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搭建校企合作平台探索双师教学团队建设新模式

搭建校企合作平台探索双师教学团队建设新模式

搭建校企合作平台探索双师教学团队建设新模式
搭建校企合作平台探索双师教学团队建设新模式

搭建校企合作平台探索双师教学团队建设新模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UUT-WUUY-WBBGB-BWYTT-1982GT

辽宁省教学成果申报材料:总结报告

以“四双模式”双师队伍建设为突破

深化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

沈阳职业技术学院

电气工程系

2008年12月15日

以“四双模式”双师队伍建设为突破

深化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在国家示范示范专业建设过程中,抓住“人”的根本因素,为突破教师队伍结构、能力和水平这个制约示范建设发展的“瓶颈”问题,定战略、定标准、定制度,搭建校企合作平台,探索“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建设新模式,从而全面带动自动化专业各项教学改革工作。本专业现已和6家企业建立了校企合作共建“双师”结构教学团队的合作关系,聘请了15名企业技术负责人和管理专家到学院兼职,专业所属系部和教研室都有企业兼职教学主任和教研室主任;结合示范建设,本专业实行了“双带头人”、“双骨干教师”制度;本专业现已成为省级优秀教学团队,省级示范专业和品牌专业,现已建成省级精品课3门;本专业生就业率连续三年在97%以上。

中央财政支持的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与沈阳特变电集团等企业密切合作、深度融合,搭建校企合作平台,探索“四双”模式(专业建设校企双带头人、课程建设校企双骨干教师、校企人员双向兼职双重身份、校企双方提供双向保障)的“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在团队建设的同时,全面带动了校企合作、课程建设、实习实训条件等方面的建设。

一、双带头人

因为高职院校的主要任务是为企业培养适应岗位需求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所以我们的专业不仅是学校的,也是企业的,我们所进行的专业建设必须由校企双方共同建设,由企业人员始终参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为此我们在专业建设中坚持做到专业必须有校企双专业带头人,本专业的两个专业带头人一个是省级专业带头人,省级优秀教学团队负责人、电气工程系主任高宇副教授,一个是在辽沈地区电器行业具有一定影响的企业技术管理专家,沈阳新松机器人公司制造厂厂长苏晓东。我们安排校企双带头人决不仅仅是形式,找企业人员凑数,而是根据专业建设要求和专业带头人的优势,来补充学院单一专业带头人在专业建设上的不足。

如学院专业带头人高宇在控制技术方面多次发表论文,并主持和参与了沈阳地区企业技术改造的重要项目,并与企业技术人员合取得多项专利,在行业内有一定影响,因此他负责控制技术方向。企业专业带头人苏晓东多年从事电器产品生产及技术管理工作,不仅具有丰富的技术经验和管理经验,同时在《机器人》杂志上发表过《柔性自动化连杆式机器人设计》等4篇论文,并且是《3自由度浇注机器人》专利的发明者,具有一定的理论水平,因此他负责电器产品制造方向。两个专业带头人的专业建设工作分工是:苏晓东主要负责分析工作过程,确定岗位核心能力,提出专业培养目标,项目教学案例开发,实践指导课程,校外顶岗实习基地建设等;高宇主要负责课程体系构建,核心课程建设,教学团队建设以及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等。这两个带头人在专业建设上互相补充,共同带领团队进行专业建设。

二、双骨干教师

针对专业面向工作岗位的总体工艺流程,对企业生产全过程和典型工作环节进行分析分解,确定专业培养的4个岗位核心能力,即元器件识

别、焊接及装配能力,识图、配线和系统的测试能力,典型生产线设备维护及故障诊断排除能力,典型控制系统的开发和技术升级能力。针对4个岗位核心能力,电气自动化专业确定重点建设《PLC技术及应用》、《电器产品制造与检测》、《机电设备控制技术》、《计算机控制技术》4门核心课程。围绕核心课程建设配置由校企人员组成的四对双骨干教师。

具体配置情况如下:

围绕核心课程的课程标准、教材开发、教学软件开发、教学方法手段改革和课程教学网络平台建设内容,校企人员有各自不同的侧重和分工。校企双方骨干教师分工协作,共同完成核心课程建设内容。

1.课程标准

企业骨干教师:A根据工作过程提出能力要求;B实训单元学生训练要点;C能力考核方式及标准

学院骨干教师:A根据能力要求提出学生必备的知识要求;B理论知识单元学生学习要点;C能力考核方式及标准

2.教材开发

企业骨干教师:A实训部分设计;B项目案例;C项目训练

学院骨干教师:A教材结构设计;B理论部分设计

3.教学软件

企业骨干教师:训练功能的设计与开发

学院骨干教师:教学功能的设计与开发

4.方法手段改革

企业骨干教师:考核方式,训练模式,项目教学案例

学院骨干教师:教学设计(重点解决教什么、谁来教、在哪教、怎么教),考核方式

5.教学网络平台

企业骨干教师:提供真实工作情境操作,典型产品的生产过程,典型设备与元件,典型工艺,典型生产线,岗位技术规范,岗位操作规程等相关资料。

学院骨干教师:进行教学平台设计,提供相关技术支持,教学资源材料,学生训练资源材料,设计网上指导、师生互动及网络考核与评价系统。

三、双向兼职

校企人员双向兼职双重身份,相互渗透,深度融合,建立密切的“血缘”关系。团队10名专任教师都在合作企业中有实质性的兼职,企业也相应的派出人员到学校兼职,双方人员都做到有职、有责、有任务。

1.有职即校企双方兼职人员在对方均有实质性兼职。如专业带头人高宇兼任沈阳新松机器人有限公司兼职副厂长;企业专业带头人苏晓东在学院电气工程系任兼职教学副主任。兼职具体情况见下表:

不仅仅是挂名,我们和合作企业达成的共识是校企双方的兼职人员必须在对方有实质性的工作职责,如学院专业带头人高宇兼任沈阳新松机器人有限公司副厂长,负责工艺设计和审批,每周必须到企业工作两天(含周日一天),参加一次中心主任工作会议,履行工艺设计审批职责。企业专业带头人兼任学院电气工程系教学主任,负责实践教学,每周至少要到学院工作一天,参加一次系主任工作例会,主持或参加一次教学例会,履行实践教学计划、大纲及项目审批,学生实践教学项目考核成绩审批等相应职责。兼职教师工作职责情况如下表:

设和合作企业发展要求,承担一项或多项专业建设和应用项目研发任务。

如团队专业带头人高宇在沈阳新松机器人公司担任兼职技术厂长,负责技术工艺工作,并承担立体仓库计算机控制系统研发任务;企业兼职专业带头人苏晓东在学院任电气工程系兼职教学主任,负责实践教学工作,并承担“431”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和实施任务。学院骨干教师曹江,在沈阳新松机器人公司兼任电装车间工程师,08年主要承担该公司“自动焊接工作站电气控制系统设计”工作,现在其设计成果已经运用于华晨汽车焊接生产线;沈阳新松机器人公司工程师陆立智兼职电气工程系教师,他在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中承担课程建设工作,08年主要负责《PLC技术及应用》省级精品课建设工作。兼职教师工作任务分工如下表:

搭建校企合作平台,加强“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建设,不仅仅是电气自动化专业一个团队的做法,而是沈阳职业技术学院在党委统一领导下,学院所有教学团队特别是重点建设专业都正在做或开始做的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示范建设措施。

一是定规划。所有系部都必须由企业有影响的人士担任兼职教学主任;所有重点建设专业教研室必须聘请企业名家和行家担任兼职教研室主任;所有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都必须在企业有实质性的兼职;所有重点建设专业专任教师必须实际参与企业技术改造工作和应用项目开发;示范建设中重点建设的9个专业在今年9月前必须达到上述要求,年底学院69个专业(方向)中1/4以上专业要达到要求,2009年要有50%以上专业团队达到以上要求,2010年要有70%以上专业团队达到以上要求。

二是定标准。学院规定“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必须达到以下建设标准:团队专兼结构必须达到1:1以上,且企业教师在专业团队中实质性兼职;团队至少有一名在行业企业有影响的企业人员担任兼职教学主任或教研室主任;团队按专业方向设双带头人,其中一名为行业企业有影响人事;团队按核心课程建设要求设双骨干教师,其中一名为企业人员;每门核心课程的建设内容必须有校企双方骨干教师共同完成并取得成果;核心课程建设至少有一门达到院级以上精品课程;团队专兼教师合作,每年至少要完成三项以上适应企业需求的应用开发项目;团队专兼教师合作,每年至少要开发建设两本省级以上精品教材或规划教材;团队每年至少发表5

篇以上由校企人员共同撰写的专业论文;团队必须保证建设符合毕业生全员顶岗实习要求的顶刚实习基地。

三是定政策。凡达到“双师”结构建设标准的教学团队和个人,优先评选院级以上优秀教学团队;优先享受国家和学院重点项目建设资金支持;团队所在专业列为学院重点建设专业;团队专业带头人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每年选派出国培训一次;团队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享受学院岗位津贴同级别最高档;团队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享受学院年度奖金最高档;团队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优先推荐市级以上优秀教师;团队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在晋升职称时优先推荐;系部企业兼职教学主任每月发放津贴2000元(课时费除外);系部教研室企业兼职主任每月发放津贴1000元(课时费除外);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在企业兼职时由学院负责联系享受企业相应待遇;企业在学院兼职人员在精品课、示范专业等项目建设中取得成果者由学院给予物质奖励。凡未达到要求的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将视其情况中止或取消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资格。

四是定制度。为加强教学团队建设,学院制定了《关于加强“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建设的有关意见》、《关于教学系部和重点教研室聘任企业兼职教研室主任的有关规定》、《“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建设标准》、《企业兼职人员管理及考核办法》、《学院到企业兼职人员管理及考核办法》、《学院兼职教学主任和教研室主任工作职责》、《学院兼职教学主任和教研室主任津贴发放管理办法》、《顶岗实习教学指导教师工作规范》、《关于建立“企业工作日”的通知》等若干文件和制度。

在此基础上,校企双方做到共同定协议、共同定责任、共同定待遇、共同定考核方式。

校企双方共同定协议,即签订“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建设合作协议,在法律上保证校企双方合作。目前本专业已与北方重工集团、沈阳新松机器人

公司、特变电工沈变集团等6个单位签订了《共建双师团队协议》。协议包括了互聘兼职人员,兼职人员职务及职责,兼职人员待遇,兼职人员考核及管理等内容。

校企双方共同定责任,即校企双方共同确定校企人员兼职管理制度,互相委托对方对兼职人员在兼职期间的工作情况进行考核与管理。双方确定对等互聘对方人员,并确认为双方单位组织行为,不对个人;双方确定为本单位人员到对方兼职创造条件,保证兼职人员能到对方单位每周至少工作一天;双方确定赋予对方兼职人员具体工作职责和权限;双方保证为对方兼职人员创造必要的工作条件,以利于开展工作;双方负责对对方兼职人员发放兼职工作津贴;双方负责协助对方对兼职人员进行考核和管理。

校企双方共同定待遇,即校企双方对对方的兼职人员都支付一定的津贴、给予荣誉和奖励。学院为每个兼职教学主任每月发放津贴2000元;兼职教研室主任每月发放1000元;兼职骨干教师按工作量发放酬金;企业对学院兼职人员也给予相应的津贴和酬金。学院为参与精品课、示范建设的企业兼职人员发放一次性奖金;企业为参与项目开发的学院教师发放一次性奖金。

校企双方共同定考核方式,即校企双方都有专门的负责人和机构负责对兼职人员的工作、待遇等方面进行管理和考核,根据考核情况双方共同商定兼职人员的续聘、待遇提升和解聘等措施。双方兼职人员到对方兼职工作都要按周填写工作手册;双方兼职人员每半年向双方人力资源处递交述职报告,由双方人力资源处进行年中考核;双方兼职人员年末向双方人力资源处递交年终述职报告,由双方人力资源处进行考核,并提出考核报告,并由双方领导签字。

由于学院的定位较高,政策比较合理,激励措施比较有力,调动了企业的积极性,使得我们在合作构建“双师”结构教学团队方面能做到双向保障。

实质性的合作,带来实质性的建设成果,校企双方合作构建“双师”结构教学团队以来,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在顶岗实习基地建设、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校企订单合作“冠名班”建设、企业应用项目开发、核心课程建设以及团队自身建设方面都取得了一定成效。2007年团队所在专业被评为省级示范专业,团队被评为省级优秀教学团队,《PLC技术及应用》课程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专业毕业生就业率也有较大提升,2008年达到97%,团队专业带头人高宇被评为沈阳市先进教师。

2008年12月15日

完善校企合作机制-搭建校企合作平台-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完善校企合作机制搭建校企合作平台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合作,是我国高职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基本思路,也是高职院 校生存发展的内在需求。作为国家示范性骨干高职院校,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以下简称“上海版专”)在建设过程中,积极推行“政府主导、企业参与、学校自主、适应需求”的办学模式,在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和上海市政府指导下,在印刷、出版等行业协会支撑下,组建由出版印刷界知名企业和学校共同参与的校企合作理事会,建立政府宏观调控、理事会主导、系部与企业共同实施,行业协会等广泛参与的管理体制,形成“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校企合作长效机制,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走出了一条适合自身发展、融入行业企业、服务社会发展的特色道路。 完善校企合作机制,规范校企合作管理 1. 发挥部市共建优势,建立校企合作理事会 学校按照“战略合作、校企一体、产学链接、共建共管”的原则,建立校企合作理事会,并进一步完善校、专业群、专业三级校企合作体制。成立专业指导委员会,建立专业校企合作工作站,从校企合作组织结构、资金和制度保障、政府支持等方面促进校企深度合作关系的形成和可持续发展,真正达到校企相互渗透和融合,形成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局面。 2. 坚持“二+五”原则,创新校企合作运行机制

校企合作理事会成员牢牢把握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建设、合作发展、合作研究等关键点,进行实质性合作。理事会日常运行中坚持“二+五”原则,即“二个建设”和“五个环节”,切实把合作落实到具体的专业和项目上。“二个建设”是“校企合作理事会科学化机制建设”和“校企合作专业群建设”。通过“二个建设”,形成政府、行业、企业和学校一体的多层次、立体化办学体系,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合力打造出版印刷高端技能型人才。“五个环节”即:分析校企合作理事会建设的背景和基础;明确理事会建设的指导思想、思路及原则;确立理事会建设的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制定理事会建设的内容和步骤,并组织实施;提供理事会建设的保障措施及预期效果,建成高效运行+关键绩效管理模式的校企合作理事会架构。 拓展校企合作平台,丰富校企合作内容 1. 搭建实习实训基地平台 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学校与行业企业逐渐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先后与上海印刷集团、上海电气印刷包装机械集团、上海解放日报报业集团、上海烟草印刷厂、苏州日报社、深圳雅昌印刷有限公司、德国海德堡印刷机械股份公司、日本小森印刷公司等一大批国内外著名企业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建立了校外实践、实习签约基地113个,并与500多家行业企业建立了联系,开展多方位、多样化的校企合作。

最新校企合作平台建设资料

校企合作平台建设 校企合作办学是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和必然趋势,也是职业院校生存、发展的内在需要。我院结合自身的实际,积极推动和实施校企合作,利用校企合作平台,在专业建设和课程开发、人才培养模式、“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与管理、社会服务、就业服务、内部管理等方面全面深化改革,有效保证了人才培养质量,促进了学校社会服务能力的进一步提升。 一、搭建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平台 聘请汽车等行业有影响力的专家、企业高级管理人员等参与学院学术委员会,借助于校企合作这一广阔平台,与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共同开展教学改革。一是定期组织研讨会和交流活动,及时调研并准确地预测行业发展趋势和人才供求情况,深入研究高职教育教学规律,在完善现有“订单培养”“工学交替”等多种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上,持续创新基于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试行多学期、分段式的教学组织模式;研究并推行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教学模式。二是建立健全鼓励、引导教师进行教学研究、教学改革的制度和办法,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管理评价体系,引导、激励教师积极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式方法、教学过程组织、实习实训的组织管理、教学与学习效果的考核评价等等人才培养全过程的改革与创新。 二、为专业建设和课程开发搭建平台 各教学系部成立由企业管理和技术人员、行业组织的专家和专业教师共同组成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在教学事务部统一指导、协调下,充分发挥其主动性、灵活性,指导本系部各专业的建设工作。一是制定专业、课程建设的互动程序,校企双方共同进行职业需求预测,进行特色专业、课程设置可行性论证。二是主动适应汽车等产业结构升级和结构调整的需要,及时研讨、预测专业的汽车等行业企业职业岗位(群)能力需求,根据职业岗位需求调整专业结构。三是以行业从业人员能力标准为基础,对职业岗位(群)需要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进行分析,参照职业岗位任职要求制定专业培养方案,引入行业企业技术标准开发专业课程

教学团队建设的有关方案

教学团队建设的有关方案 教学团队组建原则以学科为依托,以本科生基础课和专业主干课为主线组成教学团队。 下面由学习啦为你整理教学团队建设的有关方案的相关资料,希望能帮到你。 教学团队建设的有关方案范文一一、教学团队组建原则以学科为依托,以本科生基础课和 专业主干课为主线组成教学团队。 为适应我校学科特点,可以跨学院、跨专业组建教学团队。 每个教学团队由一名带头人和若干名教师组成。 二、教学团队的工作要求 1.根据本学科的发展趋势积极开展相关课程的改革与建设,努 力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及时更新课程教学大纲;2.重视队伍建设,形成合理的队伍结构。 及时提出队伍培养、调整、补充的意见和建议,有计划的开展骨干教师、教学名师的遴选 与培养;3. 制定青年教师的培养、 进修规划, 对青年教师进行教学素养的指导,关心青年教 师成长;4.积极申报、承担各级教改项目;5.积极开展教学研究,加强教学经验的交流,更新教 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不断提升教学团队的整体教学水平与教学质量;6.积极编写、 更新相关教材,形成在本专业领域内有较大影响的优秀教材;或积极使用国外高水平优质原版 教材与国内其他优秀教材; 37. 有科学的发展规划和完整的工作章程;8.教学团队有责任协助 学院或直接安排教师承担相关课程的教学任务;9.团队教师应积极参与科学研究,提高学术水 平,以科研促教学。 三、教学团队带头人的基本要求与职责 1. 教学团队带头人原则上应具有教授职称, 承 担相关课程的本科教学,且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效果好,学术水平高,学风端正,治学严谨, 勇于创新,有较强组织管理和协作能力,曾指导过青年教师,成绩突出。 2. 熟悉本学科的发展前沿和相关课程改革的趋势, 有较强的改革意识,有明确的教学改 革和课程建设思路和目标。 3.组织和协调完成教学团队承担的教学任务,采取有效、得力的措施提高相关课程的教学 质量。 4.规划、 组织教学研究, 在教学内容、 课程体系、 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方面起主导作用, 积极撰写高质量的教研论文。 5.组织相关课程的教材编写,积极指导相关教学实验室的建设与实验教学改革。 6.重视青年教师的培养,指导青年教师制定教学成长计划,并督促、检查该计划的实施。 7.积极组织开展高水平的科学研究,在国内同领域有一定的影响力。 教学团队建设的有关方案范文二(一)团队设置特色本专业团队有一支年龄结构、职称结 构、学历结构、学科结构和学缘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教学科研力量雄厚。 现有教师 21 人,其中教授 11 人,副教授 6 人,具有高级职称教师占 81%;博士 11 人, 占教师总人数的 52%;硕士 6 人。 其中 50 岁以上 3 人,占 14% ;40-50 岁 12 人,占 57% ,40 岁以下 6 人,占 28% 。 教师分别来自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南开大学、南京大学、武汉大学、华东师范大学、

校企合作方案书

校企合作方案书 一,方案的总体简介:……………………………………… 二,策划目的:……………………………………………… 三,策划背景:……………………………………………… 四.目标受众分析……………………………………………… 五,方案组织形式及流程:…………………………………… 六,预算与收益……………………………………………… 七,组织结构及职责…………………………………………… 八.预算…………………………………………………………

一,方案的总体简介: 与大学院校建立合作共建关系,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文件精神,有效搭建校企合作平台,推进工学有机结合,深入了解企业对大学院校教育教学和毕业生培养的要求,进一步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提高毕业生就业层次和就业质量!在校园内部建立自己的宣传和营销基地。 二,策划目的: 建立校企间合作共建关系,充分开发大学生的智力资源,一方面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各种新的建议性建设方案,为企业能够更好地发展提供一种智力方面的支持。另一方面提高大学生实践能力,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实现大学生管理理论与实践的对接。 三,策划背景: 1,一方面社会发展速度快,公司面临竞争,社会产品同质化严重,竞争日益激烈。 另一方面社会上新的模式不断出现,新的营销模式和管理模式不断涌现;而企业如果想在如此激烈的竞争中取得胜利,就必须依靠新的知识指导,新的管理模式和新的营销模式。 2,校园内有独特的背景,有很多资源都可以利用。 大学校园内部有很多资源,有很多优秀的大学生,有很多有知识有管理经验的教授作指导,也有很多专业方面的人才。他们在管理方面都很有理论上知识的指导,理论上涉及到很多最新的模式和管理案例。大学们思维也很活跃,也很有想法,易于创造。

专业教育教学团队建设方案

专业教育教学团队建设方案 为进一步加强我校专业建设,打造品牌专业和特色专业,确保我校“国家示范校”建设任务的顺利完成,学校决定在学校机构改革的基础上,开展专业教育教学团队建设。 一、专业教育教学团队建设的要求 1.人员构成。每个团队由一名团队带头人以及若干名专业骨干教师、专业课教师、公共课教师、学生管理教师组成。 2.隶属关系。团队由专业所属教学部直接领导,团队成员可以跨专业、跨部门。 3.成员数量。每个团队的成员数量依专业学生人数不同而异,原则上一个团队不少于5人,一位教师最多能参加2个团队。 二、专业教育教学团队的任务 (一)总目标 通过团队合作机制,将本专业的学生管理、专业教学、实习实训、招生就业等融于一体,更好地根据专业特点实施教育教学改革,铸造专业特色和实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二)主要任务 1.专业规划。以人才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对相关行业、企业人才需求现状及未来需求深入细致的社会调查为依据,结合学校和专业实际,制定专业建设规划和实施方案,提高专业内涵和质量,突出专业特色,扩大专业规模。 2.教学教改。专业教育教学团队要以突出专业内涵建设、质量建设、特

色建设为原则,以产学研为途径,从教学改革入手,推进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改革,在专业教学模式、课程建设、教材开发、教学资源库建设等方面取得突出的教改成果。 3.招生就业。建立和实施“招得进、留得住、学得好、送得出”的招生就业工作机制,通过狠抓招生扩大办学规模,通过落实就业树立学校形象。 4.学生管理。加强和改进学生管理工作的方式方法,创新学生管理理念和管理机制,推动专业学生管理和德育建设工作的稳步发展。 5.实习实训。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校企合作共建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为途径,改善实训环境,强化实践教学,加强制度建设,培养出一批能够拥有特色技能的“名优”学生。 6.校企合作。以资源共享、互惠互利为原则,从校企合作机制建设入手,推进校企合作向纵深发展,在专业课程建设、实习实训、教学改革、师资培养和企业员工培训、管理咨询、市场调研以及联合办学等方面取得显着成效。 7.技能比赛。以国家和自治区中职学生技能比赛标准的依据,以真实企业业务流程和操作规范为蓝本,规划和组织本专业的校内技能比赛,选拔指导优秀学生参加自治区级、国家级技能比赛,提升专业技能教学水平和管理水平。 8.专业评估和项目申报。贯彻“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原则,定期开展专业建设自评,并按照学校及上级工作要求负责组织材料接受学校和上级部门的专业评估验收,或申报市级、自治区级、国家级示范专业或品牌专业等。 三、专业教育教学团队管理及考核 1.专业教育教学团队在教学部主任的领导下开展工作,是学校专业建设的

校企合作高校产教融合企业平台建设

校企合作高校产教融合企业平台建设 摘要:伴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各行业的产业结构经历着不断调整和深化的阶段。尤其是针对教育而言,对社会上各个领域都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人力资源保障是解决企业供求失衡的关键环节。特别是地方发展,本身与城市的快节奏差距较大,低效率的人力资源使用情况愈发明显。本文深层次剖析了目前高校与企业合作办学的现状及问题,提出促进产教融合发展,助力振兴地方经济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国民经济;教育;产业结构;产教融合 一、产教融合的内涵及论述 产教融合是提高地方高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产教融合是推动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专业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举措,为高校教学理念的创新提供参考和借鉴。从我国整体的人才培养状况来看,供求结构失衡一直都是岌岌可危的现实问题。一方面,企业很难寻找到对口型的专业人才。另一方面,大学生毕业面临着严峻的就业形势。产教融合的目的既遵循了从企业实际运营状况出发,又为大学生技能提升提供了实训的平台。以培养“适销对路”的人才为主线,为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提出有效的实践路径。为推动实施《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产教融合的工作仍然在进一步的探索之中。所谓的产教融合即校企共同作用,培养全面性,综合性的人才,为企业做好人力资源的储备工作。在全新的发展形势下,掌握好人才链与产业链之间的关系,顺应人力资源供给侧改革的主要潮流,扩大就业规模,推动经济全面转型升级,形成创新协同发展的人力资源保障体系。 二、产教融合的意义及应用价值 产教融合的主要受众群体是地方高校的学生。校企合作,产能融合是一种新型的教育模式,有助于缓解社会上企业劳动力供求的矛盾问题。对于优化高校教育体系,促进经济发展有着双重的作用和意义。产教融合是教育资源与企业资源的融合,使人才培养更能接地气,有着不可替代的实用价值和教育实践意义。产教融合的顺利开展有助于政府、企业、学校的资源都能得到整合和优化分配。尤其是对于地方高校而言,为学生实践能力的快速提升提供了平台和机遇。也利于

地方本科院校课程教学团队建设的探索

2012年12月第12期 高教论坛 Higher Education Forum Dec.2012.No.12 ·师资队伍建设· 地方本科院校课程教学团队建设的探索 陈有禄,罗秋兰,秦福利,万 欢 (广西工学院,广西 柳州 545006) 摘要:课程教学团队是教学团队的一种特殊形式,是建立课程建设有效合作机制的有力保证,是当今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广西工学院西方经济学教学团队,以课程建设为载体,对教学团队建设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在团队建设的理念、团队构建、团队任务目标、团队文化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关键词: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团队;建设;探索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9719(2012)12-0015-03 作者简介:陈有禄(1965-),男,广西来宾人,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产业经济学。 收稿日期:2012-09-13 修稿日期:2012-10-20 一、地方本科院校课程教学团队的内涵特征及背景分析 “团队”一词最早出现在企业中,指具有技能互补的个体为了共同的利益或目标而组成的相互协作的正式群体。团队不同于一般的群体,它不仅强调个体的工作业绩,更强调团队的整体业绩。教育界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借用“团队”这一概念,用来表示各种不同的正式群体,如学术团队、教学团队。教学团队也是教师“教学共同体”,它包括教学团队成员和支持、帮助或参与教学活动有关的其他人员,前者为中心成员,后者为边缘成员。马廷奇认为所谓团队是指具有共同的目标并为实现该目标而共同负责、成员之间相互分工协作而形成的正式群体,具有目标明确、相互依存、分工合作、责任共担等特征。就高校发展的任务需求而言,教学团队是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推进教学改革为主要任务,由为共同的教学改革目标而相互承担责任的教师组成。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成为了高等教育的核心任务。如何推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成为高校改革与发展的主题。而教学团队建设是新形势下推进教学改革、提高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手段。因此,为了提高教学质量,高校应像重视学术团队建设那样重视教学团队建设。2007年1月,教育部、财政部联合发布了《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指出加强本科教学团队建设,重点遴选和建设一批教学质量高、结构合理的教学团队,建立有效的团队合作的机制,推动教学内容和方法改革和研究,促进教学研讨和教学经验交流,开发教学资源,推进教学工作的老中青相结合,发扬传、帮、带的作用,加强青年教师培养。2012年3月,教育部在《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中也指出要完善教研室、教学团队、课程组等基层教学组织。 课程教学团队是以课程为载体,以课程建设和改革为目标建立起来的教学团队,是教学团队的一种形式。课程教学团队是一个以课程或课程群为核心组成的教师群体所构成的“教学共同体”,该教师群体通过成员之间的协作与交流,开展课程体系、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手段研究和教学改革,从而提高教师整体素质和教学水平,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二、现阶段地方本科院校课程建设的教学基层组织存在的突出问题 课程是课堂教学最核心的因素,教师只有通过课程才能实现知识的传授,只有通过课程学习,学生才能掌握基本的知识和应用。为此,课程是人才培养的基石,课程建设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上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课程设置和课程建设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所高校的人才培养规格和人才培养质量。因此,高等学校一直将课程建设作为教学领域中常规工作来抓,要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就必须打造优秀的课程教学团队。 多年来,作为高校负责课程建设的教学基层组织教研室,是高校纵向组织结构中最底层的正式组织,是高校教学组织、教学实施、教学管理、教学改革最基本的细胞和学术性组织。但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新任教师大量增加,教师教学、科研工作量不断增大,教师教学、科研任务繁重,教师工作压力大,教学基层组织作用被弱化,教研室在课程建设中存在不少问题,主要体现在: 一是教研室教学基层组织集体作用趋弱。近年来,高校教研室个体作用明显,教学活动中缺乏合作精神,成员间合作意识淡薄,缺乏协调沟通,传统的

搭建校企合作平台开创校企合作双赢局面

搭建校企合作平台,开创校企合作双赢局面 内容摘要:校企合作是新形势下职业教育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必由之路,同时也是被实践证明了的成功的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本文对校企合作目前存在的现状及问题进行了研究,并针对性的提出推进校企合作的整体发展思路和具体建议,在理论上希望能起到较好的借鉴作用,从而促进校企合作的持续健康发展,实现互惠互利、合作共赢。 关键词:校企合作;必由之路;问题;建议 前言 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是一项可以实现双赢的举措,必将越来越受到重视并得以发展,加强校企双方的互动及资源整合,制定切实可行的合作模式,既是当务之急,又是长远大计,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校企合作是院校培养技能人才的必由之路 1.1校企合作的必然性: 校企合作是技工教育与企业共同发展的必然选择 第一,校企合作是需求主体对技能人才培养的必然要求。企业对招用技术工人的要求是好使、管用。企业岗位要求员工具备合理的知识结构、一定的技能操作水平和较高的综合素质。这是对人才的要求,更是对人才培养方式的要求,校企合作最大限度地满足了这一要求,成为校企合作的客观基础。 第二,校企合作是人才成长规律和教育规律的内在要求。人才是理论与实践互为作用的结果,人才的成长是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的过程。校企合作使学生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紧密结合,缩短了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的周期,奠定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基础。

第三,校企合作是技能人才供需双方的客观要求。企业需要优秀的技能人才,院校需要合适的就业岗位满足学生的就业愿望。校企合作把岗位需求和就业要求提前对接,使院校技能人才培养的方向性和针对性更强,通过校企合作,院校充分了解企业对技能人才知识结构、技能水平、综合素质的要求,避免了院校培养的盲目性。 1.2校企合作的基础 第一,共同的目标。院校与企业均以培养适应企业需要的高素质技能人才为目标,这是合作的前提。职业教育的目的是为企业培养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技能人才,为经济发展服务;在企业诸多资源中,人力资源是最核心的资源。开展职工培训,提高员工技能水平,增强职工的素质,拥有具备强大技能实力和竞争实力的人才队伍是企业的追求。在技能人才培养上企业与院校有着相同的认识和目的,这使合作成为可能。 第二,协调的互动。企业需求影响着院校人才培养理念的确立,在合作中,院校教学目标的确立、教学大纲的制定、课程体系的开发、教材的选用和编写、师资队伍的培养、教学计划和实训计划的制定与实施、教学成果的评审和检验等教学活动都需要企业的参与;院校通过教学的实施为企业“量身定做”技能人才,提供定制服务,形成以院校为中心,辐射众多企业的合作网络。同时,这种协调互动还体现在随着企业设备、技术、材料和工艺的不断更新换代,引领着合作学校在教学内容、教材开发、课程体系、实训实习手段的不断丰富和完善,而较高水平的专业理论课教师、实习指导教师又能在指导学生实习和工作的现场及时发现企业生产中的问题,为企业生产、技术工艺等方面提出合理建议,促进了企业技术革新和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

搭建校企合作平台,开创校企合作双赢局面

搭建校企合作平台,开创校企合作双赢局面 内容摘要:校企合作是新形势下职业教育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必由之路,同时也是被实践证明了的成功的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本文对校企合作目前存在的现状及问题进行了研究,并针对性的提出推进校企合作的整体发展思路和具体建议,在理论上希望能起到较好的借鉴作用,从而促进校企合作的持续健康发展,实现互惠互利、合作共赢。 关键词:校企合作;必由之路;问题;建议 前言 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是一项可以实现双赢的举措,必将越来越受到重视并得以发展,加强校企双方的互动及资源整合,制定切实可行的合作模式,既是当务之急,又是长远大计,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校企合作是院校培养技能人才的必由之路 1.1校企合作的必然性: 校企合作是技工教育与企业共同发展的必然选择第一,校企合作是需求主体对技能人才培养的必然要求。企业对招用技术工人的要求是好使、管用。企业岗位要求员工具备合理的知识结构、一定的技能操作水平和较高的综合素质。这是对人才的要求,更是对人才培养方式的要求,校企合作最大限度地满足了这一要求,成为校企合作的客观基础。 第二,校企合作是人才成长规律和教育规律的内在要求。人才是理论与实践互为作用的结果,人才的成长是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的过程。校企合作使学生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紧密结合,缩短了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的周期,奠定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基础。

第三,校企合作是技能人才供需双方的客观要求。企业需要优秀的技能人才,院校需要合适的就业岗位满足学生的就业愿望。校企合作把岗位需求和就业要求提前对接,使院校技能人才培养的方向性和针对性更强,通过校企合作,院校充分了解企业对技能人才知识结构、技能水平、综合素质的要求,避免了院校培养的盲目性。 1.2校企合作的基础 第一,共同的目标。院校与企业均以培养适应企业需要的高素质技能人才为目标,这是合作的前提。职业教育的目的是为企业培养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技能人才,为经济发展服务;在企业诸多资源中,人力资源是最核心的资源。开展职工培训,提高员工技能水平,增强职工的素质,拥有具备强大技能实力和竞争实力的人才队伍是企业的追求。在技能人才培养上企业与院校有着相同的认识和目的,这使合作成为可能。 第二,协调的互动。企业需求影响着院校人才培养理念的确立,在合作中,院校教学目标的确立、教学大纲的制定、课程体系的开发、教材的选用和编写、师资队伍的培养、教学计划和实训计划的制定与实施、教学成果的评审和检验等教学活动都需要企业的参与;院校通过教学的实施为企业“量身定做”技能人才,提供定制服务,形成以院校为中心,辐射众多企业的合作网络。同时,这种协调互动还体现在随着企业设备、技术、材料和工艺的不断更新换代,引领着合作学校在教学内容、教材开发、课程体系、实训实习手段的不断丰富和完善,而较高水平的专业理论课教师、实习指导教师又能在指导学生实习和工作的现场及时发现企业生产中的问题,为企业生产、技术工艺等方面提出合理建议,促进了企业技术革新和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

学校教学团队建设方案

学校教学团队建设方案 引导语:教学团队是一个学校的灵魂所在,建设好教学团队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那么接下来是小编为你带来收集整理的学校教学团队建设方案范文,欢迎阅读! 学校教学团队建设方案一适应高等职业教育师资的要求,以双师结构建设为重点,培养和聘请相结合,造就一支有名师带头,以中青年骨干教师为主,整体素质高、教学水平好、动手能力强,专兼结合、梯度结构合理,在省内同类院校及英语类相关专业具有较高知名度的高水平专业教学团队。具体建设目标为: 1. 团队带头人的培养与水平提升 在现有专业师资的基础上,由商务英语专业带头人、浙江工商大学杨森林教授传帮带,对团队带头人进行重点培养。并通过国内外进修交流、科研项目研究、参与行业领域的工作和企业锻炼等途径,进一步提高团队带头人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和课程开发、科研和社会服务等方面的能力以及理论与实践教学的水平,尽快提高团队带头人的在省内同类院校及外贸行业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2.团队结构的优化 教学团队的建设和发展关键是优化团队结构,使其具有专业结构合理、学历层次高、合理的梯队结构及有效的运行

机制。通过学历提高、国内外进修和企业锻炼等途径,加快骨干教师的培养,促进他们尽快成长,使团队的结构更加合理优化。 注:培养博士教师1人;全部专任教师具备双师素质,双师素质教师的培养为省、部两级"双师"素质培训、职业技能考试取得证书、下厂挂职锻炼等方式;培养校内专业带头人1人、中青年骨干教师3-4人;到区域知名企业、科研院所聘请兼职教师1~2人。 3.教学水平的提高 以专业教学标准和课程标准建设为契机,根据工作任务和岗位职业能力需求,重构专业课程体系,使之更加符合行业对人才的最新要求。以课程建设为依归,认真研究教学大纲、吃透教材、编写讲义,在课程建设、教学方法、教学设计、考试模式等方面积极进行改革,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培养校级教学。认真研究分析工学结合、产学研相结合及校企合作等多种形式的内涵建设,充分利用校内外实训基地,努力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操作设备的实际能力。 4.教研科研水平的提高 团队在取得原有的科研教研成果基础上,积极开展教研科研立项,撰写专业论文和编写教材。创造良好的学术氛围积极探索商务英语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在课程建设、教学方法、课件开发、考试方法、实验室建设、工学结合等方面

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建设

(一)建设背景与基础 1.建设背景 创新紧密合作的校企合作体制机制,是学院贯彻落实《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的迫切要求,是珠三角轨道交通及现代制造业发展的需要,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激发企业参与合作动力、增强办学活力、实现学院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2.建设基础 移交广州市政府管理五年来,学院发挥行业背景深厚和政府支持重视的双重优势,坚持借外力壮实力、联企业强内涵的发展路子,积极与行业企业在专业建设、人才培养及学生就业等方面广泛开展合作,取得了较好成效。 (1)校企携手育人基础优 联合广铁集团、广州地铁等企业成立28个专业指导委员会,近三年来,共同实施教学及考核、共同管理,为广铁集团、省铁投、广深港地铁等企业订单培养学生3270人。中铁电气化局捐赠价值78万元的DA8型电气化轨道作业车共建中央财政支持实训基地2个;文舟公司、鸣虹酒店有限公司等企业在学院设50万元“文舟”奖学金、“鸣虹旅业奖学金”等。校企合作育人呈现良好局面。 (2)合作办学机制绩效佳 2009年,在市政府的支持下,学院按照互利共赢的原则,校企合作在广州花都区“粤宝丽工业园”共建工学结合基地,紧密联系毗邻基地的广州铁道车辆厂,开展先进制造业和应用电子技术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培养培训,合作办学模式与成效得到省、市主管部门的高度肯定。2008年着手筹建“广州轨道交通职业教育集团”,按照做实为主的原则,广泛联系行业企业,现有广铁集团、广州地铁等92家规模企业签约加盟,为紧密合作奠定了扎实基础。 (3)市政府支持校企合作力度大 市政府对接《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制定了贯彻实施方案,加大对高等职业教育支持力度。2009年,市政府拨资金、出政策支持学院以

搭建校企合作平台探索“双师”教学团队建设新模式

辽宁省教学成果申报材料:总结报告 以“四双模式”双师队伍建设为突破 深化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 沈阳职业技术学院 电气工程系 2008年12月15日

以“四双模式”双师队伍建设为突破 深化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在国家示范示范专业建设过程中,抓住“人”的根本因素,为突破教师队伍结构、能力和水平这个制约示范建设发展的“瓶颈”问题,定战略、定标准、定制度,搭建校企合作平台,探索“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建设新模式,从而全面带动自动化专业各项教学改革工作。本专业现已和6家企业建立了校企合作共建“双师”结构教学团队的合作关系,聘请了15名企业技术负责人和管理专家到学院兼职,专业所属系部和教研室都有企业兼职教学主任和教研室主任;结合示范建设,本专业实行了“双带头人”、“双骨干教师”制度;本专业现已成为省级优秀教学团队,省级示范专业和品牌专业,现已建成省级精品课3门;本专业生就业率连续三年在97%以上。 中央财政支持的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与沈阳特变电集团等企业密切合作、深度融合,搭建校企合作平台,探索“四双”模式(专业建设校企双带头人、课程建设校企双骨干教师、校企人员双向兼职双重身份、校企双方提供双向保障)的“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在团队建设的同时,全面带动了校企合作、课程建设、实习实训条件等方面的建设。 一、双带头人 因为高职院校的主要任务是为企业培养适应岗位需求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所以我们的专业不仅是学校的,也是企业的,我们所进行的专业建设必须由校企双方共同建设,由企业人员始终参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为此我们在专业建设中坚持做到专业必须有校企双专业带头人,本专业的两个专业带头人一个是省级专业带头人,省级优秀教学团队负责人、电气工程系主任高宇副教授,一个是在辽沈地区电器行业具有一定影响的企业

教学团队建设方案

精品文档,放心下载,放心阅读 教学团队建设方案(共5篇) 精品文档,超值下载 教学团队建设方案为进一步加强我校专业建设,打造品牌专业和特色专业,确保我校“国家示范校”建设任务的顺利完成,学校决定在学校机构改革的基础上,开展专业教育教学团队建设。一、专业教育教学团队建设的要求1.人员构成。每个团队由一名团队带头人以及若干名专业骨干教师、专业课教师、公共课教师、学生管理教师组成。2.隶属关系。团

队由专业所属教学部直接领导,团队成员可以跨专业、跨部门。3.成员数量。每个团队的成员数量依专业学生人数不同而异,原则上一个团队不少于5人,一位教师最多能参加2个团队。二、专业教育教学团队的任务(一)总目标通过团队合作机制,将本专业的学生管理、专业教学、实习实训、招生就业等融于一体,更好地根据专业特点实施教育教学改革,铸造专业特色和实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二)主要任务1.专业规划。以人才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对相关行业、企业人才需求现状及未来需求深入细致的社会调查为依据,结合学校和专业实际,制定专业建设规划和实施方案,提高专业内涵和质量,突出专业特色,扩大专业规模。2.教学教改。专业教育教学团队要以突出专业内涵建设、质量建设、特色建设为原则,以产学研为途径,从教学改革入手,推进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改革,在专业教学模式、课程建设、教材开发、教学资源库建设等方面取得突出的教改成果。3.招生就业。建立和实施“招得进、留得住、学得好、送得出”的招生就业工作机制,通过狠抓招生扩大办学规模,通过落实就业树立学校形象。4.学生管理。加强和改进学生管理工作的方式方法,创新学生管理理念和管理机制,推动专业学生管理和德育建设工作的稳步发展。5.实习实训。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校企合作共建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为途径,改善实训环境,强化实践教学,加强制度建设,

校企合作方案书

校企合作方案书 一,方案的总体简介:……………………………………… 二,策划目的:……………………………………………… 三,策划背景:……………………………………………… 四(目标受众分析……………………………………………… 五,方案组织形式及流程:…………………………………… 六,预算与收益……………………………………………… 七,组织结构及职责…………………………………………… 八.预算………………………………………………………… 一,方案的总体简介: 与大学院校建立合作共建关系,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文件精神,有效搭建校企合作平台,推进工学有机结合,深入了解企业对大学院校教育教学和毕业生培养的要求,进一步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提高毕业生就业层次和就业质量~在校园内部建立自己的宣传和营销基地。 二,策划目的: 建立校企间合作共建关系,充分开发大学生的智力资源,一方面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各种新的建议性建设方案,为企业能够更好地发展提供一种智力方面的支持。另一方面提高大学生实践能力,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实现大学生管理理论与实践的对接。三,策划背景: 1,一方面社会发展速度快,公司面临竞争,社会产品同质化严重,竞争日益激烈。

另一方面社会上新的模式不断出现,新的营销模式和管理模式不断涌现;而企业如果想在如此激烈的竞争中取得胜利,就必须依靠新的知识指导,新的管理模式和新的营销模式。 2,校园内有独特的背景,有很多资源都可以利用。大学校园内部有很多资源,有很多优秀的大学生,有很多有知识有管理经验的教授作指导,也有很多专业方面的人才。他们在管理方面都很有理论上知识的指导,理论上涉及到很多最新的模式和管理案例。大学们思维也很活跃,也很有想法,易于创造。 3,另一方面,调查发现,目前招聘会上普遍对职位有“工作经验”的要求;然而,在现今的教育体制下,学校的教育跟实践严重脱节,造成大学生普遍缺乏实践经验和工作经验,“工作经验”成了大学生求职中的一个软肋~为了弥补“工作经验”的不足,大学生们纷纷利用课余时间去做兼职,去增加自己的实践经验,他们大部分都愿意在不断地与社会接触学习,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水平。 4,社会上近年来,社会上普遍关注高校大学生的就业创业问题。为大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和实践平台,使大学生能够更好地进行社会实践,更好地支持大学生就业,更能为大学生的发展创造条件,会提高社会的美誉度。可以提高公司的知名度。很有社会责任感。四(目标受众分析 大学生 1,大学生可塑性强,思维活跃,头脑清晰,他们拥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他们更容易获取事业上的创新。 2,建立新的模式,与学校进行合作共建,帮助在校大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肯定会得到社会媒体的广泛报道,增加企业的美誉度和影响力。 企业方面:

(完整版)教学团队建设方案

教学团队建设方案 一、建设目标与思路 为大力加强信息工程专业部师资队伍建设,全面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加快职业教育内涵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平。通过教学团队建设,增强教学团队意识,建立和创新团队合作机制,优化教师整体结构,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开发教学资源,促进教学研讨和教学经验交流,推进教学工作的传、帮、带和老中青相结合,提高教师的教学和科研水平。 二、建设内容和基本要求 根据专业部师资现状,建立老中青搭配合理、教学效果明显、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可以起到示范作用的教学团队,资助其开展教学研究、编辑出版教材和教研成果、培养青年教师、接受教师进修等工作。 1.“双师”结构的专业教学团队组成。主要由学校专任教师和来自行业企业的兼职教师组成,以专业建设作为开展校企合作的工作平台,设计、开发和实施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成效显著。团队规模适度。 2.专兼结合的制度保障。通过校企双方的人事分配和管理制度,保障行业企业兼职教师的来源、数量和质量以及学校专任教师企业实践的经常化和有效性;根据专业人才培养需要,学校专任教师和行业企业兼职教师发挥各自优势,分工协作,形成基础性课程及教学设计主要由专任教师完成、实践技能课程主要由具有相应高技能水平的兼职教师讲授的机制。 3.带头人。善于整合与利用社会资源,通过有效的团队管理,形成强大的团队凝聚力和创造力;能及时跟踪产业发展趋势和行业动态,准确把握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方向,保持专业建设的领先水平;能结合校企实际、针对专业发展方向,制订切实可行的团队建设规划和教师职业生涯规划,实现团队的可持续发展。 4.人才培养。在实施工学结合人才培养过程中,团队成为校企合作的纽带,将学校教学管理覆盖学生培养的全过程,保障学生半年顶岗实习的效果;通过学校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融合、教学与生产劳动及社会实践的结合,实现高

校企合作研修平台建设项目实施方案

校企合作研修平台建设项目实施方案 一、项目概述 (一)项目实施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 1.校企合作研修平台建设项目实施的必要性 (1)申报省级校企合作研修平台建设项目是发展地方经济的迫切需要 XX市2014年全市实现GDP超过1261亿元,较上年增长10.48%,经济呈稳步增长。加快经济强市建设步伐,实现“后发赶超、富民强市”是市委、市政府提出的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战略部署。“十二五”期间,XX市委、市政府实施“工业强市”、“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发展战略,为我校搭建校企深度合作的平台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XX是全省人口最多的地级市,具有雄厚的工业基础,资源十分丰富。XX通过加大招商力度和对老企业改造重组,如招商引进的XX公司(XXXX公司),又如老企业改造重组的XXXXXXXX有限责任公司,已成为省重点生产企业。据不完全统计,2011年以来,XX科技工业园、XX经济开发区增加员工45000余人。未来五年,随着产业升级的进一步加快和新兴产业的发展,入驻XX工业园区的企业将达到800余家,需要高级技术员工约19000人。XX市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重点发展汽车产业和制造产业,为我校汽车运用与维修、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和工程机械运用与维修等专业创造了条件和发展机遇,更为我校建设省级校企合作平台、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提供了大有可为的巨大空间。

(2)申报省级校企合作研修平台建设项目是“兴工强市”的客观需要 自改革开放以来,XX市的经济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但是,由于多种因素的制约,目前我市的经济发展还是落后于全省先进地区,更远远落后于沿海发达地区。其中技能型人才,特别是高技能型人才的缺乏成为了制约经济发展的主要瓶颈。据不完全统计,全市工业企业70000余家,有近26万在岗技术工人,可是,就是在一些技术力量较强、人才比较集中的企业,高级工的比例也不到11%。汽车产业二十世纪中叶以来就是我市传统支柱产业,原来的XX省汽车制造厂就坐落在XX,2003年被XX公司收购后建成全国最大的以工程搅拌车为主打产品的生产基地,产值连续五年翻番,2014年仅XX公司(XXXX公司)产值就突破200亿元。目前,我市汽车及相关制造产业持续保持在每月发布3000个需求职位这一规模上,并一直呈上升趋势。高级销售、高级维修等人才开始捉襟见肘,维修配件经理、维修站服务经理等新型人才也急速升温。《XX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把发展装备制造业、汽车及相关产业作为我市新型工业的重点,以实现经济快速发展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人民生活全面步入小康的目标”,这无疑需要一大批高层次高质量的技术工人,而目前我市技工的水平和技工学校的培训状况,远远满足不了这一要求。因此,确定我校为省级校企合作平台建设项目单位,完全符合市委、市政府实施“科教领先”和“兴工强市”的战略要求,是发展我市经济的迫切需要。

搭建校企合作平台推进人才供需对接的研究

搭建校企合作平台推进人才供需对接的研究 当前我国的高职院校,其大部分是通过产学结合方式实现自身和企业的共赢。对于学院和企业之间的双赢政策,为学院的发展提供了多元化的发展方向,同时解决当前的高职院校学生就业问题,并为当地的企业发展提供充足的专业人才供应,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在本文中对校企合作平台构建进行了简单的分析,并对其未来的发展趋势以及发展机制等进行研究。 伴随着我国的经济快速稳定发展,我国的企业招工现象也变得越来越频繁,特别是对于发展速度较快的企业,其对人才的需求已经影响了企业的发展速度,对于这一问题,其一方面是由于企业很难找到合适的毕业生,另一方面,很多学生在毕业之后找不到合适的岗位,加上自身的技能专业性强,在选择企业时缺乏对企业的了解,从而导致学生的就业较难。为了更好的促进我国高职院校的发展,加强对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我国的高职院校需要同企业之间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推进人才的供需对接工作,促进企业和院校的双重发展。 1 创建校企合作管理凭条,加强对校企合作的推进工作 对于高职院校教育,其主要是社会发展培养具有导向性的专业人才,通过这些专业性较强的技术性人才促进我国企业的快速发展。对于其教学目的和宗旨,主要是以就业作为学生的培养主旨,通过产学研结合的方式为学生提供专业化的课程培养,同时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专业性技术人才,促进企业和院校的双重发展。 我国高职院校需要打破原有的办学限制,结合国外的先进办学理念引进校企合作模式,这样一方面政府为高职院校的发展提供一定的优惠政策,另一方面企业和高职院校的合作双赢可以促进我国的经济快速稳定发展。 2 校企合作机制的建设 2.1 创建市场响应机制 我国当前的经济发展,行业内的创新和人才是第一动力,为此,高职院校在创建初期就和企业发展之间具有紧密的联系。高职院校在发展的过程中需要同当地的企业之间建立良好的服务模式,通过双方的同呼吸、共命运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院校在发展的过程中,其需要根据当地的经济发展形式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创建对应的课程和专业,培养具有高端专业技术的人才,打造自身的品牌特色。另一方面,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还需要同当地的高速发展行业以及未来的发展行业相对应,根据当地的经济变化及时对自身的专业进行调整,从而为当地的企业发展输送高素质的专业人才,促进当地的企业发展。最后则是根据具体的岗位进行人才培养。 2.2 建立校企共生的利益分享机制

{团队建设}加强大学本科教学团队建设的思考与探索

(团队建设)加强大学本科教学团队建设的思考与探 索

加强大学本科教学团队建设的思考和探索 安徽理工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王志曲 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是高等教育应有之义。其中,教学职能的发挥直接影响到高校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尤其于我国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今天,教学质量问题日益受到社会各界共同关注的背景下,要想尽快提升高校的教学质量,真正使教学领域发生新的变化,培养符合我国社会和经济发展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其中关键壹环就是加强教学团队和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因此,当下研究如何利用教学团队这壹有效形式来提高教学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壹、教学团队的内涵和功能 (壹)教学团队的内涵 “团队”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壹个概念。较早被广泛应用于企业管理当中,它是企业内部的壹种组织运作模式,是由少数具有技能互补,愿意为共同的愿景、业绩目标和方法而相互承担责任的人组成的群体。团队运作的理念于于培育共同的信念和协作精神。实践证明,团队运作模式能够充分发挥组织成员的聪明才智,产生1+1>2的智慧增值效应。当前于我国高校中出现了围绕教学而组建的“教学团队”,即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的,重点提升教师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为内涵,围绕共同愿景,由知识技能互补且 愿意为共同的目标而相互承担责任的人员所组成的互动系统。它是壹个动态的、持续多阶段的发展过程,需要学校、院系、

教师等多主体共同努力推进的系统工程。 (二)教学团队的主要功能 教学团队是壹种创新教学组织形式的重要实践,也是提高本科教学质量的有力抓手。教学团队能够促进教师整体水平、人才培养质量和核心竞争力的提高。 第壹,有利于克服传统育人模式的弊端,发挥团队教育的优势。传统教育教学模式的主要特点是以每门独立课程为基础,壹壹对应,各负其责。于这种情形下,壹个人的能力就成了影响这门课教学质量和效果的决定性因素。但随着专业、课程之间不断交叉,联系日益加强,这种“单兵作战”的教学育人方式不仅于客观上导致学生知识连接上的困难,而且也很难适应学科专业和教学内容的变化。教学团队则把不同智慧、知识结构、思维方式和认知风格的教师凝聚于壹起,通过团队成员之间的相互启发、交流,能够有效地达到优势互补,促进课程系统优化和教学方法的改进,充分发挥团队集体的教育力量,从整体上提高育人效果。 第二,有利于发挥名师的引领示范作用,促进青年教师的培养。青年教师是是学校未来发展的希望和主力军,他们的成长需要前辈的培养和引领。教学团队,壹方面能够为年轻教师提供向专家学习的机会,另壹方面能够发挥名师的引领示范作用,使他们能够为青年教师提供更多的直接指导和帮助。壹般来说,教学团队遴选出来的带头人均是该专业或学科领域的知名学者、学术带头人,他们教学水平高,学术造诣深厚,师德高尚。这样利用他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