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各新课改各新课改省份高考改革方案比较

各新课改各新课改省份高考改革方案比较

各新课改各新课改省份高考改革方案比较
各新课改各新课改省份高考改革方案比较

. . . .

.

.

.

各新课改省份高考改革方案比较

从2004年9月开始,山东、广东、海南与宁夏4省、区的高一新生率先进行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从而拉开了我国普通高中新课程背景下新一轮高考改革的帷幕。到2010年,全国所有省份都将进入普通高中新课程。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是本轮高考改革的最直接动力。与普通高中新课程相适应的是,2006年及之前先行实验的各省(市、区)的高考方案相继出台,有的已经付诸实施。其中,广东省在2009年高考方案的基础上推出了2010年高考调整方案,江苏省2009年高考方案也将进行局部调整。

综观已经出台的山东、广东、海南、宁夏、江苏、天津、浙江、辽宁、福建与安徽等省(市、区)的高考改革方案,我们不难看出,各地都在紧密结合当地教育实际,力求积极、稳妥地推进普通高中新课程背景下的高考改革。这些方案既有共同点,又各具地域特色。

●各省份高考改革方案的共同点

共同点之一:统一考试科目的设置都以“语文+数学+外语+文科综合/理科综合”为主体“语文+数学+外语+文科综合(含政治、历史、地理)/理科综合(含物理、化学、生物)”是近年来我国各省份高考统考科目设置的主流模式。由于高考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本着积极、稳妥的改革方针,2007年宁夏、山东,2009年天津、浙江、辽宁、福建与安徽的高考改革方案都保持了原有高考模式的延续性,即将统考基本科目都设置为“语文+数学+外语+文科综合/理科综合”。海南省的文史类考语文、数学、外语、政治、历史、地理,理工类考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生物,也是以“语文+数学+外语+文科综合/理科综合”为基础,只不过把文科综合与理科综合所含的学科分开考试而已。广东省2007年~2009年高考方案中的文科基础(政治、历史、地理占70%,物理、化学、生物占30%)与理科基础(物理、化学、生物占70%,政治、历史、地理占30%)则是对文科综合与理科综合的拓展,但

2010年广东省又将回归到“语文+数学+外语+文科综合/理科综合”的模式。

共同点之二:统一考试内容都包括必修与选修两个部分

由于高中新课程各科内容都包括必修与选修两个部分,所以各省份新高考的统一考试内容也都包括必修模块与部分选修模块,且以必修模块为主。尽管各地选修课程开设情况不完全一致,但目前被纳入高考范围的选修模块都属于选修Ⅰ课程系列。除了安徽省2009年高考暂时对选修课程指定必考外,其他省份基本上都采取了选修、选考的命题方式。

共同点之三:将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作为高校招生录取的标准,逐步构建高校招生录取的多元综合评价体系

为了体现多元评价的特点,海南、江苏、天津、浙江、辽宁、安徽与福建等省(市、区)的高考改革方案都无一例外地将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纳入到了高校招生录取综合评价体系,为高校招生录取提供参考依据。如安徽省的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从公民道德素养、学习态度与能力、实践与创新、交流与合作、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等6个方面评价,以学生主要行为表现的实证材料为依据,综合评价结果及其实证材料进入考生档案,供高校录取时参考。

●各省份高考改革方案的不同点

不同点之一:山东省、江苏省、浙江省的考试科目有自己的特点

山东省自2007年高考开始,增加了一项基本能力测试,内容涉及高中课程的技术、体育与健康、艺术、综合实践等,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和社会实际问题的能力。试卷分必做和选做两部分,必做题考查必修内容,选做题考查选修内容。

江苏省2008年高考采用“3+学业水平测试+综合素质评价”的模式,与其他省份相比较为复杂。其中的“3”指语文、数学、外语统考科目(语文、数学每科160分,外语120分,总分440分。包括语文、数学各设附加题40分),“学业水平测试”科目包括选修测试科目两科与必修测试科目5科。

浙江省2009年高考则实行在全科会考基础上的分类测试、分批选拔、综合评价、全面考核、择优录取的选拔模式。第一层次招生院校、专业为全国重点本科院校(包括教育部直属高校、“211工程”高校等),统考科目在“语文+数学+外语+文科综合/理科综合”的基

础上,加试自选模块;第二层次为普通本科院校、专业,统考科目维持了传统的“语文+数学+外语+文科综合/理科综合”;第三层次为高职高专院校,统考科目只测试“语文+数学+外语+技术(信息技术/通用技术)”。考生自主选择报名和参加考试的相应类别,分批填报志愿,分批录取。

不同点之二:各地学业水平考试的科目和对其成绩的运用方式不同

山东、安徽、天津等省市实施全部科目考试,考试科目覆盖了语文、数学、外语、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信息技术与通用技术等11个科目,基本上都采用A、B、C、D等级制的方式来呈现考生的成绩;其成绩作为高校招生录取时的参考依据。其中,安徽省2009年高考还明确要求应届考生的学业水平考试成绩为C等级或补测合格,方能被二本及以上院校录取。大多数省份都鼓励高校在高考分数相同的考生中,优先录取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A等级多的考生,而海南、江苏等省的学业水平考试则实施部分科目测试。

海南省的学业水平考试称之为基础会考,考试科目包括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学科,实行文理科“反向考试”。文史类、艺术类的考生须参加物理、化学、生物、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学科的基础会考;理工类、体育类的考生须参加思想政治、历史、地理、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学科的基础会考。其成绩折算为10%的分数(满分40分)计入高考总分。

江苏省2008年的“学业水平测试”科目包括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技术(含通用技术和信息技术)7科,其中选修测试科目两科(文科必测历史、理科必测物理,再从政治、地理、化学、生物4门中选择一科),剩余的5科为必修测试科目。不同类别的高校在录取时对学业水平测试成绩设置不同的等级要求,且7科学业水平测试成绩为6A且技术合格的考生增加10分投档。

不同点之三:各地高校招生录取方式各有特色

除了江苏省2008年高考针对不同类别的院校设置不同的学业水平测试等级门槛、浙江省2009年高考实行分类测试与分批选拔之外,福建省2009年高考积极探索以高考成绩为主的多样化的选拔录取制度,在将高中毕业生的综合评价结果纳入高校招生选拔评价体系的同

时,还积极开展高校自主选拔录取改革试点:经批准试点的高校,可划出一定招生比例,试行根据考生的高考成绩、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综合素质评价以及高校测试相结合的多元化评价的选拔办法;符合条件的高职高专院校可确定适当招生比例,依据考生的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综合素质评价与院校测试相结合等方式进行招生选拔模式的改革。

天津市2009年高考方案规定:“本市部分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专业)试行自主招生,在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达到试行自主招生学校(专业)基本要求的基础上,学校以自行组织的专业考试成绩为主要依据实施录取工作;被试行自主招生学校(专业)录取的考生可以不参加高考。”

●教育部指导意见为高考改革明确方向

2008年1月出台的《教育部关于普通高中新课程省份深化高校招生考试改革的指导意见》,是各省份制定与调整高考改革方案的基本依据。该指导意见将新一轮高考改革的主要任务界定为:“促进高校招生考试改革与高中课程改革相结合,促进国家统一考试改革与高中综合评价改革相结合,促进考试改革与高校录取模式改革相结合,逐步建立和完善在国家统一考试录取基础上的全面、综合、多元化的考试评价制度和高等学校多样化的选拔录取制度。”

具体地说,该指导意见将本轮高考改革的主要内容明确为以下三项:

首先是建立和完善对普通高中学生的综合评价制度,并逐步纳入高校招生选拔评价体系。

各地要加快建设在国家指导下由各省份组织实施的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并且切实做到可信可用,逐步发挥其对普通高中教育教学质量进行管理和监控,对高中学生学业水平和综合素质进行全面、客观评价,以及为高校招生选拔提供参考依据的作用。

其次是进一步深化统一考试内容改革。

考试内容改革是高考改革的重点。考试内容要实现与高中新课程内容的衔接,进一步贴近时代、贴近社会、贴近考生实际,注重对考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

查。

再其次是进一步推进高等学校选拔录取模式和方式改革。

高校在招生录取时要在高考成绩基础上逐步增加对学生学业水平考试及综合素质的考查。国家重点建设的高水平大学要深化自主选拔录取改革,在选拔综合素质高、有创新精神和潜质的人才方面,进一步探索高考、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与学校测试相结合的多元化评价选拔办法;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和条件成熟的省市要进一步探索符合高等职业教育培养规律和特点的人才选拔模式,可将学生学业水平考试成绩与学校组织的考试成绩相结合作为录取依据;各地要进一步总结、完善和推广在统一考试录取中的平行志愿等录取方式,提高考生志愿满意度。

从已经出台的各省份高考改革方案来看,虽然各省的方案都有自己的地域特色,但它们都在努力朝着“逐步建立和完善在国家统一考试录取基础上的全面、综合、多元化的考试评价制度和高等学校多样化的选拔录取制度”这一高考改革方向迈进。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唯分录取”的坚冰正在被打破,高考改革一定会在有利于高校选拔人才、有利于中学实施素质教育和有利于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的基本原则下,逐步实现从单一考试向综合评价的转变,一定能构建起更加科学与公正的人才综合评价体系。(刘决生)

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培训实效性

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培训实效性 教师队伍是这一重任的肩负者,教师队伍素质的高低是教育事业成败的关键。目前教师队伍素质高低参差不齐,教师的培训、学习、专业发展、能力提升等问题依然至关重要。面对课改新时期教师培训新需求,应如何改变教师培训的模式,提高培训的质量和实效性。 标签:教师培训;有效途径;专业水平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建国后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在国家相关部门的带领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并且飞速向前推进。新课标改革已经实行两年多,在实际培训过程当中,尽管取得了一些成就,但仍然存在很多的困惑以及问题。 1 立足校情,探索校本培训的有效途径 任何教学研究工作都要以学校的为本,这样对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最为有利。教师要获得成长,仅仅在岗前培训,或者外出学习是远远不够的,需要牢牢的把握住学校这个大熔炉。学校成立教研中心,教师作为研究者,同时也是观点的交流人,在思维的碰撞之下,会探索出更多的有助于教学的校本培训的有效途径,包括教学的好办法。教师的研究活动,应该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有所帮助。同时也是对教师能力大幅度提升的重要方法。因此,学校要把握住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师培训的实效工作。教师的培训工作,一方面要注重实际情况;另一方面,要充分的站在学校的角度上考虑问题。该工作要对教学实践教学研究与教学研究永远融为一体,并且发展出特色的培训计划。将培训纳入到实际教学活动中,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教师能力的提升,教学水平的不断改善提供不竭动力。 1.1 建立培训的保障机制,营造和谐的培训氛围。 校本培训过程当中领导小组要建立,并且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小组成员在教学思想上始终要保持最先进的状态,为教学提供指南。完善落实校本培训计划,建立相关的培训制度,对培训工作的实施与开展加以规范。无论是在听课、反思、集体备课、理论学习、制度保障、质量效益方面,还是在教师的研讨与创造力方面,都要发挥出最大的功效。创造一切有利于教师研究成果的重大措施。宽松的教育环境对于教师压力的释放和能力的迸发有所帮助。加强教师之间,学校之间,教师与学校之间的通力配合,形成长期有效的培训机制。 1.2 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作用。 教育实现高速进展,不仅使教师和学生得以发展,而且教师培训工作和专业发展也应该符合教学的要求。教师不能满足于现状,争取成为双优型教师,更好的做好教育,为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1.3 深入课堂,进行实践探索。

2018年上海高考改革政策及改革方案

2018年上海高考改革政策及改革方案 一、考试科目 改革之后的上海高考,统一考试的科目为三门:语文、数学、英语。此外学生可从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命科学6门中选择三门作为普通高中学业等级考试科目,俗称“小三门”。 二、考试分值 高考总分为660分,其中数学、语文、英语每门满分为150分,3门普通高中学业等级考试科目每门满分70分。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成绩在计入高考总分时,由五等细化为A+、A、 B+、B、B-、C+、C、C-、D+、D、E共11级,分别占5%、10%、10%、10%、10%、10%、10%、10%、10%、10%、5%。其中,A+为满分70分,E计40分。相邻两级之间的分差均为3分。 三、考试时间 语数外统一考试时间为6月份,其中英语分两次考试,另一次在1月。合格性及等级性考试时间分散在高中三年,随教随考随清。 四、英语考试改革 英语分两次考试,题目包括笔试和听说测试。考生可以选择考一次或两次,选取较好一次的成绩计入高考总分。 五、高校招生

高校针对各专业招生可从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命科学6门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科目中,分学科大类(或专业)自主提出选考科目范围,但最多不超过3门。学生满足其中任何1门,即符合报考条件。对于没有提出选考科目要求的高等学校,学生在报考该校时无科目限制。 六、取消一本二本 取消一本二本,合并一本二本录取批次,按照学生高考总分和院校志愿,分学校实行平行志愿投档录取。 七、高职考试 高职只计算语文、数学、英语三门高考统一成绩。

2018上海高考改革最新方案 一、总体要求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考试招生制度不断改进完善,为提高教育质量、提升国民素质、促进社会纵向流动、服务国家现代化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学生成长、国家选才和社会公平作出了历史性贡献,其权威性、公正性得到了社会的普遍认可。在此过程中,本市按照国家总体部署,进行了积极探索。 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对培养多样化高素质人才提出更高要求,人民群众对接受优质、公平和多样的教育提出更高期盼。本市现行高等学校考试招生制度在评价标准、选拔方式等方面存在的不足,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唯分数论、一考定终身、学生选择性不够和过度偏科等问题,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迫切需要进一步深化改革。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立德树人,以有利于促进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发展、有利于科学选拔和培养人才、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公正为基本出发点,按照国家总体要求,通过深化改革,构建更加公平公正、更加科学合理的高等学校考试招生制度,为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提供支撑服务。 (二)基本原则

浙江高考改革最新方案,浙江高考改革方案今正式颁布.doc

2019年浙江高考改革最新方案,浙江高考改 革方案今正式颁布 浙江高考改革最新方案,浙江高考改革方案今正式颁布 “新高考 “新高考后将没有成绩排名,镇海中学会有些吃亏。”杭州市第二中学的代表在镇海中学第二报告厅直截了当地说。 “既要把高三的老高考教学工作组织好,又要研究和实施高二新高考的应对方案,两者差异太大,特别累。”镇海中学校长吴国平在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时这样透露。 表面上看,这是浙江两所最牛的高中在“倒苦水”,实际上是浙江省内高中名校长、名师以及国内专家7月7日至8日聚在镇海中学,就如何应对新高考背景下的课程变革与走班教学“抱团取暖”。 按照新高考方案,浙江省内今年9月上高二的普通高中学生都要进入大规模走班教学阶段。此前,有关专家在浙江调查发现,有的老师对此“极度恐慌”。 “一考定终身”变为“一选定终身” 浙江省人民政府9月9日发布了《浙江省深化高校考试招生制度综合改革试点方案》,语文、数学、外语为必考课目;考生根据本人兴趣特长和拟报考学校及专业的要求,从思想政治、历

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技术(含通用技术和信息技术)等7门设有加试题的高中学考科目中,选择3门作为高考选考科目。 国内有关高考的改革一直在进行,新高考浙江方案最大的亮点就是把选择权还给了学生。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党委书记文东茅说,取消文理分科以后,浙江“7选3”科目有35种选择组合。 杭州师范大学附中校长任学宝介绍,文理分科时,该校文科4个班,理科8个班,但是对今年9月上高二年级的学生、家长选课意向调查发现,35种组合中选择了34种,只是第一次调查缺少政治、生物、技术课组合,第二次调查没有生物、历史与技术组合。 “新高考是一次新的挑战。”杭州市第二中学校长叶翠微派出的特别代表说,在高二年级选课时,很多孩子不知道该如何选择;家长也是一头雾水,不知道该怎么选课。 更为重要的是,高一年级学习结束后,学生必须对新高二课程作出选择,选择组合方案一旦上报不可更改,即使将来可能允许个别学生修改,也将极大浪费高二年级的时间成本,改过来以后的学生也很可能失去了高考的竞争力。 有关人士向中国青年报记者介绍说,过去社会批判高考最多的是“一考定终身”。但是,现在新高考方案下,浙江高一学生在16岁至17岁的年龄段就要选择喜欢的专业,并与两年后高考报考的“专业+大学”密切相关。这不是变成了“一选定终身”吗? 杭州市第二中学英语组组长朱旭峰表示,对于高一学生这种选择方式是否合理,尚无定论。现在该省有些高中的做法是,高一年级学生考试后,把语文、数学、外语必考科目成绩排名列出来,再把不同选课组合成绩的年级排名拉出来,一并交给学生家长。然而,面对一大串排名,并且组合不同科目在年级前后不

各新课改省份高考改革方案比较

各新课改省份高考改革方案比较 从2004年9月开始,山东、广东、海南与宁夏4省、区的高一新生率先进行普通高 中新课程实验,从而拉开了我国普通高中新课程背景下新一轮高考改革的帷幕。到2010年,全国所有省份都将进入普通高中新课程。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是本轮高考改革的最直接动 力。与普通高中新课程相适应的是,2006年及之前先行实验的各省(市、区)的高考方案相 继出台,有的已经付诸实施。其中,广东省在2009年高考方案的基础上推出了2010年高考调整方案,江苏省2009年高考方案也将进行局部调整。 综观已经出台的山东、广东、海南、宁夏、江苏、天津、浙江、辽宁、福建与安徽等省 (市、区)的高考改革方案,我们不难看出,各地都在紧密结合当地教育实际,力求积极、稳 妥地推进普通高中新课程背景下的高考改革。这些方案既有共同点,又各具地域特色。 ●各省份高考改革方案的共同点 共同点之一:统一考试科目的设置都以“语文+数学+外语+文科综合/理科综合”为主体“语文+数学+外语+文科综合(含政治、历史、地理)/理科综合(含物理、化学、生物)”是近年来我国各省份高考统考科目设置的主流模式。由于高考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本着积极、稳妥的改革方针,2007年宁夏、山东,2009年天津、浙江、辽宁、福建与安徽的 高考改革方案都保持了原有高考模式的延续性,即将统考基本科目都设置为“语文+数学+外语+文科综合/理科综合”。海南省的文史类考语文、数学、外语、政治、历史、地理,理 工类考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生物,也是以“语文+数学+外语+文科综合/理科综合”为基础,只不过把文科综合与理科综合所含的学科分开考试而已。广东省2007年~2009年高考方案中的文科基础(政治、历史、地理占70%,物理、化学、生物占30%)与理科基础(物理、化学、生物占70%,政治、历史、地理占30%)则是对文科综合与理科综合的拓展,但 2010年广东省又将回归到“语文+数学+外语+文科综合/理科综合”的模式。 共同点之二:统一考试内容都包括必修与选修两个部分 由于高中新课程各科内容都包括必修与选修两个部分,所以各省份新高考的统一考试内

最新新高考改革培训心得体会

新高考改革学习心得体会 学习新高考改革心得感悟:让学校围着学生转,学生选择决定教师岗位,从全国开始推行新的学业水平考试,至逐步试行新的高考方案。语文、数学、外语必考,再从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中选择3个科目,参加高考成绩核算,即“6选3”。 此外,中学教育开始实行走班教学,学生除了可以自主选择 高考科目以外,还可以选择自己的任课老师、课程,这被他们称为“选科、选师和选课”。 在传统高考模式下,只有主动适应学校和老师的学生,才 可能取得优异的成绩,可以说,在传统的高中学校中,学生是围绕学校转动的。那些有个性、有不同学习风格和不同学习需求的学生,往往会被看成“异类”,认为他们的个性,只是出风头而已。高考新政下,学校将围绕学生转动,通过学生对高考科目、任教老师以及具体课程的选择,彰显自己的个性和学习风格,满足自己的 学习需求,从而获得与个人能力相适应的成长。只有学校办学尊重学生的选择,让学校资源满足学生学习需求,才可能真正促进 学生的个性成长,推动学校的特色发展。 每个教研组的工作态度与教育业绩,会汇聚成这个教研组的学术声誉,而教研组的学术声誉会成为学生是否选择这个学科作

为高考学科的重要依据。学生的选择,将会影响到整个教研组有多少个教学岗位。由于学生有选择任课老师的权利,所以在同一个教研组内究竟特定老师能否上岗,上岗后可以教高考学科班还是学考学科班,每个班会有多少学生,都是由学生的选择决定的。学校制定规则,学生在选择中学会选择在传统高考模式下,文综、理综是绑定的,在经历二选一之后,学生被分到某个行政班,从此只有班级排名的变化,偶尔有一些活动或者选修课程可以走动。所以说,不是高中教师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是这样的教育体制已经把学生固化下来了,在不能“行动”的背景下要求学生“心动”,这多少还是违背了“心动不如行动”的规律。于是,如果学生学不好,往往会抱怨学校不好,或者是老师教的不好。而在新高考模式下,把选择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来选择,既可以让学生回避自己的短板,发挥自己的长处;又可以通过选择行为来激发学生的学习责任感。 借着选择的机会,把学习的责任还给学生。学生在选择的前提下,有了挑选学校教育资源、组合自己擅长科目的机会,但也要承担相应的后果。谁选择,谁就得负责!如果选择后,学生没有取得好的成绩,学生就应该首先想办法来改变这个事实,而不是简单地把结果归因于老师教学水平太差。尽管教师要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但在当下,老师的教学水平是既定的,我们也要认可这个事实,更要告诉学生这个事实,让他们知道哪些方面要借助于老师,哪些方面要依靠自己。

新课程教师培训研修总结

新课程教师培训研修总结 6 新课程教师培训研修总结 今年省教育厅和学校组织的教师培训即将结束,这次培训给了我们老师一次学习和提高的机会。这次培训我们认真听讲,按时完成作业,积极的进行讨论和点评,让我们感受颇多,受益匪浅。 这次培训主要是观看一些视频和文本,老师们来讨论和点评,更加贴近我们的教学实际,深化了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今年的培训主要内容是新时期下的体育健康教育和教学实践。通过学习我了解了学生需要获得什么,怎样以学生为中心上好体育运动技能课,如何准备和上好一节体育课,如何将教学理论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如何做好体育课教学评价和新课标下教师怎样更好成长等课题。通过老师们的相互讨论和对课的点评,以及各位专家对课的点评,让我更加清晰、明确的理解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并能运用到实际教学中去,对我今后的教学意义非凡。 这次培训又让我学到了很多的新理念、新知识,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同时我也认识到了自己教学中的一些不足之处。

1、自身的素质、能力有待提高 看一些教学视频的时候发现老师上课流畅,语言组织合理,能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教学中同样的内容,为什么又的老师上课很受欢迎,学生积极性较高,有的则不然。主要还是教师对课堂的驾驭能力,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我在这方面还有所欠缺。 2、怎样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怎样上课才能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去自主学习呢?是不是教师放开手脚,让学生任意的去学习,愿意干什么就干什么,怎样合理的组织还有待提高。 3、如何真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完成好运动技能教学 原来上课的时候总感觉用一些游戏就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就能把知识学到手了。而实际教学中,游戏还没开始就有同学说:“又做这个游戏啊”!如何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学有所获,还是有一些迷惑。

上海高考改革最新方案上海高考改革方案今正式颁布.doc

2019年上海高考改革最新方案,上海高考改 革方案今正式颁布 上海高考改革最新方案,上海高考改革方案今正式颁布 根据去年公布的上海高考改革方案,2017年起,上海考生将采取3+3模式,即高考3门学业等级考3门累加作为最好报考高校的总成绩,学生可从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命科学等6门学科任选3门参加高考。问题随之而来,高校各专业对学生选择科目有何具体要求?学生又该如何根据感兴趣的大学专业来选择等级性考试科目呢?今天(3日)上午,按照教育部的统一部署和具体要求,上海市普通本科高校专业(类)对2017年高考选考科目要求正式公布。 从汇总情况看,上海市37所普通本科高校2017年共有专业(类)1096个招生。各本科高校依据自身办学特色和定位,以及不同学科专业人才培养需要,从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命科学6门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科目中,分专业(类)自主提出了选考科目要求。相关选考科目要求适用于2017年参加上海高考的考生。上海市本科高校2017年专业(类)选考科目情况,今天起在上海教育门户网站、上海市教育考试院网站和

本市各本科高校招生网站上同时公布。 9月3日,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发〔2014〕35号,以下简称《实施意见》),提出了总体要求,对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进行了全面部署。《实施意见》提出:“高校要根据自身办学定位和专业培养目标,研究提出对考生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科目报告要求和综合素质评价使用办法,提前向社会公布。”根据《实施意见》精神,9月19日,上海市公布《深化高等学校考试招生综合改革实施方案》(沪府发〔2014〕57号,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实施方案》提出:”普通本科院校可根据办学特色和定位,以及不同学科专业人才培养需要,从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命科学6门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科目中,分学科大类(或专业)自主提出选考科目范围,但最多不超过3门。学生满足其中任何1门,即符合报考条件。对于没有提出选考科目要求的高等学校,学生在报考该校时无科目限制。” 从上海各高校的情况看,本市37所本科高校2017年共设置1096个的专业(类)中,提出3门科目要求的有281个。3门科目要求中最多的组合是物理、化学、生命科学,有217个专业(类),再次是物理、化学、地理组合,有22个专业(类)。提出2门科目要求的有85个,仅有物理、化学一种组合,没有其他科目组合要求,涉及专业(类)主要有医学、生物、化工、机械类等。提出1门科目要求的有75个,全部仅对物理提出要求,涉及专业(类)主要有工科、电子信息、电气工程、机械类等;没有提出科目要求的有655个,涉及专业(类)主要有管理、法学、艺术等。 所有专业(类)中,提出最多的选考科目是物理,有415个,占专业(类)总数的37.9%;其次是化学,有337个,占30.7%;再次

浙江省高中英语新课改高考方案.doc

浙江省新课改高考方案 为适应高中新课程改革需要,更好地选拔和培养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各类人才,特制定从2009年开始实行的浙江省新课改高考方案。 一、总体工作要求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推进素质教育为宗旨,以服务就业创业为导向,积极全面贯地彻党的教育方针。 坚持有利于推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 扩大学生的自主选择权;有利于高校选拔新生,扩大高校的自主选择权;有利于高校招生的公开、公正、透明,促进和实现教育公平。 坚持从浙江实际和有利于培养、选拔人才出发,充分考虑基础教育的现实能力和条件,充分考虑学生、家长和社会的认同度和承受力,充分考虑社会的法治和诚信水平。 二、选拔模式 实行在全科会考基础上的分类测试、分批选拔、综合评价、全面考核、择优录取的选拔模式。逐步建立学业水平测试、综合素质评价和统一选拔考试三位一体的多元化的招生考试评价体系。 (一)学业测评,全科会考。继续实施和完善高中会考制度:(1)把会考作为分类测试的基础;(2)采集学生会考等第进入综合素质评价表;(3)由招生院校自主确定是否对学生相应学科的会考成绩提出等第要求,并在招生简章中明确。

(二)分类测试、分批选拔。在现有的文科、理科、艺术、体育等学科分类的基础上,根据高等院校、专业培养目标的不同,以文、理两大科类为主线,以“语、数、外”三门课程为主体,按考试科目、内容和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将测试和选拔科目分为三类: 一类科目在保持原有“3+X”科目组合的基础上,增加测试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二类科目维持原有 “3+X”科目组合,重点测试获得通用型知识的能力;三类科目在保持共同科目“语、数、外”基础上,侧重测试实用技能。 考生自主选择报名和参加考试的相应类别,分批填报志愿,分批录取。 (三)全面考核、综合评价。为引导学生全面发展,体现高中新课程教育目标的全面性和评价的综合性、过程性理念,把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作为高校选拔新生的重要内容,高校录取新生时对学生高考成绩、会考成绩和综合素质评价结果实行全面考核、择优录取。 三、考试科目与内容 (一)考试科目。

2018新高考教师培训心得总结

2018新高考教师培训心得总结 2018年8月29日,我听了蒋春生和姚跃涌两位专家的讲座,收获良多。以下是我的培训心得总结。 1、高考改革使教学发生新变化 在新的高考改革方案下中,“走班制”与分层教学已成为学校发展的趋势,这就要求教师改变原有的、统一的教学模式,真正实现分层教学,以保障课程实施的质量。“走班制”的实施在空间和时间上造成了班主任教师与班级学生的“分离”,这就意味着教师要做好教学追踪,与学生保持密切联系。 不同于当前的固定班,“走班制”要求教师进一步尊重学生的差异性,把握好自身教学个性与学生个性的结合点,充分关注学生的不同需求,真正做到弥补学生知识缺陷、延伸学生知识、发展学生个性、提高学生能力。 2、高考改革对教师提出新挑战 高考制度的改变,对一线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班级管理等提出了新的要求,为适应新的高考制度,教师现有素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着力丰富、加强、改进: (1)教学理念要改变 新的高考制度打破了唯分数论高下的高考录取机制,取消文理分科,考试范围覆盖国家规定的所有科目。这就要求教师要从应试教育模式走出来,要从单一的关注分数转向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必须加强教师的学习与实践磨练,突破旧教学理念的局限性,以不同视角广泛地解读课程,将原有从既定知识的展开到既定知识的总结的教学思路,变为知识的各种生成、联系及拓展,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切实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2)教学方式要改变 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对象确定不同的教学方法,运用认知主义和建构主义等理论,选择教学方法,设计教学内容,建构学习共同体。要形成以教师为指导、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教师充当学习过程中的帮助者与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对象。充分挖掘整合网络资源,利

20xx高中教师新课程培训工作实施方案详细版

文件编号:GD/FS-2972 (方案范本系列) 20xx高中教师新课程培训工作实施方案详细版 The Common Structure Of The Specific Plan For Daily Work Includes The Expected Objectives, Implementation Steps, Implementation Measures, Specific Requirements And Other Items. 编辑: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

20xx高中教师新课程培训工作实施 方案详细版 提示语:本方案文件适合使用于日常进行工作的具体计划或对某一问题制定规划,常见结构包含预期目标、实施步骤、实施措施、具体要求等项目。文档所展示内容即为所得,可在下载完成后直接进行编辑。 一、培训目标 xx年暑期普通高中新课程全员培训,通过远程研修与校本培训相结合的模式,在学科课程专家和指导教师引领下,以教师为主体开展学科教学案例分析和问题研讨,帮助广大教师整体把握、准确理解课程标准和有效实施高中新课程,促进我省高中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 二、培训对象与条件 培训对象为全省普通高中学科教师,以学校为单位集体组织报名,全员培训,原则上不得缺额。根据《山东省普通中小学管理基本规范(试行)》中“落

实课程标准,按照国家规定的教育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开展教学活动,不随意增减课程和课时”的要求,对学校尚未开设的课程,也要选派教师参加培训。 高中学校要提供教师上网学习条件,教师要具有上网学习交流的能力,能够坚持全过程的远程学习。培训期间平均每天学习视频课程2学时,每天参与学校及区域组织的面对面研讨和在线交流研讨时间不少于4小时。 三、培训时间 全省高中教师按市地分两批培训。 第一批:7月13日—25日(淄博、烟台、东营、枣庄、潍坊、泰安、临沂、聊城) 7月13日,完成公共课程的学习,6学时; 7月14日—25日:完成各学科6个专题的研修。

上海高考改革方案全文

上海高考改革方案 全文 1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深入实施素质教育,支撑服务国家和上海市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根据《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结合上海实际,现就深化高等学校考试招生综合改革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考试招生制度不断改进完善,为提高教育质量、提升国民素质、促进社会纵向流动、服务国家现代化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学生成长、国家选才和社会公平作出了历史性贡献,其权威性、公正性得到了社会的普遍认可。在此过程中,本市按照国家总体部署,进行了积极探索。 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对培养多样化高素质人才提出更高要求,人民群众对接受优质、公平和多样的教育提出更高期盼。本市现行高等学校考试招生制度在评价标准、选拔方式等方面存在的不足,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唯分数论、一考定终身、学生选择性不够和过度偏科等问题,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迫切需要进一步深化改革。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立德树人,以有利于促进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发展、有利于科学选拔和培养人才、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公正为基本出发点,按照国家总体要求,经过深化改革,构建更加公平公正、更加科学合理的高等学校考试招生制度,为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提供支撑服务。 (二)基本原则 1.坚持素质教育导向。着眼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遵循教育发展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经过优化高等学校考试招生制度功能,扭转片面应试教育倾向,深入实施素质教育,为学生成长成才提供更多机会、更大舞台。 2.确保公平公正公开。把促进公平公正作为改革的基本价值取向。在以考分为依据的基础上,实施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追求更高水平的公平。健全制度机制,切实保障考试招生程序公开、结果公正、监督有力。 3.提高人才选拔水平。适应经济社会转型发展需要,遵循科学的人才选拔与培养规律,逐步建立多元多维评价体系,充分体现学

新高考改革为什么改到底改什么教育

新高考改革为什么改,到底改什么 “为什么要启动新高考改革,要解决三大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要使我国的基础教育从应试教育走向素质教育。 程介明教授讲到,“社会在变,时代在变,科技在变”。但是中国教育是不是随时代进步呢我们既没有关注孩子的个性化发展,也没有随着社会和时代变化,去更新我们孩子的知识结构。因此,今天我们的基础教育培养的学生,可能考出很高的分数,但是他们本身是缺乏社会竞争能力的,同时也是无法适应社会对创新的要求的。 我们国家要建设创新型国家,就一定要有创新型的人才。这几年来,国家一直在推进大学生创业,每一年我们也在强调大学生创业的比例,但实际上,我们大学生创业比例非常惨淡,美国大学毕业生创业选择达到20%,而按照2016年北京市公布的大学生就业质量报告显示,北京市总共有23万学生毕业,但是23万学生中只有700人,也就是只有千分之三选择创业。这是一个巨大的差距。 因此,我们必须反思,中国的教育究竟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才,中国的教育是不是为学历而服务。不管从个性发展,还是从国家和社会发展来说,我们必须推进高考改革。 第二个问题是我们要推进科学选才,建立多元评价体系。这要从大学的建设说起。虽然现在建设“双一流”大学取得非常好的成就,比如说,我国的大学在世界一流大学的排行榜上排名逐

渐提高,其实这是靠论文获得的排名提高。而实际上在一流人才培养方面,大学的质量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这背后跟中国大学选才是有关系的。因为中国的大学现在总共有2600多所,都是用一张试卷,通过分数从高到低排序,因此,我们只有一个评价指标体系,无法关注学生的个性兴趣。因此,我们必须建立科学选才体系,实行多元评价。 第三个问题是推进高考改革还要解决高考公平。大家可能会说,中国当前的高考制度是适应中国国情的制度,因为分数面前人人平等。但实际上,分数面前人人平等是脆弱的公平,是表面的公平,而不是真正的公平。 新高考改革,到底改什么 我国提供了新高考改革,核心内容总体看来包含两大方面,第一是高考的内容改革,也叫科目改革,第二是高考的录取制度改革,也就是录取方式改革,这是完整的高考改革体系。 而从浙江、上海以及全国的整体高考改革方案看,我国高考的科目改革主要指未来高考文理不分科,外语多次考,把高中学业水平测试成绩纳入高考,同时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就是“两依据一参考”。 按照“两依据一参考”,我国未来高考是“3+3”模式,前面一个“3”是语文、数学、外语,其中外语分考两次,语文、数学、外语分数都是150分,后面三门则是由学生自我选择。目前从全国各地公布的高考改革方案看,浙江省是七选三,其他省

新课程教师培训的学习心得体会

新课程教师培训的学习心得体会 新课程教师培训的学习心得体会范文 今年寒假我县举办新课程培训,经过这次的培训令我感触很大,下面将谈谈我的一些感受: 新课程给教师带来了新的挑战,要求教师要成为一个学生喜欢的好老师,要具备良好的专业素质和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和良好的反应能力。新课程理念主张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倡导通过探究、操作等自主活动方式获取新知,感受科学的探究过程和方法。在课堂里教师不再是一味地讲,而是如何组织学生去探讨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在一种轻松的气氛中完成教学任务,并从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只有这洋,教师才能做到随心应手成为一个优秀的组织者。 以往的课堂大多数是教师讲学生听,整个课堂里学生都要服从教师。新的课程要求我们要尊重学生,把学生同等的地位来看待,与学生进行朋友似的交谈,经常运用“能不能”“可不可以”等亲切语气与学生进行交谈,让学生感到教师的关心和体贴,当学生遇到困难时要给予鼓励和帮助,努力构建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

随着教材功能的转变,教师根据教学需要对教材进行再加工处理,已经成为一种趋势。有一位专家说过,“如果你的学生只有四年级的水平,那么你就要备四年级学生水平的课”。这一句话很明显是要教师要因材施教,备出适合学生的课。所以,我们要从实际出发,根据课程目标和学生状况对课程内在对教材进行再加工处理时不但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并以此为设计教学的基本出发点。同时对教材提供的基本内容进行再研究,明确教材的优势与不足。教师则需要探索如何弥补、完善甚至更新相应的教学内容。从而对教材的设计思路、表述方式、结论等进行多角度的专研,为学生备出适合他们的课。 总之,新课程是一种新理念,新思想。这对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一种挑战,都是一个新的开始,因此我们每一个教师都必须进行各种尝试,在实践中逐步摸索,并通过经常性的教学反思,总结,增强反应的敏感性,形成良好的反应系统。同时又要注重学生个体的发展,尊重学生的人格,遵循新课程理念的核心使得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课堂教学既充满活力,又富有成效。 模板,内容仅供参考

上海高考英语改革新方案:英语退出上海高考.doc

上海高考英语改革新方案:英语退出上海高 考 上海某媒体报道称,昨日上午,上海市相关部门向市政协部分委员通报了关于此轮“上海版”高考改革的相关情况。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改革内容是,以英语为主的外语将退出高考统考,变为社会化考试,有望打破“一考定终身”。 对此,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续梅对新京报记者表示,各地高考方案需待教育部总体方案公布,报经教育部审批后方可公布,但不排除上海等地已根据此前公布的相关改革思路精神,先行制订方案草稿。 英语拟改为社会化考试 该媒体称,上海高考改革方案草稿拟规定,高考可能只有一天,“只考语文、数学两门”。也就是说,外语(主要是英语)将退出高考统考。 对于英语考试接下来的命运,草稿拟规定,将改为社会化考试方案,考试可考两次。这就打破了“一考定终身”的局面。 此外,草稿还拟规定,学生可在高一、高二、高三,根据自身兴趣选择地理、化学等科目考试,招生院校也将根据自身要求对学科成绩继续要求。艺术课、体育课和思想道德课内容,也将成为考核因素。 教育部称仍在遴选试点

据续梅介绍,目前教育部的考试招生总体改革方案及相关配套实施意见仍在送审阶段。而在2014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教育部部长袁贵仁表示,在有意愿、有条件的若干省份和高校开展改革试点,试点省份、高校要出台试点实施办法,试点内容包括综合改革和专项改革试点。 上海制定“地方版”方案,是否表示其已入选改革试点?续梅称,教育部仍在与有意愿、有条件的省份、高校进行遴选协商,暂未确定上海是否在列。 不过续梅表示,教育部总体方案出台后,各地改革方案还需报经教育部审批,方可公布,但由于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及教育部高层陆续表态精神已多次涉及高考改革思路,有些地方、高校确可根据已经公布的思路精神先行探索各自方案草稿。该媒体也表示,相关改革内容还仅是草案,将继续多方听取意见。

最新教师培训方案

勤丰中学教师培训方案(讨论稿) 随着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课程改革的实施焦点将聚焦在实施的主体——教师身上,因此,教师专业化素质是制约新课程改革成败与否的关键。教师需要不断地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变革教学方式,改善心智模式,促进专业水平的发展和提高。但是,教师的成长离不开岗位培训和岗上实践,也就是说,教师应立足岗位,在教学行动研究中成为问题解决的专家,成为边实践边研究,边探索边突破的研究者,努力实现“研为学用,研学并重”的目标,逐步推动学校向学习型组织转变。因此,通过课程研究、课题研究和校本培训三者有机结合,以教学为中心,研究为主线,对话为形式的多样化实践活动。进一步更新教师教育观念,转变教师的教学行为,浓烈学校学术氛围,从而有效构建顺应课程改革发展的校本培训体制,更加满足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使校本培训成为每一位教师自我发展和成长的推进器。 一、指导思想 结合我校教师实际,从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入手,狠抓教学内部管理、有步骤地开展教师培训工作,进一步完善校本教研制度,致力课改实验的研究,将教师的教学实践与教学研究、校本培训有机融合专业水平,形成“培训、管理、研究”一体化的校本培训运行机制。有效促进教师的持续发展,提升广大教师的整体素质,促进推动学校校本培训特色。 二、学校发展目标 结合我校教师发展实际,逐步探索在课程改革实践中提高教师整体素质的经验,探索制定个性化学校课程设置方案和教学计划,积极推进校本课程开发,促进教师队伍的可持续发展;逐步改革课程实施方式,切实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拓展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方式。通过对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背景、目标和理念的培训,逐步树立建立现代课程观、教学观、教师发展观和评价观。积极推进课程改革在实践中寻找问题。通过不断地实践,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建设一支能够承担执行、管理、研究、开发和推广新课程的教师队伍。借鉴先进学校培训经验,不断总结和积累培训成果,建立一个动态、可持续发展、具有特色的教师培训体系。

【改革】上海2019年高考改革最新方案

【关键字】改革 上海2019年高考改革最新方案 篇一:XX上海高考改革政策全文 上海高考改革方案全文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深入实施素质教育,支撑服务国家和上海市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根据《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结合上海实际,现就深化高等学校考试招生综合改革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考试招生制度不断改进完善,为提高教育质量、提升国民素质、促进社会纵向流动、服务国家现代化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学生成长、国家选才和社会公平作出了历史性贡献,其权威性、公正性得到了社会的普遍认可。在此过程中,本市按照国家总体部署,进行了积极探索。 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对培养多样化高素质人才提出更高要求,人民群众对接受优质、公平和多样的教育提出更高期盼。本市现行高等学校考试招生制度在评价标准、选拔方式等方面存在的不足,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唯分数论、一考定终身、学生选择性不够和过度偏科等问题,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迫切需要进一步深化改革。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立德树人,以有利于促 进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发展、有利于科学选拔和培养人才、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公正为基本出发点,按照国家总体要求,通过深化改革,构建更加公平公正、更加科学合理的高等学校考试招生制度,为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提供支撑服务。 (二)基本原则 1.坚持素质教育导向。着眼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遵循教育发展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通过优化高等学校考试招生制度功能,扭转片面应试教育倾向,深入实施素质教育,为学生成长成才提供更多机会、更大舞台。 2.确保公平公正公开。把促进公平公正作为改革的基本价值取向。在以考分为依据的根底上,实施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追求更高水平的公平。健全制度机制,切实保障考试招生程序公开、结果公正、监督有力。 3.提高人才选拔水平。适应经济社会转型发展需要,遵循科学的人才选拔与培养规律,逐步建立多元多维评价体系,充分体现学生全面发展导向,科学评估学生综合素质状况,更多展示学生个性特长。增强高等学校与学生相互选择的多样性和匹配度,促进每一位学生健康成长,促使一批拔尖创新人才脱颖而出,培养造就大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4.注重系统综合改革。正确处理近期目标与长远目标的关系,循序渐进、稳妥实施,为未来进一步深化考试招生综合改革筑牢根底、拓展空间。正确处理教育综合改革整体设计与考试招生改革重点突破的关系,做好各项教育改革的衔接配套工作。正确处理教学与考试、考试与招生、招生与管理等关系,强化考试招生改革与人才培养 的协同性。

浙江新高考改革方案带来的影响

浙江新高考改革方案带来的影响 新高考方案,带着强烈的新政意图,顺应民众的现实诉求,契合教育的时代旨趣,亮点纷呈。其中突出的亮点不是玩考试内容的加减,也不是搞学考与高考的联动,而是将高考的考录从“总分匹配”向“专业+总分”双匹配模式的转变。这是恢复高考以来从来没有过的方向性改变。这将激励高校和高中在育人的根本问题上,必须走向更高层次,即:立德树人下的多元发展。 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我国进行了多次的高考改革,但以往历次的高考改革,一直停留在考试科目、内容难度、时间长度、组卷方式和组考形式等方面的变化上,而所有这些变化,都是在高校录取的“总分匹配”模式下进行的。“总分匹配”模式所带来的表观公平,以及考录过程的简单快捷,确实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让人感受到了它的优越性。 但30多年来,一成不变的“总分匹配”模式所带来的种种弊端积累,给大学教育和中学教育造成的深层伤害,也是显而易见的。就高校建设而言,单一的总分录取模式,让大学的起点竞争过分集中于录取总分的高低,大学形象“只见学校不见专业”。这在客观上抑制了大学对专业建设的积极性,对大学的专业建设是极为不利的;另一方面,长期的“总分匹配”模式,也阻碍了普通高校对“超级大学”的专业超越,阻碍了高校的多元分层发展。这可能也是一段时间以来,大学“综合化”倾向严重,“做大”之风盛行的原因之一,因为只有“做大”才有可能在招生竞争获得更多“眼球”。就中学教育而言,长期的“总分匹配”模式,让中学教育形成了路径依赖,加剧了中学生“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考生填报志愿时,往往只认大学招牌,只求分数利用最大化,只知专业是否热门,不管专业是否适合。这极大地阻碍了学生在大学的学习积极性和专业的有效学习,极大地浪费了宝贵的大学教育资源,也给许多大学生的个人发展带来了困扰。 浙江新高考方案,设定了学生可以自主选择的“7选3”选考科目,高校可以自主设定各专业录取的必要选考科目;同时把报考专业与选考科目是否匹配作为录取的前置条件,在报考专业与选考科目匹配的前提下,再按总分高低分专业录取。这样一种“专业+总分”的考录模式,打破了一直以来的“总分匹配”模式。这一变化,给大学教育和中学教育带来的积极影响是不容置疑的。 1.“专业导向”成为学校发展中必须面对的新话题 方案中,由于高校将按专业分别录取,这在高校招生的“学校招牌”竞争上撕开了一道口子,高校教育的专业成就,会得到社会越来越多的关注。若干年后,一般高校在某一专业上与“超级大学”一决高下的局面有望形成。高校的招生竞争,有望从表面的“学校竞争”客观地转向学科专业建设的内涵竞争,这是一种良性竞争,有利于高校学科建设的深层发展。可以预期,经过若干年的实践,大学的专业排名将与大学的综合排名同样重要。 “专业导向”的考录模式,要求学生尽早了解自己的兴趣特点和专业性向,并据此确定选考科目。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在用高考的指挥棒引导学生去更多地了

最新教师新高考学习培训心得

教师新高考学习培训心得 2020年教师节之际,我和七八十位教育同仁一同参加了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中心组织的2020年第一期中学教师提高培训班。 本届培训班的主要任务和目的就是对标新课程、新课改和新高考。通过省、市各级专家的分析和先行者上海市的专家的介绍,短短五天时间里,让我们原本有些模糊的新课程新课改背景下的新高考意识有了比较清晰的轮廓,几点心得,做如下汇报: 1、本次新高考是国家层面的教育改革,是顺应历史发展潮流的科学举措,既是历史的必然选择,也是人民群众的必然要求,更是教育本身发展的内在需求,而其中最重要的或者说最核心的,则是所有教育者被长期的物理性时空压迫而正在逐渐泯灭的教育良知的呐喊。正因为如此,关于为什么要开展这张改革的讨论没有空间,占据主导的内容是如何抓住机会应对挑战,怎样将挑战变成学校、学生和教师发展的机遇。 2、上海等先行地区的经验和措施非常宝贵,具有极强的操作性和借鉴意义。关于选课和考试的各种措施,都是实践中逐渐调整成型的

东西,虽然还需要不断完善,但是至少给我们即将开展的教育实践工作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而他们遇到的困惑和问题也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后发制人的先机。 3、有些困扰的问题还没有显现也没有能够形成很好解决思路。比如,班级管理,到底是需要学科背景的专业教师做班主任来管理,还是只需要一个行政性的服务人员来做班级管理,进而引申的问题就是学校的德育管理与实践究竟应该如何开展,因为大部分的德育内容(如各种德育活动)都已经分化到了课程中,成为选修的一部分,显性的德育工作大部分变成隐形的,而高中生身心发展过程必然经历和产生的许多德育问题也要通过学习辅导、心理辅导和生涯辅导来解决,传统的德育在新课改和新课程中究竟是怎样的地位,乃至于专门的德育部门还有没有存在的价值,班主任岗位的性质是否发生变化等。还没说教师工作量和工作任务的安排,人员编制的变化等,甚至一些很细小的问题,比如走班制学生的考勤如何处理,等等,也都还需要我们自己的大量实践来提供思路并得到很好的解决。 本次培训,最大的收获就是开拓了思路,点醒了思维,为我们迎接新课程、新课改和新高考做了思想准备和理论准备,意义非凡。

2021年教师新课程培训心得体会范文

【教师新课程培训心得体会范文一】 2xx年8月,我有幸参加了xx小学新课程小学常识骨干教师培训。在培训学习中,我聆听了县教研室钟老师的报告,认真学习了教研员朱老师、袁老师和王老师的报告,仔细观摩了优秀教师的课堂实录,开阔了眼界,结交了一群优秀的同行朋友,共同探讨了网络教研、品德与生活(社会)和科学的教学,这是我备感兴奋,对于我的教育教学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启示意义。愉悦的学习让我对自己有了一个新的认识,让我对我们的教育与新课程又有了一个新的认识,现将我的学习心得小结如下 通过这次培训学习,我深深体会到专家、领导、老师的热情,感受到学员集体大家庭的亲切。在这里,四处弥漫着一股浓浓的友情。为我们进行讲座的专家钟老师兢兢业业、严谨治学的敬业精神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热情开明、平易近人的态度使人倍感温暖。同时,这些教研员老师自身都有一定的文化底蕴,对课程标准和教材理解透彻,并不断加强学习,提高自身专业素养,引领我县的教育教学,促进了我县常识课教学的发展。今后我要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己。 本次学习聆听了教研员朱老师、袁老师和王老师的报告的讲座,他们讲得十分精彩,且通俗易懂,我想这和他们高深的文化修养是分不开的,让我受益匪浅。懂得了作为一名教师应该具备的各种知识及素养,为今后的常识教学指明了方向。教研员老师们以鲜活的实例和丰富的知识内涵及精湛的理论阐述,使我们的教育教学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更重要的是我们从他们的身上学到了做学问和做人的道理。他们的讲座折射出一种责任国家昌盛,系于教育;教育昌盛,系于我身。在这里,我的心灵得以净化,人格得以升华。 通过学习,使我耳目一新,深深地认识到以前那种传统教育教学的师生观已跟不上时代的发展,要想跟上新世纪的教育教学步伐,就要首先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师生观,增强热爱教育事业的信念。在教学活动中,师生关系是基础,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是教育教学活动获得成功的开始。在课堂教学中,要打破教师主课堂的惯例,彻底抛弃教师心灵深处沉积的传统的专制思想观念。搞好小组文化合作探究,让每一位学生都在教学情境中开展活动,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 我常想参加这样的培训学习,是领导和老师们对自己前阶段工作的一个肯定和认定,大家对我寄予了厚望。每当想到这些就有些汗颜,因为自己的教学研究确实有限。于是我一定要加强学习,不断为自己充电,抓紧一切有利时机来完善和提升自己,加强专业文化学习,做一专多能的教师。因为我们面对的是一群对知识充满渴求的孩子,将他们教育好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作为教师一定要认真钻研教材,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能否积极有效地开发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关系到品德与生活(社会)和科学课程性质、目标的实现,制约着课程实施的质量。有效地开发、利用课程资源也是教师创造性的重要标志和促进教师自身成长的重要途径。本课程教学活动应注意利用其他学科或教育活动的成果,与其他学科和教育活动,如少先队活动、班会活动、节日庆祝活动等相互结合,相互促进,资源共享,实现综合教育效益。新的课程标准力求使学习过程成为完整生命投入的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