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浅析中小学校建筑的规划与设计——以南昌市第十九中学初中部红角洲校区为例

浅析中小学校建筑的规划与设计——以南昌市第十九中学初中部红角洲校区为例

浅析中小学校建筑的规划与设计——以

南昌市第十九中学初中部红角洲校区为

摘要本文以南昌市第十九中学红角洲校区为例,从设计构思、总体规划布

局等几个角度分析了学校的规划与建筑设计,也分析了项目设计过程中遇到的几

个比较大的问题及其原因,希望能给同行以启发,达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关键词:学校建筑规划建筑设计问题与原因分析

1项目概况

南昌市第十九中学初中部红角洲校区位于南昌市红谷滩新区。项目东邻凤凰

中大道;南临学府大道;用地北侧为南昌市第十九中学高中部,周边为居住小区。校园地理位置优越,配套设施完整。

项目总用地面积40219.0㎡,总建筑面积34855.90㎡。满足初中30个班,

全校总计可容纳1500名学生就读。主要包括综合楼、行政办公楼、教学楼、学

生活动中心、食堂、体育馆、看台等相关配套设施。

2设计构思

红谷滩新区和中心老城区“一江两岸”双核城市格局的形成,使得现代文明

的花园城市更佳雄伟,校园选址服务半径较为适中,基地周边就有高校产业园,

居住群,这些都为学校营造了优美的自然环境,因此如何塑造出既能与自然环境

相结合、互相渗透,又能使整个学校特色鲜明、功能合理,是本设计要考虑的重

要因素。

设计在构思上将南昌市第十九中高中部与现状地块整体考虑,形成了一道主

轴线,轴线贯穿高中部和初中部,形成校园文化的延续空间,初中部的广场空间

和高中部的广场空间遥相呼应,更加体现了校园学习气息。

3规划指导思想

1.1

校园设计从教育的需要出发,富于变化和灵活性。关注现代教育开放性,多

变性,强调素质培养的特点,努力创造学习、实践、活动连贯性,提供高效复合

使用功能。

交流空间对于学生有特殊的意义,学生生活最大的知识渴求除了在教室内,

更多地在于与他人的交流,基于此,教学区整体布局利用外廊把教室连接起来,

在结点处放大,附之于特定的交流空间。

行列式布局,保证所有教室都南北朝向,有利于采光和通风。

标志性建筑的设置,在整齐有序的教学用房的背景下,综合楼在总体布局上

附以特定的建筑造型,综合楼是学校的中心,作为中心广场的背景、端庄、含蓄、优雅;食堂、风雨操场以多变的建筑造型斜插入校园,活跃了校园的气氛。艺术

厅与教学楼遥相呼应,形成对景,共同烘托中轴线上的综合大楼。

教学区内含校中心广场,其轴线从校门主入口到综合楼,两侧分别是教学楼

及行政办公楼、艺术厅,教学楼的南侧设置学生活动中心楼,北面布置食堂与风

雨操场。教学楼建筑之间用连廊相连,通过与综合楼的连接,创造了教学区与专

用教室快捷的使用空间,广场中心是以硬质铺地为主,间以带状绿化,延伸至建筑。

教学区集中布置,中间为学生生活广场,东北角为食堂和风雨操场,食堂设

置在一层,风雨操场设置在二层,内为室内篮球馆。东边用地为运动区,与教学

区独立分开。运动区由排球场、篮球场、300m标准田径场和乒乓球场地等组成。

学生活动中心布置在学府大道与凤凰南大道的转角处,可以很好的隔绝城市

干道的噪音,创造宁静的教学环境。学生活动中心在建筑造型上呼应周边道路,

也与教学楼有很好的呼应,形成活泼的建筑形体关系。

4总体规划布局

4.1.总体布局

规划形成“一心、一轴、四区”的整体框架。

一心:是指整个校园以信息广场为中心,突出校园的文化特点。

一轴:指本案与对面南昌市第十九中学高中部校园形成为一条贯穿南北两个

校区的轴线。

四区:指综合教学区、行政办公区、入口广场区、运动生活区。每个分区都

独立分开使用,以免对教学区造成干扰。

综合教学区:主要包含教学楼和综合楼。

行政办公区:行政楼与艺术厅。

生活区:指学生食堂等区域。

文体活动区:指风雨球场和各运动场地等区域。

入口广场区:指北面入口空间与中央信息广场景观区域。

环形路网系统连系三大功能区,作为校园交通组织的骨架,在两个校园出入

口位置均设置地下车库出入口。北侧地库入口为社会接送车辆出入口,接送车辆

可以便捷的进入地库,东侧的地库出入口只对教职工开放,社会车辆不能进入。

这样的设计可以将车行系统分开设置,减少车辆对校园的影响的同时,也能很好

的满足接送车辆的需要。校园内部交通以步行为主,通过形式丰富的各种步行空

间组织人行系统,合理安排人行流线。

在绿化景观设计上,以校园自身特色和教育文化为精神线索,以钟塔、名人

雕塑、等校园主要景观小游园。

4.2.功能分区

学校功能区主要包括普通教学区、专业教学区、教师办公区、风雨操场区、

室外运动场等区域。区域划分的原则为“动静分开、分区明晰”,并按照此原则

分成两大区域。静态区域为普通教学区、专业教学区、教师办公区;动态区域为

风雨操场区、室外运动场等区域。

4.3.交通组织:

校园主入口位于北侧劝学路。主入口正对劝学路对面的十九中高中部主入口,主入口人车分流。车行出入口在人行主入口东侧,设置一部分地面接送车位,地库出入口临近车行出入口。

后勤出入口设置在劝学路。满足后勤、食堂的日常车辆进出。基地东侧次出

入口在凤凰中大道。

4.4.消防车道:

消防车出入口为劝学路和凤凰中大道的车行入口,道路在基地呈环形布置,道路宽度为4米,转弯半径为9米,满足消防车辆通行要求。

5建筑设计

5.1.单体设计

2

3

4

5

5.1

5.1.1 教学楼

建筑以条状的形态分布,以连廊的形式围合出内庭院,均为连廊式建筑。建筑为五层,三栋教学楼由四层连廊连接。北面和中间教学楼底层架空,设置为非机动车库,车库的出入口设置在西侧。

5.1.2 综合楼

综合楼位于中心广场的南侧,为校园的标志性建筑,映衬出中心广场的文化气息。综合楼为专用教室,建筑为五层,局部六层,一层至五层设置专用教室,六层设置教师办公室及会议室。

5.1.3 行政办公楼

行政楼位于校园的西侧,与艺术厅相连接,行政楼共五层,一层为大厅与艺术厅辅助功能空间,二至五层设置行政办公和会议室等。

5.1.4 学生活动中心

学生活动中心位东侧入口的南侧,用地的东南角,为学生活动空间,内含社

团用房功能。一至四层均为学生活动功能。

5.1.5 食堂、体育馆

食堂设置在用地的北侧,共两层,一层设学生和教工餐厅,二层设室内篮球馆。篮球馆内设置夹层。

5.1.6 运动场

运动场位于校园整体的东侧,与教学区、办公区独立分开,保证间距,做到

可以活动的充分空间。运动区配建标准300米田径跑道,404.08㎡的器械运动场,周边配建2块篮球场,3块排球场,11个乒乓球场。

5.2.立面设计

5.2

在建筑造型处理中,采用欧式建筑手法,融汇国际建筑元素,既能很好的和

高中部的建筑风格相统一,也能表现校园建筑的文化气质。

建筑在历史、人文与现代建筑的结合上下足文章。建筑采用大气的上下三段

式构图,运用红砖、灰瓦、白墙,在合理控制成本的同时,体现出深厚的教学理念。

6项目设计过程中遇到的比较大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8.1

8.2

8.3

8.4

6

6.1

6.1.1 用地红线移位

规划用地红线图对于建筑工程项目的设计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项目的设计

必须在规划局批准的的用地红线范围内才有意义,是设计工作的前置控制条件。

方案设计方提供的建筑总平面图用地红线相较于规划局批准的用地红线图整

体向东南方向平移了约0.6米,这就涉及一个很重要又容易忽视的问题,我们在

做初设及施工图设计的时候,都会按照规划设计条件去逐一复核退界、限高、容

积率等,往往容易忽视红线角点坐标的复核,好在后面的设计阶段及时发现予以

调整,否则一旦项目施工后会引起很严重的后果。

6.1.2 超概算

本项目为政府投资项目,周期较长,初设阶段距离可研批复有一年时间,施

工图设计距离初设阶段也有一年多时间,钢筋、水泥等材料价格有较大幅度上涨,概算编制的时候也有缺项、漏项的情况,导致工程量较大增加,出现施工图预算

超概算情况。经与审批部门沟通确定不能超概、不能调概。故只能对设计图纸进

行优化设计降低造价,因此不可避免对施工图设计及项目进度产生较大的影响。

6.1.3 超容积率

依据《江西省城市规划管理技术导则》(2014)版附录三计算规则,第四条

建设项目的建筑面积及容积率规定,建筑物有维护结构顶部的楼梯间、水箱间、

电梯机房、结构(设备管道)转换层、底层车库、杂物间等,当层高在2.2米及

以上的按全面积计入容积率,若层高不足2.2米的按1/2面积计入容积率。

因本项目方案报规是卡着容积率上限设计的,对于后面初步设计及施工图设

计阶段屋顶需增设的稳压泵房、换热机房、光伏配电间、出屋面楼梯间等未预留

面积增加空间,这些空间均需计入容积率,所以只能通过调整部分建筑平面功能

布局来消化这些增加的面积,对设计引起较大调整。

6.1.4 校方参与度低

本项目由政府委托专业的项目管理公司运作,校方参与度很低,导致部分建筑功能并不能满足校方的使用要求,造成后期有较大的返工和修改,对项目进度也有较大影响。

学校建筑作为教育的一个载体,是为老师和学生服务的,设计过程应该积极听取他们的想法和需求,时代在进步,我们的设计也要与时俱进,更加科学、合理、人性化。

7结语

学校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重要载体,同时也是教师教书育人的场所,优秀的学校建筑设计要能够营造更加优美的学习环境,提供更好的学习条件,方便学生学习、生活及娱乐。

参考文献

【1】《江西省城市规划管理技术导则(2014版)》

浅析中小学校建筑的规划与设计——以南昌市第十九中学初中部红角洲校区为例

浅析中小学校建筑的规划与设计——以 南昌市第十九中学初中部红角洲校区为 例 摘要本文以南昌市第十九中学红角洲校区为例,从设计构思、总体规划布 局等几个角度分析了学校的规划与建筑设计,也分析了项目设计过程中遇到的几 个比较大的问题及其原因,希望能给同行以启发,达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关键词:学校建筑规划建筑设计问题与原因分析 1项目概况 南昌市第十九中学初中部红角洲校区位于南昌市红谷滩新区。项目东邻凤凰 中大道;南临学府大道;用地北侧为南昌市第十九中学高中部,周边为居住小区。校园地理位置优越,配套设施完整。 项目总用地面积40219.0㎡,总建筑面积34855.90㎡。满足初中30个班, 全校总计可容纳1500名学生就读。主要包括综合楼、行政办公楼、教学楼、学 生活动中心、食堂、体育馆、看台等相关配套设施。 2设计构思 红谷滩新区和中心老城区“一江两岸”双核城市格局的形成,使得现代文明 的花园城市更佳雄伟,校园选址服务半径较为适中,基地周边就有高校产业园, 居住群,这些都为学校营造了优美的自然环境,因此如何塑造出既能与自然环境 相结合、互相渗透,又能使整个学校特色鲜明、功能合理,是本设计要考虑的重 要因素。

设计在构思上将南昌市第十九中高中部与现状地块整体考虑,形成了一道主 轴线,轴线贯穿高中部和初中部,形成校园文化的延续空间,初中部的广场空间 和高中部的广场空间遥相呼应,更加体现了校园学习气息。 3规划指导思想 1.1 校园设计从教育的需要出发,富于变化和灵活性。关注现代教育开放性,多 变性,强调素质培养的特点,努力创造学习、实践、活动连贯性,提供高效复合 使用功能。 交流空间对于学生有特殊的意义,学生生活最大的知识渴求除了在教室内, 更多地在于与他人的交流,基于此,教学区整体布局利用外廊把教室连接起来, 在结点处放大,附之于特定的交流空间。 行列式布局,保证所有教室都南北朝向,有利于采光和通风。 标志性建筑的设置,在整齐有序的教学用房的背景下,综合楼在总体布局上 附以特定的建筑造型,综合楼是学校的中心,作为中心广场的背景、端庄、含蓄、优雅;食堂、风雨操场以多变的建筑造型斜插入校园,活跃了校园的气氛。艺术 厅与教学楼遥相呼应,形成对景,共同烘托中轴线上的综合大楼。 教学区内含校中心广场,其轴线从校门主入口到综合楼,两侧分别是教学楼 及行政办公楼、艺术厅,教学楼的南侧设置学生活动中心楼,北面布置食堂与风

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 GBJ 99—86 第一章总则 第1.0.1条为保证托儿所、幼儿园建筑设计质量,使托儿所,幼儿园建筑符合安全、卫生和使用功能等方面的基本要求,特制订本规范。 第1.0.2条本规范适用于城镇及工矿区新建、扩建和改建的托儿所、幼儿园建筑设计。乡村的托儿所、幼儿园建筑设计可参照执行。 第1.0.3条托儿所、幼儿园是对幼儿进行保育和教育的机构。接纳不足三周岁幼儿的为托儿所,接纳三至六周岁幼儿的为幼儿园。 一、幼儿园的规模(包括托、幼合建的)分为: 大型:10个班至12个班。 中型:6个班至9个班。 小型:5个班以下。 二、单独的托儿所的规模以不超过5个班为宜。 三、托儿所、幼儿园每班人数: 1.托儿所:乳儿班及托儿小、中班15~20人,托儿大班21~25人。 2.幼儿园:小班20~25人,中班26~30人,大班31~35人。 第1.0.4条托儿所、幼儿园的建筑设计除执行本规范外,尚应执行《民用建筑设计通则》以及国家和专业部门颁布的有关设计标准、规范和规定。 第二章选址和总平面布局 第一节校址选择 第2.1.1条学校校址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校址应选择在阳光充足、空气流通、场地干燥、排水通畅、地势较高的地段。校内应有布置运动场的场地和提供设置给水排水及供电设施的条件。 二、学校宜设在无污染的地段。学校与各类污染源的距离应符合国家有关防护距离的规定。 三、学校主要教学用房的外墙面与铁路的距离不应小于300m;与机动车流量超过每小时270辆的道路同侧路边的距离不应小于80m,当小于80m时,必须采取有效的隔声措施。 四、学校不宜与市场、公共娱乐场所,医院太平间等不利于学生学习和身心健康以及危及学生安全的场所毗邻。 五、校区内不得有架空高压输电线穿过。 六、中学服务半径不宜大于1000m;小学服务半径不宜大于500m。走读小学生不应跨过城镇干道、公路及铁路。有学生宿舍的学校,不受此限制。

中小学校规划设计注意问题

1、中小学校建设应远离殡仪馆、医院的太平间、传染病院等建筑。与易燃易爆场所间 的距离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的有关规定。 2、城镇完全小学的服务半径宜为500m,城镇初级中学的服务半径宜为1000m。 3、学校周边应有良好的交通条件,有条件时宜设置临时停车场地。 4、学校主要教学用房设置窗户的外墙与铁路路轨的距离不应小于300m,与高速路、地上轨道交通线或城市主干道的距离不应小于80m。当距离不足时,应采取有效的隔声措施。 5、学校周界外25m范围内已有邻里建筑处的噪声级不应超过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 50118有关规定的限值。 6、中小学校建筑用地应包括以下内容: (1)教学及教学辅助用房、行政办公和生活服务用房等全部建筑的用地;有住宿生 学校的建筑用地应包括宿舍的用地;建筑用地应计算至台阶、坡道及散水外缘; (2)自行车库及机动车停车库用地; (3)设备与设施用房的用地。 7、中小学校的体育用地应包括体操项目及武术项目用地、田径项目用地、球类用地和场地间的专用甬路等。设400m环形跑道时,宜设8条直跑道。 8、中小学校应设置集中绿地。集中绿地的宽度不应小于8m。 9、各类小学的主要教学用房不应设在四层以上,各类中学的主要教学用房不应设在五层以上。 10、普通教室冬至日满窗日照不应少于2h 11、各类运动场地应平整,在其周边的同一高程上应有相应的安全防护空间。室外田径场及足球、篮球、排球等各种球类场地的长轴宜南北向布置。长轴南偏东宜小于20°,南偏西宜小于10°。相邻布置的各体育场地间应预留安全分隔设施的安装条件。

12、各类教室的外窗与相对的教学用房或室外运动场地边缘间的距离不应小于25m。 13、中小学校应在校园的显要位置设置国旗升旗场地。 14、风雨操场等体育建筑设施的位置应临近室外体育场,并宜便于向社会开放。 15、校务办公室宜设置在与全校师生宜于联系的位置,并宜考进校门。 16、值班室宜设置在考进校门、主要建筑物出入口或行政办公室附近。 17、当体育场地中心与最近卫生间距离超过90米时,可设室外厕所,所建室外厕所的服务人数可按学生总人数的15%计算。 18、食堂与室外公厕、垃圾站等污染源间的距离应大于25米。 19、中小学校的校园应设置2各出入口。并应与市政交通衔接,但不应与城市主干道链接。校园主要出入口应设置缓冲场地。 20、校园道路每通行100人道路净宽0.7米,每一路段的宽度应按该段道路通达的建筑物容纳人数之和计算,每一路段的宽度不宜小于3米。 21、校园内人流集中的道路不宜设置台阶。设置台阶时,不得少于3级。 22、教学用建筑物的出入口应设置无障碍设施,并应采取防止上部物体坠落和地面防滑的措施。

中小学校设计规范GB50099—2011条文说明

1 总则 1.0. 1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学校建设,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办学标 准,适应教育教学需要;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选址要求和建设标准,确保学生和教职工安全。 其后的条文提出了居住分散的适龄儿童、青少年的寄宿问题;具有接受普通教育能力的残疾适 龄儿童、青少年随班就读问题;依法维护学校周边秩序,保护学生、教师、学校的合法权益,为学校提供安全保障的问题以及学校的安全制度和应急机制等问题, 并明确规定了相关的原则。据此在对1986 年制定的《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 后简称《原规范》 ) 的修订工作中对以上这些问题都分别进行细化,对相关的条文进行了修改, 并增添了部分技术性的规定。 1.0.2 本规范修订中已将《原规范》适用范围中的中等师范学校和幼儿师范学校移出。 《原规范》不含农村学校,修订中将农村学校纳入,有利于提升农村中小学校建筑建设的 标准,构建城乡一元化的学校建设新格局。 2 术语 2.0.1、2. 0.3 个别地区 ( 如上海市、哈尔滨市) 的学制规定完全小学为 5 年制,初 级中学为 4 年制,本次修订规范在基地及用房量化的统计中未将其分别列为一类,具体 指标由地方标准调整。 2.0 .8 本规范所规定的安全设计是指在满足国家规范涉及的场地设计、无障碍设计、 疏散空间设计、消防设计、抗震设计、防雷设计等具体内容的基础上,对校园内教学活 动及生活方面的安全保障和对易发生的灾害及事故的防范所进行的综合防御设计。 2.0.9 以建筑环境中物质方面的基本性质为基础,在与人群密切联系的有关特性方面, 校园环境及学校建筑本身应对师生实现安全保障。本质安全设计是从根源上预先避免建筑 内外环境及设备、设施等全部可能发生的潜在危险,这是本质安全与传统安全最重要的区 别。针对校园本质安全进行设计的重点强调在方案设计阶段及初步设计阶段杜绝学 校建成使用后可能发生的风险。本质安全型的建筑不仅内在系统不易发生事故,还具有在灾 害中自主调节、自我保护的能力。 2.0.11 小学五年级至高中三年级的部分体育课必须在环行跑道上完成,其占地面积 有定制,与办学规模及学生总人数之间无线性比例关系。本规范将校园总用地中减除环 形跑道占地后的用地界定为“学校可比总用地”,学校可比总用地随办学规模及学生总人 数成比例增减。 2.0.12 这是一项新的指标。用这一指标衡量中小学校设计的土地利用率比较客观、

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GB500992011) .doc

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GB50099-2011) 主编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实施日期:2012年1月1日 目次 1、总则…………………………………………………………………………………( 1) 2、术语…………………………………………………………………………………( 2) 3、基本规定……………………………………………………………………………( 4)3.1原则及规定……………………………………………………………………( 4)3.2 安全设计…………………………………………………………………………( 5)3.3 社区共用设施……………………………………………………………………( 5) 3.4 绿色设计…………………………………………………………………………( 6) 4、基地和总平面………………………………………………………………………( 7) 4.1基地……………………………………………………………………………( 7) 4.2用地……………………………………………………………………………( 7) 4.3总平面 (10) 5、教学用房及教学辅助用房 (12) 5.1构成和基本规定 (12) 5.2普通教室 (13) 5.3科学教室、实验室 (15) 5.4史地教室 (16) 5.5美术教室、书法教室 (16) 5.6音乐教室 (17) 5.7舞蹈兼形体教室 (17) 5.8计算机教室及远程教育教室 (18) 5.9语言教室 (18) 5.10多媒体教室 (19) 5.11 公共教室 (19) 5.12 体育用房 (20) 5.13劳动技术教室 (21)

中小学校建筑中的建筑安全设计

中小学校建筑中的建筑安全设计 摘要:现如今,我国的经济在迅猛发展,社会在不断进步,文章通过案例结合中小学生心理、行为特点分析学校设计中的安全问题,以及如何通过设计减少、避免隐藏的安全隐患,确保学生的安全,打造一个绿色、安全校园环境。 关键词:学校;疏散楼梯;栏杆;玻璃 引言 学校的安全设计是中小学校设计的重中之重,学校的安全设计从大到小可以包括区域安全、总体安全、单体建筑安全。本文结合笔者的具体实践及社会上发生的具体案例,同时围绕国家、地方建筑规范,针对中小学校的安全设计试做论述,抛砖引玉,供同行参考。下面主要从区域安全、总体安全、单体建筑安全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1中小学建筑安全设计的原则分析 第一,科学性原则遵循。对中小学的建筑安全设计就要能遵循相应的原则,在这些合理性的原则遵循下,对中小学的建筑设计质量才能有效保证。首先要能注重科学规划的原则遵循,这是建筑设计的质量保障基础。学校的建筑建设是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以及生活环境的重要场所,在进行设计过程中就要能从多个层面加强考虑,在设计中要能够周密的规划以及科学性的取舍。在建筑设计方面能够遵循最新的中小学建筑设计规范以及建设标准等,在科学性的规划设计方面,才能真正有利于设计的质量水平提高。第二,精细化原则遵循。对中小学的建筑设计过程中,要注重精细化管理的原则遵循,由于建筑设计是系统化的工程,实际设计中就要能考虑到方方面面,只有注重精细化的设计,才能保障设计的整体质量水平的提高。在设计中不只是要能够对设计的安全性得以保障,还要能够将创新性得以体现,能够最大程度的对学生的关爱在建筑设计环节得以体现,这样才能更好的促进学生的学习。第三,安全性原则遵循。中小学的建筑设计方面,对安全性的设计原则要充分遵循。学校建筑属于公共性建筑,并且和政府办公以

中小学建筑——设计要点

中小学建筑——设计要点 1 定义及类型 1、中小学校 中小学校泛指对青、少年实施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的学校,包括完全小学、非完全小学、初级中学、高级中学、完全中学、九年制学校等各种学校。 完全小学:对儿童、少年实施初等教育的场所,共有6个年级,属义务教育。 非完全小学:对儿童实施初等教育基础教育阶段的场所,设1年级~4年级,属义务教育。 初级中学:对青、少年实施初级中等教育的场所,共有3个年级,属义务教育。 高级中学:对青年实施高级中等教育的场所,共有3个年级。 完全中学:对青、少年实施中等教育的场所,共有6个年级,含初级中学和高级中学教育的学校。其中,1年级~3年级属义务教育。 九年制学校:对儿童、青少年连续实施初等教育和初级中等教育的学校,共有9个年级,其中完全小学6个年级,初级中学3个年级。属义务教育。 2、每班人数 2 总体规划 1 场地 1、中小学校严禁建设在地震、地质塌裂、暗河、洪涝等自然灾害及人为风险高的地段和污染超标的地段。 2、城镇完全小学的服务半径宜为500m,城镇初级中学的服务半径宜为1000m。 3、学校周界外25m范围内已有邻里建筑处的噪声级不应超过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50118有关规定的限值。 2 用地 中小学校用地应包括建筑用地、体育用地、绿化用地、道路及广场、停车场用地。有条件时宜预留发展用地。 (1)、建筑用地 建筑用地应包括以下内容: 1.教学及教学辅助用房、行政办公和生活服务用房等全部建筑的用地;有住宿生学校的建筑用地应包括宿舍的用地;建筑用地应计算至台阶、坡道及散水外缘; 2.自行车库及机动车停车库用地; 3.设备与设施用房的用地。 (2)、体育用地 体育用地应包括:体操项目及武术项目用地、田径项目用地、球类用地和场

中小学教育建筑电气设计要点分析

中小学教育建筑电气设计要点分析 摘要:结合近年中小学校建筑工程设计实践,由实例出发从施工图总结中小学 校电气设计要点。对施工图要点,照明和弱点系统等进行分析与总结。 关键词:中小学教育建筑;电气设计;照明控制;插座设置;弱电设备布置 1工程概况 本工程位于广大省惠州市大亚湾区,学校共分2期建设,其中小学部+初中部面积17800m2,综合教学中心面积10263m2,学生公寓面积20000m2,教师公寓面积4123m2,音乐礼堂面积3208m2,风雨操场面积5005m2。 2用电指标 JGJ310-2013《教育建筑电气设计规范》规定中小学校园总变配电站变压器容 量指标为20~30VA/m2,对不设置空调的教育建筑单位建筑面积用电指标规定如 下表: 3负荷等级 负荷分级《教育建筑电气设计规范》4.2规定,教学楼、宿舍楼的主要通道照明,风雨操 场或体育场馆的比赛负荷、观众席及主要通道照明等负荷,食堂的厨房主要设备用电,冷库,主要操作间、备餐间照明、消防负荷、应急照明、疏散指示、网络机房、消防控制室、电梯、大型设备用电等均为二级负荷,其他的如空调、普通照明、动力等为三级负荷。随着学校规 模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环境的不断变化,现已建成及规划待建的各单体建筑的功能都有可能发 生变化,导致建筑的负荷等级随之改变。因此在整个校区建设过程中要随时保证负荷等级规 划紧跟形势变化。 4低压配电系统 各变电所中均采用2台变压器分别接一路高压电源,两路变压器平时分列运行,在 0.4kV 低压侧设置母联开关,当其中一路高压电源故障或变压器故障时。由另一台变压器承担一、 二级负荷,同时利用分励脱扣器切除部分非重要负荷以防止单台变压器过负荷运行。各变电 所或配电室的低压配电形式根据负荷等级及设备容量而有所变化;消防负荷采用双路电源供 电至末端配电箱自动互投供电;非消防二级负荷由变电所采用双回路供电至各建筑物进线总 配电箱自动互投,然后放射式配电;三级负荷从变电所采用放射式或树干式配电。本项目设 发电机组作为备用电源。对于供电持续性和不间断性有很高要求的实验、网络、安防等设备,都按照设备容量配备UPS不间断电源作为备用电源。在变电房低压母线侧设集中的电容补偿 装置,将功率因数补偿到高压侧大于等于0.9。消防用电设备选用耐火电缆,其余用电设备 选用聚露乙烯护套铜芯线穿PVC套管、铝合金电缆桥架、线槽明敷或暗敷。低压室引来主要 电缆采用600/1000V绝缘水平,室内配电线路使用450/750V绝缘水平的导线。 5接地系统设计 5.1低压配电系统的接地形式采用TN-S系统,且与防雷系统共用接地装置。所有外露的 电气设备金属外壳、插座接地孔、穿线钢管均应按规范接地,接地线(PE线)截面等于相线 截面(相线截面小于或等于16mm2时)或等于相线截面的一半(相线截面大于16mm2时)。 5.2 计算机教室、语音教室、实验室、报告厅及阶梯教室的设备间、电子阅览室、机房、 厨房等用电设备相对较多、用电时间相对较长的场所,宜设置局部等电位联结装置,并按规 范及标准图集做好等电位联结,以此降低故障接触电压、保障人身安全。 5.3 如果建筑内以电水炉类设备作为饮水器,则在饮水器处设局部等电位联结装置并做好 等电位联结。 5.4 按照GB50099-2011《中小学建筑设计规范》10.3.7:“行政和生活服务用房的电气设 计应符合下列规定:舆洗室、淋浴室应设置局部等电位联结装置”。 6设计要点 a.中小学校建筑的照明用电和动力用电应设总配电装置和总电能计量装置。 b.各幢建筑的 电源引入处应设电源总切断装置和可靠的接地装置,各楼层应分别设置电源切断装置。c.室

打造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中小型铁路客站——以大张铁路阳高南站设计为例

打造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中小型铁路客站——以大张铁路阳高南站设计为例 摘要:铁路是国民经济大动脉、关键基础设施和重大民生工程。而铁路客站则是联系铁路与地方城市的重要桥梁。作为城市的标志性建筑,高铁客运站相比其他公共建筑具有更高的地位与重要性,本文结合大张铁路阳高南站设计实例,分析如何将地域文化更加契合地融入中小型客站的设计之中。 关键词:铁路、中小型客站、标志性建筑、地域文化 引言:近年来,我国铁路事业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从无到有,从追赶到超越,现如今,高铁已成为中国的一张亮丽的名片。在各个省会城市新建特大型和大型枢纽车站的过程中,很多市县的中小型车站也成为完善中国“八纵八横”高速铁路网中不可或缺的节点。如何将中小型客站打造成具有特色的交通建筑成为设计师们不断追求和实现突破的课题之一,下文以大张铁路阳高南站设计实例介绍中小型站房室内外设计中如何融入地域文化元素,尽量充分体现出中小型交通建筑的地域性文化性,为以后中小型铁路客站的设计及实践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1. 建筑的地域文化 “一方水土孕育一方文化,一方文化影响一方经济、造就一方社会。”不同社会结构和发展水平的地域自然地理环境、资源风水、民俗风情习惯、政治经济情况,孕育了不同特质、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诸如中原文化、三秦文化、巴蜀文化、徽文化等。不同的文化土壤可以滋生出不同的建筑特色,地域文化和建筑是相辅相成的,是共同推动、不断演进的过程。 1. 阳高南站站房设计地域文化的表达

2.1地域文化的挖掘 阳高县是大同市下辖县,北隔长城,相邻内蒙。境内云 林寺、辽代寺庙,守口堡等镇堡文化等展现着阳高的深邃魅力。塞外古长城(守 口堡,边墙五堡)古朴、沧桑,雄浑、幽远;内堡外墩,烽堠相望,几千年的烽 火硝烟在落日余辉中穿越时空席卷而来,演绎过金戈铁马的悲壮,民族融合的过往。所以“辽代的粗狂”和“北方的浑厚”是城市最凸显的个性。 阳高县境内不仅文物古迹众多,也留存有大量的具有地域特色的晋北古民居,承 载着当地的地域文化和民俗文化。文化挖掘和演绎在延续建筑的设计文脉的同时,并融入阳高地域 守口堡明长城明长城烽火台云林寺 文化和民俗文化,展现阳高苍劲古朴的建筑风格。 2.2站房立面轮廓的提炼 阳高南站核心视觉形态的生成来源于长城一百零八景之神京屏障——阳高特有的明长城,阳高古长城的最大特点就是 “直”,大体呈东西一字长蛇阵排列,如同阵容肃穆的军团在 战场上蓄势待发。在空中看阳高古长城,笔直的长城烽堠相望,交相辉映,像利 箭一样射向西方;古朴厚重的夯土城墙凝重幽远,沧桑凄凉,增添了一份原始、 雄浑的塞外风情。 阳高南站站房建筑主体通过抽象阳高 县明长城蜿蜒曲折、高低起伏的形态和 云林寺整体外轮廓造型,以铿锵有力的 线条勾勒出长城骨骼苍劲的美感,体现 北方建筑“古朴厚重”的形神气质。 站房立面轮廓的提炼

南昌市规划导则

南昌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来源:信息中心日期:2008/1/1 南昌市人民政府令 (第95号) 《南昌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已经2003年11月20日市人民政府第23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发布,自2004年4月1日起施行。 2004年1月21日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城市规划管理,保证城市规划的实施,根据《南昌市城市规划管理规定》,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在市城市规划区内编制城市规划、实施城市规划管理、进行建设,应当遵守《南昌市城市规划管理规定》和本规定。 建设项目还应当符合相关专业技术规范。 第二章建设用地的分类与适建范围 第三条建设用地分为居住用地、公共设施用地、工业用地、仓储用地、对外交通用地、道路广场用地、市政公用设施用地、绿地和特殊用地。 第四条建设用地的划分和使用应当遵循土地使用相容性的原则,按照经批准的控制性详细规划执行;未制定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按照分区规划和建设用地适建范围的规定执行;建设用地适建范围未列的,由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建设项目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和基础设施等条件,确定适建性。

需要改变建设用地性质或者超出规定的适建范围的,应当符合以下规定,并依法对规划进行调整:(一)不得对相邻地块以及历史文化遗迹、自然环境造成负面影响; (二)不得突破原用地开发强度,导致该区域环境质量下降; (三)不得新增大量人流、车流,影响城市道路交通系统的有序运行; (四)不得擅自占用绿地、市政公用设施用地和公益设施用地。 第五条取得城市规划道路一侧土地使用权的,其建筑密度、容积率等规划技术指标按照实际用地面积(净地)计算。 第三章建筑容量控制指标 第六条建设项目应当编制修建性详细规划,经依法批准后方可实施。建设用地面积大于5000平方米的,其修建性详细规划应当包括配套的管线工程详细规划。 第七条建设项目的建筑容量应当符合控制指标(含建筑容积率和建筑密度,下同)。 科研机构、大中专院校、中小学校、体育场馆以及医疗卫生、文化艺术、幼托设施等建设项目的建筑容量控制指标,按照有关专业规定执行,但不得超过居住建筑的控制指标。 第八条市城市规划区内的莲塘组团、昌东组团、湾里组团、望城组团和乐化组团的中心地区的建筑容量控制指标,按照新城区的控制指标执行;其中心地区、一般地区由所在县区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划定。 第九条房地产开发项目建设用地规模未达到以下标准的,不予批准: (一)低层、多层、中高层住宅为5000平方米; (二)多层公共建筑为1500平方米; (三)高层居住建筑高度小于或者等于50米的为2000平方米; (四)高层居住建筑高度大于50米的为3000平方米; (五)高层公共建筑高度小于或者等于50米的为3500平方米;

2022-2023年一级注册建筑师《设计前期与场地设计》预测试题21(答案解析)

2022-2023年一级注册建筑师《设计前期与场地设计》预 测试题(答案解析) 全文为Word可编辑,若为PDF皆为盗版,请谨慎购买! 第壹卷 一.综合考点题库(共50题) 1.下列有关无障碍停车位的叙述,错误的是()。 A.距建筑入口及车库最近的停车位置应划为无障碍停车位 B.无障碍停车位的一侧应设宽度不小于1.2m的轮椅通道并与人行通道相连接 C.轮椅通道与人行通道地面有高差时应设宽度不小于0.9m的坡道相连接 D.无障碍停车位的地面应涂有停车线、轮椅通道线和无障碍标志等 正确答案:C 本题解析: 《无障碍设计规范》(GB 50763—2012)第3.4.2条规定,轮椅坡道的净宽度不宜小于1.0m,无障碍出入口的轮椅坡道净宽度不应小于1.20m。A项,第3.14.1条规定,应将通行方便、行走距离路线最短的停车位设为无障碍机动车停车位。第3.14.2条规定,无障碍机动车停车位的地面应平整、防滑、不积水,地面坡度不应大于1:50。B项,第3.14.3条规定,无障碍机动车停车位一侧,应设宽度不小于1.20m的通道,供乘轮椅者从轮椅通道直接进入人行道和到达无障碍出入口。D项,第3.14.4条规定,无障碍机动车停车位的地面应涂有停车线、轮椅通道线和无障碍标志。 2.从节能要求出发,下列叙述何者错误?() A.建筑总平面的布置和设计,宜利用冬季日照并避开冬季主导风向 B.建筑总平面的布置和设计,宜利用夏季自然通风 C.严寒、寒冷地区建筑的体形系数应小于或等于0.45 D.当不能满足体形系数要求时,必须按规范规定进行权衡计算 正确答案:C 本题解析: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15)第3.1.3条规定,建筑群的总体规划应考虑减轻热岛效应。建筑的总体规划和总平面设计应有利于自然通风和冬季日照。建筑的主朝向宜选择本地区最佳朝向或适宜朝向,且宜避开冬季主导风向。C项,第3.2.1条规定,严寒、寒冷地区公共建筑的体形系数应符合表(见表)的规定。 表严寒和寒冷地区公共建筑体形系数 3.无台阶的建筑入口为无障碍入口时,入口室外的最大地面坡度应为下列何值?()

江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公布全省第十三次勘察设计“四优”评选结果的通知

江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公布全省第十三次勘察设计“四优”评选结果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江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公布日期】2009.03.30 •【字号】赣建设[2009]18号 •【施行日期】2009.03.30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勘察设计 正文 江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公布全省第十三次勘察设计 “四优”评选结果的通知 (赣建设[2009]18号) 各设区市建设局(建委、规划建设局),景德镇市城市规划局,省直有关单位: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开展2008年度全国优秀工程勘察设计奖评选工作的通知》(建质办函[2008]762号)要求,我厅组织开展了全省第十三次勘察设计“四优”评选活动。经各地、各有关部门推荐申报,各专业组初评和全省第十三次勘察设计“四优”评选委员会总评,共有146个项目获奖,其中优秀工程设计(含城乡规划)113项(一等奖24项,二等奖41项,三等奖48项);优秀工程勘察26项(一等奖5项,二等奖10项,三等奖11项);优秀工程建设标准设计5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1项);优秀工程勘察设计计算机软件2项(一等奖2项)。现将获奖项目予以公布(详见附件)。 为了激励工程勘察设计规划单位和技术人员,不断推动技术创新,提高工程建设质量和水平,经研究,决定对本次获奖项目进行奖励,奖励资金由各获奖单位在技术开发费中支取,奖金金额分别为:一等奖10000元,二等奖8000元,三等奖

5000元。 希望广大工程勘察设计规划单位和技术人员在工程勘察设计和规划建设中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科技创新、管理创新,提高建设工程质量和科技含量,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再立新功。 附件:全省第十三次勘察设计“四优”评选结果 江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二○○九年三月三十日附件: 全省第十三次勘察设计“四优”评选结果 一、优秀工程设计 (一)建筑专业 一等奖 1、井冈山革命博物馆新馆 设计单位: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设计人员:任力之、张丽萍、张旭、高宇、肖小凌、孙艳萍、周争考、杨民、钱必华、苏生、钱大勋、麦强、王昌 2、珠海信息大厦 设计单位:江西省建筑设计研究总院(广东德晟建筑设计研究院) 设计人员:朱永红、陈向丽、曹敏丽、曾春发、段敏、余颖俊、胡考宁、章志刚、李未 3、北京江西大厦 设计单位:江西省建筑设计研究总院(广东德晟建筑设计研究院) 设计人员:朱永红、陈向丽、刘小檀、张恒春、段敏、周力、胡考宁、赵晓勇、付靓、阮小东、邱小群、翟婷婷、潘鑫

国家计委发布《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

国家计委发布《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 国家计委发布《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 第一章总则 第1.0.1条为确保中小学、中等师范、幼儿师范的学校建筑设计质量,创造适合青少年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全面发展的学校环境,特制定本规范。 第1.0.2条本规范适用于城镇、工矿区新建、改建和扩建的普通中小学校、中等师范学校和幼儿师范学校的建筑设计。 第1.0.3条学校建筑设计应满足教学功能要求,有利于学生安全及身心健康,合理安排学校用地。 第1.0.4条学校建筑设计应根据各地区气候和地理差异、经济技术的发展水平、各民族人民生活习惯及传统等因素,因地制宜地进行设计。 第1.0.5条学校建筑设计除执行本规范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规范的要求。 第二章选址和总平面布局 第一节校址选择 第2.1.1条学校校址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校址应选择在阳光充足、空气流通、场地干燥、排水通畅、地势较高的地段。校内应有布置运动场的场地和提供设置给水排水及

供电设施的条件。 二、学校宜设在无污染的地段。学校与各类污染源的距离应符合国家有关防护距离的规定。 三、学校主要教学用房的外墙面与铁路的距离不应小于300m;与机动车流量超过每小时270辆的道路同侧路边的距离不应小于80m,当小于80m时,必须采取有效的隔声措施。 四、学校不宜与市场、公共娱乐场所,医院太平间等不利于学生学习和身心健康以及危及学生安全的场所毗邻。 五、校区内不得有架空高压输电线穿过。 六、中学服务半径不宜大于1000m;小学服务半径不宜大于500m。走读小学生不应跨过城镇干道、公路及铁路。有学生宿舍的学校,不受此限制。 第二节学校用地 第2.2.1条学校用地应包括建筑用地、运动场地和绿化用地三部分。各部分用地的划分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建筑用地、运动场地、绿化用地之间有绿化带隔离者,应划至绿化带边缘;无绿化带隔离者,应以道路中心线为界。 二、学校建筑用地应包括建筑占地面积、建筑物周围通道、房前屋后的零星绿地、小片课间活动场地。 三、学校运动场地应包括体育课、课间操及课外体育活动的整片运动场地。

江西南昌江中紫金城住宅产品规划设计任务书与最佳价值投资分析

紫金城住宅项目产品规划设计任务书&最佳价值投资分析

设计院: 请贵公司在参考紫金城商业、写字楼与一期住宅(红郡)的设计与施工的基础上,对后续设计要贯彻原有建筑风格与景观规划设计的思路,体现其连续性与完整性,对原规划中的不足与瑕疵要予以改进与纠正,使之不断完善和提高。根据对南昌房地产市场的考察以及对项目规划设计要点的理解,按照项目所在区位及项目未来的预计销售价格、销售目标市场构成和政府规划文件,我们认为,项目规划布局应该遵循以下原则,请设计单位在项目正式方案设计中参考执行。 一、设计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 3.《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 4.《江西省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5.国家及江西省关于居住区规划和建筑设计的有关规范、规定; 6.南昌市城市规划管理有关。

7.规划用地现状图(电子底图)、本项目地块的用地性质和指标要求; 8.地方房屋建筑面积计算细则; 9.本设计任务书提供的概念设计理念。 二、用地概况 1. 用地位置 地块位于南昌市东湖区,紧邻沿江北大道、规划七路。项目用地距离青山路约400米,距离市区中心约2公里。 2. 用地面积 住宅用地面积约15万平方米。 3. 用地性质 现有待开发土地为纯居住性用地。 4. 用地现状 拆迁完毕,地形较为平整;

南北宽,东西窄。 5. 周边景致 地块北面:与省公安厅住宅区一路之隔,形成浓厚的居住氛围。 地块东面:豫章小学,油脂化工厂,豆芽巷及老住宅区,环境相对较差。 地块西边:紫金城商业中心、沿江北大道、赣江、扬子洲与红角洲,景观资源丰富;与省电力厅住宅区大地·龙泉湾一路之隔,形成浓厚的居住氛围。 地块南边:老旧厂房及老居民楼,与本项目的高楼林立形成较大差距。 6. 交通状况 沿江北大道、规划路与城市干道紧密相连,交通较为方便,由项目用地到市中心,开车5分钟左右即可到达;周边有3路、4路、15路、16路、8路、232路、223路、210路等多路公交车线路,途径本项目的公交主要以3路、4路为主。 三、用地要求 1. 遵循项目用地退红线要求;

中小学校设计规范GB 50099—201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中小学校设计规范 Code for design of school GB 50099—2011 主编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施行日期:2 0 1 2 年 1 月 1 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公告 第885号 关于发布国家标准 《中小学校设计规范》的公告 现批准《中小学校设计规范》为国家标准,编号为GB 50099—2011,自2012年1月1日起实施。其中,第4.1. 2、4.1.8、6.2.24、8.1.5、8.1.6条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原《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GBJ 99—86同时废止。 本规范由我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2010年12月24日

前言 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2008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修订计划(第一批)>的通知》 (建标[2008]102号)的要求,由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和天津市建筑设计院会同有关单位在《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GBJ 99—86(以下简称《原规范》)的基础上修订完成。 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最后经审查定稿。 本规范共分10章,主要技术内容包括总则,术语,基本规定,场地和总平面,教学用房及教学辅助用房,行政办公用房和生活服务用房,主要教学用房及教学辅助用房面积指标和净高,安全、通行与疏散,室内环境,建筑设备等。 本规范修订的主要技术内容是: 1 将适用范围扩展为城镇和农村中小学校(含非完全小学)的新建、改建和扩建工程的设计,不适用于中等师范和幼儿师范学校的建设; 2 适应教育部自2007年底起陆续颁布的小学、初中、高中全部课程的新课程标准,对学校设计的有关规定进行了修改和补充; 3 在相关章节中增加了安全保障方面的规定; 4 修改和补充了采用低投入、高效率而且成熟的新技术; 5 增加了“术语”和“基本规定”,取消了《原规范》的“附录一名词解释”。 本规范中以黑体字标志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本规范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管理和对强制性条文的解释,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负责对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本规范在执行过程中,请各单位总结经验,积累资料,意见及有关资料请函寄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国家标准《中小学校设计规范》编制组(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南礼士路62号邮编:100045),以便今后修订时参考。 本规范主编单位、参编单位、主要起草人和主要审查人: 主编单位: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天津市建筑设计院 参编单位: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成都木原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北京大学青少年卫生研究所江苏省教育建筑设计研究院翰林(福建)勘察设计有限公司广东省高教建筑规划设计院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上海市高等教育建筑设计研究院湖北省教育建筑设计院 主要起草人:黄汇刘祖玲李宝瑜陈华王小工张绍刚杨红白学晖温海水金 磊余小鸣牟子元陈彤王珏邢金利刘幸坤刘占军李志民朱明林武刘玉龙刘瑞光姚慧何梅珍杨轶马军刘剀赵建平 主要审查人:马国馨沈国尧张必信谢映霞林建平高冀生刘燕辉郭景胡建中韩叶祥李晓纯雷树恩邱小勇

普通中小学校建设标准

普通中小学校建设标准 (征求意见稿) 2015。7。20

目录 第一章总则 (1) 第二章建设规模与项目构成 (2) 第三章选址与校园规划 (3) 第四章面积指标 (6) 第五章建筑与建筑设备 (8) 第六章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10) 附录一普通中小学校必配校舍用房配置标准及面积指标 (12) 非完全小学校舍用房配置标准及面积指标 (12) 完全小学必配校舍用房配置标准及面积指标 (13) 九年制学校必配校舍用房配置标准及面积指标 (15) 初级中学必配校舍用房配置标准及面积指标 (17) 高级中学必配校舍用房配置标准及面积指标 (19) 附录二普通中小学校选配校舍用房面积及指标 (21) 附录三本标准用词说明 (22) 附件《普通中小学校建设标准》条文说明 (23)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促进城乡普通中小学校教育设施的均衡发展,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推进中小学校设施标准化建设,适应普通中小学校教育改革和现代化建设,创造适合青少年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办学条件和育人环境,加强普通中小学校建设的科学化、规范化管理,不断提高中小学校规划设计和建设水平,特制定本建设标准. 第二条本建设标准是编制、评估和审批普通中小学校建设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校园规划设计和建设用地的依据,也是对工程项目建设全过程监督检查的尺度. 第三条本建设标准适用于普通中小学校建设项目的规划建设。 第四条普通中小学校的建设,必须贯彻安全、适用、经济、美观的原则,首先保证师生安全。在抗御重大意外自然灾害时,学校可作为周边地区的紧急避难疏散场所。 第五条普通中小学校建设应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符合城乡及城镇化建设规划,先规划后建设。结合本地区的人口及生源实际情况,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绿色校园. 第六条本建设标准将普通中小学校的校舍用房,分为必配用房和选配用房两类,以适应不同地区、不同类型学校建设的需要。分期建设的学校,首期建成校舍的建筑面积应符合必配用房的建筑面积。 第七条普通中小学校建设除执行本建设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相关标准与规范的规定。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