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观赏鱼常见疾病及防治

观赏鱼常见疾病及防治

观赏鱼常见疾病及防治
观赏鱼常见疾病及防治

观赏鱼常见疾病及防治:最近看了《观赏鱼疾病及防治》([英]内维尔.卡林顿博士)一书,此书只是一本小册子,但书中论述相当专业,看后受益良多,尤其是对新鱼、饵料入缸前的检疫、消毒有了新的认识。现把书中〈常见的寄生虫和疾病〉一节内容传上,供各位参考。由于现今观赏鱼治疗药物的商品化已有相当程度,所以书中只是详细论述了疾病病因及症状,而涉及的具体治疗药剂不多。还有可惜的是书中的病变示范图谱无法贴上。

一、锚头虫。(锚头鳋)

(一)、感染的迹象。雌锚头虫,它们是寄生虫,当它们粘在鱼体上时,根据它们蠕虫关的外观很容易被辨认出来。春季在身体自由端有两个大约3毫米的卵囊形成时,它们最大长度达到大约20毫米。

(二)、感染详述。尽管锚头虫的名字很普通,但是它们根本不是虫子而是微小的叫做桡足类的甲壳动物。和大多数甲壳动物一样,它们的成熟要经过几个幼虫期。春季从卵孵化出来的第一幼虫自由游动,直到它们发现一个合适的寄主并使自己贴在鳃上。一旦贴上,它们就进入不游动期。一次卵化出的幼虫里的雄性使雌性受精并停止寄生状态。然后交配过的雄性又使自己贴在寄主鱼身上并发育成蠕虫状态的寄生虫。雌性在春季排卵,之后它们可能死亡或继续产几次卵。寄生虫死亡时,留在鱼皮肤和肌肉上的洞可能造成第二次感染,由此鱼类不能痊愈。

(三)、推荐的治疗方法。锚头虫深深地刺穿到鱼身体组织里之后,使自己牢牢地贴在鱼身上。人们可以逐个地把成年的虫子摘下来,但是这是一个很长的过程,而且对鱼有潜在的危害。使用3%的盐溶液短期浸泡也可以把虫子从一条条鱼身上除掉。现在有水族箱处理剂能杀死成虫。也池塘里,重复使用抗原生动物处理剂能杀死幼虫。使用敌百虫也可以杀死成虫。

二、黑斑病。(皮居新穴吸虫,也被认为是皮居茎双穴吸虫和其他品种)

(一)、感染的迹象。黑色或褐色的小斑点,达2毫米宽,出现在身上和鳍上,有时也出现在眼睛上和嘴上。

(二)、感染详述。斑点是含有幼虫期的肠吸虫的胞囊,如皮居新穴吸虫,胞囊里有很重的色素。幼虫期也被称为皮居船形吸虫。成年期的虫子生活在水鸟的肠内,水鸟是吃了藏匿着幼虫的鱼而受到侵扰的。在水鸟的内脏里,包裹着每一个幼虫的膜散开,虫子在几周之后发育成熟。成虫产的卵在鸟的排泄物中排出,落入水中的卵发育成片自由游动的幼虫,幼虫寄生于水螺身上。几周之后,寄生虫离开水螺并开始了寄一开合适的鱼类寄主的又一个周期。当寄生虫达到大约1毫米宽时,每个虫子身体上生出一层黑膜,在皮肤下形成独特的斑点。轻微的黑斑病传染对鱼没有什么伤害,因为生活周期,环境条件复杂,是不会使黑斑病从一条鱼上传染到另一条鱼身上的。

(三)、推荐的治疗方法。新型抗寄生虫处理剂能杀死寄生虫,但是黑斑点一旦形成,就会留下痕迹。最有效的预防措施就是打破寄生虫的生长周期,通过确保水鸟不靠近池塘或水族箱,并且没有被寄生虫寄生的螺出现的方法。

三、血鞭毛虫—昏睡病(隐鞭虫,现在也包括锥桨虫和锥体虫)

(一)、感染的迹象。传染上隐鞭虫的鱼无精打彩并且游动不正常,鱼变得消瘦,眼睛凹陷,鱼鳃发白(说明缺少红血球)。受到严重侵害的鱼死亡。锥体虫看来是相对不致病的,并且不会产生如此严重的症状。

(二)、感染详述。隐鞭虫和锥体虫都是具有茸毛状鞭毛的单细胞生物体(原生动物),因此得学名“鞭毛虫”,它们作为寄生虫生活在血液里。有危害的隐鞭毛虫有两根鞭毛,而完全没有危害的锥体虫只有一根鞭毛。要在血液涂片上看到这种寄生虫,需要用到少300倍的显微镜。两种寄生虫都是经第二寄主—水蛭传播的。鞭毛虫无害地生活在水蛭的肠内,水蛭叮咬时将其传到鱼身上

(三)推荐的治疗方法。还没有发现能有效防治观赏鱼身上血鞭毛虫的化学处理剂。由于只有受水蛭侵袭的鱼受传染,因此只需要取出受传染的鱼并且除掉水蛭。但是在水族箱里这样做相当容易,而在受到传染的池塘里解决这个问题要困难的多。

四、斜管虫(斜管虫)

(一)、感染的迹象。受侵害的鱼在硬物体上摩擦,合拢鳍。皮肤上覆盖着发白的蓝色不透明体,尤其是在关部和背鳍之间。如果鳃部受到侵害,呼吸的频率显著加快。在感染的晚期,皮肤表面肿胀然后脱落。

(二)、感染详述。斜管虫是纤毛虫,一种单细胞的、用显微镜才能看得见的生物体,不均匀地覆盖着茸毛,茸毛推动虫体在水中前进。使用中等倍数显微镜能看到斜管虫,但是必须迅速采到标本,因为斜管虫在鱼死后两小时之内就离开了鱼体。这种寄生虫首先侵袭受了伤的鱼,但是在拥挤的环境条件里传染到健康的鱼。斜管虫病使鱼变得非常弱,严重的病例能对鳃造成长久的损伤。斜管虫靠细胞分裂繁殖。

(三)、推荐的治疗方法。如果鱼比较强壮,对淡水鱼类最好的治疗方法是用3%的盐水浸泡,让鱼呆在里面直到它们蜷缩起来,然后迅速地把它们放回到它们自己的水族箱里。作为一种替代并且刺激性小治疗方法,是将鱼放入1%的盐水中待10-15分钟,然后把鱼放回干净的水里,治疗热带鱼温度最好在28-30度。或者可以使用新型抗寄生虫处理剂。如果寄生虫留在没有鱼的、温度在30度的水族箱里大约5天,它们就会死亡。但是还必须治疗鱼体上的寄生虫。

五、云眼。

(一)、感染的迹象。鱼的一只或两只眼睛变成有云雾覆盖状并且呈现发白色的外观。鱼可能显示出紧张的迹象,并且鱼体的颜色不正常,或者它们的行为举止和正常的鱼一样。

(二)、感染详述。引起云眼有多种原因。如卵甲藻病和隐核早虫病,以及鱼结核病的迹象。但是,非特种细菌传染常常是引发云眼的原因。

(三)、推荐的治疗方法。确定出现问题可能是原因并尽快治疗,以防危害到神经系统。如果是寄生虫传染(例如卵甲藻病),使用相应的治疗方法。如果发病的根源是细菌,那么使用含有抗细菌复合物的处理剂如苯氧基乙醇或呋喃那斯进行治疗。保持良好的环境,尤其是采用干净的水,能使云眼的发病率降到最低,因为脏水能成为引发因素,因此要往水里加少量的食盐有助预防。

六、柱状病—棉絮病(柱状屈挠杆菌,以前认为是柱状软骨球菌)被错误地称做口真菌病

(一)、感染的迹象。皮肤上形成发灰的白色的膜,尤其是在头部区域。但是也在鳍、鳃上和身体上形成。常常伴有白色的细丝出现。随着病情的发展,身体可能形成溃疡,鳍破损,嘴唇和头的前部可能被侵噬掉。

(二)、感染详述。这是由一种细菌—柱状屈挠杆菌引起的严重的接触传染病。传染通过水传播,并能通过网和其他水族箱设备传输。细菌进入鱼体后,尤其是通过伤口和小的破损处进入鱼体后,快速繁殖产生特有的症状。

(三)推荐的治疗方法。柱状病致病力非常强,必须尽快治疗嘴周围受侵害的鱼在24小时之内可能死亡。抗菌素复合剂有效,使用由苯氧基乙醇、呋喃那斯、氯化苯甲烃胺(新洁尔灭)等配制的专用处理剂。避免此病的最好办法是让鱼生活在干净健康的环境中,可以在水里加少量的食盐。

七、引起鳃感染的桡足类(鳋和鱼虱)

(一)、感染的迹象。感染的迹象在早期很难被发现。寄生虫真正附着在鱼体上时,受侵害的鱼变得消瘦并且呼吸困难。抬起死去的或麻醉的鱼的鳃盖能显露出在鳃褶里安家的寄生虫。

(二)、感染详述。寄生的桡足类采用很多种不同的寄生方式,其中锚头虫的寄生方式尤其不同。寄生于鳃部的桡足类的身体类似剑水蚤,剑水蚤被用作鱼饵料。但它的触角与剑水蚤的殂状不同,并且能卷缠而抓住,每一触角的未端有一个用于刺穿受害者的鳃部丝状体的大钩子。只有雌性的桡足类是寄生的,纤细的身体的后端带着突出的卵囊。寄生的桡足类的生活周期遵循一般的独立生存的方式,即卵孵化以后进入几个叫做无节幼虫的幼虫期,然后进入几个所谓的桡足期才发育成成虫。所有的幼虫期都是独立生存的。西氏鳋是非常典型的桡足类,成年雌性被雄性受精(雄性仅生活14天以后死亡),然后作为寄生虫在寄主身上安家。卵囊在春季发育,第一代无节幼虫初夏时产出,随后在初秋时有更大量的后代产出。这此桡足类可能随活的或未经照射的以极低的温度冷藏的饵料一起,或或随新引入的鱼一起被带入水族箱。

(三)推荐的治疗方法。从鳃膜上驱逐桡足类非常困难。新型抗甲壳纲寄生虫处理剂或敌百虫应该有效。间隔适当的时间使用几种处理剂以确保桡足类完全被消灭。受损伤的鱼鳃可能长出真菌形成第二次感染,可使用治真菌方法治疗。

八、珊瑚礁鱼类疾病。

(一)、感染迹象。(此病主要见于海水鱼)鱼可能在硬物体上摩擦,仔细检查,可能发现

鱼皮肤上的雾状物。鳃可能发炎,受侵害的鱼显示出典型的急速的鳃部运动。

(二)、感染详述。病原是腰鞭毛虫的单细胞生物体。对它做仔细检查需要用300倍显微镜。它在早期倾向于侵入鳃的上皮而不是鱼的身体。寄生虫成熟时落到底部并形成胞囊。胞囊破裂放出自由游动的腰孢子,腰孢子在贴到合适的寄主鱼身上之前能生活72小时。温度在20-25度时,这种疾病在热带海水鱼中最容易流行。

(三)、推荐的治疗方法。含有各种铜化合物的专用的治疗药物非常有效,特别是在没有吸收铜的珊瑚床过滤媒介的情况下。遗憾的是,铜对无脊椎动物有特殊的毒性。使用新型抗寄生虫处理剂作为替代物,但是要认真核对说明书,因为大多数处理剂对无脊椎动物有害,如海葵,珊瑚和甲壳动物。

九、口丝虫。(鱼波豆虫)

(一)、受侵害的鱼类常常游动很笨拙,鳍折起来。它们试图在硬物体上擦拭自己。更仔细地检查,有可能看到身体上覆盖着一层米色的膜,大多数受侵害的区域变红。

(二)、鱼波豆虫是一种显微镜下可见的原生动物鞭毛虫,通常有两根鞭毛。要清楚地看到它需要用300们显微镜。这种生物体把自己贴在鱼身上,破坏鱼的皮肤细膜,似乎仅在鱼某些方面弱的时候,尤其是在鱼很拥挤的时候侵袭鱼类。在池塘里,开开春时特别有可能侵袭鱼类,这时候由于水中的废物过量,或者因为饵料不充足,或者因为刚刚从冬眠中出来,鱼可能很虚弱。贴在寄主身上时,这种寄生虫通过简单的细胞分裂进行无性繁殖,分裂之前长出另外两根鞭毛。离开鱼体的寄生虫通常一个小时之内死亡,因此传染仅在有充足寄主的拥挤的环境里流行。但是有些胞囊生成后可能潜伏一段时间才释放出新一批的寄生虫。感染发生时,如不做治疗几天之内鱼就可能死亡。

(三)、推荐的治疗方法。加热是最简单的治疗方法。鱼波豆虫在25度时感到不舒服,在30度时死亡。如果有可能在不伤害到鱼的情况下,可以把水温升到30度,保持几个小时,以除掉寄生虫。但是,如果鱼娇嫩的鳃膜受严重的感染,这样做可能有危险。其他治疗方法包括,把鱼放入3%的盐水中浸泡,直到鱼蜷缩起来(然后迅速地把鱼放回到它们自已的水族箱里);用1%的盐水洗浴20分钟;或者使用一种新型抗寄生虫制剂。治疗之后,把鱼转移到一只干净的、消过毒的、装有新鲜的成熟水的容器里,确保鱼不过度拥挤。

十、隐核虫—海水白点病。(刺激隐核虫)

(一)、感染的迹象。此病见于海水鱼。刚刚感染之后,鱼用力地在石头上擦拭睚己的身体,鳍向身体合拢。随着病情的发展,皮肤上出现直径大约2毫米的发灰的白色小结节,但是有时候这些小结节被发炎的斑块所遮盖。如果鳃部感染,呼吸变得急促。

(二)、感染详述。隐核虫与引起白点病或白斑点的小瓜虫有密切的关系。它是纤毛原生动物(即带有很多推动自身前进的小茸毛的单细胞生物体),它刺穿鱼皮肤的外层和嘴部区域,引起极度的刺激,结果导致鱼体出现发炎的红斑块,可能出现细菌、真菌和其他寄生虫造成的第二次感染。成熟时,隐核虫离开鱼体,并分裂形成更多的生物体,这些生物体再寄生于己经受侵害的鱼类,并且侵袭水族箱里健康的鱼类。

(三)、推荐的治疗方法。这种寄生虫对处理剂有相当的抵抗性。含铜的治疗药物有效,但是使用时要当心,尤其是如果水族箱里有无脊椎动物。作为替代物新型抗寄生虫药物应该有效,但是要仔细查阅说明书,因为大多数处理剂对无脊椎动物有伤害。有些人类的抗疟疾药物已经被成功地应用于治疗此病。

十一、水肿—腹水。(气单胞菌和其他各种细菌)

(一)、感染的迹象。鱼的肚子变得肿胀,有时伴有溃疡。眼睛突出或者凹陷。鳞片时常竖起,形成“松果”状外观。

(二)、感染详述。各种各样的细菌,尤其是气单胞菌,引起水肿。病毒也能与这种疾病联合系起来。由于对心脏和血管造成了伤害,因此在鱼的腹部有带血点的流体形成,有时在眼睛后面形成。可能出现溃疡,受侵害的鱼通常很快死亡。

(三)、推荐的治疗方法。疾病是由于有害的环境条件促成的。治疗方法不确定,但是含有抗菌素的溶液洗浴能成功;配制含有恶喹酸的饵料也值得一试;新型抗体内细菌的专用处理剂也已经试用成功;给鱼洗盐水浴作为辅助治疗也值得偿试。

十二、假霓虹灯鱼病。

(一)、感染的迹象。背鳍下肌肉里一片扩散开的苍白的区域。与霓虹灯鱼病类似,但是分散开的斑块颜色更苍白。

(二)、感染详述。关于这种疾病知道的很少,只知道它是由细菌传染而引起的。观察此病的症状,对于水产养殖者来说,至关重要的是区分开是孢子虫引起的霓虹灯鱼病还是上面描述的细菌传染。有些原生动物皮肤疾病,如斜管虫,也侵害鲃脂鲤科鱼类,出现非常类似的症状。

(三)、推荐的治疗方法。保持水族箱洁净是首要的。已有关于使用抗菌素和含呋喃那斯的药物治疗成功的报道。

十三、霓虹灯鱼病。(匹里虫)

(一)、感染的迹象。与感染其他很多疾病一样,鱼无规律的游动行为是感染的初期迹象之一,随后鱼体可能变得消瘦。但是最典型的症状是背鳍下肌肉里一片扩散开的苍折的区域。

(二)、感染详述。引起疾病的生物体是孢子虫(一种通过向水中释放成百万的孢子进行繁殖的单细胞动物)。孢子随饵料被吃掉后进入健康鱼类的肠内,在肠内或肌肉内孢子转变成阿米巴型细胞,扩散到整个身体,形成成组的球形胞囊,尤其是在肌肉里。胞囊逐渐占据肌肉纤维的位置,皮肤受到损伤时,或者鱼死亡时,胞囊被释放出来。因此感染此病的鱼能一次又一次地传染其他鱼类并传染它们自己。

(三)、推荐的治疗方法。没有发现肯定能治愈这种疾病的方法。有报告说新型抗寄生虫处理剂和以有机银化合物为基础的处理剂有效,但是严重感染的鱼不可能被救活。用泥炭处理

水并使用硅藻过滤器做强有力的过滤,值得一试。首先要做的事是把有患病迹象鱼转移走,然后拆下水族箱的附属物,对水族箱进行彻底的消毒,这是唯一有效的为办法。

十四、烂鳍病/病尾病(嗜水气单胞菌)

(一)、感染的迹象。最初,鳍的边缘出现轻微的不透明的外观。然后膜一片片地脱落,暴露出鳍刺,鳍刺开始依次裂开。当裂缝到达身体时,受侵害的鱼通常都会死亡。

(二)、感染详述。引起烂鳍病的细菌可能经常出现,特别是嗜水气单胞菌,荧光假单胞菌和鳗弧菌,它们只在恶劣的环境里侵害不健康的鱼。这些细菌能引起一系列的症状,如斑点、区域发炎和溃疡。细菌传染引起的损伤使受侵害的鱼容易受到来自其他病原体如真菌、病毒和寄生虫的侵害。

(三)、推荐的治疗方法。对于如此多的疾病,除非环境条件很满意,任何化学药物治疗都不是完全有效的。有几种以苯氧基乙醇、聚-氯-苯氧基乙醇或呋喃那斯为基础的专用处理剂,假如治疗不被耽误的话,它们可能有效。杀菌的化学药物如氯化苯甲烃胺(新洁尔灭),也能使用。对于冷水鱼类的治疗,水温至少应该升高到16度。

十五、鱼真菌病—水霉菌(水霉菌和棉霉菌)

(一)、感染的迹象。感染的明显迹象是棉绒状的赘生物,通常是白色的,但也有时是发灰的黑色到绿色。真菌通常从躯干开始,但是也可能起源于有某个损伤的部位,它能扩散而侵害鳍、嘴、眼睛和鳃。

(二)、感染详述。真菌是生长在死去的有机物质上的植物。典型的真菌体,或菌丝体,由非常纤细的丝状物或外菌丝组成,外菌丝刺穿死去的或腐烂的组织驼过它们的细胞壁直接吸收营养。因此,尽管真菌孢子在水中出现,但是健康的鱼能抗感染。孢子从某些外菌丝膨胀的顶端释放出来,靠两根鞭毛自由游动,直到它们习落到合适的组织上,并开始长成另一个真菌团。真菌仅侵袭已经受伤的鱼,或某方面弱的鱼。如果侵袭看起来像是自发出现的,有可能是因其他原因而受损害的组织的第二次感染,,例如被皮肤吸虫损害。在这些病例里,真菌和初次感染都需要治疗,如果不治疗真菌能死掉。受损害的或未受精的卵尤其容易遭受真菌的侵袭,而产生的同一团卵里健康的卵可以正常孵化。把带有真菌赘生物的卵转移走,以保护健康的卵在它们的发育中免受牵制,常常是明智的做法。

(三)、推荐的治疗方法。在水族箱里,通过检验水是否处于良好状况,水是否处于适合的温度,并且水是否不太偏碱性(淡水水族箱最好是PH7.2),可以预防可能发生的传染。很多处理剂被推荐使用,但是其中有些有严重的不利因素。盐水浴是淡水鱼类疾病传统的治疗方法,但是会引起不适当的刺激,需要经常变换方法,而且单独使用不是特别有效。亚甲基蓝对轻微的病例有效,但是规定的用量会使水染上颜色,给持续检查病情的发展造成困难。可以把也孔雀绿涂在感染的区域上。有几种新型专用处理剂,这些处理剂通常对抗真菌有效。

在池塘里,真菌通常出现在春季,当鱼最弱的时候,或产卵之后变得受损伤的时候。在潮湿或寒冷天气开始之前,投喂平衡好并且有营养的饵料给鱼“催肥”,并且保证水的PH 在6.5-7.8之间,这样有可能减少真菌传染的机会。已有供池塘使用的专用真菌处理剂。但

是根据环境条件,最好把受传染的鱼转移到能保持更稳定条件的合适的容器里治疗;冷热悬殊会降低药物治疗的效果,并促使进一步传染。例如做老式的洗浴,一定要小心地把鱼转移到一个大容器里,容器里盛满经过除氯处理的水或陈水,理想的做法是向水里充氧。要不惜任何代价避免对鱼造成不适当的刺激。转移鱼的时候,用棉绒擦掉鱼体上的真菌赘生物

十六、鱼水蛭。

(一)感染的迹象。受侵害的鱼非常不安,在硬物体上摩擦,试图除掉寄生虫。仔细检查,显露出蠕虫状的水蛭,到少达到30毫米长,粘在鱼身上。

(二)、感染详述。大约有300种水蛭,主要出自淡水。它们是蠕虫状的生物,在它们分节的身体的每一端各有一个吸盘。鱼水蛭或者采用伸曲动作移动,伸展和收缩身体,交替使用吸盘作为附着点;或者采用同样的伸曲动作游动。一个吸盘上藏有一张嘴,嘴能造成创伤,通过伤口,水蛭从寄主身上吸食大量的血液。水蛭的唾液里有一种抗凝剂,使血液无阻碍地从伤品处流出。水蛭是雌雄同体,即每一只水蛭既有雄性器官又有雌性器官,尽管看起来是两只水蛭在一起交配。在水生植物上,水蛭在大约4毫米长的卵袋里产卵,这是它们被带入水族箱里或池塘里最可能的方式。水蛭不但可使鱼体虚弱外,还是血鞭毛虫的携带者,如锥体虫,水蛭造成的伤口是第二次感染的起因,如真菌和细菌性败血病。

(三)、推荐的治疗方法。3%的盐溶液通常可有效地除掉水蛭。把浸泡时没有掉下去水蛭拉下来。但是为避免对鱼造成不适当的伤害,用盐水治疗之前不要拔除水蛭。有些水族箱抗甲壳纲寄生虫处理剂能有效除掉水蛭。为清洁池塘,可以试着在水中的一只玻璃罐里悬挂一块生肉,以吸引水蛭。然而,这是很费用的做法。有时可以使用敌百虫(0.25毫克-0.4毫克/升,连续洗浴7-10天)。

十七、鱼虱。

(一)、感染的迹象。鱼虱是盘状寄生虫,直径在8-12毫米之间,有各种颜色,从浅绿色到褐色都有。可以看到它们贴在鱼体上和鳍上。

(二)、这种寄生的甲壳动物有八条羽毛状的腿,它们用腿游动以寻找寄主鱼。小尾巴用来掌握方向并且含有繁殖器官和呼吸器官。在虫体的腹面,两个有力的吸盘能使鱼虱牢牢地粘在寄主鱼鳞片上。两个吸盘之间是一根毒针,毒针能把抗凝剂注射到鱼体里,并且用和毒针联在一起的喙从皮肤下吸食血液和肌体组织。世界范围内大约有200种鱼虱。最常见的是叶形鲺、白鲑鲺和日本鲺。鱼虱通常在促夏产卵,产在石头上或其他因固体的表面上。大约一个月以后幼虫孵化出来并且自由游动,直到它们找到寄主鱼。吃饱时,幼虫随意地从一条鱼身上迁移到另一条鱼身上,有时好几天不吃东西。孵化出来五、六个星期以后,它们就能繁殖。现怀疑鱼虱可能传播疾病,如水肿。

(三)、推荐的治疗方法。可以用镊子除掉鱼虱。如果有必要,用漆刷蘸浓盐水轻擦,或者用盐水浸泡,有助于除掉它们。替代的方法是在水里加入新型水族箱抗甲壳纲处理剂。敌百虫有效,但要依照规定使用。

十八、鱼痘疱病/鲤痘疱病—皮肤乳头状瘤

(一)、感染的迹象。发生这种疾病时鱼体出现小的、乳白色斑点,表面滑腻,可能有黑色素沉积的条纹,在皮肤上突起1-2毫米,并且逐渐增大。斑点可能合并起来,使大面积的皮肤受到侵害。赘生物相当硬实,并且随着它们的老化,外观可能呈现发红的灰色。

(二)、感染详述。认为鱼痘疱病主要是由一种特殊病毒引起的。

(三)、推荐的治疗方法。目前还没有有效对付鱼痘疱病的化学处理剂。如果让受侵害的鱼生活在干净、健康的环境里,那么8-12周以后症状应该消失。症状也可能再次出现,但是真正健康的鱼身上几乎不可能复发。在春季,把原来未感染疾病的鱼引入到已经发生病情的池塘里,这些鱼可能患病。

十九、鱼结核病。(分支杆菌和诺卡氏菌)

(一)感染的迹象。可能有各种各样的迹象。受侵害的鱼表现出失去胃口,变得不安并且失去它们应有的颜色。后来在疾病发展过程中可能变得消瘦,形成灯泡状眼睛,皮肤有缺损。还可能发生脊椎变形。有些鱼常常是没有表现出明显的迹象就突然死亡。

(二)、感染详述。引起结核病的细菌,分支杆菌和其他品种,经常在鱼身上出现,但是除非环境条件不利,它们不一定对鱼造成伤害。这种细菌能传染人类,所以要当心,通过虹吸管吸水时不要吞下水族箱里的水,维修保养水族箱以后要彻底洗手。

(三)、推荐的治疗方法。在发病初期,使用抗结核病药物被证实是有效的,但是一旦病情发展,似乎就不起作用了。由于细菌在25度时生长最快,所以升高水温不是推荐的治疗方法。但是让鱼生活在干净的环境里,它们天然的抵抗力可以预防疾病的发生。随时拿走生病的和快要死的鱼,否则会出现同类相食的现象,这肯定是疾病在水族箱里传播的一种方式。

二十一、六前鞭虫/头穿孔。六前鞭虫,以前的八鞭毛虫和Spi观赏鱼33种常见疾病及治疗。

(一)、感染的迹象。受侵害的鱼首先失去胃口,然后它们的颜色加深,并且开始游动不平稳。龙其是七彩神仙,有时进其他鱼类,头部出现小洞,寄生虫像发白色的物质一样从洞里伸出来。在新鲜的排泄物中也能发现寄生虫。随着病情的发展,鱼变得消瘦,并且由于肉被腐噬而使小洞变大。

(二)、感染详述。六前鞭虫在显微镜下可见,有八根鞭毛的单细胞寄生虫;Spironucleus sp 比六前鞭虫的形状更圆而不如它细长。两种寄生虫的生活方式类似。有关寄生虫的繁殖周期人们知道的很少。但是在拥挤的环境条件下,寄生虫可能随饵料一起被带入而传播。它们在肠内繁殖,通过血液传播到身体的所有内存脏器官。受到伤害的鱼可能变得消瘦,并且没有显示出任何的表面损伤而死亡。这种情况在年幼的丽鱼科鱼类和丝足鲈中尤其普遍。鱼类身上的伤口非常快地受真菌和细菌引起的第二次感染。

(三)、推荐的治疗方法。有专门用于治疗六前鞭虫的处理剂,但是某些新型抗寄生虫复合剂也有效。这种疾病对通过饵料和水施用的甲硝达唑和二甲硝咪唑有反应(必须是兽医配方)。要取得成功就要保证及早治疗,并且利用合适的抗真菌和抗细菌的药物解决第二次感染的问题。

二十二、白点病(多子小瓜虫)

(一)、感染的迹象。传染上此病的鱼试图把鳍合拢并且在硬物上摩擦。寄生虫在鳍上和身体上以白色的、针头大小的斑点显露出来。不应该把白点病与处于繁殖期的雄性鱼类胸鳍上和鳃盘上出现的类似的白色小结节相混淆,尤其是金鱼。

(二)、感染详述。多子小瓜虫是单细胞鞭毛寄生虫,成熟时直径达0.2~1毫米,具有典型的弯曲的细胞核,通过很多的纤毛不停地旋转。鱼受到能高度运动的自由游动期的寄生虫的侵袭。幼年寄生虫或纤毛幼虫仅达0.05毫米长,通过拍打纤毛推动自己在水中前进。在释放出来的两天之内它们必须找到合适的寄主,否则将死亡。一旦它们到鱼身上,它们就迅速地刺穿外层皮肤,生活在皮肤和皮下组织之间,以体液和皮肤细胞为食。它们停留在皮肤里,生长3周,生长依温度而定;实际上它们在10度以下停止生长,在热带温度下生长最快。寄生虫成熟时通过皮肤钻出来,落到水族箱底部,粘在固体的表面上。在这里它们变成包裹在凝胶状的囊里,或被称为胞囊,并开始在里面分裂。15~20个小时之内,多达上千个自由游动的纤毛幼虫被释放到水里,在水族箱里又开始循环。显然,寄生虫能把它们自己粘在鱼的身上,并且潜伏着直到鱼“失去颜色”或在某些情况下变虚弱。这可以解释为什么预料不到的疫情有时会突然复发。

(三)、推荐的治疗方法。有非常有效的、专用的白点病处理剂。处理剂通常含有孔雀绿,与其他化学药物混合以提高疗效。攻击自由游动期的寄生虫最容易,但是有些处理剂声称只对鱼体上的寄生虫有效。进一步治疗的方法是打击从卵囊里释放出来48小时之内寻找寄主的自由游动的寄生虫。这项技术包括每12小时把鱼从一个容器转到另一个容器。要做到真正有效,需要有七个不同的容器。这种方法可以变换一种方式,使用带有强有力的水流和非常有效的过滤器的过滤—消毒系统,例如硅藻过滤器。这种方法能防止成熟的寄生虫一旦离开受侵害的鱼的身体,就固定下来形成卵

二十三、鱼孢虫。

(一)感染的迹象。鱼显的消瘦,但是腹部肿胀。尤其在疾病的晚期,皮肤上出现小的白色的结节的时候,出现皮肤缺损。受传染的鱼游动不正常。

(二)、感染详述。鱼孢虫是一种真菌引起的疾病,通过身体传播,并且严重损害内脏器官。生长周期相当复杂,传染从被摄入的孢子开始可能是在被捉来作饵料的桡足类动物身上的孢子,或者是停留在开放的伤口上的孢子。实验室里培养的真菌在3~20度时生长活跃,10度最适合生长。

(三)、推荐的治疗方法。如果鱼孢虫进入晚期,那么治疗不可能成功。但是救活刚常驻传染的鱼是可能的。浸在苯氧基乙醇里的饵料可以成功地治疗此病;作用力强的替代物是两性霉素,一种实际上不溶解的抗生素,以每公斤饵料100毫克的比例与饵料混合,每天喂体重的百分之一。已经有人尝试过把温度升高到38度,但不能被确认为是经过验证的治疗方法。如果不得不毁掉鱼,要保证对水族箱和所有设备进行彻底的消毒才能再次使用。

二十四、发炎—细菌性败血病(气单胞菌、假单胞菌和其他细菌)

(一)、感染的迹象。身体的一部分或整个身体的皮肤上或皮肤下发红。起初鱼的行为举止正常,但是很快鱼体就变得异常,最终会死亡。

(二)、感染详述。当水中的废物积累到很高程度的时候,可能使健康的鱼抑制细菌传染的天然防御力被破坏。鱼体上出现分隔开的红色斑块,不做治疗,红斑有可能蔓延并且受感染的鱼迅速死亡。

(三)、推荐的治疗方法。保持干净的环境是必要的,这可以影响早期的治疗效果。辅助使用抗体内细菌的处理剂或抗生素,能及时治愈晚期的病例。

二十五、内寄生虫。

(一)、感染的迹象。感染的最初迹象之一是生长缓慢。某些品种的鱼可能变得消瘦,贴近心脏的部位凹陷,但是腹部膨胀。由于感染绦虫,腹部最终胀破。鱼可以忍受轻微的感染,而养鱼者甚至意识不到出了问题。

(二)感染详述。可能遇到以下类型的寄生虫:刺头虫—这种寄生虫(体长从几毫米到几厘米不等)吸附在鱼的肠内,经常损害肠内壁,并且使鱼易受其他传染病和寄生虫的影响。它们通过一串小钩子将自己挂在肠内壁上,通过它们整个身体表面吸食食物。成虫产的卵被鱼排泄出来并孵化出幼虫,幼虫生活在桡足类动物身上。由于它们是很多鱼类最喜欢的饵料,特别是丽鱼科鱼类,因为幼虫就被带到肠内,在那里它们长成成。一定要丢弃带红斑点的钩虾,这些红斑点是刺头虫的幼虫。绦虫—绦虫是典型的扁平的缎带状体形,有些品种可达几米长。它们用吸盘或者用钩子,或者两者并用,使自己贴在寄主鱼的肠内或腹内。某些绦虫在幼虫时寄生在一种鱼的腹内,被吃掉以后,在成虫时寄生在比较大的鱼的肠内。大多数绦虫的生活周期包括产卵(有时在废弃的体节内),卵排出寄主体外进入越来越复杂的幼虫期。桡足类动物剑水蚤和颤蚓都是潜在的绦虫幼虫携带者。用这些活饵料喂鱼总是有风险的,因为它们通常是从有鱼生活的水里收集来的。有些品种的绦虫在水鸟或哺乳动物体内达到成虫期,仅寄生于作为生知周期中的中间寄主的鱼类中。不同品种的绦虫有所不同。总体上,它们在水族箱鱼类里是难以受欢迎的。线虫—线虫是无节虫,长度从不足1毫米到9米不等。在各种寄生的线虫的生知周期里,鱼可以是最终寄主也可以是中间寄主。如果鱼体内藏匿成虫,那么通常在肠内发现它们。幼虫期通常是以在=肌肉里或内脏器官里形成囊状的结节出现,结节达1毫米宽。很多寄生的线虫侵害野生鱼类,在水族箱里仅能遇到少数几种线虫,它们中值得注意的是毛细线虫和驼形线虫。行毛形线虫寄生于兵鲇科鱼类和丽鱼科鱼类中,如大神仙鱼和七彩神仙。成虫1~20毫米长,依品种而不同,生活在肠内。它产出大量的卵,卵随排泄物排出,在显微镜下可以辨认出来。驼形线虫是一种鲜红色的线仅几毫米,寄生于水族箱鱼类的直肠内,尤其是花鳉科鱼类如孔雀鱼和楔孔花鳉鱼。它用头上的微小的“颌”夹紧肠内壁,从寄主身上吸食血液和组织液。有时候能看到成串的鲜红虫子从休息着的鱼的肛门处伸出来,这种情况在雌性孔雀鱼身上尤为明显。在显微镜下对排泄物的涂片进行检查可以看到驼形线虫产出成千上万条微小的活幼虫。鱼的脊椎明显弯曲,示意着它已受到驼形线虫感染。肠吸虫—鳃吸虫和皮肤吸虫都是吸虫,如指环虫和三代虫,是鱼类的外部寄生虫(所谓的体外寄生虫),在它们的生活周期中只有一个寄主。生活在鱼类体内的吸虫(所谓的体内寄生虫),通常有复杂的生活周期,包括几个寄主,如水鸟和螺,鱼可能是成虫的寄主,或者是多个幼虫期之中的一个幼虫期的寄主。例如血液吸虫、血居吸虫,作为成虫生活

在自由游动的鲁鲤科鱼类的鳃部血管里,但是很少生活在水族箱鱼类里。卵寄宿在毛细血管里,对身体的任何器官都能造成很大的伤害。水螺扮演的是生活周期中的中间寄主。另一方面,复口吸虫在水鸟的肠内长成成虫,但是生活周期中的一个幼虫期—后囊蚴,在鱼的眼睛里形成虫白内障。大多数轻度吸虫感染不会对鱼造成不幸。

(三)推荐的治疗方法。严重的体内寄生虫感染很难治愈。某兽医的药品值得一试。如吡喹铜和左旋驱虫净10毫克/升,使用12~24小时,先使用试验剂量,个别品种的鱼可能显示过敏。对大多数的病例,预防远比治疗更恰当,尤其是对那些中间寄主很容易转移的寄生虫。

二十六、淋巴囊肿—花椰菜病或木莓病。

(一)、感染的迹象。小的白色的结节出现在皮肤上,尤其是在鳍上。随着结节的长大,它们发展成花椰菜型肿瘤,达2毫米宽。

(二)、感染详述。淋巴囊肿由病毒传染引起,能从一条鱼传到另一条鱼。有时候疾病限定在少数几个个体,有时能毁灭整个群落。在早期,肿瘤可能被误认为是白点病,但是几周以后,花椰菜型外观变得很明显。受传染的鱼变得消瘦,最终死亡,有时它们也可能自然痊愈。

(三)、推荐的治疗方法。如所有的病毒一样,治疗方法倾向不确定;对治疗的前景意见不一。推荐的方法是先修剪受传染的鳍,然后涂利凡诺或去炎松丙酮化合物。使用含有福尔马林和孔雀绿的混合液洗浴能成功治疗感染,但是看起来这是不可能的。因为淋巴囊肿发展缓慢,治疗过程可能是缓慢的,明智的做法是人道地处置受侵害的鱼,并且把健康的鱼转移出水族箱至少两个月,同时,对原水族箱进行彻底的消毒。

二十七、结节病(碘泡虫和类似的孢子虫)

(一)、感染的迹象。受传染的鱼在鳃上和皮肤上显示了米粒状的胞囊,从针头大小的斑点到豌豆大小或更大的疖。有些品种的碘泡虫形成内胞囊,与它相关的孢子虫可能打乱它们所寄生的鱼类的平衡机制。例如脑粘体虫,引起鳟鱼的所谓“旋转病”。

(二)、感染详述。孢子虫是单细胞动物,学名“孢子动物”,孢子虫产出数量巨大的孢子作为繁殖方式,从一条鱼上传输到另一条鱼身上。孢子虫的生活周期随品种不同而有不同,但是大多数都遵循相同的模式。孢子被鱼摄入,在肠道系统里变成阿米巴型生物体,它们寻找途径进入血液和淋巴系统。生物体繁殖并刺穿所有的内脏器官,最终在肠内和皮肤上形成胞囊,最终在肠内和皮肤上形成胞囊。当外部胞囊裂开或鱼死亡时,成百万的孢子被释放到水里,由此开始新的传染周期。

(三)推荐的治疗方法。化学药物治疗似乎对任何阶段的疾病都没有效果。最好的办法是销毁严重感染的鱼,并且对水族箱或池塘进行彻底的消毒。把患有疖子病的双须缺鳍鲇放入干净的、有橡树叶子的弱酸性水里,据说能快速有效地治愈此病,这样做没有道理但也许有效,也许用类似的方法改变环境可能产生效果。

二十八、眼球突出—突眼症。

(一)感染的迹象。鱼的一只或两只眼睛不正常地突出。(说明:有此鱼类,尤其是金鱼,其突出的眼球是生来就有的。)

(二)、感染详述。疾病的发展和传染性非常多地取决于病因,病因常常很难确定。肿胀的眼球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包括鱼结核病、白点病、水肿、虫白内障(各种吸虫引起,如复口吸虫)和细菌感染。

(三)、使用抗寄生虫和抗细菌处理可能有效。

二十九、皮肤吸虫。(三代虫)

(一)、感染的迹象。严重感染时,鱼会在硬物体上摩擦,皮肤了现不透明体并可能发炎。不太严重的感染可能不会显示出任何容易被发现的症状。

(二)、感染详述。皮肤吸虫是长度达0.8毫米的吸虫。它们通过中心带有两抓钩的吸盘把自己贴在鱼的皮肤上(偶尔贴在鳃上),以皮细胞为食。在低倍显微镜下观察,能清晰地看见皮肤碎屑上的吸虫。三代虫是单殖吸虫,即整个生活周期都在一个寄主身上。成虫产出活的幼虫,这是寄生生活变幻莫测的现象,甚至幼虫又有了更年幼的幼虫在它的体内发育,这条虫子又有另一条虫子在体内等等。

(三)、推荐的治疗方法。鱼在3%盐溶液中浸泡能摆脱掉寄生虫。替代的方法是使用一种新式抗寄生虫治疗药物。鱼生活在有良好过滤条件的干净环境里,有可能把传染减到最小。三代虫不会产出有抵抗力的卵,如指环虫中所阐述的。

三十、鱼鳔病。

(一)、发病的迹象。鱼不能控制它们在水里的位置,有时只有尽最大的努力才能从水底升起来;有时不能离开水面,甚至在水面上倒置。如果毛病不是由其他疾病引起,那么问题可能是鱼鳔的机能失常。

(二)、推荐的治疗方法。对于这种状况,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由于此病是冷水诱发的,把温度略微升高加上中度(1%)的盐水浴常常能缓解病症。投喂水蚤或虫子改善消化有助于治疗。

三十一、肿瘤。

(一)、发病的迹象内部肿瘤只有在鱼伸展身体时才能被觉察到。外部肿瘤在受侵害的鱼身上显示为突出的肿块。

(二)、症状详述。肿瘤可能是良性的并限于一定的区域,或者可能是癌性的。大多数肿瘤是不能治愈的。有时发生的甲状腺异常生长偶尔是能治愈的。

(三)、推荐的治疗方法。甲状腺肿瘤需要专家的鉴定。在5毫克/升碘化钾溶液里进行长时间的洗浴可以治愈此病,但是除非鱼有特殊的意义,通常对鱼进行人道的处置是恰当的办法。

三十二、溃疡病。(气单胞菌、假单胞菌和其他)

(一)、感染的迹象。身体上出现浅的、;裸露的疮,通常颜色发红,有时也在鳍上出现。红疮可能形成第二次感染,其中最明显的是水霉菌。随着病情的发展,身体上受损害的区域扩大并且连在一起。

(二)、感染详述。溃疡主要由气单细胞菌和假单胞菌引起的。属高接触传染性的疾病,能过鱼、鸟、网等传播。但是,并不是所有的鱼都是临床上受侵害的,有此鱼可能是疾病的携带者。锦鲤身上通常含有不同种类的细菌,感染可能是单纯是表皮上的。金鱼身上经常出现慢性败血症,导致水肿和死亡。

(三)、推荐的治疗方法。治疗不复杂的溃疡感染相对容易,可使用专门配制的含有恶喹酸的饵料,或者使用新型专用的抗溃疡处理剂。治疗可能受到原生动物或者皮肤吸虫造成的第二次感染的影响,第二次感染也应该治疗。食盐是有用的辅助处理剂。所有的设备都应该彻底消毒,保证绝对的干净。

三十三、绒状病(胡椒病)

(一)、感染此病后,鱼在硬物体摩擦自己的身体,而且可能出现呼吸困难。由于受到传染,在皮肤上可以看到从黄褐色到发灰色的雾状物。雾状物最初是由分隔开的小点组成的,而且这些小点也能变成炎症。未受到治疗的鱼变得消瘦。用放大镜能看到一个个寄生虫。

(二)、感染详述。此病涉及的主要寄生虫Oodinium pillularis是一种显微镜下可见的单细胞腰鞭毛虫,类似于在海水鱼中引起珊瑚礁鱼类疾病的O. ocellatum。单个生物体呈梨状,在寄生期,用根状赘生物把自己贴在鱼的外层皮肤上。细胞成熟时从鱼身上脱落下来,在水话箱底面上发展成胞囊。在胞囊保护壁里面,每个音单细胞重复分裂,4天之内形成64个细胞,分裂速度依温度而定。当胞囊破裂张开时,这些细胞被释放出来,并且在几分钟之内发展成自由游动的带鞭毛的腰孢子。腰孢子寻找新的寄主并贴在寄主的皮肤上,以此继续循环传染。如果腰孢子在24小时之内没能把自己贴在鱼身上,它们就会死亡。与很多病原体一样,寄生虫可以保持“低形象”,直到环境条件恶化。例如卵囊最初形成时可以不分裂并且潜伏着达几个月,但是能成活。通常传染的惟一显示是水族箱里偶然发生的无法解释的死亡。

(三)推荐的治疗方法。可以得到的各种专用治疗药物都有效,其中大多数含有硫酸铜,但是要根据制造商所推荐的方法慎重而准确地使用。新型抗寄生虫处理剂也值得一试。这两种类型的治疗药物都能在寄生周期中自由游动的腰孢子期最有效地打击寄生虫。遗憾的是,首先显示出症状的幼鱼是最难治愈的,因为它们对用于水族箱的化学药物非常敏感。

常见容易引起观赏鱼疾病的5大原因,观赏鱼

常见容易引起观赏鱼疾病的5大原因,观赏 鱼 鱼得病的非病原性原因分析 红肚凤凰 鱼生病原因很多,并非都是传染疾病,仔细观察,找出真正的缘由才能对症下药。笔者和大家分享下关于鱼得病的非病原性原因。 一、混养同种鱼之间混养,或是不同种鱼之间的混养有很大的学问,我们应先弄清楚这些鱼个体的脾气和体形,有时在两个相同设备、大小、种类、数量的混养缸,鱼相处的情形就会绝对不一样。是否合适混养除了遵循生物规律之外,还要注意观察,才能下结论。否则就从小训练他们,让他们接受团体生活的规律,习惯彼此合群。 如果混养的鱼脾气不对眼,肯定会发生打架,追咬,如果鱼平时养的好,身体强壮,隔离治疗之后应无大碍,至多是鳍条断类、鳞片脱落等。可经常发生的是,抵抗力差的鱼伤口发炎、红肿,这时细菌和寄生虫就会借这些物理性的伤害入侵鱼体,白毛、烂鳍、烂尾、淋巴囊肿等就会发生。 二、造景有时鱼缸的造景会非常漂亮,但有些时候也会成为鱼的负担,尤其是大型鱼,就那七彩来说,缸里的活动空间一定

要够,假设摆放太多造景,或是材料太尖锐,会使鱼在活动过程中碰触造成物理性伤害,接下来的感染机会就很多了。个人意见珊瑚类的东西最好不用。再就是沉木一定要经杀菌处理过再用。 还有要注意在换水,捕捞时也要注意不要造成鱼的物理性伤害,如有可添加一些鱼病预防药(可向鱼店咨询,买那些大品牌的),以减少病原感染的机会。 三、活动空间不够大如果没有大型缸,最好不要饲养大型鱼,即使是幼鱼,随着他们成长也会造成体质下降,因为运动不足,造成脊柱弯曲,或表皮擦伤,非常容易得病,加之小缸维持水质平衡相对较难,几乎所有因素都不可控了! 再有就是新手一定要注意鱼的密度,混养要注意上、中、下鱼群分布的平衡。鱼和水关系是互动的,一旦鱼超过水的承载能力,整个循环关系就会崩溃! 四、水质有一句大家常说的话“养鱼先养水”,这句话除了说新缸里的水外,同时也说明了鱼缸里的水是养好鱼的关键! 决定水好坏的因素,主要是过滤系统、控温系统、和水的来源。马达、过滤器是生态缸必不可少的维持系统恒定的设备,可如果我们选错了设备,有时会造成过滤系统无法充分发挥作用,造成水质恶化,反之,如果造成缸内水流过大,冲击力过强,也会有害。有时红绿灯(或其他小型鱼)莫名其妙的死亡,龙鱼翻鳃就是水流过强造成的。 良好的过滤系统可以培育微生物过滤床,使他们自己代谢含氮废物,水里的含氮废物少了,水质自然就稳定了,病就少了。含氮废物在水里积累过多,会使鱼氨中毒。还有就是含氮废物积

观赏鱼病种类概述

观赏鱼病种类概述 通常将鱼病分为两大类:一类主要由有生命的动物或植物引起。由病毒、真菌、细菌以及单细胞藻类等微生物的侵入而引起的疾病,又称微生物鱼病。由于微生物鱼病大多发病急、传播快、发病率与死亡率较高,有较强的传染性,且不易防治,故称之为传染性鱼病。由动物性寄生虫引起的鱼病称寄生虫鱼病,其特点一般是发病和传播较慢,发病率和死亡率较低,防治也较容易。另一类主要是由水体环境的机械、物理、化学等非生物因素或鱼体生理机能失调所引起机体的代谢障碍或机能紊乱而导致的鱼病称为非生物性鱼病。此类鱼病的种类很多,危害较大,涉及面也较广。只要加强管理,做好预防工作,此类鱼病可避免发生。 二、病毒引起的疾病 1.出血病 [病原体] 为疱疹病毒。 [症状] 病鱼的体表发黑无光泽,口腔、肌肉、各种鳍条基部都充血;有时鳃盖、头部、腹壁也有充血现象;鳃丝呈鲜红的点状或斑块状充血;严重的病鱼,因其他器官组织大量充血,使鳃失血而呈苍白,表现出“白鳃”。此外,眼球突出,肠道和各内脏器官表现充血。病鱼食欲不振,行动迟缓,常离群独游或回旋慢游,体质消瘦,肌肉萎缩,以致死亡。发病季节多在6,9月,水温在25,30?最为流行,死亡率颇高。 [治疗方法] (1)充分照射阳光,并降低水温至25?以下,持续10天左右可见疗效。 (2)用1,食盐水洗浴,持续1周。 (3)用大黄和枫香树叶0.25,0.5千克研成粉—末,经煎煮或热开水浸泡后,配以饵料制成药物饵料喂饲病鱼,连续5天,同时在水族箱中连续2天旅用敌菌灵百

万分之零点六(0.6ppm)。 (4)用敌菌灵百万分之三至五(3,5ppm),或醋酸铜、氯化铜、硫酸铜溶液百万分之零点七(0.7ppm),或大黄浸取液进行水浴治疗,有较好效果。 2.痘疮病——又名淋巴囊肿病毒症。 [病原体] 由疱疹病毒的病毒粒子感染所引起。 [症状] 发病初期,病鱼的皮肤表面出现许多白色小斑点,覆盖着二层白色粘液、随着病情的发展,这些白色斑点的数目逐渐增多,区域扩大,患病部位的表皮逐渐增厚,有时厚度可达1,5毫米,形成石蜡状的“增生物”,表面组织由柔软变成软骨状的结缔纽织。这些“增生物”增长到一定程度后,会自动脱落,接着又在原位置重新出现新的“增生物”。这些“增生物”如果占了鱼体表面积的大部分,就会严重地影响鱼的正常生长,使鱼体消瘦,游动迟缓,甚至死亡。若“增生物”不多,对鱼影响不大;一般在春季,水温15?左右时出现病例。由于此病流行不广,甚少发生,危害不大,故未引起重视。 [防治方法] 此病可用左旋体氯霉素治疗;小鱼可用浓度为百万分之零点二二五(0.225ppm)的药液浸洗,个体大的鱼可以注射此药,均能获得一定的疗效。 其它方法: 1、强化秋季培育工作,使金鱼、红鲤、锦鲤在越冬前有一定肥满度,增强抗低温和抗病力。 2、经常投喂水蚤、水蚯蚓、摇蚊幼虫(血虫)等动物性鲜活食料,加强营养,增强对痘疮病的抗病力。 3、用红霉素10ppm浓度浸洗50-60分钟,对预防和早期的治疗有一定的效果。 and special tools for emergency response equipment and facilities. Emergency preparedness and response plan 1) emergency response (1) If a major accident occurs, the project should set up emergency response teams, chaired by the project manager, head of production and safety

观赏鱼病常用药物及其使用方法

观赏鱼病常用药物及其使用方法 容器和工具消毒 新购和久未使用的陶瓷容器,工具都应事先消毒、浸泡,洗净后再用。消毒的方 法可分别用生石灰、漂白粉、3%食盐水或10毫克/升高锰酸钾液泡半天至1天。在鱼容易发病的季节,容器、工具要经常消毒。 鱼体消毒 新购进的鱼与原饲养的鱼混养前,应先进行鱼体消毒。常用消毒药液有3%食盐水,2~3毫克/升呋喃剂溶液,10毫克/升高锰酸钾溶液。消毒时任选其中一种药物,将鱼药浴5~10分钟。若发现鱼急游反常,应立即捞出放回水族箱中。1、投喂饵料要适当 投饵不可过量。饲料供应过多时,残饵在水中容易变质,污染水质,使水质恶化,引起有害细菌的繁殖,病原菌侵入鱼体致病。饵料的品质不良是人们常易疏忽的,如果喂饵不合适或饲料变质,极易引起鱼体营养障碍与内脏机能障碍,降低鱼体抵抗力,导致鱼病发生。发生营养障碍时,要立即补充综合维生素,尤其是维生素B和维生素E。 投喂饵料要根据鱼体大小、摄食能力和生长情况确定投喂量,要定时、定量投饵,还要根据季节、气候等情况来调节

投饵量。 投喂活饵前要注意灭菌、消毒处理,以免将病菌及寄生虫带入水族箱。2、保持水质新鲜,水温适宜 平时每天少量水,保持水质新鲜,必须注意水质,并调整好PH值等。 水族箱的水因鱼而异,保持不同的温度,一般来说,热带观赏鱼保持在22至28摄氏度。 热带鱼最怕的是水温剧变,水温剧变差距太大,鱼受到过度的刺激,就易患病。温度变化缓慢,既使超出了适温范围18至34摄氏度之间,且变化的时间约在5至6小时之内,一般还不致伤害鱼体。 为了防止温差变化剧列而危及热带观赏鱼,最好采用自动控温的加热管。3、换水和清洁工作方法要正确 长时间不换水会造成水质变坏,水中的氨和硝酸盐含量过多,鱼容易生病,但大量的换水和清洁滤材,也会使硝化细菌难以繁殖,对调节水质不利。 自来水应除氯,此外,在冬季,另入水族箱的水要与在水族箱中原来的水温度一致,因为水温差常使鱼感冒。4、防止疾病与寄生虫带入水族箱 病原体带入水族箱的途径很多,如经饵料、水草中带入,病鱼用过的工具未经严格的消毒就放入原来饲养的鱼群中等都能带入病原体。若水质好,鱼体健壮,尚可抑制细菌的繁

观赏鱼的出血病治疗方法

出血病: 鱼体出现出血点,各鳍由鲜红充血变成苍白而烂掉,腮丝也由红变白,部分烂掉。解剖内脏有出血点。常并发肠炎。发病急,蔓延快(2~3天),易造成大量死亡 防治方法:①停食4~5天,全缸投青霉素(90×45×60cm鱼缸)80万单位,上、下午各1支,连续3天为一个疗程,一般4~5天可治愈。②在病鱼缸内投放呋喃西林粉剂(1~5ppm),一般3天可得到控制,6天左右治愈。③把病鱼放入10~20毫克/升的呋喃西林或痢特灵的药液或2%~3%的盐水中浸泡10~15分钟后,隔天1次。④严重者,在10千克水中,加入100万单位的卡那霉素或8~16万单位的庆大霉素,病鱼水浴静养2~3小时。每天1次,一般2~3次即愈。 痘疮病: 发病初期,体表或尾鳍上出现乳白色小斑点,覆盖着很薄的一层白色粘液。随着病情的发展,病灶部分的表皮增厚而形成大块石蜡状的“增生物”,这些“增生物”长到一定大小和厚度,会自动脱落,在原处又重新长出新的“增生物”。病鱼消瘦,游动迟缓,食欲较差,常沉在水底,陆续死亡。 防治方法:①用红霉素10ppm浓度浸洗病鱼50~60分钟,对预防和早期的治疗有一定的效果。②用红霉素0.4~1.0ppm浓度全缸遍洒,10天后再施用药一次,有一定的疗效。③用红霉素10ppm浓度浸洗病鱼后,再用呋喃西林0.5~1.0ppm浓度全缸遍洒,10天后再用同样浓度全池遍洒,有一定的疗效。 烂鳃病: 病鱼鳃丝腐烂处带有污泥。鳃盖骨内表皮充血,有时被腐蚀成圆形的透明区,俗称“开天窗”。有时鳃丝尖端组织腐烂,造成鳃丝残缺不全。因鳃丝破坏造成病鱼呼吸困难,在水面呈浮头状。病鱼食欲减退,反应迟钝,体质消瘦。 防治方法:①用5~10毫克/升的呋喃唑酮浸洗鱼体15分钟。②在水体中泼洒利凡诺,使水体中药物终浓度达到1.0~1.5毫克/升。③用2毫克/升的红霉素浸泡鱼体15 分钟。④养鱼的容器及所有的用具,用8ppm 的漂白粉溶液消毒灭菌。 肠炎病: 主要是吃了不清洁的食物或摄食过饱、肠道胀饱、排泄受阻,最后由细菌感染肠道引发肠炎。病鱼常常腹部膨大,呈现红斑,肛门突出,鱼体呈呆滞,停在鱼缸角落不动,体肌作短时间的抽搐,不进食,粪便白色。剖开鱼腹,可见腹腔积水,肠壁充血发炎,轻者仅部分肠道出现红色,严重时全肠呈紫红色,肠内无食物,有淡黄色的粘液和血脓。 防治方法:①忌喂腐败变质的饲料,注意保持水质清洁。②在5千克水中放呋喃西林或痢特灵0.1~0.2克,然后将病鱼浸浴20~30分钟,每天1次。③用呋喃西林或痢特灵药液泼洒全缸,药量每50千克水放0.1克。 ④按每1千克鱼体重用0.1克的痢特灵拌在饲料中(粒状或片状均可)投喂病鱼,每天1次,连喂3~4天。 白皮病(白尾病): 由于水质不洁,特别是鱼缸中的粪便没有及时清除,或因捕捞运输、放养、

草鱼常见疾病症状及防治(1)

草鱼常见疾病症状及防治 一、出血症 由出血病病毒(GCRV)引起的鱼病。主要危害草鱼、青鱼。主要症状为病鱼肌肉、肠道、鳍及鳃有不同程度的充血、出血。 流行特点 主要危害草鱼鱼种,流行季节在6~9月,8月为流行高峰。一般发病水温在20~33℃,最适流行水温为27~30℃。潜伏期一般为3~10天。传染源主要是带毒的草鱼、青鱼及麦穗鱼等。 .症状及病理变化 根据病鱼所表现的临床症状及病变,一般分为三种类型: (1)“红肌肉”型:以肌肉出血为主,与此同时鳃瓣因严重失血,呈“白鳃”,而外表无明显的病变。 (2)“红鳍红鳃盖”型:以体表出血为主,口腔、下颌、鳃盖、眼眶四周以及鳍条基部明显充血和出血。 (3)“肠炎”型:以肠道充血、出血为主,肠道全部或局部呈鲜红色。 这三种类型在临床上可能单独出现,也可能相互混杂出现。 出血性肠炎与细菌性肠炎的区别:草鱼出血病的肠炎型:肠壁弹性较好,肠腔内粘液较少;细菌性肠炎:肠壁弹性较差,肠腔内粘液较多,严重时肠腔内有大量渗出液和坏死脱落的上皮细胞,红细胞较少。 患病草鱼鳃盖、胸鳍出血患病草鱼肠道明显出血

患病草鱼臀鳍、尾鳍出血患病草鱼肌肉严重出血 防治方法 预防:腹腔注射草鱼出血病灭火疫苗,或定期泼洒出血腐皮灵25ml/亩·米 治疗:(1)内服:鱼血停拌饲料投喂 (2)泼洒:出血腐皮灵50ml/亩·米或二硫氰基甲烷50ml/亩·米或参福康5g 亩·米 二、肠炎 1.肠炎病又名烂肠瘟,是一种流行很广的细菌性疾病。能危害各种观赏鱼类及常规养殖鱼类,也是对鱼类危害最为严重的细菌性疾病之一。此病常和细菌性烂鳃病、赤皮病并发。 2.流行特点:此病在水温18℃以上开始流行,流行高峰在水温25—30℃,发病严重时死亡率可高达90%以上。 3.症状:病鱼食欲降低,行动缓慢,常离群独游,鱼体发黑或体色减退,腹部膨大,肛门外突红肿,挤压腹壁有黄红色腹水流出。拨开肠管,可见肠壁局部充血发炎,肠内无食物,粘液较多。发病后期,全肠呈红色,肠壁弹性差,充满淡黄色黏液。

孔雀鱼常见病病的防治

孔雀鱼白点病的防 欧阳学文 病原体为小瓜虫,热带鱼在一年四季都可感染,发病率和死亡率很高。 症状和病变 患病初期,胸鳍、背鳍、尾鳍和体表皮肤均有白点状散布,病鱼虽照常觅食,但常聚集在鱼缸的角上互相挤擦。几天后白点布满全身,病鱼常呆滞状浮在水面,严重的全身似洒满白粉,多在春、秋和梅雨季节发生,尤其在缺乏光照、低温、活饵的尾部下容易流行。此病传染速度很快,如不及时治疗会二次感染合并水霉病及细菌感染,严重时,药物无效,会大批死亡。要及早治疗。 治疗方法 A、提高水温至28摄氏度,数天后小瓜虫破裂脱落。这时更换新水,保持水温,病鱼基本上会痊愈。

B、选用0.05%~0.07%浓度的红汞溶液,水鱼病鱼5~15分钟,持续2~3天,效果良好。 C、“尿砖”,将新砖在尿液中浸泡24小时,晾干后放入病鱼的水族相中,数日后就能见效。 G、用低浓度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洗或泼洒在水族箱中,也有一定效果。 孔雀鱼的疾病与治疗:口腐病 口腐病 症状:口部周边或颊部附近呈白棉花状而不能再进食,不久,将会衰弱而致死。 原因:与烂尾病一样,卡拉姆那里斯细菌感染为原因,输入孔雀鱼带来的新感染 症状:鳃部肿胀而在水面痛苦中勉强呼吸,并且合闭尾鳍而不时在摇头,做不自然的游水动作,不久,鱼体呈白浊状而衰弱致死。

原因:由输入孔雀鱼带进来的细菌为感染因素。 而一旦发现感染的鱼只时,必须随即隔离于其他鱼缸。初期者,只有换水或加入盐水也可改善。 治疗 可使用一些市售的杀菌剂来进行药浴,大部份的情况都会有所改善。若仍然无法痊愈,原因可能在于一些导致细菌性的感染的因素,并未消除,如水温过低,死鱼未捞出等。患水霉病症者,可能要注意水质,应捞除死鱼或残饵,并赶快换水,而松球病可能要优先改善水质,药浴除去水中的病原,待鱼较有食欲后,用细菌治疗的药饵喂食。至于烂鳍、烂尾等外表症状的鱼只,换水并佐以药浴,情况也能改善。 孔雀鱼针尾病的治疗方法 孔雀鱼针尾病又叫鱼类暴发性传染病。本病主要病症最初见鱼儿烦躁不安各鳍条紧夹不展游泳时呈蛇行或只甩尾巴不怎么前进似在挣扎进而眼眶下颌体表胸鳍基出现小块或

观赏鱼病种类及防治

观赏鱼长期生活于优越的环境中,单位养殖面积小,对水质管理较严格、细致,种苗淘汰率高,与外界接触少,交叉感染疾病的机会很少。许多观赏鱼,特别是热带鱼的体型多为小巧玲珑,娇生惯养,生活于适温环境中,觅食量与活动量较小,受外界气候、饲养条件变化的干扰少,故抗病能力较差。目前观赏鱼鱼病的防治,本着“预防为主,防重于治,防治结合”的原则,做到无病先防,有病早治,以便控制鱼病的发生和流行。 -------------------------------------------------------------------------------- 一、观赏鱼病种类概述 通常将鱼病分为两大类:一类主要由有生命的动物或植物引起。由病毒、真菌、细菌以及单细胞藻类等微生物的侵入而引起的疾病,又称微生物鱼病。由于微生物鱼病大多发病急、传播快、发病率与死亡率较高,有较强的传染性,且不易防治,故称之为传染性鱼病。由动物性寄生虫引起的鱼病称寄生虫鱼病,其特点一般是发病和传播较慢,发病率和死亡率较低,防治也较容易。另一类主要是由水体环境的机械、物理、化学等非生物因素或鱼体生理机能失调所引起机体的代障碍或机能紊乱而导致的鱼病称为非生物性鱼病。此类鱼病的种类很多,危害较大,涉及面也较广。只要加强管理,做好预防工作,此类鱼病可避免发生。 -------------------------------------------------------------------------------- 二、病毒引起的疾病 1.出血病 [病原体] 为疱疹病毒。 [症状] 病鱼的体表发黑无光泽,口腔、肌肉、各种鳍条基部都充血;有时鳃盖、头部、腹壁也有充血现象;鳃丝呈鲜红的点状或斑块状充血;严重的病鱼,因其他器官组织大量充血,使鳃失血而呈苍白,表现出“白鳃”。此外,眼球突出,肠道和各脏器官表现充血。病鱼食欲不振,行动迟缓,常离群独游或回旋慢游,体质消瘦,肌肉萎缩,以致死亡。发病季节多在6~9月,水温在25~30℃最为流行,死亡率颇高。 [治疗方法] (1)充分照射,并降低水温至25℃以下,持续10天左右可见疗效。 (2)用1%食盐水洗浴,持续1周。 (3)用大黄和枫香树叶0.25~0.5千克研成粉—末,经煎煮或热开水浸泡后,配以饵料制成药物饵料喂饲病鱼,连续5天,同时在水族箱中连续2天旅用敌菌灵百万分之零点六(0.6ppm)。 (4)用敌菌灵百万分之三至五(3~5ppm),或醋酸铜、氯化铜、硫酸铜溶液百万分之零点七(0.7ppm),或大黄浸取液进行水浴治疗,有较好效果。 2.痘疮病——又名淋巴囊肿病毒症。 [病原体] 由疱疹病毒的病毒粒子感染所引起。 [症状] 发病初期,病鱼的皮肤表面出现许多白色小斑点,覆盖着二层白色粘液、随着病情的发展,这些白色斑点的数目逐渐增多,区域扩大,患病部位的表皮逐渐增厚,有时厚度可达1~5毫米,形成石蜡状的“增生物”,表面组织由柔软变成软骨状的结缔纽织。这些“增生物”增长到一定程度后,会自动脱落,接着又在原位置重新出现新的“增生物”。这些“增

观赏鱼33种常见病与治疗

观赏鱼33种常见病及治疗 、锚头虫(锚头鳋) (一)、感染的迹象。 雌锚头虫,它们是寄生虫,当它们粘在鱼体上时,根据它们蠕虫关的 外观很容易被辨认出来。 春季在身体自由端有两个大约 3毫米的卵囊形成时,它们最大长度 达到大约20毫米。 (二)、感染详述。 尽管锚头虫的名字很普通, 但是它们根本不是虫子而是微小的叫做桡足 类的甲壳动物。和大多数甲壳动物一样, 它们的成熟要经过几个幼虫期。 的第一幼虫自由游动, 直到它们发现一个合适的寄主并使自己贴在鳃上。 进入不游动期。一次卵化出的幼虫里的雄性使雌性受精并停止寄生状态。 又使自己贴在寄主鱼身上并发育成蠕虫状态的寄生虫。 雌性在春季排卵,之后它们可能死亡 或继续产几次卵。 寄生虫死亡时,留在鱼皮肤和肌肉上的洞可能造成第二次感染, 由此鱼类 不能痊愈。 (三)、推荐的治疗方法。 锚头虫深深地刺穿到鱼身体组织里之后, 使自己牢牢地贴在鱼身 上。人们可以逐个地把成年的虫子摘下来, 但是这是一个很长的过程,而且对鱼有潜在的危 害。使用3%的盐溶液短期浸泡也可以把虫子从一条条鱼身上除掉。现在有水族箱处理剂能 杀死成虫。也池塘里,重复使用抗原生动物处理剂能杀死幼虫。 使用敌百虫也可以杀死成虫。 二、黑斑病(皮居新穴吸虫,也被认为是皮居茎双穴吸虫和其他品种) (一) 、感染的迹象。 黑色或褐色的小斑点,达 2毫米宽,出现在身上和鳍上,有 时也出现 在眼睛上和嘴上。 (二) 、感染详述。 斑点是含有幼虫期的肠吸虫的胞囊, 如皮居新穴吸虫,胞囊里有很重的 色素。幼虫期也被称为皮居船形吸虫。成年期的虫子生活在水鸟的肠, 水鸟是吃了藏匿着幼 虫的鱼而受到侵扰的。 在水鸟的脏里,包裹着每一个幼虫的膜散开, 虫子在几周之后发育成 熟。成虫产的卵在鸟的排泄物中排出, 落入水中的卵发育成片自由游动的幼虫, 幼虫寄生于 水螺身上。几周之后,寄生虫离开水螺并开始了寄一开合适的鱼类寄主的又一个周期。 当寄 生虫达到大约1毫米宽时,每个虫子身体上生出一层黑膜, 在皮肤下形成独特的斑点。 轻微 的黑斑病传染对鱼没有什么伤害, 因为生活周期,环境条件复杂,是不会使黑斑病从一条鱼 上传染到另一条鱼身上的。 (三) 、推荐的治疗方法。 新型抗寄生虫处理剂能杀死寄生虫, 但是黑斑点一旦形成,就会 留下痕迹。最有效的预防措施就是打破寄生虫的生长周期,通过确保水鸟不 *近池塘或水族 箱,并且没有被寄生虫寄生的螺出现的方法。 三、血鞭毛虫一昏睡病 (隐鞭虫,现在也包括锥桨虫和锥体虫) (一) 、感染的迹象。 传染上隐鞭虫的鱼无精打彩并且游动不正常, 鱼变得消瘦,眼睛凹陷, 鱼鳃发白(说明缺少红血球)。受到严重侵害的鱼死亡。锥体虫看来是相对不致病的,并且 不会产生 如此严重的症状。 春季从卵孵化出来 一旦贴上,它们就 然后交配过的雄性

观赏鱼三十三种常见疾病和治疗

观赏鱼三十三种常见疾病及治疗 一、锚头虫。(锚头鳋) (一)、感染的迹象。雌锚头虫,它们是寄生虫,当它们粘在鱼体上时,根据它们蠕虫关的外观很容易被辨认出来。春季在身体自由端有两个大约3毫米的卵囊形成时,它们最大长度达到大约20毫米。(二)、感染详述。尽管锚头虫的名字很普通,但是它们根本不是虫子而是微小的叫做桡足类的甲壳动物。和大多数甲壳动物一样,它们的成熟要经过几个幼虫期。春季从卵孵化出来的第一幼虫自由游动,直到它们发现一个合适的寄主并使自己贴在鳃上。一旦贴上,它们就进入不游动期。一次卵化出的幼虫里的雄性使雌性受精并停止寄生状态。然后交配过的雄性又使自己贴在寄主鱼身上并发育成蠕虫状态的寄生虫。雌性在春季排卵,之后它们可能死亡或继续产几次卵。寄生虫死亡时,留在鱼皮肤和肌肉上的洞可能造成第二次感染,由此鱼类不能痊愈。 (三)、推荐的治疗方法。锚头虫深深地刺穿到鱼身体组织里之后,使自己牢牢地贴在鱼身上。人们可以逐个地把成年的虫子摘下来,但是这是一个很长的过程,而且对鱼有潜在的危害。使用3%的盐溶液短期浸泡也可以把虫子从一条条鱼身上除掉。现在有水族箱处理剂能杀死成虫。也池塘里,重复使用抗原生动物处理剂能杀死幼虫。使用敌百虫也可以杀死成虫。 二、黑斑病。(皮居新穴吸虫,也被认为是皮居茎双穴吸虫和其他品种) (一)、感染的迹象。黑色或褐色的小斑点,达2毫米宽,出现在身上和鳍上,有时也出现在眼睛上和嘴上。 (二)、感染详述。斑点是含有幼虫期的肠吸虫的胞囊,如皮居新穴吸虫,胞囊里有很重的色素。幼虫期也被称为皮居船形吸虫。成年期的虫子生活在水鸟的肠内,水鸟是吃了藏匿着幼虫的鱼而受到侵扰的。在水鸟的内脏里,包裹着每一个幼虫的膜散开,虫子在几周之后发育成熟。成虫产的卵在鸟的排泄物中排出,落入水中的卵发育成片自由游动的幼虫,幼虫寄生于水螺身上。几周之后,寄生虫离开水螺并开始了寄一开合适的鱼类寄主的又一个周期。当寄生虫达到大约1毫米宽时,每个虫子身体上生出一层黑膜,在皮肤下形成独特的斑点。轻微的黑斑病传染对鱼没有什么伤害,因为生活周期,环境条件复杂,是不会使黑斑病从一条鱼上传染到另一条鱼身上的。 (三)、推荐的治疗方法。新型抗寄生虫处理剂能杀死寄生虫,但是黑斑点一旦形成,就会留下痕迹。最有效的预防措施就是打破寄生虫的生长周期,通过确保水鸟不*近池塘或水族箱,并且没有被寄生虫寄生的螺出现的方法。

观赏鱼33种常见病及治疗

观赏鱼33种常见病及治疗 一、锚头虫(锚头鳋)(一)、感染的迹象。雌锚头虫,它们是寄生虫,当它们粘在鱼体上时,根据它们蠕虫关的外观很容易被辨认出来。春季在身体自由端有两个大约3毫米的卵囊形成时,它们最大长度达到大约20毫米。(二)、感染详述。尽管锚头虫的名字很普通,但是它们根本不是虫子而是微小的叫做桡足类的甲壳动物。和大多数甲壳动物一样,它们的成熟要经过几个幼虫期。春季从卵孵化出来的第一幼虫自由游动,直到它们发现一个合适的寄主并使自己贴在鳃上。一旦贴上,它们就进入不游动期。一次卵化出的幼虫里的雄性使雌性受精并停止寄生状态。然后交配过的雄性又使自己贴在寄主鱼身上并发育成蠕虫状态的寄生虫。雌性在春季排卵,之后它们可能死亡或继续产几次卵。寄生虫死亡时,留在鱼皮肤和肌肉上的洞可能造成第二次感染,由此鱼类不能痊愈。(三)、推荐的治疗方法。锚头虫深深地刺穿到鱼身体组织里之后,使自己牢牢地贴在鱼身上。人们可以逐个地把成年的虫子摘下来,但是这是一个很长的过程,而且对鱼有潜在的危害。使用3%的盐溶液短期浸泡也可以把虫子从一条条鱼身上除掉。现在有水族箱处理剂能杀死成虫。也池塘里,重复使用抗原生动物处理剂能杀死幼虫。使用敌百虫也可以杀死成虫。二、黑斑病(皮居新穴吸虫,也被认为是皮居茎双穴吸虫和其他品种)(一)、感染的迹象。黑色或褐色的小斑点,达2毫米宽,出现在身上和鳍上,有时也出现在眼睛上和嘴上。(二)、感染详述。斑点是含有幼虫期的肠吸虫的胞囊,如皮居新穴吸虫,胞囊里有很重的色素。幼虫期也被称为皮居船形吸虫。成年期的虫子生活在水鸟的肠内,水鸟是吃了藏匿着幼虫的鱼而受到侵扰的。在水鸟的内脏里,包裹着每一个幼虫的膜散开,虫子在几周之后发育成熟。成虫产的卵在鸟的排泄物中排出,落入水中的卵发育成片自由游动的幼虫,幼虫寄生于水螺身上。几周之后,寄生虫离开水螺并开始了寄一开合适的鱼类寄主的又一个周期。当寄生虫达到大约1毫米宽时,每个虫子身体上生出一层黑膜,在皮肤下形成独特的斑点。轻微的黑斑病传染对鱼没有什么伤害,因为生活周期,环境条件复杂,是不会使黑斑病从一条鱼上传染到另一条鱼身上的。(三)、推荐的治疗方法。新型抗寄生虫处理剂能杀死寄生虫,但是黑斑点一旦形成,就会留下痕迹。最有效的预防措施就是打破寄生虫的生长周期,通过确保水鸟不*近池塘或水族箱,并且没有被寄生虫寄生的螺出现的方法。三、血鞭毛虫—昏睡病(隐鞭虫,现在也包括锥桨虫和锥体虫)(一)、感染的迹象。传染上隐鞭虫的鱼无精打彩并且游动不正常,鱼变得消瘦,眼睛凹陷,鱼鳃发白(说明缺少红血球)。受到严重侵害的鱼死亡。锥体虫看来是相对不致病的,并且不会产生如此严重的症状。(二)、感染详述。隐鞭虫和锥体虫都是具有茸毛状鞭毛的单细胞生物体(原生动物),因此得学名“鞭毛虫”,它们作为寄生虫生活在血液里。有危害的隐鞭毛虫有两根鞭毛,而完全没有危害的锥体虫只有一根鞭毛。要在血液涂片上看到这种寄生虫,需要用到少300倍的显微镜。两种寄生虫都是经第二寄主—水蛭传播的。鞭毛虫无害地生活在水蛭的肠内,水蛭叮咬时将其传到鱼身上。(三)推荐的治疗方法。还没有发现能有效防治观赏鱼身上血鞭毛虫的化学处理剂。由于只有受水蛭侵袭的鱼受传染,因此只需要取出受传染的鱼并且除掉水蛭。但是在水族箱里这样做相当容易,而在受到传染的池塘里解决这个问题要困难的多。四、斜管虫(斜管虫)(一)、感染的迹象。受侵害的鱼在硬物体上摩擦,合拢鳍。皮肤上覆盖着发白的蓝色不透明体,尤其是在关部和背鳍之间。如果鳃部受到侵害,呼吸的频率显著加快。在感染的晚期,皮肤表面肿胀然后脱落。(二)、感染详述。斜管虫是纤毛虫,一种单细胞的、用显微镜才能看得见的生物体,不均匀地覆盖着茸毛,茸毛推动虫体在水中前进。使用中等倍数显微镜能看到斜管虫,但是必须迅速采到标本,因为斜管虫在鱼死后两小时之内就离开了鱼体。这种寄生虫首先侵袭受了伤的鱼,但是在拥挤的环境条件里传染到健康的鱼。斜管虫病使鱼变得非常弱,严重的病例能对鳃造成长久的损伤。斜管虫*

观赏鱼病用药物

观赏鱼病常用药物 硝基呋喃类: 常用的有呋喃西林,呋喃唑酮(痢特灵),呋喃妥因(呋喃旦啶),呋喃它酮(呋吗唑酮),呋喃那斯等。 本类药物为硝基呋喃的衍生物。作用为通过抑制乙酰辅酶A和脱氢酶,干扰细菌的糖代谢,对细菌产生抑制作用,在低浓度(5~10ppm)时起抑菌作用,但是高浓度(20~50ppm)时可起杀菌作用。抗菌谱广,能抑制很多革兰氏阴性菌和阳性菌,部分呋喃也有抗原虫的作用。黄色结晶性粉末,遇光变色,在水中的溶解度很低,在酸性水中的溶解度要稍大,Ph6的水中呋喃唑酮的溶解度为60ppm。在酸性水中抗菌力强。鱼病上可以用来防治柱状曲挠杆菌,气单胞菌属,假单胞菌属等的感染。包括赤皮病,烂鳃病,肠炎,打印病,腹水病,白头白嘴病,白皮病,尾柄病,竖鳞病等。 1,呋喃西林。鲜黄色结晶粉末。口服毒性大,一般用作体外浸洗用药,主要治疗细菌引起的皮肤性疾病。 2,呋喃唑酮。黄色结晶粉末。遇碱分解。对一般的细菌性疾病效果都还可以,可以外用,也可以内服,特别是用于治疗细菌性肠炎。而且有抗原虫的作用。防治细菌性烂鳃,肠炎,赤皮等,用量为每天5~10克每100公斤鱼口服,用3~5天。治疗烂鳃,赤皮,打印病,疖疮病白头白嘴病等,可以用0.2~0.5ppm遍撒,或10~2

0ppm浸洗。 3,呋喃那斯。暗黄色结晶粉末。抗菌力强,对气单胞菌属的抗菌力为呋喃唑酮的10~30倍。在国外使用较多,特别是日本。大多细菌性疾病(见上面)都可以使用。口服用量为2~4克每100公斤鱼。遍撒浓度为0.05~2ppm。浸洗浓度为1~2ppm。 四环素族: 广谱抗菌,对革兰氏阳性和 阴性细菌均有较强的作用,低浓度时为抑菌,高浓度时为杀菌。四环素族都含有萘并嗪环的母核。不同点再与5,6,7位上的取代基不同。作用机理为在肽链的合成和终止阶段其作用,抑制细菌蛋白质和核酸的形成。 1,四环素 2,土霉素(氧四环素) 3,金霉素(氯四环素) 这三种均为黄色结晶粉末,常用盐酸盐,在水中溶解,在碱性水中失效,金霉素在水中也会缓慢失效。它们的抗菌谱略有区别,但是在不清楚的情况下也可以通用,影响不大。

六类常见的观赏鱼,什么品种观赏鱼最好养

六类常见的观赏鱼,什么品种观赏鱼最好养六类常见的观赏鱼 现在的观赏鱼种类很多,下面,为大家介绍几种常见的。 卵胎生鳉鱼科Cyprinocdontida 卵胎生,即母鱼生下来的就是小鱼。这科的鱼经过人工繁殖,培育出许多变种,种类愈来愈多。多数为小型鱼和中型鱼,体长为20cm饲育卵胎生鱼需要注意的水质。几乎所有的本科热带鱼,都适宜弱碱性水质,而且厌恶因换水而发生的水质变化,所以需防止全部换水。此外,不可喂饵过多,并注意过滤器功能是否降低,以免水质变成酸性。 卵生鳉鱼科Cyprinodontida 多为小型鱼,某些种类的雄鱼身上有十分美丽的花纹与色彩,极受人的喜爱。性情凶暴且十分好斗。因此,不适合与其他鱼混养,甚至应防止同种混养。雄鱼和雌鱼的色彩最容易辨别。雄鱼颜色美丽,顶鳍高且长。不易饲养。喜欢旧水,对水质变化十分敏感。适宜弱酸性的水质。不宜初养者饲养。繁殖较难。原产地干雨季明显,其受精卵在干季排出时,需置于土中,待雨季到来时才开始孵化。 鲤科Cyprinida 全世界都有分布。种类繁多,大、中、小型鱼都有,约有1600多种国约产370多种)为鱼类中种类最多的一种。鲤科鱼的特征是鱼咽喉处有咽喉齿,这是分类学上的重要依据。此外,又可分

为有须类与无须类。口须加上美丽的鳞构成鲤科的特色。繁殖方法比较简单,产卵期就会出现交配期特有的色彩。全为卵生,其产卵习性是雌雄并排游动,雌鱼将卵产在水草或棕搁皮上。鱼卵透明,大部分受精卵约在2448小时内孵化,孵化后经23天,仔鱼便消耗完卵囊的养分,然后开始游动。 拟鲤科鱼Characinida 又称脂鲤科或加拉辛科。主要产于非洲、美洲。特征是第二背鳍为脂鳍。另一特征是口中有牙。种类繁多,主要是以小型为主,容易饲养,外型美丽,价格低廉,极受欢迎的观赏鱼。宜弱酸性的软水水质。适宜水温为2230℃。喜群生,同一水族箱中应减少鱼的种,增加尾数。喜好动物性饲料,多在水面附近摄食,很少在缸底觅食。 攀鲈鱼科Anabantida 以泰国产的暹罗斗鱼最具代表性。约有38种,各种鱼大小不同,体长360cm不等。主要特征是有一特别呼吸器官,称为“附鳃”能呼吸空气,鱼缸内氧气较缺的情况下,也能生存。性情粗犷,雄鱼之间好斗,所以称“斗鱼”另一特点是大部分鱼类会吐泡,形成泡巢,然后在泡巢内产卵、孵化、育仔。对水质与饵料不挑剔,容易饲养。 慈鲷鱼科Cichlida 又译为口孵鱼科。此科鱼种类多,色彩丰富,多属于中、大型。最具代表性的有神仙鱼、七彩神仙鱼等。特征:对小鱼维护得无微不至,甚至有把鱼卵含在口中孵化,口孵期间不进食;孵化后会看护仔鱼;自由选择“对象”分非洲慈鲷科和美洲慈鲷科。

观赏鱼的病害及其防治方法

观赏鱼的病害及其防治方法 一、发生原因 a)水质水温失宜、, 不及时换水, 鱼的排泄物、分泌物过多, 微生物掌生, 蓝绿藻类浮 游植物生长过多, 都可使水质恶化溶氧量降低,使鱼发病。水温突然变动, 温差超过 5℃以上, 水温超过适应范围的上限或下限,都会使鱼发病。 b)饲喂不当。如果投喂的饲料营养成分不足,或者不能定时定量, 饥饱不匀, 或者饵料 霉败变质,都可能使观赏鱼体质衰弱, 发生疾病。 c)操作不慎。操作过程中不慎碰伤鱼体或使鱼受惊落地, 都能造成皮肤受伤出血、脱 鳞裂鳍、金鱼的水泡眼破瘪, 这时伤部极易感染。此外,常刮食附着藻的鱼,吻部也 易感染。 d)外部带人病原体。如由饵料、水草带人, 病鱼用过的工具未经消毒就用于无病鱼的 容器, 新购人鱼未经隔离观察就放人原来饲养的鱼群等都能带人病原体。 二、顶防描施 a)水质水温要符合所饲养观赏鱼的要求。1.用水要经过选择, 用自来水时须经除抓2. 放养密度适当, 3.勤排污、除粪、换水,必要时洗砂, 彻底清箱, 4.换水时, 新、老水 的温差不要超过?℃, 昼夜温差大时, 也要采取措施防止水温过分升降。 b)保证饲料质量, 投喂定时定量。保证饲料质。饲料要新鲜、清沽、适口, 发霉变质 的饲料不能喂鱼。不要到鱼塘捞鱼虫,以免带人病原体。投喂要定时定量。还要根 据季节、气候等情况, 调整投饲量。 c)细心操作, 避免鱼体受伤。换水、捞鱼、挤卵时要细心操作, 避免鱼体受伤。 d)鱼池、容器、工具和鱼体消毒。1.鱼池、容器和工具的消毒。室外坑塘冬闲时要干 池晒底、清淤。放养前2-3周消毒除害。新建水泥池要先脱碱。方法是用0.25%磷 酸溶液灌满池中, 浸泡1-2天后, 用清水反复洗刷池壁, 冲洗干净后再用老水泡10 天以上, 待池壁微现青苔, 放几尾鱼试水, 确认安全时再批量放鱼新的陶瓷容器、 具以及久未用过的容器、工具都应消毒、浸泡、洗净再用。除生石灰、漂白粉外, 还 可用3%食盐水或10ppm高锰酸钾溶液泡半天到1天在容易发病的季节, 容器、工 具要经常消毒2.鱼体消毒。新购进的鱼与原饲养的鱼混养前必须先进行鱼体消毒常 用消毒药液有3%食盐水、2~3ppm峡喃西林溶液、10ppm高锰酸钾溶液,任选1种, 将鱼药浴5-10分钟。如见鱼急游反常, 立即捞出放回水中。 三、疾病的种类及处理 a)细菌类疾病 细菌性疾病细菌引起的疾病在鱼的疾病中属于种类最多的,常见的有:烂腮病、细菌性肠炎、白皮病、竖鳞病、出血性腐败症、打印病、疖疮病、白头白嘴病等好 几种。都是属于较高发的观赏鱼类疾病,而且发病的时候一般都比较凶险。 烂腮病 病因

观赏鱼常见的疾病及其防治综述

导致观赏鱼致病原因、如何诊断及治疗方案措施有哪些(综述)院系:理学院 专业:生物科学(S) 班级:11-4班 姓名:于胜男 学号:11054412

导致观赏鱼致病原因、如何诊断及治疗方案措施有哪些 1 观赏鱼鱼病种类概述 通常将鱼病分为两大类:一类主要是由有生命的动物或植物引起的。由病毒、细菌、真菌以及单细胞藻类等微生物的侵入而引起的疾病,又称微生物鱼病。由于微生物鱼病大多发病急、传播快、发病率与死亡率较高,有较强的传染性,且不易防治,故称之为传染性鱼病。由动物性寄生虫引起的鱼病称寄生虫鱼病,其特点一般是发病和传播较慢,发病率和死亡率较低,防治也较容易。另一类主要是由水体环境的机械、物理、化学等非生物因素或鱼体生理机能失调所引起机体的代谢障碍或机能紊乱而导致的鱼病,称为非生物性鱼病。此类鱼病的种类很多,危害较大,涉及面也较广,但只要加强管理,做好预防工作,此类鱼病可避免发生。 2 由病毒引起疾病的病因、症状及治疗方法 2.1 痘疮病,又名淋巴囊肿病毒症 【病因】由疱疹病毒的病毒粒子感染所引起。 【症状】发病初期,病鱼的皮肤表面出现许多白色小斑点,覆盖着二层白色粘液、随着病情的发展,这些白色斑点的数目逐渐增多,区域扩大,患病部位的表皮逐渐增厚,形成石蜡状的“增生物”,表面组织由柔软变成软骨状的结缔组织。这些“增生物”增长到一定程度后,会自动脱落,接着又在原位置重新出现新的“增生物”。这些“增生物”如果占了鱼体表面积的大部分,就会严重地影响鱼的正常生长,使鱼体消瘦,游动迟缓,甚至死亡。一般在春季,水温15℃左右时出现病例。 【治疗方法】此病可用左旋体氯霉素治疗;小鱼可用浓度为百万分之零点二二五(0.225ppm)的药液浸洗,个体大的鱼可以注射此药,均能获得一定的疗效。 2.2 出血病 【病因】由疱疹病毒所引起。 【症状】病鱼的体表发黑无光泽,口腔、肌肉、各种鳍条基部都充血,有时鳃盖、头部、腹壁也有充血现象,鳃丝呈鲜红的点状或斑块状充血;严重的病鱼,因其他器官组织大量充血,使鳃失血而呈苍白,表现出“白鳃”。此外,眼球突出,肠道和各内脏器官表现充血。病鱼食欲不振,行动迟缓,常离群独游或回旋慢游,体质消瘦,肌肉萎缩,以致死亡。发病季节多在6~9月,水温在25~30℃最为流行,死亡率颇高。 【治疗方法】充分照射阳光,并降低水温至25℃以下,持续10天左右可见疗效;或用1%食盐水洗浴,持续1周。 3 由细菌引起疾病的病因、症状及治疗方法 3.1 细菌性烂鳃病 【病因】一是由原生动物、单殖吸虫、甲壳动物等引起的疾病;二是由水生藻状菌,如鳃霉等引起的疾病;三是由细菌引起的疾病。 【症状】病鱼鳃部常充满粘液,鳃丝和鳃盖骨内表皮均有出血现象,鳃丝由红变白,逐渐腐烂并带有污泥,最后发展到全鳃,使之失去呼吸功能而死亡。 【治疗方法】可将病鱼放入百万分之二(2ppm)的呋喃西林,或百万分之十二点五(12.5ppm)的金霉素,溶液中浸泡30分钟;或用11.5%浓度的氯胺丁0.02克溶于10千克水中,将鱼浸洗15~20分钟;养鱼的容器及所有的用具,用百万分之八(8ppm)的漂白粉溶液消毒灭菌。 3.2 细菌性肠炎 【病因】主要是吃了不清洁的食物或摄食过饱、肠道胀饱、排泄受阻,最后由细菌感染肠道引发的肠炎。 【症状】病鱼常常腹部膨大,呈现红斑,肛门突出,鱼体呈呆滞,停在水族箱角落不动,肌体作短时间的抽搐,不进食,粪便白色。剖开鱼腹,可见腹腔积水,肠壁充血发炎,轻者仅部分肠道出现红色,严重时全肠呈紫红色,肠内无食物,充有淡黄色的粘液和血脓。

观赏热带鱼种类大全(图)(史上最全254种哦)

观赏热带鱼种类大全254种!(图) 1、红绿灯 红绿灯是热带鱼类中较著名的观赏鱼类。体长4厘米。体娇小。全身笼罩着青绿色光彩,从头部到尾部有一条明亮的蓝绿色带,体后半部蓝绿色带下方还有一条红色带,腹部蓝白色,红色带和蓝色带贯穿全身,光彩夺目。在不同的光线下或不同的环境中,其色带的颜色时深时浅。性情温和,易饲料,喜在水族箱的中下层成群不停地游动,可与其他品种鱼混养。饲养水温22~24摄氏度,水质微酸性软水,水色要求清澈透明。饵料以小型活食为主。其喜在光线暗淡的水族箱中生活,禁止在强光下照射。日常饲养的水质以旧水为主,不宜过多地加入新水;否则易患白点病。 PH:6.8 H:8 T:24C L:2.5~3 V:40L 小型鱼饲料,卵生,可以与大部分小型鱼混养,适合水草缸。 2、宝莲灯 宝莲灯鱼学名日光灯鱼、新红莲灯鱼,英文名为Cheirodco axclrodi,脂鲤科属,原产南美洲巴西。宝莲灯鱼娇小纤细,体长约4-5厘米,是热带鱼中的珍品。其体侧扁,呈纺锤形,头、尾柄较宽,吻端圆钝。最明显的特色是,身体上半部有一条明亮的蓝绿色带,下方后腹部有一块红色斑块,全身带有金属光泽,闪闪发光,游动时特别美丽。宝莲灯鱼性情温和,宜群养,泳姿欢快活拨,十分讨人喜爱。 3、荷兰凤凰 荷兰凤凰,它们和玻利维亚凤凰同属,但是颜色更为靓丽,成鱼的身上有着和鳉科一样的花纹。并如同宝石般的闪光。雄鱼的鳍上有漂亮的红边。背上的黑斑加上红色的眼睛可谓靓丽非凡。当雄鱼展开背鳍上的四根黑色的棘条非常美丽。本种的饲养较简单也需要植有绿色水草的水草箱里。并保留较大的活动空间。繁殖难度也不大。产卵繁殖的方法和玻利维亚凤凰也几本相同。但水质要求较高。每次可以产下150-200枚卵。在29摄氏度中孵化率较高。开口饵料需要洄水或者丰年虾幼虫。喜食活饵但对冰冻饵料和人工饵料也能接受荷兰凤凰非常不耐药品。对化学药品非常敏感。如果感染疾病将会非常麻烦。寿命约2-3年。饲养水质的PH值在7左右、硬度10左右的弱酸性软水, 水温25-28摄氏度 ,繁殖难度一般,本种鱼

热带观赏鱼常见疾病与防治

热带观赏鱼常见疾病与 防治 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

热带观赏鱼常见疾病与防治 热带鱼以其多样的品种、绚丽的色彩和优美的姿态,受到了众多观赏鱼爱好者的青睐。但有些品种由于饲养难度较大,或饲养方法错误,导致了鱼儿的疾病发生。本期秋水鱼悦小编为大家归纳了一些热带鱼常见疾病的病因和治疗方法,供鱼友们学习参考。 1、白点病 其病原体是多子小瓜虫。小瓜虫侵入鱼体皮肤后,病鱼皮肤粘液增多,皮肤上肉眼可见一层密密麻麻的白点。患病初期,病鱼聚在缸角互相摩擦;患病后期,病鱼呆滞地浮在水面,投饵不食。 防治方法:根据小瓜虫在水温25℃以上不易繁殖,28℃时开始死亡的生理特点,可将水温缓慢地升高到28℃,静养数天后小瓜虫胞囊开始脱落,及时更换新水,病鱼即可康复。也可选用~ %的红汞药液放在10千克水中,将病鱼浸洗5~10分钟。 2、肤霉病 又名水霉病或白毛病。其病原体是水霉和绵霉,菌丝形态细长,且有分枝,它们一端像根状,生于鱼的体表皮肤内,其余则露出体外。菌丝长达3厘米,呈灰白色,柔软似棉絮。患病初期,病鱼体表粘液增多,形成一层白翳。患病后期,菌丝深入体表皮肤,死亡率很高。 防治方法:可选用克孔雀石绿或次甲基蓝,溶于10千克水中,病鱼浸洗3~5分钟,再用清水漂洗后,放入水族箱中。多次用药才可痊愈。 3、烂鳃病 其病原体是粘球菌。患病个体鳃部溃烂并附有较多粘液,严重时鳃丝溃烂形成一个个圆洞,病鱼呼吸困难,死亡率很高。

防治方法:可选用3~4片土霉菌,溶于100千克水的水族箱中,低浓度浸泡,多次用药后可痊愈。 4、烂鳍病 其病因是由于水质不良导致细菌侵染所致。病鱼各鳍腐烂,皮肤干涩无光泽。有时也可能是因鱼体相互撕咬,导致鱼鳍破损而遭细菌感染。 防治方法:可选用克呋喃西林粉,溶于10千克水中,浸洗病鱼10分钟。也可选用呋喃唑酮3~5片,溶于100 千克水中,浸洗病鱼20~30分钟。或选用土霉素5~8片,溶于100千克水中,浸洗病鱼30分钟。 5、肠炎 其病原体是点状产气单胞杆菌,病因是鱼吃了不洁食物,或摄食过饱消化不良等引起。表现为病鱼静卧缸底,投饵不食,粪便呈乳白色,肛门红肿。 防治方法:可选用2片呋喃唑酮,溶于80 x 50 x 40厘米的水族箱中,多次用药后可康复。也可选用克呋喃西林粉,溶于10千克水中,浸洗病鱼20~30分钟。 6、眼球凸出症 病鱼两眼外凸,眼球周围红肿发炎,多是由于水中细菌感染所致。有时病鱼眼球有白色絮状菌丝侵染,如不及时治疗,会导致眼球失明或脱落。此病发病率较低,但治疗困难,死亡率较高。 防治方法:可用2~3片土霉素,溶于10千克水中,浸洗病鱼10~20 分钟。也可用克孔雀石绿,溶于10千克水中,浸洗病鱼3~5分钟,多次用药后可痊愈。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