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2020年中考化学总复习资料(打印版)

2020年中考化学总复习资料(打印版)

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质子数+ 中子数(因为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

初中化学总复习知识点汇总

初中化学总复习知识点汇总 (绪言) 1、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以实验为基础自然科学。 2、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根本区别是:有没有新物质的生成。化学变化中伴随发生一些如 放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现象。 3、物理性质——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延展性、溶解性、挥发性、导电 性、吸附性等。 4、化学性质——氧化性、还原性、金属活动性、活泼性、稳定性、腐蚀性、毒性等。 (空气) 1、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现象:①红磷(不能用木炭、硫磺、铁丝等代替)燃烧时 有大量白烟生成,②同时钟罩内水面逐渐上升,冷却后,水面上升约1/5体积。 若测得水面上升小于1/5体积的原因可能是:①红磷不足,氧气没有全部消耗完②装置漏气③没有冷却到室温就打开弹簧夹。 2、法国化学家拉瓦锡提出了空气主要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 3、空气的成分按体积分数计算,大约是氮气为、氧气为、稀有气体(混合物) 为0.94%、二氧化碳为0.03%、其它气体和杂质为0.03%。空气的成分以氮气和氧气为主,属于混合物。 4、排放到大气中的有害物质,大致可分为粉尘和气体两类,气体污染物较多是SO2、CO、NO2, 这些气体主要来自矿物燃料的燃烧。 5、燃烧:可燃物跟空气中的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燃烧的条件是:(1)与氧气接触,(2)温度达到着火点 燃烧、缓慢氧化和自燃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相同点是:都属于氧化反应,都放出热量。 不同点是:燃烧、自燃反应剧烈,发光、放热;缓慢氧化只放热,不发光。 (水) 1、水在地球上分布很广,江河、湖泊和海洋约占地球表面积的3/4,人体含水约占人体质 量的2/3。淡水资源却不充裕,地面淡水量还不到总水量的1%,而且分布很不均匀。2、水的污染来自于①工厂生产中的废渣、废水、废气,②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③农业生 产中施用的农药、化肥随雨水流入河中。 3、预防和消除对水源的污染,保护和改善水质,需采取的措施:①加强对水质的监测,② 工业“三废”要经过处理后再排放,③农业上要合理(不是禁止)使用化肥和农药等。 4、电解水实验可证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 而原子却不能再分。 5、电解水中正极产生,负极产生,体积比(分子个数比)为,质量比 为,在实验中常加稀H2SO4和NaOH来增强水的导电性。 (O2、H2、CO2、CO、C) 1、氧气是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略大,不易溶于水,液氧是淡蓝色的。 氢气是无色无味,密度最小,难溶于水。 二氧化碳是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干冰是CO2固体。 一氧化碳是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略小,难溶于水。 甲烷是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小,极难溶于水。俗名沼气(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 2、金刚石(C)是自然界中最硬的物质,石墨(C)是最软的矿物之一,活性炭、

人教版中考化学复习资料

人教版中考化学复习资料 复习是对前面已学过的知识进行系统再加工,并根据学习情况对学习进行适当调整,为下一阶段的学习做好准备.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有关中考化学资料,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中考化学资料1 一.物质与氧气的反应: (1)单质与氧气的反应: 1.镁在空气中燃烧:2Mg + O2 点燃 2MgO 2.铁在氧气中燃烧:3Fe + 2O2 点燃Fe3O4 3.铜在空气中受热:2Cu + O2 加热 2CuO 4.铝在空气中燃烧:4Al + 3O2 点燃2Al2O3 5.氢气中空气中燃烧:2H2 + O2 点燃 2H2O 6.红磷在空气中燃烧:4P + 5O2 点燃 2P2O5 7.硫粉在空气中燃烧: S + O2 点燃 SO2 8.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C + O2 点燃CO2 9.碳在氧气中不充分燃烧:2C + O2 点燃 2CO (2)化合物与氧气的反应: _.一氧化碳在氧气中燃烧:2CO + O2 点燃 2CO2 _.甲烷在空气中燃烧:CH4 + 2O2 点燃 CO2 + 2H2O _.酒精在空气中燃烧:C2H5OH + 3O2 点燃 2CO2 + 3H2O 二.几个分解反应: _.水在直流电的作用下分解:2H2O 通电2H2↑+ O2 ↑ _.加热碱式碳酸铜:Cu2(OH)2CO3 加热2CuO + H2O + CO2↑ _.加热氯酸钾(有少量的二氧化锰):2KClO3 ==== 2KCl + 3O2 ↑ _.加热高锰酸钾:2KMnO4 加热K2MnO4 + MnO2 + O2↑ _.碳酸不稳定而分解:H2CO3 === H2O + CO2↑_.高温煅烧石灰石:CaCO3高温CaO + CO2↑ 三.几个氧化还原反应: _.氢气还原氧化铜:H2 + CuO 加热 Cu + H2O _.木炭还原氧化铜:C+ 2CuO高

2020-2021北京中考化学专题复习金属及酸碱盐反应的图像的综合题

一、中考初中化学金属及酸碱盐反应的图像 1.下列四个图象分别对应四个变化过程的一种趋势,其说法错误的是 A.用加热一定质量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固体混合物的方法制取氧气 B.向硝酸银和硝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的锌粉 C.向氯化钙和盐酸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的碳酸钠溶液D.向一定量H2SO4和MgCl2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Ba(OH)2 溶液至过量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A. 加热一定质量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固体混合物制取氧气,当加热一段时间以后,生成氧气、氯化钾,二氧化锰在反应中作催化剂,质量不变。随着反应的进行,固体质量逐渐减少,所以固体中二氧化锰的质量分数逐渐增大,当氯酸钾完全反应后,固体质量不再减少,所以固体中二氧化锰的质量分数不再增大,此选项正确; B. 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前面的金属能将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其化合物的水溶液中置换出

来,且金属活动性差距越大,反应越易发生。向硝酸银和硝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的锌粉,锌粉先与硝酸银溶液反应,Zn+2AgNO3=2Ag+Zn(NO3)2,每65份质量的锌能生成216份质量的银,反应后溶液的质量减少,硝酸银完全反应后,锌再和硝酸铜溶液反应, Zn+Cu(NO3)2=Zn(NO3)2+Cu,每65份质量的锌能生成64份质量的铜,溶液质量变大,图像应先降后升,此选项错误; C. 向氯化钙和盐酸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的碳酸钠溶液,碳酸钠先与盐酸反应,使pH值逐渐变大,盐酸刚好完全反应时,pH=7,再继续滴加过量的碳酸钠溶液,因为碳酸钠溶液显碱性,所以溶液的pH>7,此选项正确; D. 向H2SO4和MgCl2的混合溶液中不断加入Ba(OH)2溶液,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氯化镁都能发生反应生成沉淀,开始时就生成沉淀,当H2SO4和MgCl2完全反应后,再加入Ba(OH)2溶液也不再产生沉淀,故沉淀的质量先是零,再不断上升,最后形成一条水平直线,此选项正确。 故选B。 【点睛】 图像问题主要是结合化学反应分析图的起点位置、变化趋势、转折点、终点位置是否正确。 2.下列图像分别与选项中的操作相对应,其中不合理的是 A.向MnO2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 B.向一定量硫酸铜溶液中加入铝 C.向一定量不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加入硝酸钾晶体(不考虑温度变化)

人教版初中化学总复习资料(精编版)

(本资料)由班内网出品 知识典: 同步课堂: 同步背单词: 化学 第Ⅰ部分(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 一、物质的组成和分类 1.物理变化是分子运动的结果;化学变化是原子运动的结果;离子运动的结果可能是物理变化,也 可能是化学变化。 2.同位素的原子的化学性质是相同的,如12C、14C等。 3.同种元素的离子,因带电荷数不同,性质不同。如Fe2+、Fe3+。 4.同种原子组成的分子的化学性质完全相同,例如金刚石、石墨。 5.元素周期表:周期表每一横行叫做一个周期,共有7个横行,即7个周期。周期表中有18个纵 行,除第8,9,10三个纵行共同组成一个族外,其余十五个纵行,每一个纵行叫做一族,共16个族。 6.注意跨辈儿错误:“MnO2中有两个氧原子”是错误的! 二、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1.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的范畴及关系: 2.确切地说,凡是发光放热的、剧烈的化学反应都可以叫做燃烧(可燃物燃烧一定有发光发热的现 象)(发光不等于有火焰 ........,燃烧不一定产生火焰,例如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燃烧不一定有氧气参加,例如黑火药燃烧发生爆炸就不需要氧气参加反应。 3.原子团在化学反应中不一定不变。如分解KClO3的反应,氯酸根经化学反应后就不复存在了。 4.碘(I)不溶于水,但溶于酒精。 三、化学用语和化学量 1.书写化学式的时候,+价在前,-价在后。有机物(C)元素写在前。 2.金属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一般<4个。非金属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一般>4个。 3.地壳中含量较多的四种元素依次是:O、Si、Al、Fe。 4.人体中含量较多的元素有11种,是:O、C、H、N、Ca、P、K、S、Na、Cl、Mg。

(整理)中考化学总复习基础知识详细总结.

一、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一)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1.物质的变化: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化学变化:生成了其他物质的变化。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常常同时发生。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一定伴随物理变化;而发生物理变化,不一定同时发生化学变化。物质的三态变化(固、液、气)是物理变化。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只是分子间的间隔发生变化,而分子本身没有发生变化;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被破坏,分子本身发生变化。化学变化的特征:生成了其他物质的变化。2.物质的性质 (描述性质的语句中常有“能……”“可以……”等字) 物理性质: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 化学性质: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的性质。如还原性、氧化性、酸性、碱性、可燃性、 热稳定性。 元素的化学性质跟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关系最密切。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 (二)物质的分类金属单质 混合物单质非金属单质酸性氧化物 稀有气体氧化物碱性氧化物 质纯净物元素种类无机物酸其他氧化物 碱 化合物 有机物盐 3.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而成(或由不同种物质组成)例如,空气,溶液(盐酸、 澄清的石灰水、碘酒、矿泉水),矿物(煤、石油、天然气、铁矿石、石灰石),合金(生铁、钢) 注意:氧气和臭氧混合而成的物质是混合物,红磷和白磷混合也是混合物。 纯净物、混合物与组成元素的种类无关。即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可能是纯净物也可能是混合物,多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可能是纯净或混合物。 4.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的。例如:水、水银、蓝矾(CuSO4 ·5H2 O)都是纯净物 冰与水混合是纯净物。名称中有“某化某”“某酸某”的都是纯净物,是化合物。 5.单质:由同种(或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例如:铁氧气(液氧)、氢气、水银。 6.化合物:由不同种(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北京市2020年中考化学复习资料 化学方程式总结

化学方程式总结 一、三个置换反应规律 1.酸+金属==盐+氢气(反应必须是在溶液中进行) 反应条件: ①酸不能用强氧化性酸,如硝酸、浓硫酸,(常用稀硫酸、盐酸等) ②金属必须位于氢以前(常用Mg、Al、Zn、Fe) Mg+ 2HCl==MgCl2+H2↑ Mg+ H2SO4==MgSO4+H2↑ 2Al+6 HCl== 2AlCl3+3H2↑ 2Al+3 H2SO4== 2Al2(SO4)3+3H2↑ Zn+ 2HCl==ZnCl2+ H2↑ Zn+ 2H2SO4==ZnSO4+ H2↑ Fe+ 2HCl==FeCl2+H2↑ Fe+H2SO4===FeSO4+H2↑ 2.盐+金属==新盐+新金属 (反应必须是在溶液中进行) 反应条件: ①盐(反应物)必须溶于水(初中阶段认为难溶性盐在水中没有离子,不反应) ②金属单质(反应物)比盐中金属活泼,不用钾、钙、钠(它们是先和水反应生成可溶性碱再和某些盐(可溶性铜盐、铁盐、镁盐等反应生成难溶性碱。 Fe+CuSO4==FeSO4+Cu 2Al+3CuSO4==Al2(SO4)3+3Cu Zn+CuSO4==ZnSO4+Cu Cu+2AgNO3==Cu(NO3)2+2Ag Cu+Hg(NO3)2==Cu(NO3)2+Hg 3.补充反应:非溶液置换反应:还原性单质和氧化物的反应(参照:五之二) 条件: ○1单质为氢气、单质碳 ○2氧化物为氧化铜、氧化亚铁、氧化铁、四氧化三铁等 H2+CuO Cu+H2O C+CuO Cu+CO2↑ H2+FeO Fe+H2O C+FeO Fe+CO2↑ 3H2+Fe2O3 2Fe+3H2O 3C+2Fe2O3 4Fe+3CO2↑ 规律:金属氧化物+H2金属+H2O 金属氧化物+C 金属+CO2 二、三个分解反应规律 1.酸(含氧酸)==非金属氧化物+水 H2CO3 === H2O+CO2↑ H2SO3 === H2O+SO2↑ 要求: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 2.碱(难溶性碱)==金属氧化物+水(可溶性碱没有这个反应) Cu(OH)2 CuO+H2O 2Fe(OH)3 Fe2O3+3H2O 3.碳酸盐(难溶性)==金属氧化物+二氧化碳 CaCO3 CaO+ CO2↑(可溶性碳酸盐没有这个反应) 三、四个化合反应规律 1.金属+氧气 == 金属氧化物 2 Mg+O2 2MgO 3Fe+2 O2 Fe3O4 2Cu+ O2 2CuO 2.金属氧化物+水 == 碱(可溶性)(难溶性碱没有这个反应)

2020年中考化学总复习资料-全部专题

2020年中考化学总复习资料-全部专题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专题一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 第一节物质的组成 [学习目标] 1.记住一些常见元素的名称和符号,认识碳、氢、氧、氮等与人类的关系,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区分纯净物和混合物、单质和化合物、有机物和无机物,并形成在化学变化过程中元素种类不变的观念。 2.认识物质的微粒性,认识分子、原子、离子等都可以构成物质,知道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初步认识核外电子在化学变化中的作用,知道原子可以结合成分子,同一元素的原子和离子可以互相转化。 3.记住常用元素的化合价,书写物质正确的化学式,纯净物有固定组成,一种物质只能有一个化学式,利用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进行物质组成的简单计算,读懂相关商品标签上标示的物质成份及其含量。 [知识整理] [经典例题] 例1,2005年10月12日,我国成功发射了“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实现了多人多天的太空飞行,标志着我国在航天领域中又有重大突破,发射神舟号的火箭中的燃料是偏二甲基肼[(CH3)2N-NH2]],氧化剂N2O4,发射时反应可写为(CH3)2N-(NH)2+2N2O4点燃3N2↑+2CO2↑+4H2O↑,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偏二甲基肼中原子个数比为C:H:N=1:4:1 B、参加反应的物质中只含有 C、H、N、O四种元素 C、在宇宙中(失重条件下)比地球还难做过滤实验 D、该反应中只有氢元素的比合价没有发生改变

【分析】该题考查三个基本问题,其一是物质由元素组成,参加反应的两种物质中只含有C 、H 、O 、N 四种元素,且每个偏二甲基肼分子中含有2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2个氮原子,个数比为1:4:1;其二考查一个非常正式的科普知识,太空中物质没有质量,故过滤操作无法进行;其三考查在化学反应中元素比合价的变化,除氮元素从存在化合物中全部转变为单质中氮元素外(单质中比合价为零),其它碳、氢、氧元素均还存在于化合物中,故D 答案有错。 【答案】D 例2,如图所示,把充满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和无色氢气的集气瓶中间玻璃片抽走,使两瓶口密合在一起(不要振荡),可观察到A 中两瓶气体的颜色很快趋于一致(两者不反应),而B 中需要长时间才能达到同样的效果。观察对比实验现象,由此可得到那些结论? 【分析】本题要求从宏观和微观角度分析判断实验结论,A 瓶中由 于NO 2的密度大于H 2,下沉速度大于B 瓶,加上分子在不断运动,而B 瓶中仅仅依靠分子的不断运动,故A 瓶两种气体易均匀混合,而B 瓶速度较慢。 【答案】⑴NO 2的密度大于H 2的密度;⑵分子在不断运动,增大分子间的间隔。 例3,用数字和符号表示: ⑴2个氮原子______;⑵2个氢分子______;⑶2个钠离子______; ⑷2个硫酸根离子______;⑸氯化镁中镁元素为正二价______。 【分析】原子、分子、离子的符号和元素比合价是最基本的化学用语。在使用过程中要注意它们各自的表示方式,特别要注意离子符号应在元素符号的右上角表示,用n+或n-表示(n=1时,不写出来),化合价应写在元素或原子团的正上方,用+n 或-n 表示。 【答案】⑴2N ;⑵2H 2;⑶2Na +;⑷2SO 42-;⑸2 2 Cl Mg 第二节 物质的分类 [学习目标] 1.认识混合物、纯净物、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的定义,并学会区别物质的类别。 2.学会判断酸、碱、盐等各类化合物。 3.理解判断有机物和无机物的依据;组成中含碳元素的为有机物,组成中不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为无机物,但要注意像CO 、CO 2、CaCO 3这些物质,虽然含碳元素,但由于性质和结构和无机物相似,但仍属于无机物。 [知识整理]

初中化学复习资料

中学化学实验中学生常见的错误 1.加热固体物质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实验完毕,先移酒精灯,后把导管从水中取出,使水倒流,试管破裂。 2.把试管里的物质加热,没有将试管夹夹在离管口1/3的位置,而是夹在试管的中部。 3.倾倒液体时,掌心没有对着瓶上标签,试剂瓶盖没有倒放在桌子上。 4.用量具(量筒和滴定管等)量取液体时,视线往往在上方,量出液体的体积比实际体积大。没有掌握“量具上的刻线和液体凹面的最低点应在同一水平线上”的读法。 5.检查装置气密性时,没有将导管先插入水里,或插入水中太深,气体无法逸出。 6.使用滴管时,将滴管口伸入试管并触及试管内壁。 7.在做实验时,试剂瓶塞张冠李戴,如将盛氯化钡溶液的滴瓶管放到盛稀硫酸的滴瓶上,或者相反,造成试剂污染。 8.药品用量太多,如硝酸与铜反应,铜量太多,生成大量的毒气,既影响健康又浪费药品。 9.用玻璃棒蘸取一种溶液后,没有用蒸馏水洗干净就去蘸取另一种溶液;或用药匙取粉末药品时,没有用纸将药匙擦干净,就去取另一种药品,造成严重污染。 10.试验氨的溶解性时,用湿的试管收集;检验试管或集气瓶是否充满氨气时,红色石蕊试纸没有用水润湿。

11.做中和滴定实验时,将锥形瓶用蒸馏水洗了后又用待测试液洗,使待测溶液的实际用量大于用移液管所取的量,使所消耗的标准溶液的量增多,造成误差。 12.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没有用棉花堵住试管口,使高锰酸钾进入导管污染水槽。 13.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将集气瓶倒置在水中,集气瓶没有灌满水或者根本没有灌水。 14.实验结束时,没有将所用玻璃器皿洗干净,桌面也没有整理好,影响下一节课的实验。 15.给试管里的物质加热,用手拿着酒精灯或者酒精灯的位置不当,不是太高就是太低。 一、初中化学常见物质的颜色 (一)、固体的颜色 1、红色固体:铜,氧化铁 2、绿色固体:碱式碳酸铜 3、蓝色固体:氢氧化铜,硫酸铜晶体 4、紫黑色固体:高锰酸钾 5、淡黄色固体:硫磺 6、无色固体:冰,干冰,金刚石 7、银白色固体:银,铁,镁,铝,汞等金属 8、黑色固体:铁粉,木炭,氧化铜,二氧化锰,四氧化三铁,(碳

2020初三化学总复习资料

2020初三化学总复习资料 第1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科学。 2、我国劳动人民商代会制造青铜器,春秋战国时会炼铁、炼钢。 3、绿色化学-----环境友好化学(化合反应符合绿色化学反应) ①四特点P6(原料、条件、零排放、产品)②核心:利用化学原 理从源头消除污染 4、蜡烛燃烧实验(描述现象时不可出现产物名称) (1)火焰:焰心、内焰(最明亮)、外焰(温度) (2)比较各火焰层温度: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现象:两端 先碳化;结论:外焰温度 (3)检验产物H2O:用干冷烧杯罩火焰上方,烧杯内有水雾 CO2:取下烧杯,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变浑浊 (4)熄灭后:有白烟(为石蜡蒸气),点燃白烟,蜡烛复燃。说 明石蜡蒸气燃烧。 5、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 结论:与吸入空气相比,呼出气体中O2的量减少,CO2和H2O的 量增多 (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成分是相同的) 6、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科学探究 一般步骤: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实验验证→记录 与结论→反思与评价

化学学习的特点:注重物质的性质、变化、变化过程及其现象; 7、化学实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一、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 (一)用于加热的仪器--试管、烧杯、烧瓶、蒸发皿、锥形瓶 能够直接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燃烧匙 只能间接加热的仪器是--烧杯、烧瓶、锥形瓶(垫石棉网—受热均匀) 可用于固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 可用于液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烧杯、蒸发皿、烧瓶、锥形瓶 不可加热的仪器——量筒、漏斗、集气瓶 (二)测容器--量筒 量取液体体积时,量筒必须放平稳。视线与刻度线及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水平。 量筒不能用来加热,不能用作反应容器。量程为10毫升的量筒,一般只能读到0.1毫升。 (三)称量器--托盘天平(用于粗略的称量,一般能精确到0.1克。) 注意点:(1)先调整零点 (2)称量物和砝码的位置为“左物右码”。 (3)称量物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

中考初三化学复习提纲

初三化学中考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一、探究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和与二氧化碳相关的问题。 (1)怎样检验二氧化碳?(2)怎样证明吸入的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比呼出的气体低? (3)如何证明蜡烛的组成中含有碳、氢元素? 二、药品的取用 (1)如何取用密度较大的块状固体药品?如何取用粉末状固体药品?没有说明用 量一般取多少? (2)用细口瓶向试管中倾倒液体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3)量筒应该怎样正确读数?如果采用了俯视或仰视读数测量值与真实值的关系? 如何准确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4)如何称取粉末状的药品或易潮解的固体?用天平如何称量未知质量固体或定质量固体?砝码和游码应按什么样的顺序使用?如果药品 和砝码的位置颠倒,且使用了游码,能否知道药品的实际质量? 三、物质的加热 (1)如何正确地点燃或熄灭酒精灯?洒出的酒精在桌面上燃烧,应如何处理?它 的火焰哪一部分温度最高?怎样证明这一点?(2)加热试管里的液体或固体时,分别应注意哪些问题?两者有何区别? (3)给药品加热时,发现试管炸裂,可能原因有哪些? 四、药品和仪器的处理 (1)玻璃仪器洗涤干净的标志是什么?如何放置?(2)实验后药品能否放回原瓶?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一、空气的主要成分及作用 空气中主要含有哪些气体?每种气体分别有哪些用途? 二、实验探究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1)燃烧匙中一般放什么物质?给物质的量有什么要求?目的是什么? (2)能否用木炭、硫磺代替红磷?为什么?能否用铝箔、铁丝来代替红磷?为什么?如用木炭来做实验,又如何改进实验? (3)产生什么实验现象?得到什么结论?实验原理是什么? (4)若测定的氧气的体积分数明显偏小,有哪些可能原因? 三、大气污染物的来源和危害 空气中的污染物主要有哪些?原因是什么?空气被污染后会造成什么危害?

北京中考化学专题复习科普阅读题的综合题

一、中考初中化学科普阅读题 1.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味精,是国内外广泛使用的增鲜调味品之一,为白色柱状结晶体,其主要成分为谷氨酸钠(C5H8NO4Na)和食盐。味精被摄入人体中,谷氨酸钠与胃酸作用生成谷氨酸和氯化钠,很快被消化吸收为蛋白质,并参与人体中的多种新陈代谢。 最初的味精是水解蛋白质然后纯化得到的。现代工业生产采用某种擅长分泌谷氨酸的细菌发酵得到,发酵的原料可以用淀粉、甜菜、甘蔗等,使得生产成本大为降低。这个过程跟酒、醋、酱油的生产是类似的。 味精的使用浓度占食品重量的0.2% ~ 0.8%能最大程度增进食品的天然风味。 味精的鲜味受什么因素影响呢?经实验测定发现,当加热至100℃以上时,会引起部分失水,生成焦谷氨酸钠,失去鲜味,且有轻微毒性。下表是焦谷氨酸钠含量与加热温度、加热时间的关系。 实验表明,味精的鲜味与水溶液的酸碱度有关,当pH值在5.5-8.0时,鲜味最强;当pH 值小于4.0时鲜味较弱;当pH值大于8.0时由于形成二钠盐而鲜味消失。 实验研究还表明,味精对婴幼儿,特别是几周以内的婴儿生长发育有严重影响。它能使婴幼儿血中的锌转变为谷氨酸锌随尿排出,造成体内缺锌,影响宝宝生长发育,并产生智力减退和厌食等不良后果。因此产后3个月内乳母和婴幼儿的菜肴不要加入味精。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谷氨酸钠的物理性质有。 (2)谷氨酸钠进入人体后会转化为。 (3)谷氨酸钠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 (4)下列关于味精的说法中,合理的是。

A .炒菜时加入味精后生成焦谷氨酸钠的含量只与加热时间有关 B .烹饪时加入味精的最佳时间是大火翻炒时 C .婴幼儿的食品中不应该加入味精 D .味精应避免在酸性或碱性较强的条件下使用 (5)请你为饭店的厨师们提一条使用味精的建议: 。 【答案】(1)白色柱状结晶体 (2)谷氨酸和氯化钠(3)15:2(4)CD (5)适量加入 【解析】 试题分析:(1)根据题给信息知道谷氨酸钠是白色柱状晶体(2)谷氨酸钠进入人体后会转化为谷氨酸和氯化钠(3)谷氨酸钠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2×5:1×8=15:2(4)根据题给信息知道焦谷氨酸钠含量受加热温度、加热时间的影响,味精对婴幼儿生长发育有严重影响,另外味精的鲜味与水溶液的酸碱度有关,故选CD (5)味精的使用浓度占食品重量的0.2%~0.8%能最大程度增进食品的天然风味。 考点:运用迁移信息的能力、物质组成元素的质量比 2.阅读下面的科普短文,回答相关问题 氨是一种重要的化学物质,可用于制造硝酸和氮肥。氨主要来自于人工合成。1909年,弗里茨·哈伯成功地利用氮气和氢气合成出氨。工业合成氨的流程如图(左)所示。为了找到合成氨反应合适的催化剂,人们做了6500多次实验,发现铁触媒效果较好。在铁触媒作用下,用体积比为1:3的氮气和氢气合成氨,当容器中氨的含量不再发生变化时(平衡时),测得氨的含量分别与温度和压强的关系如图(右)所示。1913年第一座合成氨工厂建立。如今全球合成氨年产量超千万吨,其中大约85%的氨用于生产氮肥,缓解了地球上有限的耕地资源与庞大的粮食需求之间的矛盾。 (1)工业上可用_________的方法获得合成氨的原料N 2。 (2)甲烷和H 2O 高温下反应得到CO 和原料气H 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3)从“合成塔”中出来的气体是_____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4)科学家研究合成氨反应催化剂的目的是________。 (5)按下列条件进行合成氨反应,平衡时氨的含量最高的是______(填字母)。 a 200大气压、300℃ b 200大气压、500℃ c 400大气压、300℃ d 400大气压、500℃ 【答案】分离液态空气 422CH +H O CO+3H 高温 混合物 提高合成氨的化学反应速率

中考化学总复习知识点总结最全的资料

中考化学总复习知识点总结最全的资料 基本概念: 1、化学变化:生成了其它物质的变化 2、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 3、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颜色、状态、密度、气味、熔点、沸点、硬度、水溶性等) 4、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稳定性等) 5、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 6、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纯净物组成,各物质都保持原来的性质 7、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8、原子:是在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 9、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 10、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11、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12、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有一种元素是氧元素 13、化学式:用元素符号来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 14、相对原子质量:以一种碳原子的质量的1/12作为标准,其它原子的质量跟它比较所得的值 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相对原子质量 ≈ 质子数 + 中子数 (因为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 15、相对分子质量:化学式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 16、离子:带有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 17、原子的结构: 原子、离子的关系: 注:在离子里,核电荷数 = 质子数 ≠ 核外电子数 18、四种化学反应基本类型: 区别:有没有新的物质生成 区别:看化学式是不是只有一种元素符号 如:O 2是单质,CO 2是化合物 区别:在化学变化中, 是否可以再分 (单位为“1”,省略不写) 原子核 原子 核外电子(—) 中子(0) 质子(+) 注:在原子里,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阳离子 阴离子 原子 得e 失e 失e 得e

中考化学总复习资料(打印版)

屮考祀曇总義司赍料 基本概念: 1 '化学变化:生成了其它物质的变化帀区别:有没有新的物质生成 2、 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丿 ------------------------------------- 3、 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颜色、状态.密度、气味、熔点、沸点、硬度、水溶性等) 4、 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岀来的性质 (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稳定性等) 5、 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 6、 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纯净物组成,各物质都保持原来的性质 彳寻C c 原子、离子的关系:阴离子原子y 阳离子 注:在离子里,核电荷数=质子数工核外电子数 18、 四种化学反应基本类型: ① 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 如:A + B = AB ② 分解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它物质的反应 如:AB = A + B ③ 置换反应:由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起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 如:A + BC = AC + B ④ 复分解反应:由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 女口: AB + CD = AD + CB 19、 还原反应:在反应中,含氧化合物的氧被夺去的反应(不属于化学的基本反应类型) 氧化反应:物质跟 氧发生的化学反应(不属于化学的基本反应类型) 缓慢氧化:进行得很慢的,甚至不容易察觉的氧化反应 自燃:由缓慢氧化而引起的自发燃烧 7、 8、 9、 10. 11. 12. 13. 14 、 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是在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 元素: 原子: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任化学变化中可以再 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 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j 区别:在化学变化中, 是否可以再分 区别:看化学式是不是只有一种元素符号 如:6是单质,CO 三是化合物 15 、 16. 17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有一种元素是氧元素 化学式:用元素符号来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 相对原子质量:以一种碳原子的质量的1门2作为标准,其它原子的质量^它比较所得的值 r .? -, ,.r>. 该原子一个原子的实际质量(千克) 朵原了曲相对原了质軍二二个遞子实际质量丽7顶千克5 (单位为T,省略不写) 相对原子质量宀 质子数+中子数(因为原子的质虽主要集中在原子核) 相对分子质量:化学式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的总和 离子:带有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 原子的结梅: 原子 质子(+) 中子(0) 核外电子(一) 原子核 注:在原子里,核电荷数二质子数二核外电子数 示憲駅盪ll 起门 燃?两者都是氧化反

北京市2021初三化学中考二模试题和答案

北京市2021初三化学中考二模试题和答案 一、选择题(培优题较难) 1.中考复习阶段,小轩同学梳理了以下知识:①利用金属的化学性质可以区别不同金属的活动性强弱;②催化剂一定能加快化学反应的速率;③具有可燃性的气体有甲烷、氢气和氧气;④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故破坏其中一个条件就可以灭火;⑤微量元素是人体健康必不可少的,但补充微量元素也要适可而止;⑥二氧化碳能灭火是因为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且密度比空气大,而用水灭火是因为可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其中你认为合理的是: A.①④⑤ B.①③⑥ C.②⑤⑥ D.②④⑤ 【答案】A 【解析】①利用金属的化学性质可以区别不同金属的活动性强弱;合理;②催化剂一定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有的反应中加快反应速度,有的反应中减慢反应速度,不合理;③氧气能支持燃烧,不具有可燃性,不合理;④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故破坏其中一个条件就可以灭火;合理;⑤微量元素是人体健康必不可少的,但补充微量元素也要适可而止;合理;⑥二氧化碳能灭火是因为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且密度比空气大,而用水灭火是因为降低温度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不合理。故选A。 点睛:排在金属活动性顺序前面的金属,能够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2.下列各组物质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且溶液呈无色的是() A.Na2CO3、NH4NO3、Ca(OH)2 B.Fe2(SO4)3、Na2SO4、Mg(NO3)2 C.AlCl3、Ba(NO3)2、CaCl2 D.Na2CO3、AgNO3、BaCl2 【答案】C 【解析】 A、Ca(OH)2和Na2CO3能生成白色沉淀碳酸钙,不能大量共存;NH4NO3、Ca(OH)2会生成氨气和水,不能大量共存, B、三者之间不反应,能大量共存,但Fe2(SO4)3溶于水呈黄色; C、三者之间不反应,能大量共存,且符合无色透明的要求; D、AgNO3、BaCl2反应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不能大量共存;Na2CO3、BaCl2能生成碳酸钡白色沉淀,不共存。故选C. 点睛:熟记常见沉淀:碳酸钙、碳酸钡、氯化银、硫酸钡、氢氧化镁,氢氧化铜,氢氧化铁等;常见溶液的颜色:含亚铁离子时溶液为浅绿色;含铁离子时溶液为黄色;含铜离子时溶液为蓝色。 3.下列图象正确的是

北京中考化学专题复习酸和碱的中和反应的综合题

北京中考化学专题复习酸和碱的中和反应的综合题 一、初中化学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1.下列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的是() A.Ca(HCO3)2=CaCO3↓+CO2+H2O B.2Na+Cl2=2NaCl C.2Mg+CO22MgO+C D.AgNO3+NaCl=AgCl↓+NaNO3 【答案】D 【解析】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叫化合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的反应叫分解反应;由一中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生成另一种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叫置换反应。物质与氧气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叫置换反应;由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形成两种新的化合物的反应叫复分解反应。A. Ca(HCO3)2=CaCO3↓+CO2+H2O,是分解反应; B. 2Na+Cl2=2NaCl是化合反应;C. 2Mg+CO2点燃2MgO+C ,是置换反应; D. AgNO3+NaCl=AgCl↓+NaNO3,是复分解反应。选D 2.下列物质置于空气中,一段时间后,质量减小的是 A.浓硫酸B.氯化钠C.浓盐酸D.氢氧化钠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A选项浓硫酸由于具有吸水性,放置在空气中质量会增加;B选项氯化钠放置在空气中质量变化不大;C选项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放置在空气中质量减小;D选项氢氧化钠,具有吸水性,放置在空气中质量会增加;故答案选择C 考点:常见酸碱盐的性质 3.在含有大量H+、Na+、SO42-的溶液中,还可能大量存在的是 A.NH4+B.Ba2+C.OH-D.HCO3-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B中钡离子会和硫酸根离子反应得到硫酸钡沉淀,氢氧根离子会和氢离子发生反应得到水,碳酸氢根离子会和氢离子发生反应,得到二氧化碳气体。故选A. 考点:离子共存 4.单晶硅是制作电子集成电路的基础材料。科学家预计,到2011年一个电脑芯片上将会集成10亿个晶体管,其功能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大得多,这对硅的纯度要求很高。用化学方法可制得高纯硅,其化学方程式为:①SiO2+2C Si+2CO↑ ②Si+2Cl2SiCl4

九年级化学中考总复习(资料大全)

九年级化学中考总复习(资料大全) 基本概念: 1、化学变化:生成了其它物质的变化 2、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 3、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密度、气味、熔点、沸点、硬度、水溶性等) 4、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稳定性等) 5、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 6、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纯净物组成,各物质都保持原来的性质 7、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8、原子:是在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 9、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 10、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11、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12、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13、化学式:用元素符号来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 14、相对原子质量:以一种碳原子的质量的1/12作为标准,其它原子的质量跟它比较所得的值 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相对原子质量 ≈ 质子数 + 中子数 (因为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 15、相对分子质量:化学式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 16、离子:带有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镁离子和镁原子具有相同的质子数或核电荷数) 17、原子的结构: 原子、离子的关系: 注:在离子里,核电荷数 = 质子数 ≠ 核外电子数 18、四种化学反应基本类型: ①化合反应: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 如:A + B = ②分解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它物质的反应 如: = A + B ③置换反应:由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起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 如:A + = + B ④复分解反应:由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 如: + = + 19、还原反应:在反应中,含氧化合物的氧被夺去的反应(不属于化学的基本反应类型) 氧化反应:物质跟氧发生的化学反应(不属于化学的基本反应类型) 缓慢氧化:进行得很慢的,甚至不容易察觉的氧化反应 自燃:由缓慢氧化而引起的自发燃烧 20、催化剂:在化学变化里能改变其它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化前后都没有变化的物 质(注:2H 2O 2 2H 2O + O 2 ↑ 此反应2是催化剂) 21、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在化学反应前后,肯定不 变的是原子的种类和数目、元素的种类、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肯定变化的是物质的种类和 区别:有没有新的物质生成 区别:看化学式是不是只有一种元素符号 如:O 2是单质,2是化合物 区别:在化学变化中,是否可以再分 (单位为“1”,省略不写) 三者的关系: 缓慢氧化会引起自燃,两者都是氧化反应 原子核 原子 核外电子(—) 中子(0) 质子(+) 注:在原子里,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阳离子 阴离子 原子 得e 失e 失e 得e 2

北京市中考化学总复习:化学反应方程式

第 1 页 共 31 页 2021年北京市中考化学总复习:化学反应方程式 一.选择题(共20小题) 1.抗击新冠病毒期间使用84消毒液进行环境消毒。84消毒液的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钠 (NaClO ),洁厕灵的主要成分是浓度较高的盐酸(HCl ),二者混合使用会发生危险。反应化学方程式为:2HCl+NaClO ═NaCl+X ↑+H 2O ,请推测X 的化学式( ) A .HClO B .O 2 C .ClO D .Cl 2 解: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反应前氢、氯、钠、氧原子个数分别为2、3、1、1,反应后的生成物中氢、氯、钠、氧原子个数分别为2、1、1、1,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则每个X 分子由2个氯原子构成,则物质X 的化学式为Cl 2。 故选:D 。 2.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 .3CO+2Fe 2O 3=2Fe+3CO 2 B .Ca (OH )2+H 2SO 4=CaSO 4+2H 2O C .Fe 2O 3+2HCl =FeCl 2+2H 2O D .2H 2O =2H 2+O 2 解:A .该反应是在高温的条件下进行的,且未配平,正确的化学方程式为 3CO+Fe 2O 3高温ˉ2Fe+3CO 2; B .氢氧化钙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钙和水,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 C .氧化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正确的化学方程式为Fe 2O 3+6HCl =2FeCl 3+3H 2O ; D .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正确的化学方程式为2H 2O 通电ˉ2H 2↑+O 2 ↑。 故选:B 。 3.下列指定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 A .实验室用双氧水制氧气:H 2O 2MnO 2ˉH 2↑+O 2↑ B .铜在潮湿的空气中生锈:2Cu+2H 2O+O 2═2Cu (OH )2 C .用小苏打治疗胃酸过多:Na 2CO 3+2HCl ═2NaCl+H 2O+CO 2↑

中考化学总复习资料大全(1)

基本概念: 1、化学变化:生成了其它物质的变化 2、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 3、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密度、气味、熔点、 沸点、硬度、水溶性等) 4、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 酸碱性、稳定性等) 5、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 6、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纯净物组成,各物质都保持原来的性质 7、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8、原子:是在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 9、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 10、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11、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12、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13、化学式:用元素符号来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 14、相对原子质量:以一种碳原子的质量的1/12作为标准,其它原子的质量跟它比较所得的值 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相对原子质量 ≈ 质子数 + 中子数 (因为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 15、相对分子质量:化学式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 16、离子:带有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镁离子和镁原子具有相同的质子数或核电荷数) 17、原子的结构: 原子、离子的关系: 注:在离子里,核电荷数 = 质子数 ≠ 核外电子数 18、四种化学反应基本类型: ①化合反应: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 如:A + B = AB ②分解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它物质的反应 如:AB = A + B ③置换反应:由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起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 如:A + BC = AC + B ④复分解反应:由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 如:AB + CD = AD + CB 19、还原反应:在反应中,含氧化合物的氧被夺去的反应(不属于化学的基本反应类型) 氧化反应:物质跟氧发生的化学反应(不属于化学的基本反应类型) 缓慢氧化:进行得很慢的,甚至不容易察觉的氧化反应 自燃:由缓慢氧化而引起的自发燃烧 20、催化剂:在化学变化里能改变其它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化前后都没有变化的物质(注:2H 2O 2 === 2H 2O + O 2 ↑ 此反应MnO 2区别:有没有新的物质生成 区别:看化学式是不是只有一种元素符号 如:O 2是单质,CO 2是化合物 区别:在化学变化中,是否可以再分 (单位为“1”,省略不写) 三者的关系: 缓慢氧化会引起自燃,两者都是氧化反应 原子核 原子 核外电子(—) 中子(0) 质子(+) 注:在原子里,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阳离子 阴离子 原子 得e 失e 失e 得e MnO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