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国际经济学复习资料

国际经济学复习资料

国际经济学复习资料
国际经济学复习资料

名词

相对价格:指两种或多种商品之间由供给与需求作用所形成的价格比例关系。

贸易利益的分解:来自于交换的利益和来自于专业化的利益。

国际经济学:以西方经济学的一般理论为基础,研究国际经济活动和国际经济关系,是一般西方经济理论在国际经济活动中的应用和延伸,是经济学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

机会成本:是指在生产两种产品时,增加一单位某种产品的生产所须放弃生产的另一种产品的价值或数量。

贸易条件:是指单位出口能够换回的进口即一国出口商品价格和该国进口商品价格的比率。贸易条件改善,是指与基期相比较而言,交换比价上升,即同等数量的出口商品能换回比基期更多的进口商品:反之为恶化。

在封闭状况下,决定一国经济一般均衡的条件有以下三个:第一,生产达到均衡;第二,消费达到均衡;第三,市场出清。

在开放条件下,第一,生产达到均衡;第二,消费达到均衡;第三,贸易平衡

要素禀赋:指一国所拥有的两种生产要素的相对比例。

要素密集度:指生产某种产品所投入的两种生产要素的比例。

国际贸易的起因:1、生产技术差异2、相对要素禀赋差异3、需求方面的差异4、规模收益递增5、不完全竞争情况

H-O定理:假定一国将出口本国相对充足和便利的要素密集的产品,进口本国相对缺乏和昂贵的要素密集型的产品。

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国际贸易将导致国家间同类型要素的相对价格差异缩小,趋向一个共同水平。

里昂惕夫之谜(悖论):经验数据表明美国进口替代品比出口替代品的资本密集度高,与H-0贸易模型相背离。后者指出资本密集的国家应该出口资本密集型商品而进口劳动密集型商品。其解释为1、(忽视了)人力资本2、(忽视了)自然资源3、要素密集度逆转4、需求逆转

规模报酬递增:产出增长的比例大于投入或生产要素增长比例的生产条件。即投入增加一倍,产出增加则多于一倍。

雷布津斯理论: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某要素禀赋的增加将导致该要素密集度高的产品的产出增加并减少其他产品的产出。其结论是:生产进口商品所需的生产要素的增加,将会减少对进口商品的需求,从而使其贸易条件得到改善;生产出口商品所需的生产要素的增加,将会增加出口商品的供给,从而导致其贸易条件恶化。关于这一点对出口导向型企业显得尤为重要。在增加出口的同时,更要关注可能对贸易条件产生的负面影响,要做到趋利避害。特定要素:指一种要素的用途通常仅限于某一部门,而不适用于其他部门的需要。

规模经济:指在产出的某一范围内,平均成本随着产出的增加而递减。

有效保护:指某一行业生产或加工中增加的那部分价值受保护的情况,保护程度须以国内生产附加值的提高衡量。

有效保护率:关税或其他贸易政策措施所引起的国内生产附加值的变动率。

最优关税:使一国贸易条件改善带来的收益减去贸易量减少带来的负面影响所得的净效应最大化的关税税率。

斯托帕尔-萨缪尔森原理:该原理指出自由国际贸易会使得一国相对短缺要素的实际收益下降,相对丰富要素的实际收益上升。

关税:是一国政府从自身的经济利益出发,依据本国的海关法和海关税责,对通过其关境的进出口商品所征收的税。

外汇:指以外币表示的可用于进行国际结算的支付手段。

汇率:以一国货币表示的另一国货币的价格,或把一国货币折算成另一国货币的比率。

外汇市场的功能:①国际清算②套期保值③投机

配额:是一种非关税壁垒,指一国政府为保护本国产业,对贸易进口数量,金额的限制。铸币平价:两种货币的含金量之比称为铸币平价

绝对购买力平价:是指两国均衡汇率等于两个国家货币购买力或物价水平之间的比率。

相对购买力平价:指出汇率的变动等于两国价格指数的变动差。

经济一体化:仅在形成联盟的国家之间歧视性的减少或消除贸易壁垒的商业政策。表现形式有五种,、自由贸易区、关税同盟、共同市场、经济联盟、完全经济一体化。

丁伯根法则:政府需要的有效政策工具的数目,通常与它独立目标的数目大致相同。即如果政府有两个目标,它就需要两个政策工具;如果有三个目标,就需要三个政策工具,依此类推。

蒙代尔政策分配法则:一国可将财政政策用于对付内部平衡;货币政策用于对付外部平衡,的目标。

政策有效性:J曲线效应

原因:是指一国货币当局采取货币贬值后,相关部门贸易量的调整不会同步进行,而需要一个过程,从而在汇率变动的瞬间到国际收支均衡的恢复间产生一个时间的延滞。

存在的时滞

⑴认识时滞:进口商对价格变动,存在认识上的延滞。⑵决策时滞:供需双方从价格变化到作出决策需要的时间。⑶生产时滞:出口商需要时间去增加供应。⑷取代时滞:进出口商需要时间处理以前的存货。⑸交货时滞:商品运达国际市场需要一定的时间。

1.为什么说在决定生产和消费时,相对价格比绝对价格更重要?

答案提示:当生产处于生产边界线上,资源则得到了充分利用,这时,要想增加某一产品的生产,必须降低另一产品的生产,也就是说,增加某一产品的生产是有机会机本(或社会成本)的。生产可能性边界上任何一点都表示生产效率和充分就业得以实现,但究竟选择哪一点,则还要看两个商品的相对价格,即它们在市场上的交换比率。相对价格等于机会成本时,生产点在生产可能性边界上的位置也就确定了。所以,在决定生产和消费时,相对价格比绝对价格更重要。

2、说明贸易条件变化如何影响国际贸易利益在两国间的分配。

贸易条件一般指单位出口能够换回的进口,即出口商品价格与进口商品价格之间的比例,一般用在一定时间(如一年)内的出口商品价格指数同进口价格指数对比进行计算。贸易条件改善,是指与基期相比较而言,交换比价上升,即同等数量的出口商品能换回比基期更多的进口商品;反之为恶化。一国出口产品价格的相对上升意味着此国可以用较少的出口换的较多的进口产品,有利于此国贸易利益的获得,不过,出口价格上升将不利于出口数量的增加,有损于出口国的贸易利益;与此类似,出口商品价格的下降有利于出口商品数量的增加,但是这样意味着此国用较多的出口换得较少的进口产品,对于进口国来讲贸易条件变化对国际贸易利益的影响是相反的。

3、试比较重叠需求理论与要素禀赋理论的异同。

答:相同点:这两个理论都解释国际贸易的原因。不同点:第一这两个理论解释国际贸易的出发点不同,要素禀赋理论是从供给方面来探讨国际贸易的基础;重叠需求理论从需求的角度探讨了国际贸易的起因。第二,要素禀赋理论主要解释发生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产业间贸易,即工业品与初级产品或资本密集型产品与劳动密集型产品之间的贸易;而重叠需求理论则适合于解释发生在发达国家之间的产业内贸易,即制造业内部的一种水平式贸易。

4、试比较产品周期理论与要素禀赋理论的异同。

答:相同点:这两个理论都解释了国际贸易的原因。两个理论都强调生产方面的优势,即从供给角度讨论问题。不同点:产品周期理论是一个动态理论,产品周期理论从技术变化的角度,探讨了比较优势的动态演变;而要素禀赋理论是静态的从要素禀赋差异的角度,探讨了贸易产生的原因。

5、关税的主要目的是保护国内生产,但为什么在保护国内生产的同时还会造成消费者福利的损失?

答:因为消费者无法消费到更加便宜的国外产品,消费量减少了;国内相对没有效率的生产代替了国外有效率的生产。

6、进口配额与关税在保护本国产业方面的有什么异同?如果让国内生产者来选择的话,他们会选择哪种措施?

答:进口配额与关税都在保护本国产业方面能够发挥作用,不过,进口配额是比关税更加严厉的限制措施关税将导致进口产品价格一定幅度的上升(与关税幅度一致)当消费者对此种产品的需求上升以后,产出价格不会进一步上升;配额也会导致进口产品价格的上升,当消费者对此种产品的需求上升以后,由于配额已经确定,产品价格将会进一步上升。所以,对消费者有利的是关税而非配额。而作为生产者,对其有利的是配额制度,将选择配额。

7、试评价幼稚产业的三种判断标准。

答:①穆勒标准强调的是将来成本上的优势地位;②巴斯塔布尔标准要求被保护的幼稚产业在经过一段时期的保护之后,不仅能够自立,而且还必须能够补偿保护期间的损失。③坎普标准更强调外部规模经济与幼稚产业保护之间的关系。它将外部经济性与幼稚产业保护联系在一起,即如果某一产业将来在经过保护之后能够带来外部经济效应,则暂时性的保护是可以考虑的。

8、试析幼稚产业论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意义。

答:幼稚产业论指出发展中国家的某些产业由于是幼稚产业而应该在国际贸易中受到保护,以促进发展中国家这些产业的发展和成熟。这对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有很大意义。

发展中国家实施贸易保护政策的原因

1、实施保护贸易所带来的经济效率

2、贸易保护的政治原因:为了支持某一部分人的利益

3、保护贸易是为了调节国内的收入分配

4、进口替代工业化:保护幼稚工业的理论

5、贸易保护修正二元经济市场失灵的理论。

国际经济学复习资料

、经济增长偏向对本国贸易的影响(P102,见RS曲线的移动)使一国的生产可能性边界的扩张偏向于出口产品的经济增长称为出口偏向型增长。会使本国的贸易条件恶化,但对世界其他国家有利。使一国的生产可能性边界的扩张偏向于进口产品的经济增长称为进口偏向型增长。有利于改善本国的贸易条件,但世界其他国家会为此付出代价。 2、经济增长的国际性影响(P103) 世界上其他国家的出口偏向型增长使本国的贸易条件改善,而世界其他国家的进口偏向型增长会使本国的贸易条件恶化。本国出口偏向型的贸易增长会使本国的贸易条件恶化,减少增长带来的直接收益,本国的进口偏向型增长会使本国的贸易条件改善,并带来额外收益3、行业间贸易与行业内贸易的主要区别(P138,见137图) 行业间贸易反映出比较优势,而行业内贸易不反映比较优势。行业间贸易:比较优势仍是贸易的主要动因;行业内贸易:规模经济本身可以成为国际贸易的独立动因。行业内贸易的模式是不可预测的,而行业间贸易却是由国家之间的内在差别所决定的。行业内贸易和行业间贸易的相对重要性取决于两国之间的相似性。 4、简述行业内贸易的重要性和其发生的条件(P139)答:重要性:行业间贸易可以使各国从更大的市场规模中获益,因此从国际贸易中可以获取额外的收益,且比从比较优势中获取的要多。一国通过从事行业内贸易,能够在减少自产商品花色的同时却增加国内消费者所需要的商品种类。由于自身商品种类的减少,一国能在更大规模上从事生产,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成本。行业内贸易发生的条件:(1)各国相对要素供给较相似以至没有很多的行业(2)规模经济和产品差异非常重要,以至从规模经济和增加商品选择中得到的收益非常大。

国际经济学复习资料全

国际经济学复习资料 一、绝对优势理论【名词解释】 亚当·斯密在批驳重商主义基本观点的同时,提出了绝对优势理论。绝对优势理论的主要容可以概括为:在两国生产两种商品的情况下,其中一国在一种商品的生产中具有较高效率,另一国在另一种商品的生产中具有较高效率,则两国在不同商品的生产上分别拥有绝对优势,此时如果两国根据各自的绝对优势进行专业化分工,并相互进行交换,双方均能从中获益。 二、简述比较优势理论【名词解释】 比较优势理论的基本观点是:在两国生产两种商品的情形下,其中一国在两种商品生产上均占据绝对优势,另一国在两种商品生产上均处于绝对劣势,则优势国可以专门生产其优势较大的那种商品(这是其具有比较优势的商品),劣势国可以专门生产其劣势较小的那种商品(这是其具有比较优势的商品),通过专业化分工和国际交换,双方仍能从中获益。三、利用生产可能性曲线和社会无差异曲线分析一般均衡条件下的国际贸易【论述分析题】 生产可能性曲线:生产可能性曲线用来表示经济社会在既定资源和技术条件下所能生产的各种商品最大数量的组合。它反映了一国的供给水平。 社会无差异曲线:表示在既定收入与消费偏好下。消费者所选择不同商品组合可获得同等满足程度的情况。它是消费者个体无差异曲线的加总,其特征与消费者无差异曲线相同。 (一)两国封闭经济条件下的国均衡 两国均衡时,甲国均衡点为A,乙国均 衡点为A’,国价格线分别为PA和PA’。 甲国在X商品生产方面具有比较优势,乙国 在Y商品生产方面具有比较优势。 (二)两国开放经济条件下的均衡 引入国际贸易,国际比价为PB=PB’=1。①甲国专业化生产X产品,国均衡点由A移 至B点,B点为甲国生产均衡点。经过商 品交换,甲国最终在E点消费,E为消费 均衡点。BC为出口,EC为进口,BCE称 为“贸易三角”;②乙国专业化生产Y产 品,国均衡点由A’移至B’点,B’点 为乙国生产均衡点。经过商品交换,乙国 最终在E’点消费,E’为消费均衡点。B’C’为出口,E’C’为进口,B’C’E’称为“贸 易三角”。 四、分析不同机会成本情况下的生产可能性边界【分析题】 所谓机会成本,是指在资源既定条件下,额外生产1单位一种商品所必须放弃生产另一

国际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三、名词解释 1.生产者剩余 答:生产者剩余是指生产者愿意接受的价格和实际接受的价格之间的差额。 2.罗伯津斯基定理 答:罗伯津斯基定理是指在生产两种产品的情况下,如果商品的国际比价保持不变,一种生产要素增加所导致的密集使用该生产要素的产品产量增 加,会同时减少另外一种产品的产量。 3.产品生命周期 答:产品生命周期是指新产品经历发明、应用、推广到市场饱和、产品衰落,进而被其他产品所替代四个阶段。 4.购买力平价 答:购买力平价是指两种货币之间的汇率决定于它们单位货币购买力之间的比例。 5.市场内部化 答:市场内部化是指企业为减少交易成本,减少生产和投资风险,而将该跨国界的各交易过程变成企业内部的行为。 6.黄金输送点 答:黄金输送点包括黄金输入点和黄金输出点,是黄金输入、输出的价格上限和下限,它限制着一个国家货币对外汇率的波动幅度。 7.要素禀赋 答:要素禀赋,即要素的丰裕程度,是指在不同国家之间,由于要素的稀缺程度不同导致的可利用生产要素价格相对低廉的状况。赫克歇尔-俄林 定理认为,要素禀赋构成一个国家比较优势的基础 8.比较优势 答:比较优势也称为比较成本或比较利益,是由英国古典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提出的。李嘉图通过两个国家两种产品的模型阐明,比较优势是一国 在绝对优势基础上的相对较大的优势,在绝对劣势基础上的相对较小的 劣势,遵循“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衡取其轻”的原则。根据各自的 比较优势来来确定国际分工并进行贸易往来,双方便都可以获得比较利 益。 9.人力资本 答:所谓人力资本是资本与劳动力结合而形成的一种新的生产要素,然们通过劳动力进行投资(如进行教育、职业培训、保健等),可以提高原有 劳动力的素质和技能,劳动生产率得到提升,从而对一个国家参加国际 分工的比较优势产生作用与影响。 10.布雷顿森林体系 答:布雷顿森林体系是指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到1971年所实行的金汇兑本位制。这一以美元为中心的固定汇率制度的特征简而言之便是“美元

国际经济学复习

简答 1、经济增长偏向对本国贸易的影响(P102,见RS曲线的移动) 答:○1使一国的生产可能性边界的扩张偏向于出口产品的经济增长称为出口偏向型增长。会使本国的贸易条 件恶化,但对世界其他国家有利。 ○2使一国的生产可能性边界的扩张偏向于进口产品的经济增长称为进口偏向型增长。有利于改善本国的贸易 条件,但世界其他国家会为此付出代价。 2、经济增长的国际性影响(P103) 答:○1世界上其他国家的出口偏向型增长使本国的贸易条件改善,而世界其他国家的进口偏向型增长会使本 国的贸易条件恶化。 ○2本国出口偏向型的贸易增长会使本国的贸易条件恶化,减少增长带来的直接收益,本国的进口偏向型增长 会使本国的贸易条件改善,并带来额外收益。 3、行业间贸易与行业内贸易的主要区别(P138,见137图) 答:○1行业间贸易反映出比较优势,而行业内贸易不反映比较优势。行业间贸易:比较优势仍是贸易的主要 动因;行业内贸易:规模经济本身可以成为国际贸易的独立动因。 ○2行业内贸易的模式是不可预测的,而行业间贸易却是由国家之间的内在差别所决定的。 ○3行业内贸易和行业间贸易的相对重要性取决于两国之间的相似性。 4、简述行业内贸易的重要性和其发生的条件(P139) 答:重要性:○1行业间贸易可以使各国从更大的市场规模中获益,因此从国际贸易中可以获取额外的收益, 且比从比较优势中获取的要多。 ○2一国通过从事行业内贸易,能够在减少自产商品花色的同时却增加国内消费者所需要的商品种类。由于自 身商品种类的减少,一国能在更大规模上从事生产,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成本。 行业内贸易发生的条件:(1)各国相对要素供给较相似以至没有很多的行业间贸易; (2)规模经济和产品差异非常重要,以至从规模经济和增加商品选择中得到的收益非常大。 5、关税对小国的影响(P189) 理解: 在没有关税时,本国和外国的小麦价格均为世界价格Pw。当征收关税时,本国的小麦价格升至PT ,而外国的小麦格降至P*T (= PT – t) ,直至价格差距为t美元为止。在本国,由于价格上升,生产者供给更多的小麦,而消费消费数量下降,所以进口需求也减少。在外国,由于价格下降,生产者供给的小麦数量下降,而需求数量上升,出供给下滑。因而,由于关税的征收,小麦的贸易数量下降。本国价格的增幅小于关税,其原因在于部分关税体体现外国出口价格的下跌上,因此这部分关税并没有转价给本国消费者,这是关税和任何限制进口的贸易政策的正常结但是在现实中,这种对出口价格的影响幅度是微小的。 关税对小国的影响 答:当一国较小时,该国无法影响外国出口商品的价格,其征收关税的影响可见下图:关税会使得进口商品的价格

金融学基础知识

金融学基础知识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可以编辑修改,等待你的下载,管理,教育文档---------------------- ----------------------------------------------------------------------------------------------------------------------------------------- 金融学专业 目录 金融学 培养目标 金融学历史起源 金融学学科分支 就业前景深入分析: 一、商业性质银行 二、保险公司 三、金融业相关委员会 四、政策性银行 五、证券公司 六、投资公司 七、基金公司 八、上市(或欲上市)股份公司证券部及财务部 课程优势

主要课程 就业方向 入学条件 金融学 金融学:Finance:是从经济学中分化出来的应用经济学科,是以融通货币和货币资金的经济活动为研究对象,具体研究个人、机构、政府如何获取、支出以及管理资金以及其他金融资产的学科。[1]金融学专业主要培养具有金融保险理论基础知识和掌握金融保险业务技术,能够运用经济学一般方法分析金融保险活动、处理金融保险业务,有一定综合判断和创新能力,能够在中央银行、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证券公司、人寿保险公司、财产保险公司、再保验公司、信托投资公司、金融租赁公司、金融资产公司、集团财务公司、投资基金公司及金融教育部门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金融学主要学习货币银行学方向有货币银行学、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中央银行、国际金融、国际结算、证券投资、投资项目评估、投资银行业务、公司金融等。 培养目标 --------------------------精品文档,可以编辑修改,等待你的下载,管理,教育文档---------------------- ----------------------------------------------------------------------------------------------------------------------------------------------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可以编辑修改,等待你的下载,管理,教育文档----------------------

国际经济学复习题

国际贸易部分 一、单项选择题 1.重商主义的基本观点是一种( ) A.国际金融的“乘数理论” B.国际贸易的“零和理论” C.国际金融的“杠杆原理” D.国际贸易的“绝对优势理论” 2.比较利益理论认为国际贸易的驱动力是( ) A.劳动生产率的差异 B.技术水平的差异 C.产品品质的差异 D.价格的差异 3.不能解释产业内贸易现象的理论有( ) A.重叠需求理论 B.要素比例理论 C.规模经济理论 D.垄断竞争理论 4.能反映规模经济理论本意的是( ) A.规模报酬递减 B.规模报酬递增 C.规模报酬不变 D.规模成本递增 5.一种产品的竞争优势并非长期固定在某一个特定的国家,而是从技术发明国转向生产成本较低的国家,描述这一现象的理论是() A.雁形模式理论 B.产品周期理论 C.示范效应理论 D.大宗产品理论 6.下列不属于保护贸易学说的理论有( ) A.幼稚工业理论 B.贸易条件恶化论 C.国内市场失灵论 D.资源禀赋论 7.最佳关税水平应等于( ) A.零进口关税 B.零进口关税与禁止性关税之间的水平 C.禁止性关税 D.禁止性关税以上 8.最佳关税的长期目标是() A.从外国垄断厂商那里抽取部分垄断租 B.保护和发展本国工业 C.阻止国外商品进口 D.增加本国财政收入 9.从历史发展看,最为成功的国际卡特尔是( ) A.烟草贸易公司 B.铁路运输公司 C.橡胶生产国组织 D.石油输出国组织 10.从国际经济资源流动的难度看,最容易流动的要素是( ) A.商品 B.资本 C.人员 D.技术 11.国际经济学理论体系发展阶段不包括() A.重商主义 B.古典的自由贸易论及其自由贸易的政策 C.现代国际经济理论 D.重农主义 12.从国际贸易对生产要素分配的影响来看,国际贸易有利于() A.生产进口竞争品中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收入的增加 B.生产进口竞争品中密集使用的共同生产要素收入的增加 C.生产出口品中密集使用的共同生产要素收入的增加 D.生产出口品中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收入的增加 13.一国利用原材料或资源密集型产品的出口增加本国收入,进而提高本国的储蓄和投资水平,带动经济发展。该理论被称为() A.剩余物质出口理论 B.大宗产品贸易理论 C.比较优势理论 D.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国际经济学复习资料整理

NO.1 一、重商主义的贸易观点 核心:金银财富论 贸易保护主义 零和博弈 二、古典贸易理论 (一)绝对优势理论-亚当.斯密 (二)比较利益理论-大卫.李嘉图 (三)相互需求论-穆勒和马歇尔 (四)机会成本论-哈勃勒 (比较利益理论的现代分析) 绝对优势:如果一个国家在本国生产某种产品的劳动生产率高于其他国家(或生产成本低于其他国家),则这个国家在该种产品的生产上就具有绝对优势;在另一种产品的生产上则具有绝对劣势。 绝对优势理论:各国应集中生产并出口其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不生产但进口其具有绝对劣势的产品,各国均能从国际贸易中获益。 如何判断一国在哪种产品上具有绝对优势呢:(1)用劳动生产率(2)用生产成本 绝对优势理论的评价: (一)绝对优势贸易理论的意义: 1、揭示贸易产生的原因:国际分工和专业化生产能使资源得到更有效地利用,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的规律 2、首次论证了贸易双方都能从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中获利的思想——“双赢游戏”而非“零和游戏”,部分解释了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并批判重商主义。 3、把国际贸易理论纳入了市场经济的理论体系,开创了对国际贸易的经济分析 (二)绝对优势理论的局限性 1、绝对利益论只能解释现在世界贸易中的一小部分交易,一种特例,不具有普遍意义; 2、无法解释绝对先进和绝对落后国家之间的贸易; 3、根据该理论,很多发展中国家不能参加国际交换,如果参加也是只买不卖,与实际不符。 三、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论 比较优势:如果一个国家在本国生产某种产品的相对劳动生产率高于其他国家(或相对生产成本低于其他国家),则这个国家在该种产品的生产上就具有比较优势;在另一种产品的生产上则具有比较劣势。 比较优势理论:各国集中力量生产并出口其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进口其具有比较劣势的产品,促成各国的分工与专业化,各国均能从国际贸易中获益。 如何判断一国在哪种产品上具有相对优势呢?(1)用相对劳动生产率(2)用相对生产成本比较优势理论的评价:从整体上看,比较利益理论的问世标志着国际贸易学说总体系的建立。著名的经济学家萨缪尔森称他为“国际贸易不可动摇的基础”,具有很高的科学价值和现实意义 比较利益理论表明,无论一个国家处于什么发展阶段,经济力量是强是弱,都能确定各自的相对优势。因此经济落后的国家不应该惧怕对外开放 比较优势理论的局限性:

国际经济学的总复习

国际经济学的总复习.txt爱情是艺术,结婚是技术,离婚是算术。这年头女孩们都在争做小“腰”精,谁还稀罕小“腹”婆呀?高职不如高薪,高薪不如高寿,高寿不如高兴。国际经济学总复习 内容覆盖国际经济学的主要部分(特别感谢对此复习资料作出贡献的同学们) 第一章绪论 1.国际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什么(世界范围内稀缺资源的配置与利用、是以国家作为基本经济单位)? 答:国际经济学是以各国之间的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经济学学科。 2.国际经济学有哪些特点(两大特征、六个方面)? 答:两大特征: 首先,国际交易不同于国内交易。在国际交易中普遍存在着对贸易和要素流动的自然的与人为的阻碍。 其次,国际经济关系是发生在各个独立的经济实体之间的。 六个方面: (1)宏观与微观相结合;(2)静态与动态相结合;(3)定性与定量相结合; (4)理论与政策相结合;(5)局部均衡与一般均衡想结合;(6)吸收与评价相结合。 3.古典贸易理论(重商主义、绝对优势、相对优势、H-O理论)和新贸易理论(规模经济与产品差异贸易理论、倾销与相互倾销贸易理论、产品周期贸易理论、重叠需求贸易理论、国家竞争优势理论)有哪些主要内容? 答:(1)古典贸易理论包括:重商主义、绝对优势学说(亚当.斯密)、相对优势学说(大卫.李嘉图)、H-O理论,要素价格均等化,罗伯津斯基定理; (2)新贸易理论包括:规模经济与产品差异贸易理论、倾销与相互倾销贸易理论、产品周期贸易理论、重叠需求贸易理论、国家竞争优势理论。 4.国际经济学的内容体系包括哪些部分? 答:国际贸易部分: ①国际贸易纯理论(2-6章) ②国际贸易政策(7-8章) ③关税同盟和国际经济一体化(第9章) ④生产要素的国际移动于跨国公司——国际贸易的引申(11-12章) 国际金融部分: ①外汇市场和汇率(14-15章) ②国际收支与国际收支调整(13、16章) ③开放经济下的内外均衡(17、18章) ④国际货币体系(第11章) ⑤货币一体化与欧洲货币联盟(第12章) 第二章国际经济学微观基础 1.什么是国际均衡价格? 答:国际贸易建立在相对价格差基础之上,反过来又会消除相对价格差,导致国际间商品价格均等化,此时的价格即为国际均衡价格Pw。在新的均衡下,两国面对相同的价格水平,称为国际均衡价格。 2.什么是贸易条件?(出口价格与进口价格之比) 答:贸易条件,即出口价格与进口价格之比,所以贸易条件改善意味着该国从国际贸易中可获得更多的利益。

《国际金融学》学习指南

《国际金融学》学习指南 国际金融学是研究国际间货币金融关系的一门经济类专业核心课程。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国际金融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提高对开放经济的认识,理解一国内部均衡与外部均衡的相互关系,系统而扎实地掌握国际收支、外汇与汇率、汇率制度和外汇管制、国际储备、国际金融市场、国际资本流动、国际货币体系等基本理论和基本原理;掌握国际投融资、外汇交易的基本技能以及防范外汇风险的技巧;了解我国涉外金融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法规。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国际金融的前沿理论,力争把握当今国际金融发展的前沿走势,为将来进一步深入研究国际金融问题奠定基础。通过国际金融的整个教学过程逐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进一步学习其他经济、金融类专业课程打好基础。 一、了解与本门课程有关的学习资源 1.文字教材。文字教材能系统展示本课程的教学内容,是学生学习不可缺少的学习资料,不论是课堂学习,还是自学,都需要文字教材,因此可以多阅读课本以外的国际金融教材,重点可参考: [1]马君潞,陈平,范小云.国际金融.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2]张礼卿.国际金融.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3 ]杨长江,姜波克.国际金融学(第3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4](美)托马斯.A.普格尔(Thomas A.Pugel).国际金融(第14版)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9. [5]保罗·克鲁格曼.国际经济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 2.课程网站。湖南大学精品课程网站提供了较为完整的学习资源,主要包括讲义、学习课件、教学录像、习题库、案例库、实训项目等,可以帮助学生自学与自我检测学习效果。 3.其他网站。各种金融学习网站与财经类新闻,及时掌握市场的金融动态,大量阅读金融时评,并逐步尝试将课本所学运用到现实生活中,试图解答现实中的金融问题,并了解目前的金融市场。

国际经济学考试题

试卷 编号: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 课程考试试卷( A )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总计20分,每小题1分) 1.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指出,()。 A、贸易导致不完全专业化 B、即使一个国家不具有绝对成本优势,也可以从出口绝对成本劣势相对较小的产品中获益 C、与不具备绝对成本优势的国家相比,具有绝对成本优势的国家可以从贸易中获利更多 D、只有具备比较优势的国家才能获得贸易余额 2.如果一个劳动力丰富的国家与另一资本丰富的国家进行自由贸易,则() A、两国工资水平都会相对资本成本上升 B、两国工资水平都会相对资本成本下降 C、前一国家的工资会相对后一国家上升 D、前一国家的工资会相对后一国家下降 3.如果机会成本是递增而不是固定不变的,国际贸易将导致()。 A、每个国家完全专业化,且生产成本下降 B、每个国家不完全专业化,且出口产品生产成本不变 C、每个国家不完全专业化,且生产出口产品的机会成本上升 D、每个国家不完全专业化,且生产出口产品的机会成本下降 4.()可用于解释发达国家之间的制成品贸易。 A、比较优势学说 B、要素禀赋理论 C、需求重叠理论 D、绝对优势学说5.可以解释产业内贸易现象的理论是()。 A、比较优势学说 B、要素禀赋理论 C、绝对优势学说 D、规模经济理论6.一种产品的竞争优势并非长期固定在某一个特定的国家,而是从技术发明国转向生产成本较低的国家,描述这一现象的理论是()。 A、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B、要素禀赋理论 C、需求重叠理论 D、规模经济理论 7、社会无差异曲线用来表示()。 A、一国公民不愿意与别国进行贸易的百分比 B、能够为社会成员提供相同满意感的商品消费组合 C、为多生产一单位其他产品而必须放弃的本来生产产品的数量 D、一国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

国际经济学知识点考试梳理

国际经济学知识点考试版梳理

————————————————————————————————作者:————————————————————————————————日期:

国际经济学(第三版)知识点梳理 【考试版】整理者:李登卫

第一章 一.名词解释 国际经济学:国际经济学是研究稀缺资源在世界范围内的最优分配以及在此过程中发生的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的科学 二.问答题 1.国际经济学的特点: ○1国际经济学研究以独立国家或行政区域为单位的跨国界的资源分配 ○2国际经济学不同于区域经济学 ○3国际经济学理论实施的选择带有明显的民族性 ○4国际经济交易是经过不同货币媒介的折算后进行的 ○5国际经济学建立在徽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基础之上 ○6国际经济学是西方经济学理论基础之上的世界经济概论 2.学习国际经济学的意义 ○1掌握开放的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经济运行的一般理论和政策 ○2有助于把握国际经济现象 ○3有助于理解国外企业和国家制定的经营战略和对外经济政策 ○4为我国经济的改革开放服务 第二章 一.名词解释 1.国际贸易:指不同国家或地区之间的商品和劳务的交换活动 2.商品的名义价格和相对价格:名义价格以某些货币表示的,未经过通货膨胀的调整的价格;相对价格是商品之间价格关系的动态反映,专指两种或多种商品之间由供给与需求作用所形成的价格比例关系 3.机会成本:机会成本是指为生产一单位某一产品所必须放弃的其他产品的生产数量 4.要素禀赋:指一国拥有各种生产要素的数量 5.要素密集度:是指在生产一定产量的某种产品时,两种生产要素投入的比例 二.问答题 1.国际贸易要回答的三个基本问题是什么? ○1国际贸易的原因 ○2国际贸易的结构 ○3国际贸易的利益分配 2.简述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 答:绝对优势理论又称绝对成本说,所谓绝对成本,是指某两个国家之间生产某种产品的劳动成本的绝对差异,即一个国家所耗费的劳动成本绝对低于另一个国家。亚当斯密的绝对成本说主要阐明了如下内容: ○1分工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国民财富 ○2分工的原则是成本的绝对优势或绝对利益 ○3国际分工是各种形式分工中的最高阶段,在国际分工基础上开展国际贸易对各国都会产生良好的效果 ○4国际分工的基础是有利的自然禀赋或后天的有利条件 3.简述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 答:国际贸易的基础是生产技术的相对差别,而非绝对差别,以及由此产生的相对成本差别。

《国际经济学》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国际经济学》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K135班 一、名词解释 1、国际经济学:是研究经济资源或稀缺资源在世界范围内的最优分配,以及在此过程中发生的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的科学。 2、倾销:海外的货物以低于同样货物的销售价格在同一时候在国内市场类似条件下的出售。 3、国际收支(广义):在特定的时期(一般为一年)内,一个经济体与世界其他地方的各项经济交易。 4、提供曲线:就是相互需求曲线,表明一个国家为了进口一定量的商品,必须向其他国家出口一定量的商品的交换比率。 5、关税同盟:它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通过签订条约或协定取消区域内关税或其他进口限制,并对非同盟国家实行统一的关税率而缔结的同盟。 6、贸易条件:即商品的国际交换比率。也就是单位出口能够换回的进口,用出口价格指数比进口价格指数。 7、外汇管制:一国政府通过法令对本国对外的国际结算和外汇买卖实行管制,用以实现国际收支平衡与本国货币汇率稳定的一种制度。 8、汇率:又称为汇价。是不同货币在外汇买卖过程中形成的交换比率。 9、开放经济:一个经济与其外部存在着经济往来关系,如对外贸易、资金流动、劳动力流动等对外经济关系。 10、资本国际流动:指资本从一个国家、地区或经济体,转移到另一个国家、地区和经济体的过程。 二、判断题 1、如果小国对进口商征收关税,那么关税造成的消费者损失小于国内生产商收益与政府关税收入之和。× 如果小国对进口商征收关税,那么关税造成的消费者损失大于国内生产商收益与政府关税收入之和。 2、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指出,即使其中一个国家在所有产品上郡具有绝对成本优势,各国也可以根据比较优势进行专业化生产,然后通过贸易获益。√ 3、贫穷化增长适用于长期以来人口增长快于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国家。× 贫穷化增长适用于经济是典型的单一经济,离开单一产品的的生产和出口,该国就会陷入困境的发展中国家。 4、社会无差异曲线用来表示能够为社会成员提供相同满意感的商品消费组合。√ 5、产品生命周期理论认为,若任何国家首先成功推广了一种新产品,则这种新产品将在该国经历整个生命周期。×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认为,若任何国家首先成功推广了一种新产品,则这种新产品不会在该国经历整个生命周期。 6、幼稚产业是指那些处于成长阶段尚未成熟,但具有潜在优势的产业。√ 7、跨国企业是指向六个以上不同国家出口的企业。× 跨国企业是指在数个国家设有生产工厂的企业。 8、在实施布雷顿森林体系时期,美元是关键货币。√ 9、区分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最常用但并不完善的指标是人均GDP。√ 10、若美国经济增长速度高于英国,美元相对于英磅升值。× 若美国的通货膨胀速度低于英国,则美元相对于英磅升值。 11、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指出在贸易中两个国家均能通过出口其比另一国劳动生产率更高的产品获益。√ 12、共同市场是经济一体化的最高阶段。× 完全的经济一体化是经济一体化的最高阶段。 13、战略性贸易政策常常用来支持处于竞争激烈产业中的企业。× 战略性贸易政策常常包括对高技术企业的补贴和其他支持。 14、布雷顿森林体系要求成员国采取浮动汇率制度。× 布雷顿森林体系要求成员国采取以美元为中心的固定汇率制度。 15、货币分析法认为,国际收支赤字的根本原因是国内货币供给大于国内货币需求。√ 16、在金本位制下,一国的高利率和资本流入将有助于该国自动调整国际收支赤字。√ 17、一价定律认为关税不能影响进口产品价格。× 一价定律认为关税能影响进口产品价格。 18、如果德国的利率高于美国,则马克将在远期市场上贴水卖出。√ 19、从日本进口汽车应记入美国国际收支经常账户的贷方。× 从日本进口汽车应记入美国国际收支经常账户的借方。 20、若美国通货膨胀高于英国,美元相对于英磅贬值。√ 三、选择题 1、设一年前美元对人民币的汇率是1美元等于8.2345元人民币,假设美国的物价比前一年上升8%,而中国的物价水平上升10%,则美元与人民币之间理论上的汇率为( A ) A.8.3870 B.8.085 C.10.2931 D.6.5876 2、列昂惕夫反论包括以下解释,除了( B )。 A美国对劳动密集型进口产品征收高额关税 B美国实际上比其贸易伙伴拥有更多的劳动力 C美国的出口产品密集使用了熟练劳动力 D美国倾向于出口需要大量科学和工程技术投入的高技术产品 3.根据相对购买力平价理论,如果英国的通货膨胀率为10%,美国为4%,那么( C ) A 美元相对于英镑升值4% B美元相对于英镑贬值4% C美元相对于英镑升值6% D美元相对于英镑贬值6% 4、不能解释产业内贸易现象的理论有( C ) A. 垄断竞争理论 B. 规模经济理论

《国际经济学》复习资料全

第一章古典贸易理论 第一节绝对优势理论:亦称绝对成本理论、绝对利益理论 1、代表人物(英)亚当·斯密经济学鼻祖 代表作品:《道德情操论》1759、《国富论》1776 2、按照绝对优势进行国际分工和贸易,直接利益主要表现在:①提高产出水平;②提高消费水平;③节约劳动(时间)。 3、理论容概括: (1)如果一国生产某一商品的单位成本比其他国家绝对的低,则该国在该商品的生产中具有绝对优势; (2)各国应专业化生产并出口本国有绝对优势的商品,进口具有绝对劣势的商品,则都会从中受益。 第二节比较优势理论:亦称比较成本理论、比较利益理论 1、代表人物及作品:(英)大卫?嘉图、《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1817 2、按照比较优势进行国际分工和贸易,直接利益表现在:①提高产出水平;②提高消费水平;③节约劳动时间 3、理论容概括:(核心:两优取重,两劣取轻) (1)国际贸易的基础是生产技术的相对差别(而非绝对差别),以及由此产生的相对成本的差别。 (2)各国应专业化生产并出口本国有比较优势的商品,进口具有比较劣势的商品,则都会从中受益。 第三节穆勒的相互需求理论 1、代表人物及作品:(英)约翰·穆勒、《政治经济学原理》1848年 2、国际交换比例:国际交换比例以贸易前两国国的交换比例为限;国际交换比例影响贸易利益的分配;国际交换比例由相互需求的强度决定。(课件) 练习: 1、在绝对优势理论与比较优势理论中,机会成本是(B )。 A. 递增 B. 递减 C. 先递增后递减 D. 不变 2、最早提出贸易利益“非零和”观点的经济学家是( C )。 A. 斯密 B. 嘉图 C. 赫克歇尔 D.里昂惕夫 3、古典的国际贸易理论有(ABE )。 A. 绝对优势理论 B. 比较优势理论 C. 要素禀赋论 D. 规模经济理论 E. 相互需求理论 4、古典自由贸易理论的前提假设有(CDE )。 A. 2x2x2模型 B. 技术水平相同 C. 市场完全竞争 D. 消费者偏好相同 E.规模收益不变 第二章要素禀赋理论: 1、要素禀赋:又称要素丰裕度,一国所拥有的两种生产要素的相对比例。 2、要素密集度:产品生产中所投入的两种生产要素的相对比例。 3、要素禀赋理论容:H-O定理(模型)、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S-S定理、罗伯津斯基定理*。 4、H-O定理:瑞典:赫克歇尔《国际贸易对收入分配的影响》(1919) 俄林《域际贸易与国际贸易》(1933) 5、H-O定理:定理容:要素禀赋决定一国的比较优势;一国应主要生产和出口密集使用本国丰裕要素生产的商品,进口密集使用本国稀缺要素生产的商品,则两国都会从中获益。评价:为不同国家确定各自的比较优势产业提供了便利标准,有助于各国比较优势的发挥和世

国际经济学复习课后答案

第一章练习与答案 1.为什么说生产和消费只取决于相对价格? 答:经济主体的经济行为考虑的是所有商品的价格,而不是单一价格因素。 3.在只有两种商品的情况下,当一个商品达到均衡时,另外一个商品是否也同时达到均衡?试解释原因。 答案:是 4.如果生产可能性边界是一条直线,试确定过剩供给(或需求)曲线。 答案提示: 5.如果改用Y商品的过剩供给曲线(B国)和过剩需求曲线(A国)来确定国际均衡价格,那么所得出的结果与图1—13中的结果是否一致? 答案提示:不一定一致,x商品的价格是Px/Py,而y商品的价格是Py/Px. 7.如果国际贸易发生在一个大国和一个小国之间,那么贸易后,国际相对价格更接近于哪一个国家在封闭下的相对价格水平? 答案提示:贸易后,国际相对价格将更接近于大国在封闭下的相对价格水平。 8.根据上一题的答案,你认为哪个国家在国际贸易中福利改善程度更为明显些? 答案提示:小国。 第二章答案 1.根据下面两个表中的数据,确定(1)贸易前的相对价格;(2)比较优势型态。 表1 X、Y的单位产出所需的劳动投入

A B X Y 6 2 15 12 表2 X、Y的单位产出所需的劳动投入 A B X Y 10 4 5 5 答案提示:首先将劳动投入转化为劳动生产率,然后应用与本章正文中一样的方法进行比较。(表2-2(a)和表2-2(b)部分的内容) 2.假设A、B两国的生产技术条件如下所示,那么两国还有进行贸易的动机吗?解释原因。 表3 X、Y的单位产出所需的劳动投入 A B X Y 4 2 8 4 答案提示:从绝对优势来看,两国当中A国在两种产品中都有绝对优势;从比较优势来看,两国不存在相对技术差异。所以,两国没有进行国际贸易的动机。 3.如果一国在某一商品上具有绝对优势,那么也必具有比较优势吗? 答案提示:不一定,比较优势的确定原则是两优取最优,两劣取最劣。

国际经济学复习题

比较利益:由英国经济学家托伦斯提出、嘉图发展的国际贸易理论。认为:即使一个国家生产每种产品都具有最高生产率,处于绝对优势,而另一个国家生产每种产品都处于绝对劣势,只要它们的劳动生产率在不同产品上存在区别,遵循“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衡取其轻”的原则,便能从国际分工和贸易中获得利益。 出口的贫困增长:是指一国生产要素增加使产品出口增加时,该国的出口收入不但没有增加,反而减少了。造成这种局面的直接原因就是国际比价贸易条件的恶化。出口的贫困化增长主要发生在发展中国家,根源在于出口量随着生产能力提高而增加,引起国际市场价格下跌,进而造成贸易条件恶化。 要素禀赋:是指一国所拥有的可利用的经济资源的总量。它既包括自然存在的资源(如土地和矿产),也包括“获得性”资源(如技术和资本)。这是一个绝对量的概念。 要素禀赋理论:即赫克歇尔—俄林定理,简称H-O模型。在国际贸易中,一国的比较优势是由其要素丰裕度决定的。一国应生产和出口较密集地使用其较丰裕的生产要素的产品,进口较密集地使用其较稀缺的生产要素的产品。 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即使生产要素不具备国际流动的条件,只要商品自由贸易得到充分的发展,那么各国同种生产要素的相对价格会趋于相等。同时,绝对价格也会趋于相等。要素密集度逆转:是指生产的某种商品,在劳动力相对丰富的国家中属于劳动密集型产品,但在资本相对丰富的国家中则属于资本密集型产品。 产业贸易理论:一国即出口又进口某种产业产品的贸易现象。具体主要指的是同一产业部门部的差异化产品的交换和中间产品的交流。按国际贸易标准分类至少前三位数相同的产品既出现在一国的进口项目中、又出现在该国的出口项目中。规模收益:当所有投入要素的使用量都按同样的比例增加时,这种增加会对总产量的影响。 规模收益是指涉及到厂商生产规模变化与产量变化之间的关系,如果生产规模的变化是由所有生产要素以相同比例扩大或减少而引起的,那么对应的产量变动就有三种情况:(1)如果产量增加的比率大于生产要素增加的比率,则生产处于规模收益递增阶段;(2)如果产量增加的比率等于生产要素增加的比率,则生产处于规模收益不变阶段;(3)如果产量增加的比率小于生产要素增加的比率,则生产处于规模收益递减阶段。 出口补贴:出口补贴又称出口津贴,是一国政府为了降低出口商品的价格,增加其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在出口某商品时给予出口商的现金补贴或财政上的优惠待遇。 进口配额:一国政府对一定时期进口的某些商品的数量或金额加以直接控制。在规定的期限,配额以的货物可以进口,超过配额不准进口,或征收较高关税后才能进口。简单而言,配额是对进口商品设置一定的限额,其目的与征收关税一样,为了限制进口,保护国工业。但与关税不同的是,进口配额是直接的数量控制而不是通过提高进口商品价格间接地减少进 口。 生产者剩余:生产者剩余是指生产者愿意接受的价格和实际接受的价格之间的差额。 消费者剩余:消费者在购买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时愿意支付的总数量和实际支付的总数量之间的差额 幼稚产业:某种产业由于技术经验不足、劳动生产率低下、产品成本高于世界市场价格,因而无法与国外产业竞争,但在关税、补贴等保护措施下继续生产一段时间,经过一段时间的生产能够在自由贸易条件下获利,达到其他国家水平而自

国际经济学复习要点

国际经济学部分 一、名词 1、国际经济学 2、绝对利益 3、比较利益 4、马歇尔-勒纳条件 5、贸易乘数 6、贸易创造 7、贸易转移 8、流动借贷 9、固定借贷10、国际收支11、边际进口 倾向12、外汇倾销13、幼稚产业14、外汇汇率15、开放经济16、封闭经济17、关税壁垒18、非关税壁垒19、NAFTA 20、SDR S 21、官方储备22、浮动汇率23、联系汇率24、国际分工25、升水与贴水26、现值债务率27、偿债率28、广义国际收支29、贸易条件30、国际投资头寸 二、简答题 1、试推导贸易乘数公式。 2、试画出出口贫困增长的图形并作出分析。 3、试分析本币对外贬值对出口的影响机制。 4、试推导不考虑通货膨胀条件的远期汇率公式。 5、用图形说明两国贸易价格的可能区域及利益分配(在2×2 模型条件下)。 6、简述“荷兰病”的主要内容及引起的原因。 7、试推导远期升水(贴水)公式/ 8、试画出技术差距论的图形并予以简要分析。 9、试分析贸易创造与贸易转移的产生及影响其产生的因素。 10、设某市场上及其汇率为1美元等于2比索,该市场美元一年期利率为15%,比 索为10%,试求一年期远期汇率为多少? 11、试用图形说明小国关税的情形。 12、试说明国际上衡量一国外债负担的主要指标及其含义。 13、试推导吸收法的公式并说明其政策含义。 14、试用图形解释资本流动的经济效应。

15、试说明绝对利益说的主要缺陷。 三、论述题 1、试述李嘉图比较利益学说的基本内容并予以评价。 2、试述H-O模型的主要内容并予以评价。 3、试述国际贸易产品生命周期学说的主要内容并予以评价。 4、试述产业内贸易理论并予以评价。 5、试述弹性法的基本内容并予以评价。 6、试述购买力平价论的基本内容并予以评价。 7、试述幼稚产业论的基本内容并予以评价。 8、试推导两缺口模型并分析它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9、试述汇兑心理说的主要内容并予以分析。 10、试画出贸易提供曲线和贸易均衡条件的图形并予以分析。 11、试述国际收支平衡的原因及调整。 12、试述国际经济非均衡的传导机制及其政策意义。 13、试述国际经济学的产生、发展与研究内容。 14、试述关税同盟的内容与经济作用。 15、WTO的原则、基本内容及其对国际经济关系的影响。 财政学部分 第一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财政概念与财政职能 一、名词 1、公共物品 2、社会公共需要 二、简答题 1、如何理解和表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财政职能?

国际经济学总复习

国际经济学总复习 容覆盖国际经济学的主要部分(特别感对此复习资料作出贡献的同学们) 第一章绪论 1.国际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什么(世界围稀缺资源的配置与利用、是以国家作为基本经济单位)? 答:国际经济学是以各国之间的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经济学学科。 2.国际经济学有哪些特点(两大特征、六个方面)? 答:两大特征: 首先,国际交易不同于国交易。在国际交易中普遍存在着对贸易和要素流动的自然的与人为的阻碍。 其次,国际经济关系是发生在各个独立的经济实体之间的。 六个方面: (1)宏观与微观相结合;(2)静态与动态相结合;(3)定性与定量相结合; (4)理论与政策相结合;(5)局部均衡与一般均衡想结合;(6)吸收与评价相结合。 3.古典贸易理论(重商主义、绝对优势、相对优势、H-O理论)和新贸易理论(规模经济与产品差异贸易理论、倾销与相互倾销贸易理论、产品周期贸易理论、重叠需求贸易理论、国家竞争优势理论)有哪些主要容? 答:(1)古典贸易理论包括:重商主义、绝对优势学说(亚当.斯密)、相对优势学说(大卫.嘉图)、H-O理论,要素价格均等化,罗伯津斯基定理; (2)新贸易理论包括:规模经济与产品差异贸易理论、倾销与相互倾销贸易理论、产品周期贸易理论、重叠需求贸易理论、国家竞争优势理论。 4.国际经济学的容体系包括哪些部分? 答:国际贸易部分: ①国际贸易纯理论(2-6章) ②国际贸易政策(7-8章) ③关税同盟和国际经济一体化(第9章) ④生产要素的国际移动于跨国公司——国际贸易的引申(11-12章) 国际金融部分: ①外汇市场和汇率(14-15章) ②国际收支与国际收支调整(13、16章) ③开放经济下的外均衡(17、18章) ④国际货币体系(第11章) ⑤货币一体化与欧洲货币联盟(第12章) 第二章国际经济学微观基础 1.什么是国际均衡价格? 答:国际贸易建立在相对价格差基础之上,反过来又会消除相对价格差,导致国际间商品价格均等化,此时的价格即为国际均衡价格Pw。在新的均衡下,两国面对相同的价格水平,称为国际均衡价格。 2.什么是贸易条件?(出口价格与进口价格之比) 答:贸易条件,即出口价格与进口价格之比,所以贸易条件改善意味着该国从国际贸易中可获得更多的利益。 3. 国际贸易的起因有哪些? 答:国际贸易的起因:

国际经济学考试试题完美版,含答案.

全国2007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国际经济学试题 课程代码00140 一、单项选择题25小题1分2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从十五世纪初到十八世纪中叶A A.重商主义 B.重农主义 C.重金主义 D.货币主义 2.采取进口替代战略的国家不倾向使用的政策是D A.对进口关税设置壁垒 B.对非关税设置障碍 C.对外汇实行管制 D.对本国货币低估对外价值 3.相对技术差异论的提出者是B A.斯密 B.李嘉图 C.奥林 D.赫克歇尔 4.关税与贸易总协定进行了多轮多边贸易谈判C A.日内瓦回合 B.东京回合 C.乌拉圭回合 D.安纳西回合 5.世界贸易组织成立于C A.1993年 B.1994年 C.1995年 D.1996年 6.一般而言不属于外汇市场主要参与者的是D A.商业银行 B.中央银行 C.外贸公司 D.居民个人 7.国际收支平衡表中最重要的收支差额是D A.官方结算差额 B.商品贸易差额 C.基本收支差额 D.经常项目差额 8.国际收支调整的重要基础理论是C A.调整论 B.货币论 C.弹性论 D.平衡论 9.从总体上看 产品的需求弹性的绝对值将A A.大于1 B.小于1 C.等于1 D.不确定 10.在开放经济条件下c=0.6s=0.3 考虑政府的财政收入部分C A.10/9 B.5/3 C.5/2 D.10/3 11.下列属于非关税壁垒的措施是D A.反倾销税 B.反补贴税 C.进口附加税 D.国内最低限价 12.最佳关税来源于B A.进口国厂商 B.出口国厂商 C.第三国出口厂商 D.第三国进口厂商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