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血红蛋白结构分析

血红蛋白结构分析

血红蛋白结构分析
血红蛋白结构分析

动物血红蛋白结构分析

1、研究进展

脊椎动物hemoglobin(Hb)蛋白有4个亚基构成,为α2β2结构,每个亚基均有1条多肽链和具有1个亚铁离子的血红素分子构成,含有1个血红素基团和1个氧结合部位,形成珠蛋白,结合4个血红素基团之后变形成了血红蛋白[1]。当血红蛋白与氧结合时,形成氧合血红蛋白,从而使得血液呈鲜红色[2]。

血红蛋白的载氧功能与其亚基结构的2种状态有关,在缺氧组织(如肌肉组织)中,亚基处于紧张状态(T状态),使氧不能与血红素结合,所以在需氧组织里可以快速地脱下氧,将氧气释放,而在含氧丰富的肺或鳃中,亚基结构呈松弛状态(R状态),使氧极易与血红素结合,从而迅速地结合氧气,将氧运载至需氧组织[1]。

人血红蛋白自身可以产生NO,可以帮助把氧气输送到各种人体组织,起到扩张血管和稳定血压的作用[3]。血红蛋白可以维持机体内环境的酸碱稳定,具有波尔效应[1]。人血红蛋白的研究在疾病方面也较多:如利用血红蛋白可以作为检测一些疾病的指标等。啮齿类动物等的脑血红蛋白行使贮存氧气的功能,以保证当氧气供应不足时,大脑的氧气浓度的暂时恒定[4]。

2、立体依据

动物血红蛋白不仅具有运载氧气的功能,还具有氧化酶活性、过氧化物酶活性和抗菌等功能。动物血红蛋白功能及结构千差万别,尤其是无脊椎动物,保守性较低.但是其主要功能——氧运载蛋白功能没有改变;由于血红蛋白的某些结构的变化,从而可以使得血红蛋白获得新的功能。研究动物血红蛋白的结构对揭示生物进化具有重要意义[5]。

3、研究内容

对血红蛋白进行基本性质分析、亚细胞定位分析、跨膜性质分析、二级结构预测、三级结构预测等。

4、研究方案

4.1 血红蛋白序列的获得

进入BCBI主页选择protein搜索hemoglobin,以fasta格式保存。

4.2 基本性质分析

4.2.1 进入网址:https://www.docsj.com/doc/4b17628416.html,/tools/#proteome;

4.2.2 选择Primary structure anaslysis的ProtParam程序;

4.2.3 在对话框中输入血红蛋白原序列,点击分析;

4.2.4 记录结果并分析。

4.3 亚细胞定位

4.3.1 进入PSORT主页:http://psort.nibb.ac.jp;

4.3.2 将血红蛋白原序列输入对话框,点击分析;

4.3.3记录结果并分析。

4.4 跨膜性质预测

4.4.1 进入网址:http://www.cbs.dtu.dk/services/TMHMM;

4.4.2 在对话框中输入血红蛋白原序列,点击分析;

4.4.3记录结果并分析。

4.5 二级结构分析

4.5.1 进入JPred主页,点击Email结果提交方式,输入血红蛋白原序列;

4.5.2 设置各项参数,点击Run提交;

4.5.3 在邮箱中找到结构地址,进行查看;

4.5.4记录结果并分析。

4.6 三级结构分析

4.6.1 进入SWISS-MODLE三级结构预测服务器;

4.6.2 填写Email地址,选择First Approach mode

4.6.3 在Result option选择Awiss-Pdb Viewer mode;

4.6.4 提交序列;

4.6.5将邮箱中返回的PDB文件用rasmol软件浏览,用Awiss-Pdb Viewer软件进行简单分析。

5、结果分析与评价

5.1 血红蛋白序列

>gi|160797|gb|AAA29796.1| hemoglobin [Pseudoterranova decipiens] MHSSIVLATVLFVAIASASKTRELCMKSLEHAKVGTSKEAKQDGIDLYKHMFEHYPAMKKYFKHRENYT P ADVQKDPFFIKQGQNILLACHVLCATYDDRETFDAYVGELMARHERDHVKVPNDVWNHFWEHFIEFLGS K TTLDEPTKHAWQEIGKEFSHEISHHGRHSVRDHCMNSLEYIAIGDKEHQKQNGIDLYKHMFEHYPHMRK A FKGRENFTKEDVQKDAFFVNKDTRFCWPFVCCDSSYDDEPTFDYFVDALMDRHIKDDIHLPQEQWHEFW K LFAEYLNEKSHQHLTEAEKHAWSTIGEDFAHEADKHAKAEKDHHEGEHKEEHH

5.2 基本性质

分子式:C

1772H

2616

N

490

O

515

S

16

总原子数:5409;

氨基酸数:333;

相对分子质量:39536.2;

等电点:5.96;

负电荷氨基酸数:60,正电荷氨基酸数:42,呈酸性。各氨基酸数量及所占比例:

5.3 亚细胞定位

在细胞外的可能性:77.1%

在过氧化酶体的可能性:30.4%

在溶酶体的可能性:19%

在细胞膜上的可能性:10%

5.4 跨膜性质

由上图可知血红蛋白不跨细胞膜,很可能全部位于细胞膜外,这与其生理功能:结合氧气有密切关系,因为当其处于细胞膜外才能更好的与细胞外界的氧气接

触,这样才能有结合氧气的可能

5.5 二级结构

其中H表示α螺旋。

5.6 三级结构

从上图中很容易发现血红蛋白的三级结构是由16个大小的α螺旋的二级结构相连而构成的,这与上述二级结构预测结果基本吻合。它的这种结构可能和其以构

象异构来运输氧气的功能有关。

6、参考文献

[1] 王镜岩,朱胜庚,徐长法.生物化学(上册)[M].3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

社,2002:257-270

[2] 陈耀强,王婧,万家义等.血红蛋白的分子结构及与其载氧功能相关的药物研

究进展[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04,23(5):1-4.

[3] Datta S,Machaal A,Thekkudan J,et al.Inhaled nitri coxide as rescue

therapy for right ventricular insufficiency after orthotopic heart transplantation[J]. Heart and Lung Transplantation, 2004, 23(2):158.

[4] Schelshorn D W,Schneider A,Kuschinsky W,et al.Expression of

hemoglobin in rodent neurons[J].Journal of Cerebral Blood Flow and Metabolism,2009,29(3):585-595.

[5] 汪青,项荣花等.动物血红蛋白研究进展[J].宁波大学学报,2011,24(2)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完整word版)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教案

物质结构与性质 第一章原子结构与性质 第一节原子结构 第二节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 归纳与整理复习题 第二章分子结构与性质 第一节共价键 第二节分子的立体结构 第三节分子的性质 归纳与整理复习题 第三章晶体结构与性质 第一节晶体的常识 第二节分子晶体与原子晶体 第三节金属晶体 第四节离子晶体 归纳与整理复习题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3 《物质结构与性质》全部教学案 第一章原子结构与性质 教材分析: 一、本章教学目标 1.了解原子结构的构造原理,知道原子核外电子的能级分布,能用电子排布式表示常见元素(1~36号)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2.了解能量最低原理,知道基态与激发态,知道原子核外电子在一定条件下会发生跃迁产生原子光谱。 3.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知道电子云和原子轨道。 4.认识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系的关系,了解元素周期系的应用价值。 5.能说出元素电离能、电负性的涵义,能应用元素的电离能说明元素的某些性质。 6.从科学家探索物质构成奥秘的史实中体会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在抽象思维、理论分析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科学的价值观。 本章知识分析: 本章是在学生已有原子结构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地研究原子的结构,从构造原理和能量最低原理介绍了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以及原子光谱等,并图文并茂地描述了电子云和原子轨道;在原子结构知识的基础上,介绍了元素周期系、元素周期表及元素周期律。总之,本章按照课程标准要求比较系统而深入地介绍了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为后续章节内容的学习奠定基础。尽管本章内容比较抽象,是学习难点,但作为本书的第一章,教科书从内容和形式上都比较注意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重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能够比较系统地掌握原子结构的知识,在原子水平上认识物质构成的规律,并能运用原子结构知识解释一些化学现象。 注意本章不能挖得很深,属于略微展开。

血红蛋白的提取和分离基础知识

第15课时血红蛋白的提取和分离 1.归纳蛋白质多样性的原因 (1)图甲说明:氨基酸的种类不同,构成的肽链不同。 (2)图乙说明:氨基酸的数目不同,构成的肽链不同。 (3)图丙说明:氨基酸的排列次序不同,构成的肽链不同。 (4)图丁说明:肽链的数目和空间结构不同,构成的蛋白质不同。 2.血液包括血细胞和血浆,血细胞又分为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其中红细胞含有血红蛋白,使红细胞呈现红色。 3.红细胞放到低渗溶液中,会吸收水分,体积膨胀直至涨破。 课堂导入 蛋白质是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物质,随着基因组测序工作的完成,人们对蛋白质的研究和应用工作进入了新的时代,这就需要获得纯度较高的蛋白质。因此对蛋白质的分离就是生物学研究中经常要做的工作,下面我们就以血红蛋白的提取和分离来学习有关蛋白质的一些基本技术。 探究点一蛋白质分离技术 生物体内的蛋白质多种多样,按照科学的需要有时要把它们分开,分离蛋白质常使用的方法是凝胶色谱法和电泳法,都是根据不同蛋白质分子的之间的差异来分离的。 1.蛋白质特性的差异 (1)分子的形状和大小; (2)所带电荷的性质和多少;

(3)溶解度; (4)吸附性质; (5)对其他分子的亲和力。 2.分离的方法 (1)凝胶色谱法 Ⅰ.概念:凝胶色谱法,也称做分配色谱法,是根据相对分子质量的大小分离蛋白质的有效方法。 Ⅱ.凝胶:是一些微小的多孔球体,大多数是由多糖类化合物构成的,内含许多贯穿通道,具有多孔的凝胶又称为分子筛。 Ⅲ.凝胶色谱法分离蛋白质的原理(如图A) ①蛋白质混合物上柱; ②洗脱开始,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蛋白质扩散进入凝胶颗粒内;相对分子质量较大的蛋白质则被排阻于凝胶颗粒之外; ③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蛋白质被滞留;相对分子质量较大的蛋白质向下移动;

(完整版)化学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全国卷高考真题2011-2017

化学高考真题 选修3 2011-2017 全国卷1.[化学—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15分) 硅是重要的半导体材料,构成了现代电子工业的基础。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基态Si原子中,电子占据的最高能层符号 为,该能层具有的原子轨道数为、 电子数为。 (2)硅主要以硅酸盐、等化合物的形式 存在于地壳中。 (3)单质硅存在与金刚石结构类似的晶体,其中原子 与原子之间以相结合,其晶胞中共有8个 原子,其中在面心位置贡献个原子。 (4)单质硅可通过甲硅烷(SiH4)分解反应来制备。工 业上采用Mg2Si和NH4Cl在液氨介质中反应制得SiH4,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为。 (5)碳和硅的有关化学键键能如下所示,简要分析和 化学键C— C C— H C— O Si—S i Si— H Si— O 键能 /(kJ?mol- 1 356 413 336 226 318 452 ①硅与碳同族,也有系列氢化物,但硅烷在种类和数量上都远不如烷烃多,原因是。 ②SiH4的稳定性小于CH4,更易生成氧化物,原因是。 (6)在硅酸盐中,SiO4- 4 四面体(如下图(a))通过共用顶角氧离子可形成岛状、链状、层状、骨架网状四大类结构型式。图(b)为一种无限长单链结构的多硅酸根,其中Si原子的杂化形式为,Si与O的原子数之比为,化学式为。 2.[化学—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15分) 前四周期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元素A,B,C,D中,A和B的价电子层中未成对电子均只有1个,平且A-和B+的电子相差为8;与B位于同一周期的C和D,它们价电子层中的未成对电子数分别为4和2,且原子序数相差为2。 回答下列问题: (1)D2+的价层电子排布图为_______。 (2)四种元素中第一电离最小的是________,电负性最大的是________。(填元素符号) (3)A、B和D三种元素责成的一个化合物的晶胞如图所示。 ①该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_;D的配位数为___________; ②列式计算该晶体的密度_______g·cm-3。 (4)A-、B+和C3+三种离子组成的化合物B3CA6,其中化学键的类型有_____________;该化合物中存在一个复杂离子,该离子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配位体是____________。 3.〔化学—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15分) 早期发现的一种天然准晶颗粒由三种Al、Cu、Fe元素组成。回答下列问题: (1)准晶是一种无平移周期序,但有严格准周期位置序的独特晶体,可通过方法区分晶体、准晶体和非晶体。 (2)基态铁原子有个未成对电子,三价铁离子的电子排布式为:可用硫氰化钾奉验三价铁离子,形成配合物的颜色为 (3)新制备的氢氧化铜可将乙醛氧化为乙酸,而自身还原成氧化亚铜,乙醛中碳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为;一摩尔乙醛分子中含有的σ键的数目 为:。乙酸的沸点明显高于乙醛,其主要原因是:。氧化亚铜为半导体材料,在其立方晶胞内部有四个氧原子,其余氧原子位于面心和顶点,则该晶胞中有个铜原子。 (4)铝单质为面心立方晶体,其晶胞参数a=0.405nm,晶胞中铝原子的配位数为。列式表示铝单质的密度g·cm-3(不必计算出结果) 4.[化学—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15分)A、B、C、D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四种元索,A2-和B+具有相同的电子构型;C、D为同周期元索,C核外电子总数是最外层电子数的3倍;D元素最外层有一个未成对电子。

血红蛋白的测定方法

血红蛋白的测定方法 血红蛋白是一种色素蛋白,可以用比色法测定。血液中血红蛋白以各种形式存在,包括氧合血红蛋白、碳氧血红蛋白、高铁血红蛋白或其他衍生物。 1)氰化高铁血红蛋白(HiCN)测定法:血液中除了SHb以外,其他各种血红蛋白均可被试剂转化、生成HiCN,其最大的吸收峰为540nm波长,可经比色测定。此法为国际血液学标准化委员会(ICSH)推荐的国际标准参考方法,操作简单,显色快且结果稳定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但本法试剂中KCN有剧毒,测定过程中高白细胞和高球蛋白血症易致混浊,HbCO转化较慢。 2)十二烷基月桂酰硫酸钠血红蛋白(SLS-Hb)法:除SHb外,血液中各种Hb均可与低浓度十二烷基月桂酰硫酸钠(SLS)作用,生成SLS-Hb棕红色化合物。SLS-Hb最大吸收波峰538nm,波谷500nm,肩峰560nm.由于摩尔消光系数尚未最后确认,因此不能用吸光度“A”值直接计算血红蛋白浓度。本法操作简单,呈色稳定,准确性和精确性符合要求,且无公害。但SDS质量差异较大,并且SDS可破坏白细胞,不适合进行白细胞计数的血液分析仪使用。 3)叠氮高铁血红蛋白(HiN3)测定法:与HiCN法相似,但仍然有公害问题。 4)碱羟血红蛋白(AHD 575nm)测定法:试剂简单、不含有毒试剂、呈色稳定,但由于其吸收峰在575nm,限制了此法在血液分析仪的使用。 5)溴代十六烷基三甲胺(CTAB)血红蛋白测定法:该法试剂溶血性强又不破坏白细胞,可同时进行白细胞计数,可用于血细胞分析仪自动检测Hb和白细胞。缺点是对Hb测定结果的准确度和精密度较低。 近年来,多参数血细胞分析仪的应用,使Hb测定逐步以仪器法取代手工法,其优点是操作简单、快速,同时可以获得多项红细胞的参数,血液分析仪法测定血红蛋白的原理与手工法原理相似,多采用HiCN法,但由于各型号仪器使用的溶血剂不同,形成Hb的衍生物不同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某些溶血剂形成的衍生物稳定性较差,因此要严格控制溶血剂加入量及溶血时间,特别是半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应严格控制实验条件。有些溶血剂内虽加入了KCN,但其衍生物并非是HiCN,仪器要经过HiCN标准液校正后,才能进行Hb测定。仪器法测定血红蛋白精确度CV约为1%.

新课标高中化学选修教材《物质结构与性质》—三种版本的

新课标高中化学选修教材《物质结构与性质》—三种版本的比较研究作者:蔡文联文章来源::《化学教学》2007年01期点击数:31 更新时间:2008-3-24 新课标高中化学选修教材《物质结构与性质》—三种版本的比较研究 蔡文联饶志明余靖知 摘要:根据2003年出版的《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编定的高中化学教材已通过审定的有三种版本,分别由人民教育出版社、江苏教育出版社、山东科技出版社出版。高中化学课程8个模块中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是属于化学基本理论知识的模块。本文将对新版三种教材(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的设计思路、体系结构、栏目设置等方面进行比较研究,以期有助于教师理解新课标、选择教材、教法以及把握教学尺度。 为了适应我国21世纪初化学课程发展的趋势,化学课程标准研制组经过深入的调查研究,多次讨论修改,于2003年出版了《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他们将高中化学课程采用模块的方式分为必修和选修两部分,共8个模块,其中必修模块2个,选修模块6个。新课程“在保证基础的前提下为学生提供多样的、可供选择的课程模块”,兼顾“学生个性发展的多样化需要”,适应不同地区和学校的条件。目前以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为指导编写的新版高中化学教材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初审通过的共有3种,分别是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宋心琦主编,以下简称人教版),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王祖浩主编,以下简称苏教版),山东科技出版社出版(王磊主编,以下简称山东科技版)。 在6个选修模块中,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模块突出化学学科的核心观念、基本概念原理和基本思想方法。在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的高中化学课程改革中,如何将新课程理念很好地融合进化学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的教学中,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学习本课程的意义,是值得广大化学教师研究、推敲的。因此,针对上述三种版本的教材(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进行具体的分析、比较、评价, 对教师在选择教材、教法以及把握教学尺度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物质结构与性质”模块教材的简介

血红蛋白病

血红蛋白病 血红蛋白病(hemoglobinopathy)是指由于珠蛋白分子结构或合成量异常所引起的疾病。它是人类孟德尔或遗传病中研究得最深入、最透彻的分子病,是运输性蛋白病的代表,是研究人类遗传机理的最好模型。据估计,全世界有一亿多人携带血红蛋白病的基因,我国南方发病率较高,因此,血红蛋白病是最常见的遗传之一。 (一)正常血红蛋白的组成,结构及遗传控制 1.人类血红蛋白的组成和发育变化每个红细胞内含有约28000万个血红蛋白分子,每个分子由四个亚单位构成,每一个单位由一条珠蛋白肽链和一个血红素辅基组成,即血红蛋白分子是由二对珠蛋白链构成的球形四聚体(图4-10)。其中一对是类α链(α链和ξ链),由1 41个氨基酸组成;另一对是类β链(ε、β、γ和δ链),由146个氨基酸组成。由这6种不同的珠蛋白链组合成人类的6种不同的血红蛋白,即Hb Gower1(ξ2ε2)、HbGower2、(α2ε2)、Hb Po rtland(ξ2γ2)、HbF(α2γ2)、HbA(α2β2)和HbA2(α2δ2)。其中γ链有两种亚型,即Gγ2和Aγ2,因此HbF有两类:α2Gγ2和α2Aγ2,前者的第136位氨酸为甘氨酸,后者为丙氨酸。 上述各种血蛋白在发育的不同阶段先后交替出现(图4-11)。在胚胎发育早期,合成胚胎血红蛋白HbGowerl、HbGower2和HbPortland。胎儿期(从8周至出生为止)主要是HbF。成人有3种血红蛋白:HbA,占95%以上;HbA2,占2%-3.5%;HbF,少于1.5%。 2.人类珠蛋白基因人类珠蛋白基因分为两类:一类是类α珠蛋白基因簇(α-like globin ge ne cluster),包括ξ和α基因;另一类是β珠蛋白基因簇(β-like globin gene cluster),包括ε、γ(Gγ和Aγ)、δ和β基因。 (1)类α珠蛋白基因:人类α珠蛋白基因簇位于16p13,每条染色体上均有两个α珠蛋白基因,因此,二倍体细胞中共有4个α基因,每个α基因几乎产生等量的α珠蛋白链。此外,在类α珠蛋白基因簇中,还包括两个ξ基因和一个假基因Ψα,这些基因紧密连锁其排列顺序如图4-12所示。

普门GH-900Plus糖化血红蛋白分析仪(维修手册)

GH-900 Plus糖化血红蛋白分析仪维修手册 1.2 普门科技有限公司 用户服务部

目录 第一章仪器组成 (4) 1.1 结构与组成 (4) 1.2 适用范围 (4) 1.3 检测方法——低压液相色谱 (5) 1.4 仪器外部结构 (6) 1.5 仪器右侧结构 (8) 1.6 仪器背面结构 (9) 1.7仪器左侧 (9) 1.8仪器前壳组件 (9) 第二章液路系统 (11) 2.1 试剂用量 (11) 2.2 整机液路 (12) 2.3 灌注溶血剂液路流向 (12) 2.4 拭子清洗液路流向 (13) 2.5 混杯中的样本进入层析柱液路流向 (14) 2.6 A液进行洗脱液路流向 (15) 2.7 B液洗脱流向 (16) 2.8 C液洗脱液路流向 (17) 2.9 液路清洗液路流向 (18) 2.10 反冲洗液路流向 (19) 2.11 混浴杯清洗液路流向 (20) 第三章硬件系统 (21) 3.1 主控板 (21) 3.2 自动进样盘组件 (27) 3.4 二维进样臂 (29) 3.5 光电检测模块 (30) 3.6 层析柱浴温组件 (32) 3.7 电磁阀 (33) 3.8 柱塞泵 (33) 3.9 浴温组件 (34) 3.10 设置参数意义 (35) 3.11 硬件检测意义 (36) 第四章软件升级 (37) 4.1 主板软件的升级 (37) 4.2 显示屏软件的升级 (38) 第五章维修 (39) 5.1 色谱图显示的故障 (39)

5.2 故障排除方法 (42) 第六章故障表 (45)

第一章仪器组成 1.1 结构与组成 主机结构框架图 1.2 适用范围 本分析仪采用液相离子交换层析柱法,用于定量检测人全血中糖化血红蛋白(HbA1c)

物质结构与性质知识点归纳

物质结构与性质知识点总结 专题一了解测定物质组成和结构的常用仪器(常识性了解)。 专题二第一单元 1.认识卢瑟福和玻尔的原子结构模型。 2.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了解电子云的概念。 3.了解电子层、原子轨道的概念。 4.知道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轨道能级顺序。知道原子核外电子在一定条件下会发生跃迁。 5.了解能量最低原理、泡利不相容原理、洪特规则,能用电子排布式、轨道表示式表示1-36号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 第二单元 1.理解元素周期律,了解元素周期律的应用。 2.知道根据原子外围电子排布特征,可把元素周期表分为不同的区。 3.了解元素第一电离能、电负性的概念及其周期性变化规律。(不要求用电负性差值判断共价键还是离子键) 4.了解第一电离能和电负性的简单应用。 专题三第一单元 1.了解金属晶体模型和金属键的本质。 2.能用金属键理论解释金属的有关物理性质。了解金属原子化热的概念。 3.知道影响金属键强弱的主要因素。认识金属物理性质的共性。 4.认识合金的性质及应用。 注:金属晶体晶胞及三种堆积方式不作要求。 第二单元 1.认识氯化钠、氯化铯晶体。 2.知道晶格能的概念,知道离子晶体的熔沸点高低、硬度大小与晶格能大小的关系。 3.知道影响晶格能大小的主要因素。 4.离子晶体中离子的配位数不作要求。 第三单元 1.认识共价键的本质,了解共价键的方向性和饱和性。 2.能用电子式表示共价分子及其形成过程。认识共价键形成时,原子轨道重叠程度与共价键键能的关系。 3.知道σ键和π键的形成条件,了解极性键、非极性键、配位键的概念,能对一些常见简单分子中键的类型作出判断。注:大π键不作要求 4.了解键能的概念,认识影响键能的主要因素,理解键能与化学反应热之间的关系。 5.了解原子晶体的特征,知道金刚石、二氧化硅等常见原子晶体的结构与性质的关系。 第四单元 1.知道范德华力和氢键是两种最常见的分子间作用力。 2.了解影响范德华力的主要因素,知道范德华力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3.了解氢键的概念和成因,了解氢键对物质性质的影响。能分析氢键的强弱。

实验报告血红蛋白doc

实验报告血红蛋白 篇一:生化实验报告实验5 血红蛋白凝胶过滤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生化实验B实验日期: 班级:姓名学号: 血红蛋白凝胶过滤 一、背景及目的 血红蛋白是高等生物体内负责运载氧的一种蛋白质。存在于脊椎动物、某些无脊椎动物血液和豆科植物根瘤中。人体内的血红蛋白由两个α亚基和两个β亚基组成。每个亚基均成球状,内部有一个血红素。血红素上的亚铁离子可以可逆的与氧分子结合,起到运输氧气的作用。当携带氧气时,血红蛋白呈鲜红色,无氧时为暗红色。 凝胶过滤法又称凝胶排阻层析或分子筛层析,主要是根据蛋白质的大小和形状,即蛋白质的质量进行分离和纯化。层析柱中的填料是某些惰性的多孔网状结构物质,多是交联的聚糖(如葡聚糖或琼脂糖)类物质,使蛋白质混合物中的物质按分子大小的不同进行分离。一般是大分子先流出来,小分子后流出来。凝胶过滤的突出优点是层析所用的凝胶属于惰性载体,不带电荷,吸附力弱,操作条件比较温和,可在相当广的温度范围下进行,不需要有机溶剂,并且对分离成分理化性质的保持有独到之处。对于高分子物质有很好的

分离效果。 影响分离效果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1.基质的(本文来自:小草范文网:实验报告血红蛋白)颗粒大小、均匀度 2.筛孔直径和床体积的大小 3.洗脱液的流速 4.样品的种类等, 5.缓冲液的pH 6.而最直接的影响是 Kav 值的差异性, Kav 值差异性大,分离效果好; Kav 值差异性小,则分离效果很差,或根本不能分开。 影响凝胶过滤的因素主要有: 1、层析柱的选择:长的层析柱分辨率要比短的高,但层析柱长度不能过长。 2、加样量:加样过多,会造成洗脱峰的重叠;加样过少,提纯后各组分量少、浓度较低。 3、凝胶柱的鉴定:凝胶柱填装后用肉眼观察应均匀、无纹路、无气泡。 4、洗脱速度:洗脱速度应保持适中。 目前凝胶过滤技术的应用主要是以下几点: 1、脱盐 2、用于分离提纯 3、测定高分子物质的分子量 4、高分子溶液的浓缩 5、蛋白质的复性 二、实验原理 层析法是基于不同物质在流动相和固定相之间的分配系数不同而将混合组分分离的技术。当流动相(液体或气体)

最全糖化血红蛋白测定的原理与仪器解析

糖化血红蛋白(HbA1c)测定的原理方法与 仪器解析及临床意义 糖尿病目前在世界上发病率很高,占免疫病的比率,在发达国家高达2-5%,而我国糖尿病的发病率亦达2-3%,并且每年还以1‰的速度增长。糖尿病是一种终生性疾病,其并发症是至残至死的主要原因,所以人们希望能尽早发现和治疗糖尿病。临床上广泛采用血糖参数来判定糖尿病,而血糖参数只代表抽血时的血糖水平,对确诊有局限性。近年来的医学研究证明:血液中的糖化血红蛋白(HbA1c)浓度相对稳定,其浓度值能准确反映最近1-3个月期间的血糖水平,便于医生对糖尿病进行早期诊断;也可用于糖尿病人的血糖监控及慢性并发症的判断等,受到临床的广泛重视,目前我国各大、中型医院正逐渐开展糖化血红蛋白(HbA1c)占总血红蛋白(Hb)的百分含量的测定项目。有些发达国家已将HbA1c的测定列入中老年人的常规体检项目。测定HbA1c比较常用的方法,目前有乳胶凝集反应法和离子交换高压液相色谱法两种,分别用生化分析仪和糖化血红蛋白自动分析仪进行测定。 1 HbA1c的临床意义 糖化血红蛋白是一项说服力较强、数据较客观、稳定性较好的生化检查,不受偶尔一次血糖升高或降低的影响。能反应糖尿病患者2-3个月以内的糖代谢状况,同时与糖尿病并发症尤其是微血管病变关系密切,在糖尿病学上有重要的临床参考价值。 1.1 增高:测定HbA1c可以了解糖尿病人在2~3个月的血糖控制情况。此外,用含葡萄糖的透析液作血透的慢性肾衰病人,地中海贫血和白血病病人亦增高。 1.2 降低:溶血性及失血性贫血,慢性肾衰,慢性持续性低血糖症等。 1.3 作为糖尿病的病情监测指标 1.3.1 作为轻症、Ⅱ型、“隐性”糖尿病的早期诊断指标。 1.3.2 不是诊断糖尿病的敏感指标,不能取代现行的糖耐量试验。 1.3.3 可以列为糖尿病的普查和健康检查的项目。 1.4 当HbA1c>9%时,说明患者存在着持续性高血糖,可以出现糖尿病肾病、动脉硬化、白内障等并发症。临床经常以糖化血红蛋白作为监测指标来了解患者近阶段的血糖情况,以及估价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生与发展情况。

高中化学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知识点总结

选修三物质结构与性质总结 一.原子结构与性质. 1、认识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状态,了解电子云、电子层(能层)、原子轨道(能级)的含义. 电子云:用小黑点的疏密来描述电子在原子核外空间出现的机会大小所得的图形叫电子云图.离核越近,电子出现的机会大,电子云密度越大;离核越远,电子出现的机会小,电子云密度 越小. 电子层(能层):根据电子的能量差异和主要运动区域的不同,核外电子分别处于不同的电子 层.原子由里向 外对应的电子层符号分别为K、L、M、N、O、P、Q. 原子轨道(能级即亚层):处于同一电子层的原子核外电子,也可以在不同类型的原子轨道上运动,分别用 s、p、d、f表示不同形状的轨道,s轨道呈球形、p轨道呈纺锤形,d轨道和f 轨道较复杂.各轨道的伸展方向个数依次为1、3、5、7. 2.(构造原理) 了解多电子原子中核外电子分层排布遵循的原理,能用电子排布式表示1~36号元素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1).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特征可以用电子层、原子轨道(亚层)和自旋方向来进行描述 .在含有多个核外电子的原子中,不存在运动状态完全相同的两个电子. (2).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理. ①.能量最低原理:电子先占据能量低的轨道,再依次进入能量高的轨道. ②.泡利不相容原理:每个轨道最多容纳两个自旋状态不同的电子. ③.洪特规则:在能量相同的轨道上排布时,电子尽可能分占不同的轨道,且自旋状态相同. 洪特规则的特例:在等价轨道的全充满(p6、d10、f14)、半充满(p3、d5、f7)、全空时(p0、d0、f0)的状态,具 有较低的能量和较大的稳定性.如24Cr[Ar]3d54s1、29Cu[Ar]3d104s1. (3).掌握能级交错1-36号元素的核外电子排布式. ns<(n-2)f<(n-1)d

高中化学选修3 物质结构与性质 全册知识点总结

高中化学选修3知识点总结 主要知识要点: 1、原子结构 2、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 3、共价键 4、分子的空间构型 5、分子的性质 6、晶体的结构和性质 (一)原子结构 1、能层和能级 (1)能层和能级的划分 ①在同一个原子中,离核越近能层能量越低。 ②同一个能层的电子,能量也可能不同,还可以把它们分成能级s、p、d、f,能量由低到高依次为s、p、d、f。 ③任一能层,能级数等于能层序数。 ④s、p、d、f……可容纳的电子数依次是1、3、5、7……的两倍。 ⑤能层不同能级相同,所容纳的最多电子数相同。 (2)能层、能级、原子轨道之间的关系 每能层所容纳的最多电子数是:2n2(n:能层的序数)。

2、构造原理 (1)构造原理是电子排入轨道的顺序,构造原理揭示了原子核外电子的能级分布。 (2)构造原理是书写基态原子电子排布式的依据,也是绘制基态原子轨道表示式的主要依据之一。 (3)不同能层的能级有交错现象,如E(3d)>E(4s)、E(4d)>E(5s)、E (5d)>E(6s)、E(6d)>E(7s)、E(4f)>E(5p)、E(4f)>E(6s)等。原子轨道的能量关系是:ns<(n-2)f <(n-1)d <np (4)能级组序数对应着元素周期表的周期序数,能级组原子轨道所容纳电子数目对应着每个周期的元素数目。 根据构造原理,在多电子原子的电子排布中:各能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为2n2 ;最外层不超过8个电子;次外层不超过18个电子;倒数第三层不超过32个电子。 (5)基态和激发态 ①基态:最低能量状态。处于最低能量状态的原子称为基态原子。 ②激发态:较高能量状态(相对基态而言)。基态原子的电子吸收能量后,电子跃迁至较高能级时的状态。处于激发态的原子称为激发态原子。 ③原子光谱:不同元素的原子发生电子跃迁时会吸收(基态→激发态)和放出(激发态→较低激发态或基态)不同的能量(主要是光能),产生不同的光谱——原子光谱(吸收光谱和发射光谱)。利用光谱分析可以发现新元素或利用特征谱线鉴定元素。 3、电子云与原子轨道 (1)电子云:电子在核外空间做高速运动,没有确定的轨道。因此,人们用“电子云”模型来描述核外电子的运动。“电子云”描述了电子在原子核外出现的概率密度分布,是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形象化描述。

血红蛋白分析仪

ICS 血红蛋白分析仪

前言 由于国家和行业标准中无采用干式化学试剂进行测试血红蛋白的分析仪标准,特制定此标准。 本标准是按照GB/T 1.1-200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并参照YY/T 0032-2004《血红蛋白计》进行编制的。 其中安全要求是按GB 4793.1-1995《测量、控制和试验室用电气设备的安全要求第1部分:通用要求》进行编制的,并作为标准的规范性附录A,电磁兼容性要求是按GB/T 18268-2000《测量、控制和实验室用的电设备电磁兼容性要求》进行编制的,并作为标准的规范性附录B,附录B只作为产品安全认证(如:CCC、CE等)及用户提出要求时的指标。 本标准的附录A和附录B为标准的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提出。

血红蛋白分析仪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血红蛋白分析仪的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标签、使用说明书、包装、运输、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反射光度法测定血液中血红蛋白含量的血红蛋白分析仪(以下简称仪器)。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191-2000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T 2828.1-2003 计数抽样检验程序第1部分按接收质量限(AQL)检索的逐批检验抽样计划GB 4793.1-1995 测量、控制和实验室用电气设备的安全要求第一部分:通用要求 GB/T 14710-1993 医用电气设备环境要求及试验方法 GB/T 18268-2000 测量、控制和实验室用电气设备电磁兼容性要求 3 结构型号及基本参数 3.1 结构 仪器由按键、液晶显示器、电路板、光学系统、电池组成。 3.2 型号 ()- 型号(用2位阿拉伯数字表示) 企业标识(可用中文或英文) 注:特殊情况可使用商品名,如出口产品。 3.3 基本参数 3.3.1 正常工作条件 a)环境温度:5℃~40℃; b)相对湿度应≤80%; c)使用电源:DC 3V; d)大气压力:75kPa~106kPa。 3.3.2 测定原理 反射光度法。 3.3.3 测试范围 测试范围在4.0g/dL~24.0g/dL。 注:单位也可使用g/L,以下与此单位相关均适用。 3.3.4 显示 液晶显示器显示中文引导菜单,操作、提示信息和测试结果,测试结果用SI国际单位表示。 3.3.5 存贮功能 可贮存≥250个标本数据。具体参数见各型号产品使用说明书。

血红蛋白结构分析

动物血红蛋白结构分析 1、研究进展 脊椎动物hemoglobin(Hb)蛋白有4个亚基构成,为α2β2结构,每个亚基均有1条多肽链和具有1个亚铁离子的血红素分子构成,含有1个血红素基团和1个氧结合部位,形成珠蛋白,结合4个血红素基团之后变形成了血红蛋白[1]。当血红蛋白与氧结合时,形成氧合血红蛋白,从而使得血液呈鲜红色[2]。 血红蛋白的载氧功能与其亚基结构的2种状态有关,在缺氧组织(如肌肉组织)中,亚基处于紧张状态(T状态),使氧不能与血红素结合,所以在需氧组织里可以快速地脱下氧,将氧气释放,而在含氧丰富的肺或鳃中,亚基结构呈松弛状态(R状态),使氧极易与血红素结合,从而迅速地结合氧气,将氧运载至需氧组织[1]。 人血红蛋白自身可以产生NO,可以帮助把氧气输送到各种人体组织,起到扩张血管和稳定血压的作用[3]。血红蛋白可以维持机体内环境的酸碱稳定,具有波尔效应[1]。人血红蛋白的研究在疾病方面也较多:如利用血红蛋白可以作为检测一些疾病的指标等。啮齿类动物等的脑血红蛋白行使贮存氧气的功能,以保证当氧气供应不足时,大脑的氧气浓度的暂时恒定[4]。 2、立体依据 动物血红蛋白不仅具有运载氧气的功能,还具有氧化酶活性、过氧化物酶活性和抗菌等功能。动物血红蛋白功能及结构千差万别,尤其是无脊椎动物,保守性较低.但是其主要功能——氧运载蛋白功能没有改变;由于血红蛋白的某些结构的变化,从而可以使得血红蛋白获得新的功能。研究动物血红蛋白的结构对揭示生物进化具有重要意义[5]。 3、研究内容 对血红蛋白进行基本性质分析、亚细胞定位分析、跨膜性质分析、二级结构预测、三级结构预测等。

4、研究方案 4.1 血红蛋白序列的获得 进入BCBI主页选择protein搜索hemoglobin,以fasta格式保存。 4.2 基本性质分析 4.2.1 进入网址:https://www.docsj.com/doc/4b17628416.html,/tools/#proteome; 4.2.2 选择Primary structure anaslysis的ProtParam程序; 4.2.3 在对话框中输入血红蛋白原序列,点击分析; 4.2.4 记录结果并分析。 4.3 亚细胞定位 4.3.1 进入PSORT主页:http://psort.nibb.ac.jp; 4.3.2 将血红蛋白原序列输入对话框,点击分析; 4.3.3记录结果并分析。 4.4 跨膜性质预测 4.4.1 进入网址:http://www.cbs.dtu.dk/services/TMHMM; 4.4.2 在对话框中输入血红蛋白原序列,点击分析; 4.4.3记录结果并分析。 4.5 二级结构分析 4.5.1 进入JPred主页,点击Email结果提交方式,输入血红蛋白原序列; 4.5.2 设置各项参数,点击Run提交; 4.5.3 在邮箱中找到结构地址,进行查看; 4.5.4记录结果并分析。 4.6 三级结构分析 4.6.1 进入SWISS-MODLE三级结构预测服务器; 4.6.2 填写Email地址,选择First Approach mode 4.6.3 在Result option选择Awiss-Pdb Viewer mode; 4.6.4 提交序列; 4.6.5将邮箱中返回的PDB文件用rasmol软件浏览,用Awiss-Pdb Viewer软件进行简单分析。

(完整版)物质结构与性质知识点总结

高中化学物质结构与性质知识点总结 一.原子结构与性质. 一.认识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状态,了解电子云、电子层(能层)、原子轨道(能级)的含义. 1.电子云:用小黑点的疏密来描述电子在原子核外空间出现的机会大小所得的图形叫电子云图.离核越近,电子出现的机会大,电子云密度越大;离核越远,电子出现的机会小,电子云密度越小. 电子层(能层):根据电子的能量差异和主要运动区域的不同,核外电子分别处于不同的电子层.原子由里向外对应的电子层符号分别为K、L、M、N、O、P、Q. 原子轨道(能级即亚层):处于同一电子层的原子核外电子,也可以在不同类型的原子轨道上运动,分别用s、p、d、f表示不同形状的轨道,s轨道呈球形、p轨道呈纺锤形,d轨道和f轨道较复杂.各轨道的伸展方向个数依次为1、3、5、7. 2.(构造原理) 了解多电子原子中核外电子分层排布遵循的原理,能用电子排布式表示1~36号元素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1).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特征可以用电子层、原子轨道(亚层)和自旋方向来进行描述.在含有多个核外电子的原子中,不存在运动状态完全相同的两个电子. (2).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理. ①.能量最低原理:电子先占据能量低的轨道,再依次进入能量高的轨道. ②.泡利不相容原理:每个轨道最多容纳两个自旋状态不同的电子. ③.洪特规则:在能量相同的轨道上排布时,电子尽可能分占不同的轨道,且自旋状态相同. 洪特规则的特例:在等价轨道的全充满(p6、d10、f14)、半充满(p3、d5、f7)、全空时(p0、d0、f0)的状态,具有较低的能量和较大的稳定性.如24Cr [Ar]3d54s1、29Cu [Ar]3d104s1. (3).掌握能级交错图和1-36号元素的核外电子排布式. ①根据构造原理,基态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遵循图⑴箭头所示的顺序。 ②根据构造原理,可以将各能级按能量的差异分成能级组如图⑵所示,由下而上表示七个能级组,其能量依次升高;在同一能级组内,从左到右能量依次升高。基态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按能量由低到高的顺序依次排布。 3.元素电离能和元素电负性 第一电离能:气态电中性基态原子失去1个电子,转化为气态基态正离子所需要的能量叫做第一电离能。常用符号I1表示,单位为kJ/mol。

血红蛋白

血红蛋白 科技名词定义 中文名称: 血红蛋白 英文名称: hemoglobin;haemoglobin;Hb 定义1: 一组红色含铁的携氧蛋白质。存在于脊椎动物、某些无脊椎动物血液和豆科植物根瘤中。人血红蛋白由2对珠蛋白组成四聚体,每个珠蛋白(亚基)结合1个血红素,其亚铁离子可逆地结合1个氧分子。血红蛋白的氧解离曲线呈S形,提示亚基之间存在正协同作用。 所属学科: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一级学科);氨基酸、多肽与蛋白质(二级学科) 定义2: 存在于脊椎动物、某些无脊椎动物血液和豆科植物根瘤中的一组红色含铁的携氧蛋白质。具有4个亚基。 所属学科: 细胞生物学(一级学科);细胞化学(二级学科) 本内容由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 百科名片 血红蛋白 血红蛋白是高等生物体内负责运载氧的一种蛋白质。可以用平均细胞血红蛋白浓度测出浓度。血红蛋白是使血液呈红色的蛋白,它由四条链组成,两条α链和两条β链,每一条链有一个包含一个铁原子的环状血红素。氧气结合在铁原子上,被血液运输。 目录[隐藏] 基本简介 构成 组成结构 工作原理 生理意义 正常参值

异常结果 基本简介 构成 组成结构 工作原理 生理意义 正常参值 异常结果 [编辑本段] 基本简介 血红蛋白(haemoglobin;hemoglobin;ferrohemoglobin;Hb;HHb )每一血红蛋白分子由一分子的珠蛋白和四分子亚铁血红素组成,珠蛋白约占96%,血红素占4%。 α和β都类似于肌红蛋白,只是肽链稍短:α亚基为141aa;β亚基为146aa。α和β亚基隔着一个空腔彼此相向。 [编辑本段] 构成 血红蛋白是高等生物体内负责运载氧的一种蛋白质。人体内的血红蛋白由四个亚基构成,分别为两个α亚基和两个β亚基,在与人体环境相似的电解质溶液中血红蛋白的四个亚基可以自动组装成α2β2的形态。血红蛋白的每个亚基由一条肽链和一个血红素分子构成,肽链在生理条件下会盘绕折叠成球形,把血红素分子抱在里面,这条肽链盘绕成的球形结构又被称为珠蛋白。血红素分子是一个具有卟啉结构的小分子,在卟啉分子中心,由卟啉中四个吡咯环上的氮原子与一个亚铁离子配位结合,珠蛋白肽链中第8位的一个组氨酸残基中的吲哚侧链上的氮原子从卟啉分子平面的上方与亚铁离子配位结合,当血红蛋白不与氧结合的时候,有一个水分子从卟啉环下方与亚铁离子配位结合,而当血红蛋白载氧的时候,就由氧分子顶替水的位置。[编辑本段] 组成结构 人体内的血红蛋白由四个亚基构成,分别为两个α亚基和两个β亚基,在与人体环境相似的电解质溶液中血红蛋白的四个亚基可以自动组装成α2β2的形态。

血红蛋白

血红蛋白 英文名称: hemoglobin;haemoglobin; 定义1: 一组红色含铁的携氧蛋白质。存在于脊椎动物、某些无脊椎动物血液和豆 科植物根瘤中。人血红蛋白由2对珠蛋白组成四聚体,每个珠蛋白(亚基)结合1个血红素,其亚铁离子可逆地结合1个氧分子。血红蛋白的氧解离曲线呈S形,提示亚基之间存在正协同作用。 应用学科: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一级学科);氨基酸、多肽与蛋白质(二级学科) 定义2:存在于脊椎动物、某些无脊椎动物血液和豆科植物根瘤中的一组红色含铁的携氧蛋白质。具有4个亚基。 应用学科:细胞生物学(一级学科);细胞化学(二级学科) 血红蛋白(haemoglobin;hemoglobin;ferrohemoglobin;Hb;HHb )每一血红蛋白分子由一分子的珠蛋白和四分子亚铁血红素组成,珠蛋白约占96%,血红素占4%。 α和β都类似于肌红蛋白,只是肽链稍短:α亚基为141aa;β亚基为146aa。α和β亚基隔着一个空腔彼此相向。 构成 血红蛋白是高等生物体内负责运载氧的一种蛋白质。人体内的血红蛋白由四个亚基构成,分别为两个α亚基和两个β亚基,在与人体环境相似的电解质溶液中血红蛋白的四个亚基可以自动组装成α2β2的形态。血红蛋白的每个亚基由一条肽链和一个血红素分子构成,肽链在生理条件下会盘绕折叠成球形,把血红素分子抱在里面,这条肽链盘绕成的球形结构又被称为珠蛋白。血红素分子是一个具有卟啉结构的小分子,在卟啉分子中心,由卟啉中四个吡咯环上的氮原子与一个亚铁离子配位结合,珠蛋白肽链中第8位的一个组氨酸残基中的吲哚侧链上的氮原子从卟啉分子平面的上方与亚铁离子配位结合,当血红蛋白不与氧结合的时候,有一个水分子从卟啉环下方与亚铁离子配位结合,而当血红蛋白载氧的时候,就由氧分子顶替水的位置。

血红蛋白测定实验

血红蛋白测定实验 一、实验目的与任务 了解XF—1B型(或Hb—2000型)血红蛋白仪的使用方法,掌握血红蛋白的测定技术。有训练运动员在较好训练效果的影响下血红蛋白正常值高于正常成年人,因此,血红蛋白的测定是评定训练效果的重要指标。 二、原理 测定血红蛋白的方法很多,常见的有直接比色,光电比色法,沙利氏比色法(间接比色法)。 我们现在实验室用的是XF—1B型和Hb—2000型血红蛋白仪。此仪器是采用氰化高铁法,应用光电比色的原理测定血红蛋白值的,其原理是:将全血样品20ul注入5ml氰化高铁血红蛋白稀释液内(亦称文—齐氏液),作251倍稀释,溶化红细胞释出血红蛋白。稀释剂将血红蛋白先转变成高铁血红蛋白,再转化为氰化高铁血红蛋白。然后,再用XF—1B 型(或Hb—2000型)Hb仪比色法直接测定显示浓度数,不需任何换算(每次测定只需5秒钟)。 三、实验器材 XF—1B型和Hb—2000型血红蛋白仪、一次性血细胞吸管(刻度10~20ul)、采血针、75%酒精、消毒棉球、培养皿、烧杯、可调加液器、试管架、血红蛋白测定试剂(文—齐氏液)、氰化高铁血红蛋白标准液。 四、实验步骤 1、插上电源,打开血红蛋白仪电源开关,按动进样开关,重复三次吸入蒸馏水,并通电预热20~30分钟。观察显示是否为“零”。(按出Hb仪器左下角“测试—定标”按键,使之处于“测试”状态。)

2、取试管一支,加入Hb测定试剂(文—齐氏液)5ml,放在试管架上备用。 3、采血、比色:先消毒,再用采血针在耳垂或无名指尖处采血,用干棉球擦去第一滴血,待第二滴血自然流出一大滴时,用血细胞吸管取血液20ul(注意:吸管内不可有气泡,否则需重新采血)。擦去吸管外血液后,轻轻吹入测定管底部,并回吸数次洗净吸管,然后充分混合均匀。待5分钟后,置Hb仪上比色。 4、记录:直接读数,记录下来。 Hb值通常以每100 ml血液中含Hb若干克来表示。(g/ml)。 本仪器采用国际单位制(g/L),可直接显示Hb值(g/L)。 我国正常成人,男子约:120~150 g/L 女子约:110~140 g/L 男运动员不超过:170 g/L, 女运动员不超过:160 g/L。 五、注意事项 1、每人每次测试前应先将Hb仪进样处吸入蒸馏水,冲洗流通池。使显示数值为“000”。 2、比色前将仪器前部左下角“测试—定标”键置于测试状态。 3、Hb仪采样吸管一定要全部侵入液体中,避免气泡吸入,否则影响测定结果,若有气泡请重新操作测试一次。 4、若“零点”漂移绝对值>2g/L,需调整“调零”旋钮,使仪器显示回到“000”。

高中化学选修《物质结构与性质》知识点提纲,

【高中化学选修《物质结构与性质》知识点提纲】 一.原子结构与性质. 一.认识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状态,了解电子云、电子层(能层)、原子轨道(能级)的含义. 1.电子云:用小黑点的疏密来描述电子在原子核外空间出现的机会大小所得的图形叫电子云图.离核越近,电子出现的机会大,电子云密度越大;离核越远,电子出现的机会小,电子云密度越小. 电子层(能层):根据电子的能量差异和主要运动区域的不同,核外电子分别处于不同的电子层.原子由里向外对应的电子层符号分别为K、L、M、N、O、P、Q. 原子轨道(能级即亚层):处于同一电子层的原子核外电子,也可以在不同类型的原子轨道上运动,分别用s、p、d、f表示不同形状的轨道,s轨道呈球形、p轨道呈纺锤形,d轨道和f轨道较复杂.各轨道的伸展方向个数依次为1、3、5、7. 2.(构造原理) 了解多电子原子中核外电子分层排布遵循的原理,能用电子排布式表示1~36号元素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1).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特征可以用电子层、原子轨道(亚层)和自旋方向来进行描述.在含有多个核外电子的原子中,不存在运动状态完全相同的两个电子. (2).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理. ①.能量最低原理:电子先占据能量低的轨道,再依次进入能量高的轨道. ②.泡利不相容原理:每个轨道最多容纳两个自旋状态不同的电子. ③.洪特规则:在能量相同的轨道上排布时,电子尽可能分占不同的轨道,且自旋状态相同. 洪特规则的特例:在等价轨道的全充满(p6、d10、f14)、半充满(p3、d5、f7)、全空时(p0、d0、f0)的状态,具有较低的能量和较大的稳定性.如24Cr [Ar]3d54s1、29Cu [Ar]3d104s1. (3).掌握能级交错图和1-36号元素的核外电子排布式. ①根据构造原理,基态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遵循图⑴箭头所示的顺序。 ②根据构造原理,可以将各能级按能量的差异分成能级组如图⑵所示,由下而上表示七个能级组,其能量依次升高;在同一能级组内,从左到右能量依次升高。基态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按能量由低到高的顺序依次排布。 3.元素电离能和元素电负性 第一电离能:气态电中性基态原子失去1个电子,转化为气态基态正离子所需要的能量叫做第一电离能。常用符号I1表示,单位为kJ/mol。 (1).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 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元素原子的外围电子排布呈现周期性的变化:每隔一定数目的元素,元素原子的外围电子排布重复出现从ns1到ns2np6的周期性变化. (2).元素第一电离能的周期性变化. 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呈周期性变化: ★同周期从左到右,第一电离能有逐渐增大的趋势,稀有气体的第一电离能最大,碱金属的第一电离能最小; ★同主族从上到下,第一电离能有逐渐减小的趋势. 说明: ①同周期元素,从左往右第一电离能呈增大趋势。电子亚层结构为全满、半满时较相邻元素要大即第ⅡA 族、第ⅤA 族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分别大于同周期相邻元素。Be、N、Mg、P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