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肠内营养护理常规

肠内营养护理常规

肠内营养护理常规
肠内营养护理常规

肠内营养护理常规

【护理评估】

1.评估患者的病情,包括既往病史、手术创伤史、有无严重感染和消耗性疾病等。

2.了解患者的饮食习惯,近期饮食摄入情况。

3.评估患者胃肠道功能,有无消化道梗阻、出血、严重腹泻或不能经胃肠道摄食的疾患。

4.了解患者及家属对营养支持的态度和看法,了解患者对营养支持的经济承受能力。

【护理措施】

1.给予肠内营养之前,向患者及家属说明肠内营养的目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给予心理支持,取得理解和配合。

2.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合理配置肠内营养液。

(1)一般患者宜给予高蛋白、高热量、含丰富维生素、无刺激的流质饮食。腹泻患者宜选择低脂制剂加收敛药物。便秘患者宜选择含丰富纤维素的食物,并保证摄入足够的水分。

(2)按要求配置营养液。选定制剂后,仔细阅读产品说明书、有效期。配置液宜现配现用,常温下放置不宜超过24小时。

3.规范实施肠内营养操作。

(1)选择合适的体位。对于年老体弱、卧床、意识障碍、胃排空迟缓、经鼻胃管或胃造瘘输注营养液者取半坐卧位,以防反流和误吸。

对于经鼻肠管或空肠造瘘管滴注者可取随意卧位。

(2)调节营养液的温度以接近体温为宜,一般在37~40℃。

(3)使用营养液前充分摇匀,正确连接管道。

(4)控制输注量和速度,应从低浓度、慢速度、小剂量开始。浓度从8%~12%开始,一般不超过25%;速度以20~40ml/h至维持滴速为100~120ml/h,有条件者用输液泵控制为佳;控制总量为250~500ml/d,在5~7天内逐渐达到全量。

(5)对于经鼻饲或胃早瘘管给予营养液者,注意估计胃内残留量。在每次输注肠内营养液前及期间,抽吸胃液并估计胃内残余量每4小时1次。若残余量>100~150ml,应延迟或暂停输注,必要时加胃动力药。

(6)在输注过程中,观察病情变化。若患者突然出现呼吸急促、呛咳,咳出物类似营养液时,考虑有喂养管移位致误吸的可能,应立即停止输注,鼓励并刺激患者咳嗽,并及时报告医师。

4.保持喂养管通畅。

(1)妥善固定喂养管,避免扭曲、折叠和受压。

(2)每日更换输液管。

(3)药丸经碾碎、溶解后直接注入喂养管,以免药丸在营养液中不能溶解而黏附与管壁或堵塞管腔。

20

(4)输注营养液前后及特殊用药前后,均应用20~30ml温开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喂养管。

(5)对于持续输注时,需用生理盐水30~40ml冲洗喂养管,每4小时1次。

5.注意评估疗效和预防并发症。注意监测血糖、尿量变化。观察有无发热、咳嗽等。定期查血常规、血生化、尿素氮等。

6.对于造瘘口患者,按造瘘口护理常规。

【健康指导】

1.交待患者在输注过程中出现任何不适,及时报告医护人员。

2.对于居家给予肠内营养的患者,指导家属进行肠内营养护理。

21

肠内营养护理常规

肠内营养护理常规 一、概念 将可直接被消化或经简单的化学性消化就能吸收的营养剂经口或通过鼻置管或胃肠道造口注入胃肠道的方法称为肠道内营养。 二、途径与方式 (一)经胃:分鼻胃管与胃造瘘管。 (二)经空肠:空肠造口或鼻肠管(营养管的管尖位于幽门后高位空肠)。 (三)灌注方式 1、一次性输注:每次定时用注射器推注200-250ml肠内营养液进行喂养的方法。 此方法仅适用于经鼻胃置管或胃造口患者。空肠置管或肠造口患者不宜使用,可导致肠管扩张而产生明显的症状,使患者难以耐受。 2、间隙重力滴注:指在1h左右的时间内,将配制好的营养液借重力作用缓缓滴入 患者胃肠内的方法。一般4-6次/天,250-500ml/次。间隙滴注法多数患者可以耐受。 3、连续输注:指营养液在输液泵的控制下连续输注18-24h的喂养方法。适合病 情危重患者及空肠造口喂养患者。优点为营养素吸收好,患者大便次数及量明显少于间隙性输注,胃肠道不良反应少。实施时输注速度由慢到快,营养液浓度由低到高。 三、护理问题/关键点 1.胃肠道就是否耐受 2.返流及误吸 3.胃潴留 4.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5.教育需求 四、评估 (一)营养途径包括经鼻胃管、鼻肠管、胃造瘘或空肠造瘘途径 1、位置就是否正确,用多种方法证实管道末端在胃肠道内:回抽、拍片、听诊等, 对于不确定位置者,必须用多种方法或者多人证实后方能给予肠内营养 2、评估造瘘口周围皮肤就是否正常,有无感染或者糜烂,有无渗液 (二)营养液类型 (三)肠内营养液灌注方式 (四)肠内营养液灌注的剂量及灌注的速度 (五)胃肠道 1、胃肠道耐受情况:肠鸣音,有无恶心、呕吐、腹胀、腹痛、便秘、腹泻等 2、有无胃潴留 3、大便颜色、性状、量与次数

肠内营养护理常规最新版本

肠内营养护理常规 一、预防误吸 (1)妥善固定营养管:若经鼻胃管喂养时,应将营养养管妥善固定于面颊部,防止脱出。 (2)取合适的体位:根据营养管位置及病情,置病人于合适的体位。伴有意识障碍、胃排空迟缓、经鼻胃管或胃造瘘管输注营养液的病人应取半卧位,以防营养液反流和误吸。 (3)加强观察:若病人突然出现呛咳、呼吸急促或咳出类似营养液的痰液,应疑有营养管移位并致误吸的可能,应鼓励和刺激病人咳嗽,以排出吸人物和分泌物,必要时经鼻导管或气管镜清除误吸物。 二、维持病人正常的排便形态 约5%-30%的肠内营养治疗病人可发生腹泻。 (1)控制营养液的浓度:从低浓度开始滴注营养液,再根据病人胃肠道适应程度逐步递增,以避免营养液浓度和渗透压过高引起的胃肠道不适、肠痉挛、腹胀和腹泻。 (2)控制输注量和速度:营养液宜从少量开始,250-500ml/d,在5-7天内逐渐达到全量。输注速度以20ml/h起,视适应程度逐步加速并维持滴速为100-120ml/h。以营养泵控制滴速为佳。

(3)保持营养液的适宜滴注温度:营养液的滴注温度以接近正常体温为宜,过烫可能灼伤胃肠道黏膜,过冷则刺激胃肠道,引起肠痉挛、腹痛或腹泻。可在输注管近端自管外加热营养液,但需防止烫伤病人。 (4)用药护理:某些药物,如含镁的抗酸剂、电解质等可致肠痉挛和渗透性腹泻,须经稀释后再经营养管注人。对严重低蛋白血症者,遵医嘱先输注人体清蛋白或血浆,以提高血浆胶体渗透压。 (5)避免营养液污染、变质:营养液应现配现用;保持调配容器的清洁、无菌;悬挂的营养液在较凉快的室温下放置时间小于6~8小时,若营养液含有牛奶及易腐败成分时,放置时间应更短;每天更换输注管道、袋或瓶。 三、定时冲洗营养管,保持通畅。 为避免营养管阻塞,于输注营养液前、后及连续管饲过程中每间隔4小时及特殊用药前后,都应用30ml温开水或生理盐水冲洗营养管。药丸经研碎、溶解后直接注入营养管,避免因加入营养液后与之不相容而凝结成块粘附于管壁或堵塞管腔。 四、健康教育 (1)向患者解释肠内营养的目的和意义,取得患者合作 (2)饮食摄人不足和营养不良对机体可能造成危害。

肠道外营养管理规范

. 肠道外营养管理规范 肠外营养(PN)是经静脉途径供应病人所需要的营养要素,包括热量(碳水化合物、脂肪乳剂)、必需和非必需氨基酸、维生素、电解质及微量元素。肠外营养分为完全肠外营养和部分补充场外营养。目的是使病人在无法正常进食的状况下仍可以维持营养状况、体重增加和创伤愈合,幼儿可以继续生长、发育。静脉输注途径和输注技术是肠外营养的必要保证。 一.适应证 肠外营养的基本适应证是胃肠道功能障碍或衰竭者,也包括需家庭肠外营养支持者。 (一)肠外营养疗效显著的强适应证 1.胃肠道梗阻 2.胃肠道吸收功能障碍:①短肠综合征:广泛小肠切除>70% - 80%;②小肠疾病:免疫系统疾病、肠缺血、多发肠瘘;③放射性肠炎;④严重腹泻、顽固性呕吐>7天。 3.重症胰腺炎:先输液抢救休克或MODS,待生命体征平稳后,若肠麻痹未消除、无法完全耐受肠内营养,则属肠外营养适应证。 4.高分解代谢状态:大面积烧伤、严重复合伤、感染等。 5.严重营养不良:蛋白质-热量缺乏型营养不良常伴胃肠功能障碍,无法耐受肠内营养。(二)肠外营养支持有效的适应证 1.大手术、创伤的围手术期:营养支持对营养状态良好者无显著作用,相反可能使感染并发症增加,但对于严重营养不良病人可减少术后并发症。严重营养不良者需在术前进行营养支持7-10天;预计大手术后5-7天胃肠功能不能恢复者,应于术后48h内开始肠外营养支持,直至病人能有充足的肠内营养或进食量。 2.肠外瘘:在控制感染、充分和恰当的引流情况下,营养支持已能使过半数的肠外瘘自愈,确定性手术成为最后一种治疗手段。肠外营养支持可减少胃肠液分泌及瘘的流量,有利于控制感染,改善营养状况、提高治愈率、降低手术并发症和死亡率。 3.炎性肠道疾病:Crohn氏病、溃疡性结肠炎、肠结核等病人处于病变活动期,或并发腹腔脓肿、肠瘘、肠道梗阻及出血等,肠外营养是重要的治疗手段。可缓解症状、改善营养,使肠道休息,利于肠粘膜修复。 4.严重营养不良的肿瘤病人:对于体重丢失≥10%(平时体重)的病人,应于术前7-10天进行肠外或肠内营养支持,直至术后改用肠内营养或恢复进食为止。 . . 5.重要脏器功能不全:①肝功能不全:肝硬化病人因进食量不足致营养负平衡,肝硬化或肝肿瘤围手术期、肝性脑病、肝移植后1-2周,不能进食或接受肠内营养者应给予肠外营养支持(表4-2-1)。②肾功能不全:急性分解代谢性疾病(感染、创伤或多器官功能衰竭)合并急性肾衰竭(表4-2-2)、慢性肾衰透析病人合并营养不良,因不能进食或接受肠内营养而需肠外营养支持(表 4-2-3)。慢性肾衰透析期间可由静脉回输血时输注肠外营养混合液。③心、肺功能不全:常合并蛋白质-能量混合型营养不良。肠内营养能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临床状况和胃肠功能,可能有利于心衰病人(尚缺乏证据)。COPD病人理想的葡萄糖与脂肪比例尚未定论,但应提高脂肪比例、控制葡萄糖总量及输注速率、提供蛋白质或氨基酸(至少lg/kg·d),对于危重肺病病人应用足量谷氨酰胺,有利于保护肺泡内皮及肠道相关淋巴组织、减少肺部并发症。④炎性粘连性肠梗阻:围手术期肠外营养支持4-6周,有利于肠道功能恢复、缓解梗阻。 二.禁忌证

肠内营养的护理常规

肠内营养的护理常规 肠内营养是经胃肠道提供代谢需要的营养物质及其他各种营养素的营养支持方式。其决定于时间长短、精神状态与胃肠道功能。肠内营养的途径有口服和经导管输入两种其中经导管输入以包括鼻胃管,鼻十二指肠管,鼻空肠管和胃空肠造瘘管。 一、概念 将可直接被消化或经简单的化学性消化就能吸收的营养剂经口或通过鼻置管或胃肠道造口注入胃肠道的方法称为肠道内营养。 二、途径和方式 三、(一)?经胃分鼻胃管和胃造瘘管。 (二)?经空肠空肠造口或鼻肠管(营养管的管尖位于幽门后高位空肠)。 (三)?灌注方式 1. 一次性输注:每次定时用注射器推注200-250ml肠内营养液进行喂养的方法。此方法仅适用于经鼻胃置管或胃造口患者。空肠置管或肠造口患者不宜使用,可导致肠管扩张而产生明显的症状,使患者难以耐受。 2?间隙重力滴注:指在1h左右的时间内,将配制好的营养液借重力作用缓缓滴入患者胃肠内的方法。一般4-6次/天,250-500ml/ 次。间隙滴注法多数患者可以耐受。 3.连续输注:指营养液在输液泵的控制下连续输注18-24h 的喂养方法。适合病情危重患者及空肠造口喂养患者。优点为营养素吸收好,患者大便次数及量明显少于间隙性输注,胃肠道不良反应少。实施时输注速度由慢到

快,营养液浓度由低到高。 三、护理问题/ 关键点 1.胃肠道是否耐受 2.返流及误吸 3.胃潴留 4.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5.教育需求 四、评估 (一)? 营养途径包括经鼻胃管、鼻肠管、胃造瘘或空肠造瘘途径 1.位置是否正确,用多种方法证实管道末端在胃肠道内:回抽、拍片、听诊等,对于不确定位置者,必须用多种方法或者多人证实后方能给予肠内营养 2.评估造瘘口周围皮肤是否正常,有无感染或者糜烂,有无渗液 (二)? 营养液类型 (三)? 肠内营养液灌注方式 (四)? 肠内营养液灌注的剂量及灌注的速度 (五)? 胃肠道 1.胃肠道耐受情况:肠鸣音,有无恶心、呕吐、腹胀、腹痛、便秘、腹泻等 2. 有无胃潴留 3.大便颜色、性状、量和次数

肠内营养的适应症和相关护理

1、胃肠功能正常,但营养物摄入不足或不能摄入者(昏迷、烧伤、大手术后危重病人)。 2、胃肠道部分功能不良者,如消化道瘘、短肠综合征(大量小肠切除术后)等。 3、胃肠功能基本正常但合并其他脏器功能不良者如糖尿病或肝、肾衰竭者。 需进行营养支持时,凡胃肠道功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能正常或存在部分功能者,应当首选肠内营养或与肠外营养配合,部分应用肠内营养。 二、肠内营养护理 1、概念 将可直接被消化或经简单的化学性消化就能吸收的营养剂经口或通过鼻置管或胃 肠道造口注入胃肠道的方法称为肠道内营养。 2、途径和方式 (一)经胃:分鼻胃管和胃造瘘管。 (二)经空肠:空肠造口或鼻肠管(营养管的管尖位于幽门后高位空肠)。 (三)灌注方式 1).一次性输注:每次定时用注射器推注200-250ml肠内营养液进行喂养的方法。 此方法仅适用于经鼻胃置管或胃造口患者。空肠置管或肠造口患者不宜使用,可导致肠管扩张而产生明显的症状,使患者难以耐受。 2).间隙重力滴注:指在1h左右的时间内,将配制好的营养液借重力作用缓缓滴入患者胃肠内的方法。一般4-6次/天,250-500ml/次。间隙滴注法多数患者可以耐受。 3).连续输注:指营养液在输液泵的控制下连续输注18-24h的喂养方法。适合病情危重患者及空肠造口喂养患者。优点为营养素吸收好,患者大便次数及量明显少于间隙性输注,胃肠道不良反应少。实施时输注速度由慢到快,营养液浓度由低到高。 三、护理问题/关键点 1.胃肠道是否耐受 2.返流及误吸 3.胃潴留 4.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5.教育需求 四、评估 (一)营养途径包括经鼻胃管、鼻肠管、胃造瘘或空肠造瘘途径 1. 位置是否正确,用多种方法证实管道末端在胃肠道内:回抽、拍片、听诊等,对 于不确定位置者,必须用多种方法或者多人证实后方能给予肠内营养 2.评估造瘘口周围皮肤是否正常,有无感染或者糜烂,有无渗液 (二)营养液类型 (三)肠内营养液灌注方式

肠内营养的护理常规

肠内营养的护理要点 一、概念 将可直接被消化或经简单的化学性消化就能吸收的营养剂经口或通过鼻置管或 胃肠道造口注入胃肠道的方法称为肠道内营养。 二、途径和方式 ( 一) 经胃:分鼻胃管和胃造瘘管。 ( 二) 经空肠:空肠造口或鼻肠管(营养管的管尖位于幽门后高位空肠)。 ( 三) 灌注方式 1. 一次性输注:每次定时用注射器推注200-250ml 肠内营养液进行喂养的 方法。此方法仅适用于经鼻胃置管或胃造口患者。空肠置管或肠造口患者 不宜使用,可导致肠管扩张而产生明显的症状,使患者难以耐受。 2. 间隙重力滴注:指在1h 左右的时间内,将配制好的营养液借重力作用 缓缓滴入患者胃肠内的方法。一般4-6 次/ 天,250-500ml/ 次。间隙滴注法多数患者可以耐受。 3. 连续输注:指营养液在输液泵的控制下连续输注18-24h 的喂养方法。 适合病情危重患者及空肠造口喂养患者。优点为营养素吸收好,患者大便 次数及量明显少于间隙性输注,胃肠道不良反应少。实施时输注速度由慢 到快,营养液浓度由低到高。 三、护理问题 1.腹泻/ 腹痛/ 腹胀 2.返流及误吸 3.胃潴留 4.并发症 四、评估 ( 一) 营养途径包括经鼻胃管、鼻肠管、胃造瘘或空肠造瘘途径 1. 位置是否正确,用多种方法证实管道末端在胃肠道内:回抽、拍片、听诊 等,对于不确定位置者,必须用多种方法或者多人证实后方能给予肠内营 养 2. 评估造瘘口周围皮肤是否正常,有无感染或者糜烂,有无渗液 ( 二) 营养液类型 ( 三) 肠内营养液灌注方式 ( 四) 肠内营养液灌注的剂量及灌注的速度 ( 五) 胃肠道 1. 胃肠道耐受情况:肠鸣音,有无恶心、呕吐、腹胀、腹痛、便秘、腹泻等 2. 有无胃潴留 3. 大便颜色、性状、量和次数

肠道外营养管理规范完整版

肠道外营养管理规范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肠道外营养管理规范 肠外营养(PN)是经静脉途径供应病人所需要的营养要素,包括热量(碳水化合物、脂肪乳剂)、必需和非必需氨基酸、维生素、电解质及微量元素。肠外营养分为完全肠外营养和部分补充场外营养。目的是使病人在无法正常进食的状况下仍可以维持营养状况、体重增加和创伤愈合,幼儿可以继续生长、发育。静脉输注途径和输注技术是肠外营养的必要保证。 一.适应证 肠外营养的基本适应证是胃肠道功能障碍或衰竭者,也包括需家庭肠外营养支持者。 (一)肠外营养疗效显着的强适应证 1.胃肠道梗阻 2.胃肠道吸收功能障碍:①短肠综合征:广泛小肠切除>70% - 80%;②小肠疾病:免疫系统疾病、肠缺血、多发肠瘘;③放射性肠炎;④严重腹泻、顽固性呕吐>7天。 3.重症胰腺炎:先输液抢救休克或MODS,待生命体征平稳后,若肠麻痹未消除、无法完全耐受肠内营养,则属肠外营养适应证。 4.高分解代谢状态:大面积烧伤、严重复合伤、感染等。 5.严重营养不良:蛋白质-热量缺乏型营养不良常伴胃肠功能障碍,无法耐受肠内营养。 (二)肠外营养支持有效的适应证 1.大手术、创伤的围手术期:营养支持对营养状态良好者无显着作用,相反可能使感染并发症增加,但对于严重营养不良病人可减少术后并发症。严重营养不良者需在术前进行营养支持7-10天;预计大手术后5-7天胃肠功能不能恢复者,应于术后48h内开始肠外营养支持,直至病人能有充足的肠内营养或进食量。 2.肠外瘘:在控制感染、充分和恰当的引流情况下,营养支持已能使过半数的肠外瘘自愈,确定性手术成为最后一种治疗手段。肠外营养支持可减少胃肠液分泌及瘘的流量,有利于控制感染,改善营养状况、提高治愈率、降低手术并发症和死亡率。

附属医院肠外营养管理制度

一、肠外营养药物使用管理制度 为加强临床合理应用肠外营养药物,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制定本制度。 1.肠外营养药物的使用 (1)营养支持应有适宜的适应证。 (2)应针对患者的疾病与营养状态,选择合适的营养治疗方案。 (3)根据肠外营养药物的临床治疗效果调整治疗方案,同时及时发现、预防和处理可能的并发症,根据不同的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 2.肠外营养药物的配置 肠外营养药物的配制的操作规程应按照规范的操作规程配置,保障静脉用药安全。 3.肠外营养药物的管理 3.1定期对胃肠外营养药物合理应用规范的培训和学习。 3.2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会同医务部每年1-2次对各临床科室的胃肠外营养药物使用情况进行专项点评,并在办公网上通报检查结果。 3.3定期对临床科室上报的关于胃肠外营养药物的不良反应进行分析,提出改进措施,并在办公网上公示。 二、肠外营养药物临床使用规范 一、总则

1、肠外营养药物使用科室较多、临床应用较广。为规范其临床使用,保障患者用药安全,参考《临床诊疗指南:肠外肠内营养学分册(2008版,中华医学会编)》及相关规定,制定本规范。 2、临床营养支持(nutrition support, NS)是指经口、肠道或肠外途径为患者提供较全面的营养素。目前临床上包括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 EN)支持和肠外营养(parenteral nutrition,PN)支持。肠内营养是指经消化道给以较全面的营养素;肠外营养是经静脉为无法经胃肠道摄取或摄取营养物不能满足自身代谢需要的患者提供包括氨基酸、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及矿物质在内的营养素,以抑制分解代谢,促进合成代谢并维持结构蛋自的功能。所有营养素完全经肠外获得的营养支持方式称为全肠外营养(total parenteral nutrition,TPN)。 3、按照循证医学原则,以当前最佳证据为依据,按照系统和规范方法,对临床营养支持按A、B、C、D四级进行推荐使用。最高等级(A)的推荐至少有一项随机对照研究;最低等级(D)的推荐以专家观点为基础,包括无研究证据的共识意见(附表一)。 三、确定毎天的营养素需要量,是营养支持的基本要求。肠外营养因缺乏人体自身调节的过程,使用不当可造成营养素过量;但若补充过少,则又可能导致营养状况的进一步恶化。故应进行个体化营养评估。成人营养素需要量推荐意见如下: 1、确定营养素需要量应当根据疾病状况、体重与体成份组成、生理功能变化等方面进行个体化评估,制定合理化配方。(B)

肠内营养护理常规

肠内营养护理常规 【护理评估】 1.评估患者的病情,包括既往病史、手术创伤史、有无严重感染和消耗性疾病等。 2.了解患者的饮食习惯,近期饮食摄入情况。 3.评估患者胃肠道功能,有无消化道梗阻、出血、严重腹泻或不能经胃肠道摄食的疾患。 4.了解患者及家属对营养支持的态度和看法,了解患者对营养支持的经济承受能力。 【护理措施】 1.给予肠内营养之前,向患者及家属说明肠内营养的目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给予心理支持,取得理解和配合。 2.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合理配置肠内营养液。 (1)一般患者宜给予高蛋白、高热量、含丰富维生素、无刺激的流质饮食。腹泻患者宜选择低脂制剂加收敛药物。便秘患者宜选择含丰富纤维素的食物,并保证摄入足够的水分。 (2)按要求配置营养液。选定制剂后,仔细阅读产品说明书、有效期。配置液宜现配现用,常温下放置不宜超过24小时。 3.规范实施肠内营养操作。 (1)选择合适的体位。对于年老体弱、卧床、意识障碍、胃排空迟缓、经鼻胃管或胃造瘘输注营养液者取半坐卧位,以防反流和误吸。 对于经鼻肠管或空肠造瘘管滴注者可取随意卧位。 (2)调节营养液的温度以接近体温为宜,一般在37~40℃。 (3)使用营养液前充分摇匀,正确连接管道。 (4)控制输注量和速度,应从低浓度、慢速度、小剂量开始。浓度从8%~12%开始,一般不超过25%;速度以20~40ml/h至维持滴速为100~120ml/h,有条件者用输液泵控制为佳;控制总量为250~500ml/d,在5~7天内逐渐达到全量。 (5)对于经鼻饲或胃早瘘管给予营养液者,注意估计胃内残留量。在每次输注肠内营养液前及期间,抽吸胃液并估计胃内残余量每4小时1次。若残余量>100~150ml,应延迟或暂停输注,必要时加胃动力药。 (6)在输注过程中,观察病情变化。若患者突然出现呼吸急促、呛咳,咳出物类似营养液时,考虑有喂养管移位致误吸的可能,应立即停止输注,鼓励并刺激患者咳嗽,并及时报告医师。 4.保持喂养管通畅。 (1)妥善固定喂养管,避免扭曲、折叠和受压。 (2)每日更换输液管。 (3)药丸经碾碎、溶解后直接注入喂养管,以免药丸在营养液中不能溶解而黏附与管壁或堵塞管腔。 20

综述论文(肠内营养的临床应用及护理进展)

肠内营养的临床应用及护理进展摘要: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被认为是营养支持的两大支柱。肠外营养曾一度被人们认为是万能的营养良方。但随着营养支持的理论和实践的不断完善,人们对胃肠道功能认识的不断加深,肠内营养的优势逐渐显现出来。由于其具有价廉、安全、有效、合乎生理、操作简便、易于推广等优点,已成为外科临床营养支持的首选途径[1]。随着肠内营养应用范围不断的扩大,其护理质量要求也随之提高,护理措施也逐渐完善。现就肠内营养的临床应用及护理进展做一综述。 关键词:肠内营养;临床应用;护理;进展 营养的重要性早为人们所熟知,无论在传统医学或现代医学中都很强调营养的作用。实验研究证实肠内营养不但有供给营养的作用,且能改善肠粘膜的屏障功能。于是, 肠外营养与肠内营养的应用比例从肠外营养多于肠内营养逐渐转向为肠内营养多于肠外营养[2]。 1 营养支持的重要性和肠内营养的目的 营养支持按营养素进入人体的途径可分为肠外营养(PN)和肠内营养(EN)。肠内营养的目的不仅是改善肠道屏障功能,维持肠黏膜细胞结构与功能的完整性,还可以促进肠蠕动功能的恢复,加速门静脉系统的血液循环,促使胃肠道激素的分泌,使营养物质中的营养因子直接进入肝脏,这是单纯肠外营养所不具备的作用[3]。 2 肠内营养的适应症及禁忌症 2.1适应症: 由于肠内营养用于临床的时间比较晚,所以适应症尚不规范,普遍认为当病人因原发疾病或因治疗与诊断的需要无法经口、和不愿经口摄食,或摄入的食物不足以满足生理需要,且小肠吸收功能尚可耐受时,均可采用肠内营养[4]。根据近几年来的资料统计, 有以下几种情况[5]:①营养不良患者的术前、术后支持治疗。 ②严重的创伤、烧伤等高分解代谢的患者。③肿瘤导致的营养不良。④老年营养不良、畏食症。⑥中风、昏迷等管喂治疗的患者。⑦口腔、耳鼻喉科手术后需流质饮食的患者。⑧消化管及食管的手术,术中可置胃管或空肠造瘘管,术后从第3 d 可以进行肠内营养,不仅能改善氮平衡,同时也有利于促进胃肠道功能与生理功能的恢复。 2.2禁忌症: 下列情况不宜应用或慎用肠内营养: ①小肠广泛切除后早期(1 个月内) 。②处于严重应激状态、麻痹性肠梗阻、上消化道出血、腹膜炎、顽固性呕吐或严重急性期腹泻。③空肠瘘缺乏足够小肠吸收面积的病人。④年龄< 3 个月的婴儿不能耐受高渗的肠内营养。⑤症状明显的糖尿病、接受大剂量类固醇药物治疗及糖耐量异常的病人,不能耐受肠内营养的高糖负荷。⑥严重吸收不良综合征及长期少食衰弱的病人。⑦急性完全性肠梗阻或胃肠蠕动严重减慢的病人。⑧急性重症胰腺炎急性期病人。⑨没有明显肠内营养适应证的病人。⑩休克病人[6]。 3 肠内营养液的种类及适用范围 随着肠内营养支持在临床中的广泛应用,其营养制剂也不断改进和发展,尤其引起人们普遍关注的是以下这些物质的添加[7]。①谷氨酰胺。其是肠道的主要供能物质,肠道对谷氨酰胺的摄取远超过其它任何一种氨基酸。尤其在创伤、感染等应激状态上。谷氨酰胺可以减少肠管通透性,预防肠道细菌易位,改善生存。

肠内营养护理常规

肠内营养护理常规 一、定义 1.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 EN)是经胃肠道提供代谢需要的营养物质及其他各种营养素的营养支持方式。 2.肠内营养的途径和方式: 多数病人因经口摄入受限或不足而采用管饲,有经鼻插管或造口途径。 (1)经胃。分鼻胃管或胃造口管。 (2)经空肠。鼻肠管或空肠造口(营养管的管尖位于幽门后高位空肠)。 (3)方式的选择。短期肠内营养(<6周)如无误吸危险,可通过鼻胃管行肠内营养支持;长期肠内营养( > 6 周)如无误吸危险,可选择经胃造口;危重患者鼻肠管喂养是首选,对于有误吸危险或有食管、胃疾病或者腹部创伤疾病者,可经空肠造口行肠内营养支持。 3.灌注方式 (1)按时分次给予:适用于喂养管端位于胃内和胃肠功能良好者。将配好的肠内营养液用注射器分次缓慢注入,每次入量不超过200ml,在 10-20分钟内完成,每天6-8次。此方式易引起腹胀、恶心、呕吐、反流与误吸。 (2)间隙重力滴注:将营养液置于吊瓶内,经输注管与喂养管相连,借重力作用缓缓滴注。每次入量250-500ml,每天4-6次,输注速度为每分钟20-30ml。多数患者可以耐受。 (3)肠内营养泵输注:指营养液在重力滴注/输液泵的控制下连续输注的喂养方法。采用肠内营养泵可保持恒定速度,便于监控管理,适合病情危重、胃肠道功能和耐受性较差、经十二指肠或空肠造口管饲的病人。每小时20-50ml开始,逐步增至100-150ml,浓度亦逐渐增加。 二、护理 (一)评估要点 1.健康史 (1)疾病和相关因素:评估患者近期的饮食情况,如饮食习惯和食欲有无改变,有无明显厌食,饮食种类和进食量;是否因检查或治疗而禁食,禁食的天数,有无额外丢失;是否存在消化道梗阻、出血、严重腹泻或因腹部手术等而不能经胃肠道摄食的病症或因素。

肠外营养护理常规修订稿

肠外营养护理常规 WEIHUA system office room 【WEIHUA 16H-WEIHUA WEIHUA8Q8-

肠外营养护理常规 一、定义 1.肠外营养(parenteralnutrition,PN)是指通过静脉途径提供人体代谢所需的营养素。当病人被禁食所需营养素经静脉途径提供时,称全胃肠外营养(totalparenteralnutrtion ,TPN)。 2.肠外营养液的输注途径: 包括周围静脉和中心静脉途径,其选择需视病情、营养支持时间、营养液组成、输液量及护理条件等而定。 (1)经周围静脉肠外营养支持(PPN)技术操作简单、并发症较少,适用于PN时间<2周、部分补充营养素的病人。 (2)经中心静脉肠外营养支持(CPN)包括锁骨下静脉或颈内静脉穿刺置管入上腔静脉途径,及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途径。CPN需有严格的技术与物质条件。适用于PN时间>10日、营养素需要量较多及营养液的渗透压较高的病人。 3.肠外营养的输注方式: (1)全营养混合液(totalnutrientadmixture ,TNA ):即每天所需的营养物质(氨基酸+脂肪+葡萄糖+各种营养素)在无菌环境(层流室和层流台)混入 3L输液袋中。 (2)单瓶输注:不具备以 TNA方式输注条件时,采用单瓶输注方式。 二、护理 (一)评估要点 1.局部:患者周围静脉显露是否良好,颈部和锁骨上区皮肤有无破损,有无气管切开或其他影响静脉穿刺(置管)的因素。 2.全身:患者的生命体征是否平稳,有无脱水或休克等征象。 3.辅助检查:根据患者的体重、血电解质、血生化和细胞免疫功能等检查结果,评估患者的营养状况及其对肠外营养支持的耐受程度。 4.心理和社会支持状况:患者及家属对肠外营养支持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知程度及对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对肠外营养支持费用的承受能力。 (二)护理措施 1.合理输注,维持体液平衡。 (1)合理安排输液顺序和控制输注速度:TNA输注不超过200ml/h (2)观察和记录:液体出入量;水、电解质、酸碱平衡

肠内营养护理常规

肠内营养护理常规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

肠内营养护理常规 一、定义 1.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 EN)是经胃肠道提供代谢需要的营养物质及其他各种营养素的营养支持方式。 2.肠内营养的途径和方式: 多数病人因经口摄入受限或不足而采用管饲,有经鼻插管或造口途径。 (1)经胃。分鼻胃管或胃造口管。 (2)经空肠。鼻肠管或空肠造口(营养管的管尖位于幽门后高位空肠)。 (3)方式的选择。短期肠内营养(<6周)如无误吸危险,可通过鼻胃管行肠内营养支持;长期肠内营养( > 6 周)如无误吸危险,可选择经胃造口;危重患者鼻肠管喂养是首选,对于有误吸危险或有食管、胃疾病或者腹部创伤疾病者,可经空肠造口行肠内营养支持。 3.灌注方式 (1)按时分次给予:适用于喂养管端位于胃内和胃肠功能良好者。将配好的肠内营养液用注射器分次缓慢注入,每次入量不超过200ml,在 10-20分钟内完成,每天6-8次。此方式易引起腹胀、恶心、呕吐、反流与误吸。 (2)间隙重力滴注:将营养液置于吊瓶内,经输注管与喂养管相连,借重力作用缓缓滴注。每次入量250-500ml,每天4-6次,输注速度为每分钟20-30ml。多数患者可以耐受。 (3)肠内营养泵输注:指营养液在重力滴注/输液泵的控制下连续输注的喂养方法。采用肠内营养泵可保持恒定速度,便于监控管理,适合病情危重、胃肠道功能和耐受性较差、经十二指肠或空肠造口管饲的病人。每小时20-50ml开始,逐步增至100-150ml,浓度亦逐渐增加。 二、护理 (一)评估要点 1.健康史 (1)疾病和相关因素:评估患者近期的饮食情况,如饮食习惯和食欲有无改变,有无明显厌食,饮食种类和进食量;是否因检查或治疗而禁食,禁食的天数,有无额外丢失;是否存在消化道梗阻、出血、严重腹泻或因腹部手术等而不能经胃肠道摄食的病症或因素。 (2)既往史:患者近期或既往有无消化系统手术史、较大的创伤、灼伤、严重感

一般护理常规

目录 第一节患者入院护理第二节患者出院护理第三节给药基本原则第四节小儿用药护理第五节老年人用药护理第六节化学药物治疗护理第七节外用药护理第八节高热护理第九节昏迷护理第十节休克护理第十一节危重患者护理第十二节心跳骤停与心肺脑复苏护理第十三节多发性创伤护理第十四节意识障碍护理第十五节机械通气护理第十六节气管插管患者护理第十七节人工气道护理第十八节完全胃肠外营养(TPN)护理第十九节肠内营养护理 亠般护理常规 第一节患者入院护理 一、入院护理 1. 病区接患者入院通知后,及时准备床单位及用物,做好入院准备。 2. 热情迎接新患者,引导患者到准备好的病床。 3. 办理入院手续,通知主管医师接诊新患者。(入院手续包括接收住院证,填写病 历并置于对应的病历夹中,准确填写一览表卡片、床头卡及相关登记,并安放有关卡片)。 4. 向患者或家属详细介绍医院住院须知,包括主管医师、责任护士,病区环境、餐饮服务、作息时间、探视制度、陪护制度、住院安全事项、床单位及相关设备的使用方法等;并用“住院病员告知书”书面指导,请患者或家属详细阅读后签名。一份存入病历,一份交病人或家属。 5. 进行入院护理评估,包括患者生理、心理及社会状况的评估,测量患者体温、脉搏、呼吸、血压、体重等并填入体温单相应栏;按要求书写入院患者护理评估单、护理记录等。 6. 根据住院患者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记分)评估表、跌倒、坠床风险评估表、压疮风险评估表以及留置导管风险评估表对患者进行护理评估,高危患者做好护理并加强宣教指导,在病人床头置相应的提示牌。加强巡视。 7. 检查患者皮肤、口腔、指甲、胡须等,做清洁、修剪处理。 8. 根据医嘱给予病人相应的治疗、护理,协助完成各种检查及检验。 9. 通知营养室为患者准备膳食。 二、护理质量评价标准 1. 热情接待患者,帮助患者尽快熟悉环境。 2. 观察和评估患者病情和护理需求。 3. 满足患者安全、舒适的需求。 4. 物品准备符合患者需要。 5. 急、危、重患者得到及时救治。 6. 患者/家属知晓护士告知的事项,对护理服务满意。

肠内营养护理常规

肠内营养护理常规 1.避免营养液污染、变质:营养液应现配现用,悬挂的营养液在常温下放置时 间小于6-8小时,每天更换输液皮条、袋或瓶。配方制剂,如能全力等开启后24小时内输完。 2.使用前要先摇匀,并仔细检查管道连接是否正确。 3.避免喂养管阻塞,于输注营养液前、后及连续管饲过程中,每隔4小时及特 殊用药前后,都应用30ml温开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喂养管。 4.保持营养液适宜的温度营养液温度应控制在37-40℃之间。 5.控制营养液的浓度从低浓度开始滴注营养液,再根据病人胃肠道适应程度 逐步递增。 6.控制输注量和速度营养液宜从少量开始,250-500ml/d,在5-7天内逐渐达 到全量。输注速度以40-50ml/h起,逐日加速并维持至100-120ml/h。鼻饲者100-120ml/次,2小时1次。 7.在营养液输注过程中,注意观察疗效及并发症。 1)腹泻病人宜选择低脂制剂,根据医嘱加用收敛药物。 2)便秘病人选择含纤维制剂,并保证足够的水分摄入,增加病人活动。 3)监测血糖,注意尿量变化。 4)观察和预防感染性并发症:吸入性肺炎、急性腹膜炎、肠道感染等。 8.预防误吸。 1)妥善固定喂养管:若经鼻胃管喂养时,应将鼻胃管妥善固定,以免移位至误 吸。 2)取合适的体位:伴有意识障碍、胃排空障碍、经鼻胃管或胃造瘘管输注营养 液的病人应取半卧位,以防营养液反流和误吸。经鼻肠管或空肠造瘘滴注者可取舒适卧位。 3)及时估计胃内残留量:在每次输注肠内营养液前及期间(每隔4小时)抽吸 并评估胃内残留量,若残留量每次大于100-150ml,应延迟或暂停输注,以防误吸。 4)加强观察:输注过程中若出现呛咳、呼吸急促或咳出类似营养液的痰液,应 疑有误吸的可能,应鼓励病人咳嗽以排出吸入物和分泌物,必要时鼻导管或

肠内营养护理常规完整版

肠内营养护理常规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肠内营养护理常规 一、预防误吸 (1)妥善固定营养管:若经鼻胃管喂养时,应将营养养管妥善固定于面颊部,防止脱出。 (2)取合适的体位:根据营养管位置及病情,置病人于合适的体位。伴有意识障碍、胃排空迟缓、经鼻胃管或胃造瘘管输注营养液的病人应取半卧位,以防营养液反流和误吸。 (3)加强观察:若病人突然出现呛咳、呼吸急促或咳出类似营养液的痰液,应疑有营养管移位并致误吸的可能,应鼓励和刺激病人咳嗽,以排出吸人物和分泌物,必要时经鼻导管或气管镜清除误吸物。 二、维持病人正常的排便形态 约5%-30%的肠内营养治疗病人可发生腹泻。 (1)控制营养液的浓度:从低浓度开始滴注营养液,再根据病人胃肠道适应程度逐步递增,以避免营养液浓度和渗透压过高引起的胃肠道不适、肠痉挛、腹胀和腹泻。

(2)控制输注量和速度:营养液宜从少量开始,250-500ml/d,在5-7天内逐渐达到全量。输注速度以20ml/h起,视适应程度逐步加速并维持滴速为100-120ml/h。以营养泵控制滴速为佳。 (3)保持营养液的适宜滴注温度:营养液的滴注温度以接近正常体温为宜,过烫可能灼伤胃肠道黏膜,过冷则刺激胃肠道,引起肠痉挛、腹痛或腹泻。可在输注管近端自管外加热营养液,但需防止烫伤病人。 (4)用药护理:某些药物,如含镁的抗酸剂、电解质等可致肠痉挛和渗透性腹泻,须经稀释后再经营养管注人。对严重低蛋白血症者,遵医嘱先输注人体清蛋白或血浆,以提高血浆胶体渗透压。 (5)避免营养液污染、变质:营养液应现配现用;保持调配容器的清洁、无菌;悬挂的营养液在较凉快的室温下放置时间小于6~8小时,若营养液含有牛奶及易腐败成分时,放置时间应更短;每天更换输注管道、袋或瓶。 三、定时冲洗营养管,保持通畅。 为避免营养管阻塞,于输注营养液前、后及连续管饲过程中每间隔4小时及特殊用药前后,都应用30ml温开水或生理盐水冲洗营养管。药丸经研碎、溶解后直接注入营养管,避免因加入营养液后与之不相容而凝结成块粘附于管壁或堵塞管腔。

胃肠手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护理进展

【摘要】目的证实肠内营养的优越性及护理方便性和可操作性,同时最大限度的促进病人康复。方法选取不能进口进食胃肠手术后患者,同时对比肠外营养,行经空肠肠内营养。结果术后采用肠内营养能显著缩短患者排气、排便、饮食恢复时间,增加患者血浆白蛋白,血红蛋白以及减少护理并发症。结论胃肠手术后可早期经鼻空肠营养管行肠内营养治疗,促进肠道功能恢复,改善全身营养状况,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几率,改善全身营养状况,降低费用。 【关键词】胃肠手术;早期肠内营养;护理进展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801(2016)03-0112-01 本文对胃肠手术患者营养代谢改变与营养支持,并对术后een的护理进展进行综述。 1.胃肠营养的理论基础 een即术后24h内通过鼻-空肠营养管等途径向患者肠腔内注入营养制剂以提供机体所必需的能量及营养素,改善胃肠道功能的营养支持治疗的方法[1]。是一种简便、安全、有效的支持方法,能尽早恢复肠道的通畅性,防止肠源性感染,避免肠功能衰竭,纠正代谢紊乱,但也存在不良反应或并发症。如何加强护理,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是en护理工作的重点。与pn相比,安全有效的en能更好的维护正常肠道的生理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2]。 2.早期肠内营养的优点及应用时机 en的优点:(1)维持肠粘膜上皮细胞的生长,维持肠粘膜的正常结构;(2)减少肠道菌群易位,降低肠源性内毒素血症的发生率;(3)抑制胃肠道激素的分泌,促进胆囊收缩、胃肠道蠕动,减少肝胆并发症的发生,增加内脏的血流,维持正常的肠道代谢;(4)操作并不复杂,并发症少,费用低,避免了静脉炎、导管源性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因此加强en护理师的教育培训是保证een顺利实施,减少并发症的关键。 3.肠内营养的途径及方式 3.1 肠内营养途径 en实施的途径有3种:经鼻空肠置管、内镜下经皮空肠造瘘及手术空肠造瘘置入导管。胃空肠造瘘有以下优点:(1)可放置时间较长,避免鼻胃空肠管营养带来的呼吸道和肺部感染等并发症;(2)导管易缝合固定,且不易引起消化道漏及胃腔狭窄;(3)胃壁位置较高,不易浸泡于大量腹水中,而空肠上段造瘘管位置较低,易浸泡于腹水中,有诱发肠瘘、腹腔感染的风险;(4)返流少,可同时经口少量摄食,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 3.2肠内营养的方式 en输注方式有一次性输注、间歇性滴注和经输液泵连续泵入三种方式。临床实践表明,经输液泵连续输注时,营养素吸收较间歇性滴注效果好,且胃肠道不良反应较少。使用前先用生理盐水或葡萄糖冲管,如无明显反应,再采用输液泵或微量泵输注营养液,可同时使用输液管加热装置。使营养液温度保持在37~40℃。营养液后需尽快使用,每瓶营养液(500m1)悬挂输注时间不超过8 h,如暂不输注,需置于冰箱内( 2-10℃)保存,并于24h内使用完。 4 肠内营养的护理及并发症的护理 4.1 肠内营养的护理 4.1.1 注重心理护理 首先应根据患者病情全面评估患者的心理状况,大多数患者对留置胃肠管有一定的畏惧和困惑,向患者介绍en的优点,增加患者的信心,做好心理护理,减轻置管恐惧心理。避免患者不接受或因感觉不适自行拔管。 4.1.2 严格无菌操作 其次正在整个过程中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及制度,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及肠道相关症状。随时检查并妥善固定营养管,保持通畅。准确记录24h出入量,注意大便性质和量,定期冲洗营养管,预防管道的阻塞。遵守en使用原则:“浓度由低到高,速度又慢到快,输注量由少

肠外营养护理常规

肠外营养护理常规 一、定义 1.肠外营养(parenteralnutrition,PN)是指通过静脉途径提供人体代谢所需的营养素。当病人被禁食所需营养素经静脉途径提供时,称全胃肠外营养(totalparenteralnutrtion ,TPN)。 2.肠外营养液的输注途径: 包括周围静脉和中心静脉途径,其选择需视病情、营养支持时间、营养液组成、输液量及护理条件等而定。 (1)经周围静脉肠外营养支持(PPN)技术操作简单、并发症较少,适用于PN时间<2周、部分补充营养素的病人。 (2)经中心静脉肠外营养支持(CPN)包括锁骨下静脉或颈内静脉穿刺置管入上腔静脉途径,及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途径。CPN需有严格的技术与物质条件。适用于PN时间>10日、营养素需要量较多及营养液的渗透压较高的病人。 3.肠外营养的输注方式: (1)全营养混合液(totalnutrientadmixture ,TNA ):即每天所需的营养物质(氨基酸+脂肪+葡萄糖+各种营养素)在无菌环境(层流室和层流台)混入3L输液袋中。 (2)单瓶输注:不具备以 TNA方式输注条件时,采用单瓶输注方式。 二、护理 (一)评估要点 1.局部:患者周围静脉显露是否良好,颈部和锁骨上区皮肤有无破损,有无气管切开或其他影响静脉穿刺(置管)的因素。 2.全身:患者的生命体征是否平稳,有无脱水或休克等征象。 3.辅助检查:根据患者的体重、血电解质、血生化和细胞免疫功能等检查结果,评估患者的营养状况及其对肠外营养支持的耐受程度。 4.心理和社会支持状况:患者及家属对肠外营养支持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知程度及对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对肠外营养支持费用的承受能力。 (二)护理措施 1.合理输注,维持体液平衡。 (1)合理安排输液顺序和控制输注速度:TNA输注不超过200ml/h

外科空肠造口术后肠内营养的护理进展

业务学习 时间:2011-05-05 地点:护士长办公室 参加人员:王吉芳殷春芳巫荣萍张丹花杨静怡倪益益贺明静苗振英何萍陆薇汪春琴徐燕虞红叶吉志娟 外科空肠造口术后肠内营养的护理 肠内营养(EN)是目前人们普遍公认的经济、安全、有效的营养支持方法,具有符合生理要求、有助于维持肠道形态和功能、操作方便、并发症少等优点。经空肠造口肠内营养是一种常用的营养方式,是指通过手术方式行空肠造口置入空肠造口管,以管饲来提供营养物质及其他各种营养素的营养支持方法。早期行空肠造口EN,对促进肠蠕动的恢复,防止肠粘膜萎缩,预防创伤应激时发生的肠道菌群移位,减轻腹胀,降低感染率,加速伤口愈合均有重要意义。但由于是一种有创伤的治疗,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因而加强护理对保证术后顺利进行营养支持治疗起着重要作用。 [肠内营养及护理] 1、及时早期给予肠内营养 实施经皮内镜下空肠造瘘术(PEJ)的病人24h后可开始肠内营养,开始第一天可给予等渗葡萄糖生理盐水,患者若无不适可开始滴入肠内营养液。 2、输注时的浓度及温度 营养制剂宜用等渗浓度(5~10%),开始速度宜慢,应以30~40ml/h为起始速度,如患者耐受良好,则可以20ml/h的速度递增,6~24小时后根据患者对开始阶段或前一阶段肠内营养输注的耐受情况,逐渐增加输注的浓度和速度,条件允许时可以用肠内营养泵控制滴速,每日营养应在20h内匀速滴入。营养液输注过程中应加温,保持37℃左右,避免温度过高或过低,引起胃肠道并发症。 3、营养液的保存 营养液应新鲜配制,暂未输注应放置在4℃冰箱内保存,瓶装营养液开封后,室温下放

置不应超过4小时,以确保其无变质和污染。 4、无菌操作 营养制剂在配制过程中,应严格无菌操作,操作前后要洗手,配制容器要光洁易清洗,配制液要用温开水,用物应严格清洁消毒,每日更换用物1次,每日灌注后空针、容器清洗后煮沸消毒,备下次用。每天营养液滴完后,营养管要消毒后用无菌纱布包扎好,备用。 [并发症的防治] 1、恶心呕吐,腹痛腹泻 胃肠道并发症的发生可能与不适当的营养液配方的选择,或不恰当的输注浓度与速度以及营养液输注温度过低有关。这在危重病人行肠内营养开始阶段较易发生,特别是当患者腹腔及严重全身感染时,肠吸收及运动功能较差,血清白蛋白浓度较低时,肠壁缺血、水肿且肠绒毛吸收能力下降。在输注过程中,护理人员要加强巡视,倾听病人主诉,一旦出现胃肠道并发症,通过减慢输注速度,稀释营养液浓度和减少输注总量,缓解胃肠道症状,之后缓慢增加“三度”直至患者耐受。 2、反流和误吸 对年老体弱、卧床、意识模糊的病人,行肠内营养时应将床头抬高30℃或更高,以减少可能发生的反流和误吸。在输注前,应检查病人有无腹部膨胀。 3、空肠造口周围皮肤的感染 应像外科各种管道一样护理空肠造口管及周围皮肤,每天观察造口周围皮肤有无渗出、红肿,有渗出应及时更换敷料。 [注意事项] 1、空肠造口管连接处应牢靠,以防肠液外流,营养液滴注完毕后,应将管腔夹闭,以防营 养液外流造成污染和浪费。 2、低血糖多发生于长期EN而突然停止者,而高血糖主要发生于老年或胰腺疾病过程中,所 以在护理过程中要密切监测血糖的变化,以防引起低血糖昏迷和高渗性非酮性昏迷。3、由于不经口饮食,要特别重视口腔卫生,以防真菌感染、腮腺炎等,每日口腔护理3次, 以增进舒适,并观察口腔粘膜状态。 4、定期监测肝肾功能,微量蛋白变化,进行人体测量,准确留24小时尿,测定氮平衡,定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