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视觉传播概论复习提纲

视觉传播概论复习提纲

视觉传播概论复习提纲
视觉传播概论复习提纲

第一部分视觉与视觉传播

第一章视觉传播的研究对象与发展历史

第一节从看获取信息

视觉信息 p4

读图时代p6

第二节视觉传播的研究对象

共享性,图像化传播,图像

第三节技术演进与视觉传播的发展

传媒三种形态,图像生成三种方式,视觉传播三次转折景观社会 p21

第二章视觉传播的学术研究概貌

第一节纷繁的脉络

新的领域,研究概况分类 p26

教育体系,研究谱系图

大众传播领域,中国的研究

第二节学科奠基人

10个奠基人

第二部分视觉语言的特性

第三章视觉认知

第一节感与知的奥秘

感觉、知觉 p51

视觉系统工作特点

第二节视觉认知的过程和特点

研究对象,

盲点p57

视觉认知的产生四个功能

p63 视觉暂留原理,飞现象,

诱动知觉,视觉流

视觉认知特点 p65

第三节视知觉理论

6个理论

第四节视觉认知学习

视知觉发展模式 p77

不注意盲视 p77

注意瞬脱改变盲 p78

STM,LTM p79

视觉思维 p80

唤醒主体的无意识心理 p81

第四章视觉表征

视觉表征 p85 p88

第一节表征与视觉表征

表征特点,

图像与所代指的现实之间的意义关联

理论:传播模式,编码译码,旁观分享,符号学

能指,所指 p91

表征轴,交流轴 p92

图像符号,标志符号,象征符号p92

第二节图像意义的表征与交流

一,表征轴

1,相似理论,2再现理论,3象征理论,4自我指涉模式

二,交流轴

1,文化惯例说,2,神经感知说,3,推演说,4,信息处理说扩展的视觉经验,主观视觉p96

第三节视觉表征研究的理论范式

一,自然联系理论

1,透明理论,2,认知理论

二,相似理论

1,非感知相似理论,感知相似理论

三,习俗理论

四,内心图景理论

1,错觉,2,假装,3,看进去

第五章视觉修辞

第一节修辞研究的视觉转向

视觉转向 p114

第二节视觉修辞:用视觉传递观点

视觉修辞 p116

视觉修辞特点

视觉修辞与视觉传播区别 p119

视觉修辞两重含义

图像有修辞性的三个特点

视觉元素三步骤

修辞情景三要素

第三节符号学视角下的视觉修辞

罗兰巴特分析法

第六章视觉的美学特征

第一节美学视野中的视觉信息

美学研究特点

美得两个错误认识

视觉传播与美:要点和原因

第二节美与视觉认知

审美经验 p135

艺术与视知觉理论

审美经验的获得:平衡美,简洁美,色彩美,形式美简洁美 p139

主观性 p140

第三节媒介美学

媒介美学 p142

媒介美学特点

电视媒介美学理论观点和特点

数字媒体美学,交互性

第三部分大众传媒与视觉传播

第七章用图像传递信息

第一节文与图的对立统一

全平衡理论

多通道运输

图文矛盾

平衡与失衡

图像霸权 p154

第二节图像与叙事

1,叙事的模范,叙事模范理论

2,叙事结构(图)

3,叙事的传播学结构

第三节电影电视信息的图像化

光和色彩,二维空间,三维空间,时间和运动,声音主观时间和客观时间p166

基本运动二,三级运动 p166

第四节平面媒体信息的图像化

图像化信息传播优势

发展趋势:彩色化和数字化

具体表现形式:5个

起始视觉区,末端停留点 p170

第五节图像信息的语法逻辑

动词和名词,

6种类型的力

图像陈述句,象征句,祈使句,感叹句。

图像结合,第三种效果p183

视觉中心理论 p185

连续性编辑(心理地图)

复杂性编辑 p186

蒙太奇理论 p187

第八章从图像中获取信息

第一节图像解读中受众的地位

一、大众传播中受众的地位

香农模式p189

施拉姆循环模式

纽科姆对称模式

心理学研究对信息传播的进程产生影响p190

1、媒介的选择性接触

2、说服效果受众心理媒介态度

3、群体和大众传播

4、人际传播和大众领袖两级

子弹论皮下注射论

有限效果论

宏观效果论

认知心理学-受众

二、视觉传播中受众的地位

1、受众对图像信息的接收是有选择的

视觉认知十大特性

2、受众对图像意义的阐释是多元的

胡塞尔-现象学

理解图像三客体p193(图像事物、客体、主题)接受美学-伊瑟儿

意义空白(意义不确定)

3、受众对图像的参与性更强(乐于观看、分享)

第二节图像传播中的受众研究

一、大众传播中的受众研究

受众研究方法(结构的、行为的、社会文化的)

选择性接触假说

使用与满足研究

传播研究接近死亡的原因

二、视觉传播中的受众研究

将受众看作市场

注意力经济

如何增强媒体视觉吸引力

1、图像偏好灾难战争人情味

2、图片大好

3、图片配文字好

文化研究学派p198

编码和解码理论

电视受众研究(文本开放性、受众意义主权)

美学接受理论

期待视野理论p199(受众传播者互动)

进化论观点p200

视觉优先原则

民族志方法

话语转换规则

电影受众间接参与者(推论、参与性p反应、似乎反应)第三节图像中传播者和受众的交流

第九章视觉素养

第一节视觉素养与大众传播

一、视觉素养的界定

视觉素养p216p217

罗切斯特会议

视觉素养四技能p216

弗兰斯基德贝斯p217

视觉素养特征(进化、交流、创造)

二、视觉素养与大众传播

媒介素养p218

媒介素养5核心5问题3层面

产生动机

第二节视觉素养与信息认知

一、视觉素养影响信息认知

视觉信息解读困难原因p221

二、受众对影视信息的认知能力

空间智能p223

空间智能与受教育程度

三、受众对平面媒体影像的认知能力

品面媒体影像解读途径p225

第三节视觉素养教育

一、一个视觉素养教育的案例

二、如何开展视觉素养教育

媒体中图像文化的负面影响p227

视觉素养是普通教育的组成原因p228 视觉素养学习建议

加强视觉素养教育出发点p228

第十章视觉说服

第一节视觉的说服力量

一、说服性传播

说服性传播研究方面p231

宣传定义

说服宣传的区分p232

传播效果两层次

视觉说服p233

说服技巧

二、视觉说服的独特性

视觉说服的鲜明特征p233

(形象性标记性视觉结构)

名人效应p234

三、视觉形象的真实感与说服

真实感六方面p236

第二节视觉象征与说服

一、视觉象征的说服作用

视觉象征手法p237

修辞作用图像三条件

象征性的暗喻

二、视觉变形与视觉象征

视觉变形p240

三、报刊的视觉象征

报纸图片象征三手段

四、动态图像中的视觉象征与视觉说服

第三节视觉说服中的谎言

一、视觉欺骗

五种欺骗方法

二、数字时代的视觉欺骗

三、数字时代的信任危机

视觉文化三种历史类型

米歇尔表征体系的变化

表征轴交流轴p249

第十一章视觉刻板印象

第一节视觉转向中的刻板印象

一、刻板印象的概念

刻板印象p245

拟态环境

首因效应

近因效应

刻板印象形成原因p255

二、视觉观看与刻板印象

三、视觉化社会中的刻板印象

视觉文化定义

视觉转向对刻板印象的影响

第二节视觉传播中的性别刻板印象

一、视觉传播中的女性形象

形象定义p260

女性视觉形象的几个特质p261

二、视觉传播中的男性形象

男性研究三立场p264

第十二章视觉传播中的伦理与法规

第一节视觉传播中的伦理道德问题

视觉冲击力 p270

影响判定结果的因素:

1,立场,2,时代变迁。3,文化背景

过程中的道德,意义中的道德 p274

道德关系:1,图像生产者与被拍摄者,2图像传播者与受众一些建议 p282

第二节视觉传播相关的法律规范

著作权:

肖像权和名誉权

名誉权和诽谤

构成诽谤三要素p292

隐私权和知的权力

公众人物的概念和法律保护

信息管理概论总复习题

. 1、下面哪项不属于信息资源作为经济资源的共通特性。() A.共享性 B.作为生产要素的人类需求性 C.稀缺性 D.使用方向的可选择性 参考答案:A 题目分析:共享性是作为资源独特特性,B是共通特性,C是共通特性,D是共通特性 2、下面的说法哪项是先验信息的含义。() A.事物实际所具有的信息; B.主体在实际观察该事物之前已经具有的关于该事物的信息; C.主体在观察事物的过程中实际获得的关于该事物的信息; D.事物内部结构和外部联系运动的状态。 参考答案:B 题目分析:无

3、下面的说法哪项是语义信息的含义。() 专业资料word . A.事物运动的状态和方式; B.认识主体所感知事物运动状态及其变化方式的内在含义;C.主体在观察事物的过程中实际获得的关于该事物的信息;D.认识主体所感知事物运动状态及其变化方式的外在形式。参考答案:B 题目分析:无 4、下面的说法哪项是语用信息的含义。() A.主体在观察事物的过程中实际获得的关于该事物的信息;B.认识主体所感知事物运动状态及其变化方式的内在含义;C.主体在观察事物之前已经居具有的关于该事物的信息;D.认识主体所感知事物运动状态及其变化方式的效用价值。参考答案:D 题目分析:无 5、下面的信息类型中,哪项属于一次信息。() A.游记; B.论文; C.文摘; D.述评

参考答案:A 6、下面的信息类型中,哪项属于二次信息。()A.游记; B.论文; 专业资料word . C.文摘; D.述评 参考答案:C 题目分析:无 7、下面的信息类型中,哪项属于三次信息。() A.游记; B.论文; C.文摘; D.述评 参考答案:D 8、信息科学的研究对象是:() A.生物信息; B.全信息; C.经济信息; D.语用信息 参考答案:B

传播学概论复习笔记

传播学概论复习笔记 一、名词解释 1、什么就是传播:传播即就是社会信息得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得运行。 2、刻板成见: 人们持有得固定、简单化得观念印象,通常伴随着价值评价与好恶 感情。 3、拟态环境:指信息环境,它并不就是现实环境得“镜子”式得再现,而就是传播 媒介通过象征性时间或信息进行选择与加工,重新选择得结果。 4、传播情境概念:指得就是对特定得传播行为直接或间接影响得外部事物、条件 或因素得总称,它包括具体得传播活动(如二人对话)进行得场景,如什么时间、什么地点、有无她人在场等;在广义上,传播情境也包括传播行为得参与人所处得群体、组织、制度、规范、语言、文化等较大得环境。 5、群体规范:群体意识得核心内容。指得就是成员个人在群体活动中必须遵守得 规则,在广义上也包括群体价值,即群体成员关于就是非好坏得判断标准。 6、集合行为:在某种刺激条件下发生得非常态社会集合现象。 7、媒介接近权:媒介接近权即一般社会成员利用传播媒介阐述主张、发表言论以 及开展各种社会与文化活动得权利,同时,这项权利也赋予了传播应该向受众开放得义务与责任。媒介接近权得核心内容就是要求传媒必须向受众开放。 8、子弹论:传播媒介拥有不可抵抗得力量,它们所传递得信息在受传者身上就像 子弹击中躯体,药剂注入皮肤一样,可以引起直接速效得反应;它们能够左右人们得态度与意见甚至直接支配她们得行动。 9、传播流:所谓“传播流”指得就是由大众传媒发出得信息经过各种中间环节, “流”向传播对象得社会过程。传播流(研究三部曲有“拉扎斯菲尔德等人得《人们得选择》、卡兹等人得《个人影响》、罗杰斯得《创新与普及》、)以及克拉帕得《大众传播效果》。 10、休眠效果:低可信度信源发出得信息,由于信源可信度得负影响,其内容本 身得说服力不能得到立即发挥,而就是处于一种睡眠状态,经过一段时间这种负影响减弱或消失后,其效果才能充分表现出来。 11、意见领袖:在传播学中,活跃在人际传播网络中,经常为她人提供信息、观 点或意见并对她人施加个人影响得人物称为“意见领袖”。 12、信息社会:所谓信息社会,指得就是信息成为与物质与能源同等重要得甚 至比之更加重要得资源,整个社会得政治、经济与文化以信息为核心价值而得到发展得社会。 13、知沟假说:大众传播得信息传达活动无论对社会经济地位高者还就是低 者都会带来知识量得增加,但由于社会经济地位高得人获得信息与知识得速度大大快于后者,随着时间得推移,最终结果就是两者之间得“知沟”不断变宽,差距不断扩大。

中国秘书史课程标准

《中国秘书史》课程标准 课程编号:131105 课程总学时:48 课程学分:3 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 适用专业:文秘 制定单位:人文学院 制定时间:2014年7月 一、课程总述 1.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文秘专业的一门专业选修课程,主要培养学生对中国秘书工作文化与传统的基本认识,培养学生的秘书工作的基本素质。该课程先导课程有秘书理论与实务、公共关系学、中外秘书比较、中国文化概论等。 2.课程设计思路 现代秘书必须具备具有较高的人文素养和职业素养,了解秘书职业在纵横时间上的背景,掌握秘书职业的优良文化传统与发展过程,为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积累基础。这是设置本门课程的理论依据。中国秘书史研究的对象之一是中国漫长历史发展过程中的秘书活动与秘书工作变化规律,专业知识较为系统,在教学内容上侧重选取各个时期秘书机构的设置、秘书人员的来源、秘书工作的内容等方面来探讨历代的秘书工作发展变化,探讨中国秘书史的发展规律。本门课程理论性较强,教学过程以理论教学为主,可辅以社会调查、专业考察等形式,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在教学组织与安排上可以以讲授、讨论、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3.课程目标 课程总体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了解中国秘书工作的基本脉络和框架,认识历代秘书工作的变迁和规律,从而取其精华,古为今用,开拓学生的视野,启迪思路,为当前的秘书工作服务。同时通过对中国古代秘书工作历史的考察,亦能加深对今天秘书工作重要性的理解和认识,从而培养学生更好的角色和素质意识。 知识目标: (1)掌握我国历代秘书机构的设置、职能、作用、地位及演进过程,历代秘书人员的名谓、来源、选用、素质及传统,历代秘书工作的基本制度。 (2)理解和把握我国秘书工作的萌生及形成理论,历代秘书工作的经验与基本规律。 能力目标: 能运用秘书工作发展的相关规律与理论,分析以往与当前秘书工作。

视觉传播设计与制作专业岗位分析报告

视觉传播与制作专业岗位分析报告 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发展,各种视觉传达技术为我们提供了丰富多彩的视觉感受,并 且已经从传统的美术、装饰发展到新闻、电子等新兴领域。广告媒介的发展也非常之迅速,据不完全统计,“ ^一五规划”期间,仅北京市大大小小的广告公司就有3000多家。时代 呼唤高质量的广告和高质量的视觉传达设计人才。 一、视觉传达设计行业状况分析 视觉传达设计是指设计者利用平面视觉符号一一文字、插图和标志,来传递给接受者 各种信息的设计。创意产业在发达国家是一个兴旺的产业,利润极高,我国设计比欧美发达国家要落后30-50年,所以在设计领域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平面设计行业是最有发展潜力的行业之一。近日来,社会上对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方面的人才需求量与日俱增。虽然国内各主要艺术院校和综合性大学艺术系的有关专业都不断地在扩大招生人数,但培养出的设计专业人才还是远远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呈现出供不应求的状态。由于商品市场的刺激和需求,视觉传达设计行业一直是社会热门行业。视觉传达设计行业的应用已无处不在,各类展览展示发布机构、超市、银行、大中型商场橱窗、企事业单位宣传机构等越来越多地依赖于视觉传达行业的介入。设计公司、装饰设计公司、 装潢设计公司、广告公司等大量涌现,急需经过系统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培养的人才。 二、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就业市场分析 设计的世界是一个竞争性强,瞬息万变的世界,要求广告从业人员对社会有准确的领悟,既对时尚潮流了如指掌,又对民族的,精典的,传统的设计元素领会透彻;既要关心商家想要做到什么,又要关心老百姓在想些什么;反应敏捷,思维活跃,有饱满的热情和充沛的精力。这一切没有长期的积累和训练是办不到的。很多很好的大学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育正是从这样一点一滴小处着眼,从基础理论,基本思维,基本技巧,基本训练等方面为使学生成为一个合格的视觉传达设计师而做准备。 现在视觉传达设计行业各媒体,包括电视、报纸、杂志、车体、车内、展位、户外、DM刊登都是很好的发展趋势,也被各商家所看好,虽然竞争激烈,但是如果在这一行业做久了,对自身也是一个相当的提高,而且有利于个人发展,对以后的从事行业也有一定的帮助。视觉传达设计作为一种有偿的、付费的信息传播形式,它利用各种传播媒介被设计内容传播给大众。同时,视觉传达设计也是文化观念的载体之一,在一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中就会产生适应这种社会文化环

《信息管理概论》练习题

《信息管理概论》练习题 一、填空题 1、根据人类信息管理活动所采用的手段与方法,基本上可以将其分为时期、时期和时期。 2、人们通常对信息管理的认识与把握至少表达出的五种不同的含义是:,,计算机信息管理,管理信息系统,信息产业或行业的。 3、从信息管理发生源的角度来看,信息管理起源于它们的三个领域是:领域、领域、领域。 4、从信息管理的层次角度看,可以将信息管理分为对的信息管理、对的信息管理和对的信息管理三个不同层次。 5、从信息管理思想的构成来看,信息管理可以分为的信息管理、的信息管理和的信息管理三个基本的信息管理模式。 6、国外学者关于信息管理思想中,泰勒的“信息过程说”认为,信息管理工作是组织中信息处理的一种方法,其核心内容围绕着信息的收集与整理、、的成本及效果等问题展开;欲实现信息管理的目标,必须编制,以确定组织目标和方向,确定台信息资源、工作人员和信息系统方面的投资,明确获取信息的方法以及管理体制等方面的问题。 7、国内学者的信息管理思想包括:、、信息资源管理的层次论和。 8、知识管理的发展始终围绕着、和这三个要素。 9、知识管理技术就是能够协助人们、、以及创新知识的基于计算机的现代信息技术。 10、知识管理技术可以分为、、层次分类以及四个不同的类型。 11、关于知识管理与信息管理的关系,到目前为止的主要不同看法有:、 、、。 12、从人们认识信息的层次上可以把关于信息的诸多定义划分为在、在以及在三个层面。 13、信息资源与物质资源相比其具有的特殊性为:、时效性、生产和使用中的、不同一性和。 14、信息资源的功能主要表现在、、选择与决策功能以及四个方面。 15、按内容划分,政务信息可分为、、科技信息、经济信息和等。 16、信息科学方法化体系包括一个方法两个准则,这个方法就是、两个准则是和。17、形成一项管理活动必须具备的五个要素是:、、管理的目的、管理职能与方法以及。 18、从广义上讲,信息技术就是能够扩展人类信息器官功能的各种技术的总称,是涉及信息的生产、获取、检测、、、传递、处理、、显示、控制、利用和反馈等信息活动的所有技术的集合。 19、在信息技术的主体技术是指、通信技术、和控制技术。

中国文化概论课程标准

《中国文化概论》课程标准 课程编号:131024 课程总学时:40 课程学分:2.5 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 适用专业:文秘 制定单位:人文学院 制定时间:2014年7月 一、课程总述 1.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文秘专业的一门专业选修课程,是一门兼顾历史的关于中国国别文化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课程。主要让学生比较全面地了解中国悠久而丰富的文化内容,扩展知识,理清脉络,进一步认识中国文化的基本特征,在此的基础上,引发学生思考中国文化的继承和创新问题,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自尊心、自豪感,培养高尚的爱国主义情操。本课程无先导与后续课程,与古代文学、古代汉语、中国秘书史等课程在内容上有较多关联。 2.课程设计思路 现代秘书必须具备具有较高的人文素养和职业素养,需要了解与吸收中国传统文化方面知识营养,了解秘书工作产生与生产的文化大环境,增强民族自信心、自尊心、自豪感,养成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爱国主义情怀,这是设置本门课程的理论依据。中国传统文化绵延时间长,覆盖面广,理论性强,知识系统性强,在教学过程中以理论教学为主,可辅以社会调查、专业考察等形式,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在教学组织与安排上可以以讲授、讨论、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3.课程目标 课程总体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比较全面地了解中国悠久而丰富的文化内容,扩展知识,理清脉络,进一步认识中国文化的基本特征;在了解、认识中国文化的基础上,引发学生思考中国文化的继承和创新问题;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自尊心、自豪感,培养高尚的爱国主义情操。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大学生对中华民族数千年的灿烂文化成就有一个宏观的、明确的把握,从而引发他们关心和思考对中国文化的继承、创新和发展问题以及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问题。

信息管理概论总复习题

1、下面哪项不属于信息资源作为经济资源的共通特性。() A.共享性 2、下面的说法哪项是先验信息的含义。() B.主体在实际观察该事物之前已经具有的关于该事物的信息; 3、下面的说法哪项是语义信息的含义。() B.认识主体所感知事物运动状态及其变化方式的内在含义; 4、下面的说法哪项是语用信息的含义。() D.认识主体所感知事物运动状态及其变化方式的效用价值。 5、下面的信息类型中,哪项属于一次信息。() A.游记; 6、下面的信息类型中,哪项属于二次信息。() C.文摘; 7、下面的信息类型中,哪项属于三次信息。() D.述评 8、信息科学的研究对象是:() B.全信息; 9、著名的“经济人”理论提出者是:() B.泰勒 10、梅奥提出的管理学思想称为:() C.人际关系理论 11、施拉姆的循环模式有何特点:() A.没有固定的传播者和受者 12、第二传媒是指: C.广播 13、下面的选项哪些不属于支撑技术。().感测技术D 14、下面的选项哪项属于主体技术。().控制技术D. 。()15、晶体管计算机使用的存储器是 B.磁芯和磁盘 )。(16、集成电路计算机使用的逻辑元件是C.集成电路

17、将数据、程序和各种操作信息直接转换成计算机能接收到的电信号的硬件系统 是。() A.输入设备 ()、在计算机主机中起记忆功能的部件称为:。18C.存储器 )。19、负责对控制信息进行分析,在全机中起指挥中心的作用的部件是:(A.控制器 20、将计算机运行的结果由电信号转换成人们能够识别的语言、文字、声音等形式的部件是:。().输出设备B ()21、计算机的软件系统分为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如下选项哪项属于应用软件。ExcelD.22、在一个城市内部的两个不同区域间搭建的网络称为:()A.城域网 、信息单元、数据依据逻辑方法再现和重组的过程是一个序化增值的过程是信息组织的哪23项功能:().增值优化功能B 24、有效减除或减少信息之间的干扰,准确控制信息的运动方向,使之与特定用户需求相结)合,从而方便有效地为用户提供服务是信息组织的哪项功能:( .目标功能C ( 25 、规范、控制信息流向的社会目标是信息组织的哪项功能:)D.社会功能 26、从信息实体中直接抽取未加规范化的能代表该信息主题概念的若干词作为主题标识,称)(为: .抽词标引B 27、根据规范化的主题词表即一种语词型人工语言将主题概念转化为主题标识,称为:().C.赋词标引 28、根据专门的分类表将主题概念转化为主题标识,这时的主题标识以分类号或代码的形式 出现称为:() D.分类标引 )(、下面的信息分析方法,哪一项不属于定量分析方法。29.专家咨询法B )(30、下面的信息分析方法,哪一项属于定量分析方法。 .文献计量法B (31、下面的信息分析方法,哪一项属于定性分析方法。)A.比较法 )32、下面的信息服务机构,哪一项属于信息流通服务业的范畴。( B.图书馆 )(角度来对信息服务进行的类型划分。、回溯检索服务是从33 C.检索方式划分 、计算机检索服务是从(角度来对信息服务进行的类型划分。)34A.检索手段划分 )角度来对信息服务进行的类型划分。、联机检索服务是从(35.检索手段划分A (角度来对信息服务进行的类型划分。)36、定题信息服务是从C.检索方式划分 )(、下列哪项属于信息信息服务的信息增值服务层。37 Sohu.网C 、存放的是有关主题的数据库或服务器地址,并指引用户到特定地址获取所需信息的网络38组织(方式是)B.网络信息指引库 )39、下列的搜索引擎工具哪项属于索引式搜索引擎。(C.Google 、下列的搜索引擎工具哪项属于目录式搜索引擎。40)(Yahoo.B. 41、下面的几种检索表达方式,哪种方式属于截词检索。() A.“*magnetic”

《中国文化概论》教学大纲2018.4.12

中国文化概论 适用专业: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四年制) 总学时数:36 学分数:3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要求 中国文化概论是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这门课的中心任务是通过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内容,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对学生进行民族文化优秀传统、爱国主义教育,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为今后从事对外汉语教学、传播中华文明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和要求为: 1. 系统掌握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内容与精神,从总体上把握中国传统文化的各个方面,深刻了解民族文化的历史与现状,认识我国的国情。 2. 运用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来分析中国文化的精华与糟粕,对中国传统文化资源进行创造性的开发利用,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3. 以这门课程教学为基础和依托,进一步拓展学生文化素质教学领域的深度与广度,弘扬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 本课程以讲授为主,结合多媒体课件、资料片观摩、课堂讨论等方式开展教学。 二、课程教学内容和课时安排 第一章简论(1学时) 【目的要求】 概括了解文化和中国文化,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 【教学内容】 1. 文化的含义和了解中国文化的必要性。 2. 中国文化的民族特点。可概括为:中国文化突出人文主义精神;中国文化注重和谐与中庸;中国文化富于安土乐天的情趣。 3. 中国文化的内容。 第二章地理状况(2学时) 【目的要求】 1.复习学生已经学过的中国地理常识。

2. 侧重介绍与中国文化有关的地理情况。 【教学内容】 1.黄河、长江与中国文明。 2.中国的历代疆域。中国陆地面积为960万平方公里。秦奠定了我国现有版图的基础,以后有所发展。 3. 中国古代行政区划沿革。 第三章历史纵横(3学时) 【目的要求】 1.复习学生已经学过的中国历史常识。 2. 侧重介绍与中国文化有关的历史情况。 【教学内容】 1. 中国文化的源头 仰韶文化是母系氏族文化,被称为彩陶文化。龙山文化被称为黑陶文化。 关于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的观点。四大区域说。 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河姆渡文化、红山文化是中国文化的几个代表。 2. 三皇五帝 3. 夏代文明和商周社会 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是夏,中国进入了奴隶制社会。 汤建立商朝。盘庚迁殷,故商朝又称殷商。 西周的青铜器、社会制度。 4. 春秋战国 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春秋开始兼并战争。战国形成齐楚韩魏赵燕秦“战国七雄”。 5. 秦汉帝国 6. 魏晋南北朝 7. 隋唐时代 8. 宋元明清 9. 近代历史 第四章姓氏与名、字、号(3学时) 【目的要求】

信息管理导论复习资料

第一章 1.本课程定义 信息是事物运动状态及其状态变化方式的描述,是以文本、数值、多媒体等形式存在的数据、事实或见解。 2. 数据与信息之间的关系 数据是人们用来反映客观世界而记录下来的可以鉴别的符号。表示数据的属性通常包括:数据的名称、数据的类型、数据的长度。 数据并不等于数字(数值),是数字、文字、符号、图形、图象和声音等的统称。 数据是信息的载体,信息是数据加工的结果,是数据的解释。 3.信息的特征(论述题或简答题,需要稍微解释一下) (1)普遍性(2)表征性(3)动态性(4)相对性 (5)依存性(6)可传递性(7)可干扰性(8)可加工性(9)可共享性(10)时效性(11)时滞性(12)层次性(13)中介性(连接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的就是信息世界) 4.信息三要素 物质资源能量资源信息资源 5.信息的类型(填空或选择) ●按照信息的产生和作用机制分类分: 物理信息:无生命世界的信息生物信息:生命世界的信息 社会信息:人与人之间交流的信息 ●按照信息的表现形式分: 消息资料知识 ●按照主体的认识层次分: 语法信息:感知存在方式和运动状态。语义信息:理解逻辑含义 语用信息:主体能判断其效用 ●按信息的加工处理程度划分: 一次信息、二次信息、三次信息(零次信息未加工,不算) 6.信息的功能(论述/简答) (1)信息是认识客体的中介(2)信息是人类思维的材料 (3)信息是科学决策的依据(4)信息是有效控制的灵魂 (5)信息是系统秩序的保证(6)信息是社会发展的资源 (7)信息是人类交流的工具(8)信息是人类社会的粘合剂 7.信息管理的定义 信息管理是在管理科学的一般原理指导下,对信息活动中的各种要素,包括信息、人员、资金、设备、技术等,进行科学地规划、组织、协调和控制,以充分开发和有效利用信息资源,从而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的信息需求。 8. 信息管理的社会功能: (1)开发信息资源,提供信息服务。 (2)合理配置信息资源,满足社会信息需要。 (3)推动信息产业的发展,促进社会信息化水平的提高。 9.信息资源 信息资源是人类社会信息活动中积累起来的以信息为核心的各类信息活动要素(信息技术、设备、设备、设施、信息生产者)的集合。 10.信息管理的发展

传播学概论学习笔记

传播学概论 1、传播 传播就是信息的流动过程。 传播:传播是带有社会性、共同性的人类信息交流的行为和活动。 ①强调传播是信息的共享 这是指通过传播共同享有一则信息、一种思想或态度,目的在于建立彼此之间认知的共同性。施拉姆认为:“今天我们可以给传播下一个简单的定义,它即是对一组告知性符号采取同一意向。” ②强调传播是意图地施加影响 这是指甲方传递信息给乙方时,希望或要求乙方相信、接受并采取同一态度,而乙方原先并没有这种意向。美国实验心理学家霍夫兰等认为,传播是“某个人(传播者)传递刺激(通常是语言的)以影响另一些人(接受者)行为的过程”。 ③强调传播是信息交流的互动过程 美国传播学者贝雷尔森等认为,“运用符号——词语、画片、数字、图表等,来传递信息、思想、感情、技术以及其他内容,这种传递的行为或过程通常称作传播”。 2、施拉姆传播学的集大成者施拉姆:其主要贡献在于对传播学这门学科的创立与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是传播学的集大成者,其代表作《传播学概论》被视为经典之作。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建立了最早一批专门致力于传播学研究与教学的基地,从而使传播学得以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第二,他培养了一大批传播学研究的后继之秀。第三,为人们留下了流传甚广的著作,如《报刊的四种理论》、《大众传播媒介与国家发展》和《传播学概论》。施拉姆的传播模式分为人际传播模式和大众传播模式。 (1)人际传播模式:人际传播过程是一个讯息循环反复周流不息的过程,参与双方同时具有发出讯息和接受讯息的功能。 (2)大众传播模式:媒介组织从信源输入讯息,经过译码,然后通过编码发出。由于媒介组织的放大作用,输入讯息只是针对媒介组织的个别人,而输出讯息却是面对广大受众。

物理学师范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物理学(师范)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070201 学科门类:理学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面向中学物理教育教学需求,培养热爱中学教育事业,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良好职业道德和文化素质,掌握物理学科基本理论、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富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能够胜任中学物理教学、教学研究和教育管理工作的本科层次、综合性、应用型人才。 二、毕业要求 1.具有正确的政治思想信念,热爱祖国,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热爱教育事业,理解中学教育工作的价值。遵守教育法律法规和教师职业规范,为人师表,具有职业理想和敬业精神。 2.具备从事物理学领域工作所需的相关数学、自然科学知识,具有物理学领域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掌握从事物理研究与教育工作所必需的外语、计算机、互联网等相关知识,了解相关行业的政策、法律、法规,能够将这些知识与技能渗透于物理研究与教育工作中。 3.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描述和分析物理学领域实际问题并进行实验验证,以获得对相应问题的深刻认识并得出有效结论。能通过文献检索与学术写作、资料查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提取、整理、分析和归纳资料,为问题分析过程提供有益参考。 4.具有较为宽阔的人文科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等方面的知识素养,具备交叉学科领域的知识基础,形成综合性的知识结构。 5. 具备中学教育教学的基本职业技能,普通话、外语和计算机应用技术达到规定要求;理解和掌握有关中学生成长的规律与特点,具有尊重、理解、保护、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的意识与能力;掌握教与学的知识,熟悉中学物理学科课程标准与教材,掌握有效的教学方法,包括教学规划与设计、教学组织与实施、教学评价以及教学反思;具有一定的教育问题意识和教育研究能力。

中国石油大学《信息管理概论》复习题及答案

复习资料 一、单选题 1、下列哪项中不属于信息活动的要素() A、信息 B、技术 C、设备 D、资源 2、随着计算机硬、软件的发展,信息处理技术的发展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下列哪项不属于() A、程序管理方式 B、文件系统 C、数据库系统 D、数据库管理系统 3、IRM思想不包括下列那点() A、信息资源是一种战略性资源。 B、必须将技术、经济、人文手段相结合,实现对信息资源的整体管理。 C、信息资源管理是一种观念,也是一种模式。 D、它只是一种观念。 4、最简单的信息处理过程不包括() A、收集 B、加工 C、传递 D、储存 5、逻辑顺序方法把信息资源的管理进行划分,不包括() A、传输 B、分类 C、登记 D、调查 6、网络安全主要功能不包括() A.对象认证 B.数据维护 C.数据保密 D.访问控制 7、信息系统的弊病不包括()

A.信息收集得不完整, B.信息的传输速度太慢, C.信息的存储合理 D.对收集到的信息没有进行科学加工,或者加工的方法不科学 8、信息系统开发各阶段不包括() A.需求分析阶段 B.系统分析阶段 C.系统设计阶段 D.系统实施阶段 9、下列()不属于信息系统的开发策略。 A.自上而下的开发策略 B.自下而上的开发策略 C.综合开发策略 D.模块化开发策略 10、信息系统的基本的行为部件构成不包括() A.输入 B.处理 C.输出 D.储存 11、信息论的创始人是( )。 A 香农 B 霍顿 C 钟义信 D 哈特莱 12、20世纪初,法国工业家( )在其著作《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中提出,管

理具有五种职能,即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 A 达文波特 B 亨利·法约尔 C 斯特洛特曼 D 瑞克斯 13、按计划的明确性分类,计划可以分为:综合计划和()。 A 具体计划 B 中期计划 C 指导性计划 D 专题计划 14、( ),是一种旨在改善企业与客户之间关系的新型管理机制,它实施于企业的市场营销、销售、服务和技术支持等与客户有关的领域。它既是一种概念,也是一套管理软件和技术。 A.CRM B.SRM C.SCM D.BPR 15、( )是组织中的最高信息管理者,直接对CEO负责。 A.CSO B.CIO C.CAO D.CRO 二、多选题 1、ERP是基于()的最新进展,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提供的企业整体经营解决方案。 A.计算机技术 B.管理理论 C.信息资源利用 D.企业文化 2、如果将CRM比作企业竞争的一把双刃剑的话,这把剑的两方面是()这两方面是紧密结合在一起,不可分割的。 A.管理的改造 B.信息技术的应用 C.信息与管理的结合 D.科学的规划 3、信息科学研究的是() A.信息的收集 B.信息加工 C.信息存储 D.使用的科学性 4、信息科学本身是一个学科群,这个学科群是由()三个层次构成的完整体系。

传播学概论复习笔记

第一章传播学的对象和基本问题 ·传播学定义:所谓传播,即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 ·传播学特点: 1.社会传播是一种信息共享活动 2.社会传播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的,又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 3.从传播的社会关系性而言,它又是一种双向的社会互动行为 4.传播成立的重要前提之一,是传授双方必须要有共通的意义空间 5.传播是一种行为,是一种过程,也是一种系统 ·信息:消除不确定性。 ·社会传播的系统性:五种基本类型,人内传播、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传播非人类传播 人类传播非社会:人内传播 社会人际传播 群体传播 组织传播 大众传播 ·人内传播:人内传播是个人接收外部信息并在人体内部进行处理活动 ·人际传播:(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信息传递)是由两个个体系统的相互连结所形成的新的信息系统。·群体传播:不仅存在着许多个体系统的活动,这些个体系统的有机结合还产生了新的输出物——群体意识、群体规范和群体价值。一个重要功能,帮助个人实现社会化。 ·组织传播:组织是一个结构秩序更为严密的社会集合体。特点具有明确的组织目标,其结构和分工都是为有效地实现这一目标而设置的,因此组织本身就是一个执行特定功能的系统。 ·大众传播:大众传播是伴随着近现代印刷、电子传播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特殊的社会信息系统。 ·传播学四大先驱:拉斯维尔、拉扎斯菲尔德、卢因、霍夫兰 拉斯维尔:5W模式、大众传播社会功能、《社会中结构》、内容分析法 拉扎斯菲尔德:二级传播理论(意见领袖)、选择性接触假说、1940年美国总统大选伊里调查 卢因:把关人概念 霍夫兰:态度的劝服(一面提示两面提示、警钟效应)、社会心理学家 ·传播学鼻祖和创建者(集大成者):施拉姆 ·社会信息系统的特点: 1.是一个开放性系统 2.是由各种子系统相互连结、相互交织而构成的整体 3.是一个具有双重偶然性的系统 4.是一个自我创造、自我完善的系统 ·传播学在美国产生的原因:1.军事二战 2.政治大选 3.经济广告 4.媒介技术发展 ·传播学是在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进入中国的

视觉传播设计与制作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视觉传播设计与制作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名称与代码 (一)专业名称:视觉传播设计与制作 (二)专业代码:650102 二、入学要求 高中阶段教育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者。 三、修业年限 全日制3年。实行弹性学制,学生可通过学分认定、积累、转换等办法,在2-6年内完成学业。 四、职业面向 五、培养目标及培养规格 (一)培养目标 培养思想政治坚定、德技并修、全面发展,适应视觉传播策划、创作、制作、管理等岗位需要,具有良好职业道德、人文素养和艺术素养,掌握广告设计、包装装潢设计、交互设计、美术编辑、图像处理、排版等基本理论知识和技术技能,面向图形设计公司、广告公司、印刷行业、出版行业、生产企业广告部或企划部、相关设计工作室等领域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二○一八级高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汇编 (二)培养规格 1.素质 (1)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深厚的爱国情感、国家认同感、中华民族自豪感,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参与意识; (2)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 (3)具有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具有良好的生活习惯、行为习惯和自我管理能力; (4)具有较强的集体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能够进行有效的人际沟通和协作,与社会、自然和谐共处; (5)具有良好的身心素质和人文素养,具有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6)具有质量意识、绿色环保意识、安全意识、创新精神。 2.知识 (1)掌握广告设计师需要的基本理论知识; (2)掌握网页设计师需要的基本理论知识; (3)掌握UI设计师需要的基本理论知识; (4)掌握包装设计师需要的基本理论知识; (5)掌握平面设计师需要的基本理论知识; (6)了解国内外最新设计流行趋势及相关的商业法律知识。 3.能力 (1)具备一定的口语和书面表达、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2)具备对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 (3)具有较强的手绘造型与书画造型能力; (4)具备广告宣传策划、创意、设计、制作的能力; (5)具备企业形象设计策划、设计的能力; (6)具备网页设计、UI设计的策划、设计的能力; (7)具备包装结构、包装装潢的策划、设计、样品制作的能力; (8)具备图书、报纸、期刊等出版物封面、版面、页面策划、编辑的能力。 六、典型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 ·176·

信息管理概论复习提纲

信息管理概论 判断题:16道,每道2分,总分32 1.二次信息是对一次信息进行加工整理后产生的一类信息,如书目、题录、简介、文摘等形式的检索工具。 (对) 正确 错误 2.实物信息源中的实物包括自然实物和人工实物。(对) 正确 错误 3.电子书具有计算机能力、通信能力和多媒体功能,此外还具有电子设备的各种特点。() 正确 错误 4.智力型信息源主要指由人脑存储的知识信息。(对) 正确 错误 5.信息组织与信息检索在实际操作中是两个互逆的过程。(对) 正确

错误 6.等级列举式分类法比较著名的有《国际十进分类法》。 ( 错 ) 正确 错误 7.利用间接法评价信息源,可以把调查和评分结合起来使用。 (对) 正确 错误 8.元数据是结构化的编码数据,用于描述载有信息的实体特征,辅助描述数据的标识、发现、评价和管理。 (错) 正确 错误 9.分类法除了直接选取自然语言中的单词和词组作为标识外,还大量采用了复分标题。(错) 正确 错误 10.从信息理论来讲,一次信息是信息的一个部分,是一切信息产生的源信息。(对) 正确

错误 11.缩微技术已经发展成为一种成熟的技术,并且已广泛应用于保存珍贵的文献和典籍。(错) 正确 错误 12.直接评价法的特点是简单易行,比较客观。(错) 正确 错误 13.信息的提供、评价和利用等环节都是由人来进行的,所以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人为的或无意识的错误。 () 正确 错误 14.间接评价法就是按照有价值的信息应当具备的一般条件或标准,从不同角度和侧面对信息源的价值给予评分评价。 错) 正确 错误 15.事实型数据库也称数据型数据库,是一种存贮简单而独立存在的非文献信息。(错) ()

传播学概论部分内容笔记(考回武大泡MM)

九、传播媒介的性质与作用 (一)作为技术手段和工具的传播媒介 (载体,其属性决定着信息的物理形式、时空范围、速度快慢和量的规模) A、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媒介自身的作用和影响) 1、媒介的双重含义是什么? 信息传递的载体。传媒机构 2、为什么要研究传媒的载体含义? 媒介的发展与社会的演化变革紧密的结合在一起,同时它在社会发展中的意义是多方面的。 3、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包括什么观点? 媒介即讯息。媒介:人的延伸。热媒介与冷媒介。 (1)、媒介即讯息的含义是什么? 媒介本身才是真正有意义的讯息。媒介是传播的基础,真正有意义的不是媒介所传播的内容,而是这个时代所使用的传播工具的性质、它所开创的可能性、相应带来的社会变革。 此观点表现出麦克卢汉把媒介作为社会发展和社会形态变化的决定因素来来看待。 (2)、媒介:人的延伸,如何理解其含义? 任何媒介都是人类感觉和感官的延伸。。人类感官能力的发展是“统合—分化—再统合”。麦乐卢汉通过此观点说明传播媒介对人类感觉中枢的影响。 (3)、热媒介与冷媒介的含义是什么?(麦提出的两个著名概念) 热媒介:传递的信息比较清晰,接受者不需要动员更多的感官活动和联想活动就能够理解 冷媒介:传达的信息含量少,且模糊,在理解时需要动员多种感官的配合和丰富的想象力。 此观点的提示在于:不同的媒介作用于人的方式不同,引起的心理和反应也有所不同,研究媒体应该把这些因素考虑在内。 4、麦克卢汉的理论意义和局限性是什么? (1)、理论意义 开拓了从媒介技术手段发现观察人类社会发展的视角,强调了媒介技术的社会历史作用。 (唯物论观点---信息技术也是生产力的一部分) 媒介即人的延伸的观点对于我们理解不同的媒介作用机制富有启迪意义。 地球村的语言符合了世界发展的趋势 (2)、局限性(强调了人的生物延伸性,而不是人的社会延伸性) 强调技术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决定性因素----忽略了生产关系、社会关系等社会因素的作用 其理论强调人被媒介技术和工具主宰-----忽略了人的主体性、能动性。 其理论依据集中在媒介对人的中枢感觉系统的影响----忽略了人的理性活动。5、如何正确认识媒介工具和技术在社会发展和社会形态变革中的作用呢? 马哲观点:决定社会形态发展和变革的基本因素是:生产方式和内在的矛盾运动生产方式: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生产力是矛盾的主要方面,生产关系有制约作用媒介技术和工具属于生产力的方面,具有推动社会发展的作用,但是媒介被人创造,利用和控制。社会的各个因素都对其有制约着其活动。

视觉传播设计与制作专业简介

视觉传播设计与制作专业简介 专业代码650102 专业名称视觉传播设计与制作 基本修业年限三年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职业道德、人文素养和艺术素养,熟悉视觉传播设计与制作基本理论知识,具备较强的视觉传播设计与制作能力,从事视觉传播设计、视觉传播策划、视觉传播制作以及管理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就业面向 主要面向图形设计公司、广告公司、生产企业广告部或企划部、相关设计工作室,在视觉传播设计、视觉传播策划、视觉传播制作岗位,从事视觉传播的策划、创作、技术及其管理工作。 主要职业能力 1.具备对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 2.具备视觉传播设计与制作的沟通与合作能力; 3.具备基本的视觉传播设计构思与造型能力; 4.具备视觉传播设计形象的表现与应用能力; 5.具备视觉传播设计形象的制作能力; 6.具备视觉传播设计与制作的综合应用能力; 7.具备视觉传播设计与制作的规划能力; 8.熟悉视觉传播设计与制作基本理论知识。 核心课程与实习实训 1.核心课程

艺术概论/艺术设计概论/视觉传播设计概论、市场营销、视觉传播设计市场调查、视觉传播设计的策划、图形语言、字体设计、插画/插图、设计编排等。 2.实习实训 在校内进行广告设计、包装设计、出版物设计、企业形象一体化设计(CI 或VI)、网页设计、图形制作软件、图像影像制作软件、版面编排软件、印刷技术与工艺、包装技术与工艺、出版物成型技术与工艺、网页设计技术与工艺等实训。 在图形设计公司、广告公司、生产企业的广告部或企划部,以及相关设计工作室进行实习。 职业资格证书举例 装饰美工(中级、高级)Adobe 平面设计师ICAD 国际商业美术设计师(D 级) 衔接中职专业举例 美术设计与制作 接续本科专业举例 艺术设计学视觉传达设计

信息管理导论复习重点

信息管理导论复习要点 第一章信息与信息资源 1.1信息与社会信息 1、社会三大支柱:信息和信息资源、能源和材料。(选择) 2、信息作为信息管理的元概念,也是信息管理的逻辑起点。(选择) 3、信息与数据的区别(选择) 数据是指未经过加工的事实或对特定想象的描述;信息是特定背景下具有特定含义的数据,经过某种方式加工或更具有实义的形式提供的数据。因此,数据是“原料”,信息是“产品”。 4、信息与知识(选择或简答) 信息是知识的原料和基础,知识是信息中最具有革命性和活动力的部分,知识是信息的高级形式,是信息加工的结果,是信息化和序化了的信息,同时知识是结构化的经验、价值、相关信息和专家洞察力的融合,提供了评价和产生新的经验和信息的框架。 5、信息的类型(选择) 信息按内容分为:社会信息与自然信息 以加工方式分为:一次信息、二次信息、三次信息 感知信息:自然信息、社会信息、思维信息 按获取方式分:直接信息与间接信息 按传播范围区分:白色信息即是公开的信息,灰色信息即是内部信息,黑色信息即是秘密信息(秘密、机密和绝密信息)和几乎不传递信息。 6、信息的特征(简答) 1)主要特征 广泛性和普遍性,可识别性和计量性,可存储性和转换性,传递性和相对中立性,可处理性和再生性,共享性和可开发性,价值相对性和绝对性,不完全性和不对称性,时效性和滞后

性,有机性和差异性。 7、普赖斯指数=现时性文献/(现时性文献+档案性文献) 现时性文献:出版时间不超过5年的文献;档案性文献:出版时间超过5年的文献 8、信息计量的三大经典定律: 洛特卡定律:著作与文献数量的关系齐夫定律:文献中词汇的分布规律 布拉德福定律:科学文献数量与科学期刊数量的关系 1.2信息资源 1、信息资源的类型,按照可再生性区分 不可再生资源:地热、风能、太阳能、水资源、土地资源、气候资源和矿产资源等 可再生资源:人力资源、资本资源、信息资源、动植物资源和二次能源等 2、信息资源(名词解释) 在社会发展中可以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达到一定数量的信息集合,是各种社会活动中产生和积累具有潜在或现实价值的有序化信息及相关要素的集合。 3、信息资源的构成(选择) 信息资源三要素:信息生产者、信息和信息技术;信息生产者是元资源,信息是本资源是核心,信息技术是表资源。 4、信息资源的三角结构,信息资源由信息源、信息服务和信息系统三大类构成,简称“3S”见 图1-8 信息资源三角形。(选择) P 25 5、信息资源特性(简答) (1)一般经济学特征:需求性、稀缺性、可选择性;(2)信息资源的特殊性:相对共享性、不可分性、不同一性、驾驭性。 6、信息资源的一般功能(论述题) 个体、团体和社会

郭庆光《传播学概论》期末笔记

第一章绪论 一、什么是传播 引例;1.人类离不开传播 ?语言能力来自传播还是遗传(100个婴儿死亡实验) ?无传播环境对人智力的影响(博士生黑屋实验) 无传播状态→恐惧←传播消除恐惧 2.系统论:传播是社会系统的重要部分,系统是一个活的生命体, 受各部分影响,部分间是有联系的。 丹尼斯勒那:“传播是社会发展的晴雨表助推器。” 1.传播的种种定义及其简评⑴ (1)共享说 :传播者与受者间信息的共享称为传。 ①信息的传播是一个增值的过程。 ②传播是对一组告知性符号采取同一意向。 a.理想型,规范化的定义:同一是共同追求目标,意向是行为前决定。 b.以理解接收,并产生共鸣为前提。信息的核心是意义,符号是承载形式。(2)影响说(劝服说):传播者试图通过传播过程影响受者。 ①应用型,功利色彩(尤体现在广告,政治性宣讲中) ②未能包含所有人类传播现象,只是其中某些现象的一种形式。 ③自我传播也需要传播信息。 ③前提:告知,信息对称,相互间的联系。 ⑶联系说:将生命世界不相连的东西联系起来的过程叫传播。 缺点:认识空泛。 “所谓传播即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郭庆光 二.传播的分类。 五种基本类型:自我传播,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网络传播。 ①自我传播:社会个体对信息于人体内部的自我传播。 ②人际传播:以眼面相见的交流为基本形式,延伸而来是非当面交流亦有肢体表现。 空间距离体现人际关系。 ③群体传播:社会学的分支学科,群体动力学。(陪审团效应) ④组织传播:有一定结构的群体,群体的角色认识。

⑤网络传播:是以计算机通信网络为基础,进行信息传递、交流和利用,从而达到 其社会文化传播目的的传播形式。融合了大众传播(单向)和人际传 播(双向)的信息传播特征,在总体上形成一种散布型网状传播结构。 非人类传播 非社会传播:自我传播 人际传播 传播人类传播群体传播 社会传播组织传播 社会传播 三.传播学的特点。 1.传播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表现为信息的流动,信息是传播的具体内容,接收储存 发布是其基本过程。 2.传播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又在一定社会关系体现。沟通交流是基于一定的 社会关系,传播是具体的。社会关系的形成,建立与维持都依靠与传播。。关系是一种期望,角色意义,产生于相互作用。 3.最理想的传播是一种社会互动行为,是双向的交流。信息的流动是在传播者和受 传者间进行的。 4.传播发生的前提条件:传播者与受传者要有共通意义,空间(符号大致接近)大 体一致或接近的共同经验和文化背景,符合双方有交集利益兴趣。(有共同之处但不完全重合) 5.传播是分层次的,更高层的传播包含了较低层次的传播,最低层次的传播是基础。传播既是行为,又是过程(典型有将传播看成线性过程),亦是一个系统。 第二章传播学的兴起与发展 第一节传播的产生和发展 人类传播的发展阶段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