起源过程中各种因子相互作用清晰的网络结构,这是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和基础科研努力的方向。(2)尽管胃癌是常见病,但仍缺乏具备较高诊断价值的血清学指标或基因水平标记物,需要大量的研究继续不断探索。(3)目前,临床实践中存在样本取材不规范、诊断标准不统一及质量控制不严格等情况,严重影响研究结果的可信度、准确性及可比性,这也是在今后需要规范的重要内容。(4)在流行病学方面,应坚持长期随访和追踪HP 感染病人,继续寻找有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促进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逆转的新药物及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5)我国的胃癌分布存在明显区域性,科研能力及临床研究水平也参差不齐。因此,应加强不同地区密切合作,开展多中心的联合研究,寻求高级别的询证学证据。参考文献[1]Correa P,Piazuelo MB.Natural history of helicobacter pylori in-fection [J ].Dig Liv Dis,2008,40(3):490-496.[2]房殿春.胃黏膜癌前病变的研究进展[J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13,18(2):87-90.[3]Christian RS,Fritz F,Yihong Li,et al.Association between oral health and gastric precancerous lesions [J ].Carcinogenesis,2012,33(2):399-403.[4]Correa P,Piazuelo MB.The gastric precancerous cascade [J ].J Dig Dis,2012,13(1):2-9.[5]Takuji G,Hironofi Y,Roy MS.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 of early gastric cancer [J ].J Gastroenterology,2006,4l(1):10.[6]Nishida T,Tsutsui S,Kato M,et al.Treatment strategy for gastric non-invasive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diagnosed by endoscopic biopsy [J ].World J Gastrointest Pathophysiol,2011,2(6):93-99.[7]Wu W,Wu YL,Zhu YB,et al.Endoscopic features predictive of gastric cancer in superficial lesions with biopsy-proven high grade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J ].World J Gastroenterol,2009,15(4):489-495.[8]Tan YK,Fielding JW.Early diagnosis of early gastric cancer [J ].Eur J Gastroenterol Hepatol,2006,18(8):821-829.[9]Kaise M,Kato M,Tajiri H.High-definition endoscopy and magni-fying endoscogy combined with narrow band imaging in gastric cancer [J ].Gastroenteml Clin North Am,2010,39(4):771-784.[10]范晓飞,薛寒冰,赵韫嘉,等.共聚焦激光显微内镜与胃黏膜活检诊断早期胃癌及其癌前病变的对比研究[J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13,30(7):365-368.[11]Uedo N,Fujishiro M,Goda K,et al.Role of narrow band imaging for diagnosis of early-stage esophagogastric cancer:current con-sensus of experienced endoscopists in asia-pacific region [J ].Dig Endosc,2011,23(suppl 1):58-71.[12]Ang TL,Fock KM,Teo EK,et al.The diagnostic utility of narrow band imaging magnifying endoscogy in clinical practice in a population with intermediate gastric cancer risk [J ].Eur J Gas-tro Hepa,2012,24(4):362-367.[13]Kiyotoki S,Nishikawa J,Satake M,et https://www.docsj.com/doc/6d9298600.html,efulness of magnify-ing endoscopy with narrow-band imaging for determining gas-tric tumormargin [J ].J Gastro Hepa,2010,25(10):1636-1641.[14]Curvers WL,van den Broek FJ,Reitsma JB,et al.Systematic re-view of narrow-band imaging for the detection and differentia-

tion of abnormatities in the esophagus and stomach(with video)[J ].Gastro Endo,2009,69(2):307-317.

[15]邓万银,何利平,梁玮,等.窄带放大内镜对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的观察研究[J ].中国肿瘤临床,2012,39(19):1415-1417.[16]Li Xueliang,Jie Sha,Lin Lin,et al.Chromoendoscopy with indi-go carmine dye added to acetic acid in the diagnosis of early gastric cancer and precancerou lesion [J ].Gastro Endo,2011,73(4S ):225.

[17]刘中娟,程歆琦,郭子建,等.胃癌癌前病变相关标志物的检

测.国际肿瘤学杂志,2013,40(2):134-137.[18]Mukoubayashi C,Yanaoka K,Ohata H,et a1.Serum pepsinc-

gen and gastric cancer screening [J ].Intem Med,2007,46(2):261-266.

[19]Xian LL,Dian CF,Rong QW,et al.Mitochondrial 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 in gastric cancer and its precancerous lesions [J ].

World J Gastroenterol ,2004,10(6):800-803.[20]伍冬梅,李春鸣,张赟.幽门螺杆菌感染、端粒酶活性与胃癌、癌前病变关系的研究[J ].重庆医学,2011,40(14):

1386-1370.[21]Kato M,Asaka M,Ono S,et al.Eradication of Helicobacter py-

lori for primary gastric cancer and secondary gastric cancer af-ter 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 [J ].J Gastroenterol,2007,42(suppl 17):16-20.

[22]徐灿霞,贾燕,杨文斌,等.胃癌和癌前病变患者细胞间隙连接改变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系[J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08,33(4):338-342.

[23]Hirasawa K,Kokawa A,Oka H,et al.Superficial adenocanfi-noma of the esophagogastric junction:long-term results of 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J ].Gastrointest Endosc,2010,72(5):960-966.

[24]Cho KB,Jeon WJ,Kim JJ.Worldwide experiences of 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not just Eastern acrobatics [J ].

World J Gastroenterol,2011,17(21):2611-2617.[25]吕瑛,张晓琦,周晓亮,等.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和内镜黏膜切除术治疗胃食管连接部癌前病变及早癌的疗效比较[J ].中

华消化内镜杂志,2012,29(5):243-246.[26]Lu lan,Jin Jianjun.Development of study for precancerous le-sion of gastric cancer [J ].J Henan Univ Sei Tech(Med Sci),

2009,27(1):76-78.[27]王文,夏天,张仲海,等.益胃冲剂对胃癌癌前病变、大鼠黏(下转36页)·

·32

早期胃癌的诊断和治疗

早期胃癌的诊断和治疗 发表时间:2014-07-23T14:16:49.29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4年第19期供稿作者:张亚娟[导读] 胃癌是我国主要的恶性肿瘤之一,占所有恶性肿瘤发病率的第2位。 张亚娟 (黑龙江省大庆市让胡路区人民医院 163000) 【中图分类号】R7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4)19-0131-01 胃癌是我国主要的恶性肿瘤之一,占所有恶性肿瘤发病率的第2位。如何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提高胃癌的早期诊断水平,是改善胃癌预后的关键。目前,随着电子技术、超声技术等高新技术在胃镜中的应用和诊断技术的提高,早期胃癌的诊断和治疗日益得到重视,早期胃癌的内镜下发现率和治疗率在逐年升高。目前胃镜不仅已成为诊断早期胃癌的最重要工具,而且也是早期胃癌治疗的重要手段。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我院选取2012年1至2013年6月对60例早期胃癌患者行内镜治疗,男性45例,女性15例,年龄37-60岁。上腹部不适、疼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恶病质等。 1.2早期胃癌的治疗 1.2.1内镜下切除治疗大量临床病理学研究表明,浸润深度为m层(包括m1、m2、m3)的黏膜内癌几乎均不伴有淋巴结转移,sm.癌发生淋巴结转移的几率也极低,所以对于浸润深度为m1、m2、m3及sm1的胃癌有可能在内镜下将肿瘤病灶切除而获得痊愈;但sm2以深的胃癌发生淋巴结转移的几率明显增高,不适合内镜治疗[1]。 常用方法有内镜下黏膜切除、黏膜分割切除术和黏膜下切开剥离术。可根据早期胃癌不同类型可选择应用不同的手术方法。EMR适应证:①病理特征为高分化或中分化腺癌、乳头状腺癌的微小癌;②直径<2cm的I型、Ⅱa型病变;③直径小于1cm的Ⅱb、Ⅱc 型病变且无溃疡;④无静脉和淋巴结转移。⑤癌肿>2cm的高龄或全身状况不能耐受手术或拒绝手术者。ESD适用于直径>2cm或有溃疡形成而不推荐进行EMR治疗,或经EMR治疗后复发的患者。优点为可以一次性地整片切除较大范围的病灶,可以保证给病理医生提供完整的标本,利于准确地分析病变部位是否完全切除(广度及深度)、局部淋巴结或脉管有无转移;而且可以降低肿瘤的局部遗残率及术后再发率,因为有统计资料分析显示,分片切除法的肿瘤局部遗残率、再发率要较一次性切除法为高。ESD的缺点为对操作者的技术要求较高;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如穿孔、出血;手术时间较长,即使操作熟练者切除直径2cm大小病灶也需花费1h左右时间。 在对早期胃癌施行内镜治疗时,由于内镜下对病灶范围、肿瘤细胞浸润深度的术前判断可能未必非常精确,所以对切除标本进行详细的病理学检查是极其重要的,检查内容包括组织学类型、肿瘤浸润深度、深部断端有无癌细胞残留、水平断端有无癌细胞残留、有无淋巴管转移、有无脉管转移等,必要时根据检查结果及时追加再次内镜下手术或转外科手术治疗。 1.2.2内镜下非切除治疗可根据病灶情况选用以下治疗:①内镜下氩气刀(APC)烧灼治疗。②内镜下光动力学治疗。③内镜下激光治疗。④内镜下微波治疗等。但是由于这些方法不能提供手术标本帮助分析所行治疗是否完全彻底,因此近来多不主张使用[2]。 2 结果 经我院积极治疗后,60例患者中,病情明显好转55例,3例患者病情好转,2例患者病情得到稳定。 3 讨论 各国学者在影响早期胃癌预后的因素方面作了大量的实验研究和临床总结。目前大多数学者认为Ⅱc+Ⅲ,Ⅱc型的早期胃癌的生存期差异较大,从数年至10余年不等。早期胃癌的手术切除预后很好,黏膜内癌的5年生存率90%以上,黏膜下癌5年生存率80%~90%。黏膜内癌生存期最长可为20年,而肿瘤穿透黏膜下层,预期生存期为1年。另外,淋巴结转移得越远、个数越多者预后越差。有人观察到少数早期胃癌经5~10年仍不演进为进展期胃癌。 胃癌起源于胃黏膜上皮,随着病情的进展,逐渐向胃壁深层浸润、增殖。根据癌细胞在胃壁的浸润深度,胃癌可分为m癌(癌细胞限于黏膜层)、sm癌(癌细胞浸润至黏膜下层)、mp癌(癌细胞浸润至固有肌层)、ss癌(癌细胞浸润穿过固有肌层,到达浆膜下层)、s癌(癌细胞浸润至浆膜下层)、se癌(癌细胞浸润穿过浆膜下层)、si癌(癌细胞扩散至腹膜)。 早期胃癌的概念由日本内镜学会最早(1962年)提出后一直沿用至今,定义为癌细胞浸润深度局限于黏膜或黏膜下层的胃癌,无论肿瘤大小及有无淋巴结转移。癌肿浸润至固有肌层但未穿透固有肌层者称中期胃癌;浸润到浆膜层或浆膜外时称晚期胃癌;中期胃癌和晚期胃癌统称为进展期胃癌[3]。早期胃癌(EGC)又分为黏膜层癌及黏膜下层癌。近年来,为适应内镜下治疗的需要,又根据癌细胞浸润深度,将黏膜层癌分为黏膜浅层癌(m1)、黏膜中层癌(m2)、黏膜深层癌(m3);将黏膜下层癌分为黏膜下浅层癌(sm1)、黏膜下中层癌(sm2)、黏膜下深层癌(sm3)。以上分类的概念在掌握手术适应证时较为重要。 参考文献 [1]刘厚钰,姚礼庆.现代内镜学.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2001,5. [2]余娜,蔡田豪.早期胃癌的内镜表现与病理关系.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01,5:361. [3]郭强.早期胃癌的内镜诊断及治疗现状.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01,1:62.

内科学第六章--胃癌

第六章胃癌 胃癌(gastric cancer)系指源于胃黏膜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主要是胃腺癌。胃癌占胃部恶性肿瘤的95%以上。2008年全球新诊断出胃癌近100万例,病死人数74万,分别居全部恶性肿瘤诊断病例的第4位和恶性肿瘤病死率的第2位。虽然胃癌全球总发病率有所下降,但2/3胃病例分布在发展中国家。地理分布上,以日本、中国等东亚国家高发。胃癌在我国仍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在不同地区之间有很大差异,北方高于南方,农村高于城市。男性胃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高于女性,55 - 70岁为高发年龄段。全国平均年死亡率约为16/10万(男性21/10万,女性10/10万),近年死亡率下降并不明显。 【病因和发病机制】 在不良环境、饮食及Hp等多种因素作用下,COX-2及生长因子(表皮生长因子、转化生长因子-a等介导发生持续慢性炎症,按照Correa描述的肠型胃癌的发生顺序,由慢性炎症一萎缩性胃炎一萎缩性胃炎伴肠化一异型增生而逐渐向胃癌演变。在此过程中,胃黏膜细胞增殖和凋亡之间的正常动态平衡被打破,基因发生突变;与胃癌发生相关的癌基因,如ras基因、c-myc和bcl-2舌化;抑癌基因包括野生型p53、APC、DCC等受抑,胃上皮细胞过度增殖又不能启动稠亡信号,逐渐进展为胃癌。 (一)环境和饮食因素

第一代到美国的日本移民胃癌发病率下降约25%,第二代下降约50%,至第三代发生胃癌的危险性与当地美国居民相当。故环境因素在胃癌发生中起重要作用。此外火山岩地带、高泥碳土壤、水土含硝酸盐过多、微量元素比例失调或化学污染等可直接或间接经饮食途径参与胃癌的发生。 流行病学研究提示,多吃新鲜水果和蔬菜可降低胃癌的发生。经常食用霉变食品、咸菜、腌制烟熏食品以及过多摄人食盐,可增加危险性。长期食用含硝酸盐较高的食物后,硝酸盐在胃内被细菌还原成亚硝酸盐,再与胺结合生成致癌物亚硝胺。此外,慢性胃炎及胃部分切除者胃酸分泌减少有利于胃内细菌繁殖。老年人因泌酸腺体萎缩常有胃酸分泌不足,有利于细菌生长。胃内增加的细菌可促进亚硝酸盐类致癌物质产生,长期作用于胃黏膜将导致癌变。 (二)感染因素 Hp感染与胃癌有共同的流行病学特点,胃癌高发区人群Hp感染率高;Hp抗体阳性人群发出胃癌的危险性高于阴性人群。1994年世界卫生组织下属的国际癌肿研究机构将Hp感染定为人类I类(即肯定的)致癌原。此外,EB病毒和其他感染因素也可能参与胃癌的发生。 (三)遗传因素 胃癌有明显的家族聚集倾向,家族发病率高于人群2 -3倍。这可

胃癌癌前病变的分级与诊断标准

胃癌癌前病变的分级与诊断标准 为了解决癌前病变的一些术语如异型增生、不典型增生、原位癌和上皮内非浸润性肿瘤等在使用上的混乱,世界卫生组织(WHO)工作小组采用了“上皮内瘤变”这一术语来表述上皮浸润前的肿瘤性改变。上皮内瘤变包括组织结构和细胞形态两方面的异常:结构异常指上皮排列紊乱、细胞极性消失;细胞形态异常指细胞核不规则、染色质深染、核质比增高以及核分裂活性增加等。上皮内瘤变是多种基因发生改变的结果,具有进展为浸润性癌和转移癌的可能。异型增生、上皮内瘤变和上皮内非浸润性肿瘤可视为同义词,它们均指一种存在于上皮细胞明确的非浸润性、肿瘤性改变,目前均应用于病理学诊断。 ★西安国医肿瘤医院★专家解释说:上皮内瘤变形态学诊断标准受主观因素影响较大,长期以来难以形成一个统一的标准。为了解决这一问题,WHO工作小组参考了胃黏膜上皮异型增生的Padova和Vienna国际分类,制定了胃上皮内瘤变的病理形态学分级标准,以指导临床和基础研究工作。 (一)不确定的上皮内瘤变(Indefinite IN) 有时,某些病例特别是胃镜活检标本难以确定是肿瘤性病变还是非肿瘤性病变,这类病变发生的重要原因,是NSAID导致的黏膜损伤或胃酸引起的表浅糜烂/溃疡后的再生修复。此时,一部分病例可以通过深切、再取材或消除可能导致细胞增殖的刺激因素后得到确诊,但的确存在一部分诊断为上皮内瘤变依据不够充分但又有怀疑的病例。这类病变可归人“不确定的上皮内瘤变”。 不确定的上皮内瘤变分为两类:小凹增生(foveolar hyperproliferation)和增生性肠化(hyperproliferative intestinal mctaplasia)。小凹增生表现为腺体扭曲、形状不规则,上皮细胞黏液分泌减少、核质比增高以及细胞核极性的消失;细胞核增大,圆形或卵圆形,染色质深染并可见分裂象。这些形态学上类似上皮内瘤变的细胞通常位于腺颈部,而表面的上皮细胞正常。增生性肠化病灶腺体密集,细胞核增大、深染、呈圆形或高柱状,常位于细胞基底部,有时可见到核仁。这种改变局限于黏膜深部腺体,而黏膜表面则为形态正常的肠化腺体。以上两种病灶形态学异常由黏膜深部到表面逐渐减轻的现象称为“上皮的梯度成熟”,是“不确定的上皮内瘤变”的诊断要点。 对存在“不确定的上皮内瘤变”的患者,进行定期的随访即可,反应性增生

内科学题库胃癌

内科学题库胃癌 单选题 1、胃癌最常见的部位是: A.胃底 B.胃小弯 C.贲门 D.胃窦 E.胃体 (标答:D) 2、不属于胃癌癌前病变的是: A. 慢性萎缩性胃炎伴不典型增生 B. 恶性贫血伴有显著胃腺体萎缩 C. 毕Ⅱ式胃切除术厚并发胆汁反流性残胃炎 D. 胃溃疡直径>2.5cm者 E. 胃结石 (标答:E) 3、胃癌最常见的症状是: A. 食欲不振 B. 恶心、呕吐 C. 上腹部疼痛 D. 消瘦 E. 低热

(标答:C) 4、患者,男,45岁。原有胃溃疡病史15年,近2个月来上腹疼痛的节律性消失,使用制酸剂疗效不佳,目前最有价值的检查是: A. 胃镜 B. X线钡餐 C. 大便潜血 D. 幽门螺杆菌检查 E. B超 (标答:A) 5、进展期胃癌,癌性病变弥漫浸润者称为: A. 皮革胃 B. 息肉样型 C. 硬癌 D. 溃疡型 E. 菜花样型 (标答:A) 6、胃癌的淋巴转移部位多在: A. 左锁骨下淋巴结 B. 右锁骨上淋巴结 C. 左锁骨上淋巴结 D. 右锁骨下淋巴结

E. 左腋下淋巴结 (标答:C) 7、胃癌导致女性卵巢Krukenberg肿瘤的转移方式是: A. 直接蔓延 B. 淋巴转移 C. 血循转移 D. 种植转移 E. 弥漫转移 (标答:D) 8、胃癌的主要体征是: A. 淋巴结肿大 B. 腹水 C. 伴癌综合征 D. 腹部肿块 E. Krukenberg肿瘤 (标答:D) 9、属于胃癌伴癌综合征的是: A. 持续低热 B. 血栓性静脉炎 C. Horner综合症 D. 出血倾向 E. 肝掌

(标答:B) 填空题 1、_____________是目前唯一有可能根治胃癌的手段,而________________治疗具有直接、有效、不良反应小等特点,对不能耐受手术者,也能取得良好的疗效。 (标答:手术治疗内镜下治疗,) 2、凡年龄在40岁以上,出现不明原因的_______________、食欲不振、_____________,应警惕胃癌的可能性。 (标答:上腹部不适体重明显减轻) 3、胃癌的病理分型包括:_______________、未分化腺癌、_______________、特殊类型。 (标答:腺癌印戒细胞癌) 4、_______________是筛选胃癌的首选方法。 (标答:粪便隐血) 5、_______________检查是诊断早期胃癌的首选方法。 (标答:胃镜) 名词解释 1、进展型胃癌: 标答:是胃癌按照形态学分类中的一种,即中晚期胃癌,癌性病变侵及肌层及全层,常伴转移。

胃癌的癌前病变有哪些

胃癌的癌前病变有哪些 癌前病变,是指从正常组织到发生癌变的中间阶段。可以说,癌前病变离癌症只有一步之遥了。因此,在癌症的预防当中,癌前病变是格外需要我们关注的。预防胃癌的癌前病变可以服用人参皂苷Rh2(护命素)含量为%的今幸胶囊来控制病情发展,抑制癌细胞的生长增殖,防止肿瘤扩散转移。那么,胃癌的癌前病变到底有哪些呢 慢性萎缩性胃炎 从我国胃癌高发地区的人群调查显示,胃癌死亡率与慢性萎缩性胃炎患病率水平之间呈等级正相关。高发区慢性萎缩性胃炎程度越重,肠上皮化生检出率就越高。国内资料显示,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胃癌发生率为4~%;而国外资料报道为~10%。 胃息肉 胃息肉癌变的癌变率与有无不典型增生有很大的关系。腺瘤性息肉有不同程度的不典型增生,其有三种病理类型:管状腺瘤癌变率约10%、绒毛状又称乳头状腺瘤癌变率高达50%-70%、混合型腺瘤居于两种之间。而增生性息肉属于腺体增生延长,绝大多数无不典型增生,癌变率只有%。 残胃 残胃作为一种癌前状态,它与胃癌的关系也一直受到重视。残胃癌的定义尚不统一。一般主张,因良性病变做胃大部切除术后10年以上在残胃发生的癌。残胃患者胃癌的发生率是健康人2-12倍,而比服药治疗胃病者高2-4倍。 恶性贫血 贫血是由于各种不同原因引起体内储存铁缺乏,影响细胞的血红素合成而发生的,也是就说贫血本就伴有铁缺乏。而铁元素缺乏,易导致舌、食管、胃和小肠黏膜慢性萎缩,使胃酸过低或缺乏。其后果是大量细菌在胃内聚集、繁殖,并且使摄入体内的硝酸盐与胃内胺类物质合成强致癌物亚硝胺,进而导致了胃癌的发生。因此,恶性贫血被列为胃癌癌前病变的一种。 胃溃疡 当胃溃疡反复发作时,胃黏膜反复受到破损刺激,就可能会恶变,发生胃癌。据《新英

80%的早期胃癌都没有症状

80%的早期胃癌都没有症状 *导读:在我国常见的癌症中,胃癌的死亡率仅次于肺癌,肝癌和肠癌居于第四位,是名副其实的“超级杀手”。随着现代工作节奏的加快和人们生活规律的一些紊乱,胃癌发病率正在呈现出一种上升的趋势。为了让大家对胃癌有进一步的了解,真正懂得胃癌的预防,我们采访了北京肿瘤医院的主任医师、胃癌专家季加孚教授。…… 在我国常见的癌症中,胃癌的死亡率仅次于肺癌,肝癌和肠癌居于第四位,是名副其实的“超级杀手”。随着现代工作节奏的加快和人们生活规律的一些紊乱,胃癌发病率正在呈现出一种上升的趋势。为了让大家对胃癌有进一步的了解,真正懂得胃癌的预防,我们采访了北京肿瘤医院的主任医师、胃癌专家季加孚教授。 烟客们,小心胃癌! 人们一般都只会想到:吸烟容易得肺癌。季加孚教授告诉大家,其实吸烟对胃癌的发病也有一定作用。 据美国癌症学会研究,与不吸烟的男性相比,目前正在吸烟和吸雪茄的男性人群,胃癌死亡的几率要高得多;以前曾经吸烟的男性和以前曾经、或目前正在使用一种以上烟草制品的男性,胃癌死亡危险也增加。女性正在吸烟或曾经吸烟者,胃癌死亡危险也显着增加。可见,胃癌是一种烟草相关癌症。 季教授说,烟雾中含有苯并芘、多环芳香烃、二苯并卡唑等多种

致癌或促癌物质,除了直接受到“熏陶”的肺部外,像胃等器官也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同时,这些烟草及其产生的烟雾会对吸烟者及其周围的人造成严重的伤害,所以,戒烟是一件利己利人的好事。 名副其实的隐形杀手 说胃癌是隐形杀手,季教授认为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早期胃癌患者,80%没有症状,少数患者即使有症状也是一些非典型性症状,如食欲不振、早饱、腹部不适等。这极易同一些胃炎、胃溃疡等胃病相混淆。季教授特别提醒大家,千万不要自以为是,简单地根据一些症状来判断自己的病是胃炎或者胃溃疡,自己到药店买药治疗。这是非常不科学的,极有可能影响对胃癌的及时治疗。 第二,以“胃外”表现为主的胃癌,易被忽视而误事。胃癌的“胃外”表现主要有:1、以卵巢转移为首发表现。胃肠道的症状不明显。2、以肝转移为首发表现。据调查,胃癌的肝转移率为45.9%——46.5%。3、以体表淋巴结肿大为首发表现,而后才追查出胃癌。 可别轻视胃癌的遗传性 拿破仑,是法国历代皇帝中最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物之一。据历史记载,拿破仑一家三代人中大多死于胃癌:祖父死于胃癌;父亲死于胃癌;三个妹妹也均患胃癌;他本人也于1821年死于胃癌。这引起了医学界对胃癌遗传性的关注。作为一种比较严重的肿瘤

胃癌分型

众所周知胃癌在我国十分常见,然而胃癌还可分为不同的类型,不同类型的治疗措施各不相同。早期胃癌是指局限而深度不超过粘膜下层的胃癌,且不论其有无局部淋巴结转移。进展期胃癌深度超过粘膜下层,已侵入肌层者称中期,已侵及浆膜层或浆膜层外组织者称晚期。胃癌可发生于胃的任何部位,半数以上发生于胃窦部、胃小弯及前后壁,其次在贲门部,胃体区相对较少。 一、具体形态分型 胃的任何部位皆可发生胃癌,胃窦部最常见(48.8%~52.5%),大弯、小弯、前壁、后壁皆可受累,其次是贲门部(16.1%~20.6%),胃体部和累及全胃者相对较少(7%~16.6%)。胃癌多为单发,少数也可多发。 胃癌发病起始于黏膜上皮层,多为单中心发生,少数为多中心发生。后者也多因相距不远逐渐发展融合成一个癌灶,偶形成双癌。癌灶逐渐发展,同时向水平方向和深层浸润和扩散,逐渐累及胃壁各层甚至周围脏器,也可通过多种途径转移。病期早期对疗效和预后的影响很大。 按照胃癌侵犯胃壁的深浅,被分为早期胃癌与进展期胃癌。侵犯深度不超过黏膜下层者称早期胃癌,侵至肌层者称中期胃癌,侵及浆膜及浆膜以外者称晚期胃癌,中、晚期胃癌合称进展期胃癌。 (1)早期胃癌:是指癌组织局限于胃黏膜或黏膜下层的胃癌,不论其有无淋巴结转移。它的最大直径一般在5cm以下,直径小于1cm的称小胃癌,小于0.5cm称微小胃癌。原位癌是指未突破固有膜的癌肿也属早期胃癌,但难于识别。 ①日本早期胃癌分型:1962年日本早期胃癌大体形态分为3型:隆起型、浅表型和凹陷型。 A、隆起型(Ⅰ型):肿瘤表面呈结节状隆起或息肉状,边界清楚,高出周围黏膜约2倍以上。 B、表浅型(Ⅱ型):肿瘤表面高低与周围黏膜差别不甚大,癌灶较平坦,无明显隆起和凹陷,依其隆起或凹陷的程度又分3个亚型。 表浅隆起型(Ⅱa):肿瘤隆起高度不超过周围黏膜厚度的2倍。 表浅平坦型(Ⅱb):癌灶与周围黏膜同高。表面无隆起或凹陷。 表面凹陷型(Ⅱc):癌灶较周围黏膜稍凹陷,侵犯深度不超过黏膜厚度。 C、凹陷型(Ⅲ):癌灶明显凹陷,不超过黏膜下层。 根据上述各型特点,还可分出各种混合型如Ⅱa+Ⅱb、Ⅱc+Ⅱa、Ⅱb+Ⅱc、Ⅱc+Ⅲ、Ⅲ+Ⅱc 等。 ②我国分型:我国也分3型,即隆起型,癌肿呈息肉样隆起,高出胃黏膜5mm以上,有蒂或无蒂,原发或继发于息肉者。将日本分型的Ⅰ型、Ⅱa型和Ⅱa型为主的复合型皆归在此型。浅表型又称胃炎型或平坦型,只相当Ⅱb型,根据病灶范围大小又分2个亚型,即局限型(直径<4cm)和广泛型(直径>4cm),并将其划在特殊类型中。凹陷型则包括了Ⅱc型、Ⅲ型和以其为主的复合

胃癌试题(单选、多选)

单选题 21、某患者因胃癌行胃大部切除术,术后第一天出生命体征外,护理应注意观察护理重点是() A 神志 B伤口敷料 C肠鸣音 D腹胀 E胃管引流液 22、胃癌的主要并发症除外() A大出血 B感染 C幽门梗阻 D贲门梗阻 E胃穿孔 23、患者男性48岁,胃癌根治术一个月,今日复诊时自诉进食半小时内出现心悸、出汗、面色苍白和头痛,上腹部饱涨和不适等。对其进行健康教育,不恰当的内容是() A饮食方面少食多餐 B用餐时间限制饮水喝汤 C用餐后宜活动20分钟后休息 D易进低碳水化合物高蛋白饮食 E避免过甜过浓的流质饮食 24、患者男45岁。因胃癌行胃大部分切除术后13天,痊愈出院,正确的出院指导是() A进流质饮食 B绝对卧床休息 C经常消毒伤口 D定期回院复查 E定期针灸治疗 25、诊断早期胃癌的有效方法是() A纤维胃镜检查 B X线钡餐检查 C腹部超声 D螺旋CT E实验室检查 26、胃癌肿瘤破溃血管后可有() A呕血和黑便 B上腹隐痛 C胸骨后疼痛 D进食后哽咽感 E食欲减退 27、有助于胃癌的诊断和术前临床分期是() A纤维胃镜检查 B X线钡餐检查 C螺旋CT D腹部超声 E实验室检查 28、患者女性48岁,吞咽困难3个月,现尚能进食半流食饮食。查体:锁骨上

未触及肿大淋巴结患者行部分胃切除术。术后第8天,患者出现呼吸困难、胸腔积液、高热、血白细胞计数升高。护士应首先考虑出现的并发症是()A吻合口瘘 B肺不张 C吻合口狭窄 D胃排空障碍 E感染 29、胃癌的好发部位是() A胃窦、胃小弯及前后壁 B贲门 C胃体 D胃大弯 E幽门 30、幽门附近的胃癌可有()的表现。 A呕吐宿食 B嗳气 C反酸 E呃逆 E进行性哽咽感 答案: 21-30 EBBAAACAAA 多选题 6、提高胃癌早期诊断率的关键性联合检查的手段为() A.钡餐检查 B.纤维胃镜 C.胃镜细胞学检查 D.胃液分析 E.B超检查 7、常见的胃窦癌根治术切除范围是() A.小弯侧切除线距癌肿上缘6~8cm B.大弯侧切除点位于脾门下 C.下缘达幽门下2~3cm D.上缘达食道 E.下缘达幽门管 8、溃疡型胃癌X线钡透的特点是:() A.龛影>2.5cm B.龛影边缘不整齐 C.龛影突出胃腔之外

胃癌的诊断与治疗

胃癌的诊断与治疗 发表时间:2011-06-10T11:20:43.93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1年第11期供稿作者:郭志刚 [导读] 胃癌(gastric carcinoma)是全世界及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居消化道肿瘤之首。 郭志刚 (黑龙江省孙吴县辰清镇卫生院 164200) 【中图分类号】R73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 (2011)11-0196-02 【摘要】胃癌(gastric carcinoma)是全世界及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居消化道肿瘤之首。目的讨论胃癌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与辅助检查结果进行诊断与治疗。结论当前我国胃癌早期诊断率仍较低,提高胃癌早期发现及诊断水平是提高胃癌疗效的关键。 【关键词】胃癌诊断治疗 胃癌(gastric carcinoma)是全世界及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居消化道肿瘤之首。当前我国胃癌早期诊断率仍较低,提高胃癌早期发现及诊断水平是提高胃癌疗效的关键。 【病因和发病机制】 1.病因及危险因素胃癌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 (1)亚硝基化合物:自然界存在大量的亚硝基化合物前体,在一定条件下在胃内还原为亚硝酸盐,生成较多的亚硝基化合物。 (2)多环芳烃化合物:有食用较多熏制食物的地区,如冰岛是胃癌的高发地区。 (3)幽门螺杆菌:幽门螺杆菌并非胃癌的直接致癌物,而是通过对胃黏膜的损伤促进病变的发展。 (4)饮食因素及吸烟:吸烟本身无致癌作用,但其造成的胃黏膜损伤使其易患性增加。而高盐饮食、低蛋白饮食、较少进食新鲜蔬菜和水果则能增加患胃癌的危险性。 (5)遗传因素:胃癌在少数家庭显示有聚集性,提示遗传与胃癌有关。 2.癌前病变及癌前状态 (1)慢性萎缩性胃炎:以胃黏膜腺体萎缩、减少为主要特征,常伴有不同程度的肠上皮化生。慢性萎缩性胃炎分A、B两型,A型主要病变在胃体胃底,常因缺乏内因子而伴有恶性贫血,发病与自身免疫有关,具有遗传倾向。B型病变以胃窦为主,在胃癌高发区成年人中有较高的患病率,并常伴有胃黏膜上皮肠化生和胃黏膜上皮异型性增生。胃黏膜的肠上皮化生分为两类,即小肠型和结肠型,其中结肠型与胃癌关系更密切。胃黏膜上皮异型性增生:分为轻、中、重三级。重度与分化较高的胃癌不易区分。 (2)胃溃疡与胃癌:目前认为胃溃疡可以癌变,癌变率在1%~5%。癌多发生在溃疡边缘反复损伤和修复的组织。 (3)残胃与残胃癌:胃切除术后10~20年残胃发生的原发癌称残胃癌。萎缩性胃炎、肠化、或假幽门腺化生、腺体囊性扩张及异型增生,这些病变以吻合口最为明显。上述病变的发生与十二指肠液和胆汁反流入胃有关。 (4)胃息肉与胃癌:胃息肉分为非肿瘤性和肿瘤型两类。非肿瘤性息肉包括炎性息肉和增生息肉,细胞分化良好,很少出现肠化和异型增生,恶变率仅1%左右。肿瘤型息肉也称腺瘤型息肉,占胃息肉的10%~25%,其个数、形态、大小表现不一。癌变率为15%~40%,直径大于2cm者癌变率较高。 【临床表现】 1.症状胃癌的早期常无特异性症状,甚至毫无症状,随着肿瘤进展,影响胃的功能时出现较明显的症状。胃癌的症状并非胃癌所特有,常与胃炎、溃疡病等胃的慢性疾患相似。 腹痛是胃癌最常见的症状。伴有食欲缺乏、消瘦、乏力,晚期大多明显消瘦、贫血、营养不良、水肿、全身衰竭。恶心呕吐,早期可能仅有进食后饱胀及轻度恶心感,随着病情进展而发生吞咽困难。胃窦部肿瘤可引起幽门梗阻,呕吐有腐败臭味的宿食。出血和黑粪也可在早期出现,少量出血时仅有粪潜血阳性,出血量较大时可以呕血及便血。 2.体征一般胃癌尤其早期胃癌,常无明显体征,可有上腹部深压痛。出现上腹部肿块、直肠前触及肿块、脐部肿块、锁骨上淋巴肿大、腹水、肝大、黄疸等是胃癌晚期或已出现转移的体征。 【诊断和鉴别诊断】 1.诊断胃镜检查可发现早期胃癌,开展普查是提高早期胃癌诊断的有效方法。 2.鉴别诊断胃癌与溃疡难以从症状上做出鉴别。必须依赖钡剂检查和内镜检查。 【治疗】 1.外科治疗是治疗胃癌的主要手段,也是目前治愈胃癌的唯一手段。 2.化学药物治疗早期胃癌且不伴有任何转移者,手术后一般不需要化疗。晚期胃癌或其他原因不能手术者,化疗只能缓解症状,延长生命,而不能达到根治的目的。 3.胃癌放射治疗胃癌对放射线不敏感,可配合手术治疗。 4.胃癌内镜治疗 【转院要求】临床上高度怀疑或出现并发症应立即转上一级医院以明确诊断,从而确定治疗方案。 【预后及病人教育】 1.养成良好的生活饮食习惯,根除幽门螺杆菌,积极治疗溃疡病。 2.胃癌的预后取决于确诊时病期的早晚和治疗是否妥当。影响预后的因素包括肿瘤浸润的深度、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淋巴结清除、年龄及癌组织的类型。①一般认为早期胃癌治疗后5年存活率大于90%,侵犯肌层的5年生存率约为70%,侵犯浆膜层者为20 %。②胃癌的手术疗效与淋巴结的转移关系密切。有淋巴结转移者,5年生存率为11%~22%,无淋巴结转移可达36%~75%。且预后的好坏与淋巴的转移程度有关。③年龄。多数人认为60岁以上的胃癌病人其恶性程度较低、发展较慢、预后较好;30岁以下的病人,未分化癌的比例高,手术切除率低,预后也较差。 参考文献 [1]尹浩然,朱正纲,林言箴.进展期胃癌外科综合治疗的方法与步骤[J].外科理论与实践,2000,5(3):134-135.

胃癌癌前病变的诊断和处理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14年1月第34卷第1期普通外科进展 文章编号:1005-2208(2014)01-0030-04 胃癌癌前病变的诊断和处理 黄昌明,陆俊 【摘要】胃癌癌前病变(gastric precancerous lesion,GPL )是病理学概念,指已具备恶性转化能力的胃黏膜病理改变,目前,胃黏膜肠化生和异型增生是较为公认的GPL。GPL 早期诊断较为困难,内镜检查技术的进步和生物学指标的发现有望提高GPL 诊断率。GPL 的处理原则尚未达成共识,在根除幽门螺杆菌(HP )的基础上进行药物治疗、内镜治疗或者腹腔镜手术治疗是值得推荐的治疗模式。进一步深入探索GPL 的发生和逆转机制,寻找阻断GPL 发展成为胃癌的有效途径仍是今后研究的方向。【关键词】胃癌;癌前病变中图分类号:R6文献标志码:A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for gastric precancerous lesions HUANG Chang-ming ,LU Jun.Department of Gastric Surgery,Fujian Medical University Union Hospital ,Fuzhou 350001,China Corresponding author :HUANG Chang-ming ,E-mail :hcmlr2002@https://www.docsj.com/doc/6d9298600.html, Abstract Gastric Precancerous Lesion (GPL )is a concept of pathology ,refers to the gastric mucosa pathological changes which have the ability to malignant transformation. Current knowledge indicates that intestinal metaplasia and dysplasia are recognized as GPL.Early effective treatments for this condition are not currently available.The progress of endoscopic examination technology and discovery of new biological indicator are expected to improve the GPL diagnostic rate.The principle of treatment for GPL has not yet reached a consensus.Drug therapy,endoscopic therapy or laparoscopic surgical treatment on the basis of the eradication of helicobacter pylori (HP)are recommended. Further exploring the accurate mechanism and effective pathway of blocking GPL become gastric cancer is still the future research direction.Keywords gastric cancer ;precancerous lesion 1胃癌癌前病变概述 胃癌的发生发展是一个多阶段、多因素、多基因或蛋白参与过程。目前,Correa 等[1]提出的胃黏膜癌变模式得到普遍认可:正常胃黏膜→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肠化生→异型增生→胃癌。胃癌癌前病变(gastric precancerous lesion,GPL )是病理学概念,指较正常组织或其他病理改变更容易发生癌变的胃黏膜病理改变。胃黏膜肠化生和异型增生是较为公认的GPL,代表肿瘤性生长的起始阶段,属于浸润前阶段,若不及时治疗可能发展为浸润性癌[2-4]。但 是,也有学者认为,胃黏膜异型增生与胃癌发生关系最为密切,癌变率最高,是真正意义上的GPL [5]。文献[6-7]报 道,轻度异型增生癌变率为0~10%,9%的经内镜活检诊断 为轻度异型增生者最终确诊为重度异型增生或早期癌;而 重度异型增生的癌变率为63%~100%,77.7%内镜活检初始诊断为重度异型增生者最终被证实为胃癌。 2胃癌癌前病变的诊断策略 2.1内镜诊断常规白光内镜检查和随机活检是目前临床上筛查、诊断GPL 最常用、最重要的手段。但是,由于不同地区、不同级别的医师对病灶大体形态的观察水平和活检部位的选择标准存在较大差异,确诊的敏感性仍不尽人意,常可出现因为活检位置不当或取材过浅等原因,导致活检病理与手术病理诊断不符的情况。文献[8-9]报道,包括西方发达国家在内的在许多国家应用常规内镜检查,GPL 诊断率仅为10%~20%;我国GPL 的常规内镜检查漏诊率达5%~19%。近些年来,随着光学新技术成功应用于内镜领域,内镜观察的内容逐渐精细到胃小凹和胃黏膜微血管的水平,甚至能够做到黏膜体层扫描和组织学成像,为及时发现GPL 提供了更加可靠的手段。目前应用于GPL 诊断的内镜光学新技术包括:共聚焦激光显微内镜(CLE ),内镜窄带成像技术(NBI ),窄带成像放大内镜技术(NBI-ME ),乙酸靛胭脂染色胃镜,智能分光比色技术(FICE ),高清智能电子染 色内镜(i-Scan ),自体荧光内镜(AFI )和放大内镜等[9]。 CLE 将共聚焦激光显微镜与普通白光内镜整合在一 起,能把检测点放大1000倍,达到直接在活体内进行组织 学观察的目的,被称为“光学活检”。最新的一项研究显 示,CLE 与最终病理诊断结果一致率为82.6%(38/46),两者一致性检验Kappa 值为0.720[10];而常规内镜黏膜活检与最 作者单位: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胃外科,福建福州350001通讯作者:黄昌明,Email:hcmlr2002@https://www.docsj.com/doc/6d9298600.html, · ·30

胃痛会不会是胃癌前兆

胃痛会不会是胃癌前兆 文章目录*一、胃痛会不会是胃癌前兆*二、胃癌如何预防*三、胃癌的危害 胃痛会不会是胃癌前兆1、胃痛会不会是胃癌前兆在胃痛的时候,就应该到医院检查是不是还有其他的毛病, 尽管许多人的胃痛知识偶尔不规律的饮食,还有就是一般的胃炎,但是有时候就不是这么的幸运,胃疼可能会是胃癌的前兆。 专家强调指出,在胃疼、胃区不适或消化道不适的时候,应该及时去医院做胃镜、钡透、CT、彩超及脱落细胞、大便潜血等实验室检查,搞清到底是什么原因。尽管许多人的胃疼就是一般性胃炎,但最后发展成胃癌的亦不在少数。 2、胃癌癌前病变 胃疾病包括胃息肉、慢性萎缩性胃炎及胃部分切除后的残胃,这些病变都可能伴有不同程度的慢性炎症过程、胃黏膜肠上皮化生或非典型增生,有可能转变为癌。癌前病变系指容易发生癌变的胃黏膜病理组织学改变,是从良性上皮组织转变成癌过程中的交界性病理变化。胃黏膜上皮的异型增生属于癌前病变,根据细胞的异型程度,可分为轻、中、重三度,重度异型增生与分化较好的早期胃癌有时很难区分。 3、胃癌临床表现 早期胃癌多数患者无明显症状,少数人有恶心、呕吐或是类似溃疡病的上消化道症状,难以引起足够的重视。随着肿瘤的生

长,影响胃功能时才出现较为明显的症状,但均缺乏特异性。 疼痛与体重减轻是进展期胃癌最常见的临床症状。患者常有较为明确的上消化道症状,如上腹不适、进食后饱胀,随着病情进展上腹疼痛加重,食欲下降、乏力。根据肿瘤的部位不同,也有其特殊表现。贲门胃底癌可有胸骨后疼痛和进行性吞咽困难;幽门附近的胃癌有幽门梗阻表现。 胃癌如何预防少吃或不吃腌菜。腌菜中含有大量的亚硝酸盐和二级胺,在胃内适宜酸度或细菌的作用下,能合成亚硝胺类化合物,这类化合物是很强的致癌物质。所以食品要新鲜,提倡冰箱冷藏。 不吃或少吃烟熏和油煎食物。熏鱼和熏肉中含有大量的致癌物质,如3-4苯并芘和环芳烃。油炸、烘烤、烧焦食物和重复使用的高温食油中也含有此类致癌物质,应尽量少食用。 不吸烟、少饮酒。吸烟与胃癌也有一定的关系,烟雾中含有苯并芘、多环芳香烃、二苯并卡唑等多种致癌或促癌物质,是食管癌和胃癌的病因之一。酒精本身虽不是致癌物质,但烈性酒会刺激胃粘膜,损伤粘膜组织,促进致癌物质的吸收,如果饮酒同时吸烟,其危害性更大。因为酒精可增强细胞膜的通透性,从而加强对烟雾中致癌物质的吸收。 要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若饮食不定时定量、暴饮暴食、进食过快过烫,对胃是一个损伤性的刺激,与胃癌的发生有一定的

肿瘤学试题库胃癌

胃癌 A1型题 1.恶性程度较高的胃癌可以超越常规所属淋巴结转移方式,而直接侵犯远处淋 巴结,其中最常见为:D(2.1.1) A.胰脾淋巴结 B.肝门淋巴结 C.腹腔淋巴结 D.锁骨上淋巴结 E.直肠上动脉淋巴结 2.早期胃癌的概念是:B(1.2.1) A.局限于胃窦内 B.局限于粘膜及粘膜下层 C.直径在2CM以内 D.无淋巴结转移 E.尚未侵及浆膜层 3.下列哪项最能提示胃溃疡恶变?E(2.2.1) A.多发溃疡 B 复合溃疡 C.胃小弯侧溃疡 D.溃疡>2CM E.溃疡位于胃腔廓之外,周围粘膜呈星状聚合 4.残胃癌多发生在第1次手术后约: C A.5-10年 B.10-15年 C.20-25年 D.30-35年 E.35-40年 5.提高胃癌治愈的关键在于:A( 6.1.1) A.早期诊断 B.彻底手术 C.积极放疗 D.早期化疗 E.综合治疗 6.对有胃癌前期病变者,如胃酸减少或缺乏萎缩性胃炎.胃溃疡.胃息肉等,应作:E (8.2.1) A.纤维光束胃镜检查 B.X线钡餐检查 C.胃液细胞学检查 D.病理切片检查 E.定期系统随诊检查,早期积极治疗 7.关于胃癌的治疗,下列哪项是错误的?D(6.3.2) A.侵犯浆肌层的胃癌3.5.10年生存率较早期胃癌小50%以上 B.根治手术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 C.常用的化疗药物为5-Fu及自力霉素

D.若胃癌已有肝左外叶浸润不应作根治术 E.如无远处转移,一般争取尽早手术 8.关于胃癌,下列叙述哪项不正确? D (2.2.1) A.胃癌占我国消化道肿瘤的第一位 B.胃癌发病年龄经以40-60岁多见 C.胃癌发生部多在胃窦,其次是胃小弯 D.胃大弯和前壁一般不发生胃癌 E.贲门区的胃癌比胃大弯更常见 9.关于胃癌,下列叙述哪项不正确? C (2.2.1) A.早期胃癌是指局限在粘膜和粘膜下层的胃癌 B.小胃癌是指病灶0.6-1.0cm的胃癌 C.早期胃癌均无淋巴结转移 D.微小胃癌是指直径≤0.5cm的胃癌 E.小胃癌和微小胃癌根治后5年存活率几乎达100 10.关于胃癌根治性切除,下列哪项是错误的?E(6.3.3) A.全胃切除可以明显提高5年生存率 B.切除域应距肿块边缘6cm以上 C.彻底清除胃和区段淋巴结 D.必要时作附近脏器联合切除 E.胃远端切除距幽门口前方5cm 11.胃癌的癌前期状态不包括:B(2.2.1) A.胃息肉 B.胃平滑肌瘤 C.慢性萎缩性胃炎 D.胃酸缺乏症 E.恶性贫血者 12.提高胃癌早期发现的几项关键检查是:B(4.2.1) A.四环素荧光试验.OB试验.胃液细胞学 B.纤维光束胃镜.X线钡餐,胃液细胞学 C.游离胃液测定.胃液细胞学 D.X线钡餐.OB试验.纤维光束胃镜 E.纤维光束胃镜.胃液细胞学.四环素荧光试验 13.行胃癌根治术时,手术切除最少应离癌肿边缘多远才算足够? D(6.3.3) A.1—2cm B.2—4cm C.4--6cm D.6—8cm E.8--10cm 14.关于胃癌的淋巴转移,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D(2.2.1) A.胃癌浸润深度与淋巴结转移无相关关系 B.淋巴转移不是胃癌的主要转移途径 C. 无跳跃式淋巴结转移 D.恶性程度较高或较晚期的胃癌可转移至锁骨上淋巴结 E.区域淋巴结转移部位与原发肿瘤的部位无关

胃癌诊治指南(权威)

胃癌诊治指南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胃癌多学科综合治疗组制订

第二部分手术治疗原则 ◆根治性手术 根治术前评估: 建议多学科讨论确定手术或新辅助治疗。有梗阻出血倾向建议手术。腹腔

镜可用于评价是否有腹膜播散情况,以决定是否适合根治性手术和新辅助治疗。 手术方式: ·上1/3:(包括贲门):根据情况选用近端胃大部切除或全胃切除。 ·中1/3: 全胃切除或胃大部切除。 ·下1/3:(包括胃窦):首选根治性远端胃大部切除。 ·脾脏、胰体尾及联合脏器切除:脾门淋巴结转移、胰体尾及结肠受累,酌情联合脏器切除。推荐留空肠营养管。 ·建议切除的近端切缘应距肿瘤边缘5cm,贲门癌食道切缘>3cm,切缘可疑者,应术中切缘冰冻病理检查。 ·切缘有3种情况: R0:切缘阴性; R1:切缘镜下阳性; R2:切缘肉眼阳性。 ·无法根治性切除的标准: 腹膜种植或远处转移 无法完全切除 肿瘤侵犯或包绕大血管

·淋巴结清扫范围推荐D2淋巴结清扫: D0:淋巴结清扫的范围未完成第一站淋巴结; D1:淋巴结清扫的范围包括相应区域第一站淋巴结; D2:淋巴结清扫的范围包括相应区域第一、二站淋巴结。 ◆姑息性手术 一类是患者有梗阻症状而原发灶不能切除,行胃肠道捷径或空肠造瘘手术以解决患者的进食问题。另一类是探查中发现有腹盆腔种植转移灶,已丧失根治性手术的机会,而原发灶又可切除,则局部病灶的切除可消除肿瘤出血、穿孔等危及生命的并发症,并可减少肿瘤负荷,提高术后化疗的效果。 第三部分病理诊断原则 原发性胃癌胃切除标本的检查 ?原发性肿瘤* ?外科切缘评估? ?淋巴结评估? 原发性胃癌的组织学类型§

胃癌与癌前病变的关系分析

胃癌与癌前病变的关系分析 为研究肠上皮化生(IM)及不典型增生(ATP)与胃癌的关系,作者分析证实了近10年的病理活检资料,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材料和方法 本组材料为我院1983年~1993年常规病理活检资料完整、内镜采取的胃粘膜组织及外科手术中胃大部切除标本368例。观察取材部位主要是胃窦部大弯、小弯,胃体部大弯、小弯以及窦部的前壁、后壁,胃体部前壁、后壁等。每例取材1~8块,以体积分数为10福尔马林液固定。石蜡包埋切片,HE常规染色。 2 结果 IM51.9%(189/368),ATP20.2%(79/386)。IM在胃溃疡发病率为55.9%,在胃癌为58.5%,两种疾病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高分化腺癌和低分化腺癌的发病率分别为67.6%和50.9%,经统计学处理,两者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ATP在胃溃疡病中发生率为17.6%,在胃癌中37.8%,两者的发生率有显著差别(P<0.01),在高分化胃腺癌和低分化胃腺癌的发生率分别为53%和24.5%,两者之间的差异显著(P<0.01)。在非癌非溃疡的其它胃部疾病的胃粘膜中,IM占29.6%,ATP占12.2%,其中胃炎中占10.5%,IM,ATP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胃溃疡病及胃癌。IM,ATP等胃的良性病变中,男女之比约为5:1。并随年龄增加而检出率亦增高,其发病的高峰年龄组为40岁~59岁,与胃癌发病年龄一致。IM,ATP病变部位的分布,以窦小弯所占比例较大,胃体部病变检出率较低且程度轻。可见,胃的良性病变以胃窦部的检出率最高,病变的程度也最重,尤其是胃窦小弯部,与癌的病变部位分布一致。 3 讨论 近几年来认为,幽门螺杆菌(简称Hp)的感染是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病及胃癌发生的重要致病因素之一。自1983年Warren和Marshall在胃炎病人胃窦粘膜活检标本中发现并培养出幽门螺杆菌后,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重视。人体感染了Hp后,在遭到外界不利因素作用或内环境紊乱时,胃粘膜组织发生了病变。原来桔红色泽丧失,代以灰色灰绿色,粘膜水肿或厚薄不均,缺乏完整性光滑性,出现粘膜表面粗糙或凹凸不平。透镜电镜下发现,慢性萎缩性胃炎病人胃粘膜活检标本的病理变化,粘膜上皮及腺上皮细胞普遍低矮,细胞间隙增宽,排列不整,腺腔扩大,腺管萎缩,分泌颗粒减少,间质水肿伴有淋巴细胞、粒细胞等炎症细胞浸润,少数间质出血等变化。有时局限性组织再生过程占优势,则可发生息肉,病变严重时,胃粘膜形态与小肠相似(肠化)。所以,病理诊断的根据,以胃固有膜腺体萎缩为主,伴有IM,炎细胞浸润,淋巴滤泡形成,粘膜内纤维组织增生或腺体异型增生等。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