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辽阳市城市总体规划实施评估报告20150505

辽阳市城市总体规划实施评估报告20150505

辽阳市城市总体规划实施评估报告20150505
辽阳市城市总体规划实施评估报告20150505

《辽阳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

实施评估报告

辽阳市人民政府

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2014年

委托方:辽阳市人民政府

承担方: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国家企业法人代码:72146607-0

城市规划设计证书等级:甲级

城市规划证书编号:【建】城规编(141004)

完成时间:2014年

主编单位: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主管院长:王晓东副院长

主管总工:卢庆强高级工程师

主管所长:王健高级工程师注册城市规划师

审核:张军慧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注册城市规划师项目负责人:陈珊珊注册城市规划师

编制人员:吴邦銮注册城市规划师

张春花注册城市规划师

陈蕾规划师

刘津玉注册城市规划师

李雪松注册城市规划师

李井楠规划师

张弘伟规划师

赵晓飞工程师

黎攀工程师

毕莹玉工程师

王美娜工程师

目录

第一章评估目的与范围 (1)

1.1评估目的 (1)

1.2评估依据 (1)

1.3评估范围、内容和期限 (2)

1.4评估方法和技术路线 (3)

第二章辽阳市历版城市总体规划回顾 (5)

2.11980版总规:确定工业城市性质和向东发展方向 (5)

2.21985年规划调整补充:发展方向略有调整,分区发展格局基本确定 (6)

2.31992年规划调整补充:继续坚持向东发展,增补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内容 (7)

2.4现行总规:延续现代工业城市城市性质、向东发展和分区发展的基本思路,强调内整外

拓基本空间策略 (7)

2.5小结 (9)

第三章对辽阳市现行总规实施情况的评估 (11)

3.1对规划阶段性目标落实情况的评估 (11)

3.2市域城镇体系与城乡统筹规划实施评估 (16)

3.3城市性质与职能的分析评估 (19)

3.4城市发展方向和空间布局实施评估 (20)

3.5中心城区棚户区改造和保障房建设实施评估 (47)

3.6规划区范围实施评估 (50)

3.7城市综合交通实施评估 (52)

3.8城市重大设施实施评估 (54)

3.9绿地和生态环境保护实施评估 (63)

3.10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实施评估 (72)

3.11综合防灾实施评估 (76)

第四章规划实施机制和相关政策影响评估 (78)

4.1规划实施机制 (78)

4.2各项相关政策对规划实施的影响 (82)

第五章国家政策和区域环境变化对总规提出新要求 (86)

5.1国家进入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新阶段,对辽阳市提高城镇化发展质量提出新要求 (86)

5.2国家、辽宁省对辽阳市未来发展提出了新的战略设想 (88)

第六章城市发展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 (92)

6.1辽宁省批复辽阳的行政区划调整 (92)

6.2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对辽阳历史保护提出更高要求 (93)

6.3经济结构转型和民生保障的实际诉求,需要规划予以落实 (96)

6.4小结 (100)

第七章评估结论与建议 (102)

7.1现行总规有效地指导了辽阳市的建设 (102)

7.2国家政策和区域环境变化提出新的发展要求,现行总规需要调整应对 (102)

7.3城市发展中遇到的瓶颈和实际诉求,现行总规需要调整应对 (103)

7.4建议依法对现行总规进行局部修改 (104)

第八章主要修改方向和未来工作完善建议 (105)

8.1根据宏观环境变化和城市发展诉求对现行总体规划的相关内容进行修改和完善 (105)

8.2将近年来新编制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和民生保障相关专项规划内容纳入城市总体规

划一并报批 (108)

8.3加强对于生态环境保护的要求,将国家、省和地方的最新要求落实到总规中去 (110)

8.4完善规划实施和管理机制建设,保证规划实施效果 (110)

附件1:公众参与意见反馈 (112)

附件2:政策法规资料汇编 (130)

第一章评估目的与范围

为加强现行总规实施的有效性,建立规划实施的跟踪机制,强化总规的权威性和严肃性,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城市总体规划实施评估办法(试行)》等相关规定,辽阳市人民政府组织开展了本次城市总体规划实施评估工作。

《辽阳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以下简称“现行总规”)于2005年11月由辽阳市人民政府开始组织编制,2007年编制完成后进入报批阶段,2009年3月由国务院正式批准实施(国办函〔2009〕44号)。

从2007年至今,现行总规对城市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辽阳城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城镇化和城市发展建设在现行总规的指导下健康有序推进。同时,实施环境发生了较大变化,如沈阳经济区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辽阳市行政区划调整等因素,辽阳市城市发展建设也出现了一些新的情况和要求,切实需要对地方发展的现实需求出发,针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提出改进和完善现行总规制定和实施工作的意见与建议。

1.1评估目的

(1)建立“编制-实施-评估-完善”的动态跟踪机制。城市总体规划的实施是城市政府依据制定的规划,运用多种手段,合理配置城市空间资源,保障城市建设发展有序进行的一个动态过程。城市总体规划期限一般为20年,由于规划期时间跨度较长,所以定期对经依法批准的城市总体规划实施情况进行总结和评估十分必要,为规划的动态调整和修改完善提供依据。

(2)切实发挥城市总体规划对城市发展的调控和引导作用。通过对现状建设情况的对照检查,了解规划已经实现的程度,发现规划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明确规划实施的主体单位和责任,及时提出应对措施,以保证城市总体规划为政府提供公共政策与公共服务,维护总体规划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1.2评估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年)

(2)《城市总体规划实施评估办法(试行)》(2009年)

(3)《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6年)

(4)《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50137-2011)

(5)《辽阳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

(6)《辽宁省城镇体系规划(2002—2020)》

(7)《辽宁省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

(8)《沈阳经济区“十二五”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

(9)国家、辽宁省和辽阳市其他有关法律法规、规范、政策文件、技术标准等

1.3评估范围、内容和期限

1.3.1 评估范围

本次评估范围与现行总规确定的规划范围一致。

现行总规分为市域和城区两个规划层次。市域范围总面积为4743平方公里;城区包括中心城区4个区(白塔、文圣、宏伟、太子河)和弓长岭区共5个区,总面积为573.8平方公里。

规划区范围包括中心城区、弓长岭区和辽阳县兰家镇局部,总面积约为585.8平方公里;中心城区范围总面积约为281.7平方公里;弓长岭区范围总面积约为292.1平方公里;辽阳县兰家镇局部为辽中地区环线高速公路以北约12平方公里的范围。

本次实施评估的重点评估范围是城区,即中心城区和弓长岭区。

1.3.2 评估内容

本次评估报告主要包括现行总规实施的基本情况、存在问题、下一步实施的建议、征求和采纳公众意见的情况等。具体来说,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城市发展方向和空间布局是否与规划一致;

(2)规划阶段性目标的落实情况;

(3)各项强制性内容的执行情况;

(4)规划委员会制度、信息公开制度、公众参与制度等决策机制的建立和运行情况;

(5)土地、交通、产业、环保、人口、财政、投资等相关政策对规划实施的影响;

(6)依据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制定各项专业规划、近期建设规划及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情况;

(7)相关的建议。

1.3.3 评估期限

1980年编制的城市总体规划的规划期限为1980-2000年,为保证城市总体规划的延续性,现行总规的规划期限为2001-2020年。但是,现行总规的编制工作开始于2005年年底并于2009年获得批准实施,其现状数据年份基本为2005年。

因此,本次评估以现行总规基础数据年份2005年、评估工作现状数据年份2013年,作为评估工作的两个基准时间。(部分数据地方尚未统计完全的,则采用2012年数据)。

1.4评估方法和技术路线

本次规划评估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主要从四个方面进行评估,具体技术路线见图1-1。

一是着重于规划的实施绩效评估。主要在现场踏勘和资料研究的基础上,运用定量及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对总规的实施情况作全面和客观的评析。主要从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目标落实情况、城市发展规模和空间布局、各项强制性内容的执行情况等方面全面考察总规各项内容实施的有效性。

二是着重于规划的实施机制评估。主要是对规划实施的政策保障、运作机制,如规划法规政策和配套政策、规划体系是否有效承接、规划管理机制是否严肃透明、行政协作机制和社会协作机制是否顺畅等进行评估。

三是着重于规划的环境适应性评估,通过对城市总体规划实施所面临的战略环境、区域环境与政策环境的变化及对辽阳市的影响进行分析,明确辽阳城乡规划工作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四是公众意见的反馈。通过问卷调查、访谈和网站调查,全面征集公众意见,了解公众对于现行总规实施的满意度和具体建议。

图1-1评估技术路线图

第二章辽阳市历版城市总体规划回顾

新中国成立后,辽阳市先后共编制和修订了4轮城市总体规划,分别为1980年批准实施的辽阳市城市总体规划(1980—2000)、1985年规划调整方案、1992年规划调整方案、2009年获批准实施的辽阳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

2.11980版总规:确定工业城市性质和向东发展方向

辽阳市第一版城市总体规划《辽阳市城市总体规划(1980—2000)》于1979年编制上报,1980年6月10日经辽宁省人民政府批准实施。

规划明确辽阳市城市性质是以石油化纤为中心,并综合利用的新兴工业城市,旧城区建设成为以轻工业纺织为主的工业城市。规划提出,近期建成区总人口控制在35万人,远期控制在42万人。(包括庆阳、辽化)

规划明确了城市的发展方向是工业在外围,主要向河东发展,建设河东新区。主要理由是认为太子河右岸土地贫瘠,利用河东滩地建设经济合理;而太子河水面扩入市区后,可以调节气候、净化空气、改善环境。

图2-1辽阳市市区规划总图(1980-2000)

在城市的布局结构方面,规划确定在城市外围主要形成四个工业区,包括

以冶化、造纸、铁合金为主的铁西工业区,以纺织、仪表、电子为主的西南工业区,以水泥制品、金属结构、麻纺为主的东南建材工业区,远期在河东新区开辟新工业区。规划居住用地主要位于旧区和河东新区。

在园林绿化方面,为了保护环境、美化市容,规划沿太子河畔和输水干渠形成绿化环链,近期新建七处游园,远期再续增六处公园,在公路、高压走廊及污染工业、水源、污水处理厂等地区建设防护林带。

同时,规划提出充分利用近郊或远郊的名胜古迹,逐步建成具有不同特色的风景区,如对于汤河地区,规划提出利用温泉水蕴藏丰富的优势,发展山景、水景相依托的旅游、疗养中心,以适应开展旅游业的需要。

2.21985年规划调整补充:发展方向略有调整,分区发展格

局基本确定

“六五”期间,辽阳市的行政区划有了新的调整,1984年7月新设弓长岭区,并将原郊区更名为太子河区,将辽化、庆化、弓长岭三个工矿区纳入城市总体规划范围。城市区面积、人口都有了明显的增长。

规划提出,辽阳市城市性质为辽宁省石油化纤、轻纺工业基地。人口规模调整为近期1990年52万,远期2000年60万;城市建设用地规模调整为1990年61.7平方千米,2000年达到83.8平方千米。(以上数据均计入辽化、庆化、弓长岭三个工矿区)

规划对城市发展方向进行了调整。由于观音阁水库推迟建设期限,对太子河的影响还缺少足够的估计,因此不便急于开发河东地区。南郊有便捷交通,可考虑向南一定的发展。

在城市布局结构方面,规划主要依托4个建成区进行发展。规划以“古城辽阳”(即旧城区)为全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对于远离城市中心的弓长岭区应发挥铁矿资源的优势,尽早形成独具特色的工矿区;同时适当扩展庆阳化工厂和宏伟区两个建成区。将近郊的太子河区和远郊的汤河风景区所涉及的地域划定为城市规划控制区。

在园林绿化方面,规划将原来的部分游园升级为公园,将原来的6处增至12处,区域性游园增至77处。同时,在增强并完善苗圃的同时,实施开辟环河绿地及新城、南郊等公共绿地,进一步巩固和建设远郊汤河风景区绿化用地。

同时结合现状建设,商场、广场、公园等有所调整。补充了一系列专项规划(包括:环境保护规划、供热规划、第三产业和贸易市场规划、文物古迹保护规划、雕塑规划等等)。

2.31992年规划调整补充:继续坚持向东发展,增补历史文

化名城保护内容

1992版规划调整主要是在以下发展背景下进行的:第一,辽化二期工程的动工兴建对地方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第二,宏伟、东京陵、刘二堡、佟二堡四个经济特区的建立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沈大公路经济开发带建设给总体规划提出了新要求;第三,辽阳市于1990年被省政府批准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城市性质应作相应调整。

规划提出,辽阳市的城市性质为辽阳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是以石油化纤、轻工纺织为主的门类比较齐全的新兴工业城市。

规划确定城市规划区总面积374平方千米,其中:白塔、文圣、太子河和宏伟四区共275平方千米;弓长岭区38.8平方千米;汤河水资源保护区54平方千米及汤河疗养区6平方千米。人口规模调整为近期1995年55.1万,远期2000年60万;城市建设用地规模调整为1995年70.97平方千米,2000年达到86平方千米。(以上数据均计入辽化、庆化、弓长岭三个工矿区)

在城市发展方向方面,坚持城市向太子河河东发展,1995年以后要逐步开发河东。鉴于目前河东防洪大堤没有形成,中心区以改造旧城区为主,近期有控制地向南发展,但不能安排有污染工业。辽化和宏伟区的工业用地向北和向东发展,有污染工业不跨过新开河。

同时,规划中补充了一系列专项规划(城市风貌特色规划、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抗震防灾规划、市场规划、消防规划等等)。

2.4现行总规:延续现代工业城市城市性质、向东发展和分

区发展的基本思路,强调内整外拓基本空间策略

在国家提出振兴东北战略的大背景下,辽阳市的城市发展已走到一个转折点上,同时辽阳市的上一版总体规划《辽阳市城市总体规划(1980—2000)》已于2000年到期,辽阳市迫切需要一个科学的城市总体规划指导城市建设,解决城市发展中所遇到的各类现实问题。

规划确定,辽阳市的城市性质为以石化产业为主的现代工业城市,辽中南地区的中心城市之一。城市人口规模调整为近期2010年85万,远期2020年114万。其中,中心城区城市人口规模近期75万人,远期100万人。弓长岭区城市人口规模近期10万人,远期14万人。城市建设用地规模调整为2010年94平方千米,2020年达到119.5平方千米。

现行总规进一步明确了中心城区城市发展方向为城市建设用地由内向外逐步拓展,紧凑布局。生产性建设用地向铁西地区和辽化东南方向发展,引导产业用地向铁西地区和辽化集聚;生活性建设用地向河东、西南方向拓展。

规划确定中心城区空间采用“内整外拓”的基本策略,即内部整合加向外有序拓展。城区中心部位的工业用地应退二进三,逐步向外搬迁。在城市外围区位条件优越的区域建设新的工业区,以接纳新企业和退二进三的搬迁工业。此外,也应在外围建设新的居住区,改善居住条件,并适当发展旅游、休闲等功能,进行向外的有序扩展。

图2-2辽阳市市区规划总图(2001-2020)

在城市绿地景观系统方面,规划形成“山环水绕、两环一心、两带三轴、多点点缀”的城市整体绿化结构骨架。即,保护和强化外围的山水景观环境,使城

市空间与自然山水空间有机融合,形成外围环路绿环、护城河绿环、旧城特色中心区、太子河滨水风光带、新开河滨水风光带、中心路及其延长线绿轴、民主路商业景观轴、同心路商业景观轴。

规划确定弓长岭区的城区性质为国家采矿基地,中国优质矿泉水基地,辽宁省优质旅游基地及宜居城区。城市发展方向以西南方向发展为主。

同时,规划更加强调区域协调、统筹城乡发展、塑造城市特色、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内容。

2.5小结

综上,辽阳市历版总规的主要思路延续至今,并与时俱进,不断深化落实,增加新内涵,对辽阳社会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起到了重要指导作用。

第一,在城市性质及定位方面,辽阳市历版总规均提出了辽阳市作为以石化产业为主的现代工业城市的城市性质,1992年规划调整补充了辽阳市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城市性质,现行总规调整补充了辽阳市作为辽中南地区的中心城市之一的城市性质,丰富了城市性质内涵。

第二,在城市发展方向方面,辽阳市历版总规基本延续了城市建设用地由内向外逐步拓展的建设思路,但在向东、向南的发展时序上出现一定反复,最终确定向东发展的主导思路。近年来河东新城的建设迅速,已经形成跨河而立的滨水城市形态,辽化东南方向和中心城西北铁西片区的工业用地的建设量也比较大,产业集聚规模持续增大。

第三,在城市空间布局方面,辽阳市历版总规基本延续了城市内整外拓的城市空间策略。在历版总规的指导下,城市空间架构已经基本形成,工业用地基本位于城市外围的铁西工业区、宏伟区、庆阳化工厂和弓长岭工业区,城市居住用地主要分布在辽阳旧城、河东新城和宏伟片区。

第四,在城市绿地景观塑造方面,辽阳市历版总规基本延续了城市绿地沿太子河和输水干渠形成绿化环链,沿主要道路、高压管线等要素形成防护林带,适当安排公园绿地的发展思路。在现行总规中,补充了保护和强化外围的山水景观环境,使城市空间与自然山水空间有机融合等方面的内容,使内容不断深化。

第五,在弓长岭地区的发展方面,辽阳市历版总规均确定了弓长岭地区要

注重发展旅游业的思路,在延续原有采矿职能的同时,应注重保护汤河地区的山水环境,充分利用温泉资源,适时发展旅游业。

第三章对辽阳市现行总规实施情况的评估

3.1对规划阶段性目标落实情况的评估

《辽阳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规划了近期2010年和远期2020年两个阶段性目标。本报告主要对近期2010年的规划指标进行评估。选取主要的指标包括社会指标、经济指标、文化指标、环境指标和资源指标5个方面。

现行总规实施以来,辽阳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抓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央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和沈阳经济区获批国家新型工业化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等机遇,加快推进科学发展,着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积极推进生态市建设,努力促进社会和谐。

3.1.1 经济增长超过规划预期

与现行总规对比,GDP总量、人均GDP、GDP年均增长率三项经济发展指标均实现预期,超额完成。

2010年辽阳市完成国内生产总值735.4亿元,完成2010年目标值的110.8%。2005-2010年GDP年均增长率17.4%,高于规划预期2.9个百分点。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40100元,完成2010年目标值的112.4%。

2010年以来,辽阳市经济继续保持快速增长。2013年辽阳市完成国内生产总值1080.0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58236元。

图3-1 2005-2013年辽阳市GDP增长及增速情况

图3-2 2005-2013年辽阳市人均GDP增长情况

3.1.2 产业结构调整有所偏差

现行总规预测至2010年辽阳市三次产业产值结构调整为5∶52∶43。现行总规实施以来,辽阳市三次产业产值结构由2005年的8.0∶61.0∶31.0调整为2010年的6.2∶63.3∶30.5。产业结构的调整与规划预期差距较大,第二产业产值比重持续加大。

70.0%

60.0%

50.0%

40.0%

30.0%

20.0%

10.0%

0.0%

200520062007200820092010201120122013

第一产业增加值占比(%)第二产业增加值占比(%)

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比(%)

图3-3 2005-2013年辽阳市三次产业结构变化情况

主要原因一是由于现行总规对第二产业发展,尤其是芳烃及精细化工、铝合金精深加工产业发展动力预判不足;二是由于现行总规实施以来,辽阳市经

济发展战略仍以工业经济的发展为主导,第三产业发展投入不足、增长缓慢。因此,未来一方面应根据地方实际发展情况,对现行总规预期的产业结构调整目标进行适当调整;另一方面应积极提升传统产业,培育新兴产业,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优化产业结构。

3.1.3 市域人口不断向城镇地区集聚

现行总规预测至2010年,辽阳市市域总人口约205万人,其中城镇人口约123万人。

2010年辽阳市域总人口约195.7万人,市域城镇人口约124.3万人,分别完成2010年目标值的95.5%和101.1%。与规划基年2005年相比,市域总人口减少约1.3万人,市域城镇人口增加约20.3万人,市域人口不断向城镇地区集聚。市域总人口小幅下降原因在于市域经济仍处在调整期,城镇就业再就业岗位减少,外出务工劳动人数增加。

3.1.4 中心城区人口规模稳步增长

辽阳市城市人口规模85万人。其中,中心城区2010年城市人口规模75万人;弓长岭区2010年城市人口规模10万人。

2010年辽阳市中心城区人口76.4万人,完成2010年目标值的101.9%。与2004年相比,中心城区人口增长5.6万人,年均增长率15.4?,高于规划预期年均增长率0.3个百分点。辽阳市中心城区对人口的集聚作用正初步显现。目前,城区经济的主要产业仍是工业,以石化产业为主。石化产业具有资本密集型的特点,就业需求较小,未来随着中心城区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就业吸纳和人口集聚能力将逐步增强。

2010年辽阳市弓长岭区城市人口8.2万人,完成2010年目标值的82%,未达到规划预期目标。这主要是由于弓长岭目前所处的发展阶段决定的。铁矿石采选业是弓长岭长期以来的支柱产业,随着资源日益枯竭,弓长岭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也受到较大影响。2009年3月,弓长岭区被国务院确定为第二批资源枯竭型城市。目前正处于经济转型阶段,接续和替代产业仍在培育初期,因此人口有减少和外流的趋势。

3.1.5 社会文化事业扎实推进

由于辽阳市坚持社会事业投入,教育、医疗、养老等各项社会文化事业扎实推进,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事业取得全面进步。千

人拥有医疗床位数、人均受教育年限、城镇职工基本养老覆盖率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民参合率等均实现预期目标。

图3-4 辽阳市部分社会事业发展情况分析

3.1.6 城乡居民收入大幅增长

辽阳市城乡居民收入增速高于规划预期。201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460元,为2005年的2.0倍,完成现行总规2010年目标的121.6%。2005至2010年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实际年均增长14.7%,高于规划预期增速4.4个百分点;2010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140元,为2005年的2.0倍,完成现行总规2010年目标的134.1%。2005至2010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年均增长14.6%,高于规划预期增速6.7个百分点。

图3-5 辽阳市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发展情况对比

3.1.7 生态建设和资源保护成效显著

生态建设方面,对比现行总规2010年预测和辽阳市实际发展情况,辽阳市

近年大力实施污染减排、工业污染防治和辽河流域水污染治理,流域和区域环境质量得到改善。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工业废水处理率与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完成预定目标,绿化覆盖率、建成区空气环境质量、地表水环境功能区达标率等接近现行总规规划指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与规划指标差距较大。

资源保护方面,对比现行总规2010年预测和辽阳市实际发展情况,辽阳市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与农业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基本达到现行总规预测水平。

表3-1 城镇发展主要指标完成情况汇总表

《赣州市城市总体规划实施 评估报告》

附件: 《赣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年) 实施 评估报告》主要内容 一、评估的目的意义 《赣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年)》(以下简称《06版总规》)于2010年4月经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实施。该总规自基期年至今已近10年,较好地指导了赣州市城市规划建设。期间赣州市内外发展环境发生巨大变化,《06版总规》已显示出一定的不适应性。为系统、全面地分析城市规划实施的成效,了解城市建设发展水平和服务能力,剖析城市规划实施中存在的偏差、问题并认真务实地查找原因,研判未来发展趋势,提出改进和完善规划实施机制的对策措施,使规划能够更好更完善地指导城市建设发展,特开展本次城市总体规划实施评估工作。 二、评估的主要内容 按照住房与城乡建设部《城市总体规划实施评估办法(试行)》的要求,评估内容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城市发展方向与空间布局评估 (1)城市发展方向评估 根据《06版总规》,中心城区以向南向西发展为主。从城市新增建设用地的分布情况来看,向南发展主要发展轴线“中

央发展金脊”逐步构建,新触媒点赣州综合保税区、昌赣客专高铁线及赣州西站等重要产业平台与重要基础设施的出现,加速城市向西发展。章贡区、南康、赣县同城化发展趋势明显。 (2)空间布局评估 06版总规提出了“一脊两带、三心六片”的空间结构。从《06版总规》实施情况来看,整体空间结构与《06版总规》的要求较为吻合。除了创新区(蓉江新城)城市中心由于发展时序原因,暂时未形成,但随着连接南康的赣南大道通车,未来将逐步完善城市功能。另水西湖边片区接纳产业区就业人口和老城疏散人口的功能尚未实现,旅游服务尚未形成,水西钴钼有色冶金基地逐步弱化了有色金属产业。 2、阶段性目标落实情况 (1)规划目标实施情况评估 《06版总规》实施以来,赣州城市经济和社会保持了持续稳定较快发展,综合经济实力进一步提升。经济实力明显增强,产业升级明显加快,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城市建设有序推进,拉开城市框架,完善城市功能,城市品位得到提升,城乡面貌日新月异。突出历史文化保护,推进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建设,瑞金市被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注重山水生态环境保护,打造山、水、人、城和谐共存的山水园林城市,被联合国环境规划基金会授予“绿色生态城市保护特别贡献奖”。较好地完成了总规制定的阶段性发展目标。

县城城市总体规划专题报告

县城城市总体规划专题报告 县城城市总体规划专题报告 文章标题:县城城市总体规划专题报告目录专题一:___县城市人口规模专题报告1.___县人口发展现状…………………………………12.人口增长趋势特征…………………………………33.人口、就业与经济增长相互关系分析…………………………………64.县域人口规模预测原则…………………………………75.规划期___县人口增长途径分析…………………………………86.县域总人口和人口城市化水平预测…………………………………97.县城城区的.人口预测…………………………………11专题二:___县城市城市用地规模专题报告1.___县土地资源评价…………………………………142.___县土地利用现状…………………………………153.城市建设用地发展的供给需求分析…………………………………174.规划建设用地人均指标及规模确定…………………………………22专题一:___县城市人口规模专题报告1.___县人口发展现状 ___县人口空间层次界定及人口规模确定可分为两个层次进行分析,主要包括___县县域总人口和城市人口两个层次。1.1___县域总人口 ___县现状管辖范围内的总人口,即所辖安文、尖山、新渥、方前、玉山、尚湖、仁川、大盘、冷水的总人口,据2001年统计年鉴显示:在册人口206080人,县域总面积为1196平方公里。其中,农业人口185585人,非农人口20495人。具体见下表:表1:___县人口分布一览表总人口(人)非农业人口(人)乡村劳动力(人)城镇化水平()人口自然增长率总计206,08020495109634安文30,240163037541新渥15,1963839394尖山13,0305146488深泽13,2902017855双峰5,1611013114冷水9,2801765222仁川14,7602328324双溪6,7531174163墨林3,338411789窈川4,202941923大盘7,9033094863盘峰4,073732484维新2,769401651高二3,954452047方前11,4212086851玉山16,3387878677胡宅11,1051737467万苍9,4371905839尚湖17,65543510399九和6,175733543 1.2___县城市人口城市人口指规划范围内安文、深泽、云山、新渥等四处人口总和,2002年底总人口为5.01万人。2.人口增长趋势特征 2.1___县是一个

佛山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一区五园总体规 公示简本

佛山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一区五园总体规划(2014-2020)公示简本 1.规划编制目的 为推进佛山市产业转型升级,全力支持佛山高新区进入创新突破的发展新阶段,统筹带动城市及周边地区自主创新发展;统筹、整合佛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一区五园现有资源,实现高新区一区五园社会、经济、环境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特编制《佛山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一区五园)总体规划》。本规划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6),以及佛山市上层次规划制定。 规划范围协调范围三水园南海园禅城园高明园顺德园2.规划范围与期限 (1)规划范围 本次规划范围以佛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五个园区经国家审核公 告的四至范围为准,五个园区具体为南海园、三水园、禅城园、顺德 园、高明园。南海园规划范围面积753.79公顷。三水园规划范围面积 431公顷。禅城园规划范围面积1200公顷。顺德园规划范围850公顷。 高明园规划范围面积1339公顷。 (2)规划协调范围 为促进工业园区与周边地区的功能协调,实现产城融合,划定规 划协调范围。 南海园规划协调范围为南海中部片区,总面积约403.36平方公里; 三水园区,规划协调范围总面积约100.98平方公里;禅城园规划协调 范围扩展至南庄绿岛湖片区及张槎街道工业园区、吉利工业园区,总 面积约49.5平方公里;顺德园规划协调范围扩展至西部生态新区范围 以及五沙、容桂片区,总面积约109.13平方公里;高明园规划协调范 围拓展至荷城街道北部以及杨和工业区、明城工业区等范围,总面积 约100.75平方公里。 本规划期限为2014-2020年。3.规划目标与策略: 佛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一区五园)总体发展目标是:国家 一流科技产业园。 产业发展目标:大力推进光电产业战略崛起,加快促进汽车及 零部件、高端装备制造业两大支柱产业高端发展,全力推动新材料、 环保、生物医药三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力促传统优势产业转型提 升与生产性服务业耦合共进,重点发展8大产业30个细分领域,构 建佛山高新区“830”产业体系。 总体发展策略: 策略1 核心引领,打造协同创新体系 策略2 强化先进制造,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 策略3 产城融合,提升城市综合服务与公共环境品质 规划范围示意图周边协调发展分析图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评估修改指导意见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评估修改指导意见 二〇一二年九月

目录 一、指导思想 (1) 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估 (1) (一)评估目的 (2) (二)评估方式 (2) (三)评估层级和工作组织 (2) (四)评估原则 (3) (五)评估程序 (4) (六)基础资料收集 (5) (七)规划评估主要内容 (5) 三、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改 (10) (一)规划修改适用情形 (10) (二)规划修改层级、时限和工作组织 (11) (三)规划修改原则 (12) (四)规划修改程序 (13) (五)规划修改的控制性要求 (14) 四、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评估修改成果要求 (15) (一)规划评估成果 (15) (二)规划修改成果 (16) 五、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评估修改成果审批 (18) (一)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评估成果审批 (18)

(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改成果审批 (18) 附录1 规划评估工作程序 (19) 附录2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情况定量评价计算方法. 20附录3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评估成果表格示例 (27) 附录4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改成果表格示例 (36)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评估修改指导意见 目前,全国省、市、县、乡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基本编制完成,进入全面实施阶段。为建立健全规划评估制度,严格规范规划修改,充分发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统筹管控作用,保障和促进科学发展,特制定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评估修改指导意见。 一、指导思想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评估修改工作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围绕保护资源和保障发展目标,坚持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强化土地用途管制,促进节约集约用地,有效参与宏观调控,提高土地规划的科学性和权威性,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能够应对经济社会客观发展的要求,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估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估(以下简称“规划评估”)是指在规划实施期间,以规划目标为依据,按照有关评价方法和要求,针对规划编制、审批和实施等情形进行定期跟踪、监测,分析规划对经济、社会与环境等方面发展变化产生的影响、规划实施取得的成效以及存在的问题,评估规划的合理性与现势性,就促进规划有效实施提出评估意见和解决方

城市总体规划实施评估办法(试行)

城市总体规划实施评估办法(试行) 第一条为加强城市总体规划实施评估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第四十六、四十七条的规定,制定本办法。进行城市总体规划实施评估工作,应当依据本办法。 第二条城市人民政府是城市总体规划实施评估工作的组织机关。 城市人民政府应当按照政府组织、部门合作、公众参与的原则,建立相应的评估工作机制和工作程序,推进城市总体规划实施的定期评估工作。 第三条城市人民政府可以委托规划编制单位或者组织专家组承担具体评估工作。 第四条城市总体规划的审批机关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决定对其审批的城市总体规划实施情况进行评估。 前款规定的评估的具体组织方式,由总体规划的审批机关决定。 第五条城市人民政府应当组织相关部门,为评估工作的开展提供必要的技术和信息支持。各相关部门应当结合本行业实施城市总体规划的情况,提出评估意见。 第六条城市总体规划实施情况评估工作,原则上应当每2年进行一次。 各地可以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确定开展评估工作的具体时间,并上报城市总体规划的审批机关。 第七条进行城市总体规划实施评估,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采取切实有效的形式,了解公众对规划实施的意见和建议。 第八条进行城市总体规划实施评估,要将依法批准的城市总体规划与现状情况进行对照,采取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全面总结现行城市总体规划各项内容的执行情况,客观评估规划实施的效果。 第九条城市人民政府应当及时将规划评估成果上报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和原审批机关备案。 国务院审批城市总体规划的城市的评估成果,由省级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后,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备案。 第十条规划评估成果由评估报告和附件组成。评估报告主要包括城市总体规划实施的基本情况、存在问题、下一步实施的建议等。附件主要是征求和采

佛山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修订版)

佛山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2009修订版) 佛山市城乡规划局 二〇〇九年十一月

目录 1 总则 (1) 2 城市规划编制体系 (2) 3 城市用地 (3) 4 建筑容量控制指标 (15) 5 建筑间距、退让与高度 (16) 6 公共设施 (21) 7 道路交通 (26) 8 市政设施及其它公用设施 (30) 9 景观与环境 (36) 10 特定区域 (38) 11 附则 (39) 附录一:用词说明 (40) 附录二:名词解释 (41) 附录三:计算规则 (43) 附录四:建筑间距和离界距离图示 (49)

1 总则 1.1 为科学编制城市规划,严格城市规划管理,实现城市规划的标准化、规范化和法制化,保证城市规划的实 施,制定本规定。 1.2 本规定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广东省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技 术规范为依据,参照省内其它城市同类规定,并结合佛山市城市发展的目标要求和实际情况制定。 1.3 在佛山市城市规划区范围内的城市规划编制和规划管理工作,应按本规定执行。尚不具备实施条件的村庄 和集镇,经批准可暂按国家、广东省有关村镇的相关规定执行。 1.4 本规定未涉及的内容,应符合国家、广东省现行法律、法规、规范和佛山市有关规定的要求。

2 城市规划编制体系 城市规划编制体系 2.1 佛山市城市规划编制体系分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两个阶段。规划内容和深度按《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广 东省中心镇规划指引》、《广东省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指引》等规定执行。规划编制应采用佛山市统一坐标系、1985国家高程基准。 图2-1 佛山市城市规划编制体系 总体规划的编制 2.2 编制城市总体规划前,可根据需要先组织编制城市概念规划。总体规划的规划期限为15~20年;近期建 设规划期限为3~5年。依据近期建设规划,可编制年度的规划实施方案,作为城市用地年度供应计划的依据。 2.3 “2+5组团”可依据已经依法批准的城市总体规划编制组团总体规划,对城市土地利用、人口分布和公 共服务设施、基础设施的配置做出进一步的安排。 详细规划的编制 2.4 城市规划管理部门根据已经批准的城市总体规划的需要,制订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计划。城市新区、旧 城改造区、特定区域、近期建设区以及备用土地、拟出让土地等城市建设重要控制区域,应当优先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其中城市重点地区在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前应先开展相关规划研究。 2.5 修建性详细规划应以控制性详细规划所确定的各项控制要求和规划条件为依据进行编制。各级人民政府应 组织编制重要街区、重点景观区、广场、公园、重要交通枢纽用地、城镇主要出入口、公共设施用地以及其他重要地段的修建性详细规划。

城市总体规划说明书

咸宁市梓山湖(贺胜)新城总体规划说明书 第1章规划界定 1.1 规划编制背景 1.1.1 湖北省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战略要求 2010年11月1湖北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关于 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意见》。《意见》提出了“十二五” 期间湖北省城镇化发展的主要目标,明确了推进城镇 化发展的基本措施,强化了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政 策保障。由此可见,新型城镇化的发展已经成为湖北 省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在未来城镇化战略构想 中,中心城市和县城,特别是大城市周边地区的小城 镇的发展将成为湖北省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要突破 口。贺胜桥作为武汉城市圈城铁站点“一站一城”城 镇化试点,同样需要在城镇化发展方面作出新的突破。 1.1.2 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的背景 2007年武汉城市圈和长株潭城市群获批全国资 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实验 区。“两型社会”改革试验及武汉城市圈的一体化发展 进一步推动了区域空间整合和协调发展。构建“两型 社会”是我国新型城镇化发展到来的新一轮探索,武 汉城市圈是中国中部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是湖北省 经济发展的核心增长极,贺胜桥位于武汉和咸宁的交 接地带,同时也处于“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 “昌九景城市群”三大中部重要城市群的围合之中。 中央已将赤壁市作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试点, 省委已将咸宁市确定为全省第二批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试点单位和实验,在种种利好因素的作用下,梓山湖(贺胜)新城因地理区位的重要性以及资源环境承载力强而有望获得较好的发展机会。1.1.3 城市圈城际铁路建设的机遇 (1) 城际铁路建设的非交通意义 2009年3月,武汉至孝感、、、黄冈4条城际铁路 宣布动工,一个以武汉为核心、连接周边8市的“半小 时铁路网”建设拉开序幕。省政府提出了一个全新的战 略愿景――依托城际铁路站点,建成35个卫星城市。值 此时机,贺胜桥成为武汉城市圈城铁沿线“一站一城” 战略的首个城镇化试点地区,这为梓山湖(贺胜)新城 带来了难得的发展契机。 武汉城市圈城际铁路位于全国“两型社会”建设实 验区,城际铁路作为资源共享和城市圈建设的空间联系 载体能够很好地把武汉和城市圈内部的二线城市紧密 联系起来,有利于发挥武汉市中心城市的辐射扩散作用,同时也有利于实现武汉市的极化效应,以及实现城市圈内部城市与城市之间的互动,推动圈内城镇化建设,以城市圈作为区域一体化空间载体,把消费和投资结合起来,形成新一轮城市城镇化浪潮。 (2) 城际铁路建设推动沿线地区的城镇化发展 在城际铁路沿线的35个站点中,将以提高土地集约利用 价值为核心目的,改变以往粗放式经营模式,进行合理密度的 土地开发,将居住、办公、公共空间等用地进行混合使用设计, 按“统筹规划、重点推进、一站一策和市场化运作”的原则, 建设35个平均人口规模达5-15万的城镇。这是武汉城市圈通 过城际铁路建设促进城镇化发展的战略选择。梓山湖(贺胜) 新城也将共享城际铁路建设带来的红利。 (3) 城际铁路建设促进地区同城化发展 城际铁路的建设缩短了地区之间的时空距离,武汉城市圈半小时交通圈的构建也势必与“行政圈”、“商务圈”“工业圈”等概念紧密联系在一起。同城化时代,打破了城市间的隔阂,也将彻底颠覆圈内居民传统的出行方式和生活观念。在同城化的作用下,城市之间信息流、人流、资金流等各要素的相互作用将变得更加频繁与激烈。如何整合土地利用,重组功能布局,以新型城镇化发展模式推动地区的发展,将成为梓山湖(贺胜)新城在新时期需要回答的重要议题。 图1.4 武汉城市圈城际铁路站点 图1.3 武汉城市圈城际铁路路网示意图 图1.1 武汉城市圈空间规划图图1.2 日本新干线站点城市

体育局“十二五”规划实施情况评估报告

体育局“十二五”规划实施 情况评估报告 体育局“十*五”规划实施情况评估报告 发展“十*五”规划实施情况中期评估报告 “十*五”以来,省体育局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大精神,紧 紧把握推动科学发展、建设体育强省的主题和转变体育发展方式 的主线,与时俱进创新发展思路和政策举措,协调推进群众体育、竞技体育、体育产业快速发展,主要目标任务扎实推进、成效明显,为顺利按时完成规划提出的目标任务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一、“十*五”规划执行情况 “十*五”以来,省体育局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强力推进 规划实施,基本公共体育服务体系不断健全,竞技体育实力保持 全国前列,后备人才培养得到加强,体育产业加快发展,体育竞 赛提档升级,体育科教成果显著,基层基础体育工作有序推进, 多数指标达到或超过序时进度要求,基本实现“时间过半、任务 过半”的阶段性目标。其中提前完成10项指标、占XX.X%,完成 中期指标的10项、占XX.X%,未完成中期指标的4项、占XX.X%,2项指标因为时间原因没有相关数据,还有1项指标预计完成有困难(详见江苏体育发展“十*五”规划主要指标完成情况表)。

(三)后备人才培养得到加强。青少年体育阵地建设位居全国前列,共创建37所国家级后备人才基地,总数并列全国第一;建 成国家青少年体育俱乐部XXX个、省青少年奥林匹克俱乐部XXX个,创建19所体育局“十*五”规划实施情况评估报告第2页国家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认定210所省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工作 总结目前我省青少年体育俱乐部数位居全国第一,国家体育传统 校总数位居全国前四。创建2所五星级体校,新建了3所四星级体校和3所三星级业余体校,业余体校教体结合覆盖率达XX%。认真组织青少年阳光体育联赛,其中20XX年参赛运动员达120xx人次,注册业余运动员16XXX名。运动员文化教育工作取得新进展,目 前我省优秀适龄运动员九年义务教育已经全部注册学籍,九年义 务教育覆盖率达到XX%。XXX个省辖市的109所业余体校中,已有87所体校通过教体结合就近解决运动员文化教育问题,业余运动 员每周文化学习超过XXX个学时。完成了首批“中高职教育协调 发展贯通一体办学试点”的入学工作,20XX年已启动普通高等院 校面向运动学校毕业生对口单招工作。 (五)体育竞赛提档升级。20xx年、20xx年和20XX年总共承办全国以上体育竞赛843项次。20xx年心得体会,环太湖国际公 路自行车赛成功升级为uci2.1级,并实现江浙联动,真正达成 “环太湖”,赛事级别、水平、影响、效益的全面提升。扬州马 拉松比赛成功升级为国际田联金标赛事,被中国田协授予“金牌 赛事”称号。常州全面提高中国羽毛球大师赛的办赛水平,注入

新佛山城市规划(2020)

佛山城市规划 第一章总则 第1条规划目的 为适应2002年佛山市行政区划调整后城市发展建设的需要,统筹城市各项建设活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重新编制《佛山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 第2条规划基本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2、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1991年) 3、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1995年) 4、《珠江三角洲城镇群协调发展规划》 5、《佛山市城市发展概念规划》 6、《广东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总体构想》 7、国家、广东省、佛山市的相关规划文件 第3条城市规划区与中心城区 1、本次规划的城市规划区为佛山市行政辖区的范围,面积3848.49平方公里。 2、规划中心城区为“2+5组团”所包括的街道办或镇的行政辖区范围,面积1913平方 公里,约占全市域面积的49.7%。“2+5组团”是指:中心组团、大良容桂组团、狮山组团、西南组团、西江组团、大沥盐步组团和九江龙江组团。 第4条规划期限

近期为2005-2010年,远期为2011-2020年,远景为2021年以后。 第5条规划指导思想 1、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认真落实以人为本,全面、 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路线,使佛山市由“快速城市化”向“健康城市化”的方式转变,由注重“数量的增长”到关注“质量的提升”。 2、贯彻“五个统筹”的原则,结合佛山发展的实际情况,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全市域内 不同类型地区的统一规划;统筹区域发展,协调好佛山与广东省、珠江三角洲地区其他城市间的关系,在区域协调中准确把握佛山自身的定位;统筹经济与社会的发展,按照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发展要求,规划好产业发展与社会事业发展的空间布局;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划定并严格控制区域绿地,加强土地、水、能源的节约与综合、有效利用,降低工业污染,提高人居环境质量,建设宜居城市;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通过合理布局,在对外招商引资的同时,鼓励民营企业的成长。 第二章社会经济发展目标与战略 第6条城市发展目标 1、第一阶段,到2010年左右,全面协同地推进佛山经济、社会、文化等各项工作,在 保持发展活力的前提下调整体制结构,努力在全国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加强区域协作,构建广佛都市区的基本构架。 2、第二阶段,到2020年左右,力争全面实现现代化,建设经济繁荣、生活富裕、环境 优美、城乡协调、体制完善、社会文明的小康社会;与珠江三角洲其他城市一起,确立具有独自特色的国际大都市区的地位。 第7条区域协调发展策略 1、以区域协作为城市发展的基本前提,遵循区域化与市场化的一般规律,科学判断与合 理制定城市的发展路径、功能定位与发展选择,城市用地功能布局应充分考虑对于跨界地区的影响。 2、注重区域内各城市与地区间在生态环境、自然资源利用等方面的协调。 3、注重区域内各城市与地区间在交通、能源、信息等基础设施方面的协调。 第8条社会发展策略 1、完善社会保障制度,逐步建立全民社会保障体系,重点推进农村劳动力和外来劳动力 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稳定劳动力的供给,引导流动人口逐步本地化,实现劳动力的稳定储备。 2、积极创造就业岗位,建立与就业岗位相关的土地供应机制,加大职业培训与教育的投 入,增强劳动力的可就业能力,建立完善的劳动力市场,适应产业发展对人才结构的需求。 3、完善城乡统筹规划,促进人口向中心城区的集聚,全面改善村镇地区在社会基础服务 设施方面的配套建设。各级基础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社会福利等公共设施应从实际出发,统筹规划、合理配置,在全市逐步建立起“市-区-街办(镇)-村” 多级与多层次的社会服务设施体系。 4、加强城镇化进程中的“镇改街、村改居”和城市新建小区的“社区建设”,增强市民 的地方认同感。 5、加快建设信息社会。广泛应用信息技术,大力发展信息服务业,建设“数字佛山”。

宁波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实施评估报告

宁波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实施评估(批前公示) 一、评估的目的意义 《宁波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以下简称现版《总规》)2006年8月获得国务院正式批准,是指导宁波城市发展和建设的纲领性文件。自2004年编制完成后,《总规》在促进城市经济和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引导城市有序建设等方面开始发挥重要作用的同时,也暴露了一些问题。通过本次总规实施评估研究,系统、全面地分析城市规划实施的成效,分析城市规划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和背后的原因,有利于全面客观的认识总体规划的科学性,找准城市总体规划实施中需要调整的方向,为新形势下的规划建设提供指导。 二、本次评估的主要内容 按照住房与城乡建设部《城市总体规划实施评估办法(试行)》的要求,评估内容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城市发展方向与空间布局评估 (1)城市发展方向评估 根据现版《总规》,三江片的发展重点是近期向东,中远期向北。从城市新增建设用地的分布情况来看,实际的发展方向有所变化。由于南部地区(鄞州中心区)与西部地区的快速发展,其用地增量大大高过东部新城建设,使整个三江片的近期发展方向显现为以向南、向西发展为重点。现版总规提出的“中远期重点发展北部”的要求也由于庄桥机场尚未搬迁的现实受到制约。而镇海片、北仑片沿海岸线发展的态势十分明显。 (2)空间布局评估 现版总规提出了“两带三片双心”组团式的结构。从《总规》实施情况来看,整体空间结构与《总规》的要求较为吻合。近年来,随着镇海新城南区及北仑西片区的发展建设,三江片、北仑片与镇海片在原来独立发展的基础上呈现相向发展的态势。特别是沿甬江、宁镇公路、通途路一带,连片发展的趋势明显,这也使得组团间生态绿地的保持面临着较大的压力。双心结构随着东部新城门户区、航运中心、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也在逐步形成之中。 2、阶段性目标落实情况 (1)近期规划目标实施情况评估

2020年陕西省西安城市总体规划报告

年陕西省西安城市总体规划报告 一、基本情况 (一)城市概况 西安市南和东南与汉中市、安康市、商洛市相邻;西与宝鸡市接壤;北与咸阳市相连;东与渭南市相接。东西最长约千米,南北最宽约千米,总面积平方千米,下辖新城区、碑林区、莲湖区、灞桥区、未央区、雁塔区、阎良区、临潼区、长安区、蓝田县、周至县、户县、高陵县等区县。到年末,全市常住人口已达万人。 二十世纪年代以来,西安市的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全市经济总量连续多年保持的增长速度,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达亿元,地方财政总收入达到亿元。 (二)西安城市总体规划修编的必要性 .修编是落实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决策的需要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加强对区域发展的协调和指导,积极推进西部大开发的重大战略决策。西安作为我国西北地区规模最大、综合实力最强的城市,具有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的战略地位,是西部地区最具发展带动作用的中心城市之一,国家对西安的发展日益重视。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实施,西安已经并在更多地承担着国家的发展建设任务。 .修编是落实区域统筹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在陕西省域范围内,陕南地处秦岭山脉,是国家重要的水源涵养和生态保护区,陕北有相当部分地区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必须严格控制发展,而关中地区以良好的生态环境,丰富的资源,便利的交通,成为陕西省人口最重要的聚集地。西安地处关中腹地,是陕西省唯一人口超过百万的城市,国内生产总值约占全省的,拥有充足的就业机会和比较完善的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设施,是落实区域发展整体战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核心所在。为此,陕西省委、省政府按照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精神,根据国家关于着力打造关中经济区建设的战略部署,提出西安市要率先建成现代功能完善的西部经济强市,切实承担起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建设和谐社会的职能。 .修编是落实国家航天、航空、装备制造业基地建设发展的需要 西安是国家重要的航天、航空、装备制造业基地。按照国家“十一五”发展规划,近期陆续安排了国家级公路、铁路、战略物资储备等重要基础设施,以及重要的工业、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等建设项目,这些大型项目的落实,已经超出了现行总体规划确定的范围,改变了现行总体规划确定的空间布局。 .修编是保护好世界文化古都的需要 西安是世界著名古都,我国最重要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西安市拥有包括汉长安城、唐长安城等著名大遗址在内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处,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处,登记在册文物点处,其中秦始皇陵和兵马俑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此外,西安还拥有丰富的河湖水系、台塬、秦岭山脉等独特的历史地形地貌及国

重庆市万州城市总体规划实施评估报告

《重庆市万州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年)》 实施评估报告 (征求意见稿) 重庆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万州区规划设计研究院 二OO九年十一月

目录 前言 (4) 一、总则 (5) (一)评估工作的意义 (5) (二)评估范围 (5) (三)评估对象 (6) (四)评估期限 (6) (五)评估依据 (6) 二、万州区城市建设现状情况综述 (7) 三、现行城市总体规划主要内容 (9) (一)03版总规的主要内容 (9) 1、城市性质 (9) 2、城市规模 (9) 3、城市结构 (9) (二)局部调整后(07版总规)的主要内容 (10) 1、调整的原因及理由 (10) 2、调整的要点 (11) 四、评估主要内容 (13) (一)规划指标实施情况评估 (13) 1、主要经济社会指标分析 (13) 2、城市人口与用地规模实施评价 (16) 3、小结 (17) (二)建设用地使用情况评估 (17) 1、建设用地实施完成情况分析 (17) 2、建设用地空间实施分布评估 (18) 3、主要建设用地类型实施评估 (19) 4、小结 (26) (三)重大项目建设实施评估 (27) 1、重大产业项目 (27)

2、重大交通设施项目 (30) 3、公共服务设施项目 (31) 4、市政公用设施项目 (31) 5、环境生态与景观建设项目 (31) 6、小结 (32) (四)城市建设用地发展态势评估 (32) 1、“三证一书”核发情况统计与分析 (32) 2、已发用地规划许可的项目实施完成情况分析 (33) 3、规划许可与建设用地发展态势评估 (34) 4、小结 (36) (五)新确定的重大项目对城市总体规划的影响与分析 (36) 1、重大产业项目建设 (37) 2、重大交通设施项目 (38) 3、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39) 4、市政设施建设项目 (39) 5、环境与景观建设项目 (39) 6、小结 (40) (六)其他强制性内容的执行情况分析 (40) 1、风景名胜区、历史文化风貌保护情况 (40) 2、生态环境保护及空间管制执行情况 (41) 3、城市防灾设施建设情况 (42) 五、实施绩效分析 (43) (一)总规实施起到的积极作用 (43) 1、重庆第二大城市建设取得新的进展 (43) 2、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明显加强 (43) 3、库区综合交通枢纽初具雏形 (43) 4、指导重大项目的建设,有效促进了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 (44) (二)总规规划实施中存在的不足 (44) 1、城市拓展速度较慢 (44)

佛山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2015年修订版)精编版

佛山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2015年修订版)

目录 1总则 (1) 2城市规划编制体系 (2) 3城乡用地 (3) 4建筑容量控制指标 (15) 5建筑间距、退让与高度 (16) 6公共设施 (22) 7道路交通 (27) 8市政设施及其它公用设施 (33) 9景观与环境 (44) 10特定区域 (46) 11附则 (47) 附录一:用词说明 (48) 附录二:名词解释 (49) 附录三:计算规则 (51) 附录四:建筑间距和离界距离图示 (61) 附录五:佛山市单一重现期暴雨强度公式 (66)

1总则 1.1为科学编制城市规划,严格城市规划管理,实现城市规划的标准化、规范化和法制 化,保证城市规划的实施,制定本规定。 1.2本规定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广东省城乡规划条例》、《广东省城市控 制性详细规划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技术规范为依据,并结合佛山市城市发展的要求和实际情况制定。 1.3在佛山市“1+2+5”组团的城区及其他镇中心区范围内的城市规划编制和规划管理工 作,应按本规定执行,其他区域参照执行。尚不具备实施条件的村庄和集镇,可按国家、广东省及佛山市有关村镇的相关规定执行。 1.4本规定未涉及的内容,应符合国家、广东省现行法律、法规、规范和佛山市有关规 定的要求。

2城市规划编制体系 城市规划编制体系 2.1佛山市城市规划编制体系分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两个阶段。规划内容和深度按《城 市规划编制办法》、《广东省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指引》、《广东省“三规合一” 工作指南》等规定执行。规划编制应采用佛山市统一坐标系、1985国家高程基准。 图2.1 佛山市城市规划编制体系 总体规划的编制 2.2编制城市总体规划前,可根据需要先组织编制城市概念规划。总体规划的规划期限 为15~20年;近期建设规划期限为3~5年。依据近期建设规划,可编制年度的规 划实施方案,作为城市用地年度供应计划的依据。 2.3佛山中心城区以外的区域,应依据已经依法批准的城市总体规划编制组团分区规划, 对城市土地利用、人口分布、强度分区和公共服务设施、基础设施的配置等做出进 一步的安排。 详细规划的编制 2.4城市规划管理部门根据已经批准的城市总体规划的需要,制订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 制计划。城市新区、旧城改造区、特定区域、近期建设区以及备用土地、拟出让土 地等城市建设重要控制区域,应当优先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其中城市重点地区在 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前应先开展相关规划研究。 2.5修建性详细规划应以控制性详细规划所确定的各项控制要求和规划条件为依据进行 编制。各级人民政府应组织编制重要街区、重点景观区、广场、公园、重要交通枢 纽用地、城镇主要出入口、公共设施用地以及其他重要地段的修建性详细规划。

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评估报告框架

附件2 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评估报告框架 一、基本情况 (一)风景名胜区概况 包括设立时间、范围面积、机构设置、资源特征等情况。 (二)总体规划情况 包括总体规划及其详细规划编制审批,总体规划确定的主要发展目标、控制指标、内容要点等。 二、评估内容 (一)规划实施的一致性 重点聚焦现行规划的编制、审批、实施、监管是否协调衔接,包括规划编制内容是否科学完善,规划主要目标任务实现情况(如现状空间布局与规划一致性、分级保护要求落实、设施建设等)、规划实施监管情况(如管理机构的权责一致性、管辖范围与规划范围一致性、实现统一规划和管理、执法检查问题整改落实情况、违规建设查处等情况)。 (二)景观资源保护状况 重点评估当前重要景观资源及其周围环境的保护保存状况、新的景观资源挖掘情况,以及景观资源保护存在的问题与威胁因素和所采取的保护措施等。

(三)规划的指导性 紧扣现行规划是否能够引领风景名胜区发展,有效指导当前及未来一段时期风景名胜区的保护、利用和管理,统筹协调风景名胜区与城乡建设、土地利用等方面的关系,发挥风景名胜区对生态文明建设、精准扶贫、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的带动作用。 (四)规划履行《条例》等情况 重点评估现行规划是否符合《条例》《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规划编制审批办法》《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大纲和编制要求的通知》(建城[2015]93号)等规定的相关内容,满足风景名胜区管理规定和要求。 各地可以根据需要,增加其他评估内容。 三、评估结论和建议 (一)作出是否重新编制规划的决定 (二)重新编制规划的建议 基于评估情况,结合国家法律法规、方针政策的新要求和风景名胜区内外部发展条件,提出重新编制规划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重点事项及针对性的规划对策。

xx县城总规实施评估报告

《尖扎县城马克唐总体规划(2000—2020)》 实施评估报告 一、上版总规回顾与实施评价 1、上版总规回顾 由青海省规划设计研究院、湖南省中南大学西开办建筑与城规设计部、青海省高原地理研究所三家单位联合编制的《尖扎县城马克唐总体规划(2000—2020)》,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要点: (1)城镇体系规划 规划城镇体系呈三级结构,即中心城镇——次中心城镇———般集镇,即县城马克唐镇为中心城镇,康扬、昂拉、坎布拉三镇为次中心城镇,措周、尖扎滩为一般集镇。 (2)城市性质 马克唐镇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一个集旅游业、水电开发业和农副产品深加工业于一体的综合性高原绿色城镇。主要发展工业和以旅游业为主的第三产业。 (3)城镇发展的战略目标 利用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契机,加大水、电、路、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大力开发优势水电资源,兴办高耗能工业和农副产品深加工业,壮实城镇发展的经济支撑实力。并积极发展乡镇企业,促进农牧区剩余劳动力就近向集(城)镇集聚。 (4)人口规模 2005年尖扎县城常住人口达1.2万人,控制上限为1.5万人;2020年达3.5万人左右。 (5)城镇用地布局 采取二大组团的总体布局结构,即现马克唐区与麦什扎区(加让沟以北约130公倾用地)。现马克唐区为全县城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共形成四个区:由西至东分别为文化娱乐区,行政中心及办公区,商业金融区及教育科研区;麦什扎区为马克唐镇的旅游区和副中心,是马克唐未来的新城区,主要发展旅游商业开发,农牧业特产深加工及旅游文化、渡假、休闲等大型公共服务设施。

(6)道路系统规划 形成方格网加环状的路网格局。加扩城区外环主干道宽度、疏导过境交通,完善主、次干道骨架,连接好各片区。 图1 尖扎县城马克唐总体规划用地布局图 图2 尖扎县城马克唐总体规划道路交通规划图

“十三五”规划实施情况总结评估报告

“十三五”规划实施情况总结评估报告 “十三五”以来,XXX市民政系统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决策部署,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和省民政厅的具体指导帮带下,牢固树立“民政为民、民政爱民”工作理念,努力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紧紧围绕和服务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坚持科学发展、改革创新、规划引领,不断提升基层民政服务水平,志愿服务、慈善事业和社会工作发展基础更加稳固、结构更加优化、后劲更加强劲,各项指标均超预期目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满意度日益增强。 一、“十三五”指标完成情况 (一)志愿服务工作取得新进展。截至目前,全市共成立志愿服务队XXX支,实名注册志愿者XXX万余人(占全市总人口的XXX%,提前完成“十三五”规划中志愿者注册比例XXX%的目标任务),发布志愿服务项目XXX万余个,开展志愿服务时长XXX万小时,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作出了突出贡献。出政策。将志愿服务事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将志愿服务事业发展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引导、支持志愿服务事业发展,先后出台《关于扎实推进志愿服务工作的通知》《关于规范志愿服务活动流程的通知》《关于进一步落实<关于加快推广和规范使用全国志愿服务信息系统的通知>的通知》等文件通知,就加强和规范志愿服务

工作作出细化明确。搭平台。依托社区志愿服务中心,以节日和重大突发事件为主轴,围绕扶贫、扶老、助残、助学、疫情防控等主题,开展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活动;鼓励支持社工机构建立志愿服务队伍,推广“社工+志愿者”模式,发挥社会工作人才专业作用;采取“志愿者+APP”模式,开设社区雷锋广场或志愿服务广场,广泛宣传志愿服务精神及活动内容,动员广大群众主动参与到志愿服务体系之中。抓规范。每年组织全国志愿服务信息系统操作培训会,开通志愿服务问题答疑热线,编撰发放志愿服务信息系统操作指南和常见问题处理规程;建立通报制度,不定期对全市志愿服务活动开展情况进行检查,每月对各县(市、区)注册志愿服务组织数、志愿者人数、志愿服务项目数和服务时长等进行通报;严格开展社区及机关事业单位志愿服务队伍覆盖和党员注册审查评定,两项指标均达100%。促长效。分区划片,明确标准,组织机关、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常态化开展文明导乘、文明劝导、双捡等志愿服务活动;结合“学雷锋活动月”“党建带群建”,深入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和走访慰问困难群体等活动。组织“月评十佳”志愿服务先进典型评选,并在各类网络平台、报纸上公示;拟制志愿者兑换服务及褒奖激励方案,将志愿者服务时长统计汇总,换算成积分,可以到街道、村(社区)兑换米、面、油、香皂、毛巾等生活物资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免费挂号等服务,激发志愿者工作动力。 (二)慈善事业发展步入快车道。XXX获评第十届“中

佛山市顺德中心城区总体规划

佛山市顺德中心城区总体规划

佛山市顺德中心城区总体规划 规划适用范围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第十二条的规定,佛山市顺德区人民政府根据顺德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组织编制佛山市顺德中心城区总体规划(以下简称本规划)。本规划适用范围为佛山市顺德中心城区(含大良街道办、容桂街道办、伦教街道办),在上述范围内进行各项建设活动的一切单位和个人,均应依循《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第二条的规定,按本规划执行(正文中字体如此标识的部分为本规划的强制性内容)。原《顺德市中心城区总体规划(1995-2010年)》等有关规划与本规划冲突之处,均应以本规划为准。 规划期限 本次佛山市顺德中心城区总体规划的规划期限(远期)为2020年,其中近期建设规划为2005年;2020年以后为远景规划。 规划指导思想 1. 本规划依据珠江三角洲区域整体协调发展的要求,从构建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广佛都市区的角度出发,注重研究顺德与区域其它城市之间的协调统筹,尤其是顺德中心城区和广州的番禺、南沙以及中山、江门等之间的关系。

2. 本规划从建设、完善大佛山的角度出发,全面贯彻发展和建设多级格局组团城市(即“2+5”组团模式)的理念,特别是要着力将顺德中心城区(即大良容桂组团)打造为大佛山两个百万人口以上的中心城区之一。 3. 本规划从顺德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到区域和城市发展的可能性,合理确定顺德中心城区的城市性质、发展空间和发展规模。研究在不同阶段的顺德中心城区动态发展,确定规划远期与近期的城市合理规模和城市形态。 4. 本规划注重经济和产业的变化对城市发展的作用,树立工业立区的经济发展指导思想,大力发展第二产业;同时积极发展商贸流通业、旅游业等第三产业,合理调整现有中心城区内的各项产业布局,确定合理的城市功能分区和用地布局,为发展各项产业提供支持。做好大良、容桂、伦教现有的空间形态的整合,做到优势互补,整体效益最优。 5. 本规划充分利用顺德中心城区的地理位置和山水环境等自然条件,突出城区特色和风貌,正确处理好城区人工环境和自然环境的关系,融城区于自然环境之中,建造具有优美的人居环境的滨水花园式城市。 规划编制重点 1. 根据大佛山市区划调整和区域综合交通条件的变化,结合珠江三角 洲良好的发展机遇,明确顺德中心城区的城市性质及在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内和大佛山市域内的定位和职能;进一步明确顺德中心城区的大良、容桂、伦教等三街区各自的职能。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