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景德镇战略总体规划

景德镇战略总体规划

景德镇战略总体规划
景德镇战略总体规划

十二、交通规划

1、战略定位

在2 0年或者更长的时间内,逐步完善城市道路网和对外交通网,建立一个以公共运输网络为主体,以快速交通为骨干,功能完善,管理先进,具有足够容量和应变能力的综合交通体系。要坚持优先发展社会化公共运输的政策,积极调整城市客货运结构,加快公共运输体系建设,使城市交通进入供需趋于平衡的良性循环轨道,力争在2020年前城市交通状况有根本改善。

2、规划原则

(1)可操作性原则

必须适应景德镇市的基本条件,根据经济水平和交通需求制定规划。本地现有的发展交通的自然条件、交通运输的结构、能源供应、地形、地貌与气候等都需全面考虑。同时要适应最新科学技术水平和物质装备水平。

(2)可持续性原则

交通基础设施一旦建成,就很难改变。现在二、三十年的建设,将决定今后景德镇市近百年的城市面貌,必须慎之又慎。交通规划具有长远的战略意义,力求能指导较长的时期。规划方案可以留有余地,但在总体方向上不能有失误。

(3)系统性原则

交通规划涉及的领域很多,必须从体系化、网络化、综合化的角度制定规划内容。不能从某一地区、某一部门或某种交通工具角度上搞规划。此外,应按照系统分解的方法,充分考虑交通规划的不同层次。

(4)协调性原则

要有开放和全局观念,解决好景德镇市内部交通设施和交通方式的协调,景德镇市与周围城镇之间的交通网络的建设和协调,城市交通体系中多种运输方式的互相协调,达到以最佳组合完成客货位移目的。

3、交通总量控制目标

(1)按照国家标准,居民住宅区200 米以内一定要有一个公交站,它以方便市民为目的,景德镇目前的状况没有达到这一要求,公共交通承担的出行的比重只有2 1. 8 % ,摩托车占了2 1. 9 % ,按照这一状况,完全取消摩托车上照是需要一段时间的。2010 年市区各类交通工具(含自行车)承担的客运量,将从2002 年的30 万人次/天增加到2010 年的60 万人次/天,到2020 年为120 万人次/天。2010 年和2020 年公共客运系统承担出行量的比重将分别达到35% 和55%。

(2)景德镇要发展以物流及旅游为主的外向性产业,现有的

客货运输能力需要逐步的扩大和改善。

(3)景德镇是一个对外开放城市,目前有593 辆出租车,

按照这个思路,不足为多,但是从另一个方面来说,应该大力发展公交车,限制私车。景德镇目前出租车出行距离一般在4. 5 公里左右,景德镇现有的市区不是大了,而是小了,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今后20 年,小型汽车将有较大增加,预计在采取适当调控措施的情况下,2020 年全市民用汽车保有量将比现在翻两番,20 年内全市自行车的交通出行比例会有较大下降。

4、城市道路网络结构

市区道路系统将打破现有分散无序的格局,各个功能区和组团内部自成体系,主要由环路组成,放射路和方格网相结合。总体上再以城市主干道连接各个分区,形成网状快速交通体系。

(1)市区道路网包含主干路、次干路和支路三个结构层次,主干路宽40 米至50 米,次干路宽25 米至40 米,支路宽15 米至30 米;

(2)市区规划路网密度主干路为每平方公里1. 2 公里,次干路为每平方公里1. 4 公里,支路为每平方公里3 公里。规划道路用地率为1 4. 3 3 % 。老城区规划道路用地率达到1 5. 6 8 % 。各项指标满足规范要求。

(3)市区快速路系统由环路和若干主要放射干线组成。主要

放射干线在公路一环以内的市区段为城市快速路,以外为高速公路。

5、规划路网说明

(1)路网总体结构

在原有路网基础上,形成以中心城区两个组团为“手心”,各周边组团为“手指”的“手”行路网结构形式。各个组团(功能分区)内部形成环状或方格网状的相对较为独立完善的交通系统;各组团之间由城市干道有机相连,使各功能分区形成紧密整体;市区与浮梁片区镇通过两条城市主要干道连接,使浮梁组团充分发挥其城市人口分流的目的。

道路系统体系应完善。主干道路骨架明确;次干道间距合理,有效联系主干道;支路自成体系,方便居民生活。

(2)组团之间道路联系组团之间由城市主要干道连接。干道级别较高,成为各组团之间的高效连接纽带。

目前,交通问题主要是城市内部东西向交通流量过大引起的。合理处理东,中和西三区的交通流量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规划利用现存的瓷都大道,北环路,新风路,曙光路和陶阳路;将北环路向东延伸并向南于陶阳路北端衔接;将曙光路向东延伸与陶阳路相连;并拓宽陶阳路和新风路。

在中区和东区内部形成内环,利用中华路,胜利路,世纪大道,马鞍山路东段和新厂路西段,并开辟新路形成城市内环。对于西区从珠山大桥处过昌江的交通,到了中区再利用内环进行分流。

调整各区内部的主要干道关系,必要时增加一定数量的主干道。规范次要干道,使次要干道形成体系,更好的服务主干道。完善支路系统,以方便居民生活。

在西区,南北向主干道以瓷都大道,206 国道的改建路和规划的外环路西段为主;拓展公园路,沿江西路和昌西路,形成沿昌江的主干道;在206 国道改建线路和外环路西段之间开辟一条主干道。东西向干道有迎宾大道、石洪路、金岭大道,珠山西路及其延伸段和新风路,并在新风路以南的昌江北岸加建一条东西向干道,连接瓷都大道和沿江的干道。

中区主干道除了组成环路的几条,还有广场北路,并拓展广场南路为主干道。广场处关闭马鞍山路,新村东路和莲社北路,并使其成为远期步行系统的一部分。(3)道路分级将城市道路分为过境道路,主干道,次干道,支路和步行路五类道路

a、过境道路

在城市各个方向上的原有公路、国道的基础上形成城市过境道路。一方面,形成城市的最外围轮廓,从外部连接城市各个部分;另一方面,承担未来城市的主要过境交通流量。

b、城市主干道

本次规划的城市路网,其主干道骨架为“T ”字形。

拓展珠山路,将珠山西路向西延伸至206 国道改线处,形成景德镇城市道路的东西主轴线。

将迎宾大道、石洪路、金岭大道和瓷都大道连成一体,并延伸瓷都大道至昌江南岸。形成城市南北大动脉。

其它主干道按其功能分成交通性干道、生活性干道和混合性干道。主干道合理分布,有效连接各个城市组团。

c 、城市次干道

规整现有城市次干道,并按照合理间距设置城市次要干道,使城市主干道有机连接,形成高效便捷的的城市干道系统。

本次规划的城市次干道其主要目的是满足各组团内部的交通需求,为各组团内部的主干道,它主要承担交通和生活两方面的功能。一方面在组团内部交通疏散中

负担主要交通量,另一方面辅助城市主干道完成组团间的交通需求。

d、支路

完善城市组团的支路系统,满足城市居民的日常生活的要求,形成完整的城市路网体系。

e 、步行路

在城市历史文化旅游区域设置完善的步行系统,突出景德镇的历史文化特色。改造中山路、中华路的一部分,将两条路之间的连接小巷改为步行路,并处理好步行系统与城市主干交通的关系。

(4)环线设置

为了更好的解决景德镇城市内部交通混乱状况,解决人民广场处交通拥挤问题,解决城市跨江交通堵塞问题,在中心城区内规划二级环路。

a、组团之间的环路

在东、中、西三大区之间选择合适路线,形成一外围环路,加强了各组团之间的道路联系。

b、组团内部的环路

在中区内部,以人民广场为中心,形成内环,缓解人民广场的交通压力,疏导中部组团内部交通。

在行政办公金融中心组团内,以瓷都大道与珠山西路交汇处为中心形成环路,组织组团内部交通。

在西区西南端和东区东端的地块内亦规划环线来组织内部、■ 、工

交通。

西区东西向主干道由新厂路,朝阳路以及新厂路南边加建的环路组成,南北向拓展陶阳路以及内环路的东段,并将朝阳路向东延伸与新厂路相交。

(5)设置风景路

风景路的设置主要依靠城市的历史街道和昌江沿线道路,突出景德镇市历史文化名城风貌和旅游特色。改造沿江东路,利用昌江,突出其景观作用。将中华路北部及南部和中山路改造成为步行街道,利用旧城街巷,联系这两条主线,形成中区一个完整步行系统。改造沿江东路向北延伸段(直至浮梁),使其成为联系主城与浮梁景区的旅游主线。强化西区陶瓷博览区和东区湖田古窑址处的景观道路。

(6)远期路网设想

a、解决景德镇道路与外围公路、铁路的关系,使得路网联系方便又对城市不造成干

扰。

打通外围公路环路、高速环路,减少过境车辆对城市的干扰。从九景高速公路过来的过境车辆可以从浮梁绕道过境至婺源、瑶里;可以从2 0 6 国道或昌河一路南下到乐平;从乐平方向来的车辆可以从南山公路去婺源、瑶里方向,可以从206 国道和昌河二路北上至浮梁。

b、结合城市的发展方向,向西、北、西南、东区延伸道路。

景德镇地形起伏,道路选线应结合地形,充分结合自然地形,在满足道路工程规范的要求下,不必力求平直,这样可以减轻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并节约道路的工程造价。在西区结合地形,结合城市用地方展方向,充分利用山和水的组合,修建环山道路,营造一种山水园林新城的氛围。

c 、环线设置。

方案中形成了四环,一环联系中心各区,二环联系东西两区,及各个功能分区,三环可以方便的联系浮梁,及东西南北的功能分区的联系。四环是疏散过境交通。各司其责,环与环之间有便捷的干道相连接。

6、具体规划措施

(1)道路横断面的布置,除了为合理组织车流与人流创造条件以外,还要为街道绿化、地上杆线,地下管线以及各种道路附属设施留下合适的空间;

(2)立交形式应力求标准化,就简避繁。平面交叉路口应按规定拓宽进口车道,并相应拓宽红线。各类交叉路口周围建筑应按规定后退红线;

(3)无论旧城改建或新区开发,都要安排足够的停车设施。除配

套建设自行车库外,新建居住区要预留小汽车的停车用地,机关事业单位、旅游设施和其它大型公共建筑,还应按规定配置社会车辆停车场。在市区主要交通集散点,开辟相应规模的地上和地下公用停车场(库)。2010 年市区拟安排公用停车场(库)5 处,车位1200 个:2020 年停车场将增至10 处,车位达7000 个;

(4 )改变公共汽车现有的弱势,努力提高公共客运服务水平。通过深化改革,改善经营管理体制,完善线路网络结构,调整车辆构成,既满足干线交通走廊的快速大容量客流要求,也照顾中心地区小街小巷的支线客流需要。加大粒度改善现有道路条件,发展地面准快速客运

交通系统;

(5)统筹规划小公共汽车和出租汽车场站,加强运营管理,使之真正成为公共客运的辅助方式;

(6)加强道路交通管理设施建设。继续完善交通指挥、控制与实时监视系统。进一步完善道路标志标线以及安全诱导和保障设施。优化市区道路行车组织方案,合理使用道路空间。

(7)历史核心区的道路组织

a、降低中山路的等级变为步行路。

b、保护区内尽量不开设新的道路。

c、保护区周边设置停车设施,限制车辆进入保护区。

d、合理组织道路景观,展现城市优美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修建昌江二路除了满足城市发展交通联系的需求外,昌江二路串连景色优美的景点,可以很好的展现城市风貌。昌江一路连接机场和星级宾馆是彰显城市特色的迎宾大道、石洪路、金岭大道。

(8)有效组织疏散广场的交通流量

a、整治解放路,部分拓宽使珠山中路往新村路的过境车辆从莲社南路-解放路出去。

b、关停马鞍山路,马鞍山路过境车辆居多,故可以关闭,另外部分变为停车场,可以弥补停车设施的不足。

c、打通胜利路到广场北路的道路,可以使得本区的居民联系不必走珠山中路,也可缓解珠山中路的交通压力。

d、通过交通管制限制过境交通。

7、对外交通规划

(1 )大力发展社会化、专业化货物运输,逐步建立以专业运输公司为骨干、小规模分散经营为辅的多层次综合经营体系。对货运车辆的购置和使用实行宏观调控,鼓励专业化运输的发展。

(2)长途公路客运站原则上和市区公共客运换乘枢纽结合为一体,把主要客流方向布置在市区周边地带。

(3 )景德镇铁路枢纽设施,将随着城市对外交通需求的增长,进行逐步改造和不断完善,配合九景衢铁路的修建,作好站点的完善工作。

(4)组建航空、铁路、公路立体式的区域物流交通体系,调整铁路货场布局,明确各货场专业分工,尽可能与公路货运枢纽结合,限制机场周边的建设,保留净空范围。

十四、绿地系统规划

1、目标

2 0 10年市区绿化率达到50%,郊区绿地覆盖率维持在70%

左右,市区环境得到极大改善,农业和自然生态逐步向良性循环

发展。2 0 2 0年或更长一些时间,使全市环境状况全面好转,逐步达到国家各项环境质量标准。

2、原则

(1)合理分布,完善点、线、面结合的城市绿地系统,充分发挥园林绿地的生态、游憩的综合效益。

(2)因地制宜,新区建设要发展大面积公共绿地,旧城改建要见缝插绿”,创造具有瓷都山水城市”特色的园林景观环境。

3、思路

(1)充分考虑景德镇河网密集的特点,规划形成以规划区各公园、广场节点为核心,沿街沿河绿化带为骨架,各组团内附属绿地为基础,滨水绿化景观为主的水乡生态绿化系统,构造蓝轴(水系)、绿轴(绿化带)相互交融的生态发展空间;

(2)以城镇绿化、通道绿化、庭院(单位、厂区)绿化为重点,以增加绿化量、美化环境为目标,建设一批环境优美、景观别致、各具特色的风景线、风光带、休闲广场、街心花园、园林化小区、园林化单位等,加快景德镇市“山水园林生态城市”建设步伐,不断提高绿化的品位和档次,提升城市形象,推动城乡绿化一体化建设

4、措施

(1)各级公路、河道、铁路两侧按规定建设一定宽度的绿化带,以此为骨架建设高标准的农田林网,林网完好率达到90%。

(2)在搞好四旁绿化的基础上,远郊区所有中心镇和一般建制镇都要建设环城林和村镇片林,建设一批公园绿地,逐步提高环境质量。

(3)重点保护好具有历史、文化、科学和旅游价值的瑶里、高岭土等地质自然历史遗迹,形成历史人文景观轴线。

(4)对自然保护区和地质自然保护区,要经过审定,逐个进行综合评价,划定保护范围,确定保护级别,明确保护和建设目标,制定管理法规。对风景名胜区,也要进行评价,界定范围,制定景区建设和景观保护规划,切实加强管理。

(5)市区绿化要与“分散集团式”城市布局相结合,加快绿化隔离地区的植树进程,在有条件的地区建设森林公园、防护林和苗圃、花圃,扩建、新辟公园和街头绿地,搞好四旁绿化,加强居住区绿地和单位专用绿地的建设,逐步形成具有一定规模、高水平的市区绿化系统。

(6)在市区中心地区的四角保留楔形绿地,形成通风走廊。严格控制中心区周边地区的建设,逐步增加绿化比重,发展成为大面积片林。要尽快建设好环绕市区中心地区宽100 米以上的绿

化环带。

(7)建设市区公路、铁路、河湖水系两侧的绿化隔离带,形成绿化网络。提高城市道路绿化水平,精心绿化主要干道,形成乔、灌、花、草结合的花园式道路。

(8 )保持现有市区湖泊水面,补充清洁水源,加强河湖管理,进行绿

化美化,提供娱乐、游憩场所。并进一步研究部分河道通航游览的可能性。其他河道凡有条件的也要综合开发风景资源,绿化美化环境。

(9)严格控制各单位的绿化用地,旧城区不低于25%,旧城以外地区不低于30 %。新建居住区人均公共绿地不低于2平方米。危旧房改造区绿化用地不低于20 %,人均公共绿地不少于1平方米。

卜五、城市给排水规划

1、城市供水规划

(一)给水工程发展目标

1、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大力节水,把景德镇建成节水型城市。限制高耗水工业的发展,提高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城市建筑要使用节水型设备,提高空调冷却水的循环利用率。农田要大力发展喷灌、滴灌。加强对自备井的管理,杜绝浪费用水现象。

2、采取污水资源化措施,综合利用部分城市污水,实现水资源的综合利用。

3、完善输水配水系统,一举解决城市当前工程型缺水现状。随着新区的开发建设,逐渐完善供水管网体系,新区管线的建设应考虑远期发展的需要,要留有余地。

4、促成城市水生态的良性循环,保障水资源对城市发展的持续支撑。搞好水源保护,划定饮用水源保护区,制定相关法律法规保障水源保护区的植被及水质不受破坏和污染。营建山区水源涵养林,保持水土,削减洪峰,搞好地下水源的保护,增加地下水补给。

(二)用水量预测

规划2 0 2 0年景德镇市人均综合用水量为800 L/d,则用水量为64万m3/ d。供水普及率为10 0%。

(三)水源规划

规划以昌江、南河为城市主要水源,辅以人工水利工程。划

定昌江上游为城市主要水源保护区,按照国家相关标准严格控制

管理。

(四)城市供水设施规划

城市现状有3座水厂,2 00 1年日供水能力为20. 4万吨/日,在建的第四水厂设计供水能力为20万吨/日。

规划增建两处水厂,其中西区水厂位于西市区南部,浮梁水厂位于浮梁片区东南角,设计供水能力分别为1 5万吨/日和1 0万吨/日, 届时城市日供水能力达6 5. 4万吨/日。

(五)供水管网规划:

采用统一供水系统,城市供水管线形成统一管网,由五处水厂共同提供城市用水,各水厂按供水能力有相应的供水责任区。

干管沿城市主要道路环状布置,确保城市主要功能区具备良好的供水可靠性,在此基础上少量次要区域以树状管线供水。

2、城市排水规划

(一)排水工程发展目标

1、逐步改变城市污水不经处理直接排放,污染地表水和地下水的状况,实现污水经处理有序排放。在市区要按雨污分流的原则建设污水管道和污水处理厂,逐步完善污水管网系统,提高城市污水处理率,以达到防治污染、保护水源和城市生态环境的目的。

2、雨水系统布置严格遵守低水低排,高水高排,分散就近排放”的原则,排入排洪系统或直接入河,原则上采用重力流自然排放。对于低洼地区不能自然排放的,在减少抽排范围前提下,采用泵站抽排。

3、配合疏浚河道和排洪渠道,做好水土保持工程,防止水土大量流失堵塞管渠,并定期清淤,保证雨水系统畅通。

(二)污水量预测

取2020年综合污水排除率为80 %,则城市污水总量为5 1. 2 万立方米/日。

(三)排水体制

规划采用完全分流制排水体制。老城区部分区域可保留合流制排水形式,通过截流管输送至污水厂处理排放。新区可分期建设完善的污水处理排放系统和雨水排放系统,先解决污水处理排放问题,

再完善雨水灌渠。

(四)污水处理设施规划

取污水处理率为6 0%,则规划污水处理规模为3 0. 7 2万立方米/日。

根据集中和分散相结合的布局方式,以集中处理为主把市区划分为3个污水排除与处理区,建设污水处理厂3处,分别位于城市西北、西南与南部,规划其污水处理能力分别为1 2万立方米/日、1 2万立方米/日和8万立方米/日,总处理规模到2 0 2 0 年应达到32万立方米/日。

建设城市上游城镇昌江两岸的雨污截排工程,加强对水源地的保护。为保护水源,应优先安排对水源保护区造成污染的排水区域及浮梁地区的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

(五)污水管线布置

2 0 2 0年市区城市污水管普及率达到9 0 %,沿昌江、南河建设截流干管,沿城市主要街道铺设污水干管。

(六)逐步完善雨水排除系统

城区旧沟除少数经整修可继续利用外,部分合流旧沟结合危旧房改建和道路拓宽改造为雨、污分流管道。重点解决低洼地区的严重积水问题,增设6到1 0处雨水泵站,确保雨水顺利排放。更新改造排水能力低的雨水管,疏挖下游排水河道。2 0 2 0年市区雨水管道服务面积率达到9 0%以上。

卜六、电力规划

1、电力发展目标

(1)建立适度超前的电力生产和输配电系统,满足现代城市发展的要求。

( 2 )遵照“利用本地,依托省网”的原则,建立充足的电源供应系统,有效利用现有电厂,并尽可能从省网获得电力供应。

(3)合理规划电厂和变电站等电力设施用地,充分合理预留高压走廊和电缆通道空间,避免电力设施用地与城市建立之间的矛盾。

(4)大力开展节能工作,产业朝节能方向发展,把景德镇建设成节约型城市。

2、电力负荷预测

1998年景德镇电网供电量为5. 94亿kwh ,人均用电量约为1 500kwh;供电负荷为1 1. 8 万kw,其中市区最高供电负荷为8. 7 万k w ,(约占总负荷的6 8 %),供电量为4. 1 亿k w h ,(约占总供电量的69. 2%)。

预测2020 年全市负荷应达到41 万kw;全市用电量1 6. 5 亿kwh,人均用电量达到2000kwh 。

3、电源规划

201 0 年电源总供电能力应达到江西省电力设计院编制的《201 0 年景德镇供电区11 0 千伏及以上电网规划》(卷册检索号:36-X2821 G-A-01 )中所预测的目标,即可满足全市用电需要。2020 年电源总供电能力应达到50 万kw 以上,缺少电

力应尽量从省网电设到满足,并应积极开发水电事业。

4、电网规划

(1 )景德镇电压等级分为2 2 0 k v / 1 1 0 k v / 3 5 k v / 3 8 0 v / 2 2 0 v 。

(2 )逐步形成2 2 0 k v 主干输电网,2 0 2 0 年就建成2 座2 2 0 k v 变电站。

(3 )加强1 1 0 k v 主干送电网建设,2 0 1 0 年建成5 座变电站,2020 年建成1 0 座变电站。

(4)完善35kv 主干配电网,近期应加紧改造1 0kv 供电线路,使其尽快形成环路。

(5 )加强农网建设,提高农村用电水平。

5、变电站建设

(1 )充分预留变电站站址,站型应朝大容量,少占地方向发展。

(2)220kv变电站沿规划建成区两侧高压走廊附近布置,部分深入城区中心,1 1 0 k v变电站可深入城区中心。规划增设7处1 1 0 KV变电站。

(3)就建站址可采用三种方式:结合旧址改造和调整规划布置;

大型建筑(面积超过1 0万m2 )和大型企业单位宜采用1 1 0 kv 直接供电;

部分地区可考虑地下式变电站。

6、走廊规划和高压线路

(1)走廊:结合带形组团式城市结构,在全市范围内规划大型高压走廊和电缆通道,树立先有走廊后有线路的概念。走廊应少占城市建设用地,并满足城市景观要求。

(2)高压线路:线路敷设考虑安全实用,节约用地和承受能力,长远规划,远近结合,线路应尽可能在规划走廊内敷设。

十七、邮电通讯规划

1、电信发展目标

(1)迎接信息化浪潮,适应城市未来发展的需要。合理规划电信设施用地,建立畅通的线网络和空中微波及天线通道系统。

(2)在未来1 8年内建立集语音、数据、有线电视和图文于一体的数字化、宽带化、综合化、智能化和个人化的通信网络。传输网以光纤为主,电缆、微波为辅。

(3)提高电信、邮政服务质量,贯彻“以人为中心”原则,建立极其方便的’用数、用政”环境。

2、电信规模

(1 )电话网络规模:2020年全市电话主线普及率达到30 %,

其中城区达40%。全市电话用户达到2 5万户,全市交换机容量为40 万门。

(2)长话网规模:到2020 年,长话电线数达到2 万条,交换机容量达到4 万路端。

(3)移动电话规模预测:移动电话网是实现通信个人化的必要途径,是未来发展方向,需要大力民展。预测2020 年变及率达到50%,用户达40 万户,交换机容量达到60 万线。

(4)数据通信网规模:加快数据通信发展速度,采用高科技数据通信方式,2020 年数据用户应达到2 万个。

(5)邮政业务规模:根据2001 年人均14 件,年函件量为540. 3 万件的现状,预测2020 年人均15 件,年函件量为1350 万件。

3、邮电设备用地规模

(1)电信:全市规模邮电信息枢纽中心1 座,位于西市区,作为全市邮电管理和信息服务中心;到2020 年电信纽达到1 座;综合电信楼(汇接局+端局)达到2 座;一般电信局楼10 个。

(2)邮政:形成邮电局、邮电支局和邮电所三级邮政局系统,提供优质高效,极其方便的邮政服务。到2020 年逐步建成邮电支局80 座,邮政所35 处,邮政所服务半径小于1000m。

4、地下管网

全市所有新建市政道路建成电信管孔,管孔规划必须满足各类公共信息业的要求,合理分配管孔资源。

5、微波通信和微波通道

(1)加强无线电通信管理,合理规划各类无线电站点,建立良好的电磁波秩序空间,防止电磁波污染,保障公众健康。

(2)以昌江为界,规划东西两个收发讯区,集中安排全市主要无线电收发讯站点,并划定保护范围,防止电磁干扰,城区内应尽少采用直接传播方式,尽量利用收发讯区中心转站转播。

(3)形成东西两个收发讯区为中心的辐射状微波通道,市区内局所间的微波通信尽量通

过这两个中心中转,减少通过市区低高程微波通道。逐步搬迁现状对城市影响较大的微波通道。

6、有线电视网

加快景德镇有线电视网建设,实现全市有线电视联网及统一管理。规划到2020年将网络发展到全市,总用户达到2 0万户以上。

7、其他信息业

鼓励其他信息业务发展,在充分利用公用通信网平台基础上,协调发展,放开经营和平等竞争,实现信息多样化和资源化。对不断涌现出的先进通信手段要积极加以利用,在用地上和政策以给予支持。

十八、燃气工程规划

1、城市燃气发展目标

(1)加快城市燃气建设步伐,重点是加速发用燃气的发展,

2 0 2 0年居民气化应达到8 0 %以上。

(2 )加快城市管网的建设和区域气化站点的建设,争取逐步实现燃气供应管道化。

(3)合理规划,分步实施,民用与工业用燃气相结合。

2、液化石油气需求量预测及储存基地

预测2 0 2 0年居民,公建和工业用户液化石油气耗量为1 0 万t /年。

3、煤气需求量预测

预测2 0 10年及2 0 2 0年煤气用量分别达到1 0 0 0万m3 /年和2 5 0 0万m3 /年。

4、近期以煤气及液化石油气为主,远期考虑天然气的引入。

5、燃气系统建设

加快区域气化站的建设,作好近、远期管网的衔接,保证近期建设管网符合远期使用天然气要求。在新区扩大燃气管道服务范围,大力发展管道供气用户。市区边缘区及老市区等不便敷设煤气管道的用户可适当发展瓶装液化石油气用户。

十九、防灾规划

1、城市防洪规划

(1)景德镇城区防御洪水标准为:城市主要工矿企业、仓库、机关、学校等重要部门要

能抗御20 年一遇洪水,一般地区最低要能抗御10 年一遇洪水;2010 年以后,按中等以上的现代化都市要求,能全面抗御50 年一遇的特大洪水为奋斗目标。

(2)强化防汛抗旱指挥部职能,制订科学防洪方案,明确任务,范围、做到城市防洪和农村一起抓,重点攫城市防洪,制订防洪保安收费办法,收取防洪保安

费,用于防洪非工程措施和建设防洪工程。

(3)进一步完善“昌江流域水文自动测报系统”和建立预警系统,充分发挥水遥测先进技术功能,应用现代化手段,提高水文情报的准确性、及时性及水文预报的预见期和精度。提前对突发性洪水的预报,使之尽量减少经济损失,根据国内外有关资料统计,提前3 小时作出一次洪水

预报能减少直接经济损失30% 左右,这是一项投资少见效快、效益高的防洪减灾措施。

(4)科学地调度鱼山闸坝,完善调度方案和操作体系,避免调度失当抬高洪水位造成

更大损失。鱼山闸孔启闭应由市防总直接下达指令调度。

(5)水行政部门要加强执行《水法》,加强水资源管理,加强河道管理力度,每年汛期来临前要全面进行一次整顿疏障大检查,凡是违章建筑物,有碍泄洪能力的一律请建设部门负责拆除。

(6)加强过河建筑物设计标准的审查和管理,凡是横跨昌江主河道的水工建筑,设计洪水标准不得低于50 年一遇,重点工矿企业建设选址,其址抗洪能力不得低于20 年一遇。水文部门应对上述工程提出洪水分析论证。

(7)为能抗御特大洪水的浸袭,拟在昌江中上游建造大型水利工程。根据《饶河规

划》,宜选择浯溪口水利工程为昌江防洪骨干工程,工程设计防洪库容1. 89 亿M3,对50 年一遇的洪水可消减洪峰流量2500M3/S 左右,市区降低洪水

位可达

2. 4——2. 6M,若遇上50 年一遇洪水,只相当于20 年一遇洪水位,而20 年一遇洪水就相当于10 年左右一遇的洪水位。可大大减轻市区洪涝灾害。同时,又是缓解枯期

经流供水不足的天然蓄水池,是一举数得的治本之策。

(8)为使城市能抗御50 年一遇大洪水,在兴建语溪口水利枢纽工程的同时,还需在昌江、西河和南河市区段修建防洪墙和防洪堤。根据50 年一遇洪水淹没图,需在市区西河两岸低洼段,昌江右岸韭菜园至吕蒙桥下游杨家港段以及南河皖赣铁路桥至卫生洁具厂段修筑防洪堤。昌江左岸建材厂至南河皖赣铁路桥修筑防洪堤,在昌江大桥上游城市段修建防洪墙。在考虑浯溪口水库调洪作用下各河段抗御50 年一遇洪水,堤顶

高程见下表。堤顶高程计算是由各河段50 年一遇洪水位高程减去浯溪口水库洪降低水位后加上0. 5 M 。3 7. 1 0 M 是昌江、南河5 0 年一遇洪水位高程,3 6. 3 0 M 是昌江50 年一遇洪水位高程,南河20 年一遇洪水位高程。防洪河段堤顶高程表单位:米

河名河堤5 0米一遇洪水堤顶高程

年一遇洪水堤顶高

20

西河西河口至罗

家桥乡3 5. 2 0——37.00 3 3. 4 0 ——3 5. 0 0

南河皖赣铁路桥至卫生洁具厂

3 3. 6 0——3 7. 2 0 3 2.00—— 3 6. 3 0

昌江韭菜园至杨

家港3 3. 5 0 ——3 1. 00 3 1. 9 0—— 2 9. 6 0

昌江建材厂一南河口一皖赣铁路桥

3 5. 5 0——3 3. 6 0 3 3.70—— 3 2. 0 0

(注:文内水位高均为吴淞基面。吴淞基面—1. 6 7 4米=黄河

基面)。

(9)整治城市湖塘,在河漫滩开扩地段筑围堤,或者挖深,形成一个较大水面,叫围堤式池塘;还可以整治原有雨水池塘,开出水口,变死水为活水。这样可以调节气候,改善城市卫生,美化城市;可蓄积雨水,作为地面水的排放水体。还可利用修建福利设施,增加城市文化休息的活动场所。

2、城市消防规划

(1)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要求,走全社会办消防的路子,积极发展多种形式的消防队组织,以适应消防工作的需要。到2005 年,人口达到5 万人以上的中心镇、开发区、工业区均要建立民办消防队。现在企业专职消防队,要保持人员的稳定,逐年更新器材,加强装备建设。全市重点单位、街道、乡镇要逐步建立义务消防队,形成公安队、企专队、义务队为一体的消防保障体系。

(2)根据《城市消防规划建设管理规定》,“消防站的布局就应以接到报警五分钟内消防车可达责任区边缘为原则,每个消防站责任区面积4—7KM2 的规定,根据景德镇市总体规划的发展及布局,除现状消防中队之外,至2020 年消防站应达到16 处,每处用地15—20 亩。

(3)给水管网统一改造和建设,按消防规范每个消火栓的设置距离不应超过1 2 0 M ,应增设消火栓400个,室外给水管径应不小于150MM,管网应尽可能布置环状。

3、城市防震规划

(1 )在进行城市规划布局时,注意设置绿地等空地,可作为震灾发生时的临时救护场地和灾民的暂时栖身之所;

(2)与抗震救灾有关的部门和单位(如通信、医疗、消防、公安、工程抢险等)应分布在建成区内可受灾程度最低的地方,或者提高其建筑的抗震等级,并有便利的联系通道;

(3)供水水源应有一个以上的备用水源,供水管道尽量与排水管道远离,以防在两种管道同时被震坏时饮用水被污染;

(4)高架能源线尽量从城市外围通过,减小发生次生灾害的几率。

4、城市人防规划

(1)贯彻“长期准备、重点建设、平战结合”的人防建设方针,坚持人民防空工程建设与城市建设相结合,长远建设与应急建设相结合,国家投资与社会、集体与个体建设相结合的原则。根据人民防空工程建成布局合理,类别齐全,功能配套的网络式城市防护工程体系的目标要求,使人防工程建设与城市建设’统一规划、同步实施”

(2)规划将城市人防工程划分人员掩蔽工程、指挥通信工程、防空专业对工程、其他配套工程四个部分。

(3)人员掩蔽工程,结合城市改造,形成以老市区为中心,

向新市区辐射的防护网络,规划在城市的各大广场、主要大型公共建筑建设防空地下室。战时为防空掩蔽所,平时为停车场、地下商场、地下过街道等大、中型公用骨干人防工程。

(4)指挥通信工程,在现有的消防指挥中心的统一调度下,完善通讯网络设施,争取服务范围内的各个消防大队以及中队能准确及时的将信息向中心汇报。

(5)防空专业队工程,按其保障范围和任务目标,本着平战结合、专业对口的原则,合理确定建设位置。

(6)其他配套工程要紧密结合各专项工程来配套建设,以策应特殊情况下的紧急救援。

二十、近期建设规划

1、近期规划原则

在景德镇市总体规划的指导下,综合考虑景德镇市十五”计戈U , 依托老城市,保持近期建设的相对完整性,并考虑城市远期发展,保持与总体规划结构布局的衔接性和一致性。重点理顺道路等级体系,完善道路系统和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做到开发一片,利用一片,使其滚动发展,在有限的资金下,使城市建设快速发展。

2、近期建设八大方针

(1 )加快老城区的调整改造,解决当前困扰老城区的人口密度大,道路拥挤、环境恶化等问题。

(2 )加紧实施历史文化名城核心区的保护及旅游开发工作,迅速提升历史文化名城形象。

(3 )合理疏导现状交通拥挤问题,进行主要干道的建设和断头路的打通,解决珠山中路和人民广场的交通瓶颈现象。

(4 )继续把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放在城市建设的首位,为城市新区建设进行相关配套设施的完善。2005 年前各项基础设施建设都要跃上新台阶,加快供水工程建设,搞好防洪排水,结合危房改造和道路展宽,改建城区旧沟和更新排水能力不足的雨水管道。结合新区开发,配套建设雨水管道系统。

(5)为迎接2004 年置镇千年庆典作好准备,进行相关基础设施和重要公共设施的选址规划和统筹布局,尤其是“十大公共建筑”和“十大旅游景观”的选址。

(6)科学合理的安排新的行政中心的的布局选址,加快新市区的建设步伐,带动主城区的全面发展。

(7)贯彻陶瓷立市、科技兴市、商贸活市的经济发展思路,大力推进工业园区的规划

建设,迅速提高景德镇全市的国民经济产值。

(8)改善城市环境质量,进一步加强城市内部的环境治理,加强市区环境卫生设施的

建设,使90% 以上的城市垃圾、粪便以及85% 的一般工业固体废弃物和主要有害废弃物实现无害化处理。积极进行交通噪声和环境噪声的治理,建立一大批噪声达标区;

3、近期建设四大重点任务

(1 )完善市区干路网系统;重点规划实施“三线两环六纵六横” 工程;“三线”为对外交通建设,即“景婺常”、“景婺黄”高速公路和“九景瞿”铁路;“两环”即城市内外环,内环为世纪大道-瓷都大道-建设路-通站路北延伸线;外环为九景高速-206 国道-吕蒙桥-南山路-何家桥-景瑶公路-景黄高速;“六纵”即6 条南北向交通干道;“六横”即6 条东西向交通干道。在实施主干道路建设的同时,开展次干道、小街、里弄的改造和整治,打通断头路,拆除违章建筑,清理占道经营,整修路面,恢复人行道,新铺彩色人行道板。

(2)集中力量作好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与宣传工作,一是保护历史街区,注重城市的

文化价值,切实做好历史风貌保护。对古代有影响的建筑、遗址,对具有一定价值、有代表性的里弄、古作坊、窑房和传统民居进行保护性测绘和研究,加以严格的规划控制;二是恢复御窑,对御窑厂遗址进行保护性挖掘,市政府向西市区搬迁,在昌南大道或昌江与南河交汇处择址新建行政中心。

(3 )为迎接2 00 4 年置镇千年盛典,建设一批重点工程,并积极加快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工作;重点实施“3 9 1 0 1 7 ”工程。“3” 即3 座标志性大型场馆:中国陶瓷博物馆,会展中心和体育活动中心;“9 ”即9 个中心广场:人民广场、昌江广场、黄泥头广场、昌河广场、三闾庙市场,千年窑火广场、行政中心广场、工业园广场、陶瓷园广场;“1 0 ”即1 0 个社会停车场;“1 7 ”即1 7 个市场,包括6 个在建市场,新开工建设1 1 个包括蔬菜、陶瓷、小商品、生资等不同类别的专业市场。

(4)搞好大环境绿化,将城区周边的良好生态环境引入到建成区内,在市区要集中力量建设中心地区外围的公园和绿化环带,完成城乡结合部的绿带衔接。重点实施“三区五林八带十园”工程。“三区”即规划完善建设3 个风景区:陶瓷历史博览区、玉田水库风景区、山田水库风景区;“五林”即完善和新建5 个城市森林公园:枫树山森林公园、三宝蓬森林公园、莲花塘森林公园、松涛森林公园、冷水涧森林公园;“八带”即规划建设8 条风光带,其中4条道路风光带:玉源大道、金岭大道、昌南大道、迎宾馆大道;4条滨河风光带:沿河东路、沿河西路、西河、南河;十园”即完善5 个休闲公园和新建5 个街心花园。

4 、近期建设十大重点地区

近期建设重点发展地区的确定一方面要着重解决近期城市建设的重大任务和项目安

排,另一方面要体现与长远规划相衔接的原则,因此确定近期建设九大重点发展区域。

(1 )老城区内核心保护地带及其周边地区,主要是整治与更新。基本按照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的《景德镇市老城区保护整治与更新详细规划》实施。

a 、在东西向的交通问题上,进行世纪大道和建设大道的建设,世纪大道打通到沿江东路,并且预留过江桥梁用地,在道路竖向设计上加以控制。建设大道打通到中华南路。道路两旁的绿化景观带

要同期实施。通过这两条道路的修建,近期内即可缓解老城区内部

东西向交通阻塞问题。同时对珠山大桥实行交通管制,禁止过境车

辆的通行。并且分时段控制车辆通行,早上7:00—8:30,晚上5:00—6:00 禁止出租车过桥。

b、对于南北向的交通疏导,一方面是延伸中华北路至北环路,

另一方面对北环路进行整治拓宽,提高道路等级,作为南北向的城

市主干道,以此打通整个老城区内部的交通运脉。

c、在老城区的整治更新过程中,对于一些已经破产的陶瓷污

染企业,建议尽快拆除,一部分用于房产开发,进行土地置换,另

一部分则视具体条件,用来修建类似于陶瓷工艺观光公园、市民休

闲绿地等。以此打造老城区的绿心特色,改善老城区的城市面貌,提高环境质量。

d、在老城区的改造过程中,将一些位于重要文物保护遗址地段的居民进行外迁,集体安置在新建生活小区内部,在原址进行古建修复。同时加快对御窑遗址的测绘工作,再2 0 0 4 年之前完成遗址博物馆的修建。在人民广场南侧的原十五中处修建艺术剧院。

(2)韭菜园地区的综合开发:

a、根据科学分析和综合论证,按照景德镇市政府的意见,在此地段内预留一部分行政办公用地。此处地势平坦,建设条件良好,便于短期规划实施。为了配合行政用地的建立,将辅以商住、展示、博览、居住等性质的用地。

b、为了增强该地区的交通通达性,并缓解东西两区之间的交通压力,近期规划建设一座过江桥梁。贯穿过江桥梁的道路从紫金岩路穿国瓷都大道,过江之后接上南河防护大堤。同时在该地区规划一座大型客货两用的车站。集对外运输和对内公共交通功能于一体。

c、此地段的南北向交通将由两条次干道承担。一条是将沿江西路从昌江大桥以南一直打通到吕蒙地区。另外开辟原新风路农业银行到沿江西路的南北直线交通线路。

d、近期之内规划将新风路拉直,改成东西向直线延伸到沿江西路,并降低其道路等级。变为次干道。另外对黎明路进行拓宽整治,打通它与

昌江大桥之间的直线连接,提高道路等级,成为联系东西两区的一条主干道。

e、围绕海慧公园即枫树山保护区修建一条小环路,使海慧公园成为西区中部的一个中心花园。

f、规划人民会堂和明珠塔选在此地段三江口的过江大桥附近。

(3)昌南大道两侧位于瓷都大道至206 国道之间的地段:主要以高级商住楼、城市公共设施、行政办公、商业博览为主要功能,成立一个行政中心,建议是市政府等行政部门在此选址建设。沿昌南大道两侧修建财富大厦、紫金岩宾馆、中国陶瓷馆、城市博物馆、西三湖宾馆、中国龙广场、国际会展中心,打造景德镇新形象,与中市区的御窑博物馆遥相呼应。为了配合此地段的开发,修建一条东西向次干道,西起里冲坞水库,东至“金叶大酒店”旁的瓷都大道。南北向规划一条次干道,从西河路连接到昌南大道。在昌南大道南部的丘陵之中修建昌南湖、西山公园、中国陶瓷艺术中心,在206 国道的西侧修建植物园。

(4)西瓜洲地区:此地段主要作为核心保护区的居民疏散过渡区

域。对保护区进行整治之后,一些重要基础设施可搬迁到此处。在此地段靠近南河附近规划一座大型污水处理厂,负责韭菜园地区和西瓜洲地区以及南河一带的污水处理,防治对昌江和南河的水质污染。规划文化活动中心建在这里,辅以一个街心广场。随着过江大桥的修建,此处将成为城市一个新的亮点,与韭菜园地区隔江呼应,共同推动景德镇南部的发展。

(5)西南工业园区的“一区多园”建设要加大力度,争取早日完

工。此地区的规划基本按照《高新产业园区概念规划》和《陶瓷工业园控制性详细规划》的路网方案进行实施。局部用地性质和路段从宏观角度做了相应的调整。以工业、居住、仓储、市政设施为主要用地。在206 国道新线建设的同期,修建与之联系的东西向次干道。

(6)南河地段的改造建设:先期进行南河河道的疏通和引水灌溉工程,打造一条城市内部的环型生态水系。在南河方家村一带集中开发新型住宅小区。在路网方面主要规划环南河内外两环的假设,前期的市政配套建设要提前实施。

(7)迎宾路、石洪路两侧的改造建设,主要以陶瓷贸易为主要功能。配合“陶瓷大世

界”的建设,营造景德镇作为“陶瓷之都” 的崭新形象,成为对外开放的一个门户。规划在石岭的一带修建体育中心,在人民公园处跨过南河修建世界名人雕塑公园。

景德镇市(市辖区)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居住用地面积和绿地总面积3年数据专题报告2019版

景德镇市(市辖区)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居住用地面积和绿地总面积3年数据专题报告2019 版

引言 本报告借助数据对景德镇市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居住用地面积和绿地总面积进行深度剖析,从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城市居住用地面积,绿地总面积等方面进行阐述,以全面、客观的角度展示景德镇市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居住用地面积和绿地总面积真实现状及发展脉络,为需求者制定战略、为投资者投资提供参考和借鉴。 景德镇市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居住用地面积和绿地总面积专题报告的数据来源于权威部门如中国国家统计局、重点科研机构及行业协会等,数据以事实为基准,公正,客观、严谨。本报告相关知识产权为发布方即我公司天津旷维所有,其他方引用我方报告均需要注明出处。 本报告旨在全面梳理景德镇市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居住用地面积和绿地总面积的真实现状、发展脉络及趋势,相信能够为从业者、投资者和研究者提供有意义的启发和借鉴。

目录 第一节景德镇市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居住用地面积和绿地总面积现状 (1) 第二节景德镇市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指标分析(均指市辖区) (3) 一、景德镇市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现状统计 (3) 二、全国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现状统计 (3) 三、景德镇市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占全国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比重统计 (3) 四、景德镇市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2016-2018)统计分析 (4) 五、景德镇市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2017-2018)变动分析 (4) 六、全国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2016-2018)统计分析 (5) 七、全国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2017-2018)变动分析 (5) 八、景德镇市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同全国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 (6) 第三节景德镇市城市居住用地面积指标分析(均指市辖区) (7) 一、景德镇市城市居住用地面积现状统计 (7) 二、全国城市居住用地面积现状统计分析 (7) 三、景德镇市城市居住用地面积占全国城市居住用地面积比重统计分析 (7) 四、景德镇市城市居住用地面积(2016-2018)统计分析 (8) 五、景德镇市城市居住用地面积(2017-2018)变动分析 (8)

黑龙江省风景名胜区建设发展概况与分析

黑龙江省风景名胜区建设发展概况与分析 第一节风景名胜区体系建制状况与特点分析 1982年,黑龙江省五大连池风景区和镜泊湖风景区被国务院首批审定公布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1989年,经黑龙江省政府审定批准设立了太阳岛、丹清河、二龙山、桃山、兴凯湖5处风景区为省级风景名胜区。1994年,省政府审定批准延寿山庄、莲花湖、吉兴河、哈达河、柳树岛、四丰山、明月岛、卧牛湖、龙凤山9处风景区为省级风景名胜区。1988年,国家组织审定第二批国家重点风景区,要求各省从已建制的省级风景区中选送,当时我省虽然尚无省级风景区建制,但积极补充申报了兴凯湖风景区,由于准备不够等原因,未获批准。 当前黑龙江省正式建立有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2处,省级风景名胜区14处,详见表1-1。全省各地进行旅游开发建设的风景区点200余处,虽然部分风景旅游开发地以风景区命名,但是除上述16处风景区外,其它都未经正式审批建制并报送风景区主管部门备案。 黑龙江省现状16处风景区主要分布于黑龙江省中东部地区,分属8个地市。大庆市、绥化市、鹤岗市、双鸭山市、大兴安岭地区尚未建立风景区。16处风景区全部属于自然风景资源主导型,各风景区都有少量人文景观,但与自然景观相比,人文景观价值较低。按主体风景资源类型划分为以下5种类型:·山林——湖泊景观类型:镜泊湖、莲花湖、卧牛湖、二龙山、龙凤山、吉兴河、四丰山、哈达河、延寿山庄9处风景区。其中,镜泊湖风景区拥有火山熔岩地貌、天然瀑布及火山口森林等特色景观,风景资源价值较高。其它8处风景区都是因修建水库而形成的山水风光区。 ·火山地貌(矿泉)型:五大连池风景区,属于特色风景资源区,有较高的观赏、科学研究、医疗保健价值。 ·山地森林型:桃山、丹清河2处风景区,北国山林特色,生态环境质量较好。 ·天然湖泊型:兴凯湖风景区,中俄界湖,天然景色极为秀美。

2019年度驻马店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2019年度驻马店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原市国土资源局原市城乡规划局) 部门预算 目录 第一部分驻马店市自然资源 和规划局概况 一、主要职能 二、部门预算单位构成 第二部分驻马店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2019 年度部门预算 情况说明 第三部分名词解释 附件:驻马店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2019年度部门预算表 一、部门收支总体情况表 二、部门收入总体情况表 三、部门支出总体情况表 四、财政拨款收支总体情况表

五、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情况表 六、支出经济分类汇总表 七、一般公共预算“三公”经费支出情况表 八、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情况表 第一部分 驻马店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概况 一、驻马店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主要职责 2018年12月,根据中共驻马店市委驻马店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驻马店市机构改革方案》的通知(驻发【2018】23号)文件精神,不再保留市国土资源局、市城乡规划局,组建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目前,由于三定方案还未下发,我局(原市国土资源局)的主要职责是: (一)拟定全市管理、保护与合理利用土地、矿产资源政策;负责有关行政复议;制订全市土地、矿产资源管理的技术标准、规程、规范和办法。 (二)编制和实施市级国土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矿产资源总体规划、其他国土资源专项规划以及土地利用年度计划;指导、审核全市各级国土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矿产资源总体规划和其他国土资源专项规划;参与报市政府

审批和经市政府报省政府审批的城市总体规划的审核。 (三)监督检查全市国土资源部门行政执法和土地、矿产资源规划的执行情况;依法保护土地、矿产资源所有者和使用者的合法权益;组织查处重大违法案件,调查重大权属纠纷。 (四)贯彻落实国家、省耕地保护和鼓励耕地开发政策;实施农用地用途途管制,组织耕地保护,特别是基本农田保护;指导全市未利用土地开发、土地整理、土地复垦和开发耕地的监督工作,确保耕地面积只能增加、不能减少。 (五)组织全市土地资源调查、土地统计和动态监测;指导城乡地籍调查、土地确权、土地定级和登记等工作;负责国有土地资源实行资产化管理的相关工作。 (六)统一管理全市土地市场;组织实施政府土地收购储备工作;按规定组织或参与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租赁、作价出资、授权经营和土地使用权转让、抵押、出租、交易管理;指导全市农村集体非农土地使用权的流转管理。 (七)负责全市基准地价、标定地价的评测;审查评估机构从事土地评估的资格,确认土地使用权价格;承担报市政府审批和经市政府报省政府、国务院审批的各类用地的审查、报批工作。 (八)依法管理全市矿产资源,负责采矿权的审批登记、发证、转让审批登记和探矿权审核,依法审查全市对外合作

(最新)池州市城市总体规划、池州城市简介(doc-7页)

池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简介 池州市位于安徽省西南部、长江下游南岸。撤地建市后,安徽省池州市人民政府委托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了《池州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和《池州市城市总体规划》。 本次规划成果具有以下特点: 1 立足区域,论证了池州市在皖江经济带和“两山一湖”旅游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九华山风景名胜区对池州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提出了“一主一副一区”的城市结构; 2 以现有城市建成区为发展中心,实行城市外延拓展及存量土地的再开发相结合;优化建成区范围内的土地资源配置,充分利用原有城市各项设施; 3 针对省级历史文化名城,提出主城区城市格局保护、老城区风貌保护和视线通廊的要求。并且对重点地段、主要文物建筑等需要重点保护和公共利用的对象,提出保护范围控制和环境整治的要求; 4 积极控制城市景观,基于城区滨水轴线和城市轴线的整体结构,制定池州城区新的整体空间结构、公共开放空间和景观环境方面的策略,作为编制开发控制规划的依据; 5 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保护城市外围山水田园的生态格局。 城市结构分析

池州城市简介 池州市位于长江南岸,安徽西南部,东与铜陵、芜湖交界,东南与黄山毗邻,北与安庆隔江相望,西南与江西省接壤。1988年9月经国务院批准重新组建池州地区,2000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撤地设市,现辖贵池区、东至县、青阳县、石台县和九华山管委会。1996年我市被国家环保局批准为国家生态经济示范区,1997年被国家计委、国家科委列入实施《中国21世纪议程》全国十六个地方试点之一,2003年被省政府确定为“生态安徽”建设试点市。池州市是以林为主的重点山区市,全市国土面积8272平方公里,林地面积808万亩,占国土面积的64.3%,三县一区均为省重点山区县,自然格局呈“七山半水分半田,一分道路和庄园”。 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市水利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特别是1998年大水后,在水利部党组治水新思路的指引下,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市水利基本建设投资规模近14.4亿元。完成了以长江堤防除险加固为主的一批防洪保安水利工程,为全市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强的水利保障。在水资源开发利用方

景德镇市工程建设项目“多测合一”改革实施方案

景德镇市工程建设项目“多测合一”改革实施方案 为全面推进我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创新“多测合一”集成审批模式,根据《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投资项目审批提质增效改革的实施意见》(赣府厅发〔2018〕33号)、景德镇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的《景德镇市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景府办字〔2019〕6号)等文件精神,制定本方案。本方案所称“多测合一”,是指工程建设项目竣工验收阶段涉及规划、土地、房产、人防、消防等审批以及不动产登记的各项测绘服务,由一家具备相应测绘资质的测绘服务机构提供。本方案适用于景德镇市辖区范围内所有新、改、扩建工程,在此区域内的所有工程建设项目,不包括特殊工程和交通、水利、能源等领域的重大工程。 一、改革目标 按照“统一标准、联合测绘、成果共享、开放市场、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依法监管”的思路,将建筑工程(含市政工程)竣工验收阶段涉及的规划、土地核实测量、绿地面积核实测量、人防核实测量、消防核实测量、地下管线测量和产权办理阶段的房产测绘、地籍测绘等测绘中介服务整合为一个综合测绘项目,规划验线、房屋面积预测等工作逐步纳入测绘中介信息管理平台。建设单位只需委托一家测绘中介机构,完成竣工验收阶段的全部测绘中介服务,并分别向职能部门提供测绘数据和成果,改变一个项目由多个部门牵头、多家测绘单位多次测绘的现行测绘体制,鼓励发展具备规划测量、不动产测绘等多种测绘业务范围的测绘单位,建立企业自主委托一家测绘服务机构完成测绘任务、测绘数据共享的“多测合一”新体制。实行“多测合一”改革后,景德镇市中心城区范围内的工程项目竣工所涉及的规划、土地、房产、人防、消防等审批以及不动产登记的各项测绘服务将统一由一家测绘服务机构承担,实行“统一测绘、分类报告”,即:建设工程项目业主通过“多测合一”管理服务平台确定测绘服务机构,双方签订“多测合一”合同,测绘服务机构按照相应技术标准和规范进行测量并编制相应的测绘成果,分别提供给相关部门作为规划、土地、房产、人防、消防和不动产登记的依据。切实解决建设项目竣工验收阶段重复测绘,耗时长的问题,进一步提升服务效率,增强群众和企业对改革的获得感,不断激发企业投资热情和经济社会发展活力。 二、改革工作涉及的内容 (一)明确综合技术标准。“多测合一”测量基准采用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及1985国家高程基准。在使用国家规定的测绘基准、测绘系统或依法建设的地方独立坐标系统,执行国家、省相关测绘技术标准和规定的基础上,自然资源、住建等部门按照工程建设项目竣工验收标准,明确工程建设项目行政监管全过程建筑面积计算规则和土地量算规则,详细规定测绘内容、精度与成果样式。其他有关部门要根据法定职责提出本部门工程建设竣工核实验收监管需要测绘和核实的内容清单及技术要求,纳入综合技术标准形成全市统一的技术标准,并做好成果共享互认及相关质量监管工作。 (二)培育“多测合一”测绘机构。建立和完善执业注册制度及“多测合一”测绘制度,积极引导培育“多测合一”测绘服务机构,“多测合一”测绘服务机构名录实行自愿申请、动态管理,测绘服务机构应当符合以下基本条件: 1、已纳入全省统一的“多测合一”中介服务机构名录。

驻马店市城市总体规划

驻马店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30)分析与探讨 驻马店城市规划自驻马店撤地设市以来已历经多次修编。最早的为2002年编制的(2001-2020驻马店市城市总体规划),之后又在2007年修编(2006-2020驻马店市城市总体规划),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以及城市行政区域的扩大,原有的城市规划方案已经难以适应当前社会经济发展要求,驻马店市又在2011年编制了(2010-2030驻马店市城市总体规划)。这样基本就是相当于5年左右编制一个新的城市规划,由于每个城市规划执行时间限,而且难以与城市实际发展进度吻合。同时我市城市规划为宏观的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对市区内部具体规划相对缺乏。所以本文就针对2010-2030驻马店市城市总体规划中的几点做详尽分析。 1 驻马店概况 驻马店位于河南中南部,北接漯河,南临信阳,地处淮河上游的丘陵平原地区。位于北纬32°18' - 33°35 ' ,东经113°10' --115°12'之间,素有“豫州之腹地,天下之最中”之称。如图1。全市辖9县一区。总面积15083平方公里平方公里,总人口723万人(2010年数据)。 图1

2 社会经济发展战略与城市性质 2.1 城市发展战略与目标 城市发展战略与目标时一些列具体的城市发展目标以及这些目标的具体措施组成的。其中通常包括经济发展目标、社会发展目标、建设水平目标。本文将对社会发展目标中的人口规模与建设水平目标中的建设规模进行分析。 新总体规划(2010—2030)纲要确定的我市中心城区人口和用地规模为: 2010年人口48.5万人,建成区用地51.4平方公里; 2015年人口78万人,建设用地97.5平方公里; 2020年人口96万人,建设用地115.2平方公里; 2030年人口133万人,建设用地150平方公里。 2.1.1 工业化对城市的影响 针对旧规划(2006-2020)中规划期末组合城市人口规模115万人以上的要求,新总体规划(2010—2030)中2020年规划人口为96万人。鉴于2011年上半年,全市预计完成生产总值550亿元,全部工业占生产总值的40.2%,所占比重首次突破40%,这意味着工业逐步开始成为区域内主导产业。在工业化发展中,而作为工业化驱动的城市化则刚刚进入发展阶段,所以这种渐进的城市化步奏更符合我市实际情况的。但是在工业化中期后期,城市首位度逐步提高,将会吸引周边资金、物资、劳动力向城市的加速集聚,城市化进程将会进入加速阶段。 2.1.2 国民生产总值与城市化的关系 同时2010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55.45亿元,而2010年普查数据723万人,用地区生产总值/总人口得出人均GDP为14598.2元,依2010年中美汇率1:7.6折合美金约为人均1920美元。根据周一星、徐学强对国民生产总值与城市化水平的关系的研究,对于中等收入国家(人均生产总值在1000-5000美元左右),处于经济起飞阶段,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与城市化水平呈正相关。将其研究同样应用于相对独立的市域经济体,应该

(煤矿行业)年景德镇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最全版

(冶金行业)年景德镇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

2008—2015 景德镇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 景德镇市人民政府 2008年10月 景德镇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08-2015年) 第一章总则 2008—2020年,是我市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建设经济重镇、旅游都市、绿色生态瓷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为了加强全市矿产资源勘查开发与保护的宏观调控和规范管理,充分发挥矿产资源和矿业在我市国民经济建设中的重要基础作用,促进我市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协调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及其配套法规、国土资源部《矿产资源规划管理暂行办法》、《江西省矿产资源开采管理条例》、《江西省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08—2020)》、《景德镇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及我市有关部门、行业规划,制定本规划。 本规划以2007年为基准年,2008年至2010年为规划近期,2015年为规划中期,远期(展望期)到2020年。规划适用范围为本市所辖行政区域。 第二章矿产资源及开发利用形势 景德镇是中外闻名的瓷都,是江西省的主要工业城市,是生态环境十分优美的国家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下辖乐平市、浮梁县、珠山区

和昌江区,全市土地面积5256平方千米,人口150.57万。景德镇市位于江西省东北部,市界东经116°57′—117°42′,北纬28°44′—29°56′,是赣、浙、皖三省交界地的中心城市,是江西昌九景“金三角”的重要组成部分。景德镇交通便利,处于“六山两湖”(庐山、黄山、九华山、三清山、龙虎山、武夷山和千岛湖、鄱阳湖)的中心区,皖赣铁路、九景高速公路、景鹰高速公路、景婺黄高速公路、206国道、景德镇机场和昌江、乐安河立体交通网络的形成,以及九景衢铁路的建成,将有利于我市融入长江经济带和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区域,发挥承东启西、辐射周边的区位优势。 “十五”时期,我市社会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全市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率达到13.8%,比“九五”时期的年平均增长率提高2.7个百分点,生产总值由2000年的95.3亿元上升到2007年的224.78亿元,人均生产总值突破1500美元。国民经济第一、二、三产业结构由2000年的11∶51∶38调整到2007年的21.5∶35.5∶43。 矿业是我市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之一,全市已初步建成能源、陶瓷、建材三大矿产工业体系。到2007年全市开发矿产13种,年产矿石总量920.98万吨,采选业产值5.7亿元,占全市生产总值的2.08%。矿业总产值133.07亿元,占全市生产总值的48.76%。已建成乐平矿务局、江西锦溪水泥有限公司、江西省陶瓷工业公司原料总厂、景德镇市天宝大理石工业公司、浮梁县大背坞金矿等一批大、中、小型矿山企业。矿业直接为建筑、陶瓷、制造加工、能源等工业提供原料,已成为我市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的重要产业。 一、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利用与保护现状 (一)矿产资源的基本特点

中国城市级别总表

中国城市级别总表 截至2012年5月,中国共有6个省级城市、15个副省级城市、274个地级市、372个县级市和17个县辖市,共684个城市。 一、省级城市(6个) 直辖市:北京市天津市上海市重庆市 特别行政区: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 二、副省级城市(15个) 哈尔滨市( 黑龙江省) 长春市( 吉林省) 沈阳市( 辽宁省) 大连市( 辽宁省) 济南市( 山东省) 青岛市( 山东省) 西安市( 陕西省) 成都市( 四川省) 武汉市( 湖北省) 南京市( 江苏省) 杭州市( 浙江省) 宁波市( 浙江省)

厦门市( 福建省) 广州市( 广东省) 深圳市( 广东省) 三、地级市(274个) 黑龙江省(11个):黑河市、伊春市、齐齐哈尔市、鹤岗市、佳木斯市、双鸭山市、绥化市、大庆市、七台河市、鸡西市、牡丹江市 吉林省(7个):吉林市、白城市、松原市、四平市、辽源市、白山市、通化市 辽宁省(12个):铁岭市、阜新市、抚顺市、朝阳市、本溪市、辽阳市、鞍山市、盘锦市、锦州市、葫芦岛市、营口市、丹东市 河北省(11个):石家庄市、张家口市、承德市、唐山市、秦皇岛市、廊坊市、保定市、沧州市、衡水市、邢台市、邯郸市山东省(15个):德州市、滨州市、东营市、烟台市、威海市、淄博市、潍坊市、聊城市、泰安市、莱芜市、日照市、济宁市、菏泽市、临沂市、枣庄市 河南省(17个):郑州市、安阳市、鹤壁市、濮阳市、新乡市、焦作市、三门峡市、开封市、洛阳市、商丘市、许昌市、平顶山市、周口市、漯河市、南阳市、驻马店市、信阳市山西省(11个):太原市、大同市、朔州市、忻州市、阳泉市、晋中市、吕梁市、长治市、临汾市、晋城市、运城市

驻马店市(市辖区)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和居住用地面积3年数据分析报告2019版

驻马店市(市辖区)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和居住用地面积3年数据分析报告2019版

序言 驻马店市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和居住用地面积数据分析报告对驻马店市城 市建设用地总面积和居住用地面积做出全面梳理,从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城市居住用地面积等重要指标切入,并对现状及发展态势做出总结,以期帮助需求者找准潜在机会,为投资决策保驾护航。 驻马店市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和居住用地面积数据分析报告知识产权为发 布方即我公司天津旷维所有,其他方引用我方报告均需注明出处。 本报告借助客观的理论数据为基础,数据来源于权威机构如中国国家统计局等,力求准确、客观、严谨,透过数据分析,从而帮助需求者加深对驻马店市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和居住用地面积的理解,洞悉驻马店市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和居住用地面积发展趋势,为制胜战役的关键决策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目录 第一节驻马店市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和居住用地面积现状 (1) 第二节驻马店市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指标分析(均指市辖区) (3) 一、驻马店市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现状统计 (3) 二、全国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现状统计 (3) 三、驻马店市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占全国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比重统计 (3) 四、驻马店市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2016-2018)统计分析 (4) 五、驻马店市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2017-2018)变动分析 (4) 六、全国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2016-2018)统计分析 (5) 七、全国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2017-2018)变动分析 (5) 八、驻马店市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同全国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 (6) 第三节驻马店市城市居住用地面积指标分析(均指市辖区) (7) 一、驻马店市城市居住用地面积现状统计 (7) 二、全国城市居住用地面积现状统计分析 (7) 三、驻马店市城市居住用地面积占全国城市居住用地面积比重统计分析 (7) 四、驻马店市城市居住用地面积(2016-2018)统计分析 (8) 五、驻马店市城市居住用地面积(2017-2018)变动分析 (8)

海东市城市总体规划 (2016-2030年)

青海省海东市城市总体规划 (2016-2030年) 一、编制目的 2013年海东撤地设市以前,各县自行组织编制县级单元城市总体规划,地区政府没有编制过全市范围的城市总体规划。在国家“一带一路”大战略、新型城镇化和经济发展新常态的背景下,为落实省委、省政府以西宁为中心的东部城市群建设和对海东发展“五句话”的定位要求,海东市在科学评估城市规划实施的基础上,客观分析了城市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深刻认识了城市发展存在的问题,为顺应历史潮流、把握历史机遇,充分发挥城市总体规划对新时期社会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的指导作用,促进城市持续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市政府作出了科学编制第一版城市总体规划的重大决策。 二、规划范围 规划分为三个层次,即市域城镇体系规划、规划区城乡统筹规划和中心城区城市总体规划: 1.市域:范围为市辖两区四县,即乐都区、平安区、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互助土族自治县、化隆回族自治县和循化撒拉族自治县,总面积约1.32 万平方公里。 2.规划区:范围为乐都区东至马厂乡岔沟村西边界,西至高店镇西边界,南至瞿昙镇朵巴营村,北至仓家峡;平安区东至平安东边界,

西至哈拉直沟及小峡与西宁交界,北至哈拉直沟乡北边界,南至白沈沟古城镇山城村,面积约992 平方公里。 3.中心城区:范围为乐都区北至引胜河上李家村,南至瞿昙河沈家庄,西至乐都平安交界地区,东至老鸦峡;平安区南起南山,北到机场北和红崖子沟,东至平安与乐都交界处,西到海东工业园区西侧三十里堡一带,面积约212 平方公里。 三、规划期限 规划期限:2016-2030年。 近期:2016-2020年; 远期:2021-2030年; 远景:2031-2050年。 四、城市性质 青海省副中心城市,兰西经济区重要支点和新型产业基地,具有河湟文化特色的高原生态旅游宜居城市。 五、城市职能 1、青海省对外联系的窗口和门户枢纽 2、青藏高原商贸物流中心 3、兰西经济区新型产业基地 4、国家高原特色现代农业示范基地 5、河湟文化旅游展示服务基地 6、功能优化、安居乐业的新型城镇化地区 六、城市规模

四川省攀枝花市旅游总体提升策划

四川省攀枝花市旅游总体提升策划2008年,在四川省打造攀西阳光生态度假旅游区的战略下,攀枝花市委、市政府提出“倾力打造中国阳光生态旅游度假区”的城市发展战略。 本策划在“倾力打造中国阳光生态旅游度假区”的战略指导下,着重盘点攀枝花旅游资源,盘活存量资产,聚合内聚能量,努力“迎合――激发――引导”市场需求,构建攀枝花的阳光旅游吸引物体系,以及相关的产业配套支撑;根据攀枝花的品牌诉求,针对不同市场层面,设计攀枝花的旅游形象体系,多维度地营销攀枝花;高标准地设计攀枝花的旅游管治和服务体系,使品味旅游和品质服务达到最佳的结合。 一、战略统筹 (一)战略思路 “阳光与生态”是资源特点,并不是旅游产品。 目前全国主打阳光特质目的地有海口、日照、西昌、攀枝花,国际上较为著名的有加拿大的埃德蒙顿、澳大利亚的昆士兰、布里斯班,其中除埃德蒙顿、攀枝花、西昌外,其他均是滨海城市,阳光与沙滩、海水结合形成滨海度假类产品,埃德蒙顿的阳光旅游依托其区域中心城市的其他条件,并非核心吸引物,西昌目前在和攀枝花同在阳光的照耀下,攀枝花该何去何从? 在这样的情势之下,我们回首攀枝花旅游发展历程,可以隐约看到一根主线越来越清晰的呈现出来,这就是基于阳光生态下的健康生

活。 因为有了阳光,这里农作物茁壮成长,结出健康的果实; 因为有了阳光,这里成为国家级体育运动基地,锻炼健康的体魄; 因为有了阳光,成都的老人们来这里健康过冬; …… 健康,这个比阳光更稀缺的资源才是攀枝花旅游最宝贵的财富。 至此,攀枝花的阳光终于有了落脚点,从产品化的视角去审视健康主题,有着丰富而巨大的想象空间。 (二)战略定位 综合以上分析,对应潜在市场需求与战略导向,将攀枝花现有“中国阳光生态度假旅游区”的概念性定位解读为: 中国阳光健康度假旅游目的地 (三)战略路径 通过综合的比选分析,确定攀枝花旅游在未来的3-5年时间内,明确围绕打造“中国阳光健康度假旅游目的地”为目标,形成:“以休闲度假为主、观光旅游为辅;以冬季旅游为突破,兼顾其他季节;面向全国塑造品牌,立足周边重点营销”的战略发展路径。 (四)战略目标 终极目标: 中国阳光健康度假旅游目的地 近期目标: 中国冬季旅游著名品牌

关于大别山革命老区四市振兴发展情况的考察报告_驻马店市老促会学习考察组

驻马店日报/2015年/6月/12日/第003版 关注 关于大别山革命老区四市振兴发展情况的考察报告 (2015年4月7日) 驻马店市老促会学习考察组 为了学习大别山革命老区建设工作经验,探询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规划申报审批情况,市老促会会长欧阳忠宽、副会长傅全华率领确山、泌阳、驿城区三县区老促会会长等8人,于3月16日至24日到安徽省六安、湖北省黄冈、河南省信阳和南阳等大别山老区4个市进行了考察学习。我们每到一市都选择一个县进行重点考察。考察内容涉及当地工农业生产、城市建设、扶贫开发、产业集聚区等,并与当地党政领导及老促会领导进行了座谈,收获颇丰。特别是通过对革命先辈故居和革命纪念馆的拜谒,使大家受到了一次革命老区精神洗礼,对老区广大人民为新中国的建立和建设作出的巨大贡献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大家感到这些兄弟市不仅弘扬了革命老区精神,更是意气风发地建设着自己的家园,到处呈现出活力四射、蒸蒸日上的繁荣景象。 一、总体情况 我们所考察的4个老区市,总体而言都属经济欠发达地区。就2011年全国扶贫纲要认可的特殊连片治理县,安徽六安市3个,湖北黄冈市6个,我省信阳市6个、南阳市4个。就现状而言,六安市人口695万;国民生产总值1010亿元,人均1.45万元;地方财政收入142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432元。黄冈市人口616万;国内生产总值1477亿元,人均2.39万元;地方财政收入273.5亿元,是4个市中最多的;农民人均收入6966元,是4个市中最少的。信阳市人口637万;国内生产总值1757亿元,人均2.75万元,是4个市中最多的;地方财政收入107.7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950元。南阳市人口1009万,是4个市中最多的;国内生产总值2476亿元,人均2.45万元;地方财政收入234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9741元,是4个市中最高的。 就4个市核心区建设而言,我们且走且看,但印象中以六安和信阳两市的建设形势最为可赞。特别是通过近年来的扶贫开发和相关政策的撬动,资源优势、产业优势、信息优势和人才优势等效应明显处于薄发之势。就我们走访的六安的金寨、黄冈的红安、信阳的新县、南阳的桐柏4个县相比,虽各有千秋,但六安金寨县的发展势头最为强劲。扶贫攻坚、生态保护、农业开发、外资利用诸方面都显现勃勃生机。4个市总的特点是: (一)充分展示老区精神,强力传承红色基因。所到之处,我们都深深感受到老区精神熠熠生辉,昭示和激励着老区人民奋发图强,建设美好的家园。 一是以强烈的模式固化历史记忆。每个老区市都有艰辛的革命历程和辉煌业绩,但如何把这种辉煌维系下来、传承下去,其方法和形式又各具特色。地处大别山核心老区的红安县,不仅为两位前国家主席董必武、李先念单独设馆,还建了黄麻起义和鄂豫皖纪念园、苏区七里坪长胜街革命遗址群、红四方面军诞生地等革命纪念馆,把徐海东等260多位将领的业绩都作了充分介绍。同时,在地方党委、政府的重视下,对几十位将军的故居都进行了修缮和保护。这些不仅彰显了革命前辈的业绩,还吸引了广大群众和青少年参观学习,每年到此接受教育的达数百万之众。 新县是黄麻起义的策源地之一,这里的人民对革命前辈一往情深。他们分别建了3个馆,其中专门设了将帅纪念馆,与红安县的革命纪念馆遥相呼应。这些馆不但规模宏大且内容丰富、史料翔实,充分展示了革命后代对革命前辈业绩的崇敬之情。 二是善打老区品牌,为老区发展造就了机遇。各地革命纪念场馆的建立,不仅使广大群众和青少年受到教育,一些党和国家领导人及外国友人也到此考察和参观。黄冈市是先哲辈出和革命

景德镇市(市辖区)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和居住用地面积3年数据分析报告2019版

景德镇市(市辖区)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和居住用地面积3年数据分析报告2019版

序言 景德镇市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和居住用地面积数据分析报告对景德镇市城 市建设用地总面积和居住用地面积做出全面梳理,从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城市居住用地面积等重要指标切入,并对现状及发展态势做出总结,以期帮助需求者找准潜在机会,为投资决策保驾护航。 景德镇市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和居住用地面积数据分析报告知识产权为发 布方即我公司天津旷维所有,其他方引用我方报告均需注明出处。 本报告借助客观的理论数据为基础,数据来源于权威机构如中国国家统计局等,力求准确、客观、严谨,透过数据分析,从而帮助需求者加深对景德镇市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和居住用地面积的理解,洞悉景德镇市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和居住用地面积发展趋势,为制胜战役的关键决策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目录 第一节景德镇市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和居住用地面积现状 (1) 第二节景德镇市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指标分析(均指市辖区) (3) 一、景德镇市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现状统计 (3) 二、全国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现状统计 (3) 三、景德镇市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占全国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比重统计 (3) 四、景德镇市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2016-2018)统计分析 (4) 五、景德镇市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2017-2018)变动分析 (4) 六、全国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2016-2018)统计分析 (5) 七、全国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2017-2018)变动分析 (5) 八、景德镇市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同全国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 (6) 第三节景德镇市城市居住用地面积指标分析(均指市辖区) (7) 一、景德镇市城市居住用地面积现状统计 (7) 二、全国城市居住用地面积现状统计分析 (7) 三、景德镇市城市居住用地面积占全国城市居住用地面积比重统计分析 (7) 四、景德镇市城市居住用地面积(2016-2018)统计分析 (8) 五、景德镇市城市居住用地面积(2017-2018)变动分析 (8)

攀枝花市城市商业网点规划

攀枝花市城市商业网点规划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调整商业结构,优化市场布局,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商品市场体系,满足人民群众生活和生产需要,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促进城市社会与经济协调发展,特编制此规划。 第二条规划依据。 1、《商务部、建设部关于做好地级市商业网点规划的通知》(商建发〔2004〕18号); 2、《商务部关于印发〈城市商业网点规划编制规范〉的通知》(商建发〔2004〕180号); 3、《商务部、财政部、建设部关于进一步做好城市商业网点规划制定和实施工作的通知》(商建发[2005]378号) 4、《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四川省商品市场体系建设的意见》(川办函[2005]176号); 5、《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四川省“十五”及2010年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纲要〉的通知》(川办发[2003]15号) ; 6、《攀枝花市十一五发展规划》; 7、《攀枝花市城市总体规划〔1997-2020〕》 8、国家有关法规、政策和标准规范。 第三条规划的区域、范围。 规划的区域为攀枝花市中心城区,包括格里坪、河门口(清香坪)、陶家渡、弄弄坪、瓜子坪、炳草岗、金江及渡仁片区。 规划的范围是大型零售商店、批发市场、商品交易市场、物流基地。在空间上,重点规划城市商业中心、区域商业中心、社区商业中心和专业特色商业街。 第四条规划期限。近期为2007年-2010年,远期为2011-2020年。 第二章规划的指导思想 第五条指导思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打造中国钒钛之都,建设特色经济强市”的战略目标和“四个倾力打造”的战略重点,不断改善城市商业服务功能,满足日益多样化的消费需求,加强对商业领域投资的引导,优化资源配置,提升城市品味,扩大我市商业在川

《驻马店市城市总体规划纲要(2010—2030年)》解读

《驻马店市城市总体规划纲要(2010—2030年)》解读之一 2012-04-19来源:驻马店日报作者: 规划纲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立足天中,以全新的视角、全新的理念,对我市2010—2030年城市发展作出了新的、全面的规划。从即日起我们将推出《驻马店市城市总体规划纲要(2010—2030年)》解读的系列报道,以满足社会各界对我市城市未来发展的高度关切,并期望广大读者为城市的建设和发展建言献策,共建我们美丽、和谐、幸福的家园。125 每一个城市都有自己的美好梦想,我们的城市也有一个属于自己美好未来的梦想:通过中心城市组团式发展,努力把驻马店建设成为山城田湖相融、城乡协调共生、水光山色相映,产城融合互动、宜居宜业美丽幸福之城。 高端定位打造区域发展之核 城市的发展定位,是城市的灵魂和生命力。《驻马店市城市总体规划纲要(2010—2030年)》(以下简称规划纲要)面对全球一体化大背景下城市发展的大趋势、大方向,结合我市自然地理、历史文化、城市现状和经济社会大发展的需要,以全新的发展理念,提出了抓住加快中原经济区的发展机遇,以区域统筹和科学跨越为导向,以“三化协调、城乡统筹”为目标,全面协调社会、经济、生态可持续发展,努力把驻马店建设成为“三化”协调、城乡统筹的区域发展之核,现代制造、商贸物流发达的产业集聚之区,山水秀美、天中特色浓郁的宜居宜业之城的城市发展定位。 随着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加快,中原城市群已形成覆盖全省域的新格局,中原经济区东南部的黄淮四市以及安徽省的淮北、宿州、阜阳、亳州四市普遍发展水平偏低,是中原经济区“三化”战略中重要的开发地区,该板块需要一个强有力的发展极核来引领带动区域发展。驻马店作为地区中心城市,处于“京广产业带”和“黄淮、京九产业轴”的战略连接点,肩负着发展多种战略产业的重任。通过积极推进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建立主导产业体系和核心竞争力,大胆探索,先行先试,将成为“三化”协调发展、引领区域发展的增长极核。 依托“天下之中”的区位优势,借助良好的交通条件,通过“三化”协调、城乡统筹发展,在多轮驱动的推动下,驻马店将成为产业发达、城市服务职能完备的中心城市,辐射中原经济区南部经济洼地区域的核心。 我市作为传统的农业地区,工业化发展迅猛,城镇化也处于快速扩张期。抢抓机遇,率先推行改革、先行先试,将成为中原经济区建设中“三化”协调发展先行区。 我市现有的城乡差距格局明显,统筹城乡发展尤为急迫和必要。通过发挥自然生态格局的优势资源,以统筹城乡公共设施、产业和基础设施为主要路径,构筑城乡一体化空间的基础和支撑体系,打造宜居城乡,实现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驻马店将成为区域城乡统筹的实验区。 我市农业基础雄厚,基础性资源(土地、劳动力)的配置相对充裕,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通过加大支柱产业的招商引资力度,完善上下游产业链,同时大力发展都市生态农业,加快推动农业产业化、现代化进程,我市必将成为以农副产品加工、现代加工制造产业集群为主导的特色产业集聚区。 我市在城市增长力、经济实力及生活质量上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综合竞争力较强。地理区位、交通区位优势明显,农村消费人口众多,在区域的腹地拓展潜力较强。大力发展商贸流通业,发展和完善全国性和区域性专业市场,建设辐射带动豫东南,乃至整个中原经济区南部的商贸物流中心。 “山得水而活、水得山而壮、城得山水而媚”,我市最大的特色在于“山—城—湖—田”的景观格局,景观体系的营造就成为塑造我市人居环境最好的切入点,也是形成城市特色最重要的基础。

2030江西省景德镇市城市总体规划报告(30页)

皮匠网——开放、共享、免费的咨询方案报告文库 咨询人士学习成长与交流平台 本资料由皮匠网制作整理,更多方案下载请点击: https://www.docsj.com/doc/645756182.html,/ 目 录

第一章总则 第1条编制目的 为落实科学发展观,响应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等区域发展战略的要求,贯彻景德镇市政府提出的城市发展战略部署,适应景德镇区域地位的提升和区域空间结构的优化、应对城市快速发展的需要、引导城市空间发展,促进景德镇市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经江西省人民政府同意,景德镇市人民政府特编制《景德镇市城市总体规划(-)》(以下简称本规划)。 第2条指导思想与规划原则 ()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基本目标,保护生态环境,保护人文资源,尊重历史文化,促进城市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结合人民群众需要,改善人居环境,方便群众生活,充分关注中低收入人群,扶助弱势群体,维护社会稳定和公共安全。 ()规划原则 本规划遵循区域统筹发展、城乡协调发展、弘扬历史文脉、可持续发展等基本原则。 第3条规划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年) ()《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年) ()《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年) ()关于印发《近期建设规划工作暂行办法》、《城市规划强制性内容暂行规定》的通知(建规〔〕号) ()《江西省城镇体系规划(-年)》刚要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 ()《景德镇市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国家、省、市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

昭通市城市总体规划(2009-2030)

昭通市城市总体规划(2009-2030) 文本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规划目的 为适应昭通市社会经济发展要求,科学合理进行城市建设,促进城乡统筹,编制《昭通市城市总体规划(2009-2030)》(以下简称本规划)。 第二条规划指导思想 贯彻“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的方针,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编制城市总体规划,充分发挥规划的调控作用。 充分利用昭通市丰富的自然资源、人文资源、经济基础、区位优势和风景旅游优势,预见到将来的发展可能,从区域发展战略的高度统筹城乡发展。 保护历史文化资源,强化城市特色,贯彻城市设计的理念,从昭通城市历史特色、山水特色出发,弘扬民族特色、发挥资源优势,加强整体设计,实现城市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全面提升城市品质。 立足于城市的长远发展,树立超前规划意识,同时又要强调近期城市建设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认真研究城市建设的时序,着重近期、远期结合,合理控制城市用地规模,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协调,并为城市的远景发展留有余地。 第三条规划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 《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建设部第146号令,2006);

《云南省域城镇体系规划(1999-2020)》; 《昭通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昭通市域城镇体系规划(2006-2025)》 《昭通城市总体规划(1997-2020)》 国家、云南省、昭通市相关的其他政策和法律文件。 第四条规划期限 近期:2009-2015年 中期:2016-2020年 远期:2021-2030年 远景:2030年以后 第五条规划的空间层次 1. 市域规划范围 昭通市行政辖区范围,总面积23021平方公里。 3. 昭鲁一体化发展规划范围 以昭鲁坝子作为基本单元,包括昭阳区的龙泉、凤凰和太平3个街道,旧圃、北闸、小龙洞、守望、永丰、洒渔、苏家院、布嘎和乐居9个乡镇,鲁甸县的文屏、茨院、桃园和小寨4个乡镇总面积1381平方公里。 2. 规划区范围 昭阳区太平、龙泉、凤凰三个办事处,北闸、旧圃、永丰、小龙洞、守望五个乡镇以及洒渔和苏甲乡的部分地区,规划区总面积约784平方公里。 3. 中心城区范围 北至褐煤工业园区,东至昭通火车站、南至凤凰山、西至旧圃锦屏。规划建设用

景德镇市总体规划

第一条本规划根据《中华人民国城市规划法》和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制订,是市域围城市建设的指导性文件。 第二条本规划基本依据包括下述标准和文件: 1、《中华人民国城市规划法》及社会、经济、环境等涉及城市发展与建设的相关法律。 2、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中华人民国国家标准GBJ-137-90《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及《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等相关技术规、标准。字串3 3、《国务院关于加强城乡规划监督管理的通知》国发[2002]13号、《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城乡规划监督管理的通知>的通知》建规[2002]204号等国家、省、市有关文件。 4、《省城镇体系规划》、《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10》、《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6-2010》等相关规划。 5、省十五计划、市十五计划、浮梁县十五发展计划。 6、市、乐平市及浮梁县相关部门的规划设想。 第三条规划指导思想 1、进一步突出历史文化名城的地位,打造“千年名镇”的新形象,并按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标准来进行城市规划的编制。 2、加强环境保护,挖掘文化涵,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自然要素,塑造优美的生态化旅游城市,体现可持续发展原则。 字串5 3、结合规划管理要求,合理确定人口和用地规模,体现弹性规划原则。 4、合理确定布局结构,科学安排近期、远期建设顺序,体现有序开发原则。 5、有效改造旧城,有机结合历史保护,有序搬迁现状居民点,改善居住环境,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创造良好的生活、居住、工作、学习和休闲环境,提供合乎标准的住房和充分的基础设施服务。 6、配置完善的基础设施,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体现城市高效服务原则。 第四条规划重点 1、进行城市性质、人口和用地规模论证,科学、合理地预测城市规模。 2、明确城市用地发展方向和空间布局结构。 3、研究城市综合交通设施,统筹安排路网场站。字串4 4、确定公共设施与基础设施的建设标准。 第五条规划围界定 市域:市行政区域,包括一个城区(珠山区)、一个郊区(昌江区)、一个市(乐平市)、一个郊县(浮梁县),总面积5,256平方公里。 城市规划控制区:城市规划区控制围包括现有城区、周边的吕蒙乡、竟成镇、鲇鱼山镇、洪源镇、罗家垦殖场、湘湖镇、浮梁镇、三龙乡、西郊垦殖场、丽阳乡、荷塘乡11个重点地区及其农业和生态用地的全部或部分,面积总计约580平方公里。另外在规划控制上,应当充分考虑到乐平市、浮梁县的城市建设用地。 中心城区:即市区,包括珠山区;昌江区的竟成镇、吕蒙乡、西郊垦殖场;浮梁镇的洪源镇、湘湖镇、罗家垦殖场部分地区。规划建设围为160平方公里(具体规划围见用地规划图),其中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