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不同错距下极近距离煤层联合开采矿压规律研究

不同错距下极近距离煤层联合开采矿压规律研究

不同错距下极近距离煤层联合开采矿压规律研究
不同错距下极近距离煤层联合开采矿压规律研究

综采工作面矿压显现规律的实践与研究

综采工作面矿压显现规律的实践与研究 摘要:不同地区的煤层赋存条件往往存在着很大的差异,由此而造成的综合机 械化开采过程中的矿压显现特征也会有很大程度的不同,因此,针对不同矿区具 体的煤层开采主、客观条件,对采场矿压显现特征进行有针对性的研究,运用数 值计算方法对采场周围应力场分布、顶底板岩层稳定性、支架对围岩的支护效果 等进行了研究,掌握老顶的初次断裂步距,对采场来压进行预测预报,并据此制 定有针对性的矿压控制技术措施,来保证矿井安全高效生产。 关键词:矿压显现特征;初次断裂步距;矿压控制技术 1研究背景 我国回采巷道的支护技术已经发展很快,很多回采巷道都已成功支护,但是 回采巷道受到采煤工作面的动压影响,在采掘过程中往往会造成顺槽的底鼓、片帮、顶板下沉、两帮变形及回采巷道局部破坏,这些都对矿井的安全高效生产造 成不利影响。由于受地质因素及巷道断面大小的一系列客观因素的影响,回采巷 道受工作面的采动影响规律及影响程度是不一样的,为了更加全面的掌握回采巷 道受采动影响的程度与规律的一般性,以及针对该矿客观条件下回采巷道的安全 性有必要进行顺槽受采动影响的观测研究。 本次针对三沟鑫都煤矿2101工作面面进行采场和回采巷道的矿压特征进行观测研究,目的是掌握2号煤层长壁综采工作面及顺槽的矿压显现规律及机理,为 进一步优化矿压控制技术措施提供依据。 2采场矿压控制领域 采场岩层控制、开采工艺优化、设备配套、提高资源回收率等一直是煤矿开 采领域中的主要研究课题。近一个世纪以来,各国煤炭行业围绕改革采煤方法、 改善顶板管理状况、推进矿井新型装备利用等领域开展了大量研究工作。 为了进一步研究开采引起的回采工作面上覆岩层的移动和破坏规律,掌握采 空区上方形成的冒落带、裂隙带、弯曲下沉带的高度,查明上覆岩层移动机理和 回采工作面周围应力重新分布规律,以及上覆岩层移动与工作空间顶板下沉和支 架受载的关系,部分矿区在井下巷道内或通过地面打深钻孔,设置深部测点,进 行岩层内部移动规律的观测研究。有些矿区为了解决坚硬顶板的管理,以及铁路下、建筑下、水体下采煤,水力采煤,有冲击矿压、煤与瓦斯突出危险的煤层开 采等问题,曾采用地音仪进行采空区矿压观测,利用微振仪检测顶板动态,用钻 孔电视设备观测岩层移动、难冒顶板人工爆破效果以及开采后顶板的断裂、离层、跨落等情况。通过以上一系列观测研究,在防治井下冒顶事故、改善顶板安全状 况等方面起到了良好效果。 3研究方案 3.1工作面液压支架压力自动记录仪的布置 工作面两端头各选2台支架、中部选取9台支架作为支架工作阻力观测对象。 利用YHY60(B)型数字压力器自动记录仪对三沟鑫都首采工作面 ZY4000/09/21型液压支架的工作状况进行了持续监测,工作面宽度为150m,安 装液压支架103架,在3#架、4#架、30#架、31#架、32#架、60#架、61架、62#架、90#架、91#架、92#架、100#架、101#架分别安装编号为1、2、3、4、5、6、7、8、9、10、11、12、13号的自动记录仪。记录仪布置如图2-1。 全工作面煤壁、端面顶板作为煤壁片帮形态和顶板漏冒形态观测对象。通过 观测统计、素描等方法记录全工作面煤壁片帮形态和顶板漏冒形态。

探究急倾斜极近距离煤层联合开采采煤方法

探究急倾斜极近距离煤层联合开采采煤方法 摘要】在目前煤层开采的过程之中,还存在着采煤技术以及采煤方法上的问题,尤其是在急倾斜极近距离煤层联合开采的过程之中会存在较多的问题,所以为了 进一步解决这一问题,需要通过理论研究、试验测试以及实际采煤经验来进行探讨,从而提出可行的优化建议,以此推动采煤的技术的有效应用。 【关键词】采煤技术;采煤方法;联合开采 急倾斜极近距离煤层联合开采具有一定程度上的难度,在回采巷道的布置上 会相对困难,并且整体的开采环境以及通风调节都不能够满足其开采要求,所以 要结合煤层开采主要影响因素来进一步分析煤层的层间结构、基本性质、从而决 定开采高度以及采煤方式,这样才能够提升技术应用措施的安全性以及可靠性, 提升煤炭开采的经济效益以及社会效益。 一、急倾斜极近距离煤层联合开采采煤方法应用现状 从理论等层面上来看,目前的煤层联合开采多基于理论基础所进行应用的采 煤方式,利用煤层之间的压力形式,以及协调采空区压实区之间的内部关系,从 而形成错矩布置的相应形式,才能够满足急倾斜极近距离煤层联合开采采煤工作 的相应需求。但是因为急倾斜极近距离煤层联合开采采煤方式自身具有相应的难度,所以需要通过大量的计算以及实验去优化采煤方式,克服煤层工作面因为生 产二出现的压力垮落现象,尽可能提升支撑点的支撑力,并且为巷道的维护工作 奠定相应的技术理论基础[1]。 而急倾斜极近距离煤层联合开采采煤技术在应用过程之中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所以技术人员需要在充分明确急倾斜极近距离煤层联合开采采煤方法应用现 状以及应用过程之中所存在的相应问题,从而合理利用改进方式,加强常规错矩 定值研究,提升煤层工作面的质量,增强整体煤矿开采工作的安全性以及有序性。 二、优化急倾斜极近距离煤层联合开采采煤方法的具体措施 (一)加强急倾斜极近距离煤层联合开采的理论研究 理论研究是一切技术应用实践的相关基础,所以在优化急倾斜极近距离煤层 联合开采采煤方法的过程之中,需要加强急倾斜极近距离煤层联合开采的理论研究,从本质与核心上来看,目前煤层开采的过程之中,其急倾斜极近距离煤层联 合开采的主要难点都集中在下错距的确定上,所以需要加强理论研究,来确定好 急倾斜极近距离煤层联合开采的相关数据[2]。 可以应用离散元模拟技术来进行联合开采行为的模拟实验,以建立模型的形 式来检测联合开采采煤技术的应用程度。首先从层面的分解上来看,煤层会存在 着多个应力区,所以需要找到下煤层回采工作面、上采空区之间的应力区域,明 确临界点的实际位置;加强对于应力峰值点距离计算,从而得出上煤层的采高、 煤矿整体的粘聚能力、上层岩层在岩体重量平均值、应力集中系数等多个模型建 造基础数据,建立好模型之后才能够进行煤层结构以及实验探究。 (二)急倾斜极近距离煤层联合开采的实验过程 急倾斜极近距离煤层联合开采采煤方式也是需要反复的实验才能够投入应用的,一般而言,目前的急倾斜极近距离煤层联合开采需要结合柔性实验装置,来 进行模拟测试,其中的应用变量一般都是控制在煤层土质、煤层厚度以及煤层结 构分布等数据内容上,利用柔性实验装置顶部的液压装置系统,进行液压处理操作,并且以均匀的分布形式,来提升原型条件的合理状况,才能够提升实验过程

近距离煤层上下层同时回采探讨

近距离煤层上下层同时 回采探讨 集团企业公司编码:(LL3698-KKI1269-TM2483-LUI12689-ITT289-

近距离煤层上、下层同时回采探讨1上、下层同采方案的提出 根据全国其它矿务局的实际开采,曾有过厚煤层进行分层开采,分层间铺网人工制造假顶进行上、下层同采过;而滴道煤矿十一井二斜右8路34#层,根据所揭露的煤岩层赋存条件,在8路~9路34#层外部,夹石厚度超过0.5m以上时,下分层已有一层0.5~2.5m的顶板,34#上、下层煤同时进行回采方案是可行的。 2方案设计 首先,在二斜9路沿34#下分层进行掘送大巷至边界,送切割上山,进行回采;当夹石小于0.5m时,以此为界,9路34#层里部200m进行采全层,外部所剩500m进行上、下层同时回采,回采布置如图1。 上分层巷道布置:在34#下分层掘斜上,见34#上分层后,沿34#上分层掘送上分层切上,然后,在切上以外距切上60m处重新掘斜上、顺槽,并与切上贯通;回采时,顺槽设一部SGW-40T/60刮板输送机运输,斜上采用搪瓷溜子直接搭接在平巷胶带输送机,通过胶带输送机运至煤仓;斜上、顺槽超前工作面。

34#下分层直接掘切上,并滞后34#上分层工作面40~60m进行回采,如图2。 3顶板压力计算及支护设计 3.1上分层顶板压力计算 图1回采布置平剖面图 图2上下分层回采步距剖面图 (1)顶板压力 P=1/(K-1)H·K1·K2=8.98MPa 式中P——顶板压力MPa; K——顶板岩石冒落后的碎涨系数;

H——最大采高; ρ——顶板岩石冒落高度范围内的平均容重; K1——动载系数,取1.3~1.6 K2——悬顶、片帮系数; K2=(L1+L2+L3) L1=1.17 (2)支护密度(强度) 工作面的理论支护密度n1=P/·c=0.32 式中P——计算顶板压力; ——单体液压支柱额定阻力; c——单体液压支柱性能参数。

四台矿极近距离煤层采空下开采技术

编订: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四台矿极近距离煤层采空 下开采技术 Deploy The Objectives, Requirements And Methods To Make The Personnel In The Organization Operate According To The Established Standards And Reach The Expected Level. Word格式 / 完整 / 可编辑

文件编号:KG-AO-2669-96 四台矿极近距离煤层采空下开采技 术 使用备注:本文档可用在日常工作场景,通过对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进行具体、周密的部署,从而使得组织内人员按照既定标准、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使日常工作或活动达到预期的水平。下载后就可自由编辑。 四台矿404盘区10#层于20xx年底开采结束,为保证盘区正常接替,必须开采404盘区下部11#层。404盘区10#层与11#属极近距离煤层,层间距不稳定。我矿从科学合理的盘区开采设计到首采面8423工作面掘进、开采的成功完成,总结出宝贵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形成一套完整的极近距离煤层采空下开采技术。 1盘区概况 11#层404盘区所处的开采水平为1045水平,上部10#层均已回采结束,盘区走向长度1340m~1770m,倾斜长度1180m。煤层包括11#层和盘区中部1000m段11#层与12-1#层合并层,厚度2.0m~7.4m,平均厚度4.0m,煤层倾角10~60,平均30,煤层与10#层层间

基于FLAC3D的大采高综放工作面推进矿压显现规律数值模拟

采矿工程数值分析与应用 题目:基于FLAC3D的大采高综放工作面推进矿压显现规律数值模拟

1 关键问题 根据煤层、顶板冲击倾向性鉴定结果和曾发生的动力现象,并考虑到1301工作面复杂的开采条件(深部、特厚煤层、高地压、强承压水、高温、厚表土层、构造发育等),认为1302N工作面开采面临潜在的冲击地压、帽裂等动力灾害威胁。因此,本文提出应用FLAC3D研究工作面推进过程中矿山压力显现规律。根据该规律,减少冲击地压等的动力灾害的发生,保证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增大生产效率,提高产量。 2 工程背景 2.1矿井基本概况 山东新巨龙能源有限责任公司位于山东省菏泽市巨野县新巨龙镇,在巨野煤田中南部,东距巨野县城约20公里,西距菏泽市40公里,兖新铁路和327国道在井田上穿过,北临日东高速公路,东依京福高速公路、京沪铁路、京杭大运河,西靠京九铁路、济广高速、德商高速,交通便利。公司占地面积 522808 平方米,矿井井田东起田桥断层,西至煤采地层底界露头,南起邢庄及刘庄断层,北至陈庙断层及第一勘探线,地理坐标为北纬35°05′~35°30′,东经115°47′~116°18′,南北长约12公里,东西宽约15公里,面积约180平方公里。交通位置详见图2-1,其中A为新巨龙能源公司所在位置。矿井地质储量16.83亿吨,可采储量5.1亿吨,设计生产能力600万吨/年,设计服务年限82年。 图2-1 交通位置图

巨野属黄淮流域,北临黄河,境内水系健全,水资源丰富。既有充足的地表水、地下水,又可常年引流黄河水,全县水资源总量3.76亿m3,可利用地表水1.3亿m3,可利用地下水2.47亿m3,人均水资源储量413.1m3。即将动工兴建的大野水库,库容达2.5万m3,可为工农业发展和城镇居民生活提供用水保障。巨野属暖温带大陆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水充沛。年均气温13.5°C;年均降水量655mm;无霜期平均213天;年日照时数2329.2-2578.3小时。 2.2矿井地质条件 2.2.1地层与主采煤层特点 (1)煤层发育情况 地层区划属华北地层区鲁西地层分区,区内多为第四系覆盖。3煤层平均厚度为8.82m,煤层直接顶为厚度为2.35m的粉砂岩,其单向抗压强度为32.13 MPa,基本顶为厚度为12.42m的粉砂岩互层,其单向抗压强度为100.17 MPa,由于煤层厚度较大,采空区冒落高度相对较高,煤层顶板又较为坚硬,因此可能存在顶板大面积悬顶。随着工作面的继续推进顶板集聚足够的弹性能,突然断裂对工作面支架、煤壁造成冲击诱发采场、巷道冲击地压发生。因此,3煤层顶板是否形成大面积悬顶是工作面顶板明显动压发生的必要条件。根据1301N工作面、已施工的1302N上下平巷揭露资料,工作面第一联络巷以南部西部区域3煤厚度在2.8-3.3m,东部靠近1301N工作面上平巷附近厚4.3-8.0m;第一联络巷以北西部区域3煤厚9.7-10.9m,1301N工作面上头揭露3煤厚8.0-9.5m;煤层中间夹0-1.2m泥岩或炭质泥岩。3煤层属较稳定,结构复杂。 (2)煤层类型及煤质 3层煤可采指数为1,为较稳定煤层,煤层倾角0~6°,平均3°;煤种在二联巷处分界,煤质牌号为肥煤;宏观煤岩类型为半暗-半亮型煤,低灰低硫易洗选,发热量30.13MJ/kg,硫份0.55%,灰分12.95%。 (3)煤层顶底板 煤层顶底板条件主要见表2-1:

近距离煤层上、下层同时回采探讨正式版

Through the reasonable organization of the production process, effective use of production resources to carry out production activities, to achieve the desired goal. 近距离煤层上、下层同时回采探讨正式版

近距离煤层上、下层同时回采探讨正 式版 下载提示:此安全管理资料适用于生产计划、生产组织以及生产控制环境中,通过合理组织生产过程,有效利用生产资源,经济合理地进行生产活动,以达到预期的生产目标和实现管理工作结果的把控。文档可以直接使用,也可根据实际需要修订后使用。 1 上、下层同采方案的提出 根据全国其它矿务局的实际开采,曾有过厚煤层进行分层开采,分层间铺网人工制造假顶进行上、下层同采过;而滴道煤矿十一井二斜右8路34 #层,根据所揭露的煤岩层赋存条件,在8路~9路34 #层外部,夹石厚度超过0.5m以上时,下分层已有一层0.5~2.5m的顶板,34 #上、下层煤同时进行回采方案是可行的。

2 方案设计 首先,在二斜9路沿34 #下分层进行掘送大巷至边界,送切割上山,进行回采;当夹石小于0.5m时,以此为界,9路34 #层里部200m进行采全层,外部所剩500m进行上、下层同时回采,回采布置如图1。 上分层巷道布置:在34 #下分层掘斜上,见34 #上分层后,沿34 #上分层掘送上分层切上,然后,在切上以外距切上60m处重新掘斜上、顺槽,并与切上贯通;回采时,顺槽设一部SGW-40T/60刮板输送机运输,斜上采用搪瓷溜

香山科学会议:深部高应力下资源开采与地下工程

175:深部高应力下资源开采与地下工程 香山科学会议第175次学术讨论会综述 随着社会与经济发展需求的日益增长和矿山工程技术体系的进步和完善,资源开采不断地在向深部发展。我国抚顺胜利矿于1933年最早发现岩爆,到目前为止已有20多个矿井有过发生岩爆的记录。我国煤炭资源埋深在1000m以下的为2.95万亿吨,占煤炭资源总量的53%。我国目前东部矿井开采深度正以每10年100-250m的速度发展,预计在未来20年很多煤矿将进入到1000m到1500m的深度;一批金属矿山近年也已进入深部开采,例如红透山铜矿目前开采已进入900-1100m深度。 然而深部部开采条件下的地质作用特征和矿压显现规律与浅部开采相比会发生极大变化,该领域研究我国起步较晚,面临许多科学技术挑战。因此,对深部高应力条件下的资源开采与地下工程进行统一的、三维的、系统的多元研究,以揭示其中的一系列基本科学问题,构筑我国在深部高应力条件下资源开采的相关的基础理论和地下工程技术体系,显得尤为重要。 香山科学会议于2001年11月5日至7日在北京香山召开了以“深部高应力下的资源开采与地下工程”为主题的香山科学会议第175次学术讨论会。谢和平教授(中国矿业大学)、钱鸣高院士(中国矿业大学)、古德生院士(中南大学)被聘为本次会议执行主席。 本次会议旨在以“高应力下深部资源开采与地下工程”为目标,从三维、系统、多元的研究思路出发,深入探讨深部开采中岩石的力学特性与行为,深部岩层复杂构造和诱发工程灾害源点的精细探测理论与技术,深部矿山开采中的支护理论和灾害预防技术,高应力下岩层固、液、气相耦合作用及动力灾害发生机理、过程及防治措施等问题,以把握我国深部资源开采和地下工程的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抓住可能的发展机会。 会议执行主席谢和平教授在题为“深部高应力下的资源开采与地下工程―机遇与挑战”的主题综述报告中,以大量实例介绍了当前国内外深部资源开采与地下工程的现状和面临的科学问题。谢和平介绍了表现在深部开采时必然诱发出的一系列工程灾害。他指出深部岩石所处的环境可概括为“三高”,即高围压、高温度和高孔隙压力,并具有极强的时间效应,这样的环境下,岩石的力学性质与浅部岩石的力学性质有很大的不同,强调深部开采中主要在三个方面面临科学问题: ⑴岩石力学基础科学问题;⑵重大灾害机理、预测和控制的科学问题;⑶深部开采的理论与关键技术。 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王思敬院士作了“高地应力与深部矿山开采的工程地质力学问题探讨”的评述报告。他从地应力的时效性、地应力的深部变化和预测、深采工程灾害和安全对策探讨、重大地质工程安全的方法论等方面深

煤矿胶结充填开采覆岩移动及矿压显现规律研究

煤矿胶结充填开采覆岩移动及矿压显现规律研究本文以煤矿胶结充填开采技术为背景,通过相似模拟试验、数值模拟进行了不同充填率条件下覆岩移动和矿压显现规律的研究,并与垮落法开采进行对比。在综合分析胶结充填覆岩移动变形规律后,提出了充填开采上覆岩层渐进“S”型梁模型,并对其形成条件进行了理论分析。基于弹性地基梁理论,建立渐进“S”型梁力学模型,推导出充填开采煤体区和充填区支承压力分布和顶板下沉量推导公式,并进行了理论计算。将此模型应用到地表下沉预测计算中,并对地表下沉系数取值进行研究,构建了胶结充填质量控制体系框架,在小屯矿进 行了工业性试验,技术经济效益分析结果表明了小屯矿进行胶结充填开采的合理性和优越性。本文对以下主要内容进行了研究:(1)通过实验室相似模拟试验,对垮落法开采及不同充填率条件下充填开采的覆岩移动变形规律分析可知:①与垮落法开采相比,充填采煤上覆岩层整体性结构没有破坏,当充填率为80%时,胶结充填开采上覆岩层发生整体弯曲下沉,仅出现裂隙带和弯曲下沉带,两带发育分布在基本 顶附近,且范围较小,岩层竖直方向上无贯穿性裂隙:当充填率为90%时,只出现弯曲下沉带。即采空区充填率对充填采煤上覆岩层的稳定性有显著的影响,随着充填率的提高,上覆岩层的变形破坏从产生离层、裂隙逐步变为整体的弯曲下沉,上覆岩层下沉速度及下沉量也呈现大幅度减小的趋势。②充填率越高,顶板的欠接顶量小,下沉空间少,顶板的完整性越好,充填体和顶板的承载能力越高,故煤壁前方支承 压力峰值越小,应力增高区面积减少,后方充填体支承压力越高。③与

垮落法开采相比,充填开采工作面周期来压的步距较大,周期较长,周期来压现象不明显;充填率越高,周期来压的步距越大,周期越长,周期来压强度越小,周期性越不明显;当充填率达到90%时,工作面无周期来压现象。④对于胶结充填开采,充填体与围岩的相互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充填材料作为地质填充物,及时对采空区进行了充填,胶结成具有一定强度的充填体阻止围岩变形,提高了围岩的完 整性和承载能力,增强了顶板抵抗变形和破坏的能力;随着工作面的推进,形成了以煤体、充填体、围岩共同作用的支撑体系,阻止覆岩的进一步变形;此支撑体系改变了整个采场的应力状态,使采场由双向受力状态变成三向受力状态,共同阻止上覆岩层的下沉。由于上覆岩层运动空间有限,整个采场矿压显现明显减弱。(2)在分析胶结充填采场覆岩移动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充填开采上覆岩层渐进“S”型梁理论,建立渐进“S”型梁弹性地基梁力学模型,对顶板移动变形进行分析。①对胶结充填采场覆岩移动特征进行分析,建立了渐进“S”型梁力学模型,并对其形成条件即完全连续条件和有效连续条件进行了理论分析。②基于弹性地基梁理论,将基本顶岩梁视为半无限长梁,不考虑控顶距和支架的情况下,建立充填开采渐进“S”型梁力学模型,并根据此模型建立了充填开采覆岩移动力学方程,推导出充填开采煤体区和充填区支承压力表达式,分析了煤体区和充填区支承压力分布情况:随着工作面的推进,煤体一侧垂直应力逐渐减小,趋于原岩应力;作用在充填体上的垂直应力随着工作面的推进而增大,也逐渐趋于原岩应力。顶板的反力在x=0处不连续,发生突变。在x=0处,煤体压力

近距离煤层上、下层同时回采探讨(最新版)

( 安全技术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近距离煤层上、下层同时回采探 讨(最新版) Technical safety means that the pursuit of technology should also include ensuring that people make mistakes

近距离煤层上、下层同时回采探讨(最新 版) 1上、下层同采方案的提出 根据全国其它矿务局的实际开采,曾有过厚煤层进行分层开采,分层间铺网人工制造假顶进行上、下层同采过;而滴道煤矿十一井二斜右8路34 #层,根据所揭露的煤岩层赋存条件,在8路~9路34 #层外部,夹石厚度超过0.5m以上时,下分层已有一层0.5~2.5m 的顶板,34 #上、下层煤同时进行回采方案是可行的。 2方案设计 首先,在二斜9路沿34 #下分层进行掘送大巷至边界,送切割上山,进行回采;当夹石

小于0.5m时,以此为界,9路34 #层里部200m进行采全层,外部所剩500m进行上、下层同时回采,回采布置如图1。 上分层巷道布置:在34 #下分层掘斜上,见34 #上分层后,沿34 #上分层掘送上分层切上,然后,在切上以外距切上60m处重新掘斜上、顺槽,并与切上贯通;回采时,顺槽设一部SGW-40T/60刮板输送机运输,斜上采用搪瓷溜子直接搭接在平巷胶带输送机,通过胶带输送机运至煤仓;斜上、顺槽超前工作面。 34 #下分层直接掘切上,并滞后34 #上分层工作面40~60m进行回采,如图2。 3顶板压力计算及支护设计 3.1上分层顶板压力计算 图1回采布置平剖面图

四台矿极近距离煤层采空下开采技术实用版

YF-ED-J6547 可按资料类型定义编号 四台矿极近距离煤层采空下开采技术实用版 In Order To Ensure The Effective And Safe Operation Of The Department Work Or Production, Relevant Personnel Shall Follow The Procedures In Handling Business Or Operating Equipment. (示范文稿) 二零XX年XX月XX日

四台矿极近距离煤层采空下开采 技术实用版 提示:该解决方案文档适合使用于从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都部署具体、周密,并有很强可操作性的计划,在进行中紧扣进度,实现最大程度完成与接近最初目标。下载后可以对文件进行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调整使用。 四台矿404盘区10#层于20xx年底开采结 束,为保证盘区正常接替,必须开采404盘区 下部11#层。404盘区10#层与11#属极近距离 煤层,层间距不稳定。我矿从科学合理的盘区 开采设计到首采面8423工作面掘进、开采的成 功完成,总结出宝贵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 形成一套完整的极近距离煤层采空下开采技 术。 1盘区概况 11#层404盘区所处的开采水平为1045水

平,上部10#层均已回采结束,盘区走向长度1340m~1770m,倾斜长度1180m。煤层包括11#层和盘区中部1000m段11#层与12-1#层合并层,厚度2.0m~7.4m,平均厚度4.0m,煤层倾角10~60,平均30,煤层与10#层层间距 0.4m~1.5m,平均1m。 404盘区内地质构造复杂,有陷落柱4个,断层分布较密集。11#层顶板为粉细砂岩互层、层理、节理、裂隙发育,稳定性差,掘进和回采时顶板不易维护,易发生漏顶事故。 2、开发方案说明 2.1 盘区巷道布置 10#层、11#层盘区巷道采用联合布置方式,开采11#层时,利用现有的开采10#层已布置的3条沿南北向布置的盘区巷,平行1045轨

近距离煤层上、下层同时回采探讨(标准版)

近距离煤层上、下层同时回采 探讨(标准版) Security technology is an industry that uses security technology to provide security services to society. Systematic design, service and management.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AQ-SN-0345

近距离煤层上、下层同时回采探讨(标准 版) 1上、下层同采方案的提出 根据全国其它矿务局的实际开采,曾有过厚煤层进行分层开采,分层间铺网人工制造假顶进行上、下层同采过;而滴道煤矿十一井二斜右8路34 #层,根据所揭露的煤岩层赋存条件,在8路~9路34 #层外部,夹石厚度超过0.5m以上时,下分层已有一层0.5~2.5m 的顶板,34 #上、下层煤同时进行回采方案是可行的。 2方案设计 首先,在二斜9路沿34 #下分层进行掘送大巷至边界,送切割上山,进行回采;当夹石

小于0.5m时,以此为界,9路34 #层里部200m进行采全层,外部所剩500m进行上、下层同时回采,回采布置如图1。 上分层巷道布置:在34 #下分层掘斜上,见34 #上分层后,沿34 #上分层掘送上分层切上,然后,在切上以外距切上60m处重新掘斜上、顺槽,并与切上贯通;回采时,顺槽设一部SGW-40T/60刮板输送机运输,斜上采用搪瓷溜子直接搭接在平巷胶带输送机,通过胶带输送机运至煤仓;斜上、顺槽超前工作面。 34 #下分层直接掘切上,并滞后34 #上分层工作面40~60m进行回采,如图2。 3顶板压力计算及支护设计 3.1上分层顶板压力计算 图1回采布置平剖面图

近距离煤层开采

浅谈马口煤矿极近距离煤层 采空下开采设计 [摘要] 对马口煤矿极近距离煤层采空下开采设计进行分析,并通过生产实践总结出一套可靠的采掘安全保障系统,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极近距离煤层采空下开采技术,对近距离煤层开采具有指导作用,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 [关键词] 极近距离煤层;采空区下;巷道布置;开采技术。 马口煤矿404盘区13#-1层于2010年底开采结束,为保证盘区正常接替,必须开采404盘区下部13#-2层。404盘区13#-1层与13#-2属极近距离煤层,层间距不稳定。我矿从科学合理的盘区开采设计到首采面13#-2层8402工作面掘进、开采的成功完成,总结出宝贵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形成一套完整的极近距离煤层采空下开采技术。 1、盘区概况 13#-2层404盘区所处的开采水平为1185水平,上部13#-1层均已回采结束,盘区走向长度1161m,倾斜长度480—615m。煤层厚度 1.8m~3.1m,平均厚度 2.6m,煤层倾角1°—5°,平均3°,13#-1和13#-2煤层层间距1.0m~2.5m,平均2m。 404盘区内地质构造复杂,有陷落柱2个,断层分布较密集。13#-2层顶板为砂岩,层理、节理发育,稳定性差,掘进和回采时顶板不易维护,易发生冒顶事故。

2、开拓方案说明 2.1 盘区巷道布置 13层盘区8402综采工作面顺槽巷道采用内错距布置方式。如图1所示。 2.2上下顺槽内错距的确定 13#-2层受上覆13#-1层采空区及层间距的影响,根据上部采空区塌落稳定后采空区及巷间煤柱的压力传递范围,选择13#-2层工作面与13#-1工作面内错式布置。根据顺槽平巷矿山压力显现规律,13#-2层顺槽在其与13#-1层层间距确定的情况下,应布置于压力的传递影响角以外,压力影响角与煤层倾角、层间岩石性质有关,一般情况下当煤层

充填采矿矿压显现与岩层移动规律研究

充填采矿矿压显现与岩层移动规律研究 当前,全国“三下”压煤问题突出,解决村庄压煤问题十分紧迫。冀中能源峰峰集团通顺矿业公司通过开展矸石似膏体充填不迁村开采保护煤柱的研究与试验,为探索解放村庄等煤柱的技术找到了新途径。 标签:充填开采矿压显现岩层移动保护煤柱规律 冀中能源峰峰集团所在的峰峰矿区有130多年开采历史,“三下”压煤量大面广,严重制约矿井生产接续。如何解放村庄压煤是一个十分重要、又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峰峰集团通顺矿业公司开展的矸石似膏体充填不迁村开采金村和工业广场附近保护煤柱的研究与试验,为探索解放村庄等煤柱找到了一条新途径。 1 项目研究内容 1.1 充填法采矿顶底板岩层力学性质演化规律研究 针对峰峰公司矿区煤炭赋存的条件,进行充填法采矿时顶底板岩层力学性质演化规律研究,研究直接顶、老顶、直接底、老底在充填法管理采空区后力学性质的演化规律,为弄清充填法采矿矿压控制与岩层移动规律提供理论支持。 1.2 充填法采矿充填料力学及变形特性研究 系统研究充填法采矿的力学性质及变形规律,研究充填料的密实性、碎胀性、强度及充填后变形特性,弄清所用充填材料的性质,为研究充填后采空区顶底板演化规律提供依据。 1.3 充填法采矿矿山压力显现以及上覆岩层移动规律研究 系统研究充填法采空后采空区矿山压力及岩层的移动规律、采煤工作面矿压显现及煤壁变形移动规律,弄清充填法采矿的矿山压力及岩层的移动规律及对采煤工作面煤壁产生的影响。 1.4 充填法采矿对底板影响范围及程度研究 系统研究充填法采矿对底板影响范围及程度,研究充填法采矿底板内应力场演化、变形及内部结构变化程度及范围,弄清相应的规律。为制定充填法采矿制定合理的底板管理措施提供理论支持。 2 主要研究成果 2.1 充填材料配比优化

煤矿近距离煤层开采顶板控制措施

****8****煤业集团有限公司 近距离煤层开采顶板管理 安全技术措施 二〇二一年一月一日

目录 1 概况 (3) 1.1矿井概况 (3) 1.2位置、范围 (3) 1.3煤层顶底板赋存特征 (3) 1.4地质构造情况 (3) 1.5水文地质情况 (3) 1.6瓦斯、火、煤层情况 (4) 1.7上部煤层开采情况 (4) 2 围岩控制与锚杆支护原理 (4) 2.1下煤层巷道矿压特征 (4) 2.21工作面锚杆支护计算 (6) 3 巷道支护 (8) 3.1顺槽支护方案及参数 (8) 3.2切眼支护方案及参数 (11) 4 安全技术措施 (14)

1 概况 1.1 矿井概况 ****8****煤业集团有限公司位于***** 1.2位置、范围 下层煤第一个工作面为****工作面,现以第一个工作面进行说明。 ****工作面为9号煤首采面,东为一采区3条下山,西为井田边界,上覆****采空工作面,间距为6m左右。该工作面埋深352~394m,长171m,推进长度786m。采煤方法为综采一次采全高。 1.3煤层顶底板赋存特征 9号煤层顶底板岩性综合柱状。煤层位于太原组中段底部,上距8号煤层6.20~7.05m,平均6.54m。煤层厚度4.20m,煤层结构简单,含夹矸1层,为全区稳定可采煤层。煤层顶板岩性为砂质泥岩、粉砂岩、泥岩;底板岩性为砂岩、泥岩。 1.4地质构造情况 ****工作面位于华北板块鄂尔多斯板内拗陷带鄂尔多斯东缘板拗柳林鼻状块凸东部,受区域构造影响,本工作面总体上为一走向北东——南西,倾向北西的单斜构造,在此基础上伴随宽缓的波状褶曲,地层比较平缓,倾角为-5°~+3°。预计本工作面内无褶曲、大断层及陷落柱,无岩浆岩侵入现象。采区地质构造类型属简单类。 1.5水文地质情况 (1)9号煤层顶板上覆第四系和上伏第三系松散岩性孔隙含水层、二叠系****组和上、下统石盒子组砂岩裂隙含水,石碳系上统太原组灰岩含水层,其中第四系和上伏第三系松散岩性孔隙含水层、二叠系****组和上、下统石盒子组砂岩裂隙含水层富水性弱,靠大气降水补给,对巷道掘进影响较小;灰岩含水层岩溶裂隙较发育,富水性中等,预计掘进****回采巷道过程中会有少量顶板淋水。 (2)****回采巷道对应地面位置为山谷,无大的水体,盖山厚度为352~394m左右,煤层上覆砂岩含水层受大气降水补充,对掘进无影响。

采矿学习题

采矿学习题集 总论 1. 《采矿学》研究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2. 井田内的划分?阶段与水平的基本概念?采区、盘区、带区的基本概念? 3. 矿井开拓、准备及回采的含义及作用是什么? 4. 何谓采煤方法? 5. 我国较广泛采用的采煤方法有哪几种?应用及发展概况如何? 6. 简要说明《采矿学》各分支学科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方向。 第一篇长壁采煤工艺 第一章长壁工作面矿山压力显现规律 1. 解释最大、最小控顶距,放顶步距,伪顶,直接顶,基本顶,矿山压力,矿山压力显现的概念。 2. 什么叫支承压力?工作面周围支承压力的分布规律如何?影响支承压力分布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3. 简述长壁工作面顶板来压的一般规律?初次来压和周期来压步距的估算方法是什么? 4. 试述工作面来压预报的机理和方法。 5. 简述直接顶、基本顶、底板的分类方法和分类指标。 6. 采高、控顶距、工作面长度、推进速度、倾角对工作面矿山压力显现的影响如何? 7. 简述长壁工作面覆岩移动的一般规律。为什么要研究裂隙带岩体的移动结构? 8. 试述压力拱结构、砌体梁结构、传递岩梁结构、悬梁结构、假塑性梁结构的异同点及适用条件。 第二章破煤、装煤原理及装备 1. 简述影响破煤的煤层物理机械性质有哪些? 2. 简述爆破落煤的炮眼布置及其适用条件? 3. 试述采煤工作面的装药结构和爆破工艺? 4. 试述截齿破煤过程?刀形齿和镐形齿的优缺点? 5. 什么是左、右螺旋滚筒?其旋转方向为什么是固定的? 6. 螺旋滚筒的主要参数有哪些?它们对装煤效果的影响如何? 7. 薄煤层采煤机有何特殊要求?为什么? 8. 刨煤机有几种?各有何优缺点?适用条件如何? 9. 试述采煤机选型原则。影响采煤机选型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第三章煤的运输及装备 1. 简述刮板输送机的主要组成部分与运送煤炭的工作原理和使用范围。 2. 简述工作面刮板输送机的类型、优缺点与适用条件。 3. 工作面刮板输送机运转时应注意的主要事项有哪些? 4. 试述桥式转载机的转载原理。 5. 简述可伸缩胶带输送机的储带与伸缩原理。 6. 胶带输送机在运行中为什么会跑偏,跑偏时应如何调整,怎样防止跑偏? 7. 某采煤工作面长度160 m,倾角8°,向下运输,采煤机牵引速度Vn=1.3 m/min,采高3.5 m,截深为0.6 m,煤的实体容重γ=135 kN/m3,试对该工作面的刮板输送机进行选型设计。第四章长壁工作面围岩控制 1. 试述长壁工作面支架围岩关系的实质和特点?

极近距离煤层下分层回采巷道支护技术研究

极近距离煤层下分层回采巷道支护技术研究 摘要:基于极近距离下煤层复合顶板回采巷道压力大、巷道维护困难、翻修率高的问题,提出了下煤层回采巷道采用内错布置形式,确定了不同层间距极近距离下煤层回采巷道的分段支护、联合支护方案。这对极近、近距离煤层下分层掘进工作面的支护具有重要的应用和参考价值。 关键词:回采巷道分段支护联合支护复合顶板 汶南煤矿位于山东省新泰市汶南镇境内,井田位于新汶煤田东部边缘,北距新泰市12km,行政区划属新泰市汶南镇管辖。经多年开采,现+60m、-120m、-300m水平已结束。现生产采区为-550m水平十四采区,采区现主要开采十三、十四、十五煤层,其中十四与十五煤层平均层间距 3.0m。极近距离煤层是指井田开采范围内相邻两煤层的层间距离很近,且开采时相互间具有显著影响的煤层。由于煤层间距极小,下煤层开采前顶板的完整性已受到上覆煤层开采的损伤破坏,且因受上覆煤层开采残留的区段煤柱在底板(即下煤层的顶板)形成集中应力影响,使得极近距离下煤层回采巷道的合理布置及支护成为生产中的一个突出问题,其主要表现为:回采巷道掘进时支护困难,回采期间受采动影响巷道返修率高,甚有可能造成人员伤亡和重大经济损失。汶南煤矿隶属山东恒丰矿业集团有限公司,属新泰市地方国有企业。 1、回采巷道位置确定 1.1 下煤层回采巷道布置方式 (1)重叠式布置。下煤层与上煤层回采巷道在平面上重叠布置,上下煤层工作面等长,这样可以使上下煤层之间区段煤柱一致,煤损较少、采出率较高,但下煤层回采巷道施工带来困难,巷道维护工作量大。(2)内错式布置。下煤层回采巷道布置在上层工作面内侧,区段之间形成正梯形煤柱;由于区段煤柱宽度加大,下煤层工作面长度也随之缩短,但是下煤层回采巷道在残留区段煤柱边缘形成的应力降低区下掘进,可提高巷道掘进速度、保证回采工作面的正常接替。(3)外错式布置。下煤层回采巷道布置在上煤层工作面的外侧,区段煤柱形成倒梯形,煤柱宽度减小,下层工作面长度加大,可提高煤炭的采出率;但下煤层回采巷道位于上煤层区段煤柱应力增高区下,巷道掘进维护困难。 基于以上原因,下煤层回采巷道布置方式采用内错式布置。 1.2 下煤层回采巷道合理错距 根据矿山压力在底板岩层中的传递规律:上煤层区段煤柱对底板的应力分布有很大影响,应力集中程度最高的地方发生在煤柱下方,向采空区发展则应力集中程度迅速降低;底板的应力分布具有明显的非均匀特征,对于同一水平面上的底板而言,离煤柱越近则应力不均衡程度越大,远离煤柱则应力不均衡程度变小,应力分布状态越趋于缓和、均匀。 得到支承压力峰值区至煤柱边缘的距离,是合理确定煤柱宽度、正确选择巷道位置的主要依据。因此,为便于巷道维护,下煤层工作面巷道必须布置在支承压力影响线之外,才能避开上煤层区段煤柱支承压力的影响,即下煤层区段巷要与上煤层区段煤柱错开一定的距离。 2、回采巷道支护方法选择 2.1 锚杆锚索支护作用机理 自20世纪80年代我国开始推广锚杆支护技术,目前锚杆(锚索)支护技术

四台矿极近距离煤层采空下开采技术

编号:AQ-JS-03603 ( 安全技术)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 WORD文档/ A4打印/ 可编辑 四台矿极近距离煤层采空下开 采技术 Mining Technology Under Goaf of extremely close coal seam in Sitai Mine

四台矿极近距离煤层采空下开采技 术 使用备注:技术安全主要是通过对技术和安全本质性的再认识以提高对技术和安全的理解,进而形成更加科学的技术安全观,并在新技术安全观指引下改进安全技术和安全措施,最终达到提高安全性的目的。 四台矿404盘区10#层于2001年底开采结束,为保证盘区正常接替,必须开采404盘区下部11#层。404盘区10#层与11#属极近距离煤层,层间距不稳定。我矿从科学合理的盘区开采设计到首采面8423工作面掘进、开采的成功完成,总结出宝贵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形成一套完整的极近距离煤层采空下开采技术。 1盘区概况 11#层404盘区所处的开采水平为1045水平,上部10#层均已回采结束,盘区走向长度1340m~1770m,倾斜长度1180m。煤层包括11#层和盘区中部1000m段11#层与12-1#层合并层,厚度2.0m~7.4m,平均厚度4.0m,煤层倾角10~60,平均30,煤层与10#层层间距0.4m~1.5m,平均1m。

404盘区内地质构造复杂,有陷落柱4个,断层分布较密集。11#层顶板为粉细砂岩互层、层理、节理、裂隙发育,稳定性差,掘进和回采时顶板不易维护,易发生漏顶事故。 2、开发方案说明 2.1盘区巷道布置 10#层、11#层盘区巷道采用联合布置方式,开采11#层时,利用现有的开采10#层已布置的3条沿南北向布置的盘区巷,平行1045轨道大巷依次布置轨道巷、盘区皮带巷、盘区回风巷。盘区轨道巷、盘区回风巷布置在10#层,盘区皮带巷布置在11#层。顺槽巷倾斜布置,即东西向布置。如图1所示。 2.2上下顺槽内错距的确定 11#层受上覆10#层采空区及层间距的影响,根据上部采空区塌落稳定后采空区及巷间煤柱的压力传递范围,同时结合同煤集团公司王村矿近距离煤层开采经验,选择11#层工作面与10#工作面内错式布置。 根据顺槽平巷矿山压力显现规律,11#层顺槽在其与10#层层间

采矿学习题集

习题集 总论 1. 《采矿学》研究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2. 井田内的划分?阶段与水平的基本概念?采区、盘区、带区的基本概念? 3. 矿井开拓、准备及回采的含义及作用是什么? 4. 何谓采煤方法? 5. 我国较广泛采用的采煤方法有哪几种?应用及发展概 况如何? 6. 简要说明《采矿学》各分支学科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方向。 第一篇长壁采煤工艺 第一章长壁工作面矿山压力显现规律 1. 解释最大、最小控顶距,放顶步距,伪顶,直接顶,基本顶,矿山压力,矿山压力显现的概念。 2. 什么叫支承压力?工作面周围支承压力的分布规律如何?影响支承压力分布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3. 简述长壁工作面顶板来压的一般规律?初次来压和周期来压步距的估算方法是什么? 4. 试述工作面来压预报的机理和方法。 5. 简述直接顶、基本顶、底板的分类方法和分类指标。 6. 采高、控顶距、工作面长度、推进速度、倾角对工作面矿山压力显现的影响如何? 7. 简述长壁工作面覆岩移动的一般规律。为什么要研究裂隙带岩体的移动结构? 8. 试述压力拱结构、砌体梁结构、传递岩梁结构、悬梁结构、假塑性梁结构的异同点及适用条件。 第二章破煤、装煤原理及装备 1. 简述影响破煤的煤层物理机械性质有哪些? 2. 简述爆破落煤的炮眼布置及其适用条件? 3. 试述采煤工作面的装药结构和爆破工艺? 4. 试述截齿破煤过程?刀形齿和镐形齿的优缺点? 5. 什么是左、右螺旋滚筒?其旋转方向为什么是固定的? 6. 螺旋滚筒的主要参数有哪些?它们对装煤效果的影响如何? 7. 薄煤层采煤机有何特殊要求?为什么? 8. 刨煤机有几种?各有何优缺点?适用条件如何? 9. 试述采煤机选型原则。影响采煤机选型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