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古代主要官衔简介

古代主要官衔简介

古代主要官衔简介
古代主要官衔简介

古代主要官衔简介

中国历史悠久,立官设守,肇始于夏商周,至秦朝建立中内集权的统一国家时已初具体制。尔后历朝沿袭并发展,官职有所增减,同一官衔的品级也有所差异,有的官职名称也有不同。本文仅侧重于宋元明清,特别是明清两朝的(七品以上)官衔举要简介。为方便读者查检,所选官衔均按首字笔画的顺次排列,有官衔条目笔画序检表。

(注:明代官阶分为九品,每品里又有正、从之分,总共是“九品十八级”。以下以官衔中的第一个字行画为序,谨供参阅)。

目录

三画:千总、大理寺卿、大学士(内阁大学士)、工部尚书、工部侍郎、广威将军。

四画:中奉大夫、中散大夫、中宪大夫、中议大夫、中顺大夫、中书令、中书省左右丞相、太守、太尉、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太宰、太常寺卿、太常填充少卿、太常博士、太中大夫、太仆寺卿、太仆寺少卿、公(候、伯、子、男)户部尚书、户部侍郎、文林郎、仆射。

五画:左右参政(左右参议)、龙虎将军、主簿、礼部尚书、礼部侍郎、市度使、布政使、正奉大夫、正议大夫。

六画:刑部尚书、刑部侍郎、光禄大夫、同知、同平章事、吏部尚书、吏部侍郎、守备、安抚使、州牧、巡按、巡检、巡抚、观察使。

七画:把总、兵部尚书、兵部侍郎、怀远将军、员外郎。八画:刺吏、奉直大夫、奉政大夫、奉训大夫、定国将军、定远将军、明威将军、武功将军、武略将军、武略骑尉、武义将军、武义都尉、武节将军、武德将军、武德骑尉、武翼都尉、武显将军、知州、知府、知县、金紫光禄大夫、国公、国子监祭酒、国子监丞、国子监博士、驸马、尚书令、经略安抚使、枢密使、县令、参将、参领、参知政事。

九画:钦差大臣、总兵、总督、显武将军、荣禄大夫、转运使、信武将军、宣奉郎、宣德郎、宣抚使、宣议郎、宣慰使、宣武将军、宣武都尉、宣威将军、建威将军、按察使、给事中、昭信校尉、昭武将军、昭武都尉、昭勇将军、昭毅将军、洗马。

十画:振威将军、秘书郎、郎中、郡王、监察御史、宰相(丞相)、通判、通奉大夫、通议大夫、资政大夫、资善大夫、资德大夫。

十一画:谏议大夫、御史中丞、副将、鸿胪寺卿、鸿胪寺少卿、银青光禄大夫、御史大夫、都指挥使、都指挥佥事、辅国大将军。

十二画:游击、道台、提督、朝列大夫、朝奉大夫、朝散大夫、朝请大夫、朝议大夫、集贤殿侍读学士。

十三画:殿中侍御史、詹事。

十四画:嘉议大夫、骠骑大将军

十六画:儒林郎、儒学教授、翰林学士、翰林院编修。

十八画:镇国将军、镇国大将军。

附:古代科举制度常见名称简表。

【千总】明清两代正六品武官。

【大理寺卿】全国三大司法长官之一,正三品。掌管全国刑狱的最高长官。

【大学士、内阁大学士】“学士”是唐代掌管文学著作的官。如果由宰相兼管“学士”,则宰相就称为“大学士”。宋代,“学士”中资望特别高的人,称为“大学士”。明代,设大学士若干人,替皇帝批答奏章,商承政务,官阶五品。如果兼任尚书、侍郎,则可以加官到一品,成为事实上的宰相,俗称“阁老”。清代的大学士是内阁的主官,官阶为正一品,一般称为“中堂”。

【工部尚书】掌管全国水土工程的大臣,明代正二品,清代从一品。

【工部侍郎】工部副长官,明代从二品,清代正二品。

【广威将军】元明两代正四品武官。

【中奉大夫】宋代正四品文官,元明两代为从二品。

【中散大夫】元明两代正四品文官。

【中宪大夫】元明清三代正四品文官。

【中议大夫】元明两代正四品文官。

【中顺大夫】元明两代正四品文官。

【中书令】唐代中书省的“中书令”、尚书省的“尚书令”与门下省的“寺中”,同称三省长官,共同掌管中央的机要。中书省是决策机构,中书令实际上就是宰相。宋代由中书省与枢密院分管政务、军事。元代废除三省制,中书令是唯一的最高国务长官。明清两代废除中书令的官名。

【中书省左右丞相】元代和明初,设中书省左右丞相(或称国相),是丞相的副职。明洪武十二年以后不再有“丞相”“平章”和“参政”等官名。

【太守】汉代掌管郡务的最高长官。三国以及隋炀帝、唐玄宗时期和五代,改州刺史为郡太守。此后太守已不是正式官名,习惯上仅用作“刺史”或“知府”的别称。明清时期专用以称“知府”,从四品官。

【太尉】秦汉时期,太尉是全国最高军事长官。后来历代也多延用这个官衔,但逐渐变成加官的官衔,没有实权。到了宋徽宗时期,把太尉定为武官的最高一级官阶,其本身并不

代表任何职务,一般用作武官的尊称,而不问其职务的大小。元代以后废除这个名称。

【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简称“三师”、“三少”,原是天子或太子左右最亲近的人。“师”是传授其知识的,“傅”是监督其行动的,“保”是照管其身体的,即分别是负责君主智育、德育、体育的人。隋唐以后,太子的师傅均以别的官衔任命,“三师”、“三少”仅为加官赠官的官衔,没有职事。宋代“三师”是宰相、亲王的加官官衔,“三师”是正一品,“三少”是从一品。明清两代,“三师”为从一品,“三少”是正二品。

【太宰】古代“太宰”为百官之长。宋徽宗时期,改尚书左仆射为太宰,右仆射为少宰。一般通称吏部尚书为太宰。明代为正二品,清代为从一品。

【太常寺卿】掌管宗庙祭祀之事的长官,正三品。

【太常填充少卿】太常寺副长官,正四品。

【太常博士】太常寺掌管祭祀之事的官员,正七品。

【太中大夫】掌管议论的文官,唐宋两代为从四品,元明清三代为从三品。

【太仆寺卿】太仆寺长官,主管传达王命、侍从皇帝出入、车马等职事,正三品。

【太仆寺少卿】太仆寺副长官,正四品。

【公、候、伯、子、男】这是皇帝授封的爵号。“公”是“王”

以下最高爵号。唐宋两代有国公、郡公、开国县公等级别,所食之邑从4000户至3000户不等。明代仅封侯、伯。

【户部尚书】户部的最高长官,主管全国的财政监督、民政事务,明代为正二品官,清代为从一品官。

【户部侍郎】户部的副长官,明代为从二品,清代为正二品。【文林郎】从九品文官,元明清三代为正七品。

【仆射】“仆射”是主任或领班的意思。唐宋两代“仆射”实际上就是宰相。

【左右参政、左右参议】明代清初布政使的下属官员。布政使掌管一省的政务,参政、参议分守各道,并分管粮储、屯田、军务、驿传、水利、抚民等事,一般是正四品。

【龙虎将军】明代正二品武官。

【主簿】主簿是主管文书的意思。中央卿寺中的主簿是正规的事务官,唐代列为从七品,其他官署的主簿为八、九品,县主簿为九品。清代把主簿看做是杂职,并将它裁减。

【礼部尚书】主管朝廷中的礼仪,祭祀、宴餐、贡举的大臣,清代为从一品。

【礼部侍郎】礼部副长官,明代从二品,清代为正二品。【市度使】唐宋两代总管军民两政的地方长官,官阶二至五品不等。元代之后废除这个名称。

【布政使】明清两代一省最高民政机构为布政避。布政使为布政司的主官。从二品,仅次于巡抚一级。为防止专权,明代与清初设左右布政使二人,清康熙年间以后不再分左右。【正奉大夫】元明两代从二品文官。

【刑部尚书】掌管全国司法和刑狱的大臣,明代为正二品,清代为从一品。

【刑部侍郎】刑部副长官,明代从二品,清代为正二品。【光禄大夫】汉代掌管宫廷宿卫及侍从的长官。魏晋以后有其名而无其职。唐宋以后成为官阶的称号,从二品官。元明为从一品,清为正一品,成为文臣最高的官阶。

【同知】府的副职称为同知,如一府的主官称为知府,而府的佐官称为同知。明清时期,各府同知为正五品。

【同平章事】“同平章事”是“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的简称。“平章”是商量处理国事的意思。位高时,“同平章事”相当于宰相的官衔;位低时,官衔也在五品以上。宋中叶以后废除同平章事的名称,元代时用时不用,官位较低。

【吏部尚书】掌管全国官吏的任免考选,是吏部的最高长官。唐宋是正三品,明代是正二品,清代为从一品。通常称为天官、家宰、太宰。

【吏部侍郎】吏部的副长官,明代从二品,清代正二品。【守备】明清两代正五品武官。

【安抚使】朝廷派往边疆重要地区统辖军民的官员。元代各路安抚使是各路的行政长官。明清两代仅在少数民族地区设有此官。官阶一般是正三品,如原来官衔在二品以上,派出

时则称安抚大使。

【州牧】唐宋京畿的地方长官称州牧,正六品官。清代知州已降为与县略相等的地方长官,但文字上仍尊称知州为州牧,与知县并称牧令,正七品。

【巡检】巡检的官名始于宋代,是边疆要地州县的武职指挥官。元明清三代,巡检仅为九品官。

【巡抚】明代凡是文职官员奉命出朝,统称“巡抚”,这官职是临时性的。清代巡抚与总督同为封疆大臣,巡抚品级稍次于总督,为一省的行政长官。巡抚的职责随事随人而施。清代巡抚为从二品。

【观察使】唐代朝廷派遣分赴各道访察州县官史功过及民间疾苦的官员,官阶由原官职而定,从御史中丞至六部尚书不等,大多为二、三品官。到了宋代,观察使与节度使均为荣誉称号。

【把总】清代正七品武官。

【兵部尚书】统管全国军事行政的长官,明代正二品,清代从一品。

【兵部侍郎】兵部副长官,明代从二品,清代正二品。【怀远将军】元代称大将军,明代从三品武官。

【员外郎】“员外”是定额以外添派的人,唐代为六品,明清为从五品。

【刺吏】刺史与都督在名分上分别掌管州府的民政和军政。元代废除刺史的名称。清代刺史往往作为知州的文字称呼。【奉直大夫】元明两代从五品文官。

【奉政大夫】元明清三代正五品文官。

【奉训大夫】元明两代从五品文官。

【定国将军】明代从二品武官。

【定远将军】明代从三品武官。

【明威将军】明代正四品武官。

【武功将军】清代从三品武官。

【武略将军】元明两代从五品武官。

【武略骑尉】清代正三品武官。

【武义将军】元明两代从五品武官。

【武义都尉】清代正三品武官。

【武节将军】元明两代正五品武官。

【武德将军】元明两代正五品初授武官。

【武德骑尉】清代正五品武官。

【武翼都尉】清代从三品武官。

【武显将军】清代正三品武官。

【知州】州的长官,一般是六品或五品。

【知府】宋代知府职略高于知州。清代知府为从四品。【知县】宋代县的最高长官。元代称县尹。明清两代知县为

正七品。

【金紫光禄大夫】唐宋两代正三品文官,元代为从一品,明清两代不设此官衔。

【国公】唐宋元明时期,“王”以下的公爵一级,以古国名称国公,如“鲁国公”等。

【国子监祭酒】古代公卿、大夫的子弟称作“国子”、“国子监祭酒”即国子大学的主官,从四品。

【国子监丞】唐代之后国子监丞均为国子监内部事务官。明清时期监丞职能是学监的性质,正七品官。

【国子监博士】唐代之后,在国子监中分管教学的官员称作国子监博士及助教。

【驸马】“驸”就是“副”的意思。驸马都尉与奉车都尉都是奉陪皇帝乘车的近臣。魏晋以后皇帝的女婿常授以驸马都尉,因此,驸马成为皇帝女婿的专门称号,而不是官职。明代沿用这个名称,清代没有这个称呼。

【尚书令】“尚书”是主管文书的意思。唐宋两代尚书令实际上就是宰相。

【经略安抚使】唐代边疆地区设“经略使者”。“观察使者”还兼经略使。宋代沿边大将都兼“经略”。此后大多以经略安抚使统管军民;明代只称“经略”而不称“经略使”,官阶比总督咯高。清代经略大臣在封疆将帅中居第一位,官阶一般为正二品或从一品。

【枢密使】“枢密”即中枢机密的意思。从唐代开始以宦官掌管枢密,宦官多以枢密使的名义干预朝政。唐昭宗之后改为士人任枢密使,宋代以枢密使为枢密院长官,与中书省的同平章事共同负责军国要政,并逐步由同平章事兼任枢密使。清代军机大臣也往往尊称为枢密,一般为一品官。【县令】唐宋两代县级主官,官阶自从六品至从七品均有。宋代曾同时存在知县和县令的官衔,当时县令稍强于知县。【参将】明代总兵之下设参将分守各地。清代参将是正三品武官,仅次于副将一级。

【参领】清代正三品官,副参领为正四品官。

【参知政事】简称参政,宋元两代是宰相的副职。

九画

【钦差大臣】明代由皇帝亲自派遣,也外办理重大事件的官员称为钦差。清代由皇帝特命并颁授关防的,称为钦差大臣。【总兵】明代总兵官阶无定制。清代正二品武官。

【总督】明清两面三刀代具有节制地方文武官员权力的朝廷命官。明代还有管辖专门事务的总督,如漕运总督等,官阶自正二品至从一品不等。清代以总督为地方最高长官,管辖一省或数省。

【显武将军】元明两代从四品武官。

【荣禄大夫】无明清三代从一品文官。

【转支使】唐代经理江淮米粮、钱币、物资运输的官员。宋代称漕司,明清两代称漕运总督,一般是二品官。

【信武将军】无明两代从四品武官。

【宣奉郎】宋代七品文官。

【宣德郎】唐宋两代正攻品文官,明清两代从六品、正七品文官。

【宣抚使】宋元明清四代镇抚一方的军政长官,官阶由原官衔而定,一般是二、三品。

【宣议郎】唐宋两代从七品文官,明代正七品。

【宣慰使】元明清三代,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世袭的“土司”中,宣慰使是最高的官职,从三品官。

【宣武将军】元明两代从四品武官。

【宣武都尉】清代从四品武官。

【宣威将军】元明两代正四品武官。

【建威将军】明清两代从一品武官。

【按察使】宋清两代掌管一省刑名按劾的长官,正三品。【给事中】朝廷中经手章奏,稽察六部百司的官,正五品。【昭信校尉】元明两代正六品武官。

【昭武将军】元代称大将军,明代正三品武官。

【昭武都尉】清代正四品武官。

【昭勇将军】元代称大将军,明代正三品武官。

【昭毅将军】元代称大将军,明代正三品武官。

【洗马】洗马即前马,也是先驱的意思,是太子的侍从,一般为三品。

十画

【振威将军】清代从一品武官。

【秘书郎】唐代掌管四部书(经、史、子、集)的文官,从六品。

【郎中】在六部中仅次于侍郎的官,是部内各司的主管,正五品。

【郡王】随唐以后,郡王为次于亲王一等的爵名。清代郡王并不取郡名,而是取美名冠之,如顺承郡王等。

【监察御史】监察御史掌管监察百官、巡视郡县、纠正刑狱、肃整朝仪等事务。唐宋两代仅有八品官,明代为正七品,清代为丛五品。

【宰相、丞相】“宰”是主持的意思,“相”是辅佐的意思。我国历史上有“太宰”和“丞相”的名称,而并无“宰相”的官名。但人们习惯上把对君主负责总揽政务的人称为“宰相”。秦代和西汉以相国或丞相为宰相。东汉的司徒等于丞相,真正行使宰相权力的却是尚书令。从魏晋至隋唐,基本上是以中监、中书令、侍中、尚书令、仆射以及重要的将军等执政者为宰相。从唐玄宗开元年间至宋代,以同平章事为宰相。宋神宗时期以尚书左右仆射为宰相。南宋时期又改为左右丞相。元代至明初以丞相、平章政事为宰相。明永乐年间间之后,以内阁大学士为宰相。清雍正年间之后,军机大臣是事实上的宰相,而内阁大学士是名义上的宰相。

【通判】北宋初年设通判之时,职权几乎与知州相同,名为佐官,实际上是与知州共同负责,甚至还是知州、知府的监视者。到了南襟,知州职位较轻,通判职位就更轻了。明代在府以下设通判,定为六品官,实际上与同知没有区别。【通奉大夫】元明清三代从二品散官。

【通议大夫】唐宋两代正四品文官,元明两代为正三品。【资政大夫】元明两代为正二品文官。

【资善大夫】元明两代为正二品文官。

【资德大夫】元明两代为正二品文官。

十一画

【谏议大夫】唐代谏官,分为左右谏议大夫,宋代以后废除这个官名。

【御史中丞】汉代御史大夫之下有御史中丞官职,掌管中央档案及图书馆,处理直达皇帝的一切奏章,监督在外行使巡查权的各部刺史。东汉以后不设御史大夫,而以御史中丞为御史的长官。唐宋两代观察使大多具有御史中丞的职务,一般为正四品官。明代以后不再有御史中丞的名称。清代因巡抚兼右副都御史,因此称巡抚为中丞。

【副将】明清两代副总兵改称为副将,仅次于总兵一级,为人二品武官。

【鸿胪寺卿】“胪”是传的意思,“鸿胪”是大声传颂的意思。唐代鸿胪寺卿既管朝廷的待客,又管司仪。明清两代专管朝廷的朝会仪节,正四品。

【鸿胪寺少卿】鸿胪寺卿的副职,正五品。

【银青光禄大夫】唐宋两代从三品文官。元代为正一品中的最低一级。

【御史大夫】“御史”即君主左右的文书官。唐代“御史大夫”即御史之长,四品官。宋代多缺而不补,元代则虚存其名,明清两代废去这个名称。

【都指挥使】明代各地设卫所,都指挥司是它的常设统帅机

构,都指挥是都指挥司的长官,与布政使、按察使分管地方的军政、民政和刑狱,正二品武官。

【都指挥佥事】都指挥使下属的武官,正三品。

【辅国大将军】唐宋两代正二品武官,明清两代在镇国将军之下设辅国将军。

古代官职大全

我们古代官职大全 我们在阅读古代传记和文学作品中,经常会见到一些文武百官的职位名称,他们有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丞相,也有小小的负责开闭城门的小门候(实际就是现在的负责看大门的门卫),古代官位门类、级别和现在相比,也是挺齐全和有趣的。 1、太守。战国称郡守,汉改太守,为一郡的行政最高长官。秦分三十 六郡,比县大。相当于现在的省辖市市长。 2、刺史。汉武帝分全国为十三州,刺史掌管一州军政大权。相当于省(市)长兼省(市)军(分)区司令员。 3、京兆尹。西汉京畿地方行政长官。相当于北京市市长。 4、太尉。秦至汉均有设置,为全国军政首脑。相当于国防部长。 5、越骑校尉。汉武帝时设置,禁军长官。相当于卫戍区司令员。 6、廷尉。执掌法律、主审要案的大臣。相当于最高法院院长。 7、史部尚书。掌管全国文武官吏考核赏罚。相当于人事部长。 8、光禄大夫。皇帝身边顾问之臣。相当于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委。 9、中书令。掌管皇帝命令发布。相当于“两办”秘书长。 10、尚书令。参议大政,综管政务,百官之长。相当行政院长。 11、车骑大将军。地位尊崇,多加重臣。相当于元帅军衎。 12、行军总管。统领军队出征的主将。相当于前沿总指挥。 13、都察院御史。古代最高监察机构。相当于监察部长。 14、知府。地方行政长官,总管州、县事务。相当于省长(或省辖市长)。 15、知州。地方行政长官。相当于省辖市市长。 16、知县。地方行政长官。相当于县长。 17、通判。府之副职。相当于副省长(或省辖市副市长)。 18、兵马指挥。明清兵马司主官。相当于北京市公安局局长。 19、推官。掌刑名,赞计典。相当于最高法院政策司处长。 20、都事。掌出纳文移。国防部、监察部等部委内设机构局长。 21、给事中。皇帝禁中寄禄官。相当于元首生活或政治秘书。 22、经历。部委所属机构主官。相当于部委二级机构负责人。 23、行人。供差遣出使。相当于外交部工作人员。 24、典宝。协司宝掌玉玺。相当于两办负责印章的副处级干部。 25、县丞。协助县令治理一县之事。相当于副县长。 26、主薄。掌钱粮、户籍。相当于粮食局长或户籍局长。 27、检校。代理官职。秘书级。 28、教授。府掌训导考核学生。相当于省教育厅长。

古代官员品级

古代官员品级 大清官员品级 大清官员等级分“九品十八级”,每等有正从之别,不在十八级以内的叫做未入流,在级别上附于从九品。 正一品: 文职京官:太师、太傅、太保、殿阁大学士 文职外官:无 武职京官:领侍卫内大臣、掌銮仪卫事大臣 武职外官:无 从一品: 文职京官:少师、少傅、少保、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协办大学士、各部院尚书、督察院左右督御史 文职外官:无 武职京官:提督九门步军巡捕五营统领、内大臣 武职外官:将军、都统、提督 正二品: 文职京官: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各部院左右侍郎、内务府总管 文职外官:各省总督 武职京官:左右翼前锋营统领、八旗护军统领、銮仪使 武职外官:副都统、总兵 从二品: 文职京官:内阁学士、翰林院掌院学士 文职外官:巡抚、布政使司布政使

武职京官:散秩大臣 武职外官:副将 正三品: 文职京官:督察院左右督御史、宗人府丞、通政使司通政使、大理寺卿、詹事府詹事、太常寺卿 文职外官:顺天府府尹、奉天府府尹、按察使司按察使 武职京官:一等侍卫、火器营翼长、健锐营翼长、前锋参领、护军参领、骁骑参领、王府长史 武职外官:城守尉、参将、指挥使 从三品: 文职京官:光禄寺卿、太仆寺卿 文职外官:都转盐运使司运使 武职京官:包衣护军参领、包衣骁骑参领、王府一等护卫 武职外官:游击、五旗参领、协领、宣慰使、指挥同知 正四品: 文职京官:通政使司副使、大理寺少卿、詹事府少詹事、太常寺少卿、太仆寺少卿、鸿胪寺卿、督察院六科掌院给事中 京职外官:顺天府丞、奉天府丞、各省守巡道员 武职京官:二等侍卫、云麾使、副护军参领、副前锋参领、副骁骑参领、太仆寺马厂驼厂总管、贝勒府司仪长、侍卫领班 武职外官:防守尉、佐领、都司、指挥佥事、宣慰使司同知 从四品: 文职京官:内阁侍读学士、翰林院侍读学士、翰林院侍讲学士、国子监祭酒 文职外官:知府、土知府、盐运使司运同

古代最常见的四十个官职

古代最常见的四十个官职 人们在阅读古代传记和文学作品中,经常会见到一些文武百官的职位名称,他们有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丞相,也有小小的负责开闭城门的小门候(实际就是现在的负责看大门的门卫),古代官位门类、级别和现在相比,也是挺齐全和有趣的。 这些官职在文学著作中有的有注解,有的则没有。哪么,这些文武官称到底是多大的官,他们与现在的哪些官职基本一致,不妨根据有关材料和自己掌握的情况,列举一下最常看到的40个,便于理解和对照。非专业研究,难免有误。 1、太守。战国称郡守,汉改太守,为一郡的行政最高长官。秦分三十六郡,比县大。相当于现在的省辖市市长。 2、刺史。汉武帝分全国为十三州,刺史掌管一州军政大权。相当于省(市)长兼省(市)军(分)区司令员。 3、京兆尹。西汉京畿地方行政长官。相当于北京市市长。 4、太尉。秦至汉均有设置,为全国军政首脑。相当于国防部长。 5、越骑校尉。汉武帝时设置,禁军长官。相当于卫戍区司令员。 6、廷尉。执掌法律、主审要案的大臣。相当于最高法院院长。 7、吏部尚书。掌管全国文武官吏考核赏罚。相当于人事部长。 8、光禄大夫。皇帝身边顾问之臣。相当于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委。 9、中书令。掌管皇帝命令发布。相当于“两办”秘书长。 10、尚书令。参议大政,综管政务,百官之长。相当行政院长。

11、车骑大将军。地位尊崇,多加重臣。相当于元帅军衎。 12、行军总管。统领军队出征的主将。相当于前沿总指挥。 13、都察院御史。古代最高监察机构。相当于监察部长。 14、知府。地方行政长官,总管州、县事务。相当于省长(或省辖市长)。 15、知州。地方行政长官。相当于省辖市市长。 16、知县。地方行政长官。相当于县长。 17、通判。府之副职。相当于副省长(或省辖市副市长)。 18、兵马指挥。明清兵马司主官。相当于北京市公安局局长。 19、推官。掌刑名,赞计典。相当于最高法院政策司处长。 20、都事。掌出纳文移。国防部、监察部等部委内设机构局长。 21、给事中。皇帝禁中寄禄官。相当于元首生活或政治秘书。 22、经历。部委所属机构主官。相当于部委二级机构负责人。 23、行人。供差遣出使。相当于外交部工作人员。 24、典宝。协司宝掌玉玺。相当于两办负责印章的副处级干部。 25、县丞。协助县令治理一县之事。相当于副县长。 26、主薄。掌钱粮、户籍。相当于粮食局长或户籍局长。 27、检校。代理官职。秘书级。

古代官职一览

尹史卿宰尉令丞 卿士太史左史右史司徒司马司空司寇职方 太师太傅大保少师少傅少保太宰少宰六卿 封人工正相国庶长令尹柱国公主驸马三公 丞相宰相御史太尉九卿太仆廷尉宗正少府 将军冼马大夫博士郎中侍郎中郎议郎令史 尚书六曹合阁仆射侍中内史刺史州牧别驾 主薄郡守太守长史从事督邮县令县尉三老 亭长列侯主事三省行台都督录事护军可汗 六部三馆学士总管元帅留守判官巡检提刑 提辖通判孔目押司大人内阁厂卫太监都司 知府亲王总督巡抚监司州判知县提督总兵 参将散官流内流外贝勒 大良造左丞相右丞相大司徒大司空御史台 大司马郎中令大司农大将军执金吾中郎将 尚书省尚书令结事中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 关内侯中书省中书令门下省秘书省枢密使 员外郎著作郎国子监节度使招讨使都点检 观察使按察使衍圣公大学士宣政院集贤院 军机处翰林院钦天监内务府布政使未入流 税务司资政院咨议局国务院枢密院 三闾大夫御史大夫司隶校尉将作大匠谏议大夫 光禄大夫绣衣直指监察御史同平章事参知政事 翰林学士中书舍人都指挥使钦差大臣牛录额真 参赞大臣总税务司海军衙门 典农中郎将北洋通商大臣南洋通商大臣 今昔对比 太守战国称郡守,汉改太守,为一郡的行政最高长官。秦分三十六郡,比县大。相当于现在的省辖市市长。 刺史汉武帝分全国为十三州,刺史掌管一州军政大权。相当于省(市)长兼省(市)军(分)区司令员。 京兆尹西汉京畿地方行政长官。相当于北京市市长。 太尉秦至宋均有设置,为全国军政首脑。相当于国防部部长。 廷尉执掌法律、主审要案的大臣。相对最高法院院长。 吏部尚书掌管全国文武官吏考核赏罚。相当于组织部部长。 光禄大夫皇帝身边顾问之臣。相当于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委。 中书令掌管皇帝命令发布。相当于“两办”秘书长。

古代官职一览

古代官职一览 尹史卿宰尉令丞 卿士太史左史右史司徒司马司空司寇职方 太师太傅大保少师少傅少保太宰少宰六卿 封人工正相国庶长令尹柱国公主驸马三公 丞相宰相御史太尉九卿太仆廷尉宗正少府 将军冼马大夫博士郎中侍郎中郎议郎令史 尚书六曹合阁仆射侍中内史刺史州牧别驾 主薄郡守太守长史从事督邮县令县尉三老 亭长列侯主事三省行台都督录事护军可汗 六部三馆学士总管元帅留守判官巡检提刑 提辖通判孔目押司大人内阁厂卫太监都司 知府亲王总督巡抚监司州判知县提督总兵 参将散官流内流外贝勒 大良造左丞相右丞相大司徒大司空御史台 大司马郎中令大司农大将军执金吾中郎将 尚书省尚书令结事中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 关内侯中书省中书令门下省秘书省枢密使 员外郎著作郎国子监节度使招讨使都点检 观察使按察使衍圣公大学士宣政院集贤院 军机处翰林院钦天监内务府布政使未入流 税务司资政院咨议局国务院枢密院 三闾大夫御史大夫司隶校尉将作大匠谏议大夫 光禄大夫绣衣直指监察御史同平章事参知政事 翰林学士中书舍人都指挥使钦差大臣牛录额真 参赞大臣总税务司海军衙门 典农中郎将北洋通商大臣南洋通商大臣 今昔对比 太守战国称郡守,汉改太守,为一郡的行政最高长官。秦分三十六郡,比县大。相当于现在的省辖市市长。 刺史汉武帝分全国为十三州,刺史掌管一州军政大权。相当于省(市)长兼省(市)军(分)区司令员。 京兆尹西汉京畿地方行政长官。相当于北京市市长。 太尉秦至宋均有设置,为全国军政首脑。相当于国防部部长。 廷尉执掌法律、主审要案的大臣。相对最高法院院长。 吏部尚书掌管全国文武官吏考核赏罚。相当于组织部部长。

光禄大夫皇帝身边顾问之臣。相当于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委。 中书令掌管皇帝命令发布。相当于“两办”秘书长。 尚书令参议大政,综观政务,百官之长。相当于总理。 车骑大将军地位尊崇,相当于元帅军衔。 都察院御史古代最高的监察机构。相当于监察部长。 知府地方行政长官。相当于省辖市市长。 知州同“知府”。 知县地方行政长官。相当于县长。 通判府之副职。相当于副市长。 县丞协助县令治理一县之事。相当于副县长。 主薄掌钱粮、户籍。相当于粮食局长或户籍局长。 教授府掌训导考核学生。相当于省教育厅厅长。 游击位参将之下,掌率兵防御。负责防御工作的师级军官。 侍郎宿卫侍从皇帝的官员。中央警卫局官员(一说相当于现在的副部长)。 官制简介 主书:战国时魏国为国君保各种文字资料的人员。 御史大夫:秦朝时负责监察百官,代表帝接受百官奏事,管理国家重要图册、典籍,代朝廷起草诏命文书等。西汉时,御史大夫与丞相、太尉合称三公。丞相缺位时,往往由御史大夫递补。晋以后御史大夫不再负责文书工作。 令史:汉代郎以下负责文书工作的官职。分:兰台令史、尚书令史。隋:唐以后,令史变为三省、六部御史台低级事务员的称谓。 宰相:封建时代“宰相为君主之幕僚长。”相当于现在的秘书长。 谏议大夫:西汉时称秘书工作人员的谏大夫。东汉时改称谏议大夫。隋、唐时录属于门下省,职责是侍从和规谏。宋代设谏院,辽金沿置,明代废除。 黄门侍郎:西汉时在宫内内服务的郎官。东汉时黄门侍郎为专职,职责是侍从皇帝,传达诏命。南朝以后黄门侍郎负责掌管机密文件。 左右曹:汉代处理皇帝文书的官职。这种官职不是专职,而是加职。大臣能得到左右曹加官,就能处理皇帝的文书。 译官令九译令:汉代设置的翻译官,负责翻译异国来信之语言。相当于当代的外文秘书。 符宝郎:东汉时掌管天子印玺及符节的官。 御史中丞:汉代御史大夫的下属官员,负责中央馆、图书馆,处理直达君主的一切奏章,监督在外行使巡察权的各部刺史等。汉以后御史中丞为御史的长官,与司隶校尉国为最有权威的督察官。 从事:汉代刺史的佐吏,如别驾、治中、主簿等都为从事。当时各郡国也有从事。 书佐:汉代主管文书的小吏。像功曹书佐、典郡书佐等,负责起草和缮写文书。 尚书:尚书是主管文书的意思。汉代在宫廷中主管文书的官称为尚书。

古代常见个官职一览

人们在阅读古代传记和文学作品中,经常会见到一些文武百官职位的名称,他们有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丞相,也有小小的负责开闭城门的小门候(实际就是现在的门卫),门类和现在相比,也挺齐全和有趣的,只不过过去的官位明确正职较多,只有个别职位有副职,不像现在一个县长,下面一群副县长,甚至还有县长助理。 这些官职在文学着作中有的有注解,有的则没有。哪么,这些文武官称到底是多大的官,他们与现在的哪些官职基本一致,不妨列举一下最常看到的,便于理解和对照。非专业研究,难免有误。 1、太守。战国称郡守,汉改太守,为一郡的行政最高长官。秦分三十六郡,比县大。相当于现在的省辖市市长。 2、刺史。汉武帝分全国为十三州,刺史掌管一州军政大权。相当于省(市)长兼省(市)军区司令员。 3、京兆尹。西汉京畿地方行政长官。相当于北京市市长。 4、太尉。秦至汉均有设置,为全国军政首脑。相当于国防部长。 5、越骑校尉。汉武帝时设置,禁军长官。相当于卫戍区司令员。 6、廷尉。执掌法律、主审要案的大臣。相当于最高法院院长。 7、史部尚书。掌管全国文武官吏考核赏罚。相当于人事部长。 8、光禄大夫。皇帝身边顾问之臣。相当于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委。 9、中书令。掌管皇帝命令发布。相当于“两办”秘书长。 10、尚书令。参议大政,综管政务,百官之长。相当行政院长。 11、车骑大将军。地位尊崇,多加重臣。相当于元帅军衎。 12、行军总管。统领军队出征的主将。相当于前沿总指挥。 13、都察院御史。古代最高监察机构。相当于监察部长。 14、知府。地方行政长官,总管州、县事务。相当于省长。 15、知州。地方行政长官。相当于省辖市市长。 16、知县。地方行政长官。相当于县长。 17、通判。府之副职。相当于副省长。 18、兵马指挥。明清兵马司主官。相当于北京市公安局局长。 19、推官。掌刑名,赞计典。相当于最高法院政策司处长。 20、都事。掌出纳文移。国防部、监察部等部委内设机构局长。 21、给事中。皇帝禁中寄禄官。相当于元首生活或政治秘书。 22、经历。部委所属机构主官。相当于部委二级机构负责人。 23、行人。供差遣出使。相当于外交部工作人员。 24、典宝。协司宝掌玉玺。相当于两办负责印章的副处级干部。 25、县丞。协助县令治理一县之事。相当于副县长。 26、主薄。掌钱粮、户籍。相当于粮食局长或户籍局长。 27、检校。代理官职。秘书级。 28、教授。府掌训导考核学生。相当于省教育厅长。 29、教谕。县掌教学。县教育局长。 30、训导。掌协助同级学官教育所属生员。相当于教育厅局副职。 31、税课大使。掌县税务事务。相当于税务局长。 32、吏目。州之属官,掌刑狱及官属事务。市政府副处级干部。 33、总镇。镇守地方的高级武官。相当于大军区司令员。 34、参将。镇守地方的统兵官,分守各路。大军区所属各军军长。 35、游击。位参将之下,掌率兵防御。负责防御工作的师级军官。

古代官员的等级与职务之--古代官员的品级勋官和散官

古代官员的等级与职务之--古代官员的品级、勋官和散官 一、官员的品级 古代官员的等级主要是指官员品级,是区分官员等级的标志即九品正从十八级,从正一品到从九品。 秦汉以前主要以官员俸禄作为官员的等级,最高一级是万石,以下依次是中二千石,真二干石,二千石,比二干石,千石,比千石,八百石,比八百石,六百石,五百石,四百石,比四百石,三百石,比三百石,二百石,比二百石,百石,比百石,斗食俸。品级始于三国曹魏末年的九品官品。北魏孝文帝进而分为正、从、下三十级,北周改为九命九秩,隋唐时九品十八级正式形成。 二、勋官 勋官主要用于奖赏有功人员所定的称号,有品级而无职掌,是一种武官官制。源于南北朝时期西魏之柱国。北周时本以奖励有功的战士,后渐及朝官。隋置上柱国与柱国以酬军功勤劳,皆无职掌,凡十一等。初名散官,至唐始别称为勋官。历代相沿,大体同唐,品级或有小异。元无武骑尉。明无上柱国而有左、右柱国,另有文勋官左右柱国、柱国、正治上卿、正治卿、资治卿、资治少尹、赞治尹、赞治少尹、修正庶尹、协正庶尹十一阶,清代废止。清代则取消了勋官,改设轻车都尉,骑都尉,云骑尉,恩骑尉等世职。

唐朝,凡有军功的,授以勋官。勋官最高一阶称为“上柱国”,正二品,需要经“十二转”才能达到。《木兰辞》里“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的“十二转”就是说:花木兰立了最大的军功。最低一阶为“武骑尉”,等于从七品,只需一转。“转”是授予勋官时用来衡量功绩的单位。 凡以军功授勋的,战场上或战后由随军的书记员记录战前的情况,战争的过程和胜负的结果,同时要记录每个官、兵杀死或俘虏敌人的数字,上报到尚书省吏部。吏部的司勋郎中反复审查,验证为实,然后拟定官阶,奏上皇帝,等待授官。以战前的条件分:以少击多为“上阵”;兵数(包括战士人数和装备)相当为“中阵”,以多击少为“下阵”。按战争的结果分:杀死或俘虏敌人的百分之四十,为“上获”;杀死或俘虏敌人的百分之二十,为“中获”;杀死或俘虏敌人的百分之十,为“下获”。 按照战前的条件和战争的结果,综合起来,拟定“转”数。上阵、上获为五转;上阵、中获为四转;上阵下获为三转,以下递减类推。 勋官没有职务,不管事,仅仅加官而已。勋官要入仕参政,则依照门资、出身的规定。 五代授勋颇滥,初叙勋即授柱国。北宋沿唐之勋级,淳化三年定文臣京官、幕职州县官始授武骑尉,朝官始授骑都尉。

古代文化常识一古代官职

古代文化常识一古代官 职 TTA standardization office【TTA 5AB- TTAK 08- TTA 2C】

古代文化常识之一——古代官职 姓名:班级: 【官职的任免升降】“三省六部”制出现以后,官员的升迁任免由掌管。官职的任免升降常用以下词语: 1.表授予官职的词语 征:由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充任官职。如:公车特征拜郎中。(《张衡传》) 辟:由,然后向上荐举,任以官职。如:连辟公府不就。(《张衡传》) 荐、举:由向中央举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如: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陈情表》) 拜:。如:拜相如为上大夫。(《廉颇蔺相如列传》) 选:通过或选拔任以官职。如:延佑、至治间……选丞相东曹掾。 除:,。如: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指南录〉后序》) 授:、。如:泰定初,恩授东平路儒学教授。(《元史·贾鲁传》) 赏:特意赐给官衔或爵位。如:八月初一,上召见袁世凯,特赏侍郎。《谭嗣同》 2.表罢免官职的词语 罢:,。如:窦太后大怒,乃罢逐赵绾、王臧等。《魏其武安侯列传》 黜:。如:有罪得以黜,有能得以赏。(《封建论》) 免:。如:免官削爵。(《汉书·贡禹传》) 夺:。如:使者遂逮守,胁服夺其官。(《书博鸡者事》) 3.表提升官职的词语 升:。如:升(鲁)台都事。(《元史·贾鲁传》) 擢:在提拔。如:擢为后将军。(《汉书·赵充国传》) 拔:提升的人。如:山涛(人名)作冀州(长官),甄拔三十余人。(《与韩荆州书》) 迁:一般指。如: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贾谊传》) 陟:。如:陟罚臧否,不宜异同。(《出师表》) 4.表降低官职的词语

古代宫廷职位表

古代宫廷职位表 妃嫔等级: (括号里的数字代表最多人数) 所有人都要给太后,太妃和太嫔请安,即便品级很高。 正超品:太后(前朝皇后)(统领后宫,有权利册封升降所有妃嫔) 从超品:太妃(前朝娘娘)(有权利册封升降所有小主)(不限) 庶超品:太嫔(前朝小主)(无册封升降妃嫔权利)(不限) 正超品:皇后/正宫娘娘(统领后宫,有权利册封升降所有除侧皇后以外的妃嫔) 从超品:侧皇后/东宫娘娘/西宫娘娘(统领东六宫或西六宫,有权利册封升降所有除皇妃和侧皇妃的妃嫔) 正一品:皇妃(1)(有权利册封升降所有正四品以下妃嫔) 从一品:侧皇妃(2)(有权利册封升降所有从四品以下妃嫔) 庶一品:夫人(4)(有权利册封升降所有庶四品以下妃嫔) 正二品:贵妃(2)(有权利册封升降所有正六品以下妃嫔) 从二品:妃(4)(有权利册封升降所有从六品以下妃嫔) 庶二品:侧妃(8)(有权利册封升降所有庶六品以下妃嫔) 正三品:昭仪,昭媛,昭容,淑仪,淑媛,淑容,修仪,修媛,修容(昭仪为首)(昭仪1名,其余各2名)(有权利册封升降所有正八品以下妃嫔) 从三品:贵嫔(4)(有权利册封升降所有从八品以下妃嫔) 庶三品:贵姬(8)(有权利册封升降所有庶八品以下妃嫔) 正四品:婕妤(2) 从四品:容华(4) 庶四品:嫔(8) 正五品:婉仪,婉媛,婉容,充仪,充媛,充容(婉仪为首)(婉仪1名,其余各2名) 从五品:顺仪,德仪,佩仪,芬仪,芳仪(顺仪为首)(顺仪1名,其余各2名) 庶五品:小仪,小媛,良娣,良媛(小仪为首)(小仪1名,其余各4名) 正六品:姬(8) 从六品:贵人(16) 庶六品:才人,美人,淑人(等大)(32) 正七品:良人,丽人,佳人(等大)(32) 从七品:常在(64) 庶七品:宝林(64) 正八品:选侍(不限) 从八品:舞涓(不限) 庶八品:答应(不限) 正九品:御女,采女(等大)(不限) 从九品:更衣,充衣,华衣(等大)(不限)

高考语文古代文化常识题:官职制度(最新)

高考语文古代文化常识题:官职制度 判断下列相关内容的解说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1.古代帝王把帝位让给贤能的人称为禅让,是原始社会末期部落首领的选举制度。(√) 2.我国古代常取爵名封赐大臣,分别为“公、侯、伯、子、男”五等,一直沿用到清代。(√) 3.三省六部:三省为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六部:吏部、 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各部长官称尚书。六部制从隋唐开始实行,一直延续到清末。(√) [拓展] 隋唐时,三省同为最高政务机构,一般中书省管决策,门下省管审议,尚书省管执行。中书省长官称中书令,门下省长官称侍中,尚书省长官称尚书令。尚书省下辖六部,吏部(管官吏的任免与考核等)、户部(管土地户口、赋税、财政等)、礼部(管典礼、科举、学校等)、兵部(管军事)、刑部(管司法刑狱)、工部(管工程营造、屯田水利等),各部副职称侍郎。 4.(2020·全国卷Ⅱ)吏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文官任免、考核、升降、调动等,长官为吏部尚书。(√) 5.(2020·全国卷Ⅲ)礼部为六部之一,掌管礼仪、祭祀、土地、户籍等职事,部长官称为礼部尚书。(×) [拓展] “礼部”,在明代有尚书一人,左、右侍郎各一人,下设四司,分别为:仪制清吏司,掌嘉礼、军礼及管理学务、科举考试事;祠祭清吏司,掌吉礼、凶礼事务;主客清吏司,掌宾礼及接待外宾事务;精膳清吏司,掌筵飨等事务。 6.(2015·全国卷Ⅰ)兵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全国武官选用和兵籍、军械、军令等事宜。(√) 7.“举孝廉”是古代一种自下而上的选官制度,即中央和地方一定级别的官吏根据考察情况,将未有官职的士人推荐给中央政府。(√) 8.“征辟”是古代一种自下而上的选官制度。被征辟者经过试用,确有能力,就正式授予官职。(×) [拓展] “征辟”是自上而下的选官制度。一般由皇帝派人去聘任特别有名望的人叫作征召,三公以下召举布衣入仕叫作辟除,合称为“征辟”,为汉代选

古代官员等级

清分九品,每品有正、从之分,共十八级。 正一品——(文)太师、太傅、太保、大学士。(武)领侍卫内大臣。 从一品——(文)少师、少傅、少保、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各总督、各部院尚书、都察院右都御史、左都御史。(武)将军、都统、提督。 正二品——(文)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各省总督、各部院左、右侍郎。(武)副都统,总兵。 从二品——(文)各省巡抚、内阁学士、翰林院掌院学士、各省布政使。(武)副将。 正三品——(文)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左副都御史、通政司通政使、大理寺卿、詹事府詹事、太常寺卿、顺天府府尹、奉天府府尹、各省按察使。(武)参将。 从三品——(文)光禄寺卿、太仆寺卿、各省盐运使。(武)游击。 正四品——(文)通政司副使、大理寺少卿、詹事府少詹事、太常寺少卿、鸿胪寺卿、太仆寺少卿、各省道员。(武)都司。 从四品——(文)翰林院侍读学士、侍讲学士、国子监祭酒、内阁侍读学士、各省知府。(武)城门领 正五品——(文)左右春坊左右庶子、光禄寺少卿、钦天监监正、六科给事中、各部院郎中、各府同知、直隶州知州。(武)守备。 从五品——(文)鸿胪寺少卿、各道监察御史、翰林院侍读、各部员外郎、各省知州。(武)守御所千总。 正六品——(文)国子监司业、内阁侍读、左右春坊左右中允、各部院主事、京府通判、京县知县、各省通判。(武)门千总、营千总。 从六品——(文)左右春坊左右赞善、翰林院修撰、光禄寺署正、直隶州州同、州同。(武)部千总。 正七品——(文)翰林院编修、各部院七品笔帖式、顺天府学教授、训导,京县县丞外县县长、各府学教授。(武)把总。 从七品——(文)翰林院检讨、中书科中书、内阁中书、国子监博士、直隶州州判、州判。(武)盛京游牧副尉。

中国古代官职名称

中国古代官职名称 古代官职的情况,涉及官署名、官名、官员的职掌等方面。各朝代的情况,也不尽相同。大体可分为中央官职和地方官职两大类。 中央官职 秦设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组成中枢机构。丞相管行政、太尉管军事、御史大夫管监察和秘书工作。汉朝大体上沿袭秦制称为三公,下设九卿,分管各方面政务,后世又演变为三省六部制。三省为中书省(决策)、门下省(审议)、尚书省(执行),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宋代中书省职权扩大,同枢密院分掌文武大权,门下、尚书省遂废。明代内阁为最高政务机构,内阁大臣称为辅臣,首席称首辅(即宰相)。清代有军机处,王、公、尚书等为军机大臣,掌握政府大权。 六部,是指“吏部,管官吏任免、考核、升降等事;户部,管土地户口、赋税财政等事;礼部,管典礼、科学、学校等事;兵部,管军事;刑部,管司法刑狱;工部,管工程营造、屯田水利等事”。各部长官为尚书,副职为侍郎。下设郎中,副职称员外郎,下属官员有主事等。 寺即官署。九寺即九卿之官署。汉以太常、光禄勋、卫尉、太仆、廷尉、大鸿胪、宗正、大司农、少府谓之九寺大卿。历代略有变动,迄于清皆因之。 (1)光禄寺:掌宫廷宿卫及侍从,北齐以后掌膳食帐幕,唐以后始专司膳。 (2)太仆寺:掌舆马畜牧之事,北齐始曰太仆寺,清光绪改革官制时并入陆军部。 (3)太常寺:秦署奉常,汉改太常,掌宗庙礼仪,至北齐始有太常寺,清末废。 (4)宗正寺:明清为宗人府,掌天子宗族事。 (5)大理寺:掌刑狱案件审理,秦汉为廷尉,北齐为大理寺,历代因之,清为大理院。 (6)卫尉寺:掌门卫屯兵,北齐改为卫尉寺,隋改为军器仪仗、帐幕之类,明废,清有銮仪卫。 (7)鸿胪寺:秦曰典客,汉改大鸿胪,掌赞导相礼。鸿,声也,胪,传也,传声赞导,故曰鸿胪。至北齐曰鸿胪寺,清未废。

古代官职一览

古代官职一览

古代官职一览 尹史卿宰尉令丞 卿士太史左史右史司徒司马司空司寇职方 太师太傅大保少师少傅少保太宰少宰六卿 封人工正相国庶长令尹柱国公主驸马三公 丞相宰相御史太尉九卿太仆廷尉宗正少府 将军冼马大夫博士郎中侍郎中郎议郎令史 尚书六曹合阁仆射侍中内史刺史州牧别驾 主薄郡守太守长史从事督邮县令县尉三老 亭长列侯主事三省行台都督录事护军可汗 六部三馆学士总管元帅留守判官巡检提刑 提辖通判孔目押司大人内阁厂卫太监都司

知府亲王总督巡抚监司州判知县提督总兵 参将散官流内流外贝勒 大良造左丞相右丞相大司徒大司空御史台 大司马郎中令大司农大将军执金吾中郎将 尚书省尚书令结事中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 关内侯中书省中书令门下省秘书省枢密使 员外郎著作郎国子监节度使招讨使都点检 观察使按察使衍圣公大学士宣政院集贤院 军机处翰林院钦天监内务府布政使未入流 税务司资政院咨议局国务院枢密院三闾大夫御史大夫司隶校尉将作大匠谏议大夫 光禄大夫绣衣直指监察御史同平章事参知政事

翰林学士中书舍人都指挥使钦差大臣牛录额真 参赞大臣总税务司海军衙门 典农中郎将北洋通商大臣南洋通商大臣 今昔对比 太守战国称郡守,汉改太守,为一郡的行政最高长官。秦分三十六郡,比县大。相当于现在的省辖市市长。 刺史汉武帝分全国为十三州,刺史掌管一州军政大权。相当于省(市)长兼省(市)军(分)区司令员。 京兆尹西汉京畿地方行政长官。相当于北京市市长。 太尉秦至宋均有设置,为全国军政首脑。相当于国防部部长。 廷尉执掌法律、主审要案的大臣。相对最高法院院长。 吏部尚书掌管全国文武官吏考核赏罚。相当于组织部部长。 光禄大夫皇帝身边顾问之臣。相当于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委。

古代主要官衔简介

古代主要官衔简介 中国历史悠久,立官设守,肇始于夏商周,至秦朝建立中内集权的统一国家时已初具体制。尔后历朝沿袭并发展,官职有所增减,同一官衔的品级也有所差异,有的官职名称也有不同。本文仅侧重于宋元明清,特别是明清两朝的(七品以上)官衔举要简介。为方便读者查检,所选官衔均按首字笔画的顺次排列,有官衔条目笔画序检表。 (注:明代官阶分为九品,每品里又有正、从之分,总共是“九品十八级”。以下以官衔中的第一个字行画为序,谨供参阅)。

目录 三画:千总、大理寺卿、大学士(内阁大学士)、工部尚书、工部侍郎、广威将军。 四画:中奉大夫、中散大夫、中宪大夫、中议大夫、中顺大夫、中书令、中书省左右丞相、太守、太尉、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太宰、太常寺卿、太常填充少卿、太常博士、太中大夫、太仆寺卿、太仆寺少卿、公(候、伯、子、男)户部尚书、户部侍郎、文林郎、仆射。 五画:左右参政(左右参议)、龙虎将军、主簿、礼部尚书、礼部侍郎、市度使、布政使、正奉大夫、正议大夫。 六画:刑部尚书、刑部侍郎、光禄大夫、同知、同平章事、吏部尚书、吏部侍郎、守备、安抚使、州牧、巡按、巡检、巡抚、观察使。 七画:把总、兵部尚书、兵部侍郎、怀远将军、员外郎。八画:刺吏、奉直大夫、奉政大夫、奉训大夫、定国将军、定远将军、明威将军、武功将军、武略将军、武略骑尉、武义将军、武义都尉、武节将军、武德将军、武德骑尉、武翼都尉、武显将军、知州、知府、知县、金紫光禄大夫、国公、国子监祭酒、国子监丞、国子监博士、驸马、尚书令、经略安抚使、枢密使、县令、参将、参领、参知政事。

九画:钦差大臣、总兵、总督、显武将军、荣禄大夫、转运使、信武将军、宣奉郎、宣德郎、宣抚使、宣议郎、宣慰使、宣武将军、宣武都尉、宣威将军、建威将军、按察使、给事中、昭信校尉、昭武将军、昭武都尉、昭勇将军、昭毅将军、洗马。 十画:振威将军、秘书郎、郎中、郡王、监察御史、宰相(丞相)、通判、通奉大夫、通议大夫、资政大夫、资善大夫、资德大夫。 十一画:谏议大夫、御史中丞、副将、鸿胪寺卿、鸿胪寺少卿、银青光禄大夫、御史大夫、都指挥使、都指挥佥事、辅国大将军。 十二画:游击、道台、提督、朝列大夫、朝奉大夫、朝散大夫、朝请大夫、朝议大夫、集贤殿侍读学士。 十三画:殿中侍御史、詹事。 十四画:嘉议大夫、骠骑大将军 十六画:儒林郎、儒学教授、翰林学士、翰林院编修。 十八画:镇国将军、镇国大将军。 附:古代科举制度常见名称简表。

古代官位等级与现代官职比较

古代官位等级与现代官职比较 正一品:【正国级】 文职京官:太师、太傅、太保、【荣誉官职,相当于人大、政协之类的】殿阁大学士【政治局常委】 文职外官:无 武职京官:领侍卫内大臣【北京军区司令】、掌銮仪卫事大臣【中央机关事物局、安全局长】武职外官:无从一品:【正国级减】 文职京官:少师、少傅、少保、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荣誉官职,相当于人大、政协之类的副职】协办大学士【政治局委员】、各部院尚书【副总理兼部长】、督察院左右督御史【中纪委书记兼最高监察长】文职外官:无 武职京官:提督九门步军巡捕五营统领【北京卫戍区司令兼北京市公安局长】、内大臣 武职外官:将军【八旗军大军区司令】、都统【八旗军首都及陪都军区司令】、提督【绿营军区司令】 正二品:【副国级】 文职京官: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荣誉称号,相当于总工会主席】、各部院左右侍郎【国务委员兼副部长】、内务府总管【中央办公厅主任】 文职外官:各省总督【大区书记,如以前的东北局、华北局等】 武职京官:左右翼前锋营统领【中央警备团司令】、八旗护军统领、銮仪使【中央仪仗队】武职外官:副都统、总兵【绿营集团军司令】从二品:【部级】文职京官:内阁学士【国务委员】、翰林院掌院学士【社科院院长】文职外官:巡抚【省委书记】、布政使司布政使【省长】武职京官:散秩大臣武职外官:副将 正三品:【副部级】 文职京官:督察院左右督御史【中纪委副书记】、宗人府丞、通政使司通政使【信访办主任】、大理寺卿【最高法院院长】、詹事府詹事、太常寺卿文职外官:顺天府府尹【北京市长】、奉天府府尹【直辖市长】、按察使司按察使【省纪委书记】 武职京官:一等侍卫、火器营翼长、健锐营翼长、前锋参领、护军参领、骁骑参领、王府长史【军级军队领导】武职外官:城守尉、参将、指挥使从三品:【副部级减】文职京官:光禄寺卿、太仆寺卿文职外官:都转盐运使司运使武职京官:包衣护军参领、包衣骁骑参领、王府一等护卫武职外官:游击、五旗参领、协领、宣慰使、指挥同知 正四品:【厅级加】 文职京官:通政使司副使【中央信访办副主任】、大理寺少卿【最高法院副院长】、詹事府少詹事、太常寺少卿、太仆寺少卿、鸿胪寺卿【外交部长】、督察院六科掌院给事中京职外官:顺天府丞【北京市副市长】、奉天府丞【直辖市副市长】、各省守巡道员【地委专区书记】、武职京官:二等侍卫、云麾使、副护军参领、副前锋参领、副骁骑参领、太仆寺马厂驼厂总管、贝勒府司仪长、侍卫领班武职外官:防守尉、佐领、都司、指挥佥事、宣慰使司同知从四品:【厅级】文职京官:内阁侍读学士、翰林院侍读学士、翰林院侍讲学士、国子监祭酒【中央党校校长】文职外官:知府【市委书记】、土知府【自治市市委书记】、盐运使司运同武职京官:城门领、包衣副护军参领、包衣副骁骑参领、包衣佐领、四品典仪、二等护卫武职外官:宣抚使、宣慰使司副使 正五品:【厅级减】文职京官:左右春坊庶子、通政司参议、光禄寺少卿、给事中、宗人府理事官、各部郎中【各部司长】、太医院院使【首长医院院长】文职外官:同知、土同知、直隶州知州武职京官:三等侍卫、治仪正、步军副尉、步军校、监守信礮官、

(完整版)古代官职变迁的词语

一、表“授官、做官”的词语 1.辟: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荐举,任以官职。如①《晋书·谢安传》:初辟司徒府,除佐著作郎。②《宋史·辛弃疾传》:辟江东安抚司参议官,留守叶衡雅重之。 2.除:任命,授职(一般指免去旧职授予新职)。 如①李密《陈情表》:寻蒙国恩,除臣冼马。②文天祥《指南录后序》: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③《南史·虞愿传》:除太常丞,尚书祠部郎,通直散骑侍郎。 3.察:考察后予以推荐、选举。如《三国志·吴主传》:郡察孝廉,州举茂才。 4.荐:由地方政府向中央推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 ①《宋史·侯可传》:韩琦镇长安,荐知泾阳县。②《汉书·平帝纪》:诸有藏及内恶未发而荐举者。③《谭嗣同》:公以学士徐公致荐,被征。 5.举:由地方政府向中央推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

如①《左传·宣三十年》:举不失德,赏不失劳。②《文选·陈情表》: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③范晔《后汉书·张衡传》: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④《左传?襄公三年》:举其偏,不为党。 6.授:授予官职。如①《汉书·翟方进传》:遣使者持黄金印,赫发继,朱轮车,即军中拜授。②《宋史·辛弃疾传》:召见,嘉纳之,授承务郎、天平节度掌书记。 7.选:通过推荐或科举选拔任以官职。 如《史记·李将军列传》:李陵既壮,选为建章监,监诸骑。8.起:重新启用,任以官职。 如①《元史·贾鲁传》:鲁居丧服阕,起为太医院都事。②《战国策》:起樗里子于国。 9.复:恢复原职务。如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后汉书·张衡传》 10.征:由朝廷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充任官职。征召,特指君招臣。

如①《后汉书·王涣列传》:岁余,征拜侍御史。②范晔《后汉书·张衡传》: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③梁启超《谭嗣同传》:君以学士徐公致靖荐,被征。 11.仕:做官。如《论语·子张》:学而优则仕。 12.仕宦:做官,任官职。如《孔雀东南飞》:汝是大家子,仕宦于台阁。 13.仕进:进身为官。如《晋书·许迈传》:迈少恬静,不慕仕进。14.任:担负、担任。如《史记?蒙恬传》:恬任外事,而毅常为内谋。 二、表“调动、补任”的词语。 1.改:改任官职。如《宋史·范仲淹传》:(范仲淹)改集庆军节度推官,始还姓,更其名。 2.调、徙、转:调动官职(特定语境下可以表示升职或降职)。如①《史记·袁盎晁错列传》:调为陇西都尉。②《史记·淮阴侯列

[高考干货]古代常见40个官职一览

* 1 古代常?40 个官职?览表 ?们在阅读古代传记和?学作品中,经常会?到?些?武百官职位的名称, 他们有??之下万?之上的丞相,也有??的负责开闭城?的??候(实际就是 现在的?卫),?类和现在相?,也挺?全和有趣的,只不过过去的官位明确正 职较多,只有个别职位有副职,不像现在?个县?,下??群副县?,甚?还有 县?助理. 这些官职在?学著作中有的有註解,有的则没有.哪么,这些?武官称到 底是多?的官,他们与现在的哪些官职基本?致,不妨列举?下最常看到的,便 于理解和对照.?专业研究,难免有误. 1、太守.战国称郡守,汉改太守,为?郡的?政最??官.秦分三?六郡,? 县?.相当于现在的省辖市市?.

2、刺史.汉武帝分全国为?三州,刺史掌管?州军政?权.相当于省(市)?兼省(市)军区司令员. 3、京兆尹.?汉京畿地??政?官.相当于北京市市?. 4、太尉.秦?汉均有设置,为全国军政?脑.相当于国防部?. 5、越骑校尉.汉武帝时设置,禁军?官.相当于卫戍区司令员. 6、廷尉.执掌法律、主审要案的??.相当于最?法院院?. 7、史部尚书.掌管全国?武官吏考核赏罚.相当于?事部?. 8、光禄?夫.皇帝身边顾问之?.相当于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委. 9、中书令.掌管皇帝命令发布.相当于“两办”秘书? . 10、尚书令.参议?政,综管政务,百官之?.相当?政院?. 11、?骑?将军.地位尊崇,多加重?.相当于元帅军衎. 12、?军总管.统领军队出征的主将.相当于前沿总指挥. 13、都察院御史.古代最?监察机构.相当于监察部?. 14、知府.地??政?官,总管州、县事务.相当于省?.

古今官职对比完整版

古今官职对比 一品大员,总督,巡抚相当于现在什么官 现在古装电视剧越来越多,形形色色的古代官员粉末登场,什么一品大员,七品知县,总督,巡抚熙里哗啦全都出来了,很多人也许会有疑问:这些官到底有多大?掌握的权力有多少?和现在比,又相当于什么官呢?我们的县长,市长在古代能够算几品官? 为了解答朋友们的这些疑问,我专门搜寻了一下清朝这些官吏的职权,并与现在的官员职权进行比较,得到了一些结果.最近从网络上又很欣喜地找到了与我的目的相同的文章,与我的推测大致吻合,下面我把该文章与我个人的总结合并在一起,提供给大家,供大家参考. 但首先要提请注意,古今官职对比只是近似等于,一般而言,古代的官职要比同等级的现在的官职权力更广,更大。毕竟古代的官员人数很少呀,例如前文中我曾经计算过,明朝的官吏总数只有2万多人。一个县的官员只有县令1人,县丞1人,主簿1人和典史1人,总共4个吃皇粮的。而现在呢?县长,副县长,各局局长,法院正负院长,检察院正负院长等等,而且每一个“长”之上还有一个“党委书记”,再加上乡长,镇长,党委书记,林林总总,怎么也有个100人以上吧,整整多了25倍!我国现有2000多个县,这样算起来,光到县这一级别就至少要有当官的20万以上。人一多,分的权力自然就少了。当然我不是说人多就是坏事,只是想说明古代同等职位的官员的权力更大。 闲言少叙,下面介绍一下古代(清代)各种官职相当于现在的职务: 清沿袭明制,大致分省、府、县三级。 在省一级,总督掌管数省军政大权,巡抚统摄一省事务。这两个官职现在没有相应的地方官。现在的省长在清代应叫布政史,与它平齐的是按察史,相当于现在省检察院院长。另外古代对教育很重视,现在的省教育厅厅长(学督)与省军区司令员(提督)都是和巡抚一样级别的官员,只是提督只管军队,学督(提督学政)只管学校与科举考试,其权力不能与总督、巡抚相比的。 省以下有道的设置,道为监察区性质,不算正式行政区。还有一些道不属布政、按察二司的管辖,如海关道、管河道、督粮道、盐法道等。在行政区划上,省以下为府,设知府、同知、通判等官。府以下为县,设知县、县丞、主簿等官。在少数民族地区则设专门机构管理,即土司,一般分为两种:一种由军事部门管辖,如宣慰司、宣抚司、安抚司、招讨司、长官司等,长官为宣慰使、宣抚使、安抚使等;另一种是由行政部门管辖,也设府、县等,官员称土知府、土知县,

古代文化常识一古代官职

古代文化常识之一古代官职 姓名: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 【官职的任免升降】“三省六部”制出现以后,官员的升迁任免由_____________ 掌管。官职的任免升降常用以下词语: 1.表授予官职的词语 征:由___________ 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充任官职。如:公车特征拜郎中。(《张衡传》) 辟: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然后向上荐举,任以官职。如:连辟公府不就。(《张衡传》) 荐、举:由_________________ 向中央举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如: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陈情表》) 拜:________________ 。如:拜相如为上大夫。(《廉颇蔺相如列传》) 选:通过___________ 或__________ 选拔任以官职。如:延佑、至治间……选丞相东曹掾。 除:__________ ,________ 。如: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指南录〉后序》) 授: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如:泰定初,恩授东平路儒学教授。(《元史贾鲁传》) 赏:_____________ 特意赐给官衔或爵位。女口:八月初一,上召见袁世凯,特赏侍郎。《谭嗣同》 2.表罢免官职的词语 罢: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女口:窦太后大怒,乃罢逐赵绾、王臧等。《魏其武安侯列传》黜:____________ 。如:有罪得以黜,有能得以赏。(《封建论》) 免:______ 。如:免官削爵。(《汉书贡禹传》) 夺:____________ 。如:使者遂逮守,胁服夺其官。(《书博鸡者事》) 3.表提升官职的词语 升: ___________ 。如:升(鲁)台都事。(《元史贾鲁传》) 擢:在_____________ 提拔。如:擢为后将军。(《汉书赵充国传》) 拔:提升______________ 的人。如:山涛(人名)作冀州(长官),甄拔三十余人。(《与韩荆州书》)迁:一般指__________ 。如: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贾谊传》) 陟:__________ 。如:陟罚臧否,不宜异同。(《出师表》)

中国古代官职名称汇总解译

中国古代官职名称汇总解译 古代官职名称汇总解译 尹——官名,商代西周辅弼官。 巫——官名,商代掌管占卜、祭祀;后来亦作医官。 卿——官名,属于朝廷执政官秦汉两代有九卿即太常、光禄勋、卫尉、廷尉、太仆、大鸿胪、宗正、大司农、少府。 史——官名,商代设置的官职,管宗教、占卜、祭祀等史官。 卜——官名,商代设置,掌管占卜吉凶、主持祭祀,朝中官。 射——官名,商代设置掌管部分军事常督领族众守边或征伐。 太师——官名,司职略有不同是辅佐国君的官;历代沿袭以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皆为中央参与朝政辅君之官。 太保——官名,西周辅佐国君的文职官员历代沿用。 三事——官名,亦称'三事大夫’,'常伯大夫、常任大夫准大夫合称’。常伯为管民事之官,时称牧民之官,故称牧。常任替朝廷选官之官。故称任人。准夫为执常司法之官亦称准人。后也有说三事为三司即司徒、司马、司空。 六太——官名:太宰、太宗、太士、太史、太祝、太卜。 太宰——官名。西州设立管理王室的财产和奴隶的官。 太宗——官名。西周设立官理贵族事务的官;又称作大(TAI)宗。 太士——官名。西周管理司法的官。 太史——西周管理君王册命祭奠的官。

太祝——官名。管理祈祷祭祀天神的官。 太卜——官名。西周设置为卜之官员之长。 司徒——官名。管理土地和耕作的官员。 司空——官名。掌管工程和百姓职事的官。 司马——官名。管军事的官。司寇——官名。管理刑狱纠察的官。虞——官名。西周管理山泽之官。 六官——官名合称,周制,天官荒丘宰,地官司徒,春官宗伯夏官司马,秋官司寇,冬官司空,合成为六官或六卿。分掌朝政。 左徒——官名战国楚国设置,参政议政辅王颁布命令处理外事。 相国——官名。百官之长亦称相国丞相等。将军——官名。春秋时晋卿的称号。尉——官名。战国时秦置廷尉掌管司法;汉景帝改称为大理由北齐沿用至明清。 太仆——官名。管理王宫车马的官,秦时为九卿之一。 令尹——官名。春秋战国楚国的最高官职。掌管军政大权。 三闾大夫——官名。战国时楚国设置掌管昭屈景三氏贵族的官,屈原任此职。 天子——古代君主的称号;君权神授,故称天子。 皇帝——封建君主元首秦王开始古城秦始皇。 皇太子——封建社会皇帝指定的继承人。一般为嫡长子。 皇后——指皇帝正妻。昭仪——封建帝王嫔妃称号。 美人——帝王妃嫔。 妃——古时贵族配偶;后来帝王妾;太子妻王妻。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