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七年级历史和同为一家2

七年级历史和同为一家2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课导学案(附答案)

第2课“贞观之治” 一、唐朝的建立 618年,李渊建立唐朝,定都长安。李渊就是唐高祖。 二、唐太宗“贞观之治” 1、主要内容措施:①吸取隋亡历史经验教训,重视人民群众的力量。 ②重视发展生产,开垦荒地、减轻农民的赋税劳役。 ③崇尚节俭,节制享受欲望。 ④合并州县,整顿吏治。 ⑤任用贤才、虚心纳谏:“房谋杜断”—房玄龄和杜如晦;魏征为著名谏臣。 ⑥大兴学校,发展科举。 2、效果评价:唐太宗统治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加强,成为世界上的强国,我国的封建制度发展到顶峰。 3.秦亡汉兴,隋亡唐兴有什么共同之处? 答:秦隋:都完成了统一后很快灭亡;都是因为统治者的残暴无道,整治黑暗;都爆发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汉唐:统治者都吸取了前朝的教训,出现了繁荣的局面;都轻徭薄赋,整顿吏治,任用贤良;都成为影响当时世界的大国。 比较汉武帝与唐太宗的历史功绩

三、女皇武则天 1、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晚年称帝,改国号为周 2、武则天当政期间,继续实行唐太宗发展农业生产、选拔贤才的政策,使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国力不断增强。人称她的统治“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本课考点精练 一、选择题: 1、下列不属于唐太宗的政治主张的 有() A、皇帝要勤于政事 B、大臣要廉洁奉公 C、政府要轻徭薄赋 D、君臣要讲气派

2、我们今天肯定武则天,主要是因 为 ( ) A、她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B、她临朝处政,开创殿试 C、她重用人才,奖励农业生产 D、她在“贞观之治”与“开元盛世”之间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3、“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说出此话的皇 帝是() A、汉高祖 B、汉光武帝 C、唐高祖 D、唐太宗 4、前后向唐太宗进谏二百多次的著名谏臣是 ( ) A、房玄龄 B、杜如晦 C、魏征 D、姚崇 5、你可知道隋炀帝是在何时被部将所杀死的吗? ( ) A、589年 B、618年 C、907年 D、1840年 6、唐太宗与汉文帝有哪些共同之 处() ①提倡节俭,节制欲望②轻徭薄赋 ③曾经免除田租④励精图治,出现盛世局面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2课

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深圳市龙华新区万安学校教案表课题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2课贞观之治第2课时上课班级七(3)班 主备教师张凤瑜副备教师上课时间2015.3.6 教学目标知识与 能力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唐朝建立、贞观之治和武则天的统治等基本史实,为进一步学习和掌握唐朝的历史奠定基础。 过程与 方法 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贞观之治局面形成的原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通过引导学生对唐太宗和武则天进行简单的评价,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情感态 度与价 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唐太宗、武则天二帝的开明思想及其开明政策,促进了唐朝的繁荣,从中体会到杰出人物对历史发展所起的一定推动作用。 教学重点列举“贞观之治”的主要内容,评价唐太宗。 教学难点如何帮助学生对唐太宗、武则天等历史人物做出恰当的评价。 教具准备学图片、PPT、闪卡 教法运用导学法、激趣法、问题教学法、归纳法。 学法指导阅读、讲述、讨论探究、合作学习。 基本环节教师授课过程(教师活动)学生学习过程(学生活动)教学意图 导入新课(检查预习)评讲《新概念》第2课贞观之治 自主预习梳理部分练习题 梳理知识点提高认识为以下引出 新课作铺垫。 初 学 新 课 (初步探究)评讲《新概念》第2课贞观之治 选择题部分练习题 请1-2名学生典型发言, 其他学生补充发言 前后联系,升 华提高 根据史实联 系现实,启发 学生对现实 问题的思考, 学以致用。 引 导 释 疑 (合作学习)评讲《新概念》第2课贞观之治 材料分析题部分练习题 学生核对答案 结合目标﹑ 自主题阅读 课文,并作好 读书标记,发 现疑难,小组 互查互纠,组 长汇总疑难 基本环节教师授课过程(教师活动)学生学习过程(学生活动)教学意图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教案新人教版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教案【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或掌握唐朝的建立和统一。唐太宗吸取隋亡的教训,任用贤良,虚怀纳谏,推行三省六部制,发展科举制,轻徭薄赋。“贞观之治”。武则天的统治。“开元盛世”。 2.过程与方法 运用图像及文字资料创设教学情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等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从中体会到杰出人物对历史发展所起到的推动作用,以及对历史杰出人物的人格品质的感悟。 【教学重点】 “贞观之治”、武则天和“开元盛世”。 【教学难点】 对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的评价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交流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引言:唐朝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鼎盛时期,在当时的世界上声名显赫。你是否知道在唐朝前期出现了“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的局面?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做出了哪些贡献?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二、讲授新课 (一)唐朝的建立与贞观之治 师:隋炀帝被杀后,618年,李渊称帝,建立唐朝,定都长安,随后消灭了各支起义军和割据势力,平定了全国。626年,李世民即位,次年改年号为“贞观”,他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唐太宗。 师:唐太宗在位20多年,开创了唐朝的盛世局面。他吸取隋朝速亡的历史教训,勤于政事,虚心纳谏,从善如流。魏征死后,唐太宗痛惜失去一面可以知得失的“镜子”。唐太宗广纳贤才,知人善任,当时朝中人才济济,房玄龄善于谋略,杜如晦敢于决断,他们都是贞观时期著名的宰相。? 多媒体展示唐太宗画像 师:请同学们了解一下魏征 师:魏征(580—643年)字玄成。唐初政治家。他好犯颜直谏,前后陈谏二百余事,深为太宗器重,迁为尚书左丞。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2课贞观之治教案(新人教版)

第2课《贞观之治》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知道唐朝建立的时间、都城、建立者。 了解唐太宗李世民和武则天的基本史实,掌握唐太宗、武则天的治国方法,了解他们对唐朝的贡献。 知道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能初步掌握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对唐太宗和武则天进行简单的评价。 〔过程与方法〕 放映有关唐太宗、武则天的影视片断,或阅读与唐朝建立的相关文章。选读唐太宗、武则天的故事。引导学生用比较的方法,自主获得历史题材的文学艺术作品与真实的历史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认识。 组织班级展开读与唐太宗、武则天有关的历史故事、历史书报的活动,交流读书体会;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对唐太宗、武则天进行正确的评价。学生可利用他人的想法激发自己新的灵感,从而发挥自己的想像力和创造力。 引导学生搜集有关唐太宗和武则天的历史资料,作为课堂学习的补充,以便学生积极地参与课堂活动,主动获取知识,形成自己的价值判断。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正确评价唐太宗作为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所发挥的作用,使学生从学习中感受到唐太宗这一历史人物的人格品质。 了解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认同武则天的政绩,以及她在唐朝“政启开元,治宏贞观”的作用。 了解“贞观之治”及武则天统治时期政治的稳定,离不开忠臣良将的辅佐和广大人民的勤劳,当然也离不开唐太宗、武则天的个人政治才干。 符合历史发展规律的进步性改良措施,将促进社会的发展;让学生体会,今天祖国繁荣发展的盛世景象离不开改革开放的实行,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体验和价值观。 教学重点和难点及其突破 本课的学习重点是“贞观之治”和“女皇武则天”。可采用课前搜集有关资料、观看影视片断、合作交流、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在交流中完成重点内容的学习。 本课学习的难点是对唐太宗的评价。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可让学生先谈印象中唐太宗,然后再通过学习历史事实,了解历史上唐太宗,逐步达到对这一历史人物全面评价的目的。 课前导学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2课说课稿

第2课 尊敬的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接下来,我将从课程标准、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板书设计八个方面来进行阐述。 一、课程标准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知道唐太宗和“贞观之治”唐玄宗和“开元盛世”,掌握唐朝兴盛的原因,认识李世民、武则天等历史人物,通过对这一时期历史的学习,不断增强对历史学科的学习兴趣,对祖国历史的学习兴趣,激发民族自豪感,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加深对祖国历史文化的认同感。 二、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2课,从内容上来看,本课主要讲述唐太宗,武则天以及唐玄宗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情况,从结构上来看,本课起到了过渡承接的作用,上承隋朝文明,下启盛唐新气象,因此,学好这一课,对学好这一个单元和整个唐朝历史至关重要。 三、学情分析 本节课面对的是七年级的学生,该年龄段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认知能力,思维活跃,求知欲望强烈,对历史课感兴趣,喜欢听历史故事,容易被新奇的事物吸引,但是认识问题大多停留在事物的表面,缺乏对事物深入的理解与分析,未形成系统的历史知识体系以及正确的史

观,活泼好动,注意力分散,喜欢发表不同的见解。 四、教学目标 依据以上的课程标准分析与教材分析,我从以下三个方面制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了解唐朝的建立,了解“贞观之治”、“开元盛世”与女皇武则天的统治,掌握唐朝繁荣兴盛的原因,培养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以及合作学习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采用多媒体教学,培养学生从艺术作品中看到历史的能力,在分组讨论中学会与老师、同学共同解决学习中的问题,能够积极吸取他人的正确见解,善于与他人合作,交流学习心得和经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明白“成由勤俭,败由奢”的道理,认识虚心接受他人正确意见的好处。并从对唐朝的强盛的学习中,树立民族自尊性和自豪感。 五、重难点 重点:唐朝建立的时间,开国皇帝、“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 难点:评价唐太宗,武则天等历史人物 六、教法学法 教法:鉴于以上的学情分析和教材分析,本课我将采用文献研究法,多媒体教学法,以及问题探究法辅助讲授法来进行授课。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课课文

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唐朝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鼎盛时期,在当时的世界 上声名显赫。你是否知道在唐朝前期出现了“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的局面?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 天作出了哪些贡献? 唐朝的建立与贞观之治 在隋末农民大起义中,原镇守太原的隋朝官 僚李渊趁机起兵反隋。隋炀帝被杀后,618年,李 渊称帝,建立唐朝,定都长安,随后消灭了各支 起义军和割据势力,平定了全国。626年,李世民 即位,次年改年号为“贞观”,他就是历史上著名 的唐太宗。 唐太宗在位20多年,开创了唐朝的盛世局面。他吸取隋朝速亡的历史教训,勤于政事,虚心纳谏,从善如流。大臣魏征敢于直言,前后进谏200多次。魏征死后,唐太宗痛惜失去一面可以知得失的“镜子”。唐太宗广纳贤才,知人善任,当时朝中人才济济,房玄龄善于谋略,杜如晦敢于决断,他们都是贞观时期著名的宰相。 相关史事 唐太宗曾问魏征什么是明君,魏征回签说:“兼听则明,偏信则暗。”魏征还经常劝诫唐太宗要居安思危,戒骄戒奢。唐太宗晚年倦怠政事,贪图享受,魏征又上书希望太宗能善始各终。 贞观时期推行了一系列革新的措施。在政治上,进 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①(①三省: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六 部: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和工部),明确中央机构的职 权及决策程序;制定法律,减省刑罚;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进士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严 格考查各级官吏的政绩。在经济上,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唐太宗统治期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国力增强,文教昌盛,历史上称之为“贞观之治”。

材料研读 唐太宗曾对大臣说:“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 毙。”他还常引用古人的话:“舟所以比人君,水所 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为什么唐太宗把君主和百姓的关系比喻成舟与水的关系? 问题思考 唐太宗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你认为从哪些方面 能体现出来? 女皇帝武则天 武则天原是唐朝第三个皇帝唐高宗的妃子,多谋善断。 她成为皇后以后,与唐高宗共掌朝政。唐高宗去世后,武 则天相继废掉两个已经做了皇帝的儿子,自己取而代之, 改国号为周。她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武则天统治时期,打击敌对的官僚贵族;大力发展科 举制,创立殿试制度,亲自面试考生,不拘一格选拔人才, 扩大了统治基础。她继续推行贞观以来减轻人民负担的政 策和措施,重视发展生产。她在位期间,社会经济得以持 续发展,人口持续增长,边疆得到巩固和开拓。这为后来 “开元盛世”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相关史事 武则天爱惜人才。骆宾王写得一手好 文章,曾参加反抗武则天的队伍,撰写声 讨武则天的檄文。武则天读了檄文后,感 慨不已,惋惜地说:“达么好的人才,没有 得到重用,是宰相的过错!” “开元盛世” 唐玄宗是武则天的孙子,不仅多才多艺,治理国家 也很有能力。他即位以后,稳定政局,励精图治,重用 贤能,在贤相姚崇和宋璟的辅佐下,实行了一系列改革: 整顿吏治,裁减冗员;发展经济,改革税制;注重文教, 编修经籍。唐玄宗在位的前期,年号为“开元”,当时政 治稳定,经济繁荣,国库充盈,民众生活安定,唐朝的 国力达到前所未有的强大,进人了鼎盛时期,历史上称 为“开元盛世”。

(完整版)七下历史第2课习题答案

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一、选择题。 1.唐太宗听说右图所示人物去世后,沉痛地说:“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被唐太宗比喻为“知得失”的一面镜子的是( ) A.房玄龄 B.魏征 C.杜如晦 D.宋璟 2.殿试第一称“状元”,号称“大魁天下”,是科举考试中的最高荣誉。殿试制度的创立者是( ) A.隋炀帝 B.唐太宗 C.武则天 D.唐玄宗 3.历史上把唐朝的鼎盛时期称为( ) A.文景之治 B.“贞观之治” C.“开元盛世” D.光武中兴 4.“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诗中的“开元全盛日”在位的皇帝是( ) A.唐高祖 B.唐太宗 C.唐玄宗 D.武则天 5.某校七年级(2)班要表演一场有关隋朝灭亡、唐朝建立的课本剧,请你为此剧挑选应该出场的人物 ( ) ①隋文帝 ②隋炀帝 ③唐高祖 ④唐玄宗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6.我国著名史学家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一书中写道:“汉宰相是采用领袖制的,而唐代宰相则采用委员制。”唐代的中央官制是( ) A.三公九卿制 B.科举制 C.三省六部制 D.九品中正制 7.电视连续剧《贞观长歌》艺术地再现了唐太宗李世民主政唐朝二十多年的历史。你认为不可能在剧中出现的画面是 ( ) A.唐太宗在长安称帝,建立唐朝 B.唐太宗轻徭薄赋,精简机构 C.唐太宗下令合并州县,革除“民少吏多”的弊政 D.唐太宗鼓励大臣直言皇帝的过错 8.假如你是贞观年间的一位大臣,你可以感受到当时政治的一大特色是( ) A.选贤用能,唯才是举 B.任人唯亲,独断专行 C.猜疑妒忌,刚愎自用 D.不惜民力,统治残暴 9.武则天于684年下令:凡官吏所在地区,“田畴垦辟,家有余粮”者升官。这体现了武则天( ) A.严惩贪官污吏 B.提倡节俭 C.善于纳谏 D.重视农业生产 10.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很有争议的历史人物,对她的评价历来褒贬不一。我们今天肯定武则天,主要是因为( ) A.她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极大地提高了妇女的地位 B.她替多病的唐高宗处理政事,显示了卓越的政治才能 C.她的统治具有“政启开元,治宏贞观”的重要地位 D.她最后把权力交还给了李姓,并立无字碑任由后人评说 B C C C B A A D C C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练习题

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1.孟宪实教授说:“在中国历史上,唐朝是最有魅力的一个朝代。”唐朝的建立者是() A.李世民 B.杨坚 C.李渊 D.李隆基 2.“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被唐太宗喻为一面镜子的著名谏臣是() A.房玄龄 B.魏征 C.姚崇 D.杜如晦 3.“中书主出命,门下主封驳,尚书主奉行。”这句话介绍的是() A.分封制 B.三省六部制 C.三公九卿制 D.郡县制 4.南宋时期,潮州人王大宝参加廷试(殿试),中榜眼(进士第二名),后来成为岭南名宦。殿试制度的创立者是() A.隋炀帝 B.唐太宗 C.武则天 D.唐玄宗 5.在旧金山、纽约等地,人们把华侨、华人聚居的地方称为“唐人街”,可见唐朝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唐玄宗在位前期,唐朝进入鼎盛时期,历史上称为() A.“开元盛世” B.“贞观之治” C.“开皇之治” D.“文景之治” 6.唐太宗“轻徭薄赋”的措施体现的思想是() A.仁政爱民 B.有教无类 C.兼爱非攻 D.严刑峻法 7唐太宗非常重视中书、门下两省在中枢政务机构中所发挥的作用。他曾对群臣说:“中书诏敕或有差失,则门下当行驳正。”这反映了门下省的职权是() A.替皇帝起草诏令

B.审核诏令内容 C.负责诏令的执行 D.负责监察百官 8.“贞观之治”是我国封建社会有名的治世局面。下面对这一局面的认识,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唐太宗在位期间出现了“贞观之治”的局面 B.唐的统一与安定为“贞观之治”的出现创造了条件 C.唐太宗的个人作用是这一局面出现的决定性因素 D.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是繁荣局面出现的基础 9《旧唐书》称武则天:“制公卿之死命,擅王者之威力。”(意为诛杀公卿,独断专权)小明却说:“对人民来说,武则天不算是坏皇帝。”小明得出该结论的主要依据是武则天() A.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 B.在位期间出现了“开元盛世”的局面 C.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D.推行减轻人民负担的政策和措施,重视发展生产 10王谠在《唐语林》中写道:“开元初,上留心理道,革去弊讹。不六七年间,天下大理。河清海晏,物殷俗阜。”下列对史料的理解,正确的有() ①“上留心理道”中的“上”即唐玄宗②“天下大理”的局面被誉为“开元盛世”③“河清海晏”指唐朝贞观年间政治清明④“革去弊讹”指唐太宗革除前朝弊病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②③ 1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教案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唐朝建立,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的基本事实,通过分析唐太宗、唐玄宗的执政措施和政绩,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本课教学以老师讲解为主,启发、引导学生思考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形成原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明白“成由勤俭败由奢”的道理。认识虚心接受他人正确意见的好处,从唐朝的强盛中,增强民族自豪感,树立为今天中华民族复兴而读书的决心。 教学重难点 重点唐朝的建立“贞观之治”“开元盛世” 难点对唐太宗治国政策的认识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教师利用玄武门之变的故事导入,激发学生兴趣新授 一、唐朝的建立与“贞观之治”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课本P6的唐太宗画像,然后介绍唐太宗

其人。 组织学生阅读课文,分析讨论,从政治、经济、个人品质三方面归纳唐太宗的治国政策。 学生总结得出,贞观时期①政治上,完善三省六部制;制定法律,减轻刑罚;完善科举制。②经济上,减轻人民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③唐太宗个人品质:勤于政事,虚心纳谏;广纳贤才,知人善任,重用房玄龄、杜如晦、魏征。由于政治清明,经济发展,国力强盛,文教昌盛,史称“贞观之治”。 教师点拨“房谋杜断”和魏征。教师点拨“材料研读”,为什么唐太宗把君主和百姓的关系比喻成舟和水的关系? 学生讨论 教师总结,唐太宗经历了隋末农民战争推翻隋王朝的事实,认识到人民力量的强大,吸取隋亡的教训。因此他注重发展农业生产,减轻农民负担。 二、女皇武则天 教师引导学生观看课本《武则天》画像,简单介绍武则天经历,武则天本人兼涉文史,精明能干,能屈身忍辱,颇有抱负。唐太宗多病,皇后武则天开始干预朝政。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690年武则天正式改唐为周,自称为大周神圣皇帝。武则天执政时期,上承“贞观之治”下启“开元盛世”。但是她放手招官,使官僚集团急剧膨胀,加重人民负担。 教师总结,武则天的统治体现在两方面:一是重视农业生产;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2课(2)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2课《走向全盛的唐朝.》 一、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记住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一位女皇帝,唐玄宗时期出现的盛世局面一一开元盛世;了解武则天及玄宗的治国政策和唐朝盛世局面的繁荣景象;理解盛世局面的形成过程和原因。 2、能力目标:引导学生归纳武则天和唐玄宗的治国政策,培养学生的归纳、综合、概括能力。通过对太宗、玄宗治国政策的比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收集整理图片、资料等,培养学生提取、整合信息的能力。对武则天的评价,让学生进一步掌握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对盛世局面形成原因的分析,让学生认识到事物之间存在的因果关系和内在联系。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展示图片,欣赏图片,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欣赏水平。通过对唐朝繁盛局面的学习,认识到中国唐朝在世界上的地位,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二、重难点:唐朝盛世局面的形成是本课的重点。客观评价武则天这个历史人物是本课的难点。 三、过程方法: 引入,唐人街图片引入。相继展示多媒体课件:各国唐人街图片引出本课主题一走向全盛的唐朝。提问:为什么今天还有很多国家把中国人叫唐人,把中国人居住的地方叫唐人街,说明唐朝在世界上的地位如何?

过渡:唐朝在中国历史上有着辉煌的历史,那么在这里时期出现过那些对唐的繁荣做出过贡献的皇帝呢,上节课我们讲了唐太宗的贞观之治,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在唐朝发展过程中作出重要贡献的武则天和唐玄宗(展示武则天和唐玄宗的画像) 授新课 (一)、一代女皇武则天 1、“戏说”武则天 学生把从影视书籍民间传说等各种途径收集到的有关武则天的资料信息展示出来。 2、老师根据刚收集到的信息引导学生进行归纳 肯定:武则天颇具政治才能,打击贵族势力,招揽人才,发展生产,兴修水利,减轻徭役赋税等。她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一位女皇帝,她 在位期间,使唐朝的社会经济文化继续向前发展。 否定:心狠手辣,滥杀无辜,重用酷吏,崇尚佛教,主张土地兼并, 大搞阴谋诡计。过渡:同学们对武则天的功过是非各说不一,要对

2016新版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2课

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xx” 一、xx朝的建立和xx二世 1、唐朝建立时间、开国皇帝、都城:618年、李渊、长安。 2、626年,李世民通过“玄武门之变”即位,次年改年号为“贞观”,李世民就是唐太宗,唐二世。 二、“贞观之治”是怎样出现的(或者唐太宗采取了哪些措施巩固统治?)出现了什么样的局面? 答: 1、贞观措施: (1)政治上①吸取隋亡的教训②任用贤才魏征、房玄龄、杜如晦③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④制定法律,减轻刑罚⑤进士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⑥严格考查各级官吏的政绩。 (2)经济上①减轻劳役负担②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3)军事上,先后击败东、西突厥,加强了对西域的统治。 2、xx局面: 唐太宗统治期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国力增强,文教昌盛,史称“贞观之治”。 三、“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为什么唐太宗把君主和百姓的关系比喻成舟与水的关系?答: 作为皇帝要勤政爱民,人民可以拥护你成为统治者,也可以推翻你的统治。唐初统治者接受隋亡的教训,把君主比成舟,把人民比成水。 四、女皇帝xx

1、武则天称帝,改国号为周。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是武则天。 2、武则天对历史的贡献(为什么说武则天的统治“治宏贞观,政启开元”?) 答: ①武则天在位,社会经济持续发展(这是历史上肯定武则天的主要原因) ②大力发展科举制,破格选拔人才③治宏贞观,政启开元,为开元盛世出现打下基础。 五、开元xx 1、唐朝起止时间?唐朝两个盛世局面及在位皇帝?两个盛世的共同表现?共同原因?得到的启示? 答: 唐朝(618年-907年), 唐朝有两个盛世(唐太宗“贞观之治”、唐玄宗“开元盛世”) xx表现(xx景象): 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国库充盈,人民生活安定。 共同原因: 统治者重视发展农业生产,重用贤才。 启示: 要重视农业生产,关注民生,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2、“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是什么意思?描绘了什么时期的什么景象?为什么说是“全盛日”?答: 想一想唐玄宗开元年间,小城镇也有上万人家。农业丰收,稻米看起来像流油一样,粮食装满了所有仓库。描绘了唐玄宗“开元盛世”时期的繁荣景象。 因为唐玄宗开元年间,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国库充盈,民众生活安定。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精品教案

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1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贞观之治”与“开元盛世”局面形成的原因。 教学难点:如何帮助学生正确并全面地评价唐太宗、武则天和唐玄宗。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虢国夫人游春图 这是一个充满朝气的、伟大的、开放的时代,生活在这个时代的人们,既有“春风得意马蹄疾”的喜悦,也有“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自信,还有“一览众山小”的凌云壮志……这个“充满朝气的、开放的、伟大的时代”,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哪一个时代?(学生回答:唐朝) 这样一个开放的、强盛的、伟大的时代是由谁开创的?它又是怎样发展和繁荣的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唐朝,了解这段历史。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唐朝的建立和“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 1.教师讲述:唐朝建立的基本情况是怎样的? (618年,李渊在长安称帝,建立唐朝,他就是唐高祖。) 2.教师讲述:李世民的年号和庙号是什么? (626年,李世民即位,次年改年号为“贞观”,他的庙号是唐太宗。) 3.读教材,合作探究,在唐太宗时期,出现“贞观之治”的原因。 答案提示:(1)主观原因:他吸取隋朝速亡的历史教训,勤于政事,虚心纳谏,从善如流。 (2)客观措施:①任用贤能。唐太宗广纳贤才,重用敢于直言的魏征;知人善任,房玄龄善于谋略,杜如晦敢于决断,他们都是贞观时期著名的宰相。②政治方面。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

制定法律,减省刑罚;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进士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严格考察各级官吏的政绩。③经济方面。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4.史料解读。 材料一:(贞观)初期,茫茫千里,人烟断绝,鸡犬不闻,道路萧条。 材料二:昔者唐之太宗,以神武之略起定祸乱,以王天下,威加四海矣。然所谓固天下之势,以遗诸子孙者,盖未立也。于是乎藉兵于府,置将于卫,据关而临制之。处兵于府,则将无内专之权;处将于卫,则兵无外擅之患。然犹以为未也,乃大诛四夷之侵侮者:破突厥,夷吐浑,平高昌,灭焉耆,皆俘其王,亲驾辽左而残其国。凡此者,非以黩武也,皆所以立权而固天下之势者也。 5.根据材料讨论唐太宗采取这些措施的结果如何。 答案提示: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国力增强,文教昌盛,历史上称之为“贞观之治”。 目标导学二:女皇帝武则天 1.图片展示。 武则天像 2.教师只简要介绍武则天的情况即可。 教师概要:武则天成为皇后以后,与唐高宗共掌朝政。高宗去世后,武则天相继废掉两个已经做了皇帝的儿子,自己取而代之,改国号为周。她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历史上称她的统治为“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目标导学三:“开元盛世”的开创 1.史料解读。 材料一:“至(开元)十三年封泰山,米斗至十三文,青齐谷斗至五文。自后天下无贵物,两京米斗不至二十文,面三十二文,绢一匹二百一十文。东至宋(今河南商丘南)汴(今河南开封),西至岐州(今陕西凤翔),夹路列店肆待客,酒馔丰溢。每店皆有驴赁客乘,倏忽数十里,谓之驿驴。南诣荆襄(今湖北江陵﹑襄阳),北至太原﹑范阳(今北京),西至蜀川(今四川成都)﹑凉府(即凉州,今甘肃武威),皆有店肆,以供商旅,远适数千里,不持寸刃。”可见当时粮食布帛产量丰富,物价低廉,商业繁茂,道路畅通,行旅安全。到开元二十年,全国有民户七百八十六万一千二百三十六(最多时逾千万),人口四千五百四十三万一千二百六十五,比之唐初户口增加一倍半以上。 材料二:唐玄宗时期全国耕地面积6.6亿亩。唐朝的版图,比之于汉代,有新的拓展;大运河把黄河流域与长江流域更密切地联系在一起,促进了全国经济的增长。史载:“开元、天宝之际,耕者益力,高山绝壑,耒耜亦满。”根据现有史料推算,当时全国实际耕地面积约八百五十万顷,折合今亩达6.6亿亩(当下的中国为18亿亩),人均占有达9亩多。远远超过中国今日的平均数(1.4亩)。 2.根据材料讨论“开元盛世”的表现。 答案提示:物美价廉;商业繁盛;人口增长;耕地面积扩大等。

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5课 “和同为一家”

第5课“和同为一家” 一、课堂训练 1、上书唐朝皇帝,说吐蕃与唐朝已经“和同为一家”的是() A尺带珠丹 B 松赞干布 C 皮罗阁 D 大祚荣 2、唐蕃“和同为一家”说明() A.吐蕃首领已接受唐政府的册封B.吐蕃与内地的关系不断加强 C.唐政府对吐蕃进行有效的行政管理D.吐蕃与汉族长期融合,已形成“一家” 3、唐玄宗为密切与少数民族的关系采取的措施有() A.封皮罗阁为云南王B.封骨力裴罗为“怀仁可汗” C.封大祚荣为渤海郡王D.与尺带珠丹和亲 4、下列少数民族政权与唐朝关系从双方地位角度看最特殊的是() A.吐蕃B.突厥C.黑水靺鞨D.回纥 5、下列有关“庙号”“谥(shi)号”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汉高祖、唐太宗等都是古代帝王死后所加的一种名号,叫庙号。 B、起庙号起源殷商,因为帝王死后要在太庙祭祀。 C、谥号谥在帝王、贵族死后,后人根据其生前事迹追加的名号。 D、谥号起源于殷商,开始只是一字谥,唐宋以后字数增加。 6、吐蕃最高统治者称为:() A.皇帝 B.国王 C.可汗 D.赞普 7、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唐朝扫平东突厥后,在当地设立都督府,任用汉人进行管理,保留原有民族习惯贺 生活方式。 B、“可汗”是西北各部对君主的称呼;称“天可汗”酒是拥戴唐太宗位他们共同的君主。 C、“自从贵主和亲后,一半胡风似汉家。” D、南诏首领皮逻阁在唐朝支持下,统一六诏,被唐玄宗封为云南王。 根据下图回答8-9题 8、这张《步辇图》的作者是:() A.展子虔 B.顾恺之 C.阎立本 D.吴道子 9、这画描绘唐太宗接见来求亲的吐蕃使者禄东赞的情景,请分辨人物,下列哪个正确() A、左起第一是译员B 左起第二是唐典礼官员C 左起第三是禄东赞 10、有关这画分析不正确的是() A、《步辇图》真实地记录了1300多年前文成公主和藏族吐蕃松赞干布的联姻历史事件 B、神情恭敬禄东赞把求亲看得极其重要,唐太宗表情自然,对此事胸有成竹。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课导学案

第2课贞观之治 备课时间: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1.了解唐朝的建立和?玄武门之变?。 2.分析概括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及内容,能正确评价唐太宗、武则天 3.通过学习唐太宗重视和善于纳谏的故事,培养勇于接受批评的品德。 【教学重点】贞观之治、女皇武则天、对唐太宗、武则天的评价【教法学法】学后教、当堂训练、阅读、自学、启发、探究。 【知识链接】魏征是唐朝时期的大臣,魏征逝世后,太宗对朝中大臣们说:?我派人到魏征家中,在他的书信中发现魏征未写完的奏章,上面写道‘天下的事情有好事有坏事。人,有好人有坏人,任用了好人,则国家安泰,任用了坏人,国家就要大乱……’?那么,唐太宗时怎样?以史为镜??以人为镜?的呢?又出现了什么样的局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一内容。 【教学过程】 (一)快乐自学 快速阅读课文,完成下列内容 1、(618)年,()建立唐朝,定都()。 2、唐太宗叫(),他在位期间的年号为(),贞观元年是()年。他发动(??)后做了皇帝。 3、认为?致安之本,惟在得人?的是()。他重用富于谋略的()和善断大事的()为相,人称?房谋杜断?。前后向唐太宗上谏200多次的大臣是()。 4、唐太宗在位期间,政治(),经济(),国力(),史称()。 (二)合作探究 1.?贞观之治?是怎样出现的?你怎么评价唐太宗? (三)展示交流 (四)课堂小结 1. 唐朝的建立和?玄武门之变?。

2. 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及内容 3. 女皇武则天 【达标检测】 1.唐朝建立于:() A.618年 B.626年 C.581年 D.589年 2.历史上把唐太宗统治时期称为:() A.贞观之治B.开元盛 C.开皇之治D.光武中兴3.?2004年10月14日第六届上海国际艺术节开幕,京剧艺术表演家尚长荣出演京剧《贞观盛事》中耿直进谏的名臣……?你知道尚长荣扮演角色是:() A.程咬金 B.李世民 C.魏征 D.秦叔宝 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唐太宗的话) 往昔初平京师,宫中美女珍玩,无院不满。炀帝意犹未足,征求无已,亦东西征讨,穷兵黩武,百姓不堪,遂至之灭。此皆朕所目,故夙夜孜孜,惟欲清静,使天下无事。 材料二:(唐太宗的比喻)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为人主,可不畏惧! 材料三:(唐太宗对大臣的训示) 朕终日孜孜,非但忧怜百姓,亦欲使卿等长守富贵—以上摘自《贞观政要》请回答: ①根据材料一说明隋朝灭亡与?贞观之治?局面的出现有否关系?理由何在 ②材料二表明唐太宗意识到了什么实质问题?他说这番话的意图何在? ③根据材料三指出唐太宗的根本目的何在? 【板书设计】 唐朝建立→唐太宗时期的?贞观之治?→武则天时期具有?贞观遗风? 【教后反思】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课导学案(附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课导学案(附答案) 一、唐朝的建立618年,李渊建立唐朝,定都长安。李渊就是唐高祖。 二、唐太宗“贞观之治” 1、主要内容措施:①吸取隋亡历史经验教训,重视人民群众的力量。②重视发展生产,开垦荒地、减轻农民的赋税劳役。③崇尚节俭,节制享受欲望。④合并州县,整顿吏治。⑤任用贤才、虚心纳谏:“房谋杜断”—房玄龄和杜如晦;魏征为著名谏臣。⑥大兴学校,发展科举。 2、效果评价:唐太宗统治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加强,成为世界上的强国,我国的封建制度发展到顶峰。 3、秦亡汉兴,隋亡唐兴有什么共同之处?答:秦隋:都完成了统一后很快灭亡;都是因为统治者的残暴无道,整治黑暗;都爆发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汉唐:统治者都吸取了前朝的教训,出现了繁荣的局面;都轻徭薄赋,整顿吏治,任用贤良;都成为影响当时世界的大国。比较汉武帝与唐太宗的历史功绩项目汉武帝唐太宗政治实行推恩令,削弱诸侯国的势力,加强中央集权;重视人才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勤于政事,虚心纳谏;发展科举经济将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亲临治理黄河,重视兴修水利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役和徭役军事派卫青、霍去病

反击匈奴,夺取河套和河西走廊,使匈再无力与西汉对抗在西域设置管辖西域的最高行政和军事机构-安西都护府思想文化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在长安兴办太学重视人才培养,扩充国学规模,增加学员。民族关系两次派张骞出使西域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促进唐蕃友好 三、女皇武则天 1、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晚年称帝,改国号为周 2、武则天当政期间,继续实行唐太宗发展农业生产、选拔贤才的政策,使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国力不断增强。人称她的统治“政启开元,治宏贞观”本课考点精练 一、选择题: 1、下列不属于唐太宗的政治主张的有() A、皇帝要勤于政事 B、大臣要廉洁奉公 C、政府要轻徭薄赋 D、君臣要讲气派 2、我们今天肯定武则天,主要是因为 ( ) A、她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B、她临朝处政,开创殿试 C、她重用人才,奖励农业生产 D、她在“贞观之治”与“开元盛世”之间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2课贞观之治教案新人教版

第二课贞观之治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唐朝建立、贞观之治和武则天的统治等基本史实,为进一步学习和掌握唐朝的历史奠定基础。 过程与方法 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贞观之治局面形成的原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通过引导学生对唐太宗和武则天进行简单的评价,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唐太宗、武则天二帝的开明思想及其开明政策,促进了唐朝的繁荣,从中体会到杰出人物对历史发展所起的一定推动作用。 重点难点 重点“贞观之治”和女皇武则天。 难点如何客观地评价唐太宗、武则天等历史人物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课前检测 提问:隋炀帝为什么要开通大运河? 导入新课 引导学生回忆隋朝的繁盛,然后思考“为什么如此繁盛的隋朝很快就灭亡了”,使学生理解隋炀帝的残暴统治,激化了社会各种矛盾,导致农民起义的爆发。在农民起义过程中,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 讲授新课 一、唐朝的建立 隋朝太原留守李渊在太原起兵,618年攻占长安,建立唐朝。 时间:618年开国皇帝:唐高祖李渊都城:长安 出示《唐朝疆域图》,强调唐朝长安城的位置。

二、贞观之治 出示材料: [贞观十八年(644年),太宗]又谓曰:“汝(指太子李治)知舟乎?”对曰:“不知。”曰:“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贞观政要?教戒太子诸王》 学生讨论这段话的含义及从中可以得到的结论,唐太宗的治国思想:由于唐太宗对君民关系认识较为深刻(认识到人民群众的力量),贞观年间,他的治国政策和措施就是依据这一思想而制定的。 从政治、经济两方面归纳唐太宗采取的主要措施:(突出房玄龄、杜如晦、魏征三个人物,也可以让学生讲述有关魏征的小故事,加深印象,增强趣味性。) 1、注重总结历史经验教训,重视人民群众的力量; 2、注重发展生产,减轻人民负担; 3、崇尚节俭; 4、任用贤才、虚心纳谏。 教师总结,唐太宗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出现繁荣景象,国力逐步强盛。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 三、女皇帝武则天 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强调) 展示武则天画像,边引导学生看图,边简介武则天经历。 重点介绍武则天的统治,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重视发展农业生产,二是破格提拔有才能的人。最后,引用郭沫若对其统治评价的话:“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板书设计 第二课贞观之治 一、唐朝的建立与唐太宗即位 1、隋朝的灭亡: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隋灭亡 2、唐朝的建立:618年李渊都城长安 3、唐太宗即位:李世民年号“贞观” 二、贞观之治 唐太宗的政策措施: 1、注重总结历史经验教训,重视人民群众的力量;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2课“贞观之治”教案 新人教版

“贞观之治” 【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盛唐景象 导入新课:这是一个充满朝气的、伟大的、开放的时代,生活在这个时代的人们,既有“春风得意马蹄疾”的喜悦,也有“天生我才必有用”的自信……又有“一览众山小”的凌云壮志。这个“充满朝气的、开放的、伟大的时代”,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哪一个时代?(学生回答:唐朝)这样一个开放的、强盛的、伟大的时代是由谁开创的,它又是怎样发展和继续繁荣的呢?让我们一起走进唐朝,去探究这一历史之谜。 一、隋亡唐建之迷 [提出问题] 隋炀帝是怎样的一个历史人物?谁能来为大家讲讲他的故事? 学生活动预期效果: 生1:隋炀帝暴虐无道。 生2:他经常远出巡游,骚扰地方百姓。 生3:他在位时,开通大运河,年年征发繁重的徭役,加重人民的负担。 生4:…… 教师过渡:老师这里也有两个有关隋炀帝的故事,我请一个同学来为大家讲一下。 多媒体展示:

献食 隋炀帝特别喜欢外出巡游,为了满足船队 大批人员的享受,隋炀帝命令两岸的百姓,给 他们准备吃的喝的,叫做“献食”。那些州县 官员,就逼着百姓办酒席送去,有的州县,送 的酒席多到上百桌。别说隋炀帝吃不了那么 高丽之战 为了炫耀武功,公元611年,他发 动对高丽的战争。他下令全国军队,不论 远近,一律向涿郡集中;还派人在东莱(今 山东掖县)海口督造兵船三百艘,造船的 教师提问:通过以上故事分享,请同学们解开“隋朝昙花一现”之谜。从中你能得到哪 些历史启迪呢? 学生活动预期效果: 生1:隋朝灭亡的原因是隋的暴政。 生2: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 设计意图:通过师生讲述隋炀帝暴政的有关故事,一方面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另一 方面通过大量历史事实的展示,引领学生更加深刻地认识隋炀帝的残暴统治,从而理解隋朝 二世而亡的历史教训。 教师过渡:隋炀帝的统治正如时人所说的“罄南山之竹书罪无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正所谓:“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隋朝就这样昙花一现。取而代之的则 是威震四海,人心所向的李渊父子。下面请同学们自学课本内容,了解唐朝建立的过程。 多媒体展示:

山东省文登实验中学2012年秋七年级历史上册 和同为一家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山东省文登实验中学2012年秋七年级历史上册和同为一家学案新 人教版 重点:吐蕃的发展及唐朝与吐蕃的友好关系 难点:唐朝对边疆各民族采取的比较开明的政策 1、参考学习目标,自学课本P12—15,勾划要点,并完成学案上自主学习部分,自己解决不了的疑难用红色笔标出,准备讨论时解决.提前勾划完成的,巩固记忆拿的准的答案. 2、小组长把握时间,安排交流,解决个疑,收集组疑,整理学案.提前完成的小组,巩固记忆个疑. 3、提出组疑,共同解决。给予他组解决疑难,一次加2分。无疑难的快速记课本的重点知识。 一、知识链接 大家知道,汉朝和唐朝都是中国历史上十分强盛的时期。为什么说它们是非常强盛的呢?除了政治上统治时间长、经济发展水平高和文化繁荣以外,也体现在和周边少数民族的相处中,有密切的交流,推动了他们的发展。“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这首广为传唱的歌曲,生动地反映了我国各民族和睦相处、携手共创美好生活的新局面。这一局面的形成,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 二、新课导学 ※自主探究 1、隋唐时期,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空前发展。如唐太宗和武则天,在今

地区先后设立了管辖西域的最高行政和军事机构。 2、吐蕃人是的祖先。 3、7世纪前期,吐蕃杰出的赞普统一青藏高原,定都。唐太宗把嫁给他。意义:,。 4、8世纪初,唐朝又将嫁到吐蕃。吐蕃和唐朝已经“ ”。 ※合作探究 1、松赞干布为什么多次向唐朝求婚? 2、唐太宗为什么同意文成公主远嫁吐蕃? 3、文成公主为什么受到吐蕃人乃至至藏族人民的喜爱? ※拓展延伸 1、回顾小学学过的有关藏族人民生活的知识,想想与吐蕃人有哪些相同的地方? 2、如果你跟文成公主入吐蕃,你能帮文成公主做些什么有益于吐蕃的事? ※自我评价你完成本节学习内容的情况为(). A. 很好 B. 较好 C. 一般 D. 较差 ※达标检测(时量:5分钟满分:100分)计分: 1、唐朝初年,被北方各少数民族和西域各族尊称为“天可汗”的是下列哪位帝王() A. 唐高祖 B. 唐太宗 C. 武则天 2、下列是有关文成公主与王昭君的叙述,其正确的选项是( ) A.都是汉族中央政权主动将她们嫁给少数民族首领 B.她们对少数民族和汉族的经济文化交流都起到了促进作用 C.她们都是嫁到北方大漠 D.这两件大事都发生在唐朝 3、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不同时代,民族的称谓也有变化。吐蕃是今天哪个少数民族的祖先() A满族 B维吾尔族 C回族 D藏族 3、著名画家阎立本的《步辇图》,反映的是吐蕃使者禄东赞受松赞干布派遣到唐朝求婚的情形,图中正在接见禄东赞的唐朝皇帝是()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