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翻译

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翻译

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翻译:就像那一望无垠的烟草,满城翻飞的柳絮,梅子黄时的绵绵细雨。

原文:

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锦瑟华年谁与度。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

飞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若问闲情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全文翻译:

她轻盈的脚步没有越过横塘路,依旧凝望目、送你带走了芬芳。这锦绣华年可和谁共度?是在月下桥边花院里,在花窗朱门大户。这只有春风才知道她的居处。飘飞的云彩舒卷自如,城郊日色将暮,我挥起彩笔刚刚写下断肠的诗句。若问我的愁情究竟有几许。就像那一望无垠的烟草,满城翻飞的柳絮,梅子黄时的绵绵细雨。

冯延巳《蝶恋花》全词赏析

冯延巳《蝶恋花》全词赏析 蝶恋花·谁道闲情抛弃久 谁道闲情抛弃久?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日日花前常病酒,不辞镜里朱颜 瘦。 河畔青芜堤上柳,为问新愁,何事年年有?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 后。 《蝶恋花·谁道闲情抛弃久》注释: 闲情:闲散之情。 病酒:饮酒沉醉如病,醉酒。 朱颜:这里指红润的脸色。 青芜:丛生青草。 何事:唐宋人俗语,相当于今言“何故”、“为什么”。 平林:平旷处的树林。 新月:阴历初一至初五,刚刚生出的弯月。 《蝶恋花·谁道闲情抛弃久》译文1: 谁说闲情意致被忘记了太久?每到新春来到,我的惆怅心绪一如故旧。为了消除这种闲愁,我天天在花前痛饮,让自己放任大醉,不惜身体消瘦,对着镜子自己容颜已改。 河边上芳草萋萋,河岸上柳树成荫。见到如此美景,我忧伤地暗自思量,为何年年都会新添忧愁?我独立在小桥的桥头,清风吹拂着衣袖。只有远处那一排排树木在暗淡的月光下影影绰绰,与我相伴。 《蝶恋花·谁道闲情抛弃久》译文2: 谁说使人痛苦的闲情已经抛弃得很久?每当春天来临,这种惆怅还依旧。每日里面对着春花,经常地酣饮醉酒,还丝毫不悔于镜里。 河边上青青的草色,堤岸上袅袅的绿柳,请问这不解的新愁,为什么总是年年有?独自久久地立于小桥,寒风袭来充满衣袖,平林梢头升起新月,已经是路断行人之后。

《蝶恋花·谁道闲情抛弃久》译文3: 谁说我已把闲愁抛弃得太久?每到春暖花开的时节,内心中仍然是缠绵无尽的忧愁。为了甩开这恼人的苦闷,我每天都在花前痛饮美酒,大醉而不能休,哪管铜镜中的青春悄悄流走,人已经变得憔悴消瘦。 河边的青草堤上的柳,我且问你:为什么剪不断的新愁年复一年涌上心头?独立在小桥边,轻风拂动着宽大的衣袖,面对那平旷的丛林,仰首一望,新月如钩,已经到了黄昏时候。 《蝶恋花·谁道闲情抛弃久》赏析: “谁道闲情抛弃久”,谁说这份闲情能抛掷很久?起句就问,正是说明这份“闲情”千回百转,盘旋郁结,欲罢不能。一个“久”字,更加强了这种挣扎努力的苦痛。“谁道”者,想来是谁都做不到,一切的挣扎和努力徒然落空,因而“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每”,“还” “依旧”,已足可见此“惆怅”之永在常存。“闲情”,看似轻闲,实则无比沉重,“日日花前常病酒,不辞镜里朱颜瘦”,久久地缠绕,想对花排遣,但“泪眼问花花不语”他只能“日日”饮酒而已。借酒浇愁愁更愁,一日一日,形容枯槁,“镜里朱颜瘦”。 “河畔青芜堤上柳” “芜”是丛茂之草。青青草色遍接天涯,有着无穷的生命力,生命和情感都苏醒过来,这份曾隐在心之深处的惆怅顽强地抬起头来,相思愁苦正是这一份漫天的碧草。贺铸有词“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正是用草来形容愁之多。“堤上柳”的缕缕柔条所唤起的,又该是一种何等绵远纤柔的情意?而这份草色又不自今日方始,年年河畔草青,年年堤边柳绿,则此一份绵远纤柔的情意,岂不也就年年与之无尽无穷!所以接下去就说“为问新愁,何事年年有”,“年年有”的“愁”,何以又说是“新”?一则此词开端已曾说过“闲情抛弃久”的话,经过一段“抛弃”的挣扎,而重新又复苏起来的“愁”,所以说”新”;再则此愁虽旧,而其令人惆怅的感受,则敏锐深切,岁岁常新,故曰“新”。 “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独立”二字,已是寂寞可想,再观其“风满袖”三字,更是凄寒可知,又用了“小桥”二字,则其立身之地的孤零无所荫蔽亦复如在目前,“风满袖”之“满”字,风寒袭人,写得极饱满有力。在如此寂寞孤零无所荫蔽的凄寒之侵袭下,其心情之寂寞凄苦已可想见。林梢月上,夜色渐起,路断行人,已是寂寥人定之后了。“独立市桥人不识,一星如月看多时”,如果不是内心中有一份难以安排解脱的情绪,有谁会在寒风冷露的小桥上直立到中宵?这种铭心刻骨的痴情似乎是与身俱在的,任你怎样挣扎都无法摆脱。可怜见,他只能拖着瘦赢的身躯,伫立在风紧人静的小桥上,和那一钩孤凄的新月默默无言地相互对视…… 此词论及的一种新愁旧恨,一种无可名状的'忧伤之感,一种欲说还休的惆怅始终萦绕在身前。词人借酒消愁,却是愁上加愁。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

贺铸《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赏析

贺铸《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赏析 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 宋代:贺铸 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锦瑟华年谁与度?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 飞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试问闲情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版本一) 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锦瑟华年谁与度?月台花榭,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 碧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版本二) 译文 轻移莲步不再越过横塘路,只有用目力相送,她像芳尘一样飘去。正是青春年华时候,可什么人能与她一起欢度?是月台,是花榭,是 雕饰的窗,是紧闭的朱户,这只有春天才会知道她的居处。 飘飞的云彩舒卷自如,芳草岸旁的日色将暮,挥起彩笔刚刚写下 断肠的诗句。若问闲情愁绪有几许?好像一江的烟草,满城随风飘落 的花絮,梅子刚刚黄熟时的霖雨。 注解 凌波:形容女子步态轻盈。 芳尘去:指美人已去。 锦瑟华年:指美好的青春时期。锦瑟:饰有彩纹的瑟。

月台:赏月的平台。花榭:花木环绕的房子。 琐窗:雕绘连琐花纹的窗子。朱户:朱红的大门。 蘅皋(hénggāo,横高):长着香草的沼泽中的高地。 彩笔:比喻有写作的才华。事见南朝江淹故事。 试问闲愁都几许:都几许,有多少。试问,一说“若问”。闲愁,一说“闲情”。 一川:遍地。 赏析 这首词通过对暮春景色的描写,抒发作者所感到的“闲愁”。上 片写路遇佳人而不知所往的怅惘情景,也含蓄地流露其沉沦下僚、怀 才不遇的感慨。下片写因思慕而引起的无限愁思。全词虚写相思之情,实抒悒悒不得志的“闲愁”。立意新奇,能兴起人们无限想象,为当 时传诵的名篇。 贺铸的美称“贺梅子”就是由这首词的末句引来的。据周紫芝 《竹坡诗话》载:“贺方回尝作《青玉案》词,有‘梅子黄时雨’之句,人皆服其工,士大夫谓之贺梅子。”可见这首词影响之大。 “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横塘,在苏州城外。龚 明之《中吴纪闻》载:“铸有小筑在姑苏盘门外十余里,地名横塘。 方回往来于其间。”是作者隐居之所。凌波,出自曹植《洛神赋》:“凌波微步,罗袜生尘。”这里是说美人的脚步在横塘前匆匆走过, 作者只有遥遥地目送她的倩影渐行渐远。基于这种可望而不可即的遗憾,作者展开丰富的想象,推测那位美妙的佳人是怎样生活的。“锦 瑟年华谁与度?”用李商隐“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诗意。下句自问自答,用无限婉惜的笔调写出陪伴美人度过如锦韶华的,除了没有知觉的华丽住所,就是一年一度的春天了。这种跨越时空的 想像,既属虚构,又合实情。

若问闲情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的意思

若问闲情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的意思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或以方回有‘贺梅子’之称,一发不可收拾,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夕阳楼上山重叠?那么请看那“一川烟草”,贺铸与众不同之处在于,误矣”(《艺概》)。其次:如罗大经讲的“以此三者比愁之多”,误矣”之说。贺方回云,他说,刘熙载的“专赏此句。断弦离柱箭脱手;那“满城风絮”,专赏此句,是多么密密层层。刘熙载的话或许有感而发,写得形象,匝地皆是,满城风絮,是多么地漫天飞扬,又是写景。宋人罗大经曾作过一番比较,穿帘入户;那“梅子黄时雨”,骏马下注千丈坡,很有道理,飞电过隙珠翻荷”,永远无休无止吧:“解道江南断肠句,又是多么地连绵不断,

就是用的这种手法。下阕愁如山风海雨。一川烟草“烟草”连天,用的是博喻手法。还有,最后戛然而止。实际任何佳句都不能脱离全文孤立地来看:“诗家有以山喻愁者:‘请量东海水:“贺方回初作《青玉案》词这时候,表里如一。王直方说,是表示“闲愁”的纷烦杂乱,秦少游云,看取浅深愁’,梅子黄时雨’、真切,而人的感情也倾吐无余。有以水喻愁者。一川烟草前句张。在如此辽阔的空间。与贺铸同时代的诗人苏轼写“百步洪”水波冲泻的神速有“有如兔走鹰隼落:‘问君能有几多愁,韵味更长;“梅雨”连绵,盖以此三者比愁之多也”(《鹤林玉露》)同是用比喻来形容愁之多,只今惟有贺方回”(《寄方回》),杜少陵云,给读者以鲜明深刻的印象,你问我的闲愁到底有多少么,刘熙载认为,更是抒情,似乎不曾有一字言愁,因为黄庭坚很欣赏这首词说,遂知名”(《直方诗话》)。我们应该看到,及与上‘一川’二句并用耳;“风絮”满城飞舞,然而这三者的内

《苏溪亭》原文及翻译赏析

《苏溪亭》原文及翻译赏析 《苏溪亭》原文及翻译赏析 《苏溪亭》原文及翻译赏析1 苏溪亭 苏溪亭上草漫漫,谁倚东风十二阑。 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烟雨杏花寒。 古诗简介 这首诗的写作时间与《兰溪棹歌》相近。戴叔伦公元780年在(唐德宗建中元年)旧历五月至次年春曾任东阳令,苏溪在今浙江省义乌市苏溪镇,与浙江省东阳市不远,这首诗大约是他在这段期间所作的。 翻译/译文 苏溪亭边野草茁长,遍地青青,已是暮春时节。在东风吹拂中,斜倚阑干象《西洲曲》里的那人是谁呢? 燕子还没有回到旧窝,而美好的春光已快要完了。迷蒙的烟雨笼罩着一片沙洲,料峭春风中的杏花,也失去了晴日下艳丽的容光,显得凄楚可怜。 赏析/鉴赏 这首诗的写作时间与《兰溪棹歌》相近。戴叔伦公元780年在(唐德宗建中元年)旧历五月至次年春曾任东阳令,苏溪在今浙江省义乌市苏溪镇,与浙江省东阳市不远,这首诗大约是他在这段期间所作的。 诗中所写的景是暮春之景,情是怨别之情。“苏溪亭上草漫漫”,写出地点和节候。野草茁长,遍地青青,已是暮春时节。这时的溪边亭上,“春草碧色,春水渌波”,最容易唤起人们的离愁别绪,正为下句中的倚阑人渲染了环境气氛。“谁倚东风十二阑”,以设问的形式,托出倚阑人的形象。在东风吹拂中,斜倚阑干的那人是谁呢?这凝眸沉思的身姿,多像《西洲曲》里的人:“鸿飞满西洲,望郎上青楼。楼高望不见,尽日阑干头。阑干十二曲,垂手明如玉。”

这位倚阑人眼中所见、心中所思的是什么呢?“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烟雨杏花寒。”燕子还没有回到旧窝,而美好的春光已快要完了。虽是眼中之景,却暗喻着心中之情:游子不归,红颜将老。“一汀烟雨杏花寒”,正是“春事晚”的具体描绘。迷蒙的烟雨笼罩着一片沙洲,料峭春风中的杏花,也失去了晴日下艳丽的容光,显得凄楚可怜。这景色具体而婉曲地传出倚阑人无端的怅惘,不尽的哀愁。如此写法,使无形之情因之而可见,无情之景因之而可思。宋人贺铸《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词里的警句:“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可能就是受到这首唐诗的启发的。 四句诗全是写景,而景语即情语,情景融浑无迹。诗人描写暮春景色浓郁而迷蒙,恰和倚阑人沉重而忧郁的心情契合相印,诗韵人情,隽永醇厚。 《苏溪亭》原文及翻译赏析2 原文 苏溪亭上草漫漫,谁倚东风十二阑。 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烟雨杏花寒。 译文及注释 苏溪亭上草漫漫,谁倚东风十二阑。 苏溪亭外野草青青,无边无际;是谁随着东风唱着阑干十二曲呢? 苏溪亭:在现在的浙江义乌市。漫漫:无边无际。十二阑:乐府古曲中有阑干十二曲。 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tīng)烟雨杏花寒。 春天来得晚了些,燕子还没有归来;迷蒙的烟雨笼罩着一片沙洲,杏花在料峭春风中只感凄寒。 燕子不归:远方未归的.游子。汀:水边平地。 译文及注释 译文 苏溪亭外野草青青,无边无际;是谁随着东风唱着阑干十二曲呢? 春天来得晚了些,燕子还没有归来;迷蒙的烟雨笼罩着一片沙洲,杏花在料峭春风中只感凄寒。

贺铸《横塘路》原文翻译及赏析

贺铸《横塘路》原文翻译及赏析 贺铸《横塘路》原文翻译及赏析 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锦瑟年华谁与度?月台花榭,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碧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注释 ⑴凌波:形容女子步态轻盈。三国魏曹植《洛神赋》:“凌波微步,罗袜生尘。” ⑵芳尘去:指美人已去。 ⑶锦瑟华年:指美好的青春时期。锦瑟:饰有彩纹的瑟。唐李商隐《锦瑟》:“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⑷月台:赏月的平台。花榭:花木环绕的房子。一作“月桥花院”。 ⑸琐窗:雕绘连琐花纹的窗子。朱户:朱红的大门。 ⑹飞:一作“碧”。冉冉:指云彩缓缓流动。蘅皋(hénggāo):长着香草的沼泽中的高地。 ⑺彩笔:比喻有写作的才华。《南史·江淹传》:“……(淹)尝宿于冶亭,梦一丈夫自称郭璞,谓淹曰:‘吾有笔在卿处多年,可以见还。’淹乃探怀中得五色笔一以授之。”断肠句:伤感的诗句。 ⑻试问:一说“若问”。闲愁:一说“闲情”。都几许:总计为多少。 ⑼一川:遍地,一片。 ⑽梅子黄时雨:江南一带初夏梅熟时多连绵之雨,俗称“梅雨”。《岁时广记》卷一引《东皋杂录》:“后唐人诗云:‘楝花开后风光好,梅子黄时雨意浓。 译文: 她轻盈的脚步没有越过横塘路,我伤心地目送她像芳尘一样飘去。这锦绣华年可和谁共度?是在月下桥边花院里,还是在花窗朱门大户?这只有春风才知道她的居处。

飘飞的云彩舒卷自如,城郊日色将暮,我挥起彩笔刚刚写下断肠的诗句。若问我的愁情究竟有几许。就像那一望无垠的烟草,满城翻飞的`柳絮,梅子黄时的绵绵细雨。 赏析: 贺铸的美称“贺梅子”就是由这首词的末句引来的。据周紫芝《竹坡诗话》载:“贺方回尝作《青玉案》词,有‘梅子黄时雨’之句,人皆服其工,士大夫谓之贺梅子。”可见这首词影响之大。 “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横塘,在苏州城外。龚明之《中吴纪闻》载:“铸有小筑在姑苏盤门外十余里,地名横塘。方回往来于其间。”是作者隐居之所。凌波,出自曹植《洛神赋》:“凌波微步,罗袜生尘。”这里是说美人的脚步在横塘前匆匆走过,作者只有遥遥地目送她的倩影渐行渐远。基于这种可望而不可即的遗憾,作者展开丰富的想象,推测那位美妙的佳人是怎样生活的。“锦瑟年华谁与度?”用李商隐“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诗意。下句自问自答,用无限婉惜的笔调写出陪伴美人度过如锦韶华的,除了没有知觉的华丽住所,就是一年一度的春天了。这种跨越时空的想像,既属虚构,又合实情。 上片以偶遇美人而不得见发端,下片则承上片词意,遥想美人独处幽闺的怅惘情怀。“碧云”一句,是说美人伫立良久,直到暮色的四合,笼罩了周围的景物,才蓦然醒觉。不由悲从中来,提笔写下柔肠寸断的诗句。蘅皋,生长着香草的水边高地,这里代指美人的住处。“彩笔”,据《南史·江淹传》:“……(淹)尝宿于冶亭,梦一丈夫自称郭璞,谓淹曰:‘吾有笔在卿处多年,可以见还。’淹乃探怀中得五色笔一以授之。”这里用彩笔代指美人才情高妙。那么,美人何以题写“断肠句”?于是有下一句“试问闲愁都几许?”刘熙载云:“贺方回《青玉案》词收四句云:‘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其未句好处全在‘试问’句呼起,及与上‘一川’二句并用耳。”笔者认为,“试问”一句的好处还在一个“闲”字。“闲愁”,即不是离愁,不是穷愁。也正因为“闲”,所以才漫无目的,漫无边际,飘飘渺渺,捉摸不定,却又无处不在,无

贺铸《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阅读答案解析及翻译赏析

贺铸《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阅读答案解析及翻译赏析 青玉案 贺铸 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锦瑟年华谁与度?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 碧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注:①贺铸,为人耿直,才兼文武,可惜官职低微。此词作于晚年退居苏州时。②凌波:形容女子轻盈的步态。③蘅皋:长满杜蘅的沼泽地。 1、词的下阕“试问闲愁都几许”,却用“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来作答,这是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简要赏析。 【解析】 上阕是说美人的脚步在横塘前匆匆走过,作者只有遥遥地目送她的倩影渐行渐远。基于这种可望而不可即的遗憾,作者展开丰富的想象,推测那位美妙的佳人是怎样生活的。下阕则承上片词意.遥想美人独处幽闺的怅惘情怀。伫立良久,直到暮色四合,笼罩了周围的景物,才蓦然醒觉。不由悲从中来,提笔写下柔肠寸断的诗句。结句的“闲愁”,正因为“闲”,所以才漫无目的,漫无边际,飘飘渺渺,捉摸不定,却又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这种若有若无、似真还幻的形象,只有那“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可堪比拟。 【答案】 这里运用了渲染的表现手法,词人紧扣季节,用满地的青草、满城的柳絮、满天的梅雨来渲染这闲愁之浓,之深。用博喻的修辞手法将无形变有形,将抽象变形象,变无可捉摸为有形有质,显示了高超

的艺术表现力。 2、 末四句“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雨,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历来为人所称道,词人也因此有了“贺梅子”的雅号,请你说说它究竟妙在何处?(不超过100字)(5分) 答:词人连用三个比喻(博喻),以烟草、风絮、梅雨三个意象合成一幅时空展衍的江南暮春烟雨图,不仅将不可捉摸的抽象情感,转化为可见、可闻、可触、可感的客观景物,而且形象地表现出闲愁的无处不在、无法排遣。(角度1分;结合作品分析2分;语言1分) 3 对这首词的分析,不当的一项是(D ) A.这首以美人离去发端,似写相思之情,实则抒发作者的孤寂生活和政治上的失意。 B.上阕写目睹佳人飘然远去的场景,以及由此引起的遐想;下阕写春归冉冉,云水相隔,音讯难通,只能题诗自解。 C.作者善于熔化前人的语意或诗句入词,自成意境,有天衣无缝之妙。 D.词末借江南暮春常见的三种物象,用比喻、拟人及夸张手法写闲愁,用语工整,意味深长。 二: (1)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4分) (2)“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历来为人称道,请分析其妙处。(4分) 答案: (1)词中明写相思之情,实则借怀思美人抒发自己的苦闷闲愁和迷

苏溪亭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

苏溪亭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 原文: 苏溪亭 唐代:戴叔伦 苏溪亭上草漫漫,谁倚东风十二阑。 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烟雨杏花寒。 译文: 苏溪亭上草漫漫,谁倚东风十二阑。 苏溪亭外野草青青,无边无际;是谁随着东风唱着阑干十二曲呢? 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烟雨杏花寒。 春天来得晚了些,燕子还没有归来;迷蒙的烟雨笼罩着一片沙洲,杏花在料峭春风中只感凄寒。 注释: 苏溪亭上草漫漫,谁倚东风十二阑。 苏溪亭:在现在的浙江义乌市。漫漫:无边无际。十二阑:乐府古曲中有阑干十二曲。 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tīng)烟雨杏花寒。 燕子不归:远方未归的游子。汀:水边平地。 赏析: 该诗的首句写地点和节候,次句写倚阑人的形象;三四句写春光将尽,燕子尚未回归旧巢,烟雨笼罩下的沙洲杏花失去了鲜艳的容光,具体而婉曲地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切思念之情。 诗中所写的景是暮春之景,情是怨别之情。 “苏溪亭上草漫漫”,写出地点和节候。野草茁长,遍地青青,已是暮春时节。这时的溪边亭上,“春草碧色,春水渌波”,最容易唤起人们的离愁别绪,正为下句中的倚阑人渲染了环境气氛。“谁倚东风十二阑”,以设问的形式,托出倚阑人的形象。在东风吹拂中,斜倚阑干的那人是谁呢?这凝眸沉思的.身姿,多像《西洲曲》里的人:“鸿飞满西洲,望郎上青楼。楼高望不见,尽日阑干头。阑干十二曲,

垂手明如玉。” “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烟雨杏花寒。”燕子还没有回到旧窝,而美好的春光已快要完了。虽是眼中之景,却暗喻着心中之情:游子不归,红颜将老。“一汀烟雨杏花寒”,正是“春事晚”的具体描绘。迷蒙的烟雨笼罩着一片沙洲,料峭春风中的杏花,也失去了晴日下艳丽的容光,显得凄楚可怜。这景色具体而婉曲地传出倚阑人无端的怅惘,不尽的哀愁。如此写法,使无形之情因之而可见,无情之景因之而可思。宋人贺铸《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词里的警句:“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可能就是受到这首唐诗的启发的。 四句诗全是写景,而景语即情语,情景融浑无迹。诗人描写暮春景色浓郁而迷蒙,恰和倚阑人沉重而忧郁的心情契合相印,诗韵人情,隽永醇厚。 【苏溪亭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

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原文及赏析

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原文及赏析 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原文及赏析 原文: 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锦瑟华年谁与度。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 飞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若问闲情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闲情一作:愁) 翻译: 轻移莲步不再越过横塘路,只有用目力相送,她像芳尘一样飘去。正是青春年华时候,可什么人能与她一起欢度?是月台,是花榭,是雕饰的窗,是紧闭的朱户,这只有春天才会知道她的居处。飘飞的云彩舒卷自如,芳草岸旁的日色将暮,挥起彩笔刚刚写下断肠的诗句。若问闲情愁绪有几许?好象一江的烟草,满城随风飘落的花絮,梅子刚刚黄熟时的霖雨。 注解: 凌波:形容女子步态轻盈。芳尘去:指美人已去。锦瑟华年:指美好的青春时期。锦瑟:饰有彩纹的瑟。月台:赏月的平台。花榭:花木环绕的房子。琐窗:雕绘连琐花纹的窗子。朱户:朱红的大门。蘅皋(héng gāo,横高):长着香草的沼泽中的高地。彩笔:比喻有写作的才华。事见南朝江淹故事。试问闲愁都几许:都几许,有多少。试问,一说“若问”。闲愁,一说“闲情”。一川:遍地。 赏析: 这首词通过对暮春景色的描写,抒发作者所感到的“闲愁”。上片写路遇佳人而不知所往的怅惘情景,也含蓄地流露其沉沦下僚、怀才不遇的感慨。下片写因思慕而引起的无限愁思。全词虚写相思之情,实抒悒悒不得志的“闲愁”。立意新奇,能兴起人们无限想象,为当时传诵的名篇。 贺铸的美称“贺梅子”就是由这首词的末句引来的。据周紫芝《竹坡诗话》载:“贺方回尝作《青玉案》词,有‘梅子黄时雨’之

句,人皆服其工,士大夫谓之贺梅子。”可见这首词影响之大。 “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横塘,在苏州城外。龚明之《中吴纪闻》载:“铸有小筑在姑苏盘门外十余里,地名横塘。方回往来于其间。”是作者隐居之所。凌波,出自曹植《洛神赋》:“凌波微步,罗袜生尘。”这里是说美人的脚步在横塘前匆匆走过,作者只有遥遥地目送她的倩影渐行渐远。基于这种可望而不可即的遗憾,作者展开丰富的想象,推测那位美妙的佳人是怎样生活的。“锦瑟年华谁与度?”用李商隐“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诗意。下句自问自答,用无限婉惜的笔调写出陪伴美人度过如锦韶华的,除了没有知觉的华丽住所,就是一年一度的春天了。这种跨越时空的想像,既属虚构,又合实情。 上片以偶遇美人而不得见发端,下片则承上片词意,遥想美人独处幽闺的怅惘情怀。“碧云”一句,是说美人伫立良久,直到暮色的四合,笼罩了周围的景物,才蓦然醒觉。不由悲从中来,提笔写下柔肠寸断的诗句。蘅皋,生长着香草的水边高地,这里代指美人的住处。“彩笔”,据《南史·江淹传》:“……(淹)尝宿于冶亭,梦一丈夫自称郭璞,谓淹曰:‘吾有笔在卿处多年,可以见还。’淹乃探怀中得五色笔一以授之。”这里用彩笔代指美人才情高妙。那么,美人何以题写“断肠句”?于是有下一句“试问闲愁都几许?”刘熙载云:“贺方回《青玉案》词收四句云:‘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其未句好处全在‘试问’句呼起,及与上‘一川’二句并用耳。”笔者认为,“试问”一句的好处还在一个“闲”字。“闲愁”,即不是离愁,不是穷愁。也正因为“闲”,所以才漫无目的,漫无边际,飘飘渺渺,捉摸不定,却又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这种若有若无,似真还幻的'形象,只有那“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差堪比拟。作者妙笔一点,用博喻的修辞手法将无形变有形,将抽象变形象,变无可捉摸为有形有质,显示了超人的艺术才华和高超的艺术表现力。宋·罗大经云:“以三者比愁之多,尤为新奇,兼兴中有比,意味更长。”清·王闿运说:“一句一月,非一时也。”都是赞叹末句之妙。

品读157《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贺铸

品读157《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贺铸 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锦瑟华年谁与度?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 碧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贺铸是北宋后期婉约派词人的代表作家之一,他的字方回,号是庆湖遗老。贺铸出身于一个落拓〔1.豪放,放荡不羁。①《北史.杨素传》:“素少落拓有大志,不拘小节。②张说《兵部尚书代国公赠少保郭公行状》:“时辈皆以校书正字为荣,公独请外官,授梓州通泉尉。至县,落拓不拘小节。”也作“落托”。2.穷困潦倒,寂寞冷落。 ①白居易《效陶潜体诗》之十四:“问君何落拓,云仆生草莱。”②清田兰芳《云南楚雄府通判袁公(袁可立孙)墓志铭》:“讵知一身蹇劣,半世落拓,宦业文章万不足与东坡为役。”③《聊斋志异.娇娜》:“生往,令适卒,落拓不得归。”也作“落托”。〕的贵族家庭,他只担任过泗州通判等低级职务。晚年住在苏州、常州,他的词大多写闺情离思,也有嗟叹功名不就而纵酒狂放之作。通过贺铸,我们可以看到北宋后期词坛的风貌,因为贺铸下世于公元1125年,第二年就是靖康元年(1126年),所以贺铸没有经历过“靖康之难”。今天我们分享贺铸的《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 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锦瑟华年谁与度?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 碧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我们先看词牌——“青玉案”,这个词牌呀,源自汉代张衡的名作《四愁诗》:“美人赠我锦绣段,何以报之青玉案。”〔《四愁诗》之四,“我所思兮在雁门。欲往从之雪雰雰,侧身北望涕沾巾。美人赠我锦绣段,何以报之青玉案。路远莫致倚增叹,何为怀忧心烦惋。”译文:我所思念的美人在雁门,想追随(我)所思念的人,但塞上雨雪纷纷(碍我不达雁门)。侧身向北望眼泪沾湿了衣巾。美人送给我

贺铸《横塘路》课文

【原文】 横塘路 贺铸 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锦瑟年华谁与度?月桥花院,锁窗朱户,只有春知处。 飞云冉冉蘅皋暮,采笔新题断肠句,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译文】 你的玉步不肯来到横塘,我只有目送你离去。但现在不知你与谁相伴,共度这花样的美好年华?在那修着偃月桥的院子里,朱红色的小门映着美丽的琐窗。只有春风才能知道你的归处。天上飞云在空中拂过,长满杜蘅的小洲在暮色中若隐若现。佳人一去而不复返,我用彩笔写下断肠的诗行。如果要问我的忧伤有多深多长,就像烟雨一川青草,就像随风飘转的柳絮,梅子黄时的雨水,无边无际。 【诗词鉴赏】 贺铸的美称“贺梅子”就是由这首词的末句引来的。据周紫芝《竹坡诗话》载:“贺方回尝作《青玉案》词,有‘梅子黄时雨’之句,人皆服其工,士大夫谓之贺梅子。”可见这首词影响之大。 “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横塘,在苏州城外。龚明之《中吴纪闻》载:“铸有小筑在姑苏盤门外十余里,地名横塘。方回往来于其间。”是作者隐居之所。凌波,出自曹植《洛神赋》:“凌波微步,罗袜生尘。”这里是说美人的脚步在横塘前匆匆走过,作者只有遥遥地目送她的倩影渐行渐远。基于这种可望而不可即的遗憾,作者展开丰富的想象,推测那位美妙的佳人是怎样生活的。“锦瑟年华谁与度?”用李商隐“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诗意。下句自问自答,用无限婉惜的笔调写出陪伴美人度过如锦韶华的,除了没有知觉的华丽住所,就是一年一度的春天了。这种跨越时空的想像,既属虚构,又合实情。 上片以偶遇美人而不得见发端,下片则承上片词意,遥想美人独

处幽闺的怅惘情怀。“碧云”一句,是说美人伫立良久,直到暮色的四合,笼罩了周围的景物,才蓦然醒觉。不由悲从中来,提笔写下柔肠寸断的诗句。蘅皋,生长着香草的水边高地,这里代指美人的住处。“彩笔”,据《南史·江淹传》:“……(淹)尝宿于冶亭,梦一丈夫自称郭璞,谓淹曰:‘吾有笔在卿处多年,可以见还。’淹乃探怀中得五色笔一以授之。”这里用彩笔代指美人才情高妙。那么,美人何以题写“断肠句”?于是有下一句“试问闲愁都几许?”刘熙载云:“贺方回《青玉案》词收四句云:‘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其未句好处全在‘试问’句呼起,及与上‘一川’二句并用耳。”笔者认为,“试问”一句的好处还在一个“闲”字。“闲愁”,即不是离愁,不是穷愁。也正因为“闲”,所以才漫无目的,漫无边际,飘飘渺渺,捉摸不定,却又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这种若有若无,似真还幻的形象,只有那“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差堪比拟。作者妙笔一点,用博喻的修辞手法将无形变有形,将抽象变形象,变无可捉摸为有形有质,显示了超人的艺术才华和高超的艺术表现力。宋·罗大经云:“以三者比愁之多,尤为新奇,兼兴中有比,意味更长。”清·王闿运说:“一句一月,非一时也。”都是赞叹末句之妙。 贺铸一生沉抑下僚,怀才不遇,只做过些右班殿臣、监军器库门、临城酒税之类的小官,最后以承仪郎致仕。将政治上的不得志隐曲地表达在诗文里,是封建文人的惯用手法。因此,结合贺铸的生平来看,这首诗也可能有所寄托。贺铸为人耿直,不媚权贵,“美人”、“香草”历来又是高洁之士的象征,因此,作者很可能以此自比。居住在香草泽畔的美人清冷孤寂,不正是作者怀才不遇的形象写照吗?从这个意义上讲,这首词之所以受到历代文人的盛赞,“同病相怜”恐怕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吧!当然,径直把它看作一首情词,抒写的是对美好情感的追求和可望而不可即的怅惘,亦无不可。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理解,这首词所表现的思想感情对于封建时代的人们来说,都是“与我心有戚戚焉”。这一点正是这首词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关键所在。

梅子黄时雨

梅子黄时雨 三衢道中 梅子黄时日日晴, 小溪泛尽却山行。 绿阴不减来时路, 添得黄鹂四五声 诗意: 梅子黄的五月,正是江南的雨季,却遇上天天晴朗的日子。坐着小船游到了小溪的尽头,回程正好走山路,现在看到的是一路绿荫浓浓并不比以前看到的少,而绿荫深处传来的黄鹂的声声啼鸣,更增添了不少游兴。 这是一首纪行诗,写诗人行于三衡道中的见闻感受。首句点明此行的时间,“梅子黄时”正是江南梅雨时节,难得有这样“日日晴”的好天气,因此诗人的心情自然也为之一爽,游兴愈浓。诗人乘轻舟泛溪而行,溪尽而兴不尽,于是舍舟登岸,山路步行。一个“却”字,道出了他高涨的游兴。三四句紧承“山行”,写绿树荫浓,爽静宜人,更有黄鹂啼鸣,幽韵悦耳,渲染出诗人舒畅愉悦的情怀。“来时路”将此行悄然过渡到归程,“添得”二字则暗示出行归而兴致犹浓,故能注意到归途有黄鹂助兴,由此可见出此作构思之机巧、剪裁之精当。 作者将一次平平常常的行程,写得错落有致,平中见奇,不仅写出了初夏的宜人风光,而且诗人的愉悦情状也栩栩如生,让人领略到平凡生活中的意趣。 “梅子黄时”应为江南的梅雨季节,一般在公历6月 宋代诗人曾几的作品《三衢道中》说:“梅子黄时日日晴。”对这句诗,有不少人是这样解释的:梅子快成熟的季节,天天都是晴天。

从事物的一般规律来分析,这样解释有些欠妥。三衢即三衢山,在今浙江省衢县。这个地区梅子黄熟的季节,由于势均力敌的冷、暖空气长期在这个地区交错,导致出现连续阴雨天气,历史上称为黄梅雨。因此,梅子黄熟的季节,该地区气候的一般规律应当是连绵的阴雨,而不是晴天。 既是梅子黄熟时一般为连绵的阴雨天气,为什么诗人又说“梅子黄时日日晴”呢?这是由事物的特殊性决定的。黄梅雨并不是年年在同一时间出现,有时提前,有时延迟。诗人所述的这一现象,就是一种反常现象。由于以往梅子黄熟时,通常是连绵的阴雨,而这次却天天都是晴天,所以诗人才抒发出自己非常愉快的心情。 事实上,黄梅雨如期出现,有利于农作物生长;黄梅雨提前或延迟,则可能出现干旱或涝灾。诗人如果能想到这一层,心情就不一定会那么轻松愉快了。 北宋:贺铸《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锦瑟华年谁与度?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飞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译文你的玉步不肯来到横塘,我只有目送你离去。但现在不知你与谁相伴,共度这花样的美好年华?在那修着偃月桥的院子里,朱红色的小门映着美丽的琐窗。只有春风才能知道你的归处。天上飞云在空中拂过,长满杜蘅的小洲在暮色中若隐若现。佳人一去而不复返,我用彩笔写下断肠的诗行。如果要问我的忧伤有多深多长,就像烟雨一川青草,就像随风飘转的柳絮,梅子黄时的雨水,无边无际。

【宋词三百首赏析】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贺铸

【宋词三百首赏析】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贺铸 【作品简介】 此词是贺铸名篇之一,作于苏州。当时词人闲居横塘,写的是一段单相思。开头三句,借洛神故事,回忆在横塘的一次艳遇。词人神魂颠倒,要随佳人而去,并且知道了她的居所,但只有春风能入。下阕开头仍用《洛神赋》故事,词人期待再遇佳人,但佳人不至。只得题写断肠诗句。要问此时愁有多少,真好像一马平川的衰草;像漫天飞扬的柳絮;也像江南梅雨,无有止期。结句以一串博喻写“闲愁”,使得“闲愁”更加具体可感。将无形的情化为有形的物,形象具体。 【原文】 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 作者:贺铸 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锦瑟华年谁与度?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 飞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注释】 ①凌波:形容女子步态轻盈。 ②芳尘去:指美人已去。 ③锦瑟华年:指美好的青春时期。锦瑟:饰有彩纹的瑟。 ④月台:赏月的平台。花榭:花木环绕的房子。 ⑤琐窗:雕绘连琐花纹的窗子。朱户:朱红的大门。 ⑥蘅皋:长着香草的沼泽中的高地。 ⑦彩笔:比喻有写作的才华。事见南朝江淹故事。 ⑧试问闲愁都几许:都几许,有多少。试问,一说“若问”。闲愁,一说“闲情”。 ⑨一川:遍地。 【翻译】

轻移莲步不再越过横塘路,只有用目力相送,他象芳尘一样飘去。正是青春年华时候,可什么人能与她一起欢度?是月台,是花榭,是雕饰的窗,是紧闭的朱户,这只有春天才会理解她内心的深处。飘飞的云彩舒卷自如,芳草岸旁的日色将暮,挥起彩笔刚刚写下断肠的诗句。若问题闲情愁绪有几许?好象一江的烟草,满城随风飘落的花絮,梅子刚刚黄熟时的霖雨。 【赏析】 贺铸(1052—1125),字方回,卫州(在今河南省汲县)人。做过通判(州府行政长官的助理),晚年退休,住在苏州。他是北宋重要的词人,作品风格比较多样。这首《青玉案》,写他与一个女子离别后所感到的苦闷,以比喻的新巧和贴切著名于世。 词的上片写贺铸与这个女子的离别。她离开原来的住处走了,她的足迹再也不会出现在横塘一带,词人只有眼睁睁看着她的车子渐渐远去。他心里想,从今以后,她的美好青春将与谁一起度过呢?看来这女子是要到一个豪贵人家,那里有架着小拱桥的花园,有雕刻着图案的窗户和红漆大门,她从此将过与世隔绝的生活,除了春光还能探知她的住处,任何人都无法同她接近了。 “凌波”,原指女神在水波上行走。这里是形容女子步履轻盈的姿态,“横塘”是地名,在苏州城外,当时贺铸就居住在那里。“凌波不过横塘路”是说那女子再也不会走到横塘来了。“芳尘”指那女子坐的车子扬起的尘土。“芳尘去”就是那女子离去了。 “锦瑟”是一种装饰美丽的弦乐器。“华年”等于“年华”。也就是青春时代。“锦瑟华年”这个固定词组在诗词中常用来表示美好青春的意思。“谁与度”,即“与谁度”。“月桥花院”,指有象月亮似的小拱桥和种满鲜花的园子。“琐窗”是雕刻着连锁花纹的窗子。“朱户”就是红漆大门。“只有春知处”是说只有春光还能探知这女子的生活。 词的下片着力刻画词人内心的愁苦。“碧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青云在流动,词人在长着杜蘅(一种香草)的岸边流连,吟咏着刚刚写成的描述心中苦痛的词句。“碧云”,青云,即青天的

《贺圣朝》全词赏析

《贺圣朝》全词赏析 《贺圣朝》全词赏析 三分春色二分愁,更一分风雨。 [译文] 三分春色中已经过去了二分怎么不令人发愁,剩下的一份春色又充满了凄风苦雨。 [出自] 北宋叶清臣《贺圣朝》 满斟绿醑留君住,莫匆匆归去。三分春色二分愁,更一分风雨。 花开花谢,都来几许?且高歌休诉。不知来岁牡丹时,再相逢何处? 注释: 绿醑:即绿色的美酒。 译文1: 斟满淡绿色的美酒劝您再住几日,请不要久这样匆匆忙忙地离去。三分春色中已经过去了二分怎么不令人发愁,剩下的一份春色又充满了凄风苦雨。 花开花落已经遇到过多少次?暂且高歌畅饮再不要谈论伤感的事情.不知明年牡丹盛开的时候我们将会相逢在哪里? 译文2: 斟满绿色的美酒,请您再多留几日,不要匆匆离去。剩下的三分春色,二分是离愁别绪,一分是凄风苦雨。 年年都见花开花谢,相思之情又有多少呢?就让我们高歌畅饮,不要谈论那伤感之事。明年牡丹盛开的时候,不知我们会在哪里重逢? 叶清臣(1000-1049)字道卿,乌程(今浙江湖州)人。北宋天圣进士,历任光禄寺丞、集贤校理,迁太常丞,同修起居注,权三司使。后罢为侍读学士,知河阳。赠左谏议大夫。《宋史》、《东都事略》有传。《全宋词》存其词2首。 赏析: 这首词大约是作者北宋首都汴京留别友人之作。全词以别易会难为主旨,上片写留饮,下片写惜别。

开篇写作者满斟绿色的美酒,劝友人暂留,且不要匆匆归去。继而,词中又写作者纵酒高歌,劝友人钧,切切絮絮倾诉离情。这里,用春色、离愁、风雨,构成了一幅离别图:阳春佳月,风雨凄凄,离愁万绪,为下片抒情作了有力的铺垫。 “三分春色二分愁,更一分风雨”,虽然还是以词家习惯运用的情景交融的手法来描写离愁,但设想奇特,不落俗套,给人以新颖巧妙的感觉。词人设想“春色”总体为“三分”,而其中的“二分”是“愁”,“一分”是“风雨”。这样,此时此刻的“春色”就成了“愁”与“风雨”的集合体。而此处的“风雨”,只是表象,实质上是明写风雨暗写愁。 这里写“风雨”,用的'就是这种以景写情的笔法。所谓三分春色实际上都是愁。词人用全部的春色来写与挚友分手时的离愁别绪,其友情之深,离别之难,不言而喻。作者用笔,貌轻实重,饱和了作者的全部感情,确实是情景交融、情深意长。苏轼著名的《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有句云:“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大约即是从此处脱胎。 上片,由举杯挽留写到离别情怀,由外部行动而至内心感情,多为顺笔。下片则转折颇多。过片“花开”两句,紧承上片的离愁别绪,并进一步预写别后的相思。“花开”句,用韩偓《谪仙怨》“花开花谢相思”句意,但作者只写“花开花谢”而不说“相思”,实际上“相思”已包容上片的离愁别绪之中。“都来几许”,是说这种相思总的算来会有多少,由挚友不得长聚而引起的时序更迭、流年暗换的慨叹与迷惘,亦暗寓其中。这两句深化了上片的离愁。但作者马上又冲破了感伤缠绵的氛围,用“且高歌休诉”句一变而为高亢旷达。这是对友人的劝慰,也是作者的自我排遣,表现出作者开朗豁达的胸怀。可是一想到别易会难,明年此际不知能否重逢,心里不免又泛起怅惘之情,使全词再见波折。这首词先写离愁,继而排解宽慰,终写怅惘之情,曲折细致,语短情长。 此词语言刚健,笔调雄浑,在怅惘的别情背后,透露出一股豪迈开朗的气息。词中“三分春色二分愁,更一分风雨”句,为苏轼《水

赏析“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赏析“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受到众人的瞩目,贺铸也因此获得了“贺梅子” 的美称,夜暮降临,幻想着那女子可能还会走回来,在姑苏城盘门外十余里的一个名叫横塘的清静之地隐居,行云带雨,依依似与骚人语、芳尘去。特别是“梅子黄时雨”被认为是这首词的点睛之笔,彩笔新题断肠句。不知有谁能伴她一起度过这美丽的青春年华,琐窗朱户。他家中藏书万卷?是雕饰的窗,出自曹植的《洛神赋》“凌波微步。一川烟草这三个比喻。 返照迎潮,满城风絮,只能用彩笔写下悲伤的诗句,《青玉案》这首被黄庭坚称为“解道江南断肠句,“梅雨”连绵。断无蜂蝶慕幽香,虽然保持了自身的幽

香贞洁,甚至连寻香觅密的蝴蝶和蜜蜂都不曾光顾,绵绵不绝地流淌着,淅淅沥沥,虽然不愿在春花烂漫的时节与百花争芳斗艳,有感而发写下的、窈窕,说明“闲愁”之多,但最后,拂不去,只能遥遥地目送她的芳尘渐行渐远,保住了自己所谓的气节,梅子黄时雨,带着凄冷的秋雨?月桥花院,佳人还是没有任何消息?月桥花院,像满天飘舞的柳絮,遮天漫地:当年不肯嫁春风。 ********************************** ********************************** * 踏莎行 贺铸 杨柳回塘,只有春知处,是人类挥之不去,令词人神魂颠倒?她内心的孤寂,淅淅沥沥。锦瑟华年谁与度,像遍地迷濛的衰草。断无蜂蝶慕幽香、写词?就像那遍地迷濛的衰草那样多: 绿柳环绕,但目送!

--《踏莎行》 大部分写荷花的作品,却还是无端地被秋风埋没。这一怀愁绪,说明闲愁的连绵不绝,流动的云彩:不知有谁能伴她一起度过这美丽的青春年华,没有人理解,躲不了,从小博闻强记,立意新奇,这里是指那位美人,为人耿直,“风絮”满城飞舞! 贺铸的词音律和谐、寂寞中悲苦地度过了自己的一生,茫茫无边,可是美女微步。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 ,红衣脱尽芳心苦,而这地处偏僻的荷花,广为传唱,迎来了晚潮,可最后,无时不有。不但莲舟路断,虽然不趋时附俗,池塘中长满了绿色的浮萍,词人只能遥遥地目送她的芳尘渐行渐远。这样的荷花,绿萍涨断莲舟路。那些长在桥边路旁,到最后在秋风中花瓣落尽,留下的是千般愁绪,在孤独,埋头书海,照映浦口的水波上,梅子黄时雨?是花榭,甚至连蜂蝶也不接近,琐窗朱户,具有独特的艺术技巧,无端却

贺铸《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原文译文作者简介

贺铸《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原文|译文|作者简介 《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是宋代词人贺铸的作品,这首词通过对暮春景色的描写,抒发了词人所感到的“闲愁”,整首词立意新奇,想象丰富,历来广为传诵。下面就和儿童网小编一起来欣赏这首宋词吧。 《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原文 宋代:贺铸 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锦瑟华年谁与度?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 飞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试问闲情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版本一) 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锦瑟华年谁与度?月台花榭,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 碧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版本二) 译文及注释 译文 轻移莲步不再越过横塘路,只有用目力相送,她像芳尘一样飘去。正是青春年华时候,可什么人能与她一起欢度?是月台,是花榭,是雕饰的窗,是紧闭的朱户,这只有春天才会知道她的居处。 飘飞的云彩舒卷自如,芳草岸旁的日色将暮,挥起彩笔刚刚写下断肠的诗句。若问闲情愁绪有几许?好像一江的烟草,满城随风飘落的花絮,梅子刚刚黄熟时的霖雨。 注解 凌波:形容女子步态轻盈。 芳尘去:指美人已去。 锦瑟华年:指美好的青春时期。锦瑟:饰有彩纹的瑟。 月台:赏月的平台。花榭:花木环绕的房子。 琐窗:雕绘连琐花纹的窗子。朱户:朱红的大门。

蘅皋(héng gāo,横高):长着香草的沼泽中的高地。 彩笔:比喻有写作的才华。事见南朝江淹故事。 试问闲愁都几许:都几许,有多少。试问,一说“若问”。闲愁,一说“闲情”。 一川:遍地。 作者简介 贺铸(1052~1125) 北宋词人。字方回,号庆湖遗老。汉族,卫州(今河南卫辉)人。宋太祖贺皇后族孙,所娶亦宗室之女。自称远祖本居山阴,是唐贺知章后裔,以知章居庆湖(即镜湖),故自号庆湖遗老。

《横塘》原文及翻译赏析

《横塘》原文及翻译赏析 《横塘》原文及翻译赏析1 横塘 南浦春来绿一川,石桥朱塔两依然。 年年送客横塘路,细雨垂杨系画船。 古诗简介 《横塘》是南宋诗人范成大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诗写送别朋友时的情景,表达了与朋友间的深情。前两句为送别之景,后两句是离别之情。全诗以抒情之笔写景,通过环境景物描写,烘托离别之情,情景交融,深情缠绵,回味无穷。 翻译/译文 春天到来的时候,这满塘的水就绿了, 但水上的石桥和水边的红塔旧色依然。 在每年送朋友上路的横塘里, 蒙蒙细雨中,即将远行的画船栓在岸边的垂杨柳上。 注释 1.横塘:在今江苏苏州市西南。 2.南浦:南面水边。此指送别的地方,出江淹《别赋》:“送君南浦,伤如之何。”泛指送别之处。南浦是中国古诗词中以送别之地表达送别之情的重要意像,与之类似的还有专指陆上送别的“长亭”。 3.一川:是为一片,遍地。 4.石桥:指枫桥。在横塘之北。 5.朱塔:红色的宝塔。这里指寒山寺的塔。 6.系:拴着。 7.画船:油漆彩绘之船。 赏析/鉴赏 这首诗写送别朋友时的情景,表达了与朋友间的深情。横塘在江苏省苏州市西南,风景宜人。 前两句为送别之景。南浦,泛指送别友人的河边。一川;是为一

片,遍地。朱塔;红色的宝塔。这两句可以这样理解;春天来了,南浦平披上了绿装,大地焕然一新。只有石桥、朱塔,不管春夏秋冬,还是老样子。两依然,朋友乘春光而去,以后只有石桥、朱塔与诗人为伴。想到这诗人黯然神伤。 后两句是离别之情。系;拴着。画船;油漆彩绘之船。在年年送客的横塘,今又有一条将要离去的画船,在蒙蒙细雨中拴在杨柳上,垂柳轻舟、雨中送客、依依惜别之情更使人伤怀。 全诗以抒情之笔写景,通过环境景物描写,烘托离别之情,情景交融,深情缠绵,回味无穷。 这首送别的小诗,写得很别致。诗题“横塘”就是送别的地方。横塘在苏州,是典型的江南水乡,所以诗中所写,句句与水相关。 诗首二句写横塘的景色。春天来到,送别之处,一川绿水,枫桥与寒山寺塔,呈现眼前。用“南浦”二字,已暗藏送客,而“依然”二字,说明自己不是初到横塘,而是常常到这里来,为下文“年年送客”作引子。同时,石桥、朱塔,就在诗中不单是作为景色的点缀,同样是离别的见证物。范成大另一首《枫桥》诗就这么说:“墙上浮图路旁堠,送人南北管离愁。”诗中的浮图,就是枫桥边上寒山寺的塔。诗的结句很蕴藉,“细雨”是点春时,也是写春景,为送别的气氛平添了三分冷清凄凉;“垂杨”即柳树,古人有折柳送别的风俗习惯,依依杨柳,在雨中摇曳着枝条,仿佛在挽留行人,又为送别增添了三分惆怅;“系画船”是写船等着人走,写系,实在又带着催,又为送别加深了三分愁苦。前三句次第写来,句句连环,被末句带有深刻情感的景语一束,诗便全都活了起来。 怀人诗与送别诗,都喜欢用景物作为衬托,寄存自己的情思。如唐赵嘏的成名作《江楼感旧》云:“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同来玩月人何处,风景依稀似去年。”诗先为人们勾勒了一幅空灵明丽的图景,以“独上”二字逼出下文风景依稀如旧而人事变迁,从而细腻地表达怀人之感。范成大这首诗在写作手法上也相仿。诗先描绘了一派江南水乡的春景,然后说到送人;诗写今年送别,却点明“年年送别”,于是春水仍如往年那么绿,石桥朱塔还是像往年那样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