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三练习题(人民版)

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三练习题(人民版)

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三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九州缩地凭挥翰,四海披图当泛槎(木筏)”。这是近代诗人张维屏对一部著述的称赞。这部著述是()

A.《海国图志》B.《资政新篇》C.《变法通议》D.《孔子改制考》

2.康有为曾上书光绪帝:“臣读各国史,至法国革命之际,君民争祸之剧,未尝不掩卷而流涕也。流血遍国中,巴黎百日而伏尸百二十九万,变革三次,君主再复,而绵祸八十年。”这说明康有为对革命的态度是()

A.赞成革命,为革命流血是值得的B.赞成革命,法国的革命道路是正确的

C.反对革命,革命会造成悲惨的后果D.反对革命,革命不利于实行民主共和

3.康有为在奏章中往往采用在“中体”中偷运西学的“移花接木”方法,给皇帝讲必当变法的道理。顽固派指责他“其貌则孔也,其心则夷也”。康有为这样做的目的是()

A.在儒学的基础上吸收西方的政治学说

B.为变法披上传统文化价值的理论

C.将西方的理论和实践中国化

D.用儒家的经典解释西方的政治学说

4.近代某思想家说:“然则必欲予民权自由,何必定出于革命乎?革命未成,而国大涂炭,则民权自由,且不可得也。”这位思想家主张()

A.民主共和

B.改良维新

C.暴力革命

D.君主专制

5.魏源在19世纪50年代写到,西方人讲礼貌,正直,有知识,根本不应该称之为“夷”。四五十年代的许多著作把西方人称“夷”,但在七八十年代,这些著作在改版时都改作“洋”了。这一变化反映了()

A.中国人对西方认识的逐步深入

B.中国人由仇视西方到崇拜西方

C.由中国中心到西方中心的变化

D.对西方外交政策由对抗到和解

6.胡适评价19世纪末的梁启超为“革命第一大功臣,其功在革新开国之思想界”。这主要是因为梁启超宣传了()

A.民主科学,自由平等 B.民主共和,主权在民

C.托古改制,变革维新 D.开设议院,变法图存

7.李鸿章《至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函》:“日本君臣发奋为雄,选宗室及大臣子弟之聪秀者,往两国(英、法)制器厂师习各艺,又购制器之器,在本国制习,去年英人虚声恫吓,以兵临之,然英人所视为攻战之利者,彼已分擅其长,而英人因无如之何也。”这表明李鸿章()A.已找到强国御侮之道 B.主张效法日本全盘西化

C.决意严守祖制不动摇 D.未找到中国落后的根源

8.对中西学的态度是区分近代中国不同政治派别的依据之一。下列言论属于维新派的()A.“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

B.“吾国固有之文明,正足以救西洋文明之弊,济西洋文明之穷者”

C.“中学有中学之体用,西学有西学之体用,分之则并立,合之则两亡”

D.“近代欧洲之所以优越他族者,科学之兴,其功不在人权说下,若舟车之有两轮也”

9.李鸿章自称“一生风雨裱糊匠”,他裱糊的屋子和所用的材料是()

A.清朝封建统治西方先进科技B.清朝封建统治君主立宪制度

C.清朝封建统治民主共和 D.清朝封建统治火药、枪炮、养兵练兵之法10.康有为撰写《孔子改制考》,托古改制,传播西学,宣传维新思想,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们则树起“打倒孔家店”的大旗。他们的共同点是()

A.提倡民主共和,反对专制统治B.抨击封建思想,学习西方探寻强国之路C.彻底否定中国传统文化D.推动现代科学在中国的发展

11.下列近代中国社会思潮兴起的先后顺序是()

①“惟君民共治,上下相通,民隐得以上达,君惠得以下逮”②“中华(民国)立国,以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为人道之大经。政体虽更,民彝无改”③“吾人对于俄罗斯今日之事变,惟有翘首以迎其世界的新文明之曙光”④“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

A.①②③④

B.①④②③

C.①②④③

D.①③②④

12.近代一位思想家曾说:“生民之初,本无所谓君臣,则皆民也。民不能相治,亦不暇治,于是共举一民为君。……夫日共举之,则因有民而后有君,君末也,民本也。”对此理解错误的是()

A.对传统民本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B.带有浓厚的民主色彩

C.受启蒙思想的影响

D.反对君主制

13.导致近代中国人由学习西方“器物”转向学习“制度”的决定因素是()

A.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程度不断加深

B.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C.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不断走向科学

D.中国无产阶级独立登上政治舞台

14.陈独秀说“吾国之维新也,复古也,共和也,帝制也,皆政府党与在野党之所主张抗斗,而国民若观对岸之火,熟视而无所动心。”为此,他认为首先要做的事情是()A.进行革命斗争,反对独裁专制B.建立革命政党,发动工农群众

C.发动启蒙运动,解放民众思想D.提倡学术自由,普及白话文章

15.一位现代学者在评论一部历史文献时说:“在这里,孔子已经换上了西装。”这一评论指的是()

A.董仲舒笔下的孔子

B.李贽笔下的孔子

C.维新变法时期康有为笔下的孔子

D.新文化运动时期陈独秀笔下的孔子

16.梁启超说:“我国蚩蚩四亿之众,数千年受治于民贼政体之下,如盲鱼生长黑壑,不知天地间有□□二字。”省略的两字最可能是()

A.君主

B.科学

C.西学

D.民权

17. 1929年5月4日国民党上海特别市执行委员会宣传部编辑的《五四特刊》认为,五四运动输入的西洋思想“不是陈腐便是过火”。“过火”思想指的是()A.马克思主义B.自由恋爱观C.实业救国论D.民主和科学思想

18. 1920年,北京政府教育部颁布法令,规定从当年秋季起,国民小学的国文教科书不再使用文言文,改用白话国语。这表明当时文学革命()

A.取得了重大突破

B.被全社会所认同

C.推动了政治改革

D.取得了彻底成功

19.在清末,革命派与维新派的根本分歧在于()

A.对西方列强的态度

B.是否实行“平均地权”

C.政体变革的方式和目标

D.应否推行议会制度

20.1923年,胡适撰文说:“这三十年来,有一个名词在国内几乎做到了无上尊严的地位;无论懂与不懂的人,无论守旧和维新的人,都不敢公然对它表示轻视或戏侮的态度。”文中所说的这个“名词”应该是()

A.变法

B.革命

C.民主

D.科学

21.民国时期的著名记者黄远生说:“盖在昔日,仅有制造或政治制度之争者,而在今日已成为思想上之争。”事实上,中国近代有些事件兼有制度之争和思想之争,它们是()

①洋务运动②戊戌变法③辛亥革命④新文化运动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③④

22.历史学家陈旭麓认为:“近代百年第一次民族反思是中日甲午战争引发的。”这次“反思”

使先进人士认识到必须()

A.唤醒民众进行反侵略斗争B.彻底批判儒家传统思想

C.学习西方的政治文明D.进行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

23.历史学家陈旭麓说:“民族的反思,是在遭遇极大的困难中产生的。一百数十年来,中华民族的第一次反思是在鸦片战争后,渐知诸事不如人,只有学习西方;第二次反思开始于‘五四’前后的新文化运动,何以学了西方仍然失败……”。先进的中国人通过第二次“反思”得出的启示是()

A.只引进西方技术不能使中国实现富强B.要用暴力革命方式推翻清朝封建统治

C.要从根本上动摇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D.要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国情相结合24.中国近代思想主要经历了“师夷长技以制夷”“中体西用”“维新变法”“民主共和”“民主与科学”及“马克思主义”的演进过程,这些思想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A.发展资本主义B.救亡图存C.反对专制统治D.反抗外来侵略

25.有一位民国时期的诗人(1896—1931)曾说:“在24岁以前,我对于诗的兴味,远不如我对于相对论或民约论(社会契约论)的兴味”这段经历可以作为个案反映()

A.新青年追求“德先生”和“赛先生”B.当时“文学革命”的影响还不大

C.辛亥革命对新青年的影响深远D.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有片面性

26.某时期的报纸上出现了一首题为《相隔一层纸》的诗:“屋子里拢着炉火,老爷吩咐开窗买水果,说‘天气不冷火太热,别任它烤坏了我’。屋子外躺着一个叫花子,咬紧了牙齿对北风喊‘要死’!可怜屋外与屋里,相隔只有一层薄纸!”请问这首诗最早可能创作于什么时期()

A.辛亥革命B.新文化运动C.五四运动D.抗日战争

27.李大钊说:“东西文明有根本不同之点,即东洋文明主静,西洋文明主动也,……一为自然的,一为人为的;一为安息的,一为战争的;一为消极的,一为积极的;一为艺术的,一为科学的;一为精神的,一为物质的。”此话反映李大钊对待东西方文化的态度是()A.各有特色B.扬中抑西C.扬西抑中D.无法相通

28.五四运动后,新文化运动的方向和性质发生了变化,导致这种变化的是()

A.民主与科学思想

B.反对儒家传统道德

C.问题与主义之争

D.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29.陈先初先生在《五四时期民主观念的演变路径》中提到“在新文化运动向前推进的同时,国内外发生了一系列影响深远的重大事件,改变了中国近代历史的走势……民主观念又开始了新的转变”这里“新的转变”指( )

A.实践英国自由主义民主B.效仿法国激进主义民主

C.实行德国保守主义民主D.追求俄国苏维埃式民主

二、非选择题(36分)

33.社会的进步往往以思想的解放与观念的进步为其先导。观察下图

图一魏源和《海国图志》图二严复和《天演论》图三孙中山及同盟会纲领

图四陈独秀和《新青年》图五李大钊和《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请回答:

1.上述五组图片分别反映的是什么历史现象?(8分)在思想解放方面各起了怎样的作用?(10分)

2.根据图二和图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图二人物和图三人物在实施资本主义方案的方式、政体的不同点,(8分)并指出两者分别借鉴了哪些国家的近代化模式? (2分)。造成这一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

3.根据上述图片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在向西方学习方面它们体现出怎样的特点?(2分)

4.五组图片体现的共同历史主题是什么?从图五看,近代中国对这一历史主题在思想领域的探索结果如何?(4分)

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三练习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ACBBA 6—10 DDCAB

11—15CDBCC 16—20 DAACD

21—25CCCBA 26—29 BCDD

二、非选择题

1.图一:“睁眼看世界”(2分);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开端(2分)。

图二:维新变法运动前后大量介绍西学(2分);起到思想启蒙作用(1分);客观上有利于资产阶级革命思想传播(1分);

图三:民主共和国方案的确立(2分);促进辛亥革命的发展,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2分)。

图四、五:新文化运动(2分)。动摇了封建专制思想的正统地位,打倒了传统权威,为新思想的传播开辟了道路(2分);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2分)。

2.途径:改良派主张改良(改良);革命派主张暴力(革命) (4分)。

政体:改良派主张君主立宪制;革命派主张共和制。(4分)。

借鉴国家:改良派借鉴日(俄);革命派借鉴美(法)。(2分)。

原因:二者代表资产阶级内部不同的阶层。(2分)。

3.特点:学习西方经历了由浅入深的过程,由器物到政治制度到思想文化(2分)。

4.历史主题:中国向何处去(2分);

结果:选择马克思主义作为改造社会的思想武器(2分)。

人民版历史必修3:专题一三知能演练轻松闯关

1.儒家思想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之一,程朱理学是新兴的儒学。以下观点中属于程颢、程颐的是() A.无为而治 B.“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 C.“心即理也”“心外无物” D.“万物皆只是一个天理” 解析:选D。本题实际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A项为老子思想;B项为孟子主张;C项为王守仁主张;D项为“二程”主张。 2.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其中的“天理”主要是指() A.天体运行法则 B.社会发展规律 C.封建道德规范和等级秩序 D.“天人感应”理论 解析:选C。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朱熹的思想主张及其实质。朱熹是南宋时期著名的理学家,由此可排除涉及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A、B两项;D项属于西汉董仲舒提出的思想主张;朱熹的理学理论属于以道统论为依据的社会实践的理论,“道”的内涵则是体现封建道德规范和等级秩序的“三纲五常”,故C项符合题意。 3.清风吹动旗幡,一人说是风动,一人说是幡动。禅宗六祖慧能说,不是风动,不是幡动,而是两位的心动。在世界的本原问题上,与慧能的观点有相似之处的思想家是() A.孔子B.程颢 C.朱熹D.王阳明 解析:选D。本题考查中国古代不同时期儒家代表人物的基本思想主张。慧能认为“心动”才看到风吹幡动的现象,与王阳明“心即理也”的观点具有内在一致性,均属于主观唯心主义的范畴,故D项符合题意;孔子主张“敬鬼神而远之”,程颢认为“天理”是理学的最高范畴,朱熹主张“太极”是万物之理的最终归宿,均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的范畴,故排除A、B、C三项。 4.宋明理学与先秦儒学相比,其重大发展有() ①完成了理论化、思辨化的过程②倡导“礼、法”并重 ③吸收了佛教和道教的思想④具有浓郁的人文精神 A.①④B.②③④ C.①③D.①②③ 解析:选C。宋明理学借鉴佛教、道教在哲学本体论方面的成果,使儒学进一步思辨化,①正确;倡导“礼、法”并重属于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内容,②不正确;宋明理学吸收了佛、道思想,使儒学思想走向成熟,③正确;宋明理学压抑人性,“存天理,灭人欲”,故④不符合题意,排除②④,故选C。 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尝谓三教之大,其不可遗也。行五常、正三纲,得人伦之大体,儒有焉;绝圣弃智,守雌保弱,道有焉;自因克果,反妄归真,俾千变万态,复乎心性,释有焉。 ——(宋)智圆材料2:“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盖皆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在。” ——朱熹

【金版学案】高中历史必修三(人民版) 练习:专题三专题整合 Word版含答案

专题三专题整合 一、知识结构认读 [认读要领] 一个大方向:向西方学习 两大任务:反帝、反封建 三大阶级:地主阶级、资产阶级、无产阶级 四大层次:学技术、学制度、学思想文化、有中国特色二、重大历史线索 1.中国近代思想解放潮流

化运动在反对封建主义方面的进步 (1)维新思想与民主共和思想的不同: ①政体:维新思想主张变君主专制政体为君主立宪政体,民主共和思想主张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资产阶级共和政体。 ②斗争方式:维新思想主张通过变法,民主共和思想主张进行暴力革命,推翻封建统治。 ③土地:维新思想没有触及封建土地所有制,民主共和思想提出平均地权(民生主义)的主张。 (2)新文化运动的进步: ①新文化运动提出民主与科学的口号,对封建正统的儒家思想进行了批判。 ②新文化运动后期,一批先进的知识分子开始用马克思主义反对封建主义。 三、题型应用体验 特点类选择题 【题型解读】 1.设问一般含有主要特点、新特点、时代特点、基本特点、共同特点、不同特点等词语。

2.既要求反映历史事物的具体性,又要显现其所具有的特殊性。注重考查事物本质属性及其新发展和新变化。 【典型例题】 康有为曾说过,他并不排拒外来文化,而是能欣赏它们的价值。不过,他的赞赏,只以合乎据说是孔子的三世教义为限。这说明康有为思想的基本特点是() A.试图从西方文化中寻求变法的合理性因素 B.以中国固有文化的眼光去品评西方文化 C.主张弘扬以儒学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文化 D.认为西方新文化和儒学具有完全一致性 【技法攻略】 析题干→康有为欣赏外来文化的价值,但是只以合乎据说是孔子的三世教义为限。 抓关键→康有为对西方文化的欣赏是有前提条件的,必须合乎孔子的三世教义,即符合中国传统儒家文化。 构联系→康有为打着孔子的旗号宣传变法理论,把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学说同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 明答案→本题体现了将中西思想文化结合起来,用中国文化去衡量西方文化,故选B。 【针对训练】 1.孙中山曾说,新文化运动最有价值之事在于“兵法攻心,语曰革心”。在此,他对新文化运动的认识侧重于() A.思想启蒙 B.政治革命 C.社会变革D.文化复兴 解析:根据题干“兵法攻心,语曰革心”和新文化运动性质是资

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三练习题(人民版)

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三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九州缩地凭挥翰,四海披图当泛槎(木筏)”。这是近代诗人张维屏对一部著述的称赞。这部著述是() A.《海国图志》B.《资政新篇》C.《变法通议》D.《孔子改制考》 2.康有为曾上书光绪帝:“臣读各国史,至法国革命之际,君民争祸之剧,未尝不掩卷而流涕也。流血遍国中,巴黎百日而伏尸百二十九万,变革三次,君主再复,而绵祸八十年。”这说明康有为对革命的态度是() A.赞成革命,为革命流血是值得的B.赞成革命,法国的革命道路是正确的 C.反对革命,革命会造成悲惨的后果D.反对革命,革命不利于实行民主共和 3.康有为在奏章中往往采用在“中体”中偷运西学的“移花接木”方法,给皇帝讲必当变法的道理。顽固派指责他“其貌则孔也,其心则夷也”。康有为这样做的目的是() A.在儒学的基础上吸收西方的政治学说 B.为变法披上传统文化价值的理论 C.将西方的理论和实践中国化 D.用儒家的经典解释西方的政治学说 4.近代某思想家说:“然则必欲予民权自由,何必定出于革命乎?革命未成,而国大涂炭,则民权自由,且不可得也。”这位思想家主张() A.民主共和 B.改良维新 C.暴力革命 D.君主专制 5.魏源在19世纪50年代写到,西方人讲礼貌,正直,有知识,根本不应该称之为“夷”。四五十年代的许多著作把西方人称“夷”,但在七八十年代,这些著作在改版时都改作“洋”了。这一变化反映了() A.中国人对西方认识的逐步深入 B.中国人由仇视西方到崇拜西方 C.由中国中心到西方中心的变化 D.对西方外交政策由对抗到和解 6.胡适评价19世纪末的梁启超为“革命第一大功臣,其功在革新开国之思想界”。这主要是因为梁启超宣传了() A.民主科学,自由平等 B.民主共和,主权在民 C.托古改制,变革维新 D.开设议院,变法图存 7.李鸿章《至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函》:“日本君臣发奋为雄,选宗室及大臣子弟之聪秀者,往两国(英、法)制器厂师习各艺,又购制器之器,在本国制习,去年英人虚声恫吓,以兵临之,然英人所视为攻战之利者,彼已分擅其长,而英人因无如之何也。”这表明李鸿章()A.已找到强国御侮之道 B.主张效法日本全盘西化 C.决意严守祖制不动摇 D.未找到中国落后的根源 8.对中西学的态度是区分近代中国不同政治派别的依据之一。下列言论属于维新派的()A.“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 B.“吾国固有之文明,正足以救西洋文明之弊,济西洋文明之穷者” C.“中学有中学之体用,西学有西学之体用,分之则并立,合之则两亡” D.“近代欧洲之所以优越他族者,科学之兴,其功不在人权说下,若舟车之有两轮也” 9.李鸿章自称“一生风雨裱糊匠”,他裱糊的屋子和所用的材料是() A.清朝封建统治西方先进科技B.清朝封建统治君主立宪制度 C.清朝封建统治民主共和 D.清朝封建统治火药、枪炮、养兵练兵之法10.康有为撰写《孔子改制考》,托古改制,传播西学,宣传维新思想,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们则树起“打倒孔家店”的大旗。他们的共同点是()

高中同步创新课堂历史优化方案人民必修习题:专题三专题综合检测三 含答案

专题综合检测(三)[学生用书单独成册] (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2016·江苏徐州高二期末)“(它)毕竟使中国人看到了另一个陌生的世界,看到了那个世界的部分,并设法把这部分引进到中国来,而成为中西文化频繁接触后的当时两者可能结合的一种形式……给僵化的封建文化打开了缺口。”材料评述的是() A.《海国图志》B.“中体西用” C.“维新思想”D.“新文化运动” 解析:选B。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层次是从器物到制度,到思想文化,根据题目中“看到了那个世界的部分”“并设法把这部分引进到中国来”的关键信息可以看出,向西方学习得以付诸实践,而《海国图志》属于地主阶级抵抗派的著作,仅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并未付诸实践,故A项错误;根据“给僵化的封建文化打开了缺口”的关键信息,结合所学知识,洋务派的指导思想是“中体西用”,并且发动了洋务运动,兴办了近代军事、民用工业,促进了中国经济、教育的近代化,故B项正确;维新思想开始突破传统文化的束缚,主张建立资本主义政治制度,故C项错误;新文化运动全盘否定传统文化,全盘肯定西方文化,与题意不符,故D项错误。 2.鸦片战争中萌发的新思想,其实质反映了中国知识分子() A.主张向西方学习 B.发展资本主义的愿望 C.具有反侵略的爱国传统 D.寻求强国御侮之道 解析:选D。A项是指新思想萌发这一历史现象之“新”,体现了新思想要达到某一目的的手段而不是实质;B项大大超越了新思想所包含内容的高度,作为封建士大夫也不可能提出发展资本主义的愿望;C项是新思想萌发的历史原因;D项是新思想发生的目的和核心,是其实质。正确答案为D项。 3.(2016·福建华安县一中高二期末)“就像一个朝廷命官头戴花翎,满脑子‘三纲五常’,身上却穿了一身笔挺的西装。结果,躯干似‘西’,头脑是‘中’,似是而非,不伦不类。”与此评论相符合的是() A.孔子:“克己复礼” B.张之洞:“中体西用”

【金版学案】高中历史必修三(人民版) 练习:专题三二新文化运动 Word版含答案

专题三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二新文化运动 1.对新文化运动,毛泽东曾做出这样的评价:“他们对于现状,对于历史,对于外国事物,没有历史唯物主义的批判精神,所谓坏就是绝对坏,一切皆坏;所谓好就是绝对的好,一切皆好。”这段话指出了新文化运动存在的缺陷是() A.对中西方文化的认识存在绝对化的倾向 B.尚未领会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精髓 C.没有动摇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 D.矫枉过正是文化改革运动的通病 答案:A 2.在中国近代的某个时期,激进的知识分子及青年学生认为,拯救中国之道在于全面否定传统。为此,他们提倡() A.“中体西用” B.“师夷长技以制夷” C.“民主和科学” D.“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答案:C 3.陈独秀说:“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与以上材料相关的事件是()

A.戊戌变法B.辛亥革命 C.新文化运动D.五四运动 答案:C 4.新文化运动与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思想相比,就其作用而言主要“新”在() A.传播了西方资产阶级民权平等思想 B.较为彻底地批判了封建正统思想 C.深入研究和宣传了马克思主义 D.与现实的政治斗争密切结合 答案:B 5.康有为撰写《孔子改制考》,托古改制,传播西学,宣传维新思想,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们则树起“打倒孔家店”的大旗。他们的共同点是() A.提倡民主共和,反对专制统治 B.抨击封建思想,学习西方探寻强国之路 C.彻底否定中国传统文化 D.推动现代科学在中国的发展 答案:B 6.新文化运动除了宣传“德先生”和“赛先生”,还开始了一场道德伦理革命。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吾国今日道德之根本问题,乃在革除昔日一本不易旧道德之观念,而建设今日因时制宜新道德之标准。就目前之情势观之,应规定者约有三事:(一)注重人道主义,以平等博爱诸德实行之;(二)发达个人之制己心;(三)主张极端之自由思想。 ——吴康《论吾国今日道德之根本问题》

2019-2020年高中历史·必修3(人民版):专题检测卷三 含解析

专题检测卷三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题2.5分,共50分) 1.称林则徐是“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主要是因为他() A.认识到清政府腐败堕落 B.认识到鸦片泛滥的危害 C.开近代研究、学习西方的先河 D.是主持禁烟运动的民族英雄 解析:主要应从其首先提出向西方学习的角度分析。 答案:C 2.在列强的坚船利炮面前,冯桂芬等人认为,中国必须对各种先进器物“能造、能修、能用”,“始可自立于天下”,否则利器尽在他人之手,“适足取败而已”。这里,他们的核心主张是() A.师夷长技B.维新变法 C.民主革命D.民主科学 解析:“中国必须对各种先进器物‘能造、能修、能用’,‘始可自立于天下’,否则利器尽在他人之手,‘适足取败而已’”表明学习的是西方的技术,故A项正确;维新变法的核心主张是变革政治制度,故B项错误;民主革命的核心主张是变革政治制度,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故C项错误;民主科学是新文化运动的核心主张,变革的是思想,故D项错误。 答案:A 3.杨宁一在《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中提出:“1895年甲午战争失败,民族危机迫在眉睫。朝野士大夫不得不放弃洋务制器兴国的迷梦,开始了更深层次的思考。”这次“思考”的“层次”变化是() A.从技术到器物B.从制度到思想

C.从制度到文化D.从器物到制度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分析,洋务运动引进西方近代军事工业技术,在甲午战争后并没有改变中国的落后面貌,之后掀起了戊戌变法,提出进行政治制度改革,因此应选D。 答案:D 4.梁启超是中国揭示和宣传近代民族主义的第一人。1902年他发表《论民族竞争之大势》,明确提出:“今日欲救中国,无他术焉,亦先建设一民族主义之国家而已。”根据材料,梁启超表达出的“民族情绪”的影响有() ①推动维新思想的形成②唤起民众救亡图存的民族意识③促成戊戌变法的开展④激励有识之士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②④D.①②③④ 解析:梁启超是维新派代表人物,其思想是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挽救中华民族危机的探索;根据题干中的时间“1902年”即可排除①③,故选C项。 答案:C 5.甲午战争后,维新运动迅速兴起,针对洋务派提出的“中体西用”的方针,维新派指出,“体”与“用”是不可分的。中学有中学的“体”与“用”,西学有西学的“体”与“用”,把中学之“体”与西学之“用”凑在一起,就如同让“牛体”产生“马用”一样荒谬。维新派与洋务派分歧的实质是() A.要不要社会革命 B.要不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 C.要不要在中国兴办近代企业 D.要不要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与思想文化 解析:洋务派提出的“中体西用”主张维护封建制度;维新派反对“中体西用”,主张学习西方政治制度,故D项正确。A、B两项属于资产阶级

人民版历史必修3:专题三二知能演练轻松闯关

1.(2012·杭州质检)一首歌颂中国某所高校的诗云:“横空出世非一般,继往开来济世艰。奋舞德赛自由剑,拨云现日整乾坤。赤胆忠心联众志,指点江山开纪元。铁肩担道行大义,志在高远居峰巅。”这所被歌颂的高校应是() A.北京大学B.北京师范大学 C.复旦大学D.南开大学 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诗中提到了“奋舞德赛自由剑”,即“德先生”和“赛先生”,这是新文化运动的核心思想,这一运动最早在北大兴起,故A项正确。 2.新文化运动把斗争的矛头指向孔教,主要是由于儒家思想() A.落后于西方资产阶级的文化 B.是维护封建统治的基础 C.阻碍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D.被袁世凯复辟所利用 解析:选B。儒家思想是维护封建统治的基础,新文化运动的目的在于否定封建专制统治的思想基础,所以把斗争矛头指向孔教。 3.鲁迅的短篇小说《狂人日记》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呼吁人们推翻人吃人的制度。鲁迅的这篇小说发表于() A.太平天国运动期间 B.维新变法运动期间 C.新文化运动期间 D.抗日救亡运动期间 解析:选C。本题考查迁移运用历史知识的能力。在新文化运动中,鲁迅通过小说《狂人日记》指出了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 4.1942年3月30日,毛泽东在《如何学习中共党史》讲话中说:“陈独秀是五四运动的总司令”。这一评价应主要基于陈独秀() A.引领思想启蒙运动 B.创办《青年杂志》 C.发动学生运动 D.建立共产党早期组织 解析:选A。本题考查分析问题的能力。陈独秀创办的《青年杂志》形成了中国思想文化界的一次新觉醒,在民主与科学的旗帜下,新文化运动对封建专制主义和尊孔复古的思想逆流进行了猛烈的批判,从而为五四运动的爆发奠定了思想基础。 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1916年《新青年》载:“袁世凯之废共和复帝制,乃恶果非恶因,乃枝叶之罪恶,非根本之罪恶。若夫别尊卑,重阶级,主张人治,反对民权之思想之学说,实力制造帝王之根本恶因。吾国思想界不将此根本恶因铲除净尽,则有因必有果,无数废共和复帝制之袁世凯,当然接踵应运而生,毫不足怪。” ——丁守和《中国近代启蒙思想》材料2:

2020届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复习题:专题三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

一、单选题(共25题) 1.“今则万国交通,一切趋于尚同,而吾以一国衣服独异……今为机器之世。多机器则强,少机器则弱,辫发与机器不相容也。”“中国宽衣博带,长裙雅步而施万同竞争之世……诚非所宜。”康有为上书所要表达的思想是() A.变革社会风俗.与世界文明相融合B.变革经济,发展机器生产 C.变革政治,建立君主立宪政体 D.“断发易服”,采用汉人装束 2.梁启超说:“我支那四万万余人大梦唤醒,实自甲午战败,割中国台湾,偿二百兆以后始也”。以梁启超为代表的先进分子在“大梦唤醒”后掀起救亡运动,其基本主张是()A.“师夷长技以制夷” B.“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C.“中学为体,西学为用”D.设议院,伸民权,变法图存 3.上海师范大学萧功秦教授指出:“中国人中的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并不是人权自由的启蒙意识,而是这种为民族生存而激发的以务实地摆脱危机为目标的避害趋利的意识。”其中“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指的是( A.明末清初的“工商皆本”意识B.“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C.洋务运动的“中体西用”主张D.辛亥革命民主共和的思想 4.历史学家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说:“那时候,天下滔滔,多是泥古而顽梗之人……如果没有‘中体’作为前提,‘西用’无所依托,他在中国是进不了门,落不了户的。”陈先生评价历史事物的标准是“把历史事物放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去评价”。陈先生在这里举例用的是() A.洋务运动B.戊戌变法C.辛亥革命D.新文化运动 5.严复在《原强》一文中指出,世界上的强大民族“有鸷悍长大之强,有德慧术智之强;有以质胜者,有以文胜者”,中国为“文胜之国”,但流于文弱,“每转为质胜者之所制”。严复此文意在() A.否认中国的传统价值B.质疑中国的存在价值 C.宣扬“进化论”学说D.痛惜中国的积弱不振 6.鸦片战争前后西方各国时译名通常加上:“夷”“逆”或“酋”,如“米夷”“咈囒哂夷”“法夷”;近代后期,对各国国名的翻译多用褒义词,如“美”“英”“德"“法”。这种变化反映了近代中国() A.对西方认识的不断深入B.摆脱了天朝上国观念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3专题三第二课 新文化运动同步检测卷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3 专题三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第二课新文化运动同步检测试卷 一、选择题 1.导致图中1919年报刊数量急剧增加的主要原因是 1895年至1919年中国报刊数量的增长 A.辛亥革命的推动 B.新文化运动的促进 C.十月革命爆发的影响D.近代西方科技的传入 2.《新青年》是新文化运动的重要阵地,它以清晰、精确的白话文代替言约义丰的文言文,用精确性、严密性的近代思维方式取代有模糊性特点的传统思维方式。人们常把新文化运动称为“白话文运动”或“文学革命”。这说明 A.白话文只是文学形式上的变化B.新文学是民主与科学的载体C.白话文全面取代文言文D.新文化运动的方向发生了变化3.严复1879年留学归来后,常有“局外人”之感,这时的他甚至写下了“当年误习旁行书,举世相视如髦蛮”的诗句。这在本质上反映出( ) A.“进化论”思想与传统文化的对立 B.当时中国社会缺乏推动革新的动力 C.维新变法运动遭到顽固势力的围攻D.东西方文化之间存在认同上的差异 4.著名史学家戴逸谈及维新变法的历史影响时指出:“人们久处在封建闭塞的发霉气氛中,忽然从那里吹过来一股新鲜的气息,麻木不仁的头脑开始清醒过来了,僵硬的四肢逐渐动弹起来了。”材料强调维新变法的意义在于 A.挽救民族危亡B.实现富国强兵 C.引领思想启蒙D.建立民主政治 5.民国时期,辜鸿铭用外文著《中国人的精神》、《呐喊》等书,林语堂亦有《吾

国吾民》、《京华烟云》、《苏东坡传》等英文著述,此类著作多有再版。这一现象反映 A. 知识分子现代文化自觉意识增强 B. 国内存在对西方文化的全盘肯定倾向 C. 中国文化开始受到西方社会关注 D. 新文化运动唤醒国民大众的政治觉悟 6.洋务派主张“中体西用”,康有为撰写《孔子改制考》,认为孔子主张改革变法,新文化运动提出“打倒孔家店”。他们的共同作用是 A.都促进了民主思想的广泛传播B.都有利于中国的近代化 C.都动摇了封建统治思想D.都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7.康有为支持袁世凯的尊孔复古,梁启超、严复在民国初期竟然在《论语》中找出共和之义;武昌起义中起关键作用的汤化龙在民国后接任教育部长,却要求学校尊孔读经;在提出尊孔的行列中不乏留美博士。这说明 A.维新派支持袁世凯复辟帝制B.维新派和革命派思想主张一致 C.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篡夺D.在中国进行思想革命的必要性8.1919年,李大钊和胡适进行了问题与主义之争,李大钊认为应该用一个主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胡适主张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地解决。这表明 A.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广泛传播B.新文化运动的失败 C.中国革命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D.新文化运动阵营的分化 9.下列言论,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①“机器制造之事,为今日御侮之资,为自强之本” ②“国人欲摆脱蒙昧时代,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 ③“将来民族革命实行以后……那恶劣政治的根本,不可不去” ④“欲自强,必先致富;欲致富,必首在振工商……速立宪法” A. ①④③② B. ④③①② C. ①②④③ D. ③②④①10.“吾人果欲于政治上采用共和立宪制,复欲于伦理上保守纲常阶级制,以收新旧调和之效,自家冲撞,此绝对不可能之事。盖共和立宪制,以独立、平等、自由为原则,与纲常阶级制为绝对不可相容之物,存其一必废其一。” 上述言论最有可能出自于 A.林则徐B.曾国藩 C.康有为D.陈独秀 11.1916年《新青年》载文认为:“袁世凯之废共和复帝制,乃恶果非恶因,乃枝叶之罪恶,非根本之罪恶。”据此,你认为这里的“恶因”和“根本之罪恶”应是中国的 A.儒家思想B.封建制度 C.传统道德 D.封建军阀12.新文化运动期间,陈独秀曾经声称他的某些主张不容匡正,而匡正者却层出不穷。林纾在自编的小说中表达了把陈独秀、胡适、钱玄同诸人一网打尽的愿望,除了留下一个笑话外,没有任何实际效果。这反映了新文化运动期间A.思想和言论相对自由B.学术宽容得到广泛认同

高中历史必修三练习题(含答案)

高中历史必修三练习题(含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的答案,每小题2分,30题共60分) 1.下列对有关孔子的信息解读无误的一项是() A.“孔府”指仁政思想创始人孔子后裔的府第 B.唐太宗尊称孔子为“宣父”“亚圣” C.“圣人之家”所在地在春秋末期属于鲁国 D.孔子思想几千年来一直是主流思想 2.电影《墨攻》讲述了由香港影星刘德华饰演的墨家智者革离孤身拯救遭十万赵国大军围攻的梁城的故事,据说拍戏前刘德华苦读相关剧本资料,下列介绍故事背景的资料违背史实的是 《 A.思想界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B.原先地位低的“士”阶层开始崛起 C.有些墨家学派成员会使用铁犁牛耕 D.“学在官府”导致墨家不能办私学 3.一个书生携带了《四书章句集注》、《五经正义》等一大箱书籍上京赶考,这种情景最早出现在哪个朝代 A.西汉 B.隋唐 C.北宋 D.南宋 4.下列观点中错误的是() ①儒学在汉代已经成为中国文化唯一的思想②汉代重视儒家经典的整理和研究③汉代各级教育系统十分健全,主要是传授儒家思想④汉代儒学的思想价值实现了为政治服务的功能,促进了儒学成为主流思想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5.某中学高中历史选修班学生在课余探讨“明末清初之际黄宗羲提出‘工、商皆民生之本’观点的根本原因”时,众说纷纭。请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黄宗羲总结实践经验的结果 B.明清时期重农抑商政策的必然结果C.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在社会思想上的反映 D.统治者重视工商业的反映

6.孟子主张“民贵君轻”,董仲舒主张“君权神授”,黄宗羲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以下的解释正确的是 A.孟子和黄宗羲都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 B.三种主张都与当时社会状况密切相关 C.三种主张都遭到当时统治集团的轻视 D.三种主张都反映社会转型时期的剧变 7.某文学青年喜欢自诩尊重史实,酷爱续写武侠名着。下列续写情节符合历史常识的是 ①续写《寻秦记》:(战国)赵盘怀疑《周髀算经》中隐藏着武功秘籍 ②续写《神雕侠侣》:(南宋)杨过和小龙女行侠仗义,救了理学大师程颐; ③续写《大唐双龙传》:(隋唐)寇仲率领五牙战舰从水路攻打扬州 ④续写《七剑下天山》:(清初)韩志邦很欣赏顾炎武的“经世致用” A.①② B.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8. 假如你是生活在春秋战国时期,你可以享受到的文明成果是 ①用楷书字体抄写《论语》②利用祖冲之的割圆术计算圆形池塘边的长度③带朋友去看杂剧④借助官方编定的《黄帝内经》医治病人 A.③ B.②③ C.②④ D.全部无法享受 9.唐代短篇小说被称为唐传奇,其内容主要描写的阶层和喜爱欣赏的观众分别是 A.士大夫、文人墨客 B.士大夫、市民阶层 ^ C.城市平民、士大夫 D.城市商人、城市平民 10.下列是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吉祥物福娃。这种画风继承了中国画的哪种风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全册练习

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基础巩固 1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的文化教育领域发生了重大变化,其主要表现在( ) A.贵族垄断了文化教育 B.出现学术下移的现象 C.官办学校在逐渐消失 D.思想控制在日趋加强 ,贵族垄断教育的局面逐渐被打破,出现了私人讲学的现象,学术开始下移,思想领域日趋活跃。但是在这一时期,官办学校仍然是教育的主体。因此,A、C、D三项的叙述是不正确的。 2以下主张明显体现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是( ) A.仁者爱人,民贵君轻 B.万物虚无,祸福相倚 C.兼爱非攻,节用尚俭 D.以法为教,今必胜昔 ,很容易选出正确答案。 3孔子曾有短暂的从政生涯,其后他带领弟子周游列国,向各国诸侯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却没被采纳。主要是由于( ) A.孔子在各诸侯国没有丝毫政治影响力 B.儒家思想不适应当时各国诸侯的需要 C.诸子百家的宣传使各诸侯国无所适从 D.孔子来去匆匆,其宣传苍白无力 ,这显然不适应诸侯争霸的需要。 4某班同学在编写“诸子百家论治国”的历史短剧时,为扮演孟子的同学设计台词。下列

选项合适的是( ) A.“兼爱非攻,互助互爱” B.“民贵君轻,社稷次之” C.“为政以德,爱惜民力” D.“以法治国,中央集权” ,A项的“兼爱非攻”思想是墨家墨子的思想主张,排除; B项是孟子的民贵君轻思想,符合题意;C项是孔子的德治思想,不符合题意;D项是法家的法治和集权的思想主张,不符合题意。 5下列提出“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著名论断的思想家是( ) A.老子 B.孔子 C.荀子 D.墨子 ,可知荀子提出了君臣之间舟水关系的论断,故选C项。 6依据所学知识,判断下表所示思想家应是( ) 思想 基本主张 家 莫走极端、适可而止、以柔克刚、韬光 ? 养晦、知足而止 A.老子 B.孔子 C.墨子 D.韩非子 刚”与老子思想中的相互对立事物会相互转换的观点相符,故A项正确;孔子的主要思想主张是“仁”和“礼”,与题干中的信息不符,故B项错误;墨子的主要思想主张是“兼爱、非攻、尚贤”,与题干信息不符,故C项错误;韩非子的主要思想主张是加强中央集权和以法治国,与题干信息不符,故D项错误。 7有学者评论战国时期某学派说:“他们都是些注重实践的政治家……他们认为贵族的存

高中历史必修三测试题(带答案)

高中历史必修三测试题(带答案)

高二历史(必修)试题 一、选择题 1.“孟母三迁“的故事流传至今,孟子后来成了大思想家.的思想是 A “兼爱非攻,互助互爱” B “仁爱待民,以德服人” C “天道自然,无 为而治”D “以法治国,中央集权” 2.关于孔子思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提出“仁”学说B.维护周礼C.倡导“为政以德”D.提出“民贵君轻”思想 3.提出“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家是 A.孔子B.孟子C.荀子D.庄子 4.汉武帝采用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主张,主要是利用了改造后的儒家 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主张B.“民贵君轻”的思想 C.“仁”与“礼”学说D.“大一统”的思想 5.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的标志是 A.孔子开创私人讲学之风B.汉武帝创设太学C.隋唐科举制度的创立D.明朝八股取士 6.明清时期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传统的社会生产关系发生了变化。黄宗羲的思想反映了这种变化,下列观点出自黄宗羲的是

A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B .“宇宙便是吾心” C .“工商皆民生之本” D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7.下列关于中国古代文学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 .《诗经》是我国最古老的一部诗歌总集 B .宋词是宋代文学的标志 C .元代是中国古典诗歌发展的鼎盛时期 D .明清是中国古典小说创作的繁盛时期 8.19世纪90年代,康有为维新思想的基本特点是 A .提倡“师夷长技以制夷” B .猛烈批判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传统道德 C .从学习西方科学技术转向宣传民主共和 D .把儒家思想与资本主义政治学说相结合 9.下列不属于维新思想代表人物的是 A .康有为 B .梁启超 C .严复 D .林则徐 10.五四运动后,成为新思潮主流的是 A .民主和科学的思想 B .文学革命思想 C .宣传维新变法 D .马克思主义传播 11.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成为国共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因为 A .发展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 B .增加了反对帝国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练习宋明理学练习题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练习宋明理学练习题 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三课练习题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宋明理学的评述,正确的是 ①理学是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形成的 ②南宋的朱熹是理学发展的集大成者 ③陆九渊、王阳明创立“心学”使理学由客观唯心主义向主观唯心主义演变 ④理学和心学成为明清两代的官方哲学 A.①②③④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 2.儒家思想在中国的发展演变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仁者爱仁②存天理,灭人欲③天人感应④民贵君轻 A. ①②③④ B. ①④③② C. ①②④③ D. ①③②④ 3.儒家主张父为子隐,子为父隐,于是律许容隐,不要求子孙作证,更不许告祖父母、父母,告者绞。这反映了古代中国法律 A.外儒内法的特点 B .以礼入法的特点 C.刑礼结合的特点 D .注重人事的特点 4.清朝乾隆年间的状元秦间在游杭州西湖时,走到岳王庙岳飞墓前,因自己姓秦,惭愧的写下了“人从宋后羞名桧,我到坟前愧姓秦”墓联。这反映当时社会的主流思想是 A 道学 B 佛学 C 理学 D 民族主义 5.中国服饰在不同历史时期特征各异,如商的“威严庄重”,周的“秩序井然”,战国的“清新”,汉的“凝重”,还有六朝的“清

瘦”,唐的“丰满华丽”,宋的“理性美”,元的“粗壮豪放”,明的“敦厚繁丽”,清的“纤巧”。这说明服饰体现了 A、生产方式的不同 B 、生活方式的不同 C自然环境的不同 D 、社会风尚的不同 6.人名中蕴含着时代观念和人生追求。某部正史中多次出现焦守节、李克让、陈从信、赵安仁、钱端礼、张忠恕等人名。据此我们可以推测,该时期主流价值观是: A佛学B ?法学C ?道学D ?理学 7.近来有学者将古代中国主流思想的演变历程归纳为仁者爱人、地狱天堂、三教合一、性理之学四个主题。其中“三教合一”大致始于: A春秋战国 B .秦汉时期 C .东汉以后 D .两宋时期 8.理学对先秦儒学的继承主要表现在吸取其: A.仁政思想 B .伦理道德 C .性恶论D .唯物思想 9.南宋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他把天理和人性有机地统一起来,提出“存天理,灭人欲”,以此达到人生的最高境界。朱熹这一理论的实质是 A加强文化专制主义 B .巩固儒家正统地位 C.维护封建伦理道德 D .实行八股取士制度 10.西方中世纪的天主教和中国宋明时期的“理”学,两者最大的共同点是 A相信神的力量B .约束人类欲望的无度膨胀 C.宗教信仰 D .今天都被人们所抛弃 11.“眼珠子,鼻孔子,朱子高于孔子;眉先生,胡后生,后生长于先生。”这是中国对联艺术中非常典型的双关联。其上联的“朱子高于孔子”的本义是人的眼珠子在位置上比鼻孔高,其喻意的最佳解释 A、朱熹对儒家学说的贡献比孔子大B 、朱熹继承和发展了儒家学说 C朱熹使儒家思想成为封建正统思想D 、与孔子相比朱熹的学说

2021高中同步创新课堂历史优化方案人民版必修3习题:专题三三知能演练学业达标 Word版含答案

[随堂巩固] 1.(2021·广东学考)李大钊是最早宣扬马克思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他首次系统介绍马克思主义学说的文章是() A.《文学改良刍议》 B.《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C.《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D.《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解析:选D。李大钊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第一次系统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学说,故D项正确。 2.五四运动后,逐步成为一种强大的社会思潮,并转变了新文化运动的方向和性质的是() A.民主共和B.民主科学 C.机会主义D.马克思主义 解析:选D。结合“五四运动后”这一时间和“转变了新文化运动的方向和性质”这一信息,A、B、C 三项在时间或作用上不符合,只有D项符合题意。 3.“登高一呼群山应,从今神州不陆沉。大智若愚能解惑,微言如闪首传真。”这是老革命家吴玉章为1959年出版的《李大钊选集》的题诗,主要是指李大钊() A.是《新青年》的撰稿人 B.在中国宣扬马克思主义 C.发表了《文学革命论》 D.批判尊孔复古思潮 解析:选B。本题考查同学对材料的解析力量。从材料中“登高一呼群山应”“首传真”可知是说李大钊有首创之功的大事,只有B项符合。C项与史实不符,《文学革命论》是陈独秀的著作。 4.(2022·广西桂林高二期末)陈独秀说:“新文化运动影响到产业上,应当令劳动者觉悟他们自己的地位,令资本家要把劳动者当作同类的‘人’看待,不要当作机器、牛马、奴隶看待。”这表明陈独秀() A.提倡民主,反对专制 B.主见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C.接受了社会主义的思想 D.否定民族资本主义的进展 解析:选C。材料没有涉及反对专制的信息,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提到道德主题,故B项错误;材料以“产业”“劳动者”“资本家”“地位”为争辩主题,均为社会主义争辩的对象,故C项正确;材料主见资本家要敬重劳动者,并没有否定民族资本主义的进展,故D项错误。 5.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对中国历史进展的影响不包括() A.中国先进的学问分子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成为马克思主义者 B.在此影响下,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中国共产党诞生 C.中国人民把自己的命运和世界人民的命运联系起来考察 D.受此影响,中国传统文化被彻底颠覆 解析:选D。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在肯定程度上冲击了中国传统文化,但不行能彻底颠覆中国根深蒂固的传统文化。 6.20世纪初,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的最大功绩是() A.批判了各种反马克思主义思潮 B.证明白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 C.推动了中国向西方学习的浪潮 D.使中国人民找到了救国救民的理论武器 解析:选D。本题为最佳式选择题。在这四个选项中,依据功绩大小来排列,D项应为最大的。A、C 两项是直接的影响,B项表述不属于马克思主义传播的功绩。 [课时作业][同学用书单独成册] 一、选择题 1.以五四运动为标志,新时期的思想启蒙进入一个新阶段,这主要是指() A.爱国主义救亡运动成为主题 B.以新三民主义为指导 C.马克思主义传播成为主流 D.以民权、公平思想为指导 解析:选C。五四运动后,新文化运动进入一个新阶段,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成为主流。 2.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之所以渐渐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流,绝非由于几个学问分子一时的感情冲动。中国人民是在与各种主义的比较、实践之后,才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的。其间贯穿始终的是先行者对社会现实肤浅的理性思考,而不是非理性的冲动,更不是简洁的盲从。它是思考后的选择,是对现实的回应。促使中国先进分子接受马克思主义的“现实”是() A.民主共和实践面临逆境 B.新文化运动患病挫折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三单元小练习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三单元小练习(附答案解析)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1.南宋绍兴三十一年,金军到江北抢夺民船。宋军伏击,“忽放一霹雳炮,盖以纸为之.自空而下,其声如雷,纸裂而石灰散为烟雾,眯其人马之目,人物不相见”,金军大败。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当时已从冷兵器时代进入热兵器时代 B.火药技术在南宋时开始用于军事战争 C.西方火炮的传人增强了南宋军事力量 D.火药成为影响战争胜败的因素之一 2.因为中国的发明使欧洲宗教改革的主张广为传播,福音真理不再是少数人所专有,而为普通百姓所能学习和理解。马丁路德曾称“上帝至高无上的恩赐,使得福音更能传扬”。马丁路德称赞的中国的发明应是 A.印刷术 B.指南针 C.丝织术 D.火药 3.明清时期,中国科技没有走向近代化的根本原因是 A.文化专制阻碍科技和思想的自由发展 B.闭关锁国的对外政策 C.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 D.自然经济一直占统治地位 4.“余情悦其淑美兮,心振荡而不怡。无良媒以接欢兮,托微波而通辞”其文体是A.楚辞 B.汉赋 C.唐诗 D.元曲 5.从汉赋、唐诗、宋词、明清小说等主流文学表达形式的变化看,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趋势是() A.逐渐平民化B.逐渐贵族化C.逐渐神秘化D.逐渐宗教化 6.明中叶以前,商人在文学作品中多被描述为见利忘义、骄奢淫逸之徒;此后,秉性端庄、诚信有义的商人形象在明清小说中却屡见不鲜。商人形象的变化反映出 A.重农抑商政策名存实亡

B.商业道德伦理发生重大变化 C.士人主流价值取向改变 D.社会经济变动冲击传统观念 7.秦朝时囚徒程遂整理和再造的隶书,得到政府的肯定。这是出于当时 A.王朝初建文化宽松 B.文字统一的需要 C.国家事务日益繁杂 D.书写材料的革命 8.京剧是中华民族的国粹。它是在18世纪下半叶经徽戏、秦腔、汉调的交融,并借鉴吸收昆曲、京腔之长而形成的。京剧的形成体现了 A.各具特色的文化艺术异彩缤纷 B.中华文化薪火相传和一脉相承 C.中华传统文化所具有的兼容性 D.不同文化都能够实现融会贯通 9.下图是唐吴道子的名作——《天王送子图》,又名《释迦降生图》,该画反映了 A.中外文化的融合 B.天人合一的意境 C.画风的神秘和浪漫 D.世俗化的审美情趣 10.余秋雨说:“汉字是第一项中华文明长寿的秘密,……它是活着的图腾,永恒的星辰”。请欣赏下列四种文字:

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三 第三单元 人口迁徙、文化交融与认同 练习

第三单元人口迁徙、文化交融与认同 一、选择题 1.欧洲难民危机是欧债危机以来西方遭遇的又一次严重挑战,规模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所罕见,西亚、北非成为难民来源的重灾区。应该说,在这场难民危机中,美国是罪魁祸首,欧洲则是助纣为虐。欧洲难民危机不是天灾,而是人祸。主要是因为() ①战争和地区冲突②宗教或部族矛盾 ③自然灾害、经济恶化④冷战政策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据统计,全球移民总量从1965年的7500万增长至1990年的近1.53亿。主要原因是() A.交通工具的进步 B.二战后经济的发展与繁荣 C.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建立 D.全球人口总量的增长 3.魏晋南北朝时期人口的流动,既有居住在边地的少数民族向中原地区流徙,也有中原地区的汉族人口纷纷外迁,据《晋书·文帝纪》记载,当时归附的少数民族人口有“八百七十余万口”之多。材料反映魏晋南北朝时期人口迁徙的主要特点是() A.由北向南迁徙 B.迁徙涉及阶层广、规模大 C.加速南方开发 D.政府组织和被动迁徙并存 4.古代人口的迁徙,既面临文化的挑战,也推动着文化的认同。下列表述中体现古代人口迁徙所带来的文化认同的是() A.中国古代匈奴人南迁,学会了农耕和定居生活 B.东汉时期,羌族内迁激化了汉羌矛盾 C.由于古希腊的殖民活动,米诺斯文字最终消失了 D.美国的西进运动促进了美国独特文化的形成 5.二战后难民产生的主要地区不包括() A.美洲B.中东 C.非洲D.东南亚 6.下面这张照片上的人是非洲的难民,这一群体备受国际关注。难民产生的原因不包括() A.战争和地区冲突B.宗教或部族矛盾

C.自然灾害的发生D.国际人才的交流 7.一年一度的春运经常被形容为世界上最大规模的周期性人口迁徙。而在中国古代,人口的迁徙从来没有停止过,古代中原人口南迁产生的最主要影响是 () A.南方人口增加,逐步超过北方 B.对南方过度开发,破坏了生态平衡 C.江南经济开发加快,经济重心南移 D.南北风俗融合,文化重心南移 8.古印欧人,是大约6000年以前,生活在今乌克兰东部和俄罗斯南部的乌克兰平原上的原始民族,是今天欧洲人和印度人的共同祖先。随着印欧人的迁徙与影响,形成了多个古代区域文化,其中包括() ①古代印度文化②古代希腊、罗马文化③古代西亚文化④古代巴比伦文化⑤古代北欧文化 A.①③④⑤ B.①②④⑤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⑤ 9.下图是北美洲伊斯帕尼奥拉岛(即海地岛)1493—1570年当地人口变化图,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工业革命背景下全球环境的恶化 B.早期殖民扩张带来的种族灭绝灾难 C.三角贸易导致美洲人口急剧减少 D.西班牙殖民者资本原始积累的需要 10.1950年,美国国会通过“中国地区援助法案”修正案,允许中国留学生就学期间和毕业以后在美国工作。1953年8月,美国总统签署《难民解救法案》,允许至少一部分留在美国的中国留学生从学生身份转为永久居民。这也是百年留学史上,美国第一次让中国留学生合法地留在美国工作。这些法案的出台表明() A.美国向新中国释放外交善意 B.祖国强大提升了留美学生的地位 C.美国对新中国进行科技封锁 D.科技革命促使美国招揽中国人才 11.联合国难民署资料显示,国际难民移民总数在1976年是280万,1980年达到820万,1985年增加到1 160万,到2019年底已达到2 590万。这说明() A.难民问题成为经济全球化发展的难题 B.经济全球化加速跨国间人员自由流动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