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走进大凉山美姑县(上)

走进大凉山美姑县(上)

走进大凉山美姑县

摄影和幻灯制作:周叔扬

背景音乐:思恋

(上)

美姑县位于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东北部,大凉山黄茅埂西麓。全县乡村人口18万,其中彝族占总人口的97.1%,是全国141个国家级贫困县之一。截至2010年全县仍有贫困人口9万多人,其中70%以上的贫困人口居住在高山和二半山地区,仍然处于广种薄收的原始阶段。然而这里又是最为典型的彝族聚居县,尤其是彝族本土的传统宗教与民俗文化在这里保存得最为系统和完整,留下了彝族先民古侯、曲涅两大部族由滇迁徙入川的历史足迹,美姑因此也成为彝族历史文化胜地,这里不仅留下了回响千年的史诗绝唱,更在传承着蕴藉深厚、丰富多彩的毕摩文化。

苍凉大凉山

曲折上山路

美丽大风顶

大风顶雪挂

毕摩文化

彝族是一个有着多种崇拜的民族,归纳起来有祖灵崇拜、自然崇拜、家神崇拜3大类。基于彝族根深蒂固的认识和观念,构成了彝族人民的博大精深的核心文化——毕摩文化。在大凉山腹地美姑县,关于彝族毕摩的作毕仪式及其神话传说,仍在彝族民间广为流传。

毕摩是彝语音译,就是指专门替人礼赞、祈祷、祭祀的人,学界大多称他们为祭司。彝族民众从古至今都认为毕摩是“智者”,是知识很丰富的人,他们识古彝文,掌握和通晓彝文典籍,通过念诵经文等形式和神、鬼沟通,充当人们与鬼神之间、祖先之间的矛盾调和者,并通过象征性极强的祭祀、巫术等行为方式处理人与鬼怪神灵的关系,以求得人丁安康、五谷丰登、六畜兴旺。所以说,毕摩既是彝族民间宗教活动的主持者和组织者,又是彝族宗教和信仰的代表人物。

天菩萨

彝族男子的“天菩萨”发型,是原始宗教崇拜的产物。彝族男子的一生中,“天菩萨”发型要经历了几次变化。小孩和未婚男子,在头顶前蓄一撮长发,彝语称“如比”,是男魂居住的地方。结婚后的男子,请人在头顶梳辫子,辫子较短小,盘于头上,称“如且”。男人死时,如有子女,则把头前头发打成尖状物形,称“天菩萨”。而今,一般人不分阶段,把彝族男子发型统称“天菩萨”。“天菩萨”在彝族男子看来是非常神圣的。美姑彝族至今仍有人喜爱留着“天菩萨”,视其为吉祥物,认为人(特别是幼儿、婴儿)的灵魂受鬼怪或无意中惊吓时,它能起到保身护魂的作用,且有延年益寿之效。

大凉山彝族的禁忌

大凉山彝族的禁忌 彝族有很多迷信而又奇怪的禁忌,如果发现了那些异兆,就以为不吉,先行占卜,卜之为凶,即请毕摩或苏妮断口嘴作禳拔。他们的禁忌除掉人事的以外,多数包括野的禽兽,虫类,以及植物等等。 (一)伦理道德类禁忌 人事最复杂,关于彝族对人事上的禁忌也是最多。据我们所知,大致有下列各种:洗脸者心不善;洗脚者荞子不好;放屁有声为失敬;吹口哨者招鬼;脚踏锅庄者为失敬;热油油煎物者招鬼;摸人天菩萨;于厩房中大小便;客前禁放屁;群众前禁放屁;在女子前禁放屁;男子禁揭女子长裙;群居时禁狂欢怪叫;妇女在人前禁上楼;有鞍之马牵而入室;马在室内备鞍;拴马于梁柱之上;在霪雨时,人触电而死;汉人辱骂其为蛮杂种;夜晚睡觉做噩梦;人无故而痛苦;正在念经时有人来;客人在楼上小便;客人夫妇宿在一起;居房禁外人在内结婚,或生小孩;病人禁止入境;走过病人地方的人;不准入境;做白时,打鸡头向内;吃血酒时,背人将酒吐出;过年时,所悬挂的猪膀胱,被人手触,移动或无故缩小;煮饭久煮不熟——有鬼;火塘内之火突然熄灭——有鬼;媳妇禁接近翁伯;在妇女前禁说“克突”。 (二)牲畜家禽类禁忌 老母猪自食猪儿,或咬死羊儿;老母猪怀孕不育;牛羊产怪胎;老母鸡生蛋自食;雄鸡生蛋;雏鸡吊死在母鸡翅膀上。半夜鸡飞或是鸡啼;母鸡啼鸣;猎狗入林,尾盘结在树上;打冤家时,马叫而不前进;狗衔野兽肉而入室;狗嚎哭;狗抓地——要死人;狗上房——怕

烧房;走过害牛羊瘟疫地方的人,不准入境;害牛羊瘟疫地方的物品,不准携带入境;生有拖尸、天穿、地漏、滴泪漩的马匹,禁止入室;老母鸡生小蛋;老母狗衔小狗儿要搬家;牛胎不下——家有内鬼;羊胎不下——家有内鬼。 (三)鸟兽类禁忌 野鸟入室;野鸟飞停屋上;乌鸦在屋前或屋上鸣叫;老鼠跌入水缸中;蛙跃入室;蛇现于屋前,或入室;蜘蛛入室结网;途见双蛇盘结;途见蛇吞蛙;老鼠搬家——怕受水火灾,地震兵灾或全家饿死;豹子豺狼夜啼——要吃人;猫头鹰在住宅附近叫——要死人;老鼠咬衣服,或咬人——言其将病,或死亡甚而遭兵灾;老鼠咬鸡——言其菩萨不安,将降罪于人,要害病。 (四)异象禁忌 途见竹枝生双杈;途见枯木圆顶;树木被电触死;水缸漏空;长虹将水缸汲干。【黄万民:《罗罗的禁忌》,《康导月刊》第6卷1期,1944年】 1、纳苏、腊罗等支彝族的禁忌 (1)在自己家中唱调子、吹口哨。 (2)乱砍、乱爬象征“山神”、“祖宗”的神树。 (3)牛、羊进堂屋。狗上树,爬房。 (4)带着棍棒绳索刀枪闯进家中堂屋和厨房。 (5)妇女把衣服晒在路上。 (6)看见竹子开花。

凉山彝族自治州美姑县2020年初中语文毕业模拟试卷

凉山彝族自治州美姑县2020年初中语文毕业模拟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情景默写 (共1题;共5分) 1. (5分)(2011·陕西) 经典诗文默写 (1) 不畏浮云遮望眼,________。(王安石《登飞来峰》) (2) 无可奈何花落去,________。(晏殊《浣溪沙》) (3) 夕阳西下,________。(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4)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________。(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5)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________。(陶渊明《桃花源记》) (6) 春蚕到死丝方尽,________。(李商隐《无题》) (7) ________,定能够骑着牛儿来往。(郭沫若《天上的街市》) (8) ________,和你一同地大声咆哮啊!(郭沫若《雷电颂》) (9) ________,引无数英雄尽折腰。(毛泽东《沁园春?雪》) (10) ________,没有屈曲盘旋的虬枝。(茅盾《白杨礼赞》) 二、基础知识综合 (共1题;共9分) 2. (9分)(2020·涡阳模拟) 请运用所积累的知识,完成下列小题。 祥子要重打鼓另开张,照旧去努力自强,今天战胜了刘四,永远战胜刘四;刘四的zǔ zhòu适足以教祥子更成功,更有希望。一口恶气吐出,祥子从此永远吸着新鲜的空气。看看自己的手脚,祥子不还是很年轻么?祥子将要永远年轻,教虎妞死,刘四死,而祥子活着,快活的,要强的,活着①恶人都会遭报,都会死,那抢他车的大兵,不给仆人饭吃的(虎妞),欺骗他压迫他的(卦侦探),轻看他的刘四,诈他钱的(杨太太),愚弄他的陈二奶奶,诱惑他的夏太太②都会死,只有忠诚的祥子活着,永远活着! (1)以上文段选自长篇小说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

彝族

建筑学赏析 彝族 小组成员及分工: 胡克春:150121210002(建筑特色) 董文莹:201301210117(建筑出现的时代特色) 罗印虎:20130121112(民居优点) 黄斌:201301210105(归纳八人资料,制作word) 杨旭:201301210114(介绍建筑名称) 杨敬:201301210113(民居特色) 张菊:150121210040(居民特色,少数名族习惯) 蒋传信:150121210005(简直出现的原因) 赵泽娇:150121210046(该居民的地域特点)

彝族的简介 彝族,源于汉史记载中的“西南夷”(西南少数民族的统称)。根据《彝族源流》、《西南彝志》等书记载,彝族自称“尼”,古代汉语“尼”发音为“夷”,故汉文记载多称“夷”。1956年,在破除旧社会的民族歧视称期间,彝族派代表进京会见毛主席,毛主席了解情况和听取意见后给出建议,由于“夷族”之称带有贬义(蛮夷),便将“夷”改为“彝”,意为房子(彑)下面有“米”有“丝”、有吃有穿,象征兴旺发达,故把“夷族”改为“彝族”。彝族是中国第六大少数民族,主要聚居在中国西南的云、贵、川三省,总人口约900多万,中国户籍登记的有871万4393人,越南、老挝、缅甸等国还有近百万人口。 彝族支系繁多,有诺苏、聂苏、纳苏、乃苏、聂祖、罗婺、阿西泼、阿细、撒尼、尼颇等自称,诺苏是彝族当中最大一支,主要分布在四川凉山地区。各地彝族方言间无法进行直接沟通,但有30%-50%左右的相似词汇,有相似的语法结构,有共同的传统节日“火把节”。 彝族民居名称

土掌房 彝族土掌房为彝族先民的传统民居,距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层层叠落,相互连通,远远看去甚是壮观,后期彝汉混居,融合了部分汉族民居的特点,逐步形成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民居建筑,堪称民居建筑文化与建造技术发展史上的”活化石”。以石为墙基,用土坯砌墙或用土筑墙,墙上架梁,梁上铺木板、木条或竹子,上面再铺一层土,经洒水抿捶,形成平台房顶,不漏雨水。房顶又是晒场。有的大梁架在木柱上,担上垫木,铺茅草或稻草,草上覆盖稀泥,再放细土捶实而成。多为平房,部分为二屋或三层。 土掌房冬暖夏凉,防火性能好,非常实用。彝族的"土掌房"与藏式石楼非常相似,一样的平顶,一样的厚实。所不同的,是它的墙体以泥土为料,修建时用夹板固定,填土夯实逐层加高后形成土墙(即所谓"干打垒")。土掌房分布在滇中及滇东南一带。这一带土质细腻,干湿适中,为土掌房的建造提供了大量方便易得的材料和条件。

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美姑县教育问题及对策

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美姑县教育问题及对策

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美姑县教育问题及对策 邵燕楠 (西南大学西南民族教育与心理研究中心) 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美姑县位于四川省西南部,凉山彝族自治州东北部,大凉山黄茅埂西麓。美姑县是最早被国家认定的“141”个贫困县之一。美姑县辖9个区,36个乡镇,290个村,1475个村民小组,总户数45750户,总人口183000人,彝族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98.8%,是一个典型的彝族自治县。截至2004年底,美姑县有乡村人口180734人,其中有110个贫困村。截至2000年有贫困人口93246人,其中70%以上的贫困人口居住在高山和二半山地区。全县实辖面积2731.6平方公里,常耕面积12824公顷,占全县幅员面积的4.98%。农村人均占有耕地0.072公顷。仍然处于刀耕火种、广种薄收的原始阶段。 解放前,彝族处于奴隶社会,严格意义上讲,没有现代形式的教育。彝族是靠通天的使者,毕摩,来传授行为规范和一些知识。知识是掌握在

毕摩手中的。毕摩是一种巫术的性质。解放后,彝族地区的教育有了发展。1956年开办了第一所小学,1966年开办了第一个初中班,1972年开办了第一个高中班。 一.教育的基本概况 全县共有中小学232所,其中小学228所,其中,中心校24所,村完小2所,村非完小165所,教学点37个;初中4所,带帽初中3所,完全中学1所;中小学分布在河谷地带的有35所,占总数的15.09%,分布在二半山地区的有93所,占总数的40.09%,分布在高寒山区的有104所,占总数的44.8%。 2001年,四川省开始实施《民族地区教育发展十年行动计划》。随着《民族地区教育发展十年行动计划》的实施,美姑县有29所学校受益,共投入资金1400万元,新建、改扩建校舍建筑面积18958平方米。在牛牛坝学区中心校配备了电脑,在10个片区中心校配备了电视及VCD等设备。 2004年度,美姑县财政对教育投入

彝族的火崇拜

神话提纲 题目:《彝族火神话与信仰习俗》 中心论题:彝族火神话对彝族信仰习俗形成的影响 写作意图:彝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是古羌人南下在发展过程中与西南土著部落不断融合而形成的民族,是民族融合的产物,彝族人民能歌善舞,葫芦苼、唢呐,乃至一片树叶,都能成为彝族人的乐器,他们也用舞蹈开庆祝丰收、表达对爱情的追求,比如说跳锅庄、跳“都火”等舞蹈。他们有形式多样的服饰,有独特的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彝族历史的悠久的,文化是深邃的,写这篇文章,是想给大家呈现彝族文化的多样化和独特性,让大家对彝族多一层了解。 一.彝族关于火的神话 火,光灿闪烁,灼灼发光。远古时期,人们还没能利用火,都是生吃食物,后面慢慢学会用火,彝族先民从实用自然火到人工取火的过程中,创造出一系列的关于火的神话。在四川凉山彝族史诗《勒俄特依》中说到:“天上坠下一火球,掉在恩接介列山,燃起熊熊大火,九天烧到晚,九夜烧到亮。白天烧得黑烟滚滚,夜晚烧得火光闪闪,天是这样烧,地是这样烧,为了创造人类燃,为了诞生祖先烧。”在这个神话中,彝族先民认为是火创造了人类了,是大火的燃烧诞生了祖先。云南红河彝族的史诗《小细的先基》中关于火的神话是这样说的》“天上打起雷来,有一样红通通的东西,从山上掉下来,这样稀奇的东西,人们从来没看过。姑娘和儿子们,在旁边的树蓬了,折了一些小树枝,拿来撬老树,撬着撬着嘛,撬出活来了。人们有了火,会把生的肉,烤成熟的吃,会把生的东西,烤成熟的了。”在云南楚雄的彝族神话中,有彝族始祖阿普独摩(笃摩)用石撞击取火的神话,其中说到:“有一个人王,有两只眼睛,世界上没有火,他造出火来。他吃不动果子,用室友打,打出火来啦”。还有一个关于彝族始祖阿普独摩(笃摩)与仙女婚后生下三十六哥小哑巴的关于火的神话,用火帮助他的孩子开口说话,“涅浓撒萨歇,帮阿普独摩想了一个办法,山中坎颗竹,烧在火塘中轰的一声竹爆炸,火星四散烫着下哑巴,你叫一声“阿子子”,我叫一声“阿抖抖”,……一群哑巴说了话。” 彝族《勒俄特依》神话中的火创造了人类,火“为了创造人类燃”,也诞生了祖先,“为了诞生祖先烧”,在彝族始祖阿普独摩(笃摩)的神话中,是火让人类开口说话。火对彝族人的文化和生活有很大的影响。 二.彝族的信仰习俗 彝族是一个崇拜火的民族,自视为火的子孙,在他们心中,火已从具体的实物上升到抽象的至上神,火即神,神既火。火能为他们带来幸福和吉祥。在节日里,人们燃起篝火,围火弹琴唱歌,踏歌起舞,尽情欢乐;在平常生活中,他们依靠火来占卜吉凶。活着的时候他们以火会友,离开人世时,也要有火为伴。在彝族人的观念中,人是火创造的,没有火就没有人,人从出生到死亡,都有火的陪伴,所以,彝族人的一生都有火的陪伴,火对于彝族人来说是很重要的。彝族人对火的发明、应用。崇拜,形成一种独特的火文化。而其中火塘是彝族火文化最集中的表现,彝族谚语说:“生于火塘边,死于火堆上。”足以看出彝族人对火的感情之浓厚,所以彝族人在火方面有很多禁忌和信仰习俗。 (一)火塘。彝族人把火塘看成是火神居住之地,是祖先神灵取暖的地方,也是他们必不可少的一种生存生活工具,在他们的居住民俗中占有重要位置,是每一户 彝族家庭生活的中心,彝族人把它视为家庭的象征,把它与佳人的命运祸福紧 密相联,所以,火塘里的火长年不能熄灭,称为“万年火”。因为这种信仰,所 以火塘不允许被跨越,也不能在火塘边做一些污秽的事,甚至不允许产妇和孕 妇坐在火塘边。 (二)火把节。火把节是彝族最隆重最热闹的几日,是由古代火崇拜发展而成的民族

大小凉山的彝族和奴隶制度

大小凉山的彝族和奴隶制度 大小凉山的彝族和奴隶制度 四川彝族自称为“诺苏”,诺是黑的意思,苏是人的意思。黑彝自称为“诺伙”,意思是黑色的群体,黑彝自诩骨头硬、血统纯洁,属于高等级的种姓,凉山彝族谚语“黑彝一滴血,要值九两黄金。”黑彝中又还要分所谓“血统好的黑彝”和“血统不好的黑彝”,前者被称为“诺伯”,后者被称为“诺低”,血统不好的黑彝(诺低”被认为历史上混入了被其统治的白彝的血统。四川历史上共有黑彝家支九十多个,家支是同一个远古父系祖先的后代,在1956年的大小凉山民主改革以前,黑彝家支在彝族地区就起着政权的作用。凉山彝族谚语:“少不得的是牛羊,离不得的是家支”,“想家支想得哭,怕家支怕得抖”。“诺伯”和“诺低”是黑彝内部的血统区分,公开场合是不能这样讲的,否则会引发流血冲突。白彝被称为“节伙”,是和黑彝相对应的另一个群体,属于低等级的种姓。白彝内部也有所谓血统好的白彝和血统不好的白彝之分,血统好的白彝被称为“俄笃伯”,被认为他们的血统仅次于黑彝,血统不好的白彝被称为“俄笃低”,被认为他们的祖先和汉族奴隶混过血。四川历史上共有白彝家支两百多个,白彝家支是从属于黑彝家支的政治附庸。 黑彝白彝是长期以来奴隶制种姓等级制度下的划分,黑彝是

所谓贵族,基本上都是奴隶主,人口仅占大小凉山彝族总人口的6.7%。四川大小凉山的彝族奴隶社会,实行的是一种层层占有的奴隶制种姓等级制度,血统在其中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少数白彝也是奴隶主,也可以占有汉族奴隶,但他们在政治上又要从属于黑彝奴隶主。黑彝即使穷困潦倒,其在政治地位上仍然要高于富裕的白彝奴隶主。在大小凉山彝族奴隶社会中,出身汉族血统的奴隶,社会地位是最为低贱的,这种奴隶被称之为汉根奴,可以被奴隶主任意买卖和杀害;出身彝族血统的奴隶,社会地位就要高于出身于汉族血统的奴隶,这种奴隶被称之为彝根奴,不能被黑彝奴隶主任意买卖和杀害,他们甚至也可以拥有汉族奴隶。之所以在奴隶当中也有这种区分,仍然是根据血统种姓制度来决定的。 从体质人类学上来说黑彝和白彝是有一定区别的,这个在清末以来就进行过多次测量,有科学上的数据。从父系Y染色体上来说,二者也有所不同,黑彝的基因与印度南部的达罗毗荼人和泰米尔人接近,白彝则是各种族的混血,以东亚土著民族的血统为主,其中还包含有相当成分的汉族血统。大小凉山彝族奴隶制度形成的年代,现在还很难断定,学术界有东汉末年说和唐代说,但实际上在唐代安史之乱以前,大小凉山地区还很少有彝族人生活,他们是在唐代安史之乱以后,才被南诏政权陆续迁徙到凉山来的,之前的汉文史书中缺乏对这个民族的记载,一直到了元朝时期,汉文史书中

四川省辖181个县(市、区)名单

附件1: 四川省181个县(市、区)名单 成都市(19个):成华区、武侯区、青羊区、锦江区、金牛区、龙泉驿区、青白江区、新都区、双流县、郫县、温江区、大邑县、金堂县、蒲江县、新津县,都江堰市、彭州市、崇州市、邛崃市; 自贡市(6个):自流井区、贡井区、大安区、沿滩区、荣县、富顺县;攀枝花市(5个):攀枝花市东区、攀枝花市西区、仁和区、米易县、盐边县; 泸州市(7个):江阳区、龙马潭区、纳溪区、泸县、合江县、叙永县、古蔺县; 德阳市(6个):旌阳区、中江县、罗江县,广汉市、绵竹市、什邡市;绵阳市(9个):涪城区、游仙区、江油市、三台县、安县、平武县、梓潼县、盐亭县、北川羌族自治县; 广元市(7个):利州区、元坝区、朝天区、旺苍县、青川县、剑阁县、苍溪县; 遂宁市(5个):船山区、安居区、蓬溪县、大英县、射洪县; 内江市(5个):内江市市中区、东兴区、资中县、隆昌县、威远县; 乐山市(11个):乐山市市中区、五通桥区、沙湾区、金口河区,犍为县、井研县、夹江县、沐川县、峨边彝族自治县、马边彝族自治县、峨眉山市;南充市(9个):顺庆区、高坪区、嘉陵区、南部县、仪陇县、西充县、蓬安县、营山县、阆中市; 宜宾市(10个):翠屏区、宜宾县、南溪县、江安县、长宁县、高县、珙县、筠连县、兴文县、屏山县; 广安市(5个):广安区、岳池县、武胜县、邻水县,华蓥市; 达州市(7个):通川区、达县、宣汉县、开江县、大竹县、渠县,万源市;巴中市(4个):巴州区、通江县、南江县、平昌县; 雅安市(8个):雨城区,芦山县、名山县、天全县、荥经县、宝兴县、汉源县、石棉县;

眉山市(6个):东坡区,仁寿县、彭山县、洪雅县、丹棱县、青神县;资阳市(4个):雁江区、安岳县、乐至县,简阳市; 阿坝州(13个):汶川县、理县、茂县、松潘县、金川县、黑水县、马尔康县、壤塘县、阿坝县、若尔盖县、红原县、九寨沟县、小金县; 甘孜州(18个):康定县、丹巴县、炉霍县、九龙县、甘孜县、雅江县、新龙县、道孚县、白玉县、理塘县、德格县、乡城县、石渠县、稻城县、色达县、巴塘县、泸定县、得荣县; 凉山州(17个):西昌市、木里县、盐源县、德昌县、会理县、会东县、宁南县、普格县、布拖县、金阳县、昭觉县、喜德县、冕宁县、越西县、甘洛县、美姑县、雷波县。

凉山彝族传统建筑特色

凉山彝族传统建筑特色 蒋志聪 彝族是农牧兼营的民族,村寨的分布与坐落有其独特的传承。彝族喜温凉,恶酷热,村寨多坐落在高海拔的山区、半山区,相沿聚族而居,一般选择向阳山麓,顺山修建,以山腰、山梁处居多,山脚、河谷地带较少。《元阳县志》载:“彝族多居住在山川壮丽、资源丰富的山区,村寨依山傍水,四周梯田层层,村后有山可供放牧,村前有田可供耕种,多数村寨都有一条水沟从中流过。” 由于历史上部族社会结构和内争外患,形成放火案越西彝族传统住宅的“聚族而居”、“据险而居”、“靠山而居”三大特点。彝族村寨往往以某一父系血统家支为基础,纳入一些有姻亲关系的人户,形成高山地区十来户,二半山区二三十户,大村落的居民仅百余户。矮山平坝地区四五十户不等的村落,一家一院。杂姓村落和平坝、河畔村落是近代开始出现的。传统住宅布局是以土墙、竹篱、柴篱园围成方形院落,院外四周植树,院门为木框木门,院内修建人字形顶一字形住房,屋门矮而宽,门两侧各留50厘米见方小窗,有的不设窗孔。 彝族住房不甚高大,标准住房为长10—15米,宽5—6米的长方型建筑,屋檐及地3.5米左右。建筑以木为主,采用原木为柱为梁为横杆,穿榫呈现“树”型屋架.表现出凉山彝族历史上与大山与森林休戚相关的朴素原始的建筑美学观。住宅四壁或土或木,屋顶上面盖长约六尺宽七、八寸的云杉木板.俗称“瓦板”,加横木压石固定。雨水顺杉木纹路而下,通光透气。凉山彝族传统住宅又有“瓦板房”

的别号。走进这类新房,杉木的清香仿佛引人进入原始森林的狩猪木屋。 越西彝族住宅内分左中右三部分.入门正中为中堂,中堂靠右上方设火塘.用三块象鼻型雕花锅庄石架锅,塘火终年不熄,是彝族待客和家事活动的中心。火塘左边,用木板或竹篱隔成内屋,有中门相通.为女主人卧室并收藏贵重物品,入门右侧为畜圈。屋内上层空间设竹楼。竹楼左段储粮,中段堆放柴草,右段为客房或未婚子女居室。 彝族民居也有不少变异建筑,主要表现在盖房材料,如瓦房、茅草房、压泥箭竹房、薄沙石板房。大户人家和不少村落还建有多层高碉土楼。现代越西彝乡住宅变化最为显著.向砖木结构建筑发展,普通另设畜圈。一些富户开始修建砖混结构、花园庭院式的新房。古老的凉山彝族民居洞开了窗户,吹进了现代风。 房屋建筑类型是随着经济文化的发展而发展。从已知的文献记载来看经过岩洞,彝语叫“瓦居”或“瓦依”,往后逐渐过渡到人类自己修建的树枝房。它是用一些木材支撑屋架,四壁栽上高低不等的木桩,用藤或竹片系一根木杆在同一条边的木桩上,四周用柴块围起来,周围用树枝或杂草封闭起来,盖上茅草等后,即成简陋房屋,以后逐渐地发展成木板房。 木板房是越西彝族长期以来盛行的传统居住建筑,而屋面用木制瓦板盖上而得名。有木与篱笆搭成的墙和土墙两种,上置栋梁,构成房架,双斜面人字形屋顶盖上木瓦板。木瓦板分上下两层即雌雄两层。木瓦板长2米左右。下层铺薄,上层则在下层两板相隔处置一板。彝

四川省会理县通安区地质灾害特征简析

四川省会理县通安区地质灾害特征简析 杨晓霞 (四川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四○四地质队,四川西昌 615000) 摘要:2008年5月12日汶川地震发生后,会理县通安区受到波及,触发了区内28处地质灾害隐患点,不同程度的威胁着361户农户1542人的生命财产安全。本区地 质灾害种类繁多,危害性较大,分析常见地质灾害特点、成因,并提出相应防治措施。 关键词:地质灾害成因防治措施会理县四川省 1.前言 通安区位于会理县西南部,辖区八乡一镇。东临会东县,西靠黎溪区,南与云南省隔江相望,北接鹿厂区。通安镇到会理县县城56km,各乡均有乡村公路和通安镇相通,路况较差,雨季难行,交通较方便。 本区位于川滇交界处,地广人稀,居民驻地较分散,地形地貌多样,地质构造复杂,地质灾害种类较多,防治难度大。随着通安区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类工程活动规模和强度不断加大,滑坡、泥石流、崩塌等地质灾害时有发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该区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定。 2.地质环境概况 2.1气象水文 通安区位于青藏高原东南侧横断山脉,金沙江畔。区内气候温和,冬暖无严寒,夏短无酷夏,四季如春。气温年差较小,昼夜温差大。每年6~9月为雨季,10月至翌年5月为旱季。全年降水量1124.9毫米,最高年降水量1661.6毫米,最低年限水量727.2毫米。平均气温15.3℃,最高35~40℃,最低-8~-5℃。降水量、气温具垂直分带,高山区气温低,冬季有短暂的积雪天气,河谷区气温高、干燥,属干热金沙江河谷型气候。 通安地区位于金沙江北岸,河流溪沟属金沙江水系,主要河流为城河。城河系金沙江支流,由北向南流入金沙江。于通安区由东向西转北向南汇入金沙江。城河也是会理县境内最大的河流,流域面积2097km2,占全县面积的46.2%,干流总长141km,平均比降10.35‰,天然落差1340m。 2.2地形地貌 本区位于青藏高原东南边缘、云贵高原北端、金沙江北岸。海拔标高850~2310米,高差1460米,为构造侵蚀剥蚀中高山区。属会理龙肘山的南延部份。地形坡度25~60度,局部70~80度。区内山脉多呈南北走向,主要水系由北向南汇入金沙江。地形总的趋势北高南低。

大凉山里失落的村落

大凉山里失落的村落 大凉山麻风病康复村即阿布洛哈村,地处金沙江大峡谷内,隶属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布拖县乌依乡,距布拖县城60多公里,四面环绕着海拔三四千米高山,西溪河穿行而过,地势险要,不通公路,仅有一条坡度达60度的盘旋小路与外界相通。这条通往外界的小路,一边是数百米的崖壁,一边是险如剃刀的深渊,坡面最宽处不足一米,窄的地方只有几十公分。20世纪50年代,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麻风病肆虐,当时医疗条件落后,很多人染上麻风病,为不传染其他人,这些麻风病人被迁移到几乎与世隔绝的大山里。这些麻风病人在恶劣的自然条件下顽强的生存了下来。 由于不与外界通婚而自然形成的村内婚姻关系,把整个村子变成了亲戚关系盘根错节的大家庭。在这里,大家相互平等,相互帮助,艰辛而顽强地生活。他们要战胜的不仅是病魔,更多的是来自外界甚至是来自他们自身的歧视。然而对于对麻风病并不甚了解的村外人来说,整个村子都是噩梦。 1986年村里成立了大营盘小学,只有一位名叫王文福的代课教师,拿着每月24元的收入在这里任教,1999年,工资涨到56.5元,2000年,台湾“中华希望之翼服务协会”的张平宜女士来到村子,凭借来自**各界人士的捐款,为原

本非常简陋的学校修建了新教室、食堂、办公室、厕所,同时相应提高教师工资标准,吸引了附近的教师前来任教。从2002年开始,陆续有11位老师来到这里。而这段时间,也有一些年轻村民出村打工。外界信息的不断流入使得家长们越来越认识到知识的重要,自觉地让孩子走进学校接受教育。麻风村的第三代人已经能够读书写字,并且能说普通话。目前村子里文化水平最高的是几个刚刚小学毕业去县里读初 中的孩子。以前,这里从来没有一个人念完小学。 现在,村子里的老人剩下不足百人,只占全村村民人数比例的百分之十。这些老人的后代就已经是健康人了,但至今大营盘的孩子仍旧被周围村子的居民称作“癞娃子”。 在中国,这样的麻风病村不计其数,仅凉山州就有17个之多。而政府更愿意将这样的村子称为“麻风病康复中心”。随 着患者的康复和老人的逝去,麻风村里麻风病人的比例在不断下降,可能再过二三十年,麻风病村将不再有一个麻风病人,但是笼罩在村庄上空和人们心中的阴云却不知多少年后才会消退。 现在,在**及国际组织的帮扶下,麻风病也得到了有效控制;麻风病人已经基本康复和治愈,而且有了第三代。

彝族的神话传说极为丰富 2

摘要: 在中国这个民族大家庭中,彝族是一个古老而光荣的成员,彝族是中国云南、四川、贵州等地区的古老民族,从远古时代开始,在漫长的民族发展道路上创造了大量的、独特的、璀璨夺目的民族文化,成为中华民族宝贵的财富。本文主要从彝族的神话、历史、歌舞等方面探讨了彝族文化的丰富多彩及其发展历程。 彝族的神话传说极为丰富。神话是彝族民间口头述讲中最古老的形式,涵盖了天地开辟、人类起源、万物产生、洪水泛滥以及人与鬼神斗争等方面的内容。许多神话还涉及到文化起源与发展的历史,如氏族的形成与发展、生产工具的发明、婚姻制度的流变及婚俗的形成,可以说神话是彝族先民关于宇宙、万物、社会、自然现象等史谈。彝族神话之所以如此丰富完整、主要得之于在神话形成的创世史诗所起的保存作用。彝族创世史诗《梅葛》、《查姆》、《勒俄特伊》、《阿细的先基》等是韵文形式的神话。彝族民间有大量散体形式的神话,如《洪水潮天》、《三族起源》、《天神的哑水》、《子居鸟》等。这些口头述讲的神话十分丰富,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彝族民间传说在口头述讲中占有重要地位,主要有神话传说、史事传说、人物传说、风物传说、习俗传说等类型。有许多英雄神话和万物生成神话,有一部分为后世传说所吸收,形成神话大小凉山广泛流传的《支格阿鲁》、《蜘蛛的故事》、《兄妹成婚》等。而《生子不见父》、《石尔俄特找父亲》等传说又反映了彝族原始氏族社会从母系向父系过渡的历史面貌;从《火烧

松明楼》的传说可以看到唐时南诏国的蒙舍诏吞并越折诏时的史事折影。人物传说中诸如《阿细卜》、《望天公主》、《孟获的传说》等均以一定真实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为背景,经过民间艺术加工而形成。风物传说如《石林》、《邛海的来源》、《沙马甲谷水洞》、《母子岩》、《天上的强盗》等则十分生动地解释了彝区山川名胜、花草树木由来。彝族传说中习俗传说的比重为大,这些传说往往对某一民俗事角提供形象化的解释,如《火把节的传说》、《跳公节的传说》、《二月八的传说》、过《彝年的来历》等对彝族的岁时习俗起源作了生动的说明;《鸡冠帽的传说》、《护心帕》、《红绿腰带》、《铠甲的起源》等则对彝人的服饰习俗作了解释;《转转酒的传说》、《新娘出嫁前的禁食》、《口弦的来历》、《扎大路》的等则对彝族的饮食、禁忌、游艺等民俗作出了解释。 彝文的起源和历史,说法很多,迄今无定论,传说有毕阿史拉则(1500年前)在大森林听神鸟传经记写毕摩经书一事。据彝族谱系,毕阿史则迄今已有六十多代,美姑县人,凉山解放后仍有石砌经库,(“文革”中被毁),其可推至汉晋时期。到隋唐时期,彝文已具有一定规模,后世又续有增补,明清时代已相当发展,现在遗存的许多彝文碑刻,经典抄本,都是这段时间的产物。到目前为止各地的彝文总数在万字左右,但较常用者只有一千多字。1974年,制定了统一的彝文规范方案,简化统一的819个单字。 彝族音乐丰富多彩,歌曲、舞蹈、器乐优美动人,具有鲜明的民族艺术风格。彝族音乐舞蹈艺术种类繁多,风格各异。柔韧灵活的“烟盒

凉山彝族自治州彝族语言文字工作条例

凉山彝族自治州彝族语言文字工作条例 【法规类别】语言文字工作 【批准部门】四川省人大(含常委会) 【批准日期】1992.09.26 【发布部门】凉山彝族自治州人大(含常委会) 【发布日期】1992.09.26 【实施日期】1992.09.26 【时效性】已被修改 【效力级别】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修改依据】本篇法规已被修订,新法规名称为《凉山彝族自治州彝族语言文字工作条例》(发布日期:2009年6月15日实施日期:2009年8月1日) 凉山彝族自治州彝族语言文字工作条例 (1992年4月29日凉山彝族自治州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1992年9月26日四川省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批准)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保障和促进彝族语言文字的学习、使用和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及《凉山彝族自治州自治条例》的有

关规定,结合我州实际情况,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彝语文是彝民族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凉山彝族自治州(以下简称自治州)的一种主要语言文字。使用彝语文是自治州的一项重要的自治权。 第三条自治州的各级国家机关坚持语言平等原则,保障各少数民族公民在政治、经济、文化等一切社会活动中使用和发展本民族语言文字的自由。 自治州的各级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在政治、经济、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新闻等各个领域里加强彝语文的使用。 第四条自治州内通用彝语文和汉语文。 自治州的各级国家机关教育和鼓励各民族公民互相学习语言文字。提倡彝族干部在学习、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的同时,学习、使用全国通用的普通话和汉文;鼓励汉族干部学习、使用彝语文和当地其他少数民族语文。 第五条自治州内一切单位和个人,使用彝文应当遵守国务院批准的《彝文规范方案》。 第六条自治州的各级国家机关开展彝语文工作,要为促进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共同繁荣,促进自治州的经济发展和 社会进步服务。

禁忌

在语言交际中,有一些词语是不能随便说的,说出来就可能会引起听话人的不快和反感,这就是语言学上所说的“禁忌语”。 禁忌语指人们在说话时,由于某种原因,不能、不敢或不愿说出某些具有不愉快的联想色彩的词语。而以之代替的词语。如把亲属或别人死亡说成“逝世”、“升天”之类;把“上厕所”说成“方便”等;还有人名禁忌,生理缺陷禁忌等。 产生 禁忌语本是古时人们的迷信的说法,在不同的场合,就会有不同的禁忌,如果不慎说出,责会有相应的报应之说。不同的地域有不同的禁忌语,因为宗教信仰,民俗生活以及教育领域等的不同的影响,致使人们对于生活中的禁忌语不断地完善,至今,禁忌语也成了一种语言上的文化遗产。而这些不相类似的禁忌语也被中国人千百年的流传。 避讳禁忌 中国古代的避讳就属于“禁忌语"的范畴。柳宗元的《捕蛇者说》有“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一句,“人风”其实就是“民风”,由于唐太宗李世民的名字里有个“民”字,所以这个字就不能说。明太祖朱元璋出生微贱,曾做过和尚和乞丐,他当了皇帝以后总怕别人提及,因此有一种变态的心理,只要一有人提到这两个词,哪怕只是相关的或者只是同音的,他都会认为是在影射自己。例如常州蒋镇《贺圣旦表》中有“睿性生智”之语,本是颂扬的话,却因为“生”和“僧”音近,就被认为是在讽刺皇帝当过和尚,因此受到了惩处。 习俗禁忌 现代社会的习俗中也有很多禁忌语。例如岛渔民家里做客,不能说“翻”“沉”之类的词语,而某些地方的生意人则忌讳“干”“赊”“折”这些字眼。仿佛这些词有一种神奇的魔力,说出来就会导致灾祸的降临。当然,这些都是极端的例子,但即使在实际的语言交际中,有时也需要避讳,例如去探望病人时,要避免说与“死”有关的话,因为这容易对病人的心理产生刺激。 语言禁忌 人们用语言来进行社会交往、交流思想,但语言并不简单的只是一个工具的体系,而是风俗的和精神文化的一部分。人们通常相信语言具有某种魔力,相信语言这种符号,与它所代表的真实内容之间确实存在着某种完全同一的效应关系。因此

凉山州会理县2020-2021学年新人教版七年级下期末数学试卷含答案解析(A卷全套)

四川省凉山州会理县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下)期末数学试卷 (解析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1.﹣2的相反数是() A.2 B.﹣2 C.D.﹣ 2.在实数,﹣,0.1,0,2π,中,无理数的个数是() A.0个B.1个C.2个D.3个 3.南涧无量樱花谷的樱花在12月中旬左右盛开,花朵绚丽迷人,吸引了众多海内外游客,去年到樱花谷参观的游客约为150000人,将这个数据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 A.1.5×103B.1.5×104C.0.15×105 D.1.5×105 4.下列各式运算正确的是() A.2a+3b=5ab B.﹣2x2﹣x2=﹣3x4C.﹣1.5﹣2=﹣4 D.﹣32=(﹣3)2 5.不等式2x﹣3>1的解集是() A.x<1 B.x>﹣1 C.x<2 D.x>2 6.如图,能判断AB∥CE的条件是() A.∠A=∠ACE B.∠A=∠ECD C.∠B=∠BCA D.∠B=∠ACE 7.下列图形中,属于正方体平面展开图的是() A.B.C.D. 8.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1的立方根是1 B.负数没有立方根 C.9的算术平方根是3 D.的平方根是±2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9.单项式的系数是______,它是______次单项式. 10.若式子3x﹣2与的值相等,则x的值为______. 11.如图所示,直线AB,CD被直线EF所截,若∠1=∠2,则∠AEF+∠CFE=______度. 12.若(m﹣1)2+=0,则(m+n)2021的值是______. 13.过点P(2,﹣3)且垂直于y轴的直线交y轴于点Q,那么Q点的坐标为______.14.用同样大小的笑脸按如图所示的方式摆图形,按照这样的规律摆下去,则第n个图形需要笑脸______张.(用含n的代数式表示)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9小题,共58分 15.计算:|﹣1|﹣22×(﹣)+. 16.先化简,再求值: 2(ab﹣b2)﹣(ab﹣a2)+3(b2﹣a2),其中a=﹣1,b=. 17.解方程组:.

凉山州情及民俗民风

凉山州 凉山州彝族自治州位于四川省的西南部,地处云贵高原和青藏高原向四川盆地过渡带,北起大渡河,南极金沙江,东抵四川盆地,是川滇古陆隆起带,有着高原,山地,峡谷,丘陵,盆地等多种地形,最高海拔有5938米,最低处海拔305米。被称是“世界的地址博物馆”,凉山州幅员6300多公里,相当于两个海南省那么大。辖西昌,盐源,美姑,越西,木里等十七个县市,是我国西南边陲的重要通道。首府西昌是凉山州的经济文化中心,是世界文明的航天城。 凉山彝族自治州是我最大的彝族聚居区,也是四川省民族类别最多的地方,总人口470余万,有彝族,藏族,回族,蒙古族,苗族,傈僳族,布依族,白族壮族,傣族,纳西族等十多个少数民族,其中彝族约占总人口的一半。凉山是古代南方丝绸之路经过的地方,是红军长征经过的地方,是最后废除奴隶制的地方,也是我国人造卫星升起的地方。 凉山过去鲜为人知,诸葛亮曾说他是不毛之地,很多人说到凉山都会把同荒凉联系在一起,其实凉山并不凉。它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2000多年前秦汉时期,中央王朝就在这里设立郡县,委派官吏进行管理。历史上著名的人物,西汉的司马迁,蜀汉诸葛亮,著名的旅行家徐霞客,马可波罗都在这里有过游历和活动的记载。凉山州不仅历史悠久还有着多种多样丰富的资源,是攀西经济开发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的总设计邓小平也曾跨这里得天独厚。 首先,丰富的气候资源,凉山气候具有日照充足,降雨丰富年温差小,日温差大的显著特点,有着丰富风能和太阳能。 二水力资源,凉山州境内有大渡河,金沙江,雅砻江及其支流50多条,水量充沛,流速快,落差大,含泥沙量小,水资源十分的丰富。 三凉山有着极为丰富的农业资源,凉山幅员6万多平方公里,其中耕地5900多平方公里。安宁河两岸地区,是四川省第二大平原,是川西南的粮仓,已列为国家和省的重点农业开发区。 四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全州森林覆盖率28.6%,有大量的原始森林,有保存完好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有飞播林和各种经济林。草地覆盖40%以上,优良饲草上百种。州内的野生草本植物更是丰富,已发现药用植物2400多种,有“川南中药草宝库”之称。全州共有4000余中植物,1200余种,和近千种微生物,是各类动植物的基因库。 五矿产资源,凉山地处攀西大裂谷成矿带,矿产资源种类多,储量大,现已探明矿种82种。其中富铁矿,铜,锌,锡,银等中矿储量居四川省第一位,轻稀土保有氧化物矿床是我国第二大稀土矿床。有特大型和大型矿床30处,中型63处。适合建设综合性和集团性工业基地,凉山是未来的“工业天赋”,是中国的乌拉尔, 六绚丽多彩的旅游资源凉山不仅有着雄奇秀丽的自然风光,还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多姿多彩的民族风情。无论是凉山皎洁硕大的月亮,还是明媚灿烂的阳光,是神秘的东方女儿国泸沽湖,川南胜景的邛海泸山,还是香格里拉的最后家园木里等等等等,一切的一切都令人无不向往。自2006西昌被评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以来,全州目前共有4A 级景区四个,3A级景区一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两个,省级风景名胜区3个。 凉山名族风情浓厚,这个名族,主要是指彝族。彝族是凉山的主体民族,关于彝族的来源有多种多样的说法,专家学者众说纷纭,无一定论,但可以肯定的是彝族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地皇时代(约公元前2570~2550年),是中国最古老的民族之一。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由于在解放前长期处于封闭的社会形态,抗拒外来文化,也封闭自己的民族文化,很少与外民族交流,凉山彝族完整的保留了几千年来的彝族古老文化。

彝族风俗习惯调查报告

彝族风俗习惯调查报告 计科系08级3班XX 摘要:在放寒假期间我参加了西川乡踏地坪村的二项调查活动,在调查期间让我真切感受到彝人的文明世界和欢乐的节日。凉山彝族人民有两大传统节日,一个是“都宰”,即火把节;一个是“库史”即彝族年。彝族年是凉山彝族人民的传统年节,正如汉族过春节,彝族有与众不同的婚礼习俗,毕摩文化和服饰。我通过访问几位得高望重的老人,在调查期间我主要得到了一下的彝族风俗习惯。 关键字:彝族火把节彝族过年彝族的婚礼习俗毕摩文化服饰 1.火把节 彝族的火把节一般要连续过三天。第一天打牛杀猪宰羊准备丰盛食物,晚上耍火把游山绕地,这时青年们聚集一起玩火把,唱“都格啦”(即火把节到了,快来玩耍。)的火把节歌。第二天是节日的高潮,热闹而隆重,活动内容众多。届时,举行传统的斗牛、斗羊、斗鸡、赛马、摔跤。年轻女子则跳起欢乐的节日舞“都荷舞”。第三天,继续过节,不过活动不如头两天热烈、隆重。 火把节丰富多彩、五彩缤纷的民俗活动令人目不暇接,充满着民族特色的传统文娱体育活动妙趣横生、多姿多彩,色彩斑斓的民族服饰,使整个节日似乎成了人人参加的大型彝族服装展示会,使节日充满了热烈、欢乐的气氛。 火把节的习俗,彝族各地区各支系过节的内容和形式可能因不同的习惯而不同。有些地方还比较完整地保留着古老的习俗,有些地方则其内容和形式都有所演变发展。例如:凉山彝族圣乍地区和所地地

区过火把节时有些细节就不一样。所地地区的妇女火把节时在野外过节的场所必须举行“都荷舞”,圣乍地区就没有这种边歌边走的活动形式。凉山地区和云南、贵州地区差别就更大。例如:云南双柏县者柯盲村彝族火把节习俗是,先由毕摩唱彝族先民迁徙词,唱完后由一草人(即身披草衣的人)高举象征男性生殖器的模型来到人群聚集的地方唱《哭母调》。唱词内容包括母亲生儿育女的功德及对母亲的怀念等,全部《哭母调)要唱一整天,草人边唱边做性交、怀孕、生产的模拟动作,表演小孩向母亲要食物及得到食物后表示感谢的动作。屋子外面,长老也唱《哭母调》,长老领唱,群众合唱,一边挥舞火把一边唱,唱一句,舞一下火把。 唱完《哭母调》就举行驱鬼仪式,将蒸熟的鬼头馒头丢给大家。然后持火把上山,到半山腰烧一堆火,大家围着火跳舞,青年男女对唱山歌。 到达山顶,举行烧草人仪式,草人代表始祖,彝语叫“一博”,“一”意为天,“博”意为地。毕摩说“一”代表“天父”,“博”代表“地母”。所以“一博”就是祖先。烧草人的用意是“火化归天”,“火化返祖”,意即草人火化之后,便又重新回到祖先那里。烧草人必须在太阳未落时烧,过去是烧真人,草衣未必就烧死,现在是假托,扮草人的人烧掉草衣,在草堆点燃前从草堆中钻出,人们看不出人已经跑掉,现在的烧草人实际只是一种象征行为。 烧掉草人之后,人们即从火堆上跳来跳去,表示驱邪。 彝族火把节中的“焚人”与丧葬习俗中的“火化”虽然焚烧的

会理县乡土地理

乡 土 地 理 汇 编 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会理县 国土资源学院2010级4班陈开铃201012140402

序言 每个人的一生都可以用两个词来表示:离家,回家。 一般的作为学生的我们在母校上学时都会觉得它千不是,万不是,但一旦毕业离开,不仅自己对待他的态度会改变,同时也不许身边的其他人对他进行诋毁和污蔑。之于家乡又何尝不是了。 所以叫我们编介绍家乡乡土的作品,我敢保证大多数人都会夸自家的家乡千般好,万般好。都想把家乡最完美的一面展现给众人,我所编的(应该说是整理的)这本著作就是站在此角度的,也比较系统的介绍了我的家乡会理县。之于大家的意见,可以提但仅供参考,若想论证,那么就请亲临吧,美食美景期待你及家人的品鉴。 目录 ●地理位置 地图位置-------------------------------------- 4 描述位置-------------------------------------- 6 ●人文环境-------------------------------------- 6——13 1.行政区划 2.历史沿革 3.区划 4.历史文化 5.经济大事

6.经济区位 7.基础设施 8.公路和城市建设情况 9.骨干企业概况 10.民族风情 11.宗教信仰 12.抗震救灾 13.文化名城 14.人口民族概况 ●自然环境-------------------------------------- 13——15 1.气候 2.地形、地貌 3.水文 4.生物 5.资源 ●会理特色-------------------------------------- 15——93 特色经济 1.农业四大支柱产业 2.工业六大产业集群 特色旅游 1.自然景观 2.人文景观

彝族语言概况

彝族语言概况 刘剑文 一、彝语方言及地理分布 彝族是我国西南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民族之一,据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约有860万人。彝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彝语的地理分布很广,方言、次方言、土语较多。彝语以各地的语音、词汇特点为主要依据,参照其语法特点,联系彝族社会的历史文化,把彝语大致分为东部、南部、西部、北部、东南部和中部六大方言区。各大方言又包括许多次方言和土语。 (一)东部方言 主要分布在云南、贵州两省。分布地区为:云南省昭通市的昭通县、大关县、盐津县、镇雄县、彝良县及永善县和巧家县的部分地区;曲靖市的曲靖、富源、陆良、宣威、会泽、罗平、马龙、师宗等县;昆明市的禄劝、富民、安宁、宜良、寻甸等县;楚雄彝族自治州的武定、禄丰、双柏等县;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地区的各族自治县、那坡县。贵州毕节地区的毕节、大方、金沙、黔西、织金、纳雍、水城、赫章、威宁等县;安顺地区的的镇宁、兴仁、兴义、盘县、关岭等县。分滇黔、盘县、滇东北三个次方言。操东部方言的彝族,多自称“诺苏”、“嫩苏”、“纳苏泼”。 (二)南部方言 主要分布在云南省南部。分布地区为:玉溪市的玉溪、华宁、通海、新平、澄江、元江、易门、江川、峨山等县;

昆明市晋宁县;楚雄彝族自治州的双柏县;普洱市的宁洱、墨江、景东、景谷、镇沅、江城、澜沧等县;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的个旧、金平、元阳、石屏、蒙自、红河、建水、开远、河口县等。分石建、元金、峨新三个土语。操南部方言的彝族,多自称“纳苏”、“纳苏泼”。 (三)西部方言 主要分布在云南西部。分布地区为:大理州的下关市、大理、漾濞、永平、鹤庆、祥云、云龙、剑川、弥渡、宾川、洱源、巍山、南涧县;临沧地区的临沧、双江、凤庆、云县、镇康、沧源、耿马县;普洱市景东和景谷县的部分地区,等等。分东山、西山两个土语。操西部方言的彝族,多自称“腊鲁拔”、“弥撒拔”。 (四)北部方言 主要分布在四川大凉山地区(凉山彝族自治州)和云南小凉山地区。分布地区为: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的十八个市、县;雅安地区的汉源、石棉县;甘孜藏族自治州的九龙、泸定县;乐山地区的马边、古蔺、叙永县;攀枝花市的米易、盐边县;云南丽江市的宁蒗、永胜、华坪、丽江县;迪庆州中甸县;怒江的兰坪县;昭通的巧家和永善县;楚雄的永仁、元谋县;等等。分北部、南部两个次方言,北部次方言包括圣乍、义诺、田坝三个土语,南部次方言包括布拖、会理(即所地话)两个土语。操北部方言的彝族约有300万,多自称“诺苏”。 (五)东南部方言 主要分布在云南东南部。分布地区为:曲靖市的陆良、师宗县;昆明市宜良、石林县及昆明市郊区;红河州的弥勒、泸西、开远、蒙自、河口县;文山州的文山、丘北、富宁、广南、砚山、西畴、马关、麻栗坡等县;玉溪市的华宁县也有分布。分宜良、

相关文档