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校企合作共建工业机器人技术中心

校企合作共建工业机器人技术中心

校企合作共建工业机器人技术中心
校企合作共建工业机器人技术中心

校企合作共建工业机器人技术中心

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是当前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以长春汽车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工业机器人技术中心的建设为例,介绍了校企共建实训基地的背景、目的和成果。

1 校企共建工业机器人技术中心的背景

1.1 工业机器人发展趋势

根据国际机器人联合会最新统计数据,2015年全球工业机器人销量约24.8万台,其中中国工业机器人销量约6.7万台,约占全球销量的四分之一,成为全球最大的工业机器人市场。目前,全球每销售5台机器人,就有一台是在中国安装的。“按照目前中国机器人安装量的增长速度,人才需求早处于干渴状态了。”但是由于高校、职校及培训机构的课程设置仍然滞后,配套设施匮乏,所以很难形成系统的教学流程。

1.2 学校实训基地现状

长春汽车工业高等专科学校自2012年成立工业机器人专业以来其实训资源主要是来自一汽大众捐赠的5台KUKA C2机器人作为日常教学培训之用,利用这5台KUKA C2机器人只能使工业机器人技术专

业的学生熟悉机器人的基本结构,完成对机器人的一些基本操作。虽然后来又通过奥地利政府贷款项目引进了1台KUKA C4机器人和3台igm机器人,但由于新购进的设备数量有限,并且也没有实现多机联动,所以也无法满足职业教育的需求,更无法满足社会服务的需求。

为此,我校与长春市施耐利自动化工程有限公司进行校企合作,在长春汽车工业高等专科学校设立工业机器人技术中心。

2 校企共建工业机器人技术中心的目的

(1)借助工业机器人技术中心开展机器人系统集成研发,协同创新,开展机器人技术的应用研发,共同推进机器人等高科技产品的研制、机器人产品市场的应用推广,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2)借助企业力量,开展社会培训服务,打造特色鲜明的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人才培养基地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3)深化校企合作,把企业先进技术及时引入课堂,实现专业技术与先进制造技术“零缝隙”对接;培养一批高水平的培训师队伍,为推进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平台。

3 校企共建工业机器人技术中心的成果

(1)2016年5月27日,我校与长春市施耐利机器人自动化工程有限公司共建的机器人技术中心正式启动。新建的工业机器人技术中心包含了三大功能区:工业机器人基础功能区、工业机器人实战功能区、工业机器人技术研发功能区。

①工业机器人基础功能区:我们将原有的5台KUKA C2机器人系统进行了升级;同时根据职业教育教学需求又进行多功能化、自动化建设:增加了LC系统,加装了抓手、吸盘、焊枪等模拟工具;另外我们还改造一套机器人作为机械拆装实训使用。

通过改造,工业机器人基础功能区可以开展工业机器人技术基础培训,能够完成工业机器人基础编程、高级编程、电气维护维修等技能培训任务。

②工业机器人实战功能区:

在现有KUKA C4机器人基础上,增加LC系统、远程控制系统、白车身模型,构成具有实际功能任务的工作站实训系统,完成工业机器人点焊技术的培训。同时我们还新建了五个工作站:抓件焊接工作站、双轴变位工作站、双面抓手工作站、气动/伺服点焊工作站、视觉测量工作站。

通过引进企业先进技术,在工业机器人实战功能区可以开展工业机器人综合实战技能培训,满足企业在工业机器人应用领域定制化的技术培训服务。

③工业机器人技术研发功能区:与企业联合建设一个机器人系统集成研发中心,可进行非标机器人系统的研发工作,对外进行社会技术服务工作。

(2)课程模块开发。我们根据企业的需求和技术的发展前沿,开发6个培训课程:工业机器人编程技术、机器人网络应用与诊断、机器人安全回路设计、机器人驱动系统、机器人典型工艺应用、MQB新标准应用。

我校工业机器人技术中心正式投入使用以来,在短短的一个月时间里就圆满地完成了一汽轿车公司技术部和冲压车间共2个班次的技术人员KUKA C4工业机器人培训任务。机器人技术中心的启用是我校培养高端机器人技术技能人才、加强机器人专业内涵建设的重要举措,标志着我校向“应用型、专业化、开放式”的世界一流高等职业院校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作者:马艳风梁法辉刘高锁来源:现代商贸工业2016年

26期

校企合作实施方案整理版

校企合作实施方案 校企合作是中职学校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要模式,是实现中职学校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为进一步搞好我校的职业教育,实现我校办学思想和培养目标,进一步促进人才培养模式和办学机制的根本转变,在进一步发挥好学校和企业(或行业)作用的同时,加大推进校企合作力度,更好地发挥职业学校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基地的作用,结合我校实际,借鉴其它院校的经验,特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大力推进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突出实践能力的培养,加强我校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深化校企合作融合度,更新教学理念,依托企业行业优势,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建立校企深度合作、紧密结合,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合作机制,达到“双赢”的目的,提升我校教育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努力开创校企合作的新局面。 二、校企合作主要方式 (一)“定向”培养模式 根据我校专业综合实力,将继续主动了解国内各大企业单位的用人需求,积极主动地与企业单位沟通协商,使学生直接学习用人单位所急需的职业岗位知识和技能,达到供需共识,签订订单培养协议书;明确双方职责,学校负责招生,根据企业用工要求,制定切合培养目标的教学计划和开课计划并与企业共同组织实施教学,对学生进行定

向培养;企业提供实习教学条件并投入一定资金,用于学校添置必需的教学设施、实习实训场地建设、改善食宿等办学条件和学生专项奖学金等方面;学生毕业并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后接收学生就业。 (二)顶岗实习模式 通过前两年(1-4学期)在校学习,培养学生本专业的理论知识、实践技能及职业基本素质;从第5学期开始,根据企业需求工种和用工条件决定培训期限,在校外实习实训基地进行教学实习和实训,在企业实践教师指导下实现轮岗实操培训,熟悉企业一线相应岗位的实际操作标准与要求,提升职业岗位技能,做到与工作岗位“零距离”对接,为顶岗实习奠定坚实基础,然后进行顶岗实习,拟定就业岗位,以“准员工”身份进行顶岗实际工作,学生接受企业的分配和管理企业付给学生相应岗位的劳动报酬。 (三)见习模式 根据各专业的实际情况,每学期安排学生到企业行业参观和见习两周以上,让学生了解企业,了解生产流程和设备设施工作原理,学习企业文化,体验企业生活。这样有助于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习兴趣和培养他们爱岗敬业的精神。 (四)双方职工培训和研发模式 利用学校教师资源、职业技能鉴定培训点、继续教育等资源,主动承接企业的职工培训工作及继续教育工作,学校教师参与企业的研发项目和技术服务工作建立良好的双方支援体系,互惠互利,互相支持,获取企业对学校设备设施及实习耗材的支持和帮助。

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高职高专)

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 适用年级: 专业负责人: 制定时间: 业务主任审批: 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审定: 系主任审批: 教务处审批: 主管院长审批: 审批时间:年月日

2015级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580218) 一、招生对象及学制 1.招生对象: 普通高中生、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 2.学制:三年 二、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科学文化素养、职业道德和扎实的文化基础知识。具有获取新知识、新技能的意识和能力,能适应不断变化的工作需求。熟悉企业生产流程,具有安全生产意识,严格按照行业安全工作规程进行操作,遵守各项工艺流程,重视环境保护,并具有独立解决非常规问题的基本能力。掌握现代工业机器人安装、调试、维护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具备机械结构设计、电气控制、传感技术、智能控制等专业技能,能从事工业机器人系统的模拟、编程、调试、操作、销售及工业机器人应用系统维护维修与管理、生产管理及服务于生产第一线工作的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 三、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人才培养需求分析 1.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人才的社会需求分析 (1)工业机器人技术发展现状 a.工业机器人正向全球范围内普及 生产力在不断进步,推动着科技的进步与革新。自工业革命以来,人力劳动已经逐渐被机械所取代,工业机器人的出现是人类在利用机械进行社会生产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全球诸多国家近半个世纪的工业机器人的使用实践表明,工业机器人的普及是实现自动化生产,提高社会生产效率,推动企业和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有效手段。随着工业机器人向更深更广方向的发展以及机器人智能化水平的提高,机器人的应用范周还在不断地扩大,已从汽车制造业推广到其他制造业,进而推广到诸如采矿机器人、建筑业机器人以及水电系统维护维修机器人等各种非制造行业。此外,在国防军事、医疗卫生、生活服务等领域机器人的应用也越来越多,如无人侦察机(飞行器)、警备机器人、医疗机器人、家政服务机器人等均有应用实例。机器人正在为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工业4.0”两大主题,“智慧工厂”重点研究智能化生产系统及过程,以及网络化分布式生产设施的实现;“智能生产”主要涉及整个企业的生产物流管理、人机互动以及3D技术在工业生产过程中的应用等。工业机器人属于上述信息物理融合系统(CPS)或"物理计算"理念或课题(Physical Computing)。据统计,目前全世界大约有100万机器人在世界各个角落辛勤工作,特别是在人类难以胜任的危险环境里。日本是机器人密度最高的国家,每10万人中就有295个机器人。目前,全球工业机器人装机总量已达到100多万台,主要分布在日本、美国、德国等发达国家。机器人新增的需求主要来自中国等新兴市场,日本等发达国家的保有量较为平稳。 在我国,工业机器人的最初规模应用是在汽车和工程机械行业,主要用于汽车及工程机械的喷涂及焊接。工业机器人主要以点焊、弧焊、装配和搬运机器人为主,我国的工业机器人市场已经开始形成,特别是加入WTO以后,对各种以工业机器人为主的先进自动化装备的需求日益迫切。我国现有的机器人研究开发和应用的工程单位超过200家,其中从事工业机器人研究和应用的超过80家。基本掌握了操作机的设计制造技术、控制系统硬件和软件设计技术、运动学和轨迹规划技术,开发出弧焊、点焊、装配、搬运等机器人,目前生产的各类工业机器人中有90%以上用于生产中。 b.中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机器人市场 近年来,中国已成为工业机器人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2004年以来,国内机器人市场年均增长率达到40%以上。2011年,我国工业机器人市场增长率更是高达51%,位居全球第一。23000台的绝对增量也仅次于日韩,排在全球第三位。中国工业机器人几年内或将迎来井喷式发展,而非简单的线性增长。这种井喷式增长,与我国人口和经济现状密切相关。过去我们曾依靠低廉而充沛的人力资源,将中国发展为世界最大制造业大国。但随着用工成本的增长,“人才红利”取代“人口红利”,成为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变的关键。在这样一个转折点上,工业机器人的井喷式增长,既反映出这样的趋势,也将为中国制造提“智”奠定坚实基础。 机器人产业作为高端智能制造的代表,在新一轮工业革命中将成为制造模式变革的核心和推进制造业产业升级的发动机。数据显示,国内工业机器人市场需求日益强劲,新安装量年均增长高达40%。三年内,机器人的应用会有快速的增加,五年后,机器人的应用就会有一个直线式的上升。

(完整word版)校企合作方案

校企合作方案 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要模式,是实现高职院校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为进一步搞好学校的高职教育,实现学校办学思想和培养目标,进一步改进人才培养模式和办学机制的根本转变,在进一步发挥好学校和企业(或行业)作用的同时,加大推进校企合作力度,更好地发挥职业院校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基地的作用,遵照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xx]16号)精神,结合学校实际,并借鉴其它院校的经验,特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大力推进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突出实践能力的培养,加强学校为地方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深化校企合作融合度,更新教学理念,依托企业行业优势,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建立校企深度合作、紧密结合,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合作机制,达到“双赢”的目的,提升学校教育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努力开创校企合作的新局面。 二、校企合作主要方式 (一)订单培养模式 根据学校专业综合实力,将继续主动了解本地区和区域内各大企事业单位的用人需求,积极主动地与企事业单位沟通协商,使学生直接学习用人单位所急需

的职业岗位(群)知识和技能,达到供需共识,签订半年至三年的订单培养协议书;明确双方职责,学校负责招生,根据企业用工要求,制定切合培养目标的教学计划和开课计划并与企业共同组织实施教学,对学生进行定向培养;企业提供实习教学条件并投入一定资金,用于学校添置必需的教学设施、实习实训场地建设、改善食宿等办学条件和学生专项奖学金等方面;学生毕业并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后接收学生就业。 (二)顶岗实习模式 通过前两年(1-4学期)在校学习,培养学生本专业的理论知识、实践技能及职业基本素质;第5学期,根据企业需求工种和用工条件,在校外实习实训基地进行教学实习和实训,在企业实践教师指导下实现轮岗实操培训,熟悉企业一线相应岗位的实际操作标准与要求,提升职业岗位技能,做到与工作岗位“零距离”对接,为顶岗实习奠定坚实基础;第6学期进行顶岗实习,拟定就业岗位,以“准员工”身份进行顶岗实际工作,熟悉企业环境,感受企业文化熏陶,完成毕业设计,为将来的就业铺设道路。在这过程中需要处理好职业技能训练与鉴定和学生管理问题。 (三)见习模式 每学期安排学生到企业行业参观和见习两周以上,让学生了解企业,了解生产流程和设备设施工作原理,学习企业文化,体验企业生活。这样有助于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习兴趣和培养他们爱岗位敬业的精神。 (四)职工培训和研发模式

2017年无人机校企合作项目工作思路

2017年无人机校企合作项目工作思路 一、2016年简要回顾 2016年是学院转型发展之年,根据工业机器人、3D打印、无人机技术一批新设置专业的需求,我院与北方天途航空技术发展(北京)有限公司达成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先后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无人机技术培训协议》、《无人机直销协议》。双方合作举办了两期无人机技术培训班,培训学员37人,开展农业植保飞防服务3458亩,成功申报了1万㎡的空域,并被设立为AOPA考证点。这些都为无人机校企产业合作积累了一些经验,并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由于合作该项目尚处于探索阶段,加之专职人员不到位,扶持资金不到位,必要投入不到位,宣传广告不到位,激励政策不到位等因素,致使合作进度缓慢,社会经济效益不明显。 二、市场前景 近年来,无人机开始在民用市场崭露头角,是一个异常庞大的产业链,可细分为研发、生产、销售、培训、服务等部分。未来市场主要集中于农业植保,影视航拍、电力能源巡检、国土测绘、消防救灾、安全防务、气象环保监控、物流派送等领域。其中,农业植保和电力能源巡检这两个领域在目前表现出较为迫切的需求趋势,且具有较为可观的市场

规模前景。据官方数据显示,预计到2023年,我国稳定耕地18亿亩,植保服务市场将达到160亿元,民用无人机需求总额将达到14亿美元。随着国内民用无人机政策的规范和低空空域改革的深化,我国民用无人机行业将呈爆发式增长。从长远来看,无人机在各个领域的应用拥有巨大市场空间,行业应用经验、无人机驾驶员、无人机的数量和质量将会成为相关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三、2017年工作目标 1、无人机驾驶员、机长培训计划200人,收入200万元。 2、无人机销售量100台,收入200万元。 3、生产组装100台,力争有所突破。 4、农业植保飞防服务30万亩,收入300万元。 四、措施办法 为确保年度工作目标落实,我们要重点搞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成立无人机服务公司。在广泛深入调研基础上,争取自筹资金或引入第三方资金形式,与北方天途合作成立股份制公司。开展无人机培训、无人机生产、无人机销售和飞防服务业务。 2、健全组织机构。建立健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成 立培训部、销售部、生产部、服务部等机构。抽调专人从事无人机项目工作,明确职责分工,制定工作计划,建立健全

校企对接 深度融合 校企合作案例

校企对接深度融合 --------校企合作案例马忠香 一、实施背景 与企业深度融合建立紧密型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是职业学校发展的必然与趋势。2013年我校被批准为全国三批改革发展示范校建设单位,学校以此为契机,首先开展了广泛的走访和调研工作。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的灵魂,是当前职业教育发展的瓶颈,是今后一个时期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重点。职业教育要提升产业支撑能力,要服务区域特色产业的发展。而基于校企合作的产学研训一体化是实现职业教育与区域特色产业有效对接的基本途径。通过校企合作,把职业教育纳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发展规划,促进职业教育规模、专业设置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另外,只有瞄准区域经济发展和特色产业的校企合作也才能得到区域政府的大力支持。 “校企合作”模式是一种新的合作方式,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和职业导向决定了职业学校必需和企业合作,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也是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必然要求。通过校企合作,使企业和工程技术人员、学校专业教师能进行深入沟通交流,有效发挥校企双方在人才培养方面的优势,形成合力,共同推进学校发展,促进企业生产经营,搭建互利三赢的平台:学校在校企合作上解决了师资不足和设备不足的问题,可利用企业先进的机械设备做为学生的实训设备;企业通过与学校合作解决了困扰企业的重要问题——人力资源不足;而学生通过学校与企业的开发合作的校企课程可见到学校里没见过的先进设备,学到在学校里学不到的知识,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和工作能力。我们通过与路达的校企合作使学校、企业和学生三方真正受益。 二、主要目标 “校企合作”模式是一种新的合作方式,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和职业导向决定了职业学校必需和企业合作,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也是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必然要求。通过校企合作,对接职业标准,构建模块化课程体系;对接岗位工作任务,设置学习情境;对接企业文化,培养学生职业素养;对接职场环境,创设实训基

校企合作共建工业机器人技术中心

校企合作共建工业机器人技术中心 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是当前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以长春汽车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工业机器人技术中心的建设为例,介绍了校企共建实训基地的背景、目的和成果。 1 校企共建工业机器人技术中心的背景 1.1 工业机器人发展趋势 根据国际机器人联合会最新统计数据,2015年全球工业机器人销量约24.8万台,其中中国工业机器人销量约6.7万台,约占全球销量的四分之一,成为全球最大的工业机器人市场。目前,全球每销售5台机器人,就有一台是在中国安装的。“按照目前中国机器人安装量的增长速度,人才需求早处于干渴状态了。”但是由于高校、职校及培训机构的课程设置仍然滞后,配套设施匮乏,所以很难形成系统的教学流程。 1.2 学校实训基地现状 长春汽车工业高等专科学校自2012年成立工业机器人专业以来其实训资源主要是来自一汽大众捐赠的5台KUKA C2机器人作为日常教学培训之用,利用这5台KUKA C2机器人只能使工业机器人技术专

业的学生熟悉机器人的基本结构,完成对机器人的一些基本操作。虽然后来又通过奥地利政府贷款项目引进了1台KUKA C4机器人和3台igm机器人,但由于新购进的设备数量有限,并且也没有实现多机联动,所以也无法满足职业教育的需求,更无法满足社会服务的需求。 为此,我校与长春市施耐利自动化工程有限公司进行校企合作,在长春汽车工业高等专科学校设立工业机器人技术中心。 2 校企共建工业机器人技术中心的目的 (1)借助工业机器人技术中心开展机器人系统集成研发,协同创新,开展机器人技术的应用研发,共同推进机器人等高科技产品的研制、机器人产品市场的应用推广,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2)借助企业力量,开展社会培训服务,打造特色鲜明的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人才培养基地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3)深化校企合作,把企业先进技术及时引入课堂,实现专业技术与先进制造技术“零缝隙”对接;培养一批高水平的培训师队伍,为推进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平台。 3 校企共建工业机器人技术中心的成果

目前我校与企业开展校企合作的几种模式

加强校企合作,推动区域经济持续发展 张家港市高级技工学校 张家港工贸职业高级中学 各位领导、老总: 首先,对各位在百忙中光临我校表示热烈的欢迎。为使大家进一步了解我校,借此机会我简要地介绍一下学校的基本情况。我校由张家港市高级技工学校和工贸职业高级中学合并而成,实行两块牌子,一套班子的管理模式,系国家级重点技工学校、国家级重点职业中学。2011年升格为高级技工学校,成为苏州大市范围内唯一的一所高级技工学校。学校现有教职工168名,其中拥有高、中级职称教师150名,双师型教师63名,技师资格教师42名。现在全日制班60个,在校学生2067名。近年来,学校围绕产业办专业,,开设数控、机械加工、电子电工、信息四大类10个专业。建有车工、钳工、数控、机电、电工电子、财务电算化等现代化实习工场和综合工业化自动控制、机械原理、液压传动等专业实验室。 张家港市地处长江三角经济圈热点地区,主要聚集了冶金、纺织、机电、化工、轻工、建材、服务七大经济行业。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我市产业结构不断调整,经济转型升级进程不断加快,企业对高技能人才需求十分旺盛。为全面掌握我市产业结构的发展状况,寻求优化和调整专业结构、加强专业建设的突破口,提高技能培训与企业需求的吻合度。我们立足我市“五大区”(张家港保税区、省级经济开发区、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扬子江化工工业园区、冶金工业园区),重点走访调研了一百多家涵盖了世界五百强、省骨干企业、外资和合资企业、省新兴产业等不同性质的企业,基本了解了我市主要支柱产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情况。我们围绕“培养高级技术人才,服务港城经济发展”的理念,在深化校企合作的模式、体制、内涵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着重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是重视专业建设,让学校专业更贴近产业升级的需求 我校成立了由企业人事干部、技术骨干、教研室领导等人员组成的专业指导及咨询委员会。每学期确保活动一次,认真分析我校专业建设、技能培训与产业发展需求的吻合度,指出存在问题、提出改进建议,从而进一步优化学校的专业设置,突出专业知识的传授重点,提升技能培训的等级要求。根据企业、行业的用工要求,我校不断调整课程设置、修订并完善专业技能培训方案。我校还深入进行岗位能力分析,明确各专业重点培养目标,合理安排理实一体化教学内容,努力使我校专业与产业,学生的技能培训与企业生产需求实现“无缝对接”。 二是重视企业实训基地建设,让学生技能更贴近企业生产需要 我校根据自身的专业设置,分别在永钢集团、海陆重工集团、长力机械集团、张

校企合作深度融合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sj.com/doc/4b2383729.html, 校企合作深度融合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作者:姚瑞红夏江华杨中华 来源:《教育教学论坛》2018年第36期 摘要:嘉兴学院南湖学院会计学专业于2014年开始开展校企合作深度融合模式的探索,在2017年1月份与嘉兴中佳税务师事务所达成一致协议,在会计学14级学生中开设“中佳税务助理实验班”。该实验班学生在2017年3月份到5月份在中佳税务师事务所进行了为期3个月的顶岗实习和集中学习,实验班效果显著。本论文重点对本次校企合作深入融合模式进行介绍,分析该模式取得的效果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探讨如何建立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 关键词:校企合作;深度融合;长效机制;实践能力;动手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36-0148-02 一、校企合作背景介绍 为了更加突出“实用化的税务处理能力”这一特色,会计学专业在原有“双导师”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校企合作深度融合模式,经过近两年的反复调研研讨,最终在2017年3月与嘉兴中佳税务师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在2014级会计学专业中开设“中佳税务助理实验班”。 二、“中佳税务助理实验班”合作模式介绍 1.实验班招生对象。面向南湖学院会计学专业的大学三年级学生,第六学期在学生自愿报名的基础上,依据综合测评成绩择优招收30名学生组成“中佳税务助理实验班”。 2.实验班整体运行模式。实验班的运行模式采用学校、事务所、学生三者共同参与实施的方式。 3.培养方案的修订。参加“税务助理实验班”学生,部分第六学期课程与第七学期课程对调,将涉税课程集中到第六学期。在我校培养方案的修改中,我们将第六学期的课程调整为《税务会计》、《税务会计实验》、《纳税申报实务》以及《税务筹划案例分析》四门与税收密切相关的课程,将原本安排在第六学期的课程调整至第七学期。 调整后,参加“税务助理实验班”学生,第六学期顶岗实习期间周一至周五白天不再参加学校的课堂教学,由嘉兴中佳税务师事务所根据事前协商确定的培训项目,采用岗位轮换方式,在事务所指导老师指导下开展顶岗实习。第六学期实验实训课程与事务所培训项目有密切联系的,如纳税申报实务、税务会计实验、纳税筹划案例分析课程,其学分由相关培训项目替代。

“校企一体化”合作办学模式的优势讲解

“校企一体化”合作办学模式的优势 (一校企深度融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以“校企一体化”合作办学模式为体制基础,以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为平台,带动高职院校的专业建设、课程开发、教材编写、教学方法、实习实训、师资培养等在内的一系列教学改革。从区域经济、企业需求出发,将企业价值链、产业链、企业文化融入到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功能定位和历史使命中,真正实现了校企双方从思想到行动的深度融合。通过校企深度融合,学院及时获悉社会经济和技术发展的最新信息、保证了专业技术的先进性。学院的办学理念得到创新、教学条件得到改善、教学质量得到提高,学生的实践环节也得到充分保证。对于学生而言,学习目标明确、思路清晰,有方向有动力,学习自觉性更强。“校企一体化”合作办学模式增强了校企双方的责任意识,避免了以往校企合作过程中经常出现的“剃头挑子一头热”、工学结合“两张皮”等流于形式的现象,真正培养了适应企业需求和社会发展、掌握现代高新技术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二控制数量,把握需求,毕业生适销对路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周期在3~5年时间,受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不确定性的影响,教育部门很难提前数年对劳动力市场供求做出准确预测,因此可能造成招生数量的盲目性。“校企一体化”合作办学模式下的专业招生数量,完全是根据企业战略发 展的缜密研究基础上,考虑一定的淘汰率和岗位的变化,由校企双方协商制订的,具有规划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特变电工鲁缆班”首批58名签约毕业生已全部顺利到鲁缆公司就业。部分毕业生在入职后,以其扎实的业务素质和熟练的职业技能,已经发展成为企业的技术骨干。这种为企业量身定制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模式,既破解了企业的用工难问题,受到企业的青睐和欢迎,与学院建立了长期合作的关系;同时,也促进了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 (三合作研发,促进校企双方可持续发展

校企合作模式创新探索教学文案

“从共想共营走向共享共赢”校企合作模式创新探索创新校企合作模式是改革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教学模式、培养模式的重要环节,是职业学校规模、结构、专业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重要途径。两年来,我校以服务地方主导产业、特色产业和新兴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深化校企合作,着力搭建“项目共研、信息共享、基地共建、人才共育、校企文化共建”五个平台,使得利益相关者从“共想共营”,实现“共享共赢”的目标。 一、实施背景 (一)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对技术技能积累的现实要求 “十二五”期间扬州市产业结构为:“坚持发展数控加工、船舶制造、汽车零配件及整车制造等支柱产业;重点发展太阳能光伏、半导体照明、电子书、智能电网等新兴产业;做大做强建筑业,推进建筑业管理创新、结构调整、市场开拓和人才培养;突出发展软件与信息服务业、现代物流业、旅游业、金融业和文化产业五大重点产业”。扬州市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对技能型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进一步深化深度合作,推进产教融合。 (二)现代职业教育发展对产教融合的现实要求 《扬州市“十二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明确指出,“要面向市场需求,重点打造与‘三新一网一书’、软件和信息服务等新兴产业契合度高的专业,着力建设机械加工、电工电子、信息服务、土木建筑、商贸物流、工业设计、旅游服务、化工医药、汽车船舶、现代农业等十大职业教育重点专业。”发展现代职业教育,需要进一步深化校企合

作,提高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耦合度。 (三)学校跨越式发展的现实要求 学校跨越式发展,需要叠加产业发展的内需潜力、企业发展的创新活力。多年来,学校与近100家企业进行了订单培养、工学交替、冠名班、顶岗实习、设立企业奖学金、助学金、引企入校等形式的尝试。但是,校企合作形式仍然比较单一,深度、广度仍然不够,需要创新校企合作模式,满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技术技能积累的需求。 二、主要目标 通过与企业联盟,向企业要订单;与行业联合,向行业要标准;与政府联结,向政府要支持,逐步构建学校、政府、行业、企业四方协同创新机制;通过搭建“五大平台”即“项目共研、信息共享、基地共建、人才共育、校企文化共建”,实现校企“共建、共享、共赢”目标(如图1),形成以职业院校为主体,以行业和企业为依托的多层次、立体化办学体系,培养更多、更好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三、建设过程 (一)成立机构,专家引领 校长为总设计师,招生就业处主要领导为项目负责人。2013年10月,学校成立了由行业企业领导、专家、工程师以及学校领导、骨干教师、职教名师组成的“校企合作专家指导委员会”、“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形成“紧密、高效、互惠”校企合作机制,真正体现学校主体、行业指导,企业参与。 (二)搭建平台,共建共享

工业机器人领域职业教育合作项目实施方案

附件1 工业机器人领域职业教育合作项目实施方案 制造业是兴国之器、强国之基,人才是立国之本,实现中国制造由大变强战略任务的关键在人才。21世纪以来,制造业面临全球产业结构调整带来的机遇和挑战。面对全球产业竞争格局的重大调整,国务院制定《中国制造2025》,提出全面推进制造强国战略,到2025年迈入制造强国行列。制造强国战略的实施对人才队伍建设和发展提出了更高更迫切的要求。在此背景下,华航唯实机器人科技(简称华航唯实)、ABB工程(简称ABB)、新时达机器人(简称新时达)联合与教育部签署《工业机器人领域职业教育合作备忘录》,在职业教育领域进一步推进校企合作、开展项目建设。 一、项目名称 工业机器人领域职业教育合作项目 二、项目背景 2014年6月,总书记在两院院士大会上强调:“机器人革命”有望成为新一轮工业革命的一个切入点和增长点,机器人是“制造业皇冠顶端的明珠”,其研发、制造、应用是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创新和高端制造业水平的重要标志。 工业机器人作为自动化技术的集大成者,是智能化制造的核心基础设施。在“中国制造2025”规划的十大重点发展方向中,机器人是其中重要的发展方向。 作为全球最重要的制造大国,中国的工业机器人近年来得到了迅猛发展。据国际机器人联合会(IFR)统计,2013年,中国工业机器人销售量达到3.7万台,超过日本,成为全球最大的工业机器人市场。2014年,中国工业机器人销售量超过6万台,行业专家一致认

为,2014年是中国工业机器人元年,根据我国行业现状及产业发展规划,在未来10年,中国的工业机器人将出现指数级增长,工业机器人装机量将突破200万台。 在机器人行业快速发展的背后,人才缺乏的矛盾日益显现,我国著名机器人专家毕树生教授指出:如今中国工业机器人发展突出的问题,已经不是谁会买,而是谁会用。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发布的统计数据表明,中国工业机器人应用人才缺口超过20万,并且以每年20-30%的速度持续递增。 2015年,教育部高等职业教育专业目录明确了“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代码:560309)。据最新数据统计,全国已有逾三百所院校申办了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并已正式招生。 作为一个新兴专业,学校面临专业师资、实训设备、课程体系、培训认证等资源缺乏的难题,在新形势下,要培养工业机器人专业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单纯依靠学校的力量已经较为薄弱,需要整合社会资源,开展校企合作,共同推动我国工业机器人应用人才培养。 三、项目特色 本项目由华航唯实、ABB、新时达和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职业教育装备专业委员会(简称职教装备委员会)合作,发挥行业、企业、职教机构多方优势资源、创新校企合作新模式,通过构建符合行业产业要求的工业机器人专业建设方案,深化产教融合,实现“专业与产业对接、学校与企业对接、课程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 四、项目目标 产教深度融合,充分利用企业和学校优势,开启涵盖实训基地、专业设置、课程开发、人才培养和学生岗前培训的校企合作新模式。

校企合作是人才培养模式

校企合作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基础,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有效途径。为认真学习和落实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发展道路”的办学方针,大力推进“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突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灵活性和开放性,不断提高学院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全面提高学院的教育教学质量。根据学院整体规划,特制定我院2011—2015年校企合作发展规划。 一、基础与现状 (一)取得的主要成绩 目前学院已与85家企事业单位签订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合作协议书,安排学生顶岗实习2392人次。 学院以各级重点(特色)专业为突破口,与阿里巴巴、南都物业等著名大型企业开展合作,推动全院校企合作的发展;积极开展企业专家进校园办讲座、授课,专业教师到企业一线挂职锻炼等活动。鼓励教师争取横向课题,开展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与企业合作开发课程和教材。 学院加强了制度建设。制定出台了“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与管理暂行办法”、“引企进校共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暂行规定”、“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合作协议书”等校企合作方面相关的政策、规章制度、合作协议样本等。使校企合作走向制度化、规范化,逐步建立起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的数量和质量还不能专业满足内涵建设发展的要求;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的功能和引进企业的作用还有待进一步发挥;校企互利双赢的合作机制尚未有效建立;企业参与学院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深度还不够;学院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的能力尚显不足。 二、机遇与挑战 (一)发展的机遇 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的召开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印发,以及浙江省教育工作会议的召开和《浙江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印发,为民办高等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2010年9月教育部召开全国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以提高质量为核心,以“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为主线,不断深化高职教育教学改革,进一步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努力建设中国特色现代高等职业教育。 浙江省是民营经济大省,经济社会的发展,尤其是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对高职院校培养大批高质量的人才和提升服务社会功能都提出了强劲的需求。我院的办学特色是为现代服务业企业服务,国家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精神,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强劲的需求,为我院进一步推进校企合作,实现新一轮发展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 (二)面临的挑战 我院是民办高职院校,与公办院校相比,无论是师资还是资金还显得薄弱。我院校企合作尚处于起步阶段,校企合作的运行机制和激励机制还不健全,服务

《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人才需求调研报告

《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人才需求调研报告 一、工业机器人技术发展现状 1.工业机器人正向全球范围内普及 生产力在不断进步,推动着科技的进步与革新。自工业革命以来,人力劳动已经逐渐被机械所取代,工业机器人的出现是人类在利用机械进行社会生产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全球诸多国家近半个世纪的工业机器人的使用实践表明,工业机器人的普及是实现自动化生产,提高社会生产效率,推动企业和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有效手段。随着工业机器人向更深更广方向的发展以及机器人智能化水平的提高,机器人的应用范周还在不断地扩大,已从汽车制造业推广到其他制造业,进而推广到诸如采矿机器人、建筑业机器人以及水电系统维护维修机器人等各种非制造行业。此外,在国防军事、医疗卫生、生活服务等领域机器人的应用也越来越多,如无人侦察机(飞行器)、警备机器人、医疗机器人、家政服务机器人等均有应用实例。机器人正在为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工业4.0”两大主题,“智慧工厂”重点研究智能化生产系统及过程,以及网络化分布式生产设施的实现;“智能生产”主要涉及整个企业的生产物流管理、人机互动以及3D技术在工业生产过程中的应用等。工业机器人属于上述信息物理融合系统(CPS)或"物理计算"理念或课题(Physical Computing)。据统计,目前全世界大约有100万机器人在世界各个角落辛勤工作,特别是在人类难以胜任的危险环境里。日本是机器人密度最高的国家,每10万人中就有295个机器人。目前,全球工业机器人装机总量已达到100多万台,主要分布在日本、美国、德国等发达国家。机器人新增的需求主要来自中国等新兴市场,日本等发达国家的保有量较为平稳。 在我国,工业机器人的最初规模应用是在汽车和工程机械行业,主要用于汽车及工程机械的喷涂及焊接。工业机器人主要以点焊、弧焊、装配和搬运机器人为主,我国的工业机器人市场已经开始形成,特别是加入WTO以后,对各种以工业机器人为主的先进自动化装备的需求日益迫切。我国现有的机器人研究开发和应用的工程单位超过200家,其中从事工业机器人研究和应用的超过80家。基本掌握了操作机的设计制造技术、控制系统硬件和软件设计技术、运动学和轨迹规划技术,开发出弧焊、点焊、装配、搬运等机器人,目前生产的各类工业机器人中有90%以上用于生产中。 2.中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机器人市场 近年来,中国已成为工业机器人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2004年以来,国内机器人市场年均增长率达到40%以上。2011年,我国工业机器人市场增长率更是高达51%,位居全球第一。23000台的绝对增量也仅次于日韩,排在全球第三位。中国工业机器人几年内或将迎来井喷式发展,而非简单的线性增长。这种井喷式增长,与我国人口和经济现状密切相关。过去我们曾依靠低廉而充沛的人力资源,将中国发展为世界最大制造业大国。但随着用工成本的增长,“人才红利”取代“人口红利”,成为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变的关键。在这样一个转折点上,工业机器人的井喷式增长,既反映出这样的趋势,也将为中国制造提“智”奠定坚实基础。 机器人产业作为高端智能制造的代表,在新一轮工业革命中将成为制造模式变革的核心和推进制造业产业升级的发动机。数据显示,国内工业机器人市场需求日益强劲,新安装量年均增长高达40%。三年内,机器人的应用会有快速的增加,五年后,机器人的应用就会有一个直线式的上升。可见,我国机器人的应用是今后发展的一个大趋势。 3.国家政策扶持机器人产业的发展 2012年4月,科技部出台《智能制造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和《服务机器人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提出“十二五”期间将重点培育发展工业和服务机器人新兴产业。其间,我国将攻克一批智能化高端装备,发展和培育一批高技术产值超过100亿元的核

“校企合作”模式构成的设计理念

“校企合作”模式构成的设计理念 摘要:我国中高等职业教育现有的“校企合作”模式,总体上来说,是基于目标导向型的人才培养合作模式,仍然都归属于以学校为主的“校企合作”模式,这正是我国中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本质问题。中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设计理念主要包括两点:一是理论联系实际,培养企业需要的高级应用型人才;二是充分发挥学校和企业的不同责任及职能,实现人才和经济效益的双赢。其核心是满足企业高级应用型人才的需要。但满足这些需要有一定的认知、情感、法律法规和社会与政府的环境协调等因素的作用以及这些因素有机结合的作用的支持。 关键词:“校企合作”现状分析设计理念 中高等职业教育的“校企合作”模式,主要是指因企业人才实际需求状况而产生,并按照企业部门和学校的合作安排实施的交替进行课堂教学和企业实际操作培训的一种教育模式,也是职业教育区别于一般基础理论型、学术型教育的核心特点。 一、我国中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现状分析 (一)总体概况 我国中高等职业教育现有的“校企合作”模式,总体上来说,是基于目标导向型的人才培养合作模式。它实际上指的是在我国中高等职业教育中为满足企业人才质量需要而进行的可以效仿的实习(实践)教学的一种样式,是在为社会教育和培训合格劳动者的目标下开展的中高等职业教育院校与企业、行业、服务部门等校外机构之间合作的样式。通过这些样式,将学生的理论学习与实际操作或训练紧密结合起来,以提高中高等职业教育的质量和未来劳动者的素质,并增强企业部门与中高等职业教育毕业生之间双向选择的可能性,最终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从其目前所拥有的“校企合作”模式的数量来看,已经存在着众多的形式。在种类上,有人把其归类为9个或8个模式;在名称上,有人把其称为“零距离对接”式,或“捆绑式”,或“产学研一体式”,或“三对准、四贯通”式,或“全方位合作、全过程参与、多形式推进”式,等等;在理论观念上,对于“中高等职业教育一定要突出‘校企合作’模式的建立和创新”,行业内已经达

校企合作实施情况说明

校企合作实施方案 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要模式,是实现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为进一步搞好我校的教育,实现我校办学思想和培养目标,进一步改进人才培养模式和办学机制的根本转变,在进一步发挥好学校和企业(或行业)作用的同时,加大推进校企合作力度,更好地发挥职业学校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基地的作用,结合我校实际,并借鉴其它学校的经验,特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大力推进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突出实践能力的培养,加强我校为地方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深化校企合作融合度,更新教学理念,依托企业行业优势,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建立校企深度合作、紧密结合,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合作机制,达到“双赢”的目的,提升我校教育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努力开创校企合作的新局面。 二、校企合作主要方式 (一)订单培养模式 根据我校专业综合实力,将继续主动了解企业的用人需求,积极主动地与企业沟通协商,使学生直接学习用人单位所急需的职业岗位(群)知识和技能,达到供需共识,签订三年以上的校企合作协议书;明确双方职责,学校负责招生,根据企业用工要求,制定切合培养目标的教学计划和开课计划并与企业共同组织实施教学,对学生进行定向培养;企业提供实习教学条件并投入一定资金,用于学校添置必需的教学设施、实习实训场地建设、改善食宿等办学条件和学生专项奖学金等方面;学生毕业并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后接收学生就业。 (二)顶岗实习模式 通过前两年(1-4学期)在校学习,培养学生本专业的理论知识、实践技能及职业基本素质;第5学期,根据企业需求工种和用工条件,在校外实习实训基地进行教学实习和实训,在企业实践教师指导下实现轮岗实操培训,熟悉企业一线相应岗位的实际操作标准与要求,提升职业岗位技能,做到与工作岗位“零

基于校企合作协同促进“工业机器人视觉系统应用”课程改革探究

基于校企合作协同促进“工业机器人视觉系统应用”课程改革 探究 摘要:在当前的教学领域当中,教学技术和教学手段日益丰富,对于教学质量 和教学效果的提升有着很大的帮助。在工业机器人视觉系统应用课程中,具有很 强的实用性,因此在教学中需要注意对实践能力的强化。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枯 燥乏味,缺乏实践,学生对于所学知识和技能难以很好的掌握。对此,应积极推 进课程改革,采取校企合作的方法,起到协同促进的作用,从而使工业机器人视 觉系统应用课程教学取得更理想的成效。 关键词:校企合作;协同促进;工业机器人;视觉系统应用;课程改革前言: 随着工业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各个领域中的工业技术也取得了较大的进步。工业机器 人作为一种重要的工业设备,正在逐渐得到广泛的应用,同时对于人才的需求也大大增加。 在工业机器人当中,视觉系统非常的重要,直接影响了机器人的工作效率和安全[1]。因此, 为了更好的满足人才需求,对于工业机器人视觉系统应用的课程教学,应当注重加以强化, 提升教学效果,让学生对视觉系统相关知识和技能更好的掌握,从而能够在实际工作中满足 要求。 一、发展背景 在工业领域中,我国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已经取得了较大的成效,特别是近几年的高速 发展,极大的提高了我国工业实力水平。随着“中国制造2025”的提出,我国未来主要是从制 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迈进。人工智能是未来制造产业的主要发展方向,而工业机器人正是这一 发展方向的重要基础。因此,为了大力推进工业机器人的进步,对于相关专业人才的需求也 大大增加。工业机器人行业中以视觉系统为基础,在教育领域中,也需要相应的构建工业机 器人视觉系统应用课程教学,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进而为行业发展提供充足的人 才供应。我国目前工业机器人相关专业教学,正处于发展阶段,各大院校在相关专业教学中,也逐渐开始重视视觉系统应用课程[2]。而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需要积极推行教学改革,在学校教师教学科研成果,以及学科及工业发展前沿技术之间,要形成充分的联系。不断加 深校企合作,将学校和企业的优势加以整合,为工业机器人视觉系统应用教学,提供更好的 辅助和支持,促进课程改革的推进,发挥出校企合作的作用进而培养出更多更加优秀的应用 型人才。 二、校企合作的常见形式 在校企合作当中,常见的形式包括校企互动、企业职工培训、课程共同开发等。在学校 教师专业培训中,让企业技术人员参与。同时,学校适当安排教师到企业中参加培训或顶岗 实习,从而提升教师的知识能力水平。另外,可以校企合作开展技术革新、项目研发等,实 现校企双方的良好互动,促进共同发展进步,为学生学习提供更好的保障与支持。另外,学 校可以面向企业开展员工培训,发挥学校的教师力量、职业技能鉴定、培训教育工作中的资 源优势,对企业需要的人才培训工作加以开展,例如岗前培训、职工培训、专业教育等。企 业一些职工在实际工作中,对于知识技术难以获取指导,因而可以通过校企合作的形式,参 加学校培训,提高知识技术水平[3]。通过校企合作,对课程共同开发,提高人才培养的科学性、有效性。在课程开发中,应当保持教学实践相一致,让学生实习和就业的机会更高。在 课程制定中由校企共同参与,可以让课程更加全面。学校提供专业化、系统化的理论知识, 企业提供行业发展趋势、学生实践能力需求等,从而使课程更加合适,符合学生发展,也符 合人才需求。 三、校企合作的主要策略 (一)构建协同创新中心 在校企合作中,将企业先进技术积极引入专业课堂中,利用先进的制造技术,丰富和充 实课堂中的专业知识。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开展工业机器人视觉系统应用的教学,能够取

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人才需求调研报告(doc)

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人才需求调研报告(doc)《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人才需求调研报告一、工业机器人技术发展现状 1. 工业机器人正向全球范围内普及 生产力在不断进步~推动着科技的进步与革新。自工业革命以来~人力劳动已经逐渐被机械所取代~工业机器人的出现是人类在利用机械进行社会生产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全球诸多国家近半个世纪的工业机器人的使用实践表明~工业机器人的普及是实现自动化生产~提高社会生产效率~推动企业和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有效手段。随着工业机器人向更深更广方向的发展以及机器人智能化水平的提高,机器人的应用范周还在不断地扩大,已从汽车制造业推广到其他制造业,进而推广到诸如采矿机器人、建筑业机器人以及水电系统维护维修机器人等各种非制造行业。此外,在国防军事、医疗卫生、生活服务等领域机器人的应用也越来越多,如无人侦察机(飞行器)、警备机器人、医疗机器人、家政服务机器人等均有应用实例。机器人正在为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工业4.0”两大主题~“智慧工厂”重点研究智能化生产系统及过程~以及网络化分布式生产设施的实现,“智能生产”主要涉及整个企业的生产物流管理、人机互动以及3D技术在工业生产过程中的应用等。工业机器人属于上述信息物理融合系统,CPS,或"物理计算"理念或课题,Physical Computing,。据统计~目前全世界大约有100万机器人在世界各个角落辛勤工作~特别是在人类难以胜任的危 1 险环境里。日本是机器人密度最高的国家~每10万人中就有295个机器人。目前~全球工业机器人装机总量已达到100多万台~主要分布在日本、美国、德国等发达国家。机器人新增的需求主要来自中国等新兴市场~日本等发达国家的保有量较为平稳。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