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爱国华侨陈嘉庚爱国故事

爱国华侨陈嘉庚爱国故事

爱国华侨陈嘉庚爱国故事
爱国华侨陈嘉庚爱国故事

爱国华侨陈嘉庚爱国故事

陈嘉庚先生是伟大的爱国主义者、杰出的华侨领袖、的实业家、

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

陈嘉庚于1874年10月21日出生在福建省同安县集美社(即现厦

门市集美镇)。十七岁往新加坡从父经商,后独立经营菠萝罐头厂、

米店和橡胶园等。1916年后,以橡胶和胶制品业为主,鼎盛时期其销

售网遍及世界,谓新马树胶王国的四大开拓者之一,成为驰名海内外

的大实业家。

陈嘉庚身居异邦,心怀乡国,经营实业不谋私利,立志竞争义务

报效祖国,故倾资兴办教育公益事业,以尽国民天职。早于1913年在

家乡创办集美小学,后又增办师范、中学、水产、航海、商业、农业

等校,统称为“集美学校”。1921年,陈嘉庚创办厦门大学,自选择

校址,校长,主持建筑校舍,以及高薪聘请师资等,设文科,理。法。商,教育等五院十七个系,为海内外培养高等人才。在侨居地新加坡

亦倡办和赞助很多学校,形成陈嘉庚广泛的开放型教育体系。即使迂

世界经济危机,企业经营未能转机,他仍多方筹措校费,百折不挠维

持办学。1932年,当外国财团答应以停止支持厦门大学和集美学校为

条件保护其企业经营,即遭他断然拒绝。直至1937年春无力支持,遂

无条件地将厦门大学献给政府。厦门大学改为“国立”后,他极为注

重其发展。1940年回国慰问期间,还特地到迁往内地长汀的学校视察;1949年归国亦来校访问;1952年定居集美后,仍继续募资、筹划扩建

学校规模。在他的倡导下,很多华侨捐资兴学蔚然成风,影响长远。

他不但为教育事业鞠躬尽瘁,而且具有卓越的教育思想,提倡学

生要在德育、智育、体育诸方面全面发展,倡办职业技术教育,高度

重视师范教育,以及重视校长、教师在办学中的决定作用等等。他还

推行社会教育,亲建集美鳌园“博物大观”和倡建厦门华侨博物院等。

陈嘉庚赤诚爱国,振兴中华。1909年结识孙中山,翌年参加同盟会。辛亥革命闽省光复后,被选为新加坡福建保安会会长,募款支持

孙中山的革命活动。1937年“七。七”抗战爆发后,组织“南洋各属

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简称“南侨总会”)并被选为主席,领导

支援祖国抗日救亡。1939年汪精卫叛国投敌,他严电声讨。1940年3

月率领“南洋华侨回国慰劳视察团”回国视察各战区和重庆、延安等地,不畏强暴,坚持真理,明辨是非,将救国救民的希望寄托在中国

共产党身上,反对蒋介石独裁,坚持团结抗战。1941年12月日本帝国主义进攻马来亚,他领导“新加坡华侨抗敌动员总会”,1942年3月

新加坡沦陷避居印尼爪哇,赋诗表明舍生取义的决心。1945年日本帝

国主义投降,他安全返回新加坡;各界集会庆祝,众望所归。

1949年应毛泽东主席电邀回国参加新政协会议和开国大典,于

1952年2月回国定居。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华侨事务委员会委员、归国华侨联合会主席,先后当选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全国

政协副主席等职,直接参议国事.他已逾古稀之年,仍不辞劳苦到祖国

各地视察,致力于祖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并对推动华侨爱国大团结、支持祖国和家乡建设起到积极作用,临终仍念念不忘祖国统一大业。

陈嘉庚于1961年8月12日在北京病逝,终年八十七岁,国家给

予以国葬的哀荣,灵柩运回集美,安葬于“鳌园”中。自强不息,止

于至善。

学习陈嘉庚事迹材料从校友们学习陈嘉庚

学习陈嘉庚事迹材料(从校友们学习陈嘉庚) 学习陈嘉庚事迹材料 精彩导读:倾资兴学,这是嘉庚精神的精髓之一。我们有两位校友在捐资兴学方面非常突出,值得宣传。一位叫蔡继琨,一位叫施金城。先说蔡继琨,他是福建泉州人,1908年出生。曾就读集美小学,肆业于集美水产航海学校第七组,后转入集美高级师范第五组。毕业后留校任军乐教练一年,获福建省公费留学日本,就读东京帝国音乐学院作曲指挥专业。1936年以管弦乐作品《浔江渔火》获得国际交响乐曲公募首奖,这是我国第一位获得国际大奖的交响乐作曲家…… 集美的航海教育,是陈嘉庚先生倾资兴学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从1920年创办以来,虽然经历过许多坎坷,但始终没有间断。集美航海的校友遍布世界各地,他们以其出色的表现和优异的成绩为母校争得了极高的荣誉,他们不愧是陈嘉庚先生的学子。许多校友的生动事迹,就是一部学习、弘扬嘉庚精神的、永远也读不完的书。 下面我从五个方面来介绍如何从校友身上学习嘉庚精神,每个方面都用一两个校友或一部分校友的事例加以说明。这些校友老中青都有,有最早毕业的校友,有中期毕业

的校友,也有去年才毕业的年轻校友。 一、对发展嘉庚遗业不遗余力 陈嘉庚先生倾资兴学,创办了集美学村,如何让陈嘉庚先生的遗业不断延续发展下去,这无疑是弘扬嘉庚精神的具体体现。许多仁人志士为此做出了不懈的努力。这里要介绍一位大家十分熟悉的校友,他就是集美航海学校50年代毕业的老校友、现任集美校友总会的理事长、王景祺先生的信托人任镜波老师。 任镜波老师是集美水产航海学校29组的毕业生,在校时是学生会主席,是解放后中国共产党在集美学校发展的第一个党员。他沐浴过陈嘉庚校主的恩泽,聆听过校主的教诲,对校主无比崇敬。他在省教育厅工作多年,十年浩劫之后,他返回母校工作,先后担任集美航海学院党办、院办主任、统战部部长,被选为省、市政协委员。他对集美航海专科学校升格为航海学院、对维护和发展陈嘉庚遗业,提出许多好的提案和建议,并为其实现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得到海内外校友的赞许。 任镜波老师94年退休后,有几家公司和学校拟用高薪聘用他去任职。但他为了校主的事业,毅然谢绝礼聘,参加到集美大学的组建工作中来。他说:“十年浩劫,大好时光虚掷;如今能为党的教育事业和实现陈嘉庚校主的夙愿尽一点微薄之力,感到莫大的荣幸。”

最新陈嘉庚的爱国事迹650字五篇

陈嘉庚的爱国事迹650字五篇 陈嘉庚是侨居新加坡的一位大实业家,著名爱国华侨领袖。他一生致力于兴实业办教育。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陈嘉庚的爱国事迹,方便大家阅读与鉴赏! 陈嘉庚的爱国事迹篇一 陈嘉庚认为“金钱如肥料,撒播才有用。”他睦到办学是关系到祖国兴衰存亡的大事,就把办企业获得的利润全部用于办学。据统计,他一生献给文化教育事业的钱,合1.5亿元。1929年因经济危机,他的企业也亏损了,不得不向银行借贷,尽管如此,他仍然千方百计地维护厦门大学集美学校的费用。他的个人生活十分俭朴,衣服破了一补再补,伙食也是能省则省。他认为:“该花的钱千百万都不要吝异,不该花的一分钱也不要浪费。” 陈嘉庚简介 陈嘉庚(1874-1961),近代爱国华侨领袖。福建同安集美村(今福建厦门集美)人。早年随父往新加坡经商,后经营菠萝和橡胶种植业。1907年加入同盟会,曾以巨款资助辛亥革命。嗣后长期从事华侨和家乡的文化教育公益事业。1912-1920年间,先后在集美创办小学、中学、师范、水产、航海、农林、商科等学校。1918年在新加坡创办南洋华侨中学。1921年克服种种困难创办厦门大学。 1928年5月3日济南事件后,在新加坡发起华侨抵制日货运动,并成立济南惨案筹赈会,任会长。1938年“九·一八”事变后,在新加坡召开侨民大会,号召救国捐款和抵制日货。1938年在新加坡成立

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大会(简称南洋总会),历任会长。 1939年回国慰问延安边区军民,此后积极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抗战胜利后创办《南洋日报》,从事爱国民主运动。1949年回国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建国后,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副主席、第一届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华侨事务委员会委员、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主席等职。墓葬厦门集美。 陈嘉庚的爱国事迹篇二 上个星期,我们学了《陈嘉庚办学》这篇课文。它的主要内容就是:陈嘉庚十七岁时到新加坡做生意,生意兴隆。他回到家乡后发现镇里的私塾因没有经费办学而关闭了。他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于是他把焦急、忧虑的心思一次又一次表达给妻子,并不厌其烦的对妻子说:“钱花掉了可以再挣,孩子们学习的时间耽误了就再也补不回来了。”陈嘉庚说服妻子,拿出积蓄,在集美办了很多学校。 读了这篇文章,我被陈嘉庚先生的爱国精神深深地感动了。于是,我就在想:要是没有陈嘉庚先生,集美也不可能有这么多的学校,福建也不可能有厦门大学……陈嘉庚先生真不愧是一位爱家乡爱祖国的华侨。 陈嘉庚先生非常重视教育。他常常对人们说:“要想祖国立足世界,不受外国欺侮,必须从兴办教育开始。”陈嘉庚先生坚持一个真理,这就是只有兴办良好的教育,才能传播丰富的文化知识;有了丰富的知识,我们的科技才能进步;科技进步了,我们的祖国才会更加富裕和

2019春语S版四语下14陈嘉庚办学

教学 要求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人物的语言、心理体会人物的感情。 3.了解陈嘉庚办学的初衷以及他为祖国的振兴无私奉献的精神。 重点 难点 1.了解陈嘉庚办学的初衷以及他的具体做法。 2.领会课文的中心思想。 教学 课时 两课时。 114 陈嘉(jiā)庚(gēng )办学 嘉庚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华侨(qiáo )领袖和著名的大实业家。 段导读:本段介绍陈嘉庚的身份。 七岁时,陈嘉庚远涉(shè)重洋,到新加坡学做生意。[①本句告诉我们什么信息?]2凭着他辛勤的劳作和诚信的经营,生意渐渐兴隆起来。但是,远在异乡的他,却时时想念着自己的故乡—— 福建省同安县集美镇。[②这位实业家有着一颗热忱的爱国之心,从哪句话可以看出来?]3 段导读:本段简要介绍陈嘉庚是如何成为企业家的。 4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介绍陈嘉庚是我国近代杰出的华侨领袖和著名的大实业家,远在异乡的他,时时想念自己的故乡。 年后,陈嘉庚回到了集美。故乡的山,故乡的水,在他看来,一切都是那么亲切。[③“一切”一词体现出了什么?]顺着熟悉的巷子,他一边慢慢地走着,一边看着镇里的变化。5 走过小时候念书的私塾(shú)门口时,他发现私塾已经关闭了。一打听,原来是镇里穷,很多孩子交不起学费,私塾办不下去了。陈嘉庚心里很着急,他想:孩子是祖国的未来,要是上不了学,那怎么行呢?6[④“着急”一词表现了陈嘉庚怎样的心情?] 段导读:本段写陈嘉庚发现私塾关闭了,并为此很着急。 到家里,他拿出自己的积蓄,7[⑤“他拿出自己的积蓄”,说明了什么?]对妻子说:“我想用这些钱办所学校。我们自己有吃有穿就行了,有钱多花,没钱少花。”[⑥“有吃有穿就行了”表现出了他的什么品质?]8 1 知识点详解 ? 2 ①可以看出陈嘉庚少年时代吃过很多的苦。 3 ②从他“时时想念着自己的故乡”可以看出来。 4 5 ③这个词深刻地体现出了陈嘉庚热爱家乡的情怀。 6 ④表现了陈嘉庚看到孩子们上不了学非常担忧的心情。 7 ⑤说明他为了孩子的未来、民族的振兴慷慨解囊,毫无保留地献出自己辛辛苦苦挣来的钱。 8 ⑥表现出了他生活俭朴的优秀品质。

读陈嘉庚事迹有感

1.简朴的陈嘉庚 看了关于陈嘉庚的种种事迹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陈嘉庚先生一生俭朴,从不夸耀自己,在陈嘉庚的故居中,我仿佛看到了那发黄的帐子,自制的烛台,被褥、衣服、礼帽、皮鞋,一切事物看起来都是破旧而老式的,他家财万贯,却对自己的家事,却是“求缺不求全”。但是在投资办学方面却不惜一切。当陈嘉庚的公司成为“亚洲最大的企业”时,陈嘉庚并没有忘记自己的家乡集美,他说:“国家之富强,全在于国民,国民之发展,全在于教育,教育是立国之本。”他边集资边办学,他用于兴学的资金超过一亿美元,几乎等于他的全部家财。陈嘉庚为了维持集美大学和厦门大学的经费不间断,做了许多努力,在资金匮乏时,他甚至于贱卖了自己的橡胶园! 1961年8月12日,这个伟大的企业家、教育家病逝于北京。把遗产300万元人民币全部献给国家,一分钱也没留给子孙。 回想陈嘉庚的事后,我不由的想到了自己,我是家中的“小太阳”,爸爸妈妈爷爷奶奶都围着我转,十分疼爱我,每天都塞给我钱,可是我身上一有钱,就会马上将它花的一贫如洗,毫不保留!我的脑子里根本似乎就不知道节俭是什么意思,更别提陈嘉庚先生一生的简朴了。现在我反思了自己,还真是不应该啊,我要好好的向陈嘉庚爷爷学习,虽然不能像他那般伟大,但是我要开始学习如何节俭! 陈嘉庚先生,你一生简朴,公而忘私,我向你致敬! 2.“一诺万金”的陈嘉庚 看了关于陈嘉庚的种种事迹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陈嘉庚“替父还债赢诚信”是令我感触最深的。 陈嘉庚在17岁前往新加坡谋生,起初主要在他父亲经营的顺安米店服务,共做了13年。其父晚年实业失败,于1904年停业,欠了20余万元。新加坡当时的法律规定“父债子免还”,但以信誉为重的陈嘉庚虽然经济拮据,却宣布“立志不计久暂,力能做到者,决代还清以免遗憾也”。面对家道中落,陈嘉庚艰苦奋斗了4年时间,菠萝“苏丹”、橡胶大王,陈嘉庚终于有些盈利,他便不顾亲友反对,花了许多时间和精力找到债主,到1907年为止,连本带利还清了父亲所欠的债务。这件事成为新加坡华人商业史上一大佳话。当然,当时也曾有人说他“傻”,但他说:“中国人取信于世界,决不能把脸丢在外国人面前!”“我们中国人一向言必信,行必果。”陈嘉庚“一诺万金”的信誉迅速传遍了东南亚。此后,人们十分相信陈嘉庚的商业道德和信誉,都愿意与他做生意。可以说,陈嘉庚之所以能在家业衰败后艰苦创业10年左右成为百万富翁,与他“一诺万金”的诚信商誉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回头想想自己,比起陈嘉庚,那可就真是大巫见小巫了。答应同学明天去她家帮她补习,结果因为和妈妈的朋友吃一顿饭而没去;答应同学要给他带某本书,结果一连拖了5天…… 看完了他这“一诺万金”的事后,我羞愧的无地自容。平常的我总是抱着一种可有可无的心态去面对诚信,可陈嘉庚就不同了。

陈嘉庚精神的时代价值

陈嘉庚精神的时代价值 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表明,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说,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是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体现着一个社会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中国共产党鲜明地提出了以“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制,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回答了要建设怎样的国家、建设怎样的社会、教育什么样的公民的重大问题。这一核心价值观,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继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吸收了世界文明有益成果,体现了时代精神,是全国各族人民价值观的“最大公约数”。 陈嘉庚先生一生不懈努力的奋斗目标,是为了彻底改变祖国贫穷落后的面貌,改变人民大众的愚昧无知;是为了伟大祖国和中华民族的独立、富强、民主;是为了祖国社会的文明、公正、和谐。他撰写了《住屋与卫生》、《民俗非论集》,大力提倡移风易俗,树立良好的社会风气;他倾资办学,是为了让中国人民接受更多的教育,共同建设强大的祖国。他希望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中国,是现在我们所希望和正在建设建设的中国。陈嘉庚精神在当今社会仍是我们在建设中国的重要向导之一。 陈嘉庚先生在侨居海外长达半个世纪中,曾多次大无畏地进行斗争,大力促进广大侨胞的团结。他有强烈的法制观念,在南阳能遵守侨居地各种法律法规,在祖国居住期间也大力推崇知法守法。在《集美志》一书中,列举了陈嘉庚的遗教十二则,是陈嘉庚先生关于家族、社会的处世经验和为人之道,蕴含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部分内容,极具现实意义。“自由、平等、公正、法制”是是人类社会的美好向往,也是马克思主义追求的社会价值目标。当下,我们正在大力倡导建设“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断奋斗。 陈嘉庚先生一生中有许多突出事例,与中国共产党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公民个人层面的要求是相吻合的。在爱国方面,陈嘉庚先生对祖国无限忠诚热爱,他曾发电文劝告美国应立即撤军驻华军队,停止对国民党政府的一切援助,义正词严的电文震动了全世界。无论祖国处于各种困境,他都没有放弃尽“国民一份子”的社会责任。在敬业方面,他有忘我工作的态度,积极进取的激情,身体力行的风范,成为敬业者的模范。在诚信方面,陈嘉庚早年“替父还债”为人传颂;他以诚信为立身处世准则,成为诚信的实践榜样。诚信是公民道德建设的重点,是“三个倡导”中第一个倡导的内容,契合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流。在友善方面,陈嘉庚能团结广大华人华侨和衷共济,成为独树一帜的华侨旗帜,包括是团结的旗帜、友好的旗帜。 总之,陈嘉庚先生堪为我们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榜样。嘉庚精神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宝贵资源。蕴含着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观,是以社会进步和人类彻底解放为标准的精神。作为集美大学的学生,我们应时刻牢记嘉庚精神的深刻意义和内涵,秉承“诚毅”校训,不断的升华自己。

陈嘉庚的爱国事迹五篇

陈嘉庚的爱国事迹优秀作文1 在一次机缘巧合中,我看了一本书––《陈嘉庚精神》,我便对陈嘉庚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陈嘉庚是一位着名的企业家,教育家,慈善家,社会活动家。他的感人事迹和他的精神教会了我很多。 陈嘉庚教会了我诚实守信。当初,陈嘉庚家道中落,家里少了许多的债,他并没有逃避责任,而是担起家庭的重任。他大力发展企业,最后还清了债务。他的诚实守信在商界中赢得了良好的赞誉。所以,他的成功离不开诚实。俗话说:“人无信不立”。让我们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身边每件小事做起,让诚信扎根在我们的心里,让诚信遍布祖国的每个角落!我相信:只要人人都讲诚信,祖国的明天将会更加美好! 陈嘉庚教会了我勤俭节约。陈嘉庚一向崇尚俭朴。他说过:“该用的钱,几千几万都得花。不该用的,一分钱也不能浪费。”他穿的衣服,用的烛台,都是缝缝补补的,从不舍的买新的。他对自己要求严格。但是,对别人,总是慷慨解囊。勤俭节约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勤俭节约就是不浪费。 陈嘉庚教会了我爱国爱乡。陈嘉庚是着名教育家,他在奋斗创业的同时,又积极倡导教育事业,为了培养教育下一代,他兴办学校,创办了集美大学和厦门大学。为我国培养了大量的人才,为我国的教育事业做了巨大的贡献。陈嘉庚也是一名社会活动家,他积极募捐支持革命活动。抗战期间,他最大的贡献就是捐款援助祖国的抗战。他呼吁祖国统一。他的爱国爱乡的伟大精神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人,感动了一代又一代的人。 我想,中国梦的实现,就是需要弘扬我们中华民的伟大精神。而从陈嘉庚先生身上,我学到了诚实守信,勤俭节约,乐善好施,爱国爱乡等的伟大精神。作为中国人,我爱我的祖国。我们要做的,不仅是学习他的精神,还要从自己的身边小事做起,做一个拥有良好品格的人。这样,中国梦的实现,我们也尽了一份小小的力量。 陈嘉庚的爱国事迹优秀作文2 大家都知道厦门市许多著名的学校吧,如,厦门大学、集美学村……它们呀,全部都是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建造的,他就是陈嘉庚。

陈嘉庚翻译

1.陈嘉庚传略(一) 二十世纪初叶,在亚洲觉醒的大背景下,中国人到达了社会政治发展的关键阶段;他们发现国家的未来很大程度上寄托在其海外同胞的希望和梦想之上。这些同胞不顾艰难险阻,在异国他邦寻求国家光明的未来。这是华侨时代的开始。一部丰富多彩的华侨史,因为一个人的伟大非凡,而更具深刻的意义,——这个人就是陈嘉庚。 在其漫长的一生中,陈嘉庚建树多多。这个杰出的商人,在东南亚发了财,将其汇往中国,兴办教育,赈灾济困,救助战争难民。在他身上有许多东西值得我们学习。陈嘉庚目光远大,有胆有识,在举国动荡的岁月,他用其财富和影响反腐败,反封建,抗击外国侵略。他一贯有强烈的正义感,一贯谦逊,富有人道精神。他从不动摇对中国未来的美好憧憬,他以其热忱和出类拔萃的领导才能去唤醒一个沉睡的民族。他对家乡所做的贡献被传为美谈;而他对祖国刻骨铭心的忠诚,对一个强大而统一中国的期盼,更使他傲然立于同代伟人之列,不仅今日举国称颂,还将代代相传。 ——陈嘉庚纪念馆序言 1874年,陈嘉庚诞生在厦门附近一个贫穷的小渔村——集美。小时候,陈嘉庚就讨小海,干农活。9岁入私塾,学国学,接受传统道德教育。他母亲慈祥,慷慨,曾尽出粒积的全部家当——400银圆,平息一场宗族械斗,因而在村民中享有盛誉。母亲的善行对陈嘉庚社会责任感的形成起了很大的作用。 1890年,陈嘉庚17岁,他告别母亲和刚刚两岁的弟弟,到新加坡投奔父亲,在父亲米店中当学徒。这是陈嘉庚从商生涯的开始,也是他在实业界的首次露面。 在1890年到1903年的13年间,陈嘉庚三次回乡。他看到村民因瘟疫、灾荒、械斗,死的死,逃荒的逃荒,剩下的仅有半数,心中充满一种强烈愿望,希望能为乡亲们做点什么。 1903年,陈嘉庚再度返回新加坡。令他吃惊的是父亲的生意已经破产。尽管他面临着经济困难,但仍承诺清还父亲欠下的2万5千元债务。此举在新加坡非同小可,因为新加坡法律规定:儿子没有替父亲还帐的义务。经过三年的独立经营,精明的陈嘉庚赚了钱,如约还了债,赢得良好的声誉,被称为值得信赖的人。 截至1909年,陈嘉庚从熟米、橡胶和房地产等业赢利73000元,扣除社会福利捐款,实得余额45000元。 1910年,陈嘉庚参加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后来,孙中山在南京就任刚诞生的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陈嘉庚给予经济上的支持。辛亥革命后,他还筹款帮助福建革命政府维持治安。就这样,他逐步成为新加坡华侨社会公认的领袖,在做公益事业的同时,直接参与政治。 从1913年到1931年,陈嘉庚成为家资数千万的工商巨子,他经营的多种生意对新加坡的经济,对整个马来亚的经济,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与此同时,他意识到教育是立国之本,兴学乃国民天职。他在集美先后创立了从幼儿园、小学、中学到航海、财经、工业等专业学校,共10所。他的最大成就是创办厦门大学。此外,他还资助福建20个县78所中、小学。在新加坡,他募捐筹款创办了南洋华侨中学,还帮助一批华文学校。他还计划把集美的职业学校办成大学,并定其名为集美大学。 1923年,陈嘉庚当选怡和轩俱乐部总理,他成功地将其改造成新加坡华侨社会政治的基地。1919年,他当选为福建会馆主席。在他对东南亚华侨的领导中,这起了重要作用。 陈嘉庚有远见,有胆识,为人果断,成为实业界大名鼎鼎的成功人士。他忠诚慷慨,且有爱心,因而成为在组织方面一个出类拔萃的人物。陈嘉庚和别的有钱人不同,他不骄奢糜费,而遵奉钱“取之社会用之社会”的崇高思想。因此,他为社会福利,特别是为教育事业

陈嘉庚课本译文2定稿

陈嘉庚课本译文2 第四部分旅游胜地 33.鳌园 集美鳌园是陈嘉庚的科学思想和闽南民间建筑艺术完美的结合。鳌园坐落在一个小岛上,一座叫鳌头宫古庙的旧址,因此得名。该庙在抗日战争中被日寇的炮火摧毁。鳌园的建设花费了陈嘉庚最后十年的心血。鳌园占地一万平方米,大部分是从浅海滩围垦而成。鳌园的布局呈汉字“圖”字型。园内,除了关于历史、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的石雕外,还有中国著名书法家书写的对联石刻。 鳌园的故事还得从陈嘉庚1949年6月到1950年2月历时9个月的新中国之行说起。事情是这样的:陈嘉庚在游历山东省广智院时,看到一组包含许多提倡文明、进步、卫生的雕塑,大受启发。于是,他决定在集美建一座公园,规模比广智院更大,内容更丰富,艺术品位更高,以便人们在娱乐中接触新事物,学习新思想。 1950年,陈嘉庚谢绝了毛泽东和周恩来要他住在北京的美意,回到集美着手进行他大规模的建设计划。他决定先建一座纪念集美解放的纪念碑。陈嘉庚一刻也没有忘记是毛泽东领导的党和人民军队,经历了十年的“土地革命”,八年的抗日战争,三年的解放战争,才建立了新中国,解放了包括集美人民在内的5万万中国人民。这对人民来说是一个翻天覆地的变化,值得永久纪念。他认为最好的办法是建一座纪念碑。因为毛泽东是他在抗战时结交的可靠朋友之一,所以,他请毛泽东为纪念碑题写碑名,让集美人民永记毛主席、共产党和解放军的恩德。纪念碑设计为鳌园的主体,四周的围墙镶嵌上精美的石雕,叫博物观,以便人们观赏、学习。他这样描述鳌园:“真大观勿嫌小岛,有旧植乃展新型。” 鳌园建筑工程于1951年9月8日动工,陈嘉庚亲自主持开工仪式。鳌园原先的计划不包括陈嘉庚墓。陈嘉庚墓是后加的。纪念碑快竣工时,一位老师傅偶然发现建筑工地附近的海滩上有一块巨石,他认为此石用作坟地,大吉大利。根据他的建议,鳌园加上了陈嘉庚墓。因此,鳌园的收尾工程一直到1961年8月陈嘉庚去世下葬后才最后完成。 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如此浩大工程的总设计师、总工程师竟然是陈嘉庚本人。他成竹在胸,挥动手杖,指挥工程建设。 34.嘉庚公园和陈嘉庚纪念馆 陈嘉庚喜爱集美的景色胜过任何其他地方。他到过东南亚好几个国家,游历过中国20几个省,遍访名山大川,城镇都会,但在他眼里,没有一处名胜比得上集美。高集海堤和杏集海堤的建成,为他的故乡增添了新的亮色,使他更为自己的家乡感到傲。他想把这著名的文化区建设得更加引人注目,想为学生,主要是为普通老百姓,提供一个寓教于乐的环境。他已计划每年花20到30 万元用于美化各校校园。此外,他还有个想法:在鳌园附近建一个公园,以便村民、学生有个娱乐的地方。于是,1955年,鳌园建设初成规模之时,他又买了22亩地,供建公园之用。 不幸的是,不久陈嘉庚患了癌症,于1961年去世。公园的建设久久没有动工。直到1994年,为纪念陈嘉庚诞辰120周年,地方政府和集美学校委员会决定完成陈嘉庚的遗愿,建造他想建而未建的公园。公园按陈嘉庚原来的计划兴建,但比原计划大得多,环抱了整个鳌园;定名嘉庚公园。

陈嘉庚的爱国事迹精选五篇

陈嘉庚的爱国事迹篇一 陈嘉庚认为“金钱如肥料,撒播才有用。”他睦到办学是关系到祖国兴衰存亡的大事,就把办企业获得的利润全部用于办学。据统计,他一生献给文化教育事业的钱,合1.5亿元。1929年因经济危机,他的企业也亏损了,不得不向银行借贷,尽管如此,他仍然千方百计地维护厦门大学集美学校的费用。他的个人生活十分俭朴,衣服破了一补再补,伙食也是能省则省。他认为:“该花的钱千百万都不要吝异,不该花的一分钱也不要浪费。” 陈嘉庚简介 陈嘉庚(1874-1961),近代爱国华侨领袖。福建同安集美村(今福建厦门集美)人。早年随父往新加坡经商,后经营菠萝和橡胶种植业。1907年加入同盟会,曾以巨款资助辛亥革命。嗣后长期从事华侨和家乡的文化教育公益事业。1912-1920年间,先后在集美创办小学、中学、师范、水产、航海、农林、商科等学校。1918年在新加坡创办南洋华侨中学。1921年克服种种困难创办厦门大学。 1928年5月3日济南事件后,在新加坡发起华侨抵制日货运动,并成立济南惨案筹赈会,任会长。1938年“九·一八”事变后,在新加坡召开侨民大会,号召救国捐款和抵制日货。1938年在新加坡成立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大会(简称南洋总会),历任会长。 1939年回国慰问延安边区军民,此后积极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抗战胜利后创办《南洋日报》,从事爱国民主运动。1949年回国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建国后,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副主席、第一届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华侨事务委员会委员、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主席等职。墓葬厦门集美。 陈嘉庚的爱国事迹篇二 上个星期,我们学了《陈嘉庚办学》这篇课文。它的主要内容就是:陈嘉庚十七岁时到新加坡做生意,生意兴隆。他回到家乡后发现镇里的私塾因没有经费办学而关闭了。他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于是他把焦急、忧虑的心思一次又一次

(崇尚品德的故事)生活自立的故事_陈嘉庚的“节俭”

20世纪50年代初期,著名的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在厦门的办公室兼卧房里,一张木床,挂有一顶发黄的且有补丁的蚊帐;一张木桌,上面放着一个倒扣的破瓷碗,碗上立着半根蜡烛;两个破沙发不成对,一个是新修过的,一个是旧的;一个破旧的木茶几摆在中央。接待时任上海市长的陈毅,就在他这样的办公室里,只不过茶几瓷盘上多了一斤糖块,事后还批评下属“买那么多干什么?首长最多尝一两颗,买它二两糖果就蛮够了”。 毛泽东闻听此事,曾感慨地说:“当今华人世界中谁最富?陈嘉庚先生!可是这位最富有的华侨巨商,却用一斤糖果招待我们的陈毅市长!这还不令我们共产党人深省吗?” 最富有的华侨巨商何以如此“节俭”?陈嘉庚自己的话就是答案:“嘉庚一生所求:吾多储一文,亦即为吾国多储一文,积少成多,以之兴学,此乃我的本意。”“事业上该花的钱千万都要花,生活上该省的钱一分一文也要省。”原来,陈嘉庚节省钱,是用来兴学育人,用来支援革命和建设。 陈嘉庚的“节俭”,很容易让人想起延安精神。其实,表现在陈嘉庚身上的“节俭”,比延安精神更有其深刻的含义。毛泽东说过:“我们在延安的时候,是一无所有,想腐化吗?没有条件;而陈嘉庚先生呢,他是当代华侨巨富,自己拿钱办得起一所大学,可他对自己呢?……”毛泽东这番话表明,在延安时,没有腐化的条件,想腐化也腐化不了,不艰苦奋斗连生存都保不住。而陈嘉庚有的是钱,存在腐化的条件,但他却如此“节俭”,其思想境界不是更高吗? 作为当时最富有的人,陈嘉庚仍然如此“节俭”,这并不是因为他是一个苦行僧,而是因为他心里装着中国的革命和建设,把省下来的钱奉献出来。陈嘉庚的“节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我们坚持这个优良传统,不是仅仅因为我们尚处在学习和创业的阶段,即使将来发展了,仍应发扬这个传统。

爱国华侨陈嘉庚的爱国故事

爱国华侨陈嘉庚的爱国故事 陈嘉庚先生是伟大的爱国主义者、杰出的华侨领袖、的实业家、 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 陈嘉庚于1874年10月21日出生在福建省同安县集美社(即现厦 门市集美镇)。十七岁往新加坡从父经商,后独立经营菠萝罐头厂、米 店和橡胶园等。1916年后,以橡胶和胶制品业为主,鼎盛时期其销售 网遍及世界,谓新马树胶王国的四大开拓者之一,成为驰名海内外的 大实业家。 陈嘉庚身居异邦,心怀乡国,经营实业不谋私利,立志竞争义务 报效祖国,故倾资兴办教育公益事业,以尽国民天职。早于1913年在 家乡创办集美小学,后又增办师范、中学、水产、航海、商业、农业 等校,统称为“集美学校”。1921年,陈嘉庚创办厦门大学,自选择 校址,校长,主持建筑校舍,以及高薪聘请师资等,设文科,理。法。商,教育等五院十七个系,为海内外培养高等人才。在侨居地新加坡 亦倡办和赞助很多学校,形成陈嘉庚广泛的开放型教育体系。即使迂 世界经济危机,企业经营未能转机,他仍多方筹措校费,百折不挠维 持办学。1932年,当外国财团答应以停止支持厦门大学和集美学校为 条件保护其企业经营,即遭他断然拒绝。直至1937年春无力支持,遂 无条件地将厦门大学献给政府。厦门大学改为“国立”后,他极为注 重其发展。1940年回国慰问期间,还特地到迁往内地长汀的学校视 察;1949年归国亦来校访问;1952年定居集美后,仍继续募资、筹划扩 建学校规模。在他的倡导下,很多华侨捐资兴学蔚然成风,影响长远。 他不但为教育事业鞠躬尽瘁,而且具有卓越的教育思想,提倡学 生要在德育、智育、体育诸方面全面发展,倡办职业技术教育,高度 重视师范教育,以及重视校长、教师在办学中的决定作用等等。他还 推行社会教育,亲建集美鳌园“博物大观”和倡建厦门华侨博物院等。 陈嘉庚赤诚爱国,振兴中华。1909年结识孙中山,翌年参加同盟会。辛亥革命闽省光复后,被选为新加坡福建保安会会长,募款支持

有关爱国的事实论据

有关爱国的人物事实 靖宇殉国1940年2月,由于叛徒出卖,日本鬼子知道了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总司令杨靖宇的下落,便派出大批部队像一群饿狼似的日夜搜索。在敌人穷凶极恶的围追中,杨靖宇和战士们在深山里战斗了三天三夜,又冷又饿。23日早晨,当他们来到蒙江县保安屯(现为靖宇县靖宇村)附近时,不幸与敌遭遇,杨靖宇壮烈殉国。日本鬼子把杨靖宇的尸体运到县城,一个军官发疯般地吼叫道:"立刻解剖,我要看看他肚里有什么特别的东西!"解剖的结果,除了尚未消化的树皮、草根外,连一粒粮食也没有。杨司令好几天没有吃上粮食了,大小鬼子惊讶得目瞪口呆,他们不得不承认:"杨靖宇,中国的一条好汉!" 陈天华寄血书1903年,近代民主革命家陈天华正留学日本。当时,沙俄军队已侵占满洲,软弱无能的清政府又谋划同俄国政府签订丧权辱国的条约。消息传来,陈天华悲愤欲绝,他立即同章太炎等爱国志士一道召开拒俄太会,组织拒俄义勇队,准备回国参加战斗。 一天操练后他回到宿舍,想到祖国灾难深重,不禁张开双臂,大声呼喊:"拯救祖国四万万同胞,起来拯救祖国呀!"他号啕大哭一阵以后,突然咬破自己的手指,鲜血立刻流出来,滴在桌上、床上、地上。只见他拿出一张纸,用血指写道:"救国",随后手不停地画,在血书里陈述亡国的悲惨,当亡国奴的辛酸,号召同胞起来斗争......写呀,写,他一连写了几十幅,终因流血太多,终于晕倒了,嘴里不停地喊"救国!救国!" 别人把他救醒后,劝他休息,他不肯,挣扎着起来,把血书一份一份装入信封,从万里迢迢的日本寄回国内各学校,读到的人无不感动。那幅幅血书像一把把火炬,点燃了同胞们的爱国热情;幅幅血书像进军的号角,召唤同胞奔赴抵抗帝国主义侵略的前线! 可敬的陈嘉庚爱国华侨陈嘉庚,17岁漂洋过海出外经商,惨淡经营,终成南洋巨富。1919年秋,富贵而归乡的陈嘉庚决心在家乡兴办学校,先后办起了小学、中学、师范。对于英国人的刁难,他坚定地表示:"企业可以收盘。学校绝不能停办。"他变卖家产,坚持要把学校办下去。 对于孙中山先生的革命行为,陈嘉庚给予积极支持。他曾筹款20多万元,帮助光复福建。抗日战争爆发后,他又尽可能多地为抗战提供财力和物力的帮助。从1937年到1940年,陈先生为抗日募捐的总数 达30亿元之巨。 在个人生活方面,他从来不轻易乱花钱,自奉俭约,素食布衣。临终时,他把遗产300多万元全部献给了国家。 几十年来,陈嘉庚以实际行动表达了一位华侨的拳拳爱国之心。 科学家有他的祖国 巴斯德是19世纪法国一位杰出的科学家,微生物学的奠基人,因发明了传染病预防接种法,为人类和人类饲养的家畜、家禽防治疾病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由于在科学上的卓越成就。使得他在整个欧洲享有很高的声誉,德国的波恩大学郑重地把名誉学位证书授予了这位赫赫有名的学者。但是,普法战争爆发后,德国强占了法国的领土,出于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和对侵略者德国的极大憎恨,巴斯德毅然决然把名誉学位证书退还给了波恩大学,他说:"科学虽没有国界,但科学家却有自己的祖国。"这掷地作响的话语,充分表达了一位科学家

有关陈嘉庚精神征文范文

有关陈嘉庚精神征文范文 如果说爱国华侨是一顶皇冠,那么,陈嘉庚就是这顶皇冠上最璀璨的一颗明珠。下面 有整理的有关陈嘉庚精神征文范文,欢迎阅读! 嘉庚精神征文 今天,老师讲了《陈嘉庚的故事》。课后,我又认认真真读了几遍,我被陈嘉庚的故 事深深打动了。 书中讲,陈嘉庚,1874年生于一个与厦门隔海相望的僻静渔村——福建同安县集美镇。在母亲的指导下,他少有大志,9岁就读于南轩私塾,15岁辞学赴新加坡,在父亲开设的 米店学习经商。由于目光远大,勤奋学习,艰苦创业,涉足食品、橡胶、航运等领域, 建立了一个庞大的企业集团,拥有上千万资产,成为南阳华侨中的首富。 当时的中国贫穷落后,在世界上没有地位。陈嘉庚作为一个中国人,他时时想念着自 己的祖国。1910年,他筹资帮助孙中山先生进行辛亥革命。抗日战争爆发,他担任南洋华 侨总会主席,捐资抗日。他冲破重重阻拦访问延安…祖国和民族的利益高于一切,是陈嘉 庚先 我要学习他勤俭节约的品质。嘉庚先生有一把布伞,是从南洋带回来的,已用了十多年,家人说那伞太不像样了,要给他更换,但是他却说:“不像样不要紧,能用就行了。” 谁能想到,就是这样“吝啬”的一个人,却为了孩子的未来,为了祖国的振兴,毫无保留 地献出自己辛辛苦苦挣来的钱财,为家乡兴办学校。勤俭节约的富豪陈嘉庚在对待金钱与 生活问题上保持着清醒的头脑。优越的生活条件并没有使他产生铺张浪费的念头。相反的是,他处处勤俭,事事节约。嘉庚先生的勤俭节约难道不值得我学习吗? 生做事的最高原则。 书中讲,陈嘉庚捐资办学花了多少钱,人们已经很难算得清了。“金钱如肥料,散播 才有用”,至1934年,陈嘉庚经商30年获利1900万元,仅资助集美学校和厦门大学就 花去800万元,约占获利总额的42%。就这样一个身价千万的大人物,他对于自己的生活 却非常苛刻。书中说,他的晚餐常常是一碗番薯粥,一块酱豆腐而已。他平时身上的现款 不超过5元,从不在外头乱花一分钱。看到这些,我心里很不是滋味。我们作为小学生, 既不挣工资,还要靠家长养活。但我们每天除了要吃好的,喝好的,还要零花钱。家长给 得少了,还跟家长大吵大闹,觉得自己委屈。想想陈嘉庚先生,我都替自己感到难过。 碑高28米,象征着中国共产党经过28年浴血奋斗,取得了革命的胜利;碑座底层石 阶8级,象征着八年抗战;上层3级,象征着三年解放战争。纪念碑背面是陈嘉庚先生题 写的碑文,充分表达了他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的敬意与拥护。特别引人注意的是,在 碑前照壁上的浮雕中间,还特意镶嵌着中国、福建省、台湾省三幅地图,昭示着先生期盼 祖国统一的强烈心愿。观赏陈嘉庚纪念景区美轮美奂的自然风光和巧夺天工的人文景观,

陈嘉庚的办学故事

陈嘉庚的办学故事 陈嘉庚是一位伟大的爱国者,著名的实业家,也是一位毕生热诚办教育的教育事业家、名副其实的教育家。他一生生活俭朴,但兴学育才则竭尽全力,十分热心。他办学时间之长,规模之大,毅力之坚,为中国及世界所罕见。 陈嘉庚说:“民智不开,民心不齐,启迪民智,有助于革命,有助于救国,其理甚明。教育是千秋万代的事业,是提高国民文化水平的根本措施,不管什么时候都需要。”本着上述办学目的和动机,他不惜倾资办学。 1913年,陈嘉庚在家乡集美创办小学,以后陆续办起师范、中学、水产、航海、商业、农林等校共十所;另设幼稚园、医院、图书馆、科学馆、教育推广部,统称“集美学校”;此外,资助闽省各地中小学70余所,并提供办学方面的指导。1923年孙中山大元帅大本营批准“承认集美为中国永久和平学村”,“集美学村”之名就是由此而来。规模这样宏大,体系这样完整的“学校”,全国还找不到第二个。 1921年陈嘉庚认捐开办费100万元,常年费分12年付款共300万元,创办了厦门大学,设有文、理、法、商、教育,五院17个系,这是一所华侨创办的唯一大学,也是全国唯一独资创办的大学,于1921年4月6日开学,陈嘉庚独力维持了16年。后来世界经济不景气严重打击华侨企业,陈嘉庚面对艰难境遇,态度仍很坚定地说:“宁可变卖大厦,也要支持厦大”。他把自己三座大厦卖了,作为维持厦大的经费。

陈嘉庚在解放后,不余己力,扩建集美学校和厦门大学,亲自指挥工程进展,检查工程质量,群众称他为“超级总工程师”。 筹措校费 陈嘉庚倾资兴学,他希望有志之士,闻风继起,振我中华,故虽企业收盘,仍多方筹措校费,艰苦支撑,百折不挠,估计他一生用于办学的款项,约达美金一亿元以上。在他的倡导下,许多华侨纷纷捐资兴学,蔚然成风,影响极为深远。 陈嘉庚不仅是一个教育事业家,而且不愧为一个教育家。在长期办学的实践中,形成了他的教育思想:第一、他提倡女子教育,反对重男轻女。大力倡办女子学校,让女子能上学,这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开了风气之先,是难能可贵的;第二、强调优待贫寒子弟,奖励师范生。他反对办学分贫富,尽力帮助贫寒子弟上学。同时,他非常注意师范生的培养,严格选择和物色师资人才,对于好的加以奖励;第三、讲究教学质量,注意全面发展。陈嘉庚从办学开始,就一直注意“德、智、体三育并重”,强调全面发展;第四、主张“没有好教师,就没有好学校”,强调要确立教师在学校的主导地位,他认为要办好学校,关键在于领导和教师,“千军易得,一将难求”,要提高教学质量,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要选教师”,因此,他十分重视选择校长和教师;第五、为了振兴实业,培养生产技术人才,倡办职业技术教育;第六、要求普及教育,并订下同安“十年普及教育计划”,设立同安教育会和教育推广部。他为教育事业奋斗了一生。

爱国华侨陈嘉庚-作文

爱国华侨陈嘉庚 陈嘉庚先生是伟大的爱国主义者、杰出的华侨领袖、著名的实业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 陈嘉庚于年月日出生在福建省同安县集美社(即现厦门市集美镇)。 十七岁往新加坡从父经商,后独立经营菠萝罐头厂、米店和橡胶园等。 年后,以橡胶和胶制品业为主,鼎盛时期其销售网遍及全球,谓新马树胶王国的四大开拓者之一,成为驰名海内外的大实业家。 陈嘉庚身居异邦,心怀乡国,经营实业不谋私利,立志竞争义务报效祖国,故倾资兴办教育公益事业,以尽国民天职。 早于年在家乡创办集美小学,后又增办师范、中学、水产、航海、商业、农业等校,统称为集美学校。 年,陈嘉庚创办厦门大学,自选择校址,校长,主持建筑校舍,以及高薪聘请师资等,设文科,理。 法。 商,教育等五院十七个系,为海内外培养高等人才。 在侨居地新加坡亦倡办和赞助许多学校,形成陈嘉庚广泛的开放型教育体系。 尽管迂世界经济危机,企业经营未能转机,他仍多方筹措校费,百折不挠维持办学。 年,当外国财团答应以停止支持厦门大学和集美学校为条件保护

其企业经营,即遭他断然拒绝。 直至年春无力支持,遂无条件地将厦门大学献给政府。 厦门大学改为国立后,他极为关注其发展。 年回国慰问期间,还特地到迁往内地长汀的学校视察;年归国亦来校访问;年定居集美后,仍继续募资、筹划扩建学校规模。 在他的倡导下,许多华侨捐资兴学蔚然成风,影响深远。 他不但为教育事业鞠躬尽瘁,而且具有卓越的教育思想,提倡学生要在德育、智育、体育诸方面全面发展,倡办职业技术教育,高度重视师范教育,以及重视校长、教师在办学中的决定作用等等。 他还推行社会教育,亲建集美鳌园博物大观和倡建厦门华侨博物院等。 陈嘉庚赤诚爱国,振兴中华。 年结识孙中山,翌年参加同盟会。 辛亥革命闽省光复后,被选为新加坡福建保安会会长,募款支持孙中山的革命活动。 年七。 七抗战爆发后,组织南洋各属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简称南侨总会)并被选为主席,领导支援祖国抗日救亡。 年汪精卫叛国投敌,他严电声讨。 年月率领南洋华侨回国慰劳视察团回国视察各战区和重庆、延安等地,不畏强暴,坚持真理,明辨是非,将救国救民的希望寄托在中

弘扬陈嘉庚精神征文范文

弘扬陈嘉庚精神征文范文 朴素也是陈嘉庚先生的显著品质,他为人简朴,不求奢华,一心为人民着想,为人民 服务,但是他从来不抱怨,不说苦,不说累,只要是关于人民,关于国家,他都义不容辞。我们应该为有这样一位爱国主义者感到庆幸,感到光荣,多希望他能永远屹立不倒,永远 留下。可是1961年8月21日,一个不幸的消息传来,陈嘉庚先生于北京过世,享年88岁...... 陈嘉庚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一位杰出的爱国主义者。爱国主义是嘉庚精神的本质特征。 他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活动是随着时代巨轮的前进而发展的,在近、现代中国和东南亚华族 史上有着典型的意义,因而成为一面“华侨旗帜”。下面有整理的弘扬陈嘉庚精神征文范文,欢迎阅读! 嘉庚精神征文 国庆节当日,我们一家人慕名前往集美,集美位于厦门经济特区,它被海、江、山所 环抱,环境幽雅,风光迷人,是一处极佳的旅游胜地;更重要的,集美是我国著名爱国华 侨领袖陈嘉庚先生的故乡,陈嘉庚先生早年倾资兴学,在这里创办了著名的集美中学和厦 门大学。 怀着对这位教育先驱的崇敬之情,我来到陈嘉庚纪念景区,参观游览这个全国爱国主 义教育示范基地。陈嘉庚故居、归来堂和鳌园3个景点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陈嘉庚 故居是一座两层小楼房,珍藏有先生的手稿、衣服及日常生活用品,均按其生前原样陈设。我发现有一把他从新加坡带回来的已经使用了10年的伞,陈嘉庚先生是南洋巨商,掷千 金在家乡办学,对自己却如此勤俭节约,真让人感慨不已。 从故居向南,来到归来堂,大厅正面竖立了一座重1吨、高2。3米、由紫铜制成的 陈嘉庚先生塑像,铜像背后的墙上,刻有毛主席的题词“华侨旗帜,民族光辉”,这是对 先生一生的精确评价。我问导游归来堂名字的含义,导游说,陈嘉庚先生一直有个夙愿, 希望散居海外的亲朋好友不忘祖国和家乡,回国出力,归来要有个聚会交流的地方,周总 理在他去世后按其遗愿组织建造了这个归来堂。 我想,“归来”这个命名既反映了陈嘉庚先生爱国爱乡的情怀,也是旅居海外的六万 多名集美侨胞的共同心声。走出归来堂顺大道东去,眼睛为之一亮,陈嘉庚纪念景区最 精华的部分——鳌园展现在眼前。近观一条长廊飞檐翘脊,雕梁画栋,它叫门廊。门廊的 两壁都是浮雕,共有58块,左侧浮雕多取材于近代重要事件,如南昌起义、开国大典等,右侧浮雕多来源于历史典故,如武王伐纣、赤壁大战等。浮雕人物千姿百态,栩栩如生, 雕刻工艺精湛,富有艺术感染力。远望一座壮观的纪念碑雄伟高耸,傲然屹立,它就是毛 主席亲笔题名的“集美解放纪念碑”。 三是严格自律的精神。嘉庚先生可说有亿万资产,但他说:“取诸社会,用诸社会。”他淡泊名利,自奉甚菲,律己极严。来自各方面的巨厚褒奖,他都极力推辞,毕生中从没

厦门大学是由著名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于1921年创办的,是中国

厦门大学是由著名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于1921年创办的, 是中国近代教 育史上第一所华侨创办的大学,也是我国唯一地处经济特区的国家“211工程” 和“985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水平大学。多年来,学校十分重视体育工作,强化 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为国家培养了大批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 健康体魄的建设者。为努力让大家实现“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50年,幸福 生活一辈子”的目标,厦门大学体育教学部积极响应学校号召,充分利用学校资 源优势,牢牢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培养高素质创 新人才为育人宗旨,素质教育先行,积极推进高校体育教育改革的步伐。学校不 仅重视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同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积极搞好高水平运动 队的建设。 健美操项目在厦门大学深受学生们的喜欢,特别是女同学。我们认识到,为 了使健美操在我校得到更大的发展空间,达到一个新的高度,除了继续积极开展 学校群体活动外,还需要构建一支高水平的运动队伍,这支队伍可以在今后更好 地带动、激励厦门大学学生的健美操锻炼热情。我们将充分发挥我校国家重点高 校的优势,积极探索我校健美操发展的新途径和新模式,把我校的健美操事业推 向一个新的高度,更好地促进福建高校健美操的发展水平。 我校申报健美操高水平运动队有诸多优势,下面简单归纳如下: 1、教练员队伍优势:理论和实践并重的高层次教练员队伍 姓名 性别 学历 职称 研究方向 运动等级 裁判等级 编制 郑婕 女 博士 教授 运动训练学 一级 国家级裁判 在编 唐文玲 女 学士 副教授 体育教育学 一级 国家级裁判 在编 赵秋爽 女 博士 副教授 运动训练学 一级 国家级裁判 在编 吴飞腾 男 硕士 讲师 运动训练学 一级 一级裁判 在编 倪振华 男 硕士 助教 运动训练学 国际健将 国家级裁判 在编 2、场馆设施及辅助设施:训练场馆数量多,配套设施完备。 设施 训练场馆 健身房 校医院 体测中心 数量 6 2 2 1 3、历年获奖成绩:获得了众多高水平比赛的好的名次。 2005 年 1、全国十大校园健身偶像及十大校园明星队比赛第三名;

陈嘉庚的故事

陈嘉庚的故事 往往提到一个地方,就会想起一个人,比如提到集美,就会想到陈嘉庚。 在去集美的路上,就听到许多关于爱国华侨陈嘉庚的故事。说他年轻时就闯南洋,一生勤俭节约,把赚来的钱和省下的钱都捐给祖国文教事业,得到人们的尊敬。毛泽东称赞他为“华侨旗帜,民族光辉”。 集美是个美丽、静谧而又整洁的地方。高大的行道树在微微的海风里婆娑。陈嘉庚先生创办和资助的学府隐藏在绿树红瓦龙脊凤檐之中,学子的朗朗书声绽开了先生的微笑,大海均匀的涛声,像先生均匀的呼吸。 嘉庚路145号为先生故居。“陈嘉庚故居”七字为廖承志手书。院子的中央有一棵陈嘉庚手植的龙眼树,枝叶茂密,生机勃勃,让人思念先生的奋发精神。故居为两层小楼,陈列着先生俭朴的生活用具和感人的事迹。走近一排陈列橱,看到他用过的一把布伞,布伞是从南洋带回来的,已用了十多年,家人说那伞太不像样了,要给他更换,他说:“不像样不要紧,能用就行了。”还看到他的一只用破瓷杯做的烛台,家人建议买一只新烛台,他不许,说:“该用的钱几千几万都得花,不该用的一分钱也不能浪费。”他的故居是福建省爱国主义教

育基地,接待着来自全国各地的参观者。 先生17岁去南洋学商。他说:“财由我辛苦得来,亦当由我慷慨捐出。”他集资千万,全部用于兴学等公益事业。1913年他创办集美小学,以后又办师范、中学、水产、航海、商业、农林等学校。集美解放时,周恩来曾下达命令:“集美学校是陈嘉庚创办的,一定要保护好。” 先生热爱和拥护共产党,积极参加革命活动。曾于1940年冲破国民党的阻挠,到延安慰问抗战军民。他在1910年就参加了中国革命同盟会,橱窗里陈列着他于1911年12月与孙中山先生的合影。他创办的集美学校被称为“民主堡垒,革命摇篮”。 先生一生献给文教事业的款项,价值人民币一亿五千万元,临终时还把300多万元献给国家。 陈嘉庚1874年10月21日出生于集美,1961年8月12日病逝于北京,享年88岁。他的墓地在附近的鳌园。在去鳌园的路上,经过“归来堂”,关于这座建筑,有这样一段故事:陈嘉庚是位多子女的父亲,弥留之际曾嘱咐家人,建一座小祠堂,让海外回来的子孙有个聚会的地方。周恩来知道他的遗嘱后,指示有关部门为他动工兴建了这座“归来堂”。堂前有先生的铜像,高2.3米,一手执杖,一手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