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农村义务教育现状

农村义务教育现状

农村义务教育现状
农村义务教育现状

今天刚听了老师的讲话,我好像又有信心了,对!要学好英语,这很重要,所以我,每天都要决定听力。。。还要好好利用这个电脑。这可是我妈妈爸爸的心血啊,我不能辜负了他们,我的数学要重修啊,也没什么的,不过那个前好像太贵了啊,我爸爸妈妈好不容易。。我怎么就不争气呢?现在也没办法了,要240啊!!!我只好把它当成是过去不努力的惩罚了。明天还是好的,我要有信心,辉哥也相信我啊,我还有什么好害怕的呢?重在行动!!那个什么实践表格我也交了。现在就看我的运气了。俗话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心骨,饿其体肤。。。。。。。。。我就一边学数学一边学英语,一边上网咯。。。。相信自己,什么都好说。。特殊时期也要过去了,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还要注意身体,体型。。呵呵。。这可是我的秘密哦。。。辉哥。。。到时候我就去看你咯。。。。关于农村义务教育的现状调查及对策来源:作者惠寄作者:赵丽霞

[字体:大中小 ]

实现农村税费改革,是党中央、国务院为切实减轻农民负担,规范农村税费制度,从根本上治理农村各种乱收费,保护和调动农民积极性而做出的一项重大决策

。这项重大改革,使农村教育投入体制发生了一次巨大变革,使农村义务教育发展既面临机遇同时也接受着挑战。

随着国务院正式批准天津市农村税费改革实施方案,天津市农村税费改革试点自2003年6月份开始。

为了解税费改革后,我市农村义务教育发展的现状,推进农村义务教育的深入发展,于2004年4月20日-23日,课题组成员分别对蓟县罗庄子镇和宝坻区大口屯镇进行专题调研

。此次调研,我们向13所学校发放了调查问卷,实地考察了2所初中、2所小学,召开了各县(区)教育局长、教研室主任、十几所学校校长和教师的座谈会2个

。通过交流和实地考察我们发现当前我市农村义务教育存在着诸多问题,农村基层学校承受着巨大的压力。

一、农村义务教育的现状与问题

蓟县罗庄子镇所辖行政村数量为25个,人口1.3万,其中农业人口为1.27万,小学共7所,初中2所,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完成于1994年;

宝坻区大口屯镇所辖行政村数量为58个,人口5.5万,其中农业人口为5.3万,小学有10所,初中3所,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完成于1993年。

(一)师资力量薄弱

师资水平是直接制约农村义务教育发展的关键因素,当前两镇教师结构性不合理,教师教育培训不足,师资力量薄弱。

1.教师结构不合理

(1)不同学段教师结构不合理

总体上,两镇的小学教师人数略有赢余,初中教师人数基本持平,高中教师人数不足。

因此,为了满足高中教学需要,在引进高中教师存在困难的前提下,高中学校常常从初中学校抽调教师。

大屯口镇某初中学校一年被调往高中学校的教师就有5名,而且能够被调到高中工作的初中教师往往是本校优秀的学科骨干教师。

由此,造成农村初中阶段师资力量薄弱,极大地影响了初中教学的质量,不利于农村高水平地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因此,当前农村义务教育的薄弱点是在初中。

(2)不同学科教师结构不合理

当前,在两镇的农村中小学,音乐、体育、美术教师严重缺编,外语、物理、化学教师多是半路出家。

因此,农村音、体、美课面临着难以开齐科目、开足课时的困难;而农村中学的物理、化学、外语教师的专业化水平不高,

这些将严重制约着农村义务教育的发展,教师课时负担重,教育教学质量难以保证。

大屯口镇的某一中心小学,学生 442名,13个教学班,音乐、体育、美术、外语教师就各缺1名

;某一初中学校,学生1200名,24个教学班,英语、音乐、美术教师就各缺2名。

(3)不同年龄教师结构不合理

由于许多农村教师是民办教师转正,同时受编制所限,缺乏年轻教师的补充,整体上,两镇教师年龄老化严重,缺乏中青年骨干教师。

在大屯口镇某一中心小学,教师共35名,其中50岁以上的教师占60%。

2.教师教育培训不足

由于缺乏专项经费,教师教育培训机会不足,许多教师教育教学观念落后,严重制约我市新一轮课程改革在农村学校的推行

。以蓟县为例,2003年全县小学教师共4253人、中学教师共4143人,当年参加市级以上(含市级)培训的教师人数分别为53、44,所占人数比例只有1%。

由于,县(区)教研室的教学指导人员的培训和进修机会也很缺乏,因此,难以发挥各县(区)教研室的在本县(区)教师培训方面的优势。

(二)公用经费严重不足

农村税费改革前,两镇农村中小学的正常经费投入主要有四个渠道:一是县乡财政拨款,二是农村教育费附加,三是社会集资、捐资,四是学校所收取的学杂费。

农村税费改革后,教育费附加和社会集资被取消了,县财政保证教师正常工资发放都十分困难,农村中小学的公用经费更是无法保障。

当前两镇农村中小学的办公经费的唯一来源是向学生收取的学杂费。因此,农村义务教育的公用经费投入就十不足,造成学校正常运转困难,基层学校承受巨大压力。

1.硬件设施不足

由于经费短缺,学校硬件设施不足,“普九”水平低。在问卷调查的9所小学和4所中学中,就有2所中学没有语音室

。在学校信息技术教育装备上,《天津市规范化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装备配置标准》规定小学和中学的计算机与学生人数比都符合的初中不低于1:20和1:

15。4所中学都有计算机机房,其中3所达标;而在小学,9所小学中有3所学校没有计算机机房,小学达标情况令人堪忧。可见,农村信息技术发展的薄弱处在小学

。4所中学都设立了理、化生实验室,但实验仪器和实验药品短缺,一些正常的教学实验受到影响。另外,农村中小学校的音乐、美术和体育器材也十分缺乏。

2.学校修护困难

税费改革前,农村中学和小学的校舍修缮等一些学校维修费用分别是由镇和村负责筹集的。税费改革之后,这笔款项就没了来源,公用经费缺口很大

。据调查,当前农村学校现在面临着主要的学校修护项目是校舍屋顶漏水和课桌板凳的维修,光学校校舍屋顶补漏一项费用就至少在1.5-2万元之间,

而一所初中学校的全年的杂费收入约8万。这对于只有依靠杂费作为唯一公用经费来源的农村学校来说,高昂的校舍修缮费用是难以承受的。

一些学校为了节省开支,不得不由校长带领教师利用休息时间来自己修理学校的桌椅板凳。某一中学自盖起教学大楼已经2年,学校至今没有围墙,学生的自行车都停在外边,这给学校和学生的财物造成很大的安全隐患。

虽然修建围墙的全部费用只有3千元,但是学校仍然无力解决。

3.教师办公条件差

由于公用经费极度缺乏,一些农村学校的办公条件十分简陋。在我们考察的一所小学的办公住房是一批70年代盖的平房,屋顶漏水,

墙壁裂缝,已经成为危房,教师的办公安全让人担忧。有些学校为了节约办公经费,学校中只有校长办公室的一台电话是可以打外线的,

所有需要打出的办公电话都得经过这一部电话。

(三)拖欠教师工资问题

税费改革以后,教师工资主要由县财政统一发放,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保障教师工资的足额发放。

如果县经济落后,财政困难,教师工资的足额发放就存在一定的困难。在我们所调查的十几所学校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拖欠教师工资的问题,

教师工资难以足额发放。拖欠教师工资的数额、年限和部分各校都不尽相同。在所调查的学校中,2003年拖欠教师工资最多的学校达到14万(教师32人),

最少的学校是0.8万(教师9人)。所拖欠的教师工资比较集中的年限是2001-2003年。拖欠工资最多的部分是目标奖(每月16元)、

滚动工资和2003年我市连续两次所涨的工资。

在工资仍难以足额发放的情况下,教师的其他福利待遇更是难以落实。

(四)山区学生的交通安全问题

1994年天津市推行全市性的教育布局调整。在一定程度上,学校布局调整可以有效地利用农村现有的教育资源,提高办学效益,然而,在山区,

学生的上学交通安全问题也由此凸现出来。在山区,有的小学生每日要走16里才能到学校,再加上山区地势险要,交通不便,安全问题尤为严重。

二、对策与建议

(一)贫困农村地区义务教育投入主体的重心仍需上移

国务院办公厅颁发了《关于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的通知》,明确提出了农村义务教育由过去的“分级办学,分级管理”走向“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

进一步明确了农村义务教育的责任主要在县级政府。虽然,这一管理体制是农村义务教育投入主体的重心由乡镇上移到县,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

但是,由于县财政实力有限,义务教育的投入依然不足,教师工资足额发放、学校办公经费没有稳定来源。

2000年-2002年,蓟县的预算内财政收入分布为18179万元、20220万元、20563万元,

同年该地区的教育经费支出为11761万元、14510万元、15472万元,教育经费支出占当年预算内财政收入的比例分别为64.70%、71.76%、75.24%

;宝坻区的预算内财政收入分布为17615万元、18651万元、19316万元,同年该地区的教育经费支出为11129万元

、12851万元、16434万元,当年教育经费支出所占预算内财政收入的比例分别为63.18%、68.90%、85.08%。

[1]显然,教育经费支出占预算内财政收入比例较高,教育经费支出给各县(区)财政压力较大。这样一来,在税费改革之前,

几乎近三分之二的预算财政收入就用在教育发展上。税费改革后,贫困地区县级财政压力有增无减。

因此,以县为主,在贫困地区,不仅难以真正保障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而且还会使当地经济和其他方面的建设受到冲击和影响,不利于农村经济的良性发展。

在西方,虽然各国财政体制差异很大,但是大部分国家在义务教育公共投资体制上选择了集中模式或相对集中模式,投资主体或是中央政府,或是高层地方政府。

完全采取以基层地方政府作为投资主体的分散模式的国家为数较少。

根据经济合作组织1994年对世界24个国家的统计,采取集中模式、相对集中模式和分散模式的国家分别为12个、9个、3个[2]。

可见,义务教育投入主体上移是国际义务教育发展的普遍趋势。而且在贫困农村地区实行义务教育投入的倾斜和优惠政策也是国际义务教育发展的一条宝贵经验。

如韩国,政府实施义务教育时,采取的办法是城市收费,农村完全由国家负担,等到国家有财政能力以后,再把城市义务教育经费包下来。

税费改革后,在经济发达地区,以当地的县乡级财政为主,保证义务教育的投入;在经济欠发达的贫困地区,省,甚至中央财政可以作为贫困农村地区义务教育投入的主体。虽然目前中央和省多采取财政转移支付的方式,以确保义务教育的正常运行。但由于在贫困农村地区转移制度往往难以真正到位,而且中央对贫困地区义务教育的倾斜政策(主要是对口扶贫,办希望小学和专项投资如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等)也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贫困地区的义务教育问题。因此,在贫困农村地区义务教育的投入主体仍需上移,“以县为主”不能一刀切。

(二)推进农村城镇化建设,发展农村义务教育

党的十六大报告把繁荣农村经济,加快城镇化进程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之一,并要求今后20年,我国城镇人口的比重有较大幅度提高,工农差别、

城乡差别和地区差别扩大的趋势逐步扭转。这是我们党立足我国国情和农村实际,从城乡协调发展的战略高度做出的重要部署。

农村布局调整是根据区县撤乡并镇、建设小城镇的总体规划,按照提高办学质量和效益、方便居民求学的原则,重点建设好中心小学和乡镇初中,

以教育发展推动农村城镇化进程。教育布局调整在推动农村城镇化建设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因此,在新时期如何在农村城镇化的进程中发展农村义务教育是农村发展面临的挑战。

农村各级领导要把义务教育置于城镇化建设的整体之中,列于战略中心地位,作为头等重要大事来抓,并适度超前发展。

认真实施《义务教育法》,克服在教育问题上的短期行为,县级政府财政应该承担起在农村普及义务教育中的主要责任。

发展农村经济,推进城镇化进程,实现农村义务教育的高水平发展。

(三)完善农村教师的编制

1. 科学、合理地核定和分配教师编制。现行的教师编制计算方法,是通过教师和学生人数的比例确定。

这种简单的师生比计算方法,难以解决农村地区,尤其是山区教师编制所特有的问题。如果用这种方法计算,

当前许多农村学校的教师编制整体上是超编的,但在开设科目上是严重缺编的。由于农村地广人稀,班容量小,较少的学生人数决定了教师编制数量也少,

尤其是在一些边远贫困地区。有的山区学校一个教师要教两个教学班的所有课程,这是不够科学。因此,对农村教师的编制上,应该充分考虑农村教育自身的特点,

适当给予农村的边远地区教师编制的优惠政策,在开齐科目的前提下,可以考虑按班级数核定教师数,保证山区学校有足够的教师编制。

2.保证初中骨干教师的编制。如果这种一味从初中抽调骨干教师补充高中教师不足的不良倾向,得不到充分重视,

农村地区普及的义务教育水平将受到极大的威胁。为了保证农村九年义务教育的教学质量,有关部门应该加强管理,在保证初中教育教学不受很大影响的提前下,

允许初中优秀教师向高中合理流动,而不能无节制地向初中学校抽调教师。其次,农村高中学校可以增加与市里高中的联系,增强自身的造血功能,

不断引起和培养自己的优秀教师。

(四)建立教师培训的专项经费

在加强农村教师培训方面,一方面要确保学校有一定的专项经费,同时还要充分发挥区、县教研室的优势。

由于县(区)足额发放教师工资已经相当困难,再无法承受力其他教育经费支出,因此,教师培训的专项经费只能由更高一级的市政府来承担,并直接拨给学校。

在调查过程中,多数学校反映在乡镇和县(区)财政紧张的情况下,经费被上级部门截流和挪用现象很难避免。同时,也要加强对学校专项经费使用的监督和管理,

确保专款专用。在当前专项经费有限的前提下,各县(区)教研室可以通过加强与市教研室以及其他科研单位的合作与交流,提供给教研室科研人员的进修或培训机会,

提高它们的专业素质,从而有效地培训本县(区)的教师。

(五)精简机构,节约办公经费

随着农村教育费附加和教育集资的取消后,乡镇教委这一机构的作用也日渐削弱。而且它们需要向所属的各学校收取10%的学杂费作为自己的办公经费,

这给农村中小学校增加了额外的负担。因此,乡镇教委应该伴随着农村税费改革一起变革,取消乡镇教委,结束其历史的使命。从而,精简机构,节约学校有限的办公经费。

(六)完善对贫困学生的资助制度

对贫困生提供经济资助是提高教育机会均等程度的有效措施。根据《教育法》中:“国家、社会对符合入学条件、家庭经济困难的儿童、少年、青年

,提供各种形式的资助”和《义务教育法》中:“国家对接受义务教育的学生免收学费。国家设立助学金,帮助贫困学生就学”等一系列规定,完善贫困生资助制度,

不应该是学校的问题,而是政府如何作为的问题。因此,必须落实好两项工作,一项是确定具体的资助标准线、资助项目和资助金额;

另一项是确定资助金总额及其较为合理的负担责任。特困生减免制度,不能把这个压力完全转嫁给学校。2003年某中学共476人,

其中30人交不起学杂费(每人每学期55元),全年学校共计要免杂费3300元;甚至有些贫困学生连书本费都难以筹起,学校也不得不一起减免。

但对于办公经费十分紧张的农村中小学,失去这部分杂费和书本费对学校来说压力是非常大的。

(七)山区小学低年级学生就近入学

国际普及义务教育的经验表明:在边远贫困地区学生就近入学可以提高就学率。例如法国的单班学校,在1994-1995年仍然有占全国公立小学总数的18%左右。

这说明即使在20世纪90年代,在法国这样一个综合国力居世界第4位的发达国家,单班学校在那些自然条件不利的地区仍然占有相当的生命力[3]。

因此,集中办学,在农村,尤其是在山区要有特殊的政策,不能统一规划。如至少小学1-3年级的学生就近入学,并且保障师资到位。

参考资料:

[1]天津市统计局编:2003天津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出版社2003年版。

[2][3]高如峰:义务教育投资的国际比较,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

一、我国农村义务教育发展滞后的原因分析

1、城乡经济发展不平衡、农村人口比重过大是制约我国农村教育发展滞后的根本原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曾一度缩小,但到1994年后,城乡居民收入的差距开始拉大,超过改革开放初期

,达到历史最高点,之后虽略有回降,但直到1999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仍高于改革开放初期(见表1)。农民的收入增长已经进入缓慢增长阶段。

表1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情况单位:元/人

年份农村居民纯收入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城市居民比农村居民高城市收入与农村之比1978 134 343 210 2.56

1994 1221 3496 2275 2.86

1995 1578 4283 2705 2.71

1996 1926 4839 2913 2.51

1997 2090 5160 3070 2.47

1998 2162 5418 3256 2.51

1999 2210 5848 3638 2.65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编,《2000中国发展报告》,中国统计出版社出版,2000年。

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来看,近年来,我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不断下降,1996、1997、1998、1999、2000年分别

下降了9%、4.6%、4.3%、3.8%、2%。1999年我国共有592个国定贫困县,其人均纯收入仅为1374元,其中现金纯收入839.2元,

分别是当年全国平均水平60.9%和54.6%。我国整体经济的快速发展主要是靠城市工商业,尤其是发达地区的城市工商业的拉动。

据统计,1998年我国城市实现的国内生产总值占全国的44%,37个特大城市(指非农业人口超过100万)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9415.5亿元,

占地级及以上城市的53%,占全国国内生产总值的24.4%。同年,地级及以上城市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4865元,是全国平均水平的2.3倍。

城乡经济发展不平衡对教育产生的最大影响就是教育资源的分布不均衡,如人力资源、物力资源、财力资源和信息资源等,

尤其是直接与农村教育事业发展密切相关的财力资源——教育经费的分布在城乡之间极为不平衡。农村教育资源的总体情况不仅低于城市,

而且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从全国城乡义务教育经费增长对比来看,2001年城市义务教育财政

性经费比1995年增长139%,预算内经费比1995年增长166%,

2001年农村义务教育财政性经费比1995年增长80.36%,预算内经费比1995年增长142%,城市义务教育经费投入增长要远远高于农村。

从全国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数来看,2001年城市初中和小学生总数为27450110人(初中10641329人,小学16808781人),

县镇与农村初中和小学生总数为162295096人(初中53669210人,小学108625886),县镇与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数是城市的近6倍之多

。而2001年全国义务教育经费投入,城市义务教育财政性经费为2179亿元,预算内经费为1379亿元,农村这两项分别1102亿元和786亿元

,两项投入后者都仅为前者的一半左右。

2、教育体制改革落后是长期制约我国农村义务教育发展的重要原因。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基础教育管理体制开始实行“地方负责、分级管理”,依据此原则,在县及县以下的具体实行“三级办学,

两级管理”。这个体制主要是针对当时我国教育管理体制的高度统一与集中所产生的诸多弊病,试图进行改革并建立符合我国当时国情的教育管理体制。

与此相应,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还对教育投资管理体制进行了改革,实行“划分收支、分级包干”财政管理体制

,在中央财政与地方财政之间实行“分灶吃饭”的办法,这就使得地方政府同时也具备了办学的能力。

“地方负责,分级管理”的体制充分调动了地方的办学积极性,打破了由中央政府单独包办教育的旧格局,

开辟了“财、税、费、产、社、基”等多渠道来筹集经费,极大推动了我国“两基”目标的实现,农村教育获得了巨大的发展。

到1995年,全国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8.5%。全国初级中学(包括职业初中)在校生毛入学率达到78.4%,比1990年提高11.8个百分点

。农村义务教育的办学条件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但随着对基础教育管理责任的不断下放,在政策实施过程中又没有具体明确各级政府应负有的责任

,这样,实际上在农村就主要由乡级政府承担了发展义务教育的责任。1994年我国实行了分税制财政体制,但未相应调整农村义务教育教育投入体制,

在地方财政收入紧缩,尤其是乡镇财力变得十分薄弱的情况下,乡镇政府已无力支撑庞大的义务教育经费开支,农村办学体制与农村财税体制间的矛盾日益突出

,农村义务教育投入已成为乡镇政府不堪承受之重。由于乡镇政府不堪承受农村义务教育投入之重,而又无法得到其它途径的补助,

因此,把责任转嫁给农民便成为我国农村教育中一件司空见惯的事。国家统计局农调总队在1999在末在全国31个省区市抽取了18685个农户,

对农民负担问题进行了专项调查,其中有25.5%的农户反映“村委会擅自扩大两费收取范围”,有40%的农户反映“以资代劳现象严重”,

另有40.8%的农户认为“乱收费、乱摊派、乱罚款等三乱负担重”。而其中从乱收费具体项目来看,在所有调查户中反映“教育集资”乱收费的农户占23.8%

,反映“中小学生入学”乱收费的农户占28.9%,反映“农村建房”乱收费的农户占11.2%,反映“进行强行报刊摊派”的农户占11.7%。

税费改革取消了农村教育附加费,使本就捉襟见肘的农村义务教育投入经费又出现了一个新的缺口,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已势在必行。

3、初等教育与高等教育的经费投入比例长期失衡。

在我国,作为非义务教育阶段的高等教育机构主要是由政府举办的,其资金来源也主要由政府承担。

我们可以通过如下两表对我国以往几年的三级教育投资分配进行分析:

表2 1978—1998年生均教育事业费(元)

年份大学生中学生小学生

1978 1843.9 35.6 12.6

1980 1753.4 60.1 23.2

1985 2472.3 128.5 47.3

1990 2832.0 210.0 91.0

1992 3887.0 300.96 139.35

1993 4669.88 364.27 162.80

1998 6775.19 610.65 370.79

资料来源:1990年以前数字来自《中国社会统计资料》1990年,统计出版社1990年版。

1990年及以后数字来自《中国教育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出版社1991、992、1993、1994。转引自:王善迈著《教育投入与产出》,河北教育出版社,1999年,第151页。(其中1998年来自国家发展研究中心编:2000年中国教育绿皮书)

,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年。)

从上表中的三级教育生均教育事业费可以看出,我国高等教育生均教育事业费与初等教育生均教育事业费的比值尽管从整体上看呈现出缩小的趋势

,但到1993年为止,前者仍为后者的25倍,到1998为止,前者仍为后者的11.1倍。且1998年生均预算内经费,除小学生和普通高等学校分别增长1.12%和0.94%外

义务教育阶段的初中则同上年相比下降了14.22%。从财政拨款在三级教育中的分配来看,由于初等教育的规模远远大于高等教育,高等教育所占比例仍过大。

20世纪90年代初期,我国高等教育投资80%以上来自财政,而中小学教育投资只有60%来自财政。此后,随着高等教育大规模扩张,以上这种教育投入比例失衡的情况将加剧,

初等教育尤其是农村初等教育的发展将受到更大的冲击。

4、农村义务教育发展面临着巨大的“文化困境”。

在农村,尤其是贫困落后的农村地区,经济的贫困与文化的贫困相互纠缠、互相影响,进而形成了贫困的恶性循环。贫困不仅是经济上的,

文化上也存在贫困,贫困文化存在于城市与农村的贫困地区,而在我国,农村则是贫困文化的重灾区。“贫困文化”是文化贫困的直接后果

,是长期生活在贫困之中的乡民的文化习俗、思维定式和价值取向的积淀,是贫困者对贫困的一种适应和自我维护。

农村文化的这种局限性使得农民产生一种乐贫、安贫的“惰性”和不思进取、因循守旧的观念,农村的贫困文化困境不仅阻碍了农村社会经济发展

,同时也成为困扰农村义务教育发展的精神桎梏。在生存与发展的抉择中,由于经济与文化双重贫困的恶性循环影响,

农村又出现了新读书无用论思想,农村学生渴求发展的精神羽翼被折断,农村义务教育患上了“近视症”,

农村初中辍学率不断回升,农村义务教育发展陷入了巨大的“文化困境”。

二、促进农村义务教育发展的政策建议

1、完善“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投入体制,明确中央和省、市各级政府对农村义务教育投入的责任,

并尽早实现财政预算内义务教育拨款单列。

“以县为主”的教育经费管理体制虽然暂时和大部分地解决了农村教师工资拖欠问题,但却未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短缺问题,同时,这种新的管理体制还遇到了很多新的问题有待进一步解决。

例如,以县为主来发放农村教师工资虽然能保证按时,但却未能保证足额,而且部分财政困难的县仍存在教师工资拖欠问题;

在县教育部门出现新的大锅饭现象,由于财权与事权不统一,学校无法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县的上一级政府严控或缩减农村教师人事编制以减少财政开支,

再加上师范生不愿回乡从教,造成农村教师队伍建设问题严重。

笔者认为在完善“以县为主”的农村教育投入体制、确保农村教师工资发放的基础上

还要进一步用法律的形式明确中央、省、市和县(乡镇)对农村义务教育投入的责任,逐步形成农村义务教育由多级政府负责投入的机制,

并通过建立“农村义务教育投入法”的形式来加以保障。

另外,为了避免各级政府随意挪用、挤占义务教育经费,实现教育部门在事权和财权上的统一,调动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的办学主动性和积极性,

还应建立起财政预算内义务教育拨款单列制度。由于农村地区政府财政较为紧张,经常出现挪用、挤占义务教育经费用于地方其它事业的发展,因此

,这一点尤其对农村义务教育具有非常重大的现实意义。

2、目前我国义务教育政策制定的目标应以公正原则为主,通过立法及相关政策的出台对城乡之间的教育资源投入重新进行分配

,加大对农村义务教育的财政预算内经费投入。

现代公共政策制定的核心便是通过政府的强制力量来对社会资源进行重新分配,进而促进社会公正,维护和保障社会弱势群体的利益。

而在我国,农民是数量最大的社会弱势群体,农民子女能否接受到优质的义务教育直接关系到农民下一代的成长及其未来生活的幸福,

因此,农村义务教育的发展必需得到政府政策制定的优先关怀。

传统的“二元社会结构”是造成三农问题和农村义务教育发展滞后的重要制度背景,在这种特殊的历史背景下,要解决“三农”

和实现农村义务教育的发展就必须做到补偿性的制度安排与发展性的制度安排并举。而所谓农村义务教育的补偿性制度安排,

就是要通过外部的政策调节来对城乡教育资源投入重新进行合理分配,尤其是要加大对农村义务教育的财政预算内经费投入。

3、调整政府对各级教育的投入比重,加大对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的投入。

我国目前的总体教育政策是“抓两头(初等教育与高等教育)、带中间(中等教育)”的中间路线。

在初等教育与高等教育之间,我国目前更应偏重于初等教育。首先,高等学校作为非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可以进行适当收费,

近几年随着高等教育的收费标准的不断提高,学费已成为高校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次,高等学校的创收能力要远远高于初等学校,

1998年全国高等学校校办产业销售收入315.62亿元,其对学校总的回报为15.04亿元;第

三,再加上各种形式的社会与个人捐资,

高等教育创收的渠道和能力都要远远超出初等教育。另外,义务教育的性质决定了其主要应由来政府举办,政府有责任对其进行优先投入和发展。

因此,我们建议调整政府对各级教育的投入比重,加大对农村义务教育的经费投入,特别是贫困农村地区的义务教育经费投入,

平衡教育资源在教育系统内部的分配。

4、实行户籍改革,打破二元社会结构,加速“三农”转变,使农村社会由封闭走向开放,推动农村文化变迁的进程

,为农村义务教育的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经济和文化环境。

农村义务教育的发展和质量的提高离不开农村整体社会环境的改善,

因为整个教育和教学过程尤其是师生对课程的理解都需要一个与其相对称的社会文化环境作为背景

,否则,农村义务教育中必然会出现大量的“教育失语”或“教育独白”,这会极大的降低教育教学质量

。我们的当务之急就是要打破僵化的二元社会制度壁垒,促进城乡社会协调发展,在推动城镇化的同时加速“三农”转变,

最终促使农村社会由一个封闭系统转化成一个开放系统,并与城市共享现代文明所创造的一切成果。

撰稿人:丁杰,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研究实习员;

李静波,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国际教育教研部助理研究员。

编辑:陈如平审校:郝志军

多措并举促进农村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

多措并举促进农村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 义务教育是各级各类教育的重中之重,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义务教育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时代的呼唤、群众的期盼。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政府的法定职责,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路径。是提升基础教育水平的现实选择。虽然目前我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取得了一定程度的阶段性成果,但还存在一些问题。还不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这需要我们在总结经验基础上,依据义务教育法规定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精神,明确重点,因地制宜,切实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一、农村地区教育均衡发展的意义 义务教育是各级各类教育的重中之重,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义务教育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关乎教育公平,关乎教育质量,关乎千家万户切身利益。 1、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政府公共服务的职责。 修订后的义务教育法强调义务教育的公平性和均衡发展,规定了政府实现教育公平的法律义务。为此,各级政府必须把实现教育公平作为重要目标,及时调整义务教育发展战略和工作重点,调整和完善公共财政投入结构和资源配置,把逐步缩小教育发展差距作为政府转变职能、开展公共服务的重要领域和紧迫任务。在我县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政府加大义务教育阶段的公共投入、大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供了可能。

2、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 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是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总纲。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应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力度,而义务教育作为最重要的公共事业,关系着千家万户,惠及广大群众。大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有利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利于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是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只有坚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才能真正把义务教育办成面向人人、面向大众的教育。 3、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坚实基石。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切实维护和实现社会的公平公正。这是事关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大事,是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特征。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社会公正和教育公平最直接、最重要的体现。通过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为每个人公平地提供发展机会,是社会公平的一个前提。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办法在于大力推进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把薄弱学校建好、建强。如果教育资源相对均衡,择校问题就会渐趋缓解。所有这一切,都要求积极营造公平的教育环境,从法律上、制度上、政策上保障全体公民共享教育改革发展的成果。 4、均衡发展农村义务教育,是提高农民素质的关键所在。 我县是一个农业大县,经济不发达,这是本县最基本的县情。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大头也在农村。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农村教育面广量大,教育水平的高低关系到各级各类人才的培养和整个教育事业的发展,关系到全民族素质的提高。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教育需求同教育供

农村义务教育政策落实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

农村义务教育政策落实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 内容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村教 育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巨大成绩,但同时也应当清醒地看到,在农村和农业的发展过程中,农村教育还存在着许多不适应的地方,面对着许多问题和困难,农村教育仍是我国教育中最薄弱的一个环节。 关键词:农村义务教育问题对策 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全国总人数的百分之八十以上,农村义务教育肩负着对亿万农村孩子实施基础教育的重任,直接影响着农村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更是直接关系到我国义务教育的总体质量,决定着农村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当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的教育事业,不能忽视农村教育的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下称纲要)强调了普及和巩固农村九年制义务教育。农村教育要发展,义务教育是重点;义务教育要进步,素质教育是关键。然而,我国广大农村义务教育中的政策落实现状却不容乐观,仍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这直接说明了国家关于义务教育的政策落实是不够深入的,因此这种不够深入的政策落实不到位而产生一系列严重复杂的教育问题。本来就我国农村教育面临的问题及其出路作一简略探讨。 —,农村义务教育存在的问题 众所周知,中国的社会主义发展还处在像工业化过渡的阶段,有的地区甚至还是以原始的手工农业生产为主,农民占人口的绝大多数,农村问题关系到中国的基本国情,而且大多数农村人口继续快速

的增长,经济有非常落后,贫穷和由此产生不平等越来越严重,城市和农村的差距愈来愈大。总之,人口压力大,文盲率高,卫生条件差,交通等基本设施缺乏,是我国大部分农村的普遍情形。农村教育尤其面临严峻的困境,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农村义务教育落后 由于农业经济发展缓慢,农村财政紧张,各种经费特别是义务教育经费严重不足,从而导致农村学校的持续发展难以实现。农村学校的环境相当艰难。从硬件来看,农村学校教学和办公环境、教学仪器、试验设备、图书资料和城市相比差距明显,有些学校根本就没有看见过电脑,也没有图书室,有也只是聊胜于无。有些学校危改资金缺乏,潜在的安全危险仍然没有消除。以前分级办学,以村为单位负责,区县为辅;改革后农村以区县为主,上面的资金不能到位,农村的危房改造出现真空。 1,城乡之间的经济发展存在差异 自从我国实行市场经济以来,经济取得了迅速的发展,但城乡之间的经济差异仍然比较大。可以说,城市的发展在某个程度是以牺牲农村经济为代价的。由于城市的经济发达,稍有能力的农民都去城市打工,留下的基本都是一些老弱病残。虽然打工者可以挣钱回农村来补贴生活,但是对农村经济的发展并没有多大的促进。由于经济不发达,农民的社会地位不高,农村的义务教育自然不能很好的发展。最近,我国已对“三农问题”给予了必要的重视。 2,制度改革带来的问题

关于农村义务教育现状的情况调查报告

关于农村义务教育现状的情况调查报告 毋庸直言,新世纪的中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正处在非常重要的时期。目前,我国农业在总体上实现了温饱、进入小康的前两步目标,已经开始向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战略目标迈进。然而,中国农村的现状却令人担忧。目前,我国农民整体素质较低,难以适应现代化农业需要的状况,这将成为阻碍我国农业进一步发展的最大障碍。这样,如何培养大批安心在农村的专业人才和具有较高素质的农村劳动者,适应农村经济改革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就成为农村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任务。而农村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内容就是普及农村义务教育。 农村义务教育问题,历来为国人所重视,它不仅关系到农村人才的培养。一个农业大省,农村人口多,农村义务教育比重大。由此可见农村教育在我省的地位和作用。在我市周边的农村更是如此,这里的村民普遍还是比较重视教育问题的,随着农村里经济的发展和人们思想的转变,和农民整体素质的提高,重视教育,提高义务教育的质量才是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 本次调查是我暑期在本村小学实习期间,利用课余时间安排的一次自主调查活动。意于调查学生所在地的农村义务教育情况。因此,我于8月10日对周边农村展开调查。主要对象是正在接受义务教育的孩子及其家长。调查的方式为,预先设计问题,通过谈话、拉家常的方式对调查对象提问,并认真记录其回答的内容,整理后写出了关于农村义务教育现状的调查报告。 (一)现状描述 据调查,所调查到的孩子,均已从去年春季不再交学杂费了。但当问及不交费的原因时,超过90%的孩子不知道。而且,仍有近半数的家长也不甚清楚,往往就说,“学校说不叫交钱了,我们就不交了”。当然,也有占半数的家长知道,是因为国家的政策,为了帮助农民减负的。 对于“两免一补”的政策,大部分人还是知道的。但是往往反映,地方学校没有切实的将国家的补助给予需要补助的孩子。而导致家长们不尽的抱怨。 当我们问到教学质量是否因此改变时,几乎所有的人都会答,没啥变化。而且原因也惊人的相似:本来教学质量就不好,还能有啥变化。据了解,农村的小学,往往设备简陋,师资力量差,“会写几个字就当老师”的现象依然存在。而且,不学杂费了,小学生不也再有升初中的压力,学校管理也相应变得松散。有位家长就说:“看我儿子都这么高了,还是不认识几个字。 不收学杂费以后,更多人关心的是,学校是否有乱收费,变相收费的现象。对此,我们的调查发现,除书费和必要的学习资料费外,有学校还收取暖费(学校根本没有暖气,冬天教室里只有一个小煤炉),体检后强迫性让学生购买药品(据说一盒药就要130元),还有要求学生买随身听,助记器等物品。而这些物品的价格,往往要高于市面价格。

关于农村义务教育的论文

山东广播电视大学 毕业论文(设计)初稿 题目农村义务教育所面临的问题及研究报告 姓名任得朋教育层次专科 学号1337001452425 省级电大_山东广播电视大学__ 专业教育管理市级电大淄博广播电视大学___ 指导教师王希红教学点_市校直属____________

新时期农村义务教育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学生姓名:任得朋 指导老师:王希红摘要:当前农村义务教育在国家的支持下,已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在部分农村学校,在一贯制实行后,在教育方面存在着政府投入有限,公用经费严重不足;中小学校布局在撤点并校后仍存在布点不足或不合理;在教育管理方面,有的学校应试色彩浓厚,教师队伍方面也存在专业素质欠佳的状况。因此,笔者建议,对于农村义务教育政府应科学合理地建立经费投入新机制,强化教育内部管理,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破除升学率魔棒,优化农村教师队伍,设法培养并留住农村中小学的优秀教师;让优秀教师愿意留在农村中小学,并为农村义务教育做出应有的贡献.

近年来,随着国家陆续实施“国家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农村贫困学生“两免一补”政策。特别是2005年12月国务院颁布了《关于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通知》,全部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对贫困家庭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并补助寄宿生生活费;提高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公用经费保障水平;建立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长效机制;乡镇教师工资上划到县(区)级财政,巩固和完善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保障机制。使得农村义务教育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教师队伍基本稳定,教学质量不断提高,“普九”成果得到巩固。但由于历史原因、现实经济发展水平限制以及物价上涨因素,农村义务教育仍面临诸多问题,制约着新时期农村义务教育的发展。 一、当前农村义务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教育经费投入不足,学校布点不足或不合理 新义务教育法明确义务教育经费的投入由政府买单。但目前学校只有每生70元的经费(目前按两免计算,每期下拨的)对于学校工作来说,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严重入不敷出。随着财政分灶吃饭,市场经济的初步建立,使社会就业和收入问题凸现。为此,县乡政府只得开源节流,减少农村教育经费支出,使得农村中小学教育不断地被“抽血。 一是调整后学生上学路途太远,学校没有交通车,孩子上学要住宿,想靠私营车主来回接送学生,费用太高,不少家庭经济条件差,拿不起这笔费用。因此,虽然布局调整的方向是对的,但给本不富裕的农村家庭带来了较大的经济负担,造成学生入学困难。尤其是女童,上学时已有八九岁,到了高年级已进入青春期,徒步上学不安全,家长不放心。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基本知识资料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基本知识 一、什么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什么是基本均衡?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在义务教阶段,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全面提升教师整体素质,缩小学校、城乡、区域间教育发展水平的差距,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不仅是一项既定不变的方针,更是一个螺旋式发展逐步推进的过程。教育投入、教育设施、教师资源等办学条件的改善只是“初步均衡”,实现义务教育发展水平和教育质量的全面提升才是“基本均衡”。 二、如何把握均衡发展的基本内涵? 均衡发展是一种新的教育发展观,是解决我国目前现实教育问题的新举措,是实现教育公平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基内涵主要包括三个层面:一是区域之间的均衡发展,目前应当特别关注边远山区学校建设问题;二是区域内部学校之间的均衡发展,目前应当特别关注薄弱学校建设问题;三是群体之间的均衡发展,目前在当物别关注弱势群体的教育问题。其最终目标,就是要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位教师,实现教育公平。 三、国家确定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总体规划,统筹城乡,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分步实施。 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的主要内容和标准是什么?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的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一个门

槛、两项内容、一个参考。 (一)一个门槛(基本办学标准评估)。要求在对一个县(区)进行评估认定前,要对其所辖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是否达到本省基本办学标准进行评佰。达到这一条件的县(区),才有资格接受均衡督导评估认定。 (二)两项内容(均衡督导评估认定的核心内容) 1、对县域义务教育学校际间均衡状况评估(差异化系数)。是以生均教学及辅助用房面积、生均体育运动场馆面积、生均数学仪器设备值、每百名学生拥有计算机合数、生均图书册数、师生比、生均高于规定学历教师数、生均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教师数8项指标来分别计算小学、初中综合差异系数。达到基本均衡评估的标准为:小学综合差异系数不高于0.65,初中综合差异系数不高于0.55。 2、对县级政府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的评估(四个方面)。主要是通过入学机会、保障机制、教师队伍、质量与管理四个方面的17项指标来进行,每个指标赋一定分值,总分为1000分;达到85分以上的县方可视为达到此项评估的要求。考虑到省情不同,要求省级在制定实施办法时,可适当增加对县(区)级政府工作评估指标。 (三)一个参考。指公众对本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状况的满意度,作为评估、认定一个县是否实现基本均衡的重要参考依据。 五、开展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将会起到什么作用?

当前农村义务教育现状及对策

当前农村义务教育现状及对策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是XX最新发布的《当前农村义务教育现状及对策》的详细范文参考文章,感觉写的不错,希望对您有帮助,为了方便大家的阅读。 摘要:农村的义务教育好坏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兴衰和长治久安。本文在实地考察的基础上对农村中小学义务教育存在的问题和解决途径提出了一系列的观点和看法。 关键词:农村义务教育教育经费教育质量教育改革 作为具有9亿人口的农村,基础教育关系到整个国家的未来,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以往的义务教育都不是真正完全免费的全民义务教育。2005年苏州市和北京市都宣布:从2008年开始,将

实行真正意义上的全免费义务教育。这似乎昭示着,全国在“十一五”期间全部实行免费义务教育已经拉开序幕,农村的义务教育即将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在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正确认识和研究农村义务教育政策落实的现状和问题,探索农村未来教育的发展前景,对于教育者来说无疑是一项重要和紧迫的任务。 一、当前农村义务教育的现状和问题 自1986年国家义务教育法出台以来,农村教育状况得到了很大改善,最全面的范文参考写作网站但存在的问题依然很严峻。2004年,中央党校组织的“中国农村九年义务教育调查课题组”先后奔赴1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进行调查。发现我国农村地区中小学生的辍学率出现了较大反弹,并不是2002年统计所说的小学和中学入学率分别达到了%和90%,辍学率远远高于普九所规定的3%,在很多地方达到了6%以上,一些

农村学校不惜采取造假的办法来完成“普九”任务,目前农村义务教育的现状不容乐观。 (一)由于农村经济发展落后,农村义务教育环境与城市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 由于农业经济发展缓慢,农村财政紧张,各种经费特别是义务教育经费严重不足,从而导致农村学校的持续发展难以实现。农村学校的环境相当艰难。从硬件来看,农村学校教学和办公环境、教学仪器、试验设备、图书资料和城市相比有天壤之别,有些学校根本就没有看见过电脑,也没有图书室,有也只是聊胜于无。有些学校危改资金缺乏,潜在的安全危险仍然没有消除。以前分级办学,以村为单位负责,区县为辅;改革后农村以区县为主,上面的资金不能到位,农村的危房改造出现真空。比如说武汉市新洲区2004年11所学校有危房,撤掉了8所,按照规定,应该把撤了的还建,8所学校危房全部还建至少需要

浅析我国农村义务教育现状与对策研究(刘占秒)

河北师范大学 成人教育本科学员毕业论文(设计)题目:浅析我国农村义务教育现状与对策研究 作者:刘占妙 学院:河北师范大学成人教育学院专业:教育学年级:09 完成日期:2011 年06月28 日

河北师范大学成人教育本科学生 毕业论文评议书 学院:河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填表说明: 1、文内容提要栏及栏以上栏目由学员本人填写(除论文成绩外),字体选用5号宋体。 2、毕业论文评议书用A4纸打印。 3、论文成绩评定采用优、良、及格、不及格四级评分制。 4、“指导教师评语”栏,必须由指导教师本人签名,不能代签。

摘要:我国农村教育问题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农村义务教育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目前农村义务教育还存在着许多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地束缚了我国农村义务教育事业的发展。我国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56%,所以,农村义务教育关系到全民素质的提高,社会的稳定,经济的发展以及国家的强盛。 本文结合我国农村义务教育现状,分析了农村义务教育存在的经费不足、教师素质不高及教师队伍不稳定、办学条件差等问题,最后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进一步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和财政机制,优化农村义务教育资源配置,提高农村义务教育等对策,为现有理论提供实证性的支持,为农村义务教育改革提供实践意见。 关键词:农村义务教育;现状;对策

刘占妙 我国是拥有9亿农村人口的农业大国,对农村人口的基础教育关系到整个国家的未来,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以往实行的义务教育都不是真正完全免费的全民义务教育。根据国务院的部署全国农村义务教育将实现免收学杂费,这一项举措被人们誉为政府的最大政绩。但这项工作在实施中肯定会出现许多问题,这些问题需要及时调整政策。在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正确认识和研究农村义务教育政策落实的现状和问题,探索农村未来教育的发展前景,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说无疑是一项重要和紧迫的任务。 一.我国农村义务教育的现状 2006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2006年对西部地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全部免除学杂费,对其中贫困家庭学生免费提供课本和补助寄宿生生活费,2007年在全国农村普遍实行这一政策。国家对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体制进行改革,从而彻底改变了“义务教育,农民买单”,实现了“农村教育农民办”向“农村教育政府办”、收费义务教育向免费义务教育的转变。这一划时代的变革既是我国国力不断强大的象征,也是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建设和谐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要求。农村义务教育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和全局性的重要意义。但是,由于历史与现实的原因,农村义务教育各种问题也不断地积累。农村义务教育还存在质量较差、师资不足、观念落后、资源配置不合理等一系列长期积累所形成的问题,这些问题都

关于农村义务教育的论文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行政管理专业本科毕业论文 学号:11 年级: 专业:10春行政管理专业本科 作者:赵飞宇 学校:山西省电大 指导教师:崔贵川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一、当前农村义务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2) 1、教育经费投入不足,学校布点不足或不合理 (2) 2、学校应试教育色彩浓厚,师生不堪重负 (3) 3、师资队伍专业素质欠佳 (3) 二、对当前农村基础教育步入困境的原因分析 (5) 1、经济落后是农村义务教育问题出现的根本原因 (5) 2、教育经费体制的改革,造成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的不足 (5) 3、农村教师的社会地位低下、经济待遇差 (6) 4、教育内容不适用,导致新的“读书无用论” (6) 三、新时期发展农村义务教育的建议和对策 (7) 1、科学合理,建立经费投入新机制 (7) 2、强化教育内部管理,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7) 3、破除升学率的魔棒,切实为师生松绑减负 (9) 4、优化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培养并留住农村优秀教师 (9) 参考文献 (10)

新时期农村义务教育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学生姓名:赵飞宇 指导老师:崔贵川摘要:当前农村义务教育在党的领导下,已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在部分农村学校,在一费制实行后,在教育方面存在着政府投入有限,公用经费严重不足;中小学校布局在撤点并校后仍存在布点不足或不合理;在教育管理方面,有的学校应试色彩浓厚,教师队伍方面也存在专业素质欠佳的状况。这些问题源于农村义务教育受师资质量,教学设施、经费,教育观念,农村经济收入等因素的影响而难以全面实施,严重影响农村义务教育的发展。因此,笔者建议,对于农村义务教育政府应科学合理地建立经费投入新机制,强化教育内部管理,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破除升学率魔棒,优化农村教师队伍,设法培养并留住农村中小学的优秀教师;让优秀教师愿意留在农村中小学,并为农村义务教育做出应有的贡献。 关键词:农村义务教育、问题与对策、师资队伍、财政资助

当前农村小学义务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困难

当前农村小学义务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困难 Revised final draft November 26, 2020

当前农村中小学义务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困难及我校开展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情况汇报 铜梁县白羊镇浙商爱心小学高荣梁古伟[内容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目前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然而在西部农村地区,农村中小学义务教育的整体性薄弱状况从根本上还未得到扭转,在办学方向、教育经费、评价机制和留守儿童教育管理等方面还存在比较突出的问题。我们必须正视这些问题,寻求破解策略,以确保农村小学义务教育持续健康发展。 [关键词]农村中小学义务教育留守儿童管理与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克服人口众多、生产力发展水平较低的不利条件,发展壮大了中小学教育,取得了一系列令世人瞩目的成就。但是,我国西部地区农村中小学教育依然面临着很多问题,严重的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这就需要我们去进一步的认识西部地区农村中小学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改善西部地区农村中小教育现状。 一、农村中小学义务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困难 (一)校长办学理念难于融入办学实际 学校教育解决的是学校培养什么人的根本问题,在此下,每位校长都有自己的办学理念,办学理念是校长对办学实践的理性思考和理想追求,是校长办学信念的集中体现,是需要一位校长花很多年甚至要靠一所学校几代校长来共同实现。 然而受当前社会浮躁的心态和急功近利的思想,以及落后的人才观、质量观的影响,使我们的学校校长根本就不能静下心来思考真如何培养人、思考学校教育应培养什么样的人,更没有精力思考学校较为长远的发展规划。这也是现在中小学校长不能成长为“教育家”,而只能成为“教书匠”的原因。于是学生的思想素质和身体素质差,个性特长受压抑,缺乏社会实践能力和开拓创新精神,更无学农爱农做农的思想意识。

电子竞技行业KSFs分析 电子竞技现状分析

电子竞技行业KSFs分析:电子 竞技现状分析 电子竞技行业KSFs分析20世纪以来随着科技和经济的发展,电脑已经成为现代生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伴随着电脑和信息技术的普及,电子游戏受到了人们的追捧和喜爱。电子竞技是以信息技术和体育竞技为基础,人们将体育运动由游戏场地转变到电脑平台上,体育竞技和体育运动由现实世界向着虚拟世界发展。电子竞技运动提高思维、反应、手眼协调能力和意志力,参与者或电子竞技运动员从中获得团队合作意识和集体荣誉感。在中国电子竞技运动的现实与未来的论坛上,中国奥委会副主席何慧娴女士说:电子竞技是从网络游戏中脱颖而出的阳光游戏,它是按体育精神、体育规则在网络的虚拟世界里进行的一项体育运动,通过比赛来推崇体育精神、实现自我超越,是有利于开发人体手脑协调并用的健康智力运动。2003年国家体育总局将电子竞技运动设立为我国第99个体育运动项目。这说明在国家和各级地方政府的政策支持下,我国电子竞技运动正在进行一个高速发展的正式阶段。

韩国是世界上电子竞技发展最好的国家之一,尤其是在进入新世纪后,电子竞技更是得到了迅猛发展。在电竞赛事方面,由韩国举办的世界电子竞技大赛WCG(World Cyber Games)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其奖金丰厚,参赛的国家和地区多达近百个,WCG 还被人们赞誉为电子竞技赛事中的“奥运会”。在经济方面,电子竞技给韩国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利润,这些利润已超越汽车产业,它在自身迅速发展的同时还带动了网络设备、数据网络基础设施、IT设备等多个领域的发展。现在全球电子竞技产业的发展迎来了从1998年开始的第二轮产业浪潮,世界电子竞技产业的中心由韩国转移到了中国。2018年雅加达亚运会电子竞技表演赛中,中国队在LOL和AOV项目中夺得冠军拿到金牌,18年和19年的LOL全球总决赛中LPL赛区击败LCK赛区夺得两连冠,2020年即将进入杭州亚运会,意味着中国电子竞技进入良性发展阶段。 电子竞技产业链的中心是电子竞技职业赛事,围绕着赛事整个产业链包括:赛事上游的游戏研发、发行厂商; 赛事中游的赛事主办方、承办方,电子竞技俱乐部;赛事下游的媒体和直播平台;

关于农村义务教育的论文

新时期农村义务教育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学号:1014001209121 年级: 专业:10春行政管理专业本科 作者:赵飞宇 学校:山西省电大 指导教师:崔贵川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一、当前农村义务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2) 1、教育经费投入不足,学校布点不足或不合理 (2) 2、学校应试教育色彩浓厚,师生不堪重负 (3) 3、师资队伍专业素质欠佳 (3) 二、对当前农村基础教育步入困境的原因分析 (5) 1、经济落后是农村义务教育问题出现的根本原因 (5) 2、教育经费体制的改革,造成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的不足 (5) 3、农村教师的社会地位低下、经济待遇差 (6) 4、教育内容不适用,导致新的“读书无用论” (6) 三、新时期发展农村义务教育的建议和对策 (7) 1、科学合理,建立经费投入新机制 (7) 2、强化教育内部管理,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7) 3、破除升学率的魔棒,切实为师生松绑减负 (9) 4、优化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培养并留住农村优秀教师 (9) 参考文献 (10)

新时期农村义务教育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学生姓名:赵飞宇 指导老师:崔贵川摘要:中国农村教育在初步实现普及教育目标后 ,面临着新的体制、政策和农村经济环境 :财政体制改革改变了中央与地方政府的财政收支结构 ,农村税费改革以及农村经济和农民收入增长减缓 ,影响了农村教育经费的投入 ,农村教育发展困难加重。农村教育发展是解决我国农民、农业、农村问题的根本出路 ,要从国家战略的高度采取对策措施 :制定义务教育投入法规 ,规范中央、省、市 (地 )、县的经费分担责任 ;在目前税费改革中 ,加大中央和省级政府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 ;采取特殊政策措施 ,解决贫困地区教育的燃眉之急 ;加强城乡教育的交流和统筹 ,逐步缩小城乡教育差距 ;推进农村教育综合改革 ,实现农村教育与农村经济社会的 关键词:农村义务教育、问题与对策、师资队伍、财政资助

关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调研报告

关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调研报告 教育均衡问题不仅是社会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也是当前党和政府的实事工程、民心工程、德政工程。近年来,我市积极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并于2010获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先进县荣誉称号,但由于种种因素,我市义务教育离高位均衡发展还存在一些距离。为此,市教体局专门组织人员于2月中下旬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进行了深入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市义务教育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市深化教育改革,改善办学条件,规范办学行为,提升教师素质,巩固“两基”成果,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取得了一些阶段性成果。 (一)办学条件不断改善。我市紧紧抓住国家对农村教育加大投入的机遇,大力实施规范化学校建设、初中校舍安全工程、“班班通”工程、薄弱学校改造工程等,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不断提升。截至目前,全市已建成12所合格学校,在合格学校共11所正在建设中。全市中小学校舍建筑面积达40万平方米,生均占有校舍8.04平方米;小学体育运动场(馆)面积达标率为61%,体育器械配备达标率72%,音乐器械配备达标率65%,美术器械配备达标率64%,数学自然实验仪器达标率90%;初中体育运动场(馆)面积达标率为81%,体育器械配备达标率84%,音乐器械配备达标率88%,美术器械配备达标率72%,理科实验仪器达标率87%;小学和初中微机拥有量达2268台,图书藏量达202万册。 (二)队伍素质稳步提高。我市出台并实施了教师、校长管理暂行办法,加上“师德师风教育活动”、“农村教师素质提高工程”、“教师心灵建设活动”、“创先争优活动”的深入推进,教师队伍建设机制不断革新,队伍素质不断提高。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大为提高,全市小学、初中教师学历达标率分别为99.7%、97.3%。省、市、县、乡、校五级骨干教师梯队基本形成,省级骨干教师5人、市级27人、县级365人。完成继续教育新一轮培训,培训率100%,校长持证上岗率为100%。 (三)教育质量逐年提升。坚持德育为首,未成年思想道德建设日益优化,全面启动新课程改革,教师的教育理论和教育观念得到更新,素质教育理念深入人心。相继开展了“提高教学质量年活动”和“责任效益年活动”,大力实施教育教学两项常规管理,进一步完善考试评价体系,教育教学质量大幅提升,学业水平监测成绩逐年提高。 (四)教育管理空前强化。办学体制实现了由“人民办”向“政府办”的根本转变,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进一步完善,经费保障水平进一步提升。2008年全市公用经费1122万元、维修费224万元、贫困寄宿生补助136万元,2009年公用经费1351万元、维修费224万元、贫困寄宿生补助136万元,2010年公用经费1417万元、维修费224万元、贫困寄宿生补助171万元,教育经费投入呈逐年增长的良好态势。坚持依法治教,学校管理不断加强,办学行为不断规范,教育行风建设长效机制逐步建立,学习实践活动深入开展,突出“办人民满意教育”主题,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 (五)教育事业全面发展。“两基”成果巩固提高,小学适龄人口入学率、巩固率分别为100%、99.8%,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巩固率分别为100%、98.8%。全市现有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校194所,其中普通初中34所,小学160所。全市小学和初中共有个教学班,名学生,教职工总数达人,其中专任教师人,大专以上学历的占89.4%。 二、我市义务教育发展不均衡的主要表现 从总体上看,我市义务教育发展仍然处于不均衡状态,主要表现为区域发展不均衡、城乡发展不均衡和学校之间发展不均衡。县城学校与乡镇学校、乡镇中心学校与面上小学之间的办学水平上存在着较大差距,无论在办学条件上,还是师资力量上,都有明显差距,这种差距成为“择校风”屡禁不止的主要原因。

农村义务教育现状的调研报告

关于农村义务教育现状的调查报告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出现办学难、招生难、发展难的“三难”局面。甚至少数农村学校面临“倒闭”的窘态。为此,本人用一个月的时间对国家级贫困县的一个城郊村进行调查,出现这类情况主要是学校资金紧缺、学生的家庭教育无法落实、教师结构失调、教师质量严重滑坡、教学设施落后、办学条件较差、农村生源不足几个方面的原因。亟待各级政府高度重视。 我所调查的长冲村位于县城近郊,处于城区建设开发地区,共2600多人口,是一个大村。长冲村总共只有一所小学。176个学生(不包括学前班)、10个老师,共7个年级,每个年级一个班,每个班30个左右的学生。两座简陋的楼房和一个黄泥操场就是孩子们的活动范围。长冲小学只是所有农村贫困学校的一个缩影。通过走访调查,我发现当地教育存在的问题很多,这些问题存在的同时,也决定了农村义务教育的发展。 一、存在的问题 1、农村学校资金紧缺 现今,国家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的政策,对于广大农民群众来说,无疑是一个天大的好消息,但是对于一个没有任

何资金收入的农村小学来说,这无疑是雪上加霜。因为农村的教育经费主要由县财政拨款,财政拨款一方面比较少,另一方面本应用于教育的经费却在政府部门的流转中大量流失。当学生上学不交任何费用,则断了农村学校“学杂费”这个唯一的资金收入,没有一点经济来源,学校各个机关就不可能正常运作,学校就有可能面临着关门的危险。 2、学生的家庭教育无法落实 在调查中了解到,长冲村当地村民的平均年收入在2000元左右,村民较贫困。所以在农闲季节,大部分学生家长往往选择外出打工,而把孩子留给自己的爷爷、奶奶照管,有的父母甚至在孩子一两岁时就将其放在家中,而外出打工。留守儿童的现象比较严重,长冲小学每三个学生中就有一个是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重要程度要比学校教育的重要程度高,而农村教育恰恰忽略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忽视了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长中的作用。很多家长为了能多挣钱,把自己的孩子留给文化比自己还差甚至几乎没有文化的长辈,这无疑是不可取的,甚至会导致恶性循环。更何况,农村人的文化整体水平较差,文化知识相对较弱。 3、教师结构失调,教师质量严重滑坡 我所调查的长冲小学,共有老师10个。由于老师少、负担重,普遍存在一个老师兼上六七门课程甚至一个老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措施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措施曹桥完小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基础教育新的奋斗目标, 事关教育公平, 社会广泛关注。虽然近年来义务教育有了长足发展,但由于基础薄弱,各地起点不尽相同,发展的差异性逐步凸现,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学校之间本来就存在的差距,有进一步拉大的趋势。 一、存在的问题 突出表现在学校布局、办学条件、经费投入、师资水平和教育质量等方面。 (一学校布局不均衡。“普九”期间,村村办学,基本解决了“人人有学上”的问题。随着人口出生下降,生源逐年减少,一些地方教学资源闲置,部分学校成班率低。 (二师资配备不均衡。一方面教师编制总额超编,另一方面农村边远学校和乡镇薄弱教师短缺。主要原因一是教师流动失衡。农村学校条件差, 教师下不去、留不住,只得向社会上招聘代课教师。教师工资财政直拨个人账户后,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对教师的调控手段弱化,年轻教师稍有成绩,村小的就流向镇中、镇小,镇中、镇小的优秀教师又流向县市城区, “掐尖”和自由流动现象严重。二是学科结构失衡。体、音、美、英等学科教师严重不足,在村小等薄弱学校尤其突出。三是年龄结构失衡。乡镇中小学教师年龄结构老化,不能适应现代教育教学要求。 1 (三办学条件不均衡。经过“普九”时的突击建设及后期国家专项资金的拨付,一部分城镇中小学校办学条件有了改善,但农村中心小学和村小条件十分落后,条件简陋,教室破旧,缺少教学辅助设施和运动场地。(四学生分布不均衡。随着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提高,农村孩子享

受高质量教育的需求日益强烈,由过去“有学上”到要上个“好学堂”。农村学生流向城镇学校,城区薄弱学校学生流向优质学校。一些资源优质的学校无序招生、盲目扩班,助长了“择校风”。有的学校学生过多,班额过大; 有的学校生源不足,开班不齐。 (五教育投入不均衡。在教育投入“以县为主”的体制下,教师工资、教育工作经费及“普九”债务等给地方政府带来很大压力,农村税费改革后更是雪上加霜,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公共财政体系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保障机制难以建立,特别是对农村中小学的投入明显不足。 二、解决的措施 义务教育发展不均衡是经济社会发展不均衡在教育领域的反映。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科学规划是前提、学校布局是基础、师资配备是核心、资金投入是关键、政府重视是根本。 (一推进新一轮布局调整,实现农村中小学校合理分布。 按照“小学就近适度、初中相对集中、优化资源配置”的原则,尽快修编规划,进行新一轮学校布局调整,使之与城镇发展、人口结构和新农村建设相适应。县市城区学校重点完善布局规划;各区镇处场重点建设好每镇一所初中、一所镇小和服务万人左右的农村中心小学,形成以镇中、镇小为 2 主体,中心小学为基础,极少数村级低年级教学点为补充的学校布局;确定永久性保留学校和过渡性学校,建设一批寄宿制学校,整合撤并一批生源不足、办学条件差、教育质量低的薄弱学校。要一次规划、分步实施,逐年推进。 (二改善中小学办学条件,分步缩小城乡差距。

农村义务教育的现状与原因分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sj.com/doc/577973186.html, 农村义务教育的现状与原因分析 作者:宁伟 来源:《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2016年第05期 【摘要】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故农村义务教育在科教兴国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文章 分析了农村义务教育的现状及原因。研究表明:我国农村义务教育中存在不少新问题,这主要是受到缺乏对义务教育战略地位的认识等造成的。本文就农村义务教育的现状与原因进行了分析,旨在提高我国农村义务教育的质量和效率。 【关键词】农村;义务教育;现状;原因分析 中图分类号:G6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6)15-0103-02 我国的城乡二元结构客观地决定了农村教育水平远远低于城市教育,虽然自农村教育实现义务教育之后,其教育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提高,但是受各种外在因素的影响,其教育现状仍旧不容乐观。从农村的角度来说,义务教育是现代农业进一步发展的重要保证;从国家的角度来说,农村义务教育是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环节。正确地认识农村义务教育现状,对促进我国义务教育健康稳定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农村义务教育的现状 1. 社会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城镇化进程也在不断加速,大量农村人口进入城市,造成农村的生源数量在不断下降,加上一些条件稍好一点的家长都将自己的孩子送到了县市上学,这就产生了一系列的新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首先,由于生源不断减少,导致农村学校往往难以招到足够数量的学生,教学难以开展,这种情况下不得不对学校进行整合,缩减学校的数量和规模。因此可以说,当前农村教育的规模不仅没有随着农村经济发展得到进一步发展,反而在逐渐地缩小。 其次,随着经济的发展,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留守儿童,这些儿童的义务教育处于尴尬的境地。他们在成长的过程中缺乏父母的关注和呵护,容易产生不健康的心理,并对学习产生错误认知。在调查中,笔者发现有相当多儿童的未来追求不是接受教育,而是达到一定年龄就外出打工,这种情况下义务教育现状可想而知。 2. 农村学校的教育环境急需改善 首先,在部分地区仍然存在学校危房的现象,缺乏危房改造的资金。在农村义务教育改革前,我国大部分农村实行的是以村级管理为主,县级管理为辅的办学体制,但在改革后农村义

近十年我国农村义务教育的现状

近十年我国农村义务教育的现状 2014年06月06日 10:17:12 来源:中国科学报作者:杨东平 字号:【大中小】 小学辍学率从2008年的千分之5.99上升到2011年的千分之8.22,这意味着每年约有80~90万农村小学生辍学。在很大程度上,撤点并校是将改革的成本转嫁给了偏远村落的农民。 大规模的“撤点并校” 1986年,我国颁布了《义务教育法》,2000年我国基本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即85%的人口、地区实现义务教育,2006-2007年我国开始实行城乡免费的义务教育,新的目标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由国家提供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2000年前后,围绕“三片地区”普及九年义务教育,逐渐形成集中资源办学,大量举办寄宿制学校的思路。 2001年6月,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大规模、有计划、有步骤的中小学布局调整在全国范围内展开,俗称为“撤点并校”政策。这项政策产生的原因包括农村学龄人口减少,农村税费改革效应,以及不断演进的农村城镇化趋势。其目的在于整合教育资源,提高办学效益,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提高教育质量,实现教育公平。 十多年来,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和学生数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2000年,全国普通小学数量为55.36万所,小学在校生13013.25万人;2011年,全国小学数量为24.12万所,小学在校生9926.37万人。11年间小学数量减少了31.24万所,减幅为56.43%;小学在校生数量减少了3086.88万人,减幅为23.72%。 2000年,全国普通初中数量为6.39万所,初中在校生6256.29万人;2011年,全国普通初中数量为5.41万所,初中在校生5066.80万人。 11年间,普通初中数量减少了0.98万所,减幅为15.43%;初中在校生减少了1189.49万人,减幅为19.01%。 2011年,全国小学生数减少14.34万人,减幅为0.14%;但学校数减少1.62万所,减幅为5.96%,撤并系数达到41.57。这显示出在农村小学生数的减幅基本停滞后,学校撤并仍然以巨大的惯性在快速推进,严重背离了农村学校撤并的初衷。 十年间,全国教学点数量从2000年的17.8万个锐减到2010年的6.7万个,减幅达到62.4%。其中吉林、内蒙古、黑龙江、青海、山西的教学点减幅达到85%以上。 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政策是由分散办学向集中办学的转变:一是撤并村小、教学点等小规模学校,合并为规模较大的中心学校;二是中小学布局由农村向县城、城市集中,出现了学校层面的流动和集中,即所谓的“学校进城”的趋势。 逐渐显现的负面效果

云南省农村义务教育现状研究-毕业论文

云南省农村义务教育现状研究 摘要 本文研究以云南省农村义务教育发展现状为对象,结合相关理论知识,从云南省农村义务的供求关系现状出发,对云南省农村义务教育发展的困境进行分析。从云南省农村义务教育发展中政府职能缺位、资源配置失衡及社会监督不足等导致农村义务教育供给能力不足限制云南省农村义务教育发展的角度分析当前云南省农村义务教育落后的原因。进而针对限制云南省农村义务教育发展的因素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以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云南省农村义务教育的更好发展。 关键词:云南省;农村义务教育;供给;需求

目录 引言 (1) 一、农村义务教育的概念和意义 (1) (一)义务教育的概念 (1) (二)义务教育的原则 (2) (三)农村义务教育公平发展的意义 (2) 二、云南省农村义务教育发展的现状 (3) (一)供应方面 (3) (二)需求方面 (3) (三)云南省农村义务教育发展的主要问题................... 错误!未定义书签。 1、教育环境存在差距.................................................. 错误!未定义书签。 2、受教育机会存在差异.............................................. 错误!未定义书签。 3、教育结构存在一定缺陷..........................................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云南省农村义务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成因分析 (5) (一)政策差异显著,政府功能缺位 (6) (二)资金及师资等关键因素配置存在缺陷 (7) (三)缺乏社会监督,公正配置的问题实现存在困难 (7) 四、促进云南省农村义务教育发展的对策建议 (8) (一)更多的支持落后地区教育发展,并健全相关法制 (8) (二)适当引入民间力量发展教育事业 (9) (三)加强社会监督确保教育资源配置合理 (9) 总结 (10) 参考文献 (1)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