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如何运用语文学案进行教学

如何运用语文学案进行教学

如何运用语文学案进行教学
如何运用语文学案进行教学

如何运用语文学案进行教学

发表时间:2011-09-19T08:48:58.957Z 来源:《学园》2011年6月12期作者:耿国辉

[导读] 学案教学的关键是编写学案。学案教学遵循“教为主导,学为主题,思维训练为主线”的教学原则。

耿国辉河北省唐山市丰南区西葛中学

【摘要】学案教学的关键是编写学案。学案教学遵循“教为主导,学为主题,思维训练为主线”的教学原则。注重学法指导,突出学生自学,重在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那么,如何运用学案进行教学呢?本文就此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学案教学课本教研吃透教材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1)12-0109-01

学案是近几年兴起的教学形式,它是符合新课程精神的课堂教学改革的成果之一。学案即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案,也是教师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合作探究、优化发展的学习方案。

我们在设计学案时,注意落实以下三点:第一,使学生学习有路。第二,使学生学习有劲,也就是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做到“低起点、小台阶”。既能使学生在学习中感到轻松,又能体会到登上一个个台阶的喜悦。第三,使学生学习有法。学案不仅要明确学什么,更重要的是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

一扎扎实实预习

学案先学后教,把教学重心前移,在课前充足的时间内,让学生充分地学习,充分地思考。

我校是从初一年级开始使用学案。刚开始接触学案,教师首先要在班上带领学生学习学案,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明确重点、难点,带着问题对教材进行预习,认真阅读教材文本,思考重点问题,努力完成预习目标和部分导学目标。其次,教师进行适当辅导,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法,如控制自己的预习时间,以提高效率;用红笔划出书中的重点、难点内容;带着学案上的问题看书,并标出自己尚存的疑问,带着问题走出课堂等。第三,要求学生预习疑存的问题并做好记录,让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带着问题走向课堂。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和正确的自学方法,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性。一般做法是:头天下午放学时就将要做的学案布置下去,让学生根据学案中的学习目标,通过看书,做知识构成,了解和初步掌握这一节课中的基本内容;第二天上课前,教师进行检查。教师一定要严格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杜绝不预习和对预习敷衍了事的现象,如果无法保证预习的效果,可以把预习放在课堂上进行一段时间的预习和习惯的培养。此外,要积极培养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防止有的学生在自学过程中,不认真看书思考,而是想着从“全解”等教辅书中找现成的答案。

教师在对学生的“学案”检查时,一方面要促进学生从不同程度地完成学案任务,特别是要对一些弱等生进行个别指导。另一方面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预习所达到的程度,以及存在的问题,准确把握讲课的方向和重点。在课堂上主要进行“知识挖掘”问题讨论,学生经过课前的准备,老师再进行适当的诱导和指导,然后经过思维训练,最终达到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二多方面努力,提高课堂效率

1.教师要在二次备课或三次备课上下工夫

在用学案进行教学之前,教师要在学案进行二次备课。如果把学案比作树干,它就为学生的学和教提供了路线,但是如何让它变得枝繁叶茂,那就要在二次备课上下工夫。

在吃透教材、了解学情的基础上,教师在二次备课或三次备课时,还要注重细节。首先,教师的语言要准确、精炼。导语、过渡语、小结等这都是需要教师精心预设。其次,对于学案上的重点、难点的引导上,教师要做到思路清晰,环环紧扣,针对性强。再次,教师要提高驾驭课堂的能力。

2.加强校本教研

我校在多年来备课改革的进程中逐步探索并形成了“个体——集体——个体”的基本备课形式。其中,第一个“个体”是指我们把每单元教材的备课内容分解,教研组内教师每人分配或自选钻研一课或一个练习,形成《基础教案》,集体备课前印发全组复备,其他教师的备课可直接在《基础教案》上修改即可。以年级教研组为单位,教研组长主持,做到“三定”、“三有”——定时间、定地点、定发言人,有计划、有主题、有记录。第二个“个体”是每位教师在认真听取别人备课方案的基础上根据本班的实际和自己的教学特点进行个人加减,完成三次备课,并用不同颜色的笔在《基础教案》上作记号。学校每个星期五以教研组为单位检查全校教师的备课,主要检查教师二次备课和三次备课的内容,发现问题,并及时反馈。

在三次备课的基础上,每学科每人每学期至少执教研讨课两次以上,教研组座谈,听课教师填写《听课评议》,执教教师填写《课后反思》。坚持一课多上,互帮互学,共同进步。

3.要进行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预习情况,对学生在课前自学时存在的问题,同时也是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引导学生开展讨论交流。在讨论时,要把握认知冲突,在交流的过程中要明确要求,指示方法,可操作性强,发挥“培优补差”的功能。小组交流的基础是学生带着问题再次自学的过程,如果没有学生自学的过程,小组交流则是不扎实的。

4.精讲精练

在学生自学、讨论交流的基础上,教师要根据教学重点、难点及学生在交流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重点讲解。在讲解时教师的语言、内容要精。精讲应具有针对性,切忌面面俱到,还应有启发性,也就是学生能够自主解决的,教师就不要包办代替,教师要抓住要害,讲清思路。课堂中,还要保证练习时间,做到训练要精,抓住重点,发现问题,给予校正,及时讲评。

学案不同于教案。教案的着眼点和侧重点在于教师讲什么和怎么讲,而学案的着眼点和侧重点在于怎样开启学生的智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展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前者重在教,后者重在学;前者以教师为中心,后者以学生为中心;二者密切相连,最终目标一致,但在课堂角色、教育观念、课堂结构、教学方法等方面,却有着本质的区别。

总之,学案导学先学是基础,后教是关键。无论是先学后教,还是以教促学,教师都要俯下身子、静下心来,扎扎实实地去做好每个环节,在细节上下工夫,细节做好了,结果就不会差。学案导学这一模式,我们也在摸索中,我想,学习应该是教师永远的目标,校本教

初中语文学案教学反思

初中语文学案教学反思 一、在思想上: 主要结合课本中的课文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使学生明白从古代到现代,从国内到国外对知识的追求都是孜孜不倦的,都需要一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成长也是需要锻造、需要磨练的;也明白了知识对大到国家,小到个人的.重要性。从而提高了学生的认知能力。 二、在学习上: 在学习上主要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基础教学)并提高应试技巧。广泛的阅读能开阔视野、陶冶情操。因此,"积累"成为提高学生语文素质的关键点。如何快速积累?我是这样做的: 1、抄写、背诵。每星期让语文课代表和一部分学生根据所学内容抄写有关美文,名言警句,古诗词及学生优秀作文。并写在班上《学习天地》的学习园地中,这样既可以练字,同时也是潜移默化,扩大课外积累,引导学生有意识地模仿大家作品,自主写作。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并且在抄写的基础上基本上做到全面落实背诵,课内外要求背诵的课文和古诗词更是全不放过,达到全员背诵、全员默写。

2、注重课堂教学,全面提高45分钟效率。在学习内容上,引导学生关注科学、人文、自然和社会、人生及历史、现实、未来等科学文化、道德艺术各个领域。并大胆尝试探究性学习的方法。如:在学习《斜塔上的实验》一文时,就让学生讨论和研究中西方教育和学生创新精神的差异。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活思维。在德育上渗透人文教育和情感教育。 3、作文积累。以口头作文、小练笔、大作文等形式增加作文的训练量。并及时批改、及时点评,尤其是对学困生的作文更是给予了更多的关注和肯定。收效良好。 4、充分利用语文学科的特点,组织安排了五次语文综合性学习。注重自主性和开放性。教师引导学生自主设计、自主探究语文资源开展实践活动。全员参与,全员组织,全员编排,充分调动自主学习的意识,即增强了学生的凝聚力也为他们搭建了施展自己才华的平台,从而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和自主性。收效良好。 5、提高学生应试能力是关键: 在讲解中有针对性,并总结历年中考课外阅读的考点规律,让学生经常接触中考题型,使学生心中有数。

什么是语文教学设计

什么是语文教学设计 如何在知识经济时代促进学习者的学习与发展,无疑是当今教学设计研究的基本问题。知识管理是成功应用于企业中获取、存储、学习、共享、创新的过程,其目的在于提高组织或个人的生产力,应变能力和反应速度,增强核心竞争力。下面是整理的什么是语文教学设计,欢迎阅读。 什么是语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 教学设计定义加涅曾在(教学设计原理)(1988 年)中界定为:“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systematic) 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教学系统本身是对资源和程序作出有利于学习的安排。任何组织机构,如果其目的旨在开发人的才能均可以被包括在教学系统中。” 帕顿(Patten,J.V .)在《什么是教学设计》一文中指出:“教学设计是设计科学大家庭的一员,设计科学各成员的共同特征是用科学原理及应用来满足人的需要。因此,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performance problems) 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 赖格卢特(Charles M. Reigeluth) 对教学设计的定义基本上同对教学科学的定义是一致的。因为在他看来,教学设计也可以被

称为教 学科学。他在《教学设计是什么及为什么如是说》一文中指出:学设计是一门涉及理解与改进教学过程的学科。任何设计活动的宗旨都是提出达到预期目的最优途径(means) ,因此,教学设计主要是关于提出最优教学方法的处方的一门学科,这些最优的教学方法能使学生的知识和技能发生预期的变化。” 梅里尔(Merrill) 等人在新近发表的《教学设计新宣言》一文 中对教学设计所作的新界定值得引起人们的重视。他认为:“教学是一门科学,而教学设计是建立在这一科学基础上的技术,因而教学设计也可以被认为是科学型的技术(science-based technology) 。” 美国学者肯普给教学设计下的定义是:“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分析研究教学过程中相互联系的各部分的问题和需求。在连续模式中确立解决它们的方法步骤,然后评价教学成果的系统计划过程。” 学习教练肖刚定义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 教学设计特征教学设计具有以下特征。第一,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 第二,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 第三,教学设计是以系统方法为指导。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

对语文学案教学效率的思考

对语文学案教学效率的思考 发表时间:2015-09-22T09:20:11.933Z 来源:《读写算(新课程论坛)》2015年第6期(上)供稿作者:唐晓波 [导读] 四川省绵竹中学绵竹 618200 多数语文教师认识到学案教学对促进课堂教学深化、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升学生语文成绩具有重要作用。 (四川省绵竹中学绵竹 618200) 近来,各地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和教学方法的改革不断推进,人们对学案教学的观点逐渐趋于一致。多数语文教师认识到学案教学对促进课堂教学深化、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升学生语文成绩具有重要作用。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小组协作学习方面,学案教学也具有传统语文教学难以比拟的效果。教师和教育主管部门纷纷认识到语文学案教学的重要意义,不断加以引导和推进,学案教学逐步成为部分地区语文教学的主流。 诚然,学案教学确实能够简化课堂结构,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但是笔者在近年的语文教学实践和思考中,也发现了不少问题。这些在语文学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不仅使课堂本身的效率受到影响,甚至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语文学习习惯和个体化发展。 一、学案的同质化泯灭了学生的个体差异 语文学案的同质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在班级层面上,全班不同层次的同学使用同样一份学案,对学生的学习能力没有严格的区分,教学内容和作业内容完全一样,对学生的评价没有区别对待; 2、在年级层面上,很多教师没有分析各自班级的特点和自身教学风格的特点,使用相同的语文学案,一位教师设计出学案,全年级教师使用,甚至若干届反复使用; 3、不同课文的学案结构相似,每堂语文课学生都在从事几乎完全相同的工作,语文学习兴趣降低。 学案的同质化影响了教师的个体性发挥姑且不论,只看它对学生语文学习的影响就已经让人担忧。它与传统的课堂教学一样,否认了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而泯灭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本应促进学生发展的学案教学,竟然采取了如此“一刀切”的方式,又怎能真正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 二、课堂流程趋于形式,课堂结构僵化 不少教师的语文学案结构单一,简单地将教学内容分为课前、课中、课后三部分。课前学案内容一般是字音字形、作者背景和结构分析,课中一般是疑难探究、中心探究和小组协作,课后一般是作业和所谓的拓展。这样的结构本身不是问题,但是篇篇一律,课课一样,甚至连课前导入的形式都一成不变,这样的流程和结构就不能不说是僵化了。虽然说学生对学习内容和学习目标都很明确,但是对语文教学失去了新鲜感和神秘感。学生对教学内容不期待,自然也就失去了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学案教学的效率自然也就大打折扣。 三、重文本结构分析,轻文本阅读 由于不少语文学案都是在课前生成,因而问题相对固定。在效率优先的考虑下,不少教师设计学案问题时尽量简单直接,避免学生的不同意见影响课堂进度。所以,很多学案重文本结构。因为这个最容易完成,也最容易取得一致,让教师和学生都产生虚假的成就感。其实,没有争论的课堂是失败的课堂,没有真实意见表达的课堂更是失败的课堂。这样所谓的效率不过是在纸上画了一个圈,规定了学生在圈里的活动而已。相反,某些教师为追求课堂进度,却放松甚至放弃了对语文的文本阅读,一味分析中心词、中心句、中心段或者疑难句,用预设的问题取代了学生的阅读和思考,用固定的答案取代了学生的个性体验。表面上,学案教学扎实热烈,进展神速,实际上,单调重复的环节已经使学生大败胃口。更严重的是,学生在这样的学案教学中,并没有培养起真正的语文能力和语文兴趣。 四、在强调自主学习的同时忽略了教师的引领作用 语文学案教学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提倡“学生懂的不讲,学生不懂的重点讲”,有的学校甚至创新为“学生自己能学懂的不讲,高考不考的不讲,高考要考的必须讲”。这本是培养学生素质、提高学生能力的好意。但是在部分教师眼里,这就成为了自己偷懒的最佳借口,从而变相地放弃了语文教学的多数内容和教师对课堂的引领作用。一上课就发下学案,学生谈论完成,教师评讲答案,一节课轻轻松松就完成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是简单重复的文字梳理,教师放弃了自身的教学技能。更有甚者,为追求所谓的自主性,仍由学生胡乱发挥,教师不及时进行正确引导。学生在课堂上无所得,教师在课堂上无所为。表面上的效率成为了语文教学长久的隐患。 五、在强调教学创新的同时放弃了传统语文教学的优势 一些语文学案教学以“自主学习”和“创新学习”为旗帜,处处标新立异,用华而不实的手段吸引学生。一节课下来,PPT和音乐充斥课堂,学生发言和课堂辩论随处可见,时而唱歌,时而表演,空洞无用的内容掩盖了教学实质。而经过时间检验的具有良好效果的传统语文教学方法却常常被弃置不用。反复诵读,涵咏感悟在许多课堂上无影无踪,取而代之的是一系列意义不大的活动,文以载道的传统成为了支离破碎的字词分析,而以识字为先的传统又被认为枯燥无趣被全然扔到了课下…… 前人千百年来总结出的优秀语文教学传统得不到延续,所谓创新又起不到真正的作用。语文学案教学真正的效率也就无从体现。 语文学案能否真正体现出它的效率和意义?学生如何才能得到更好地发展?种种问题困扰着我们的教学。事实上,问题的本身不在于语文学案。如果学案教学没有其科学性,也不可能得到多数教师的推崇。在长期实践中,语文学案教学也确实起到了促进教学,提升素质的作用。那么,为什么还会有这么多的问题呢? 笔者认为,这首先是与教师的观念有关,教师的思想准备不足。在语文教学改革中,很多教师没有真正理解改革的内涵,“旧瓶装新酒”,采用了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和教学模式,却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观念,还用陈旧的教学思想指导工作。第二,教师能力上准备不足。自身不具备学案教学的能力,又不愿主动学习和提高。在推进学案教学的大潮中,被动地接受时代要求,被潮流席卷,只好运用别人现成的语文学案,既脱离了自己的教学能力,也脱离了学生的学习实际。第三,得过且过的因循心态。有些教师丧失了工作的主动性和热情,把学案教学当作了自己偷懒的借口,放任课堂陷入僵化枯燥,不肯真正在语文学案上备教材,备学生,让本该具有强大活力和良好效率的语文学案教学死气沉沉。 所以,要真正让语文学案教学发挥其作用,促进语文课堂的效率,需要我们教师做好思想上、技能上的准备,用积极进取的精神投身到语文课堂教学中来,真正培养起学生的语文素质和语文修养,同时,也提高了教师自身的语文教学能力。

语文教学设计(人教版二年级教学设计)

语文教学设计(人教版二年级教学设计) 语文教学设计(人教版二年级教学设计) 二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泉水》教案严惠彬 教材分析:这是篇很美的课文,无论是文字还是内容,都像一股清泉,潺潺地流淌着,洒下一路爱心。读课文时,声音轻快些,让我们的心跟着那清泉流淌,心中不断地涌起像清泉那样去无私奉献、帮助别人的渴望。教学本课,重在强调自读自悟。在朗读时让学生充分自读,感受阅读的乐趣,边读边欣赏插图,边读边思考。 设计意图:1、联系生活的目的是调遣学生知识库存中已有相关知识,激发其学习兴趣。运用课件直观介绍泉水是为下文想象说话铺路。2、识字正音是读通课文的基础,又是低段的重点。本环节的预设可以帮助学生学习词语的方法,真正体现主导与主体的关系。3、教师不放过每一位学生,采用不同方式帮助、指导,引领学生把书读通,读好。关注读通课文这一环节等于关注学生的知识缺陷与理解的错位,同时培养了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4、整体感知是重点品味的基础。这个环节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放下书本仍能记得内容,为第二课时的精彩而蓄积力量。其二是搭建语言实践平台,理解简单与具体的语言概念,提高学生的语言素养,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5、“来到”与文中的“流进、流过、流到”的区别,用视频形象地展示了“流进水池”、“穿过山

谷”的动态画面,让学生由此领悟作者用词准确。从预设一中学生学会细心,明白用词严谨,讲究方法;从预设二中学生学会欣赏,领悟不同词语表达同一个意图,文章就更加生动。6、让每个学生读后都有所感悟,而所悟又不尽相同。于是在读中感悟词语,在品赏中积累词语,在想象中激活思维,在理解中积淀情感,丰满了泉水乐于奉献的美丽形象,培养了学生的想象思维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7、写字教学是2年级教学的重点。在此环节教师改变以往传统的单一的评价方法,采用多元激励评价。让学生在美妙的音乐声中愉悦地学会了3个漂亮的字,又欣赏了同伴的字。在评价中成长,在成长中学会鉴赏美。8、师生共同对着板书总结课堂学习,是非常好的一个学习习惯。帮助学生形成概念,总结方法,明确任务。 教学过程 一、在情境创设中激发学习兴趣 1.激趣谈话:小朋友,生活中谁见过泉?(学生自由说话。) 2.简介“泉水”:老师这里有几组“泉水”的生活照(播放《泉水丁冬》音乐)。教师随滚动的课件介绍泉水的照片。学生边听边思考用一个词来形容看到的泉水。 3.揭题并读好课题。 4.学习“泉”字。 二、在整体感知中积累语感 (一)初读(大声地朗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语文基础知识教学设计

语文基础知识教学设计 语文基础知识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用钢笔描红。 2.对照简化字,认读括号里的繁体字。 3.读一读,说说每组词语的意思是不是相同。 4.修改病句,并说明修改的理由。 5.熟记12条成语。 6.朗读并背诵两句古代名人的名言。 7.听教师介绍简易洒水壶的发明,抓住要点转述给同学们.学写毛笔宇。 [教学时间] 三课时。 一、教学第一题 1.审题。 (1)指名读题目。 (2)教师进一步明确练习要求。 2.指导。 (1)指名朗读这句话。 (2)学生观察字的行款、间距。 (3)这些字你认为哪些书写时是应该注意的?

(4)教师重点指导。 3.练习。 (1)学生练习描红。(教师巡视,及时了解书写情况) (2)根据描红情况,教师小结,再让学生仿写。 4.反馈。 (1)展示写得好的字,评点好在哪里。 (2)指出不足,进行矫正性练习。 二、教学第二题 1.审题。 (1)指名读题目。 (2)教师请学生讲清题目要求。 2.指导 (1)教师谈话:日常生活中,我们在看港台影视片时,或在阅读一些书籍时,常常可以看到一些繁体字,举例。 (2)学生说出带有繁体字的句子考教师。 (3)指名读每组前面的简化字。 (4)简化字与繁体字比较。(出示幻灯片) 让学生比较以上两组简化字与繁体字,特别注意繁、简字形体变化较大的汉字,让学生去观察、思考,发现题中还有哪些简化字与繁体字形体变化较大的,怎么去认读出这些繁体字。 3.练习。 (1)(出示幻灯片)指名认读,能读出几个就读几个。(可以多让学

生站起来认读,待大多数同学读熟繁体字后,再齐读繁体字组合的词语) (2)同桌把简化字那边掩盖好,互相检查认读繁体字的情况。 4.反馈。 三、教学第三题 1.审题。 (1)指名读题目。(1)出示幻灯片:演讲一讲演雪白白雪 (2)让学生读,比较前后词义一样不一样,有什么不同。教学中通过读,比较说明理由,让学生体会到组成词语的字相同,但因为字序不同,有的词义相同,有的词义不同。要注意,学生说每组词义,主要是领会,不要求机械记忆。 3.练习。 (1)默读、思考:这题中还有四组词语,比较看哪几组前后词义相同,哪几组前后词义不同? (2)同桌交流后,全班交流。 4.反馈。 哪位同学还能举出一组词义相同和一组词义不同的'? 编选选编人名名人 第二课时 一、教学第四题 1.审题。 (1)指名读题目。

语文教学设计和案例分析考试(答案)

《新课程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设计和案例分析》复习提纲 一、填空题 1、新课程标准确立了语文学科性质和特点:“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2、阅读能力一般分为如下五个层级:认读能力、解读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应用能力、欣赏评价能力。 3、我们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一定要把语文意识贯彻于语文教学的全过程中,不断强化学生的语文意识,不断提高语文素养,并逐渐增强语文能力。 4、当代语文教学设计依据加涅“为学习设计教学”的理论,把语文教学过程分为学习事件和教学事件两部分,对学生语文认知结构和语文的行为技能改变起到支持和推动作用。 5、新课程标准认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特点“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6、体验性或表现性目标的陈述方式描述学生自己的心理感受与体验,明确安排学生表现的机会。所采用的行为动词往往是体验性、过程性的,这种方式指向无需结果化的或难以结果化的目标。主要应用于“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领域。 二、简答题 1、什么是教学目标具体化?指把教学目的、范围、意图、领域转化为具体的行为目标或业绩目标,即按照期望学习者身上出现的可观察、可操作、可测量的结果的方式对教学目标作具体说明,这种说明包含了行为(做什么)、条件(在什么具体情况下)和标准(达到什么样的要求)三种成份。 2、简要回答文章产生的自然程序。宏观程序:认识与经验准备——写作需要与冲动——起草。微观程序:构思——起草——修改。 3、语文教学设计中的语文意识指什么?指在平时的听、说、读、写的过程中,对如何运用语言文字正确表达,如何遣词造句,如何布局谋篇的一种自觉的、有意识的关注。 4、教学程序设计的评价标准是什么?教学环节清晰、简洁、集中。这是从学生接受的角度提出的,清晰便于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学习,便于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简洁集中则是便于学生把握和积累,便于重点和难点的解决。

如何运用语文学案进行教学

如何运用语文学案进行教学 发表时间:2011-09-19T08:48:58.957Z 来源:《学园》2011年6月12期作者:耿国辉 [导读] 学案教学的关键是编写学案。学案教学遵循“教为主导,学为主题,思维训练为主线”的教学原则。 耿国辉河北省唐山市丰南区西葛中学 【摘要】学案教学的关键是编写学案。学案教学遵循“教为主导,学为主题,思维训练为主线”的教学原则。注重学法指导,突出学生自学,重在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那么,如何运用学案进行教学呢?本文就此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学案教学课本教研吃透教材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1)12-0109-01 学案是近几年兴起的教学形式,它是符合新课程精神的课堂教学改革的成果之一。学案即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案,也是教师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合作探究、优化发展的学习方案。 我们在设计学案时,注意落实以下三点:第一,使学生学习有路。第二,使学生学习有劲,也就是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做到“低起点、小台阶”。既能使学生在学习中感到轻松,又能体会到登上一个个台阶的喜悦。第三,使学生学习有法。学案不仅要明确学什么,更重要的是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 一扎扎实实预习 学案先学后教,把教学重心前移,在课前充足的时间内,让学生充分地学习,充分地思考。 我校是从初一年级开始使用学案。刚开始接触学案,教师首先要在班上带领学生学习学案,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明确重点、难点,带着问题对教材进行预习,认真阅读教材文本,思考重点问题,努力完成预习目标和部分导学目标。其次,教师进行适当辅导,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法,如控制自己的预习时间,以提高效率;用红笔划出书中的重点、难点内容;带着学案上的问题看书,并标出自己尚存的疑问,带着问题走出课堂等。第三,要求学生预习疑存的问题并做好记录,让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带着问题走向课堂。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和正确的自学方法,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性。一般做法是:头天下午放学时就将要做的学案布置下去,让学生根据学案中的学习目标,通过看书,做知识构成,了解和初步掌握这一节课中的基本内容;第二天上课前,教师进行检查。教师一定要严格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杜绝不预习和对预习敷衍了事的现象,如果无法保证预习的效果,可以把预习放在课堂上进行一段时间的预习和习惯的培养。此外,要积极培养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防止有的学生在自学过程中,不认真看书思考,而是想着从“全解”等教辅书中找现成的答案。 教师在对学生的“学案”检查时,一方面要促进学生从不同程度地完成学案任务,特别是要对一些弱等生进行个别指导。另一方面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预习所达到的程度,以及存在的问题,准确把握讲课的方向和重点。在课堂上主要进行“知识挖掘”问题讨论,学生经过课前的准备,老师再进行适当的诱导和指导,然后经过思维训练,最终达到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二多方面努力,提高课堂效率 1.教师要在二次备课或三次备课上下工夫 在用学案进行教学之前,教师要在学案进行二次备课。如果把学案比作树干,它就为学生的学和教提供了路线,但是如何让它变得枝繁叶茂,那就要在二次备课上下工夫。 在吃透教材、了解学情的基础上,教师在二次备课或三次备课时,还要注重细节。首先,教师的语言要准确、精炼。导语、过渡语、小结等这都是需要教师精心预设。其次,对于学案上的重点、难点的引导上,教师要做到思路清晰,环环紧扣,针对性强。再次,教师要提高驾驭课堂的能力。 2.加强校本教研 我校在多年来备课改革的进程中逐步探索并形成了“个体——集体——个体”的基本备课形式。其中,第一个“个体”是指我们把每单元教材的备课内容分解,教研组内教师每人分配或自选钻研一课或一个练习,形成《基础教案》,集体备课前印发全组复备,其他教师的备课可直接在《基础教案》上修改即可。以年级教研组为单位,教研组长主持,做到“三定”、“三有”——定时间、定地点、定发言人,有计划、有主题、有记录。第二个“个体”是每位教师在认真听取别人备课方案的基础上根据本班的实际和自己的教学特点进行个人加减,完成三次备课,并用不同颜色的笔在《基础教案》上作记号。学校每个星期五以教研组为单位检查全校教师的备课,主要检查教师二次备课和三次备课的内容,发现问题,并及时反馈。 在三次备课的基础上,每学科每人每学期至少执教研讨课两次以上,教研组座谈,听课教师填写《听课评议》,执教教师填写《课后反思》。坚持一课多上,互帮互学,共同进步。 3.要进行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预习情况,对学生在课前自学时存在的问题,同时也是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引导学生开展讨论交流。在讨论时,要把握认知冲突,在交流的过程中要明确要求,指示方法,可操作性强,发挥“培优补差”的功能。小组交流的基础是学生带着问题再次自学的过程,如果没有学生自学的过程,小组交流则是不扎实的。 4.精讲精练 在学生自学、讨论交流的基础上,教师要根据教学重点、难点及学生在交流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重点讲解。在讲解时教师的语言、内容要精。精讲应具有针对性,切忌面面俱到,还应有启发性,也就是学生能够自主解决的,教师就不要包办代替,教师要抓住要害,讲清思路。课堂中,还要保证练习时间,做到训练要精,抓住重点,发现问题,给予校正,及时讲评。 学案不同于教案。教案的着眼点和侧重点在于教师讲什么和怎么讲,而学案的着眼点和侧重点在于怎样开启学生的智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展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前者重在教,后者重在学;前者以教师为中心,后者以学生为中心;二者密切相连,最终目标一致,但在课堂角色、教育观念、课堂结构、教学方法等方面,却有着本质的区别。 总之,学案导学先学是基础,后教是关键。无论是先学后教,还是以教促学,教师都要俯下身子、静下心来,扎扎实实地去做好每个环节,在细节上下工夫,细节做好了,结果就不会差。学案导学这一模式,我们也在摸索中,我想,学习应该是教师永远的目标,校本教

语文学案教学课堂基本模式探索

语文学案教学课堂基本模式探索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教科培中心倪岗 《中学语文》2011.5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指导下,具有一定典型意义而又相对稳定的课堂教学结构。教学模式既是教学理论的具体化,又是教学经验的系统概括,也可以把它理解为开展教学活动的一整套方法论体系。在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之间,教学模式处于中介地位,任何一种教学模式总是以一定的教学理论为指导而建构起来的,而任何一种教学模式又总是把一定的教学理论转化为教学实践才建构起来的。总而言之,教学模式上承教学理论,下启教学实践。 课堂教学的效益如何,往往取决于课堂结构是否优化。只有重视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才能充分揭示课堂教学的一般程序,课堂教学内部诸因素的内在联系和课堂教学的普遍规律;只有优化的课堂教学结构模式,才能实现依靠普通教师教好普通学生的愿望,才能达到大面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目的。 一、学科要求和教学原则 学科的课堂教学模式既要符合教学规律,又要具备学科教学要求。语文学案教学课堂教学模式要遵循一个学科要求和两大教学原则。即“教学内容确定”要求和“少教多学”、“先学后教”原则。 “教学内容确定”要求。教学模式事实上是个关于“怎样教”的问题,是个方法取向的问题;而“方法”从根本上讲主要取决于“内容”。脱离了“内容”的“方法”也就失去了其独立存在的意义。因此,“怎样教”从根本上讲主要取决于“教什么”。只有从语文学科课程内容的视角去研究才有可能科学地建构起全面而有效的语文教学模式。 “教什么”这个对于其他学科远不是问题的问题,在语文教学上恰恰是个重大问题。语文教学内容应该是什么,在以前没有人研究过,都以为语文教学不就是教一篇篇文章吗?最先关注这个问题的是著名语文教育家王尚文教授。他尖锐指出“不少人把教材和教学内容混为一谈,其实它们是两个概念,虽然密切相关,但是绝不等同” [1]。他认真梳理了言语内容和言语形式,认为“语文学科则以教材的言语形式为教学内容”。语文教材内容与教学内容是有根本区别的。可以毫不夸张的说,这一认识是语文教育研究中石破天惊的大发现,而且将成为今后教材研制和语文教学的重要起点。 目前教学最大的问题就在于误以为选文内容就是教学内容,以选文内容的理解为教学的旨归,而忽略或者没有能力挖掘选文背后的课程内容,导致教学的随意性。 我们要改变语文教学就是教课文,教课文就是教文章内容的现状。在目前教材暂时还没有重大变化的情况下,认真的区分教材内容与教学内容对我们的教学具有很强的现实作用。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复习试题及参考答案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复习试题及参考答案(1) 一、填空题 1、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课程。 2、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3、《语文课程标准》阶段目标从“识字与写字”、“阅读”、“习作”(小学1~2年级为“写话”,3~6年级为“习作”)、“口语交际”四个方面提出要求。课程标准还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以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听说读写等语文能力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 4、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 5、汉语拼音能帮助学生识字,帮助学生说好普通话,帮助学生阅读。 6、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一二年级的教学重点。 7、口语交际能力的训练不仅要重视口语交际课的教学,而且要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和日常生活中有意识地锻炼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全方位多角度地训练。 8、阅读教学过程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9、《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10、语文综合性学习应以活动为主要开展形式,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社区等教育资源。 11、“交融式目标”在叙写时不会出现“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几个明显的提示语,但它的每一点目标却极好地把二维乃至三维的目标都交融在一起。最大的优点就是叙写方便。清晰明确,乃是教学目标叙写的灵魂。 12、《语文课程标准》在评价建议中指出:“评价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应重视考察学生的参与意识和情意态度。评价必须在具体的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让学生承担有实际意义的交际任务,以反映学生真实的口语交际水平。” 13、语文素养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主要分为六个层次:一是必要的语文知识,二是丰富的语言积累,三是熟练的言语技能,四是良好的学习习惯,五是深厚的文化素养,六是高雅的言谈举止。 14、课程资源从获取途径看,可以划分为校内资源、校外资源、网络化资源三大类。 二、基本概念题 1、语文素养P1 语文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其要素包括语文知识、语言积累、语文能力、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以及思维能力和人文素养等。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2、探究学习P5

语文学案使用五步法

语文学案使用“五步法” 河津市僧楼中学薛克民043300 自从前年我中心校开始大张旗鼓的学习洋思经验和横水经验以来,“学案导学”开始进入了我的教学生活。二年来,“学案导学”已经成为我和我的同事生活的一部分。一路走来,留下深深浅浅的脚印。 “学案导学五步教学法”是教改纵深发展的一次较为科学、具有切实具体的的可操作性的一次大胆的尝新思路。“学案导学五步教学法”较为行之有效,但在实施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解决。笔者根据自己及本校语文教师同仁实践,试分析“学案导学五步教学法”在教学当中使用之优缺。 “学案导学五步教学法”其环节包括1、检查学案、了解学情。 2、合作探究、交流展示。 3、精讲点拨。 4、当堂检测。 5、归纳总结。 一、“学案导学五步教学法”其特点是: 1、简便易学,便于操作。 2、能较好体现出学生的主体作用,课堂气氛活跃。 3、教师不再重复演义课文,能较好体现教师的主体作用。 4、由于五个步骤都要体现于每一堂新课中,环环相扣,容量较大,使课堂效率得到较大的提高。 二、“学案导学五步教学法”的具体操作 (一)、检查学案、了解学情(1—3分钟)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一种“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学生被动接受,

教学方法单一,注重知识传授,轻视能力培养,注重知识结果,忽视思维过程与方法,课堂教学效率低。“导学案”即学生自主学习的指导方案,它的使用与新课程理念相适应,是实现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根本转变的有效途径。学生在课前已明确了本节的学习目标和内容要求,提前进入学习状态,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而教师按照学案设计的内容有重点地讲解,学生有重点地听,教学的指向性更加明确。 (二)、合作探究、交流展示(10—15分钟) 以学案为载体,以问题为中心,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实现了师生互动和对话交流,改善了传统的教学关系。学生把自主学习中遇到的疑点、难点、重点问题提出,通过与小组同学进行讨论探究,共同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思路。根据问题特点,教师可提问题让大家或一个同学回答;也可以让个别同学黑板展示。教师纠正学生展示或回答中知识性错误或不准确的表达,评价回答或展示的内容,教师汇总学生交流展示中出现的问题,准确把握学生在合作学习中遇到的疑点、难点、重点问题,为精讲点拨做好准备。 (三)、精讲点拨(15—20分钟) 教师根据学生交流探究中存在的问题,对重点、难点、易错点进行精讲点拨。帮助学生解难答疑,总结答题规律,点拨答题方法与思路。精讲点拨准确有效的前提是教师应具备准确把握课标、教材的能力,能够准确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即就是教师要有较高的业务素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的流程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的流程 所谓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的流程,就是指一节小学语文课的设计过程。它大致包括解读文本、设定目标、整合资源、过程设计、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等六方面的内容。 一、解读文本 “文本”就是指包含丰富教育资源的,可供学生、教师与之对话的阅读材料的总和。教学中的“文本”呈现形式,可以是由语言文字构成,如一篇课文,一部名著,甚至是一段文字或一句话;也可以是语言文字塑造的形象以及有关图像等,如课文中的有关插图也是文本。 教师可按下面的步骤实现对文本的解读。 1.“走近”文本,即感觉文本,把握要旨。就要首先摸准作者的思路和思想,初步建立起对作品的感觉与认识。 2.“走进”文本,即感知文本,品味独特。品味文本内隐的独特意义,体验美的熏陶,真正地实现与文本的情感交流,讲究“披文入情”之理,追随“情动辞发”之境。 3.“走出”文本,即感悟文本,创生文化。这是对文本的深层次审视与重组、升华与提炼,是领悟内涵、发现理趣、挖掘本质的阅读活动。它要求教师不仅应从文本解读中创生问题、创生精神、创生个性,而且要以此为基础不断地去加工和创造新的发展空间,进行个性化的教学设计,将文本的解读延伸到动态的教学中,展开教师、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多元对话,体现其人文导向,创生文化精神,追求诗意的教学风景。 二、设定目标 在教学目标的设定上,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努力改进课堂教学,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情感态度与和价值、过程与方法的综合”。其中“知识和能力”属教学目标的基本层面,是语文学习的基础,是考量教学效果的主要显性因素;“过程和方法”首次列入课程目标,是语文学习的重点,它是隐性的,但其作用极为重要。“知识和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两个维度是要靠“过程和方法”来实现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标准》突出强调的目标,内容是隐性的,而其形式是外显的,它是语文学习的动力,也是人的发展所必须的。教学过程中不能简单地把内容与目标一一对应,将“三个维度”割裂开来,而是要在解读文本的基础上,有所侧重地落实“三个维度”的目标,使其既互相渗透又融为一体。 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要本着“以学生为本”的原则,把学生当作是全面发展的、整体的人来看待,关注学生的整体发展,“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 制订小学语文教学目标应遵循以下四条基本原则: 第一,教学目标设定要全面。 第二,教学目标设定要合理。小学语文教学目标定位应恰到好处、不偏不倚,植根于文 本,不拔高、不牵强。 第三,教学目标设定要灵活。一方面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不能把教学目标定得太窄、太死,要具有灵活性;另一方面在教学中也要随机调整,甚至让学生参与到确定教学目标中来,要充分考虑学生原有的基础和学习过程中实际需要的变化,注意教学目标的生成性。 第四,教学目标设定要适当。即教学目标要符合课程标准要求,又要符合学生实际,还要考虑学生的差别,设层次性目标。在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时,要依据教材内容和学生个体差异,按由低到高、由浅入深、由单一到综合的顺序,安排教师教学和学生活动的层次。

语文教学设计怎么写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怎么写 在明确教学目的基础上设计小学语文教学方案,主要就是教学过程的设计。因此,必须明确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语文的规律。? 小学生学习语文的规律是和其认知过程分不开的,要了解学生学习语文的规律,首先要明确学生的一般认知过程。? 学生的学习从本质上看是由认知因素构成的特殊的认识活动。学习过程中的认知因素和一般的认识因素既相同,又有区别。一般的认识因素包括感知、思维、实践三因素。而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认知因素则包括:感知、思维、记忆、运用四因素。这是由学习是特殊的认识过程的特点决定的。? 诸认知因素是辩证统一的,要正确认识认知过程中诸因素的关系。1. 认知过程中的诸因素:感知、思维、记忆、运用,在对一课书、一个课题的认知过程中不可缺少任何一项,都要充分发挥其功能。2.认知过程的四因素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3.认知过程四因素的统一,既是连贯的,又是并列的。从认知过程讲,一般是先感知事物、符号(文字、图表等),然后进行思维加工,继而通过记忆储存,最后达到迁移运用。但四因素有时又是并列的,即感知中有思维、记忆;思维中又有感知与记忆;记忆既离不开思维,也离不开感知与运用;运用中感知、思维、记忆同时存在,如小学生运用语言表达即如此。在认知的一定阶段可以由认知的一两种因素活动为主,而其他因素又不能完全不起作用。如语文的阅读课,有时以理解课文的语言表达和作者的思维感情为主,即以思维活动为主,但同时感知语言及对文章表达事物的情景的感知也在起作用,对记忆语言(背诵)也在起准备作用。4.认知因素的统一性不能代替其中某一因素特殊功能的发挥。只有充分认识认知过程某一因素的特殊功能,并协调好其间的关系,才能充分发挥教学认知因素的整体功能。也就是说,在设计某一教学过程时,不一定是平均体现四因素的功能,可以体现某一因素功能为主,并协调好其他因素的作用,这样就会使教学的认知过程突出重点,使教学类型多样化。小学生学习语文的认知过程一般是感知、理解、欣赏、积累、运用。同时,小学生的学习过程必须将认知过程和非认知过程结合起来。? (一)整体感知语言? 初读课文,熟悉内容,了解课文大意,揣摩作者思路,激发学习兴趣,唤起学习动机。? (二)理解、感悟、欣赏语言? 学生理解语言的过程即思维的过程。思维过程是从具体(语言)——概括(内容),再从概括(内容)——具体(语言)两个过程不断反复的辩证统一过程。这两个过程就是从语言形式——思想内容,再由思想内容——语言表达。尤其是后一过程是理解作者写文章的过程,对课文重点和难点的精读过程,经过细读、深读,深入思考、揣摩,感悟语言中蕴涵的情与理,理解作者是如何表达思想感情的,体味语言运用的精当,领会课文结构的合理性。当学生对读物理解之后,会产生

优化初中语文学案教学的具体方略

优化初中语文学案教学的具体方略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日渐深入,各类新颖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理念被贯彻到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传统语文教学中的漏洞。学案教学现正以一种新的姿态入驻初中语文课堂,旨在发挥自身独特的优势以促进初中语文教学成长。本文以“优化初中语文学案教学的具体方略”,从五个层面入手,研讨了优化初中语文学案教学的具体方略。 关键词:初中语文;学案教学;优化方略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8-288-01 学案教学是一种教学模式,也是一种教学理念。要想它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完整实施且发挥实效,务必要兼顾多方面、多层面工作,以此达到提升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的目的。现就从五个层面做以分析,探究学案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应如何优化。 一、学习方法指导 对于学案教学来说,关键在于学习方法的指导,其目的在于教会学生如何学习,所以初中语文老师要善于把教学重心从研究教法转移到研究学法上,真正变教学为导学,方能真正意义上的领悟“导学”的内涵,在深入了解学生的同

时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因此,在开展初中语文学案教学时,老师需将语文学案于上课之先下发给学生,并且组织和指导学生使用好学案,紧紧跟随学案的脚步预习好上课内容,了解清楚如何进行字词摘抄、如何搜集作者资料、如何质疑文本等问题,然后让班级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带着问题积极思考,长此以往的话,对于学生良好预习习惯的培养大有裨益,而且还能够有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兼顾分层递进 新课改言明“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初中阶段的学生好奇心、求知欲较强,同时存在鲜明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因而初中语文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特点,尽可能大的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从而帮助学生养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此处所提的“分层递进”包括两方面内容,“分层”指分层教学,目的在于照顾各学习层次的学生,确保课堂教学和各层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相适应;“递进”则是不断把最近发展区变为现有发展水平,以此让学生的认知水平随着教学活动的发展变化而不断向前推进。此处尤其要注意语文作业设计问题,争取针对同一篇课文内容设计出不同层次的基础题、能力题、提高题以及拓展题,以便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三、详读教材文本

一年级语文:雪地里的小画家学案(教学方案)

( 语文教案 )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案设计 / 精品文档 / 文字可改 一年级语文:雪地里的小画家学 案(教学方案) Chinese is known as the "Mother of Encyclopedias", which is the best interpretation of it, so learning Chinese is very important.

一年级语文:雪地里的小画家学案(教学方 案)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7个生字,认识一个偏旁“”(竹字头) 2.会认9个生字。 3.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 1.学会7个生字,认识竹字头。 2.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正确、规范地书写:笔、竹两个字。 教学过程: 一、从课题入手,引导质疑。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5课,(教师板书课题)齐读课题:《雪地里的小画家》。围绕着课题,你们想知道什么?教师在学生质疑的基础上,进行梳理,最后归纳出2个问题:①谁是雪地里的小画家?②它们都画了什么? 板书: 谁?画了什么? 二、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借助汉语拼音边读边画出本课的生字和会认的字及标出有几句话。 2.同桌同学互读课文,听听小伙伴读音是否正确。 3.指名读课文,要求准确字音,把句子读通顺。 三、认读生字和会认字,读准字音。 1.自己借助拼音读读生字和会认字。 2.同桌小伙伴互相读一读,比比谁读得最准确? 3.抽读生字和会认字卡片:齐读,开火车读,指名读。 4.做音节和汉字找朋友游戏。巩固字音。

语文教学设计方案

《紫藤萝瀑布》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目标 ①把握文章脉络,理解文章主旨。 ②了解作者含蓄而深沉的思想感情。 ③学习写景状物的方法,提高观察力和想像力。 ④自我反思,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对待人生。 ○教学重点 ①紫藤萝花的象征意义及其主旨的显现。 ②生动而细致的景物描写。 ○课前准备 学生查阅字典、词典,扫除文字障碍,熟悉内容。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①朗读课文,获取足量信息。 ②整体感知内容,理解文章的主旨 ③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设计 导入 19世纪,有一位英国将军在战场上打了败仗,落荒而逃,躲进农舍的草堆里避风雨,又痛苦,又懊丧。茫然中,他忽然发

现墙角处有一只蜘蛛在风中拼力结网。蛛丝一次一次被风吹断,蜘蛛一次一次地拉丝重结,毫不气馁,终于把网结成。将军深受激励,后来重整旗鼓,终于在滑铁卢战役中打败了拿破仑。这位将军就是赫赫有名的威灵顿。 威灵顿将军受到蜘蛛的启发,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著名女作家宗璞写的散文《紫藤萝瀑布》,看看作者曾有过怎样的际遇?面对紫藤萝花,作者有些什么感悟?而我们又会从中得到怎样的人生启迪? 板书课题。 作者、作品背景简介 整体感知 ①范读课文 最好由教师范读。也可以放录音或请有一定朗读水平的同学朗读。总之要起到示范的作用。朗读之前,提出朗读标准,让同学们注意感悟。 ②默读思考 要求学生独立完成思考,不理解的做好记录,倾听他人意见。 思考题: a.试着给课文划分层次。 b.作者的思想感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 c.这篇课文表现了怎样的中心意思?试着找出最能表现

课文中心的句子。 ③课堂交流 提示学生注重分析理解过程,淡化结论(结论可以是多样的)。 a.文章围绕紫藤萝花来抒发感情。由看花(1—6)、忆花(7一9)和思花(10、11)三部分组成。 b.因为家庭遭遇迫害、小弟身患绝症等原因,多年来焦虑和悲痛一直压在作者的心头。面对生机勃勃的紫藤萝花,作者深受启发和鼓舞,产生了精神上宁静和生的喜悦,进而感悟出人生的哲理。 c.作者见到一树盛开的紫藤萝花,睹物释怀,由花儿自衰到盛,感悟到人生的美好和生命的永恒。(大意正确即可)“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研读与赏析(上) ①教师导学 本文以“紫藤萝瀑布”为题,但文章的主要内容显然不仅仅是描写紫藤萝。作者面对盛开的紫藤萝花,深受启示,抚今追昔,感悟出深刻的人生哲理。这种写法称之为“托物言志”或曰“借景抒情”。下面我们深入细致地研讨一下课文,看看紫藤萝在哪些方面对作者的思想感情产生了影响?为什么面对紫藤萝瀑布,作者的感情会产生那样的变化,对生命有那样的感悟?大家可围绕这个话题,再深入提出问题,进行讨论,力求对文章能有更全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