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教师资格证考试重要考点---主观题整理50题(精选)

教师资格证考试重要考点---主观题整理50题(精选)

教师资格证考试重要考点---主观题整理50题(精选)
教师资格证考试重要考点---主观题整理50题(精选)

2017下教师资格证考试---主观题整理50题

1.新课改下的教育观、教师观、学生观、学习观、评价观(材料分析题)

教育观——素质教育观

(1)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

(2)面向全体学生

(3)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4)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5)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

(6)贯穿教育的全过程并渗透教育各个方面

教师观

(1)教师是学生发展的促进者、指导者

教师不再是传统意义上“传道授业解惑”的知识传授者和学生的管理者,教育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

(2)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

教师由权威者变成合作者,从知识的传递者变成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从课堂的统治者变成学生学习过程的组织者。

(3)教师是课程的设计者、实施者

教师既是课程的设计者,又是课程的实施者,将在地方课程设置,尤其是在校本课程设置中发挥重要作用。

(4)教师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探究者

教师即研究者”是时代对教师的要求,同时也是教师自身成长的需要。

学生观——以人为本的学生观

(1)学生是发展的主体。学生既是受教育的对象,又是学习的主体。

(2)学生是发展的人。身心发展具有规律性,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

(3)学生是独特的人。学生的差异和个性发展。

(4)学生是完整的人。学生是具有丰富个性的完整的人。

(5)学生是具有社会意义的人。学生成长过程是一个社会化的过程,学生既属于学校也属于社会。

学习观

新课改下的学习观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1)探究性学习

教师采用各种方式对学生提出问题,师生或生生共同探讨,得出结论。一般在知识性技能性训练任务较多的课上用的频繁。

(2)合作性学习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在合作团体中是不是每个成员都有明确的责任分工?这是关键。(3)自主性学习

自主性学习中学习不是老师规定的任务,也不需要老师的监视,而是学生自己参与制定学习目标和学习进度,对自己进行激励和监控,在学习中有情感的投入,学习高效。自主学习的前提是学生必须对学习内容有浓厚的兴趣,感到好奇,感到充满挑战性。

评价观

(1)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课堂教学的开放性决定了只有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才可能多学习过程进行全方位的评价。评价的主体应该包括:学校内部的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学校外部的考试机构、教育团体等。

(2)评价目标内容的全面性

(三维目标)根据课标的要求,对学生的知识技能、科学探究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三个纬度进行全方位的评价。

(3)评价方式的多样化

比如,学习档案袋评价,活动表现评价,纸笔测验。

2.简述全面发展的内容

(1)全面发展的内容

包括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即“五育”。

①德育即思想品德教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地对

受教育者施加系统的影响,把一定社会的思想观点、政治准则、道德规范等

转化为个体思想品质的教育。

②智育是引导学生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训练和形成基本技能技巧、形成

科学的世界观、发展智力的教育。

③体育是指引导学生掌握健身、卫生等方面的知识、训练和形成健身技能和运

动能力、发展学生机体素质和体力,增强学生体质的教育。

④美育又称审美教育、美感教育等,是通过现实生活和艺术中的美来培养学生

正确的审美观,发展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培养学生高尚情操和文明素养的教育。

⑤劳动技术教育是引导学生掌握现代生产劳动的基础知识,训练和形成基本生

产技能,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观点,养成学生良好的劳动习惯的教育,包括劳动教育和技术教育两方面。

(2)诸育的关系

①“五育”既各有其相对独立性,又具有内在联系,它们共同构成我国的全面

发展教育;

②各育都针对人的身心素质发展的某一方面,都有自己独特的任务、作用和特

殊的教育方法、手段,不能相互取代;

③各育又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促进,共同构成一个整体,每一育都是全

面发展教育中必不可少的构成部分。

3.简述《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中“能力为重”、“师德为先”基本理念。

(1)能力为重

①把学科知识、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相结合,突出教书育人实践能力;

②研究小学生,遵循小学生成长规律,提升教育教学专业化水平;

③坚持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不断提高专业能力。

(2)师德为先

①热爱小学教育事业,具有职业理想,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履行教师

职业道德规范;

②关爱小学生,尊重小学生人格,富有爱心、责任心、耐心和细心;

③为人师表,教书育人,自尊自律,做小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4. 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

(1)师范教育。即通常所说的教师职前教育,是教师个体专业发展的起点和基础。

(2)新教师的入职辅导。由有经验的教师进行现场指导,短期的系统培训。目的是使之尽快转变角色、适应环境。

(3)在职培训。在职培训有很多方式,如校本培训、校本教研、建立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等。

(4)自我教育。即专业化的自我建构。这是教师个体专业化发展的最直接、最普通的途径。

5.教师专业的发展内容/素养(材料分析)

(1)崇高的职业道德,包括热爱教育、无私奉献;热爱学生、诲人不倦;团结协作、互勉共进;严于律己、为人师表。

(2)先进的教育理念,包括正确教育观、学生观和教师观。

(3)知识素养,包括精深的专业知识、广播的文化科学知识和丰富的教育理论知识。

(4)能力素养,包括教育能力、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等专业能力,还包括阅读、写作等基本能力。

(5)身心素养,包括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健康的心理素质。

6.小学教学的基本任务

①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②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

③发展学生的体力,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

④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基础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7.20世纪以后教育的新特点

①教育的终身化;

②教育的全民化;

③教育的民主化;

④教育的多元化;

⑤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8.教育制度/教育目的/课程开发的主要影响因素

①社会背景。一定历史时期社会发展的要求及提供的可能,包括政治、经济、

文化、人口背景等方面;

②知识经验。包括一定时代人类文化及知识发展水平;

③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包括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能力基础、兴趣及

其可接受性。

④以往的相关经验。

⑤制定者的教育理想和价值观。

9.教育与生产力发展的关系

(1)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①生产力制约着教育事业发展的速度和规模。

②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人才培养的规格和教育结构

③生产力的发展促进着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的发展和改革(2)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的作用

①教育可以再生产劳动力。教育能够把可能的劳动者转化为现实的劳动者

②教育可以再生产科学知识。

③教育可以促进产生技术更新。

10.教育与政治经济发展的关系

(1)政治制度对教育的制约

①制约教育的领导权

②制约受教育权

③其性质制约教育的性质

(2)教育对政治制度的影响作用

①教育能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人才

②教育可以促进民主

③教育是一种舆论力量

11.教育研究的基本步骤

①发现问题

②查阅资料,确定课题

③提出假设

④制定研究方案

⑤收集和分析资料

⑥做出结论

⑦撰写研究报告

12.学术论文的主要内容

①标题。

②引言。

③正文。

④结论。

⑤附录。

⑥参考文献。

13.简述小学生注意发展的规律。

①注意内容主要以具体直观的事物为主,对抽象事物的注意不断发展。

②从无意注意占优势,逐渐发展到有意注意占主导地位。

③注意的范围较小,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有所发展和扩大。

④注意的集中性和稳定性差,随年级的升高不断发展。

⑤注意的分配和转移能力差,但在教育的要求下,儿童注意分配和转移能力逐

步在发展。

14.良好记忆的品质特点

①敏感性

②持久性

③准确性

④准备性

15.如何运用记忆规律,促进知识保持

(1)运用识记规律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①让学生明确识记的目的和任务

②使学生理解所识记的内容并系统化/组块化(所谓组块,是指在信息编码过程中,

利用储存在长时记忆系统中的知识经验对进人到短时记忆系统中的信息加以组织,

使之成为人所熟悉的有意义的较大单位的过程。)

③充分利用无意识记的规律组织教学

④充分利用生动、具体的形象和表象进行教学

(2)根据遗忘规律有效地组织复习

①合理安排复习时间(及时复习、合理分配时间)

②做到分散与集中相结合

③反复阅读与试图回忆相结合,达到过度学习程度

④复习方法多样化

⑤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复习

(3)提高学生的回忆效率

①教会学生善于运用回忆的技能、技巧

②培养学生的意志力,排除回忆过程中的干扰

(4)记忆的心理卫生

①保持愉快而稳定的情绪

②适当的睡眠和健康的身体

③适当的营养和良好的环境

16.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①激发学习动机

创造性思维活动需要学生要主动、积极地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②鼓励学生的创造性行为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传授知识不应是灌输式的,而要多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不要用固定的答案或标准去评价他们,要鼓励他们超常的思维、创新的答案。

③培养发散思维和集中思维的能力

创造性思维是发散思维与集中思维相结合的产物。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培养集中思维则主要是培养学生抽象、概括、判断和推理的能力。

④教给学生发明创造的思维方法

掌握创造的思维方法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如奥斯本的“头脑风暴法”、格兹尔的“问题分类发”以及克劳福德的“特征列举法”等。

⑤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创造性活动

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一些创造性活动,鼓励他们进行创造分明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

17. 问题解决的一般过程

①提出问题

②明确问题

③提出假设

④检验假设

18.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

①已有的知识经验。已有经验的质与量都影响着问题解决。与问题解决有关的

经验越多,解决该问题的可能性也就越大。

②定势与功能固着。定势影响问题解决。功能固着也可以看作是一种定势。

③原型启发与联想。原型启发是指从其他事物中看出了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④情感与动机状态。一般说来,积极的情绪有利于问题的解决而消极的情绪会

干扰问题的解决,这是从情绪的性质方面讲的。

⑤个性因素。个性因素对解决问题也有重要影响。实验表明:一个人是否善于

解决问题,与他的灵活性、首创性和自信心等个性心理品质相联系。

19.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

①帮助学生建立积极的心理准备状态。

②利用学科的内在特点。

③创设问题情境。

④及时反馈学习结果。

20.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①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动机

②制造适度困难激发学习动机

③利用反馈信息激发学习动机

④指导结果归因激发学习动机

⑤运用竞赛与评比激发学习动机

21.意志品质

(1)意志的自觉性

意志的自觉性是指一个人的行动有明确的目的,尤其是能充分地意识到行动效果的社会意义,使自己的行动服从社会、集体利益的一种品质。

与自觉性相反的特征是意志的动摇性(也叫受暗示性)和独断性。

(2)意志的果断性

意志的果断性是指能根据不断变化的情况,不失时机地、快速有效地采取决断,并坚决执行的心理品质。它是以勇敢和深思熟虑为前提条件的。

优柔寡断和草率决定(即冒失)是缺乏果断性的表现。

(3)意志的自制性

意志的自制性就是在意志行动中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约束自己言行的一种心理品质。也就是能根据正确的原则指挥自己、控制自己。

对困难表现出畏惧、惊慌失措,不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与冲动是缺乏意志自制性的表现。

(4)意志的坚持性

坚持性是指在行动中,百折不挠地克服困难,为实现预定的目的坚持到底的心理品质。

22.简述四种不同气质类型的特征,并针对不同气质类型如何指导

作为一名老师,应当了解不同学生的气质特征和气质类型,做到因势利导,提高教育效果,还要促使学生扬长避短,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和气质特征。(1)多血质的学生,行动有很高的反应性,他们容易适应新环境,结交新朋友,具有高度可塑性。给人以活泼热情,充满朝气,善于合作的印象。但注意力容易转移,兴趣容易变换,很难适应要求耐心细致的平凡而持久的工作。

教育指导:对于此类学生应该要求他们在学习中认真细致,刻苦努力,在激起他们多种兴趣的同时,要培养中心兴趣;在具体活动中,要求他们增强组织纪律性,培养其朝气蓬勃,满腔热情,善于思维等个性品质。对于他们的缺点错误,批评时要有一定的刺激强度,但又要耐心细致,尤其要做好转化后的巩固工作,防止反复。

(2)胆汁质的学生,为人热情,豪放,爽朗,勇敢,进取,主动,但他们性格中也有粗暴、任性、高傲,不能很好的控制自己的情绪的弱点。

教育指导:对于此类学生应该要求他们要善于控制自己,能沉着地、深思熟虑地回答问题,发表意见,活动中保持镇静而从容不迫。要注意培养他们扎实的工作作风,达观自制的待人态度。对他们的教育不可急躁粗暴,而应慢言细语,实实在在、干脆利落地讲清道理,努力抑制他们的激动状态。

(3)粘液质的学生,一般班里默默无闻,容易被人忽视。但他们大多个性沉稳,安静勤勉,且不防碍别人。

教育指导:对于这类学生老师应着重培养他们高度的积极性,灵活性等品质,防止墨守成规,因循守旧,执拗等不良品质,杜绝不必要的冷漠和萎靡不振。(4)抑郁质的学生,平时给人以呆板而羞涩的印象,这类学生最易出现伤感、沮丧、忧郁、孤僻等行为现象。但在友爱的集体和教师的关怀下,又能充分表现出细致、委婉、坚定、富于同情心等优良品质。

教育指导:对这类学生,老师应(同时也应该要求班干部)给予更多的关怀和具体的帮助。要着重发展他们的机智、认真细致、有自尊心和自信心的优良个性品质,防止怯懦、多疑、孤僻等消极心理的产生。要引导他们多参加集体活动,在评价过程中给予称赞、嘉许、奖励等,批评时“点到为止”。创造条件,安排他们从事有一定困难,需要与他人交往和配合的工作,以鼓励、锻炼他们的勇气。

23.人格/能力的影响因素

①遗传。物质基础,提供了发展的可能性。

②环境。(社会环境-社会价值观、舆论导向等,家庭环境-三种教养方式的差

异,学校环境-主导作用),提供了发展的现实性。

③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内在动力,决定作用。

24.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策略

④要发挥课堂主渠道的作用。

⑤要正面强化积极因素。

⑥要在学习活动中培养学习习惯。

⑦要取得学生家长的配合。

⑧要及时给予学生反馈信息。

25.简述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及其启示。

(1)稳定性和可变性

稳定性:指在一定社会和教育条件下,青少年身心发展阶段的顺序、年龄特征和变化速度等大体上是相同的,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可变性:身心发展的稳定性只是相对的,但在不同的社会条件或教育条件下,同一年龄阶段的青少年,其身心发展的水平可能不一样。

教育启示:教师要看到学生身心发展的稳定性,把它作为施教的出发点和依据;同时又要看到可变性,尽量创造良好的社会和教育条件,充分挖掘潜力,使之更快更好地发展。

(2)顺序性

身心发展是有顺序的:人从出生到成人,其身心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量变到质变的连续过程,具有一定的顺序。如身体的发展是按“从头部到下肢”,“从中心部位到全身的边缘方向”发展的,人的思维是从形象到抽象思维,记忆的是从机械记忆到意义记忆的发展的,这些顺序是不可违背的。

教育启示:学生身心发展的顺序性,决定了教育工作的顺序性,教师必须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低级到高级的顺序进行。要“循序渐进”不要“拔苗助长”。(3)阶段性

人的一生,都要经历乳儿期、婴儿期、幼儿期、儿童期、少年期、青年期和成年期等几个阶段。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的不同特征。

教育启示:教育要根据不同的年龄阶段学生的特点,提出不同要求,采用不同的内容和方法,切忌搞“一刀切”。还要求作好各个教育阶段的衔接工作。

(4)不平衡性

表现两个方面:一是同一方面的发展在不同时期发展速度不相同。例如,身高体重出生后一年发展最快,以后缓慢,到青春期又高速发展。二是不同方面发展的不平衡性,有的方面在较早阶段就能达到较高水平,有些方面则要成熟得晚些,例如感觉、知觉在少年期之前已发展到相当水平,而逻辑思维则要到青年期才有相当程度的发展。

教育启示:教师抓住青少年学生身心发展各个方面的成熟期和关键期,不失时机地进行教育,取得最佳效果。

(5)互补性

一方面是生理与生理的互补,盲人的其它器官会特别灵敏;另一方面,心理还可以弥补生理机能的缺失,俗称身残志坚。

教育启示:教育者从整体出发,系统完整地进行教育,做到综合育人,结合学生实际,扬长避短,注重发现学生的自身优势,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还要注重培养学生自信和努力的品质。

(6)个体差异性

同一年龄阶段的青少年,由于遗传素质不同,环境影响和教育不同,他们的身心发展的速度和水平可能因人而异,表现出个别差异性。“有的人聪明早慧,有的人大器晚成”。

教育启示:因材施教,长善救失。

26.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有哪些表现?

教育是环境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一种特定的环境。它对青少年身心发展起主导作用。主要表现在:

①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培养人的活动;

它按照一定社会的要求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利用集中时间,对学生进行教育和训练,使之获得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发展智力体力,形成思想品质,较之自发的、偶然的、零碎的环境影响,其作用更为巨大、深刻、系统。

②学校教育是通过受过专门训练的教师来进行的;

这些教师经过专门的培训,掌握教育内容,懂得运用教育方法,根据教育规律,有意识地发挥学生遗传素质中的长处,弥补其短处。

③学校教育能有效地控制和协调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

教师对各种环境加以调节控制,吸取有利因素,克服消极因素,更好更有效地促进青少年学生的身心发展。

27.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皮亚杰认为,在环境教育的影响下,人的动作图式经过不断的同化、顺应、平衡的过程,就形成了本质不同的心理结构,这也就形成了心理发展的不同阶段。第一阶段:感知运动阶段(0-2岁)

此阶段儿童的认知发展主要是感觉和动作的分化。

出生时婴儿只有先天的遗传性条件反射。随着动作的不断泛化与分化,逐渐发展出应付外部环境刺激的能力。到这一阶段后期,感觉与动作明显区分,手段与目的逐渐分化,思维开始萌芽。

9-12个月时,才形成了客体永恒性的概念,也就是说即使物体不在眼前,儿童也能知道物体仍然存在。

第二阶段:前运算阶段(2—7岁)(泛灵论、自我中心主义、不能理顺整体和部分的关系、思维的不可逆性、缺乏守恒)

知觉的集中性,即当儿童的注意力集中于问题的某一个方面时,就不能同时把注意力转移到另一方面。

不可逆性,突出表现为缺乏概念守恒结构,此阶段儿童在做出判断时只能考虑一个标准或维度,尚不能同时考虑两个维度。

自我中心性,即儿童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观点和自己的动作上,不具备观点采择能力——从他人的角度来看待事物的能力

第三阶段:具体运算阶段(7-12岁)(守恒性、脱自我中心性、可逆性)此阶段的儿童开始具有逻辑思维和运算能力,先后获得了守恒概念,但运算形式和内容仍要以具体事物为支撑。

7-8岁达到物质守恒;9-10重量守恒;11-12岁体积守恒。

第四阶段:形式运算阶段(12岁以后)

此阶段儿童思维的主要特点为:思维形式与思维内容开始区分;能运用假设-演绎进行各种逻辑推理;能合理运用归纳,有特定的形式运算结构形式。28.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个体的知识是由人建构起来的,对事物的理解不是简单由事物本身决定的,人在以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来建构自己对现实世界的解释和理解。

(1)知识观——强调知识的动态性

①知识是一种解释、一种假设,不是最终答案。

②在具体问题中,知识需要针对具体情境进行再创造。

③知识不可能以实体的形式存在于具体个体之外。

(2)学生观

学生经验世界的丰富性和差异性是一种宝贵的财富。

(3)教学观

①教学需要在学生已有的经验世界中找到新知识的生长点。

②教学不是知识的传递,而是知识的处理与转换。

③教学要培养学生学会生成新能力和技巧。

(4)学习观

①强调学习的主动建构性

②强调学习的社会互动性

③强调学习的情境性

29.简述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

①德育过程是一个促使儿童知、情、意、行互动发展的过程

②德育过程是促使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变化的过程

③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对学生施加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

④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曲折不断前进的过程

30.德育中疏导原则、因材施教原则、积极因素原则基本要求(材料分析)

(1)疏导原则/循循善诱原则

疏导原则指进行德育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入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

基本要求:

1)讲明道理,疏导思想。

2)因势利导,循循善诱。

3)以表扬激励为主,坚持正面教育。

(2)因材施教原则

因材施教原则指进行德育要从学生的思想认识和品德发展的实际出发,根据他们的年龄特征和个性差异进行不同的教育,使每个学生品德都能得到最好的发展。基本要求:

1)深入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内心世界。

2)根据学生个人特点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努力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3)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有计划地进行教育。

(3)积极因素原则

积极因素原则指要善于依靠、发扬学生自身的积极因素,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克服消极因素。

基本要求:

1)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分析、客观地评价学生的优点和不足;

2)要有意识地创造条件,将学生思想中的消极因素转化为积极因素;

3)要提高学生自我认识、自我评价的能力,引导学生克服缺点,发扬优点。

31.德育中说服教育法的含义和基本要求(材料分析、教学设计)

说服教育法是指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学生提高认识,形成正确观点的方法。基本要求:

①明确目的性。

②富有知识性和趣味性。

③注意时机。

④以诚待人。

32.简述美育的任务

①培养学生感受美的能力

②培养学生欣赏美的能力

③培养学生创造美的能力

33.一个成熟班集体的基本特征

①有共同的奋斗目标(方向和动力、形成基础)

②有健全的组织机构和坚强的领导核心

③有严格的组织纪律和健全的规章制度

④有健康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⑤有适合学生个性发展的良好氛围

34.班级管理模式(材料分析)

①常规管理,制定和执行班级规章制度(核心)管理经常性活动。

②平行管理,既通过对集体的管理间接影响个人,又通过对个人的直接管理影

响集体。

③民主管理,班级成员服从班集体的决定并承担责任的前提下,参与班级管理。

④目标管理,班主任与学生共同确定班级总目标,转化为小组目标和个人目标,

形成目标体系。

35.班集体的管理内容

①建设班级组织

②管理班级日常事务(包括思想管理、纪律管理、学习常规管理等。)

③管理班级活动

④协调各种教育力量

⑤建立和维护良好班风

36.班主任如何组织和培养班集体(材料分析)

①提出共同的奋斗目标。

教育者要善于从班级实际出发,不断提出振奋学生精神、鼓舞学生前进的共同奋斗目标或前景,以便统一全班学生的意志和行动,推动班集体的形成、巩固和发展。

②选择和培养班干部。

只有把全班学生组织起来,才能有效地形成集体。而要把全班学生组织起来,就要善于发现和培养积极分子,挑选和培养班干部,建立班集体的领导核心。③培养正确的集体舆论和优良的班风。

集体舆论是在集体中占优势的为大多数人所赞同的言论和意见。正确的集体舆论是一种巨大的社会控制力量和教育力量,是集体的"凝聚剂",是衡量集体形成和巩固的一个重要尺度,对每个成员都有熏陶、感染和制约作用。班风即一个班级的风气或作风,它是班集体大多数成员的思想观念、意志情感、言论行动和精神状态的一种共同倾向或表现。一个班的集体舆论持久地发生作用就形成一种风气,这种风气被巩固和保持下来就是传统,即成为自觉遵守的行为规范或习惯。

④建立严格的班集体纪律。

班集体的纪律是班集体对其成员提出的必须共同遵守的秩序、规则和制度,是班集体成员的行为标准或规范。班集体的纪律或规范既是班集体形成的一个尺度,又是维护和巩固班集体及教育学生个人的一种重要手段。班集体的纪律可使集体及其成员变得更美好。

⑤组织多样的教育活动。

有了集体活动,就会焕发精神,开阔眼界,增长知识,促进同学才能、特长的发挥和相互间的团结。班集体活动的内容和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比如品德教育活动,文艺体育活动,生产劳动,社会公益劳动等。这些活动都是培养学生集体、教育学生个人的有效途径。

37.小学班主任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材料分析)

选聘班主任应当在教师任职条件的基础上突出考查以下条件:

(1)作风正派,心理健康,为人师表;

(2)热爱学生,善于与学生、学生家长及其他任课教师沟通;(3)爱岗敬业,具有较强的教育引导和组织管理能力。

38.如何做好后进生的教育工作?(材料分析)

做好后进生教育工作,在班主任的个别教育工作中处于首要地位。

①关心爱护后进生,尊重他们的人格。

②培养和激发学习动机。

③要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进步

④要因材施教,挖掘和培养“闪光点”

39.班级突发事件处理的原则和方法(材料分析)

(1)原则

①教育性原则

②客观性原则:实事求是,客观公正

③有效性原则:合情合理,真正解决

④可接受原则:双方心悦诚服地接受处理意见

⑤冷处理原则:在弄清事情真相后,提出处理意见

(2)方法

①沉着冷静

②机智果断

③公平民主

④善于总结

40.基础课程改革的目标

①改变课程功能,倡导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

②改革课程结构,九年一贯整体设置义务教育课程

③改革课程内容,体现课程内容的现代化

④改变学习方式,倡导建构的学习

⑤改变评价方式,形成正确的评价观念

⑥改革课程管理,促进课程的民主化与适应性

41.备课的三个要求(材料分析)

①钻研课程标准和教材(备教材)

专研教材包括专研学科课程标准、教科书和阅读相关参考书。首先,专研学科课程标准是指教师要清楚本学科的教学目的、教材体系、结构、基本内容和教学法的基本要求;其次,专研教科书是指教师要熟练掌握教科书的内容,包括教科书的编写意图、组织结构、重点章节等;再次,教师应在专研教科书的基础上广泛阅读有关参考书,精选材料来充实教学内容。

②了解学生(备学生)

首先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熟悉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其次,要了解班级情况,如班风等;再次,要了解每一个学生,掌握他们的思想状况、知识基础、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等。了解和预见学生学习新知识时会有哪些困难,可能产生哪些问题,要采用哪些预防措施。

③选择教法(备教法)

教师在专研教材、了解学生的基础上,要考虑用什么方法使学生掌握这些知识以促进他们能力、品德等方面的发展,要根据教学目的、内容、学生特点等来选择最佳的教学方法。

42.一堂好课标准(材料分析、教学设计)

①目的明确。

②内容正确。

③方法得当。

④结构完整。

⑤语言贴切。

⑥气氛热烈。

⑦板书有序。

⑧教态合适。

43.简述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①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结合

②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教学发展性规律)

③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结合

④掌握知识与提高思想教育相结合(教学教育性规律)

44.教学中因材施教、启发性、循序渐进性原则的要求(材料分析)

(1)因材施教原则的要求

因材施教原则指既要依据课程标准的统一要求,面向全体学生,同时要根据学生的个别差异,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的发展。贯彻要求:

①针对学生的特点进行有区别的教学;

②采取有效措施使有才能的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

(2)启发性原则的要求

启发性原则指在教学中教师须明确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提高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贯彻要求:

①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②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③让学生动手,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④发扬教学民主。

(3)循序渐进原则的要求

循序渐进原则指教师要按照科学知识的内在逻辑体系和学生认识能力发展顺序教学。

贯彻要求:

①按教材的系统性进行教学;

②抓主要矛盾,解决好重点与难点的教学;

③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

45.教学实施的环节(材料分析、教学设计)

①激发学习动机。

②领会知识

③巩固知识

④运用知识

⑤检查知识

46.教学方法中讲授法的含义和基本要求(材料分析、教学设计)

讲授法指教师使用连贯的语言向学生传授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提高学生的思想

认识,发展其智力和能力的教学方法。讲授法可分为讲述、讲解、讲读和讲演等类型。

基本要求:

①要组织好讲授内容;

②讲授要有启发性;

③讲授要讲究语言技巧;

④要以适当的板书或多媒体课件配合讲授。

47.班级授课制的优缺点(材料分析)

(1)班级授课制的主要优点:

①有利于高效率的培养人才。

②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③有利于发挥学生集体作用。

(2)主要局限有:

①教学面向全班学生,难以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

②教学依据规定的课程标准,灵活度有限。

48.教学情境的方法(材料分析)

在教学实践中常用的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方法有:

①利用直观因素创设教学情境。

直观因素包括各种直观手段,比如录像、幻灯、电影、实物、图片等。

②利用活动因素创设教学情境。

包括课堂模拟活动、游戏活动、表演活动、器具操作、行为表演等。

③利用认知因素创设教学情境。

采用一定的形式营造认知氛围。比如:创设问题情境、讲解知识产生的背景资料等。

④利用语言因素创设教学情境

包括语言营造的情境和语言描述的情境。

⑤用虚拟情境的方式创设教学情境

指利用各种因素营造虚拟的情境。

49.维持课堂纪律的策略(材料分析)

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材料分析题知识点总结

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 模块三: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教育观 职业理念学生观 教师观 教育观——应试教育、素质教育 答题套话:该教师的行为符合(违背了)教育观中的素质教育理念。 该教师的行为符合(不符合)以人为本的学生观。

知识拓展: 教育观——素质教育: 是什么:实施素质教育,就是以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为方向,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为什么:实施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发展为基本特征,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劳动、学会生活、学会健体、学会审美。 怎么做:德育为先、五育并举;把握课程改革的精神,实施新课程改革。(结合材料具体分析) 学生观——以人为本: 是什么:以人为本就是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以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把学生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公正的对待每一位学生,不因性别、民族、经济状况、家庭背景和身心缺陷等歧视学生。 为什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结合材料具体分析) 怎么做: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①遵循学生的发展规律,用发展的观点来认识学生,评价学生,教育学生。学生的发展规律: ②把学生看成是独特的、完整的个体——进行素质教育的出发点 ③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老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④学生需要尊重,教育过程就是师生之间信息交流,情感沟通,人格互动的过程。(陶行知的“四块糖”教育案例) ⑤要认识到学生都有发展的潜力,都处在发展的过程中 贯彻落实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原则:教育公正——入学机会均等 教育过程中机会均等 2、方法:因材施教 3、误区: ①因材施教不同于教育分层(教育分层的观点是错的) ②教育公正不是让所有的学生齐步走,而是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自己发展潜能的基础上个性能够得到充分发展。 教师观: 教师是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领路人;教师与学生信息交流、情感沟通、人格互动。

教师资格证考试-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 1.第一节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1.1.教育的含义 1.1.1.“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孙子. 尽心上》 1.1. 2.概念: 广:泛指一切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和体力、影响人的思想和品德的活动。它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 狭: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1.2.教育的基本要素 a)教育者(主导) b)受教育者(主体) c)教育影响(桥梁、中介) 1.3.教育的属性 1.3.1.本质属性 教育是有目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区别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 1.3. 2.社会属性 a)永恒性 b)历史性 c)相对独立性 历史继承性 受其他社会意识形态影响 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1.4.教育功能 1.4.1.作用对象 a)个体发展功能(本体) b)社会发展功能(派生) 1.4. 2.性质 a)正向功能

b)负向功能 1.4.3.呈现形式 a)显性功能 b)隐性功能 1.5.教育的起源与发展 1.5.1.起源 a)神话说--教育是神创造的(最古老的) b)生物起源说--教育起源于动物界的生存本能--利托尔诺、沛西·能--(本能生利 息) c)心理起源说--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模仿”--孟禄--(心理仿梦露) d)劳动起源说--教育起源于劳动过程中社会生产需要和人的发展需要的辩证统 一--米丁斯基、凯洛夫--米凯爱劳动 1.5. 2.发展 1.5. 2.1.原始社会 a)无阶级性、公平性 b)教育和生产劳动紧密结合 c)教育内容简单,教育方法单一 1.5. 2.2.古代社会 1.5. 2.2.1.奴隶社会 ●中国 夏、商、西周:庠、序、校( 国学、乡学);六艺(礼、乐、射、御、书、数);政教合一,学在官府。 春秋:私学兴起--自由 ●外国 古埃及: 文士学校--文字、书写、执政能力--以僧为师以吏为师 古希腊: 斯巴达--军事体育 雅典--政治、哲学、文学、艺术等

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重点整理

小学教师考试《综合素质》重点整理 《综合素质》;第一章:职业理念;1、教育观;2、学生观;3、教师观;第二章:教育法律法规;1、教育法律法规汇编及解读;2、教师权利和义务;3、学生权利和保护;第三章:教师职业操守;1、教师职业道德;2、教师职业行为;第四章:文化素养;1、历史知识;2、中外科技发展史;3、科学常识;4、文化常识;5、文学常识;6、艺术鉴赏;第五章:教师基本能力;1、信息处理能 《综合素质》 第一章:职业理念 、 1、教育观 2、学生观 3、教师观 第二章:教育法律法规 1、教育法律法规汇编及解读 . 2、教师权利和义务 3、学生权利和保护 第三章:教师职业操守 1、教师职业道德 2、教师职业行为 % 第四章:文化素养 1、历史知识

2、中外科技发展史 3、科学常识 4、文化常识 ¥ 5、文学常识 6、艺术鉴赏 第五章:教师基本能力 1、信息处理能力 2、逻辑思维能力 ( 3、阅读理解能力 4、写作能力 第一章:职业理念 第一节、教育观 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个性,注重开发人的身心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 ) (1)实施素质教育是落实“科教兴国”战略的需要; (2)实施素质教育是当今国际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共同趋势; (3)实施素质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1)坚持德育为先 (2)坚持能力为重 (3)坚持全面发展(1)素质教育目的融入各教育环节; !

(2)构建对接社会现实的课程体系 (3)启迪学生自主学习 (4)充分发挥教师的正能量 (5)创新素质教育教学模式 第二节、学生观 : 1、我国所倡导的学生观:以人为本和全面发展 人的道德、体力和智力的全面、和谐、充分的发展。(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1)人的发展与社会生活条件紧密联系 (2)传统分工导致人的片面发展 (3)科技革命为人类准备了全面发展的物质基础; (4)社会主义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制度条件 . (5)人的全面发展建立在人的劳动活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 (6)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途径是教育与生产相结合 (7)人的全面发展包括人的素质和个性的全面发展 4、什么是“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是一种肯定人的作用和地位,强调尊重人、解放人、依靠人和为了人的价值取向。 : (1)人与自然的关系:在维护生态平衡的前提下满足人的生存需要; (2)人与社会的关系:在公平公正的前提下满足人的发展需要; (3)人与人的关系:在维护公平正义的前提下优质优酬、兼顾公平。 (4)人与组织的关系:在自愿与共享的前提下满足个人的发展需要。 6、“以人为本”的学生观

2019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考生须知

2019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考生须知 更新。 2019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考生须知2019上半年全国教师资格证考试3月9日开考,接下来整理了考试注意事项如下: 考试注意事项 (一)考生须凭准考证和有效期内的居民身份证(临时身份证、护照、港澳通行证)参加考试,两证缺一不可。过期的证件以及其他任何形式的证件和身份证明都不能作为有效的证件参加考试。考生应在考前检查身份证是否在有效期内,如过期或遗失应及时补办。 (二)根据规定,考生只准携带必要的考试文具,如2B铅笔、黑色签字笔、直尺、圆规、三角板、橡皮进入考场。严禁携带书籍、资料、通讯工具(如手机及其他无线接收、传送设备等)、计时工具、电子存储记忆录放设备等非考试物品进入考场。 (三)根据规定,考生迟到15分钟以上不得进入考场;考生交卷出场时间不得早于每科考试结束前30分钟;考生不论以任何理由离开考场后都不得重返考场参加考试;考生未经监考员同意擅自离开考场的,按违纪处理。 (四)考生应自觉遵守考场纪律,诚信考试,如有违纪、作弊等行为的,将按照《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和《教师资格条例》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五)在本次考试中,有组织作弊、代替他人或者让他人代替自己参加考试等涉嫌违法行为的,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九)》的规定,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六)请考生仔细查看准考证上的考试地点,提前熟悉考点周边的交通状况,安排好赴考路线,以免耽误考试。 历年教师资格证考试真题的重要性及如何使用? 历年真题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是准备教师资格证考试最宝贵的资料,通过对真题的学习来达到提高应试技巧,最终提教师资格证考试试分数。但是很可惜的是,很久以来很多同学对真题的莺视和研究不够,另外在复习的过程中,很多考生都不知该如何利用真题来提高自己的作战技巧,取得较好的复习效果。通过多年的教学经验,给出使用真题的如下建议。 一、充分利用历年真题的重要性 1.把握重点,直接得分 教师资格证考试的重点内容是基本固定的,每年虽有小幅度变化,但涉及主要内容却是基本不变的(相对于近3年考试而言)。 2.准确率高,针对性强 从命题角度而言,真题的命题人是各学科专家,他们在征集题库的基础上,用专门时间,“封闭式”反复推敲而成, 其提供的出题样式的示范性和命题质量非一般模拟题能比拟,其科学性、临场感远超一般的模拟题。所以考生要仔细研究真题,模拟题可以一套不做,但如真题不做,通常很难通过考试。

(完整word版)教师资格证初中数学考前必背20个考点.pdf

教师资格证初中数学考前必背20个考点 1.函数的性质 这一知识点考察的难度不大,但是函数是数学学科的基础知识,建议考生打 好基础。比如2013年下半年考了1道选择题,考察函数的奇偶性。 2.导数 对于这一知识点,一般考导数的应用,要求求出导函数,并根据导函数的符 号判断函数在某个区间上的单调性,进而求极值和最值。比如2013年下半年考 了1道选择题,根据导函数的图像,来判断某点是不是极值点;2014年下半年的第1道选择题考察的内容是根据导函数的符号判断单调性。 3.概率与统计 考察的是高中的知识,题目难度较小,但是考察的频率非常高。比如2013年下半年考察了1道解答题,考察在区间上均匀分布的两个独立事件的概 率;2014年下半年考察了1道解答题,在放回的条件下,分别求两次摸出的球颜 色相同和颜色不同的概率;2015年下半年考察了1道选择题和1道解答题,分别考察的是样本容量对平均数的影响以及求简单随机事件的概率。 4.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 这一知识点,考生不仅需要掌握平面中的直线方程以及图形之间的位置关系, 还需要掌握空间中的各种位置关系。2013年下半年考了1道解答题,考察的是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下,根据点斜式求直线方程;2014年下半年考察了1道选择题和1道解答题,分别考察的是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下,根据参数方程求曲线方程以 及求直线与平面的夹角的正弦值。 5.向量 2014年下半年考了1道选择题,考察的是两个向量和的模长小于向量差的 模长的充要条件;2015年下半年也考了1道选择题,考察的是向量的运算性质。6.数列 特殊数列考的比较多,比如求满足一定条件的数列的通项公式以及前n项和。要掌握恰当的方法,如错位相减、裂项相消等。 7.圆锥曲线 圆锥曲线包括椭圆、双曲线以及抛物线,希望广大考试要学会类比,掌握其标准方程,离心率以及准线等概念。这一块考解答题的时候,计算量往往会比较大,需要联立方程,并结合韦达定理去计算。 8.曲面方程

教师资格证考试必考知识点归纳

一.教师职业道德 1、如何理解道德内涵? 1)、由一定社会的关系决定; 2)、以善恶为评价标准; 3)、依靠人们的行为习惯、社会舆论、及内心信念来发挥调节作用;(多选) 4)、调节个人与人人、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2、在阶级社会中,道德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3、道德的功能:认识功能、教育功能、调节功能。 4、职业道德的特征:稳定性、具体性、适用性。 5、教师职业规范是一般社会道德在教师职业中的特殊体现。(判断) 6、良好的职业道德是一个教师做好教育教学工作的先决条件,是教师本人不断进取、赢得成功的力量所在。(判断) 7、教师职业道德的特点:鲜明的继承性(孔子提出有教无类,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强烈的责任性,独特的示范性(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身不正,虽令不从),严格的标准性。 8、我国在1997年修订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明确规范教师应:热爱学生、严谨治学、爱岗敬业、教书育人和为人师表。 9、教师的根本任务是:教书育人。 10、朱熹强调要把修身、接物作为教师道德修养的准绳。 11、明代王守仁提出致良知和知行合一的学说,要求教师通过教书育人来启发人的良知。 12、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是衡量和判断教师行为善恶的最高道德标准。(判断) 13、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是我国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判断) 14、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的作用:指导作用、统帅作用、裁决作用。 15、教师的知识结构包括四个方面: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实践性知识和一般知识。 16、依法执教是调整教师劳动与法律制度之间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17、依法执教的必要性:是社会稳定的必然要求;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强化教育社会功能的必然要求;是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必然要求。 18、教师如何依法进行教育教学活动:(案例分析) 1)教师要认真贯彻执行教育方针,遵守各种规章制度,执行学校的教学计划,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 2)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宪法所确定的关于四项基本原则的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民族团结教育以及法制教育。 3)教师要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保证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 4)教师要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或者其他侵犯学生权益的行为,批评和抵制有害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现象。 19、廉洁是教师立身立教的根本。(判断) 20、廉洁从教的具体表现:安贫乐道,无私奉献;坚持操守,为师清廉。 21、教师的欢乐来自于:创造性的教育活动;师生间美好的情谊;学生长大成才。 22、廉洁从教的道德要求:公正从教,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坚守大义,发扬奉献精神;廉洁自律,自觉抵制各种非正当利益的诱惑。 23、教师礼仪的特点:率先性、示范性、整体性、影响的深远性。 24、在人与人关系层面上,社会公德的内容包括:举止文明、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自尊与尊重他人、诚实守信。

2019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整理背诵版(综合素质+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

2019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整理背诵版 (综合素质+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 第一章教育基础 第一节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一、教育的内涵 “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 概念:广义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狭义主要指学校教育。 构成要素:①教育者:承担教的责任,施加教育影响的人,在教育活动中发挥着主导者的作用。 学校教师是主体,是最直接的教育者。 ②受教育者:承担学习的责任,接受教育影响的人,在教育活动中居于主体地位。 ③教育影响:连接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纽带,包括教育内容和教育手段。 ④三者关系:教育者是教育影响和受教育者之间的纽带;受教育者是教育者选择和施加教 育影响的对象;教育影响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作用的桥梁,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互相作用 的中介。 二、教育的属性 本质属性: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是教 育的质的规定性。PS:“人只有通过适当的教育之后,人才能成为一个人”夸美纽斯。 社会属性:①永恒性:人类特有的现象,只要人类社会存在,就存在教育。 ②历史性:不同的社会或同一社会的不同历史阶段,教育的性质、目的、内容等各具有 自己的特点。 ③相对独立性:教育具有质的规定性;教育具有继承性;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 衡(教育落后或超前于一定的政治经济发展水平)。 三、教育的起源学说 生物起源说:生存本能,利托尔诺、沛西能,第一个正式提出的教育起源学说。 心理起源说:无意识模仿,孟禄。 劳动起源说:劳动过程中社会生产需要和人的发展需要的辩证统一,米丁斯基、凯洛夫。 四、教育的发展 原始社会的教育特点:①无阶级性、公平性(教育机会均等)。 ②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生活融合在一起。 ③教育内容简单,教育方法单一。 中国古代社会:①奴隶社会:夏有学校,周教六艺(礼乐射御书数),政教合一、学在官府;春秋 私学兴起,孔孟百家争鸣。 ②封建社会:宋朝程朱理学兴起,主教四书五经;科举制兴起于隋唐,废除于清末, 清末学堂出现。 西方古代社会:①奴隶社会:古埃及,文士学校,以僧为师、以吏为师;古希腊,斯巴达重军事、 产勇士,雅典重文学、产女神。 ②中世纪:教会学校传七艺;骑士学校教七技。 古代学校教育的基本特征:①古代产生了学校,教育成为社会专门职能。 ②古代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具有非生产性。 ③适应古代经济与政治的发展,具有阶级性、等级性。 ④适应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表现出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和象征性。 1

考生须知:2019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报考条件

考生须知:2019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报考条件 最近有很多同学在后台问小编:2019年教师资格证考试的报名条件是什么?我可以报考吗?接下来闽试教育就为大家介绍一下教师资格证的报考时间以及报考条件。目前2019下半年的教师资格考试公告尚未发布,大家可以先参照2019上半年的公告,了解一下各自省份的报考条件。 一、报考时间 笔试报考时间:9月3日 笔试考试时间:11月2日 二、考试时间表 三、报考条件

1.报名对象可为在校学生或社会人士。 在校学生 应为普通高等学校在校三年级及以上学生。报名时可凭学校出具的在籍学习证明,在就读院校所在地报考。 社会人员 需在户籍所在地或人事单位所在地考区报名参加考试。 户籍所在地为本省的考生 报名时,须出具省份证、户口本原件及复印件;而人事单位所在地为本省的考生报名时,应出具居住证。 2.除了报名材料的准备不同外,报考学段不同所需要求也不同。 报考幼儿园教师资格,应当具备幼儿师范学校毕业及以上学历。 报考小学教师资格,应当具备大学专科毕业及以上学历。 报考初级中学、初级职业学校文化、专业课教师资格,高级中学、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职业高中文化课教师资格,应当具备大学本科毕业及以上学历。 报考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和职业高中学校实习指导教师资格的,应当具备大学专科毕业及以上学历,同时还应具备相当于助理工程师及以上专业技术资格或者中级以上工人技术等级。 但是各省之间还是存在一些差异,因此,以下28省教师资格证考试学历要求汇总在这里,大家自行查看~ 山东 ①幼儿园:应当具备大学专科及以上学历; ②小学:应当具备大学专科及以上学历; ③初中、高中、中等职业学校文化课、专业课教师:应当具备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 ④中等职业学校实习指导教师:应当具备中等职业学校毕业及其以上学历,并应当具有相当助理工程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或者中级以上工人技术等级。 湖北 ①幼儿园:应当具备幼儿师范学校毕业(含省教育厅评估合格的具备举办学前教育资质的49所中等职业学校)及以上学历; ②小学:应当具备大学专科毕业及以上学历; ③初中、高中、初级职业学校文化、专业课教师,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职业高中文化课教师:应当具备大学本科毕业及以上学历; ④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和职业高中学校实习指导教师:应当具备大学专科毕业及以上学历,同时还应具备相当于助理工程师以上专业技术资格或者中级以上工人技术等级。

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考点解析:法律法规

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考点解析:法律法规 教育法律法规在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科目中占比为10%,出题形式一般为单选题和材料分析题。虽然只有10%分值,但是知识点和考点还是不少的,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详细看一下优路教师资格证频道为大家整理的综合素质考点解析之法律法规! 法律法规 一、教育基本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教育法》是我国教育法律法规体系中的基本法。 《教育法》是依据宪法制定的调整教育内部、外部相关关系的基本法律准则,是教育的“宪法”或教育法规体系中的“母法”,在教育法体系中具有最高法律效力。通常规定一国教育的基本方针、基本任务、基本制度以及教育活动中各主体的权利义务。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义务教育法》是教育单行法,依据是《宪法》和《教育法》制定。《义务教育法》对《教育法》规定的“国家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制度”中的义务教育制度进行法律规范。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教师法》是教育单行法,《教师法》对教师培养、教师职业活动和教师管理等方面的法律关系进行了规范,是集合了教师的行业管理和教师的权益保护为一体的综合性的专门法律。 四、《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未成年人保护法》 一般作为教育单行法看待。未成年人的保护问题。不仅仅是教育活动领域中的问题,也是社会生活领域中的问题。《未成年人保护法》从未成年人的健康成

长需要出发,制定了保护未成年人成长的法律规范,涉及学校、家庭、社会和司法部门。 五、《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同《未成年人保护法》关系密切.两者实质上都着眼于未成年人的保护.两者是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的关系。《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旨在预防未成年人犯罪保护,《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责任主体涉及学校、家庭、社会和司法部门。 六、《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 《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是教育部制定颁发的,属于“教育规章”。为实施未成年人安全保护.提供了实际操作规则。《办法》不仅与学生的权利保护有关,也与教育活动中学校权益、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秩序相关。 七、《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规划纲要》是中国共产党和国家层面的教育政策文件,21世纪第2个十年指导全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纲领性文件。规定了我国这一时期教育发展的总体方向、战略任务和各个教育领域改革发展的主要任务。 《规划纲要》适时地回答了我国在21世纪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大问题.并指明了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方向,为教育法律法规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提供了依据。具体法律条文详见配套教材。 权利与义务 一、教师的权利 1.《教育法》中关于教师权利的规定

教师资格证考试重点(两天必过):教育心理学

重点记忆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 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容 1、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2、教育心理学的性质是应用心理学的一种,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 3、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容(学教相互作用过程模式:P4)具体研究畴是围绕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而展开的。 (1)五要素 ①学生-- 学习的主体因素(其群体差异、个体差异影响学与教过程)②教师--教学中起关键作用(教学过程的主导) ③教学容--学与教的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部分,表现为:教学大纲、教材、课程 ④教学媒体--教学容的载体、教学容的表现形式、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影响教学容的呈现方式和容量;影响教学组织形式及学生的学习方法)⑤教学环境--包括物质环境(课堂自然条件、教学设施及空间布置)社会环境(课堂纪律、同学关系、校风、社会文化)影响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认知发展过程,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组织(2)三过程 ①学习过程--学生在教学情境过与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容) ②教学过程--教师组织教学 ③评价/反思过程--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学前对教学设计效果的预测和评判;教学中对教学的监视和分析;教学后的检测、反思) 4、学与教相互作用:五种因素共同影响了三种过程,三种过程交织在一起,相互影响。(P6) 第二节教育心理学的作用 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的作用。 1、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 2、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 3、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 4、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 第三节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过程 P9-12 (一)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 代表人物:桑代克事件:1903年出版了《教育心理学》,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二)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 尚未成为一门具有独立理论体系的学科 (三)成熟时期(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 作为一门具有独立理论体系的学科正在形成 四)完善时期( 20世纪80年代以后) 布鲁纳:认为教育心理学研究包括(4方面) 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廖世承(1924年) 第二章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第一节中学生的心理发展概述 一、心理发展 1、定义: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教师资格证须知

1、你先要查看你能报考的种类,根据学历和工作年限的不同,可以报考的级别不一样。 2、如果你没有在学校通过心理学、教育学的考试,那么是要先进行考试的,考试完毕,在体检等,还有一项很重要的就是说课。 3、是先进行网上报名,不过今年已经过了,再进行现场确认,一般五月份考试。 4、这个没有有效期,只要是你没有撤销教师证的情况,就可以一直持有。 5、考试之前,会统计你是否参加统一组织的培训,一般都是人事局或人才中心办理培训班。其实自己买些材料多看看,问题不是很大。 6、给你从【社保服务网】拿来一些相关的材料,希望对你有用。 一、关于教师资格制度 (一)从事教师工作是否必须具备教师资格?在民办学校任教是否不需要具备教师资格? 教师资格制度是国家法定的教师职业许可制度。教师资格制度实施后,只有具备与学校办学层次相应的教师资格(即持有《教师书》)的人,才能被各级各类学校(含民办学校)和教育机构聘任担任教师工作。未取得教师资格的人将不能从事教师工作,不能享有教师的法定权益。 (二)在外地取得的教师资格,在是否有效?教师资格是否有使用期限? 教师资格作为一种法定国家资格一经取得,即在全国围不受地域、时间的限制,具有普遍的适用效力。 (三)具备了教师资格,是否就可以从事教师工作,享受教师待遇?

教师资格是从事教师职业所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而不是全部条件,并不是具有教师资格的人都一定能够从事教师工作,具有教师资格的人是否能从事教师工作,还要受教师编制、学校师资需求、教师队伍学科结构、聘任条件等方面的限制。具备教师资格的人员,只有通过与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进行双向选择并被聘任为教师后,才能享有法定的教师权利,履行相应的教师义务。 (四)教师资格分哪些种类? 教师资格共分为七个类别: 1.幼儿园教师资格; 2.小学教师资格; 3.初级中学教师和初级职业学校文化课、专业课教师资格(统称初级中学教师资格); 4.高级中学教师资格; 5.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职业高级中学文化课、专业课教师资格(统称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资格); 6.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职业高级中学实习指导教师资格(统称中等职业学校实习指导教师资格); 7.高等学校教师资格(省暂不面向社会人员认定高等学校教师资格)。 成人教育的教师资格,按照从事成人教育的层次,依照以上的分类确定类别。 (五)教师资格的适用围和融通性如何? 取得教师资格的公民,可以在本级及其以下等级的各类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担任教师。其中,高级中学教师资格与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资格相互通用;但取得中等职业学校实习指导教师资格的教师,只能在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职业

教师资格证案例分析题常考知识点

教师资格证案例分析题常考知识点 (一)教师职业道德 1.某校一位教师,工作认真负责,但对学生要求非常严厉,课堂上如果有学生在黑板上演示题目出错,就会严厉训斥。最严重的一次,他一怒之下竟拽着学生的头发往黑板上撞,并用非常难听的话谩骂。那个学生受不了这样的刺激,不肯再读书。最后辍学。 试运用所学的教师职业道德知识对这一事件进行分析。 2.某初中一位学生,成绩很差,还常常以各种恶作剧捉弄班主任。当该学生的家长决定让孩子停学就业时,班主任如释重负。事隔数年,班主任的电视机坏了。修理部派了一名手艺高明的师傅上门修理,谁知这位师傅竟是当年那名学生。学生很快修好了电视,还对当年老师的教诲感激不尽。事后,班主任认识到“在教师看来已无可救药和毫无希望的差生中,还蕴藏着天才。” 试运用所学的教师职业道德知识对这一事件进行分析。 (二)人的身心发展影响因素及规律 1.英国心理学家高尔顿曾根据名家传记和其它方面的材料,选取了包括政治家、法官、军官、文学家、画家、音乐家在内的977位名人作为研究对象,他把对这些名人的调查结果同一般人的家庭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这些名人的家属中,出名的父亲有89人,儿子129人,兄弟114人,共332人,而4000名一般人组中出名的亲属只有1人。因此,高尔顿认为人的智能高低是由遗传决定的。 高尔顿这一观点是否正确?为什么? 2.印度发现的狼孩卡马拉,由于从小离开人类社会,在狼群中生活了8年,虽然后来回到人类社会并经过教育与训练,但到l7岁时,她仅知道一些简单的数字概念,学会50个词汇,能讲简单的话。 请分析:为什么卡马拉在回到人类社会的九年里教育训练效果会这么差? 3.美国耶鲁大学的华裔教授蔡美儿出版了一本名叫《虎妈战歌》的书,在美国引起轰动。该书介绍了她如何以中国式教育方法管教两个女儿,她骂女儿“垃圾”、要求每科成绩拿A、不准看电视、琴练不好就不准吃饭等。虎妈的教育方法轰动了美国教育界,并引起美国关于中美教育方法的大讨论。如今讨论随着《时代》周刊的参与几乎达到了一个高潮。虎妈的故事登上了最新一期《时代》周刊封面。 继“虎妈”之后,“狼爸”、“鹰爸”近日再次进入人们的视野。“狼爸”可谓“语不惊人死不休”——“打是一种威严、一种法度、一种文化”。“打是亲,骂是爱”的传统教子观念在“狼爸”那里有了新的诠释。“鹰爸”让四岁幼儿多多清晨在一13℃的雪地里裸跑,声称经过三年多的“极限训练”,现在多多已经完全看不出早产儿的痕迹,并且在很多方面都要优于同龄儿童。 请结合身心发展影响因素,谈一谈你是如何看待“虎妈”、“狼爸”、“鹰爸”的做法的。 (三)学习动机的激发与归因问题 1.五年级小学生刘爱华,身体和智力均为良好,学习成绩平平,在班上处于中下水平。

教师资格证核心考点必背

职业理念 1.素质教育观 a)面向全体学生 b)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 c)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d)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e)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 f)促进学生生动、活波、主动地发展 g)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 2.人的全面发展思想和以人为本的学生观 a)学生是有独立意义的个体,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要客观 看待学生的成长与成长。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 生的主观能动性。尊重学生在教育活动中作为主体的的权责 和需求。 b)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规律性(顺序性: 循序渐进;阶段性;不均衡性:把握关键期;互补性:扬长 避短;个体差异性:因材施教)。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 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倡导对学生进行形成性评价。 c)学生是独特的人,教师要看到学生的个性与差异,因材施教。 3.教师观 a)角色的转变 1)知识的传授者转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学生发展的促进者

2)课程的忠实执行者转变为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3)从教书匠转变为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和反思的实践者 4)学校的教师转变为社区型开放的教师 b)行为的转变 师生关系:尊重和赞赏 教学:帮助和引导 自我:反思 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合作 职业道德规范 1.爱国守法 2.爱岗敬业 3.关爱学生 4.教书育人 5.为人师表 6.终生学习 一、教育与人口: 人口对教育的制约和影响 人口数量影响教育的规模、质量、结构 人口质量影响教育质量 人口结构影响教育结构 人口流动对教育提出挑战 教育对人口的再生产作用 教育是使人口结构趋于合理化的手段之一

教育改善人口质量,提高民族素质 二、教育与社会生产力: 生产力对教育有制约作用 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影响教育目的的确定 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的选择 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 生产力的发展制约学校结构 生产力发展制约教学方法、手段和教学组织形式 教育对生产力有促进作用(经济功能) 教育再生产劳动力 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 三、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制度: 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目的的性质 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 政治经济制度决定受教育的权利 政治经济制度影响部分教育内容 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作用(政治功能) 教育培养合格公民和政治人才 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制度的舆论力量 通过教育制度可以对受教育者的阶级或阶层进行选拔,延续原有社会政治关系或加速改变旧有的社会政治关系 四、教育与文化: 文化对教育发展的制约作用 文化影响教育目的的确立 文化影响教育内容的选择 文化影响教学方法的使用 教育对文化发展的促进作用(文化功能) 教育具有筛选、整理、传递和保存文化的作用 教育具有传播和交流文化的作用 教育具有选择和提升文化的作用 教育具有更新和创造文化的作用

考生须知:教师资格证考试改革政策解读

考生须知:教师资格证考试改革政策解读 “教师资格证破除终身制,需要五年一注册了?教师职业的准入 门槛是什么?……”我省教师资格证考试改革已经拉开帷幕,为了让 更多致力于教育事业的老师和朋友们充分了解此次改革内容,对政策 实行了详细解读。 1 问:2020年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展开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资格考 试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和《关于展开中小学教师资格定期注册制度 试点工作的通知》,拉开了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与定期注册制度改革 的序幕。经过五年的改革发展,截至至当前为止,据了解试点省份数 量已经达到了28个。能否跟我们谈谈改革对原有中小学教师资格制度 有哪些主要的政策调整? 答:改革从2020年开始,教育部就启动了改革制度,同年的9月 是在浙江和湖北两省率先试点,2020年又加入了上海,海南,河北, 广西试点,2020年教育部决定进一步扩大试点范围,在全国全面实施。同年9月加入了山东,安徽,山西,贵州,2020年吉林,江苏,福建,四川,陕西展开试点,一直到2020年又新增13个省,截至当前为止,试点省份达到28个,只有新疆和内蒙没有展开试点。 湖南省准备2020年下半年开始试点,做了五个方面的政策调整。 一是统一了教师资格考试标准、大纲和命题,笔试统一划线,面试统 一考核;二是完善了考试科目设置,突出对考生教育教学实践水平的 考查;三是由专业化的教育考试机构承担考试命题和考务组织工作; 四是师范专业毕业生不再直接认定教师资格,纳入考试范围;五是破 除了教师资格终身制,实行5年一周期的定期注册制度,增强了对在 编在岗教师师德表现、培训学时和工作业绩等方面的考核。各试点地 区都按要求完成了教师资格制度改革试点任务。从各方面反映的情况看,大家比较一致地认为:教师资格考试改革与定期注册试点,是教 师队伍建设领域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要改革,严格了教师职业准入,

教师资格证高中美术知识点详解

人类最初的艺术活动产生于何时何地?它包括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有关艺术起源的理论主要有哪几种? 产生于旧石器时代晚期,距今三万至一万年之间.主要包括洞窟壁画和小型器物艺术. 艺术起源学说:①模仿说②劳动说③巫术说. 2. 古埃及艺术的特点是什么? ①概念写实性②稳定性和纪念性 3. 两河流域古巴比伦的艺术特征是什么? 这一期在造型艺术上的突出成就,除了宫殿建筑进入了高度发展时期外,最值得一提的是《汉漠拉比法典石碑》. 古希腊在建筑、雕刻和瓶画方面有哪些主要成就? 建筑:主要是神庙,出现围柱式、多利安和爱奥尼亚式和科斯式. 雕刻:艺术家开始亲自实际的观察,不断改进雕刻技术,使雕像获得了新的样式.出现起伏的曲线,有细节刻画如《荷犊的男子》.有一定表情和肌肉解剖特点的雕像和高浮雕. 瓶画:黑绘式风格作品双耳大瓶《掷骰子的游戏》和红绘式风格作品《伊娥和门农》陶盘. 5. 为什么说古希腊艺术奠定了西方古典艺术的基础? ①希腊人对神的看法就十分独特,他们不像埃及人那样视神为宇宙中探不可测、高不可攀的绝对,而仅仅把神看作强健、聪明和更加理想的人. ②希腊人十分看重"数"这个概念.确立美的客观规范. ③希腊人是最早摆脱泛灵论的思维方式,在思维中加进了分析判断,善于进行理论性思考的民族. 6. 古代罗马在建筑和绘画方面的主要成就是什么? 建筑:建筑遗址包括凯旋门、斗兽场、万神殿、纪念柱公共浴池和长方形会堂. 绘画:装饰壁画和镶嵌画,如庞贝城遗址艺术. 7. 犍陀罗雕刻艺术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犍陀罗艺术受印度和希腊影响,雕刻建立在佛教建筑上,题材多取自佛教本生故事.佛像表情宁静祥和、略带微笑,体形圆柔,或站立或盘生,衣纹紧帖肌肤,须鬃由无数螺状组成,体型健硕雄浑,为后来佛像奠定基础. 8. 拜占庭艺术的特征是什么? 拜占庭艺术在王权的支持下带有较多的世俗特点,呈得比较宏伟富丽.一套严格的程式化的艺术形式,形象显得刻板、威严而富有永恒的精神力量. 9. 罗马式建筑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注重装饰性,带有地方色彩,较少写实风格.罗马式建筑主要从古罗马的巴西利卡式会堂发展而来,起初为木结构,后来改造为石结构.显得厚重、简洁而庄严. 10. 哥特式建筑的主要特征是什么?举例说明. 变罗马式的半圆形拱为矢状券,将所有的内部空间以骨架券连结为整体,尖顶变得比较轻巧从而使墙变薄,内部空间增大,墙上设计了许多高大的窗户.哥特式建筑的外表饰有各种精美的雕刻,门窗顶部变为矢状形,门为"透视门",即一层层的逐层递进.高大的钟楼,尖塔,重多的垂直线给人轻盈升腾感,充分体现宗教意识. 如法国的巴黎圣母院、夏特尔教堂. 中世纪艺术同古希腊艺术有什么根本的区别? 希腊美术体现开放,自由民的思想.精神文明呈现出空前的活跃,形成了人类文化史的一个重要的高峰期.基本特征:赞美人性,注重情趣,强调模拟自然;注重内在结构,信任此刻的观察,追求理想境界;在和谐理想的旗帜下不断超越,带来艺术风格顺其自然的演变.追求理想是古希腊发展自始至终的主旋律. 中世纪艺术不能单纯理解为宗教艺术,而是在东方文化古希腊,罗马文化传统和蛮族文化的基础上融合而成的基督教艺术.宣言神学思想和崇拜封建帝王的观

2018中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考点及重点知识点梳理

1、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内容 (一)爱国守法 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自觉遵守教育法律法规,依法履行教师职责权利。不得有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言行。(二)爱岗敬业 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志存高远,勤恳敬业,甘为人梯,乐于奉献。对工作高度负责,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辅导学生。不得敷衍塞责。 (三)关爱学生 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良师益友。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四)教书育人 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 (五)为人师表 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衣着得体,语言规范,举止文明。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长。作风正派,廉洁奉公。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 (六)终身学习 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潜心钻研业务,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 2、学生观——“以人为本” (一)用全面的眼光看待学生,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公平公正地对待学生,不因性别、民族、地域、经济状况、家庭背景和身心缺陷等歧视学生 (三)尊重热爱学生。 (四)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五)树立全心全意为学生发展服务的意识 3、教育观即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1.端正教育思想、全面贯彻教育方针 2.坚持五育并举,处理好他们的关系,使其相辅相成,发挥较高的整体功能 3.坚持统一目标与因材施教相结合 4.启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使全面发展成为他们的自觉追求 4、教师观

教师资格证考试报名现场审核问题解答

教师资格证考试报名现场审核问题解答 2018上半年全国教师资格证考试报名工作即将展开,根据以往经验,在报名过程中往往有很多考生因为审核不过关而错过考试。那么哪些原因会导致教资考试报名审核不过关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一、网上审核 网上审核时间一般是2018年1月17日—20日,主要对考生报名信息应填报的项目是否齐全、照片是否符合要求进行审核。考生报名之后就需要等待审核结果,在这里提醒大家一下,网上报名之后一定要再三检查自己所填报的信息是否正确,因为一旦出错,那么就会影响考试。每位考生审核通过的时间是不定的,一旦审核通过,考生状态变为为“审核通过”。所以在此建议各位考生,最好每隔几个小时就登录一次检查下自己的审核状态是否改变。 二、现场审核 现场审核时间一般是1月19日-20日,现场确认所需提交的材料各省也并不完全相同,考生需要根据各自地区公告的规定,提前准备好所需材料。现场审核之后,如果通过,工作人员将会将状态从“待审核”更改为“审核通过”,如果现场审核的人数太多,那么更改状态的时间可能会比较慢一点,也建议考生们每隔一小时就检查一次。 哪些因素会影响资格审核呢? 1.姓名与身份证号码。在资格审核中,其他信息都可以在审核通过前自行修改,唯独这两项无法进行修改。所以各位考生请在考试前一定要再三仔细检查自己的姓名与身份证号码。 如果不小心填错了怎么办呢?请马上联系当地教育局,看是否能进行修改,如果无法进行修改,就只有等待下一次的考试了。

2.户籍所在省份与人事关系所在省份。这一点关系到了你能否选择到自己的考区,以及是否能够参考的问题。所以请考生们一定要仔细检查。 如果填写错误,考生也不要着急,在审核未通过之前,还可以再次进行修改提交的。 3.学习形式。学习形式如果填报错误,就会不符合报考规定,并且就算通过审核也会对后面申请教师资格认定的时候会产生影响。 4.最高学历。此选项的填报标准为,你所填报的最高学历必须要符合你报考的学段。(比如填报大专学历,报考高中就不能通过审核。)所以这一项各位考生们也要多多注意。 5.照片。考生上传的照片将打印在考生准考证和考场签到表上,并将在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网保存以供使用成绩的单位核查。如使用不合格的照片,将无法通过报考审核。教师资格证报名须知:快速获得符合条件照片的两种方法! 电子版照片要求: (1)本人近6个月以内的免冠正面彩色证件照,不允许带帽子、头巾、发带、墨镜等; (2)照片中显示考生头部和肩的上部,白色背景,图像清晰,没有拉伸变形。不得为大头照、半身照、生活照等; (3)照片格式大小:格式必须为jpg/jpeg,不大于200K,宽高为150200像素,比例约为3:4; (4)此照片将用于准考证以及通过考试和审核后获得的资格证书。 最后提醒大家,如果因为“照片不合格”等原因而导致审核不通过,则已报考科目作废。如需要重新报考,可在本省规定的报名截止日期之前,重新上传照片,并重新进行报名、重新接受审核。特别提示:仅重新上传照片,为无效报名!

(完整版)教师资格证笔记

教师资格证笔记 中学考试科目:综合素质,教育知识与能力,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第一课:科目一综合素质指导 一、考点分析 1.题型上:29个单选(29*2=58)3个材料分析题(3*14=42) 1个作文题(50)

1.职业理念:学生想做科学家,班主任说现在学数学那么吃力,以后学物理化学肯定学不好,这样的说法忽视了学生的发展性。 2.法律法规:不能给予老师行政处分或者解聘的是(穿戴不整,影响仪表的) 3.职业道德:老师每次布置作业后都只是在下次的课堂上与学生核对答案,他的做法(不合理,教师应该认真批改作业)爱岗敬业 4.文化素养:下列历史事件与秦始皇有关的(图穷匕见)指鹿为马(赵高)望梅止渴(曹操)三顾茅庐(刘备诸葛亮) 5.信息能力:在Excel中,下列方法可以实现快速查找满足条件的数据内容的是(自动筛选) 6.逻辑推理:3+4+5=151227 5+3+2=101525 8+2+4=321648 则7+6+5=354277 三、备考方案 1.据历年真题,梳理考点难点(考点分析) 2.学习知识点,形成知识地图(制作目录) 3.学方法,提高备考能力(材料分析和写作) 四、材料分析题实例: 1.职业理念

注意:1.考察范围学生观,把学生看成是什么样的人。 2.评析:先评后析,评价并结合材料进行分析。 学生观知识点:1.学生是完整的生命个体,是完整的主体,要尊重学生。 2.学生是具有个性与差异的人,要因材施教。 3.学生是发展中的人,要认识到学生的潜能。 4.学生的成长需要人文关怀,要热爱学生。 答案:总分总,总:一个帽子一句话。 分:根据材料分点答出,答题要点+材料内容辅助分析,做的好:体现了,运用了,贯彻了什么理论,材料当中。。。,提高了,促进了,培养了。。。 做的不好:违背了什么理论,材料当中。。。。,阻碍了,不利于。。。 总:对上述内容进行总结,一个袜子一句话。 2.教师职业道德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