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肩关节半脱位的康复治疗

肩关节半脱位的康复治疗

肩关节半脱位的康复治疗
肩关节半脱位的康复治疗

肩关节半脱位的康复治疗

肩关节半脱位是偏瘫的主要合并症之一,本文从肩关节的解剖特点、病因机制入手,着重介绍肩关节半脱位的检查方法,早期预防和治疗,以帮助患者早日恢复健康。

肩关节半脱位又称不整齐肩,是偏瘫的主要合并症之一。表现为肱骨头在关节盂处下滑,肩峰与肱骨头之间出现明显的凹陷。在国外报道中其发病率为25%~75%,在国内,因病例选择评价方法与标准,防治措施等不同,其发病率在30%~50%之间。

肩关节的解剖

肩带肌中肩胛下肌,冈上肌,冈下肌和小圆肌分别经过肩关节的前上方,下方和后方,与关节囊紧贴,形成肌腱袖,这些肌肉的收缩,可保持肱骨头与肩胛骨关节面的接触,尤其是冈上肌的功能对防止半脱位有着重要的作用。

检查方法

①触诊法:患者取坐位,双上肢自然下垂于体侧,检查者用示指触诊患侧肩峰突起和肱骨头之间的距离,以其间可容纳的横指数表示脱位的程度。②人体测量学方法:用带有刻度的两脚规分别测量两侧肩峰突起与肱骨外上髁之间的距离。③放射学方法:患者取坐位,双上肢自然下垂于体侧,以45度角倾斜投射角拍双侧肩关节X光片,测量肱骨头中心的水平延长线与关节盂中心的水平延长线间的垂直距离,或肩峰与肱骨头间隙的距离超过14mm或两侧间隙之差大于10mm. 早期预防

肩关节半脱位的恢复非常困难,因此早期的预防和保护是非常必要的。首先做好良姿体位的摆放,在仰卧位时患者肩下应垫高,防止肩后缩。在侧卧时患者肩胛骨前伸。当患者处于坐位时,应把患侧上肢放在面前的桌子上或轮椅的支撑台上。在取坐位时,应采取Bobath 支持姿势。在治疗和护理过程中,应注意保护肩关节,防止其周围软组织损伤、破坏而延长松驰。

治疗

目的:①通过纠正肩胛骨的位置,进而纠正关节盂的位置,以恢复肩部的自然绞索机制。②刺激肩关节周围起稳定作用的肌肉的活动或增加其张力。手法、冰块快速地按摩有关肌肉;利用联合反应、功能性电刺激及肌电生物反馈等。③在不损伤肩关节及周围组织的情况下,维持全关节活动度的无痛性的被动活动范围。

具体方法;①驰缓期肩关节的被动活动范围要控制在正常活动的50%;②一手固定肱骨近端,另一手固定肩胛骨下角,被动地完成肩胛胸廓关节各方向的运动。③进行肩关节内外旋运动时,一手固定肱骨近端,另一手固定腕关节在90度范围内活动。④患者取仰卧位或健侧在下方的卧位,治疗师握住患侧上肢保持肘伸展位和肩关节外旋位,然后进行肩胛骨向前方、上方、下方的运动。⑤当肩胛骨被动运动无抵抗时,取仰卧位训练上肢上举,在无痛的情况下,尽量扩大上肢上举的范围,并在此基础上配合肘关节屈伸的训练。⑥肩胛带运动诱发训练:患侧前臂和手掌放置于治疗台上,呈肩外展、肘屈曲位,治疗师一手扶持肩锁关节处,将另一手抵于患者的头部侧面,令患者

头向患肩方向侧屈,同时治疗师用物固定头部,诱发出颈部肌肉等长性收缩。⑦为了促进肩肱关节的稳定性,应用固有肌的伸张法,使患者的肘支撑俯卧位,同时施加抵抗以增强肩的稳定性。⑧肩胛带抗阻力训练:患者取患侧在上方的侧卧位,双侧下肢屈曲,患侧肩关节屈曲,肘关节伸展,前臂旋后,腕关节背伸,治疗者握患手,沿上肢纵轴,向肩关节施加压力,患者预以对抗。⑨患者取立位,患侧上肢在治疗者的协助下完成肩关节外展,肘关节伸展,腕关节背伸,治疗者一手沿上肢纵轴向肩膀关节轻轻加压,另一手协助控制肘关节维持伸展位,可有效地改善肩胛骨向外下旋转和后撤。⑩患者在治疗台前取坐位,患手放在球上控制不动,治疗者协助调整姿势,使肩胛骨尽量外展,上肢前伸,两侧肩呈水平状态。治疗者在患者进行维持训练时,可以与其交谈,分散其注意力,对控制有困难的患者可以协助患者手保持腕关节背伸及远端固定。对近端弛缓的肌群,如冈上肌、三角肌中后部纤维可施用叩打方法,叩打前要调整患侧上肢呈抑制痉挛模式体位,扣打手法节奏要快,力量均匀,用手指指腹接触患者身体。上肢操球训练:a.患手交叉置于球上,尽量大可能将球滚向前方,治疗者双手扶持肩关节,矫正姿势。b.球向患侧滚动。c.健侧手放在膝关节上方,患手置于球上,利用肘关节的屈曲,伸展,完成球的向前滚动。d.患手将球向后滚动。三角巾吊带法:在BrunnstromⅠ级时,无论有无半脱位,均使用三角巾。在BrunnstromⅡ~Ⅲ级时,肩关节周围肌肉肌张力充分,考虑半脱位不会进行性加重,但担心使用三角巾使挛缩加重时可不使用。否则如有半脱位均使用三角巾。在

BrunnstromⅣ~Ⅵ级时一般不使用三角巾。

正确康复治疗防中风后肩关节半脱位

正确康复治疗防中风后肩 关节半脱位 Last revision on 21 December 2020

正确康复治疗防中风后肩关节半脱位中风后成功救治的患者多数会留下后遗症,其中偏瘫、吞咽困难、语言障碍、认知障碍、肢体失用等是最常见的。目前治疗这些后遗症,唯一有效的方法就是综合康复治疗。在这个过程中,正确、科学地进行专业的康复治疗显得尤为重要。 肩关节半脱位在中风后偏瘫患者中就比较多见,患者由此失去上肢的自主活动能力而致残。那么,出现了肩关节半脱位,该如何应对,使患者免去致残苦恼呢 中风偏瘫患者肩关节半脱位高发 早期、正规、全面的康复治疗,不仅能够最大程度地恢复患者的肢体功能、语言功能,而且能够最大程度地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自主能力,减轻家人的护理负担,最大限度地恢复工作能力,最终能够正常的回归家庭、回归社会。错误的康复治疗不仅对患者无功,反而危害甚大,这其中尤以肩关节半脱位的康复治疗特别典型。 据统计,脑卒中患者中有70%~80%会遗留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根据Brunnstrom分期(Brunnstrom技术是由瑞典物理治疗师Signe Brunnstrom创立的一套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针对运动障碍的治疗方法),大部分病人会经历迟缓、痉挛、共同运动、部分分离运动、分离运动、协调运动等六个阶段。

在迟缓阶段和痉挛阶段容易发生肩关节半脱位,尤其是在迟缓阶段(通常为发病后1周内)。部分肩关节半脱位的患者存在疼痛、坠胀感、肿胀、运动功能障碍等一系列问题,进而影响患者康复的积极性、信心和日常生活。 有空就练她越练越差 60多岁的陈女士,半年前突然跌倒,神志不清,急送医院救治,被诊断为脑梗死。痊愈后出现了肩关节半脱位的后遗症。病情稳定出院后,为了尽快恢复自主生活能力,不再要家人照顾,陈女士就开始了艰苦的康复训练。不过,让陈女士着急的是,她越练越觉得左肩关节坠胀感明显,多种不适感愈发严重。 一个月前,陈女士来到康复医院神经康复治疗室求助。治疗前评估,Brunnstrom评定结果为,左手Ⅲ期,左上肢Ⅲ期。左肩关节坠胀感明显,无疼痛,初诊肩峰与肱骨头有两横指,半脱位程度为3级。 据陈女士自述,出院回家之后,她对肩关节半脱位很苦恼、焦急,也做了很多康复治疗。比如每天有空就甩、摇摆上肢;Bobath握手肩关节前屈至180度,每天做2000次左右;三角巾固定一周等。然而症状始终不见好转,反而有加重的趋势。 陈女士对治疗肩关节半脱位的急切是可以理解的,然而她的训练方法却并不科学。陈女士的训练方法中问题不

肩关节半脱位的康复治疗讲义

脑卒中是一种发病率高、致残率高的常见病、多发病。脑卒中并发症的发生又是加重残疾的重要原因之一,其中肩关节半脱位是常见的脑卒中并发症,由于对脑卒中后肩关节保护不利及人为的损伤,诱发及加重了肩关节半脱位,最终严重影响了脑卒中病人的康复! 病因 1 肌纤维呈水平走向的冈上肌、冈下肌为主的肩部肌肉的机能下降; 2 肩关节囊本身的松弛,破坏及长期牵拉延长; 3 肩胛周围稳定结构的张力下降或拮抗肌之间张力的失衡,以及躯干患侧侧弯引起肩胛下旋,而导致肱骨的相对外展,肩关节囊上部的松弛; 4 冈上肌、冈下肌和三角肌后部的萎缩,肩关节囊后部稳定更为薄弱 临床表现 肩关节半脱位多于病后头几周开始坐位等活动后发现。早期患者可无任何不适感,部分患者当患侧上肢在体侧垂放时间较长时可出现牵拉不适感或疼痛,当上肢被支撑或抬起时,上述症状可减轻或消失。随着时间的延长可出现较剧烈的肩痛。 肩关节半脱位的预防 当病人上肢处于弛缓性瘫痪时,保持肩胛骨的正确位置是早期预防肩关节半脱位的重要措施。 卧位 应采取患侧卧位,使患侧上肢能负荷体重? 在平卧时应在肩后部垫枕头,使肩关节向前突出。 坐位 患侧上肢的前臂放置在胸前的平板上 每天用Bobath握手上举过头,保持几分钟。 立位 健侧手把患侧上肢托起 肩吊带支持患侧上肢 但是当病侧上肢肩部周围肌张力增高时,出现屈肌共同运动模式时,不宜再用肩吊带固定,可能会带来以下几个不良影响: (1)易使患侧失认,与来自全身运动功能的分离。 (2)如患侧上肢处于屈肌痉挛模式时,可被助长强化。 (3)当变换方向,从坐位到站立位时,为达到平衡,可能会使用健侧手操作以达到稳定,妨碍使用患侧上肢来保持姿势及支持。 (4)在步行时,妨碍患侧上肢的摆动及来自患侧上肢的刺激引导。 (5)因固定静止不动,妨碍静脉及淋巴回流及局部循环受压。 肩托吊带及轮椅上安装的上肢槽的应用条件如下: 1 BrunnstromⅠ级:无论有无半脱位,均使用肩托。 2 BrunnstromⅡ~Ⅲ级:肩关节周围肌肉肌张力充分,考虑半脱位不会进行性加重时,担心使用肩托使挛缩加重时可不使用。否则如有半脱位均使用肩托。 3 BrunnstromⅣ~Ⅵ级:一般不使用肩托。不过有下列情况时也可使用: (1)已有明显的半脱位,担心半脱位加重或产生继发性损伤时。 (2)如不用肩托,步行时出现疼痛。 (3)如不用肩托,步行时难以保持平衡。 运动治疗 向患侧翻身:抵抗肩胛骨后缩,矫正及控制引起肩胛骨下降、后缩、下旋等所引起肩周围肌力失衡现象。 Bobath式握手:双上肢伸展充分上举,多次反复进行,卧位、坐位均可。促进肩胛骨前伸,通过牵拉反射,增加三角肌和冈上肌的张力和活动。 活动肩胛带:让肩胛骨向上、外、前活动,增加肩胛上提肌的张力和活动,缓解了肩胛下提肌痉挛,从而对抗肩关节下旋。 刺激肩周围稳定肌的张力和活动 治疗师一手支撑住患臂伸向前,另一手轻轻向上拍打肱骨头,肘的牵拉反射使三角肌和冈上肌的肌张力和活动性增加关节挤压 快速刺激:在冈上肌、三角肌、肱三头肌上由近及远做快速摩擦或以冰块刺激 患侧负重:坐位,患侧肘关节伸展,腕关节背屈,患手放在坐位臀部水平略外侧,躯体向患侧倾斜 治疗 功能性电刺激 生物反馈 低周波 针灸 总结 防止盂肱关节半脱位最主要的是那些肌纤维呈水平方向走行的肌肉,如岗上肌、岗下肌、三角肌后部纤维。 无论是白天还是晚上,良好的体位摆放很重要,同时应鼓励患者经常用健手帮助患上肢做充分上举活动。需要注意的是,活动中,肩关节及其周围结构不应有任何疼痛,如有疼痛则表示某些结构受到累及,必须改变治疗手法。对于卒中病人来说,早期正确的处理可以预防肩关节半脱位。

肩关节半脱位

肩关节半脱位(Glenohumeralsubluxation,简称GHS),又称不整齐肩(Malalignedshoulder),肩关节半脱位是偏瘫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肩关节半脱位本身无疼痛,但易受损伤发展成为主动或被动活动受限的疼痛肩。 本文主要阐述肩关节半脱位的发病原因、临床表现、检查方法及预防和治疗。 肩关节的解剖一、发病原因 1、肌纤维呈水平走向的冈上肌、冈下肌及三角肌后部为主的肩关节周围肌肉的功能低下; 2、肩关节囊及韧带的松弛,破坏及长期牵拉所致的延长; 3、肩胛周围稳定结构的张力下降或拮抗肌之间张力的失衡,以及躯干患侧侧弯引起肩胛下旋,而导致肱骨的相对外展,肩关节囊上部的松弛; 4、肩胛骨位置异常,肩关节锁住机制消失。 二、临床表现

肩关节半脱位多于病后头几周开始坐位等活动后发现。早期患者可无任何不适感,部分患者当患侧上肢在体侧悬垂时间过长,就会有下坠的不舒服感或疼痛,当上肢被支撑或抬起时可立即缓解。随着时间延长可出现较剧烈肩痛. 三、检查方法 1、触诊法:患者取坐位,双上肢自然下垂与体侧,检查者用示指触诊患者 肩峰突起和肱骨头之间的距离,以其间可容纳的横指数表示脱位的程度。 2、人体测量学方法:用带有刻度的两脚规分别测量两侧肩峰突起与肱骨外上髁之间的距离。 3、放射学方法:患者取坐位,双上肢自然下垂与体侧,以45度角倾斜投射角拍双侧肩关节X光片,测量肱骨头中心的水平延长线与关节盂中心的水平延长线间的垂直距离,或肩峰与肱骨头间隙的距离超过14mm或两侧间隙之差大于10mm。 正常的肩肩不全脱位

4、其他:分级的Smith法及Van langenberghe法、Poppen法、测量肱骨头的下降率、肩胛骨下旋角等方法。 四、预防重于治疗 1、软瘫期维持肩关节于正常位置的唯一组织是关节囊级韧带,在上肢重力的持续牵拉下,尤其是外力的牵拉下易拉长、松弛,甚至破坏,而出现肩关节半脱位。 2、一旦出现肩关节半脱位多难以恢复,故早期加以保护、进行预防是必要的。 3、多主张实用安置在轮椅上的支撑台或采取良好的放置姿势以及早期良肢位摆放。 4、对各种吊带的使用争议较大,吊带既有优点也有缺点,要因人而异,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这里不予介绍。 五、治疗 (一)早期良肢位摆放 研究发现早期对脑血管意外患者上肢进行良肢位摆放,坚持全过程,能有效预防肩关节半脱位的发生。

肩关节半脱位

肩关节半脱位 肩关节半脱位(glenohumeral subluxation ,GHS)又称不整齐肩(malaligned shoulder),在偏瘫患者中很常见。表现为肱骨头在关节盂下滑,肩峰于肱骨头之间出现明显的凹陷。GHS 可能于偏瘫患者的肩痛有关,可合并臂丛神经损伤,是上肢预后差的标志。GHS的发生率的报道差异很大(0-80%),多在30%-50%之间[1] 。 发病机制 脑卒中患者肩关节半脱位的病因尚不十分清楚,主要考虑有如下几个方面: (1)以冈上肌及三角肌后部为主的肩关节周围肌肉的机能低下,以三角肌,尤其是以冈上肌为主的肩关节周围其稳定作用的肌肉瘫痪、肌张力低下被认为是肩关节半脱位的最重要的原因。 (2)肩关节囊及韧带的松弛、破坏级长期牵拉所致的延长。 (3)肩胛骨周围肌肉的瘫痪、痉挛及脊柱直立肌的影响等所致的肩胛骨向下旋转[2] 。 临床表现 肩关节半脱位并非偏瘫后马上出现,多于病后头几周开始坐位等活动后才发现。早期患者可无任何不适感,部分患者当患侧上肢在体侧垂放时间较长时可出现牵拉不适感或疼痛,当上肢被支撑或抬起时,上述症状可减轻或消失。随着时间的延长可出现较剧烈的肩痛,合并肩关节受限者较无半脱位者多。 查体可见: 肩部三角肌塌陷、关节囊松弛、肱骨头向下前移位,呈轻度方肩畸形。关节孟处空虚,肩峰与肱骨头之间可触到明显的凹陷,可容纳1--2横指。随着肌张力的增高与运动功能提高,上述体征可逐渐减轻甚或消失。多数患者仅在托起上肢或精神紧张、活动、用力时出现一时性的减轻、消失,在坐位放松上肢无支持下垂时仍呈明显的半脱位表现。 肩胛骨沿胸壁下移,向下旋转,可见关节盂向下倾斜。随着肌张力增高,可见肩胛骨后缩,内缘隆起,位于距脊柱更近的位置,尤其是下角内收,低于对侧下角。握住肩胛骨下端,充分的向外上方牵拉,可使半脱位改善。 早期被动活动肩胛骨及肩关节是可感到无明显阻力。出现痉挛后,被动运动可感到阻力增加,部分患者出现肩痛和肩关节受限,因失去了肌肉的保护,在处理时可因过度牵拉损伤臂丛神经而出现相应的表现。部分患者可出现脊柱侧弯[3] 。 诊断 肩关节半脱位尚无公认的诊断标准与方法,使用的临床方法级放射学方法对康复预后的指导意义不大,多只能反映肱骨头下移的程度。 (1)临床方法 ①触诊法:患者取坐位,双上肢自然下垂于体侧,检查者用示指触诊患侧肩峰突起和肱骨头之间的距离,以其间可容纳的横指数表示脱位的程度。 ②人体测量学方法:用带有刻度的两脚规分别测量两侧肩峰突起与肱骨外上髁之间的距离。(2)放射学方法:患者取坐位,双上肢自然下垂于体侧,以45度角倾斜投射角拍双侧肩关节X光片,测量肱骨头中心的水平延长线与关节盂中心的水平延长线间的垂直距离,或肩峰与肱骨头间隙的距离超过14mm或两侧间隙之差大于10mm。 (3)其他:分级的Smith法及Van langenberghe法、Poppen法、测量肱骨头的下降率、肩

肩关节半脱位的康复治疗

肩关节半脱位的康复治疗 肩关节半脱位是偏瘫的主要合并症之一,本文从肩关节的解剖特点、病因机制入手,着重介绍肩关节半脱位的检查方法,早期预防和治疗,以帮助患者早日恢复健康。 肩关节半脱位又称不整齐肩,是偏瘫的主要合并症之一。表现为肱骨头在关节盂处下滑,肩峰与肱骨头之间出现明显的凹陷。在国外报道中其发病率为25%~75%,在国内,因病例选择评价方法与标准,防治措施等不同,其发病率在30%~50%之间。 肩关节的解剖 肩带肌中肩胛下肌,冈上肌,冈下肌和小圆肌分别经过肩关节的前上方,下方和后方,与关节囊紧贴,形成肌腱袖,这些肌肉的收缩,可保持肱骨头与肩胛骨关节面的接触,尤其是冈上肌的功能对防止半脱位有着重要的作用。 检查方法 ①触诊法:患者取坐位,双上肢自然下垂于体侧,检查者用示指触诊患侧肩峰突起和肱骨头之间的距离,以其间可容纳的横指数表示脱位的程度。②人体测量学方法:用带有刻度的两脚规分别测量两侧肩峰突起与肱骨外上髁之间的距离。③放射学方法:患者取坐位,双上肢自然下垂于体侧,以45度角倾斜投射角拍双侧肩关节X光片,测量肱骨头中心的水平延长线与关节盂中心的水平延长线间的垂直距离,或肩峰与肱骨头间隙的距离超过14mm或两侧间隙之差大于10mm. 早期预防

肩关节半脱位的恢复非常困难,因此早期的预防和保护是非常必要的。首先做好良姿体位的摆放,在仰卧位时患者肩下应垫高,防止肩后缩。在侧卧时患者肩胛骨前伸。当患者处于坐位时,应把患侧上肢放在面前的桌子上或轮椅的支撑台上。在取坐位时,应采取Bobath 支持姿势。在治疗和护理过程中,应注意保护肩关节,防止其周围软组织损伤、破坏而延长松驰。 治疗 目的:①通过纠正肩胛骨的位置,进而纠正关节盂的位置,以恢复肩部的自然绞索机制。②刺激肩关节周围起稳定作用的肌肉的活动或增加其张力。手法、冰块快速地按摩有关肌肉;利用联合反应、功能性电刺激及肌电生物反馈等。③在不损伤肩关节及周围组织的情况下,维持全关节活动度的无痛性的被动活动范围。 具体方法;①驰缓期肩关节的被动活动范围要控制在正常活动的50%;②一手固定肱骨近端,另一手固定肩胛骨下角,被动地完成肩胛胸廓关节各方向的运动。③进行肩关节内外旋运动时,一手固定肱骨近端,另一手固定腕关节在90度范围内活动。④患者取仰卧位或健侧在下方的卧位,治疗师握住患侧上肢保持肘伸展位和肩关节外旋位,然后进行肩胛骨向前方、上方、下方的运动。⑤当肩胛骨被动运动无抵抗时,取仰卧位训练上肢上举,在无痛的情况下,尽量扩大上肢上举的范围,并在此基础上配合肘关节屈伸的训练。⑥肩胛带运动诱发训练:患侧前臂和手掌放置于治疗台上,呈肩外展、肘屈曲位,治疗师一手扶持肩锁关节处,将另一手抵于患者的头部侧面,令患者

肩关节康复训练方法

肩关节康复训练方法 肩关节之类的疾病在我们的生活当中很常见,肩关节半脱位就是其中的一种,是什么原因引起了这种情况的发生呢?肩关节半脱位该如何进行康复训练呢?今天我就来为大家简单的介绍 几种肩关节半脱位的训练办法,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良肢位摆放 仰卧位时,患侧肩胛骨下垫枕,使其处于前伸位,肘关节伸展,前臂旋后,腕关节和手指伸展;患侧卧位时,患侧肩前伸,前屈,伸肘,前臂旋后;健侧卧位时,患侧肩和上肢充分前伸,肘关节伸展。 坐位时,在患肢前方放置一平桌,将患肢托起,避免自然下垂。 降低神经系统张力 坐位,可以逐渐增加颈侧屈的程度,使引起肩胛带过度上提的神经结构恢复其伸展性。治疗师在用一只手帮助患者反复侧屈

颈部的同时,必须用另一只手臂防止同时发生任何代偿运动。 刺激肩周围稳定肌的活动和张力 1、患侧负重:患者取坐位,头转向患侧,健手协助控制使患侧肘关节伸展,腕关节背屈,患手放在坐位臀部水平略外侧,让躯体向患侧倾斜。患上肢的负重训练,通过对上肢关节的挤压,反射性的刺激肌肉的活动。治疗师一定要用手保证肩胛骨、躯干和肩关节的正确位置。 2、治疗师一只手支持患臂伸向前,另一只手轻轻向上拍打肱骨头。肘的牵拉反射使三角肌和冈上肌的张力活动增加。 3、关节挤压:患者取侧卧位,患侧在上方,患侧肩关节屈曲,肘关节伸展,前臂旋后,腕关节背伸,治疗师一手放在肘关节处,另一手握患难与共手,手掌相触,沿上肢纵轴,向肩关节处施加压力,患者予以对抗,让患者体会在此过程中的感觉,逐渐学会抵抗治疗师手。 4、快速刺激:治疗师手指伸直,在冈上肌、三角肌、肱三头肌上由近及远做快速快速摩擦或以冰块刺激。

2020年肩关节半脱位(课件)

2020年肩关节半脱位(课件) 肩关节半脱位 肩关节半脱位(glenohumeral subluxation ,GHS)又称不整齐肩(malaligned shoulder),在偏瘫患者中很常见.表现为肱骨头在关节盂下滑,肩峰于肱骨头之间出现明显的凹陷。GHS可能于偏瘫患者的肩痛有关,可合并臂丛神经损伤,是上肢预后差的标志。GHS的发生率的报道差异很大(0-80%),多在30%-50%之间[1]. 发病机制 脑卒中患者肩关节半脱位的病因尚不十分清楚,主要考虑有如下几个方面: (1)以冈上肌及三角肌后部为主的肩关节周围肌肉的机能低下,以三角肌,尤其是以冈上肌为主的肩关节周围其稳定作用的肌肉瘫痪、肌张力低下被认为是肩关节半脱位的最重要的原因。 (2)肩关节囊及韧带的松弛、破坏级长期牵拉所致的延长。 (3)肩胛骨周围肌肉的瘫痪、痉挛及脊柱直立肌的影响等所致的肩胛骨向下旋转[2].

临床表现 肩关节半脱位并非偏瘫后马上出现,多于病后头几周开始坐位等活动后才发现。早期患者可无任何不适感,部分患者当患侧上肢在体侧垂放时间较长时可出现牵拉不适感或疼痛,当上肢被支撑或抬起时,上述症状可减轻或消失.随着时间的延长可出现较剧烈的肩痛,合并肩关节受限者较无半脱位者多.......感谢聆听 查体可见: 肩部三角肌塌陷、关节囊松弛、肱骨头向下前移位,呈轻度方肩畸形。关节孟处空虚,肩峰与肱骨头之间可触到明显的凹陷,可容纳1—-2横指.随着肌张力的增高与运动功能提高,上述体征可逐渐减轻甚或消失.多数患者仅在托起上肢或精神紧张、活动、用力时出现一时性的减轻、消失,在坐位放松上肢无支持下垂时仍呈明显的半脱位表现。......感谢聆听 肩胛骨沿胸壁下移,向下旋转,可见关节盂向下倾斜.随着肌张力增高,可见肩胛骨后缩,内缘隆起,位于距脊柱更近的位置,尤其是下角内收,低于对侧下角.握住肩胛骨下端,充分的向外上方牵拉,可使半脱位改善。 早期被动活动肩胛骨及肩关节是可感到无明显阻力。

肩关节半脱位

肩关节半脱位 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肩关节半脱位 肩关节半脱位(glenohumeral subluxation ,GHS)又称不整齐肩(malaligned shoulder),在患者中很常见。表现为肱骨头在关节盂下滑,肩峰于肱骨头之间出现明显的凹陷。GHS可能于偏瘫患者的肩痛有关,可合并臂丛神经损伤,是上肢预后差的标志。GHS的发生率的报道差异很大(0-80%),多在30%-50%之间[1]??。 发病机制 脑卒中患者肩关节半脱位的病因尚不十分清楚,主要考虑有如下几个方面: (1)以冈上肌及三角肌后部为主的肩关节周围肌肉的机能低下,以,尤其是以冈上肌为主的肩关节周围其稳定作用的肌肉瘫痪、肌张力低下被认为是肩关节半脱位的最重要的原因。 (2)肩关节囊及韧带的松弛、破坏级长期牵拉所致的延长。 (3)周围肌肉的瘫痪、痉挛及脊柱直立肌的影响等所致的肩胛骨向下旋转[2]??。 临床表现 肩关节半脱位并非偏瘫后马上出现,多于病后头几周开始坐位等活动后才发现。早期患者可无任何不适感,部分患者当患侧上肢在体侧垂放时间较长时可出现牵拉不适感或疼痛,当上肢被支撑或抬起时,上述症状可减轻或消失。随着时间的延长可出现较剧烈的肩痛,合并肩关节受限者较无半脱位者多。 查体可见:

肩部三角肌塌陷、关节囊松弛、肱骨头向下前移位,呈轻度方肩畸形。关节孟处空虚,肩峰与肱骨头之间可触到明显的凹陷,可容纳1--2横指。随着肌张力的增高与运动功能提高,上述体征可逐渐减轻甚或消失。多数患者仅在托起上肢或精神紧张、活动、用力时出现一时性的减轻、消失,在坐位放松上肢无支持下垂时仍呈明显的半脱位表现。 肩胛骨沿胸壁下移,向下旋转,可见关节盂向下倾斜。随着肌张力增高,可见肩胛骨后缩,内缘隆起,位于距脊柱更近的位置,尤其是下角内收,低于对侧下角。握住肩胛骨下端,充分的向外上方牵拉,可使半脱位改善。 早期被动活动肩胛骨及肩关节是可感到无明显阻力。出现痉挛后,被动运动可感到阻力增加,部分患者出现肩痛和肩关节受限,因失去了肌肉的保护,在处理时可因过度牵拉损伤臂丛神经而出现相应的表现。部分患者可出现脊柱侧弯[3]??。 诊断 肩关节半脱位尚无公认的诊断标准与方法,使用的临床方法级放射学方法对康复预后的指导意义不大,多只能反映肱骨头下移的程度。(1)临床方法 ①触诊法:患者取坐位,双上肢自然下垂于体侧,检查者用示指触诊患侧肩峰突起和肱骨头之间的距离,以其间可容纳的横指数表示脱位的程度。 ②人体测量学方法:用带有刻度的两脚规分别测量两侧肩峰突起与肱骨外上髁之间的距离。

肩关节半脱位完整版

肩关节半脱位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

肩关节半脱位 肩关节半脱位(glenohumeral subluxation ,GHS)又称不整齐肩(malaligned shoulder),在患者中很常见。表现为肱骨头在关节盂下滑,肩峰于肱骨头之间出现明显的凹陷。GHS可能于偏瘫患者的肩痛有关,可合并臂丛神经损伤,是上肢预后差的标志。GHS的发生率的报道差异很大(0-80%),多在30%-50%之间[1]。 发病机制 脑卒中患者肩关节半脱位的病因尚不十分清楚,主要考虑有如下几个方面: (1)以冈上肌及三角肌后部为主的肩关节周围肌肉的机能低下,以,尤其是以冈上肌为主的肩关节周围其稳定作用的肌肉瘫痪、肌张力低下被认为是肩关节半脱位的最重要的原因。 (2)肩关节囊及韧带的松弛、破坏级长期牵拉所致的延长。 (3)周围肌肉的瘫痪、痉挛及脊柱直立肌的影响等所致的肩胛骨向下旋转[2]。 临床表现 肩关节半脱位并非偏瘫后马上出现,多于病后头几周开始坐位等活动后才发现。早期患者可无任何不适感,部分患者当患侧上肢在体侧垂放时间较长时可出现牵拉不适感或疼痛,当上肢被支撑或抬起时,上述症状可减轻或消失。随着时间的延长可出现较剧烈的肩痛,合并肩关节受限者较无半脱位者多。 查体可见: 肩部三角肌塌陷、关节囊松弛、肱骨头向下前移位,呈轻度方肩畸形。关节孟处空虚,肩峰与肱骨头之间可触到明显的凹陷,可容纳1--2横指。随着肌张力的增高与运动

功能提高,上述体征可逐渐减轻甚或消失。多数患者仅在托起上肢或精神紧张、活动、用力时出现一时性的减轻、消失,在坐位放松上肢无支持下垂时仍呈明显的半脱位表现。 肩胛骨沿胸壁下移,向下旋转,可见关节盂向下倾斜。随着肌张力增高,可见肩胛骨后缩,内缘隆起,位于距脊柱更近的位置,尤其是下角内收,低于对侧下角。握住肩胛骨下端,充分的向外上方牵拉,可使半脱位改善。 早期被动活动肩胛骨及肩关节是可感到无明显阻力。出现痉挛后,被动运动可感到阻力增加,部分患者出现肩痛和肩关节受限,因失去了肌肉的保护,在处理时可因过度牵拉损伤臂丛神经而出现相应的表现。部分患者可出现脊柱侧弯[3]。 诊断 肩关节半脱位尚无公认的诊断标准与方法,使用的临床方法级放射学方法对康复预后的指导意义不大,多只能反映肱骨头下移的程度。 (1)临床方法 ①触诊法:患者取坐位,双上肢自然下垂于体侧,检查者用示指触诊患侧肩峰突起和肱骨头之间的距离,以其间可容纳的横指数表示脱位的程度。 ②人体测量学方法:用带有刻度的两脚规分别测量两侧肩峰突起与肱骨外上髁之间的距离。 (2)放射学方法:患者取坐位,双上肢自然下垂于体侧,以45度角倾斜投射角拍双侧肩关节X光片,测量肱骨头中心的水平延长线与关节盂中心的水平延长线间的垂直距离,或肩峰与肱骨头间隙的距离超过14mm或两侧间隙之差大于10mm。

肩关节半脱位

肩关节半脱位 潍坊市中医院康复科 陈燕龙 肩关节半脱位(GHS)是脑卒中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多发生于脑卒中的早期尤其是整个上肢处于弛缓性瘫痪时,开始与坐或站立时,常由于重力的作用而发生。发病率在患侧上肢弛缓性麻痹时为60%~80%.临床表现主要是肩关节活动受限,特别是上举时可有疼痛。因此多数出现在卒中发病后3个月之内,一旦发生将严重影响患肢的功能恢复,应及时做好预防及康复。 肩并节半脱位的诊断 视诊可见肩胛带下降,肩胛骨下角较健侧低,可呈翼状肩胛;肩关节向下倾斜;在肩峰与肱骨头之间可摸到凹陷。严格诊断需拍X线片确定,患者肩正位片,肩峰与肱骨头之间的间隙>14 mm;两侧肩正位片相比,患侧上述间隙比健侧>10 mm或以上。 评价 肩关节半脱位评价采用指诊检查法。检查者以右手食指对患者的患侧肩关节进行触诊:脱位间 距离小于1/2横指为1度;大于1/2横指而小于1横指为2度;大于1横指为3 度;正常为0 度。对所有患者在治疗前后进行评定。 原因 肌力及肌张力 1中风初期,由于偏瘫上肢肌肉缺乏张力或各组织肌肉张力不协调,常使肩关节出现半脱位,加上不恰当的处理,导致严重肩痛,影响日常生活和睡眠,甚至整个康复计划。 2肩关节半脱位主要原因是肩关节周围的肌肉、韧带和肩关节囊本身的松弛、破坏及长期牵拉 造成的,最容易使肩关节半脱位的是那些肌纤维呈水平方向的肌肉,如冈上肌、三角肌后部肌 纤维和冈下肌等 3创伤: 中风后,各肌肉可能有不同程度的张力,令肩胛骨协调活动丧失。此情况下,不恰当的扶抱方法或翻身运动,将偏瘫上肢拉扯,使肩关节创伤,导致半脱位。 4不正确摆放姿势: 不恰当的摆放。例如把偏瘫上肢悬垂,可引起半脱位. 治疗 1正确体位摆放正确体位能有效防止患者肩关节损伤,患者坐位时上肢要置于膝上或桌上

肩关节半脱位复位的方法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生活常识分享肩关节半脱位复位的方法 导语:现在的生活中很多人都会出现一种肩关节脱位的症状,就是我们平时说的脱臼了,脱臼了之后就会感觉很痛,并且还突然动不了,一动就会更痛, 现在的生活中很多人都会出现一种肩关节脱位的症状,就是我们平时说的脱臼了,脱臼了之后就会感觉很痛,并且还突然动不了,一动就会更痛,而肩部关节脱位了之后对身体的影响也很大,有的人还是属于习惯性的关节脱位,特别容易发生在小儿身上,而这种肩关节脱位之后就要赶紧复位,那么复位的方法有哪些呢? 肩关节脱位复位不当,小心成为习惯性肩关节脱位,虽然这是一个众所周知的事情,不过事实上还是有很多人形成习惯性肩关节脱位;习惯性肩关节脱位危害极大,特别是在游泳过程中,极易产生生命危险;以下是一些相关介绍,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肩关节是全身活动范围最大的关节,能完成屈、伸、内收、外展和环绕等动作。肩关节的灵活与稳固本是矛盾的。肱骨头大而圆,但关节浅而小,四周加高的软骨又比不上骨质坚硬。因此,整个关节结构,如同一个大苹果放在小碟子里,受到暴力后很容易滑出,发生脱位。最常见肱骨头冲破关节囊前壁,造成肩关节“前脱位”。患者感觉肩部疼痛,原来浑圆的肩部皮下空虚,呈“方肩”畸形,且局部肿胀无法活动。通过X线片可以看见肱骨滑到关节前方,有时可能会出现肱骨头骨折。 第一次肩关节脱位后,如果没有正确固定,或休息时间不足就擅自活动,会导致损伤不能愈合,关节稳定程度下降。日后稍不留心,即可引起复发,成为“习惯性肩关节脱位”。 肩关节频繁脱位严重影响生活 习惯性肩关节脱位多发生于20~50岁的青壮年男性。由于损伤程

肩关节半脱位(Glenohumeral-subluxation-简称GHS)-又称不-…教学文案

肩关节半脱位(Glenohumeral subluxation,简称GHS),又称不整齐肩 (Malaligned shoulder) 有下列特征者称之为肩关节半脱位 1.肩胛带下降,肩关节腔向下倾斜,严重时在肩峰与上肢肱骨之间可出现凹陷,轻者可用触诊方法触及凹陷。 2肩胛骨下角的位置比健侧低。 3病侧呈翼状肩。 一.病因 1.肩关节半脱位最重要的原因可能是,偏瘫患者上肢悬垂与体侧时,肩关节锁定机制受到破坏,以及冈上肌、冈下肌及三角肌后部肌肉的支持作用丧失。 2.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肩关节囊及韧带的松驰、瘫痪的肢体重量破坏及长期牵拉阻碍了肱骨的附属运动。

3.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肩胛骨周围肌肉的痉挛及脊柱直立肌的影响等所致的肩胛骨向下旋转。 4.颈区肌张力的增高,上提肩胛骨和锁骨,而软瘫的躯干肌不能对抗肩胛带的上提。 二.临床表现 肩关节半脱位多于病后头几周开始坐位等活动后发现。早期患者可无任何不适感,部分患者当患侧上肢在体侧垂放时间较长时,可出现牵拉不适感或疼痛,当上肢被支撑或抬起时,上述症状可减轻或消失。随着时间的延长可出现较剧烈的肩痛,合并肩关节活动受限者较无半脱位者多。 三.肩关节半脱位的预防 当病人上肢处于弛缓性瘫痪时,保持肩胛骨的正确位置是早期预防肩关节半脱位的重要措施。 1.在卧位时,应采取患侧卧位,使患侧上肢能负荷体重。在平卧时应在肩后部垫枕头,使肩关节向前突出。 2.在坐位时,如病人上肢肌张力低,可因本身肢体重力牵拉使肱骨头脱出。为此应把病人的患侧上肢的前臂放置在胸前的平板上,平板可起到托起患侧上肢的作用,同时嘱托病人每天用Bobath握手上举过头,保持几分钟。 3.在立位时,应用健侧手把患侧上肢托起,或者用三角巾吊带支持患侧上肢,起到固定作用。当病侧上肢,特别是肩部周围肌张力很低的情况下,用三角巾可起到辅助预防的作用,减少脱位程度,比不用好,因为一旦形成脱位,要复位时很困难的。但是当病侧上肢肩部周围肌张力增高时,出现屈肌共同运动模式时,不宜再用三角巾吊带固定,可能会带来以下几个不良影响:使用肩吊带的不利影响: (1)导致疾病失认或偏瘫上肢从全身运动中功能性分离;

肩关节半脱位知识

肩关节半脱位知识 (一)定义 肩关节半脱位(glenohumeral subluxation ,GHS)又称不整齐肩(malaligned shoulder),在偏瘫患者中很常见。表现为肱骨头在关节盂下滑,肩峰于肱骨头之间出现明显的凹陷。GHS可能于偏瘫患者的肩痛有关,可合并臂丛神经损伤,是上肢预后差的标志。GHS的发生率的报道差异很大(0-80%),多在30%-50%之间. (二)发病机制 卒中患者肩关节半脱位的病因尚不十分清楚,主要考虑有如下几个方面:(1)以冈上肌及三角肌后部为主的肩关节周围肌肉的机能低下,以三角肌,尤其是以冈上肌为主的肩关节周围其稳定作用的肌肉瘫痪、肌张力低下 被认为是肩关节半脱位的最重要的原因。 (2)肩关节囊及韧带的松弛、破坏级长期牵拉所致的延长。 (3)肩胛骨周围肌肉的瘫痪、痉挛及脊柱直立肌的影响等所致的肩胛骨向下旋转 (三)预防软瘫期维持肩关节于正常位置的唯一组织是关节囊级韧带,在上肢重力的持续牵拉下,尤其是外力的牵拉下易拉长、松弛,甚至破坏,而出现肩关节半脱位,一旦出现肩关节半脱位多难以恢复,故早期加以保护、进行预防是必要的。多主张实用安置在轮椅上的支撑台或采取良好的放置姿势。对各种吊带的使用争议较大,不仅吊带的有效性值得怀疑,其还可能有许多不利影响。 (四)良肢位摆放 仰卧位时,患侧肩胛骨下垫枕,使其处于前伸位,肘关节伸展,前臂旋后,腕关节和手指伸展;患侧卧位时,患侧肩前伸,前屈,伸肘,前臂旋后;健侧卧位时,患侧肩和上肢充分前伸,肘关节伸展。 坐位时,在患肢前方放置一平桌,将患肢托起,避免自然下垂。 降低神经系统张力 坐位,可以逐渐增加颈侧屈的程度,使引起肩胛带过度上提的神经结构恢复其伸展性。治疗师在用一只手帮助患者反复侧屈颈部的同时,必须用另一只手臂防止同时发生任何代偿运动。 刺激肩周围稳定肌的活动和张力 1、患侧负重:患者取坐位,头转向患侧,健手协助控制使患侧肘关节伸展,腕 关节背屈,患手放在坐位臀部水平略外侧,让躯体向患侧倾斜。患上肢的负重训练,通过对上肢关节的挤压,反射性的刺激肌肉的活动。治疗师一定要

肩关节半脱位

肩关节半脱位是偏瘫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国外报道其发生率为50%~90%;国内报道其发生率为40.9%~70%。肩关节半脱位本身并无疼痛,但极易受损伤而发展成为主动活动或被动活动受限的疼痛肩,这将严重妨碍上肢功能的恢复。 1 肩关节半脱位的原因 1.1 肩关节锁定机制的丧失正常情况下肩胛骨关节盂朝向为向上、向前及向外,肱骨头向下运动时需移向外侧,因此关节盂面向上方倾斜,如此解剖结构在预防向下脱位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上臂内收时关节囊上部及喙肱韧带紧张,被动地阻止了肱骨头的侧向移动,也就防止了向下脱位,这就是“肩关节的锁定机制”。偏瘫患者由于肩胛骨周围肌肉力量的失衡导致肩胛骨下旋、内收或后缩时肱骨在体侧相对于肩胛骨来说是外展位,这时的关节囊不再被拉紧,肱骨头也就容易向下滑出关节盂。 1.2 肩关节周围肌肉的张力降低和萎缩与其它关节相比肩关节稳定性差而活动性好,因此需要关节周围强壮的肌肉系统部分地弥补肩关节的不稳定。上肢前举或外展时关节囊上部松弛,支持作用减少,锁定机制不起作用,保持肩关节的稳定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旋袖肌,而防止盂肱关节脱位最重要的肌肉是冈上肌、三角肌和冈下肌的后部肌纤维。偏瘫患者的冈上肌、三角肌及冈下肌的后部明显萎缩,无法活动以取代关节囊的作用,因此脱位就不可避免,同时肩关节的关节囊、韧带由于患肢的重力牵拉作用而被动延长和松弛,这样进一步加重肩关节半脱位的发生。 2 肩关节半脱位的康复治疗 2.1 正确的体位在偏瘫早期患者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床上度过的,因此采取什么卧位非常重要。Davis认为患者早期应以患侧卧为好,因为这样可增加对患侧的知觉刺激输入,拉长患侧,从而减少痉挛;仰卧位则受颈紧张性反射和迷路反射的影响,这样异常反射活动最强,促使痉挛增加。三雄等人通过X射线的检测,认为有明显瘫痪的半脱位患者侧卧位是不可取的,而以仰卧位和半仰卧位,肩关节90度为最佳体位。但同时各人也都认为患者应定时变换体位,大约2~3 h变换1次。患者在患侧卧时躯干稍向后旋转,后背用枕头稳固支持,患侧上肢应充分前伸,前臂旋后,肘伸展;在健侧卧时患肢由枕头支持在患者的前面,使肩胛骨处于前伸位,肘伸展;在仰卧时患侧肩胛下需垫枕,使肩胛骨处于前伸位,同时患侧上肢也应垫枕,使伸肘、腕背伸和伸指。若患者能坐时应把手臂支持在桌上或轮椅的扶手上,这样不仅可以保持关节的正常位置,而且对关节有正常的本体刺激,利于患肢的康复。 2.2 矫正肩胛骨位置的方法矫正肩胛骨的位置就是恢复肩关节的锁定机制。治疗师可先运用运动躯干近端的活动方法以解除肩胛骨远端的痉挛状态,如向患侧翻身,患侧上肢的负重,向两侧重心转移,并采用手法向需要的方向活动肩胛骨(使肩胛骨充分上提并前伸),然后鼓励患者经常用健侧手帮助患臂做充分上举运动。对于肩吊带,一般不主张使用,因为吊带并不能减轻半脱位,而且用吊带将上肢吊于胸前会加重或促进偏瘫臂的屈肌痉挛模式,妨碍上肢的代偿性摆动及步态训练中对患侧的指导,使偏瘫上肢从全身功能性运动中分离开来,并危及患肢的血液循环。有作者认为应该不用任何方式的吊带,并认为只要通过认真主动的治疗、正确的操作和姿势摆放就可取得最佳效果。 2.3 刺激稳定肩关节的肌群所有可促进恢复上肢功能的活动均可刺激肩关节周围的稳定肌。如Bobath握手并上举的动作;坐位患侧上肢负重动作;患臂前伸,治疗师通过患侧手掌向肩的方向做快速、反复的挤压等动作都可以反射性地刺激肌肉的活动。同时治疗师可对相关的肌肉用手轻轻拍打或用冰块做快速摩擦,这样都可使相关肌肉的张力和活动性增加。此外肌电图(EMG)和生物反馈也可加强肩关节周围的肌群。Basmajian通过研究认为EMG生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