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分析“热闹派”童话文学流派的形成-儿童文学论文-文学论文

分析“热闹派”童话文学流派的形成-儿童文学论文-文学论文

分析“热闹派”童话文学流派的形成-儿童文学论文-文学论文

——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

热闹派童话是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一个儿童文学流派。热闹派童话以郑渊洁、周锐、彭懿、朱效文、周基亭、郑允钦、绍禹、任哥舒等为代表,在创作方法上、主题上、题材上以至文学语言上,都具有大概的一致性。其艺术特色鲜明,作品数量众多,在当时的儿童文学界掀起了一股热闹浪潮,是新时期儿童文学的第一个文学流派。热闹派童话自登上儿童文学舞台之后就引起了众多创作者和理论批评家的关注。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在《儿童文学选刊》上发起的现代童话创作漫谈,对包括热闹派童话在内的童话创作现状进行了一次较为细致的梳理和审视。20世纪整个80年代,热闹派童话在儿童文学界中都占有重要地位。但长期以来,儿童文学界对热闹派童话这一创作现象的理论研究尚不够充分,特别是将热闹派童话作为一文学流派的研究成果很少。中国儿童文学与不同,在新时期儿童文学界中并没有形成像那样的伤痕文学、反思文学、新写实主义文学等等文学和文学流派。同样对儿童文学的创作现象和文学流派文学的

研究也远远不足。热闹派童话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实际上已经不是作为艺术风格的面貌出现,而是作为文学流派的形式出现在中国当代童话史上。研究热闹派童话作为一文学流派的形成原因不仅对新时期童话创作现象研究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中国现代童话文学流派研究也有重要意义。

在中国当代童话史上,人们对热闹派童话这个说法似乎已不再有异议,但热闹派是否是文学流派却一直没有定论,也很少有理论者对其进行分析和阐释。孙建江认为热闹派童话形成了一股风靡整个儿童文学界的、强劲的创作。刘斌在1987年评论现代童话创作时说:一批年轻的创造者创作出一系列标新立异的新童话,由于人数和作品都达到了一定的量,所以理论家们才敢于把它们称作一个派。

但刘斌并没有明确指出热闹派是一文学流派。对此阐释得较为明确的大概是金燕玉。她指出:作为中国童话史上首次出现的童话流派,热闹派童话从内容到形式都全面刷新,自成一派,形成新的童话观念和新的创作方法。虽然热闹派的作家们水平参差、成就不一,在观念和方法上也有所差异,但他们有基本一致的创作倾向,不仅集结起来成为一个童话作家群体,而且举起热闹派的旗帜,有代表作家和代表作品,有拥护者、有后继者、有贡献、有影响。这段话可以说是对热闹派童话作为一文学流派给予的较为全面的肯定和认可。

美国学者艾布拉姆斯在《镜与灯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中提出,文学活动由世界、作家、作品、读者四要素构成。虽然这是针对文学活动的,但在文学流派的形成过程中,这四要素也在不同方面构成文学流派的有机整体,将文学流派的形成从社会历史条件(世界)、作家人生体验(作家)、文本艺术特色(作品)以及效果影响传达(读者)四个方面来解析可以较为全面、系统地理解和分析热闹派童话作为一文学流派形成的原因。

一、世界

任何一个文学流派的形成首先就是社会时代的历史产物。文学流派是一批在思想倾向、美学观念、文学主张等方面相互趋同或接近的作家自觉或不自觉地形成的文学派别,他们在实际创作中往往表现出艺术特色和风格追求的一致性。一个文学流派中的作家往往面对的是特定的、相同的现实条件、社会问题,有着较为一致的美学倾向和艺术追求,在艺术风格上也是较为统一。文学流派应拥有一批作家,经历一个过程,产生一定影响,有大体一致的文学主张和大致相同的艺术风格,文学史上曾经发生过若干影响,获得社会的公认。

文学流派的形成既有客观和主观的原因,也有社会和审美的原因。从客观和社会因素来看时代精神是其形成的重要方面。文学作家在面临相同的时代背景、现实因素,往往有着相似社会问题和创作问题,在解决这样的问题时,创作者们会提出大致相同的创作方法,形成相似的美学倾向和艺术追求,从而为文学流派的形成创作了客观条件。因此,文学流派的形成首先是时代精神的产物。

热闹派童话以反场的身份出现。1977年5月5月严文井在一次童话座谈会上作了题为童话漫谈的发言,为童话正名,童话创作开始进入恢复时期。1979年在庐山召开的全国少年儿童读物出版工作座谈会是新时期儿童文学的转折点,不仅为儿童文学领域的拨乱反正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也为儿童文学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人们开始渴望不同于传统童话观念的新的童话形式、童话内容、童话观念的出现。热闹派童话的代表郑渊洁等青年作家正是在这一时期登上童话创作的舞台。热闹派童话一出现就对传统童话观念进行反思,试图摒弃传统的映射图解和训诫的童话观念。

《黑黑在诚实岛》《哭鼻子比赛》《脏话收购站》等作品虽然没有完全冲破童话教育工具论的禁锢,但其中的热闹因素却得到了较好的张扬。由此,以郑渊洁为代表的热闹派童话在最大限度上对传统童话进行颠覆,以迥异于传统童话的形式追求童话的另类价值。相对宽松

的社会文化背景和时代精神的渴求是热闹派童话形成一个文学流派的外部条件。稍微审视下中国现代童话史,这个观点就能得到更有力的支持。在20世纪80年代的现代童话创作漫谈讨论中,以刘崇善、李楚城为代表的批评者认为热闹派童话的说法之所以不存在的主要原因就是,中国文学史上曾有过《西游记》《大林和小林》这样的热闹派童话。但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这些作品充其量只是具有热闹特征的童话作品。《大林和小林》在当时的社会文化环境中,其中的热闹因子完全是被其现实主义指向所遮蔽,根本没有得到一呼百应,热闹只是教育的工具而已。而郑渊洁的热闹派童话却是时代精神的产物,是作为教育工具的颠覆者的身份出现,热闹娱乐在作品中都成为作品的艺术追求和根本目的。正因为其精神内涵、价值取向和艺术特征迎合了时代的精神,从而得到了一批童话家的契合和感悟,并自觉或不自觉地加入到这个创作队伍中来。时代精神是文学流派形成的幕后推手。彭懿评价热闹派童话时说:热闹派童话是变革时代催生的。在现代化传播媒介大量出现的今天,信息如潮,儿童的视野性的拓展,他们的思维能力、潜在的审美意识以及阅读情趣也在急剧地裂变,絮絮叨叨事的外婆式的童话已经无法、也不可能满足各层次的儿童读者群的渴求。于是热闹派童话应运而生。

二、作家

文学流派的形成是一批具有相同价值观念、审美意识、美学倾向的作家,自觉或不自觉所形成的一种文学现象。在文学流派的形成过程中,作家自己的价值追求是形成文学流派的重要方面。文学流派实质上是文学主张的一种外在表现形式,是作家某种文学观念和文学价值取向的选择,具有主观性。在对文学艺术功能做主体性选择的时候,具有相似文学观和价值观的作家往往有着凝聚性,从而形成较为接近的艺术追求,并在文学创作中表现出来。在热闹派童话形成的过程中,作为热闹派童话的三驾马车,郑渊洁、彭懿和周锐在美学倾向与文学观念上之所以有着较为一致的艺术倾向和价值追求是与他们共同的生活经验有着密切关系的。

金燕玉认为热闹派的主体是由知识青年组成,他们共同的知青生活经历是形成流派的一个基本因素。在经历过知青这一特殊的人生历程后,在文学作品的创作观念上他们首先表现出是对传统的一种反叛和颠覆。在童话创作上表现为对传统童话的教育工具论的突破。郑渊洁在1982年写了一篇《童话属于孩子们的文章》,充分表达了他的文学创作观。他明确提出童话是写给孩子看的,童话作家首先应该想到孩子。孩子喜欢看想象丰富,幻想奇特的童话。在热闹派童话的创作者心目中,孩子所喜欢的幻想远远要比教育重要,想象可以超越教育

成为创作的目的。当他们为孩子写作时格外的真诚渴望心灵相通,希望逝去的欢乐在孩子们身上得到补偿,从而决定他们采取一种平等的态度面对小读者,完全没有耳提面命的教训态度,同时他们非常关注时代社会和现实生活对孩子的影响。

周锐在1986年提出要把童话比作一块点心,提出要做孩子喜欢的色、香、味俱全的点心。他的这个提法和郑渊洁的文学创作观是本质相同的。班马提出:释放正是热闹派童话的美学内容。

班马所说的释放主要是指孩子们通过作品将压抑的、受到局限的望得到释放,从而得到精神上的补偿。实际上,文学作品作为创作者的艺术成果,它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作家愿望得以实现的一个重要渠道。精神分析学认为,艺术家在童年时期没有得到满足的、受到压抑的愿望和望,可以通过艺术作品来得以释放和满足。在郑渊洁的《皮皮鲁与郑渊洁对话录全集》中可以看到,郑渊洁的童年不仅是在这个特殊的历史时期度过,而且在其成长过程中受到了很多传统教育的伤害。因此,对传统教育的反叛,恢复孩子在现实中的中心地位自然成为作家的艺术追求。另一位热闹派童话作家郑允钦说过:我写童话并不完全是为了孩子,也为了释放自己的幻想。我在心理上也许还是个孩子,当自己头脑中涌现出一种奇怪设想时,我仍然像孩子那样激动和喜悦。

无论是郑渊洁提出的童话是属于孩子的、周锐提出的点心说还是郑允钦的自我表现说,都是恢复孩子在童话中的中心地位这一创作理念的结果。这也是热闹派童话这一文学流派在艺术特征上突出想象力、突出娱乐精神和游戏精神的原因所在。文学流派作为一群体现象,与文学风格不一样,它的形成往往还需要集体的力量。作家间的师友关系和交往行为,则是流派成员呼群引类(不要从贬义上理解之)、联络和组合诸多个性的人际行为方式。这类行为在学艺切磋中,有意无意地发挥了风格导向、心得传授、情感沟通、精神激励和行动协调的多种效应。

周锐曾在接受采访中提到1982年他与郑渊洁在周锐所在的长江油船上进行的童话夜话:当时势头正猛的郑渊洁其话语具有特殊煽动力,以致就在那一夜激活了周锐的童话脑子,很大程度上促动了周锐(其时是诗歌和小说作者)转向了童话的选择。

可见,艺术者之间的交流和沟通也是客观上促进文学流派形成的要素。当然在文学流派的形成中,这种集体意识的形成更多的则是艺术家共同的美学追求和艺术倾向上的一致性,这既是作为文学流派中主体性因素的内容,也是客体上艺术特征的具体表现。

三、作品

作品是文学流派形成的外部表现和判断标准。无论是时代精神之所然,还是作者人生体验之所然,最终都需要以作品的艺术风格为具体表现。文学流派的艺术特征是寓统一于多样中。统一性是其识别和判断的标准,多样性是其丰富与发展的表现。

金燕玉认为热闹派童话的流派特征首先表现在他们的童话观念上。热闹派的作家们身体力行地呼唤童话幻想本质的回归,追求童话功能的全面归宿和发展,实现教育功能、认识功能、娱乐功能、宣泄功能的并重和融化,力图最大限度的释放想象力的能量,崇高游戏精神,在想与游戏的世界中翱翔。他们在童话中恢复孩子们的主体地位,尊重和提倡孩子的人格、个性发展,尽可能容纳更多的当代生活的信息和气息,将孩子的外在生活内心世界以及当代文化的各个剖面经过童化变异的艺术处理摄进作品。

虽然热闹派童话并没有明确提出过文学流派的宣言或者是纲领。但作为热闹派童话代表之一彭懿曾为热闹派童话总结了美学特征:热闹派童话是童话作家的一种自觉意识的产物。它们的风格是独特的;这些作品是从儿童现实生活出发的;运用瞳孔极度放大似的视点,夸

张怪异;追求着一种洋溢着流动美的运动感,快节奏,大幅度地转换场景,以使长于接受不断运动信息的儿童读者,在令人眼花缭乱的类似电影运动镜头的强刺激下,获得审美快感;采用幽默、讽刺漫画、喜剧甚至闹剧的表现形态,寓庄于谐,使儿童读者在笑的氛围中有所领悟,受到了儿童读者的欢迎。

从这段文字中可以看出热闹派童话的几个典型的艺术特征:一是现实生活是童话作家对现实生活的严峻而清晰的思考;二是从美学特征上来看,追求运动感快节奏,速度是儿童读者获得审美快感(其本质是获得热闹感)的主要途径;三是从表现特征上来看寓庄于谐,让儿童读者在笑的氛围中有所领悟,受到感染熏陶。

文学流派作为一个集体现象,它表现出较为一致的美学追求和艺术倾向,在艺术感受上也是形成了热闹的美学感受。但在这一文学流派中也包含着不同的艺术风格,多样中寓于统一,统一中富有变化。彭懿被称为狂想型童话家,在其作品中叙述具有一种迅速推移、转化和突进的速度感,这种速度感极大的拓展了想象的空间童话的空间。周锐的童话则更贴近现实,并以现实来阐释道理,富有哲理性,被称为哲理型童话家。这些不同的艺术风格丰富了热闹派童话的内容。

一个文学流派的形成不仅要从纵向的历史性的角度来考察,还应该从横向的共时性的角度来考察。20世纪80年代人们往往将热闹派

童话与抒情派童话相提并论。对抒情派童话是否能够被称为一种文学流派的说法我们暂且不论,但抒情派童话的确对热闹派童话的形成起到了横向的推动和平衡作用。以不同文学价值取向为内涵的文学和流派,彼此之间的对立和攻讦,从横向关系上看,是形成一个时期文学理论制衡局面的必要因素;从纵向关系上看,又是促使一种文学观念得以丰富和发展的必备前提。严格说来,没有任何一个时期只被一种文艺和流派所垄断,文学史上文学和流派之间的观念对立和理论论争是无时不在的。

抒情派童话和热闹派童话在艺术特征上有着较大的差别。抒情派童话追求意境、诗情和哲理的交融。但在童话的意味层面上,抒情派童话和热闹派童话,都具有对现实生活的反思和对人生真谛的追求,只不过两者所寻求的艺术途径不同。抒情派童话更注重艺术家的个人体验和情感表达,作品中流露出来的是一种涓涓细流似的朦胧情感。而热闹派童话则如一股浪潮,以澎湃直观的形式,直扑向读者。由此两者所形成的美学意味则完全不同,在读者接受上也有所差异。抒情派童话中所追求的人生哲理性,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热闹派童话,特别是后期热闹派童话逐渐将艺术表现的主题指向现实生活,对现实生活进行人生的思考。可以说,抒情派童话的存在不仅丰富了20世纪80年的童话创作局面,也促进了热闹派童话作为一文学流派趋向成熟和完善。

四、读者

虽然热闹派童话在其兴盛的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中,都不断地受到各种质疑和。其中除了对其作品中所表现出的艺术成就的粗糙给予最大的之外,另一个就是关于热闹派童话的接受。批评者认为热闹派童话走的是通俗文学的道路(吴其南则在《转型期儿童文学史》中将其作为20世纪80年代通俗性少儿文学的代表),以接受者为主要的艺术追求。小读者们在热闹的背后读不出任何的深层意味,也就从而缺乏了教育性。虽然这种说法实际上是在将儿童接受和艺术水平做线性考察和思索,得出来的结论往往是非此即彼的、相互抵牾的结论。但不可否认的一点是,在整个热闹派童话兴盛的时期,儿童接受成为支持和推动其形成文学流派的重要动力。这其中的原因除了前面所说的作者以孩子为创作目的,将孩子放在文学创作活动的中心之外,还有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作者和读者在文学作品中得到了统一和共鸣。

弗洛伊德在谈到作家创作中幻想与现实之关系时指出,现实的强烈经验唤起了作家的早年经验,通常是童年时代的经验的记忆,现在从这个记忆中产生一个愿望,这个愿望又在作品中得以实现。郑渊洁

曾说自己是一名差生,皮皮鲁这个顽童形象在一定程度上就是郑渊洁童年记忆时的本真自我和理想自我的结合。皮皮鲁的某种委屈不平和强烈的自尊在一定程度上是渗透着作者本人童年的不愉快体验的。汤锐说童话作品中的拟人化形象塑造包括:

童话角色的性格思维及行为方式,乃至其特殊的本领,即保护形象,无不渗透和体现着作家的某种愿望,在具体作品中情况虽有作家本人情节各异而又表现上的差异之外其基本的规律则是一致的。

由此,汤锐提出儿童文学是作者与读者的人格叠印:

一方面,作为成人的作家主体人格形象随着童年情结的宣泄、思想愿望的传递等必然地进入其中,此为作家的自我表现;另一方面,作为儿童的读者主体人格形象随着客体童年生态对作家童年情结的激活、对作家感性与理性认知、补充创作的表现素材、制约阅读实现过程等也必然地要进入到其中,此为读者的自我表现。

由此看来,热闹派童话之所以能受到读者的欢迎,从精神层面和心理层面来看是作者作为作家的自我表现和作为读者的自我表现在一定程度上在作品中得到了契合和交融,由此在读者心中产生共鸣。这也许是热闹派童话能得到广泛欢迎的一个重要原因。

热闹派童话在经过20世纪70年代末登上文学舞台,80年代渐趋成熟,90年代之后开始随着热闹派童话的主力军郑渊洁童话创作队伍而逐渐消亡。郑渊洁于1995年出版了《我是钱》,自此人们认为他已开始童话队伍。热闹派童话的另一代表彭懿则由于出国中断了写作,周锐则开始走向以幽默为主要艺术风格的童话作品写作。其他的一些热闹派童话作家如周基亭、朱效文、金逸铭、任哥舒、绍禹等也陆续转向其他类型的文学创作。热闹派童话作为一文学创作流派,开始逐渐瓦解。这里需要关注的是周锐。周锐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迎来了其创作上的顶峰时期,特别是其作品中作大力推崇的幽默成为其作品的明显特征,世纪之交又出版了一系列以幽默为主题的童话作品,受到了广泛的好评。但这些都是周锐个人艺术风格的成熟和发展,热闹在其作品中的因素已退位于幽默,也就无法力挽热闹派童话的瓦解了。

当然,一个文学流派的消失并不意味着其历史价值的消失。在文学发展的长河中,每个流派都担负着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历史使命。革新之后纳入传统,纳入传统之后又开始新的革新,这种看似循环的形式,包含着不断更新的内容。

虽然热闹派童话作为一文学流派已消失,但其历史意义和价值却依然存在,也为文学传统的构建注入了新的内容。人们在对热闹派童话批评中所提到的作品中缺少的哲理性因素、深层意味以及在语言、

情节、人物形象塑造等上的粗糙,在周锐后期的童话作品中都得到了提高和改善;彭懿在热闹派童话当中所创造出来的具有丰富幻想的童话作品对其后来走向幻想小说的创作及研究也有着重要的启发作用。热闹派童话中突破传统的宝物和王子公主的模式、运用荒诞组合的创作手法、对童话的想象空间的拓展、对娱乐的推崇和游戏精神作为的审美价值的认可,以及对人生的严肃的思考等都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学价值。这些都纳入到文学进程的历史长河中,成为新的文学传统。

[参考文献]

[1]孙建江.二十世纪儿童文学导论[M].南京: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1995:254.

[2]刘斌.重要的究竟是什么[J].儿童文学选刊,1987(2):63.

[3]金燕玉.中国童话史[M].南京: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1992:497.

[4]姚文放.文学理论[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9:241.

[5]吴奔星.论文学流派[J].贵州社会科学,1983(5):75.

[6]彭懿.火山爆发之后的思考[J].儿童文学选刊,1986(5):61.[7]郑渊洁.童话属于孩子们的[J].儿童文学选刊,1982(3):79.

[8]金燕玉.中国童话史[M].南京: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1992:498.

[9]班马.童话潮一瞥[J].儿童文学选刊,1986(5):61.

[10]郑允钦.童话之我见[J].儿童文学研究,1991(3):60.

[11]杨义.流派研究的方法论及其当代价值[J].海南师范学院学报,2001(5):13-14.

[12]班马.前艺术思想中国当代少年文学艺术论[M].福州:福建少年儿童出版社,1996:94.

[13]金燕玉.中国童话史[M].南京: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1992:499.

[14]彭懿.火山爆发之后的思考[J].儿童文学选刊,1986(5):61.

[15]金逸铭.童话,悄悄的实现超越[J].儿童文学选刊,1986(5):60.

[16]王志刚.价值观念与文学及文学流派[J].吉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6):76.

[17]汤锐.在现代儿童文学本体论[M].济南:明天出版社,2009.

[18]吴岳添.从文学流派的演变看文学的传统与创新[J].外国文学评论,1991(7):84.

分析“热闹派”童话文学流派的形成-儿童文学论文-文学论文

分析“热闹派”童话文学流派的形成-儿童文学论文-文学论文 ——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 热闹派童话是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一个儿童文学流派。热闹派童话以郑渊洁、周锐、彭懿、朱效文、周基亭、郑允钦、绍禹、任哥舒等为代表,在创作方法上、主题上、题材上以至文学语言上,都具有大概的一致性。其艺术特色鲜明,作品数量众多,在当时的儿童文学界掀起了一股热闹浪潮,是新时期儿童文学的第一个文学流派。热闹派童话自登上儿童文学舞台之后就引起了众多创作者和理论批评家的关注。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在《儿童文学选刊》上发起的现代童话创作漫谈,对包括热闹派童话在内的童话创作现状进行了一次较为细致的梳理和审视。20世纪整个80年代,热闹派童话在儿童文学界中都占有重要地位。但长期以来,儿童文学界对热闹派童话这一创作现象的理论研究尚不够充分,特别是将热闹派童话作为一文学流派的研究成果很少。中国儿童文学与不同,在新时期儿童文学界中并没有形成像那样的伤痕文学、反思文学、新写实主义文学等等文学和文学流派。同样对儿童文学的创作现象和文学流派文学的

研究也远远不足。热闹派童话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实际上已经不是作为艺术风格的面貌出现,而是作为文学流派的形式出现在中国当代童话史上。研究热闹派童话作为一文学流派的形成原因不仅对新时期童话创作现象研究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中国现代童话文学流派研究也有重要意义。 在中国当代童话史上,人们对热闹派童话这个说法似乎已不再有异议,但热闹派是否是文学流派却一直没有定论,也很少有理论者对其进行分析和阐释。孙建江认为热闹派童话形成了一股风靡整个儿童文学界的、强劲的创作。刘斌在1987年评论现代童话创作时说:一批年轻的创造者创作出一系列标新立异的新童话,由于人数和作品都达到了一定的量,所以理论家们才敢于把它们称作一个派。 但刘斌并没有明确指出热闹派是一文学流派。对此阐释得较为明确的大概是金燕玉。她指出:作为中国童话史上首次出现的童话流派,热闹派童话从内容到形式都全面刷新,自成一派,形成新的童话观念和新的创作方法。虽然热闹派的作家们水平参差、成就不一,在观念和方法上也有所差异,但他们有基本一致的创作倾向,不仅集结起来成为一个童话作家群体,而且举起热闹派的旗帜,有代表作家和代表作品,有拥护者、有后继者、有贡献、有影响。这段话可以说是对热闹派童话作为一文学流派给予的较为全面的肯定和认可。

小学语文教学中儿童文学的现状(4篇)-儿童文学论文-文学论文

小学语文教学中儿童文学的现状(4篇)-儿童文学论文-文学论文 ——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第一篇:儿童文学资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利用 摘要:儿童文学是小学生认识语文。了解语文的一种重要渠道,学生通过阅读儿童文学作品能够开拓自己的眼界,丰富阅读量,提升自己的语文文学素养,对于小学生学习语文知识具有重要的作用。将从儿童文学资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意义及在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等领域的有效运用出发,对于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该如何运用儿童文学资源,作简要的分析。 关键词:儿童文学资源;小学语文教学;有效利用

一、儿童文学资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的意义 所谓的儿童文学即指专为少年儿童创作的文学作品。儿童文学特别要求通俗易懂、生动活泼。在平时的学习和阅读过程中,儿童文学以其特有的文学魅力,吸引了一批又一批的儿童阅读这些文学作品。而一些经典的如《安徒生童话》《一千零一夜》等文学作品更是经久不衰、举世闻名。儿童在阅读儿童文学作品的时候,被作品中所传承的真善美所打动,给予他们纯净、信心与温暖。阅读儿童文学作品,能够帮助这些天真无邪的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在阅读的过程中,一些文学知识会潜移默化地传达到儿童的大脑中,增长他们的见识,丰富他们的认知,可以有效地提高小学生的文学素养,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知识的兴趣,给学生带来精神上的愉悦和满足。此外,儿童文学的语言轻松明快,形象生动,学生在阅读的时候极容易被打动。丰富的儿童文学资源,能够为小学语文教学提供学习素材,同时,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接触一些儿童文学作品,能够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为他们学习语文知识奠定良好的基础。

学前儿童文学论文2300字_学前儿童文学毕业论文范文模板

学前儿童文学论文2300字_学前儿童文学毕业论文范文模板 学前儿童文学2300字(一):论学前教育中儿童文学课程的融合式教学改革论文 摘要:在学前教育中,儿童文学课程是一门必须学习的科目,对于儿童的终 身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教师们在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寻求改变和创新,推动着我国教学事业的发展。笔者通过分析在学前教育中儿童文学课程教学的不 足和重要性,找到了改革的途径和方法,希望可以为一线从事儿童文学教学的教 师们一些启发。 关键词:学前教育儿童文学课程融合教学改革 儿童文学作品具有生动性、形象性、直观性的特点,对于孩子们综合素质的 培养具有重大意义,在学前教育的课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但是目前我国的 学前教育体系不完善,教育思维单一,注重道德教育,忽视人文培养,因此儿童 文学课程的融合式教学改革应运而生。 1在学前教育中儿童文学课程教学的重要性 学前教育的儿童,处于对世界好奇和探索的阶段,他们在接受正式教育前需 要掌握基本的知识结构、开阔眼界和提高素质。因此,对于学前教育而言,幼儿

园老师肩负着让孩子们充满对世界的好奇并建立起对世界的初步认识的重要使命。儿童文学课程无疑是打开孩子们心灵窗户的最好武器,幼儿园设置这一课程的目的就是希望通过文学作品和寓言故事,培养孩子们的感性认识能力,提高他们的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让孩子们领略到学习的快乐,建立起基本的文化素质。儿童文学的课程本身比较切合小孩子的认知,能够激发天真和可爱的本性,增加自身的情感态度。如果能够让幼儿园小朋友沉浸在知识的海洋中,被文学经典所感染、所浸泡,就能够给孩子们一个不一样的学习习惯,从而带动孩子们学习其他科目的兴趣。 2在学前教育中儿童文学课程教学的不足 2.1专业的教师资源严重匮乏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各行各业如果想取得好的成绩,做出一定的贡献就应该有专业的人士去从事。但是在我国的当前学前教育的体系当中,专业的教师资源严重匮乏。一般来说,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老师很多,学前教育的教师也不缺乏,但是同时拥有这两个专业的老师却比较罕见。一些教师因为缺乏必要的专业素养或正确的教学观念,所以在教育小朋友的时候,只注重了道德素质的培养,忽略了人文素质的教学。人文的教学缺乏导致孩子们欣赏自然风光、领略文学作品优美的感性认知没有得到引导,儿童文学课程成为了道德讲堂,这是儿童文学课程教学的一大问题和不足。 2.2兴趣式教学方法没有实施

儿童文学

一、儿童文学的功能:儿童文学对儿童具有审美、认识、娱乐、教育等多种功能和价值。 儿童文学:是专为儿童创作并适合他们阅读的、具有独特艺术性和丰富价值的各类文学作品的总称。 儿童文学的作用:是指它的社会作用,也称“儿童文学的社会功能”。它是依靠儿童对作品的阅读、欣赏、接受,在心理上得到愉悦的满足,精神上受到美的熏陶,对其思想感情和精神面貌产生积极的影响,从而转化为物质力量的一种作用。通常也称为儿童文学的审美教育作用。它可以归结为:认识作用、教育作用、美感作用、娱乐作用 儿童文学的认识作用:儿童文学的认识作用是指具有较高思想性和艺术性的儿童文学作品在帮助儿童认识社会、认识历史、丰富生活经验、增长知识、启迪心智时所发挥的作用。 儿童文学的教育作用:儿童文学的教育作用在于帮助儿童健康成长,使儿童在阅读、欣赏儿童文学作品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思想、品德方面的启发和教育,以及情感、情操、精神境界等方面的感染和影响。儿童文学的美感作用:亦称“审美作用”或“审美享受”。儿童文学和成人文学一样,既是生活的真实反映,也是生活的审美反映。它集中表现了生活美、自然美,并创造了艺术美。 儿童文学的娱乐作用:是指通过具体的儿童文学作品让儿童得到愉悦和消遣,以及通过娱乐包藏较深的思想认识和道德教育的内容,寓教于乐。儿童文学的娱乐作用是和认识作用、教育作用、美感作用有机结合并统一于作品之中的,并非独立存在。 二、童话、寓言、儿歌、儿童诗体裁概念的区别 童话:是儿童文学的重要体裁。是一种具有浓厚幻想色彩的虚构故事,多采用夸张、拟人、颠倒、象征等表现手法去编织奇异的情节。幻想是童话的基本特征,也是童话反映生活的特殊艺术手段。 从表现方法来看,童话大致分为超人体童话、拟人体童话和常人体童话三种。但这三者并非截然分开的,有时互有联系。也就是说,在一篇童话中,可能既有常人体表现方法,也有拟人体表现方法。以此类推,其它也是如此。从表现题材上看,童话(概念的“童话”)又分为科学童话(又称“知识童话”)和文学童话(又称“品德童话”)两类。而平时所说的“童话”则默认为“文学童话”。 童话一般有四种:拟人体童话(代表作如《木偶奇遇记》)、超人体童话(代表作如《巨人的花园》)、常人体童话(代表作如《皇帝的新装》安徒生)、知识体童话等等。 童话往往采用夸张、拟人的修辞手法 童话从体裁上看,可以分为童话诗,童话故事和童话剧。从人物形象看,可分为超人体童话、拟人体童话和常人体童话,童话的特点是情节神奇曲折,生动浅显,幻想是童话的根本特征。 童话是一种比较适合成人阅读的文学体裁,它按照儿童的心理特点和需要,通过丰富的幻想,想象和夸张来塑造鲜明的形象,用曲折动人的故事情节和浅显易懂的语言文字反映现实生活,抑恶扬善,起到教育人的目的。 寓言主要是由两个要素组成:故事和寓言。 寓言,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是带有【劝谕】或【讽刺意味】的故事。寓言的基本特征是它的【比喻性】,大多借某种【自然物】或【人】的活动,来表现作者对一定社会现象的【理解】与【评价】,或【赞扬】或【批评】或讽刺(嘲讽)。 儿歌:是采用韵语形式,适合低幼孩子聆听吟唱的简短的“歌谣体”诗歌。从外在形式来看,儿歌的篇幅没有长短的规定。 儿歌特征 1.注重音乐性,强调音韵和节奏 2.短小单纯,易懂易记 3.歌戏互补,富于情趣 儿童诗:是为儿童创作的,符合儿童的审美特点。他是用最富于感情、最凝练、有韵律但又具有陈述性特点的文学语言来抒写儿童情感的文学形式,也包括儿童自己为抒怀而创作的诗。 生活诗自然诗童话诗科学诗 三、绕口令也叫“急口令”“拗口令”。 绕口令:用双声、叠韵词语或者发音相同、相近的词语组成具有简单异议和幽默韵味的传统儿歌形式。 特点:绕口令将双声、叠韵和发生相同相近的词语结合在一起,容易造成拗口的诵读难度。

儿童文学知识点整理(完整)

儿童文学考点 第一章基本原理 1、儿童文学的概念: (1)儿童文学是为儿童创作的各类文学作品的总称 (2)儿童文学是具有独特艺术和审美价值的语言艺术 (3)儿童文学是适合于儿童接受并作为他们所喜闻乐见的文学作品 (4)儿童文学对儿童具有审美、认识、娱乐、教育等多种功能和价值 综上所述,儿童文学是专为儿童创作并适合他们阅读的、具有独特艺术性和丰富价值的各类文学作品的总称。 2、儿童文学的美学特质: 既儿童文学的基本审美特征或艺术品性。 主要表现在纯真、稚拙、欢愉、变幻、质朴这几个方面。 3、儿童文学在美学特质方面,如何与成人文学相区别: (1)儿童文学的美学特质是指那些对于成人文学而言,在儿童文学中表现得更为普遍、更为集中、更为典型的艺术品性。 (2)儿童文学与成人文学的某些具体审美要素的构成具有共同性。 4、从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出发,在小学教育中实施儿童文学的审美教育应该把握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则:直觉性原则、非功利性原则、情感性原则 5、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1)儿童文学为小学语文教育提供了宝贵的教材资源 (2)提升教师自身的素质 6、儿童文学与小学生素质培养: (1)儿童文学有助于指导小学生的人格养成 (2)儿童文学有助于推动小学生的思维发展 (3)儿童文学有助于培养小学生的创造精神 (4)儿童文学有助于小学校园文化的建设 第六章童话寓言

1、童话概念: 童话是文学中一种特殊艺术形态的题材。它是以奇异的幻想、极度的夸张、多彩的象征色调构成的一种具有独特审美价值的虚幻故事。童话是儿童文学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一种文学样式。童话的一切虚幻都依附于生活的土壤。 2、童话的文学特征: (一)传统童话的文学特征:(1).固定的叙事程式(2).鲜明的主题 (二)现代童话的文学特征:(1).日常生活进入幻想世界(2).个性化、多样化的趣味和风格(3).儿童与成人共享童年梦想 3、童话的主要表现手法:拟人、夸张、颠倒、象征。 4、童话的三种形象类型: (一)超人体童话形象(二)拟人体童话形象(三)常人体童话形象 5、寓言的概念: “寓”是寄托的意思,寓言就是把深刻的哲理和教训寄托在简短、形象的故事里的一种文学样式。 6、寓言的特征: (一)寓意于言的教训性(二)连类比物的比喻性 (三)犀利幽默的讥刺性(四)精练简洁的概括性 联系: 寓言和童话都来自于民间,受到神话、传说的直接影响,同时又在长期的发展演变过程中相互渗透、借鉴与融合,所以二者从内容到形式存在不少相近之处。它们的故事情节都充满幻想色彩,比较广泛地采用拟人、夸张、象征等艺术手法 差异: 首先,寓言和童话主题设置的重心有所不同。寓言的训诫意味十分明确,能够在实现中找到直接投射的目标。童话对于现实生活的折射则是间接的。 其次,寓言和童话的虚构、幻想的思维方式不同。寓言重视的是对现实的讽喻和影射,多着眼于现实事物与虚构事物中找到某点相同之处,因而其虚构与幻想的展开经常受到理性逻辑的限制。而童话的幻想是主题提炼、故事发展、人物行动的根本驱动力,它根植于现实又超越于现实,具有真幻结合、似真似幻的特质 再次,主题呈现以及幻想方式的差异,最终造成了寓言和童话在文体特质上的不同。寓言情节单纯,叙述简洁凝练,人物形象鲜明而单一,不一定个性丰富,但具有概括性。而童话的情节比较曲折丰富,结构也复杂多变,更注重细节的描写,角色性格的刻画。 安徒生童话的出现,标志着作家专为儿童创造童话的意识的觉醒,童话发展由此进入另一个阶段,开始了艺术实践的现代之路。 真正的把“童话”作为一种特殊的幻想故事,并使其成为独立的文体是五四

儿童文学课题研究论文(五篇):儿童文学作品的创作特点、儿童文学中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探讨…

儿童文学课题研究论文(五篇) 内容提要: 1、儿童文学作品的创作特点 2、儿童文学中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探讨 3、儿童文学翻译的创译研究 4、儿童文学有声读物呈现方式研究 5、英国自然环境与英国儿童文学展读 全文总字数:21793 字 篇一:儿童文学作品的创作特点 儿童文学作品的创作特点 摘要:文章以甘肃省儿童文学作家张琳为例,其作品中诸多的创作都以追寻本真和语言的优美独特最为突出,充满了故事共情感和语言美感。其美学意义的叙述风格和生动有趣代入感强的感情共鸣,都体现出其作品中对儿童文学本真写作和儿童精神成长的研究。 关键词:张琳;儿童文学;精神成长;语言美学 一、张琳儿童文学的创作概述 儿童文学创作不仅是需要丰富的想象力和有趣的故事情节,更是要在作品中呈现一个能够引导儿童积极向上的价值观,从而在孩童时期这个初步独立阅读成形最重要的年龄段,影响和培养他们价值观的形成。作者的作品多以长篇幻想小说为主,《飞向石头小镇》《第99颗露珠》《腰刀的歌》《拇指橘子林》《谁的翅膀在飞》等,以

关注儿童精神成长和情感共鸣感为故事主线,或以现实为基础,或以童话为形式,意在挖掘儿童内心的诉求,用追寻“真善美”的故事主体达到影响和培养儿童精神成长的目的。作者近年的儿童文学作品主要以长篇幻想童话和小说为主,其中多以儿童的生活和成长为主要载体,写作特点也是以优美空灵的语言特色和主人公的精神成长为主,并以多维度的视角去体会和挖掘儿童内心深处的所想和诉求。 二、张琳儿童文学的特色 (一)坚持本真及情感延伸的创作特色 作者的作品中,不仅涵盖了追寻情感共鸣,更有一种坚持本真的书写。不管是在儿童的世界,或者以成人的视角去体会儿童世界的感受,作者都在故事架构及叙述视角各个方面展现坚持本真这一特色,对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还有人与自然、人与物之间的情感描写,都是一种坚持最本真的写作。人与物之间的情感延伸在《腰刀的歌》这部作品中展现得淋漓尽致,这部作品讲述了保安族少年马小龙的成长故事,从马小龙对保安腰刀的制作感兴趣开始,通过长辈的帮助,同伴的协作,制作出属于自己的第一把腰刀,而通过腰刀制作过程中延伸出的曲折故事,来讲述马小龙是如何获得了成长,也找到了自己要追寻的梦想。全文不仅在讲述一个少年的成长故事,更是通过腰刀这一物的情感延伸、延展,讲述了马小龙与腰刀这一并没有生命的物之间因故事的发展而产生了一种情感羁绊,腰刀变成了一个并不是没有生命的物品,它联系起的是马小龙与老师之间的情谊,和家人彼此守护

童话与儿童文学的关系

童话与儿童文学的关系 童话(Fairy Tale)作为一种文学形式,与儿童文学有着密切的关系。在许多国家,童话是儿童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被广泛用于教育 孩子、传递道德价值观和培养想象力。本文将探讨童话与儿童文学之 间的紧密联系,并讨论童话作为儿童文学的独特魅力。 童话作为一种文学形式,相较于其他文学体裁,它具有明确的特征 和风格。首先,童话故事通常涉及到神奇和虚构的元素,例如魔法、 仙女、巨人等。这些元素可以刺激儿童的想象力和好奇心,使他们陷 入故事的世界中。其次,童话故事常常包含明确的道德教育和教训, 通过对主人公的冒险和成长经历的描绘,向孩子们传递正确的行为准 则和价值观。此外,童话故事往往以简单易懂的语言和情节结构呈现,使儿童能够轻松地理解和欣赏。 童话故事在儿童文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们不仅仅是一种娱乐 形式,更是儿童生活中的一部分。童话作品可以帮助儿童建立起对人性、生活和世界的基本认识。通过童话故事中的各种情节和人物形象,儿童能够学会区分善恶、分析问题、解决困难,培养自己的观察力和 思考能力。童话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往往是极具代表性的,例如小红帽、灰姑娘和白雪公主等,他们的经历和成长过程触动着儿童内心深处的 情感和渴望。这些故事不仅为儿童提供了与虚构世界互动的机会,还 为他们提供了理解和认识现实世界的桥梁。 童话作品的重要性不仅体现在儿童的日常生活中,也在教育领域扮 演着重要的角色。教师们经常利用童话故事进行教学,因为这种方式

更容易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和兴趣。通过讲述童话故事,教师可以让 孩子们从中学习到语言表达、情感交流和道德观念等多个方面的知识。同时,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通过阅读和创作童话故事,培养他们的写 作能力和想象力。通过创作属于自己的童话故事,儿童不仅能够发展 自己的创造力,还能够在故事中表达自己对世界的理解和观点。 在当今数字化时代,童话作品也得到了更广泛的传播和受众。随着 电子书和网络的普及,儿童可以随时随地通过电子设备阅读童话故事。而且,一些经典的童话故事也被改编成了电影、动画片、游戏等多种 形式,使得更多的儿童能够接触到这些故事。然而,这也引发了童话 故事内容的质量问题。一些电影和游戏将童话故事简化为单纯的娱乐 产品,忽略了其潜在的教育价值和文学内涵。因此,在数字化时代, 我们需要更加关注童话故事的内容和表达方式,确保童话作品能够继 续为儿童文学做出积极的贡献。 综上所述,童话与儿童文学有着密切的关系。童话作为一种文学形式,通过魔幻的情节和明确的道德教育,吸引儿童的注意力并激发他 们的想象力。童话故事在儿童的生活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帮助他们 认识世界、培养思考能力和情感交流能力。同时,童话作品也在教育 领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通过童话故事的教学,为儿童提供了多方面 的知识和技能。在数字化时代,我们需要更加注重童话故事的内容和 表达方式,确保童话作品能够持续为儿童文学做出贡献。

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反

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熏陶。一般故事情节神奇曲折,生动浅显,对自然物往往作拟人化的描写,能适应儿童的接受能力。(《辞海》)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这种作品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语言通俗、生动,故事情节往往离奇曲折,引人入胜。童话又往往采用拟人的方法,让整个大自然以及家具、玩具都赋予生命,注入思想感情,使它们人格化。七颗钻石列夫托尔斯泰列夫托尔斯泰大熊星座变出为生病的小姑娘把水让了母亲找水给过路人喝变水爱心成了钻石变得将水省给倒水给小母亲让水给端端母亲喝狗喝小姑娘喝正正木的变成银的银的变成金的童话童话的起源民间文学童话表现的时空没有限定,时间往往模糊,空间往往抽象。童话风格大抵轻松活泼、语言幽默风趣。童话的发展古印度《五卷书》阿拉伯搜集整理《一千零一夜》(法)夏尔贝洛《鹅妈妈的故事》(欧洲传说)改写(德)格林兄弟《儿童和家庭故事》(德)《豪夫童话》(丹)安徒生(文学童话的奠基作家创作者)(英)金斯莱《水孩子》(英)卡罗尔《爱丽丝漫游奇境记》我国童话的初期发展我国创作童话出现于五四前后茅盾《寻快乐》(具创作童话的雏形)郑振铎《兔的幸福》叶圣陶《稻草人》(我国第一部创作童话集)具有中国特色中国气派张天翼《大林和小林》(我国第一部长篇童话)童话的分类从不同角度可以得到不同的分类民间童话(人民群众集体创作:集体性、口头性、变异性、传承性)1、从作者人物类型化;结构语言定型化分:具有明显的地方色彩民族色彩文学童话作家个人创作的童话,具有作家文学书面性、创作风格和创作方法的独特性等特征1、拟人童话(拟人人物形象)2、神奇童话(描写超自然的人物、事物为内容,借助根据童话的于仙人、精灵、魔法、宝物美学特征展开情节,具有神奇性)3、传奇童话(对传说进行幻想(四类)加工而创作出来的童话,带有传奇色彩)

浅谈西方童话史的发展

浅谈西方童话史的发展 摘要:从西方文学的诞生开始,依次探讨各个时期的西方儿文学,包括十八世 纪以前的西方儿童文学、十八世纪的西方儿童文学、十九世纪的西方儿童文学、 二十世纪的西方儿童文学,以及各个时期儿童文学的杰出代表作品。例如詹?巴 里的《彼得潘和文黛》、休?洛夫廷的《杜立德医生》、A?A?米尔恩的《小熊温尼?普》、沃?迪斯尼的《米老鼠和唐老鸭》、)意大利的罗大里的《洋葱头历险记》、《假话国王历险记》、典女作家塞尔玛?拉格勒芙的《尼尔斯骑鹅旅行记》、瑞典女作家阿斯特丽?林格伦的《长袜子皮皮》及其续篇、《小男孩和住 在屋顶上的尔松》三部曲、《米奥,我的米奥》、芬兰女作家托夫?杨松的《欧 米一家》等等。 关键词:西方童话,历史,发展,儿童文学,作品 一、诞生——儿童文学 最初的时候,儿童文学并没有独立成为一类文学。儿童文学的出现深受民间 文学、成人文学的影响。比如《伊索寓言》、《列那狐的故事》、《亚瑟王之死》等民间文学就对儿童文学的出现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再如《格列佛游记》、 《鲁滨逊飘流记》、《堂吉诃德》、《天路历程》等成人文学作品对儿童文学的 影响同样不可忽视。 二、儿童文学——十八世纪以前 这个时期内的儿童使没有独立存在的意义的,因为他们被看成是缩小版本的 成人。成人在人类社会经历的各个阶段都是本位。因此儿童很难得到重视,最多 也只是成人的预备。理所当然地,在这种旧儿童观之下,是不可能产生真正意义 上的儿童文学的。据可考证资料资料看,这一时期少年儿童阅读的材料只有少数 儿童教育读本和民间口头文学。具体的阅读材料陈列如下: (一)古代文学时期 《荷马史诗》、《神谱》、《伊索寓言》、《变形记》 (二)中世纪文学时期 1960年,法国历史学家菲力浦阿利斯出版了震动西方史学界的著作《“儿童”的诞生》;古代印度寓言童话集《五卷书》;伊斯兰文学经典《一千零一夜》是一 部规模宏大的阿拉伯民间故事集;十二世纪到十三世纪法国出版的《列那狐故事》,它被誉为“伟大的禽兽史诗”。 (三)文艺复兴时期文学 西班牙佚名作家的《小癞子》;西班牙米盖尔?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 法国瓦?拉伯雷的《巨人传》等等。 (四)17世纪的儿童文学 1678年出版英国清教徒作家约翰?班扬(1678——1688)所著的《天路历程》 三、西方童话概览——十八世纪 十八世纪中叶法国的波蒙夫人的《美人与野兽》、《谢里王子》。 十八世纪后期,德国的民间文学《敏豪生奇游记》(中国人译为《吹牛大王历险记》)。 四、西方童话概览——十九世纪 十九世纪被很多领域内的研究人员视为儿童文学的黄金时代,原因主要是: 这段时期内童话的发展十分迅速,并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十九世纪初期产生的一些童话为童话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他们是格林童话、

儿童文学作品的分析与鉴赏3篇

儿童文学作品的分析与鉴赏3篇 儿童文学作品的分析与鉴赏1 1.科洛迪的《木偶奇遇记》 意大利作家科洛迪,原名卡尔洛洛伦齐尼,1826年生在一个叫科洛迪的小镇。 他一生写过许多短篇小说,主要作品有《小手杖地理》《木偶奇遇记》《眼睛和鼻子》《快乐的故事》《愉快的符号》等。 《木偶奇遇记》发表于1880年。 故事描述的是当仁慈木匠皮帕诺睡觉的时候,梦见一位蓝色的天使赋予他最心爱的木偶皮诺曹生命,于是小木偶开始了他的冒险。 如果他要成为真正的男孩,他必须通过勇气、忠心以及诚实的考验。 在历险中,他因贪玩而逃学,因贪心而受骗,还因此变成了驴子。 最后,他掉进一只大鲸鱼的腹中,意外地与皮帕诺相逢。经过这次历险,皮诺曹终于长大了,他变得诚实、勤劳、善良,成为了一个真真正正的男孩。 2.休洛夫廷的《杜立德医生》 美国作家休洛夫廷(1886~1947)的《杜立德医生》构筑了一

个非常奇妙、有趣的童话世界。 善良憨厚的杜立德医生特别喜欢动物,他的诊所里收养了各类无家可归的动物。 在他的身边,有一只非常善于使用脚管账的鸭子管家,还有一只鹦鹉,总是及时地提醒他应该下决心去做什么事。 一天,猴子吱吱突然气喘吁吁地跑来,说它非洲的同类得了一种可怕的传染病,请杜立德医生前去救治。 杜立德医生和鸭子呷呷、小狗叽噗、小猪咕咕、鹦鹉和猫头鹰吐吐开始了他们的惊险之旅。 3.童话《不不园》 日本作家中川李枝子的《不不园》于1962年出版,写了幼儿用积木搭了一艘轮船,起航后驶进大海,遇到了海上风暴和一条鲸鱼,鲸鱼不仅不吃孩子,还和孩子们成了好朋友,将他们送回幼儿园,鲸鱼还和孩子们合影留念。 在这里,通过现实情景和幻想情景的交融,让鲸鱼闯入了一个孩子的真实生活,形成了十分奇异的美学风格。 《不不园》是日本儿童文学的典范,日本全国学校图书馆协会将它列入“必读图书”,也获得了童话系列的世界金奖。 4.弗兰克鲍姆的《绿野仙踪》 弗兰克鲍姆(1856~1919),美国著名作家,美国儿童文学之父。 1899年出版了第一部短篇童话集《鹅爸爸的故事》。

郑渊洁童话创作中体现的儿童文学核心价值-儿童文学论文-文学论文

郑渊洁童话创作中体现的儿童文学核心价值-儿童文学论文-文学论文 ——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 儿童文学是以文学审美为手段,张扬一种积极乐观、昂扬向上、豁达风趣的童年人生态度,从而培育以健全人格、健康情感为内核的童年精神结构,它是一种精神,是一种感动,而不是猎奇、搞笑; 是一种如何看待人生的精神,是一种智慧,一种人生的态度。儿童文学要给孩子们带来思考和认知,这是与给他们带来欢乐同等重要的。其终极目的在于益智、熏染、思索、感动、快乐、提升,在于把在身体、精神、社会方面均未成熟的儿童培养引导为健全的社会人,它应该是趣味外观和深邃内核二者的完美统一,这才是儿童文学核心价值的最终体现。 郑渊洁作为热闹派最具代表性的儿童作家,他的童话区别于以往童话重视教育和一般规范的现实特质,从一开始就体现出特有的叛逆特征和意义指向,他对生命灵性的压抑,提倡快乐至上原则。他始终站在儿童本位的审美立场,寻找抵达儿童内心世界的路径,力

求把握儿童的阅读心理和审美期待。他的作品绝不仅仅是让孩子们快乐的文学,也不仅仅是使儿童学会审美的文学,其实质是在重塑儿童文学美学品格的同时,重申社会责任感,对弘扬和重建儿童文学核心价值有重要意义。 1 郑渊洁擅长通过一个个简单、快乐、温暖的童话故事来熏陶、提升儿童的道德修养 曹文轩说过: 文学特别是儿童文学,要有道义感。这道义是人类文明慢慢积淀下来的一些基本的、恒定的东西,如无私、正直、追求平等、向往自由、尊重个性、呵护仁爱之心等。在社会道德价值上,儿童文学传达的多是人类共通的基本美德,这是儿童文学保持其人文性精神食粮品格的关键。 郑渊洁非常注重人的情感熏陶、美德养成,他总是通过笔下那些正能量的主题思想和人物形象潜移默化地在品质、情操、精神等方面启发、感染、熏陶孩子。《蛇王淘金》里,被视为家人掌上明珠的阿奔突遇,正当其父母为无力筹备巨款而捶胸顿足、焦急万分之时,桌上魔力般地出现了阿奔在意念中运送给家人的五万元,就在救

儿童文学常识

儿童文学考点 1、儿童文学的概念: (1)儿童文学是为儿童创作的各类文学作品的总称(2)儿童文学是具有独特艺术和审美价值的语言艺术(3)儿童文学是适合于儿童接受并作为他们所喜闻乐见的文学作品(4)儿童文学对儿童具有审美、认识、娱乐、教育等多种功能和价值综上所述,儿童文学是专为儿童创作并适合他们阅读的、具有独特艺术性和丰富价值的各类文学作品的总称。 2、儿童文学的美学特质: 既儿童文学的基本审美特征或艺术品性。 主要表现在纯真、稚拙、欢愉、变幻、质朴这几个方面。 3、儿童文学在美学特质方面,如何与成人文学相区别: (1)儿童文学的美学特质是指那些对于成人文学而言,在儿童文学中表现得更为普遍、更为集中、更为典型的艺术品性。(2)儿童文学与成人文学的某些具体审美要素的构成具有共同性。 4、从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出发,在小学教育中实施儿童文学的审美教育应该把握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则:直觉性原则、非功利性原则、情感性原则 5、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1)儿童文学为小学语文教育提供了宝贵的教材资源(2)提升教师自身的素质 6、儿童文学与小学生素质培养: (1)儿童文学有助于指导小学生的人格养成(2)儿童文学有助于推动小学生的思维发展(3)儿童文学有助于培养小学生的创造精神(4)儿童文学有助于小学校园文化的建设 第六章童话寓言 1、童话概念: 童话是文学中一种特殊艺术形态的题材。它是以奇异的幻想、极度的夸张、多彩的象征色调构成的一种具有独特审美价值的虚幻故事。童话是儿童文学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一种文学样式。童话的一切虚幻都依附于生活的土壤。 2、童话的文学特征: (一)传统童话的文学特征:(1).固定的叙事程式(2).鲜明的主题(二)现代童话的文学特征:(1).日常生活进入幻想世界(2).个性化、多样化的趣味和风格(3).儿童与成人共享童年梦想 3、童话的主要表现手法:拟人、夸张、颠倒、象征。 4、童话的三种形象类型: (一)超人体童话形象(二)拟人体童话形象(三)常人体童话形象 5、寓言的概念: “寓”是寄托的意思,寓言就是把深刻的哲理和教训寄托在简短、形象的故事里的一种文学样式。 6、寓言的特征: (一)寓意于言的教训性(二)连类比物的比喻性(三)犀利幽默的讥刺性(四)精练简洁的概括性 7、寓言与童话的联系和区别: 联系:寓言和童话都来自于民间,受到神话、传说的直接影响,同时又在长期的发展演变过程中相互渗透、借鉴与融合,所以二者从内容到形式存在不少相近之处。它们的故事情

儿童文学毕业论文综述范文

儿童文学毕业论文综述范文 儿童文学,是一个重要的文学类别。它是指由成年人创作的,以未成年人为受众的文学作品。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儿童文学毕业论文综述范文,供大家参考。 儿童文学毕业论文综述范文篇一 【摘要】小学语文是小学阶段的重要课程,对于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和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其中儿童文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能够有效提升教学成效。所以,小学语文教师要想提升教学成效,就应当充分重视儿童文学作品的运用,进而为国家建设培养出更多高素质高质量人才。 【关键词】儿童文学;小学语文;教学 一、儿童文学是小学语文课程的重要资源 1.儿童文学是小学语文教材的重要资源。小学语文教材以小学阶段语文教育的整体目标为基础,根据一定结构体系系统组织语文知识的科学体系。儿童文学是从儿童的年龄特点和教育儿童目标出发创作的文学作品,所以这些作品都为儿童所喜爱和阅读。它对于进行儿童教育具有非常最重要的意义,是小学语文课程他教学理想教材的重要构成部分。 2.儿童文学是小学生课外阅读的主体。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方面之一就是语文课外阅读,有效的延伸和补充了小学语文课教学。对于新课标中提出的教学目标,无法完全通过课上阅读实现,引入课外阅读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学生通过课外阅读不进能够开阔自身的视野和增长知识,进而有效推动阅读能力的提升。实际当中很多学生都从课外阅读中收益,他们的知识面、写作能力、阅读能力都得到了明显的提升。小学课课外读物中有百分之七十是文学作品,成人读物和小学生的生活、情感等存在较大差距,儿童很难真正理解和掌握,所以小学生课外阅读主要内容很自然的成为儿童文学。 3.儿童文学是小学生开展课外活动的丰富材料。大学生在语文课堂教学以外进行的各种听说读写的具体实践活动就是小学语文课外活

儿童文学论文

儿童文学论文 儿童文学是文学领域中一个不可分割的部分。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儿童文学论文,供大家参考。 儿童文学论文范文一:儿童文学课程教学改革思考 摘要:《儿童文学》,即为未从事基础教育的学习者学习文学的基础课程。对于这一课程,教育学者和专家都抱有极大的重视,一方面,《儿童文学》教学课程的设置为小学教育方向的学生了解相关儿童文学理论提供了基本的条件。而另一方面,《儿童文学》是小学教育方向的学生在文学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承载,《儿童文学》的学习方向和特点就注定了儿童文学普及的重要性。然而,我国现有的《儿童文学》教育却存在有各种弊端,这些问题来源于人们思想观念的落后,价值观的缺乏以及专业课程设置不当等。因此根据目前对《儿童文学》课程教学现状和个人经验对这一问题展开论述。 关键词:《儿童文学》;课程教学改革;思考 作为语文素质培养中的重要组成成分,儿童文学一直受到了教育界的普遍关注,这也使得儿童文学教学在教学课程中的设置至关重要。然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问题,具体体现外界对儿童文学教学的重视程度较低,中小学教师对儿童文学专业知识缺乏等现象,而这些情况的出现与高等院校《儿童文学》专业课程的设置有着密切的联系。要想改变现有儿童文学发展受困的局面,对《儿童文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显得尤为必要。 一、我国《儿童文学》教学课程面临的困境 1.思想观念的落后 我国小学基础性教育教学历经百年,但是思想观念却还停留在封建时期的观念中,很多人以为儿童教育只是代替家长对学生进行陪伴。家长认为小学生教学不在于知识的培养,那些文化知识都会在日后的较高级教育中教授,对于文学教育更是淡化,这样观念的形成导致大量的中小学教师缺乏对学生文学素质的整体培养以及语文素质的教育,使得《儿童文学》没有起到对日后素质形成铺垫式的作用。这样的局

中国儿童文学的发展

中国儿童文学的发展 史前期 1、民间文学与儿童文学 儿童文学孕育于民间口头创作。民歌、民间故事(神话、传说、生活故事、童话、笑话、寓言) 神话是最原始的人民口头创作形式,人类幼年时期的精神产物,大胆的幻想、离奇的情节。《盘古开天辟地》神话最集中于《山海经》、《楚辞》等。传说产生于神话,其中的人物是半人半神,劳动人民生活中广为流传的故事《鲁班的故事》。民间童话中人物是凡人形象,内容具有典型的人民性,《刘三姐》《阿凡提》。民间文学取材于历史人物和历史故事。古代寓言:守株待兔、愚公移山、狐假虎威。传统儿歌:童谣、孺子歌、小儿语。语言朴素风趣、短小含蓄、乐律和谐。 2、古典文学与儿童文学 在《诗经》和《春秋》中有一些儿歌,古代诗歌中也有一些儿童诗。在宋代郭茂倩的《乐府诗集》,明代杨慎《古今风谣》已自趋一体。诗歌内容通俗浅显,感情积极健康,语言生动优美,意境深邃高远。明代的吕坤《演小儿语》是我国古代第一部儿歌专辑。清代《天籁集》48篇 古代小说里也蕴藏着一定的儿童文学因素,《西游记》。 3、启蒙读物与儿童文学《三字经》、《千家文》、《幼学琼林》 以上种种成为儿童文学的摇篮。 近代儿童文学的萌芽期 康有为、梁启超、黄遵宪“改良主义文学运动”。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大力倡导儿童文学作品和读物,以宣传其政治主张。梁启超《饮冰室诗话》 儿童诗——是最有影响力的一种体裁。多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题,着重书写祖国的伟大、优越,以唤起民族的自豪与信心,勉励孩子为报效祖国、抵御外海而努力学习。如梁启超《爱国歌》 儿童小说——多是翻译或带有创作性质的译述、改写,内容多属于科学小说、爱国小说、冒险小说和教育小说,明显反映了科学救国、教育救国的思想意识。《十五小豪杰》、《绝岛漂流记》、《海底旅行》、《海底漫游记》、《飞访木星》 《小孩月报》1875 1903年我国第一种儿童报纸《童子世界》 中华书局《小小说丛书》 商务印书馆孙秀《童话丛书》 茅盾译介《三百年后孵化之卵》 叶圣陶短篇小说《穷愁》 中国现代儿童文学 发展条件:悠久优秀的文学传统的滋养,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与推动,对世界进步儿童文学的积极借鉴与吸收。 1、“五四”时期 思想理论的建设,通过吸纳“儿童本位论”的合理因素,从理性上认识到了儿童文学必须以儿童为出发点,理解和服务儿童的重要性。批判虐杀儿童精神,禁锢儿童文学发展的封建制度,大力提高儿童的社会地位,提高儿童文学的地位。 对外国儿童文学的引进。在新型儿童观的指导下重译了西方大量的优秀大队儿童文学作品。

儿童文学阅读研究论文6篇

儿童文学阅读研究论文6篇【一】 摘要:儿童文学是孩子成长的精神食粮,儿童文学阅读对孩子的发展影响深远。因此,教师应当通过提升自己的儿童文学修养,并掌握一定的方法策略,来带领学生走进儿童文学世界,引导学生开展好儿童文学的阅读,为孩子的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儿童文学阅读 一.儿童文学阅读――儿童成长的精神食粮 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人在中小学年代里读过哪些书,书籍在他的心灵里留下什么痕迹――这一点决定着人的情感培养,决定着年轻人对待同龄的人,对待长者以及对待生活的态度……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童年时代,在这个时代里所接触到的东西会直接影响一个人的成长,而其中阅读对我们的影响最大。因此,儿童的阅读应该得到广大教师和家长的充分重视,我们要为孩子提供轻松而又有内涵的书籍。儿童文学正是专为儿童写成的适合他们审美接受心理与阅读经验的文学,儿童文学为儿童成长提供了优质、优美的精神食粮,使他们感悟到文学之美,母语之美。 首先,儿童文学阅读陪伴孩子们度过一个美好的童年。海德格尔说,文学在大地和天空之间创造了崭新的诗意的世界,创造了诗意生存的生命。文学就好像一盏灯,照耀着人们的心房。而儿童文学则给孩子们带来了审美的愉悦,更让儿童在童年学会了“做梦”,这种“梦”使他们的童年生趣盎然、熠熠生辉、可爱至极。童年这种“梦”的存在将成为孩子们今后人生的重要乐趣和创造的源泉。阅读儿童文学也在

不知不觉中维护着儿童的天真,让孩子们享受着一个美好的金色童年。 其次,儿童文学阅读为孩子打下一个良好的精神底子。文学的世界里,更多的是纯真、美和幻想。小时候让孩子深深感动过的儿童文学作品,将使他们终身难忘,一生受益。文学阅读不同于知识书、图画书、教科书的阅读,文学是以血肉丰满的人物形象和个性鲜活的人物性格,是以审美的力量、情感的力量、道义的力量、精神的力量打动人、感染人、影响人的。儿童文学将许多美好的情感、优秀的品质、人生成功必备的素质、良好的精神状态,如爱、责任、信念、勇气等传递到孩子的心灵中,为儿童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光明的精神底子,对孩子一生的成长影响极为深远。 二.教师带领孩子走进儿童文学 (一)小学语文教师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儿童文学素养 儿童文学是教师了解儿童,走进儿童心灵世界的主要途径。一方面,阅读儿童文学作品能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儿童的性格、心理、兴趣、志向等,理解作品中典型的、个性的儿童的所思所想所做所为,并学会去发现、热爱生活中的每一个孩子。另一方面,儿童文学可以唤回教师消逝的童心,促使教师走进纯真美好的童心世界,唤醒他们童年时代善良、纯真、自然、充满幻想和创造欲望的天性,留住热情、朝气的动感节律,从而更加喜爱儿童、热爱教育事业,真正成为儿童的良师益友。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儿童文学思考分析(6篇)-儿童文学论文-文学论文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儿童文学思考分析(6篇)-儿童文学论文-文学论文 ——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第一篇:小学语文教学引入儿童文学思考探讨 朱自强教授在《儿童文学:小学语文教育的主体性资源》一文中说:“儿童从一出生开始,其语言发展就需要用特殊的语言系统来刺激、激活、发展。”小学阶段的学生基本还处于皮亚杰所说的具体运算阶段,思维中没有形成完整的逻辑思维系统,需要借助具体的形象来思考。而类型丰富的儿童文学,特别是绘本,正是符合儿童思维发展特征,激起他们想象力和兴趣的文学。 一、儿童文学的“童性”特征

在很多人眼中,儿童文学大多是指童话,甚至成为童话的代名词。实际上,通俗易懂的历史小故事,新颖、情节曲折离奇有趣的幻想小说,儿童诗等都是较为常见的儿童文学。儿童的想象力是需要从小培养的,而儿童文学常以“魔幻变形的夸张手法”将孩子们所熟知的或陌生的事物形象化,刺激文学形象的再生,促进孩子们精神世界的建构。如风靡全球的幻想小说《哈利波特》,以现实世界为蓝本,以西方神话传说为颜料,勾画出一个新的魔法世界。其中曲折离奇的情节迎合了孩子们爱冒险、爱新奇的天性。这正如培利诺德曼所说的“好的情节的确提供双重乐趣——第一重是未完成的乐趣,即未完成的张力与完成的期待,第二重则是完成的乐趣”。儿童文学的这种“童性”就是吸引学生,引起学生浓厚阅读兴趣的所在。我们在日常语文教学中,除了可以通过各种读书交流活动来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组织学生大量阅读积累,更重要的是要将儿童文学引入课堂,在课堂中引导学生鉴赏、辨析,引导学生正确深入阅读,否则,更多的学生都是看“味道”,而悟不到其中有关语文的内容,这将失去应有的教学效果。 二、儿童文学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