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金堂县竹篙镇现代农业发展规划

金堂县竹篙镇现代农业发展规划

金堂县竹篙镇现代农业发展规划
金堂县竹篙镇现代农业发展规划

金堂县竹篙镇现代农业发展规划

文章来源:金堂人论坛前言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必须把解决“三农”问题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要坚持农业基础地位,把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繁荣作为首要任务,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

2007年6月,成都被国务院正式批准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试验区确立以来,我镇在县委、县政府正确领导下,始终坚持把现代农业作为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农民就业增收的基本途径,作为推进农民向城镇和二、三产业转移的重要基础,作为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配合建设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一项重大而长期的任务。这对作为金堂县丘区农业大镇的竹篙镇现代农业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第一章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第一节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以城乡统筹、“四位一体”科学发展总体战略为指导,抓住“灾后恢复重建、国家扩大内需和试验区建设”三大机遇,始终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高度重视生态镇建设工作,始终围绕“坚持科学发展观、推进三大建设、构建和谐金堂”的奋斗目标以及“一镇一中心、三片四产业、三路一河两湖十村庄”的发展思路,实现竹篙远郊型农业向都市型农业,农业大镇向农业强镇跨越。

第二节基本原则

坚持解放思想与跨越实践相结合,现代农业发展与城乡统筹相结合,农业主导产业发展与二、三产业发展相结合,前瞻性与现实可操作性相,坚持基础设施优先、产业发展优先。

第三节发展目标

1、总体目标

到2013年,全镇农业增加值达到3000万元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达7000元以上,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生产体系基本形成,农村人居和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成为全域金堂现代农业的有机组成部分,全县丘区现代农业示范镇。

2、阶段目标

(1)现代农业产业发展

一是在马鞍村、凤凰村建立“中国.成都紫色作物博览园”,助推竹篙现代农业的发展。流转土地5000多亩,种植彩色红苕、彩色洋芋,修建科验大楼一幢,成立专家大院,实施彩色红苕(洋芋)的科验开发工程;同时,建立新型集体经济组织—成都新凤凰现代农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及专业合作社,流转土地2000多亩,种植彩色红苕,建成“竹篙镇彩色红苕繁育科验基地”,辐射红观音村、老虎寨村、八棵松村等村,使全镇彩色红苕种植面积10000亩以上。

二是建设竹篙镇蚕桑产业核心示范基地。以本镇金简河村、凉水井村为重点各建设1000亩以上的蚕桑产业核心示范基地,发展林下鸡(兔)、珍稀食用菌等立体种养殖业,辐射带动半边街村、青松社区、金华村等村,在全镇规模发展10000亩桑园。同时,以省农科院的蚕桑新品种、新技术、新产品科研开发项目,把示范园建成“四川省蚕桑科技示范园”。

三是万亩优质杂柑园。以盛通果业公司在马鞍村建立的200亩“砂糖桔、皇帝柑优质杂柑基地”为中心,向八棵松村、红观音村、老虎寨村、道沟湾村等区域扩展,培植种植大户,力争3年内全镇发展优质杂柑10000亩。

四是建设万亩荷塘园。以青松社区为重点,利用塘堰、冬水田栽藕养鱼,发展荷塘园2000亩以上,带动金华村、半边街村和天宝寨村等村,打造竹篙镇万亩荷塘园。

第二章基础设施

第一节交通

根据农业机械进入田间作业要求,对现有乡村机耕道(特别是组间道路和组内道路)进行全面修复和加固。按照产业发展到哪里基础设施就配套到哪里的理念,改造和新建产业发展区内乡村机耕道。根据镇内主要交通环境改变(金堂大道新交通干线建设),改建和新建农业示范园区与主要交通干线之间的连接道路。

第二节农田水利

(一)水利设施建设

本镇虽然是九龙滩灌区,但九龙滩实行季节性提灌水,因此还是需要蓄水。

1、“竹篙镇万亩荷塘园”农田水利基本设施建设。一是整修田埂。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到户后,田埂、排水沟渠都被损坏,需要大量的维修和完善,方能蓄水和排水。因此,条石浆砌整治田埂50根10000米;二是修善排水沟。将原有被损坏的排水沟用条石浆砌,进行维修和整治,大约30公里。

2、“中国.成都紫色作物博览园”农业生产灌溉用水。一是利用10组现有的提灌站,从资水河提水进行灌溉。新建1米宽的输水渠1条,共1.2公里;二是利用地处九龙滩灌区的优势,改造灌溉渠5公里;三是充分利用积雨面宽的优势,新建微型蓄水池10口,新增蓄水方20000方。

3、万亩优质杂柑园内,新建蓄水池100口,整治塘堰50口,建生产便道50公里,维护小型提灌站20座。

4、生活用水。以中心村、聚居点为重点,新建生活用水机井2座、消防蓄水池3口,铺设水管2公里。

5、养殖用水。采取提水冲灌塘堰蓄水,水池接通输水渠,输水渠连通各取水点的方法供水,整治塘堰5口,新建0.5米宽共10公里长的输水管道5条,改造排洪渠6公里。

(二)基本农田改造

1、农业综合开发工程。

实施农业综合开发工程,每年改造中低产田土3000亩,中低产田土改造率达到60%以上。

2、新增耕地培肥

对全镇土地整理项目中新增耕地开展增施农家肥、有机肥等措施改良培肥土壤,增加土壤有机质,提高土壤保水保肥能力,提升耕地综合生产能力。

(三)道路建设

1、“中国.成都紫色作物博览园”道路建设。通过改扩建工程,将现有3.5米宽的水泥路建设成为7米宽两车道的草油路4公里。并建设2米宽的观光石板路30公里。

2、“竹篙镇万亩荷塘园”道路建设。修建3.5米宽的水泥路15公里,2米宽的观光石板路30公里。

第三节农业机械化

1、粮食主产区农业机械化规划

全面推进水稻生产机械化,实现机插和机收的快速发展;适度开展玉米机械化生产技术;大力发展秸秆综合利用机械化,为推进农业循环经济提供农业机械化服务。

2、经济作物主产区农业机械化规划

发展种植业主要产品的产前、产中、产后加工、保鲜、分级、储运机械化,因地制宜地发展特色农产品机械化。推广设施农业技术。着力在特色产业生产基地,发展蔬菜、花卉塑料大棚,食用菌生产专用大棚,推广适宜大棚作业的田园机械,喷、滴灌作业;在规模经营业主和果蔬营销大户中,推广冷藏保鲜技术,建小型冷藏保鲜库,提高流通环节的设施水平;推广食用菌切草机,在食用菌生产中提高稻草等原料利用率;推广食用菌拌料机、装袋机,推动食用菌生产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

3、养殖业发展区农业机械化规划

提高养殖业机械化装备,引进推广先进的畜牧机械化设备,发展饲料收获、加工、畜禽粪便处理环节的机械化。推广小型饲料生产加工成套机组,包括饲料的粉碎、搅拌以及简易的传输设施;推广中小型奶牛挤奶设备;建设大中型养殖场粪渣排污提灌站。

第四节生态环境

坚持以人为本和城乡统筹,把农村环境保护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以及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结合起来,抓好源头控制、过程管理、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发展农村清洁能源,推进环境友好型的农村生产生活方式,为新农村建设提供环境安全保障。

第三章产业发展

第一节产业总体布局

以“一镇一中心、三片四产业、三路一河两湖十村庄”为总体规划蓝图,着力发展现代特色农业。

1、“中国·成都紫色作物博览园”

(1)规划范围:竹篙镇凤凰村、马鞍村等

(2)发展方向:

①在凤凰村建立“竹篙镇特色粮食生产示范基地”3000亩,2009年种植彩色红薯3000亩,并辐射带动全镇及周边乡镇发特色粮食生产,力争5年内达到2万亩以上。

②在凤凰村16组建立“四川省珍稀食用菌生产试验基地”50亩,种植灵芝、茶树菇、德国滑菇等珍稀食用菌,引导和带动全镇农户大力种植珍稀食用菌,力争3年内建立珍稀食用菌种植基地50亩以上的2个,年种植量500万袋以上。

③在凤凰村10组的资水河畔建设一座集休闲、娱乐、会务一体的四星级农家乐;建立占地60亩的高科技农业博览园,充分展示农业科学技术。

④在凤凰村16组投资5680万元,建占地20亩的专家科研楼及的彩色红苕精深加工厂,解决剩余劳动力就业500个以上;开展各种形式培训3000人次。

通过核心区的建设,辐射红观音村、老虎寨村、八棵松村等村,五年内力争达到20000亩。

2、竹篙镇万亩荷塘园

(1)规划范围:青松社区、金华村等村。

(2)发展方向:在青松社区、金华村建立2000亩荷塘发展核心示范区。以核心示范区的发展作示范,向半边街村、天宝寨村等村扩展。将宜栽耦养鱼的田块全部发展成荷塘,力争三年内发展到10000亩,建成“竹篙镇万亩荷塘园”。

同时,凭借荷塘的建设发展,大力发展农家旅游业,带动半边街村、天宝寨村等的发展,促进一三产业的互动发展。

3、万亩优质杂柑园。

(1)规划范围:马鞍村、红观音村、老虎寨村、八棵松村、道沟湾村等村。

(2)发展方向:以盛通果业公司在马鞍村二流转土地200亩,建立“砂糖桔、皇帝柑——优质杂柑试验基地”,在3年内,向八棵松村、红观音村、老虎寨村、道沟湾村等村引种扩展,培植种植大户,力争全镇种植面积达到10000亩。

4、蚕桑园示范区

(1)规划范围:金简河村,凉水井村

(2)发展方向:以本镇金简河村、凉水井村为重点建设竹篙镇蚕桑产业示范园。在金简河村种植种植1500亩,凉水井村种植1280亩,建立核心示范园,并辐射带动其他各村6000余亩。发展林下鸡(兔)、珍稀食用菌等立体种养殖业,辐射带动半边街村、青松社区、金华村等村,在全镇规模发展10000亩桑园。同时,以省农科院的蚕桑新品种、新技术、新产品科研开发项目,把示范园建成“四川省蚕桑科技示范园”。

第二节特色效益产业发展

1、竹篙镇特色粮食生产示范基地建设

以省农科院及四川绿山公司为依托,在凤凰村建立3000亩特色粮食生产示范基地。

(1)由省农科院及四川绿山公司在凤凰村流转土地500多亩,种植彩色红苕500亩、彩色洋玉500亩,探索“科研院所+公司+政府+基地+农户”的现代农业发展路子。同时,由凤凰村新型集体经济组织——成都新凤凰农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在本村推广种植彩色红苕2000亩以上,使全镇彩色红苕种植面积达3000亩以上,从而建成“竹篙镇彩色红苕繁育科研基地”。(2)由省农科院及绿山公司在凤凰村11组至16组流转稻田200亩,种植优质水稻,稻田里放养生态鸭,以稻田虫子喂养水鸭,鸭粪肥田养鱼,鸭子捕杀稻虫,发展生态农业,建立“稻鸭鱼”生态水稻示范基地。在他们带动下,从2010年开始在全镇其它村组逐步推广,力争三年内发展3000亩以上。

2、竹篙镇万亩荷塘园建设。

以青松社区的三条沟和金华村的一条沟共2000多亩的田,以种耦为主,辅以养鱼,建设千亩荷塘产业发展示范园,并带动半边街村、天宝寨村等村发展荷塘产业5000亩以上。力争三年内建成“竹篙镇万亩荷塘园”。

3、万亩优质杂柑园。以盛通果业公司在马鞍村二组建立的200亩“砂糖桔、皇帝柑——优质杂柑试验基地”,并向八棵松村、红观音村、老虎寨村、道沟湾村等村扩大种植面积,培植种植大户,力争3年内全镇发展优质杂柑10000亩。

4、竹篙镇蚕桑产业示范园建设

以本镇金简河村、凉水井村为重点各建设1000亩以上的蚕桑产业核心示范基地,发展林下鸡(兔)、珍稀食用菌等立体种养殖业,辐射带动半边街村、青松社区、金华村等村,在全镇规模发展10000亩桑园。同时,以省农科院的蚕桑新品种、新技术、新产品科研开发项目,把示范园建成“四川省蚕桑科技示范园”。

第三节产业复合发展

1、农业休闲观光业

以开发大明寺佛教文化旅游业为依托,开发短线农业观光旅游,提升农业综合效益。

一是在“竹篙镇万亩荷塘园”项目区引进企业或业主搞综合发,开发荷塘观光园等短线农业观光旅游业,并带动周边100户以上的农户发展农家旅游业。

二是在“中国.成都紫色作物博览园”内开发短线农业观光旅游。在项目区的资水河畔(革命大桥)修建一座占地50亩,集中休闲、娱乐、会务一体的农家乐,绿化面积达40%以上,并带动周边10户以上的农户发展农家旅游业,每年开展两次以上的“现代农业观光旅游”活动。

3、产业综合效益开发

(1)蚕桑产业综合效益开发

以蚕桑产业为支撑,围绕“蚕桑综合效益第一镇”和“万亩桑海生态园”建设,实施桑园综合效益开发,发展家禽养殖业和桑园蔬菜种植业;以蚕桑为主题,挖掘蚕桑资源和蚕桑历史,打造蚕桑特色文化基地;以“桑”品牌为主体,开展蚕丝被、桑果酒、桑园鸡等蚕桑延伸品开发。

(2)竹篙镇物流(农产品)集散地建设。

以竹篙场镇农贸市场和青场镇农贸市场为主,以“公司+基地+农户+协会”的模式,引进农产品营销公司或大户,分别组建营销公司,确保竹篙及周边地区的农产品等物资的顺畅流通,建立畅通的农产销售渠道,加强蔬菜、水果等农产品的销售流通工作,建成辐射简阳、

中江、冯店等县(市)的物流集散地。

第四章综合配套体系建设

第一节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1、农业标准化服务体系建设

按照规范化、标准化、现代化的要求,以信息建设为先导,以设施建设为前提,以功能建设为重点,以机制创新为关键,加快现代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标准化建设,深化到田到户服务方式,推动涉农服务下沉,建成一支体系健全,管理规范,机制创新,队伍精干,装备精良,运转高效,承担公益职能,服务现代农业建设的新型农业服务队伍。

2、农业信息化服务体系建设

整合现有农村信息资源,建立完善农村信息服务体系和平台。开发运用农村经济综合数据分析系统、农村电子政务系统、农产品价格动态监测系统、农业专家咨询系统、农业地理信息系统、农业病虫害防治及重大灾情疫情预警监测系统、农业电子商务系统。逐步完成多个系统的整合与综合利用,实现各项预测预报及时发布,农业生产信息查询、产品交易“一网通”。

3、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

加快建立农产品质量检测网络,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积极开展农产品产地环境定点监测、农业投入品监督检查、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抽查等工作,重点要加强禁用、限用农业投入品的监督管理,加强质量安全执法监督,逐步推行市场准入制度,加快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预警系统。

4、农村劳动力培训体系建设

实施“绿色证书工程”、“青年星火带头人培训工程”、“新型农民创业培植工程”、“农业科技入户工程”、“专家大院工程”等五大工程,搭建梯层培训体系,突出抓好农村基层干部、骨干农民、农村能工巧匠、农村企业家、农村产业工人等“五支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农民在现代都市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作用。积极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做到应培尽培、应转尽转。

第二节农民组织体系建设

探索土地股份合作社、土地股份公司、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等多种形式,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村产供销服务组织,着力打造一批产供销、贸工农于一体,市场化配置资源的综合性农村新型经营服务组织,促进现代农业产业经营一体化。

第五章保障措施

第一节政策保障

落实中央、省关于扶持农业生产的各项政策,加大补贴力度;制定相关优惠政策,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建立健全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

第二节投入保障

强化财政支农职能;加大信贷对农业的支持力度;建立农业风险保障体系;完善农村金融体系;充分利用县农投公司的资金,撬动和聚集社会资金投入。

第三节组织保障

建立现代农业的领导体系和协调机制;建设政府宏观指导机制;优化政府服务;规划执行监管;明确现代农业的职能分工。

第四节体制保障

深化农村综合改革;继续深化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建设现代农业管理体制和运营机制;建立依法保农的法规和政策体系。

第六章重大项目及工程

第一节基础设施项目

近年来,在村通工程和土地整理工程的带动下,项目区内已建成部分水泥路和水利设施,但由于诸多方面原因,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道路路面太窄,水利延伸不够,制约园区正常发展,为此:

一、完善道路建设

1、扩建竹(青)云路竹青路段5公里,达到9米的有效路面;改造青松场镇到半边街村(双流)道路10公里,有效路面达到5米宽,并绿化植树;改造青松场镇到天宝寨村(云合)的道路5公里,有效路面达到5米;新修建青松社区石船—大明寺—马鞍村,连接天宝寨村、石江等宽5米的环型水泥路10公里。共计30公里。

2、在“竹篙镇万亩荷塘园”内新修宽1.5米的环山乡间旅游观光石板路面小路60公里。

3、在“中国.成都紫色作物博览园”内改造或新修宽4米的泥结碎石路面10公里;加宽原革命大桥至大明寺的水泥3.5米,改造成双向两车道的草油路。

二、完善水利设施

项目区虽然是九龙滩灌区,但九龙滩实行季节性提灌水,因此还是需要蓄水。

1、“竹篙镇万亩荷塘园”农田水利基本设施建设。一是整修田埂。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到户后,田埂、排水沟渠都被损坏,需要大量的维修和完善,方能蓄水和排水。因此,条石浆砌整治田埂50根10000米;二是修善排水沟。将原有被损坏的排水沟用条石浆砌,进行维修和整治,大约30公里。

2、“中国.成都紫色作物博览园”农业生产灌溉用水。一是利用10组现有的提灌站,从资水河提水进行灌溉。新建1米宽的输水渠1条,共1.2公里;二是利用地处九龙滩灌区的优势,改造灌溉渠5公里;三是充分利用积雨面宽的优势,新建微型蓄水池10口,新增蓄水方20000方。

3、生活用水。以中心村、聚居点为重点,新建生活用水机井2座、消防蓄水池3口,铺设水管2公里。

4、养殖用水。采取提水冲灌塘堰蓄水,水池接通输水渠,输水渠连通各取水点的方法供水,整治塘堰5口,新建0.5米宽共10公里长的输水管道5条,改造排洪渠6公里。

三、电力规划

将电网纳入全镇供电系统中,安装3台315千伏安变压器,架设380伏动力线20公里,确保项目区用电需要。

四、环境保护规划

竹篙镇特色粮食生产示范基地是集农业产业规划、农业观光规划与保护性建设用地控制规划于一体的综合性规划。因此,该项目建设不仅不能对环境产生破坏,而且要对环境实施有益的保护。本项目规划从环境保护及环境卫生方面,主要考虑以下四个方面:

1、养殖废水、废渣处理,采用立体循环利用模式,通过在沼气池中生物发酵进行无害化处理,用于经济果林有机肥。

2、项目区生活污水、种养殖废水、废渣处理,采用立体循环利用模式,通过在沼气池中生物发酵进行无害化处理。

3、利用退耕还林政策、天然林保护及林业产业调整等优势,加强荒山育林工作。

4、为确保项目区的安全及产品的“绿色性”,在管理上禁止使用剧毒高残农药和化学肥料,施用有机肥,以改善大气、水体的环境品质。

五、土地的综合治理规划

以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为主,结合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改造低产地400亩,测土配方施肥,机械化耕作,改善农业生产基本条件和农业生态环境,使土地条块化和规范化。

第二节示范园区项目

中国.成都紫色作物博览园建设;万亩荷塘园建设;蚕桑产业示范园建设等。

第三节配套体系项目

竹篙镇农业服务站标准化工程;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建设;特色农产品品牌创建工程;新型农民培训工程(“阳光工程”培训、“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农民素质提升培训)等。

第七章附件

竹篙镇现代农业产业发展规划图(产业布局)

竹篙镇现代农业产业发展规划图(基础设施).

出处:金堂人论坛https://www.docsj.com/doc/4b5827426.html,/thread-7926-1-1.html

全国现代农业发展规划

国务院关于印发 全国现代农业发展规划(2011—2015年)的通知 国发〔2012〕4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现将《全国现代农业发展规划(2011—2015年)》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国务院 二○一二年一月十三日 全国现代农业发展规划 (2011—2015年) 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是“十二五”时期的一项重大任务。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既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加农民收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要求。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精神,指导全国“十二五”现代农业建设和发展,编制本规划。 一、发展形势 “十二五”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是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机遇期。 (一)发展现代农业的基础更加坚实。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央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不断深化农村改革,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大幅增加农业投入,有力推动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加速转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增强,粮食连续八年增产、产量连续五年稳定在5亿吨以上,棉、油、糖生产稳步发展,“菜篮子”产品供应充足,农产品质量不断提高。农业结构不断优化,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初步形成。物质装备条件显著改善,科技支撑能力稳步提高。经营体制机制不断创新,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大幅提高。对外开放迈出新步伐,农业“走出去”取得新进展。农民收入大幅提高,连续八年增幅超过6%。经过多年努力,我国农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农业现代化水平显著提升,为满足国内需求、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为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发展现代农业的条件更加有利。“十二五”时期,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机遇难得。一是工业化、城镇化的引领推动作用将更加明显。工业化快速发展,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为改

常州市现代农业产业发展总体规划(修编)

常政发[2009]144号附件 常州市现代农业产业发展总体规划(修编) (2009-2015) 常州市人民政府 二〇〇九年十月

一、序言 《常州市现代农业产业发展总体规划》自2004年颁布实施以来,对全市现代农业产业发展起到了很好的规划引导作用,在推进全市农业产业化生产和区域化布局、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势特色产业发展、龙头企业培育和规模化、组织化生产、品牌建设和市场开拓等各个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效。当前,国际形势继续发生深刻变化,我国农业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正面临新的挑战;全国总体已进入加快改造传统农业,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关键时刻。常州农业要适应新形势,率先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发展现代农业;要加快向现代都市型农业转变,确保城市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供给得到有效保障,拓展对城市的多元服务功能。要紧紧抓住“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和“着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的战略机遇,乘势而上,科学构建现代都市农业产业体系,奋力开创农业发展新局面。因此,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及时修订《常州市现代农业产业发展总体规划》,积极调整农业的功能、战略重心和发展目标,明确政策和财政扶持重点,更为科学、合理地引导全市现代农业建设发展,已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发展基础、机遇和挑战 1.主要成就和发展基础 自2004年规划实施以来,全市农业保持着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取得了显著成就,为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和加快向现代都市农业转型,奠定了较为扎实的基础。 (1)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2008年全市农业总产值和增加值分别为125.7亿元和68.3亿元,分别比2003年增长了39%和36%。水稻单产连续6年居全省第一,花卉苗木、时鲜水果、茶叶、水产品、特色畜

现代农业生态园规划方案

商业计划书 1 项目概况 1.1 项目简介 1.1.1 项目背景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步入富裕,休闲度假旅游正逐渐取代观光型旅游,成为旅游业发展的主流。经济发达,旅游业的山东省,早已进入了休闲度假旅游全面扩张时期。 作为休闲度假旅游重要组成部分的休闲农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尤其是在2016 年国家农业部出台了《关于做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试点工作的通知》,山东省作为试点之一。其中以蔬菜、水果等农业优势特色产业发展的,支持配置仓储、物流、加工、包装等设施设备,以形成了完善产业链的农业基地,财政资金补助比例最高40%。而针对一村一品产业和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健康养老产业发展的农业基地,财政扶持资金主要用于休闲农业基地建设、闲置房屋维修以及一村一品生产、加工等设备购置,财政资金补助比例可达30%。 而休闲农业与有机农业相结合也正是我国现代农业蓬勃发展契机。 有机农业既能为人们提供健康安全的食品,又能保护自然环境和生态平衡,越来越得到人们的认可与推崇。据国际有机农业运动联盟(简称IFOAM)发布的信息,自本世纪以来,有机农业发展非常迅速,每年保持 20%以上的增幅,预测 2020 年,全球有机食品销量超过 1000 亿美元。在人们食品消费结构中,有机食品占比逐步提高,并保持不断上升势头。欧美一些发达国家的有机食品销售目前己占食品总量的2-5%。尽管全球有机农业发展迅猛,但是,有机农业整体发展水平并不高。据 IFOAM 测算,目前有机食品销量,仅占食品销售总额的 1%左右。这也说明,有机农业的发展前景极其广阔。 城市居民特别是中产阶层,越来越渴望利用闲暇时间寻求城市以外的休闲生活,体验农家乐趣并同时享受能够享受到有机农业的食品。但是目前市场上充斥着大量低端的农家乐,这些农家乐档次低,旅游内容单一,服务质量差。住宿和餐饮等旅游设施配套不足,而市场上有一定档次和特色的旅游型有机农庄的数

中国现代农业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

中国现代农业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 2018-01-09 10:16 来源:欧柯奇技术 、现代农业内涵定义现代农业是一个动态的和历史的概念,它不是一个抽象的东西,而是一个具体的事物,它是农业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从发达国家的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过程看,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过程包括两方面的主要内容:一是农业生产的物质条件和技术的现代化,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生产要素装备农业,实现农业生产机械化、电气化、信息化、生物化和化学化;二是农业组织管理的现代化,实现农业生产专业化、社会化、区域化和企业化。 (1)现代农业的本质内涵可概括为:现代农业是用现代工业装备的,用现代科学技术武装的,用现代组织管理方法来经营的社会化、商品化农业,是国民经济中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现代产业。 (2)现代农业是以保障农产品供给,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提高劳动生产率,资源产出率和商品率为途径,以现代科技和装备为支撑,在家庭经营基础上,在市场机制与政府调控的综合作用下,农工贸紧密衔接,产加销融为一体,多元化的产业形态和多功能的产业体系。 、主要国家现代农业发展状况 1、美国 美国的农业劳动生产率高,是世界上唯一的人均粮食年产量超过1吨的国家,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粮食生产国和出口国。农业是美国在国际市场上最具竞争力的产业之一。美国农业生产主要依靠家庭农场,目前美国拥有204万个农场,每年创造的农业产值3000多亿美元,其中10%由400个大农场贡献,40%由中等规模的3.5万个农场贡献,其余由200万个农场贡献。 2、日本 日本人口密度大,人均耕地占有量小,农业发展面临较多障碍与限制。然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农业发展迅速,现代化水平非常高,有多项农业指标领先于其他发达国家。日本的水稻、豆类、饲用玉米、蔬菜、水果、花卉等农产品的品质很高;日本的食品与水产品大量出口,其上市公司的市值占据日本总制造业的10%,成为出口创汇的主要部门。 3、 荷兰人均农业用地仅2亩,地少人多。但荷兰农业坚持集约化、外向型发展道路, 农产品出口率达70%,居世界首位;出口额占全球市场的9%,居世界前列。花卉出口占世界市场的60%以上,是名副其实的“花卉王国”蔬;菜、乳制品和猪肉出口名列世界前茅。

现代农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现代农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现代农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十三五”时期是推进“四个全面”的关键时期,也是农业转变发展 方式,加速现代农业发展的攻坚期。为明确“十三五”农业发展的目 标任务和方向重点,进一步夯实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基础,根据 **市“十三五”规划编制要求,对接上级主管部门规划,制定《**市 现代农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本规划期为2016-2020年。 一、现实背景 “十二五”以来,我市坚定不移地把农业放在旅游兴市、城市发展、产业支撑总体工作布局的突出位置,深入贯彻“一核一极三区三基地”总体部署,扎实推进城乡一体,大力发展优势特色效益农业、生态 农业和观光休闲农业,我市整体上已经迈过农业现代化的起步阶段,保持了农业农村经济快速建康发展的良好势头。 ——主导产业加快发展。在保持粮油生产稳定的基础上,深入推进中药材、生姜产业两个“**第一市”建设,倾力打造现代农业示范 园区,强力抓好城郊商品蔬菜生产,奋力推进特色水果向“一村一品”发展,曾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省粮食生产“丰收杯”奖,成功 争创**省现代农业建设重点县,农业产业结构和经营效益明显提升。2015年,粮食总产万吨,油料总产万吨,种植中药材万亩,生姜万亩,建立城郊商品蔬菜基地万亩、场镇商品蔬菜基地万亩,发展“一 村一品”特色水果万亩;初步形成东北部低山区中药材、生姜基地, 东南部和西南部丘陵区优质粮油基地,中部浅丘区商品蔬菜和特色 水果基地三大板块;农产品品质不断提升,累计通过“三品一标”认 证种植业基地面积万亩。 ——新型主体快速成长。坚持走集约化、规模化、专业化发展道路,大力培育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专业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 到2015年底,全市农业龙头企业达到家,其中省级重点家、**市级家,产值过亿元的家,农民专合社家,家庭农场拥有各类农业产业

江苏沿海地区现代农业发展规划报告

沿海地区现代农业发展规划(2008-2020) (修改稿) 江省农业委员会 二○○九年八月

目录前言 第一章发展背景 1.1 自然条件 1.1.1地理区位 1.1.2 土地资源 1.1.3 地形气候 1.1.4 土壤状况 1.1.5 水资源 1.1.6 生物资源 1.2 社会经济 1.2.1人口及其分布 1.2.2 综合经济实力 1.2.3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1.2.4基础设施条件 1.2.5 优势高效特色产业 1.2.6 农业产业化经营 1.2.7 农村居民生活 1.3 制约因素 1.3.1农业产业化水平不够高

1.3.2农业投入不足 1.3.3自然灾害频繁 1.3.4可持续发展面临挑战第二章总体规划 2.1 指导思想和原则 2.1.1指导思想 2.1.2基本原则 一、现代高效原则 二、可持续发展原则 三、产业化发展原则 四、体制机制创新原则 2.2 发展定位与战略 2.2.1科技创新战略 2.2.2体制与机制创新战略 2.2.3企业化经营战略 2.2.4可持续发展战略 2.3 发展目标 第三章空间布局 3.1 优质粮棉油产业带 3.1.1 发展思路 3.1.2 发展目标 3.1.3 建设容与布局

一、优势粮油主产区 二、沿海高品质棉区 3.2高效特色农业产业带 3.2.1 发展思路 3.2.2 发展目标 一、水产业 二、畜牧业 三、园艺业 四、特色产业 3.2.3 建设容与布局 一、水产业 二、畜牧业 三、园艺业 四、特色产业 3.3 生态观光农业产业带 3.3.1 发展思路 3.3.2 发展目标 3.3.3 建设容与布局 3.4农产品加工基地 3.4.1 发展思路 3.4.2 发展目标 3.4.3 建设容与布局

乡镇现代特色农业发展规划

乡镇现代特色农业发展规划 建山镇位于地处XX市西南部,与樟树、上高、新余接壤,镇域面积113平方公里,人口3.7万人,其中集镇人口2万余人,下辖12个村委会,1个居委会。建山镇交通便利,区位优越,镇区距上高、新余、樟树均为50公里左右,为浙赣铁路支线张建线终点站所在地,距赣粤高速公路临江入口20公里,上樟公路贯穿南北,高新公路贯穿东西,樟高公路穿境而过。 一、产业发展现状 一是镇域经济快速发展 近年来,建山镇以招商引资为总抓手,引进多家资产过亿企业,财政收入连上台阶,集镇建设日新月异,新农村建设如火如荼,实现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是特色农业步伐加快 从2008年起,我镇发展特色农业的步伐加快。打响了“硒尔康”剁椒、“农夫坊”粉皮和“大自然”面条三大品牌,共栽种了台湾蜜桔1500亩、翠冠梨500亩;在兴民、新桥、长安等村积极推广配方施肥和良种培育,重点打造了万亩优质稻种植基地;在下坊、排楼村建设杂交高产油茶林1000余亩,示范种植绿色富硒水稻200亩。全镇“北粮、东果、南林、西菜”的特色化农业生产格局基本形成。 2011年,我镇携手广州普邦苗木有限公司(该公司为上市公司),在新桥、长安、坎头重点建设3000亩花卉苗木基地,种植花卉苗木,通过

“公司+农户”形式引导群众共同致富。 目前,下坊村委会成立了康寿合作社,采用合作社加农户的形式种植富硒水稻。另有南昌客商在下坊进行富硒绿色优质水稻种植,面积200亩。富硒大米自2010年上市以来,卖到十八元一斤,供不应求,反响极好,发展潜力和空间都非常大。因此,我镇在富硒农产品开发上还大有文章可做。 二、产业发展规划 2010年,我镇富硒土地资源开发拟分“三步走”:一是要详细确定富硒土壤分布区域,二是要合理规划,三是探索“政府主导、农企合作、多方共赢”的经营模式。 1、认真做好资源堪测:富硒土壤资源在我市的大面积发现,引起了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我镇作为富硒土壤较集中的乡镇,一直将加快富硒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工作当做镇党委政府一项重要工作。2008年起,我镇用了2年的时间逐步对全镇土壤、水稻及农作物进行初步检测,详细确定了富硒区域。经探测检验,我镇富硒资源具有“品质优、面积大、可开发性好”等特点:首先面积大,主要集中在排楼、下坊、龙城、兴民一带,且其它地方土壤也达到了足硒标准。二是硒含量标准极佳。土壤、农作物含硒量极适合人体吸收利用,检测样本均符合国家规定标准,且是最佳值,不存在任何对人体产生副作用现象。三是硒的品质好。农产品含硒属于高品质的有机硒,与目前市场上不少通过人为喷施获得的无机态硒产品有本质的不同,无机态硒在人体内

金堂县竹篙镇现代农业发展规划

金堂县竹篙镇现代农业发展规划 文章来源:金堂人论坛前言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必须把解决“三农”问题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要坚持农业基础地位,把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繁荣作为首要任务,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 2007年6月,成都被国务院正式批准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试验区确立以来,我镇在县委、县政府正确领导下,始终坚持把现代农业作为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农民就业增收的基本途径,作为推进农民向城镇和二、三产业转移的重要基础,作为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配合建设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一项重大而长期的任务。这对作为金堂县丘区农业大镇的竹篙镇现代农业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第一章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第一节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以城乡统筹、“四位一体”科学发展总体战略为指导,抓住“灾后恢复重建、国家扩大内需和试验区建设”三大机遇,始终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高度重视生态镇建设工作,始终围绕“坚持科学发展观、推进三大建设、构建和谐金堂”的奋斗目标以及“一镇一中心、三片四产业、三路一河两湖十村庄”的发展思路,实现竹篙远郊型农业向都市型农业,农业大镇向农业强镇跨越。 第二节基本原则 坚持解放思想与跨越实践相结合,现代农业发展与城乡统筹相结合,农业主导产业发展与二、三产业发展相结合,前瞻性与现实可操作性相,坚持基础设施优先、产业发展优先。 第三节发展目标 1、总体目标 到2013年,全镇农业增加值达到3000万元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达7000元以上,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生产体系基本形成,农村人居和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成为全域金堂现代农业的有机组成部分,全县丘区现代农业示范镇。 2、阶段目标 (1)现代农业产业发展

加快现代农业发展的思路对策

加快现代农业发展的思路对策 作者:宜都市农业局王本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作者来稿) 一、什么是现代农业? 简而言之,建设现代农业的过程,就是改造传统农业、不断发展农村生产力的过程,就是转变农业增长方式、促进农业又好又快发展的过程。专家指出,现代农业的核心是科学化,特征是商品化,方向是集约化,目标是产业化。与传统农业相比,它具有四大特点: 一是突破了传统农业仅仅或主要从事初级农产品原料生产的局限性,实现了种养加、产供销、贸工农一体化生产,使得农工商的结合更加紧密;二是突破了传统农业远离城市或城乡界限明显的局限性,实现了城乡经济社会一元化发展、城市中有农业、农村中有工业的协调布局,科学合理地进行资源的优势互补,有利于城乡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组合;三是突破了传统农业部门分割、管理交叉、服务落后的局限性,实现了按照市场经济体制和农村生产力发展要求,建立一个全方位的、权责一致、上下贯通的管理和服务体系;四是突破了传统农业封闭低效、自给半自给的局限性,发挥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实现了农产品优势区域布局、农产品贸易国内外流通。 要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 二、我市发展现代农业已经取得的成效 (一)农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今年计划新发展多经面积2万亩,其中:柑桔1.1万亩,茶叶8000亩,桑园1000亩。截至10月中旬,各乡镇处已收柑桔苗木定金83.69万元,预计发展面积44221亩,已定植35400亩;已收茶苗(或茶

籽)定金104.12万元,预计发展面积9963亩;已收桑苗定金22.85万元,预计发展面积1962亩。到年底,全市农村基本可实现人平拥有1亩经济林的发展目标;种植业和水产畜牧业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的转变明显加快;农村从事二、三产业人员不断增加,农民增收渠道不断拓宽。 (二)科技入户显见成效。通过办《宜都农业》报、农业“科技110”热线、农业科技短信、科技宣传车、技术培训和精品园示范等形式,扎实开展农技推广服务,积极创建、培育科技示范户,推动了农业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全市农业科技入户率达到90%,到田率达到了80%以上。 1、实用技术推广工作扎实。组织市、乡两级农技干部举办各类农业实用技术培训班382场(次),累计培训农民18.3万人次,印发技术资料33.4万份。编印发行《宜都农业》22期、8.8万份;编发《农民读本》8万册,发送农业科技短信息140万条(次)。推广玉米、水稻等各类良种18万公斤,合格率95%以上;引进推广农作物良种25个,选推高效种养模式17类。开展品比、肥效试验共计50项;创办油菜“一菜两用”基地100亩、“无盘抛秧”核心基地500亩,全市“无盘抛秧”面积达到了2000亩,推广面积居宜昌市首位;举办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及“阳光工程在行动”两个电视专题栏目。市水产局组织水产技术培训58场(次),培训6000余人(次),印发技术资料5400份,先后邀请13名专家教授深入库区指导网箱养殖。今春库区鮰鱼遭遇暴发性鱼病危害,由于防治及时,措施得力,成活率仍然达到70%以上。 2、机械化生产水平不断提升。今年引进推广农机新技术 4项,引导农民新购置农田耕整机械、水稻插秧机械、粮油牧草收割机械、茶叶修剪采摘机械、新型植保机械500台(套),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达到了15.01万千瓦。今年完成机械耕整10万亩,机械收割5万亩,机械插秧3.09万亩,机械植保30万亩,机械化修剪茶叶 1.5万亩。池塘机械化清淤、水产养殖等机械化进一步发展。市农机局被省人民政府授予“全省农机化工作先进集体”称号。

2018年关于加快现代农业发展的实施方案

2018年关于加快现代农业发展的实施方案 关于加快现代农业发展的实施方案 ( 18年2月21日)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和中央、省、市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指导“三农”工作,坚定不移地推进现代农业发展,转变发展方式,促进农民增收,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现就加快我市现代农业发展提出如下实施方案: 一、总体思路和预期目标 (一)总体思路:以建设现代农业体系为目标,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核心,以“一区三园两基地”建设为抓手,大力推进“2345”现代农业发展计划(即:突出节水高效农业、设施农业“两个重点”,抓住现代农业园区、农村土地流转、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三个关键”,加快农业科技推广能力、农业现代化水平、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农业行政执法水平“四个提升”,巩固提高啤酒原料、无公害蔬菜、专业化制种、食用菌、优质肉羊肉牛“五大产业”),切实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市场竞争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确保农业持续增效、农民持续增收和农村持续稳定,促进全市农业农村经济全面持续快速发展,努力形成园区带动、区域联动、集群发展的现代农业产业格局,积极推进农业装备现代化、农业技术现代化、组织管理现代化,不断提升现代农业发展水平。 (二)预期目标:18年,全市农业增加值达到15.2亿元,增长5%;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0382元,增长13.5%;粮食总产量保持30万吨左右;肉蛋奶总产量达到3.5万吨,增长3%;农机总动力达到98万千瓦,增长2%;农机化综合作业水平达到79%。到18年,全市农业增加值达到16亿元,增长5%;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1784元,增长13.5%;粮食总产量保持30万吨左右;肉蛋奶总产量达到3.8万吨,增长4%;农机总动力达到100万千瓦,增长2%。把我市建成全国标准化啤酒大麦、全国高原无公害蔬菜、全省草食畜牧业、全省专业化制种、沿

乡镇创建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乡级)的发展规划

乡镇创建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乡级)的发展规划乡镇创建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乡级)的发展规划 一、资源优势 示范区所在地XX镇紧靠XX市城区,有“黄金水道”——郁江穿境而过,东有广西最大的内河港口 ( 猫儿港 ),南广铁路、贵梧高速公路、南梧二级公路横穿而过, XX城区北环路贯穿港城镇,地形面向城区呈扇形状,具有“沿江、沿路、环城、靠港”的区位优势。示范区距北环路出口约 2.3 公里,距离XX市中心城区约 15 公里。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 XX区XX镇东塘村,区位条件优越,土地肥沃,已建设 500 多亩连片百香果种植基地,基地推行高产优质生产技术,吸引当地农户及扶持贫困户的就近就业、技术培训,加盟带动周边农户发展 2000 亩左右的百香果种植。目前,百香果市场前景良好,为了推动传统农业转型升级,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实现农民增产增收。 园区各主要功能区和居民点已有水泥路相通,但道路网络仍不完善,表现为道路网络不完整,未能成环成网,道路密度不够。示范区地下水源丰富,园区生产及生活用水通过引用龙涡山泉水解决。示范区已实现电力和通讯的全覆盖,已有农电改造的

变压器,电力供应有保障,通讯信号畅通。 二、项目规划 项目以示范引领现代农业发展为核心,以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为目标,以培育壮大特色产业为主线,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依托、以效益为中心。坚持政府参与,强化扶持引导,按照“政府引导、市场主导、企业龙头、农民参与”发展模式,整合资源投入示范区基础设施建设,注重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通过市场机制,推动资源的合理流动与分配,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 示范区以百香果标准化种植为核心,示范引领百香果产业提质升级。通过建设高产优质百香果生产基地,集成应用优良品种、节水灌溉、全程机械化等技术,实现经营规模化、种植良种化、生产机械化、水利现代化,促进传统百香果产业向优质高效产业升级,提高百香果产业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以“精准扶贫”为抓手,示范引领“龙头企业 + 贫困农户”的点对点产业帮。龙头企业与贫困农户签订百香果种植帮扶协议,由龙头企业担保协助农户贷款,由龙头企业提供百香果良种种苗,农户按照标准化种植,公司统一回收后,统一加工,统一品牌销售,最终实现每个贫困农户年人均增收 2000-3000 元的目标,帮助农户脱贫致富。以生态休闲农业为主线,示范引领传统农业功能拓展。通过挖掘百香果农耕文化,建设休闲采摘区、农耕文化体验区,将示范区打造成XX特色生态休闲农业景点,拓展传统农业功能,

XX现代农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XX现代农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十三五”时期是推进“四个全面”的关键时期,也是农业转变发展方式,加速现代农业发展的攻坚期。为明确“十三五”农业发展的目标任务和方向重点,进一步夯实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基础,根据**市“十三五”规划编制要求,对接上级主管部门规划,制定《**市现代农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本规划期为2016-2020年。 一、现实背景 “十二五”以来,我市坚定不移地把农业放在旅游兴市、城市发展、产业支撑总体工作布局的突出位置,深入贯彻“一核一极三区三基地”总体部署,扎实推进城乡一体,大力发展优势特色效益农业、生态农业和观光休闲农业,我市整体上已经迈过农业现代化的起步阶段,保持了农业农村经济快速建康发展的良好势头。 ——主导产业加快发展。在保持粮油生产稳定的基础上,深入推进中药材、生姜产业两个“**第一市”建设,倾力打造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强力抓好城郊商品蔬菜生产,奋力推进特色水果向“一村一品”发展,曾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省粮食生产“丰收杯”奖,成功争创**省现代农业建设重点县,农业产业结构和经营效益明显提升。2015年,粮食总产万吨,油料总产万吨,种植中药材万亩,生姜万亩,建立城郊商品蔬菜基地万亩、场镇商品蔬菜基地万

亩,发展“一村一品”特色水果万亩;初步形成东北部低山区中药材、生姜基地,东南部和西南部丘陵区优质粮油基地,中部浅丘区商品蔬菜和特色水果基地三大板块;农产品品质不断提升,累计通过“三品一标”认证种植业基地面积万亩。 ——新型主体快速成长。坚持走集约化、规模化、专业化发展道路,大力培育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专业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到2015年底,全市农业龙头企业达到家,其中省级重点家、**市级家,产值过亿元的家,农民专合社家,家庭农场拥有各类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个,带动农户万户,联结基地万亩;农产品初加工以上,精深加工以上。 ——体制机制不断创新。有序引导土地经营权流转,大力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到2015年底,土地流转面积达万亩,占承包耕地面积的%。进一步完善合作经营机制,规范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到2012年底,全市经工商注册的专业合作社达311家,注册资本12.2亿元,合作社入社农户和带动农户占总家庭承包经营农户的61.8%,成为组织生产和联系市场的重要纽带。积极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大力发展专业大户,到2015年底,全市培育10—100亩以上规模种植大户11560户,其中种植100亩以上大户达到586户,种植面积9.1万亩。

2009~2018年XX镇现代农业产业规划

2009~2018年XX镇现代农业产业规划 前言 现代农业是以资本高投入为基础,以工业化生产手段和先进科学技术为支撑,社会化服务休系相配套,用科学的经营理念来管理的农业形态。建设现代农业的过程,就是改造传统农业、不断发展农村生产力的过程,就是转变农业增长方式、促进农业又好又快发展的过程。现代农业的核心是科学化;特征是商品化;方向是集约化;目标是产业化。 农业产业化则是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依托龙头带动和促进科技进步,对农业和农村经济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和企业化管理,形成贸工农一体化、产加销一条龙的农村经济经营方式和产业组织形式。农业产业化是实现农业结构调整的重要环节,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是提高农业竞争力的有力措

施,是农业经营体制的重大创新,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XXX县XXX镇是山区的主要农业乡镇,农副产品资源丰富,区位优势明显,大(邑)——双(河)旅游公路横贯全境,交通便利,农业产业发展前景广阔。今年以来,全镇干部群众认真学习和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中央一号文件和省、市、县关于促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文件精神,把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作为“三农”工作的重要切入点,坚持把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作为突破口,转变发展理念,创新发展模式,采取龙头企业、生产基地、专业合作组织多元并举、政策引导、资金扶持、技术服务多管齐下,在深化加工、促进流通、扩大外销等多个领域推进产业化发展。全镇农业产业化经营呈现出专合组织不断增加、生态特色基地不断扩大、经营领域不断拓展和产业链不断延伸的良好势头,为全镇农业产业化的进一步提升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2019现代农业产业发展规划详解

2019现代农业产业发展规划详解 1、如何开展现代农业产业发展规划? 十三五规划指出要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各地区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的指导下,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着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确保亿万农民与全国人民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北京中农富通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指出,现代农业产业规划是集合农业产业、村镇体系、城乡统筹、旅游规划、风景园林规划等多学科的发展的规划。应从区域城乡统筹、村镇体系角度分析研究,统筹区域产业发展基础、生态环境、资源环境等情况,以农业产业发展为主体支撑条件,以农业科技、农业效益为目标,合理规划农业产业布局、协调村镇空间布局,发展农产品加工物流以及其他相关农业产业,在县域范围统筹合理安排各产业功能片区,合理承接城市功能辐射带动,合理解决迁村并点或就地城镇化发展路径,合理配套产业发展设施等内容。积极探索多种经营模式、深化农村金融改革,完善农业保险制度。最终实现推动粮经饲统筹、农林牧渔结合、种养加一体、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走出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现代化道路。 2、现代农业规划如何统筹美丽乡村建设? 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持续夯实现代农业基础,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就要推动城乡协调发展,提高新农村建设水平,加快补齐农业农村短板,必须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促进城乡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城乡要素平等交换,稳步提高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在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中,北京中农富通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认为,美丽乡村要结合区位条件,统筹城乡要素,在对村庄居住环境、村庄配套设施、村庄产业发展、村庄生态保护、文化传承等方面进行科学综合分析的基础上,立足现代农业,挖掘村庄特色,重点布局农业产业,打造以产业发展为支撑,以休闲、现代为主线,以乡村旅游为核心,以大地景观格局的生态环境为脉络的总体发展格局,其核心是农业本身的发展,其次需统筹城乡,融入休闲旅游,大地风景园林等进行综合规划。 3、如何实现现代农业三产融合发展? 一二三产业融合,核心是充分开发农业的多种功能和多重价值,将农业流出到工商业和城市的就业岗位和附加价值内部化,将加工流通、休闲观光和消费环节的收益留在本地、留给农民。促进现代农业三产融合发展,北京中农富通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指出要以区域农业产业基础为依托,通过合理布局,确定因地制宜的产业发展策略;以农产品加工业为引领,以资产为纽带,以创新为动力,通过产业间相互渗透、交叉重组、前后联动、要素聚集、机制完善和跨界配置,将农村一二三产业有机整合、紧密相连、一体推进,形成新技术、新业态、新商业模式,带动资源、要素、技术、市场需求在农村的整合集成和优化重组,最终实现产业链条和价值链条延伸、产业范围扩大、产业功能拓展和农民就业增收渠道增加的经营方式。着力构建区域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加快形成资源利用高效、生态系统稳定、产地环境良好、产品质量安全的农业发展新格局。 4、休闲农业、观光农业、现代农业与美丽乡村如何一体化规划? 现代农业的发展,除满足其农产品供给功能外,还具有促进就业增收、休闲体验、生态保护、旅游度假、文化传承、科普教育等功能,即休闲农业、观光农业的发展,要以现代农业为基础。尤其是构建美丽乡村产业支撑体系时,要实现村庄总体联动发展的新局面。北京中农富通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指出,休闲农业、观光

南沙现代都市农业的产业园总体规划初稿子0506

广州.南沙现代都市农业产业园 总体规划 (2011-2020年)

编制单位:广东省农科院科技情报研究所编制时间:二〇一一年三月

前言 根据《广州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广州市城市战略发展将由“南拓、北优、东进、西联”的空间拓展战略向“多中心、组团式、网络型”的城市梯度空间架构、强调“优化与提升”的品质战略转移。随着广州市城市化水平显著提高,广州市委、市政府积极推进现代都市农业的发展,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也提上议事日程,重点推进南沙都市型现代农业产业园等园区建设,努力打造成为国家级现代农业园区。广州都市型现代农业面临着重要的发展机遇。 打造都市型现代农业园区,是推动广州农业发展模式转变的必然选择。2007年,南沙区政府曾经对南沙都市型现代农业产业园发展方向做了深入的探讨和规划,在推进珠三角其它城市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转变农业经济发展方式及促进城乡一体化协调发展上具有很强的示范辐射带动作用。 为进一步落实园区建设工作,增强园区规划的科学性、规范性和可操作性,结合园区现有资源优势和农业发展的特点,南沙区提出建设现代都市农业产业园区,发展智慧农业、创意农业和休闲农业的现代都市高效农业新思路,南沙区政府引进莱蒙集团(广州市莱蒙水榭农业生态园有限公司)对园区进行统筹开发,特委托广东省农业科学院科技情报研究所编制《南沙区都市型现代农业产业园总体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根据广州市都市型现代农业园区建设要求,紧密衔接相关规划,科学定位,合理布局,于2010年12月完成初步方案,并对方案进行多方多次讨论,修改完善后于2011年3月形成本《规划》初稿。 本《规划》以国家、省级地方法规与政策为依据,顺应广州城市和农业发展趋势和要求,从南沙现代农业发展实际出发,在重点分析都市型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设现状、优劣势的基础上,明确园区规划的指导思想、规划理念、发展定

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认定管理办法

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认定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创建工作的管理,根据《农业部关于创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的意见》,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以创建现代农业生产与新型农业产业培育的样板区、农业科技成果和现代农业装备应用的展示区、农业功能拓展的先行区和农民接受新知识新技术的培训基地为主要任务。 第三条创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应以示范引领现代农业建设为根本方向、以保护耕地和尊重农民意愿为前提、以多种形式并举的产业发展为主线、以多元化生产经营单位为建设主体。 第四条各级农业主管部门应当将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纳入本地现代农业发展建设规划,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制定相应扶持政策,保障示范区持续健康发展。 第二章机构与职责 第五条农业部负责提出创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的意见,制订管理办法和考核指标体系等。省级农业部门负责指导本省(区、市)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的建设,并对示范区运行情况进行跟踪与监管。 第六条农业部成立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管理办公室。主要职责是: (一)拟订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管理办法和考核指标体系等; (二)负责组织示范区申报、评选和公示等工作; (三)对示范区运行进行年度考核,以农业部名义定期发布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年度发展报告。 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管理办公室由部有关司局组成,发展计划司承担日常工作。 第七条在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管理办公室下成立现代农业示范区专家委员会。主要职责是: (一)受委托开展示范区发展规划制定和示范区建设指导等咨询工作; (二)受委托承担示范区咨询、评估、考核等工作。 第八条省级农业主管部门及其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创建工作联席会议的职责是: (一)组织开展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筛选、审核、推荐和申报工作; (二)对示范区运行情况进行跟踪监管; (三)对示范区建设与发展进行指导与支持; (四)协调解决与示范区建设发展有关的重大问题。 第三章申报与认定 第九条各地建立的高标准、高水平的农业示范区(园、片、场),均可申报创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 第十条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的申报条件为:

重新镇2018年农业产业发展规划方案(五个一万亩)

重新镇人民政府 关于2017年度农业结构调整暨“五个一万亩” 规划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全市脱贫攻坚秋季攻势暨秋冬种工作现场推进会精神,全面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大力发展农业产业,促进农民增收,实现2017年全镇贫困人口脱贫目标,结合我镇实际,制定全镇2017年度农业结构调整暨“五个一万亩”规划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实现“决战贫困、提速赶超、同步小康”为主要目标,大力实施区域农业产业发展战略,牢固树立“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发展理念,按照“资源互补、产业共生、项目拉动、集团发展”的思路,根据各地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集中人力、物力和财力,打破行政区划界限,集中规划、连片布局,分区域大力推进标准化、专业化的特色产业基地和农业园区建设,以规模化经营促进区域化发展,形成连点成线、连线成带、连带成块的板块经济产业布局,着力推动全镇传统农业向山地高效生态农业转变。 (二)总体目标 针对重新镇的资源条件和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实际.以发展高效生态特色农业板块经济为方向,发挥资源优势,突出地方特

色,依靠科技进步,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以“专、精、特、新”为方向,确保粮油稳产,经果林、蔬菜、中药材、烤烟、青贮玉米等产业得到巩固提升,我镇打造“五个一万亩”,重点发展万亩烤烟、万亩蔬菜、万亩经果林、万亩青贮玉米及万亩中药材等生态新兴产业。 二、板块布局 (一)经果林板块:种植主要集中在峰岩村、石牛村、小坡村、金华村、平桥村与伏龙6个村。 (二)万亩蔬菜板块:2017年县批复我镇第三批产业申报蔬菜种植面积为7730亩,结合我镇实际,村社一体专业合作社集中种植与带动农户自种面积,共计10050亩,下表是县批复我镇第三批产业申报蔬菜分解表: 重新镇2017年第三批产业申报表 村(社区)名 贫困村 类别 项目名称 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 数量 覆盖农户数 (户) 覆盖人数(人) 17年计 划脱贫 户 巩固14-16年脱贫 户 17年计划脱贫人口 巩固14-16 年脱贫人口 石牛村 非 蔬菜 白萝卜、花菜、白菜、 其他蔬菜共500亩 300 16 6 60 24

现代农业园区规划方案

现代农业园区规划方案 **县**现代农业园区 项目名称:**县**现代农业园区 项目实施单位: ****牧业有限公司 负责人:*** 联系电话: *** 联系人:*** 联系电话: *** 二〇一三年十一月十六日 第一章规划纲要 1、园区名称 **县**现代农业园区 2、园区类型 本园区主要从事以畜禽养殖为主,种植业配套为辅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是以畜牧业为主的综合性现代农业园区。 3、建设单位及建设地点 ,1,建设单位,****牧业有限公司。 ,2,建设地点,公司办公地点,**市**区**机场院内。养殖、加工基地在**县**镇**村,有机种养基地在**县**镇**村,管理与销售区在**区**机场。 4、主导产业及占比 本园区主导产业为蛋鸡、生猪与土鸡标准规模化养殖、产品加工及销售,辅助产业为有机果园和饲料种植。主导产业占总产业的80%左右。 5、区域范围及规模。

本园区主要集中在在**县和**区发展,涉及**县梁山镇前丰村、星光村和**区城郊区三个区域8个点。规划建设核心区面积600亩,辐射区总面积1400亩。其中**县为种植、养殖、加工基地,**区为 —1 — 加工、营销基地。 6、总体目标 总投入1590万元,三年内园区总面积达到2500亩,辐射带动400余户农户参与**现代农业项目,集中发展蛋鸡养殖10万只以上,年产销凤凰山庄鸡蛋2000吨左右。发展土鸡,有机鸡,养殖,年出栏高品质土鸡10万只以上。发展商品猪养殖,年出栏无公害商品猪2万头左右。发展有机梨生产,年产销有机梨600吨。发展饲料种植、加工,年产无抗饲料4000吨。 三年内凤凰山庄鸡蛋、猪肉、土鸡、有机梨行销**、**、**市场,使园区主导产业的产值达到1亿元以上,利税1000万元以上,使园区成为**重要的优质副食品生产基地,成为带动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增收的龙头企业,成为**十佳生态农业示范园区。 7、规划年限 围绕“一园三区2系列8个点”,本园区用六年时间建成。其中养殖及加工基地一期项目已经建成投产使用,二期有机农场及附属配套项目计划用三年时间建成。时间从2013年10月起,2016年10月止。 8、主要规划建设内容 在已经建成项目的基础上,围绕“一园三区2系列8个点”,新建2栋蛋鸡舍,新增4万只蛋鸡养殖能力,在星光村新建凤凰山庄有机农场,整合2,3个年养猪场,新增商品猪出栏1万头,新建粪污无害化沼气站一个,提升扩大饲料种植基地2000亩,新建肉

成都市现代农业发展规划

成都市现代农业发展规划 (2010-2020) 为把成都建设成为“西部第一、全国领先”的现代农业示范区,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中发〔2010〕1号),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加快推动农业农村发展上新台阶的意见》(川委发〔2010〕1号)和省政府《关于加快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的意见》(川府发〔2009〕21号),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规划。 一、成都农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市按照城乡统筹、“四位一体”科学发展总体战略,扎实推进农村改革,现代农业取得长足发展,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2009年,我市农业增加值达267.8亿元,增长3.7%;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 7129元,增长10%;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41.1亿元,增长3.7%。但相对于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水平,我市农业发展尤显不足,主要表现在:种植业和养殖集约度低,标准化程度不高;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够完善,农业专业技术推广人才比例低,科技创新能力不能适应现代农业发展要求;农产品物流体系薄弱,加工转化能力不强,品牌优势不明显。 (一)特色种植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发展现状。2009年,全市种植业产值223.3亿元,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0.6%。粮油、蔬菜、水果、食用菌、花卉、茶叶、中药材、林竹等优势特色产业发展迅速,初步形成了特色产业带。2009年末,粮食作物播种面积684万亩,油菜播种面积155万亩,蔬菜播种面积238万亩。 2.存在的问题。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我市城乡建设用地矛盾日渐突出,稳定粮食生产的压力日益加大;农业基础设施不能完全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要,种植业生产抵御自然灾害能力较弱;种植业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程度低,精深加工规模小,名优品牌少;优质、安全、生态农业发展不够,种子、种苗、农业投入品及农产品质量监控体系还不健全。 (二)养殖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发展现状。2009年,全市养殖业产值达201.8亿元(含牧业、渔业),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 45.8%。近年来,通过加快畜禽结构调整,推进规模养殖,我市现已建成一批生猪、肉(奶)牛、鸡鸭兔和水产等规模养殖小区(场)。截至2009年底,全市大型畜禽规模养殖场有3022个,规模化养殖率提高到33.27%;生猪存栏达527万头,年出栏1081万头;养殖水面13.24万亩,水产品总量达10.5万吨,其中名特优水产品达到55 %。 2.存在的问题。畜禽良繁、动物防疫、投入品质量监管、养殖污染控制等基础设施薄弱;畜产品竞争力不强,销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