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正常足月儿和早产儿的特点及护理

正常足月儿和早产儿的特点及护理

正常足月儿和早产儿的特点及护理
正常足月儿和早产儿的特点及护理

正常足月儿和早产儿的特点及护理

(一)1.正常足月儿:指胎龄≥37周并<42周,出生体重≥2500g并<4000g,无畸形或疾病的活产婴儿。2.早产儿:又称未成熟儿,指胎龄<37周的新生儿(二)正常足月儿和早产儿的生理特点:

(1)呼吸系统:肺液吸收延迟,则出现湿肺。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由Ⅱ型肺泡上皮产生,妊娠28周出现羊水内,35周迅速增加。新生儿呼吸频率较快,安静时约为40次/分左右。早产儿因呼吸中枢相对不成熟,可有呼吸暂停(呼吸停止>20秒,伴心率<100次/分及发绀);因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少,易发生呼吸窘迫综合征。易患肺透明膜病,妊娠25--30周,肺泡腔内开始出现PS,35周后PS增多。胎龄越小,HMD发生率越高,胎龄为26--28周的早产儿约50%可发生HMD,30--31周则低于20%--30%,大于33周则相对少见。产前应用糖皮质激素和生后应用,可使患HMD的早产儿病程缩短,存活率提高。

(2)循环系统:足月新生儿心率波动范围为90~160次/分;足月儿血压平均为70/50mmHg。

(3)消化系统:新生儿食管下部括约肌松弛,胃呈水平位,幽门括约肌较发达,易溢奶甚至呕吐。早产儿在缺氧缺血、炎性损伤或喂养不当情况下,易发生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新生儿生后24小时内排出胎便,2~3天排完。新生儿肝内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基转移酶的量及活力不足,是生理性黄疸的主要原因。

(4)泌尿系统:一般在生后24小时内开始排尿,少数在48小时内排尿。

(5)血液系统:新生儿出生时平均血红蛋白值为170g/L。足月新生儿生后第1天白细胞计数为(15~20)×109/L,血容量为85~100ml/kg

(6)神经系统:新生儿脊髓末端约在第3、4腰椎下缘,故腰椎穿刺应在第4、5腰椎间隙进针。足月儿出生时已具备一些原始反射如觅食反射、吸吮反射、握持反射、拥抱反射。正常情况下,生后数月这些反射自然消失。早产儿胎龄越小,以上反射很难引出或反射不完整。在新生儿期,克氏征、巴氏征均可呈阳性反应,而腹壁反射、提睾反射则不稳定,偶可出现踝阵挛。胎龄愈小,各种反射愈差。如吸吮、吞咽、觅食、对光眨眼反射等均不敏感。觉醒程度低,嗜睡,拥抱反射不完全,肌张力低下。早产儿脑室管膜下存在着发达的胚层生发组织,因而易导致脑室管膜下及脑室内出血,有时伴有脑实质或蛛网膜下腔出血,胎龄24--28周

的早产儿较胎龄大于32周的早产儿更易发生。

(7)体温调节:新生儿体温调节功能差,皮下脂肪薄,体表面积相对较大,容易散热,早产儿尤甚;产热依靠棕色脂肪,早产儿棕色脂肪少,常出现低体温。中性温度是指机体维持体温正常所需的代谢率和耗氧量最低时的环境温度。(8)能量和体液代谢:新生儿生后体内水分丢失较多,体重下降,约1周末降至最低点,小于出生体重的10%,早产儿为15%~20 %,10天左右恢复到出生时体重,称生理性体重下降。

(9)免疫系统:新生儿的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均不够成熟,IgG能通过胎盘,但早产儿体内含量低。IgA、IgM不能通过胎盘,特别是分泌性IgA缺乏,使新生儿易患感染性疾病。

(10)常见的几种特殊的生理状态:1生理性黄疸2马牙和螳螂嘴3乳腺肿大和假月经4新生儿红斑及粟粒疹。

(三)新生儿护理

1.保暖:出生体重1.0kg的早产儿,适中温度为35℃~33℃;

2.0kg的早产儿为33℃~32℃。

2.喂养:正常足月儿生后半小时喂母乳,按需哺乳。在无法由母亲喂养情况下可首先试喂10%葡萄糖水10ml/kg,或给配方乳,每3小时1次。早产儿可试喂10%葡萄糖液2ml/kg,以后给奶量2~5ml,如能耐受,每次增加1~2ml,直到每日需要热量。体重<1500g者哺乳间隔时间为1~2小时,>1500g则2~3小时一次。吸吮能力差或不会吞咽的早产儿可用鼻胃管喂养,仍有困难者可用静脉高营养液。新生儿生后应立即肌注维生素K1。

3.呼吸管理:出现青紫间断供氧,呼吸暂停早产儿可采用拍打足底、托背呼吸、放臵水囊床垫等法,无效时可使用药物治疗,常用氨茶碱或枸橼酸咖啡因。严重呼吸暂停时需用面罩或呼吸机正压通气。

4.皮肤粘膜护理:脐带残端应保持清洁干燥,脱落后如有粘液或少量渗血,可用碘氟涂抹,如有肉芽组织可用硝酸银烧灼局部。

5.新生儿筛查: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苯丙酮尿症等。

儿科学指导:正常足月儿和早产儿的生理特点

(1)呼吸系统:足月儿生后第1小时内呼吸频率可达60~80次/分,1小时后呼吸频率降至40~50次/分,以后维持在40次/分左右。早产儿呼吸中枢发育不成熟,呼吸常不规则,吸奶后可有暂时性青紫,甚至发生呼吸暂停(头颈位置不当,会厌阻挡,呼吸中枢发育不健全等导致,可采取弹足底或托背处理。呼吸暂停常发生于早产儿,呼吸停止在20秒以上,伴心率减慢,<100次/分,并出现发绀。)。-足月儿呼吸频率的变化,呼吸暂停的概念,发生对象,处理 (2)心血管系统:足月新生儿在睡眠时平均心率为120次/分,醒时可增至140~160次/分,且波动较大,范围为90~160次/分。足月儿血压平均为70/50mmHg(9.3/6.7kPa)。早产儿心率偏快。 (3)消化系统:足月儿出生时吞咽功能已完善,但食管下部括约肌松弛,胃底发育差,呈水平位,幽门括约肌较发达,故新生儿易有溢奶(哺喂完后拍背,防止呛奶),早产儿更多见。早产儿各种消化酶不足,胆酸分泌较少,不能将脂肪乳化,故脂肪消化吸收较差。早产儿在缺氧缺血、喂养不当情况下,易发生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新生儿生后24小时内排出胎便,3~4天排完。早产儿由于胎粪形成较少和肠蠕动无力,胎便排出常延迟。早产儿肝功能更不成熟,生理性黄疸程度亦较足月儿重,且持续时间长,同时肝内糖原贮存少,肝合成蛋白质亦不足,常易发生低血糖和低蛋白血症。 (4)泌尿系统:婴儿出生时肾小球滤过率低,浓缩功能差,不能迅速有效地处理过多的水和溶质,易造成水肿或脱水症状。早产儿由于排钠分数高,肾小管对醛固酮反应低下,如不注意补钠,易产生低钠血症。 (5)造血系统:足月新生儿出生时脐血平均血红蛋白值为170g/L(生后8-10周降至90-110g/L,原因是血容量增加,但红细胞寿命缩短)。生理性贫血的概念。 (6)神经系统:新生儿脑相对较大,重300~400g,占体重10%~20%(成人仅2%),脊髓末端约在第三四腰椎下缘,故腰椎穿刺应在第四、五腰椎间隙进针(与成人腰椎穿刺不太一样,一般腰34.)。 足月儿出生时已具备一些原始反射如觅食反射、吸吮反射、握持反应、拥抱反射,新生儿神经系统疾病时这些反射可能消失。正常情况下,生后数月这些反射亦自然消失。早产儿神经系统成熟与胎龄有密切关系,胎龄越小,以上原始反射很难引出或反射不完整。 在新生儿期,年长儿的一些病理性神经反射如克氏征、巴氏征均可呈阳性反应。 (7)体温调节:体温调节很差。重点在于对早产儿的护理,后面我们会讲到新生儿硬肿症,对患儿复温的方法进行重点讲解。 (8)能量和体液代谢:新生儿热能需要量取决于维持基础代谢和生长的能量消耗,在适中环境温度下,基础热能消耗为50kcal/kg(209kJ/kg),加上活动、特殊动力作用、大便丢失和生长需要等,每日共需热量约为100~120kcal/kg(418~502kJ/kg)。初生婴儿液体需要量与其体重和日龄有关。足月儿每日钠需要量12mmol/kg,<32周早产儿约需34mmol /kg;新生儿生后10天内不需补充钾,以后每日需钾量1~2mmol/kg.早产儿皮质醇和降钙素分泌较高,且终末器官对甲状旁腺素反应低下,常有低钙血症。 (9)免疫系统:新生儿的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均不够成熟,皮肤黏膜薄嫩,易擦伤;脐部为开放伤口,细菌易繁殖并进入血液;血清补体含量低。缺乏趋化因子,故白细胞吞噬作用差;T细胞对特异性外来抗原应答差;免疫球蛋白IgG能通过胎盘,但与胎龄增长有关,早产儿体内含量低。IgA、IgM不能通过胎盘,特别是分泌型IgA缺乏,使新生儿易罹患感染性疾病,尤其是呼吸道及消化道感染。 (10)常见的几种特殊生理状态(重在掌握发生的时间):①生理性黄疸:生后2-3天,重点在于与病理性黄疸的鉴别。②乳腺肿大:男女足月新生儿均可发生,生后3~5天出现,如蚕豆至鸽蛋大小,是因为母亲的孕酮和催乳素经胎盘至胎儿,出生后母体雌激素影响中断

儿科护理学习题--新生儿及新生儿疾病患儿的护理测试题

第七章新生儿及新生儿疾病患儿的护理测试题 A1型题 1.早产儿是指 A.胎龄满37周至未满42周的新生儿 B.胎龄满28周至未满37周的新生儿 C.胎龄满28周至未满42周的新生儿 D.胎龄满28周至产后1周的新生儿 E.胎龄超过42周的新生儿 2.低出生体重儿是指 A.出生体重<1000g的新生儿B.出生体重<1500g的新生儿 C.出生体重<2500g的新生儿 D. 出生体重2500--4000g的新生儿 E.出生体重>4000g的新生儿 3.下列符合早产儿外观特点的是 A皮肤红润,胎毛少 B.耳壳软骨发育好 C.乳晕明显,有结节 D.指甲长过指端 E.足底光滑,纹理少 4.新生儿排胎粪和排尿的时间分别为 A.生后6小时内、12小时内B.生后12小时内、12小时内 C. 生后12小时内、24小时内 D.生后24小时内、24小时内 E.生后24小时内、48小时内 5.早产儿反复呼吸暂停发作者可静滴 A.吗啡 B.氨茶碱 C.阿托品D.肾上腺素 E.激素 6.不属于新生儿常见的正常生理状态的是 A.“马牙”B.生理性黄疽 C.臀红 D.假月经E.乳腺肿大 7.新生儿沐浴前,室温应调节至 A. 18 ~ 20℃ B. 20 ~ 22℃ C. 22 ~ 24℃ D. 24 ~ 26℃ E. 26 ~ 28℃ 8.新生儿室的室温应保持在 A. 18 ~ 20℃ B. 20 ~ 22℃ C. 22 ~ 24℃ D. 24 ~ 26℃ E. 28~30℃ 9.新生儿体温过高时首选的护理措施是 A.酒精擦浴、 B.松开包被,补充水分C.冷盐水灌肠 D.冰块敷大血管处E.按医嘱给予退热药 10.胎儿娩出后,护士首先进行的护理措施是 A.保暖 B.擦干羊水 C.结扎脐带 D.清理呼吸道E.新生儿Apgar评分11.新生儿出生后进行Apgar评分的评价指标不包括 A.皮肤颜色 B.角膜反射 C.呼吸 D.心率E.肌张力 12.下列符合新生儿轻度缺氧缺血性脑病的表现是 A.惊厥B.意识模糊C.呼吸暂停 D.肌张力正常E.拥抱反射减弱 13.有关新生儿颅内出血患儿护理,下列不妥的是 A.保持安静,避免各种刺激 B.注意保暖,必要时吸氧 C.抬高头肩部15o-30o D.勤翻身,以防止压疮E.按医嘱用止血剂14.新生儿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脑脊液检查的典型表现是

正常足月儿和早产儿的特点及护理

正常足月儿和早产儿的特点及护理 (一)1.正常足月儿:指胎龄≥37周并<42周,出生体重≥2500g并<4000g,无畸形或疾病的活产婴儿。2.早产儿:又称未成熟儿,指胎龄<37周的新生儿(二)正常足月儿和早产儿的生理特点: (1)呼吸系统:肺液吸收延迟,则出现湿肺。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由Ⅱ型肺泡上皮产生,妊娠28周出现羊水内,35周迅速增加。新生儿呼吸频率较快,安静时约为40次/分左右。早产儿因呼吸中枢相对不成熟,可有呼吸暂停(呼吸停止>20秒,伴心率<100次/分及发绀);因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少,易发生呼吸窘迫综合征。易患肺透明膜病,妊娠25--30周,肺泡腔内开始出现PS,35周后PS增多。胎龄越小,HMD发生率越高,胎龄为26--28周的早产儿约50%可发生HMD,30--31周则低于20%--30%,大于33周则相对少见。产前应用糖皮质激素和生后应用,可使患HMD的早产儿病程缩短,存活率提高。 (2)循环系统:足月新生儿心率波动范围为90~160次/分;足月儿血压平均为70/50mmHg。 (3)消化系统:新生儿食管下部括约肌松弛,胃呈水平位,幽门括约肌较发达,易溢奶甚至呕吐。早产儿在缺氧缺血、炎性损伤或喂养不当情况下,易发生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新生儿生后24小时内排出胎便,2~3天排完。新生儿肝内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基转移酶的量及活力不足,是生理性黄疸的主要原因。 (4)泌尿系统:一般在生后24小时内开始排尿,少数在48小时内排尿。 (5)血液系统:新生儿出生时平均血红蛋白值为170g/L。足月新生儿生后第1天白细胞计数为(15~20)×109/L,血容量为85~100ml/kg (6)神经系统:新生儿脊髓末端约在第3、4腰椎下缘,故腰椎穿刺应在第4、5腰椎间隙进针。足月儿出生时已具备一些原始反射如觅食反射、吸吮反射、握持反射、拥抱反射。正常情况下,生后数月这些反射自然消失。早产儿胎龄越小,以上反射很难引出或反射不完整。在新生儿期,克氏征、巴氏征均可呈阳性反应,而腹壁反射、提睾反射则不稳定,偶可出现踝阵挛。胎龄愈小,各种反射愈差。如吸吮、吞咽、觅食、对光眨眼反射等均不敏感。觉醒程度低,嗜睡,拥抱反射不完全,肌张力低下。早产儿脑室管膜下存在着发达的胚层生发组织,因而易导致脑室管膜下及脑室内出血,有时伴有脑实质或蛛网膜下腔出血,胎龄24--28周

新生儿专科护理常规.doc

新生儿科护理常规 目录

第一章新生儿专科护理常规 第一节新生儿一般护理常规 新生儿期是指从脐带结扎到生后满28天。在此期内小儿的各系统发育不成熟,机体处于不稳定状态,且由宫内生活向宫外生活过渡,生活方式及环境均发生了巨大变化,易受环境影响而致病,死亡率高。 1.新生儿病室各房间应空气新鲜,温度24℃~26℃,湿度55%~65%。病室内每日通风两次(30~60分钟),每日用洁净屏空气消毒房间两次,每次1小时,保持室内清洁。2.保暖调节暖箱适宜温度,护理操作集中进行,避免不必要的暴露。 3.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鼻腔及口腔分泌物。 4.抱与体位 (1)抱起新生儿时动作应轻、稳,使新生儿感到安全。 (2)抱起时其头和臀部需要支撑,仰卧比俯卧容易抱起。 (3)新生儿一般以侧卧位为宣,避免溢乳导致新生儿窒息。 5.沐浴 (1)沐浴时房间温度应保持在26-28℃左右;水温在38~41℃,以手腕测试较暖即可。 (2)沐浴应在喂奶前或喂奶1小时后进行。 (3)沐浴时应先早产儿、后非感染、然后感染患儿;从最干净的区域到最脏的区域,.即从 眼睛、面部到头部、四肢,最后清洗臀部。 (4)沐浴时注意皱褶皮肤的清洁,如腋下、颈部、男婴包皮内、女婴外阴等部位。 (5)无沐浴禁忌者每日沐浴一次,不宜沐浴者每日行床旁擦浴1次。沐浴用品保证一人一用 一消毒。 6.患儿入室后立即测体重1次,早产儿每日监测体重1次,足月儿每周测体重一次,特殊情况下遵医嘱执行。 7.喂养选用新生儿配方奶,有条件时选用母乳。一般每3 小时喂一次,或按需喂养。奶量遵医嘱执行。选择奶嘴时宜选用质地柔软的小号橡胶奶嘴,奶嘴孔不宜过大,以防发生呛咳引起窒息。喂奶时注意观察有无喂养不耐受的症状,如呕吐、胃排空迟缓、腹胀及消化道出血等。 8.基础护理 (1)脐部护理 1)注意评估脐带残端有无渗出、脐周皮肤有无红、肿、渗液等异常征象。

新生儿.护理试题库完整

一、单选题 1、新生儿生理性体重下降一般不超过: (E ) A.出生时体重的2% B.出生时体重的4% C.出生时体重的5% D.出生时体重的8% E.出生时体重的10% 2、中性温度是指: (D ) A.肛温 B.腋温 C.皮温 D.环境温度 E.口温 3、早产儿的特点有: (C ) A.头发分条清楚 B.足底纹理少 C.皮肤毳毛少 D.乳腺有结节 E.指甲达到指尖 4、生理性黄疸多于: (A ) A.生后第2-3天出现,约2周左右消退 B.生后第4-10天出现,约2周左右消退 C.生后第24小时内出现,3天内进行性加重 D.生后第4-7天出现,约10天左右消退 E.生后7天出现,进行性加重 5、新生儿溶血病中A、B、O血型不合的溶血症最确切的诊断依据为【E】 A、黄疸出现较早,进展很快 B、贫血肝脾肿大,网织红细胞增高 C、母亲的血型为O型,小儿血型为A型 D、新生儿血清胆红素增高同时,血色素明显下降

E、血型抗体(游离、释放试验)阳性 6、引起新生儿败血症的病原菌种类随不同的地区和年代而异,我国一直最常见的是【A】 A、葡萄球菌 B、大肠杆菌 C、B群链球菌(GBS) D、表皮葡萄球菌 E、绿脓杆菌 7、新生儿败血症的感染途径最常见的是【D】 A、母孕期血内有细菌时经胎盘血行感染胎儿 B、胎膜早破 C、产时胎儿通过产道时吸入 D、产后感染 E、羊水穿刺 8、女婴,足月顺产,出生体重3200g,生后48小时,血清总胆红素297.5μmol/L.在检查黄疸的原因时,首选的治疗方法【A】 A、光照疗法 B、换血 C、口服苯巴比妥 D、白蛋白输注 E、输血浆 9、产儿的呼吸特点是【D】 A、皮肤发亮,水肿毳毛多 B、皮肤色红润,皮下脂肪丰满,毳毛少 C、肝葡萄糖醛酸基转移酶活性低 D、呼吸常不规则,甚至呼吸暂停 E、男女足月新生儿生后3~5天出现乳腺肿大 10、新生儿生理性黄疸的主要原因是【C】 A、皮肤发亮,水肿毳毛多 B、皮肤色红润,皮下脂肪丰满,毳毛少 C、肝葡萄糖醛酸基转移酶活性低 D、呼吸常不规则,甚至呼吸暂停

正常足月儿和早产儿特点

新生儿的生理特点 正常足月儿和早产儿特点 (一)正常足月儿和早产儿外观特点正常足月儿与早产儿在外观上各具特点, (二)正常足月儿和早产儿生理特点 1.呼吸系统胎儿肺内充满液体,足月儿约30~35ml/kg,出生时经产道挤压,约1/3肺液由口鼻排出,其余在建立呼吸后被肺间质内毛细血管和淋巴管吸收。胎儿在宫内不需要肺的呼吸,但有微弱的呼吸运动。分娩后在第一次吸气后紧接着啼哭,肺泡张开。由于呼吸中枢发育不成熟,呼吸节律常不规则,频率较快,约为40~60次/分,由于胸腔较小,肋间肌肉较弱,胸廓运动较浅,主要靠膈肌运动,故呈腹式呼吸。 早产儿呼吸中枢尚不成熟,呼吸浅表且节律不规整,常出现呼吸暂停。所谓呼吸暂停,即呼吸停止时间达15-20秒,或虽不到15秒,但伴有心率减慢,发绀及四肢肌张力的下降。早产儿因肺发育不成熟,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少,易发生肺透明膜病。 2.循环系统出生后血液循环变化为:①脐带结扎后,胎盘-脐血循

环终止;②随着呼吸建立和肺膨胀,肺循环阻力下降,肺血流增加; ③从肺静脉回流到左心房的血量显著增加,压力增高,使卵圆孔关闭; ④由于PaO2增高,动脉导管收缩,继而关闭,完成胎儿循环向成人循环的转变。新生儿心率波动范围较大,通常为100~150次/分,平均120~140次/分。足月儿血压平均为70/50mmHg(9.3/6.7kPa)。早产儿心率偏快,血压较低,部分可伴有动脉导管开放。 3.消化系统足月儿吞咽功能已经完善,但食管下部括约肌松弛,胃呈水平位,幽门括约肌较发达,易溢乳。肠管壁较薄、通透性高,有利于吸收母乳中的免疫球蛋白,但肠腔内毒素和消化不全产物也容易进入血循环,引起中毒症状。消化道已能充分分泌大部分消化酶,只是淀粉酶至生后4个月才达到成人水平,因此不宜过早喂淀粉类食物。生后10~12小时开始排胎便,约2~3天排完。胎便由胎儿肠道分泌物、胆汁及咽下的羊水等组成,呈糊状,为墨绿色。若生后24小时仍不排胎便,应检查是否有肛门闭锁或其他消化道畸形。因肝内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基转移酶的量及活力不足,多数生后出现生理性黄疸,同时对多种药物处理能力(葡萄糖醛酸化)低下,易发生药物中毒。 早产儿吸吮力差,吞咽反射弱,贲门括约肌松弛,胃容量小,可发生哺乳困难、进奶量少,更易发生溢乳。消化酶含量接近足月儿,但胆酸分泌少,脂肪的消化吸收较差。缺氧或喂养不当等可引起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此外,由于早产儿的胎粪形成较少和肠蠕动乏力,易发生胎粪延迟排出。早产儿肝脏不成熟,葡萄糖醛酸基转移酶不足,生理

早产儿护理查房(案例版)

早产儿护理查房 早产儿是指胎龄未满37周出生体重小于2500g,身长小于47cm的活产婴儿。 [早产儿特点] 1、外表:体重小于2500g,身长小于47cm,哭声轻,颈肌软弱,四肢肌张力低下,皮肤红嫩,胎毛多,耳壳软。 2、神经系统:完善程度与胎龄有关,胎龄越小,各种反射越差,哭声低微,哭时无泪,吸吮、吞咽、觅食、反射不敏感,拥抱反射不完全。 3、体温调节:体温调节功能差,产热不足,散热快,易受环境温度变化而变化。 4、呼吸系统:呼吸中枢和呼吸器官发育都不成熟,呼吸肌软弱无力,使气体交换率低,呼吸浅、快、不规则,易发生呼吸暂停,咳嗽反射无或很差,呼吸道分泌物不能清除而引起窒息或吸入性肺炎。 5、消化系统:早产儿吸吮,吞咽反射差且与呼吸不能很好协调,容易出现呛咳而发生乳汁吸入,胃容量小,贲门括约肌松弛,而幽门括约肌相对痉挛,容易发生溢乳使入量不足,早产儿生长发育快,所需营养物质多,但各种消化酶分泌不足影响消化与吸收。其次,早产儿肝功能差,肝酶不足,肝糖原储存及合成蛋白质功能均不足,因而生理性黄疸重而持续时间长,易引起核黄疸。 6、其它,肾功能不全,酸碱调节能力差,易发生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失衡,另外由于早产儿提前出生,从母体获得的IgG量少以及其它免疫功能差,易发生严重感染。 [简要病史] 韦文妹之婴,女,出生10分钟,全身青紫,哭声不畅,于2007年7月10日9:50入院,患儿系G1P1孕32+周,因胎膜早破行剖宫产娩出,体重1590g,Apgar评分:1min2分,经清理呼吸道,面罩给氧,胸外心脏按压后5分钟评分7分。 入院查体:体温不升,HR136次/分,R66次/分,反应差,哭声不畅,前囟平软,唇周微绀,面色及四肢紫绀,两肺呼吸音粗,无三凹征,未闻及干湿性罗音,脐部干洁无渗血,双下肢无硬肿,水肿,神经系统反射征:握持反射(±),余原始反射未引出。入院诊断:1、新生儿重度窒息;2、早产儿;3、低体重儿。 处理:入院后积极完善各项常规检查,急查血糖5.4mmoL/L,置暖箱保暖给氧,暂禁食水,予力丁沙针抗感染;止血敏,Vitk1,预防出血;微泵速率以4.5ml/h维持正常血糖。第二天患儿面色红润,反应好转,哭声响亮,无呼吸三凹征,无出现间断性呼吸困难,紫绀,四肢活动可。胎粪已解,小便正常,予人工喂养,每次3ml,隔2小时,其间出现呕吐2次,为奶汁。医嘱予静脉营养(脂肪乳,氨基酸)。

正常足月儿和早产儿的生理特点

正常足月儿和早产儿的生理特点: (一)呼吸系统: 1、足月儿: R: 40--60次/分---腹式呼吸。 2、早产儿: 呼吸中枢不成熟,常出现: (1)周期性呼吸: 呼吸停止时间小于20秒,不伴心率减慢及发绀, (2)呼吸暂停: 呼吸停止时间大于20秒伴心率小于100次/分,有发绀。 (二)循环系统: 1、足月儿心率波动范围较大: 90--160次分,BP: 70/50mmHg。 2、早产儿心率偏快,BP偏低。 (三)消化系统: 足月儿: 1、溢乳原理,进行性加重应注意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 2、消化酶充分分泌,淀粉酶生后4M才达正常水平,不宜过早喂淀粉食物。 3、生后10--12小时排胎粪,2--3天排完。 早产儿: 1、吸吮能力差,吞咽发射弱,胃容量少,更宜溢乳。 2、肝内酶量及活力低,生理*黄疸重,15mg/dl,足月儿12mg/dl. 3、糖原储备少,而导致低血糖,(多喂) (四)泌尿系统: 稀释功能可以,但浓缩功能差,对牛奶喂养儿应补充水分,生后24小时开始排尿,少数48小时内排尿,大于48小时就需要检查是否有泌尿系的疾病。 (五)血液系统: WBC生后第一天为15--20X109/L,3天后明显下降,5天后接近婴儿值。 K1在肝脏储备量少,生后常需常规肌注K1,母乳中含维生素K1仅为牛乳的1/4,合成少,肝脏储备量抵,足月儿肌注1--3天,早产儿肌注3天,5--10mg。 (六)神经系统: 大脑皮层兴奋性低,睡眠时间可长20小时,还有觅食反射,xu吮反射,拥抱反射。 上述发射生后数月消失,新生儿期这些反射减弱或消失常提示神经系统疾病。 (七)体温: 中性体温: 足月儿包被时为24`C。 生后2天,裸体为33`C,以后逐渐降低。 适宜的湿度为50--60%。 早产儿BW1500--2500g,生后1个月内裸体中性体温为32--34`C。 (八)能量及体能代谢: 生后头几天生理需水量为50--100ml/kg,生后体内水分丢失较多,体重逐渐下降,第5--6天降为最低,在这时期不补充水分,容易出现脱水热--高热39-40`C,7--10天恢复到出生体重。

足月产儿和早产儿的特点

足月产儿和早产儿的特点 1.外观特点: 2.生理特点: (1)呼吸系统 肺液吸收延迟,则出现湿肺。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由Ⅱ型肺泡上皮产生,妊娠28 周出现羊水内,35周迅速增加。足月儿生后第1 小时内呼吸60~80次/分,1 小时后降至40~50次/分。早产儿因呼吸中枢相对不成熟,可有呼吸暂停(呼吸停止在20 秒钟以上,伴心率慢<100次/分,并出现青紫);因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少,易发生肺透明膜病。 (2)循环系统 足月新生儿心率波动范围为90~160次/分;足月儿血压平均为70/50mmHg。(3)消化系统 新生儿易有溢奶。早产儿在缺氧缺血、喂养不当情况下,易发生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新生儿生后24小时内排出胎便,3~4 天排完。新生儿肝葡萄糖醛酸基转移酶活力低,是新生儿生理性黄疸的主要原因。 (4)泌尿系统 早产儿肾小管排酸能力有一定限制,用普通牛奶喂养时,可发生晚期代谢性酸中毒,改用人乳或婴儿配方乳,可使症状改善。 (5)血液系统 新生儿脐血平均血红蛋白值为170g/L。足月新生儿白细胞计数为(15~20)×109/L,3~10 天降为(10~12)×109/L,早产儿较低为(6~8)×109/L;分类计数以中性粒细胞为主,4~6 天后以淋巴细胞为主。 (6)神经系统 新生儿脊髓末端约在第三四腰椎下缘,故腰椎穿刺应在第四五腰椎间隙进针。足月儿出生时已具备一些原始反射如觅食反射、吸吮反射、握持反射、拥抱反射。正常情况下,生后数月这些反射自然消失。早产儿胎龄越小,以上反射很难引出或反射不完整。在新生儿期,克氏征、巴氏征均可呈阳性反应,而腹壁反射、提睾反射则不稳定,偶可出现踝阵挛。 (7)体温调节 新生儿体温调节功能差,皮下脂肪薄,体表面积相对较大,容易散热,早产儿尤甚;产热依靠棕色脂肪,早产儿棕色脂肪少,常出现低体温。 (8)能量和体液代谢

早产儿的特点和护理

早产儿的特点 1.外观特征哭声轻,颈肌软弱,四肢肌张力低下,呈伸直状,皮肤红嫩,胎毛多,头发细软,耳廓软骨发育不完善,足底纹少,指甲未达指尖,男婴睾丸未降或未全降,女婴大阴唇不能遮盖小阴唇。 2.体温早产儿体温中枢调节功能差,体表面积相对较大,棕色脂肪少,容易散热,保暖性差,体温易随环境变化而变化,非常容易出现低温状态。早产儿汗腺功能差,故在高温环境中体温升高。 3.呼吸系统早产儿呼吸中枢发育不成熟,易发生呼吸暂停。早产儿的肺部发育不成熟,缺少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易发生肺透明膜病。 4.消化系统早产儿吞咽反射差,比足月儿易发生溢乳。早产儿生理性黄疸出现的程度比足月儿重,持续时间也长。 5.神经系统神经系统功能发育不完善。胎龄越小,反应越差,早产儿易发生缺氧,而导致缺氧缺血性脑病发生。 6.其他早产儿免疫功能较足月儿更差,感染性疾病发病率高;酸碱调节功能差,易发生水电解质紊乱和低血糖;早产儿容易发生低血钾。 病因 1.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2.早期破水、胎盘早期剥离或前置胎盘。 3.多胎妊娠或羊水过多。 4.慢性疾病 5.贫血及严重的溶血病。 6.急性传染病伴有高热。 7.子宫肿瘤、子宫内膜炎及子宫颈口松弛。 8.骨盆及脊椎畸形、双胎或胎儿畸形、羊膜早破、脐带异常及羊水过多。 9.急性或慢性中毒。 10.激烈情感波动或过劳。 11.意外受伤或手术。 并发症 1、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2、频发性呼吸暂停 3、慢性肺损伤 4、支气管肺发育不良 5、脑损伤 6、硬肿症 7、感染 8、低血糖 9、高胆红素血症 10、晚期代谢性酸中毒 11、早产儿贫血 12、早产儿视网膜病 13、佝偻病

第二节 正常足月儿和早产儿的特点与护理

第二节正常足月儿和早产儿的特点与护理正常足月儿(normalterminfant)是指胎龄≥37周和<42周,出生体重≥2500克和≤4000克,无畸形或疾病的活产婴儿。早产儿又称未成熟儿(preterminfant;prematureinfant),我国早产儿的发生率约为5%~10%。其死亡率约为12.7%~20.8%,且胎龄愈小,体重愈轻,死亡率愈高,尤其是1000克以下的早产儿,其伤残率也较高。因此预防早产对于降低新生儿死亡率,减少儿童的伤残率均具有重要意义。母孕期感染、吸烟、酗酒、吸毒、外伤、生殖器畸形、过度劳累及多胎等是引起早产的原因。另外,种族和遗传因素与早产也有一定的关系。 1.正常足月儿和早产儿外观特点不同胎龄的正常足月儿与早产儿在外观上各具特点(见表7—2),因此可根据初生婴儿的体格特征和神经发育成熟度来评定其胎龄。目前国际上有数种评分方法,常用的有Dubowitz评分法和Ballard评分法。 表7—2 足月儿与早产儿外观特点 早产儿足月儿 皮肤绛红、水肿和毳毛多红润、皮下脂肪丰满和毳毛少 头部头更大(占全身比例1/3)头发细而乱头大(占全身比例1/4)头发分条清楚 耳壳软、缺乏软骨、耳舟不清楚软骨发育好、耳舟成形、

直挺 指、趾甲未达指、趾端达到或超过指、趾端 跖纹足底纹理少足纹遍及整个足底 乳腺无结节或结节<4mm结节4mm,平均7mm 外生殖器男婴睾丸未降或未全降, 女婴大阴唇不能遮盖小阴唇睾丸已降至阴囊, 大阴唇遮盖小阴唇 2.正常足月儿和早产儿生理特点 (1)呼吸系统:胎儿肺内充满液体,分娩时儿茶酚胺释放使肺液分泌减少,足月儿约30- 35ml/kg,出生时经产道挤压,约1/3肺液由口鼻排出,其余在建立呼吸后由肺间质内毛细血管和淋巴管吸收,如吸收延迟,则出现湿肺症状。呼吸频率较快,安静时约为40次/分左右,如持续超过60~70次份称呼吸急促,常由呼吸或其他系统疾病所致。胸廓呈圆桶状,肋间肌薄弱,呼吸主要靠膈肌的升降,呈腹式呼吸。呼吸道管腔狭窄,粘膜柔嫩,血管丰富,纤毛运动差,易致气道阻塞、感染、呼吸困难及拒乳。 早产儿呼吸中枢及呼吸器官发育不成熟;红细胞内缺乏碳酸酐酶,碳酸分解为二氧化碳的数量减少,因而不能有效地刺激呼吸中枢;肺泡数量少,呼吸道粘膜上皮细胞呈扁平立方形,毛细血管与肺泡间距离较大,气体交换率低;呼吸肌发育不全,咳嗽反射弱。因此,早产儿呼吸浅快不规则,

早产儿的特点及护理

新生儿是指出生以后,从脐带结扎,到满28天的婴儿。这里还有一个概念围生期,指的是产前、产时和产后的一个特定的时期,在每个国家的定义是不同的,在我国主要指的是妊娠满28周,至出生后的7天。新生儿主要依照体重和胎龄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来进行分类。 (一)分类方式及相关概念 1. 从胎龄进行分类 从胎龄看,主要分为三类:足月儿、早产儿和过期 产儿。 (1)足月儿:指的是胎龄满37足周,而未满42 足周的新生儿。 (2)早产儿:指的是胎龄满28足周,但是未满37足周的新生儿。 (3)早早产儿:指的是胎龄满28足周,而未满32足周的婴儿 (4)过渡的足月儿:是指胎儿孕周满37周的时候,但是还不到37足周的这一类的新生儿,称为过渡的足月儿,因为他是接近成熟的一类新生儿。 (5)过期产儿:是指胎龄孕周超过42足周以上的新生儿。 2. 根据出生体重进行分类 根据出生体重分为三类:正常出生体重儿、巨大儿和低出生体重儿。 (1)正常出生体重儿:是指体重在2 500~3 999 g之间的新生儿。 (2)巨大儿:是指出生体重大于等于4 000 g的新生儿。 (3)低出生体重儿:是指出生一小时内,体重小于2 500 g的新生儿。 对于低出生体重儿尤其要关注的是两类,一类是极低出生体重儿,英文简称是VLBW,指的是出生一小时之内,体重小于1 500 g的新生儿;还有一类是超低出生体重儿,英文简称ELBW,指的是出生体重一小时之内小于1 000 g的新生儿。临床上,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

不断的发展,早产儿的成活率不断提高,所以针对这两类患儿的护理水平,对医务人员提出了一个严重的挑战。 3. 根据体重和胎龄的关系分类 根据体重和胎龄的关系,将新生儿划分为适于胎龄儿、小于胎龄儿和大于胎龄儿。 (1)适于胎龄儿(AGA):指的是新生儿的出生体重在同胎龄儿平均体重的第10~90百分位。 (2)小于胎龄儿(SGA):是指在第10百分位以下。足月小样儿:是指胎龄足月了,但是体重没有达到2 500 g。 (3)大于胎龄儿(LGA):是指出生体重在同胎龄儿平均体重水平的第90百分位以上的新生儿。 (二)足月儿和早产儿的区别 1. 外观 足月儿和早产儿在外观上有很大的区别(表1)。从表中可以看出,无论是体重还是身长,早产儿都要比足月儿差很多;早产儿的肌肉张力也明显低于足月儿,其皮肤、生殖器等均未发育完全。 表1 足月儿和早产儿在外观上的区别 足月儿早产儿 体重平均3 000g <2 500 g 身长平均50 cm <47 cm 肌肉哭声响,有张力哭声弱,张力低 皮肤红润,胎毛少薄而嫩,胎毛多 皮下脂肪丰满皮下脂肪少 耳廓发育好耳廓软,指甲未达指尖足纹清楚足纹少 生殖器乳晕清楚,睾丸下降乳晕不清,睾丸未降 2. 循环系统 随着新生儿的出生、脐带的结扎,新的血液循环就建立起来,肺血管的阻力出现下降。在出生的数小时之内,卵圆孔和动脉导管出现功能上的关闭。而早产儿由于发育不完全,心

早产儿护理常规概述

早产儿护理常规 一、定义 早产儿:胎龄<37周出生的新生儿 低出生体重儿:出生体重<2500g者 极低出生体重儿:出生体重在1000~1500g的婴儿 超极低出生体重儿:出生体重<1000g婴儿 二、临床表现 1、体重2500g以下,身长不到47cm 2、哭声轻,颈肌软弱,四肢肌张力低下 3、皮肤红嫩,胎毛多,耳壳软 4、指、趾甲未达指、趾端,乳晕不清,足底纹少 5、男婴睾丸未降或未完全下降,女婴大阴唇不能盖住小阴唇 生理特点: 1、呼吸系统:早产儿呼吸中枢相对更不成熟,呼吸不规则;常发生呼吸暂停。呼吸暂停指呼吸停止时间达15~20秒,或虽不到15秒,但伴有心率减慢(<100次/分)和出现紫绀。早产儿的肺发育不成熟,表面活性物质少,易发生肺透明膜病。有宫内窘迫史的早产儿,易发生吸入性肺炎。 2、循环系统:心率快,血压较足月儿低,部分可伴有动脉导管未闭。 3、消化系统:早产儿吞咽反射弱,容易呛乳而发生乳汁吸入。胃贲门括约肌松弛、容量小,易溢乳。早产儿以母乳喂养为宜,但需及时

增加蛋白质。各种消化酶不足,尤其是胆酸的分泌较少,对脂肪的吸收较差。在缺血、缺氧、喂养不当情况下易发生坏死性小肠炎,要注意乳汁的渗透压不可超过460mmol/L。早产儿肝不成熟,葡萄糖醛酰转换酶不足,生理性黄疸较重,持续时间长,易引起核黄疸。因肝功能不完善,肝内维生素K依赖凝血因子合成少,易发生出血症。 4、血液系统:早产儿血小板数量较足月儿略低,贫血常见;维生素K、铁及维生素D贮存较足月儿低,更易发生出血、贫血和佝偻病。 5、泌尿系统:早产儿肾脏浓缩功能更差,肾小管对醛固酮反应低下,易发生低钠血症。葡萄糖阈值低,易发生糖尿。碳酸氢根阈值低、肾小管排酸能力差,在用普通牛奶人工喂养时,因为酪蛋白含量较高,可发生晚发性代酸。 6、神经系统:神经系统的功能和胎龄有密切关系,胎龄越小,反射越差。早产儿易发生缺氧,导致缺氧缺血性脑病。此外,由于早产儿脑室管膜下存在发达的胚胎生发层组织,因而易导致颅内出血。 7、免疫系统:皮肤娇嫩,屏障功能弱,体液及细胞免疫功能均不完善,极易发生各种感染。 8、体温调节:体温调节功能更差,棕色脂肪少,基础代谢低,产热少,而体表面积相对大,皮下脂肪少,易散热,汗腺发育不成熟和缺乏寒冷发抖反应。因此,早产儿的体温易随环境温度变化而变化,且常因寒冷而导致硬肿症的发生。 三、护理诊断 1、体温过低:与体温调节功能差有关

足月新生儿的生理特点和常见护理诊断

足月新生儿的生理特点和常见护理诊断 1.外观特点 正常足月儿体重在2500g以上(约3000g),身长47cm以上(约50cm),哭声响亮,肌肉有一定张力,四肢屈曲,皮肤红润,胎毛少,耳壳软骨发育良好,乳晕清楚,乳头突起,乳房可们到结节,整个足底有较深的足纹,男婴睾丸下降,女婴大阴唇覆盖小阴唇。2.呼吸系统 胎儿在宫内不需要肺的呼吸,但有微弱的呼吸运动。胎儿肺内充满液体,出生时经产道挤压,1/3肺液由口鼻排出,其余由肺间质毛细血管和淋巴管吸收,如吸收延迟,则出现湿肺症状。分娩后新生儿在第1次吸气后紧接着啼哭,肺泡张开。其呼吸较浅快,频率为40次/分左右。常以腹式呼吸为主。 3.循环系统 胎儿出生后血液循环发生巨大变化必脐带结扎; 1).肺血管阻力降低; 2).卵圆孔和动脉导管出现功能性关闭。心率波动较大,100-150次/分,平均120-140l 次/分,血压平均为9.3/6.7kPa(70/50mmHg)。 4.消化系统 足月儿消化道面积相对较大,有利于吸收。而胃呈水平位,奔门括约肌发育较差,幽门括约肌发育较好,易发生溢乳和呕吐。新生儿肠壁较薄,通透性高,有利于吸收母乳中免疫球蛋白,也易使肠腔内毒素及消化不全产物通过肠壁而进入血循环,引起中毒症状。足月儿除胰淀粉酶不足外,其余消化酶均已满足生理需要。 胎粪呈墨绿色,由肠粘膜脱落上皮细胞、羊水及消化液组成。出生后12小时内开始排泄,约3~4天内排完,若超过24小时还未见胎粪排出,应检查是否为肛门闭锁。 足月儿肝葡萄糖醛酸基转移酶的活力较低,是出现生理性黄疸及对某些药物解毒能力低下的原因之一。 5.血液系统 由于胎儿期处于相对缺氧状态,故足月儿出生时血液中红细胞数和血红蛋白量较高,血红蛋白中胎儿血红蛋白(HbF)约占70%,后渐被成人血红蛋白(HbA)替代。由于胎儿血红蛋白对氧有较强亲和力,氧离曲线左移,不易将氧释放到组织,所以新生儿缺氧时紫绀不明显。足月儿刚出生时白细胞数较高,第3天开始下降。 足月儿血容量为50~100ml/kg. 6.泌尿系统 足月儿一般生后第1天排尿,如生后48小时无尿,需要检查原因。新生儿尿稀释功能尚可,但肾小球滤过率低,浓缩功能较差,因此排出同样量的溶质需比成人多2~3倍的水。它的排磷功能较差,因此牛奶喂养儿易导致低钙血症。 7.神经系统 新生儿脑相对较大,约重300~400g,占体重10%~20%(成人仅2%)。新生儿期间视、听、味觉、触觉、温觉发育良好,痛觉、嗅觉(除对母乳外)相对差些。足月儿出

正常足月儿和早产儿特点

正常足月儿和早产儿特点

新生儿的生理特点 正常足月儿和早产儿特点 (一)正常足月儿和早产儿外观特点正常足月儿与早产儿在外观上各具特点, (二)正常足月儿和早产儿生理特点 1.呼吸系统胎儿肺内充满液体,足月儿约30~35ml/kg,出生时经产道挤压,约1/3肺液由口鼻排出,其余在建立呼吸后被肺间质内毛细血管和淋巴管吸收。胎儿在宫内不需要肺的呼吸,但有微弱的呼吸运动。分娩后在第一次吸气后紧接着啼哭,肺泡张开。由于呼吸中枢发育不成熟,呼吸节律常不规则,频率较快,约为40~60次/分,由于胸腔较小,肋间肌肉较弱,胸廓运动较浅,主要靠膈肌运动,故呈腹式呼吸。 早产儿呼吸中枢尚不成熟,呼吸浅表且节律不规整,常出现呼吸暂停。所谓呼吸暂停,即呼吸停止时间达15-20秒,或虽不到15秒,但伴有心率减慢,发绀及四肢肌张力的下降。早产儿因肺发育不成熟,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少,易发生肺透明膜病。

2.循环系统出生后血液循环变化为:①脐带结扎后,胎盘-脐血循环终止;②随着呼吸建立和肺膨胀,肺循环阻力下降,肺血流增加; ③从肺静脉回流到左心房的血量显著增加,压力增高,使卵圆孔关闭; ④由于PaO2增高,动脉导管收缩,继而关闭,完成胎儿循环向成人循环的转变。新生儿心率波动范围较大,通常为100~150次/分,平均120~140次/分。足月儿血压平均为70/50mmHg(9.3/6.7kPa)。 早产儿心率偏快,血压较低,部分可伴有动脉导管开放。 3.消化系统足月儿吞咽功能已经完善,但食管下部括约肌松弛,胃呈水平位,幽门括约肌较发达,易溢乳。肠管壁较薄、通透性高,有利于吸收母乳中的免疫球蛋白,但肠腔内毒素和消化不全产物也容易进入血循环,引起中毒症状。消化道已能充分分泌大部分消化酶,只是淀粉酶至生后4个月才达到成人水平,因此不宜过早喂淀粉类食物。生后10~12小时开始排胎便,约2~3天排完。胎便由胎儿肠道分泌物、胆汁及咽下的羊水等组成,呈糊状,为墨绿色。若生后24小时仍不排胎便,应检查是否有肛门闭锁或其他消化道畸形。因肝内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基转移酶的量及活力不足,多数生后出现生理性黄疸,同时对多种药物处理能力(葡萄糖醛酸化)低下,易发生药物中毒。 早产儿吸吮力差,吞咽反射弱,贲门括约肌松弛,胃容量小,可发生哺乳困难、进奶量少,更易发生溢乳。消化酶含量接近足月儿,但胆酸分泌少,脂肪的消化吸收较差。缺氧或喂养不当等可引起坏死性小

新生儿科护理常规

新生儿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2014年新生儿科疾病护 理常规 (第一次修订版) 2014/7/7 1、热情接待患儿及家长,收集病史资料,做好入院评估,提出护理问题,制定护理计划。针 对患儿的具体问题,对家长做好病情的咨询与解答工作。 2、保持病室温湿度适宜,室温24-26℃,相对湿度50%-60%,必要时可置患儿于暖箱中。 3、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给予吸氧、吸痰。 4、预防各种原因引起的感染,特别就是呼吸道,消化道及皮肤的感染,工作人员接触患儿前要洗手,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及消毒隔离制度。 5、保证新生儿的营养供给,提倡母乳喂养,按需哺乳,奶前换纸尿裤,奶后拍背,如果使用 奶瓶、奶嘴要清洁消毒,避免消化道疾病的发生。 6、根据病情测量体温,如果体温不升或发热时增加测量次数。 7、保持皮肤清洁,每天沐浴,脐带未脱者,浴后用75%的酒精做脐部护理,保持脐部干燥。 保持腋下、颈下,腹股沟等皮肤褶皱处清洁干燥。便后及时更换纸尿裤,并用清水清洗臀部。

8、严格观察病情变化,勤巡视,发现异常及时按系统疾病的一般护理要点进行重新评估及处理,并做好护理记录。 9、严格记录患儿24小时出入量,早产儿每日称体重,足月儿每周二、五称体重。 重症新生儿一般护理常规 一、一般护理:见新生儿一般护理常规。 二、病情观察 1、观察新生儿精神状况及拥抱、吸吮、吞咽等反射就是否正常,观察体温就是否正常及暖箱 使用 情况,记录暖箱温湿度,吸氧的方式及氧流量。 2、观察新生儿体温、呼吸、心率、血压的情况,有无鼻翼煽动,三凹征及周期性呼吸,呼吸暂停等症状,有无心率紊乱,血压下降等情况。 3、密切观察新生儿的病情变化,准确记录监护下的各种监护值,发现异常,及时与医生联系。 4、观察新生儿皮肤有无黄染,皮疹等,观察脐部情况。 5、观察新生儿进食的状况,有无拒乳,吸吮无力等情况。 三、症状护理 1、入院前的准备:当接到收住危重新生儿的通知后,应根据新生儿的病情预热远红外辐射台(抢救台)或闭式暖箱,呼吸困难者准备氧气,连接好呼吸机管道,检查负压吸引设备,准 备好心电监护仪与输液泵等。 2、新生儿入院时,根据病情及医嘱,给新生儿氧气吸入,连接好心电监护,血氧饱与度,设 定报警值(包括呼吸暂停的报警),并做好护理记录。 3、有呼吸机辅助呼吸时,设置好呼吸机参数,注意机器的工作状态,当呼吸机报警时,及时 检查患儿,呼吸机管道管路,机器,气源等情况,并做出相应的处理。 4、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新生儿呼吸道分泌物,每2-4小时更换体位一次,定时翻身拍背吸痰。 5、保暖:新生儿室内的温度应保持在24-26℃左右,湿度保持在55%-65%左右,监测新生儿 体温变化,遵医嘱应用辐射台(抢救台)或闭式暖箱。观察暖箱的使用工作情况,根据新生 儿的体温与体重及时调节暖箱的温度。 6、注意保护性隔离,进入新生儿病房时工作人员应更换衣服、鞋帽,接触新生儿前后要洗手或使用速干手消毒剂,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避免交叉感染,每日对病室消毒二次。

正常足月儿及早产儿的护理

正常足月儿及早产儿的护理 正常足月儿是指胎龄≥37周和<42周,出生体重≥2500 g和≤4000 g,无畸形或疾病的活产婴儿;早产儿:或称未成熟儿,是指胎龄大于28周但未满37周的活产新生儿。 1、环境:早产儿应与足月儿分居住,室温应保持在24~26℃,晨间护理时提高到27~28℃,相对湿度55%~65%。工作人员进入病室应更换清洁工作服、鞋、洗手,保持病室清洁、干净、舒适、整齐、安全。室内应配备婴儿培养箱、远红外保暖床、微量输液泵、吸引器和复苏抢救设备。 2、保暖:生后采取各种保暖措施,使婴儿处于中性温度中。早产儿、尤其出生体重<2000 g或低体温者,应置于自控式开放式抢救台上或温箱中,并根据体重、日龄选择中性环境温度。 3、喂养:正常足月儿生后半小时即可抱至母亲处哺乳。无母乳者可给配方乳,每3 h1次,每日7~8次。早产儿也应母乳喂养。哺乳量应因人而异,原则上是胎龄越小,出生体重越低,每次哺乳量越少,喂奶间隔时间也越短,并且根据喂奶后有无腹胀、呕吐、胃内残留(管饲喂养)及体重增长情况(理想的每天增长为10~15 g/kg)调整。哺乳量不能满足所需热量者应辅以静脉营养。足月儿生后应肌注1次维生素K10.5~1 mg,早产儿连用3 d。生后4 d加维生素C 50~100 mg/d,10 d后加维生素A 500~1 000 IU/d,维生素D 400~1 000 IU/d,4周后添加铁剂,足月儿每日给元素铁2 mg/kg,极低出生体重儿每日给3~4 mg/kg,并同时加用维生素E 25 U和叶酸2.5 mg,每周2次。极低出生体重儿出生后可给予重组人类红细胞生成素,每周600~750 IU/kg,皮下注射,分3次给药,可减少输血需要。 4、呼吸管理:保持呼吸道通畅。低氧血症时予以吸氧,但吸入高浓度氧或吸氧时间过长可引起早产儿视网膜病和慢性肺部疾病。因此,吸氧流量或浓度应以维持动脉血氧分压6.7~9.3 kPa(50~70 mmHg)或经皮血氧饱和度90%~95%为宜。切忌给早产儿常规吸氧。呼吸暂停(apnea)者可经弹、拍打足底或托背等恢复呼吸,同时可给予氨茶碱静脉注入,负荷量为4~6 mg/kg,12 h后给予维持量24 mg/(kg.d),分2~4次给药。 5、预防感染: (1)医护人员在接触小儿前要严格洗手,每天擦洗暖箱旁的小窗口(用消毒水)。 (2)每周应更换暖箱,以便清洗、消毒并用紫外线照射。 (3)湿化器的水不易全部倒净,会造成细菌污染,可在换新水前无水开机半小时。 (4)应用湿化系统应每天换无菌的水,要定期做细菌培养。 (5)患严重感染的婴儿住过的暖箱要用高压或伯儿尔林灭菌,使用前做箱内细菌培养,阴性后才可使用。不同体重,早产儿暖箱温度体重0.1~1.5~2.0 2000箱温32-34℃ 6、皮肤、黏膜护理: (1)勤洗澡,保持皮肤清洁。每次大便后用温水清洗臀部,勤换尿布防止红臀或尿布疹发生。 (2)保持脐部清洁干燥:①保持脐部清洁干燥,尿布不易遮盖脐部,以防尿液污染; ②脐带脱落前应注意脐部断面有无渗血,如渗血较多者需重新结扎止血,并注意保持脐部敷料干燥;③脐带脱落后注意脐窝有无分泌物及肉芽,有分泌物者可用75%乙醇保持干燥;有肉芽者可用5%~10%硝酸银溶液点灼;有化脓感染,用3%双氧水清洗,然后涂2%碘酊或碘伏消毒。

足月儿特点及护理常规

一、足月新生儿的特点 1.外观特点正常足月儿体重在2500g以上(约3000g),身长47cm以上(约50cm),哭声响亮,肌肉有一定张力,四肢屈曲,皮肤红润,胎毛少,耳壳软骨发育良好,乳晕清楚,乳头突起,乳房可们到结节,整个足底有较深的足纹,男婴睾丸下降,女婴大阴唇覆盖小阴唇。 2.呼吸系统胎儿在宫内不需要肺的呼吸,但有微弱的呼吸运动。胎儿肺内充满液体,出生时经产道挤压,1/3肺液由口鼻排出,其余由肺间质毛细血管和淋巴管吸收,如吸收延迟,则出现湿肺症状。分娩后新生儿在第1次吸气后紧接着啼哭,肺泡张开。其呼吸较浅快,频率为40次/分左右。常以腹式呼吸为主。 3.循环系统胎儿出生后血液循环发生巨大变化必脐带结扎;1).肺血管阻力降低; 2).卵圆孔和动脉导管出现功能性关闭。心率波动较大,100-150次/分,平均120-140l次/分,血压平均为 9.3/6.7kPa(70/50mmHg)。 4.消化系统足月儿消化道面积相对较大,有利于吸收。而胃呈水平位,奔门括约肌发育较差,幽门括约肌发育较好,易发生溢乳和呕吐。新生儿肠壁较薄,通透性高,有利于吸收母乳中免疫球蛋白,也易使肠腔内毒素及消化不全产物通过肠壁而进入血循环,引起中毒症状。足月儿除胰淀粉酶不足外,其余消化酶均已满足生理需要。 胎粪呈墨绿色,由肠粘膜脱落上皮细胞、羊水及消化液组成。出生后12 小时内开始排泄,约3~4天内排完,若超过24小时还未见胎粪排出,应检查是否为肛门闭锁。 足月儿肝葡萄糖醛酸基转移酶的活力较低,是出现生理性黄疸及对某些药物解毒能力低下的原因之一。 5.血液系统由于胎儿期处于相对缺氧状态,故足月儿出生时血液中红细胞数和血红蛋白量较高,血红蛋白中胎儿血红蛋白(HbF)约占70%,后渐被成人血红蛋白(HbA)替代。由于胎儿血红蛋白对氧有较强亲和力,氧离曲线左移,不易将氧释放到组织,所以新生儿缺氧时紫绀不明显。足月儿刚出生时白细胞数较高,第3天开始下降。足月儿血容量为50~100ml/kg。 6.泌尿系统足月儿一般生后第 1天排尿,如生后48小时无尿,需要检查原因。新生儿尿稀释功能尚可,但肾小球滤过率低,浓缩功能较差,因此排出同样量的溶质需比成人多2~3倍的水。它的排磷功能较差,因此牛奶喂养儿易导致低钙血症。 7.神经系统新生儿脑相对较大,约重300~400g,占体重10%~20%(成人仅2%)。新生儿期间视、听、味觉、触觉、温觉发育良好,痛觉、嗅觉(除对母乳外)相对差些。足月儿出生时已具有原始的神经反射如觅食反射、吸吮反射、握持反射、拥抱反射和交叉伸腿反射。新生儿巴氏征、克氏征、佛斯特征阳性属正常现象。 8.免疫系统胎儿可从母体通过胎盘得到免疫球蛋白IgG,因此不易感染一些传染病如麻疹;而免疫球蛋白glgA和 IgM则不能通过胎盘传给新生儿,因此新生儿易患呼吸道、消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