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内源性PEEP

内源性PEEP

内源性PEEP
内源性PEEP

内源性peep编辑

肺在平静呼气末处于松弛状态,此时肺泡的弹性回缩力与胸廓的向外扩张力相平衡,肺泡内压与气道开口处压力相等,呼气末肺容积(end expiratory lung volume,EELV)等于正常FRC。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和支气管哮喘重度发作时,由于存在呼气气流受限(expiratory flow limitation,EFL),呼气气流被迫提前中止,EELV逐渐增加,形成动态肺过度充气(dynamic pulmonary hyperiflation,DPH)。呼气末肺泡内压高于气道开口处压力,此时的肺泡内压即为PEEPi。

最初由P 和M 于1982 年描述,内源性PEEP ( PEEPi )是指在无外源性PEEP ( PEEPe )使用下,呼气末肺泡内正压状态。正常情况下,呼气宋(FRC )肺容积由弹性回缩力和胸壁相互作用力而决定,这些力正常保持平衡,故呼气末无气流流动和压力粉差。陀EPi 的形成有两个主要机制,健康肺在MV 期间,如呼吸频率太快或呼气时间太短,下一次呼吸前,无足够时间充分呼出气体,这种效应积累将导致呼气末气道正压形成。故每分钟通气量增加的病人(感染、创伤)或接受高I : E 比值的病人有PEEPi 的危险。另一个主要机制导致PEEPi 与肺本身潜在疾病有关,病人气道阻力或肺顺应性增加的病人(哮喘、COLD )是PEEPi 的高危状态。这些病人因气道阻塞呼气困难,在自主呼吸和Mv 情况下易于发生PEEPi 。PEEPi 和PEEPe 有同样的副作用,更需警惕。呼吸机与周围压力相通,测量PEER 的唯一途径是呼气末堵住排气孔测量气道压。机械通气的所有患者均应常规监测,特别是高危患者。治疗针对病因。调整呼吸机的参数(如降低呼吸频率或增加通气量降低I : E )使呼气时间充足。对潜在疾病的治疗有助于恢复(如支气管扩张)。PEEPe 对气道梗阻疾病呼气受限的患者有利于解除气体捕获。理论上这可以使气道张开允许充足的呼气。一旦PEEPe 接近PEEPi ,会出现严重的血流动力学和气体交换问题。[1]

首先我们应该明确,限于目前的技术水平,呼吸机上所监测的压力,不管是PEEP,还是平台压、峰压,都是气道开口压力Pao,近似等于大气道压力Paw,尚无法直接测得小气道压力以及肺泡内压力,而PEEPi是由于呼出气流受阻导致的气体动态陷闭,只能影响小气道和肺泡,所以在正常通气过程中,机器上监测到的PEEP理论上就应该是设置的外源性PEEP水平,PEEPi对监测值没有影响。如果经常出现德利医生所说的那种实测PEEP 与预设PEEP不同的情况,说明呼吸机的PEEP阀灵敏度不够,无法维持应有的PEEP,属于硬件性能不良所致。此处完全同意卓大夫的观点。

至于说加用外源性PEEP来“对抗”PEEPi,只是一个通俗的说法,实际上两者之间并不是简单的加减关系,这个就会牵涉到很早就提出的“瀑布理论”。所谓瀑布理论,是将PEEPi形容为瀑布的上游,而外源性PEEP比喻为瀑布的下游,当我们增加PEEP的时候,实际上对PEEPi的水平没有影响(上游的水位不变),而只是缩小了上下游水位的落差,使

得驱动水流向下的动力减小;当外源性PEEP达到甚至超过PEEPi的时候整个水位才会上升,气道压力升高。这是一个比较形象的比喻。因此,所谓的外源性PEEP“对抗”PEEPi,并不是通过加用外源性PEEP来减少PEEPi,而是通过增加大气道内的压力,减少大气道--小气道--肺泡的压力阶梯差,从而降低了气流进入气道的阻力,改善触发。

简述亲水性药物脂质体的制备

一,前言 脂质体作为一种新型的载药系统,今年来得到广泛的应用和研究。评价脂质体质量的指标有外观、粒径分布和包封率等。其中包封率是衡量脂质体内在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对于亲脂性药物,由于其对磷脂膜的亲和性,可以在制备过程中得到很高的包封率,且不易渗漏。而亲水性药物在制备时则必须包封在脂质体囊内部或多层脂质体层间的水性介质中,除一些特殊药物外包封率普遍不高,且易泄露。制备中为了得到更大的包封率,不得不增加囊内的容积,而这与控制脂质体在有效的粒径范围内又相互矛盾。以下将介绍一些用于提高亲水性药物在脂质体中的包封率的方法。 二,制备方法 1,常规方法 对于一些亲水性药物,使用常规的制备方法也可以得到满意的包封率。胡静等(1)用简单的薄膜水化-机械分散法研究了硫唑嘌呤(Aza)脂质体包封率的影响因素。这些因素包括卵磷脂与胆醇摩尔比、缓冲液(PBS)pH值、水相用量及药脂重量比。通过正交设计得到最佳处方所制得的3批硫唑嘌呤脂质体形态圆整,大小均匀,粒度范围0.01~0.42μm,包封率均达30%以上。但在实验中发现药脂重量比增加时,包封率反而下降,这说明Aza的利用率在减少。 吴骏等(2)使用逆相蒸发法制备阿昔洛韦ACV脂质体,经过正交优化后,得到阿昔洛韦脂质体的平均粒径为219.8nm,多分散系数为0.158,包封率为65%,且具有良好的稳定性。作者将卵磷脂、胆固醇、油酸和去氧胆酸钠溶于乙醚,于室温搅拌下滴入ACV水溶液,使形成稳定的W/O型乳剂。25℃减压蒸去乙醚,得乳白色混悬液,通过微孔滤膜后,即得ACV脂质体。产品经离心加速实验表现出良好的稳定性。此实验通过选择适当的油水体积比可使内相体积增加,提高包封率;同时加入了乳化剂可以防止脂质体的粒径增大。 翟光喜等(3)也将表面活性剂胆酸钠引入脂质体的处方中制备了低分子肝素的柔性纳米脂质体,此类脂质体具有高度的形变性,可由于经皮给药系统。制备方法就是简单的将处方混合后至冰水浴中超声处理,再通过微孔滤膜即得。经正交优化后包封率可达到33.1%。但该制剂的稳定性和储存中的渗漏作者并没有做进一步研究。陈鹰等(4)也研究了双氯芬酸钠的柔性脂质体,试验将磷脂等脂溶性成分和胆酸盐溶于乙醚中,药物则溶解在磷酸缓缓冲液中,混合后减压旋转挥干后再超声过滤。得到的脂质体包封率为73.12%。 侯新朴等对低包封率的水溶性药物(如甲硝唑)进行疏水衍生化,其疏水链将药物分子插入脂质体膜,包封率和稳定性都提高十多倍(5)。 在这些常规的制备方法中,首先应该对药物的性质有充分的了解。同时工艺参数的选择,尤其是合适的油水相比及乳化剂的用量对于水溶性药物的包封率有很大的影响。在制备过程中采用超声,加乳化剂的方法都可以有效地控制脂质体的粒径。

水溶性脂质体药物的冷冻干燥.

实验三水溶性脂质体药物的冷冻干燥 一.实验目的 1.掌握旋转蒸发法制备水溶性脂质体药物的方法; 2.学习脂质体药物冷冻干燥的工艺; 3.通过对冻干前后水溶性脂质体药物喃氟啶包封率的测定,了解不同保护剂、不同冻结速率对脂质体冻干前后药物的包封率的影响。 二.实验设备 旋转蒸发仪、冷冻干燥机、高效液相色谱仪 三.实验方法与步骤 1.旋转蒸发法制备喃氟啶脂质体 以配制葡萄糖浓度为5%的喃氟啶脂质体悬浮液为例:称取2.0g葡萄糖和0.8g喃氟啶,过筛(100目)两次,使二者充分混合;称取1.2g大豆卵磷脂、0.6g胆固醇、0.4g泊洛沙姆放入喷雾器内,量取10mL氯仿使喷雾器内的上述材料充分溶解;把葡萄糖和喃氟啶的混合物放入包衣锅内,使之旋转,用盛有膜材的喷雾器向包衣锅内喷膜材,每10min喷两次,并用一暖风机吹向包衣锅,使膜材中的有机溶剂挥发;喷雾器中的全部膜材喷完,包衣锅继续运转20min后停止;把包衣锅内地的脂质体取出,放入小瓶密封,并放在干燥器内保存;当需要使用时加蒸馏水时悬浮液体积为40mL,这样便配制成葡萄糖浓度为5%的喃氟啶脂质体悬浮液。 2.冷冻干燥过程 (1)冻结过程。将实验物料放在冻干机的搁板上,插入热电偶,开始采集温度;接着开启冻干机,开始搁板制冷; (2)一次干燥过程。当物料完全冻结后,关闭搁板制冷,打开冷阱制冷;当冷阱温度降至-40℃时,打开真空泵开始抽真空,并设定一次干燥温度。 (3)二次干燥过程。当一次干燥过程结束时,设定二次干燥温度; (4)后处理。当二次干燥过程结束时,打开放气阀,关闭真空泵,取出物料用天平称量,然后进行封装处理; 3.脂质体药物包封率的测定 (1)标准曲线绘制 (2)游离喃氟啶含量Cf测定 将含有喃氟啶的脂质体悬浮液500μl放入离心柱中,把离心柱放入电动离

内源性气体信号分子H2S的研究进展

内源性气体信号分子H2S的研究进展 摘要:小分子物质在生命活动中起着特殊的作用。总结H2S在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等的作用以及相关机制。发现内源性H2S在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等均有重要的生理作用,并参与了一些疾病的病理生理过程,被认为是继一氧化氮(NO)和一氧化碳(CO)之后的第三类气体信号分子。对其研究是当前生物学领域的崭新课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临床意义。 关键词:H2S;气体信号分子;生理作用;机制 硫化氢(H2S) 是一种具有臭鸡蛋气味的无色气体。过去,人们一直认为它是工业生产产生的一种有毒气体,以往的研究主要偏重于其毒性方面的研究。然而,1989年Goodwin等在鼠、牛及人的大脑中发现有相对较高浓度的内源性H2S,提示了H2S可能有较重要的生理作用[1]。近年来,内源性H2S在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等方面的生理作用,主要表现为参与一些疾病的病理机制,其在药物开发的前景等方面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以下就其的合成与代谢、生理作用及其与各个系统疾病的关系进行简要综述。 1 内源性H2S在体内的生成及代谢 1.1 内源性H2S的生成及其酶在体内的分布 内源性H2S在机体内有多种生成的途径,细胞胞浆内以L-半胱氨酸( L-cysteine,L-Cys ) 为底物,在5-磷酸吡多醛依赖性酶包括胱硫醚-β-合酶(cystathionine-β-synthase,CBS)、胱硫醚-γ-裂解酶( cystathionine-γ-lyase,CSE)、半胱氨酸转移酶等催化作用下产生的。在线粒体内,则以β-巯基丙酮酸为底物,在巯基丙酮酸转硫酶(mercaptopyruvate trans- sulphurase,MPST)的作用下产生H2S。CSE和CBS在机体内分布广泛,并且具有组织特异性。CBS主要分布于神经系统内,消化系统包括回肠、肝脏同时存在有CBS和CSE;CSE分布于 心血管系统内,包括心肌、主动脉、肺动脉、肠系膜动脉、尾动脉和门静脉等[2]。 1.2 内源性H2S在体内的存在形式及代谢 H2S在体内存在两种形式,一种以H2S形式,另一种以硫氢化钠( NaHS)形式存在。NaHS 在体内可电离成Na+和HS-,HS-与体内氢离子结合生成H2S,HS-和NaHS形成了一种动态平衡。在体 内,1/3的H2S以气体分子存在,2/3以NaHS形式存在,这样既保证H2S在体内的稳定,而且还能维持内环境的pH水平。 硫化物代谢主要通过生成盐的形式排出体外,但内源性H2S的代谢途径仍不清楚,目前

内生或内源性发展理论

内生或内源性发展理论 摘要:20世纪70、80年代,在现代化理论、依附理论、世界体系理论等发展社会学的主流理论纷纷陷入困境后,一种内生或内源性的发展理论(模式)诉求在发展中国家出现。在解构主流发展理论发展主义话语的基础上。内生或内源性的发展理论寻求一种由发展地区内部来推动和参与、充分利用发展地区自身的力量和资源、尊重自身的价值与制度、不照搬西方发达国家发展模式的发展。 关键词:内生;内源性;发展;发展主义 中图分类号:F06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4-0544(2011)04-0044-03 20世纪70、80年代以后,发展研究逐渐走入低谷。这 种局面与现代化理论、依附理论与世界体系理论在发展实践上的失败有直接关系。应意识形态需要而出现、以西方中心主义为基本立场、以理性主义和进化论为理论基础、以功利主义和经济增长为主要价值目标的现代化理论在理论逻辑 和发展实践上的缺陷是显见的。继起的依附理论和世界体系理论虽然从不同的角度对现代化理论进行了批判,揭示了发达国家的剥削与发展中国家的落后之间的内在联系。但是却

没有从根本上动摇现代化理论的西方中心主义立场、理性主义的理论基础和发展主义的价值倾向。所以。一些学者认为,依附理论和世界体系理论“除了证明资本主义体系剥削第三世界的丑恶嘴脸外,其余的什么也没有做”,它们“从来没有就发展的本体论基础进行过质疑”。 威亚尔达指出:“马克思和非马克思的模式,最终都基于西欧部分国家(德、法、英)和美国的特定发展经历。但到20世纪70年代已经很清楚。两者都不适合或者基本不适合第三世界。因此新生出对建构一种确能反映本土文化和本土制度的内生模式的兴趣。”于是。从20世纪70年代起,对三大发展理论进行解构,并寻求发展中国家内生或内源性的发展模式的努力就已经开始了。 一、对既有发展话语的解构 对发展话语的解构分析指向发展话语的建构机制、有关发展的知识与权力运作之间的关系、发展主义对第三世界传统知识与社群生活的破坏等。发展话语解构的实质,就是揭露和批判既有的发展理论的西方中心主义倾向、时空伸延的理念倾向及其在发展实践中对本土(内生)发展可能性的破坏或阻滞。 在《权力与能见性:发展与第三世界的发明与管理》一

药物化学自考复习题

药物化学总复习题 第一~四章总论 一、选择题 1.药物的亲脂性与药理活性的关系是( D )。 A. 降低亲脂性,有利于药物在血液中运行,活性增加 B. 降低亲脂性,使作用时间缩短,活性下降 C. 降低亲脂性,不利吸收,活性下降 D.适度的亲脂性有最佳活性 2.用于测定药物分配系数P值的有机溶剂是( D )。 A. 氯仿 B. 乙酸乙酯 C. 乙醚 D. 正辛醇 3.药物在生物相中物质的量浓度与在水相中物质的量浓度之比,称为( A )。 A. 药物分配系数 B. 解离度 C. 亲和力 D. 内在活性 4.可使药物亲脂性增加的基团是( A )。 A. 烷基 B. 氨基 C. 羟基 D. 羧基 5.可使药物亲水性增加的基团是( C )。 A. 烷基 B. 苯基 C. 羟基 D. 酯基 6.药物的解离度与药理活性的关系是( C )。 A. 增加解离度,有利吸收,活性增加 B. 增加解离度,离子浓度上升,活性增强 C. 合适的解离度,有最大活性 D. 增加解离度,离子浓度下降,活性增强 10.作用于的中枢药物以( B )形式通过血脑屏障产生药理作用。 A. 离子 B.分子 C. 盐 D. 络合物 11.药物分子以( B )形式通过消化道上皮细胞脂质膜而被吸收。 A. 离子 B.分子 C. 盐 D. 离子对 12.由于药物与特定受体相互作用而产生某种药效的是( A )。 A. 结构特异性药物 B. 结构非特异性药物 C. 原药 D. 软药 13.产生某种药效并不是由于与特定的受体相互作用的药物是( B )。 A. 结构特异性药物 B. 结构非特异性药物 C. 原药 D. 软药14.药物与受体结合的构象称为( D )。 A. 反式构象 B. 优势构象 C. 最低能量构象 D. 药效构象 15.经典的电子等排体是( D )。 A. 电子层数相同的 B. 理化性质相同 C. 电子总数相同的 D. 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16.生物电子等排体是指( D)的原子、离子或分子, 可以产生相似或相反药理活性。 A. 电子层数相同的 B. 理化性质相同 C. 电子总数相同的 D. 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17.水解反应是( C )类药物在体内代谢的主要途径。 A. 醚 B. 胺 C. 酯 D. 羧酸 18.下列药物的体内代谢途径中属于第I相生物转化的是( B )。

对内源性物质药物生物等效性试验的一些考虑

发布日期20070428 栏目化药药物评价>>临床安全性和有效性评价 标题对内源性物质药物生物等效性试验的一些考虑 作者陈俊春康彩练 部门 正文内容 审评四部审评七室陈俊春康彩练 评价生物等效性(Bioequivalence,BE) 源于美国FDA 规定的专利过期药物的申请要求,由于仿制药与专利药有相同的活性成分,因而有别于创新药 物的申请。对于这类药,不需要作临床试验,只需做体内生物利用度或(和) 生 物等效性试验。即在相同的试验条件下,给予相同剂量的两种药学等效制剂, 判断它们的药代动力学过程是否有差异。其试验设计与分析基于这样一个假 设:若两药的生物利用度相同,它们的治疗效果也应是相同的,即治疗等效 性。BE 评价是药代动力学的一项重要应用,目的是保证临床替代用药的安 全性和有效性,是证实两制剂治疗等效性最合适的办法。 BE通过测量药代动力学参数(如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峰浓度Cmax和达峰时间Tmax ),若两药参数经统计分析达到等效判定的标准,则 认为两药生物等效。

然而对于内源性物质药物(即体内已有和该药物一样的物质)生物等效性试验,如何将药源性与内源性及其它来源(如饮食中的)区分开是试验成败的关键。加上机体的自身稳定机制,使内源性物质通常稳定在一个相对狭窄的范围(或有一定的周期性波动),所以直接测定生物基质中该物质的浓度不能有效地反映内源性物质药物的吸收情况。以上问题决定了内源性物质药物的生物等效性试验设计不同于其它药物而是有其特殊性。 和其它药物(非内源性物质药物)相比,内源性物质药物生物等效性试验设计既有品种特殊性,同时也具有一定的设计共性。放射性同位素标记药物在技术上为内源性物质药物的测定提供了一条途径,但由于存在伦理等诸多问题而无法推广。我国的技术指导原则目前对此并未作出具体建议,而FDA 已有两篇相关的指导原则发布,分别涉及钾和甲状腺素这两种内源性物质药物制剂。 FDA于2000年发布的关于甲状腺素制剂的指导原则中,针对体内该物质浓度低,半衰期长的特点,对单次给药剂量和清洗期给出了相应建议;数据处理则基于甲状腺素在试验期间内源性浓度的不可预测性,未进行基线校正(减去基础值);然而雅培实验室建议FDA对数据处理进行基线校正,认为结果更具有说服力,同时提供了相应证据,并最终获得了FDA的认同。 在FDA2005年发布的关于钾制剂的指导原则中,由于钾不仅是内源性物质,而且食物中所含的钾也会干扰试验结果的正确评价。因此除了一些生物等效性试验的常规要求外,特别强调了特定时期(试验前和周期间)对尿钾水平的监测以稳定基线水平;并对试验期间食物中钾、钠等摄入和饮水做了

发热(习题)

第六章发热 一、选择题 1.发热是体温调定点 A.上移,引起的主动性体温升高 B.下移,引起的主动性体温升高 C.上移,引起的被动性体温升高 D.下移,引起的被动性体温升高 E.不变,引起的主动性体温升高 2.下述哪种情况的体温升高属于发热 A.妇女月经前期 B.妇女妊娠期 C.剧烈运动后 D.中署 E.流行性感冒 3.内源性致热原的作用部位是: A.中性粒细胞 B.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 C.骨骼肌 D.皮肤血管 E.汗腺 4.下述哪种不属于内源性致热原 A.白细胞致热原 B.干扰素 C.cAMP D.肿瘤坏死因子 E.巨噬细胞炎症蛋白 5.EP是一种 A.小分子蛋白 B.大分子蛋白 C.磷脂 D.多糖 E.淋巴因子 6.外源性致热原的作用部位是 A.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 B.骨骼肌 C.产EP细胞 D.皮肤血管 E.汗腺 7.下述哪项不属于发热激活物 A.细菌 B.类固醇 C.cAMP D.致炎物 E.抗原-抗体复合物 8.下述哪项为中枢发热介质 A.内毒素 B.cAMP C.干扰素 D.肿瘤坏死因子 E.类固醇 9.发热发生机制中*共同的基本因素是 A.外源性致热原 B.内源性致热原 C.前列腺素 D.精氨酸加压素(A VP) E.环磷酸腺苷 10.体温上升期热代谢特点是 A.散热减少,产热增加,体温↑ B.产热减少,散热增加,体温↑ C.散热减少,产热增加,体温保持高水平 D.产热与散热在高水平上相对平衡,体温保持高水平 E.产热减少,散热增加,体温恒定 11.高热持续期热代谢特点是 A.散热减少,产热增加,体温↑ B.产热减少,散热增加,体温↓ C.散热减少,产热增加,体温保持高水平 D.产热与散热在高水平上相对平衡,体温保持高水平 E.产热减少,散热增加,体温恒定 12.体温下降期热代谢特点是 A.散热减少,产热增加,体温↓ B.产热减少,散热增加,体温↓ C.散热减少,产热增加,体温保持高水平 D.产热与散热在高水平上相对平衡,体温保持高水平 E.产热减少,散热增加,体温恒定 13.热型是根据下述哪项决定的 A.体温的高低 B.体温的上升速度 C.体温的持续时间 D.体温的曲线形态 E.体温的波动幅度 14.发热时糖代谢变化为 A.糖原分解增多,糖异生增强,血糖升高,乳酸增多 B.糖原分解增多,糖异生减少,血糖升高,乳酸减少

水溶性抗菌药物

抗菌药物分为水溶性(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糖肽类、多粘菌素)和脂溶性(喹诺酮类、大环内酯类、利奈唑胺、甲硝唑、林可霉素等),重症患者常给予大量液体进行复苏,间质中的液体量显著增加,因此水溶性抗菌药物的Vd往往增加,例如氨基糖苷类、β-内酰胺类、糖肽类以及恶唑烷酮类的Vd可增加一倍;相反,脂溶性抗菌药物的Vd增加并不明显。 重症感染患者常发生低蛋白血症(血浆白蛋白浓度<25g/L),白蛋白浓度的降低可增加游离型抗菌药物的浓度,不仅影响抗菌药物的清除,同时改变其分布,从而对抗菌药物的PK参数产生影响。低蛋白血症时,高蛋白结合率抗生素清除增加显著。低蛋白血症时,血浆中未与蛋白结合的游离型药物增多,容易被机体清除。抗生素蛋白结合率越高,低蛋白血症对该药物药代动力学参数的影响就越大。如达托霉素的蛋白结合率高达92%,重症患者低蛋白血症时游离型的达托霉素浓度明显增高。因此,低蛋白血症时高蛋白结合率抗生素需要增加给药剂量。碳青霉烯类(除厄他培南)、利奈唑胺、万古霉素属于低蛋白结合率药物,不受或受低蛋白血症的影响小。对中、高度蛋白结合率抗菌药物(如头孢曲松、达托霉素、替加环素等)而言,低蛋白血症可使Vd增加一倍。 疾病严重程度往往与Vd的增加呈正比,因此,在初始治疗时,如果按常规剂量给药,可能降低抗菌药物在重症患者中的暴露剂量。另一方面,由于所有抗菌药物均有因Vd增加而药物浓度达标时间延迟的可能,因此随着感染控制,Vd逐渐恢复正常,对于需要延长抗菌药物疗程的患者同样需要不断调整药物剂量。 对于高心排量患者,由于药物清除率增加,血浆浓度下降,因此需要增加给药剂量;对于液体分布显著改变的患者,如第三间隙液体明显增加、低蛋白血症等,药物Vd 明显增 加,从而需要增加给药剂量; 对于肾功能或肝功能障碍患者,可能存在药物清除率下降,Vd增加,此时血浆浓度受二者共同作用的影响,可能需要增加或降低给药剂量。另外,对于存在肾脏功能亢进和高肾脏清除率患者,药物清除率增加可使药物血浆浓度下降,需要增加给药剂量。

三基三严试题 含答案 发热(特选内容)

【急性发热】 (注:在搜索中难见“急性发热”的相关题目,故如下题目均与“发热”相关,敬请注意!) 一、选择题 1.发热是体温调定点 A.上移,引起的主动性体温升高 B.下移,引起的主动性体温升高 C.上移,引起的被动性体温升高 D.下移,引起的被动性体温升高 E.不变,引起的主动性体温升高 2.下述哪种情况的体温升高属于发热 A.妇女月经前期 B.妇女妊娠期 C.剧烈运动后 D.中署 E.流行性感冒 3.内源性致热原的作用部位是: A.中性粒细胞 B.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 C.骨骼肌 D.皮肤血管 E.汗腺 4.下述哪种不属于内源性致热原 A.白细胞致热原 B.干扰素 C.cAMP D.肿瘤坏死因子 E.巨噬细胞炎症蛋白 5.EP是一种 A.小分子蛋白 B.大分子蛋白 C.磷脂 D.多糖 E.淋巴因子 6.外源性致热原的作用部位是 A.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 B.骨骼肌 C.产EP细胞 D.皮肤血管 E.汗腺 7.下述哪项不属于发热激活物 A.细菌 B.类固醇 C.cAMP D.致炎物 E.抗原-抗体复合物 8.下述哪项为中枢发热介质 A.内毒素 B.cAMP C.干扰素 D.肿瘤坏死因子 E.类固醇 9.发热发生机制中*共同的基本因素是 A.外源性致热原 B.内源性致热原 C.前列腺素 D.精氨酸加压素(AVP) E.环磷酸腺苷 10.体温上升期热代谢特点是 A.散热减少,产热增加,体温↑ B.产热减少,散热增加,体温↑ C.散热减少,产热增加,体温保持高水平 D.产热与散热在高水平上相对平衡,体温保持高水平 E.产热减少,散热增

加,体温恒定 11.高热持续期热代谢特点是 A.散热减少,产热增加,体温↑ B.产热减少,散热增加,体温↓ C.散热减少,产热增加,体温保持高水平 D.产热与散热在高水平上相对平衡,体温保持高水平 E.产热减少,散热增加,体温恒定 12.体温下降期热代谢特点是 A.散热减少,产热增加,体温↓ B.产热减少,散热增加,体温↓ C.散热减少,产热增加,体温保持高水平 D.产热与散热在高水平上相对平衡,体温保持高水平 E.产热减少,散热增加,体温恒定 ?13.热型是根据下述哪项决定的 A.体温的高低 B.体温的上升速度 C.体温的持续时间 ? D.体温的曲线形态 E.体温的波动幅度 14.发热时糖代谢变化为 A.糖原分解增多,糖异生增强,血糖升高,乳酸增多 B.糖原分解增多,糖异生减少,血糖升高,乳酸减少 C.糖原分解减少,糖异生减少,血糖降低,乳酸增多 D.糖原分解减少,糖异生增加,血糖降低,乳酸减少 E.糖原分解增多,糖异生减少,血糖升高,乳酸增多 15.发热时蛋白代谢变化为 A.蛋白分解加强,出现血浆蛋白增多,尿氮排泄减少, B.蛋白分解加强,出现血浆蛋白减少,尿氮排泄减少 C.蛋白分解加强,出现血浆蛋白增多,尿氮排泄增加 D.蛋白分解减少,出现血浆蛋白减少,尿氮排泄减少 E.蛋白分解减少,出现血浆蛋白增强,尿氮排泄增加 16.急性发热或体温上升期 A.交感神经兴奋,心率加快,外周血管收缩,血压上升 B.交感神经兴奋,心率加快,外周血管舒张,血压下降 C.迷走神经兴奋,心率减慢,外周血管舒张,血压下降 D.迷走神经兴奋,心率减慢,外周血管收缩,血压上升 E.交感神经兴奋,心率加快,外周血管舒张,血压上升 17.发热时 A.交感神经兴奋,消化液分泌增多,胃肠蠕动增强 B.交感神经抑制,消化液分泌减少,胃肠蠕动减弱 C.交感神经兴奋,消化液分泌减少,胃肠蠕动减弱

血清内源性硫化氢在支气管哮喘患儿中的表达及与呼吸功能的相关性分析

血清内源性硫化氢在支气管哮喘患儿中的表达及与呼吸功能的相关 性分析 目的探讨气体信号分子内源性硫化氢在支气管哮喘患儿血清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呼吸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3年12月~2014年12月本院收治的50例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儿作为急性发作组,50例支气管哮喘缓解期患儿作为缓解组,选取同期的50例健康小儿作为对照组,采用敏感硫电极法检测血清硫化氢表达水平,采用肺功能检测仪检测各组呼吸功能,比较3组的内源性硫化氢表达水平及用力肺活量(FVC)、第一秒最大呼气率(FEV1%)、最大呼气中期流速(MMEF)等指标,分析急性发作期患儿FVC、FEV1%、MMEF与内源性硫化氢表达水平的相关性。结果急性发作组和缓解组的血清内源性硫化氢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急性发作组的血清内源性硫化氢水平显著低于缓解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发作组和缓解組的FVC、FEV1%及MMEF 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急性发作组的FVC、FEV1%及MMEF水平低于缓解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发作组内源性硫化氢表达水平同用力肺活量、第一秒最大呼气率、最大呼气中期流速呈现正相关。结论内源性硫化氢在支气管哮喘患儿中的表达水平降低,并且和呼吸功能相关,检测内源性硫化氢水平对于预测肺功能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expressive level of endogenous hydrogen sulfide (H2S)in serum in children with bronchial asthma and its correlativity with respiratory function. Methods 50 children with bronchial asthma in acute attack stage from December 2013 to December 2014 in our hospital was selected as the acute attack group,50 children with bronchial asthma in remission stage were selected as the remission group and 50 cases of healthy children were selected as the control group during the same period.Endogenous H2S was detected with sensitive sulphur electrode and respiratory function was detected with lung function diagnostic system in every groups.The expression level of endogenous H2S,the index of forced vital capacity(FVC),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1 second (FEV1%),maximal mid-expiratory flow (MMEF)among three groups was compared respectiveiy,and relativity of H2S with FVC,FEV1% and MMEF was analyzed in acute attack group. Results The level of H2S in the acute attack group and the remission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s,with significant difference(P<0.05).The level of H2S in the acute attack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in the remission group,with significant difference(P<0.05).The level of FVC,FEV1% and MMEF in the acute attack group and the remission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s,with significant difference(P<0.05).The level of FVC,FEV1% and MMEF in the acute attack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in the remission group,with significant difference(P<0.05).The level of H2S in serum was positive correlation with FVC,FEV1% and MMEF in acute attack group. Conclusion Expressive level of endogenous hydrogen sulfide in children with bronchial asthma is decreased,and which has correlative with respiratory function,detection of endogenous hydrogen sulfide has certain clinical

(完整版)发热试题

发热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号码写在题干后的括号内。) 1.体温持续39~40℃左右,达数天或数周,日温差在1℃以内,属于:B A.不规则热 B.稽留热 C.间歇热 D.弛张热 2.发热的病因最多见者为:A A.感染 B.变态反应 C.内分泌代谢障碍 D.体温调节中枢功能紊乱 3.内源性致热原的成分是:D A.矿物质 B.糖类 C.脂肪类 D.白细胞介素Ⅰ 4.临床表现为稽留热的疾病常见于:A A.大叶性肺炎 B.败血症 C.风湿热 D.疟疾 5.弛张热型伴有寒战者常见于:D A.麻疹 B.伤寒 C.病毒性肝炎 D.败血症

6.发热原因由于产热过多所致,可见于:A A.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B.血清病 C.风湿热 D.重度脱水 7.体温39℃以上,日温差2℃以上,波动度大,属于:D A.不规则热 B.稽留热 C.间歇热 D.弛张热 8.驰张热体温一天内波动范围是:C A.不超过1℃ B.发热无一定规律 C.差别达2℃以上 D.在3℃—5℃之间 9.发热最常见的原因是:C A.无菌坏死组织的吸收 B.结缔组织和变态反应性疾病 C.感染性疾病 D.内分泌代谢障碍 10.非感染性发热的原因不包括:D A.甲亢 B.系统性红斑狼疮 C.大量失血 D大叶性肺炎 二、多项选择(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所有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号码填写在题干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漏选均扣分。) 1.感染性发热的病原体有:A、B、C、D、E A.病毒

B.支原体 C.细菌 D.真菌 E.寄生虫 2.稽留热常见于:A、D A.大叶性肺炎 B.肺结核 C.支气管炎 D.伤寒 E.败血症 三、填空题 1.引起发热的病因临床上大致可分为_____和______两大类。 答案①感染性,②非感染性。 2.正常人的体温是由______和___________所控制。 答案①大脑皮层,②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 3.正常人清晨安静状态下的口腔温度为________;直肠温度为________,腋下温度为___________。 答案①36.2~37.2℃,②36.5~37.7℃,③36.0~37.0℃。 4.一般来说,体温升高1℃,脉搏每分钟增加_____,呼吸每分钟增加_____。 答案①10~20次,②3~4次。 5.弛张热的体温在_____以上,一天之内的体温差别在______以上。答案①39℃,②2℃ 6.稽留热是体温恒定地维持在________以上,持续______,昼夜波动范围不超过___。 答案①39~40℃,②数日或数周,③1℃。 7.白细胞致热原属______致热原。 答案①内源性。 四、判断说明题(认为对的,在题后的括号内打“√”,错的打“×”,并说明

新药增加水溶性

难溶性药物溶解度的提高方法有: 1.调节PH 2.应用助溶剂 3.应用增溶剂 4.应用混溶剂 5.制备水溶性前体药物 6.制备包合物 7.制备脂质体 8.制备微球或纳米粒 9.制备微型乳剂 10.改变药物的晶形 11.制备固体分散体 12.形成传荷络合物 例如:制成包合物 环糊精对橙皮素增溶作用的研究 引言 橙皮素(Hesperetin,分子量302. 3,分子式C16H14O6,结构式如图,是一种广泛存在于植物花及果实中的黄酮类化合物。为类白色粉末,有特殊气味。不溶于水,易溶于甲醇、乙醇、丙酮等有机溶剂,熔点227.5℃。 橙皮素具有抗肿瘤、抗炎、抗氧化及保护心血管等药理作用。目前橙皮素的制剂开发及应用很少,市场上有含有橙皮素的复方片剂。橙皮素不溶于水,导致溶出速度慢,生物利用度低,所具有的生物活性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应用。 环糊精呈中空圆筒状,其孔穴开口处为亲水性,而空穴中央为疏水性。这种结构使得环糊精成为良好的增溶载体。但是由于βCD本身固有溶解度低(18.5mg.mL-1),限制了它在药学领域中的应用。对βCD进行结构修饰,得到的衍生物,如HPβCD和(SBE)7mβCD,使得βCD的物理化学性能得到改善。 制法: 1.环糊精与橙皮素相溶解度的测定 配制一系列不同浓度的环糊精溶液置于50 ml容量瓶中,其中βCD溶液的浓度范围为0~0.016 mol.L-1,HPβCD和(SBE)7mβCD溶液的浓度范围为0~0.05mol.L-1。分别加入过量的橙皮素原料药,将悬浮液在37℃,120 r·min-1条件下振摇7天。达到平衡后用0.45μm 微孔滤膜过滤,取续滤液适当稀释后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药物浓度,并计算橙皮素在不同环糊精浓度中的溶解度。以环糊精的浓度为横坐标,橙皮素的浓度为纵坐标,绘制相溶解度曲线。 2.橙皮素包合物与物理混合物的制备

内源性硫化氢(h2s)综述

内源性硫化氢(H2S)综述

- 索引- 1. 硫化氢的生物合成 1 1-1. Cystathionine-β-synthase(CBS) 1-2. Cystathionine-γ-lyase(CSE) 1-3. 3-Mercaptopyruvate sulfurtransferase(3-MST) 1-4. 吡哆醛酶CBS、CSE的反应机理 2. 硫化氢的生理功能 6 2-1. 血管舒张功能 2-2. 细胞保护功能 2-3. 神经传递(记忆、疼痛) 2-4. 诱导凋亡 2-5. 能量产生 2-6. 热量限制及硫磺代谢 3. 硫化氢释放试剂(供体)11 4. 硫化氢的检测方法12 5. 硫化氢和S-巯基化14 6. 硫化氢和NO的相互作用17 7. 今后的展望17

1 导言 硫化氢(H 2S)被公认为一种有毒气体,是除了一氧化氮(NO)、一氧化碳(CO)以外的第三种气体信号分子。据报道内源性H 2S 在体内与血管舒张,细胞保护,胰岛素分泌,神经传导等生理功能有关。近年科研人员越来越关注H 2S 的研究。1)-4)(图1)。 研究表明H 2S 的体内合成主要是以L-半胱氨酸为基质,分别在Cystathionine-β-synthase(CBS)、Cystathionine-γ-lyase(CSE)、3-mercaptopyruvate sulfurtransferase(3-MST)三种酶的催化下合成,在体内发挥生理功能。同时有一部分硫与蛋白质等半胱氨酸结合而存在于体内。虽然H 2S 是和NO 、CO 一样的气体分子,但由于其p K a 在7左右,在生理pH 的情况下,大约80 %的H 2S 是以HS -的状态存在(图1)。由于HS-的S 在体内会以各种结合形式存在,目前仍未完全了解H 2S 影响细胞信号转导和其他生理活动的分子机制。 图1 体内硫化氢的生理功能 1. 硫化氢的生物合成 H 2S 的生物合成主要是以L-半胱氨酸和L-同型半胱氨酸为基质,分别在Cystathionine-β-synthase(CBS)、Cystathionine-γ-lyase(CSE)、3-mercaptopyruvate sulfurtransferase(3-MST)三种酶的催化下合成。这些酶在各种组织和细胞中存在,它们的催化作用被很多种生理活性物质调控。本章重点阐述这些酶的活性及功能。 图1-1 硫化氢的生物合成

第五章体内药物分析

(一)最佳选择题 .体内药物分析中,最常用地体内样品是 .血浆.尿液.唾液.胃.十二指肠 .血浆占全血量地比例是 .~~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常用地去蛋白质地试剂是 .醋酸.冰醋酸,甲醇.盐酸.硫酸 .在体内药物分析方法地建立过程中,实际生物样品试验主要考察地项目是 .方法地定量限.方法地检测限.方法地定量范围 .代谢产物地干扰.内源性物质地干扰 .使用唾液作为治疗药物监测样本,应满足地条件是 .血浆中药物浓度足够大.唾液中药物浓度够大.足够大 .下列研究目地中,体内分析使用毛发样品地是 .生物利用度.药物剂量回收.药物清除率 .体内微量元素测定.以上均不是 .用加权最小二乘法计算回归方程时,权重因子(形)一般选用地是 ..1C i. .血浆样品地稳定性考察内容通常不包括地试验是 .血浆样品地室温放置.血浆样品冰冻保存

.血浆样品冻一融循环.经处理后溶液地冰冻保存 .经处理后溶液地室温或特定温度放置 .在体内药物分析方法地建立过程中,用空白生物基质试验进行验证地指标是 .方法地定量范围.方法定量下限( ).方法地特异性 .方法地精密度.方法地准确度 .当采用液,液萃取法测定血浆中碱性药物()时,血浆最佳是 . (二)配伍选择题 [] .血清.尿液.头发.心脏.粪便 下列试验目地宜选用地体内样品是 .临床治疗药物监测 .药物体内代谢类型研究 [—] .准确度.精密度.定量下限 .样品.提取回收率 .用于评价样品处理方法将体内样品中待测物从生物介质中提取出来地能力.用于分析过程中,对分析方法进行质量监控 .是指在确定地分析条件下测得地体内样品浓度与真实浓度地接近程度 (三)多项选择题

发热(习题)

第六章发热 一、选择题 1、发热就是体温调定点 A、上移,引起得主动性体温升高 B、下移,引起得主动性体温升高 C、上移,引起得被动性体温升高 D、下移,引起得被动性体温升高 E、不变,引起得主动性体温升高 2、下述哪种情况得体温升高属于发热 A、妇女月经前期 B、妇女妊娠期 C、剧烈运动后 D、中署 E、流行性感冒擞试鐳龊礴晖箫。 3、内源性致热原得作用部位就是: A、中性粒细胞 B、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 C、骨骼肌 D、皮肤血管 E、汗腺 4、下述哪种不属于内源性致热原 A、白细胞致热原 B、干扰素 C、cAMP D、肿瘤坏死因子 E、巨噬细胞炎症蛋白 5、EP就是一种 A、小分子蛋白 B、大分子蛋白 C、磷脂 D、多糖 E、淋巴因子 6、外源性致热原得作用部位就是 A、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 B、骨骼肌 C、产EP细胞 D、皮肤血管 E、汗腺 7、下述哪项不属于发热激活物 A、细菌 B、类固醇 C、cAMP D、致炎物 E、抗原-抗体复合物 8、下述哪项为中枢发热介质 A、内毒素 B、cAMP C、干扰素 D、肿瘤坏死因子 E、类固醇 9、发热发生机制中*共同得基本因素就是 A、外源性致热原 B、内源性致热原 C、前列腺素 D、精氨酸加压素(A VP) E、环磷酸腺苷 10、体温上升期热代谢特点就是 A、散热减少,产热增加,体温↑ B、产热减少,散热增加,体温↑ C、散热减少,产热增加,体温保持高水平 D、产热与散热在高水平上相对平衡,体温保持高水平 E、产热减少,散热增加,体温恒定 11、高热持续期热代谢特点就是 A、散热减少,产热增加,体温↑ B、产热减少,散热增加,体温↓ C、散热减少,产热增加,体温保持高水平 D、产热与散热在高水平上相对平衡,体温保持高水平 E、产热减少,散热增加,体温恒定 12、体温下降期热代谢特点就是 A、散热减少,产热增加,体温↓ B、产热减少,散热增加,体温↓ C、散热减少,产热增加,体温保持高水平 D、产热与散热在高水平上相对平衡,体温保持高水平 E、产热减少,散热增加,体温恒定

改善难溶性药物溶解度的方法综述

增加难溶性药物溶解度的方法 摘要:对目前提高药物溶解度方法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加入增溶剂、加入助溶剂、使用复合溶剂、调节溶液pH值等增加难溶性药物的溶解度的方法 关键词:难溶性;增溶剂;助溶剂;药物 如何增加难溶性药物溶解度是目前药剂学研究的一个热点。在药物筛选中,很多体外药理活性很高的药物为难溶性药物,要制成适合的溶液剂,必需设法增加其溶解度。使用混合溶剂或加入增溶剂、助溶剂等经典方法可以提高药物的溶解度。除此之外,脂质体技术,包合物技术和嵌段共聚物技术等新技术也都可以有效增加药物溶解度,并越来越多地运用到制剂工作中去。 1合成水溶性前体药物 前药是在口服后经体内化学或酶代谢,能释放出有药效活性的代谢物或原药的化合物。药物通过修饰成酯或进行分子结构修饰形成以共价键结合亲水性大分子的前体药物,可增加难溶性药物的水溶性。药物与无机酸成酯可显著改善其在水中的溶解性,进而改善其生物利用度和提高疗效。 ErnstBinderup等[1]合成了抗癌药CHS828的水溶性前体药物EB1627,实验结果表明EB1627在pH7. 4和pH5. 5时的溶解度分别比CHS828提高240倍和600倍以上,从而使其可以制备成注射液等制

剂。依托泊苷为一抗癌药物,难溶于水,影响其临床应用, Chabot等[2]比较了其磷酸酯前药与原药在人体内的吸收,发现无论在高剂量( >100mg·kg- 1)或低剂量( <100mg·kg- 1)下,前药较之原药的生物利用度皆有约19%的提高。Yoshimi等[3]的研究表明在难溶性药物分子中引入亲脂基团,药物脂溶性增加的同时,水溶性降低,并不能改善吸收;但此时若再引入氨基酸分子制备成水溶性前药,药物的吸收可显著增加。 2调节pH值 通过调节溶液pH值而增加可解离的(弱)酸性或(弱)碱性药物的解离度是一种简单有效的常用增溶方法之一。对于弱酸性药物常用碱或有机胺与之成盐,如氢氧化钠、乙二胺、三乙醇胺等;对于弱碱性药物常用无机酸或有机酸等与之成盐,如盐酸,硫酸、磷酸、抗坏血酸等。 同一种弱酸或弱碱性药物用不同碱或酸成盐,其溶解度有差别,如可待因用磷酸成盐比用氢溴酸成盐相差较大。通常某些有机酸的钠盐或钾盐的溶解度都较大,如水杨酸钠。 3使用增溶剂 增溶剂的增溶作用,主要基于表面活性剂具有形成胶团的基本特性,即表面活性剂溶解于水时,在单分子表面膜形成的同时,溶液内部的表面活性剂分子,为使体系能量趋于最低,自动形成亲水基向外(形成栅状层〕,疏水基向内(形成烃核中心区)的缔合体,这种缔合体称作

2010CB912600-内源性代谢产物硫化氢与介导心脏生理子的相互作用及其机制20

项目名称:内源性代谢产物硫化氢与介导心脏生理 与病理机制的蛋白质靶分子的相互作用 及其机制 首席科学家:朱依谆复旦大学 起止年限:2010年1月-2014年8月 依托部门:教育部上海市科委

一、研究内容 综合应用代谢组学、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结构生物学等方法和技术,以重要的心血管生理和病理调控通路为研究主要对象,研究硫化氢与蛋白质靶分子的相互作用及其机制;研究硫化氢对蛋白之间、蛋白质和核酸之间相互作用的调节及其机制。阐明心脏中内源性硫化氢在生理和病理情况下的生成代谢途径,探讨硫化氢的分解代谢过程。 1.揭示若干H2S调控跨膜离子转运的重要通路;发现若干H2S直接作用的靶分子;明确H2S与靶分子蛋白相互作用的分子机制。 2.分离和验证H2S细胞效应相关的细胞周期,细胞增殖和凋亡过程中信号通路中的重要蛋白因子,结合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 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以及细胞生物学的实验结果揭示H2S细胞效应的分子机制和重要蛋白的作用机理和生物学功能。 3.应用独创的半胱氨酸衍生物SPRC可作为分子探针,全面揭示含硫氨基酸体内代谢的基本规律。筛选出与含硫氨基酸及探针药物SPRC的心肌缺血保护作用密切相关蛋白分子,并对其功能进行研究,探寻含硫氨基酸及探针药物生物学效应和代谢通路的机体内源性拮抗剂和抑制剂,可能是具有临床应用前景的防治心血管疾病的新策略。 4.阐明心脏中CSE途径和A TT/MST途径的表达调控机制及两条途径的协调机制。阐明CSE在生理条件和病理条件下表达调控的实时监测和在体研究,同时对阐明CSE的调控网络也非常重要。阐明H2S跨膜传递及与氧化性小分子和金属离子的反应特性。H2S的跨膜传递关系到内源性H2S的作用方式以及外源性H2S或H2S供体作为药物的可行性;与氧化性小分子和与金属离子的反应特性则与H2S的分解代谢相关。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