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对土地革命战争中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基本情况的整理

对土地革命战争中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基本情况的整理

对土地革命战争中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基本情况的整理
对土地革命战争中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基本情况的整理

土地革命战争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基本建设情况

土地革命战争即1927年到1939年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反对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支持下的蒋介石反动统治的伟大国内革命战争。

1927年蒋介石叛变革命后,对外投降帝国主义,对内实行法西斯统治,血腥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中国共产党于1927年8月7日召开紧急会议,即“八七”会议,纠正了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错误,发动了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广州起义,创建红军,开辟农村根据地,进行土地革命,开辟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接着,又取得红军三次反“围剿”的胜利。与此同时,建立了中华苏维埃政权。1933年秋,蒋介石发动了对革命根据地的第五次“围剿”。由于王明“左”倾冒险主义错误的影响,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被迫长征。中国共产党在长征路上举行的遵义会议,在极其危急关头挽救了党、红军和中国革命。红军在毛泽东的指挥下,克服千难万险,取得了长征的胜利。

在此期间从井冈山革命根据的建立起,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国各地先后建立起十几块革命根据地,分别成立了各级地方工农民主政权,主要根据地的具体情况如下文。

一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的部队到达江西罗霄山脉中段的井冈山,先后在宁冈、永新、茶陵、遂川等县恢复和建立了党组织,发展武装力量,开展游击战争,领导农民打土豪分田地,建立红色政权,实行工农武装割据,创立了党领导下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1928年4月底,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保存下来的部队和湘南农军到达井冈山,和毛泽东领导的工农革命军会师。会师后,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毛泽东任党代表,朱德任军长。,扩大了井冈山的斗争,建立了湘赣边界井冈山根据地。为了粉碎敌人的围剿,红四军进军赣南、闽西,与郭滴人、张鼎丞、邓子恢发动的农民起义队伍一起,开辟了闽西革命根据地,到一九三一年与赣南连成一片,形成了中央革命根据地。12月,彭德怀、滕代远率领红五军主力来到井冈山,与红四军会师。此后,红军粉碎了敌人的多次“进剿”,随后根据地不断扩大,全盛时期,包括宁冈、永新、莲花三个县,吉安、安福两县一部分,遂川县北部等地。

二湘鄂赣革命根据地

湘鄂赣革命根据地又称湘鄂赣苏区,在湖南、湖北、江西三省边界地区。1927年9月及其以后,湘鄂赣边界10多个县的农民举行起义,组成几支游击队,从此开始了湘鄂赣边地区的游击战争。1928年7月,彭德怀、滕代远等领导平江起义,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和平江县苏维埃政府,推动了这一地区革命斗争的发展。11月,红5军主力转往井冈山后,留下的一部红军编为红军支队在湘鄂赣边界地区坚持游击战争,发动群众,建立农村苏维埃政权。1929年9月,根据中共湘鄂赣特别委员会决定,红军支队编入由湘赣边转战到湘鄂赣边地区的红5军。之后,红军分兵展开活动,打击国民党地方武装,扩大根据地。至1930年6月,湘东北的平江、浏阳,赣西北的修水、铜鼓、万载,以及鄂东南的大冶、阳新、通山、通城、崇阳这一广大地区内,除部分城镇外,都已成为革命根据地。1931年7月,中共湘鄂赣省委组成,李宗白任书记;10月,湘鄂赣省苏维埃政

府组成,赖汝樵任主席。根据地在反对国民党军“清剿”、“围剿”的斗争中,得到了发展。从1933年9月开始,红军和地方武装在国民党军的反复围攻下,遭受严重损失,至1934年8月,湘鄂赣革命根据地大部被国民党军占领。红军及游击队在湘鄂赣边界地区,继续坚持游击战争。

三闽浙赣革命根据地

闽浙赣革命根据地位于福建、浙江、江西三省边界地区。全盛时期包括横峰、弋阳、崇安、开化等20余县的地区,拥有约100万人,红军发展到万余人。1928年1月,方志敏、邵式平、黄道等领导了江西横峰、弋阳农民起义,创建了赣东北革命根据地;同年10月,福建崇安等地党组织领导农民起义,创建了闽北革命根据地。1929年底,中共赣东北特委成立,唐在刚任书记。1930年7月,闽北党组织划归赣东北特委领导,同时成立了工农红军第十军,周建屏任军长,胡庭铨任代政委,不久邵式平任政委兼前委书记。1930年11月,成立赣东北省委,唐在刚任书记;同时成立赣东北省苏维埃政府,方志敏任主席。1932年底,赣东北根据地扩大到闽浙赣三省。1934年11月,红十军同寻淮洲、乐少华率领的红七军团(北上抗日先遣队)合编为红十军团,刘畴西任军团长,乐少华任政委,同时成立了军政委员会,方志敏任主席,继续担任抗日先遣队的任务。先遣队在转移中因遭优势敌人围攻而失败,余部突围到浙南地区,在粟裕、刘英等领导下继续坚持游击战争。

四鄂豫皖革命根据地

鄂豫皖革命根据地位于湖北、河南、安徽三省边界的大别山区,全盛时期包括有20余县的地区,拥有约350万人口,主力红军达4.5万余人。1927年11月,潘忠汝、吴光洁、戴克敏等领导了湖北黄(安)麻(城)地区的农民起义,开辟了鄂豫边根据地;1929年5月,徐子清、肖方、周维炯、徐其虚等领导了河南商(城)南部地区的农民、士兵起义,开辟了豫东南根据地;1929年11月,舒传贤、周狷之、余道江等领导了安徽六(安)霍(山)农民、士兵起义,开辟了皖西根据地。他们各建立了一个师的红军。1930年4月,成立了中共鄂豫皖边特委,郭述申任书记;同时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军,许继慎任军长,曹大骏任政委兼前委书记;6月,成立了鄂豫皖苏维埃政府,甘元景为主席,鄂豫皖革命根据地正式形成。1930年11月,鄂豫皖边特委改组,曾中生任书记。1931年1月,红一军与蔡申熙、陈奇领导的红十五军合编为红四军,邝继勋任军长,余笃山任政委。1931年5月,中共鄂豫皖中央分局成立,张国焘任书记兼军委书记。1931年11月,成立红四方面军,徐向前任总指挥,陈昌浩任政委,下辖红四军和红二十五军。1932年1月,成立中共鄂豫皖省委,沈泽民任书记。由于张国焘推行王明“左”倾冒险主义的政策,红四方面军未能粉碎敌人第四次“围剿”,1932年10月,主力撤出根据地,向西转移,留下的红军重组红二十五军,在吴焕先、徐海东、王平章等领导下继续坚持斗争。1934年6月,中央派程子华来鄂豫皖根据地,担任军事领导工作。1934年11月,红二十五军转移北上后,留下的部分武装重建红二十八军,在高敬亭等领导下,坚持游击战争。

五湘鄂西根据地

湘鄂西革命根据地,位于湖南、湖北两省西部边界地区的湘鄂西革命根据地,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割据范围最大的三块红色根据地之一。鼎盛时期,湘鄂西革命根据地曾覆盖58个县市,拥有2万正规红军和近5万地方武装。1928年,贺龙、周逸群、邓中夏、段德昌、贺锦斋等在湘鄂边领导进行了游击战争,并开创了湘鄂边革命根据地,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后改为河邺军)。此后于1930年开创了洪湖革命根据地,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六军。7月,河邺军、红六军在湖北公安县会师,组成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军团,贺龙任总指挥,周逸群任政治委员,孙德清任参谋长,柳直荀任政治部主任,从此,湘鄂边、洪湖两个根据地连成一片,形成了湘鄂西革命根据地,并建立了中共中央湘鄂西分局、中共湘鄂西省委、省苏维埃政府、省革命军事委员会等机关。1931年7月至1932年4月,湖北监利县周老嘴成为湘鄂西苏区的首府,后迁至洪湖瞿家湾,相继成为根据地的中心。从1932年5月开始,夏曦先后共发动了四次大规模的“肃反”,胡慎己、万涛、周小康、尉世筠、张昆弟、汤慕禹、刘革非、彭之玉、彭国材、戴补天、柳克明、段玉林、张宗理、栩栩、周容光、王恩平、唐赤英、王炳南、段德昌、叶光吉等一大批英魂苌弘碧血,演绎出中国革命史上最为悲壮一幕,致使第四次反“围剿”失败,洪湖苏区失陷。夏曦、贺龙、关向应率红三军移转湘鄂边,1934年开辟黔东特区,10月与红六军团会师,创建湘鄂川黔苏区,至此,坚持数年之久的湘鄂西苏区完全丧失,红三军踏上新的征途。

六左右江根据地

1929年12月邓小平、雷经天、张云逸、韦拔群等领导百色起义,成立了红军第7军和右江苏维埃政府,开辟了右江革命根据地。1930年2月,邓小平、李明瑞、俞作豫领导龙州起义,成立了红八军,开辟了左江革命根据地。同年3月,在国民党军优势兵力的进攻下,左江根据地丧失。11月,红军余部编入红七军,主力离开右江根据地,于1931年7月到达中央革命根据地。留下的部队由韦拔群等率领在右江地区坚持斗争。1932年冬,右江根据地完全丧失。

七海陆丰根据地

海陆丰革命根据地位于广东省的海丰、陆丰地区,亦称海陆丰苏区。1927年东江地区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在领导9月7日农民起义后,又于10月30日领导由南昌起义军第24师余部编成的工农革命军第2师和农民自卫军及农民群众,再次举行武装起义,占领了海丰、陆丰两县全境11月13~16日,陆丰县召开工农兵代表大会,成立了陆丰县苏维埃政府。11月18~21日,彭湃主持召开海丰县工农兵代表大会,成立了海丰县苏维埃政府。随后,两县深入开展土地革命,镇压反革命分子,巩固苏维埃政权,扩大农民自卫军,支援工农革命军作战,海陆丰革命根据地扩展到普宁、惠来、潮阳、丰顺、五华、紫金、惠阳等县境。1928年1月,广州起义军一部编成的工农革命军第4师进入海陆丰革命根据地。1929年冬,海丰、陆丰两县苏维埃政府在根据地恢复活动。1930年春,海丰、陆丰两县苏维埃政权之下的人数达三十余万。海陆丰人民迎来了第二个革命高潮。1930年夏,立三"左"倾错误影响到海陆丰。红军热衷于攻打城市,部队和根据地都受到损失。10月,海陆紫特委并入东江特委。11月初,南方局派李富春同志到大南山召开闽粤赣边区党代会,传达党的六届三中全会精神,结束

立三"左"倾错误。会后,东江特委撤销,分设西南、西北分委。在西南分委领导下,海丰、陆丰、紫金合并为海陆紫县,成立海陆紫县委、县苏政府。同时,省委将东江红军改编为第六军第二独立师,师长彭桂,政委黄强,下辖两个团,原四十九团编为第一团,彭桂、黄强分别兼任团长、政委。为使海陆紫与大南山根据地连成一片,1931年1月划陆丰东南部六个区与惠来边界一个区为陆惠县,随后成立了陆惠县委、县革委。5月,西南、西北两分委撤销,恢复东江特委。在结束立三错误路线后,红军和根据地逐渐恢复,并有新的发展。1932年,广东的反动统治趋于稳定,他们集中兵力大规模进攻红色区域。春末,张达师及张瑞贵师一部进八海陆丰,疯狂"进剿"、"清剿"、"屯剿"。另方面,王明"左"倾路线在前一年的夏秋间贯彻到东江,错误路线执行者大打所谓AB团、社会民主党,使海陆紫、陆惠地区的反"围剿"力量受到严重削弱。随着敌军在根据地周围构筑封锁线,村庄被毁,群众被杀或被赶走,我军的活动十分困难。1933年春,红一团挺进紫金受挫,撤回海陆丰山区分散坚持斗争。1934年,海陆丰边界赤卫队被围失利,海陆丰人民武装斗争便暂告停止。

海陆丰革命根据地是中国共产党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创立的一块著名的革命根据地。它在中国革命史和中共党史上,占据了很多个第一:1在第一次大革命失败后,较早地发动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的武装起义,2第一个召开了县级工农兵代表大会,建立了全国第一个县级苏维埃政权,3最早领导开展了土地革命,被称为“中国第一个苏维埃”,创造了很多宝贵的经验,在革命斗争中发挥了很大的影响,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

八. 琼崖根据地

1927年7月,大革命失败后,中共琼崖(今海南省)特别委员会将琼山、文昌、定安、乐会(今属琼海)、万宁、陵水、澄迈等县农民武装共1000余人,改编为琼崖讨逆革命军。9~10月,根据中共中央“八七”会议精神和中共广东省委指示,中共琼崖特委领导讨逆革命军和农民举行武装起义,特委书记杨善集在战斗中牺牲。11月,讨逆革命军改称琼崖工农革命军。1928年2月,王文明继任特委书记;琼崖工农革命军改称琼崖工农红军,共1400余人。3~5月,国民党军4000余人对琼崖工农红军进行“围剿”,琼崖工农红军遭受严重损失。8~12月,在实行土地革命、反击国民党军“围剿”的斗争中,成立以王文明为主席的琼崖苏维埃政府,并陆续建立了乐会四区、六连岭、母瑞山、羊山等根据地。1929年春,中共琼崖特委利用国民党军撤离琼崖的有利时机,逐渐恢复和发展革命力量,建设根据地。1930年1月,王文明病逝。4月,冯白驹继任特委书记。8月,琼崖工农红军扩编为琼崖工农红军独立师(后改称中国工农红军第2独立师)。1932年8月起,在反击国民党军的进攻中,琼崖根据地和红军第2独立师遭受严重损失,冯白驹带领工农红军余部在母瑞山坚持斗争,最后仅剩26人。1933年4月,转移到琼山、文昌地区。1936年5月,成立琼崖工农红军游击队司令部,逐渐恢复扩充革命武装。

(精)党课讲稿:70年法治建设波澜壮阔(最新)

(精)党课讲稿:70年法治建设波澜壮阔(最新) 法治是一个伟大的名词,代表着几千年来人类政治文明演进的崇高价值,体现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本要求。回望新中国成立70年来法治建设波澜壮阔的历程,从人治到法制、从确立法治方略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我们在全面总结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实践正反两方面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对依法治国问题的认识不断深化,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阔步前进,取得了一系列令世人瞩目的伟大成就。 总体来看,70年的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历程,大体分为三个时期: (一)新中国社会主义法制初创和曲折发展时期(1949-1977年) 总书记在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指出,新中国成立初期,我们党在废除旧法统的同时,积极运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根据地法制建设的成功经验,抓紧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初步奠定了社会主义法治的基础。1949年9月召开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中国人

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确立了新的国家政权与人民解放事业的伟大成果,总结和反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法治建设的经验。以《共同纲领》为依据,先后制定和实施了有关惩治反革命罪、贪污罪等刑事法律法规,有关婚姻家庭、土地改革、公私合营、农业生产合作社等民事经济法律法规,有关法院、检察院和人民调解委员会组织条例,有关刑事拘留逮捕与审判程序的法律法规。同时,还新设立了各类法学教育机构,培养新中国发展所需要的新型法律人才。1954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以根本大法的形式规定了我国的国体、政体、国家机构、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并以此为依据制定了国家机构组织法,确立了新中国立法、司法制度,标志着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探索与实践的重大突破。 1957年,随着“反右”扩大化,特别是1966年起经历了“文化大革命”十年,党在指导思想上发生“左”的错误,使民主法制遭到彻底破坏。付出了沉重代价,教训十分惨痛。 (二)改革开放以来民主法制恢复和快速发展时期(1978-2011年)

农村革命根据地能够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原因

农村革命根据地能够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原因 不平衡就是有社会矛盾,极不平衡,就是社会矛盾尖锐。 另外,不平衡其实就是中国没有强大而且完整的资本主义经济体系,自然经济与资本主义同时存在,没有强有力的统一政权,不平衡所造成的军阀混战,给根据地建设提供存在和发展的缝隙。此外,这些不平衡背后的帝国主义的侵略也是不平衡的,帝国主义国家之间也存在矛盾,这些因素给根据地存在和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革命力量在这些不平衡之间,有大量回旋余地。 1927年秋,毛泽东率领湘赣边界秋收起义部队向农村进军,创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此后数年间,中国共产党又相继创建了赣南闽西、湘鄂西、湘鄂赣、鄂豫皖、海陆丰、左右江,以及川陕、湘鄂川黔、陕甘、陕北、陕甘宁、鄂豫陕等革命根据地。毛泽东认为,中国革命战争的实质是农民革命战争,必须建立起巩固的农村革命根据地。他总结历史上农民战争屡遭失败的原因,认为忽视根据地的建设,使农民起义军沦为“流寇”,是历史上农民战争失败的原因之一。他指出:“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域的建立和发展,是半殖民地农民斗争发展的必然结果;并且无疑义地是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毛泽东选集》第1卷,第98页)毛泽东把小块的农村革命根据地比作“星星之火”,坚信这种星星之火必然形成燎原之势。农村革命根据地不仅成为中国共产党发展和壮大革命力量的重要战略基地,推动了土地革命战争的深入

发展,而且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军队在随后的革命战争中积蓄力量,壮大自己,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关于建设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思想得到进一步丰富和发展。毛泽东指出:根据地“是游击战争赖以执行自己的战略任务,达到保存和发展自己、消灭和驱逐敌人之目的的战略基地。没有这种战略基地,一切战略任务的执行和战争目的的实现就失掉了依托。”(《毛泽东选集》第2卷,第418页)这期间,中国共产党领导八路军、新四军和华南人民抗日游击队深入敌后,在华北、华中、华南开辟了陕甘宁、晋察冀、晋冀豫、冀鲁豫、晋绥、山东、苏北、苏中、淮北等19块抗日民主根据地,面积达100多万平方千米,人口约1亿,不仅保障了抗日武装在长期战争中的巨大消耗,而且成为全国人民积极抗战的巨大精神支持,成为发展抗日力量、最终战胜日本侵略军的重要战略基地。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又领导建立了东北根据地,巩固和发展了西北、华北、华东和华中等广大解放区,支援和保证了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 农村革命根据地,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农村建立的战略基地,是进行人民战争的必要条件,是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前进基地。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由于强大的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占据着中心城市,广大农村是反动统治的薄弱环节。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军队为了坚持长期斗争,积蓄并扩大自己的力量,避免在力量不足时和强大敌人决战,决定向农村进军,把落后的农村建成先进的、巩固的革命根据地,使之在军事上、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成

依法治国方略的形成与发展过程

依法治国方略的形成与发展过程 依法治国,从根本上讲,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法定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民主制度化、法律化,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提出,是对我们党严格执法执纪优 良传统作风的传承,是对党的十五大报告提出的“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深化。历史地看,我们党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一个长期的探索发展过程。 早在革命战争年代,我党领导下的革命根据地红色政权 就陆续制定和颁布过《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中国土地法大纲》《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等一系列法律制度规定,为新生红色政权的依法产生和依法办事,为调动一切抗日力量抵御外来侵略者,为解放全中国提供了宪法性依据和法律遵循。遵守法纪、依法办事成为这一时期党政工作的一大特色。尽管从总体上看,为适应战时需要,当时主要实行的还是政策为主、法律为辅,但在战争年代,尤其是军事力量对比实力悬殊的情况下,我们党依然能够在革命根据地和解放区坚持探索和实践法制建设,充分显示了一个无产阶级政党领导人民翻身解放、当家作主的博大胸怀。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开启了中国法治建设的新纪元。从1949年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是中国社会主义法制的初创时期。这一时期中国制定了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和其他一系列法律、法令,对巩固新生的共和国政权,维护社会秩序和恢复国民经济,起到了重要作用。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以及随后制定的有关法律,规定了国家的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和公民的权利与自由,规范了国家机关的组织和职权,确立了国家法制的基本原则,初步奠定了中国法治建设的基础。 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共产党总结历史经验,作出把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重大决策,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并明确了一定要靠法制治理国家的原则。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具有稳定性、连续性和权威性,使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成为改革开放新时期法治建设的基本理念。在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基本方针指引下,现行宪法以及刑法、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民法通则、行政诉讼法等一批基本法律出台,中国的法治建设进入了全新发展阶段。

综合课-中国法制史革命根据地法律制度

综合课-中国法制史革命根据地法律制度 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25,分数:50.00) 1.______初步形成了比较系统的法律体系,奠定了人民民主政权法律制度的基础。 A.工农民主政权时期√ B.抗日民主政权时期 C.解放区民主政权时期 D.新中国成立初期 工农民主政权时期初步形成了比较系统的法律体系,奠定了人民民主政权法律制度的基础。 2.1946年,决定将抗战以来实行的减租减息政策改变为消灭封建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政策的文件或者法律是______。 A.“五四指示”√ B.《关于土地改革的指示》 C.《中国土地法大纲》 D.《井冈山土地法》 “五四指示”决定将抗战以来实行的减租减息政策改变为消灭封建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政策。《中国土地法大纲》颁布于1947年。 3.______是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领导土地革命经验的总结,是一部彻底的反封建的革命纲领。 A.《关于土地问题的指示》 B.《中国土地法大纲》√ C.《井冈山土地法》 D.《兴国土地法》 《中国土地法大纲》代表了革命根据地时期土地立法的最高成就。 4.破坏坚壁财物罪是______确定的罪名。 A.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B.工农民主政权时期 C.抗日民主政权时期√ D.解放区民主政权时期 抗日民主政权时期的主要罪名有:汉奸罪、盗匪罪、破坏边区罪和破坏坚壁财物罪。 5.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时期的最高审判机关是______。 A.最高法庭√ B.高等法院 C.最高裁判部 D.政府审判委员会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时期的最高审判机关是最高法庭。 6.在经济上规定采取公营、合作和私营三种方式的宪法性文件是______。 A.《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 B.《抗日救国十大纲领》 C.《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 D.《陕甘宁边区宪法原则》√ 《陕甘宁边区宪法原则》规定经济上采取公营、合作和私营三种方式;普及文化;实行耕者有其田的政策。 7.规定了“地主不分田,富农分坏田”政策的土地法是______。 A.《兴国土地法》 B.《井冈山土地法》 C.《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土地法》√ D.《中国土地法大纲》 由于受“左”倾思想的干扰,《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土地法》的一些规定体现了“左”倾倾向,如在土地分配上,规定实行“地主不分田、富农分坏田”的政策。

革命根据地时期人民民主政权的法律制度

第十七章革命根据地时期人民民主政权的法律制度 由于近代中国国情的复杂,这些人民民主政权经历了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抗日战争时期和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三个阶段。 根据地的法律从性质上讲“一方面与社会主义的法律相区别,另一方面,又与欧美日本一切资本主义的法律相区别”,同时也与南京国民政府的法律制度有着明显的不同。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是新民主主义法律的草创时期,抗日战争时期则是完善时期,而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是新民主主义法律走向胜利的时期。 第一节人民民主政权的宪法性文件 一、《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 (一)制定 自1927年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根据地建立后,根据地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绩。随着根据地的发展,到1930年前后,全国苏维埃区域已达到十五六万平方公里,拥有人口一千多万。建立统一的苏维埃政权的条件已经基本具备。l930年全国苏维埃大会中央准备委员会在上海召开,会上讨论确定了由中共中央提出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根本法(宪法)大纲草案》及基本原则,该原则主要有七项: 第一,实现代表广大民众真正的民权主义。保障劳动群众自由、平等。 第二,真正实现劳动群众自己的政权工农兵会议(苏维埃),使政治的权力握在最大多数工农群众自己手里。 第三,彻底地实行妇女解放,实行各种保护女性的办法和保障青年的一切权利。 第四,彻底地承认并且实行完全的民族自决,一直承认到各弱小民族有成立独立国家的权利。 第五,争取并且确立中国经济上政治上真正的解放,推翻帝国主义对于中国的统治,取消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确立中国劳动民众完全的主权。同时与世界无产阶级和被压迫民族,尤其是苏联结成巩固的联盟。 第六,实行工农民权的革命独裁,在将来社会主义的阶段更进于无产阶级的独裁。 第七,要彻底拥护工人阶级利益,实行土地革命,消灭一切封建残余,有系统地进攻资本主义的剥削关系,努力进到社会主义发展的道路。 1931年1月中共六届四中全会在此基础上又草拟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草案》,制定宪法的前期准备大致完成。l931年11月7日,第一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在江西瑞金召开,会上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草案》为依据,经过讨论修改,正式通过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该大纲虽然不是正式的宪法,只是未来制定正式宪法的纲领,因而从形式上较为简单,但在当时具有宪法的效力。该大纲共计17条。l934年1月,在第二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上对其进行过局部修改,主要是增加了“同中农巩固的联合”的原则,使之更加符合中国共产党在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阶级路线和基本政策。 (二)基本内容 1.确定苏维埃政权的性质与任务 大纲规定: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是“工人和农民的民主专政的国家。”至于苏维埃政权的基本任务是“保证苏维埃区域工农民主专政的政权和达到它在全中国的胜利”。 2.规定苏维埃政权的组织形式 大纲规定:“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之最高政权为全国工农兵代表大会。在大会闭幕期间,全国苏维埃临时中央执行委员会为最高政权机关”。 3.规定工农民众的各项基本权利 4.规定经济、民族和外交政策 承认中国境内的各少数民族拥有完全自决权,苏维埃政权帮助弱小民族脱离帝国主义、国民党、军阀、王公、喇嘛、土司等的压迫和统治;外交上宣告同全世界无产阶级与被压迫民族站在同一条战线上,同苏联建立巩固的同盟。 (三)历史意义及不足

对土地革命战争中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基本情况的整理

土地革命战争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基本建设情况 土地革命战争即1927年到1939年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反对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支持下的蒋介石反动统治的伟大国内革命战争。 1927年蒋介石叛变革命后,对外投降帝国主义,对内实行法西斯统治,血腥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中国共产党于1927年8月7日召开紧急会议,即“八七”会议,纠正了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错误,发动了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广州起义,创建红军,开辟农村根据地,进行土地革命,开辟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接着,又取得红军三次反“围剿”的胜利。与此同时,建立了中华苏维埃政权。1933年秋,蒋介石发动了对革命根据地的第五次“围剿”。由于王明“左”倾冒险主义错误的影响,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被迫长征。中国共产党在长征路上举行的遵义会议,在极其危急关头挽救了党、红军和中国革命。红军在毛泽东的指挥下,克服千难万险,取得了长征的胜利。 在此期间从井冈山革命根据的建立起,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国各地先后建立起十几块革命根据地,分别成立了各级地方工农民主政权,主要根据地的具体情况如下文。 一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的部队到达江西罗霄山脉中段的井冈山,先后在宁冈、永新、茶陵、遂川等县恢复和建立了党组织,发展武装力量,开展游击战争,领导农民打土豪分田地,建立红色政权,实行工农武装割据,创立了党领导下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1928年4月底,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保存下来的部队和湘南农军到达井冈山,和毛泽东领导的工农革命军会师。会师后,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毛泽东任党代表,朱德任军长。,扩大了井冈山的斗争,建立了湘赣边界井冈山根据地。为了粉碎敌人的围剿,红四军进军赣南、闽西,与郭滴人、张鼎丞、邓子恢发动的农民起义队伍一起,开辟了闽西革命根据地,到一九三一年与赣南连成一片,形成了中央革命根据地。12月,彭德怀、滕代远率领红五军主力来到井冈山,与红四军会师。此后,红军粉碎了敌人的多次“进剿”,随后根据地不断扩大,全盛时期,包括宁冈、永新、莲花三个县,吉安、安福两县一部分,遂川县北部等地。 二湘鄂赣革命根据地 湘鄂赣革命根据地又称湘鄂赣苏区,在湖南、湖北、江西三省边界地区。1927年9月及其以后,湘鄂赣边界10多个县的农民举行起义,组成几支游击队,从此开始了湘鄂赣边地区的游击战争。1928年7月,彭德怀、滕代远等领导平江起义,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和平江县苏维埃政府,推动了这一地区革命斗争的发展。11月,红5军主力转往井冈山后,留下的一部红军编为红军支队在湘鄂赣边界地区坚持游击战争,发动群众,建立农村苏维埃政权。1929年9月,根据中共湘鄂赣特别委员会决定,红军支队编入由湘赣边转战到湘鄂赣边地区的红5军。之后,红军分兵展开活动,打击国民党地方武装,扩大根据地。至1930年6月,湘东北的平江、浏阳,赣西北的修水、铜鼓、万载,以及鄂东南的大冶、阳新、通山、通城、崇阳这一广大地区内,除部分城镇外,都已成为革命根据地。1931年7月,中共湘鄂赣省委组成,李宗白任书记;10月,湘鄂赣省苏维埃政

革命根据地法律制度

革命根据地法律制度 第一节工农民主政权法律制度 一、《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 1931年11月召开的第一次全国工农兵代表大会通过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以下简称《宪法大纲》),1934年1月召开的第二次代表大会对其作了某些修改,最重要的是增加了“同中农巩固的联合”这一条。《宪法大纲》包括序言和17条正文对人民民主专政的基本问题作出了明确规定: 1.规定苏维埃国家性质是工人和农民的民主专政国家。 2.规定苏维埃国家政治制度是工农兵代表大会。 3.规定并保障苏维埃国家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4.规定苏维埃国家的外交政策。 它是第一部由劳动人民制定、确保人民民主制度的基本法,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反帝反封建的工农民主专政的纲领。它确认了劳苦工农民众的各项基本权利,鼓舞了人民的革命斗志。它是人民自己制宪的伟大尝试,为以后革命政权的建设提供了宝贵经验,也为全国工农民众指明了革命的方向。 二、土地立法、劳动立法与婚姻立法 (一) 《井冈山土地法》 1928年12月湘赣边界工农民主政府颁行的《井冈山土地法》,是工农民主政权的第一部土地立法。 (二)《兴国土地法》 工农民主政权中期的土地立法以1929年4月《兴国县土地法》为代表。该法纠正了《井冈山土地法》“没收一切土地”的错误,改为“没收一切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的土地”,但在土地分配使用的问题上仍沿用《井冈山土地法》的规定。 (三)《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土地法》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土地法》于1931年11月由中华工农兵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其主要内容包括: 1.规定没收一切地主、富农、反革命分子及农村公共土地,没收一切地主豪绅、军阀的所有财产,宣布废除一切债务契约。 2.规定对于没收来的土地财产的分配,按照最有利于贫雇农、中农利益的原则进行,具体方法是,以乡为单位,贫雇农、中农按人口平均分配,或按人口与劳动力的混合标准平均分配。富农如果不参加反革命活动,并且能够自食其力,可以分得较坏的田。 3.规定了土地所有权问题。 (四)《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劳动法》 1928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的“十大政纲”中,确定了八小时工作制,增加工资、失业救济和社会保险的劳动立法原则。此后各苏区按照这一原则进行过一些劳动立法。 1931年11月中央苏区工农兵第一次代表大会通过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劳动法》,主要规定了有关集体合同、工时、工资福利、劳动保护、休假、社会保险以及劳资纠纷的解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简要介绍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简要介绍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湖南、江西两省边界罗霄山脉中段创建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经“三湾改编”后的秋收起义部队到达井冈山,先后在宁冈、永新、茶陵、遂川等县恢复和建立了党组织,发展武装力量,开展游击战争,领导农民打土豪分田地,建立红色政权,实行工农武装割据,创立了党领导下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井冈山位于江西省吉安市井冈山市,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全国红色旅游景区、世界生物圈保护区。井冈山地处湘东赣西边界,南岭北支、罗霄山脉中段。泰井高速、吉井铁路、江西321省道可直达。距吉安市中心城区吉州区约130公里,距井冈山市新城区(红星街道)35公里,是集人文景观、自然风光和高山田园为一体的山岳型风景旅游区。 1981年3月保护区经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省级自然保护区。1982年,井冈山又被列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2000年4月经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井冈山是土地革命初期中国工农红军革命遗址最集中的地方。保存完好的革命旧居旧址有几十处,其中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0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处,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7处。1927年10月,毛泽东、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率领中国工农红军来到井冈山,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开辟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鲜为人知的井冈山被载入了中国革命历史的光辉史册,被誉为“中国革命的摇篮”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奠基石”。 著名的景观 井冈山五指峰 井岗山笔架山云海

井冈山

井冈山天桥

开辟农村革命根据地 实行工农武装割据

开辟农村革命根据地实行工农武装割据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暴力革命和建立无产阶级军队的学说,也随之传播到了中国,并很快成为具有先进思想的中国知识分子所探索的一个重要问题。毛泽东青年时期,由于受着各种社会思潮特别是改良主义思潮的影响,还没有完全认识到军事的重要性。1919年7月14日,他在《湘江评论》创刊号的《创刊宣言》中,"主张群众联合,向强权者为持续的'忠告运动',实行'呼声革命'--面包的呼声,自由的呼声,平等的呼声,--'无血革命'。不主张起大扰乱,行那没效果的'炸弹革命'、'有血革命'。"但在接受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暴力革命学说以后,他的思想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他在1920年12月给蔡和森等的一封长信中,系统地批判了那种主张用和平手段和教育方法发展社会的改良主义思想。他赞成蔡和森等提出的中国革命必须要走俄国人的道路、组织共产党、实行无产阶级专政的主张,认为要实现改造中国和世界的目的,必须采取俄国式的暴力革命方式,指出"教育救国论"等所谓的"温和革命"是"理论上说的通、事实上做不到"的空中楼阁。中国共产党成立后,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对无产阶级领导武装斗争的认识逐步提高,例如帮助国民党创力黄埔军校,在军队中设立党代表和政治部,开办农民讲习所,等等。特别是北伐战争和我党领导的工农运动,使人民战争思想开始萌芽。正如后来毛泽东指出:"那时军队有一种新气象,官兵之间和军民之间大体上是团结的,奋勇向前的革命精神充满了军队。那时军队建立了党代表和政治部,这种制度是中国历史上没有的,靠了这种制度使军队一新其面目。1927年以后的红军以至今日的八路军,是继承了这种制度而加以发展的。" 1924年7月至1926年9月,彭湃、阮啸仙、毛泽东等在广州先后举办的农民运动讲习所,为适应学员毕业后开展农村武装斗争的需要,除进行革命基础知识和农民运动的理论教育外,特别注重军事训练,为全国各地培养了近八百名能文能武的农民运动骨干。毛泽东在主持第六届农民运动讲习所时向学员指出:搞革命就是刀对刀,枪对枪,要推翻地主武装团防局,必须建立农民自己的武装。随着后来工农运动迅猛发展,北伐军节节胜利,李大钊、毛泽东等相继发表文章,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论述了农民问题的重要性。李大钊在《土地与农民》一文中指出:"中国浩大的农民群众,如果能够组织起来,参加国民革命,中国国民革命的成功就不远了。"毛泽东在《国民革命与农民运动》一文中指出,农民问题是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农民不起来参加并拥护国民革命,国民革命就不会成功。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参与我党领导工农运动,酝酿了建立工农武装的理论中国共产党领导建立的广大工农武装,成为创建红军的一支重要力量。曾掀起过农村大革命高潮的湘、鄂、赣、粤等地区,后来成为武装起义保留下来的转移到农村的主要落脚点。许多共产党人对农民问题的探索,党领导的工农运动与武装斗争的相互配合,为毛泽东后来提出"工农武装割据"理论,开辟农村包围城市的武装斗争道路,提供了宝贵的启示。特别是,北伐战争表明:革命战争要取得胜利,必须要有广大人民群众的参加和支援;战争的正义性是使战争得到人民群众拥护和积极参加的政治基础;要广泛地运员、组织和武装群众,把革命军队、工农武装和人民群众的斗争直接和间接地配合起来,必须要有党的正确领导。毛泽东人民战争思想虽然是在我党独立领导的土地革命战争中产生的,但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已经萌芽。它的产生既是土地革命战争经验的结晶,无疑也吸取了北伐战争的这些基本经验。"四·一二"蒋介石屠杀共产党人,血腥镇压工农运动,使中国共产党人再一次猛醒。在"八七会议"上,批判了陈独秀"始终没有认真想到武装工农的问题,没有想着武装工农的必要,没有想着造成真正革命的工农军队"的错误,并指出"这实是我党第一等重要的责任"。毛泽东在发言中指出:过去我们责备孙中山专做军事运动,而我们则恰恰相反,不做军事运动,专做民众运动。蒋介石、唐生智都是拿枪杆子起家的,我们独不管。现在虽已注意,但仍无坚决的概念。这次会议应重视这个问题,新政治局的常委要更加坚强起来注意此问题。"以后要非常注意军事。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 党的"八七会议"确定的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是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简要介绍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简要介 绍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简要介绍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是,中国共产党在湖南、江西两省边界中段创建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1927年10月,率领经“”后的秋收起义部队到达井冈山,先后在、永新、茶陵、遂川等县恢复和建立了党组织,发展武装力量,开展游击战争,领导农民,建立红色政权,实行,创立了党领导下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井冈山位于江西省吉安市井冈山市,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全国红色旅游景区、世界生物圈保护区。井冈山地处湘东赣西边界,南岭北支、罗霄山脉中段。泰井高速、吉井铁路、江西321省道可直达。距吉安市中心城区吉州区约130公里,距井冈山市新城区(红星街道)35公里,是集人文景观、自然风光和高山田园为一体的山岳型风景旅游区。 1981年3月保护区经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省级自然保护区。1982年,井冈山又被列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2000年4月经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井冈山是土地革命初期中国工农红军革命遗址最集中的地方。保存完好的革命旧居旧址有几十处,其中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0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处,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7处。1927年10月,毛泽东、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率领中国工农红军来到井冈山,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开辟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鲜为人知的井冈山被载入了中国革命历史的光辉史册,被誉为“中国革命的摇篮”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奠基石”。 着名的景观 井冈山五指峰 井岗山笔架山云海

革命根据地时期人民民主政权的法律制度

第十一讲革命根据地时期人民民主政权的法律制度 (1927年-1949年) 一、人民民主政权的立法概况 (一)立法发展的四个阶段 1、萌芽阶段: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和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1921-1927),开辟工人阶级革命法律的先例,为后来革命根据地的法制建设提供了富贵的经验。 2、初创阶段: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1927-1936),初步形成比较系统的法律体系,但由于缺少经验,在法制建设中相应存在“左”的错误。 3、成熟阶段: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继承和发扬工农民主政权时期法制建设的优良传统,克服了“左”的错误,形成了许多新经验,标志着新民主主义法制已基本形成,进入日益巩固完善的阶段。 4、发展阶段: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即解放战争时期(1946-1949),人民民主政权的法制建设更为充实和完善,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法制建设,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二)人民民主法制的基本特征 1、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以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纳和政策为灵魂。 2、反映了以工农群众为主体的人民大众的意志和利益。 3、贯彻人民民主专政的原则。 4、立法上具有暂时性、地方性和多渠道性。 二、人民民主政权的宪法性文件 (一)《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见教材P497) 1、制定: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2、内容:①确定了宪法的任务和工农民主政权的目的; ②确定了共和国的国家性质和基本政治制度; ③规定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④规定了对外政策的基本方 针。 3、评价:中国人民制定自己的宪法的首次伟大尝试,为以后革命政权的制宪活动提供了有益的经验。但有一些“左”的政策原则,混淆了民主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的界限。 (二)抗日民主政权的施政纲领 1、制定:根据《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各根据制定和颁布了施政纲领,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 2、内容:①规定了抗日民主政权的总任务; ②规定了抗日民主政权的民主政治制度;“三三制”(见教材P501)在政权机 关的人员分配上,实行三三制原则,即在边区各级参议会和政府中,共产 党员占三分之一,非党左派进步分子占三分之一,中间人士占三分之一; ③保障人民自由权利,加强人民民主专政; ④确立了边区政权关于土地、劳动、经济、婚姻、文教、民族、侨务、对外 关系等方面的基本方针政策。 3、评价:抗战总方针和策略的具体化、法律化。对抗日政权的建设起了很大的作用。 (三)解放战争时期 1、《陕甘宁边区宪法原则》

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优秀教案

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教学目标】 1.掌握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两次起义的领导人、时间、地点和结果;掌握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和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的开辟。 2.通过收集南昌起义、井冈山会师的有关史实,培养学生收集历史资料的能力,学习收集资料和整理资料、提取有效信息的方法;通过讨论交流,回答问题,提高分析问题和综合归纳的能力,培养团队合作的精神。 3.从南昌起义到井冈山会师,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的实践相结合,找到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以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创造了条件。体会先烈们不畏艰难、勇于献身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学习先烈们排除万难、不断前进的坚强意志。 【教学重难点】 重点:八一南昌起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 难点:中国为什么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教学过程】 一、直接引入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它的主要内容有: (一)南昌起义 (二)井冈山会师 (三)各地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二、讲授新课 教师引导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了解《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内容,形成初步感知。 1.首先,我们先来学习秋收起义,从开始到结束的全过程。课文从几个方面来让我们了解的呢?大家一起来学习。 (1)背景: 1927年4月和7月,中国国民党内的蒋介石集团和汪精卫集团,勾结帝国主义和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在上海和武汉发动反革命政变,残酷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使中国人民从1924年开始的国共合作的反帝反封建的大革命遭到失败。为了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屠杀政策,

【作业布置】 1.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中国近代史开端的标志是什么?

【同步练习】《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北京)

《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同步练习 1.农会是国民革命时期中共领导建立的农村基层民主政权。年中共提出了“一切权力归农 会”的口号,中共在农村打土豪分田地,推翻了地主阶级政府,农会成为新的政权形式。 发生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 国内苹命形势发生了变化. 中共注重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 乡村民众的政治追求发生了变化. 动员农民参加解放军 2.确立中国共产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的事件是() . 南昌起义. 武昌起义. 井冈山会师. 三湾改编 3.寻访人民解放军的诞生地,去“军旗升起的地方”,你应选择() . 武昌. 井冈山. 上海. 南昌 4.年月日,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周年,中国政府在北京天安 门地区组织了大阅兵,参阅部队从中国大军区,海军、空军、第二炮兵、武警部队,解放军四总部直属单位抽组。那么人民军队的创建相对应的历史事件是() . 国民大革命. 八七会议. 南昌起义. 遵义会议 5.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给中国革命道路最重要的启示是() . 必须进行武装斗争. 必须与国民党分裂 . 必须将工作重心转移到农村. 必须夺取城市,建立自己的政权 6.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同志创造性地把马列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 践相结合的光辉典范是( ) . 向井冈山进军. 建立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 全面抗战路线. 进行土地革命 7.徽章是佩带在身上用来表示身份、职业的标志。下图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解放军队 某一时期用过的徽章,它可能见证了()

. 秋收起义. 遵义会议. 百团大战. 淮海战役 8.年是国共两党关系发生重大转折时期。下列历史事件发生年的是() ①南昌起义②秋收起义③井冈山会师④红军长征 . ①②. ①②③. ②③④. ①③ 9.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等武装斗争最重要的意义在于() . 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 为建立国民革命军奠定了基础 . 中国共产党开始独立领导革命战争 . 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10.年是我国近现代史上的多事之秋,下列事件发生在这一年的有() ①国民革命军开始北伐②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③南京国民政府成立 ④“八一”南昌起义⑤井冈山会师 . ①②③④. ②③④. ①②③. ②③④⑤ 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井冈山风景名胜区,分为茨坪、龙潭、黄洋界、主峰、笔架山等八大景区,有景点余处。这里保存完好的中国工农红军革命旧址旧居有多处,其中国家重点保护的处。 自然景观具有雄、险、奇、秀、幽的特色,数百里群山起伏,山势险峻,山上山下缭绕,绿树修竹,清漫流转,飞瀑直下,奇石、溶洞、温泉众多,独特的高山田园,四时气象,无不令人叹为观止…… 材料二:(井冈山)反动力量薄弱。这里还有较好的群众基础和党的组织基础,并且留有一定数量的农民自卫军。

农村革命根据地能够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原因

1.近代中国是一个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极不平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大国。这是农村革命根据地能够在中国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原因。 2.红色政权首先发生和能够长期存在的地方,往往是在那些受过大革命影响、曾经有过高涨的革命群众运动的地方,这为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奠定... 3.全国革命形势的继续向前发展,是中国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又一重要客观条件。 4.相当力量正式红军的存在,党的领导及其正确的政策,是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关键性的主观. 1. 中国是一个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极不平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大国 2. 良好的群众基础和革命形势的继续向前发展 3. 相当力量正式红军的存在 4. 党的领导及正确的政策 不平衡就是有社会矛盾,极不平衡,就是社会矛盾尖锐。 另外,不平衡其实就是中国没有强大而且完整的资本主义经济体系,自然经济与资本主义同时存在,没有强有力的统一政权,不平衡所造成的军阀混战,给根据地建设提供存在和发展的缝隙。此外,这些不平衡背后的帝国主义的侵略也是不平衡的,帝国主义国家之间也存在矛盾,这些因素给根据地存在和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革命力量在这些不平衡之间,有大量回旋余地。 更多相关问题

对于联想公司来说,可能直接推动它进行组织变革的因素是()。A.消费者需求变化B.装配线技术的重大改进 下列治疗哪项是错误的A.输液每日3000mlB.低钾血症需补钾C.酸中毒需补充碳酸氢钠D.补充维生素E.终 对慢性乙型肝炎(中度)的治疗除哪项外可有以下原则A.抗病毒治疗B.应用免疫调节药物C.可用保肝、降 “绩效”主要强调的是结果,而不是行为。() 在等差数列{an}中,给出以下结论:①恒有:a2+a8≠a10;②数列{an}的前n项和公式不可能是Sn=n;③若m,n,l,k∈N*,则“m + 投资基金有许多种类型,按组织形态不同可分为()。A.开放型基金B.封闭型基金C.公司型基金D.契约型 利润表中“营业税金及附加”项目反映企业经营业务应负担的()。A.增值税B.消费税C.营 吊顶工程的龙骨上严禁安装重量大于()kg重型灯具、电扇及其他重型设备。A.1 B.1.5 运行中的电流互感器类似工作在()的变压器。A、运行状态B、短路状态C、空载状态D、过流状态

革命根据地法律制度

革命根据地法律制度
革命根据地法律制度 第一节 工农民主政权法律制度 一、《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 1931 年 11 月召开的第一次全国工农兵代表大会通过了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 纲》(以下简称《宪法大纲》),1934 年 1 月召开的第二次代表大会对其作了某些修 改,最重要的是增加了“同中农巩固的联合”这一条。《宪法大纲》包括序言和 17 条 正文对人民民主专政的基本问题作出了明确规定:b5E2RGbCAP 1.规定苏维埃国家性质是工人和农民的民主专政国家。 2.规定苏维埃国家政治制度是工农兵代表大会。 3.规定并保障苏维埃国家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4.规定苏维埃国家的外交政策。 它是第一部由劳动人民制定、确保人民民主制度的基本法,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 民反帝反封建的工农民主专政的纲领。它确认了劳苦工农民众的各项基本权利,鼓舞 了人民的革命斗志。它是人民自己制宪的伟大尝试,为以后革命政权的建设提供了宝 贵经验,也为全国工农民众指明了革命的方向。p1EanqFDPw 二、土地立法、劳动立法与婚姻立法 (一) 《井冈山土地法》 1928 年 12 月湘赣边界工农民主政府颁行的《井冈山土地法》,是工农民主政权的 第一部土地立法。 (二)《兴国土地法》
1 / 12

工农民主政权中期的土地立法以 1929 年 4 月《兴国县土地法》为代表。该法纠正 了 《井冈山土地法》 “没收一切土地”的错误,改为“没收一切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的 土地”,但在土地分配使用的问题上仍沿用《井冈山土地法》的规定。DXDiTa9E3d (三)《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土地法》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土地法》 于 1931 年 11 月由中华工农兵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 大会通过,其主要内容包括:RTCrpUDGiT 1.规定没收一切地主、富农、反革命分子及农村公共土地,没收一切地主豪绅、 军阀的所有财产,宣布废除一切债务契约。5PCzVD7HxA 2.规定对于没收来的土地财产的分配,按照最有利于贫雇农、中农利益的原则进 行,具体方法是,以乡为单位,贫雇农、中农按人口平均分配,或按人口与劳动力的 混合标准平均分配。富农如果不参加反革命活动,并且能够自食其力,可以分得较坏 的田。jLBHrnAILg 3.规定了土地所有权问题。 (四)《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劳动法》 1928 年 7 月,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的“十大政纲”中,确定了八 小时工作制,增加工资、失业救济和社会保险的劳动立法原则。此后各苏区按照这一 原则进行过一些劳动立法。xHAQX74J0X 1931 年 11 月中央苏区工农兵第一次代表大会通过的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劳动法》 , 主要规定了有关集体合同、工时、工资福利、劳动保护、休假、社会保险以及劳资纠 纷的解 LDAYtRyKfE 决等方面的制度。 (五)《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婚姻法》
2 / 12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