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交通规划理论知识点

交通规划理论知识点

交通规划理论知识点
交通规划理论知识点

交通规划原理

一、交通调查

1、交通小区划分原则

(1)同质性。区内的土地利用、经济、社会等特性应该相同。

(2)以轨道交通、河流等作为天然屏障作为分区的边界。

(3)配合行政区的划分。

(4)分区中考虑路网。

(5)保持分区的完整,避免同一用途的土地被分开。

(6)分区越小,数据越多,成果越准确。

2、期望线:连接各个小区质心的直线,代表小区之间的出行,其宽度通常根据出行量的大小而定。

3、核查线:为校核起讫点调查结果的精度,在调查区域内设置的分隔线,一般借用天然或人工障碍,河流、铁路等。可设一条或多条,将调查区分为几个部分,在穿过改线的所有道路断面上进行交通流调查,将通过该线的实测交通量同起讫点调查所得到通过该线的OD量进行比较。

4、居民出行调查的主要内容:

(1)个人特征信息:性别、年龄、职业、收入、文化程度、工作地址等,上班或上学的交通工具,每年旅游出行次数等。

(2)家庭特征信息:家庭地址。居住与在籍人口情况、车辆拥有情况、房屋面积、家庭收入等,还包括家庭收入情况、上学情况等。

(3)一次出行特征信息:出行目的、出行起讫点、出行时间、采用的交通方式。

(4)其它特征信息。

5、RP调查,行为调查,即揭示嗜好调查,就是对实际行动或已完成的选择性行为进行地调查。针对某些已经实施的政策或者已经存在的设施进行相关调查,根据出行者实际出行行为,获得实际使用或接受的概率,在此基础上建立相关的概率模型或其它模型,就是交通出行行为特征调查的常用方法。

优点:经过实际数据标定,较高的可靠度与精度。

缺点:(1)变量之间存在相关性,信息冗余过多,工作量大,被调查者有反感情绪;(2)变量选择范围有限;(3)选择行为、特性以及服务可能在发生变化。(4)选择方案的信息模糊,被调查者因记忆模糊而导致调查失真;(5)替代方案信息模糊。(6)调查成本高,无法充分预测未发生的措施或因素。

6、SP调查,意向调查,即表明嗜好调查,在一定假定条件下,选择主体对备选方案如何选择的以及如何考虑的选择意向调查。其目的就是通过掌握人们思维意识行动的变化,分析对非现存服务系统的需求。

优点:(1)虚拟更加广泛的选择方案供被调查者选择,弥补RP方法的不足。(2)根据未来的状况,任意设定选择条件,对分析对象区域内建设过去没有的选择方案十分有利。(3)不同被调查者对相同条件的反应不同,可以研究因个人属性的不同而产生选择结果的差异,计

算在每个选择条件下特定的选择方案的选择概率并由此进行集计分析。

缺点:(1)如果考虑因素过多,工作内容多,难度大。(2)SP调查有误导被调查者的倾向。(3)被调查者实际选择会与调查时选择的方案不同,就是由于条件发生改变或设计调查表不够全面。

比较:(1)RP调查适合处理现状交通问题,SP适合对未来交通问题的预测;(2)数据特点上,RP 数据具有可靠性,SP数据具有可操作性性。(3)模型标定上,RP数据与SP数据起到相互补充的作用。

二、交通与土地利用

1、规划建设用地结构:居住用地,25%~40%;交通设施用地,10%~30%。

2、交通与土地利用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交通系统的发展引起土地利用特征变化,导致了城市空间形态、土地利用结构及土地开发强度的改变;反过来,土地利用特征的改变也对交通系统提出新的要求,促使其不断改进完善,引起交通设施、出行结构与交通密度特征的改变。最终形成交通系统与土地利用相协调的产物。

3、土地利用模式:高密度集中模式,公共交通;低密度分散模式,私人机动化交通。

4、出行生成率:单位指标在单位时间内所产生的交通需求。根据对出行起决定性的因素,将整个对象区域按照决定指标(如建筑面积、住宅户数、座位数、人数等)划分为若干类型。同一类型由于出行因素相同,出行次数基本相同,将单位时间内的出行次数称作“出行生成率”。

5、趋势交通量,按照正常的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交通量,也称为自然增长交通量;转移交通量,交通系统中由于新建设施或等级改造,提高服务水平而从其她方式转移过来的交通量。诱增交通量,由于新建设施或等级改造,提高了服务水平,改变了出行者的出行条件,从而诱发了居民出行与激发了货物流动,产生了新的交通量。

三、交通网络布局规划与设计

1、区位理论,关于人类活动的空间分布及其空间中的相互关系的学说,就是研究人类经济行为的空间区位选择及空间区内经济活动优化组合的理论。交通区位就是指交通线的“资源”所在。

2、节点重要度用来确定交通枢纽、车站以及高速公路出入口。线路重要度用以确定线路的走向与线路的等级。

3、城市交通网络基本形态:方格网式、带妆、放射状、环形放射状、自由式。

4、城市基本布局:中央组团式、分散组团式、带状、棋盘式自由式结构。

5、交通网络评价指标:

(1)交通设施用地率,10%~30%;人均交通设施用地面积不应小于12米2。

(2)网络密度。

(3)干道网间距:两条干到之间的间距。路网布局考虑因素:

a、交通流的连续性:交叉口间距合理,次干道间距不低于300米,主干道间距不低于600米为宜。

b、城市用地:中心区密度较高,客流集中,间距不宜过稀。次干道300~400米,主干道

600~800米为宜,城市工业区与边缘地区,次干道500~600米,主干道1000~1200米为宜。

(4)路网结构:根据道路功能分类与保证交通流的畅通,道路的交通结构应为“塔”字型,其中快速路、主干道、次干道、支路比例为

(5)道路面积率:城市道路面积占城市建设用地面积的比例,《城市用地分类与建设用地标准》中要求为,10%~30%。

(6)人均道路面积:《城市用地分类与建设用地标准》给出,道路广场用地为7~15米2/人。

(7)到路网的可达性:指所有交通小区中心到达路网最短距离的平均值。

(8)道路网连接度,道路网中路段之间的连接程度。城市道路成环成网的状况越好,其连接度越高。

四、交通的发生与吸引

1、生成交通量:研究对象区域全体的交通需求量,作为总控量,用于预测与校核各交通小区的发生与吸引交通量。

2、出行与分为由家出行与非由家出行。由家出行可分为上班与非上班。按照出行目的细分,则又有上班、上学、自由(购物、社交)、业务等出行之列。出行又可分为以车位单位与以人为单位。出行生成包括出行产生与出行吸引,前者以住户的社会经济特性为主,后者以土地利用形态为主。影响因素:土地利用、家庭规模与人员构成、年龄与性别、汽车保有量、自由时间、职业与工种等。

3、生成交通量,发生、吸引交通量的预测方法:原单位法、增长率法、聚类分析法与回归分析法。

原单位法:(1)根据人口属性以不同出行目的的单位出行次数为原单位进行预测。(2)以土地利用或经济指标为基准对原单位进行预测。

增长率法:把现在不同分区发生、吸引交通量与预测时间节点的增长率相乘,通常就是小区活动指标的增长率。

聚类分析法:把家庭按照类型分类,从而求得不同类型家庭的平均出行率。该研究认为小汽车拥有量、家庭规模与家庭收入就是决定交通发生的三个重要因素。聚类分析必须服从假设:(1)一定时期内的出行率就是稳定的。(2)家庭规模的变化很小。(3)收入与家庭车辆拥有量总就是增长的。(4)每种类型的家庭数量,可以相应于该家庭收入、车辆拥有量与家庭结构等资料所导出的数学分布来估计。

优点:(1)直观、容易理解。(2)资料得到有效利用。(3)容易检查与更新。(4)可适用于各种研究范围。

缺点:(1)用户之间的彼此差异性被忽略。(2)样本量不同,用于预测时,失去精确性的一致性。(3)分类就是有根据个人主观。(4)用于预测时,每一小格规划年的资料预测就是一项繁琐的工作。

个人分类方法:不能兼顾家庭间的相互影响、家庭的花费与预算。

回归分析法:利用数据统计原理,对大量统计数据进行数学处理,并确定因变量(出行次数)与某些自变量的相关关系,建立一个相关性较好的回归方程(函数表达式),并加以外推,用于预测今后的因变量的变化的分析方法。

缺点:该客流预测模式的特点就是以现状分析为基础进行模型参数标定,并预测未来的交

通需求,主要适合于城市功能结构已趋完善、人口相对稳定的城市特征。如果在预测期内政府的城市用地、交通规划有了重大的调整,以前的客流预测就没有任何参考价值。我国城市正处于发展成长时期,城市的发展具有很多不确定的因素,比如城市的规划与以前相比有了很大的改动,政府当局的交通政策有了很大的变动,影响了人们的出行方式,等等。这样,在特定的政策环境下产生的客流预测也会产生很大的出入。

部分影响因素的选取主观性太强。

注意的点:(1)变量对目标要有较好的解释性,即模型对于变量的变化要足够敏感;(2)模型具有时空的稳定性。

回归模型隐含一个基本的假定,就就是假定未来年的出行产生量与各个影响因素解释变量之间的联系这些联系由回归系数表现出来与现状年相同。然而,这一点就是值得怀疑的。特别就是在我国的现实条件下,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城市形态与城市空间结构发生着巨大的变化,现状年标定的联系在像城市轨道线网规划客流预测这样长的时间里能否依然保持或存在就是值得人深思的问题。

自变量与因变量连续;自变量间独立;自变量符合正态分布且方差齐性;模型中包含所有影响显著变量,不包含不显著变量;选择适合的回归模型;回归模型用于近期预测较准确,但用于远期预测有可能会有较大误差。

其它预测模型:弹性系数分析、时间序列分析等。

5、出行链:以某个基点(如自己的家)作为出发点,一直回到该基点或另一个基点(如工作单位)时所形成的出行的链。马尔科夫链等

五、交通分布

1、增长系数法,假定要预测年的OD交通量的分布形式与现在已有OD表的分布形式相同,在此假定的基础上预测研究对象目标区域的OD表。平均增长率法、底特律法、福莱特法等。

优点:(1)结构简单、实用性高,不需要交通小区之间的距离与时间。(2)对于变化较小的OD 表预测非常有效。(3)预测铁路车站间的OD分布十分有效。(4)适用于各种目的的OD交通量。

缺点:(1)必须有所有小区的OD交通量。(2)对象区域(小区)发生较大变化时不适用。(3)若现状小区交通量为0时,将来预测的值也为0;可靠性较小的OD量,将来预测的误差会增大。(4)将来交通量仅用一个增长系数,缺乏合理性。

2、重力模型法

优点:(1)直观上容易理解。(2)能考虑路网的变化与土地利用对人们出行产生的影响。(3)特定的交通小区交通量为0时也能预测。(4)敏感反映交通小区之间行驶时间变化的情况。

缺点:(1)缺乏对人的出行行为的分析,与实际有偏差。(2)人的距离分布在全域并非定值,重力模型将其视为定值。(3)交通小区之间距离较小时,有夸大预测的可能性。(4)内内交通量的行驶时间很难给出。(5)小区间的时间随着交通方式与时间变化而变动,重力模型把这个当成一个定值。(6)为了将来发生与吸引交通量一致,需要用增长率法进行收敛。

3、介入机会模型

(完整版)《交通规划原理》习题一(1-6章)作业

《交通规划原理》第1-6章练习题 第一章绪论 1.交通规划的定义是什么?它的构成要素是什么? 答:交通规划是有计划地引导交通的一系列行动,即规划者如何提示各种目标,又如何将提示的目标付诸实施的方法。 交通规划的构成要素分为:需求要素、供给要素和市场要素三部分。 2.交通规划与土地利用之间有什么关系? 答:交通与土地利用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通常,交通设施的建设使得两地间和区域的机动性提高,人们愿意在交通设施附近或沿线购买房屋、建立公司或厂房,从而拉动土地利用的发展;相反,某种用途的土地利用又会要求和促进交通设施的规划与建设。交通与土地利用研究土地利用的变化及其产生的交通量,同时研究交通设施的建设对土地利用的作用。 3.试叙述交通规划的发展阶段。 答:第一阶段(1930 年~1950 年)。该阶段交通规划的目的是由新的代替道路的规划缓和政策或消除交通拥挤。采用的技术方法是道路交通量调查,以机动车保有量为基础的交通量成长预测,基于经验方法的交通量分配。 第二阶段(1950 年~1960 年)。该阶段交通规划的目的是主要解决市内汽车交通急剧增加带来的交通阻塞,为汽车交通的道路交通规划。其特点是以高通行能力道路为对象的长期性道路规划。采用的技术特征方法是家庭访问调查、道路交通量调查,以道路交通为对象的三阶段预测法。使用的社会经济技术参数为个人收入、社会人口结构、汽车保有量。 第三阶段(1960 年~1970 年)。该阶段的道路交通状况是美国汽车保有量激增,在市中心高峰时必须进行汽车通行限制,刘易斯·曼福特对当时的道路的交通状态进行了精辟总结,即“美国人都为汽车教信徒,美国是靠高速公路发展起来的”。本阶段交通规划的目的是通过综合交通规划,合理分配交通投资(私人交通对公共交通),征收停车费,进行长期性交通规划。采用的技术方法特征为四节段预测法,分析单位由车辆至人;交通方式划分阶段被导入到了交通需求预测之中;一般化费用开始使用和个人选择模型的提出也是其特征。 第四阶段(1970 年~1980 年)。该阶段交通规划的条件是交通问题开始多样化,例如,大气污染、噪音、拥挤、停车难、交通事故、公共交通衰退、交通弱者问题,变更工作时间,规划过程中的住民参加,公共交通问题等。因此,当时交通规划的目的是强调局部性,注重短期性规划,低成本交通营运政策。采用的技术方法特征是研究趋于多样化,主要表现在:a.集计模型的精炼化和简化;b.非集计模型的出台和应用;c.渐增规划、反应规划等。 第五阶段(1980 年~1990 年)。该阶段的交通规划条件是城市环境问题恶化,交通事故、堵车、交通弱者问题受到重视。交通规划的目的变为强调微观性和局部性。采用的技术方法特征是将计算机等尖端科技用于交通规划。主要有:①计算机的急速发展导致了仿真技术;②静态到动态;③ ITS等高科技(行驶线路导向、GPS 、GIS 、ETC 等)的研制;④非集计模型的重视;⑤四阶段法的静态问题向动态方向发展。 第六阶段( 1990 年~现在)。该阶段的交通规划条件是环境问题、交通事故、交通阻塞等。因此,本阶段交通规划的目的是环境保护、复苏城市公共交通。采用的技术方法特征是:① ITS 的重视及产品化;②动态预测技术与方法;③重视老年人与伤残人;④重视交通环境;⑤路面电车、轻轨的复苏;⑥重视研究旅游交通。

交通规划原理历年试题

内蒙古科技大学2007/2008学年第二学期 《交通规划》考试试题(A 卷) 课程号: 考试方式:闭卷 使用专业、年级:交通工程 2005 任课教师:于景飞 考试时间: 备 注: 一、选择题(共7题,每空2分,共14分) 1. 下列那种现象属于交通的范畴() A 流水 B 下雨 C 刮风 D 驾车兜风 2. 劳瑞模型土地利用活动的主体不包括() A 基础产业部门 B 非基础产业部门 C 住户部门 D 人口 3. 社会停车场用地属于() A 对外交通用地 B 道路广场用地 C 市政工业设施用地 D 仓 储用地 4. 对方格网式交通网络的特点描述错误的是() A 各部分可达性均等 B 网络可靠性较低 C 网络空间行驶简单 D 不利于城市用地的划分 5. ()是对象区域交通总量 A 生成交通量 B 发生交通量 C 吸引交通量 D 全不是 6. ()没有完整的OD 表也可以进行模型参数标定 A 重力模型法 B 最大熵模型法 C Furness D 介入机会模 型 7. 当人们购买家庭轿车的比例趋于平均化后,职业对交通方式 选择的影响逐渐() A 减弱 B 增强 C 不变 D 无法确定 二、填空题(共11题,每空1分,共16分) 1. 引道延误为引道 ______ 与引道 _____ 之差。 2. 老瑞模型是决定 _____ 和 ______ 的分布模型 3. 已知I 、2、3小区至路网的最短距离为20、30、10,则道路 网的可达性为 ______ 4. _______ 是指道路网中路段之间的连接程度。 5. 在O □表中,每一行之和表示该小区的 _____ ;每一列之和表 示该小区的 ____ 。 6. Logit 模型假设径路的随机误差相互 —J 填独立或相关)。 7. 出行 ____ 以住户的社会经济特性为主,出行 _____ 以土地利 用的形态为主。 8. 某市规划面积300km ,建成区面积lOOkm,现有道路总长 350km 规划再建150km 则城市道路网密度为 —km / krnt 9. _______ 交通流分布能够较好的反应网络的拥挤性。 1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Webster 延误公式的适用范围为饱和度取值在 ________________ 。 1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动态交通分配是以路网 为 -线订装---线订装--- 线订装----师教考监交并一纸题答与须卷试 ----线 订装---线订装--- 线订装- : 名 姓生学 □□□□□□□□□□□□ ................................................ ... .................... .

交通规划原理历年试题

内蒙古科技大学2007/2008 学年第二学期 《交通规划》考试试题(A 卷) 课程号: 考试方式:闭卷 使用专业、年级:交通工程2005 任课教师:于景飞 考试时间: 备 注: 一、选择题(共7题,每空2分,共14分) 1.下列那种现象属于交通的范畴() A 流水 B 下雨 C 刮风 D 驾车兜风 2.劳瑞模型土地利用活动的主体不包括() A 基础产业部门 B 非基础产业部门 C 住户部门 D 人口 3.社会停车场用地属于() A 对外交通用地 B 道路广场用地 C 市政工业设施用地 D 仓储用地 4.对方格网式交通网络的特点描述错误的是() A 各部分可达性均等 B 网络可靠性较低 C 网络空间行驶简单 D 不利于城市用地的划分 5.()是对象区域交通总量 A 生成交通量 B 发生交通量 C 吸引交通量 D 全不是 6.()没有完整的OD 表也可以进行模型参数标定 A 重力模型法 B 最大熵模型法 C Furness D 介入机会模型 7.当人们购买家庭轿车的比例趋于平均化后,职业对交通方式选择的影响逐渐() A 减弱 B 增强 C 不变 D 无法确定 二、填空题(共11 题,每空1分,共16分) l.引道延误为引道 与引道 之差。 2.老瑞模型是决定 和 的分布模型 3.已知l 、2、3小区至路网的最短距离为20、30、10,则道路网的可达性为 4. 是指道路网中路段之间的连接程度。 5.在OD 表中,每一行之和表示该小区的 ;每一列之和表示该小区的 。 6.Logit 模型假设径路的随机误差相互 (填独立或相关)。 7.出行 以住户的社会经济特性为主,出行 以土地利用的形态为主。 8.某市规划面积300km 2,建成区面积lOOkm 2,现有道路总长350km ,规划再建150km ,则城市道路网密度为 km /km 2。 9. 交通流分布能够较好的反应网络的拥挤性。 10.Webster 延误公式的适用范围为饱和度取值在 。 11.动态交通分配是以路网 为对象、以 目的开发出 考生班级________________学生学号: □□□□□□□□□□□□学生姓名:______ __________ …装订线………装订线………装订线…………试卷须与答题纸一并交监考教师…………装订线………装订线………装订线…

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

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 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082303; 学位授权类别:工学博士 一、学科概况 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学科是一门多学科交义的学科,主要研究交通运输系统规划决策与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其中包括铁路运输规划、铁路运输经济、高速铁路和客运专线、综合运输系统的理论和方法。通过对交通运输系统的规划与综合评价、通过对交通运输系统运作过程的科学管理,优化交通运输系统的资源配置,推进实现交通运输管理现代化。 本学科的研究对我国铁路交通运输持续高速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与本学科关系密切的相邻学科有道路与铁道工程、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载运工具运用工程、系统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等。 二、培养目标 1、较好地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拥护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行端正。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为科学事业献身的精神,具有理论联系实际的治学态度和治学方法,努力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在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学科领域内具有坚实而宽广的基础理论和深入系统的专业知识。深入了解本学科的发展趋势、动向和学术前沿。在交通运输系统规划、交通运输管理、智能运输系统和交通安全等方面具有从事创造性科学研究能力,有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具备本学科学术带头人的基本素质。 3、至少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具有一定的外文写作能力和进行国际学术交流的能力。 4、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三、研究方向 本专业主要研究方向: 1、交通运输宏观决策与运输系统优化 主要研究交通运输系统合理结构,系统规划理论及方法,交通运输经营决策,投资决策及其经济效益,交通运输系统需求预测理论和方法。 2、运能资源配置与利用 主要研究现代运输需求分析及运输流的运动规律,运输固定设备与活动设备的合理组配,

交通规划原理-邵春福-课本重点

第一章绪论 1交通需求的分类:本源性交通需求,例如:上学、访友、观光、度假、看病。 派生性交通需求,例如:业务、工作。 2交通规划的定义:是有计划的引导交通的一系列行动,即规划者如何制定交通发展目标,又如何将发展目标付诸实施的办法。 3交通规划的分类:1按位移对象的分类:旅客交通规划、货物交通规划2按交通方式分类:综合交通规划、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公路交通规划、铁路交通规划、港湾交通规划、空港交通规划3按交通设施分类:交通网络规划、交通节点规划4按交通服务分类:公共交通规划、特定户交通规划、特定交通服务规划5按交通服务对象空间规模分类:国际交通规划、全国交通规划、区域交通规划、城市交通规划、地区交通规划6按规划目标时期分类:近/短期交通规划、中期交通规划、远/长期交通规划、远景交通规划 4四阶段预测法:1交通发生与吸引2交通分布3交通方式划分4交通流分配 5四阶段法中每一阶段的内容、作用、目的和常用方法? 第一阶段交通生成预测:内容:求出对象地区的交通需求总量,然后在此量的约束下,求出各个交通小区的发生与吸引交通量。目的:未来各小区的发生与吸引交通量。 常用方法:原单位法、增长率法、聚类分析法、函数法 第二阶段分布交通量预测:内容:是把交通的发生与吸引量预测获得的各小区的发生与吸引交通量转化成各小区之间的空间OD量即OD矩阵。目的:预测各小区之间的。qij常用方法:增长系数法(常增长系数法、平均增长系数法、底特律法、福莱特法、佛尼斯法)综合法(重力模型法) 第三阶段交通方式划分内容:将各小区间的全方式分布量划分为分方式分布量 常用方法:全域模型、TI模型、出行端点模型、径路模型probit模型法、logit模型法 第四阶段交通流分配内容:就是将预测得出的交通小区i和交通小区j之间的分布(或OD)交通量qij。根据已知的道路网描述,按照一定的规则符合实际的分配道路网中的各条道路上去,进而求出路网中各路段a的交通量xa。目的:求出径路交通量和路段交通量。常用方法:全有全无法、增量分配法、Beckmann交通平衡分配模型、随机分配法 第二章交通调查 1交通量分类按照交通性质分:机动车交通量、非机动车交通量、混合交通量、行人交通量。2延误:由于道路和环境条件,交通干扰以及交通管理与控制等驾驶员无法控制的因素所引起的行程时间延误。 3交通量:指单位时间内通过道路某一断面某一车道的车辆数或行人数。 4小区形心:指小区内出行代表点,小区所有的出行从该点发生,但不是该区的几何中心。5出行按范围可分为:内内出行、内外出行、外外出行、过境出行 第三章交通与土地利用 1我国城市土地的用途分类:城乡用地、城市建设用地。 区域交通设施用地1铁路用地(铁路编制站线路等用地)2公路用地(高速公路、国道、省道、县道、乡道用地及附属设施用地)3港口用地(海港和河港的陆域部分,包括码头作业区,辅助生产区等用地)4机场用地(民用及军民合用的机场用地,包括飞行区、航站区等用地)5管道运输用地(运输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地面管道运输用地) 2交通与土地利用之间的宏观互动关系:交通与土地利用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交通系统的发展引起无地利用的特征变化,导致了城市空间形态、无地利用结构及土地开发强度的改变;反过来,土地利用特征的改变也对交通系统提出新的需求,促使其不断改进完善,引起交通设施、出行方式结构和交通密度特征的改变。最终,形成交通系统与土地利用相协调的产物。

交通规划原理复习

交通规划原理复习 交通需求量预测总复习 1、为什么要进行交通需求预测?什么是交通需求预测(其内容和目标是什么)?交通需求预测在交通规划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 答:交通规划的目标是制订交通设施的建设或管理规划。交通设施的建设一般都是耗资高、工期长,而且对社会经济发展影响深远的工程,那么建设多大规模、何种结构的交通系统才能既满足未来规划年社会经济系统的对交通的需求,又是最节省投资,并且产生最小负作用的呢?这就是我们交通规划者所必须回答的问题。为了科学地回答这个问题,就需要做交通需求预测。 交通需求预测是在现状交通调查的基础上准确地预测未来规划年交通的出行情况。由于交通运输系统的复杂性,交通需求预测将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工作,它的理论与方法都处于不断发展中。交通需求预测的目标不仅要预测规划年对象区域的总交通量,而且要非常细致。要预测出规划年各个交通小区之间的分布交通量,这项预测结果以各种各样的OD表的形式存在。如:规划区域客运OD表、规划区域货运OD表、规划区域车辆汇总OD表、规划区域各种车辆的OD表(小汽车、公交车、货车等)。除此之外,传统的交通量预测还包括交通分配,即要预测这些OD交通量是从哪条路径上通过的?各路段的交通量是多少?值得说明的是,有些交通规划书中把交通分配不作为交通需求预测的组成部分,而作为方案设计的基础工作。 交通需求预测是规划设计方案的基础,是决定网络规划和断面结构等的依据,在交通规划中处于核心位置,交通需求预测的精度对规划设计方案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2、交通需求量预测有哪些方法? 答:比较经典的是四阶段法,此外,还有多阶段组合模型、由路段交通量反推OD交通量等。 3、四阶段法有哪四阶段组成?各阶段的任务(或目的)分别是什么?各阶段的预测成果是什么? 答:四阶段法由交通的发生和吸引(出行发生)、交通的分布、交通方式划分、交通分配四阶段所组成。 交通的发生和吸引的任务是求出对象区域的交通需求总量,即生成交通量,然后在此量的约束下,求出各个交通小区的发生和吸引交通量。预测成果是OD表中的小计行和小计列。此时的OD表可以分为客运OD表和货运OD表。 交通分布预测的任务是在目标年各交通小区的发生和吸引交通量一定的条件下,求出各交通小区之间的将来OD交通量(分布交通量)。预测成果是完整的OD表。也分为客运OD表和货运OD表。 交通方式划分预测的任务是预测目标年出行者选择交通工具的比例,从而得各种交通方式的OD交通量。

交通规划原理复习题集

一.名词解释 1.OD调查:OD调查又称为起讫点调查,是对某一调查区域出行个体的出行起点和终点 的调查,为分析出行个体的流动,也为交通流分配奠定基础。 2.OD表:指根据OD调查结果整理而成的表示各个小区间出行量的表格。 (①.矩形表:能够反映地区间车流流向和流量,适用于车流的流动方向经常变 化和流量显著不同的情况。 ②.三角形表:将矩形表中往返车流合计成一个回程的表达方法,适用于区间往 返流量相对稳定的情况。 3.OD调查的目的:弄清交通流和交通源之间的关系,获取道路网上交通流的构成,流量 流向,车辆起讫点,货物类型等数据。从而推求远景年的交通量,为 交通规划等工作提供基础数据。 4.OD调查基本术语: (1).出行:出行指居民或车辆为了某一目的从一地点向另一地点移送的过程, 可分为车辆出行和居民出行。 (2).出行起点:指一次出行的起始地点。 (3).出行终点:指一次出行结束地点。 (4).境出行:指起讫点均在调查区域的出行。 (5).过境出行:指起讫点均在调查区域外的出行。 (6).外出行:指起讫点中有一个在调查区域的出行。 (7).小区形心:指小区出行代表点,小区所有的出行从该点发生,但不是 该区的几何中心。 (8).境界线:指规定调查区域围的边界线。 (9).核查线:指为校核起讫点调查结果的精度在调查区域设置的分隔线,一 般借用天然的或人工障碍,如河流、铁道等。 (10).期望线:指连接各个小区形心的支线,代表了小区之间的出行,其宽度 通常根据出行数大小而定。 (11).OD表:指根据OD调查结果整理而成的表示各个小区之间的出行,其宽 度通常根据出行数大小而定。 5.OD调查的类别和容(三类): ①.居民OD调查:主要包含城市居民和城市流动人口的出行调查,调查终点 是居民出行的起讫点分布、出行目的、出行方式、出行时 间、出行距离、出行次数等,是世界各国开展交通调查最 常见的形式。 ②.车辆OD调查:车辆出行主要包括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出行,主要调查车型、 出行目的、起讫点、货物种类、平均吨位和实载率等。 ③.货流OD调查:货流调查的重点是调查货源点和吸引点的分布,货流分类 数量和比重,货运方式分配等。 6.OD调查的方法: ①.路边询问法 ②.表格调查法 ③.家庭访问法 ④.明信片调查法 ⑤.车辆牌照法

交通规划原理考试重点(可编辑修改版).

交通规划原理考试重点 考察题型:选择题15、判断题15、名词解释20、简答题26、计算题24 1、交通规划 定义:交通规划是有计划地引导交通的一系列行动,即规划者如何制定交通发展目标,又如何将发展目标付诸实施的方法。 交通规划的主体具有基础性和公共性。规划对象为主要的交通设施和交通服务。 交通规划的构成要素:需求要素、供给要素和市场要素三个部分。 交通规划的内容包括交通调查、交通与土地利用、交通需求量预测、交通网络规划与设计、交通网络分析评价。 2、交通需求量的预测 四阶段预测法:其内容包括 交通的生成、发生与吸引(第一阶段), 交通的分布(第二阶段), 交通方式划分(第三阶段)和 交通流分配(第四阶段)。 3、居民出行调查(统称PT调查) 以对象区域内居民为对象,主要调查居民某日的出行情况和交通工具利用情况,为交通规划提供基础数据。 4、交通网络规划与设计 交通网络规划与设计是交通规划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交通需求预测的基础。人们进行交通规划,首先面临的就是对象区域中的现有交通网络,评价网络规模、体系结构和密度等服务指标是否合理。对于将来交通网络,在交通规划阶段需要利用确定与经济社会和对向区域发展相适应的规模、体系结构和密度,线路走向和断面属性(车道数、线路数)等,以进行网络结构设计和拓扑建模,便于计算机进行交通需求预测和分析评价。 5、交通网络分析评价 在网络设计阶段提出的交通规划方案,其上的交通流动是否合理、局部线路的交通负荷度或运输能力以及环境等指标能否满足预定目标等,均需要对方案的优劣进行必要的评

价以便于优化规划方案,获得预期效果。此外,成本效益评价也是交通网络规划方案评价的内容之一。考虑到交通项目的社会性和公共性,成本效益分析不仅是财务分析,更重要的是其社会效益。 6、OD调查的定义 OD调查:又称为起讫点调查,是对某一调查区域内出行个体的出行起点和终点的调查,OD交通量就是指起讫点间的交通出行量。 出行:出行指居民或车辆为了某一目的从一地向另一地移动的过程,可以分为车辆出行和居民出行。出行作为计测单位,具备三个基本属性:①每次出行有起、讫两个端点; ②每次出行有一定的目的③每次出行采用一种或几种交通方式。 核查线:指为校核起讫点调查结果的精度,在调查区域内设置的分隔线,一般借用天然的或人工的障碍,如河流、铁道等。 期望线:指连接各个小区质心的直线,代表了小区之间的出行,其宽度通常根据出行数大小而定。 7、交通小区的划分原则 (1)同质性。区内的土地利用、经济、社会等特性应尽量一致。 (2)以轨道交通、河流等天然屏障作为分区的界限,不但资料准确,且易于核对。 (3)尽量配合行政区的划分,以利用政府的统计资料,如人口、经济统计资料等。 (4)分区的过程中要考虑道路网。 (5)分区越小,计算数据越多,成果就越细,但工作量也越大。反之,工作量小,但有可能掩盖该范围内的交通特点。通常交通量分散的郊区划分可以大些,而交通量集中的市区分区划分可以小点。 8、交通与土地利用之间的宏观互动关系 9、城市交通与土地利用之间的微观互动机理 城市交通与土地利用均由一系列不同的特征量所描述,任意两个特征量之间的微观作用机理是不相同的。 交通容量与容积率的关系,是城市交通与土地利用互动关系在微观层面的具体体现。 交通容量与容积率之间存在一种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互动关系,二者通过一系列的循环反馈过程,将有可能达到一种“互补共生”的稳定平衡状态。

交通规划原理

第一章绪论 交通规划过程流程图 决策过程规划执行 交通规划的分类 按规划目标时期分类,(1)长期交通规划,通常为宏观性战略规划,一般规划期为15年以上(2)中期交通规划,即较为宏观性战略计划,5-10年(3)短期交通规划,为近期发展规划,5年

第二章交通调查 交通调查主要目的: 为交通规划提供全面、系统而又真实可靠的实际参考资料和基础数据,依据这些数据准确分析规划区域交通现状,对交通规划涉及的经济、运输、交通量等做出准确可靠地预测,并且制定出合乎社会发展规律并且与交通需求相适应的交通规划方案,达到规划工作,指导交通建设与发展的目的。 交通调查的作用: 1、交通调查资料是交通运输系统现状评价的基础 2、交通调查可以为交通需求预测模型提供基础数据 3、交通调查资料也是制定交通规划目标的重要依据 交通调查的内容: 1、交通运输调查 2、社会经济及土地利用基础资料调查 3、相关政策与法规调查 4、建设资金调查 5、交通规划影响调查 交通量: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一断面或某一车道的车辆数或行人数,是描述交通流特性最重要的三个要素之一 速度:车辆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距离 密度:单位长度车道上,某一瞬时所存在的车辆数,一般用辆/(km.车道)表示 OD调查 分类:居民OD调查、车辆OD调查、货流OD调查 方法:路边询问法、表格调查法、家庭访问法、明信片调查法、车辆牌照法。 精度确定: 1、分隔核查线检验。 2、区域境界线检查。 3、把由OD调查表推算出来的交通特征,如车型比例、交通流量和流向等与现有的统计资料进行比较,检查其误差程度是否满足要求。 4、在调查区域内,拟定交通枢纽、公共活动集散中心作为校核点,将起讫点调查结果与该点上实测的交通量相比,作为市内OD调查精度的重要依据。 调查区的划分: 1、在确定调查区域以及选择区域境界线时主要考虑的因素 2、交通小区的划分原则 (1)同质性。区内的土地使用、经济、社会等特性应尽量一致(2)以铁路、河流等天然屏障作为分区的界限,不但资料准确,且易于核对(3)尽量配合行政区的划分,以利用政府的统计资料,如人口、经济统计资料等(4)分区的过程中要考虑道路网(5)保持分区的完整,避免统一用途的土地被分开(6)分区越小,计算数据越大,成果就越细,但工作量也越大。反之工作量小,但有可能掩盖该范围内的交通特点。

《交通规划》课程教学大纲

《交通规划》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与目的 交通规划是交通工程的重要分支,涉及社会、自然、经济、人文、政治、土地利用等许多方面,是一门综合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交通规划》课程是交通工程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主干课程,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系统地学习和掌握交通规划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同时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开展交通规划的实践创新能力。 二、课程内容的教学要求 1. 交通规划理论与技术基础 (1)概论:了解交通规划的主要内容、交通规划理论的发展、交通规划的基本程序。 (2)交通调查与数据分析方法:掌握交通规划所需的各项基础资料的调查分析方法,重点学习和掌握起讫点(OD)调查的内容与方法以及起讫点调查资料的整理和分析方法。 (3)交通需求预测与分析方法:了解交通需求预测的基本内容、步骤和方法及其发展概况,掌握经典“四阶段”交通需求预测方法及主要的交通生成预测模型、交通分布预测模型和交通方式划分预测模型。 (4)交通网络分析方法:掌握交通网络的计算机表示方法,路阻函数分析方法及常用的网络交通分配方法;了解国内外常用的交通网络分析软件的功能与特点。 (5)交通规划的综合评价方法:掌握综合评价工作流程和交通规划评价目标体系,了解交通规划方案评价的主要指标及常用方法。 2、各专项规划的基本理论与方法 (1)城市综合交通规划:全面了解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的任务、内容、特点、层次、范围及编制工作程序与技术流程。 (2)城市道路网规划:掌握道路网布局规划方法、各级道路规划要点及城市道路交叉口与道路横断面规划的主要技术指标。 (3)城市公共交通规划:了解城市公共交通规划目标任务、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原则与方法,掌握城市常规公共交通系统规划基本方法。 (4)停车设施规划:了解停车设施规划的目标与流程、停车发展策略及停车需求预测方法、掌握停车场选址布局方法。 (5)城市交通管理规划:了解城市交通管理规划的目的、内容、基本指导思想和工作流程,掌握城市道路交通系统管理规划方案的设计与评价方法。 (6)公路网规划:了解公路网规划的内容、程序和方法,掌握公路网布局规划方案的设计与评价方法。 3. 课程案例分析与讨论 邀请南京市城市与交通规划研究院、江苏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等外单位专家进行交通规划的综合案例分析与讨论。通过典型城市的交通规划实例分析,使学生比较全面、系统地

交通规划原理总结

第一章绪论 交通规划的定义:有计划地引导交通的一系列行动,即规划者如何提示各种目标,又如何将提示的目标付诸实施的方法。 交通规划的构成要素:需求供给市场: 交通规划分类:1.按位移对象:旅客交通规划货物~~~2.按交通方式:综合交通规划城市道路~铁路~公路~港湾~空港~3.按交通设施:交通网络规划交通节点~4.按服务类型:公共交通规划特定用户~ 特定交通服务!5.按服务对象空间:国际交通规划全国~区域~城市~地区~6.按规划目标时期:近期交通规划(3~5)中期(5~10)长期(10~20)远景(大于20) 交通调查分类:居民出行调查货物流动调查机动车OD调查断面交通将调查 交通需求预测:主要是根据道路交通系统及其外部系统的过去和现状预测未来,根据历史经验、客观资料和逻辑判断,寻求交通系统的发展规律和未来演变趋势的过程 四阶段交通需求预测法:交通生成预测交通分布预测交通方式划分预测交通流分配 交通规划发展的阶段:(七个)20世纪80年代之前4阶段,之后三个阶段,交通规划正式出现在第三个阶段. 第二章交通调查 交通调查:指利用客观的手段,对道路交通流及有关的交通现象进行调查,并且对调查资料进行分析与判断,从而了解掌握交通状态及有关的交通现象规律的工作过程。 交通调查的作用:1其资料是交通运输系统现状评价的基础2.其可以作为交通需求预测模型提供基础数据3.其资料也是制定交通规划目标的重要依据 交通调查三原则:1.实事求是2.全面系统性原则3.重点和一般结合原则 OD调查:对某一调查区域内出行个体起点和终点的调查 出行:车辆出行居民出行 境内出行:起讫点均在调查区域内的出行 过境出行:起讫点均在调查区域外的出行 内外出行:起讫点中有一个在调查区域外的出行 小区形心:小区内出行代表点,小区所有的出行从该点发生,但不是该区的几何形心 境界线:规定调查区域范围的边界线 核查线:为校核起讫点调查结果的精度在调查区域内设置的分隔线(多借用天然或人工障碍 OD调查目的:弄清交通流和交通源之间的关系,获取道路网上交通流的构成,流量流向,车辆起讫点,货物类型等数据。从而推求远景年的交通量,为交通规划等工作提供基础数据 OD调查分类:居民OD调查(城市居民城市流动人口)车辆~~ (机动车非机动车)货流OD~~ OD调查方法:路边询问表格调查家庭访问明信片车辆牌照交通小区划分原则:①同质性分区内土地使用、经济、社会等特性尽量使其一致②尽量以铁路、河川等天然屏障作为分区界限③尽量不打破行政区的划分,以便能利用行政区政府现成的统计资料;④考虑路网的构成,区内质心可取为路网中的结点⑤分区数量适当,中等城市一般不超过50个,大城市最多不超过I00—150个,数量太多将加重视划工作量,而太少又会降低调查和分析的精度⑥分区中人口适当,约1万~2万人,靠市中心的分区面积小些,靠市郊的面积大些确定调查区域及选择境界线考虑的要素:调查范围足够大尽量配合天然地形界限利用现有的行政区划 居民出行调查意义目的作用:为全面了解城市居民或流动人口出行的源和流,对居民的出行全面的调查2.为了了解居民出行的OD分布情况和出行者的个人及家庭特质3.调查结果是分析诊断交通系统问题进行交通需求预测等问题研究的基础. 平均出行距离:某对象地区或调查路段利用车辆出行距离的平均值。 居民出行调查的目的:1.了解城市交通需求,分析出行特性2.了解居民出行特性和家庭特性3.为远期交通规划提供依据4.改善公共交通 居民出行调查的意义:1.对交接城市交通特性解决交通矛盾有意义2.对于进一步揭示居民出行的内在规律至关重要3.此调查费用大. 居民出行调查内容:个人特质信息调查家庭特征信息一次性出行特征信息其他调查信息 交通规划主体内容:1.现状调查2.问题诊断3.交通需求发展预测4.规划方案设计5.规划方案综合评价优化6.规划方案分期实施计划编制7.规划的滚动 第三章交通与土地利用 交通与土地利用之间关系:相互作用,互相反馈。土地利用和交通是互为因果关系。人们活动的活跃(交通的发展)拉动土地利用的发展,相反,土地利用的发展(城市建设)又会诱发人们的生活和出行。 用地分类:城乡用地城市建设用地 交通基础设施的诱导交通量特征:潜在性滞后性区域性变化性有限性难区分性 第四章交通网络布局规划与设计 交通网络结构:1.城市交通网络界结构决定了城市的骨架与发展2.城市交通网络结构主由道路和轨道交通构成. 交通网络基本形态:方格状带状放射状形放射状自由式各基本形态优缺点:1.方格网式(优)可达性均等,秩序性方向感好便于识别(缺)网络空间形态简单,对角线方向交通直线系数小. 2.带状(优)对地形水系等条件适应性好(缺)各地区通达性不一致3.环形放射状(优)环形干道可以将交通流量分散到城市的各个区域,由于环形线的作用,可以避免城市向四周无限或不规则扩展。(缺)在小范围内采取环形放射式道路网形式,易形成一些不规则的小区和街区,给建筑和房屋朝向布局带来困难。4.自由式(优)较好满足地形水系等限制条件(缺)无秩序.区别性差,易形成记性畸形交叉口 城市规模分类:特大(非农大于100万)大(50~100)中等(20~50)小(20以下) 特大大城市道路复杂的原因:1.其历史发展过程较长,用地规模大地形复杂2.我国古代城市是以礼制建城 城市基本布局形态:中央组团式.分散组团式.带状.棋盘式.自由式 单一交通方式评价指标:1.交通设施用地率2.网络密度(单

交通规划原理试题..

. . 内蒙古科技大学2007/2008 学年第二学期 《交通规划》考试试题(A 卷) 课程号:06116303 考试方式:闭卷 使用专业、年级:交通工程2005 任课教师:于景飞 考试时间: 备 注: 一、选择题(共7题,每空2分,共14分) 1.下列那种现象属于交通的范畴(D) A 流水 B 下雨 C 刮风 D 驾车兜风 2.劳瑞模型土地利用活动的主体不包括(D) A 基础产业部门 B 非基础产业部门 C 住户部门 D 人口 3.社会停车场用地属于(B) A 对外交通用地 B 道路广场用地 C 市政工业设施用地 D 仓储用地 4.对方格网式交通网络的特点描述错误的是D() A 各部分可达性均等 B 网络可靠性较低 C 网络空间行驶简单 D 不利于城市用地的划分 5.(A)是对象区域交通总量 A 生成交通量 B 发生交通量 C 吸引交通量 D 全不是 6.(C)没有完整的OD 表也可以进行模型参数标定 A 重力模型法 B 最大熵模型法 C Furness D 介入机会模型 7.当人们购买家庭轿车的比例趋于平均化后,职业对交通方式选择的影响逐渐(A) A 减弱 B 增强 C 不变 D 无法确定 二、填空题(共11 题,每空1分,共16分) l.引道延误为引道 .实际行驶时间(耗时), 与引道 自由行驶(畅行)时间之差。 2.老瑞模型是决定就业数和 住户人数 的分布模型 考生班级________________学生学号: □□□□□□□□□□□□学生姓名:______ __________ ……装订线………装订线………装订线…………试卷须与答题纸一并交监考教师…………装订线………装订线………装订线…

交通规划原理

1.交通规划一般包括组织、调查、网络规划、评价和选择、进一步规划共五个方面的内容。错(包括交通调查、交通与土地利用、交通需求量预测、交通网络布局规划和设计、交通网络分析评价) 2.交通系统由城市道路交通系统、城市其它交通系统、区域公路交通系统、区域其它运输系统组成。正确 3.为了全面了解交通源及交通源之间的流,所以在划分交通小区时应该划分的越小越好。错,应该视情而定,不能过大或过小。 4.划分交通区的区域除包括规划区域外,还应包括与规划区域有较大交通联系的其它区域,以及有较大过境交通经过规划区域的其它区域。对 5.所谓交通区重心就是指交通区的几何中心。错,是指交通量相对较大的中心。 6.OD 调查的抽样方法包括简单随机抽样、分层抽样、等距抽样、整 群抽样等。对 7、城市道路网分析评价可从道路网的布局结构、交通质量两方面进行。错的,还有其它分析评价项目 8. 饱和度是指路段或交叉口的通行能力与交通量之比,它能反映道 路与交叉口的车辆运行状况。错的,应该是交通量与通行能力之比9.交通治理是为近期交通问题而提出的解决方案,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只需满足近期的要求即可。错的,还有长远打算 10.交通需求预测模型主要有集合模型、非集合模型、动力学模型三

大类,其中后两种模型至今仍在不断改进之中。对 错,交通生成预测的方法有生成率法、类别生成率法、回归分析法三种。11. 三种改为等多种。 12.如果交通网络中每条边都是单向的,那么它所对应的邻接矩阵是对称矩阵。错,每条边是双向的。 13.采用邻接目录法输入,调用及搜索网络结构邻接关系,能减少计算机输入与计算工作量,减少交通规划中各软件所需的内存单元,提高计算速度。对的 14.交通分配就是把各种出行方式的空间OD量分配到具体的交通网 络上,通过交通分配所得的路段、交叉口交通量资料是检验道路规划网络是否合理的唯一依据。错的,不是唯一依据是依据之一。 15、由于区域公路网受地物、地形、地质的影响较大、路网布局的选择余地较小,而且一般有明确的路网控制点。因此,区域公路网规划在某些情况下能更多地从技术最优的角度开展工作。错,由于区域公路网受地物、地形、地质的影响较小、路网布局的选择余地较大16、交通预测与交通系统规划有一个互为依托。相互反馈及调整的关系和过程。对 17、区域公路网规划应分级并由小到大地进行,地方性道路、省道、国道三者协调,逐步完善。错,区域公路网规划应分级并由大到小的进行 18、步行系统主要包括步行者、人行道、人行横道、步行街、步行区、

交通规划原理试题..

-线订装-1线订装 1 1师教考监交并一纸题答与须卷试 1 1 线订装 1 -线 订装 - 1 线订装-- .................. . 姓生学 □□□□□□□□□□□□ 内蒙古科技大学20RR/20RR 学年第二学期 《交通规划》考试试题(A 卷) 课程号:06116303 考试方式:闭卷 使用专业、年级:交通工程 20RR 任课教师:于景飞 考试时间: 备 注: 一、选择题(共7题,每空2分,共14分) 1. 下列那种现象属于交通的范畴(D ) A 流水 B 下雨 C 刮风 D 驾车兜风 2. 劳瑞模型土地利用活动的主体不包括(D ) A 基础产业部门 B 非基础产业部门 C 住户部门 D 人口 3. 社会停车场用地属于(B ) A 对外交通用地 B 道路广场用地 C 市政工业设施用地 D 仓 储用地 4. 对方格网式交通网络的特点描述错误的是 D () A 各部分可达性均等 B 网络可靠性较低 C 网络空间行驶简单 D 不利于城市用地的划分 5. (A )是对象区域交通总量 A 生成交通量 B 发生交通量 C 吸引交通量 D 全不是 6. (C )没有完整的OD 表也可以进行模型参数标定 A 重力模型法 B 最大熵模型法C Furness D 介入机会模 型 7. 当人们购买家庭轿车的比例趋于平均化后,职业对交通方式 选择的影响逐渐(A ) A 减弱 B 增强 C 不变 D 无法确定 二、填空题(共11题,每空1分,共16分) I?引道延误为引道?实际行驶时间(耗时), 与引道自由行驶(畅行) 时间之差。 2. 老瑞模型是决定就业数和 _ 住户人数 ________ 的分布模型 3. 已知I 、2、3小区至路网的最短距离为20、30、10,则道路 网的可达性为 20 4. 是指道路网中路段之间的连接程度。 5. 在OD 表中,每一行之和表示该小区的 ;每一列之和表 示该小区的 。 6. Logit 模型假设径路的随机误差相互 (填独立或相关)。 7. 出行 ____ 以住户的社会经济特性为主,出行 _____ 以土地利 用的形态为主。 8. 某市规划面积300km ,建成区面积lOOkm,现有道路总长 350km 规划再建150km 则城市道路网密度为 _______ km / krnt

最新交通规划理论知识点

交通规划原理 一、交通调查 1. 交通小区划分原则 (1)同质性。区内的土地利用、经济、社会等特性应该相同。 (2)以轨道交通、河流等作为天然屏障作为分区的边界。 (3)配合行政区的划分。 (4)分区中考虑路网。 (5)保持分区的完整,避免同一用途的土地被分开。 (6)分区越小,数据越多,成果越准确。 2. 期望线:连接各个小区质心的直线,代表小区之间的出行,其宽度通常根据出行量的大小而定。 3. 核查线:为校核起讫点调查结果的精度,在调查区域内设置的分隔线,一般借用天然或人工障碍,河流、铁路等。可设一条或多条,将调查区分为几个部分,在穿过改线的所有道路断面上进行交通流调查,将通过该线的实测交通量同起讫点调查所得到通过该线的OD量进行比较。 4. 居民出行调查的主要内容: (1)个人特征信息:性别、年龄、职业、收入、文化程度、工作地址等,上班或上学的交通工具,每年旅游出行次数等。 (2)家庭特征信息:家庭地址。居住和在籍人口情况、车辆拥有情况、房屋面积、家庭收入等,还包括家庭收入情况、上学情况等。 (3)一次出行特征信息:出行目的、出行起讫点、出行时间、采用的交通方式。 (4)其它特征信息。 5. RP调查,行为调查,即揭示嗜好调查,是对实际行动或已完成的选择性行为进行地调查。针对某些已经实施的政策或者已经存在的设施进行相关调查,根据出行者实际出行行为,获得实际使用或接受的概率,在此基础上建立相关的概率模型或其它模型,是交通出行行为特征调查的常用方法。 优点:经过实际数据标定,较高的可靠度和精度。 缺点:(1)变量之间存在相关性,信息冗余过多,工作量大,被调查者有反感情绪;(2)变量选择范围有限;(3)选择行为、特性以及服务可能在发生变化。(4)选择方案的信息模糊,被调查者因记忆模糊而导致调查失真;(5)替代方案信息模糊。(6)调查成本高,无法充分预测未发生的措施或因素。 6. SP调查,意向调查,即表明嗜好调查,在一定假定条件下,选择主体对备选方案如何选择的以及如何考虑的选择意向调查。其目的是通过掌握人们思维意识行动的变化,分析对非现存服务系统的需求。 优点:(1)虚拟更加广泛的选择方案供被调查者选择,弥补RP方法的不足。(2)根据未来的状况,任意设定选择条件,对分析对象区域内建设过去没有的选择方案十分有利。(3)不同被调查者对相同条件的反应不同,可以研究因个人属性的不同而产生选择结

(完整版)交通规划原理复习资料

交通规划原理复习资料 邵春福主编 1.“交通”通常被广义地定义为“人、货物、信息的地点间,并且伴随着人的思维意识的移 动”。 2.交通的分类:(1)本原性交通需求,其移动的目的是为了移动者自己,且由他人难以代替 的交通需求。如上学,访友,观光,度假。(2)派生性交通需求,由其他活动引起的,并且可以由他人代替的需求交通。如业务,工作等 3.交通规划的定义,交通规划是有计划地引导交通的一系列行动,即规划者如何提示各种目 标,又如何将提示的目标付诸实施的方法。 5.交通规划的主要内容有,居民出行调查、货物流通调查、机动车OD调查、断面交通量调 查。 6.交通需求量预测,是交通规划的核心内容之一,是决定网络规模、断面结构等的依据。其 内容包括交通发生与吸引(第一阶段)、交通分布(第二阶段)、交通方式划分(第三阶段)和交通量分配(第四阶段)。被称为“四阶段预测法”。 7.交通调查定义,指利用客观的手段,对道路交通流及有关的交通现象进行调查,并且对调 查资料进行分析与判断,从而了解掌握交通状态及有关的交通现象规律的工作过程。8.交通调查在交通规划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1)交通调查资料是交通运输系统现状评价的 基础。(2)交通调查可以为交通需求预测模型提供基础数据。(3)交通调查资料也是制定交通规划目标的重要数据。 10.交通调查的内容:交通运输调查,社会经济及土地利用基础资料调查,相关政策与法规调查,建设资金调查,交通规划影响调查。 11.交通量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道路某一断面或某一车道的车辆数或行人数,是描述交通流 特性最重要的三个参数之一。 12.交通量按照特性分有,平均交通量,高峰小时交通量。 13.交通量调查的计数方法:人工计数法、浮动车法、机械计数法等。 14.车速调查常用术语:地点车速、行程车速、行驶车速、临界车速、设计车速。 15.地点车速调查的最小样本量公式——36页 16.区间车速调查主要方法:牌照法、跟车法、流动车测速法。 17.交通密度指在单位长度车道上,某一瞬时所存在的车辆数,一般用辆每(km。车道)表示。 18.交通密度调查主要有出入量法和摄影法,后者又分为地面(高处)摄影观测法和航空摄 影观测法。 19.交通延误有固定延误、运行延误、停车延误、行程时间延误、排队延误、引道延误。 固定延误是指由于交通控制装置引起的延误,与交通量大小及交通干扰无关,主要发生在交叉口处。行程时间延误是实际行驶的总时间与完全排除干扰后以畅行速度通过调查路段的行驶时间之差。 20.样本容量的计算——47页。 21.OD调查又称为起讫点调查。基本术语:出行、出行起点、出行终点、境内出行、过境出 行、内外出行、小区形心、境界线、核查线、期望线、OD表。出行指居民或车辆为了某一目的地从一地向另一地移动的过程,可以分为车辆出行和居民出行。出行作为记测单位,具备三个基本属性:(1)每次出行有起、讫两个断点;(2)每次出行有一定的目的; (3)每次出行采用一种或几种交通方式。境内出行指起讫点均在调查区域内的出行。过境出行指起讫点均在调查区域外的出行。内外出行指起讫点中有一个在调查区域内的出行。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