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伟大的民族强大的凝聚力

伟大的民族强大的凝聚力

伟大的民族强大的凝聚力
伟大的民族强大的凝聚力

伟大的民族强大的凝聚力

伟大的民族强大的凝聚力

凝聚力是一个民族或国家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与历史动力,也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民族凝聚力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发展、独立统一的内在力量,是一个伴随着中华民族形成发展而具有多方面功能的动态系统。1998年发生在中华大地上的特大洪灾,再次考验着中华民族是否伟大,是否具有强大的凝聚力。这场百年不遇

的特大洪灾,检验着中华民族的坚强意志;波澜壮阔的军民战洪图,昭示出伟大的中华民族具有强大的凝聚力。

纵观我国历史,可以清楚地看出,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凝聚力的核心,振兴中华是全国各民族人民的共同目标。吃苦耐劳、艰苦创业的自强不息精神,构成了中国人民刚毅的品格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从古代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到近代的"救亡图存",直到当代的"振兴中华",奋斗不息的精神,绵延不断,一脉相承。天塌地陷、内忧外患,并未使中华沉沦、民族分裂,反而激励着中华民族改造山河,奋发图强。从公元前206年到1949年,2000多年来中国经历了无数次天灾和战乱,仅大水灾就发生过1029次,大旱灾发生过1056次。到了近代,特别是鸦片战争以来,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中国持续百年,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无尽的灾难。不愿做亡国奴的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以血肉之躯筑起了新的长城,终于推翻了三座大山,宣告了新中国的成立。新中国诞生以后,中国人民又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努力建设社会主义祖国,不断促进统一大业,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进一步从根本上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使伟大的中华民族更加强大地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正如邓小平同志指出的:"中国人民有自己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以热爱祖国、贡献全部力量建设社会主义祖国为最大光荣,以损害社会主义祖国利益、尊严和荣誉为最大耻辱。"

有人曾担心,搞市场经济,搞开放,会把人心搞散了,搞自私了。这次抗洪抢险的斗争实践告诉我们,这种担心是没有根据的。置身于'98抗洪中,每个人都会感受到一种巨大的力量在撞击着、鼓舞着自己,许多人舍生忘死,舍小家、保大家,把个人利益完全融于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整体利益之中,人们舍己为人的意识、国家利益至上的意识大大加强了,而不是削弱了。20年的改革开放,大大开拓了中华民族的眼界,也升华了这个伟大民族的精神世界。

'98抗洪再次向全世界昭示:中华民族不是追求眼前利益、追求个人物质享受的民族,更不是一盘散沙。中国人民经过20年改革开放的洗礼,眼界、精神、追求、凝聚力,又上升到一个新的境界、新的高度。百万军民特大抗洪抢险的斗争实践,蕴育了伟大的抗洪精神。正像江泽民总书记指出的:"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没有自己的精神支柱,就没有生机和凝聚力。在这次严峻的抗洪抢险斗争中,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表现出来的排除万难、夺取胜利的决心,第一线军民表现出来的气吞山河、顽强拼搏的勇气,各部门各条战线表现出来的同心同德、风雨同舟的精神,是我们党历来倡导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的大发扬,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大发扬,也是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在当代中国的集中体现和新的发展。"

伟大的抗洪精神,向全世界证实:充满活力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华民族凝聚力不断增强的现实基础,无比坚强的中国共产党是中华民族凝聚力不断增强的决定因素和核心力量。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必将进一步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实现跨世纪的宏伟目标。只要我们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和共产党的领导,伟大的中华民族定将永远具有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团队凝聚力小故事

团队凝聚力小故事 团队精神,就像一个家庭一样能够互相理解、互相帮助,把个人的优点发挥出来,把个人的缺点逐渐弥补,使整个团队趋向于完美的个体。 犹太人是一个弱小的民族,正是凭借强大的凝聚力才得以发展至今,并且成为世人瞩目的焦点。在犹太传说中有一个关于“折箭”的故事: 很久以前,一位希腊国的国王有三个儿子。这三个小伙子个个都很有本领,难分上下。可是他们自恃本领高强,都不把别人放在眼里,认为只有自己最有才能,平时三个儿子常常明争暗斗,见面就互相讥讽,在背后也总爱说对方的坏话。国王见到儿子们如此互不相容,很是担心,他明白敌人很容易利用这种不睦的局面来乘机击破,那样一来国家的安危就悬于一线了。国王一天天衰老,他明白自己在位的日子不会很久了。可是自己死后,儿子们怎么办呢?究竟用什么办法才能让他们懂得要团结起来呢? 一天,久病在床的国王预感到死神就要降临了,他也终于有了主意。他把儿子们召集到病榻跟前,吩咐他们说:“你们每个人都放一枝箭在地上。”儿子们不知何故,但还暗照办了。国王又对大儿子说:“你随便拾一枝箭折断它。”大王子捡起身边的一前,稍一用力箭就断了。国王又说:“现在你把剩下的再枝箭全都拾起来,把它们捆在一起,再试着折断。”大王子抓住箭捆,折腾得满头大汗,始终也没能将箭捆折断。这时国王语重心长地说道:“你们都看得很明白了,一枝箭,轻轻一折就断了,可是合在一起的时候,就怎么也折不断,只有三个人联合起来,齐心协力,才会产生无比巨大的力量,战胜一切,保障国家的安全。这就是团结的力量啊!”儿子终于领悟了父亲的良苦用心,国王见儿子们真的懂了,欣慰地点了下头,闭上眼睛安然去世了。

一个外企招聘白领职员,吸引了不少人前去应聘。应聘者中有本科生,也有研究生,他们头脑聪明、博学多才,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聪明的董事长知道,这些学生有渊博的知识做后盾,书本上的知识是难不倒他们的,于是,公司人事部就策划了一个别开生面的招聘会。 招聘开始了,董事长让前六名应聘者一起进来,然后发了15元钱,让他们去街上吃饭。并且要求,必须保证每个人都要吃到饭,不能有一个人挨饿。条的价格不高,但是每份最低也得3元。他们一合计,照这样的价格,六个人一共需要18元,可是现在手里只有15元,无法保证每人一份。于是,他们垂头丧气地出了餐厅。回到公司,董事长问明情况后摇了摇头,说:“真的对不起,你们虽然都很有学问,但是都不适合在这个公司工作。” 其中一人不服气地问道:“15元钱怎么能保证六个人全都吃上饭?” 董事长笑了笑说:“我已经去过那家餐厅了,如果五个或五个以上的人去吃饭,餐厅就会免费加送一份。而你们是六个人,如果一起去吃的话,可以得到一份免费的午餐,可是你们每个人只想到自己,从没有想到凝聚起来,成为一个团队。这只能说明一个问题,你们都是以自我为中心、没有一点团队合作精神的人。而缺少团队合作精神的公司,又有什么发展前途呢?”听闻此话,六名大学生顿时哑口无言。 在古希腊时期的塞浦路斯,有一座城堡里曾经关着一群小矮人,传说他们是因为受到了可怕咒语的诅咒而被关到了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他们找不到任何人可以求助,没有粮食,没有水,七个小矮人越来越绝望。 小矮人们没有想到,这是神灵对他们的考验,关于团结、智慧、知识、合作的考验。小矮人中,阿基米德是第一个收到守护神雅典娜托梦的。雅典娜告诉他,

论民族凝聚力

---------------------------------------------------------------范文最新推荐------------------------------------------------------ 论民族凝聚力 山课 件5 k J.om 7 论民族凝聚力 民族凝聚力是一个民族的生命力、发展力,也是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种软实力,它制约着国家的经济、文化、科技等实力的发展。因而,研究如何不断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几千年来,中华民族历经磨难而绵延不绝,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中华民族有着强大的凝聚力,有着深厚的文化传统。 华民族凝聚力系统的良性运动,必须要有公正、民主、和谐、稳定的政治环境。它们是相互联系的,没有公正、民主,不会出现和谐,社会不和谐又何来真正的稳定。从中国人民的勤劳、勇敢、善良、热情的优良 1 / 3

传统上我们可以领略传统文化的风范,从过去的争取民族解放精神、抗美援朝精神到今天的抗洪抢险精神、抗震救灾精神、中华体育精神我们可以找到传统文化的身影。在全球化时代背景下,由于人才流动性大大增加,同一民族的人可以属于不同的国家,所以我们突出提高民族凝聚力而不是爱国主义正在于此。由于历史与现实的原因,社会上还存在一些带有迷信、愚昧、颓废、庸俗等色彩的落后和腐朽文化。坚持用先进思想占领文化阵地,抵制腐朽文化必须依靠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增强民族凝聚力既是发展先进文化的必然结果,又是发展先进文化的推动力量。 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用发展的办法进一步提高全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保证各族人民共享发展成果。首先,民族凝聚力是建立在一定的物质基础之上的。然而,经济实力又是一个民族内部各种力量赖以凝聚的物质利益基础。其次,中国是一个传统的多民族国家,由于历史的原因,各民族之间经济发展极不平衡。改革开放使各民族地区充分、合理地利用地方经济优势,与经济发达地区建立起互补互利的关系,为民族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活力,使各民族、各地区之间在新的基础上以经济优势与资源互补替代了传统的农牧互补,从而促进了社会和经

加强四个高度认同增强民族凝聚力

加强四个高度认同增强民族凝聚力进入21世纪,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中国要在国际竞争中取得优势,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既定目标,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必须不断地与时俱进,必须不断提高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对于内蒙古来说,除了经济文化发展相对滞后,条件艰苦以外,区情和周边环境复杂,国际敌对势力和境内民族分裂主义、宗教极端主义、暴力恐怖主义对内蒙古渗透破坏猖獗,更是十分尖锐的问题。因此,必须明确内蒙古领导人才培养的战略目标,就是提高我们党在内蒙古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从而确保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经济文化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由于内蒙古居民和领导干部队伍的多民族特点,要达到上述战略目标,就必须注重对内蒙古各民族的领导人才强化“四个高度认同”的教育。“四个高度认同”即是:对祖国的高度认同,对中华民族的高度认同,对中华文化的高度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高度认同。 从国内外正反两面的经验教训来看对内蒙古领导人才强化“四个高度认同”教育的重要性 “认同”是属于人的心理层次的感情和认识,又称“归属感”。这是人心问题,是人思想认识的深层次问题,因而也是最基础最根本的问题。“四个高度认同”是爱国主义的基础,也是民族凝聚力的基础,民族凝聚力主要是由“认同感”和“亲和力”构成,没有认同感,是不可能有凝聚力的。 “冷战”结束以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敌对势力把坚持社会主义

道路的中国当作他们的主要敌手,运用各种方式对中国实行“西化”“分化”战略,而内蒙古恰恰是他们对我国搞“分化”的重点,抵制“分化”、反对民族分裂的任务历史地落在内蒙古各级领导班子的肩上。我们认为,强化“四个高度认同”,是解决内蒙古民族关系问题、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保持内蒙古长期稳定与发展的重要的治本之策。 内蒙古在“四个高度认同”上存在的主要问题,面临的主要挑战,是民族分裂主义分子鼓吹的“三个我们的”。半个多世纪以来,这构成了内蒙古一系列民族分裂活动的思想基础。时至今日,其流毒仍然存在。在我们干部队伍、人民群众中,还存在着国家观念淡漠,单一民族意识强烈,对中国———祖国、对中华民族、对中华文化认同不足,甚至缺乏认同、不认同的情况,作为执政党来说,对这些问题之危害性的任何忽视或轻视都会犯严重的错误。 不论任何时代、任何国家,领导人才的政治态度、政治立场都是最关键的。在多民族国家、领导层在国家认同问题上产生危机、出现分裂,必然导致国家分裂或解体,前南斯拉夫的分裂和原苏联的解体就是最好的例证。 另外,当今世界许多国家的分裂(分离)运动,都是国家认同、民族认同、文化认同、道路认同出现危机,进而认同破裂最终演变形成了。俄罗斯的车臣、斯里兰卡的泰米尔、土耳其和伊拉克的库尔德、西班牙的巴斯克、加拿大的魁北克、英国的北爱尔兰以及菲律宾、印尼的分裂活动等等。这一场场国破家亡、民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改革开放三十余年来,中国的经济获得了飞跃式的发展,综合国力得到了空前提升。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这一宏伟目标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离我们如此之近。新的中央领导集体指出:实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大学生代表着我们祖国和民族的未来,中国梦的实现需要大学生的参与。这是时代赋予当代大学生光荣的使命,同时也是作为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大学生义不容辞的责任。 梦想是激励人们发奋前行的精神动力,当一种梦想能够将整个民族的期盼与追求都凝聚起来的时候,这种梦想就有了共同愿景的深刻内涵。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全体中华儿女的伟大梦想和共同愿望,同时也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共同为之努力。当前的中国,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 一.实现民族复兴的梦想是时代赋予大学生光荣的使命和责任 何谓使命呢?在各个历史阶段,人们所担负的重大的历史责任就是人的历史使命。历史使命不能超越具体的社会历史条件,而是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产生,又随着社会历史条件的变化而变化。不同时代的青年面对不同的历史课题,承担着不同的历史使命。回顾上个世纪中国的发展历程,一代又一代中国青年学生沿着“五四”运动开辟的振兴中华的道路,继承和发扬“五四”运动的光荣传统,站在时代的潮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不屈不挠地奋斗,历尽艰辛地求索,甚至不惜抛头颅,洒热血,最终探索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道路,带领中国人民走向光明独立的未来。20世纪的中国历史告诉人们,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只有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一个人是不可能真正脱离社会的。因此每个人都肩负着对他人,对社会,对国家的责任。作为当代的大学生,我们生长在和平年代,国家为我们提供这么好学习与生活环境,我们虽然未曾体会过革命先辈为了民族独立所付出的努力与汗水,但我们不能忘记我们对社会对国家所肩负的责任。新的历史时期,党和国家领导人更加重视青年人,尤其是当代大学生在建设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起到的作用。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邓小平曾明确指出:社会主义事业的推进更是为青年的全面发展打开了无限广阔的天地。你们有一切机会学会为建设社会主义所需要的本领,你们有一切可能把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力量贡献给祖国。只要你们方向正确,你们的任何一点积极性都应当受到珍视,都应当得到党和国家的支持。 当代大学生,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一个朝气蓬勃、富有创新精神的社会群体。大学生们所具有的年龄、知识、求新等优势以及对自身弱点的认识和克服,使之能够成为顺应历史发展的、最有潜力和活力的、推动社会前进的新生力量。当代大学生成长成才和创业的时期,正是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时代位同学们提供施展才华的大好机遇和广阔空间。当代大学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是时代的召唤,是党和人民

中华民族凝聚力的本质特征 阅读附答案

中华民族凝聚力的本质特征阅读附答案 中华民族凝聚力的本质特征 中华民族凝聚力是各民族在长期的交流融合过程中形成的共同的思想文化、价值观念的集中体现,是团结、维系和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伟大精神力量。这种凝聚力是我国各族人民经过长期的生存斗争,繁衍生息,在创造灿烂丰富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过程中积累凝聚而成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操,自强不息、刚健奋发的民族气派,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的民族气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高尚抱负,为人民利益而死,重于泰山的高贵品德,兼容宽厚、世界大同的恢宏气度都是中华民族传统思想文化的精髓,是哺育中华民族绵延不绝、生生不息的精神力量,是中华民族凝聚力经久不衰、发扬光大的根底所在。 中华民族凝聚力有以下一些主要特征: 民族凝聚力作为一种合力是多向的、合一的,大体说来可分为纵向力和横向力两种。纵向力是贯通历史、现实和未来的凝聚力,有大一统的社会结构,中华民族传统思维方式精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神,中华民族自信心、自尊心、自豪感,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中华民族的自立、自强六个方面。横向力是纵向力这一纵向系统的积淀,表现为某种剖面的横向结构;这种剖面横向结构由中华民族领导核心内部的内聚力、核心对核外群体个体的吸引力、核外群体个体对核心的向心力、核外群体个体之间的亲和力、中华民族的总体协合力五项力构成。 中华民族凝聚力是历史的产物,作为一种历史现象或历史存在,它具有历史性。与此同时,任何一个时代的民族凝聚力又都离不开该时代的特定现实,离不开该时代的时代背景。它在历史中形成,却要在特定的时代中得以丰富和发展,并且体现该时代的时代精神,因此,它又具有时代性。历史性与时代性在中华民族凝聚力中得到了紧密的统一。 中华民族凝聚力作为连通过去、现实和未来的力量,是一种传统。既然是一种传统,它就具有稳定性和变化性。这种稳定性和变化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在中华民族凝聚力的结构不改变的同时,内容中会有新的成分增加,如当代就增加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内容;其二,中华民族凝聚力不可能消逝,但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强度会发生变化,可能增强,也可能减弱,这与传统文化是否被重视有关。极力宣扬民族虚无主义,削弱民族传统文化的影响,久而久之会导致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减弱,相反,弘扬优秀的中华民族文化传统,就会致使中华民族凝聚力增强。 中华民族是一个拥有十几亿人口的巨大群体,就是这个巨大群体形成了凝聚力。中华民族这个范畴下面又有许多或大或小的群体,它们都有自己的群体性凝聚力,当然还有个体性凝聚力。中华民族凝聚力包含或大或小的群体性,也包含个体性,不能狭隘地取其一,而群体性和个体性凝聚力之间是相互联系、对立统一的,这种关系就如同一般和个别、普遍和特殊的关系。这中间的中华民族的群体凝聚力,必须通过个体来体现;它既是一种外在性实体,又是一种内在性灵魂;既是一种普遍性存在,又是一种共体性存在。 (节选自《当代中国凝聚力大典》,有删改) 1.下列关于中华民族凝聚力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民族凝聚力

摘要】民族凝聚力是民族心理学研究的内容之一,是民族意识的主要组成部分。民族凝聚力对于民族的发展演进以及民族的自强、自立都产生重要影响。同时,在民族发展的不同阶段又有不同表现,影响它的因素也在发生着变化。本文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对民族凝聚力的体验与表现进行分析,论述影响民族凝聚力形成与发展的因素。 【关键词】认同感;民族凝聚力;社会心理 A Stud on Teh Social Psychology of Natonal Cohesion Zhao Wei Abstract:In national psychology,national cohesion is one of the essential contents national consciousness discusses.National cohesion produces an important influence upon a nation s development,evolution,self-relianc and independence.Meanwhile,it has different manifestations at different stages in a nation s development,and changes take place in the factors that affect if.This paper makes an analysis of the manofestations of national cohesion in the perspective of social psychology,and has a discussion about the factors that affect the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national cohesion. Key words:sense of approval,national cohesion,social psychology 按照斯大林的论述,民族可以特指历史上在一定地域内形成的,并且有语言、经济和文化等特点的稳定的群体。作为人们共同体一种类型的民族,与其他人们共同体是有区别的。民族不同于种族,民族属于社会历史范畴。①民族是一群人共同生活的标志,也是一群人具有同一血缘关系的象征。因此,在社会生活中,人们总将某民族看作活动的主体。总将民族与其成员一体化,将对民族团体的看法移情于每一所属成员身上,即将民族成员与所从属的民族融为一体。然而,民族在发展的不同阶段其基本特征和内涵是有所变化的,斯大林关于民族的概念反映了在民族形成及发展初期的本质特征。没有民族共同体共同地域、共同语言、共同社会生活和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稳定的共同心理素质,民族很难形成乃至发展。 伴随着社会发展以及民族的演进,构成民族的基本要素也在发生变化。正如当代著名民族学家杨建新先生所指出的:“随着民族的发展,尤其是在民族的发展和繁荣阶段,民族文化、民族意识开始起较大作用。而在第三个阶段,即趋同和融化阶段,其基础不再是地域和社会,而主要是文化。一定程度上说,在这个阶段,民族共同体是一种超地域范围、超社会单位的共同体,文化在维系民族发展中起主要甚至是决定性的作用”。② 心理文化作为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成为民族心理研究的重要内容。在民族意识构成中,民族自尊、民族凝聚力居于核心地位,民族凝聚力是构成民族意识的主要内容之一。民族凝聚力是使民族及其成员保持在民族

中华民族凝聚力专题论文

中华民族凝聚力专题论文 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富有生命力和顽强不息奋斗不止的民族,五千年的磨难、五千年的磨砺,铸就了中华民族龙的精神。我们的民族之所以历尽了五千年的沧桑,现在依然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就是因为我们是一个不畏惧一切困难,越是遭受苦难越是团结凝聚的民族,这是是我们中华之魂,是我们这个伟大的民族冲破一切艰难险阻勇往直前的原动力! 在危机时刻,尤其是天灾面前,一个民族最能体现其民族的精神。面临危机,无论是个人还是组织,其存在的价值就找到了一个最基本的衡量尺度,那就是人及其生命。人和生命是任何一个社会的本源问题,原因很简单,正是因为有了人,就有了社会。对人及其生命的重视和尊重也就成了衡量这个社会的进步与否。当危机危及他人的生命的时候,你和我作出怎样的反应也就成为你和我存在的价值的最重要的尺度。没有了他人,你我的存在也就失去了意义。四川大地震再次使中国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世界在关切中国,中国在感动整个世界。感动世界的不是地震本身,而是中国人在面临灾难时所显现的民族精神,是赈灾过程中不同的角色所写下的一个个有关人的故事。这些故事正在形成一个大写的“人”字,一个巨大无比的“人”字。正是这个"人"字,体现出了中华民族的精神核心。按照北京大学著名教授张贷年的概括和总结,中华民族精神可以浓缩为八个字“厚德载物,自强不息”。这是中华民族的核心价值观,也是中华民族精神之所在。正是靠着这八个字,使我们这个民族能够经历诸多灾难而能够依然顽强的在这个世界上生存、繁衍、发展壮大。在历史上,我们这个民族,曾经饱受苦难--但是无论这些苦难是源自天灾,还是源自人祸。不论是外敌入侵、自然灾害、疫病传播,中华民族都处之泰然,依靠上述八个字,挺过来了。中华民族是个宅心仁厚的民族,世界上不知道多少个国家的人民遇到大灾大难的时候得到过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无私的帮助,我们的帮助从来就不带任何条件,是真心实意地为国外受灾受难的人们送去中国人民的关心和祝福。正是因为如此,当我们遇到这样大的灾难的时候,世界上许多国家也同样深出了援助的手,把关注的目光投向中国受灾的人民和受灾的地方,对此,我们的政府和我们的人民是满怀感激之情的。人在难处见真情,只有当我们遇到困难的时候才能见证出真正的朋友,烈火炼真金、也检验着国家间的情谊。

浅析国家凝聚力与民族凝聚力解读

浅析国家凝聚力与民族凝聚力 摘要:国家凝聚力与民族凝聚力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两个概念。本文认为,从二者的构成要素上看,国家凝聚力的外延比民族凝聚力要多;从作用方式上看,国家凝聚力主要是政治认同,民族凝聚力则主要是文化认同;从相互关系上看,民族凝聚力是基础,国家凝聚力是保障,二者相辅相成,互动互促。 关键词:国家凝聚力;民族凝聚力; 旧的由剥削阶级占统治地位的国家,是“表面上凌驾于社会之上的力量”,所以恩格斯称它是“从社会中产生但又自居与社会中上并且日益同社会相异化的力量”。它的凝聚力是很有限的。只有人民当家做主的社会主义国家,才能有强大的国家凝聚力,但同我们国家率领人民群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产生的凝聚力是不可同日而语的。民族凝聚力是以民族共同利益为基础的,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共同利益,所以,民族凝聚力是带有普遍性和稳定性的。 一、国家凝聚力与民族凝聚力的来源 国家凝聚力,主要来源国家实行的政治,采取的政策;来自国家人员的宗旨、作风和科学地管理。孔子曾言:“为证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中国古代强汉盛唐,就是汉唐统治者登台后实行了一定德政收到的效果。有的王朝实行政治尚好,但政治方针不对,也损失了国家的凝聚力。我国1949年解放后,实行惠民政策,干部清廉,热心为人民服务,当时国家凝聚力之强是举世无双的,随着统购统销、合作化、公社化、“大跃进”、“文革”,使国家凝聚力损失殆尽。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关注民生,改善民生。正像胡锦涛所说:“民生连着民心,民心凝聚民力”。 民族凝聚力哪里来呢?马克思说:“要使各民族真正团结起来,他们就必须有共同的利益。”有了共同利益就会有共同的命运和共同的目标,但这个共同利益是在一定经济基础上产生的。所以是受制于经济因素,为经济发展所决定。马克思恩格斯说:“各民族之间的相互关系取决于每一个民族的生产力、分工和内部交往的发展程度。……一个民族的生产力发展的水平,最明显地表现于该民族分工的发展程度。”所以,各民族的共同利益,是由该民族的生产力、分工和内部的交往的发展程度来决定的。 二、国家凝聚力与民族凝聚力的作用方式

民族凝聚力也是综合国力

民族凝聚力也是综合国力 民族凝聚力是一个民族在理想、目标和利益高度一致的基础上,其成员之间所表现出的亲和力、向心力和聚合力。最近,江泽民同志明确指出:“民族凝聚力也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十分深刻的。 纵观历史,中华民族凝聚力最强的时期,往往是我们国和民族兴家旺发达的时期;而中华民族凝聚力降低甚至成为一盘散沙的时候,也往往是国家和民族灾难频仍、受人欺辱的时期。强大的民族凝聚力曾经使我国在历史上长期走在世界的前列,成为世界上的四大文明古国之一。而从1840年英国侵略者发动鸦片战争,迫使清政府签订《南京条约》割让香港开始,直到新中国成立以前,当时世界上的许多国家都侵略过我们,掠夺过我们的财富。堂堂大国,何以受人欺辱?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当时的政府腐败无能,使民族凝聚力遭到极大削弱,整个 国家成了一盘散沙。这表明,一个国家和民族不管以前如何强大,一旦丧失了民族凝聚力,形不成合力,就必然受制于人,更难以屹立于世界强国之林。 在当代中国,民族凝聚力是克服困难,加快发展的强大推动力。每当遇到灾难或陷入困难时,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就会从不同的角度聚集起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形成战胜灾害、克服困难的合力。去年我国发生了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全国人民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万众一心,抗洪救灾,取得重大胜利,充分显示了中华民族强大凝聚力的巨大作用。这同旧中国一遇水灾人民就流离失所的惨景,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经济发展步入快车道,取得举世公认的巨大成就,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们党把民心凝聚到“发展是硬道理”上来了。人民群众想发展、盼发展,全党上下抓发展、促发展,这才有了今天社会稳定、经济繁荣的大好局面。这充分表明,民族凝聚力既是克服困难之力,也是推动国家和民族繁荣发展之源。 在当今国际社会,民族凝聚力是捍卫国家主权的重要力量,是增强国家竞争力的重要内容。今年5月8日,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悍然用导弹袭击我驻南联盟大使馆,使我国各族人民进一步认清了西方国家所谓“人权高于主权”的真面目,从而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把对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的义愤,转化成发展自己的动力。在中国人民抗议北约暴行中所显示出的强大凝聚力面前,北约主要国家的领导人不得不向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接二连三地道歉。如果中华民族没有强大的凝聚力,大家各行其是,其严重后果是不难想象的。 一个国家有经济实力和国防实力,而没有民族凝聚力,就形不成合力,就难以在世界上形成强大的竞争力。有了经济实力,又有国防实力,再加上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就不仅不惧怕任何霸权主义的恐吓和挑衅,而且能够增强坚持正义、维护世界和平的影响力,能够凝聚起世界上一切爱好和平和坚持正义的人们的力量,推动人类进步事业向前发展。 作为综合国力重要组成部分的民族凝聚力,同经济实力、国防实力的增强需要长期努力一样,必须靠全民族自觉的有意识的长期的培养和建设去增强。首先是必须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让邓小平理论深入人心,形成坚定的信仰,靠坚定的信仰把民心凝聚起来。其次必须积极培育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并努力引导全国人民认同这一文化。第三必须努力培养既继承历史传统,又反映时代特点的“中国精神”。让新时代的“中国精神”,凝聚起人民的智慧、力

增强文化的凝聚力吸引力感染力传播能力(精)

增强文化的凝聚力吸引力感染力传播能力 李君如 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不失时机地抓好文化体制改革,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对于我国整个现代化大局和民族复兴大业有极其重大的意义。 在互联网迅速发展的情况下,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 努力把我国从一个文化古国、文化大国建设成为一个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就要在增强文化的凝聚力、吸引力和感染力、传播能力等方面开拓创新,特别是要高扬自己的文化理想。 文化是民族血脉中生生不息流淌着的血液,始终是民族生存繁衍和国家繁荣发 展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生命之源。在全党全国人民的热切期待中,党的十七届六 中全会通过了《关于深化文化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学习、领会和掌握新形势下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发展的这一指导性文件落实全会关于推进文化体制改革的各项举措,对于我国整个现代化大局和民族复兴大业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 新形势下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指南 党的十七大的一个重要贡献,就是在提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科学发展观,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时,提出了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这一鼓舞人心的历史性任务。这次十七届六中全会,是十七届中央委员会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通过的文件是全面落实十七大精神,进一步动员和部署文化体制改革的指导性文件。 首先,这次全会是党的十七大以来,党中央第一次专题研究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发展的重要会议。这次全会要解决的问题,是怎样通过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来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这也是我国改革发展中躲不开、绕不过的一个大问题。 其次,这次全会是总结我国文化改革发展的丰富实践和宝贵经验,动员全党全国 人民进一步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会议。文化建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中,既要反映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的时代要求,又

传统的节日和民族的凝聚力

传统的节日和民族的凝聚力 春节回家探亲、清明为祖先扫墓、中秋赏月吃月饼等。这些传统的节日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慢慢积累、沉淀,逐渐形成了其自身独特的文化内涵,也体现了华夏儿女强大的文化凝聚力与生命力,甚至与古老的文化精神、民族精神相联系,在社会发展进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外国特别是西方节日在中国的流行,青年人热衷过情人节、圣诞节等等西方节日,淡化中国传统节日中必须有的一些习俗。针对这些种种现象,国家机关也公布了一些措施对法定节假日进行调整,此举无疑是及时且具有现实意义的。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目前有全国性、地方性和民族性的传统节日达200多种,而其中最主要的有春节、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等等。 古老的中国传统节日体现出炎黄子孙精忠爱国、自强不息、贵和尚美的文化精神,也正是因为有着这些文化精神的存在,使得中国传统节日及节日中的一些习俗经过几千年的历程仍被保存、遵守着,体现出强大的文化生命力。也让中国能够继承先辈的优良文化传统。端午节赛龙舟与纪念屈原联系在一起,屈原是爱国和忧民的化身,对屈原的纪念体现出一种赤诚爱国的文化精神。清明时节举家外出踏青,拜祭祖先,对祖先前辈的尊敬体现出一种追崇历史的怀恋情怀。中国传统节日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体现之一,如今保留下来的都是精髓,不好的习俗在流传过程逐渐被剔除。中国传统节日体现强大的文化凝聚力与民族凝聚力,这些观念最容易唤起人们对亲人、家庭、故乡、祖国的情感,唤起人们对民族传统文化的记忆,对民族精神的认同,唤起人们同宗同源的民族情及对文化同根性的认同。海外华侨回国祭祀祖先及在异国、异地的游子叶落归根等行为则是传统节日中民族凝聚力的体现。文化凝聚力与民族凝聚力有利于增强民族团结、维系国家统一,有利于加深世界各地中华儿女的亲情,也有利于激励一个民族、国家不断前进、发展、强大。为人们提供了亲近自然、融入自然的机会,在踏青、观星、赏月、登高等活动中,人们放松心情,找回童真,发现乐趣。在亲近自然的活动中,人与人之间进行交际,体现出骨肉情深或天伦之乐,形成一种与人为善、和谐相处的人际关系。 当今世界,科技与工业日益发达,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发生了许多变化。现在当我们重新对照中国传统节日中人与自然、人际间的和谐关系时,应该受到启迪。所幸的是,当今社会上的许多

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与民族凝聚力研究报告

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与民族凝聚力 研究报告 系别:电气工程与自动化系 专业:自动化 班级:B110411 组长:孙华忠(B11041118) 组员:朱永鑫(B11041121) 常林飞(B11041119) 张旭(B11041116) 王明超(B11041117) 韦昌导(B11041122)

一、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 什么是民族精神 1、民族精神的概念: 民族精神是反映在长期的历史进程和积淀中形成的民族意识、民族文化、民族习俗、民族性格、民族信仰、民族宗教,民族价值观念和价值追求等共同特质,是指民族传统文化中维系、协调、指导、推动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粹思想,是一个民族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的集中体现,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共同生活、共同发展的核心和灵魂。 2、民族精神的表现: 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在漫长的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它是中华各族人民社会生活的反映,是中华文化最本质、最集中的体现,是各民族生活方式、理想信仰、价值观念的文化浓缩,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支撑和动力,是创新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民族灵魂。 3、民族精神的特征: 集中体现了一个民族独有的精神特制质,是一个民族与其他民族相区别的重要特征,对一个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具有巨大的作用。 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 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中华民族在自己的发展史上,既创造了丰富多彩的物质文明,也创造了光辉灿烂的精神文明。形成独具魅力的民族精神,而这种民族精神又引导、推动着中华民族历史的发展造就了一代又一代“中国脊梁”。

中华民族在五千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中华民族是一个团结统一的民族。相对封闭的地理环境造就了中国长久以来的民族向力。这种互补关系使得各民族在生活中形成了一种相互依存的“谁也离不开谁”的关系。在这种客观条件之下又产生了团结统一的主观要求。我们一方面要继续传承和发扬这种团结统一的民族精神,另一方面又要在这种民族精神的指导之下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所以,我们要传承中华民族团结统一的精神,让中华民族团结统一精神光耀新世纪。 ——中华民族是一个爱好和平的民族。 中国是一个自古以来就爱好和平的美好形象。当然,中国是具有爱好和平的悠久传统,这是应该发扬的,但这只是传统的一个方面。事实上,中历史上称为盛世的朝代,都有平,哪会有广袤千里的辽阔国土?1954年12月1日,缅甸总理吴努就提到中国在元朝和清朝跟缅甸打过两次仗的事。毛泽东对此还说:这两次战争,都是中国人不对,中国侵略了你们。”中国要想顺利崛起就必须正视周边国家的感受,和平解决一切问题。中华民族历来反对封建主义压近、反对侵略与奴役,赞成平等的交往。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华民族实现了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正在满怀信心地为民族的兴旺和国家的富强而努力奋斗。 ——中华民族是一个勤劳勇敢的民族。 勤劳勇敢的精神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沃壤。中华民族是世界上诞生最早、开化最早的民族之一。在条件恶劣的原始社会,怎么生存和怎么发展,是时刻摆在原始先民们面前的一个尖锐的问题,愚公移山、

论中华民族凝聚力

论中华民族凝聚力 一、什么是中华民族凝聚力 中华民族精神是历史上形成的、为广大华人所认同并推动中华民族向前发展的中华文化优秀成果的集中表现。 二、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形成与发展 中国,一个多民族国家,经国家正式识别的共有56个民族族群,还有其他尚待分析和进一步识别的族群。我们称这个多民族国家是“中华民族大家庭”。我们之所以称它为一个“民族大家庭”,其原因有三: (一)因为这些民族群体所居住的地域东临万里海洋,北临荒漠雪原,西为世界屋脊的高原,南为热带丛林,形成了一个相对独立的地理生态系统。这些民族群体即是在这个地理生态系统中生长繁衍和逐步发展而成的。他们是东亚大陆上这块古老土地的共同主人。 (二)是在这个地理生态系统中,这些民族群体并非各自孤立地形成与发展的,而是在相互之间非常密切的交往、交融的演变中形成与发展的,其中不仅有政治、经济方面的交往,还有文化、血缘等方面的交融。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有一些族群消失了,其成员融入其他族群,另一些新的族群又在吸收了大量其他族群的成员的过程中发展强大起来。 (三)是这些民族围绕着一个核心族群,形成了具有强大向心凝聚力的政治、经济、文化实体,就像一个有许多成员的大家庭。这个核心族群就是居住在这个地理生态系统的中心地带、在科技文化和农耕经济方面相对发达、通过不断融合吸收其他族群而拥有庞大人口的汉族集团。当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各个族群在这个大家庭中扮演的角色可能是不同的。如在元朝和清朝时期,蒙古族和满族在国家政治舞台上就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应当怎样来描述我们这个有几千年历史、历经变迁的“民族大家庭”及其发展规律?应当如何归纳和概括这个“民族大家庭”成员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是什么力量把如此众多的族群如此长久地凝聚在一起?与其他多民族国家相比,我国的民族关系有什么共同性和特殊性?长期以来,这些始终是我国从事社会学、人类学、民族学研究的人所考虑的问题。 在人类历史上,曾经出现过一些多民族大国,它们通常是通过军事征服、政治兼并、经济扩张和文化融合等手段而建立,有时是通过统治者家族之间的联姻而建立起来的。这些多民族大国,如古代的罗马帝国、拜占廷帝国,近代的奥斯曼帝国、奥匈帝国等,它们中的大多数已在内乱或对外战争中崩溃。至本世纪后半叶,这些多民族大国保存下来的只有两个──苏联和中国,它们分别继承了前沙皇俄国和满清王朝的多民族政治实体。两个大国面临政治解体威胁的时间,要晚于西欧各国;而且在当时有可能促使其解体的力量主要来自外部而不是内部;而正在这个历史关头,发生了“十月革命”和“辛亥革命”;在内战之后建立的共产党领导的政权,在与欧美的政治对抗中有效地控制住了内部任何进行“民族自决”的企图。90年代初期,苏联在各种内外因素的作用下解体,也影响到部分东欧

团体高度凝聚力(案例分析)

团体高度凝聚力(案例分析) 团体高度凝聚力 杰克兄弟的名字对于许多成年人来说没有任何意义。但是,最近一次针对美国在校学生的民意测验结果表明,美国学生对杰克兄弟的熟悉程度超过米老鼠。宁顿公司售出的4000多万张超级杰克兄弟的软件,成为长期最畅销的电子游戏系列。这不表明竞争对手对此无动于衷,有些对手推出了极富竞争力的产品。例如,国际电器公司设计出优于宁顿公司所推出的偶像的产品,因此它才应该是赢家。然而不幸的是,那么多的年轻人还是着迷于宁顿公司的产品,以至于国际电器公司只能占有不足10%的美国市场。 宁顿公司是如何占领电子游戏市场?其成功的秘诀就是在员工以及签约商中产生高度凝聚力,并获得了高生产率与高利润的回报。 在宁顿公司的研究与开发中心,工程师们聚集在屏幕前,全神贯注地反复试验、操作研发中的电子游戏软件。有时,研究与开发中心的主任还将其200名员工分成竞争小组,相互比赛。其结果是:工程师们学到了更多的诸如游戏是如何运行的、什么设计是有效的、什么设计是需要改进的等方面的知识。他们热爱自己的工作。 宁顿公司并未将电子游戏的开发仅仅局限于自己的研究与开发中心的人员。90%的游戏来源于外面的签约开发商,他们承担着开发与营销新产品的风险。如果某个开发商的某个游戏被认定值得加进宁顿公司的产品线中,那么该开发商就要与宁顿公司签约,给宁顿公司支付游戏软件的生产费用、营销与广告费用,并同意不将该游戏提供给其他公司生产。而签约开发商也会在每一新的合作项目中会得到一笔数目可观的专利权税。纳卡姆四年前开发的“龙之问”销售了1000多万套,如今的纳卡姆早已是百万富翁。而他仅仅是被称为“一群自我实现的百万富翁”签约开发商中的一位。纳卡姆自己的公司与宁顿公司合作密切。从宁顿公司那里,纳卡姆学会了要保持高凝聚力,应如何对待自己的员工。最近,他带着自己的20名员工到夏威夷度假。 宁顿公司发现,开发这些游戏是如此地激动人心,以至员工们看来都忘我地投身于工作之中。未来的计划更是令人激动的挑战:公司目前正致力于开发出更多针对成年人的游戏,并推出新一代游戏机,它比现在的游戏机能够制作出更多的电子游戏形象;还试图开展全国性的电子游戏联赛,客户能够在自家起居室中通过将宁顿产品和计算机、电话线连接来参加比赛。同时公司也并不准备放弃青年人的市场。宁顿公司最近向某理工学院支付了300万美元用以研究孩子们是如何学习的。显而易见,公司希望客户与开发商和签约商一样为电子游戏而着迷。 问题: 1、宁顿公司如何在其研究与开发中心的员工中激发起高度的凝聚力? 2、宁顿公司如何在签约开发商中激发起高度的凝聚力? 3、凝聚力高是否群体效率也高?为什么? 4、宁顿公司是如何从高凝聚力中受益的?

从历史长河看中华民族伟大的向心力与凝聚力

从历史长河看中华民族伟大的向心力与凝聚力 新疆农业大学张胜光 众所周知,世界上最早的文明曙光,均出自世界的东方,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四大文明古国”——古代埃及、古代巴比伦、古代印度和中国。稍后,在世界历史上扮演过大国角色的,还有古希腊、古罗马等。但是,除中国外,上述这些文明古国无论其文明如何灿烂,后来却在历史中消失了,甚至今天生活在这些古代国家土地上的居民,也都是后来的外来民族。在前述的文明古国中,唯有中华文明完整地保存和流传了下来,只有中华民族,可以自豪地宣称,我们是堂堂正正的炎黄子孙! 一、从中原王朝与西域的关系看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翻开中国历代王朝疆域图,我们会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就是中央王朝版图上的领土基本上都分为两大块:东方的是中原故地,西方则是庞大的西域疆土。这两大块合在一起,构成一个完整的王朝疆域。 自公元前60年起,西域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西域进行屯垦戍边,是汉武帝以来历代政权治国安邦的国策。历史上,经营西域卓有成效的,当属两汉、盛唐和清朝。 《三国演义》中有句话:“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无论是中原王朝,还是西域各城邦,在2000多年的发展史中,都曾经发生过分分合合的动乱和战争。但是,每当稳定和平的年代来临之后,中原王朝和西域的统治者都要寻找机会,重新统一起来。 西汉末年,王莽篡位,中原骚乱,匈奴乘机统治西域,由于西汉在西域有深厚的统治基础,而匈奴则加重西域诸国的赋税,所以,西域诸国如莎车王康(公元18-33年在位)率众抵抗匈奴,保护西汉西域都护吏士、家属上千人,上书思慕汉朝。公元29年,东汉河西大将军窦融册立莎车王康为西域大都尉,西域五十余国均归其统辖。但西域各城邦并不满足,主动派使者向东汉光武帝请求3次,18国国王以送儿子到洛阳学习当人质的真诚誓言,强烈要求内属中原,最终促使刘秀在东汉王朝初建、自己尚且立足未稳之时,下决心重新恢复了对西域的治理。 今日维吾尔族祖先之一的高昌回鹘自称与宋朝的关系为“甥舅关系”,以“西州外甥”的名义向宋朝派遣使臣并进贡。因为唐朝曾先后有三位公主嫁与漠北回鹘汗国的可汗,故当时漠北回鹘可汗世代称唐朝皇帝为舅,自称外甥。这时唐朝与漠北回鹘汗国均已灭亡,代之而起的是北宋王朝和高昌回鹘政权,但高昌回鹘仍沿袭旧有的习惯,反映了当时回鹘人认同北宋这一“正统”的王朝。 最令人感动的是哈密王的故事。1644年,清军入关,准噶尔部也在新疆崛起,两大势力开始在哈密进行角逐。当时统治哈密的少数民族首领额贝都拉认真比较了双方的民族政策,认定只有归附中原才有出路,遂积极主动多次向清政府上表称臣,并主动出兵协助清军平定准噶尔叛乱立有大功,赢得了清政府的信任与褒奖。1697年,清朝正式册封额贝都拉为哈密王,委派这个家族统治哈密长达233年。自此以后,哈密王始终是清朝在新疆最为信赖的维吾尔家族,每有战事,率部随征,屡建功绩,不断晋爵。在历次边疆的变乱和动乱中,历代哈密王不但不参与叛乱,还竭力协助平乱。 同治年间,分裂叛乱势力攻打哈密,第七世哈密王伯锡尔与清军共同浴血奋战,不幸于1866年底兵败被俘,囚禁两个月,百般劝降无效之后,于1867年初不屈而死。史料记载伯锡尔临刑前的情景:叛军首领叫人捧来《古兰经》说:“你我都是安拉的臣民,何不连成一体,杀尽清军,自立王国呢?”伯锡尔怒目痛斥:“我是国家大臣,世代承受皇恩,岂能与你等匪类为伍?我受恩七世,岂能从逆。欲请发兵前来灭净逆贼,上报国恩,下救万民,方随吾愿。”作为少数民族藩王,这种在生死关头所表现出对国家的至忠至诚精神令人感动。清廷为此追封伯锡尔为亲王,专门拨银两修建陵墓。

伟大的民族强大的凝聚力

伟大的民族强大的凝聚力 伟大的民族强大的凝聚力 凝聚力是一个民族或国家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与历史动力,也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民族凝聚力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发展、独立统一的内在力量,是一个伴随着中华民族形成发展而具有多方面功能的动态系统。1998年发生在中华大地上的特大洪灾,再次考验着中华民族是否伟大,是否具有强大的凝聚力。这场百年不遇 的特大洪灾,检验着中华民族的坚强意志;波澜壮阔的军民战洪图,昭示出伟大的中华民族具有强大的凝聚力。 纵观我国历史,可以清楚地看出,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凝聚力的核心,振兴中华是全国各民族人民的共同目标。吃苦耐劳、艰苦创业的自强不息精神,构成了中国人民刚毅的品格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从古代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到近代的"救亡图存",直到当代的"振兴中华",奋斗不息的精神,绵延不断,一脉相承。天塌地陷、内忧外患,并未使中华沉沦、民族分裂,反而激励着中华民族改造山河,奋发图强。从公元前206年到1949年,2000多年来中国经历了无数次天灾和战乱,仅大水灾就发生过1029次,大旱灾发生过1056次。到了近代,特别是鸦片战争以来,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中国持续百年,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无尽的灾难。不愿做亡国奴的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以血肉之躯筑起了新的长城,终于推翻了三座大山,宣告了新中国的成立。新中国诞生以后,中国人民又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努力建设社会主义祖国,不断促进统一大业,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进一步从根本上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使伟大的中华民族更加强大地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正如邓小平同志指出的:"中国人民有自己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以热爱祖国、贡献全部力量建设社会主义祖国为最大光荣,以损害社会主义祖国利益、尊严和荣誉为最大耻辱。" 有人曾担心,搞市场经济,搞开放,会把人心搞散了,搞自私了。这次抗洪抢险的斗争实践告诉我们,这种担心是没有根据的。置身于'98抗洪中,每个人都会感受到一种巨大的力量在撞击着、鼓舞着自己,许多人舍生忘死,舍小家、保大家,把个人利益完全融于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整体利益之中,人们舍己为人的意识、国家利益至上的意识大大加强了,而不是削弱了。20年的改革开放,大大开拓了中华民族的眼界,也升华了这个伟大民族的精神世界。 '98抗洪再次向全世界昭示:中华民族不是追求眼前利益、追求个人物质享受的民族,更不是一盘散沙。中国人民经过20年改革开放的洗礼,眼界、精神、追求、凝聚力,又上升到一个新的境界、新的高度。百万军民特大抗洪抢险的斗争实践,蕴育了伟大的抗洪精神。正像江泽民总书记指出的:"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没有自己的精神支柱,就没有生机和凝聚力。在这次严峻的抗洪抢险斗争中,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表现出来的排除万难、夺取胜利的决心,第一线军民表现出来的气吞山河、顽强拼搏的勇气,各部门各条战线表现出来的同心同德、风雨同舟的精神,是我们党历来倡导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的大发扬,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大发扬,也是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在当代中国的集中体现和新的发展。" 伟大的抗洪精神,向全世界证实:充满活力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华民族凝聚力不断增强的现实基础,无比坚强的中国共产党是中华民族凝聚力不断增强的决定因素和核心力量。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必将进一步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实现跨世纪的宏伟目标。只要我们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和共产党的领导,伟大的中华民族定将永远具有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