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城镇化是乡村振兴和区域协调发展的助推器

城镇化是乡村振兴和区域协调发展的助推器

城镇化是乡村振兴和区域协调发展的助推器
城镇化是乡村振兴和区域协调发展的助推器

城镇化是乡村振兴和区域协调发展的助推器

2017年11月12日来源:微信feekr_trip

徐林在清华大学中国新兴城镇化理论、政策、实践论坛上的发言

尊敬的各位领导、嘉宾和同学们:

很高兴出席今天的论坛并作发言,我没有充分的准备做学术阐述,也没有专门的PPT演示给大家,只能就学习十九大报告关于城镇化的有关论述,谈一个学习体会和观点,供大家参考批判。

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这是针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后做出的新的战略决策。有人在学习过程中发现,十九大报告全文没有一处提及实施国家新型城镇化战略,并对此表示疑惑,认为这是不是意味着在新时代,国家新型城镇化战略不再重要了?或是被乡村振兴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取代了?还有人担忧,我国城镇化进程还没有完成,还会有上亿人口转移到城镇非农产业就业并离开乡村,此时提出乡村振兴战略,投入更多资源用于人口正在持续流出的农村地区,会不会造成新的资源浪费,从而降低整体资源配置效率。对此,我的看法是,城镇化战略不仅依然重要,而且要更好发挥作用,更强有力地支撑乡村振兴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实施。

首先,我们来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的关系。

一是我国仍处在城镇化较快发展阶段,绝不是某些学者所说的我国已经进入逆城镇化阶段。我国城镇化继续推进,是由城乡之间、农业与非农产业之间的巨大差距决定的。我国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差距还有2.7:1的倍差,如果把城乡居民之间公共服务差距考虑进去,城乡差距比收入表现出来的差距更大。从农业和非农产业劳动生产率的差距看,非农产业劳动生产率是农业劳动生产率的4倍多。这一明显的差距,决定了农业劳动力还会继续向劳动生产率更高和收入水平更高的非农产业和城镇地区转移就业并居住。这是我国城镇化的根本驱动力。

二是推进农业现代化、提高农民收入,离不开城镇化的支撑。我国农业从业人口占全部从业人口的比重高达27.7%,而发达国家农业从业人口占全部从业人员的比例大都低于10%。农业人口的人均占有资源偏低,这是农业劳动生产率偏低的重要原因之一。要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并缩小与非农产业劳动生产率之间的巨大差距,必须依靠工业化的和城镇化进一步吸纳农村富余的劳动力。从农民收入构成看,我国农民收入的60%以上已经来源于非农产业的工资性收入,主要来源于城镇地区的非农产业就业机会,农民要提高收入,农业的空间不大,必须靠非农产业来拓展增收渠道。农业现代化所需要的科技服务和支撑,也主要来源于城镇地区的科技机构和服务人员,也离不开城镇。因此,要促进农业现代化和提高农民收入,必须通过进一步实施城镇化战略来带动和支撑。此外,农村现代化的关键是农村人口的现代化,城镇化过程中的农业转移人口,可以通过在非农产业就业接受技能培训、开拓眼界,可以向农村传递城市现代文明,可以使农村远离封闭和愚昧,城镇化毫无疑问是农村人口现代化的助推剂。

三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需要城乡融合发展的新体制。恰恰是因为城镇化对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支撑作用,党的十九大报告从更好发挥城镇化对乡村振兴作用的角度,提出要健全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目的就是要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和政策体系的完善,促进城乡要素和资源的双向流动,促进城市的现代化要素能够更多配置到农业和农村,加快推进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并真正实现乡村的振兴。

其次,我们来看城镇化与区域协调发展的关系。

这次十九大报告关于城镇化的内容文字不多,主要就是两句话,一句是“以城市群为主体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格局”,另一句是“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两句话都放在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部分来阐述。这不是简单的文字或内容摆布的调整,而是具有深刻的涵义政策表达,体现了党中央对区域协调发展规律和城乡发展规律的深刻而准确的把握。

一是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有利于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我国有2.7亿左右的农村异地转移就业人口,这些转移人口主要是从经济落后地区向经济发达地区转移就业的人口,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一方面可以使那些符合条件并具有意愿的农业转移人口获得城镇户籍并享受与城镇居民同等的公共服务;另一方面那些不能落户或不愿意落户的农业转移人口,也可以获得更加均等化的基本公共服务,可以使他们更加稳定地在就业所在地就业、居住、生活。这样的结果可以

使我国经济的空间分布与人口的空间分布更加均衡,这恰恰是本质意义上的区域协调发展。

二是以城市群为主体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格局,有利于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我国有20个左右的大小不等的城市群,城市群内部通过现代基础设施网络的引领和支撑,更容易形成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合理分工、、相互支撑、协调发展的城镇格局,这是由城市群的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效应决定的。目前,这20个左右的城市群已经聚集了全国75%左右的城镇常住人口,生产了占全国88%左右的地区生产总值。不仅如此,我国城市群常住人口的数量还在

持续上升,据我们预计,我国今后85%左右的城镇人口,将分布在这些城市群

地区。因此,只要城市群地区不同城市和城镇之间协调了,全国区域协调发展的主体格局就形成了。

综合上述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十九大报告虽然没有直接表述实施城镇化战略,但关于城镇化相关内容和摆布,恰恰说明城镇化战略的重要性,对乡村振兴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特殊作用。城镇化战略不仅不能忽视,而且必须按照新型城镇化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坚持“四化”同步发展,坚持优化城镇化战略格局,坚持提高城镇化质量,更好发挥新型城镇化对乡村振兴和区域协调发展的促进作用,更好发挥城镇化对促进中国发展的“牛鼻子”作用。

小城镇建设助推乡村振兴的思考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sj.com/doc/557434093.html, 小城镇建设助推乡村振兴的思考 作者:张著甫 来源:《中国房地产业·中旬》2018年第05期 摘要: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二三产业推动城市经济快速发展,城市经济发展带动农村青壮年大量流入城市,农村空心化现象越来越突出,农村经济逐渐衰退,城乡经济的差距越来越大,这就需要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促进农村经济能够更好更快地发展,从而缩小城乡经济差距。党和国家及时提出了乡村振兴的发展战略,为农村经济发展指明了方向。小城镇建设能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从而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将助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关键词:小城镇建设乡村振兴农村产业结构调整 前言:当前,我国农村产业结构主要是以粮食种植和生猪养殖为主的传统农业,特色种养殖业因受市场主导,无序发展,盲目跟风现象突出,导致发展特色种养殖业盈亏难料,从而限制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同时,大量青壮年由农村流向城市,导致农村二三产业发展成为空白。加上留守农村的只剩“三八六一九九部队”,他们文化素质低,缺乏技术,思想保守,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进一步限制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因此,大力发展小城镇建设,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可以助推乡村经济振兴。 1、农村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 虽然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广和实施,农村产业结构也发生了改革与优化。但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村产业结构的不足也日益彰显出来,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农业基础性地位受到动摇。我国是有着14亿人的人口大国,粮食安全必须放在第一位。然而,近年来粮食缺口却越来越大。一是耕地面积逐年减少。随着城镇化建设、道路交通建设的快速发展,加上沙漠化蚕食以及农村撂荒等原因,导致我国实际耕作地面积逐年减少。二是自然灾害频发。随着环境污染加剧,气候变暖等因素,近年来自然灾害频发,直接影响到我国粮食生产。三是农业从业人员逐年减少。农村青壮年人口大量流向城市后。农村从业人员主要是上世纪四五十年代的老人和在家照顾小孩的妇女从事农业生产。四是农业机械化程度低。除了东北平原、华北平原,我国耕地大多在丘陵和山区,难以进行机械化耕种,导致农业投入大产出少,效益低。五是农业技术落后。由于农业从业人员主要是老人和妇女,他们思想保守,学习和接受能力有限,新技术难以在农村推广,导致农业技术落后,仍然主要依靠传统的刀耕火种模式发展农业生产。 1.2农村产业结构不协调。在我国,工业和服务业主要集中在城市,导致农村人口流向城市后,农村留守人员大幅减少,加上农村人口居住分散,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普遍存在,导致农村二三产业发展滞后,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发展。

新时代城乡融合与乡村振兴研究

新时代城乡融合与乡村振兴研究 发表时间:2019-08-05T17:04:22.577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15期作者:徐子麒 [导读] 摘要: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想要建立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就必须实现乡村振兴战略,只有重塑城乡关系,对过去的城乡政策不断反思并且学会打破和重组,才能够推进农村基本经营体制、城乡融合规划机制以及生态保护机制等方面的创新。 成都天府新区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四川成都 610041 摘要: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想要建立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就必须实现乡村振兴战略,只有重塑城乡关系,对过去的城乡政策不断反思并且学会打破和重组,才能够推进农村基本经营体制、城乡融合规划机制以及生态保护机制等方面的创新。 关键词:城乡;融合;十九大;振兴 党的十九大中提出,“到本世纪中叶,要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是一个国家的整体战略,这其中当然也包括农村。从这两种战略关系上来讲,在决胜全面小康阶段,我们需要消除绝对贫困,那么,在全面建设现代化强国阶段,我们就必须要缩小城乡差别,实现农村的“强、美、富”。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富强不富强,要看农村怎么样,这是标志性的 [1]。城乡关系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就经历颇多。这期间不断经历城乡分割、城乡共同发展以及城乡统筹等。笔者将在本文中着重分析新时期城乡融合对促进乡村振兴的战略意义以及乡村振兴有效途径。 一、新时期城乡融合对促进乡村振兴的战略意义 “乡村振兴”这个概念细化来拆解,其根本是振兴人才,而这个过程就需要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完善就业制度最终创新城乡人才流动机制。这样一来,既允许了农民脱离农业农村到城市自主创业,发挥了农民的主观能动性,同时还为农村的创业大潮扫除了障碍。那么,我们还涉及到一个名词是“城乡融合”,何为“城乡融合”,“城乡融合”的意义又是什么。“城乡融合”这一名词其实指的是城乡一体化,这个概念的第一次提出大约在80年代末期,因为当时的社会矛盾的出现,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提出了这一概念,而这一概念演变至今,于今天社会的表达方式则更可以看作通过城乡一体化以城市发展带动农村经济的目标。这个概念之所以被提出,是因为国家也看到了城乡融合对乡村振兴的有效支持,将城市的经济意识形态引入农村,使农业逐渐产业化,最大限度的将城市功能外化,提升居民需求同时满足居民需求,在这个过程里引导乡村向更好的方向发展,当然,城市的资金支持也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条件。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在党的十八大以来,因为城乡融合的不断加深,中国的农业农村在发展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更是发生了历史性改变,这些变化标志着农业农村发展发生了质的改变,从此站上了新起点、进入了新时代,这也是我们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现实起点。 二、当前乡村振兴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突出表现在城乡发展不平衡以及农村发展不充分,这主要是由于以下几个原因:首先农业虽然在发展但是因为质量不高,于是引发的效益竞争力不高;第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严重不足且公共服务建设滞后[2],使得硬件跟不上;第三,农民增收的后劲不足直接导致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较大。 可是当前中国城镇化率从数据上看已接近60%,而通过预测发现,即使今后即使城镇化率达到70%,却仍然会有四五亿人生活在农村,而对于我们来说经济社会发展的有效性,绝不是一面城市越来越现代化,一面农村却越来越萧条。为了扭转这种不协调的状况,政府有关部门就必须采取一些超常规的措施,这其中,主要是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相对应的防止城市化过程中乡村凋敝。 城乡发展不均衡是老生常谈的问题,体制机制的不协调已经直接影响到农民追求美好生活的现实需求[3],因而,便严重制约着我国城乡关系的协调发展,更加影响到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实现。很大一部分束缚城乡融合的机制仍然存在,但是就激活而言,激活主体、要素以及市场却一定是城乡资源融合的必经之路。 三、城乡融合背景下如何实现乡村振兴 多元产业融合发展是城市功能外化的一个绝佳体现,城市功能外化带来了许多新的发展机遇,也十分有利于乡村振兴。例如,“农商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就是构建现代城乡融合发展的一个重要路径,通过农业结合互联网、教育、研学、康养、科技、文创、会展、艺术、体育等多元城市功能,实现乡村产业多元化发展。主要是指城市功能外移带来的发展机遇,现在强调农商文旅体融合发展。 (一)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 首先,想要实现乡村振兴,就必须把产业发展摆在突出位置,老话说的好,产业兴则百业兴。我们必须要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推入期间,同时大力唱响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的主旋律,推动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加快培育乡村产业、乡土产业,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实现农民增收富裕、农村经济繁荣。 其次,农业于其他产业需要有效融合,农业+多元产业的融合发展,不仅仅能够带动当地的农业发展,还可以进一步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提高农村人口的生活水平。例如,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开展代耕代种代收、大田托管、统防统治、烘干储藏等市场化和专业化服务;加快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建设,支持优势产区产地批发市场建设,推进市场流通体系与储运加工布局有机衔接;农业结合旅游度假、生态博览、运动休闲等等多元化产业,鼓励农村开展乡村旅游,使得城市快节奏生活的人们能够满足其精神生活的需求,促进乡村旅游、生态旅游行业的发展,促进城乡融合。 (二)加强人居环境整治 环境对人的影响深远,一个好的人居环境,也是广大农民的殷切期盼。笔者建议,可以大力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计划,推进农村的垃圾处理工作、严格把控污水治理,推进厕所革命,推进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使农村建设实现可持续化发展,保护好绿水青山和田园风光,使乡村风景重现清明,留住独特的乡土味道和乡村风貌。 (三)推进人才队伍建设 戏好要靠唱戏人,这也是一句老话,如果没有人,乡村振兴无法很好的实现,势必会变成一句空话。最好能够加大“三农”干部培养力度,从领导者抓起,全面建立职业农民制度,加快速度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引导各类人才返乡下乡创业兴业,激励各类人才在农村广阔天地施展才华、大显身手。 (四)改善农村公共设施服务 农村医疗、教育、文化等公共设施与城市相比,差距还很大,个别地方几乎可以说云泥之别。我们必须要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同配合,积极完善乡村教育和加强乡村医疗体系建设,尽快推进村级服务站点建设,并且积极调动各类农民经济组织参与提供农村公共服务,

城镇化是乡村振兴和区域协调发展的助推器

城镇化是乡村振兴和区域协调发展的助推器 2017年11月12日来源:微信feekr_trip 徐林在清华大学中国新兴城镇化理论、政策、实践论坛上的发言 尊敬的各位领导、嘉宾和同学们: 很高兴出席今天的论坛并作发言,我没有充分的准备做学术阐述,也没有专门的PPT演示给大家,只能就学习十九大报告关于城镇化的有关论述,谈一个学习体会和观点,供大家参考批判。 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这是针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后做出的新的战略决策。有人在学习过程中发现,十九大报告全文没有一处提及实施国家新型城镇化战略,并对此表示疑惑,认为这是不是意味着在新时代,国家新型城镇化战略不再重要了?或是被乡村振兴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取代了?还有人担忧,我国城镇化进程还没有完成,还会有上亿人口转移到城镇非农产业就业并离开乡村,此时提出乡村振兴战略,投入更多资源用于人口正在持续流出的农村地区,会不会造成新的资源浪费,从而降低整体资源配置效率。对此,我的看法是,城镇化战略不仅依然重要,而且要更好发挥作用,更强有力地支撑乡村振兴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实施。 首先,我们来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的关系。

一是我国仍处在城镇化较快发展阶段,绝不是某些学者所说的我国已经进入逆城镇化阶段。我国城镇化继续推进,是由城乡之间、农业与非农产业之间的巨大差距决定的。我国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差距还有2.7:1的倍差,如果把城乡居民之间公共服务差距考虑进去,城乡差距比收入表现出来的差距更大。从农业和非农产业劳动生产率的差距看,非农产业劳动生产率是农业劳动生产率的4倍多。这一明显的差距,决定了农业劳动力还会继续向劳动生产率更高和收入水平更高的非农产业和城镇地区转移就业并居住。这是我国城镇化的根本驱动力。 二是推进农业现代化、提高农民收入,离不开城镇化的支撑。我国农业从业人口占全部从业人口的比重高达27.7%,而发达国家农业从业人口占全部从业人员的比例大都低于10%。农业人口的人均占有资源偏低,这是农业劳动生产率偏低的重要原因之一。要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并缩小与非农产业劳动生产率之间的巨大差距,必须依靠工业化的和城镇化进一步吸纳农村富余的劳动力。从农民收入构成看,我国农民收入的60%以上已经来源于非农产业的工资性收入,主要来源于城镇地区的非农产业就业机会,农民要提高收入,农业的空间不大,必须靠非农产业来拓展增收渠道。农业现代化所需要的科技服务和支撑,也主要来源于城镇地区的科技机构和服务人员,也离不开城镇。因此,要促进农业现代化和提高农民收入,必须通过进一步实施城镇化战略来带动和支撑。此外,农村现代化的关键是农村人口的现代化,城镇化过程中的农业转移人口,可以通过在非农产业就业接受技能培训、开拓眼界,可以向农村传递城市现代文明,可以使农村远离封闭和愚昧,城镇化毫无疑问是农村人口现代化的助推剂。 三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需要城乡融合发展的新体制。恰恰是因为城镇化对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支撑作用,党的十九大报告从更好发挥城镇化对乡村振兴作用的角度,提出要健全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目的就是要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和政策体系的完善,促进城乡要素和资源的双向流动,促进城市的现代化要素能够更多配置到农业和农村,加快推进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并真正实现乡村的振兴。 其次,我们来看城镇化与区域协调发展的关系。 这次十九大报告关于城镇化的内容文字不多,主要就是两句话,一句是“以城市群为主体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格局”,另一句是“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两句话都放在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部分来阐述。这不是简单的文字或内容摆布的调整,而是具有深刻的涵义政策表达,体现了党中央对区域协调发展规律和城乡发展规律的深刻而准确的把握。 一是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有利于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我国有2.7亿左右的农村异地转移就业人口,这些转移人口主要是从经济落后地区向经济发达地区转移就业的人口,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一方面可以使那些符合条件并具有意愿的农业转移人口获得城镇户籍并享受与城镇居民同等的公共服务;另一方面那些不能落户或不愿意落户的农业转移人口,也可以获得更加均等化的基本公共服务,可以使他们更加稳定地在就业所在地就业、居住、生活。这样的结果可以

心得体会: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最新)

心得体会: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最新) “乡村振兴战略”是中共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七个发展战略之一,而在其他六个以往已经提到的发展战略中,并没有包括自中共十八大以来一直强调的新型城镇化战略。然而,脱离新型城镇化战略而独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恐怕会收效甚微。 众所周知,三农问题始终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村人地矛盾。中国城乡居民人均收入的差距最近几年虽然有所降低,但很大一部分是农民工的务工收入所做的贡献。中国现有2.8亿农民工,至少一半已经被国家统计局算作城镇常住人口,他们的收入平均在3000元以上,如果把他们的收入算在城镇居民里面,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一定是扩大的。而国家统计局实际上是把农民工寄回或带回家去的收入算作了农村居民的收入,这样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就缩小了。

另外,尽管到2020年扶贫攻坚任务会如期完成,但中国目前贫困线是以2011年2300元不变价为基准,2016年约为3000元,按购买力平价计算,约相当于每天2.2美元,略高于世界银行1.9美元的贫困标准。考虑到中国2020年实现全面小康,将成为中等偏上收入国家,若应参照2.5美元/人/天的较高贫困标准,则中国贫困人口规模无疑将大幅度增加。所以说,农村扶贫脱贫永远在路上。 农村贫困的根本原因就是农业劳动生产率过低。 从中国人口与产业结构的失衡来看,2017年第一产业即农业的增加值只占GDP的7.9%,但是农村人口按照常住人口算还有41.48%,若按照户籍人口,还有57.8%,至少1/3的劳动人口还在农村就业,这说明中国的农业劳动生产率远远低于第三、第二产业。 中国的粮食单产,以2014年为例,按实际耕地面积计算的粮食耕地单产440公斤,只及气候生产潜力相近的日本、荷兰20世纪60年代初中期,英国、法国、韩国70年代中期以及德国80年代中期,美国90年代初期的水平,而且也只相当于中国农业大学提出的单产潜力的36%。以农业就业人数和农业增加值来衡量,

乡村振兴战略满分答案

1.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是()。(10.0分) A.“三农”问题 B.基本矛盾问题 C.就业问题 D.教育问题 我的答案:A答对 2.下列对城镇化与乡村振兴关系的说法,错误的是()。(10.0分) A.城市和农村的发展互相促进 B.城市和农村互相联系 C.城市和农村就是一个命运共同体 D.城市和农村互相联系,但不互相区别 我的答案:D答对 3.1978年,我国规定的土地承包期是()年。(10.0分) A.五 B.十 C.十五 D.二十 我的答案:C答对

1.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健全()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10.0分)) A.自治 B.法治 C.德治 D.人治 我的答案:ABC答对 2.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具体做法包括()。(10.0分)) A.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 B.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 C.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 D.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我的答案:ABCD答对 3.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总要求包括()。(10.0分)) A.产业兴旺 B.生态宜居

C.乡风文明 D.治理有效 我的答案:ABCD答对 1.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并行,是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村改革又一重大制度创新。目前全国已有十七个省份出台了实施意见。(10.0分)我的答案:错误答对 2.乡村振兴,是我们深刻认识城乡关系、变化趋势和城乡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提出的一个重大的战略。(10.0分) 我的答案:正确答对 3.2017年9月底,我国已完成确权面积10.8亿亩,占第二轮家庭承包耕地账面面积的60%。(10.0分) 我的答案:错误答对 4.十九大报告提出: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保障农民财产权益,壮大集体经济。(10.0分) 我的答案:正确答对

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双轮驱动背景下的城乡融合发展路径探析

10.13999/https://www.docsj.com/doc/557434093.html,ki.scyj.2019.01.015经济观察 MARKETING RESEARCH 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 双轮驱动背景下的城乡融合发展路径探析 ?颜家瑶 摘要: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关键在于建立新型城乡关系,推进城乡协调融合发展。而城乡融合发展,必须坚持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双轮驱动。本文以新型城镇和乡村振兴之间的内在联系为出发点,以在城乡融合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为基础,简略探析城乡融合发展的路h。 关键词:乡村振兴战略;新型城镇化;城乡融合;双轮驱动 _、弓I言 随着城镇化的快速推进,传统城镇化发展模式单纯关注 规模增长的负面效应日益凸显,乡村“空心”等问题亟待解决。为此,2013年《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 定》中明确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201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 年)》,进一步强调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该文件的 颁布旨在实现城镇质量的全面提高,对城镇化的未来发展目 标、路径以及战略任务做出具体规划部署。与传统城镇化有所 不同的是,新型城镇化强调城镇化质量的全面提升,以积极推 进农民市民化转变、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统筹城乡公共服 务均等化等作为其主要任务内容,以“以人为本”为核心,强调 绿色可持续发展。 我国目前正处于一个发展的全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 矛盾已经转变为人民曰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不平衡不充 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在这沖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中,最为突出 的表现就是乡村发展滞后性明显。我国要想实现伟大复兴、实 现最终发展目标,就需要对现存的这一不足进行很好的弥补。立足于新时代的基本国情,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 兴战略,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从而实现广大农村的发展目标、振兴目标:“产业兴旺、生态宜 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乡村振兴过程中实现了 城乡融合发展政策体系、体制等的切实建立、健全与完善;形成城乡人才、资金、技术、信息等要素的充分自由流动,促进城 市资源要素更多地配置到农村,实现了新型工业化、言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在发展新型城镇化期间,实现 了农村产业、乡村建设的全面性综合性发展。乡村产业的发展 由此得到进一步推动,城乡融合也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全面 振兴乡村的发展目标得到了更好的实现。从中不难看出乡村 振兴和新型城镇化并非独自运行,而是相辅相成的,二者皆是 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内在动力。 二、城乡融合进程中出现的问题 (一)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流失,乡村“空心”问题严重 随着农业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大量农业剩余劳动力从传 统农业部门向现代经济部门转移。作为城镇化载体的超大城 市、特大城市与大城市已经面临着城市发展饱和的状态。城镇 化虽然能通过发挥其产业、人□的集聚效应帯动所在区域内 经济发展,促进农村转移人□增收,但也容易对迁出地产生负 面影响,如新“三农”问题。城镇化造成的空心村庄面临着农村 人□的“空心化”和居住结构的“空心化”。前者指的是中青年 农村劳动力集中涌向城市。而其他留守劳动力生活在农村地 区,从而导致农村劳动力在数量和结构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后者指的是空心村庄面临原始农村空间的混乱布局,缺乏住 宅功能和不协调的城乡空间的问题。新“三农”问题成了全面 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现代化和中华民族复兴的短腿短板。 (二)城镇化发展片面追求经济增长,土地利用与生态建题 立足于我国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与城镇化作用必然伴随 土地占用规模增加的刚性需求的基本规律,一些地方政府在 经济利益的驱使下进行耕地违法幵发,长期以来粗放的城镇 化发展方式所造成的耕地流失,已经严重威胁着国家粮食安 全和生态安全。尽管中国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实施耕 地幵发的“占补平衡”,严格遵守1)亿亩耕地红线,但每年耕 41

乡村振兴战略试题100分.pdf

乡村振兴战略 1.下列对城镇化与乡村振兴关系的说法,错误的是()。(10.0分) A.城市和农村的发展互相促进 B.城市和农村互相联系 C.城市和农村就是一个命运共同体 D.城市和农村互相联系,但不互相区别 2.1978年,我国规定的土地承包期是()年。(10.0分) A.五 B.十 C.十五 D.二十

3.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是()。(10.0分) A.“三农”问题 B.基本矛盾问题 C.就业问题 D.教育问题 1.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健全()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10.0分)) A.自治 B.法治 C.德治 D.人治 2.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具体做法包括()。(10.0分))

A.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 B.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 C.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 D.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3.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总要求包括()。(10.0分)) A.产业兴旺 B.生态宜居 C.乡风文明 D.治理有效 1.十九大报告提出: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保障农民财产权益,壮大集体经济。(10.0分)

2.XXXX年9月底,我国已完成确权面积10.8亿亩,占第二轮家庭承包耕地账面面积的60%。(10.0分) 3.乡村振兴,是我们深刻认识城乡关系、变化趋势和城乡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提出的一个重大的战略。(10.0分) 4.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并行,是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村改革又一重大制度创新。目前全国已有十七个省份出台了实施意见。(10.0分)

调研报告:新市镇小城镇与乡村振兴战略的探索与实践

调研报告:新市镇小城镇与乡村振兴战略的探索与实践 新常态下,如何按照五大发展理念的新要求,抓好小城镇和乡村振兴战略,让农业强起来,农民富起来,农村美起来?新市镇进行了积极探索,取得了喜人成效。 一、新理念新思路让一座古镇焕发新风采 理念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中央提出五大发展理念,对新市而言,就是要抓住我县荣获千年古县称号和新市入选全国重点建制镇、全市城乡一体化建设示范点的机遇,以乡村旅游和特色农业为发展重点,打造全省一流、全国闻名的美丽乡村、魅力古镇、旅游名镇”,新市镇党委书记介绍,“要实现这个目标,关键是围绕三个字,打好三张牌”。 围绕一个“古”字,打好文化牌。新市古镇晋朝建制,至今已有1600多年历史,曾有过“九街十三巷”的辉煌。过去由于重视不够、保护不力,很多文物古迹遭到严重破坏,昔日美观的古民居变成了“火柴式”的新建筑。尽管历经沧桑巨变,但千年文化的底蕴依然存留。去年,新市镇抓住国家推进棚户区改造的机遇,全面启动古镇改造修复工程,按照“上带帽、下飘檐,统一造型、统一风格”的模式,已完成243栋房屋的改造。走进新市镇区,青瓦白墙的湘南民居建筑群让人眼前一亮,浓郁的古镇风味扑面而来。除了古街,新市还有很多古树、古桥、古院落,这都是古镇文化的缩影。“文化搭台,经济唱戏。我们将以古镇文化为主题,把新市建设成为全国有名的旅游重镇”,新市镇干部群众对古镇未来发展信心满满。 围绕一个“水”字,打好生态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如何做好绿色发展文

章,特别是利用好耒水这一宝贵资源,是新市镇党委政府探索的重大课题。婀娜多姿的耒水在新市镇环绕而过,与河边的土木桥、吊脚楼交相辉映。这是真正让人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地方。镇里聘请省建科院制定《新市镇“一水两岸”旅游总体规划》,将国土整理与观光农业相结合、古村落保护修缮与乡村旅游相结合、水利项目与水上娱乐项目相结合。“一水两岸”建设得到全镇人民的大力支持,3.8公里的沿江风光带仅用4个月时间就建成了。正值阳春三月,河岸边的桃花、李花、樱花开得正艳,成百上千亩的油菜花仿佛是金色的海洋,三五成群的游客在此骑行、垂钓、拍照、观光。目前,新市镇已对沿江路两厢进行控规,严禁随意建房,并将对现有房屋进行统一改造。同时,将重修损坏的水坝,恢复新市镇区的水生态,发展水上休闲旅游项目,再现新市古码头的水上风光。 围绕一个“食”字,打好土菜牌。游客多起来以后,如何留住游客、致富百姓,新市镇在土菜上做起了文章。新市土菜集合湘菜粤菜的特征,炖、蒸、焖、炒手法俱全,我县红白喜事厨师中以新市的土厨最为出名。为了让新市土菜的名声打出去,这两年镇里想了不少办法。一是贴标签,把新市米粉、新市丸子、新市萝卜、新市甜酒、野藠头煮鱼等美食注册商标,形成品牌。二是集约化,在中心镇区规划三条土菜街,着力打造一个门类齐全又独具特色的新市土菜集群。三是办节会,每年举办一届新市土菜节,邀各方游客“赏新市油菜,享新市土菜”,推广新市土菜文化。随着新市土菜产业发展壮大,将带动1000多户群众发家致富,给政府创造税收300万元以上。 二、新产业新业态让一片山野孕育新希望 面对农业发展新形势,新市镇积极推进土地流转,着力加快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

小城镇发展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分析

小城镇发展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分析 发表时间:2018-09-18T18:55:11.503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23期作者:郑军[导读] 摘要:当前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发生转化,实施乡村振兴发展战略措施有利于解决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循环经济示范园管委会 231602 摘要:当前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发生转化,实施乡村振兴发展战略措施有利于解决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而乡村的发展离不开小城镇的促进作用。本文通过对中国城镇化的发展沿革进行分析,并重点解读了乡村振兴发展的具体内涵,说明了小城镇的发展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小城镇发展;乡村振兴;战略 前言: 我国目前在世界上已取得较大发展,综合国力明显得到了提高,而在发展过程中仍存在一个较大问题,即是城乡发展之间的不平衡问题,并且这个问题一直尚未得到解决。农村问题一直是我国发展中的重要问题,农村发展主要存在以下问题。农村机械化水平低,基础设施相对落后;农业生产力水平低;农民整体素质低和文化程度低;农业发展缺乏竞争力等。本文就一系列问题对我国小城镇发展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重要作用进行分析。 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政策下的小城镇发展沿革 改革开放给我国带来了许多发展,一方面,推动了我国城市化进程,另一方面发展了乡村,缩小了城乡差距。而小城镇在这一过程中则起到了关键性作用。 改革开放初期我国社会各方面都比较脆弱,城市发展也相对缓慢,经济改革首先在农村进行,再从农村拓展到城市。当时我国城市发展缓慢,基础设施尚不完善,城乡差距大,而城市现有的发展水平无法容纳下大量从农村转移过来的劳动力,为此,发展小城镇,发挥小城镇的纽带作用便成为了最好的选择[1]。在政策鼓励下,农村的发展要素被带动了起来,土地、劳动力、农产品等资源被进行合理配置,农村经济出现了繁荣景象。同时,各类乡镇企业趁势而生,生产生活之间的各个要素在城乡之间流动,区域间经济获得了大发展。 20世纪90年代我国城市发展迅速,在这一时期,小城镇在这一过程中发挥了关键性作用,在这一时期,城市发展没有再受到局限,而小城镇的发展依然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随着政策的鼓励,我国小城镇规模越来越大,数量也急剧增加,发展越来越快。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共中央发布一系列关于促进小城镇健康发展的制度措施,积极引导小城镇发展,从而带动农村经济和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小城镇的发展要有重点,根据具体情况形成多元化的发展模式。其次,合理协调大、中、小城市之间的发展关系,根据地域采取适合本区域的发展措施[2]。据统计,2016年底,我国小城镇数量已有20594个。 二、乡村振兴发展内涵解读 我国经济虽已取得较大进步,但发展中仍然存在许多问题。一味发展城市而忽略农村,一味发展工业而忽略农业,导致我国城乡发展差距大。为此,我国提出了乡村振兴发展战略,把发展关注点转移到农村,实现城乡的均衡发展。在这一基础上,才真正做到了关注民生,从而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的稳步发展。 (一)乡村发展要素再集聚 我国在1949年提出了优先发展城市的战略,以城市的发展带动农村,以工业带动农业,在这一时期,采取了一系列不平等的制度措施,如城乡户籍制度,造成乡村的发展受到阻碍。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从农村开始改革的经济体制更加削弱了农村的发展潜力。农村的劳动力转移到城市,农村发展受到了限制。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也在加大,据统计,1978年城市人均收入是农村的2.6倍。 针对这一现象,在农村发展过程中应注重引入城市的技术、资金、人才等要素,实现资源之间的合理配置。其次,工农业发展应均衡,不能偏重工业而忽视农业;城乡发展应协调,城市带动乡村发展[3]。最后,政府应制定合理开放的政策,使城乡之间的资源能够自由流动,促进交流,达到共同发展。 (二)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向 要想实现农村的发展,农业必须注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完善农业结构体系,一方面,实现产业的转型升级,使农村产业朝着多元化、多方向发展;另一方面,应注重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在质量、数量上都要满足消费者需求,形成合理、优化的农业结构体系。乡村要充分利用其独特的资源优势发展农业,为城市提供各类所需农产品,促进乡村资源的有效配置,实现自我发展。 (三)现代农业新产业体系构建 产业、生产和经营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关键要素,构建新产业体系必须处理好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对于农村发展来说,土地是发展的第一要素,农民依靠土地才能实现产业的构建,促进生产。而土地资源是有限的,在有限的土地资源禁锢下剩余劳动力便会从中释放出来,转移到城市发展,从而导致乡村的发展没有竞争力,资源得不到有效利用。产业体系的构建便是要打破这种现状,将有限的资源通过重组、优化达到最优配置。 (四)乡村土地整治和土地资源优化配置 土地资源是农村发展的第一资源,必须要严格整治乡村土地,实现土地的优化配置,为乡村的发展提供物质基础。我国耕地资源越来越紧缺,粮食生产必须要合理利用好每一份耕地,通过对土地进行整治,把荒废的土地资源重新利用起来,从而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为此,必须采取多种手段,例如技术、经济、法律等,对乡村的土地结构进行分类管理,按其区域进行重新分配和规划。 三、乡村振兴战略中的小城镇作用解析 乡村振兴不是把关注点只放在乡村的发展上,而是要在城市发展的基础上关注乡村的发展并将二者联系起来,加强乡村与城市之间的联系[4]。而小城镇作为乡村与城市之间的综合体,它把乡村、城市这二者之间的经济、政治、文化等有机联系起来,促进了各要素之间的融合发展。 (一)小城镇对乡村振兴发展提供的服务 城市发展规模大,人才、资金、技术等具有较强的专业性,而农村生产力落后,如若城市直接给乡村提供各生产要素,乡村定不能合理吸纳,反而会造成负担。乡村需要的各种生产要素是能够合理促进自身发展的,为此,居于二者之间的小城镇便起到了协调作用。它的发展水平高于乡村而又低于城市,正好综合了这两者的各个要素。

新型城镇化是乡村振兴的助推器

新型城镇化是乡村振兴的助推器

新型城镇化是乡村振兴的助推器 ——以贵州金沙县新型城镇化建设为例 金沙县县域城镇体系规划 县域村镇体系规划是政府调控县域村镇空间资源,指导村镇发展和建设,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的重要手段。为促进金沙县城乡可持续发展,金沙县城乡规划局特委托浩丰规划设计集团编制《金沙县县域城镇体系规划》。 金沙县有1400 余年的历史,位于贵州省西北部、毕节市东北部,地处乌蒙山脉与娄山山脉交汇处,坐落于乌江与赤水河之间,是黔中经济区重要的节点城市。本次规划的范围是2015 年底金沙县所辖的行政范围。金沙县下辖25 个乡(镇、街道),总面积2528 平方公里。 一、县域城镇体系现状评估 城镇发展不均衡,但发展潜力大

我们经多次实地勘察发现,金沙县城镇体系呈现出“乡镇职能相对单一、城镇发展重点不突出、城镇化水平落落后、发展不均衡、乡村经济较为薄弱”等特征。但是近年来金沙县城乡面貌已经逐步改善,城镇化发展较快,新农村建设走在贵州省前列。我们与当地政府及专家共同研讨后,认为金沙县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并梳理出“生态旅游、红色旅游、历史旅游、文化旅游、乡村旅游”等五类旅游资源。 二、总体发展目标 立足于生态文明及新型城镇化建设 基于上述研判,我们在规划中提出,将金沙县打造成为贵州省特色优质农产品基地、西南地区重要能源深加工基地、黔西北区域重点商贸城市、西部30强县。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至2030年,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通过统筹城乡规划建设、城乡产业发展、城乡管理体制、城乡收入分配等,构建城乡协调发展、良性互动的新型城乡关系。 三、规划编制重点 以宏观、区域协调与整合为主 ①解读金沙县发展条件,确定城乡发展目标和发展战略。 ②解读金沙县域产业发展条件,确定城乡产业发展方向、发展策略。 ③合理确定县域人口规模与人口分布,确定城镇化战略与目标。 ④合理确定县域村镇体系结构与用地布局。

乡村振兴战略体系与规划详解

作为专业的旅游规划设计机构,绿维文旅以城乡规划和国土空间规划为基础,从产业规划、区域综合发展规划等多个角度出发形成乡村振兴规划的逻辑结构,构建了以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为纲领的省市县乡的乡村振兴规划体系和乡村振兴的五大规划体系。

在上述规划体系下,绿维形成了乡村振兴规划技术路线,每一个规划都包含相对应的具体结构。

(一)乡村振兴战略的规划架构 乡村振兴战略规划是基于国土资源规划基础架构,以产业规划、建设规划、生态规划为内容,遵循产业发展逻辑,用改革与创新理念带动乡村人口结构调整,打造生态宜居乡村,实现田园乡居生活新梦想。具体而言,包含两大分析、四大目标、六化手法、一大空间规划、九大专项规划、重点工程与重点项目包装和三年行动计划。 (二)村庄规划 村庄规划是落地规划,村庄到底怎么干?村庄未来是什么样子?中国的乡村建设到底如何发展?这是村庄规划落地的焦点。因此,村庄规划需要围绕繁荣的乡

村经济、便捷的生活设施、良好的生态环境、鲜明的乡土文化、高效的乡村治理而展开。由此,林峰博士提出未来村庄发展的五种结构类型。 1 、城市化结构 城市化结构的村庄分布在各大中心城市周边,发展模式基本上是由郊区融入城市,形成花园城市组团。这类村庄非常容易实现与城市的社保一体化、消费一体化、公共服务设施一体化、交通一体化等,最终实现全面城市化。 2 、小城镇结构 小城镇结构村庄一般分布于县、镇乡及其他小城市周边村庄,人口规模在1-5 万人之间可以称之为小城镇,超过5 万人口的小城镇可以打造成为镇级市。在这

类村庄的发展中,产业是关键,在具备一定工业基础且服务业相对发展的前提下,推进村镇融合,形成产居一体结构,从而实现就地城镇化。 3 、中心村结构 中心村的人口规模在3 千-1 万人之间,是基于现有村庄资源整合,按照搬迁撤并、集聚提升、特色保护的思路,通过空间重构、功能转型、产业复兴、人口回流、用地优化、文化活化等方式形成的一种乡村现代化模式。 4 、特色村结构 历史文化特色村、民俗风情特色村、自然风光特色村、产业经济特色村等是乡村振兴特色化需要保护的四种类型。特色村的形成发展,首先要找准特色村庄的特色优势,明确开发和保护重点。 5 、多样化组合结构 村庄的多样化结构模式是按照就地城镇化和乡村现代化的发展思路,结合复杂地域村庄发展现状情况,以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居住条件、公共服务及文化等五大内容提升为指导,形成该区以自然村庄、特色村庄、集中化大村落(中心村)、建制镇或特色小镇等为内容的多样化多层次结构模式。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跟踪训练:城镇发展和乡村振兴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跟踪训练:城镇发展与乡村振兴 “飞地经济”是指发达地区(飞出地)与欠发达地区(飞入地)双方政府打破行政区划限制,把“飞出地”的资金和项目放到行政上互不隶属的“飞入地”,实现互利共赢的经济发展模式。红云高新技术产业园位于山东省德州市庆云县,处于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隆起带、天津滨海新区核心辐射区,由当地和天津市红桥区联合建设、共同开发,国内第一个跨区域合作的“飞地”经济开发区。天津红桥区面积仅为21.3平方套里,工业基础较好,但进一步发展的空间受限。而庆云县面积502平方公里,土地资源相对丰富,境内仍有近6万亩盐碱地有待开发,发展潜力巨大。根据材料完成1—3题。 1.与红桥区相比,庆云县的突出优势为 A.土地资源充足B.政策条件好C.劳动力丰富D.海陆交通便利 2.红桥区能为庆云县的经济发展提供 A.大量廉价劳动力B.广阔的消费市场C.丰富的信息源D.充足的原材料3.下列不适宜在庆云县大力发展的为 A.生态农业B.生物制造C.商务金融D.石油化工 【答案】1.A 2.C 3.D 【解析】1.据材料知,天津红桥区面积仅为21.3平方公里,工业基础较好,但进一步发展的空间受限。而庆云县面积502平方公里,土地资源相对丰富,境内仍有近6万亩盐碱地有待开发,发展潜力巨大。说明与红桥区相比,庆云县的突出优势为土地资源充足。故选A。 2.据材料知,红桥区经济发达,属于飞出地,工业基础较好,而庆云县经济欠发达,属于飞入地。红桥区能为庆云县的经济发展提供科技、信息等,而廉价劳动力、市场和原材料属于庆云县的优势。故选C。 3.据材料可知,庆云县处于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隆起带、天津滨海新区核心辐射区,因此污染企业不适宜在此发展。故选D。 ﹝销售山核桃。此后,白牛村逐渐成为以加工和销售山核桃而闻名的电商村,物流、包装等相关产业也向该村集聚。如今,白牛村成为全国美丽乡村的典范。据此完成10—12题。 10.2007年前,白牛村成为“空心村”的主要影响因素为 A.文化因素B.经济因素C.环境因素D.政策因素

乡村振兴是大势所趋,与城镇化是互补关系!

乡村振兴是大势所趋,与城镇化是互补关系!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之后,各地纷纷运用重大举措,着力推进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和组织振兴,乡村振兴战略引起了社会各界的热烈反响和积极响应。 乡村振兴与城镇化是互补 城镇化如火如荼发展过程中,伴随着各种要素资源向城镇的聚集流动,包括人口、劳动、土地、资本等等。受到城市资源的吸引,农村人口不断流向城市,外出务工或进城上学等,造成村落逐渐空心化,留下来的更多的是老弱病残,尤其是年轻人对城市的向往更为热切。从全球发展规律来看,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城市化率的提高是一个必然的趋势。但空心化,人口逐渐减少的农村一定意味着农村的衰落吗? 答案是如果我们守在原地,不对现有资源进行重组,乡村的衰落将是必然的。但是,良好的市场条件下加之政府“看得见的手”是可以实现要素更好地自由流动,资源更好地进行配置,实现城市和乡村的协同发展,城镇化和乡村振兴的同步推进。

实际上,资本的聚集和技术的革新带动了城市的不断繁荣,劳动力必然不断从农村移向城市,在给定土地总量的情况下,这有利于农村人口人均收入的不断提高。同时,对比国外的大农场规模化农业,中国的延续了几千年的分散小农经济基本上未实现跨越式生产变革,尽管我们的第二三产业在一轮又一轮的技术革命中不断迭代更新创造财富。乡村振兴战略是建设现代化强国的明智举措,也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共享发展成果的必然选择,这是时代对乡村发展新格局的召唤。 首先,城镇化为乡村振兴提供了良好的产业要素环境。乡村振兴的核心是产业振兴,关键是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城镇化发展集聚的人才、信息、资本等各类要素加速了产业发展,“产业下乡”又辐射带动农业农村发展。例如第一产业会延伸出现代农产品加工业等新产业;产品和信息在城乡间流通会催生专业物流、农村电子商务等新模式;农村特色和生态资源又会衍生出观光农业、休闲农业、文化旅游业等新业态。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特色小城镇产业发展研究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特色小城镇产业发展研究 摘要在城市总体规划和乡村振兴规划的指导下,特色小城镇建设规划与产业创新发展具有积极的推进作用。引导产业健康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综合部署各项建设,完善公共及服务设施、基础设施,提升小城镇风貌,改善小城镇生产生活条件和人居环境,形成开放创新生态环境及创新产业空间特色小城镇,特色小城镇是我国城乡建设的新里程,解决产业转型升级的新路径,城镇空间体系的新极点。 关键词乡村振兴;特色小城镇;设施农业产业;大民屯镇;产业结构 1 沈阳市特色小城镇建设背景 2017年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同时提出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格局。在新的政策背景下,沈阳积极落实国家有关城镇及乡村振兴的发展政策要求,推进新型城镇化与乡村发展。新民市作为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城市,作为沈阳西部中心副城,近年紧紧抓住沈阜现代农业示范带建设契机,作为新民重要乡镇之一,在以上发展政策背景下,大民屯依托自身优势禀赋,积极落实推进城镇全域的产业、空间、生态建设,逐步实现新型城镇化样板镇与乡村振兴的发展目标[1]。 2 大民屯镇区位及发展现状 2.1 区位 大民屯镇位于新民市辖区东南部,沈阳城区西侧、地处102国道与107省道交汇处,距离沈阳主城区约30公里。镇域行政区划面积113.7平方公里[2]。 2.2 发展现状 大民屯镇是全国重点镇、中国蔬菜之乡、中国商业名镇、全国环境优美乡镇,是以蔬菜生产、蔬菜加工为主的国家农业标准化示范区,我国北方“菜篮子”项目生产基地。 从2015年全域的农民收入比例构成看大民屯镇定产业构成情况,其中农业占总量的78%,占主导地位。其次是服务业,占总量的6%。再次,牧业、运输业,分别占总收入的8%和4%。工业、建筑业仅占总量的2%。从产值与收入数据看,蔬菜种植农业是大民屯镇的优势主导产业。大民屯蔬菜总产量已达100万吨,蔬菜销售收入实现15亿元,出口创汇1000万美元。2013年大民屯蔬菜产量占新民的1/4,占沈阳的1/10。 3 大民屯镇农业产业化创新发展研究

推动城镇化与乡村振兴协同发展

推动城镇化与乡村振兴协同发展 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城镇和乡村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城镇的发展离不开乡村繁荣的支撑,乡村的振兴也离不开城镇的有力辐射和带动。《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提出“坚持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双轮驱动”的要求,正意在于此。 当前,我国新型城镇化快速推进,发展质量日益提升,城市辐射带动农村的能力进一步增强,为推动乡村振兴提供了良好条件。同时也要看到,我们更好推动城镇化与乡村振兴协同发展还面临一些矛盾和问题,主要体现为: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各种规划之间缺乏协调,城乡规模结构和空间分布尚不合理;农村人口进城容易留城难,“候鸟式”迁移现象较为突出;农村人口单向流出,乡村振兴需要的人力资源和专业人才较为缺乏;乡村产业发展后劲不足,生态环境亦相对脆弱。对此,我们有必要进一步推动城镇化与乡村振兴协同发展,在城乡之间合理配置资源要素,切实发挥城乡要素互补和功能相互支撑的作用。 加强城镇化与乡村振兴的协同,能有力推动农业现代化。一方面,新型城镇化的有序推进,加快了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进程,促进了资金、技术、信息、人才和管理等要素向乡村流动,有力推动了农业规模化发展,为乡村发展增添了新的活力。另一方面,推动乡村振兴,建设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动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能够以提升农产品供给质量有效满足城镇人口需要,带动乡村产业发展。 加强城镇化与乡村振兴的协同,能为打破城乡二元结构提供助力。通过将城镇与乡村统一规划,能够重新构建城乡平等的空间结构和城乡产业互补链条,实现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公共服务均等化、生态环境共建共治,推动城乡融合发展。 推动城镇化与乡村振兴协同发展,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切实发力: 一是强化规划引领,科学确定城乡规模结构和空间分布。在顶层设计的框架下,各地需要根据本地经济社会发展现状与趋势、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等情况,科学把握乡村、小城镇及大中城市的差异性和发展走势,科学确定乡村、小城镇及大中城市的规模结构和空间分布。加强各类规划的系统衔接和统筹管理,坚持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双轮驱动,形成多规合一、区域一体、城乡融合的规划体系。 二是加强有利于城乡融合发展的政策体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同步推进新型城镇化快速发展,需要长期性、系统性、综合性的城乡融合发展政策体系支持。要在加快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建立城乡融合发展的保障体系等方面下功夫,放宽落户条件,拓宽城乡居民落户通道;建立促进城乡融合的相关就业制度,改善就业环境,破除歧视性限制和不合理规定;建立城乡融合发展的保障体系,无论是乡村居民进城经商务工,还是城镇居民下乡创业,都应享有与转入地居民同等的权利和义务。 三是构建城乡资源要素双向流动的格局。坚决破除妨碍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和平等交换的体制机制壁垒,建立健全工商资本下乡促进机制、财政投入保障机制等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推动城乡之间劳动力、土地、资本等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平等交流和均衡配置。 四是采取务实举措推动城乡产业融合发展。需要以绿色生态为导向,顺应市场和产业的发展规律,优化城乡产业空间布局,统筹布局生产加工、物流营销、新产品研发、配套服务等功能板块,提高城乡产业规模、质量效益和竞争力。要推动农村产业发展与新型城镇化相结合,积极拓展“农业+”乡村产业发展的模式,把乡村产业纳入城乡产业体系的大格局中,加强城镇工商业与乡村农业产业的对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