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供应商质量控制计划审核表精修订

供应商质量控制计划审核表精修订

供应商质量控制计划审核表精修订
供应商质量控制计划审核表精修订

供应商质量控制计划审

核表

标准化管理部编码-[99968T-6889628-J68568-1689N]

供应商质量控制计划审核表

技术资料获取

1. 供方处是否为最新更改水平的图纸

2. 供方处图纸是否经最终用户正式批准

3. 供方处图纸是否完整(耐久性、几何尺寸、外观、测量数据记录、产品关键特性,正确的定

位基准等)

4. 所有相关技术文件、资料、标准及政府法规是否齐全

是否应用了所有技术标准/零件技术标准/下级零件技术标准

5. 如果由供应商负责设计,使用设计故障模式和后果分析来产生生产流程故障模式和后果

分析么(解释:该项目是要求项目,如果是供方负责设计,要求供方做DFMEA)

质量体系文件

6. 过程流程图是否可以接受(包括接收,返工,返修,贴标签,废品区,检验/检测/测量和运输)

7. PFMEA是否可以接受(风险顺序数值, 编号与流程图一致,包括关键产品特性KPC)、和参数

(关键过程参数 KCC), 产品质量特性(PQC),过程监控点(PMP)等);

是否有证据有表明此文件动态更新

是否有FMEA,令人满意么(从潜在风险系数、与生产流程相符的数量,及是否包括生产和程序要求的规定等方面考

虑)有证据表明这一文件正在使用么是否有证据表明该文件是一个变动的文件(FMEA,无论DFMEA还是PFMEA,

都应该仔细的进行分析,查看每一个步骤,看是否合理,包括潜在失效模式、失效的起因机理、现行控制方法、

严重度等。其中失效机理以及现行控制方法是关键,直接可以让人了解是否可以真正的解决出现的问题。

FMEA是一个变动的文件,当接到顾客的抱怨或自己发现问题之后,应该进行分析原因,同时更新PFMEA,调整控制计划。)

8. 有无过程控制计划 (PCP),

是否合格并及时更新(编号与PFMEA和流程图一致,包括KPC/PQC/KCC,GP-12 -

适用时,最新的ODM) 现行版本如涉及工艺、过程、材料等的更改,是否经富佳的书面确认?

过程控制计划是否有效并可以接受么(数值与PFMEA和工艺流程相匹配、包括产品关键特性KPC/PQC/KCC、

如果适用的话,以及是否包括最新的工程修改单等方面的考虑。

(FMEA中提到的现行控制方法,看是否在PCP中有体现,着重应该查看

KPC\PQC\KCC)

9. 是否PFMEA中所有“现行过程控制”项目在控制计划中具体规定

10. 控制计划是否针对高PFMEA风险顺序数项目采取适当的过程控制

11. 控制计划中所有的 KPC/PQC/KCCs 项目是否明确检测方法、频次和样本数

12. 各工位检验频次和样本数是否合理

质量体系实施

13. 原材料及零件分供方是否已经批准(与PPAP中的材料清单是否一致, CDF是否一致)

14. 在生产使用前能否确保使用合格的(原)材料

15.当零件有追溯性要求时,是否可实现零件到最终产品的追溯?

16. 工作场所布置是否适当并与流程图一致

17. 所有工装、量具是否可获得并正确标识、标定和验证

18. 各工位有无适当的操作指导书以确保正确进行操作

-- 足够正确操作,包括对不合格品的处置?

-- 限度样件(BS)是否有效,操作者在工作中是否使用?

19. 是否所有量具/检具都附有操作指导书并置于明显位置

20. 操作人员是否正确理解操作指导书,操作人员是否经适当培训

21.是否有标准样品以确认检验和防错设施是否正常工作?

22. 有无针对设备和工装、辅助设备的预防性维修计划,是否按计划实施

23. 操作指导书是否与控制计划一致

24. 是否按照规定实施了相关的检验和试验?(解释:法规、顾客要求符合性的检查)

25. 操作者是否注意到产品的关键特性(KPCs/KCCs)

外购件的控制和检验

26. 对每一种产品或技术是否都有合格的二级供应商清单

27. 选择新的二级供应商、取消或限制现有二级供应商的程序是怎样的?

28 对于不受来料检验控制的物料/原材料,对每一批发交:

- 是否有专门的控制和/或检验文件(例如理化分析和/或检验结果报告)或是否有已得到认

可的二级供应商所提供的合格报告(解释:这是对来料质量控制检查,看供方如何保证产品质量。)

29 在把外购件或原材料用于被评审产品的制造之前,如何对其进行认可?

(解释:查阅是否有相关文件、控制实施的完整性与有效性;如果该外购件或原材料经过了多付模具、

多腔模,必须对每一付模具、模腔进行认可。)

30. 如何防止更改后的材料或零部件与更改前的材料或零部件混用?

(解释:物料断点控制的检查,以及FIFO的检查。)

31 是否确定并执行了不合格品管理办法?(查看一致性)

32 对控制计划中规定使用特性控制检验(如:通规/止规)的物料/零件,供应商是否对首批

交付的产品实施了检验?并对以后的产品定期抽检,实施变量控制和统计分析(至少对重要的

特性而言)(解释:这是对制造过程的检验)

33 对于待检、已收、退货和待处理的零部件或原材料,是否有隔离制度?

(解释:避免不合格产品的非预期使用。)

制造

34 是否有产品实现计划(如:APQP),该计划是否考虑、发展和完善了所有的相关要求?

(解释:根据QS9000/TS16949的要求,进行先期产品质量策划,进行APQP可以减少成本,提高产品质量。)

35 对生产初期或正式生产中发现的问题是否采取了与风险程度相适应的有1效的纠正措施?在

需要时,还要对相应的文件更新(例如:控制计划,作业指导书等)

(解释:控制计划\FMEA\作业指导书,都是变化的,而且是持续改进,查看该文件,不仅可以查看

供方的持续改进情况,更能看出供方是否真正的在积累经验。)

36 在生产启动前,供应商是否得到了客户的认可现在采用的工艺是否与顾客批准的

一致

如果是采用组合模具或经过多腔模制造的零件,则应对模具的每腔/每副模具进行认可。

(解释:供方是否真正理解了顾客的要求)。

37 重要特性的检测/试验数据是否记录并存档?(解释:记录的保存)

38 在生产启动/建立初期,是否已经确认产品符合技术规范?所使用的原材料/半成

品与所确认的一致吗

39 在生产流程中的产品、零件、半成品、原材料都正确地标识了吗(例如:图号/ 件号、版本号、

批次号、ROHS 等)摆放位置与检验状态对应吗如果有要求的话能保证其可追溯性吗

(解释:检查过程控制、产品的追溯性。)

40. 是否所有的内部的和客户抱怨的质量趋势(报告、索赔、故障等)都被有效的监控、

及时更新并且符合相应的指标(解释:供方对顾客问题的态度。)

试验室质量控制计划

试验室质量控制计划 1 目的 为确保试验室所提供检测数据的准确性,应采取有效的检查方法对检测质量进行控制,并对这些方法的有效性进行评价。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试验室向委托方提供检测数据的检测过程的控制和仪器校准。 3 职责 3.1 质量负责人负责制定检测质量控制计划和实施方案、下达任务,根据实验结果对样品检测结果和控制方法的有效性进行评价。年末对年度检测质量情况进行汇总并形成报告。 3.2 试验员负责按计划进行实验,上交结果,必要时写出试验报告、对样品复测。 4 质量控制方法 4.1 统计技术 4.1.1由质量负责人从检验项目中选择几个常检项目,指定试验员采用性质稳定、状态均匀的样品或标准物质按同一方法进行定期检测,一般每两月一次。 4.1.3当某次结果超出警告线时,应及时对检测过程和环境、材料进行检查,消除隐患,预防超差的发生。 4.1.4如果检测结果连续位于标准值同一侧,则可能存在系统误差,应对检测环境进行检查. 4.1.5如果某次检测结果出现较大的波动,应立即停止检测,按上述方式对检测过程进行检查,找出原因,同批样品全部复测;对上批的结果应进行抽查,若有问题也应复测。 4.1.6检测人对检测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纠正情况形成报告交质量负责人,经质量负责人整理、汇总后与原始记录一同归档保存。 4.2能力验证和试验室间比对 每年定期参加质量技术监督局组织的试验室间的比对试验来验证检测能力的准确可靠性。4.4 样品复测 4.4.1 某一样品的检测完成后,不定期再用相同或不同的方法对该样品的相同参数进行复测,将两次或两方法的检测结果进行对比,以验证提供给委托方的检测结果的可靠性。 4.4.2 由质量负责人不定期安排试验员进行复测。 4.4.3 若两次检测结果不一致,应采用有效的方式查找原因,并对与错误结果同批检测的样品进行复测。 4.5 样品不同特性的相关性检验 4.5.1同一样品的某些参数之间往往有一定的内在联系,对这些参数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亦可作为判断检测结果可靠性的方式之一。 4.5.2由质量负责人不定期的安排承检室进行相关性检验。 4.5.3若相关参数检测结果相互矛盾,应查找原因,对有疑问的项目进行复测,使相关参数间的关系趋于合理。 5结果评价及后处理 5.1 若经确认检测结果错误,且结果已发至委托方,应尽快与委托方取得联系,发更正报告,以避免或挽回由此引起的损失。 5.2 质量负责人对上述试验结果进行汇总、对方法的有效性进行评价,为下一年度质量控制计划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 5.3质量负责人应将有代表性的和重大检测差错及时报技术负责,并将质量控制情况汇入本年度检测质量汇总报告。 5.5 有关检测原始记录、试验报告、汇总报告、结果评价资料一并归档。

提升供应商质量管理方案

提升供应商质量管理方案 1.目的 确保供应商提供的物料满足XXXX建设对物料质量的要求,推动供应商持续改进,促使供应商过程能力不断提高,从而达到双赢。 2.范围 限于2015年入围并提供物料的供应商,不涵盖服务和施工供应商,不涵盖XXXXXXXXX供应商。 3.职责 3.1 管理组职责 供应商质量管理的策略规划和方向指引,提供必要的资源,指导和支持工作组的工作;组织工作组开展活动并对工作组的活动计划或总结等重要事项进行决策;协调或帮助工作组解决在开展活动时遇到的内部或外部障碍。3.2工作组职责 审查供应商产品的型式试验和产品认证情况、设计(图纸和技术协议的转化)和工艺(设备能力、工艺流程、作业方法等)能力及变更控制的管理情况;(技术人员) 审查供应商资信情况、财务三表和融资等财务运作能力;(财务人员)

审查供应商的生产能力、生产周期、成本控制和服务政策;(采购人员) 审查供应商的质量管理体系建立和执行情况;(体系人员) 审查供应商的重点过程质量控制情况,如:来料、过程、成品质量控制;人员培训和资格;设备点检、维护和保养;检测仪器或设备的检定校准;现场作业文件;半成品或成品的贮存和防护、标识和追溯;不合格品或异常处理等。(质量人员) 对供应商的审查结果做出评定或总结,必要时对部分供应商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 4.管理方案 4.1启动 4.1.1编写质量提升管理方案 由安全质量部编制供应商质量管理提升方案,报送部门主管审核确认无误后,由相关部门进行会签,确认无误后,报送公司领导签字发布。 《供应商质量提升管理方案流程图》见附件。 4.1.2成立管理组和工作组 经公司授权成立供应商质量管理组,由公司领导担任管理组组长,主管质量工作的副总任副组长,成员由质量

质量体系材料-试验室质量监督计划网上范本

2016年度质量监督二〇一五年十月

2016年度质量监督方案 一、监督目的 为贯彻公司质量方针,确保质量目标得以实现,制定本方案。 二、监督范围及工作职责 (一)监督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所有试验检测工作。包括合同评审、人员持证资格及资格保持、检测方法选择、仪器设备使用和维护、设施和环境条件控制、检测样品保管和流转、试剂和消耗性材料采购、采样方法、安全防护、检测报告、结果评价、数据库和其他检测信息存储控制等。 (二)工作职责 1、质量负责人负责组织制定年度质量监督计划,并对质量监督结果进行评价; 2、技术负责人负责组织检测人员的技术考核; 3、质量控制室负责检测标准、规范等文件的跟踪查新; 4、质量监督员负责监督质量监督工作的落实。 三、监督的实施 (一)日常监督 1.质量监督员根据各自分工对被监督对象的某一操作全过程或其中某一完整的重点环节进行监督。 2.监督方式以随机的、预先不通知的动态监督为主。 3.监督频次视实际情况掌握,一般对每名被监督对象的监督不少于2次/年,如出现不符合数据和影响数据质量的不符合工作时应加大监督频次,

确保监督的有效性。 4.对新进/转岗等在培人员和合同制工作人员的监督应作为重点,适当增加监督频次。 (二)特定目的的监督 在客户有特殊要求、客户投诉、方法偏离、新方法/新项目开发、新设备试运行、承担重要的检测任务等情况下,各室质量监督员应按照监督计划对上述工作进行相应监督。 1.客户有特殊要求或客户投诉时,由接受要求或客户投诉部门以书面形式通知相关部门开展监督工作,并明确监督要求。 2.方法偏离时,由实施检测的部门负责人安排质量监督员对检测过程进行监督。 3.开展新方法/新项目时,由本部门负责人安排质量监督员对新方法/新项目承担人员从其开发设计到完成的全过程进行监督。 4.新设备试运行(初期使用)阶段,由设备使用部门负责人安排质量监督员对使用新设备的人员实施操作全过程监督和记录的检查。 5.参加能力验证及其它重要的检测任务,应对检测重点环节进行监督。比对和能力验证的监督由项目承担部门安排。 (三)监督记录 1.质量监督员负责对本室检测人员的工作进行监督检查,每次监督都应有记录,并对被监督对象在监督范围内的胜任能力作出适应性或持续性的评价,监督记录应该详细且真实的反映监督活动。 2.监督过程中发现的不符合应按照管理体系文件的要求及时处理和反馈,采取纠正措施,制定预防措施,并进行汇总分析,作为管理评审的输入。

供应商的质量控制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传统质量管理正在发生裂变:由一个公司的质量管理向全集团(含供应商)质量管理转变, 供应商质量成为集团公司质量中的重要一环。完善的质量体系是质量保证的基础,只有加强供应商质量体系的管理,质量才有根本的保障。如何加强对供应商的质量控制、建立互利共赢的合作关系已经成为企业必须认真面对的问题。 供应商开发选择的十大原则 供应商开发的基本准则是“Q.C.D.S”原则,也就是质量,成本,交付与服务并重的原则。在这四者中,质量因素是最重要的,首先要确认供应商是否建立有一套稳定有效的质量保证体系,然后确认供应商是否具有生产所需特定产品的设备和工艺能力。其次是成本与价格,要运用价值工程的方法对所涉及的产品进行成本分析,并通过双赢的价格谈判实现成本节约。在交付方面,要确定供应商是否拥有足够的生产能力,人力资源是否充足, 有没有扩大产能的潜力。最后一点,也是非常重要的是供应商的售前、售后服务的纪录。 1、系统全面性原则 全面系统评价体系的建立和使用。 2、简明科学性原则 供应商评价和选择步骤、选择过程透明化、制度化和科学化。 3、稳定可比性原则 评估体系应该稳定运做,标准统一,减少主观因素。 4、灵活可操作性原则 不同行业、企业、产品需求、不同环境下的供应商评价应是不一样的,保持一定的灵活操作性。 5、门当户对原则 供应商的规模和层次和采购商相当。 6、半数比例原则 购买数量不超过供应商产能的50%,反对全额供货的供应商。如果仅由一家供应商负责100%的供货和100%成本分摊,则采购商风险较大,因为一旦该供应商出现问题,按照“蝴蝶效应”的发展,势必影响整个供应链的 正常运行。不仅如此,采购商在对某些供应材料或产品有依赖性时,还要考虑地域风险。 7、供应源数量控制原则

实验室质量控制计划

实验室质量控制计划 Document serial number【UU89WT-UU98YT-UU8CB-UUUT-UUT108】

实验室质量控制计划为了规范本实验室的检测作业技术活动,严格控制好质量体系运行的各种因素,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不断提高检测质量,特制定检测质量控制计划。 一、内部质量控制计划 1、实验室全体人员认真系统学习《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等体系文件,做好新增工作的岗前培训,严格按照质量手册和程序规定要求完成检测任务;集中举办国家新颁布有关实验室检验标准的宣贯和地方实验室检测规范等业务培训学习;聘请有关仪器厂家技术人员讲解仪器使用方法,并进行现场操作演示,进一步提高检测人员技术操作水平。 2、按照检验、检测仪器设备维护规定和计划定期对仪器设备进行维护并做好记录,对实验室环境进行监控并记录。 3、质量监督员实验室的日常检测工作进行监督检查,监督仪器设备、试剂药品、检测过程、报告记录等是否符合要求,对不符合工作进行控制并及时予以纠正。 4、年内安排一至两次内审和一次管理评审。内部审核计划应包括管理体系的全部要素,并重点审核监督评审和对检验结果的质量保证有影响的重点区域。实验室负责人根据预定的日程表和程序,年底对实验室的管理体系和技术活动进行管理评审,对管理体系进行必要的改进完善,以确保其持续适用和有效。 5、仪器管理员按计划于今年9月份对仪器设备进行送检,并定期自校和做好期间核查。 6、各类原始记录和检测报告的填报严格执行授权签字人审核制度。

7、按照规定程序做好采样现场和实验室内部的质量控制工作,努力提高检测水平。 二、外部质量控制计划 积极参加陕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等上级单位举办的能力验证、比对试验和考核活动。 三、结果质量控制 1、定期采用下列方式监控检测结果的有效性: (1)进行盲样考核:当使用有证标准物质进行盲样考核时,检测结果在证书标示值及其不确定度范围内为合格。 (2)参加一至两次实验室间的比对或能力验证:当实验室之间或能力比对时,2个同等条件实验室各自测定的平均值间的绝对差值不得大于方法规定的2次重复测定结果间的值,否则为不合格。(中心目前只有一间实验室,要在外找一家同等资质的实验室进行协助比对) (3)进行留样检测或再校准:当进行留样再测时,前后2次测定结果绝对差值不得大于方法规定的2次重复测定结果间的值,实验室在12月对全年内质量控制情况作出评审,评审结论及资料由办公室归档。 (4)做好同一样品的人员比对:当进行人员比对时,2人各自测定的平均值间的绝对差值不得大于方法规定的2次重复测定结果间的值,否则为不合格。 (5)定期采用标准物质对仪器进行标定和校验。 (6)分析一个样品不同特性的相关性。

供应商质量控制计划审核记录表(doc 2页)

提供商名称: 日期: 邓白氏号码.: 审核员 (SQE): 零件名: 零件组别: 前期准备小组: 零件号: 车型: 项目名: 图纸日期: 工程更改水平:工程更改号: PPAP状态: 产品认证状态: 是否动力总成零件:是否是否安全件:是否审核类型: 覆盖所有区域或部分区域: 1. 供方处是否为最新更改水平的图纸? * 2. 供方处图纸是否经最终用户正式批准? 3. 供方处图纸是否完整(公差, GD&T, KPC,正确的定位基准等) 4. 所有相关技术文件、资料、标准及政府法规是否齐全? 5. 如供方设计产品,是否应用DFMEA并更新PFMEA?* 质量体系文件 6. 过程流程图是否可以接受 (包括接收,返工,返修,贴标签,废品区,检验/检测/测量和运输)?* * 7.PFMEA是否可以接受(风险顺序数值, 编号与流程图一致,包括 KPC/PQC/KCC等); 是否有证据有表明此文件 动态更新? * 8. 有无过程控制计划 (PCP), 是否合格并及时更新(编号与PFMEA和流程图一致,包括KPC/PQC/KCC,GP-12 -适用时,最新的EWO/ODM)? 现行版本如涉及工艺、过程、材料等的更改,是否经SGM的书面确认? 9. 是否PFMEA中所有“现行过程控制”项目在控制计划中具体规定?* 10. 控制计划是否针对高PFMEA风险顺序数项目采取适当的过程控制? * 11. 控制计划中所有的 KPC/PQC/KCCs 项目是否明确检测方法、频次和样本数? * 12. 各工位检验频次和样本数是否合理? * 质量体系实施 13. 原材料及零件分供方是否已经批准(与PPAP中的材料清单是否一致)?* 14. 在生产使用前能否确保使用合格的(原)材料? * 15.当零件有追溯性要求时,是否可实现零件到最终产品的追溯?* 16. 工作场所布置是否适当并与流程图一致? 17. 所有工装、量具是否可获得并正确标识、标定和验证? * 18. 各工位有无适当的操作指导书以确保正确进行操作? * ― -- 足够正确操作,包括对不合格品的处置?* ―-- 操作人员有无合格的边界样品,是否使用? * 19. 是否所有量具/检具都附有操作指导书并置于明显位置? * 20. 操作人员是否正确理解操作指导书,操作人员是否经适当培训? * 21.是否有标准样品以确认检验和防错设施是否正常工作?* 22. 有无针对设备和工装、辅助设备的预防性维修计划,是否按计划实施? * 23. 操作指导书是否与控制计划一致? * 24. 各试验、检测项目是否按文件实施? * 25. 操作人员是否清楚相关的 KPCs/KCCs? 26. 如控制计划有SPC要求,数据是否正确采集和记录? * SPC 数据是否合理,控制限是否合理? * 27. 超控制限的点是否采取适当的纠正措施? * 28. 过程审核的结果是否可以接受(来料,在制品,成品)?* 29. 制造过程的能力 (Ppk,Cpk,Cmk)是否合格? * 30. 零件包装、搬运和处置能否避免零件受损? * 31. 对在制品的处置 (WIP)有无文件规定,是否遵照执行?包括返工、返修区域?* 32.提供商是否对待发运的产品进行“代表顾客的审核” 管理层质量体系实施 33. 是否跟踪停线时间、报废、额外运费、工厂问题报告?* 34. 有无针对过程失控的管理? 是否按计划实施纠正/整改措施? -- 对问题解决是否指定实施责任人?相关人员是否明确其职责?* 35. 发生问题后,是否能迅速与相关人员交流? * -- 支持人员能否对操作人员要求快速响应? * 36. 如果有两班以上,班间信息是否能正确传递和交流? * 37. 质量成本: 对所有质量问题(顾客抱怨, PR/R, 售后质量等.)是否分析PFMEA和控制计划,以确定质量体系失 效原因? 38.PFMEA,过程流程图和控制计划是否更新? 1 / 2

质量控制计划-模板

XX系统 质量控制计划书 拟制:日期:2014/5/10 审核:日期:

1.介绍 1.1.文档目的 为了健全和完善XXX系统设计开发的质量管理体系,促进质量管理活动系统化、规范化,以确保所交付的XXX系统能够满足规定的各项具体需求。 1.2.文档范围 本质量管理计划涵盖所有与XXX系统设计开发有关的质量目标和具体措施涉及需求分析阶段、设计阶段、编码阶段、测试阶段、工程实施阶段。 本质量管理计划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 (1)介绍:即本章节,概要介绍文档目的、范围、缩略词、参考资料。 (2)项目概述:开发系统概述、质量管理的角色和职责、生命周期各阶段的主要交付物。 (3)项目生命周期各阶段的质量检查点:列出各阶段的质量检查计划表,包括责任人、检查时间、检查任务。 (4)质量检查和确认技术:描述针对不同的对象而采用的特定的质量控制方法和技术及质量 问题的级别和处理流程等。 (5)项目生命周期各阶段的量化质量目标。 1.3 缩写 PM –项目经理 QA –质量保证 SA –系统分析工程师 A&D –系统设计员 RA –需求分析员 PC –流程审核员

SCM –软件配置管理员 2.项目概述 2.1.项目组织结构 为了实现有效的项目管理,开发小组将划分为技术队伍和QA 队伍。项目经理对技术队伍进行任务分配和进度检查,技术经理对技术队伍进行技术指导和检查。技术队伍又划分为:需求分析人员、系统设计人员、软件开发人员、美工设计人员、配置管理员、产品包装人员。QA 队伍对整个项目的质量保证负责,直接向质量保证经理汇报。QA 队伍划分为:流程检查人员和测试人员 2.2.质量管理 2.2.1.质量管理的角色和职责 质量控制是XXX系统组每个成员的职责; 质量保证经理对整个项目的质量全权负责, 并签字确认; 项目经理负责任务的分配和监督项目进度,制定相关的工作计划和联系客户; QA 队伍负责制订、检查和督促本计划的实施,及时发现项目工作中的问题,并通过评审总 结报告、项目周报等形式向各项目组成员汇报质量活动的结果; 项目功能小组各组长在每个软件开发生命周期阶段结束后,总结本模块的软件质量状况和质 量目标的实现情况,以确保整个项目目标的实现。对质量目标应定期进行考核,以追求质量 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 流程检查人员负责通过检查文档审核开发各阶段是否可以通过; 测试人员负责对软件的质量和对需求实现的程度进行把关,并定期整理测试情况分析报告交 项目经理、系统分析人员; 配置管理员负责有关软件配置项及项目各生命周期交付文档管理和变更控制工作;

对供应商的质量管理计划

对供应商的质量管理计划 由于近段时间以来,供应商供货质量有所下降(根据来料批次不合格率),特此,近期对供应商的供货质量进行长期全面管理,其管理手段:初阶段样品测试、现场质量管理体系考核、小批量试验、现场检验、来料检验、公司生产现场过程检验和出货检验、长期质量跟踪和质量状况观察、统计分析。将从这几个阶段计划。 质量管理计划如下: 1、初阶段样品测试阶段 采购部将样品送至工程部,其样品主要用途:1、生产出现较大不良率的需要淘汰。2、统计分析后,经研究决定需要淘汰的供应商。 3、采购部门需要引进新的供应商参与竞争。 4、工程部门开发新产品需要的样品和新供应商。 5、公司临时需要淘汰的供应商。其他情况一律不准更换供应商和供货产品,工程部门有权采取不进行确认,当满足以上用途条件,工程部门需在采购部门将样品和《样品确认单》送达三个工作日内完成,完成后,由采购部门将合格样品和《样品确认单》发放:品管部、工程部、采购部。 2、现场质量管理体系考核阶段 针对供应商现场质量管理体系的审核,在外加工、外协件产品样品合格后,先需要采购部门提出需要进一步发展其关系,组织品管部、工程部及相关工程技术人员、生产部、物控部、总经理办公室等部门参与现场考核,考核内容及工作分配:

1、品管部负责对供应商的质量管理体系和检测设备,特别是检验 制度进行现场考核和观察、评估。 2、工程部负责对供应商的技术力量和设备进行考核和观察、评估。 3、生产部门负责对生产现场的管理和生产能力、现场状态、作业手段、生产设备进行有效考核和观察、评估。 4、物控部对现场原材料、半成品、成品的流动和涉及的单据进行 现场考核和观察、评估。 5、采购部和总经理办公室全面考核和观察、评估,特别是物料价 格。 各部门完成的供应商的考核和观察后,将评估出的结果综合在《供方现场评估报告》中、并以60%以上票数通过。 3、小批量试生产阶段 完成以上两阶段以后,采购部门将下一定量订单(一般不超过500PCS)至供应商,当外加工、外协件产品到达公司后,物控部将外加工、外协件产品和《小批量试生产报告》同时送往IQC 检验,并注明试生产日期,IQC作常规检验和判定其合格性,合格后在试生产日期内将《小批量试生产报告》交与现场检验人员跟踪,直到产品出货将报告交于品管主管作初步判定和改进意见,工程部作第二次的判定和改进意见,公司相关副总作最终判定。小批量合格后,采购部将本公司其他与供应商相关产品重复第一阶段和第三阶段,合格后,将此供应商列入合格供方名单中,长期观察、考核。

质量控制计划

实验室质量控制计划 为了规范本实验室的检测作业技术活动,严格控制好质量体系运行的各种因素,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不断提高中心检测质量,特制定中心检测质量控制计划。 一、内部质量控制计划 1、实验室全体人员认真系统学习《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等体系文件,做好新增工作的岗前培训,严格按照质量手册和程序规定要求完成检测任务;集中组织国家新颁布建筑节能类检测标准等业务培训。 2、按照检验、检测仪器设备维护规定和计划定期对仪器设备进行维护并做好记录,对实验室环境进行监控并记录。 3、各室质量监督员对本室的日常检测工作进行监督检查,监督仪器设备、检测过程、报告记录等是否符合要求,对不符合工作进行控制并及时予以纠正。 4、年内安排一至两次内审和一次管理评审。内部审核计划应包括管理体系的全部要素(1、建立管理体系的职责是否明确并得以落实;2、质量过程是否予以明确; 3、建立的管理体系是否符合本实验室的特点(如移动的、多检测场所等);4相应的质量记录能否证明体系的运行;5、是否存在系统性或区域性不符合。)并重点审核监督评审和扩项后存在问题的整改情况和对检验结果的质量保证有影响的重点区域。中心主任根据预定的日程表和程序,年底对实验室的管理体系和技术活动进行管理评审,对管理体系进行必要的改进完善,以确保其持续适用和有效。 5、办公室人员按计划于对仪器设备进行送检,并定期自校和做好期间核查。 6、各类原始记录和检测报告的填报严格执行授权签字人审核制度。 7、按照规定程序做好采样现场和实验室内部的质量控制工作,努力提高检测水

平。 二、外部质量控制计划 积极参加上级组织的实验室能力验证或实验室比对活动,参加质量监督部门国家或省、市等机构组织的实验室能力验证或实验室比对活动。 三、结果质量控制 1、定期采用下列方式监控检测结果的有效性: (1)进行盲样考核 (2)参加一至两次实验室间的比对或能力验证 (3)使用相同或不同方法进行具体项目的重复检测 (4)进行留样检测或再校准 (5)做好同一样品的人员比对 (6)定期采用标准物质对仪器进行标定和校验。 2、运用统计技术对测量结果进行分析,对异常值进行判断和处理。当发现质量控制数据将要超出预先确定的判断依据时,应采取有计划的纠正措施,防止报告错误的结果。

供应商质量控制计划审核表

供应商质量控制计划审核表 1. 供方处是否为最新更改水平的图纸? 2. 供方处图纸是否经最终用户正式批准? 3. 供方处图纸是否完整(耐久性、几何尺寸、外观、测量数据记录、产品关键特性,正确的定 位基准等) 4. 所有相关技术文件、资料、标准及政府法规是否齐全? 是否应用了所有技术标准/零件技术标准/下级零件技术标准 5. 如果由供应商负责设计,使用设计故障模式和后果分析来产生生产流程故障模式和后果 分析么?(解释:该项目是要求项目,如果是供方负责设计,要求供方做DFMEA) 质量体系文件 6. 过程流程图是否可以接受(包括接收,返工,返修,贴标签,废品区,检验/检测/测量和运输)? 7. PFMEA是否可以接受(风险顺序数值, 编号与流程图一致,包括关键产品特性KPC)、和参数 (关键过程参数 KCC), 产品质量特性(PQC),过程监控点(PMP)等); 是否有证据有表明此文件动态更新? 是否有FMEA,令人满意么?(从潜在风险系数、与生产流程相符的数量,及是否包括生产和程序要求的规定等方面考 虑)有证据表明这一文件正在使用么?是否有证据表明该文件是一个变动的文件?(FMEA,无论DFMEA还是PFMEA, 都应该仔细的进行分析,查看每一个步骤,看是否合理,包括潜在失效模式、失效的起因机理、现行控制方法、

严重度等。其中失效机理以及现行控制方法是关键,直接可以让人了解是否可以真正的解决出现的问题。 FMEA是一个变动的文件,当接到顾客的抱怨或自己发现问题之后,应该进行分析原因,同时更新PFMEA,调整控制计划。) 8. 有无过程控制计划 (PCP), 是否合格并及时更新(编号与PFMEA和流程图一致,包括KPC/PQC/KCC,GP-12 - 适用时,最新的ODM)? 现行版本如涉及工艺、过程、材料等的更改,是否经富佳的书面确认? 过程控制计划是否有效并可以接受么?(数值与PFMEA和工艺流程相匹配、包括产品关键特性KPC/PQC/KCC、 如果适用的话,以及是否包括最新的工程修改单等方面的考虑。 (FMEA中提到的现行控制方法,看是否在PCP中有体现,着重应该查看KPC\PQC\KCC) 9. 是否PFMEA中所有“现行过程控制”项目在控制计划中具体规定? 10. 控制计划是否针对高PFMEA风险顺序数项目采取适当的过程控制? 11. 控制计划中所有的 KPC/PQC/KCCs 项目是否明确检测方法、频次和样本数? 12. 各工位检验频次和样本数是否合理? 质量体系实施 13. 原材料及零件分供方是否已经批准(与PPAP中的材料清单是否一致, CDF是否一致)? 14. 在生产使用前能否确保使用合格的(原)材料? 15.当零件有追溯性要求时,是否可实现零件到最终产品的追溯? 16. 工作场所布置是否适当并与流程图一致? 17. 所有工装、量具是否可获得并正确标识、标定和验证?

供应商质量管理思路

供应商质量管理思路 今年公司确定品保部安排我负责外部供方质量管理品质助成,个人认识是:生产优秀的产品需要优质的原材料和外购件,优质的原材料和外购件需要优秀的供方来提供。供方产品质量提高、成本下降及最终我公司产品质量提高、成本下降是供应商管理出发点;坚持3 月22日供应商大会上李总、蒋部的报告精神,和谐促发展合作求共赢,不动用供方的盈利,和供方一起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是供应商管理的基本思路。 1、由于现在供方都不进行质量控制更不做出厂检查,这个并不是因为他们技术和管理不好,而是他们的质量意识过于薄弱。甚至可以说老板的质量意识存在问题(必须让其及其团队潜意识及实际动作明确:质量对一个企业的重要性及质量对产品成本的影响等内容,要让供应商老板明白不是质量提高产品成本就一定提高,生产效率提高,不良率下降,好的产品成本一样可以下降,产品质量提高本身就是对企业的一个提升)。注重供方管理者的思维模式和品质意愿作为改善重点,树立供方全员参与、全过程控制理念;坚持“预防为主”、“下道工序是用户”、“一切为用户”的管理思想和管理理念。在辅导前需要内部沟通,确定项目。 2、做好供方的管理,尤其是新开发的供方,严格按照合格供方评定程序操作。大家取得 一致标准后(外观一类,可以做限度样品),需要严格样品、小批的质量管理,严格合格供方管理标准制度并彻实执行。 3、由于我们的供方根本不进行过程质量控制,造成很多在到货时发现质量问题,不仅对 内部质量、生产造成影响,而且也给供方本身带来经济损失,因此应要求供应商制作《QC 工程图》,并由我司进行评审供方的《QC工程图》能有效的控制产品质量,工序流程、设备及工装模具是否合理,测量检具、控制方法;必须介入供方重要产品的工艺过程管控。4、做好供应商现场管理工作,帮助开展和培训工作,确保基础的管理实施,从而来提升 供方质量管理,保证产品质量。(确保在1个样板改造项目) 5、介入供方的计量器具管理,与供方约定定期校准制度,现场监督计量器具使用情况。 6、为了确保供应商出厂控制的产品符合要求,供应商应制定出厂检查项目,具体要求将 配合完成。 7、目前现在的供应商的《预防纠正措施》都是应付我公司的,没有起到其应该具有的作用,原因之一可能是供应商根本不知道怎么填写,不了解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因此我们准备辅导,前期帮助分析制定措施,一同寻找问题解决办法。 8、前期帮助供应商一同建立不良履历,对操作工的宣贯;之后监督。要把供方在提供产 品过程中的质量履历进行统计,把降低它们的发生率作为工作的切入点,又作为今后本身工作质量的评价依据。 9、建立供方进货质量看板,加强对供方质量的考核,对于连续3个月质量排名在后三名 的供方,每月公布评定结果。对连续三个月被评为最差的供方停止供货,取消合格供方资格,重新认定。进行月度排名对排名靠后供方进行重点品质支持,尽我们最大努力帮助各供方提升。但是对品质支持不配合、质量管理和质量水平不提升的供方必须进行淘汰。对配合改善好的供方进行奖励,(激励方面不光是不合格的扣款,也应涉及到好的方面应及时得到肯定,来引导、促使其更好为我司服务,可以引用内部标准中“过程检验质量考核制度中的3.23条,对质量分析会上所设定的目标达标者或本月所做产品质量有明显突破的,根据目标完成情况或者实际表现进行10-100元正激励”)以便在供方之间形成良性的竞争。10、严格做好不良品、待处理品、退货品的确认和处理工作,并且每月确定二天为供方不良品处理日;每月把各供方、资材部的合理投诉次数列入公司进货质量品管员的KPI考核,原则只有一个:在不良品处理确认时,必须对各供方负责。 11、图纸管理,确保有效版本使用,监督失效图纸使用;与供方建立起顺畅的沟通渠道,

年度质量控制计划表

2016 年度质量控制计划 一、目的 为促进2016年度我公司检测工作质量控制,监视检测过程并排除导致不合格、不满意的原因以取得准确可靠地数据和结果,特制订本年度质量控制计划,依照此计划执行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有效性、客观性。 二、依据及范围 本计划依据本公司《程序文件》规定,按照“质量控制程序”的相关细则编制,适用于公司检测过程及检测结果的控制,保证检测过程的各项活动处于受控状态。 三、具体项目 计划定期对空气五项中甲醛、氨、苯、TVOC标准样品,人造木板及制品,内墙涂料,胶黏剂,壁纸,土壤中的氡浓度进行质量控制,及时发现检测中存在的问题,以确保检测试验数据的准确、可靠。 四、方法 实验室应有质量控制程序和质量控制计划,质量负责人负责对检测结果的质量进行监控,以监控检测和校准结果的有效性,包括以下方法: 1、定期使用有证标准物质(参考物质)进行内部质量控制; 2、参加实验室间的比对或能力验证; 3、同一样品由实验室内部不同人员检测并比对结果;

4、对同一物质使用相同方法进行重复检测或校准。 5、对存留样品进行重复检测或校准。 检测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纠正情况形成报告交于质量负责人,经质量负责人整理、汇总后与原始记录一同归档保存。 五、实施 本计划从2016年1月起实施,本公司检测科人员应按计划实施2016年质量控制计划的相关工作(具体工作安排详见附表),综合业务部人员配合做好记录工作,采用合理有效的质量控制手段,及时发现问题的存在,采取有效手段避免或减少不符合项的发生,确保检测结果的可靠性及准确性。 附表:2016年度质量控制计划表 DS/BG 25.F 编制人:批准人: 公司 年月日

供应商质量管理与控制的有效方法

供应商质量管理与控制的有效方法 供应商提供的商品持续地满足采购方的要求,采购方应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以下有效的管理与控制方法。 1)制定联合质量计划 采购现代商品,不仅购买商品本身,而且还要购买供应商在产品设计、制造工艺、质量控制、技术帮助等方面的能力。要有效地购买供应商的这种能力,需要把供需双方的能力对等协调起来,协调的办法就是制定联合质量计划。联合质量计划中一般要包括经济、技术、管理等三个方面。 (1)经济方面。这方面的内容包括进行价值分析,以便协助采购者从合同中取得最大的价值;对成本、质量和交货期等方面进行综合平衡,以便实现最佳成本;对使用费用进行审查,使产品整个寿命周期成本降到最低水平。在有些情况下,共同制定经济方面的计划可以修正合同中的担保条款或现场服务的条款。 (2)技术方面。需要制定一系列的技术计划,这涉及到采购方和供应商双方的各自职能。主要包括: ①产品设计。在这方面的计划是搞清技术条件要求的含义,识别对产品的安全性和功能起重要作用的质量特性,拟定关于可靠性及其它有关的要求,必要时还要提供感官检验标准。 ②工艺设计。这方面的计划是指在供应商内分配生产作业,共同使用高、精、尖设备,明确关键工序的参数及其含义,建立识别和追查的体系。当采购方认为双方共同协商的工艺设计对它的独特需要是必不可少时,可以提出要求,没有得到采购方的认可,事先不得擅自改变工艺设计和操作方法。 ③生产。这方面的计划是指对人员培训和考核的要求,如,工序装置的标准,加

工控制程序表,设备维护保养表,资料和文件的要求。 ④检验与测试。这方面的计划是指涉及计量、测试方法的标准化,测试设备的能力及定期检验,此外还涉及质量标准。 (3)管理方面。这方面的计划主要是识别必不可少的管理活动,并且建立明确的责任制来进行活动。此外,还要进行沟通买卖双方渠道的工作,建立迅速、灵敏的信息反馈系统,变单向交流沟通为双程序多向沟通。在复杂的合同中,各种程序和制度也相应地变得复杂起来,需要绘制流程图和规定特殊的条款,以保证沟通路线畅通无阻。 2)向供应商派常驻代表 为直接掌握供应商商品质量状况,可由采购方向供应商派出常驻代表,其主要职责是向供应商提出具体的商品质量要求,了解该供应商质量管理的有关情况,如质量管理机构的设置,质量体系文件的编制,质量体系的建立与实施,产品设计、生产、包装、检验等情况,特别是对出厂前的最终检验和试验要进行监督,对供应商出具的质量证明材料要核实并确认,起到在供应商内进行质量把关的作用。对具有长期稳定的业务联系,建立固定的购销关系,采购批量大、技术性强、对质量要求严格的供应商,采购方还可派出质检组常驻供应商,不但对商品质量进行全程、全面地检查和监督,而且还要监督买卖合同的全面执行,保证及时生产、及时发货,满足采购方各方面的要求。同时质检组还可向供应商反映已购产品在使用过程中的问题和对产品新的要求,促使供应商改进和提高产品质量并不断开发用户所需要的新产品。 此方法是供应商质量管理与控制常用的一种方法,其优点主要有以下几点。(1)对供应商商品质量进行全程、全面地检查和监督,能及时发现问题,便于

实验室八大计划

实训室管理工作计划 实验室八大计划 一、仪器检定计划 根据《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管理办法》之4.4.2要求,检验检测机构应配备检验检测(包括抽样、物品制备、数据处理与分析)要求的所有抽样、测量、检验、检测的设备。对检验检测结果由重要影响的仪器的关键量或值,应制定校准计划。设备(包括用于抽样的设备)在投入前应进行校准或核查,以证实其能够满足检验检测的规范要求和相应标准的要求。本科室根据现有仪器数量及上次鉴定/校准截止期限,制定2017年度仪器设备检定计划。 2017年度仪器设备检定/校准计划详见附表

实训室管理工作计划 2017年度仪器设备检定/校准计划详见附表 .2

二.人员培训计划 根据《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管理办法》之4.2.4 要求,检验检测机构管理者应建立和保持相应程序,以确定其检验检测人员教育、培训和技能的目标,明确培训需求和实施人员培训。培训计划应与检验检测机构当前和预期的任务相适应,并评价这些培训活动的有效性。检验检测机构人员应经与其承担的任务相适应的教育、培训,并有相应的技术知识和经验,按照检测机构管理体系要求工作。应由熟悉检验检测方法、程序、目的和结果评价的人员,对检验检测人员包括在培员工,进和行监督。本科室为了保证检测工作公正、科学、真实、准确,不断提高职工各方面素质,对检测人员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培训,按工作需要不断地进行内培和外培培训,特制定2017年度人员培训计划。 2017年度人员培训计划详见附表

2017年度人员培训计表

三、内审计划 根据《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管理办法》之4.5.15 要求,检验检测机构应建立和保持管理体系内部审核的程序,以便验证其运作是否符合管理体系和本准则的要求。内部审核通常每年一次,由质量负责人策划内审并制定审核方案。审核应涉及全部要素,包括检验检测活动。审核员须经过培训,具备相应资格,核审员通常应独立于

供应商质量控制计划审核表精修订

供应商质量控制计划审 核表 标准化管理部编码-[99968T-6889628-J68568-1689N]

供应商质量控制计划审核表 技术资料获取 1. 供方处是否为最新更改水平的图纸 2. 供方处图纸是否经最终用户正式批准 3. 供方处图纸是否完整(耐久性、几何尺寸、外观、测量数据记录、产品关键特性,正确的定 位基准等) 4. 所有相关技术文件、资料、标准及政府法规是否齐全 是否应用了所有技术标准/零件技术标准/下级零件技术标准 5. 如果由供应商负责设计,使用设计故障模式和后果分析来产生生产流程故障模式和后果 分析么(解释:该项目是要求项目,如果是供方负责设计,要求供方做DFMEA) 质量体系文件 6. 过程流程图是否可以接受(包括接收,返工,返修,贴标签,废品区,检验/检测/测量和运输) 7. PFMEA是否可以接受(风险顺序数值, 编号与流程图一致,包括关键产品特性KPC)、和参数 (关键过程参数 KCC), 产品质量特性(PQC),过程监控点(PMP)等); 是否有证据有表明此文件动态更新 是否有FMEA,令人满意么(从潜在风险系数、与生产流程相符的数量,及是否包括生产和程序要求的规定等方面考 虑)有证据表明这一文件正在使用么是否有证据表明该文件是一个变动的文件(FMEA,无论DFMEA还是PFMEA, 都应该仔细的进行分析,查看每一个步骤,看是否合理,包括潜在失效模式、失效的起因机理、现行控制方法、 严重度等。其中失效机理以及现行控制方法是关键,直接可以让人了解是否可以真正的解决出现的问题。 FMEA是一个变动的文件,当接到顾客的抱怨或自己发现问题之后,应该进行分析原因,同时更新PFMEA,调整控制计划。) 8. 有无过程控制计划 (PCP), 是否合格并及时更新(编号与PFMEA和流程图一致,包括KPC/PQC/KCC,GP-12 -

检测机构年度质量控制计划

XX-GL-087A 年度质量控制计划 为了规范本实验室的检测作业技术活动,严格控制好质量体系运行的各种因素,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不断提高检测质量,特制定检测质量控制计划。 一、内部质量控制计划 1、实验室全体人员认真系统学习《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等体系文件,做好新增工作的岗前培训,严格按照质量手册和程序规定要求完成检测任务;集中举办国家新颁布有关实验室检验标准的宣贯和地方实验室检测规范等业务培训学习;聘请有关仪器厂家技术人员讲解仪器使用方法,并进行现场操作演示,进一步提高检测人员技术操作水平。 2、按照检验、检测仪器设备维护规定和计划定期对仪器设备进行维护并做好记录,对实验室环境进行监控并记录。 3、质量监督员对实验室的日常检测工作进行监督检查,监督仪器设备、试剂药品、检测过程、报告记录等是否符合要求,对不符合工作进行控制并及时予以纠正。 4、年内安排一至两次内审和一次管理评审。内部审核计划应包括管理体系的全部要素,并重点审核监督评审和对检验结果的质量保证有影响的重点区域。实验室负责人根据预定的日程表和程序,年底对实验室的管理体系和技术活动进行管理评审,对管理体系进行必要的改进完善,以确保其持续适用和有效。

5、仪器管理员按计划于对仪器设备进行送检,并定期自校和做好期间核查。 6、各类检测报告的审核及发放严格执行三级审核制度。 7、按照规定程序做好采样现场和实验室内部的质量控制工作,努力提高检测水平。 二、外部质量控制计划 积极参加云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云南省环境保护厅、云南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等上级单位举办的能力验证、比对试验和考核活动。 三、结果质量控制 1、定期采用下列方式监控检测结果的有效性: (1)进行盲样考核:当使用有证标准物质进行盲样考核时,检测结果在证书标示值及其不确定度范围内为合格。 (2)参加一至两次实验室间的比对或能力验证:当实验室之间或能力比对时,2个同等条件实验室各自测定的平均值间的绝对差值不得大于方法规定的2次重复测定结果间的值,否则为不合格。 (3)使用相同或不同方法进行具体项目的重复检测:当进行仪器比对时,对2/多台仪器测定的2/多组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当2/多组结果间无显著性差异,为合格。 (4)进行留样检测或再校准:当进行留样再测时,前后2次测定结果绝对差值不得大于方法规定的2次重复测定结果间的值,否则为

供应商管理思路

供应商管理思路 供应商产品质量提高、成本下降及最终我公司产品质量提高、成本下降是供应商管理出发点;不动用供应商的盈利,和供应商一起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是供应商管理的基本思路。 1.由于现在供应商都不进行质量控制更不做出厂检查,我认为这个并不 是因为他们技术和管理不好,而是他们的质量意识过于薄弱。因此请 吕工对供应商老总进行质量意识培训(主要培训内容:质量对一个企 业的重要性及质量对产品成本的影响等内容,要让供应商老总明白不 是质量提高产品成本就一定提高,生产效率提高,不良率下降,好的 产品成本一样可以下降,产品质量提高本身就是对企业的一个提升)。 2.由于对供应商辅导管理涉及到很多部门,在制定供应商辅导管理计划 前必然要进行内部沟通。沟通主要内容: 1)主要沟通确立2006年辅导几家供应商(那些需要辅导), 2)确认辅导有那些部门参加, 3)我公司自身应该完善(怎么样建立完善机制),设计完善、检查指导书的制作完善应由那些部门确认(建议设计一定要参加检查指导书的 评审,这样才能保证我检查指导书符合设计要求)。 3.由于我们的供应商根本不进行过程质量控制,造成很多在成品甚至我 公司装配时发现质量问题,因此品保部门应要求供应商制作《QC工程 图》,鉴于很多供应商没有做过《QC工程图》,不知道《QC工程图》 是做什么的,也不知道制作《QC工程图》对质量管理有什么好处,因 此应对供应商进行《QC工程图》制作培训。 4.为了保证供应商制作的《QC工程图》能有效的控制产品质量,品保和 工艺要对供应商制作的《QC工程图》进行严格评审。工艺负责审核其 工序流程、设备及工装模具是否合理,品保对其测量检具、控制方法 进行评审。

质量控制计划书

质量控制计划书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第七采油厂2017年惠民工程环江作业区 活动中心建设工程 质 量 计 划 编制: 审核: 批准: 编制单位:陕西天行健结构工程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二零一七年九月 目录

第一章编制目的 第一条为规范钢结构安装工程质量管理工作,不断提高工程质量水平,确保优质工程继续保持稳中有升,不断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信誉,增强企业竞争能力。根据国家和行业主管部门的有关法律、法规以及上级有关施工质量规定,结合公司实际,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施工质量是企业生存发展的根本。公司坚持“质量第一、信誉至上,持续改进,争创优质工程”的质量方针,当做工作重中之重;工程质量,常抓不懈。及贯彻执行国家法律、法规及行业主管部分相关法规和强制性标准,严格按照《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要求,严格质量管理,确保工程(产品)质量。 第三条鼓励公司项目管理部等积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以下简称“四新技术”),开展科技示范,质量大检查等活动,推广成果和经验,不断提高工 程质量施工管理水平。 第二章编制依据及规范 编制依据: 一、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国务院《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及国家有关建筑工程的其他法令、法规。 二、依据国家现行建筑施工技术规范、规程和标准。 三、依据国家及甘肃省现行有关工程施工规范和文件 1、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 2、建设部房屋建筑和市政工程竣工验收备案管理暂行办法 3、甘肃省建筑项目(工程)竣工验收暂行办法; 四、依据我公司有关项目施工工程质量、技术、安全等管理文件。 质量验收规范: 《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5-2001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4-2015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2-2002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